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2024-07-18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共8篇)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1

中心医院以党建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8年实现收入超过一千万元大关,今年近几个月患者就诊人数剧增,病房爆满,入院床位使用率达100%以上,如此大的收益正是医院党委围绕医院建设和发展,不断创新党建方式方法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主要经验和特点

1、党委围着职工转。院党委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制定实施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同时,特别注重院务公开和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两项工作,真心实意依靠职工办院。在医院,领导班子和院党委决定的事情要通过职代会才能通过。由职工代表参加,对医院发展重大事情进行民主评议决策。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通过院务公开、民主管理拉近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党员做给群众看。在中心医院,群众对党员的评价是:平时工作能“看出来”,需要时能“站出来”,关键时刻能“豁出来”。医院共有党员78人,在岗党员64人,占在岗职工人数三分之一。如何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院党委不断深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求党员从掌握理论、参加组织活动、钻研业务、强化服务、做思想工作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党员争当创业立功标兵、岗位技术能手,同时要求党员违纪为零、医患纠纷为零。在党委的严格要求下,在领

1导班子的率先垂范下,党员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先行军,争先创优的队伍里,群众看到更多的是党员的身影。特别是在重大事件面前,党员更是冲锋在前。不仅对党的队伍进行了考验,也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地位。

3、好事可着患者办。院党委始终把维护好患者的利益作为办院宗旨,努力提高医疗水平,确保用药质量,改善医院住院条件,注重人性化服务。以创建“平安医院”、“和谐医院”为目标,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医院新跨越”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的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展医德医风评定考核,和“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质量、提高群众满意率”(一落实、三提高)活动。坚持定期检查,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和定期通报,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抓好活动载体,开展以“三基”、“三严”和“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年活动,不定期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不仅明确了接待病人的服务标准用语,而且规定了要求,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医德医风有了较好的转变,病人的投诉现象已基本消除,满意度不断提高,各科室收到很多表扬信和锦旗。在临床一线开展安全竞赛,开展岗位培训,技能竞赛,为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展“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医院做贡献”演讲比赛和表彰优秀护士活动,抓好窗口建设,树立服务形象,提高整体文明水平。院党支部在各科室之间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较好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促进医院发展建设的主题,让患者感

觉到家的温馨。提倡“换位思考”,广大医护人员亲身体验到患者的需求,服务态度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固本强基,提升能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1、加强对基层班子的建设和管理,对基层支部书记、支委就党建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业务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开展了基层党支部工作交流讲评活动,对支部工作进行讲评。活动内容从“听、看、讲”三个方面进行。“听”是听大家说,听每个支部书记的工作汇报,探讨工作中的难点;“看”就是互相看各支部党建“三簿一册”等资料记录情况和创新方法;“讲”是指互相讲评,讲评亮点和不足,评出工作先进的支部进行表扬和学习。各支部按照要求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示范岗”建设、双培双带、党员承诺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汇报和讲评,讲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使各支部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工作方法,突出重点、形成亮点。

2、建立党建学习园地,为党员、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场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党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利用板报、简报、知识卡进行学习,大力倡导领导干部讲课,进一步增强了党课的生动性、感召力和实效性。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组织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指导党支部加强对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检查和督导力度,保证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经常化。

(二)、推进“堡垒工程”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工作活力

一是开展支部“三型四创新”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支部,创新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创新服务一线的有效方法,使党支部工作充满活力。二是深化支部工作项目化管理。各党支部积极围绕医院建设目标,开展“寻找一个缺陷、解决一个问题,获取一个满意”的管理目标,提高支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推进“一岗一品牌”。即党员示范岗建设,开展“温馨患者优质服务”活动,形成了一个服务品牌,成为医院党建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四是重视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的培养工作,开展 “双培双带”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壮大党员队伍。

(三)、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下发《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 “十个坚持、十个严禁”小立法,进一步执行卫生行业对社会承诺内容,有效治理医药商业贿赂行为。结合医院实际开展一系列教育学习、观看警示录像、自编自唱廉政歌曲比赛、编写廉政小故事、征集廉政警句和廉政文化作品活动;开辟名为“清风园地”廉政图版专栏和以支部为党委举办廉政文化长廊活动。坚持民主评议,为把工作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医德医风办公室,抓行风质量和办事效率。

(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打造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抓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系列主题活动。把“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系列主题活动延伸为我们医院自己的党建特色。切实发挥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以此推进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

服务。在党员干部中推行承诺制,以“情系患者,党旗飘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十佳”支部评比、党员风采录评比“议政谏言献策”等系列活动,开展支部、党员承诺活动,让每一个党员身上都有任务,每个党员头上都有义务,一切为了医院的发展,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让党员为医院的发展尽力。

(五)建文化平台,彰显医院文化魅力

注重医院文化内涵建设,整理出版《中心医院文化手册》,发挥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着重抓好以下四个形象的塑造工作:树立着装规范,文明行医、礼貌待患的天使形象。树立热情服务、办事快捷的窗口服务形象。树立遵纪守法、纪律严明的行风形象。树立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的医德形象。在党支部目标考核工作的基础上,给党员提要求、交任务、明责任、搭舞台,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宗旨观念和责任感,真正做到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模范作用显出来,党员良好形象树起来。

三、下步工作计划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评选先进典型活动。做好“七一”表彰优秀党员、优秀支部评选活动,和发展党员工作,树立典型,促进医院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党员示范岗”评比表彰工作,坚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承诺活动。

2、继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和提高支委会干部工作能力,认真做好党建创新成果总结和经验积累工作,不断扩展基层党组织能力,为促进医院发展更好的服务。

一面鲜红的党旗,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群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院党委的凝聚之下,中心医院党建工作会有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垦区和大杨树镇的人民群众。中心医院政工部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2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 领导重视, 部门联动

大余县委、大余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 将此项工作列为2011年、2012年“民生工程”、“实事工程”。为了全面完成医疗责任保险各项工作任务, 年初, 大余县成立了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召开了全县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动员大会, 建立了县领导联系制度、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和进度上报通报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以科学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的推进。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县长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开展专题调研, 协调指导解决推进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各医院、各卫生所负责人亲自抓, 各医院、各卫生所都组建起了医疗责任保险办事机构, 专门负责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为确保工作进度, 选择紧邻集镇, 人口密度较大, 参保意识较高的医院作为首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先行医院。召开现场办理会, 集中为医院和卫生所负责人解答有关政策、登记办理相关手续。为抓住工作重点整体推开, 确保各医院、卫生所顺利推进工作, 共同推进此项“民心工程”。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强保障。县卫生局牵头做好医疗责任保险的各项实施工作, 选派6名优秀干部下派到各医院、卫生所, 夯实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力量。县委宣传部、县人保公司、各医院、卫生所等机构各司其职, 加强协作, 确保工作有专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 每项职责有人担, 建立起上下合力攻坚克难的工作机制。

