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2024-07-28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精选8篇)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1

考核日期:

姓名:

考核者:

得分:

项目

标准

分值

质量标准

评分等级

存在问题

A

B

C

D

准备

10分

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

2.物品准备齐全

3.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

0

0

解释评估15分

1.评估新生儿全身状态,有无发热,接种部位有无损伤、皮疹。

2-0

2.掌握接种的指征。

2-0

3.向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已取得配合5

2-0

操作

过程

60分

1.核对新生儿出生时间。

0

0

2.检查冰箱温度。

0

0

3.铺无菌盘。

0

0

4.自冰箱内取出乙肝疫苗,检查有效期,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使用乙肝疫苗专用注射器;抽吸疫苗。

5.核对新生儿腕带,呼叫家属姓名。

6.取左侧卧位,显露新生儿右臂三角肌

7.皮肤常规消毒待干。

8.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快速刺入针头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

4-0

9.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

10.再次核对药液

0

0

11.整理新生儿衣物

0

0

12.再次核对腕带。

13.填写乙肝疫苗接种登记本。

0

14.护送婴儿返回病区,向家长交代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反应。

15.处理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及安瓿方法正确。

16.评估新生儿接种后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0

操作后整理评价

15分

整理操作台,洗手。

0

操作符合无菌原则。

操作过程动作轻巧、迅速、准确

0

0

提问目的、注意事项。

0

总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操作流程

护士

沟通

1.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一个,乙肝疫苗专用注射器,棉签、75%酒精,污物回收盘、利器盒,无质量问题的乙肝。

3.双人核对医嘱并签名,核对疫苗的质量。

操作准备

XX,您好,根据评估您宝宝符合注射乙肝,疫苗,请您准备一下。

1.评估新生儿全身情况,接种部位有无损伤。

2.评估是否符合接种指征:除非正常出生的和重度窒息的活产儿余均可接种。

3.向产妇讲解乙肝疫苗的好处及重要性。

4.接种前让家属或孕妇签署疫苗知情同意书。

评估解释

1.双人核对新生儿的手腕带及产妇姓名。注射前拿起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

2.选穿刺部位:取左侧卧位,显露右上臂三角肌。消毒5*5cm,常规消毒待干。

3.再次呼叫宝宝妈妈的名字实施查对,用左手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呈70-90°,快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

4.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

5.再次核对,交待家属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反应。

XX宝宝,要给你打针了,你要乖乖啊!

注射过程

1.协助新生儿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取安全卧位,送返给母亲。

2.整理用物,分类处理垃圾,洗手。

3.评估接种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填写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卡:接种日期、药物批号。

整理观察

1.接种部位有轻微的红、肿,一般48-72小时消退。还有极少部分出现呕吐、发热的症状,24小时症状消失,超过39°必须交医生处理。

3.交待家长宝宝在满月后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并保存好接种登记本。

XX家属,您宝宝的疫苗已注射完毕,要注意这些情况。

健康教育

操作准备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2

1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护理操作标准的更新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护士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要求护士积极转变服务观念, 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护理操作贯穿于护士日常工作的始终, 长期以来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只重视操作的正确性和动作的规范化, 缺乏与病人交流和沟通, 忽略了病人的主观感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2]显示, 开展护士礼仪操作, 融洽了护患关系。因此,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态度诚恳, 平易近人, 有帮助病人康复的愿望,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

1.2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护患双方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感觉和期望, 并进一步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护理效果。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在护患之间的沟通中起主导作用, 护患沟通的质量与护士态度及护士对沟通知识的认识和运用相关。成功的交流可促进护理措施的实施。美国一项调查表明, 把方便让给病人, 把实惠送给病人, 把温馨留给病人, 可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缩短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1.3 沟通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促进康复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 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 很多的护理工作都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医疗护理活动能顺利进行, 护士可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 以促进康复。陈何芳[5]报道, 治疗性沟通前后病人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护患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没有沟通, 护理目标就难以实现。有研究证实, 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提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1.4 沟通可以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因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医疗活动主动参与意识的增强, 对医疗护理信息的重视, 护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 可以增进护患关系, 促进护患共同目标的实现, 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防范护理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 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2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产生的影响

