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村旅游规划

2024-06-26

市乡村旅游规划(共8篇)

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1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产品。

在我国,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农家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广安作为一个相对工业经济落后之地,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当然,由于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念不统一、强调短期效益、商业化太浓、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本人从广安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玉,共同为广安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一、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农业资源丰富,乡土风情浓厚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是四川最东端的城市。全市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华蓥市及武胜、岳池、邻水三县。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27.11万。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约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安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川东民俗文化。广安自然的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是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的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2、广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广南高速、广渝高速的全线贯通,南合、邻垫高速公路的建成,广安已逐渐成为连接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的交通枢纽。广安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成都犹如近邻,重庆近在咫尺,上海朝发夕至,广安的区位优势正在显现。

3、广安旅游开发基础扎实

近年来,广安市依托“小平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华蓥山“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成为了广安市独特的旅游品牌,广安市、华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小平故里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华蓥山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神龙山巴人古堡、隋唐古镇肖溪等等,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4、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广安是川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之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工业化,每年都在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却也是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很难有所超越。我们只有另辟溪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使广安的总体发展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直接跳跃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广安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的内涵也因为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兴趣而逐渐被人们认识。人们为到乡村观光娱乐,休憩度假、康体健身、进行自然与文化的“软探险”而乐然陶然。因此,把广安农村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广安旅游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广安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没有可用经验,处于边摸索、边发展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缺乏整体规划指导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农家乐”发展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在与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差,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都成了体验乡村旅游的阻碍因素。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定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游客用水量大时,自来水龙头的数量明显不够。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村里对苍蝇、蚊子、老鼠等缺乏有效的控制。甚至有些就餐地点靠近厕所、牲畜饲养圈,给游客心里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游客,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尽完善,如饭后大人可以去棋牌室,小孩子怎么安置

就成了问题。

3、产品单一

目前广安乡村旅游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乡村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4、旅游销售不成体系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依赖关系户和政府进行宣传,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景区、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三、广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发中地方政府主导其开发速度快,投资效益高。鉴于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自发性、松散性的现状,地方政府在开发时应该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挖掘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我市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等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与教育开发相结合,把“农家乐”与修学旅游、周末短期游相结合,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村落还可开发为“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生态环境示范基地”,让城市学生来农家乐上户外课,与课本结合,加强实感。与科技开发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仿生仿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创造****姿百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增加乡村旅游的科技含量。与地方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开发地方风味小吃,挖掘特色饮食文化,评定地方十大特色小吃等。

3、产品开发突

出“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强调的是特定的位置、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而不是宽阔的马路、显眼的电话亭、先进的电脑和传真机、进口的装饰用品和高科技的应用等。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农村特有的甚至是传统的东西,如参与农事活动,体会乡村野趣,学习磨豆腐、纳鞋底、舂糍粑、包粽子等,才是乡村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乡村的建筑、民俗、民风、山水、生活甚至小道等都是乡村旅游的特色,这也是其吸引城市客人的独特卖点。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2004年举办的中国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说:“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财富。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确实,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发展旅游的要点,而且客人到乡村旅游的诉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乡村旅游开发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主题需求,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商业化、城市化倾向。

4、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食宿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在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设施的标准。但同时应该注意乡村旅游设施的档次不能走高低两极端,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既不能忽视了舒适也不能不符合卫生的要求,更不能低质量、低品位,否则它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味道。

5、创新方式,扩大整体营销影响力

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2

关键词:襄阳农家乐,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如今“农家乐”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并已成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家乐”虽然起步迟,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世纪90代中后期实行“黄金周”假期后,“农家乐”的开发骤然升温。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田园生活成为很多都市人梦想的生活方式。“农家乐”旅游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很多城市的郊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农家乐”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

1 襄阳市农家乐的发展情况

1.1 农家乐概念

“农家乐”旅游是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它表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朴、宁静的主题,满足了许多旅游者走出城市、亲近自然的心理。

1.2 发展状况

襄阳市位于我国中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上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发展农业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几年来,襄阳市“农家乐”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襄阳市、襄城区等城区的“农家乐”的游客占该地游客总数的一半以上;枣阳市、保康县、谷城县的“农家乐”游客占当地游客的一半左右;宜城市、老河口市、南漳县的“农家乐”接待也有不俗表现。

2013年1月3日,湖北省级四星级、五星级农家乐评定结果出炉,襄阳今年新增10家高星级农家乐,居全省17个地市州前列。新增的10家高星级农家乐中,襄城区岘山家园、樊城区邓城庄园、保康县柳林山庄3家为五星级。目前,襄阳高星级农家乐已达21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16家,襄阳的“农家乐”经营户达到3600余家,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襄阳“农家乐”数量多,高星级的也不少,但绝大多数规模小,特色不足。