(二) 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开展培训讲透政策。县卫生局组建政策业务讲师团和宣传队, 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各医院、各卫生所 (室) 工作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培训, 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政策熟、业务精、能力强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队伍。层层发动算清经济账。推进工作中, 采取召开院长、科室主任、护士长、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 进行宣传发动, 引导医院、卫生所积极主动参保。通过帮助医院算参保投入多少、今后待遇享受多少这本经济账, 让医院、卫生所看到实惠;通过面对面解答问题, 消除医院和卫生所负责人的心中疑虑;通过分析医院和卫生所的医疗责任保险现状, 使医院、卫生所认识到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增强知晓率和吸引力。为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县里印制了3万余份宣传资料, 依托“医疗责任保险进村 (社区) ”等活动, 发送到各个医院、卫生所。录制了医疗责任保险宣传VCD, 编印了宣传简报进行宣传, 介绍工作经验、参保体会, 让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各医院、卫生所纷纷采取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发放倡议书, 悬挂横幅, 制作墙体标语和广播专题节目, 借助《大余报》、大余电视台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 结合实际, 制定理赔方案

针对目前市场上推行的医疗责任险保费及保险范围、保障额度标准不一, 医疗机构普遍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率低的状况。县卫生局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针对各医疗机构实际医护人员、实际开放床位数、保险需求及参加其他商业保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多次组织全县各医疗机构负责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代表召开座谈会, 听取和收集多方意见, 反复与保险公司洽淡协商理赔方案。按照“优胜劣汰、服务优良、信誉优良”的原则, 确定了承保单位, 将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以捆绑打包的形式由县卫生局统一与保险公司签订参保合同。并根据医疗机构类别、核定床位数、在岗医务人员数分档制订了多个可供选择的保费标准以及相应的保障方案, 由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进行参保。针对医患纠纷多由卫生行政部门调查解决的实际情况, 经与承保单位协商后, 将未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解调处终结的医患纠纷纳入了医疗责任保险理赔范围。

大余县卫生局召开医疗责任保险专题座谈会议。

(四) 注重方法, 科学推进

医疗责任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大余县制订了“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2011年3月, 在公立医院中开展了医疗责任保险参保试点工作, 并取得成功。2012年2月,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县里召开了推进会, 全面开展私营医院的参保动员工作。根据《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 梳理出了大余县2011年度医疗责任保险的规范性参保流程, 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 供各医院、卫生所学习参考交流。由于方法得当、时间节点把握合适, 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 就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使这项2012年政府“实事工程”得到了全面落实。

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保险公司签定医疗责任保险合同。

二、主要成效

(一) 提高医疗风险意识, 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

在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过程中, 各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保险知识及医疗风险防范教育, 强化医疗活动的监督, 把预防医患纠纷的措施落实到每个医疗服务环节, 进一步强化了医务人员岗位意识、风险意识, 增强了医务人员责任感, 提高了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 减小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2010年全县医患纠纷发生18起, 2011年15起, 2012年12起, 医患纠纷发生比例逐年减少。自2011年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以来, 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恶性医闹事件。

(二) 分担了医疗风险, 减轻了赔偿压力

2011年, 全县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共赔付金额44.8万元, 其中保险公司支付理赔金24.64万元, 占总赔付金额55%;2012年, 全县医患纠纷医疗机构共赔付金额32万元, 其中保险公司支付理赔金18.24万元, 占总赔付金额57%。医疗责任保险的实施分担了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 在医疗机构发生医患纠纷后起到减轻赔偿压力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较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基层医疗机构而言, 尤其重要。

2 0 11年9月, 县下垄矿区医院一患者因突发意外晕倒, 经抢救无效死亡, 由此产生医疗争议, 引发医患纠纷。在县卫生局调解下, 医患双方经过充分协商, 医方同意一次性赔偿6万元。事件发生后, 保险公司及时介入, 并在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后, 经认定支付了该院理赔款3万元。2012年2月20日, 县南安镇卫生院发生了一起新生儿沐浴水温过高导致婴儿烫伤的医疗争议。由于案件责任较明确, 属当班医生在给新生儿沐浴过程中违反操作常规所致, 经市医学会鉴定, 属三级戊等医疗事故, 遂在患儿治愈出院后, 在县卫生局调解下, 经医患双方协商, 医方一次性补偿患方8万元整。接着, 保险公司及时介入并按医疗责任保险合同进行了相应理赔, 共支付该院理赔款6.6万元。

(三) 提高了医患纠纷调处效率, 维护了正常医疗秩序

参保前, 每起医患纠纷自发生至卫生行政部门介入到调处终结平均要30天左右, 参保后, 平均缩短了10天。医疗责任保险的推行缩短了医患纠纷的调处时间, 提高了调处效率, 有效保障了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由于医疗单位参加医疗保险并由第三方负担经济责任, 从而调动了医疗单位调处医患纠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确保了医疗纠纷调解及时性和成功率, 对于缓解医患矛盾、及时解决医患纠纷、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几点启示

(一)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要加强政策宣传

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开展得比较晚, 机制并不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责任保险的认识不够深刻, 认识较为片面。这就需要加大对医疗责任保险政策宣传的力度, 转变观念, 提升医疗机构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 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自觉主动参保。

(二)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要“量体裁衣”

医疗责任保险关乎医疗机构的投入以及保障力度, 投入过大对于基层医疗机构难以承受, 保障过小又不能满足医疗机构需要。灵活多样的投保金额及相应的保障力度, 让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 既可以推行医疗保险制度, 又可以让医疗机构不致负担过重, 能够接受, 这需要决策者加强与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的全面沟通, 对理赔范围及赔偿比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合同。

(三) 认可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结果是推行医疗保险的关键

卫生行政部门在调处医患纠纷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边是群众认可, 一边是医疗单位信任, 往往在调解医患纠纷时代表当地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都将起着积极、关键作用。因此, 保险理赔单位认可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结果是推行医疗责任保险的关键所在。

(四)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要强化工作措施

国土资源审计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篇3

近几年,我国国土资源领域案例频发,如何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监管,促进其规范管理,依法经营,已成为土地资源专项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陕西省审计厅高度重视,安排我处于2007年6月5日至7月6日,对某市本级(含1个行政区、2个经济开发区)2006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查出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4306万元,截留、坐支、挪用应缴财政土地出让金16802万元,低价出让土地、少收土地出让金5735万元等诸多违纪违规问题,关联单位部门几十个。省厅适时移交省国土资源厅、某市人民政府处理,促进了国有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征收,该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

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实践告诉我们,做好土地资源专项审计工作,要重视抓三点:

一、从土地档案入手,检查其审批的合法性。土地档案是行政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纪录,其承载着土地的前期批复情况、审批过程和宗地的全部信息。土地前期批复情况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出让合同中出让金的额度,从而得出超越划拨目录范围划拨土地、出让合同价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限价、分摊面积错误而减免地价、降等降级减免地价、减少面积而少计出让金、应“招标、拍卖、挂牌”而未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违规交易土地等问题。同时也能对国土部门的程序设立、内部控制及有无人为因素改变土地要素的行为做出评价。对档案中记载的审批过程予以关注,重点关注国土部门的会审意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领导批示或指示、相关协议和承诺等资料。从国土部门的会审意见中发现国土部门存在的降低标准低于最低限价出让土地、甚至零地价出让土地、不符合出让条件仍出让土地、超范围划拨土地等问题;从政府部门出台的一些与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相悖的文件或会议纪要和政府领导批示中,发现政府部门行政干预土地市场、违法违规批地的问题。