2.1 培养了护士操作中的沟通能力

言语表达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技巧,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使年轻护士的言语表达和沟通技巧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由于当前护理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 操作方法示教为模式, 缺乏对年轻护士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得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故导致实践中年轻护士只会机械操作, 在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 与病人交往中存在自信心不强、紧张、焦虑等心理。护士按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规定的解释内容和步骤与服务对象主动沟通, 可增进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2 能够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操作过程中通过解释、指导, 把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始终, 使病人在接受护理操作的同时, 学到了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 也感受到护士的同情和关怀。当病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其将接受的护理操作是怎样的过程,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时, 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就会减轻许多。在操作过程中, 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 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 以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自己的言行去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消除或减轻消极情绪, 有利于康复。

2.3 对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有良好导向作用

改进后的护理操作考评标准, 要求护士在操作前对病人所处的环境和身心状态作出全面的评估, 操作过程既要严谨、规范, 又要注意与病人的及时沟通, 对临床情景变化能及时做出相应反应并能灵活处理;既要注意操作的省时、节力和操作的终末质量, 又要注意满足病人的需要, 提高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因此, 新标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 有利于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使护士在操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人施护, 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 有利于培养护士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

3 体会

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 应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新的护理操作标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社会性, 注重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注重护患之间双方合法的权益, 注重沟通与交流, 融情感服务, 文化服务与技术服务之中, 达到了护患双方心理上的满足, 可以化解医疗纠纷, 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梅娟, 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 :89-90.

[2]奚琼宵, 沈莉萍, 刘聪华.护理礼仪操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9) :2744-2745.

[3]刘玲, 刘均娥.临床护理沟通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1) :873.

[4]张友惠, 施海红.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中的整体优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3) :190-191.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3

我国美容业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起步,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缺乏相应的服务操作标准,普遍存在护理流程设置不科学、手法不规范、产品使用不准确等现象。由于大多数美容机构所提供的面部美容项目是针对女性皮肤保养的专业护理疗程,操作不当不仅会影响到护理的效果,甚至会伤害皮肤,造成心理伤害,而当前行业内面部美容事故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制定一个专业操作标准,对操作技术加以规范,并作为技术培训的指引和行业纠纷判别的依据迫在眉睫。本行业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提高行业服务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阳光服务和明白消费,推进美容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标准制定遵循两大原则——与国际先进美容行业接轨原则、与中国女性肌肤特质相适应原则。为了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标准起草组在前期充分谈论和调研的基础上,征询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建议,尽可能吸取国际美容行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女性肌肤特质为主体的原则下制定本标准。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4

结合部分中职和本科教材内容,参考了《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学》《妇产科护理学》《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等教材。根据临床实际需要、以“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制而成,重 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包括产科学、妇科学及基础护理学等基本操作 技能程序共 27 项。体现了以下特点: 1.系统性、规范性:本操作规程参考现行较权威的教学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而制定,操作程序和要领系统、规范。2.独具特色:本操作规程目标明确、内容严谨,在原有基础上对项目和内容均给 予了补充和完善,紧密结合助产专业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及特点,增加了基础护理学基 本操作技能程序及职业素质考核项目,是目前助产专业独具特色的基本技能操作规程。3.实用性:本操作规程选取临床常用项目,各项内容条理清楚、简单明了,方便 学生直观学习及操作练习,使学生能很快地适应实习和临床工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 值。4. 可操作性: 本操作规程设有详细的分解项目、分值及考核评分标准,便于操作。由于时间仓促,本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惠予指 正及师生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护理系-助产专业组 2006 年 7 月 30 日

2

《药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说明 药学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

一、制订目的 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药学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实验操作考核标准的制定,为药学中职及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为了更好地开展药学专业实验教学工作,强化实验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 容、方式和途径,特制订《药学专业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以下简称:《规程及 标准》)

二、制订原则 《规程及标准》是组织实验教学和检查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应根据药学专业 培养目标中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总体要求,与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互相衔接,合理制定。本着坚持强化基础教育,坚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原则,努力将 操作内容及步骤细化、量化。

三、制订方法 本《规程及标准》中所涉及的项目是根据药学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由药学教研 室全体教师讨论后而制定的,包括:基础化学、药理、药分、药化、药剂、中药、药 事管理等学科共 35 个项目的基本操作。参考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讲义对《规 程及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编写,要求每个项目中必须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及实验准备、实验步骤、质

质量要求等内容。各项目由相关学科教学教师分别 完成,制定初稿后,由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及实验室技术人员讨论后定稿,再交实验 管理中心备案汇总后报教务科。