在政府的支持下,2013年首期免费“农家乐”创业培训班将于3月中旬正式开班。培训将采取集中授课、专家现场咨询、案例分析、现场交流和后期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学员在掌握“农家乐”经营基本知识同时,还可以在专家、创业指导师的指导下,在模拟的“农家乐”经营环境中,进行创建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演练。在实际经营中,经营者也能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 襄阳市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同类、活动单一、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农家乐”主要以餐馆为主,形式单一,品位不高,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而且客源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襄阳市的“农家乐”旅游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后劲。

2.2 设备、游玩项目缺乏

在农家乐院中可见的多是一些没有修剪过的树木,场院中很少有锻炼与娱乐设施,旅客只能打牌、聊天。据调查得知,为了安全考虑,经营者放弃了一些游玩项目。这不能满足多层次旅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2.3 卫生条件差

在一些餐馆,我们看见贮物间的东西乱放,操作间生熟食品混放,菜也都装在垃圾袋内,厨房地面黑乎乎的,有些厨师穿的衣服很脏,不少餐馆没有消毒设施。同时庭院到处是鸡鸭鹅粪便,严重影响了环境。

2.4 定价混乱

在服务定价方面,农家乐缺乏规范管理,经营者漫天要价,很多旅游者都遇到“被宰”情况,这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影响再次到当地游玩的欲望。旅游者在购买农户自家散养的家禽、种植的蔬菜时,农户有时要价不合理,只希望从旅游者那里获得最大利益,并没有考虑长远利益。旅游者对农家乐的价格接受范围也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

2.5 观念误区

有些乡村地区误把城市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目标,盲目对乡土气息的房屋进行豪华装修,将菜园改为停车场等等。这些投入不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使村庄失去往日浓郁乡土气息,更让追求原生态乡村建筑和自然的生态景观的旅客失望而回。

2.6 宣传不到位

农家乐多分布在国道、省道及乡村公路沿线,我们可看到的是经营者自制的宣传招牌,挂在路边或者自家门前。经营者多以这种方式宣传,或许还发传单等,在一些网站、媒体上尚且看不到他们的宣传。

3 襄阳农家乐问题解决对策

3.1 农户应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

3.1.1 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

襄阳虽有几千家农家乐,但90%以上都不具规模,有些“农家乐”其实就是自家房子改成的农家餐馆,只为游客提供就餐服务。农户应根据游客需求对农家院进行装修,做到建筑和装饰风格独特,如果农家乐庭院葱郁、古木参天,而且还能采摘、垂钓,就更能吸引游客。

3.1.2 改善卫生环境。

农家乐经营者应严格要求厨师尽职尽责,确保各项卫生达标,保障消费者所用的食材安全卫生,保证餐饮质量。

3.1.3 提高自身素质。

“农家乐”经营户自己要多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了解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游乐设施等安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治理,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厨师、服务员进行民俗文化、旅游知识、接待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经营水平,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整体水平。

3.1.4 保留传统文化,吸引旅客。

乡村农家院是游客向往的重要内容,许多游客想象中的农家院是“用大柴锅做饭,养十几只鸡,有牛、羊、猪,院子很大。晚上,能听见鸡鸣狗叫。”“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保留一些乡村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带有中国传统特点的农耕文化,以此来满足人们回归传统的需求。例如一些古老仪式、民间的技艺与童玩、传统建筑艺术等都应该保留。农家乐定位要明确,保持住“农家乐”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乡风民俗来做好旅游文章。

3.2 政府应为农家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1 精心规划,加强监督。

政府应帮助做好农家乐的整体规划,使“农家乐”发展与旅游总体规划相协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区域民俗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绝活,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增强农家乐的吸引力。同时对乡村旅游、农家乐的细枝末节进行监管,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

3.2.2 加强职业培训。

我们知道农家乐受农民自身素质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很容易出现管理水平低下,服务不到位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政府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不断对服务人员进行民俗文化、旅游知识、接待礼仪的培训等,不断提高农家乐接待水平,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3.2.3 建立规范标准,完善评定办法。

“农家乐”协会应制定章程,统一“农家乐”旅游服务规范,促进“农家乐”旅游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协会可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从基础条件、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和选择项目等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农家乐”较好发展。

3.2.4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家乐的影响力。

襄阳政府可以建立旅游网络化直销渠道,将“农家乐”旅游产品虚拟化形象、虚拟化消费、旅游咨询、旅游订购集中展示,在跨时空的状态下让旅游者与经营者直接进行交易,形成全新的直接销售渠道。同时可通过网络广告、虚拟网游、网络公关等方法开展促销活动,提升襄阳农家乐的影响力。

总之,襄阳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农家乐”旅游在提高农民的收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在经营者自身努力和政府的扶持下,“农家乐”一定能成为襄阳城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重,远景旅行社农家乐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013.