二、深入相关部门和实地,检查土地利用的真实性。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有意识获取有关土地利用方面的外部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广告和谈话等方式获取。然后将外部信息与土地档案进行汇总分析,从中发现疑点,再深入相关部门和实地进行调查。首先,深入发改委和规划部门,取得审计年度内的土地利用方面的全部批复资料,与从国土部门取得的土地审批资料相比较,对于已办立项或规划但没有在国土部门办理用地审批的土地,经到现场勘察后,若是已经用地,基本可以确定属于违法用地。其次,深入实地,对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临时性用地,调查其是否建设了永久性建筑和已过临时用地期限土地仍闲置未复垦;对以出让或划拨形式取得的土地,检查其是否有私自转让、改变用途、改变容积率和面积不实等问题;通过现场走访,调查是否存在没有办理用地手续违法使用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问题。

三、依据土地专项资金的特点,检查资金收入和支出的规范性。土地专项资金作为财政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土部门在核定出收费标准后,有的要求用地单位直接到财政部门缴款,有的待收后再缴给财政,然后由财政部门按支出计划再将资金分配给国土、建委等部门用于业务经费、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等支出。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土、财政等部门并不能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的管理规定,经常出现截留、挪用、擅自减免土地专项资金等问题。审计时应以财务审计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土地业务,对国土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收入、财政部门的预算支出和相关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的具体适用的规范性进行重点审计。

四、抓住两条主线,严把三个环节。这就是抓住土地项目的审批和土地资金流向两条主线,顺藤摸瓜,逐级延伸审计的办法。土地专项资金的两条主线很明显,项目计划的立项、报批等由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则以财政为主线层层拨付。所以我们在安排审计时,首先对主管部门进行审计调查,弄清榆林市土地项目计划的立项、审批、资金收缴情况,再到财政部门调查每个项目资金的入库是否与计划一致。严把三个环节。一是严把立项审批环节。审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划拨、转让的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二是严把征收、管理环节。审查出让金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征收。有无越权、违规减免;有无隐瞒、截留、拖欠、转移;出让金收支是否全额纳入财政基金预算专户管理,有无其他部门和单位代征代管或坐支。三是严把使用环节。重点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将出让金列入预算,并按规定拨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土地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业务费;应上缴上级财政的出让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挤占挪用、截留;土地管理部门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业务费。

本刊点评

根据全省审计工作安排,省厅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组成8人审计组,自2007年6月5日到7月6日,对某市本级(含1个行政区、2个经济开发区)2006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该审计项目认真执行审计法、审计准则和6号令,审计工作底稿基本合规,审计日记内容完整,审计报告格式规范、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审计决定依据充分、处理处罚适度,审计移送处理程序合法、意见得当,审计复核到位,审计结论落实。特别是能从土地整治大局出发,明确审计思路,突出审计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科学运用审计方法进行查证,保证了审计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国家土地资金及时应收尽收,维护了区域土地管理秩序。

该审计项目全面反映了某市2006年度土地出让金收、管、用以及国有土地出让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涉及违纪违规金额大、违纪单位多。审计查出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低价协议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少收土地出让金,未及时、足额征收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已移交省国土资源厅处理;国土部门截留、坐支、挪用应缴财政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已移交某市政府处理。某市政府根据审计结果,责令相关部门逐一清理、及时纠正、认真整改,并以此警示全市各单位,严格依法加强土地管理职能和财务核算工作。

被审计单位非常重视审计结果,积极落实审计决定。按时上交了罚款,撤销了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土地出让金过渡户,调整了有关会计账目,追回了有关财政资金,退回了违法所得;应上缴的市级国库土地出让金已收取,应办理的财务决算和工程决算已办理;滞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已拨付到项目单位,对相关责任人也已进行了严肃处理。

该审计项目的不足是:档案中缺少审计人员的审前调查记录,审计证据有的不够合规,存在无证据底稿和证据不充分底稿。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4

——以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党建工作为例

关键词:人文关怀 学校党建 经验

摘要:注重和加强对党员人文关怀,这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党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命题。人文关怀进一步确立了人的主体性,赋予人以价值和意义的关怀,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文章以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党委开展党员教师人文关怀工作为案例,深入探讨加强党员人文关怀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怀,人文关怀承载了我党的根本宗旨。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次把人文关怀写入报告。将人文关怀引进党的建设,旨在通过更多地关爱党员,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党的活力,促进党内和谐,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中共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思想,把人文关怀引入学校党建,围绕提升党员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党员教师健康水平两方面内容,通过实施党员教师的“师德建设工程”、“素质提升工程”、“读书学习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健身强体工程”和“关爱健康工程”,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促进其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拥有充沛的工作激情,发挥党员教师的核心作用,推进了该区教育事 业的和谐发展。

一、实施对党员人文素养的培养

实施党员教师“师德建设工程”。开展微型党课比赛,组织各支部推选优秀代表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党课比赛活动,评选出优秀的选手在全区做微型党课讲课展示。实施“师德教育月”活动。确定每年的9月份为教师的师德教育月,通过集中开展师德教育,提高教育学习的成效。评选十佳教师。评选出区“十佳师德”模范,“十佳德育标兵”和“首批名班主任”三个十佳教师,在教师节的表彰大会上,邀请区四套班子成员予以颁奖,同时,还组织十佳教师在学校举行师德巡回报告。

实施党员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举办教师论坛、校长论坛。组织推荐先进的党员教师,就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或教育教学等话题,作主题论坛发言。组织学校校长,就如何管理学校,先进治学治校理念作主题论坛发言。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名校长、政府部门的领导等举行讲座党员素质提升讲座,每月安排一次讲座。与著名高校合作,精心选拔一批优秀的党员教师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同时,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党员教师到国内外学校教育考察。

实施党员教师“读书学习工程”。组织各学校支部开展读书活动。局党委为党员教师开列书单,各支部根据书单分批购入图书供党员教师借阅。组织开展读书会、读书论坛、读书讲座、心得交流等读书活动,使广大党员教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开展“书香伴我行”、“十七大学习”等主题征文 活动,区教育局办公室组织力量对征文进行评比,选拔优秀征文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刊发,借此提高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党员教师“名师培养工程”。建立校长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在校长培养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长培训,如体验式培训、问题式培训、课题式培训等。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制订相关活动制度,投入必要的活动经费,在名校长工作室开展校长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活动,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作用,提升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名教师带徒活动,党委为每位名教师安排2至3名徒弟,通过手把手一对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个人成长。

二、帮助党员教师促进身体健康

实施党员教师“健身强体工程”。组织全区各校广泛开展适合党员教师特点的体育活动,要求每位党员教师每天只要要有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开展教师健身项目比赛。各学校在党员教师“健身强体”的思想前提下,每个学校组织一个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健身项目活动,规定党员教师的参与面要不少于80%,区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开展评比,教师节期间,组织评比优秀的学校进行观摩展示。

实施党员教师“关爱健康工程”。教育局投入经费在每个工作日为每位教师免费提供一盒牛奶,以加强教师营养。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体检,增加体检的项目,关注教师因职业引起的身心健康问题。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书吧、咖啡吧、党员休息室等场所。目前,大部分的学校有了这样的活动场所。同时还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培养并配备心理咨询的老师。党员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也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进行健康咨询。