四、实施办法 《规程及标准》将作为药学专业学生除实验教材外的学习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熟 练掌握药学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制订完成的《规程 及标准》进行实验成绩的评定及考核,实验指导教师应遵照执行。

药检系-药学专业组 2006 年 7 月 30 日
3

《医学检验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说明 医学检验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 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

一、制订目的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特别是对医学检验专科专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而 言,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为达到医学检验专科(包括中专)人材培养计划中 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人材质量,进一步规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为熟练而规范的 临床应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特制订《医学检验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二、制订原则 《医学检验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是在医学检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人 材培养计划的指导下,坚持“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兼顾人文素质、强化英语和计算 机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原则合理制定,使其在实验教学及操作考核中具有科 学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中注重基本技能与基础理论的合理衔接,包括注重强化专业英语(特别是用于设备及说明书等的阅读和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临床大量(进口)仪器的使用,适应现代检验工作微量精确、快速高 效、简便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三、制订方法 《医学检验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以现行的教育部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 业规划教材(第二版)为理论教材配套编写,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临床基础检验学》、《血液学及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等专业课程共 30 个项目,涵盖了检验工作者必备、的临床技能,同时,为适应临床科技发展及增强就业适应能力的需要,结合本校条件,还编入了自动生化技术等内容,供学生提高用。《医学检验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由本室全体教师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 大纲及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长期教学经验总结,努力将有关基本技术连贯的操 作内容步骤化、量化,按

统一要求和格式,讨论后制定;其中,少数因仪器方法学的 特殊性而保留了特殊格式。

四、实施办法 本 《医学检验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可与相关理论及实验教材配套使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其科学性、规范性、指导性培训学生规范且扎实的基本功; 课程结束及实习前强化训练中,利用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进行熟练化训练及基 本技能的操作考核。药检系-医学检验专业组 2006 年 7 月 30 日
4

《康复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说明 康复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
为了加强康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同时,为确保专业操 作的规范性和操作考核的可行性,康复治疗技术系组织相关教师制定康复专业操作规 程及考核标准。本操作规程主要参考现行的高职高专教材,结合部分中职和本科教材内容,选取 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中 17 个临床常用的操作项目,包括 8 个现代康复项目和 9 个传统康复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分解项目,每个分解项目以表格形式陈述操作 要求、操作用物、操作规程、操作分值、考核标准及备注。本操作规程体现以下特点: 1.规范性:本操作规程参考和比较现行的较权威的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 定的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具有较好的规范性。2.实用性:本操作规程选取的操作项目均为临床常用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这些项 目的操作后在实习和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此外,部分操作项目有禁忌症,本 操作规程在备注栏中予以说明。3.直观性:本操作规程以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地陈述了各个项目的操 作程序,方便学生直观地学习操作。4.层次性:大、中专康复专业学生对操作技能具有不同的层次要求,本操作规程 在备注栏中说明对大、中专学生的不同要求。5.可行性:本操作规程每个分解项目设分值 10 分,并设有对照的考核评分标准,在对学生操作考试时可随机抽取 10 个分解项目进行考核,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诚然,制定康复专业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仍只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不足之处在所 难免,有待师生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康复治疗技术系 2006 年 7 月 30 日

5

《口腔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说明 口腔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规程及考核标准》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和理论课讲授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学 科教学体系,实验课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逐渐 熟悉和掌握操作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动手能力的严格训练和达标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考核表 篇5

(一)姓名: 分数:

一位37岁的初产妇入住产科病房,阵痛剧烈,孕周38周。2天前胎膜破裂。胎心音监护显示胎心不清,对母体体位变化和输氧无反应。决定实施剖宫产。

如何为新生儿做准备?

□要求其他人员到场接生

□说明根据地方法规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放好听诊器并检查其功能是否良好 保暖

□打开辐射保暖台 □确定有预热毛巾可用 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 □确定有垫肩可用 □放好吸球 □放好胎粪吸引管

□确定负压吸引器功能设定为100mmHg 输氧和正压人工呼吸

□确定准备好常氧设备并检查功能 □确定氧气管连接到气流表和气囊 □将流量表调到5L/min □如何使用自动充气式气囊 *确定连接了储氧器 *检查阀门组和减压阀的功能

