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2024-05-30

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共3篇)

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篇1

戴秉国

2011年9月22日,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我很高兴再次来到法国,亲身感受中法、中欧间日益紧密的联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欧交流合作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呈现加速发展势头。中欧贸易已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欧盟对华出口增长尤为迅猛,欧洲产品从服装到汽车在中国广受欢迎,截至今年8月,雷诺汽车的销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更多欧洲企业落户中国,中国企业也积极赴欧投资。法国旅游发展署统计,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消费总额为8.9亿美元,比2009年高出60%。中国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支持欧洲一些国家采取的经济金融调整措施。中欧合作有力支持了双方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

中欧关系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生动缩影。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程度前所未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安危与共,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这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特征。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人家也活得好。面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单打独斗。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非和平手段谋求发展空间和资源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携手共进、共度时艰应该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理念。

坚持和平发展,与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篇2

一、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 由时代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 对未来世界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指导意义的论断。“时代”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而“主题”是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 资产阶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诞生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被争夺对象的丧失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间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新独立国家间矛盾的缓和, “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所取代。这些新独立国家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艰巨而迫切的发展任务, 而老牌的发达国家也面临着自身的再发展问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强化着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 削弱着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能力, 发展的鸿沟在不断加深, 贫困与动荡问题依然突出, 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盛行,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二、和平与发展问题难解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和平与发展上升为时代主题以来, 和平与发展问题从未得到过真正的解决。拉美等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甚至经历了“失去的十年”,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未能将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反而深受“资源诅咒”现象的困扰:自然资源对其他经济要素所产生的挤出效应造成了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能力越来越弱。发达国家甚至进入到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发展“滞胀期”。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 “零和博弈”思维模式的影响。

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中, 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其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 整个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如由美国冷战思维所导致的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日本和东南亚相关国家甚至拒绝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倡议, 执意将中国固有领土据为己有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的体现, 从而造成地区安全形势的剑拔弩张, 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如在中国南海共有200多家石油公司的1, 000多口油井, 竟没有一口是中国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在成员国各自“国家利益”的驱使下也很难步调一致地高效运作。

(二) 发达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竭力维护。

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愿放弃有利于他们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和国际经济旧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能够保障其世界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竭力在全世界推广其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价值观, 试图按照“自己的模样”来改变整个世界。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受殖民后遗症影响, 经济科技长期落后, 深受“资源诅咒”的困扰,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战后美国还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禁运政策。发达国家的发达建立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之上, 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来支撑发达国家的繁荣。

(三) 发展中国家相对封闭的体制机制障碍。

现代国家间的竞争已不单单是军事领域的竞争, 更多地转向以经济力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体现在对人才的竞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 难以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由于国家间的主权等限制因素, 国家间“人财物”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甚至是自身成为发展的“孤岛”。如夹在中国与韩国之间的朝鲜, 由于实行“先军政治”, 经济发展较滞后。

(四) 缺乏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机制。

一般而言, 国家关系通常是用“利益”来界定, 导致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 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的现象发生。国家间关系是以利益为核心来衡量, 他们可以为共同的利益而聚在一起, 相互利用;而一旦利益相左, 国家间关系就可能分道扬镳甚至是相互攻伐、涂炭生灵。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能够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将自身的命运与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发展局面, 进而缔造出人类永久和平的发展局面。

三、“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选择

(一) 它体现的是“共赢”精神。

实践证明, 建立在“零和博弈”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获取方式不能解决“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无论是“南北对话”还是“南南合作”, 基于“利益共同体”考量的国家关系变数较大, 而基于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考量的国家间合作则稳固得多。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思想承认事物间的差异, 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 完全契合“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 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解决国家间“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 是集平等互信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共同利益观、包容互鉴文明观于一体的前瞻性战略理念, 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集中体现, 对解决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问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 具备实现的现实条件。