三、把人文关怀融入党建工作的价值探讨

从提升素质的角度,加强了党员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在组织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育系统,优秀的教育人才更承担着教育教学推波助澜的核心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当前,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江北区教育局党委通过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一是深化党员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拓宽了党员教师的视野,二是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创建,此两项工作,从整体上提升了教育系统党员教师的人文素质,从而达到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作用。

从提高健康水平的角度,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党员教师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先锋,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同时,他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压力也要比普通教师更大。压力大,就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在当前中国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育局党委从提高党员教师健康水平的角度,加强对党员教师的人文关怀,目的也是在于希望通过开展提升健康的各项活动,加强党员教师的健康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我们党的教育事业服务。

四、把人文关怀融入党建工作实施效果分析

提升了党员教师的师德水平。通过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强化了广大党员教师对师德问题的认识,特别是通过评选师德模范和德育标 兵,促进党员教师向身边的先进看齐,从客观上提升了整体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搭建和完善了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师论坛、校长论坛,广泛促进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研讨与交流。更为可喜的是,党员教师自发地以学科QQ群的方式,将论坛工作延伸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团队共赢的效果。

发挥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开展名教师带徒活动,帮助名特教师实现了个人更高的价值追求。名特教师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更多的教师,从而进一步壮大了优秀教师的队伍。

上蔡县政务公开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5

在市纪委监察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求,我县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我县党风廉政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我县按照“村务公开抓提高,乡镇政务公开抓巩固,县直单位政务公开抓推行”的总体思路,研究制定了《上蔡县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和《上蔡县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办法》,对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目标和考核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规定县直单位政务公开内容有九项(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重大决策制定和执行情况;审批项目和过程;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招工招干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工程项目发包情况;公用物资设备的采购;收费、罚没项目的依据和标准)。乡镇政务公开内容有四项(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经济活动事项;与村务公开相对应的事项;乡镇政府各部门和派驻所站公开的事项;对乡镇机关干部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工作,涉及社会公众,以公告、文件、手册、公开薄、明白卡或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和政务公开栏等进行公开。属于机关内部的,采取召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文件、公开栏进行公开。要求县直部门和乡镇政府机关都在显著位置设立永久性政务公开栏,把群众 关心的重要内容分项具体公布。同时,严格规范政务公开程序,根据公开内容,凡是有政策、法规等明文规定的,要依据政策、法规进行公开;对涉及实际执行情况的事项,依据事实如实公开;对重大政策活动以及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公开前把公开的内容分类整理后,提交党委(党组)或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批准。重大事项先经县、乡人大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公开。我县政务公开时间与村务公开时间相对应统一规定为每年的1月和7月。对于临时性、突发性事件或阶段性单项工作,采取一事一公开的办法,在每一项较大事项完成之后都要向社会、群众公布结果。

(二)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乡镇、县直单位均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统一由行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全县政务公开的监督协调工作,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确定全县各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政务公开工作网络体系。凡政务公开工作不达标者,年终时,取消责任人的评先评优资格,因不公开造成群众上访或酿成严重后果者,追究“第一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强化了各级领导抓政务公开的责任意识。

(三)健全机制,强化监督。为保证公开结果真实可信,防止图形式、走过场,我县建立健全一套内外结合的监督制 约机制。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评议制度。采取问卷调查、热线电话、各界人士座谈会、新闻媒体专题评论等多种形式,听取和接受社会各界对县、乡政务公开的评议,把政务公开纳入每年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二是实行定期审计制度。结合干部任期审计,每年年初对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和部门上年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综合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被审计单位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坚持完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决定,防止“暗箱操作”、少数人说了算。四是切实做好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在搞好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重点对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进行抽查,督促一些工作落后的单位整改纠正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五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主动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政务工作专题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六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推行政务公开或政务公开中弄虚作假、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坚持追究责任。

(四)严格标准,加强管理。我县对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看党政领导对政务公开是否高度重视,是否及时传达贯彻了中央和县有关会议精神,是否定期进行了研究,落实了责任,是否建立和实行了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看 抓工作的力度如何,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三要看群众是否满意,在群众评议、民主测评中,群众对县、乡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政务公开满意率是否有较大提高。四要看是否促进了本部门、本单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否圆满完成;是否存在群众因对政务公开不满意而上访,甚至发生干群矛盾激化的问题。

二、经验和体会

(一)抓认识,营造政务公开环境。政务公开是一项新的改革措施,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是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的迫切需要,必须站在建设民主法制国家的高度、站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高度、站在发展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待它。我们通过广播、电视、下发文件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各单位、各部门应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从大局出发,查源补漏,积极主动查找本部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效预防和遏制部门系统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越权执法、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铲除政策不落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至上、行业垄断、各种“三乱”行为等不正之风,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政府同群众的联系,兴利除弊,从严治政,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有效地履行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使各部门及其干部职工认识到公开是责任、是义务,促使各部门由不愿公开转变为自觉公开,使个别部门由不公开转变为不能不公开,在全社会营造出政务公开的良好环境。

(二)抓领导,为政务公开提供组织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保证工作规范运行,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责任制度,建立起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负责协调的领导机制,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好分管工作的政务公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和业务结合起来,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与部门单位行风建设结合起来,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保障公民权利,提高行政效率。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必抓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强调讲政治、讲纪律,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推行政务公开不力或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发生的行政过错和干部思想作风问题,界定领导应负的间接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责任追究,保证政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

(三)抓重点,带动政务公开稳妥推进。目前,一些机关存在这样那样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体制的原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要考虑到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考虑到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承受能力,因此,我们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上,以保障群众权益为目的,突出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抓好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城建、土地、质量监督、人事劳动、教育、民政等执纪、执法、监督部门和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部门,重点抓好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执法办案、监督检查以及行政收费、处罚等关键部位,重点向群众公开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办事条件、标准和要求,办事纪律和廉政制度、责任追究的办法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向单位内部管理延伸,向领导决策延伸,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决策科学民主、权力公开透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四)抓监督,建立政务公开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群众监督,我们采取群众评议、电话举报、社会调查、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意见,征询群众的建议,对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及时纠正,对违反公开制度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二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组织的监 督职能作用。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组织人员对各单位、各部门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对公开过程、公开内容实施监督,对群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收费和办事程序方面的问题从内部财务、资料入手,核实公开的真实性,保证政务公开的规范性。三是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和舆论监督作用,适时组织新闻单位报道政务公开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好的典型和好的做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更好地开展。

(五)抓管理,保证政务公开质量。政务公开的质量高低决定着政务公开工作的成败,政务公开要深入、健康、持久发展,管理是关键。我们在管理中,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政务公开是一项新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政务公开过程中,凡是需要群众知道的,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都要实实在在地公开,不能强调单位和特殊性,不能因单位领导的好恶,取其所需,取其所用,不能藏头露尾,含含糊糊,更不能搞假公开。二是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决定着形式,这就要求公开的形式必须服从公开的内容,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我们要求除按照规定的需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公开形式,逐步扩大公开领域。同时,在公开的过程中,不能图形式,形式再好,没有内容,群众想看的看不到,就成了形式主义。三是坚持改革和创新。政务公开本身就是要摒弃原有的行政弊端,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改革就要创新,不创新,改革的效果就得不到巩固,在政务公开中,我们不断从完善管理体制、约束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入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研究、探索规范行政管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制度和管理上的创新,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达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目的。