□用手掌封住面罩检查气囊功能。气囊充盈时,产生期望压力 □检查气流充气式气囊上压力表的功能 □如气囊工作不正常,换1个重新检查 □放好喉镜和1号镜片(足月儿用)□确定喉镜良好的亮灯 □放好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 □放好并准备使用金属芯(可选)□放好胶布或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放好剪刀 药物

□检查1:10000肾上腺素的有效期和浓度 □放好肾上腺素期望注射方式所需的注射器和用品 □放好并检查其他药物的有效期和浓度 *生理盐水

*动静脉插管所需用品 *碳酸氢钠

□放好药物标签和防水标记 □放好复苏过程记录表

分娩时新生儿软弱、无反应。立即将他交给你。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你会怎样做。可以询问有关新生儿情况的特殊资料

问:有胎粪? 教员答:不,无胎粪 问:新生儿有呼吸或哭声? 问:肌张力好? 问:肤色红润? 问:足月?

教员答:新生儿看似足月儿。呼吸微弱,肌张力差,肤色还不红润 □该新生儿需要以下复苏步骤:

□将新生儿放到预热的辐射台上,颈部轻度伸仰 □先吸口,再吸鼻 □擦干全身和头 □拿开湿毛巾 □重新摆正新生儿体位,颈部轻度伸仰 □必要时输氧

□通过胸部听诊数心率6秒

问:新生儿现有呼吸?心率和肤色如何?

教员答:新生儿现在呼吸暂停。6秒测得心跳8次。肤色紫绀。□拍打足底,弹足跟或轻轻摩擦背部 问:新生儿现有呼吸?

教员答:不,新生儿仍呼吸暂停。

□选择正确型号面罩,将气囊面罩正确放置在新生儿面部 □用适当的正压通气2至3次检查密闭性,并观察胸廓运动 问:胸廓上抬? 教员答:不,胸廓无上抬 □说明需要按以下步骤检查 □重新摆正头位,再放置面罩 □检查是否有分泌物,并吸出分泌物 □将口轻轻张开做正压人工呼吸 □增加正压人工呼吸压力 □考虑气管插管 问:现在胸廓上抬? 教员答:是的,胸廓在上抬

□以40-60次/min的频率做30秒正压人工呼吸 □能看到胸部起伏

□如需要正压人工呼吸超过几分钟,注意到需要插管并实施插管 □通过胸部听诊数心率6秒 问:新生儿心率多少? 教员答:6秒测得心跳5次

□新生儿心率50次/min。需要帮助施行胸外按压。□继续用100%氧正压人工呼吸

在胸骨下1/3处摆放手的正确位置

用硬垫支撑新生儿背部

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或用两拇指末端

压迫胸骨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1/3 数出节奏(1-2-3-呼吸)

□确定在3次心脏按压后的暂停时新生儿得到正压人工呼吸 30秒胸外按压后,继续正压人工呼吸时触诊测心率6秒 问:新生儿心率多少? 教员答:检测无心率 □停止人工呼吸

听诊测心率6秒 问:新生儿心率多少? 教员答:6秒测得心跳5次

□新生儿心率为50次/min。应重新开始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确定: □胸廓运动是否良好? □输送100%氧?

胸外按压深度是否正确?

□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是否配合默契? □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是否需要肾上腺素?

□继续30秒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继续正压人工呼吸时触诊脐带或听诊心率6秒 问:新生儿心率多少? 教员答:6秒测得心跳8次

□新生儿心率为80次/min。可停止胸外按压 □继续人工呼吸30秒

□继续正压人工呼吸时触诊脐带或听诊心率6秒 问:新生儿心率多少?有呼吸?肤色如何?

教员答:6秒测得心跳12次。新生儿有呼吸。肤色灰暗。□逐步停止正压人工呼吸

□给予触觉刺激

□用氧气面罩、氧气管或气流充气式面罩常压给氧 教员答:新生儿有呼吸且肤色红润。□逐步停止输氧

□监护呼吸、心率和肤色

问:新生儿在室内空气中是否肤色红润? 教员答:是的,在室内空气中肤色红润。

续保标准操作流程 篇6

一. 建立客户清单和初次与客户联络。

1.建立续保客户清单(应在续保到期前90天开始,60天前完成。)2.CRM中输入保险到期信息。

3.CRM提取保险到期信息(上续保客户信息、合作保险公司协助提供的客户信息以及来店维修和保养的客户信息)。

4.初次与客户联系(续保到期前45天联系客户)。5.初次联络的时间。

6.联络的方式(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直邮、面谈)。

7.联络的内容(告知客户保险即将到期,在到期前60天会有续保专员于客户联系相关事宜,并祝客户用车愉快,若客户想了解保险内容,详见4S店内续保优势宣传单附件三,联系话术实例参考附件四)。