政治上,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冷战对峙结束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加深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经济上, 经济全球化在将各国利益和命运进一步捆绑的同时也将全球性问题带了进来, 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各国应该同舟共济, 在追寻本国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别国, 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合作关系”。技术上, “当今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 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安全上, “当今世界, 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 时空领域更加宽广, 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 各国人民命运与共、唇齿相依”,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取代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愿意为打造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三) “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的美丽花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时分别提出“一带”和“一路”倡议, 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沿线国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它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它不限国别, 不搞封闭机制, 凡有意愿的国家、经济体均可参与其中, 成为其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为保障“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2015年2月, 中国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领衔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导成立了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企业、商品、资金、管理和技术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已成对外高技术出口的名片, 而沿线国丰富能矿资源可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资料显示, 2015年,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进出口贸易良好, 同比增长25%, 其中出口增长27%, 进口增长22.7%;仅2015年一年, 我国在65个沿线国的49个国家投资1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2015年年底, 我国已与沿线65国的60个签订了3, 987个基础设施项目, 包括高铁、港口、机场以及道路等, 完成投资629亿美元, 在23个国家建有77个境外合作区, 参与中国企业946家, 提供工作岗位近20万个, 财政收入9亿美元。

四、结语

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 也是必须要得到解决的时代课题。立足现在, 回望过去, 展望未来, 用中国倡导的构建“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机制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相信在中国的有力推动下, 在沿线国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 “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之花必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8

[2]陶文昭.科学理解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6, 4

[3]吴兴杰.鸟瞰移动互联网如何推动社会变革[J].商业文化, 2015, 1

[4]谢力.晚报都市报的“融合”三向度[J].传媒观察, 2015, 4

[5]杜飞进.论政府与社会[J].社会科学研究, 2015, 7

[6]许柯.当代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及“协同防御”路径[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4, 12

[7]王洋涛.浅谈德媒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J].长江丛刊, 2016, 4

[8]户晓辉.民间文艺法律保护问题的理性思考[J].文化遗产, 2016, 5

[9]白朋举.张爱萍国防科技思想探析[J].军事历史研究, 2007, 9

[10]孔庆峰, 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5, 12

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合作共赢 篇3

自己要发展,也要让别人发展;自己要安全,也要让别人感到安全;自己要过好日子,也要让别人过好日子。这是中国倡导和奉行的理念,相信也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给中国维护合理合法的国家利益的行动扣上“强硬”的帽子,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这或者是别有用心,或者是不了解事实。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两者并不矛盾。

我们维护的是自身合法权益,要守住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去抢占别人的地盘。只有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维护,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走得稳。中国是讲原则、讲道理的,同时也是有底线的。

与周边国家作出共同努力

我注意到,有些人称,近年来世界上有点“乱”,而亚太地区有点“热”,很关心中国如何看待亚太形势,如何处理周边关系,特别是争议问题。

关于世界有点“乱”的看法,有一定道理。的确,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稳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上升,一些国家战事仍酣,民众颠沛流离,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拿出决心、勇气和智慧共同应对。

关于地区形势,我认为,当前亚洲地区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虽然地区形势中出现一些新的复杂因素,但总的来说,特别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总体形势是好的。

一是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二是保持了地区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争议问题处于有效管控中,各有关方面正力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三是亚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吸引了世界各方的眼球。

亚洲国家对本地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和自豪,期望继续保持地区和平、发展、合作的良好势头。这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那些同地区形势主流相违背的做法,既不得人心,也站不住脚。

关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首先我想讲一个基本数字:中国有2. 2万公里陆地国界线,与14个国家陆地相邻,有1. 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同8个国家隔海相望。有这么多邻国的国家,世界上寥寥无几。一个良好的地区环境自然是中国周边政策的目标和真诚的愿望,也符合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此,中国同周边国家作出了共同努力,并取得可喜成果。

中国同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与其余两国虽然还未划定边界,但保持了谈判势头,维护着边界地区的总体稳定。

中国不仅同周边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而且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给地区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有力地促进了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

我认为,在世界有点“乱”之时,处于加快发展关键阶段的亚洲国家更应倍加珍惜和平稳定的良好局面和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不让任何因素来干扰、折腾、迟滞、破坏我们的发展与合作。冷战后的20年,见证了亚洲的和平安宁、互利合作,见证了亚洲快速发展、不断崛起的进程。