附件:上蔡县政务公开工作亮点单位名单 上蔡县财政局 上蔡县国税局 上蔡县工商局 上蔡县教体局

上蔡县水利局 上蔡县审计局 上蔡县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局 上蔡县蔡都镇 上蔡县黄埠镇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6

一、开展 “三查一回顾”的基本做法

“三查一回顾”的 “三查”是指一查党员工作作风、方法、态度,二查党员公正司法情况,三查党员完成任务情况;“一回顾”是指回顾党员上周遵纪守法与廉洁自律情况。其基本做法是:在每周一的工作例会上,各庭室党员领导把所属党员召集到一起,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各自查找自己在上一周审判工作中有没有存在衙门作风和官僚作风,有没有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工作方法上是否存在简单粗暴;工作态度上对当事人是否热情,有没有对当事人耍态度、耍威风、耍特权;办案中是否公正、不偏不倚;在审判、执行工作中有否公正司法;对照岗位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任制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在回顾上一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情况时,着重针对自己有没有以权谋私、以案谋私,有没有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吃请;有没有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礼物或其他费用现象;有没有向当事人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自律的行为。如发现问题及时自查自纠,同时对一周的工作作出安排,使一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为避免这一活动流于形式,院党组还规定由纪检、政工部门负责检查抓落实。通过动态跟踪管理,提高了党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了融自我教育与监督制约于一体的机制,使审判工作结出了丰硕成果。2002年8月15日,省委副书记卢展工到将乐法院调研时,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开展“三查一回顾”的几点体会

(一)从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角度来启动“三查一回顾”。

开展“三查一回顾”活动,使每个党员自加压力,不断开拓进取,强化了党员的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使党员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满意为工作准则;增强了党员的竞争意识,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批评、自我监督的驱动力,促使党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有助于党员树立新的司法理念,自觉地运用审判职能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用法律手段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2001年法院在审理27件涉农案件时,就以稳定大局保护生产为出发点,克服以往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的传统习惯,对多发性群体合同纠纷,适时组成巡回法庭,到承包合同纠纷发生地公开开庭审理,送法下乡,让村民了解有关法律规定,起到审好一案,解决一片的作用,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二)从加强队伍建设,创一流业绩的角度来推行“三查一回顾”。

各庭室按照院党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三查一回顾”活动,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刑事审判庭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刑案普通程序简易审,既缩短办案周期,又提高了诉讼效率,也降低了诉讼成本。南口人民法庭,把“人民满意”高高举过头顶,以大田建设法庭为榜样,不断探索为民、利民、便民新路子,自觉运用审判职能,为南口信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用社搞清贷,强化庭前调解与实行诉讼风险告知制度,深化了创建公正文明窗口单位活动,2000年被省政法委、人事厅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省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庭”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2002年9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从改进审判工作作风,树立法院新形象的角度来要求“三查一回顾”。

“三查一回顾”活动的开展,影响和带动了法院班子和干警作风的可喜转变:党组一班人工作上实事求是,作风上廉洁自律,生活上严格要求,配合上齐抓共管,形成了上行下效,令行禁止的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在“三查一回顾”活动中形成的院庭领导驻法庭制度,既密切联系了群众,又解决了法庭干警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来,在县人大、县纠风办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测评和行风评比中,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现全院学习、钻研业务气氛浓厚,有80%多党员参加各种形式“专升本”学习,有望提前实现上级法院下达的2005年在职干警本科学历占30%以上目标。干警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去年“6.16”洪灾中,有的党员家中进水,但仍坚守抗洪救灾第一线,受灾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在县委号召向灾民捐款时,受灾党员也和其他干警一样踊跃向灾民捐款,全院共捐款1.4万余元。

(四)从改革传统审判管理模式,确保司法公正的角度来对待“三查一回顾”。

法院党组不断探索法院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三查一回顾”活动,变静态管理为动态跟踪管理,从加强案件流程管理入手,以计算机监控为手段,在各办案环节之间建立起严格的责任机制,以保证案件在规定审限内快审快结。实行“三查一回顾”后,每个党员都要汇报工作的情况,对手头尚未审结的案件要说明原因,拟定结案日期,庭长也可适时提出意见,催促办案进程。加之,审判监督庭每月进行案件质量评查,确保办案质量。管理出效率,去年上半年判决的59件民商案件中,当庭宣判有45件,占76.27%。据统计,2002年,办案平均周期为30.5天,比2001年缩短10.2天,没有出现超审限案件,审结案件也没被上级法院重大改判或发回重审,办案质量显著提高。

(五)从加强廉政建设,带好法官队伍的角度来实行“三查一回顾”。

防治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经验和做法 篇7

1 流行病史

该病除牛感染外, 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患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该病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在新疫区中急性病例较多, 发病率5%, 死亡率高达90%~100%, 发病牛以4月龄~16月龄居多。老疫区急性病例少,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而隐性感染率达50%以上。冬末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潜伏期7~14天, 多数呈隐性感染。

2 病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

2.1 急性病征

犊牛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达40℃~42℃, 持续4~7天, 随后下降, 有的出现第二次体温升高。随体温升高, 白细胞减少, 持续1~6天, 继而白细胞数量又会增多, 有的会发生二次减少。病畜表现精神沉郁, 厌食, 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 2~3天内可能有鼻镜和口腔黏膜表面溃烂, 舌表面上皮坏死, 流涎增多, 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损伤之后发生严重腹泻, 开始水泻, 后带有黏液和血液。有些病牛出现蹄叶炎皮肤溃烂坏死, 从而导致跛行。通常1~2周死亡, 少数病例可拖延一个月。

2.2 慢性病征

病例很少有发热症状, 体温出现轻微波动。主要表现鼻镜溃烂, 甚至连成一片, 眼常有分泌物;口腔少有糜烂, 但门齿齿龈通常发红;具有明显的跛行;腹泻出现不定。多数病例死于2~6个月内。

2.3 剖检病变

剖检尸体消瘦, 脱水;皮下组织充血, 鼻腔黏膜潮红、充血、发炎;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 尤以肠道变化最严重;真胃弥漫性出血, 水肿, 有小的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增大为枣样;小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出血, 有的还出现溃疡;心内外膜出血;脑膜充血, 脑膜下积聚着大量水肿液。

3 防治方法

笔者认为犊牛病毒性腹泻要从预防上下功夫, 在治疗上采取“辨证施治”, “以本为主, 标本兼治”。其经验方法是:

3.1 加强防范, 切断传染途径

3.1.1 用灭活苗进行充分免疫, 初始免疫至少需要2次, 间隔30天, 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1.2 引进牛时, 认真调查, 绝不从疫病区购牛, 并首先对新购牛进行血清中和试验, 呈阴性者, 方可进入场内。