8.负责联系的人员(续保专员联系并跟进)。

9.若客户资料有误(向CRM部门反映并更新客户资料,CRM只有上牌日期的客户,应向客户了解保险到期日,由续保专员补登)

二.续保跟进和投保

1..续保正式跟进时间(续保到期前60天)

2.报价之前需要收集的资料(上一保单信息和上一理赔信息)

3. 与续保客户电话联系(询问是否需要提供续保报价,确认上一年的投保险种以便设定续保方案,确认上一年的保费以便以续保保费作比较,从保险公司获得客户过去一年的理赔情况记录到续保客户清单中,以便有针对性的设定续保方案,或介绍保险套餐,详见附件七。若客户已经投保,则向客户了解未在我店投保的原因和目前的投保情况,并告知客户车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我店维修。最后祝车主用车愉快!)

4.报价后跟进(第一次报价后,每隔2-3天通过电话或邀约来店方式跟进)。

5.若客户不同意续保(1.解释续保保费与上一年挂钩,2.解释在4S店投保的优势,3.调整保险方案:如险种;保额;投保条件或参数,例如车价浮动,险种减少保额下降.4.赠送礼品或季节性服务,赠送礼品参考附件八)6.若客户末决定,(应继续跟进,续保到期前3天再次提醒客户保险到期。保险到期后7天客户依然没有投保暂时放弃)。7. 若客户同意续保(执行续保手续)。投保的手续(1.客户确认报价;收集投保材料;邀约来店携带身份证、行驶证,去年保单,若是单位的需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营业执照(需带公章)。2.出具缴费清单。3.支付保费。4.出单)。

9.续保跟进的记录(1.日常跟进的记录 :记录时间、内容。2.续保成交的记录:记录承保公司、赠送内容,3.续保未成交的记录:记录末在店续保的原因和在店外投保的相关情况,例如保险公司名称 投保险种 保费等,以便分析和下一继续跟进)。

三.保险客户资料的存档(存档的时间 存档的对象 存档的方式如电子表格存档 纸质

文档存档 存档的内容)。

四.续保附件资料

附件一 续保客户清单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7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新生儿肺出血43例,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4]。男27例, 女16例;体重<1 000g 4例, 1 000g~1 500g 28例, 1 501g~2 500g 11例;早产儿32例, 足月儿11例;肺出血日龄<1d20例, 1d~3d15例, >3d8例;肺出血原发病:肺透明膜病21例, 窒息18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 重度肺部感染、败血症14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5例, 肺动脉高压6例, 呼吸暂停20例, 酸中毒6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14例, 硬肿症3例;37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疾病。

2 标准化护理流程

2.1 严密观察病情, 加强人工监护, 警惕肺出血高危因素

对具有肺出血高危因素, 如缺氧、感染、早产、低体温等的患儿严密观察。 (1) 患儿呼吸、心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增快, 三凹征加重, 心率明显减慢或加快。 (2) 患儿反应、肤色:反应差或烦躁不安, 肤色发绀或发灰, 血氧饱和度 (SpO2) 下降, 所需的氧浓度明显增高。 (3) 听诊肺部突然出现湿性啰音或啰音骤然增加; (4) 注意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色泽变化。本组患儿肺出血前30min至2h内反应差43例, 发绀突然加重38例, 呼吸困难40例, 心率增快或减慢32例, 肺部出现湿啰音或啰音增多29例, 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26例。在治疗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 因此, 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 细心观察病情变化, 为抢救赢得时间。

