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2024-07-2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共11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1

习作6《我的学习伙伴》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介绍了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基本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它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它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教学评价设计

1、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能力和习惯。

2、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自主观察自我介绍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借助例文赏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不同方面,抓住特点,介绍一个物品的写作方法,自然地流露出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留心观察一件文具。

师:相关文具、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出示课件:猜谜语)他们是谁呀?

第一题: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你是怎么

猜出来的?

第二题,请听题: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你

从哪看出来的?

3、同学们,刚才你们猜出的这些谜底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板:文

具)。

4、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毫无怨言地为我们服务,除了我们

刚刚说的那些文具,你知道的文具还有哪些? 这么多的文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呀?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过渡:看得出小朋友都很喜爱它们。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文具,它是——铅笔刨刀,(课件出示:铅笔刨

刀图),看了这张图片,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看起来怎么样?

2、生自由介绍。

(师随机提问:这个刨刀多好看呀,看上去他就像什么?(板:形状)这个

小房子漂亮吗?你从哪发现它十分漂亮?(板:颜色)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吗?比如:从上到下。这么漂亮的铅笔刨刀,你知道他的刨刀藏在哪吗?铅笔屑从哪出来呢?原来她的构造是这样的?(板:构造)你拿到了会用吗?怎么用?(板:用法)

3、刚刚听了你们的介绍,铅笔刨刀也迫不及待地想自我介绍一下了。出示

例文。指读例文,其他同学想想这篇例文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生介绍)

4、老师觉得,铅笔刨刀介绍用法时,特别细致,词语用得特别准确。(教师

边演示,边夸张地说这几个动作:插、顶、旋转),请学生把这句话读一读。

5、铅笔刨刀自我介绍时不仅把刨刀的形状、颜色、构造、用法讲清了,还

按照了一定的顺序。他先介绍了从外表上看,我是——这是介绍的外面,再介绍了刨刀在哪里,在烟囱里——这是介绍的里面,它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

6、其实,除了这种自我介绍的方法,还有一种好方法,那就是我们介绍时

直接告诉别人,这个的文具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用的。(出示第三人称的例文)

7、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

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

课件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当我的主人的时候,我就;当我的主人的时候,我就。”

——学生练说。

8、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会介绍你心爱的文具了吗?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文具,举起来看看,到底谁的最好?老师也拿不定主意了,要不我们现在举行一个文具推介会吧,评比星级推介员。请各小组将心爱的文具放在一起,先在小组里推销,然后再由小组中推销的最好的上来作介绍。开始吧。

(三)、细观察,说文具。

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按一定顺序看看形状、图案、组成部分、怎么使用等。

2、指名说,全班评改。评议:说说哪位代表讲得最好,好在哪里?指出不

足之处。

3、引导再读例文,看是否有新发现。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师提写作要求。(出示课件:

一、写清楚文具的形状、颜色、构造、用法;

二、按一定顺序把话说完整。)

2、指导学生进行书面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地介绍文具的特点

与用途。

3、生写草稿,师巡视。

4、打草稿速度要快,不会写的字用圈代替,不要因为不会写的字而打断思

路,要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写清楚了文具的特点、用途、用法等,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同位之间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文具(我的学习伙伴)

形状颜色构造用法

按一定顺序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板块美丽风景令人醉

可将这一册课本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以及描写城市繁华景象的《“东方之珠”》组成一个新的单元, 根据这些课文以写景为主的特点, 抓住“美”来设计并推进复习进程:

一、踏上美的旅程。通过启发谈话, 向学生介绍这一次“旅行”将要游览的地方:到北大荒看秋天的田野, 到杭州领略西湖美景, 途中还将观赏到秋天的枫叶, 体验夜泊枫桥的意境, 然后到西藏看湛蓝、透亮的天空, 最后去繁华的都市———香港, 感受“东方之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这次假想旅行的兴趣, 进而对复习充满期待。

二、描绘美的景象。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一路的景致, 让学生对照着诵读文中的相关段落, 并适时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于背诵较为困难的段落, 可与学生讨论, 摘录段落中最能体现层次关系的关键词语, 绘制成简明扼要的“背诵路线图”来帮助记忆。如《北大荒的秋天》的第4自然段, 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绘制出这样的“背诵路线图”:原野热闹非凡→大豆 (摇动豆荚、发出笑声) →高粱 (扬起脸庞、演唱) →榛树叶子 (红得像火) 。当学生背得较为熟练时, 再去除括号里的内容练习背诵。

三、积累美的词汇。利用板块组合的优势, 整合原本相互孤立的课文, 进行词语的复习。课前可布置学生将文中描写色彩、湖水、天空、丰收景象、繁华街景等方面的词语分类摘录下来, 并将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一并归入其中。课上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汇报, 比一比谁掌握的词汇最丰富。