[2]胡梦思,许也,陈建平,襄阳市高星级农家乐已达21家居湖北省地市州前列[N].楚天快报,2013-01-04.

[3]朱启臻,鲁可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之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芳.刍议农家乐[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012.

拉市海边的乡村旅游合作社 篇3

几年前,阿六叔就在寻找一条不依赖外部援助靠着自己力量自我发展的道路。2009年的时候,他说:想依靠乐施会永远在这里支持是不现实的,绿色流域总有一天要离开,他们离开后我们怎么办?人家带领我们启动项目,剩下的要靠自己了,养一个儿子到了18岁你也要自己走了嘛。

2008年绿色流域组织的到山西永济郑冰的农民合作社学习,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她们根本不要国家的什么大项目支持,12个连锁店都是赢利的。做公益不能没有钱,她不像我们于老师这样搞无偿服务。我一回来就跟村民讲了,总有一天于老师是会离开的,但我们怎么维持下去。”

那时的阿六叔已经是混农林对外联络的权威,他会用电脑,会上网查信息,会用手写板写字发电子邮件。他坚信这十年不会白费,他个人不会变。他曾说:绿色流域离开后,他会把项目的成果和精神发扬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改变环境也改变自己的发展之路。

阿六叔开始利用拉市海的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当他初组建马场的时候,拉市海的马场竞争激烈,管理无序,敲诈宰客的负面新闻从来没有断过。但短短两三年,他的马队无论信誉还是经济收入就已经在拉市海边独占鳌头。他的“彼岸云端”旅游点,集骑马、划船、餐饮一体。如今在大研镇,在束河,许多客栈经营者都认识阿六叔,只是他已升格为“六爷”。问他当初项目支持他们外出学习对他现在的经营有没有用?他说:当然有用啦!走出去要带回来。走出去一点都没带回来,你白去了。他的想法总是走在别人前头:“我要转变一个方式,要打造精品旅游文化。”客源从哪里来,他背个包到城里跑客栈,带着宣传资料一家家走。

别人的路子也是跑客栈,给导游、司机和客栈高额回扣,但阿六叔不同,他要打口碑,到第二年他就不用跑丽江,而是别人上门找他了。丽江200多家好的客栈,都争相把客人送到他这里,因为他的信誉,每天有两三百客人,2015年的国庆节,单报名的就有2000,为保证接待质量,他不得不控制在500人。

阿六叔在拉市海的旅游圈里有点名气了,虽然他嘴上说,服务行业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很难很难。但他似乎已经很在行了,员工是他自己培训,小伙子们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如何待人接物还得从头教。“有时候客人多了,接送的车子不够,客人要等,我就跟他们讲我们民间组织的经历,讲我们十年项目的故事。他们听得开开心心的,车来了都还不想走。年轻人都喜欢跟我拍照,小伙子们都忌妒了。 ”

跟他开玩笑说:十年项目做得好辛苦,做什么NGO?早点出来开创事业多好?他马上反驳说:“不对不对,十年辛苦是辛苦,但收获也多,没有那十年的经历也不会有今天。没有于老师也没有我的今天。做人就不要太自私,不要什么都顾自己的利益,做公益是没有什么报酬的,我干了十多年只有付出。但你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回报。”

“我得到的是用不完的财富,我现在很多东西是用不完的,很多的知识用不完。”

阿六叔还是阿六叔,前些日子有人高薪聘他管理一个训练基地,他没去。“这不是钱的问题,我现在做的是为了我们这个村怎么发展,剩余劳动力怎么赚钱的问题,五千块钱对我个人来说是很可观的,虽然我现在只是2500,但我带动了多少人,得益了多少人。我不能走。人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如果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你就回家去吧,有多大才华你自己去发挥,不要在这个位置上。你创造了多少个就业岗位?这才是最关键的。”

这话说得有气魄。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云端”就已从十多人拓展到了 162匹马,30多辆车,216名从业人员,涉及周边的7个村庄的村民。

近几天,阿六叔摊上了麻烦事。丽江要整顿拉市海边的环境,拆除海边的乱搭乱建。

市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讲话 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今年农村工作。具体到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抓改革,增活力。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问题导向,通过改革,补齐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好“不合理供给导致农产品结构性失衡和给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这两大问题。

一方面,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迈向高水平。今年省里将启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加大粮改饲扶持力度,我们要做好承接落实工作。