2.2 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气道内滴入肾上腺素

发现患儿肺出血早期征兆后, 应马上组织人力实施抢救。具体措施如下: (1)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负压75mmHg~100mmHg (1mmHg=0.133kPa) ], 吸痰装置、生理盐水、无菌手套、复苏囊、胶布、听诊器、喉镜、气管导管、1︰10 000肾上腺素溶液。 (2) 患儿准备:置患儿于辐射抢救台上, 保持中性环境, 清除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将患儿头靠近床沿, 颈后垫小毛巾, 头后仰, 开放气道; (3) 气管插管: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 正压通气, 听诊双肺呼吸音, 协助固定气管插管; (4) 气管内吸痰:迅速吸出气管内血性分泌物, 复苏囊气管内加压给氧5次~10次, 压力30 mmHg~40 mmHg, 压力稍大有助止血, 频率为每分钟40次~60次。 (5) 气管内滴入1︰10 000肾上腺素溶液0.5mL~1.0mL, 可收缩血管, 利于止血。本组有19例患儿入院时因原发病已经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发现患儿有肺出血时, 立即予气管内滴入1︰10 000肾上腺素溶液0.5mL~1.0mL;行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辅助呼吸的患儿有11例, 头罩吸氧5L/min的有8例, 温箱内吸氧5L/min的有5例, 发现患儿出现肺出血, 立即予气管插管及气管内滴入1︰10 000肾上腺素0.5mL~1.0mL, 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2.3 呼吸机的管理

(1) 准备好呼吸机管道, 调定呼吸机参数, 无误后连接气管插管, 应用呼吸机治疗; (2) 湿化罐内加入蒸馏水至标准线刻度处, 保持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 相对湿度在100%, 以更好地维持呼吸道黏膜细胞完整, 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 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 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每小时检查呼吸机参数是否与医嘱一致, 做好参数的记录, 呼吸机报警时必须检查患儿、呼吸机管道环路、气源等情况, 及时排除呼吸机故障。 (4) 翻身时要防脱管、脱机, 每班检查并记录导管插入的长度及导管固定是否牢固。 (5) 肺出血早期减少搬动, 保持患儿安静状态, 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以免加重肺出血。当出现人机对抗或患儿烦躁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6) 脱机护理。患儿全身情况稳定, 肺出血停止, 恢复自主呼吸, 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拔管前充分吸净气管内, 口腔、鼻腔分泌物,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拔管后即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以减轻喉头水肿, 予CPAP辅助或头罩吸氧。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吞咽、哭声有无异常。

2.4 按需吸痰, 浅层吸痰

肺出血不主张常规拍背、吸痰, 因频繁吸引会加重肺出血[5], 如果没有堵管应尽量减少吸痰次数。按需吸痰:当发现患儿气管导管中有血性液体涌出或听诊痰鸣音较多且伴有SpO2下降时予吸痰, 吸痰前适当提高PIO 10%~20%, 以增加肺泡氧分压, 吸引负压不宜过大, 一般在75mmHg~100mmHg。浅层吸痰:吸痰前测量好同型号气管导管的长度, 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比气管导管长0.5cm左右即可, 以免气道损伤和再次出血。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如氧饱和度降至80%以下, 应立即停止吸痰, 并给予复苏囊加压给氧, 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再重新吸痰, 吸痰后记录痰液的量及性质。本组41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行机械通气, 22例患儿因应用高频振荡通气, 止血效果较好, 72h内吸痰间隔时间为4h~5h;19例患儿应用常频通气, 24h内气管插管内可见较多血性液体, 吸痰间隔时间为2h~3h, 24h后肺出血量逐渐减少, 吸痰间隔时间延长至4h~5h。无一例发生痰液堵管。

2.5 并发症的观察

2.5.1 气胸的预防

在新生儿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过程中, 气胸的发生率为20%~40%[6]。预防气胸的措施: (1) 在护理过程中应班班交接气管插管的深度, 定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防止插管过深损伤气管导致气胸; (2) 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 防止呼吸机压力过高。周伟等[7]报道, 吸气峰压 (PIP) >25cmH2O (1cmH2O=0.098kPa) 者, 气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IP<20cmH2O者。 (3) 正确使用复苏囊, 用拇指、食指按压气囊, 压力为15cmH2O~20cmH2O, 再加一指按压, 压力递增5cmH2O, 使压力控制在25cmH2O~30cmH2O, 频率为每分钟40次~60次, 使用复苏囊不当, 压力过高过猛、次数过于频繁从而造成肺泡破裂导致气胸; (4)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安静, 皮肤的颜色, 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辅助是否同步, 有无人机对抗, 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本组有1例患儿在机械通气第2天, 肺出血停止第1天, 突然出现青紫、苍白、心率减慢、血压下降、SpO2下降至75%左右, 提高吸入氧浓度 (FiO2) 、后, SpO2无明显上升, 患儿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不合, 烦躁不安, 排除气管插管滑脱, 痰液堵塞气管导管的可能, 行急诊床边胸部X线片提示左侧肺气胸, 肺压缩65%。立即备齐抢救用物, 协助医生行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 患儿30 min后SpO2上升至90%以上, 2d后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