四、赏析美的文字。突破课文的限制, 选取表达方法相近的句子集中展示, 强化训练。根据本板块课文的语言特点, 可将课文中较为典型的比喻句集中出示,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比喻句独特的表达效果, 强化练习并运用。如《北大荒的秋天》中的“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西湖》中的“平静的湖面, 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拉萨的天空》中的“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 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等等。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一句以及为什么, 然后选取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说写比喻句的练习。除了句子的复习外, 还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赏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让美景跃然纸上的, 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为后面的习作练习作好铺垫。

五、学写美的景色。在学生复习完本板块的内容之后, 可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景物指导他们写一篇写景短文, 如《家乡的小河》《校园一角》等。这样可使学生及时运用本板块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实现读写迁移, 同时也对习作进行了复习。

第二板块大自然是位好老师

可将本册课本中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五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组成第二板块, 按照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探究发现、描绘表达的顺序来安排复习。不过, 这五篇课文虽然都可放在“人与自然”这一主题里, 但每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具体主旨却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课文不同的侧重点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梳理。

一、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可将《学会查“无字词典”》《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第一组, 以在大自然中学习语文、感受快乐的思路来统领。可事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随家人到绿地、公园等地方走一走, 看一看, 并提出要求:用词语描绘几个看到的景象, 细致观察一种事物, 围绕看到的事物提出一个“为什么”并寻找答案。复习时, 可让学生汇报看到的景象和想到的词语, 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绘各种景象。在引导学生回忆游玩的快乐时光时, 可相机让学生背诵、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体会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

二、在大自然中悉心观察、探究奥秘。可将《石榴》《石头书》《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第二组, 复习时应各有侧重、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石榴》一文应重点让学生懂得要想了解一种事物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并多途径、多侧面地去感受它;《石头书》一文则重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隐藏着秘密, 要揭开这些秘密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一片美的叶子》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对叶子外形的美写到其内在的美, 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这一心路历程。复习时, 可结合课前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 让学生汇报所见、所思、所感、所悟。

三、学习描绘自然界中事物的方法。在表达方式的复习上, 可对板块中的不同课文各有侧重。如《石榴》可重点赏析描写石榴熟透的片段, 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石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 同时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片美的叶子》主要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篇章上, 可侧重学习《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根据地点的变换组织材料以及《石榴》中按植物生长过程描写植物的方法。

四、用心记录自己的发现。本板块的习作训练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可以写冬天的松树、水仙花等植物, 冬天的蛇、麻雀等动物, 也可以写雪花、冰凌花等冬天特有的景物, 还可以写冬天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等人物。要求细细观察所写对象, 并有感受和思考。

第三板块奇丽的想象世界

我们可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童话主角的《蒲公英》《小露珠》, 以说明道理为主的童话《三袋麦子》, 以及侧重于知识介绍的童话《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组成童话单元, 并将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纳入其中 (对小学生来说, 《哪吒闹海》完全可以被视为一个奇特的童话故事) 。复习这一板块时, 可根据童话的特点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进入童话世界。可通过启发谈话把学生带进奇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学的童话故事。

二、感受童话情趣。让学生说说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最有趣, 哪个情节最有意思, 以此帮助学生回忆故事中的精彩部分并感受童话的五彩缤纷, 同时也可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三、对话童话人物。可让学生说说最喜爱哪个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以及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选一位文中的童话人物, 说说想对他说些什么。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童话角色的理解。

四、创编童话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童话以及平时所读的童话故事概括出童话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幻想丰富奇特、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目, 如《小小树叶船》《大老虎和小灰兔》《小音符漫游记》《云娃娃变魔术》《勇敢的小溪》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编写一个童话。

第四板块生活告诉我

本板块由课本中的生活故事组成, 包括《掌声》《金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三篇课文。对于这组课文, 可以以感受生活为线索来安排复习任务。

一、感受生活的温暖。《掌声》一课记叙了身患残疾、忧郁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 鼓起生活的勇气, 走出生活的阴影, 最后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我们可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回忆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来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

二、感悟生活的真谛。《金子》这个关于淘金者彼得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必须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道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

三、体会生活的滋味。《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根据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写而成的, 作者想象了诗人王维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表达了王维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根深蒂固的亲情。

四、领悟生活的哲理。针对本板块三篇课文的特点, 可将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集中出示。如《掌声》中的“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中的“五年以后, 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 等等。对于这类以感悟生活为重点的文章, 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

五、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在写作方法的复习上, 可引导学生梳理三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将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听到的, 或是经历过的生活故事, 说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的生活启迪。

第五板块像他们那样闪亮

可将《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军神》和《孙中山破陋习》五篇课文放在一起, 组成名人故事板块。

一、感受人物的神采。让学生回顾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名人, 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为什么。

二、提炼人物的品格。在充分感受人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提炼出人物的品格。如王子普鲁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雷奈克医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创造的品格;军神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孙中山敢于跟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

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从文中选取描写人物的典型段落, 如《军神》中沃克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与刘伯承的一段对话;《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雷奈克发明听诊器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等。让学生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并懂得写人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来写。