另一方面,要通过粮食去库存、生产降成本、基础补短板等措施,促进农业生产转到质量数量并重上来,切实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确保完成阶段性任务。积极推动金融机构网点下沉到县区、乡镇,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提升涉农信贷投放量。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涉农业务量,“三农”贷款在保余额逐年提高。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省里要求,今年各市要确保完成*-*个村的试点任务,有试点任务的县区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县要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建设,真正让农村土地、山林、水面活起来。市农委要做好对接联系、指导帮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林业、水利、粮食、供销等部门,要推动各自领域的重点改革,确保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城乡户籍一元化改革,结合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沉陷区搬迁安置、美丽乡村建设,保留“三权”不变,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第二,要抓基础,抢开局。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来早。要推进春耕备耕工作。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加强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监测,因苗促控,适时追肥,促弱转壮,开展化学除草,综合防控小麦病虫害。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抓好冬季越冬蔬菜田间管理,指导蔬菜育苗和移栽工作,围绕蔬菜标准园创建,大力实施蔬菜绿色增长模式攻关。要科学安排植树造林。抓好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落实好管护措施,确保*月底之前完成全年植树造林*万亩任务,保证成活率。

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改建农村变电站*座、线路*公里。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着力发展光伏发电。

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重点缺水城市,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开工建设正硖段行洪区调整改造、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推进西淝河洼地治理,提升淮西湖、十涧湖综合排涝能力,完成世行贷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项目,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不断提高防洪排涝和抗旱保收水平。

第三,要抓创新,促转型。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业产供销体系,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创新生产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继续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个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全年蔬菜播种面积 *万亩,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家。实施养殖业跨越工程,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以上;打造沿淮优质渔业板块,推进*县由水产大县向水产强县跨越。建设淠河生态经济带,打造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围绕优质粮、畜禽、豆制品等七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业加工、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全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强化农旅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县迎河、瓦埠湖等一批示范区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个。

创新供销体系。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加工”,布局农村电商生态圈,推进安徽气象大数据中心建设,创新农业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模式,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全年引进、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个。

创新经营体系。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和联合体培育,完善农业科技、疫病防控、农资配送、农机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土地流转面积比重达*%,规模化经营比重达*%以上。

创新技术体系。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工程”,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机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万亩。

第四,要抓共享,惠民生。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从农民收入结构上看,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占*%,转移净收入占*%,而财产净收入仅占*%。要在挖掘财产性增收潜力上下功夫,稳步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把产业融合作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手段。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实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启动土壤环境治理。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做好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强秸秆禁烧,推进秸秆还田、发电等综合利用。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开展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开展可追溯试点。建成*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第五,要抓保障,强合力。新常态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形成合力,强化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w、zf要严格落实“重中之重”的责任要求,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在发展布局、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树立统筹意识和全局意识,把“三农”工作放到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以关键问题的有效破解带动整体工作的有力推进。

要强化基层治理。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严格落实各级党w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乡镇服务型zf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大对农民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土地征收、涉农资金、扶贫开发、“三资”管理等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等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为“三农”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5

关于印发《xx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

法(试行)》的

通 知

各乡镇政府、市直相关部门:

《xx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xx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1】19号文件精神,理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根据河北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冀卫农基(2010)13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配合、卫生局主管,乡镇卫生院受卫生局委托对村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服务行使指导、管理和监督。对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行“六统一”(统一人员聘用、统一行政事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器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和“两独立”(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管理原则,实行规范化管理。

第三条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xx市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及其执业人员的管理。

第五条 卫生局、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要在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共同做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卫生局负责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各项实施细则;乡镇卫生院在卫生局和本乡镇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乡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具体工作实施;纳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认真履行相应的义务、职责同时享受政府相关补助。

财政局负责有关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资金的下拨和使用监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物价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收费标准的制定和监督。

各乡镇政府要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六条 乡、村卫生机构应认真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完成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工作。

第二章 服务功能与范围

第七条 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和一级综合医院,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

2.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3.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接种和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应急接种、强化接种工作任务。

4.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6.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9.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 康复指导。

10.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协助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

12.接受卫生局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级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

13.卫生局规定的其它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

2.临床科室重点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等,加强急诊急救等建设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和转诊服务。

3.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无害化处理。

4.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实行国家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

5.卫生局批准的其它适宜的医疗服务。

(三)其它职能

1.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2.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 以“六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工作。

第八条 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要按照“六统一、两独立”的规定,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除履行一般卫生室的职责外还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二)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开展健康教育,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四)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随访。

(五)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

(六)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协助做好参合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

(七)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

(八)参与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八)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 机构设置与建设 第九条 根据行政区划、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情况,按照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合理设置乡村卫生机构。每建制乡镇设立1所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目前非乡镇所在地的乡镇医疗机构按照一级综合医院管理。

鼓励“一村多室”的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举办模式进行整合,合并为一所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不设村卫生室,其功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空白村其服务任务可由乡镇卫生院或邻村卫生室代管。

第十条 城中村卫生室应设在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内街道上。城中村内设置诊所,设置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并且取得助理医师资格后从事同一临床专业三年以上,诊所应设在村内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地位置。