2.5.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预防

VAP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指原无肺部感染的病人, 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肺部感染, 或原有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治疗≥48h发生新的肺部感染[8]。国内报道新生儿VAP的发生率在20.8%~60.0%[9,10,11,12]。严格执行预防VAP发生的措施: (1) 加强手卫生:操作前中后严格进行手消毒。 (2) 减少气管内吸引的频率:气管内吸引是新生儿VAP的高危因素, 反复吸痰增加污染和感染的机会[9]。 (3) 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将呼吸机管道断开的次数减到最低, 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策略之一。即使是例行更换呼吸机管道也会打开病原菌侵入的方便之门。管路中冷凝水应及时清除, 防止冷凝水逆流到患儿的呼吸道内。 (4) 床头抬高30°~45°:半卧位可减少胃食管反流及误吸, 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5) 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2%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 每天2次, 以减少咽部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本组7例病人继发肺部感染, 其中死亡2例。

2.5.3 循环系统监测

机械通气时较高的平均气道压 (MAP) 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这是因为肺过度膨胀, 使静脉回流减少, 肺血管阻力增加, 引起心排血量降低所致[13]。干预措施: (1) 密切观察患儿四肢末梢循环及血压的变化; (2) 及时留取血气分析标本, 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 避免肺过度膨胀; (3) 根据医嘱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 减少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心排血量和回心血量及改善周围循环灌注。本组机械通气患儿常规应用输液泵输注多巴胺5μg/ (kg·min) ~10μg/ (kg·min) 以维持收缩压在50mmHg以上。35例患儿输新鲜血补充血容量, 每次10mL/kg, 维持血红细胞压积在0.45以上。2例患儿发生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给予肝素31.2U~62.5U (0.25mg/kg~0.50mg/kg) 静脉输注, 6h1次, 以防止微血栓形成。

2.6 综合护理

(1) 加强保暖。在护理新生儿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保暖, 如保暖不当则容易引起体温不升、低血糖、酸中毒、低氧血症, 应置患儿于暖箱或辐射式抢救台上, 体温维持在36.5℃~37.5℃, 对于低体温者要缓慢复温, 每小时测体温1次, 并根据体温每次升高箱/台温0.5℃~1.0℃, 经8h~12h使体温缓慢升至36.5℃~37.5℃, 严重低体温患儿一旦给予快速复温并吸高浓度氧后, 肺出血迅速出现[14]。 (2) 静脉输液及出入量管理。肺出血患儿静脉补液不宜过多, 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速度3mL/ (kg·h) ~4 mL/ (kg·h) , 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诱发肺出血,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 保证营养的供给。排除消化道出血后尽早给予鼻饲喂养, 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残奶情况, 视消化情况逐渐增加奶量, 同时配合静脉营养的应用, 保证患儿的供给。 (4) 基础护理。肺出血患儿病情重、抵抗力差, 应做好口腔、脐部、皮肤、会阴的清洁与保护。

3 结果

按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后, 43例患儿中2例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放弃治疗死亡, 41例患儿12h内出血停止24例, 12h~24h出血停止13例, 24h~48h出血停止4例, 治愈39例, 死亡2例。

4 小结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 病情凶险、变化迅速, 病死率较高。建立标准化护理流程, 加强早期临床观察, 尽早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综合护理, 使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病死率明显降低, 对提高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按标准化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结果]治愈39例, 死亡4例。[结论]在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护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流程有利于预后。

新生儿护理操作标准 篇8

[关键词]内容标准 学习目标 分解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70121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这种期望不只是学习成绩,它包括了多种学习结果。然而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比较概括、抽象,规定性不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中常常拿捏不准,对内容标准到底让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学习到什么程度没有底。要弄清楚内容标准到底规定了什么,教师需要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并转化为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把内容标准清晰化,使之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

一、 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主要语法结构

从表述上,内容标准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性比较强的学习目标。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抽象的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表述要求清楚明了,比如要表述清楚是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即要体现出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学习主体、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和表现程度。