今天亚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果亚洲国家能排除干扰、妥处分歧,同心同德、互帮互助,集中精力搞建设搞合作,20年后的亚洲必将能再上新台阶、展现新辉煌,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新贡献、树立新榜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共同努力。

通过对话避免局势恶化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将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进一步巩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我们还将“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为亚洲的共同发展、合作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与周边国家共同营造稳定、繁荣、和谐的地区环境。

我们将致力于与周边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安全对话与合作。坚持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等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方式,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

無论今后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中国将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拒绝“国强必霸”的逻辑。称霸扩张不是中国的文化,更不是中国的政策。

世界历史已经表明:任何搞霸权搞扩张欺压他国的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最终都没有好结果!这是历史铁律。

亚洲地区的确还存在一些多年遗留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问题。我们主张有关国家以地区和平稳定大局为重,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寻找妥善解决和管控争议的办法,避免局势恶化升级。在争议得到彻底解决前,各有关方应避免采取使争议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行动,以维护地区稳定。

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希望日本新政府能够正视历史和现实,作出正确决断,为克服两国关系中的困难、使两国关系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作出切实努力。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明确的、一贯的。南海问题的实质是有关国家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主权和南海部分海域划界的争议。中国一贯主张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加以解决,在争议解决之前,各方应努力维护南海的稳定。对于有关争议,中方认为,邓小平先生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仍不失为破解难题的可行思路。

要强调的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的决心也同样坚定。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妥善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努力维护周边睦邻友好大局。我们希望有关国家与我们共同努力。

nlc202309031230

亚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亚洲。我们欢迎域外国家建设性地参与亚洲的发展与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中美关系应该打破“历史定律”

关于中美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

两国能否友好相处,其影响远远超出双边关系范畴,关乎全球的和平稳定繁荣。有评论指出,历史上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历来激烈碰撞,屡屡爆发冲突和战争,这似乎已成历史定律。但我们拒绝接受这一历史宿命论。

主要理由是,如今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深度交融、国家相互依存,面对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同舟共济、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愿望,这也是势不可当的历史潮流,顺者昌、逆者衰。我们对此有清醒认识,也是从这样的角度审视和把握中美关系,致力于为老问题寻找新答案,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的交往历史也已表明,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2012年恰逢中美发表《上海公报》、两国恢复交往40周年,两国关系进入“不惑之年”,取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两国领导人就探索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站到了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差异很大,还存在着台湾、涉藏等重要敏感問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对双方关系带来干扰甚至造成严重破坏。

消除“战略互疑”,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任重道远,需要双方作出不懈努力。当前,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坦诚深入沟通,避免战略误判。中美两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接触与往来,建有包括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战略安全对话、亚太事务磋商等多个重要对话沟通机制。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两国间深入沟通交流,坦诚交换看法,探讨应对之策,加强协调合作,将有助于减少彼此猜疑、增进战略互信。除了加强在全球性问题及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对话、协调和合作外,十分重要的是,要本着切实相互尊重的原则,努力了解对方的国情民意,尊重对方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二是要大力开拓务实合作的新亮点。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去十年,美国47个州的对华出口增长率达到三位数以上,中国成为美资企业重要的利润来源。美国也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中美双方应当紧紧抓住在新能源、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机遇,支持扩大双向投资,加强地方和人文交流,挖掘合作潜力,积极扩大利益交汇面,通过日益增多的共同利益为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增添正能量。

三是要努力在亚太实现对话合作大于摩擦分歧的局面。亚太是中美利益交织最紧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美方也应尊重中方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关切。双方应就地区形势、各自亚太政策等问题加强坦诚交流沟通,增进了解,扩大共识,稳步推进三方和多方合作,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对于地区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摩擦,希望美方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要拉偏架、“帮倒忙”。亚太不应该是中美竞争的“角斗场”,而应当成为中美合作的“大舞台”。

最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双方要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在事关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美方应尊重并照顾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切实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行事,谨慎妥善处理台湾、涉藏等问题,搬走妨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绊脚石。

中美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造福两国、惠及世界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应当把握合作共赢的方向,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五年级《故乡的元宵》教学反思下一篇:新业务员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