在城区内的主、干道设置诊所的人员必须达到执业医师资格并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相应专业5年以上。

第十一条 不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机构不享受政府扶持和补助政策。达到个体诊所标准的可自愿转为个体诊所,按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待。

第十二条 不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或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的卫生室暂不纳入一体化管理。

第四章 行政管理

第十三条 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卫生局承担 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负责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乡镇成立本乡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具体负责本辖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村卫生室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各项规章制度和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公示、药品配伍禁忌等悬挂于相关科室醒目位置。

第十五条 村卫生室校验期满前3个月要向卫生监督所提交校验申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诊停业。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十六条 卫生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上级文件,统一乡、村两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一)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标准化卫生院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并上墙。村卫生室要建立村级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使用统一病历、处方笺、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计划免疫等各种医疗文书和统计报表。

(三)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 作规程,做到防保有卡证,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票据、消毒有记录、财务有帐目、宣传有固定栏。

(四)乡镇卫生院负责统一辖区内村卫生室的印章、牌匾、工作人员标牌、隔离衣、帽等。

第十七条 村卫生室实行24小时应诊制。对急、危重病人应采取措施积极抢救,对限于设备、药品或技术条件不能满足诊疗活动的,应及时护送至上级医院诊治。

第十八条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超范围执业。

第十九条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配备灭菌设备。

第二十条 乡镇卫生院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村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业务管理和工作考核,切实担负起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职责与任务。

(一)检查督促村卫生室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二)监督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规定和各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村卫生室统一价格,收费标准一律上墙公布;村级医疗机构按照上级要求的药品目录品种储备,凭处方使用,禁止使用毒麻药品。

(三)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总结、安排部署工作。

(四)对村卫生室各项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并向卫生局汇报考核结果。

第二十一条 村卫生室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

第六章 人员管理

第二十二条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第二十三条

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由村委会推荐,乡镇卫生院初审,卫生局审查备案。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与从业人员签订聘书,聘期二年。

村卫生室执业人员聘任的基本条件:

(一)原则户籍为本村乡医,如本村无注册乡医经村委会同意后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调配。

(二)身体健康,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者或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格者。

(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四)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奋务实,热情为群众服务,具有奉献精神。第二十四条 村卫生室内两名以上从业人员的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选举,乡镇卫生院审查同意后,由乡镇卫生院聘任,任期二年,每任期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和奖罚办法。村卫生室主任聘任的基本条件:

(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勤奋务实,热情为群众服务,具有奉献精神,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三)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应在50岁以下,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五年以上。

村委会推荐村卫生室主任必须遵循民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 乡镇卫生院根据以下情况提出解聘乡医申请,报卫生局同意后与乡村医生解除聘任合同。

(一)因意外事故伤残,不能继续在村卫生室执业者。

(二)因病不能执业或死亡者。

(三)个人申请,不再从事乡医工作者。

(四)村委会及村民代表提出合理辞退理由,经卫生院核查属实者。

(五)经过乡镇卫生院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

(六)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使用目录外药品,或 不按规定私自采购药品者。

(七)违反新农合管理政策,骗取新农合资金的。

(八)其它不能正常担任乡村医生工作的情形。第二十六条 对未聘任的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或卫生学校毕业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想进入乡村医生队伍的人员,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登记管理,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人才库,在本乡镇的村卫生室执业人员出现缺额或自然减员后推荐上岗。

第二十七条 乡镇卫生院建立村卫生室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奖罚、聘任的主要依据。

第七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收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收支有凭证。

第二十九条

乡镇卫生院要对村卫生室的收入、支出、财产物资进行有效财务监管。

(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监督管理统一设立账目。

(二)乡镇卫生院对各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收入、业务收支账册。

(三)村卫生室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做到日清月结,及 时公布。每月初须公布上月财务收支整体情况,增加透明度,实行群众监督。

第三十条

村卫生室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执行统一收费标准,诊疗收入必须统一使用河北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专用票据。做到常用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标准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物价部门的检查。

第八章 药械管理

第三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省统一部署,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乡镇卫生院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我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选择使用。村卫生室药品使用范围严格按照《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

第三十二条 自2012年6月1日后达到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制度的纳入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所需基本药物列入所属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药物需求计划,由卫生局定期通过省医药集中采购网统一采购。供货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将基本药物配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进行交货验收并出具签收单;乡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购药计划分拨到村卫生室。

第三十三条 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确保村卫生室及时支付基本药物货款。严禁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加价 配送药品、器械、卫生材料、一次性用品等。村卫生室严禁从其它渠道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

第三十四条 村卫生室药品要有专人负责,并按要求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第九章统一绩效考核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2011)41号文件执行。

第十章 监督与奖惩

第三十五条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要及早发现和报告违法违纪行为,并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三十六条 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对徇私枉法、不负责任的,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调离现岗。