3.1.3 公牛及其精液能传播本病, 故应加强公牛检疫, 不使用有病公牛的精液。

3.1.4 定期对全群牛进行血清学检查, 以便及时掌握本病在牛群中流行状况。如发现有少数牛抗体阳性出现时, 应将其淘汰, 以防病情扩大。

3.1.5 采取严格的隔离制度。病牛场与未感染牛一定要隔离, 对外来人员也要严格控制, 以免带入病源。

3.2 对病牛采取综合疗法

对病牛采取收敛、止泻、强心补液的综合疗法, 尽快使病牛恢复健康, 减少经济损失。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 可减少继发感染, 减少死亡。对发病牛及时隔离后, 根据症状, 可参考选择使用如下几种方法对症状治疗:

3.2.1 10%葡萄糖注射2000毫升、氨苄青霉素25支、环丙沙星适量, 黄色素注射液3盒, 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连用2~3天, 每天1次。

3.2.2 林可霉素注射液 (人用) 1盒,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隔日1次。

3.2.3 中药:柴胡60克、黄芪60克、甘草40克、党参80克、半夏40克、生姜60克、大枣10枚、白头翁60克、黄连30克、茯苓60克、炒白术40克、槟榔60克、连翘60克, 用法:水煎, 候温一次灌服, 连用3剂, 每天1剂。

3.2.4 舒它林 (强效头孢) +五毒通灭+碳酸氢钠按说明静注。

2009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 篇8

一、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

长期以来,劳工组织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坚持以就业为切入点对危机进行干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增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形成完善的就业应急框架,劳工组织于1999年制定了《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以下简称:《主体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和外部资源,促进危机应急参与各方实施就业干预,在应对危机负面影响的同时,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它的重点是实施危机环境下促进就业的各种措施,如促进就业密集型重建与恢复工程、促进受灾群体的社会经济融合、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地方经济发展计划、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

(一)就业应急的协作机制

《主体计划》强调应对危机就业应急必须采取连贯、综合、协调的措施,需要不同机构、部门和员工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1.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实施就业应急的相关机构。劳工组织负责就业应急事物有三大应急机构,即区域与地方办公室、危机应急与复兴网络和技术服务处。劳工组织注意发挥技术与管理部门的作用,解决危机应急的复杂性与多部门性问题。为避免重复设置机构,《主体计划》规定,充分利用劳工组织现有的技术专业知识,突破就业部门与非就业部门的界限,整合利用技能培训、小企业发展、小额信贷、经济分析与政策制定、就业密集型投资、残疾人保护、社会对话、社会保障等机构的职能,将这些领域的专家作为《主体计划》的核心资源,确保了计划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劳工组织总部与地方办公室都参与《主体计划》的实施,每个多专业咨询工作队都设有核心部门,负责地方层面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有效地实施并监控国家层面的就业应急项目。

2.充分利用联合国危机应急协调框架和人道主义平台。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影响危机参与各方将促进体面工作的措施应用在危机应急和恢复重建的项目中。劳工组织《主体计划》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国家、地区、国际层面对危机环境下就业、社会不公平等问题的关注,在危机应急与重建中实施就业干预措施。为此,《主体计划》的实施部门通过为其他参与危机应急重建的组织与机构提供该领域的政策咨询并直接参与危机机构间的协作活动。为实现危机就业应急知识技术的普及与充分利用,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发行了大量的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手册、宣传手册,并进行相关工具的开发,包括《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危机应急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危机应急培训专员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在冲突和灾害环境中的作用》、《就业友好型危机应急宣传手册》、《受海啸影响国家的就业与民生促进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应急与重建能力建设培训》等。

(二)就业应急的评估机制

劳工组织很重视灾后评估。一方面,评估是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设计并实施灾害应急项目的第一步。评估结果决定了灾害应急领域实施的优先次序和侧重点。现有的灾后评估常常忽略灾害对民生与就业的影响,并与其他机构与部门的评估缺乏联系,不能为民生恢复干预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另一方面,劳工组织参与灾后评估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实施独立的评估和参与联合评估的方式,号召通过侧重就业与民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增加受灾人口与社区的收入,从而实现民生重建的目标。因此,以《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粮农组织合作开发的“民生评估工具箱”等为战略指导,以内部评估工作框架和外部评估协作框架为基础,劳工组织通过参与和实施灾后就业与民生问题的评估,向政府与民众提供准确的灾后就业岗位的损失情况,为民生恢复与重建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其中,《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是劳工组织最重要的评估工具,也是其实施或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灾害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劳工组织多次实施灾害评估和综合干预项目,尤其是在危地马拉与萨尔瓦多(中美洲),菲律宾与柬埔寨(亚洲),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与塞拉利昂(非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评估的战略、类型、方法、信息来源、组织、主题和外部机制等。

1.实施七大评估战略。劳工组织所有的评估都必须以如下的战略作指导:(1)以就业为中心。重点保护现有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确保快速应急措施的实施。需求评估工作组必须确认灾后应急最初阶段所包含的活动,确保所选择的战略与活动能够快速实施。(3)将救助活动与发展连接。就业与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灾害应急的各个阶段都是相关的,救济与发展的连接应当在灾害评估中充分考虑。(4)增强当地社区的能力。灾害评估需要社区的参与、规划,并以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为重点。(5)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目标。在危机应急评估中,要考虑到灾害对不同的目标群体的危害不同,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并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6)整合项目目标。评估应将不同项目目标整合起来,如将培训与小额信贷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富有成效的就业,就业服务应当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培训相结合。(7)保护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障与养老基金在灾害中往往很脆弱,劳工组织的评估应当建议保护社会保障基金与基金记录的安全。

2.评估的类型。灾害环境复杂多变,评估项目所收集的信息往往是易变的,信息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结论与建议可能很快过时。因此,最初的评估应当竭力将一系列现有的数据与分析直接有效地支持项目规划的进程,并能用后来的评估进行补充。劳工组织的灾害评估包括全面评估和针对特定部门的专门评估。快速需求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灾害对就业、人权、社会、劳动力状况等重点问题的影响;找出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部门、地区与群体;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与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脆弱群体的影响;建议劳工组织实施应急的时间、干预活动的优先次序,并准备项目建议;促进国际与地方应急项目中包含促进就业的干预措施;帮助劳工组织参与联合国呼吁程序,以便得到捐赠方的支持。

3.评估步骤和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快速需求评估包括先期的桌面评估、实地评估两个步骤。在实施真正的快速需求评估之前,要努力收集有关受灾国家的人口、灾害发生前的局势、灾害发生的原因、危机的影响等相关信息。桌面评估使用的是二手数据。信息来源包括劳工组织的各部门、项目与工作人员;联合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受灾国家政府人口普查与其他统计局的数据;相关政府部委,如卫生部、劳动部、教育规划部;当地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等。使用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覆盖范围和收集者,在实地评估前,应该给评估工作组提供一个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等形势概况,包括其他组织提供救援的情况、可用的资源、各种政治团体的态度,以及将来可能的援助情况。桌面评估完成之后就进入了实地评估阶段。实地评估处于灾害发生后的关键时期,需要快速实施,在2-3周内完成,常用的方法包括关键人物访谈法、讨论会、专家会诊、集体与个体访谈、直接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