在2011年版的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表述主要有四种语法结构。第一种是学习表现型,描述的是“学什么”,如“区分(行为动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核心概念,一般为名词)”,这种类型的内容标准不多;第二种是学习表现+学习条件,描述的是“学什么”和“怎么学”,如“用简单的方法(学习条件)演示(能力要求,即学习表现)地球公转和自转(核心概念,名词)”;第三种是学习表现+表现程度,描述的是“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如“用地理现象(表现程度)说明(行为动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核心概念)。”;第四种是学习表现+学习条件+表现程度,如“在地形图上(学习条件)识别(动名词,能力要求+表现程度)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核心概念)”,“在地图上(学习条件)辨别(表现程度+能力要求)方向(核心概念)”,“在地图上(学习条件)判读(表现程度+能力要求)经纬度(核心概念)”等。

通过对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知,内容标准的叙述较多地采用了 “描述学习表现+学习条件”的句式,其次是“描述学习表现+表现程度”和“只描述了学习表现”的句式,较少地采用“描述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学习程度”的句式。

二、分解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主要方法

依照朱伟强、崔允漷的研究,内容标准与学习目标共有三种对应关系(如表1)。根据这三种对应关系,将内容标准的分解方法可确定为替代、拆解、组合、聚联四种。①替代。以某一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形成学习目标。如“根据需要选用常用地图”,用“地形图”替换“常用地图”,就形成地形单元中的一条教学目标。②拆解。将课程标准拆分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目标,以便形成细化的具体学习目标。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把“用简单的方法”分解成“用地球仪”、“用flash动画”等,即形成地球运动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又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明”可以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拆解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表面不同地区获得热量的变化”等。③组合。就是将几条课程标准合并为一条学习目标。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地形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由于地势地形和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下位概念,因此可以将其合二为一,形成“查找相关图表资料归纳某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这一学习目标。④聚联。就是将多条课程标准中相同的或关联性较强的部分内容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目标。如“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聚联形成“用实例说明某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这一学习目标。

三、 分解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基本步骤

分解内容标准之前,首先要分析这条内容标准的表述中是否具备了构成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有没有学习主体(往往省略)、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和表现程度。如果有,就采用拆解、替代、组合、集合四种方法做进一步的扩展,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补足学习目标的四要素,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目标。现以“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这条内容标准为例,分解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

分析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就是找出关键词,找出实现该项学习目标的能力要求(一般用动词来表述,如识记、说明、说出、选择、归纳、分析等,即学习表现。)和能力要求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能力要求就是“量和算”,能力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距离”。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就是将内容标准中找出的核心概念进行剖析扩展,以明确核心概念所涵盖的具体意义。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核心概念是“距离”。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扩展一般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展开和教师经验展开等四种方式。这里对“距离”的扩展就可以采用概念认知展开的方式,根据地理学上对“距离”的认知,一般分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两种。因此对“距离”核心概念的分解就可以分为“量算图上距离”和“量算实际距离”。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能力要求

这一步就是将内容标准中采用的具体行为动词进行分析解剖,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表现层次进行适度扩展,以达到内容标准所期望实现的目标。对这些动词的剖析一般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和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进行。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学习表现的能力要求就是“量算”。从词意来分析,有“测量”、“计算”的含义。而“测量”又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计算”有“精确计算”、“估算”等。

第四步:明确学习条件

结合上述分析得来的具体学习行为,对学生所处的实际学情、校情,进一步明晰内容标准所需的学习条件。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就缺少了具体学习条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共同参与下”进行。还可以对“在地图上”作细化,如“在地形图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行政区图上”、“在旅游交通图上”等。

第五步:明确表现程度

结合学生情况、地方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等,明确本地区、本学区学生达到该项学习目标的最低质量要求,为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提供依据。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就缺少表现程度,可以补足为“准确无误”、“大致”等。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步骤,“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这一内容标准最后确定的课时学习目标如下:

⑴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准确测量计算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⑵ 在旅游交通地图上,大致估算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⑶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精确计算某一交通线的实际距离;

⑷ 通过小组合作,在行政区图上演示准确测量两地实际距离的方法。

四、其他建议

1. 最终确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过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和实现;

2. 学习目标的达成要与之前和之后的学习进行有机衔接,融会贯通,让学习有延续性;

3. 不同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特质不同,设定的学习目标要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特色;

4. 不同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要能体现学区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朱伟强,崔允漷. 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

[2]朱伟强,崔允漷.分解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0(24).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崔允漷. 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

上一篇: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施方案下一篇:一年级语文课外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