第三十七条 乡镇卫生院指导、管理、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乡镇卫生院院长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八条 对村卫生室私采药品,或使用目录外药品一经发现,按照《乡村医生管理条例》从严处罚。

第三十九条 对村卫生室担任卫生室主任的各乡镇卫 生院要根据考核情况制定奖励政策。

第四十条 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医务工作者在预防、保健、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卫生局报请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

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6

成都市。

四川省成都市农业旅游起步于90年代初,起始于城郊郸县农科村。该村从花木种植和观赏开始,逐步开辟了农业观光、游览、休闲等项目,形成了农家乐旅游的雏形。在郸县农科村农家旅游的启发下,城郊区龙泉骚区、锦江区、都江堰市等区(市、县纷纷结合各自农业旅游的特色,开发农家乐旅游、发展速度很快。

目前,成都市参与“农家乐”旅游经营的农户已达5000余家,已成为成都市旅游业的特色旅游产品,有利地促进了成都市旅游业的发展。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类型:郸县农科村的农家乐、龙泉骚区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花乡农居观光休闲旅游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7种模式: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乡游、果乡游、花乡游、渔乡游、水乡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①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

②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沪州张坝桂园林。

③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

④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①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②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③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④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 ①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都龙泉骚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② 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③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④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⑤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⑥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

①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②民族村寨游。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③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得、安徽徽州镇。

市乡村旅游规划 篇7

2014年,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试点工作,其中浙江省德清县等5个县被选定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试点。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初步探索了不同地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理念、思路方法和针对性内容,也进一步印证了在县域层面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了“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要求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尽快修订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

2016年,住建部全面启动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出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区都要编制或修编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坚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构建以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和指导的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2 乡村规划的困境

2.1 规划层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社区规划构成,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县(市)域这一地域范围内,与乡村相关的规划主要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市总体规划、镇(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涵盖了从县域、中心城区、乡镇到村庄各个层面(见图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统筹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互动逐渐加深,城乡规划的局限性和矛盾也日益突出。

基于城市视角研究和编制的县域、乡镇规划将城镇和村庄作为两个体系分别考虑,城乡二元特征明显。以“土地”为核心,立足于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目标,将区域中其他基质空间(生态地域、农村地域)作为一种支撑城镇发展的成本;重城市轻农村,对乡村发展问题考虑不足,更缺乏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协调性研究。

现行村庄规划主要依据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进行编制,而这部分规划始终处于不受重视和可有可无的状态,依据性的不足导致村庄规划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不同类型村庄之间差异化的需求。此外,《城乡规划法》虽然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但是与城市相比,乡村仍处于十分弱势、被动的地位,“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与村庄实际严重脱节,不能满足乡村发展建设要求和农民的真实需求,指导性、实施性差。

2.2 实施层面

县域层面围绕城镇化水平、城乡建设指标,“自上而下”的构建村庄体系;而且就乡村论乡村,以建设为重心,无视乡村发展建设的地域差异;现实中往往采取“一刀切”式的建设模式,乡村规划不落地,缺乏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实施难度大。

乡镇层面重城镇、轻乡村,规划理念和方法照搬城市规划模式,缺乏对乡村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导致村庄布点规划流于形式,规划内容雷同、标准化、套路化,“承上启下”的作用无法体现,涉农资金、资源的区域整合不到位。

村庄层面“自上而下”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无法有效指导乡村建设,片面追求近期实施效果、形象打造等政绩工程,导致村庄规划实施与村庄实际脱节;同时重复建设、无序建设现象突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力、产业和资金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村庄发展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概述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在新型城乡关系视角下,统筹县域乡村空间、资源、设施、风貌、特色和建设,与以城市为核心的传统规划完全不同,甚至就是要摆脱城市规划的理念、机制和方法的影响,才能构建以乡村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实现乡村规划的创新与变革(见图2)。

3.1 规划理念与目标

城乡等值理念。乡村与城市只有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但是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及生活便利程度上应该与城市具有相同的价值和相同的生活质量。城乡等值理念不仅是乡村发展建设和乡村规划的核心思想,也是近期导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现实路径之一。

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乡村发展与建设并重,乡村发展是乡村建设的动力基础,尊重乡村的地域差异与多元化,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发展建设目标和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市场化机制与实施策略,实现城乡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2 规划内容与重点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不是单一的空间规划或建设规划,而是人口、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风貌特色和实施建设等各元素高度关联、互相衔接协调的城乡统筹规划。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用地规划、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乡村风貌规划、村庄整治指引六部分。

乡村建设规划目标。坚持决策先行,制定、落实乡村建设决策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并将五年行动计划纳入相应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乡村体系规划。预测规划期末、各发展建设阶段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与县(市)域总体规划的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预测进行校核,修正县(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城乡人口规模预测。根据县域发展分区、城乡经济、产业空间布局、乡村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等,确定城乡体系结构,村镇等级、规模、功能,明确发展重点。