4.评估的组织。劳工组织的地方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总部高级管理部门、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组都可以申请快速需求评估,联合国与非联合国合作伙伴也可以邀请劳工组织实施灾后需求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评估,都需要作特定的准备(清楚的标准术语、信息来源、开展评估的资源)并确定参与评估的成员,由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等共同决定、协调实施评估。快速需求评估在组织过程中要做到:获得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的可靠承诺;提前计划与准备好评估战略与方法;保证标准术语准确反映评估战略,准确定义所有的参数与活动;熟悉专业知识、危机经验,增强工作人员完成评估任务的敏感度;确认国内项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联系方式;准备好外雇专家的合同文本;制定报告协调专员并设定报告的模式和截止日期;监控危机形势的变化并据此修改评估计划。

nlc202309040509

5.评估的主题。使用常用的框架进行信息收集,对评估工作组参与评估、设计与实施劳工组织的灾害应急措施都具有重大意义。快速需求评估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形势评估。包括危机发生的原因;受灾地区和社区;受灾人群;性别、社会文化问题;结构性破坏(如公共基础设施、排水卫生系统等);经济形势;人权与政治环境;社会与教育体系;法制与管理框架;国际援助项目;劳工组织可能的合作伙伴等。

(2)机构能力评估。劳工组织在政策、项目制定与实施中采用政府、社会合作伙伴组成的三方机制,并与其他的市民团体与组织合作。对参与各方的能力的确认与评估是设计危机应急项目的基础,危机评估工作组应掌握项目涉及的机构能力概况。主要的机构包括:劳工组织三方机制成员,包括劳动部,规划与经济事务部、公共工程部、卫生部、教育与培训部、农村或地方发展部、总统或首相办公室、全国妇女机构、就业服务提供机构、职业培训提供机构、政府应对危机的专门机构、商业资讯服务提供机构、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计划、信用组织、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等;市民社团机构与组织,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或团体、社区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残疾人组织、学术机构和专家机构等。

(3)劳工组织项目部门的评估。劳工组织危机应急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与以下部门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与教育培训、商业发展服务、社区培训、劳动关系、劳动管理、劳动法、小额信贷、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就业密集投资项目、劳动技能、职业康复、劳动力市场信息、小型与微型企业等。对以上部门进行评估,旨在了解现有的项目、评估开办新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收集项目设计所需的信息。如确认社区与地方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与商品市场存在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的资格要求,快速需求评估需要获得如下信息:危机对求职者的影响、最富有机会的就业领域、地方市场需要的职业、中短期临时工作岗位的要求、地方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吸收的求职者等。

(4)特殊脆弱群体的评估。劳工组织应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特殊的受灾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尤其是年轻人、残疾人、妇女户主家庭、失业者、异地安置人群等。在快速需求评估中,要对特殊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评估,评估灾害对他们的影响,特别是与收入、就业、就业能力相关的指标,找出特殊群体的脆弱性以及评估他们的就业能力。

6.外部评估机制。除独立评估之外,劳工组织积极参加其他国际组织的评估活动,建立了评估的外部机制。为获得协同作用并避免重复,联合国建立了灾后需求平台,实施联合评估特派团制度,协调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对灾后损失与早期恢复需求进行评估,确认有限的干预项目、支持早期恢复向重建的过渡等。劳工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评估新框架,充分使用损失评估和需求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通过关注就业、收入增长和其他危机造成的民生需要来发挥作用。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灾害评估工具、实施灾害评估项目。劳工组织的评估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

(三)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机制

劳工组织的应急项目包括上游和下游活动。前者是指将就业与民生恢复措施融入国家与社区的重建战略与政策中;后者是指针对受灾人口的就业岗位创造的具体项目。劳工组织综合开展这两种项目,但主要任务是促使各方将体面工作融入到恢复重建项目中,具体工程项目在参与各方与投资者中可以产生示范作用,使它们在重建工程中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为促进应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于2001年制定了《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以下简称:《应急模块》),用于指导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制定就业应急项目的机制。

《应急模块》主要包含四项内容:(1)危机发生的根源在制定恰当的应急战略中的重要性;(2)劳工组织的员工在危机发生前所能参与的减灾措施;(3)劳工组织的及时与中期危机应急的范围;(4)与联合国等其他救助机构在危机应急中的合作机制。《应急模块》在结构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危机的性质与复杂性的综述,并介绍劳工组织应急的标准、准则与作用。第二部分包含四个单独的危机应急模块,即自然灾害、金融与经济危机、武装冲突、社会与政治转型①。

根据危机应急模块,劳工组织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的救助分为三种:及时应急(前6个月);短期应急(6-9个月);中长期应急(9个月以上)。结合实践经验并与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劳工组织进一步将危机应急区分为四个阶段:(1)救援阶段(人道主义阶段),(2)恢复阶段,(3)恢复性重建阶段,(4)发展性重建阶段。每个应急阶段的范围与时间长度由每个危机的特点与影响决定,并且四个阶段可以同时发生(如,灾害突然发生后,救援与发展项目常常同时并存)。劳工组织的体面工作项目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与措施策略有很大的差异。

1.劳工组织在救援阶段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救援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人道主义援助而挽救生命(项目主要集中在提供紧急避难所、食物、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以快速行动保证损失最小化并恢复秩序。

在救援阶段,劳工组织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是:

(1)宣传就业与民生恢复的重要作用。灾害发生后,劳工组织要在第一时间与人道主义协调专员、驻地协调专员、机构间常设委员会取得联系,为联合国工作组提供后期支持与配合,积极参与机构间常设委员会的早期恢复集群,并与当地政府、捐赠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劳工组织的上游活动。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协作,共同实施灾害评估、应急规划、资源动员与监督,争取获得民生项目的批准与供款。同时,针对就业与民生作如下宣传:在应急中优先考虑有利于就业岗位创造的规划、筹资与政策制定项目,使就业与民生议题尽早地被涵盖在应急项目之中;为避免重复建设,并使用最优的方法,劳工组织提倡采取综合的、协作的途径,在应急中使用体面工作、工作环境标准、“建造得比以前更好”原则,不仅解决工作岗位的数量问题,还要提高工作岗位的质量。

(2)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劳工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为宣传就业需求与制定就业相关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3)参与紧急救灾呼吁、联合呼吁程序与共同人道主义行动计划。在初级的人道主义需求(如食物、过渡安置房与水)中将就业与民生考虑进来,为“工作赚薪酬”方案、提供补助金、工具分配和紧急就业服务等短期干预提供资金支持。

2.劳工组织在早期恢复阶段努力的领域。早期恢复是指人道主义阶段就开始的恢复,寻求建立于人道主义项目并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集中在恢复民生与建设国家的能力之上。早期恢复的目标包括:

(1)通过培养受灾人口自力更生能力,帮助正在进行中的紧急救助,以满足民生重建的最关键的需要。如基础服务设施重建与提供临时的工作岗位。

(2)确保受灾人口自发的恢复行动具有可持续性,并不成为新的致险因素。通过培训、技术支持与预警系统促进受灾人口(尤其是流离失所人口)的自主努力,参与到恢复与重建的进程之中。