乡村用地规划。明确县域乡村发展策略、乡村空间布局模式和乡村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提出土地分区、分类原则与管控要求。

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落实已有专项规划,强调分类、分级、分效、分期规划原则和实施控制。结合乡村分区、分类,确定乡村供水、污水、垃圾治理、道路、电力、通讯、防灾减灾等设施的位置、规模和配置标准。依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以不同生活圈配置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明确村级配置标准。

乡村风貌规划和村庄整治指引。根据乡村风貌的基本特征,挖掘地域文化,在县域范围划定风貌分区,分区制定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元素符号和文化保护等风貌控制要求。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要求,提出重点整治项目、标准和时序。

规划重点在于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县域城镇化战略,从县域层面梳理并确定村庄适宜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强调发展引导与空间规划并重,突出运营管理,明确村庄整治实施措施。在此基础上,规划从人口、用地、布局模式三方面出发,将传统“自上而下”的刚性控制规划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引导性控制规划。

3.3 规划难点与创新

多规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立足点、规划目标、内容和方法不同,却作用于同一个地域空间,内容重叠、管理分割、规划打架等问题日益突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要发挥综合作用,实现“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应整合各规划并实行严格的底线控制。除耕地红线外,重要的生态空间、传统的村庄肌理和形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等都应该划定红线,分级、分类的进行坚守和保护。

规划衔接。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法定地位尚未明确,规划技术、方法尚不成熟,与现有城乡规划体系(即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之间的关系需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互补,具有独立的编制、审批机制和法定地位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与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进行充分衔接,构建“县域、镇、村”三级规划体系。

实用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不以空间形态和用地布局为重点,更偏向协调型、保护型的城乡统筹规划。同时作为乡村规划,将直接指导、作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内容和成果形式要进一步创新,应更强调实用性,易懂、易操作。

4 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4.1 试点意义

探索长三角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规划理念和方法,对于弥补规划依据缺失、完善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县域城镇化战略和城乡规划体系,对有序、合理布局县域城乡空间,构建以不同层次功能圈为基础的村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4.2 规划思考

4.2.1 规划视角的转变

摈弃以城市为核心的城乡规划手法,转向基于乡村视角的城乡关系入手来解析县域、城区、乡镇和乡村的关系,实现“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变、“乡村城市化”向“城乡等值”的转变、“就乡村论乡村”向“城乡一体、功能互补”的转变、“以建设为重心”向“多元化、差异化、以发展促建设”的转变。

4.2.2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的反思

规划视角的转变是乡村建设规划不同于传统县域规划的关键,德清县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和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都以统筹、协调县域城乡发展为出发点,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基于研究视角、认知取向的差异,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在县域人口、城乡体系、城镇空间、乡村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进行适度的优化和调整,提出了更符合乡村发展建设实际、更具针对性的侧重于乡村发展和建设的规划对策。

4.2.3 镇域村庄布点规划的反思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乡镇域村庄布点规划的上位规划,通过其进一步落实并细化城镇化目标与战略、城乡体系、乡村用地规划、城镇发展分区、乡村类型与布局模式、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对乡镇域内的村庄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重视发展引导,通过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推动资源、人口、土地、资本等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结合村庄发展建设指引,重点针对村庄发展规模、村庄居民点体系、分区(空间)发展引导、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为满足村庄差异化发展要求下的村庄规划编制提供直接依据(见图3)。

4.2.4 村庄规划的反思

在县域层面,强调形象打造与价值体现相结合,明确村庄整治与风貌原则,细化整治实施。在建筑整治、道路整治、公用设施整治和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总体控制指引,结合特色村落、一般村落等进行分级、分类风貌特色控制指引。

有效衔接“县域—村”层面的规划内容,落实村庄布点规划内容,明确村庄规划的框架体系,主要由村域引导性发展规划、居民点控制性建设规划、可实施性的村庄设计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重点研究村庄人口规模预测、“四规合一”的村庄用地布局规划、基于发展项目策划的行动计划、公共服务设施与乡村综合体概念等内容(见图4)。

4.3 规划特色和创新点

4.3.1 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规模预测

城乡人口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其中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是乡村人口,其增减与城乡关系、城镇化水平、乡村土地流转水平、析出劳动人口数密切相关。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修订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预测方法,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测分析,提高了人口测算的准确率。在此基础上,以乡村人口为主体,在县域层面实现以乡镇为单元,进行“自下而上”的校核(见图5)。