(3)重建、恢复与加强国家与地方的能力,对管理与指导发展阶段的人员进行能力认证与培训(或再培训),为长期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努力的领域有:A.制定干预战略。危机发生后,劳工组织根据当地的情况、危机的影响、评估的结果,并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与整体应急的需要,作出干预战略安排,确保应急的计划性,并与使命保持一致。B.实施快速就业项目。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需要保持提供高水平的政策支持、支持能力建设等上游活动与实施直接就业项目等下游活动之间的平衡。劳工组织与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共同实施快速就业项目,为受重创的家庭创造快捷的就业机会。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管理项目的后勤与行政工作,劳工组织将主力集中在技术与管理上,确保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的顺利进行。C.将应急项目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与全局性措施之上。危机应急中,外部机构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建立平行的救助架构,造成重复建设与浪费。劳工组织主张根据三方机制将应急努力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之上,并培养当地解决恢复重建的能力。同时,危机发生后的早期阶段,捐助各方常常将救助目标集中在弱势群体与处于安全风险中的群体。劳工组织则不主张锁定特定的目标,而是采取更具持续性的、基于社区的项目、社区推动的经济社会恢复项目等全局性的措施,并采取专门措施以消除性别、年龄与民族等方面的歧视。

nlc202309040509

3.劳工组织在恢复性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恢复性重建阶段专注于恢复国家机构与社区的危机恢复能力,包括复兴经济与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劳工组织在恢复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包括:

(1)发起地方经济恢复项目。地方经济恢复项目是帮助社区灾民重获民生和收入的方法,由当地的优势决定干预措施,包括重建工作、技能培训和经营发展等。这些项目通过刺激工作岗位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措施,用重建资金创造投资机会、促进就业。如斯里兰卡收入技术援助项目。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帮助下,斯里兰卡重建和发展局开发了收入恢复项目,支持海啸受灾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斯里兰卡政府“重建要建得更好”战略中“重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恢复项目致力于受海啸破坏地区的经济恢复,通过快速地跟踪、监控与协作促进民生恢复活动的开展。其中,劳工组织通过收入恢复技术援助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2)在政策形成过程中提供支持。劳工组织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介入常常牵涉到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提醒和信息分享活动宣传就业创造项目的筹资、政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工组织与其三方成员合作,为恢复与重建框架、过渡成果框架和最终的联合国减贫文件的制定而努力。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劳工组织就中小企业、童工、就业岗位创造等议题准备项目意见书,包括参加宏观层面的会议和讨论、支持政府实施采取就业密集型方式的建议书、支持政府形成综合的应急就业战略。

4.劳工组织在发展性重建阶段的作用。发展性重建阶段常常开始于危机发生后的18-24个月,正常发展机制逐步确立。针对发展性重建阶段国家仍然具有能力低、风险高和面临严重局限性的问题,劳工组织强调从地方经济恢复向地方经济发展转移。通过整合当地公有和私有部门,提升当地的经济能力和激励使用当地资源以及创新精神,达到致力于重建和重新启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

(一)创造临时就业岗位

劳工组织在就业应急过程中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以工代赈、短期技能培训、社区承包工程等。在2004-2007年的海地绿色就业岗位项目中,劳工组织与海地政府合作创造了35.9万个工作日,工资总额达68.1万美元,并发放了35.9万张食品券。②在应对2005年10月斯坦飓风对危地马拉造成的破坏中,劳工组织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合作担负联合国危地马拉项目的一部分,与危地马拉政府与地方机构一起使用就业密集型措施恢复基础设施。6个月后,劳工组织在索洛拉省和圣马科斯省共实施了106个项目,向5000个户主提供了15万个工作日。在与各市镇当局的合作下,简单清理工作的80%的预算都花费在非熟练工人的薪资之上。③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基本社区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就业友好型即时恢复项目,为大量非技能工人提供短期的就业,预算为6000万美元。④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的短期技能培训项目中,劳工组织为当地劳工量身定做技能培训项目,减少对外地熟练工人的依赖。劳工组织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巴拉克特市实施快速就业收入支持试点项目,创造了4.5万个工作日(工作岗位包括帐篷的保洁、重要建筑物和街道的废墟清理、排水管道维修、基础服务恢复等),并为重建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自雇就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劳工组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提供小额信贷、商业服务、经营管理培训、女企业家精神培养等。2001年在印度古吉拉特地震后的10个乡村重建项目中,劳工组织以技能培训为重点,解决在重建工作中保养与维修工人技能不足的问题,扶持了企业发展。在项目中,注意妇女的管理责任和参与社区活动,因此,就业的妇女数量增加,参加妇女自雇者协会的数量也增加了。⑤2001年萨尔多瓦地震后,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受损或消失。劳工组织支持小微建筑公司和地方社区的参与,雇佣地方劳动力实施工程,同时为微型企业通过小额贷款项目使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导致1.6万个工作岗位损失,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损坏。劳工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两个试点项目之上,即小微企业部门的恢复和住所的重建,并在促进地方经济恢复中使用抗震技术。⑥

(三)促进个人就业与社区经济恢复

这包括紧急就业公共服务、地方能力建设和地方经济恢复等措施。在2002年莫桑比克洪灾后的紧急公共就业服务中,劳工组织实施了三个步骤:一是加强该国应对灾后就业挑战的能力;二是将促进就业、重建战略、恢复政策与项目紧密结合;三是通过地方经济恢复促进就业。在重建与恢复劳动密集型工程中创造了15万个工作日,惠及180个微型、小型建筑企业,促进了市场复兴。⑦2005年,劳工组织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了紧急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旨在增强当地紧急就业救助的能力,提供工作安置、信息等服务。同时,开展支持民生和发展地方经济项目,重点在于支持地方企业家精神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高技能、创造就业机会。⑧2005年12月上旬开始,劳工组织为危地马拉提供地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技术专家和国际经验,通过帮助社区规划自己的发展来改善地方治理、发展基础社区设施、社会发展和民生机会。劳工组织在政府能力弱小的地区,增强地方生产组织,惠及农民组织、合作社、商业发展组织、女性和男性企业家组织等,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为它们提供机构建设、组织管理、会计、谈判等咨询。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会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会对劳动者的就业及其家庭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紧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势在必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就业应急机制不可或缺

首先,就业应急机制能够在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后有效地帮助受灾地区、企业和劳动者及其家人减少损失和痛苦,并帮助劳动者重新就业,走出困境,成为灾后重建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而常态的就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紧急状态下就业应急的需要,也不能替代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就业应急机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劳工组织的经验,专门建立突发事件就业系统,以便在受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劳动者及其家庭展开救援。再者,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劳工组织应用就业应急的机制和技术工具有效地对各国进行指导与实践,凸显了就业应急机制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⑨、抗震救灾等实践中的经验也表明,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十分必要。

(二)就业应急应采取多方面、综合性政策措施

劳工组织和我国就业应急的经验表明,重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给灾区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广泛的破坏,因而会导致与就业和民生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紧迫问题。鉴于此,要取得灾后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就需要综合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信贷、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需要建立高层统一的指挥与协调机制,从而快速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灾害;还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

(三)就业应急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

上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新课标语文参阅教案下一篇:2022-2026年中国机械行业前景分析及人才需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