4.3.2 县域城乡体系

打破纯粹的等级规模结构,强调“城—镇—村”三者的作用关系,重点分析城镇吸引力、景区影响力、乡村自我发展动力的作用力关系,形成以空间分区为单元的城乡体系结构,由传统的“城镇体系+村庄体系”转向新型的“城—乡体系”,中心城区、城镇范围内和周边的村庄形成“城—村”片区、“镇—村”片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和周边村庄形成“景区—村”片区。强调乡村发展建设的地域差异与多元化,形成“城镇型社区—新村社区(重点村)—混合型居民点(中心村)—旅游型居民点(特色村)—生活型居民点(基层村)”的复合结构体系(见图6)。

4.3.3 城镇发展分区指引

结合中心城区辐射区、镇村互动发展区、风景区辐射区、生态保护区等空间分区,在城乡用地构成、城镇化动力与发展方向、城乡功能、主要问题和规划控制指引重点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与要求。

4.3.4 县域城乡用地布局框架

基于多规融合理念进行底线控制。对县域层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涉及的重叠内容进行衔接、平衡和统筹布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县域城乡用地布局框架,进行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强调对非建设用地的细分,以增强空间管制规划的可操作性。

4.3.5 乡村布局模式

强调乡村的地域差异,采用存量规划方法,打破“一刀切”的、以集聚为核心的中心村布局模式(见图7)。基于区位条件、外部驱动力和自身资源禀赋差异,进行“集聚因子—反集聚因子”分析,确定城镇带动、工业发展驱动、交通条件、地缘条件、重大项目带动等因素有利于乡村的集聚建设,地形地貌、历史价值、生态保护要求、农业发展、旅游发展、村民意愿、建筑质量(迁建成本)、村庄规模、空间形态肌理等不利于乡村的集聚建设。在此基础上,以乡镇为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形成“新建”“保留”“迁并”相结合的、符合乡村发展建设实际的县域乡村布局模式(见图8)。

4.3.6 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实行“分类、分级、分效、分期”规划和实施的“四分”控制体系,并引入“城镇生活圈”概念,因地制宜的完善、深化“镇—村”两级的专项规划内容与要求(见图9)。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尊重乡村地域差异,结合不同层级生活服务圈,形成“城镇共享区、均衡网络型服务区、传统等级结构服务区”三大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分区,并完善了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和具体配置要求。重点研究了市场化作用机制,突出运营管理、强调政府公益性设施的配置与市场相结合,以有效避免对有限地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

5 总结:乡村规划的变革

乡村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城乡关系的反思与重构。乡村目标图景是以和谐人地关系、乡土文化特色为核心,传统与现代并存;是具有多元化的乡村人口和社会经济,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空间;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实现“城—乡”各要素自由流通,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乡村规划的研究范围涵盖县域、镇(乡)域、村庄三个层次,我们必须打破“就城市论城市”“就乡镇论乡镇”“就乡村论乡村”的思维和规划惯性,通过基于乡村视角对现有城乡规划体系、内容与技术标准的补充和修正,形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相结合的乡村规划体系(见图10)。其中县域层面的乡村建设规划应成为独立的、具有法定地位和效力的、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互补的规划体系,以弥补乡村规划依据缺失,强化实施支撑,逐步建立由县区政府主导、省市主管部门指导、县区各主要单位全面参与的规划编制协调机制,有效推行、管控县域范围内各层次的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迫切性已不言而喻,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规划视角的转变、是回归乡村本源的规划实践并具有先导地位。通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城乡规划体系,也必然会推动乡村规划的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4—2030).2014.

[2]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2005.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2015.

乡村旅游救古村 乡村规划要谨慎 篇8

观点:保持原有风貌是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古村落旅游必须依靠当地居民的深度参与,是一种社区旅游。如果把居民外迁了,“社区”就没有了,“社区旅游”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成了空架子,剩下来的其实就是古建筑旅游、物质遗产旅游了。保持原有风貌,是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

观点:古村镇消亡,土地制度不可免责。城镇化吸引大量人口移出乡村,强势工业化占用大量农地,城镇数量剧增对应乡村聚落衰落。同时,在土地制度方面,由于一户一宅的规定,农民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使得拆旧建新屡见不鲜,最终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景观遭到破坏。

观点:乡村旅游让古村镇免于“拆旧”厄运。古村落所具有的乡村观光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乡村文化遗产旅游等经济价值,给了传统村落一線希望,一丝曙光。正因为古村镇具有一定的旅游经济功能,使其避免了在高速城镇化过程中的“拆旧”厄运。

观点:乡村规划应以村民为主导。中国具有悠久的乡村自治、自主规划形成的乡建文化传统,很多古村落有着非常好的规划,在几千年的自治过程中,古村落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空间格局,有着非常好的风水禀赋。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反过来,又可以推断出“一方人规划一方水土”。如此,水土养人,人规划水土,就形成了一个自治社会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中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下一篇:物业公司主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