四、描写熟悉的人。让学生写一位自己最熟悉的人, 如妈妈、老师、同学等, 要求选一件事来写, 初步学习一人一事的写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3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師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师出示所有生字。

2.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3.重点记“塞”: 师板书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组词。

4.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教学效果及反思:快乐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活泼生动,更要体现在内涵上,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不停地跨过能够得着的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效能感,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孩子全面参与,展示个性。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教学中自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当然,有些环节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理解词语意思那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实物与词语的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白板演示笔顺的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记住生字和笔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1 篇4

教学目的:

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学重点:

确定写作的材料。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能用一段比较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板书:学写作文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说到作文,有的同学已经在皱眉头了。可能你们认为作文很难、很深奥。恰是并不是这样的。请看下面两个同学写的作文。

1、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再仔细的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小结:其实作文根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像那两个小朋友,把自己做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确定内容

2、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仔细想一想。

3、交流构想: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做内容,拓展思路。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

我们什么都可以写。只是在动笔的时候要想得更周到点,并且我们要打草稿。打完草稿后不要急于写,先念一念,读到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好文章是不厌烦改出来,直到都满意了,再工工整整地写在作文本上。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内容:修改习作

一、自主修改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的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

习作 1 所见

作文内容就在生活中 所做

所闻

所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

分析了例文,《好阿姨》中帮助学生了解要将人写的清楚具体,就要写清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学生自己总结的)。讲清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学生获得的就是作文要有想像力,指云为马,看水如玉,都是想像来的。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的更好。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习作一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

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5

《习作四:写一处秋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笑作者在山坡上看见哪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要动静结合。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一处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做好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景物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3.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描写,要有静有动,动静结合。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教学评价设计: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习作的欲望,体验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在课前观察,选取素材、学习例文、动笔习作、作后修改、定稿誊写的每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秋景,做好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景物画下来或拍成照片,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说一说欣赏到的美景。(观察提示:观察时除用眼看外,还可用耳听,用手摸,用鼻闻等。)教师准备:

1.利用课前谈话或聊天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让学生讲述课下自己观察的自己喜欢的秋景。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讲什么地方、什么景物。在聊天时不谈写作文的事,就单单是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一处秋景。

2.与教材72页的例文相符的图画的课件,课前拍摄的秋景图:柿树林、田野、果园、菊花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 激活愿望

(一)激发兴趣,明确习作要求。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烈日炎炎的夏日已经过去,秋姑娘已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注意观察不够积极的学生,重在减轻他们的负担,鼓励积极参加)

2.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是呀,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大家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利用星期天,走出家门,跟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了吗?那份舒服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你欣赏到的美景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作前准备情况的检查.又自然地过渡到习作指导的下一个步骤 ——读懂例文。同时,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回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读懂例文,感知写法。1.初读例文,感知主要内容。

(1)有一位叫冯长柱的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到郊外游玩,把在山坡上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篇习作。想不想读读他是怎么写的?

(2)用课件出示例文。学生自读并思考:例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3)学生交流。师板书:草、花、蚂蚱、蝴蝶 2.再读例文,感知写法。

(1)师范读例文第一部分,同时课件出示山坡上草的图景。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小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草的?又是从哪些方面写花的?

(2)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在“草”后板书:高矮、颜色,在“花”后面板书:颜色、名字。

(3)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花草小作者是从高矮、颜色、名字等方面来写的。它们都是静的景物,(板书:静)除此之外,小作者还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4)范读例文最后一部分,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学生边听边思考。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读“我”蚂蚱、蝴蝶的句子。

b花草属于静的景物,那么蚂蚱蝴蝶属于什么景物呢?生很容易答出是动的景物。(板书:动)

c小结:是呀,蚂蚱蝴蝶这些动的景物的出现给文章增添了许多生气,看来有静有动才使文章更美,动静结合才能使习作更生动。

3.再次演示课件,揭示观察顺序。

(师指板书)这位小作者抓住了这些主要景物的特点,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先静后动的顺序观察,这样就把山坡上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看来我们在习作时也要象冯长柱同学这样既要抓住景物特点。又要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板书: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4.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a)抓住主要景物。

(b)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c)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之所以这么详细意在指导学生从例文学习中明白什么是动静结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写作,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教师引导下,在学生尽情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使学生从 “ 有话想说 ” 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

(三)回忆观察,确定选材。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秋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秋游时的观察记录、所画的图画或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察记录、图画和照片予以展示。如发现不够积极的学情,教师相机出示课前准备的图片,鼓励没有写作素材的同学观察老师带来的图片。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没有备好写作素材的同学认真观察老师的图片,说说该怎么写。(4)学生评议,说图意。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要尽力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选材思路,使写作内容走向开放.同时,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表扬,鼓励其大胆发言和有创意的表达。】

(5)为使学生能在写景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词语。【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习作】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1.刚才,听了大家所说的自己眼里的秋天,老师仿佛就置身于秋天的世界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美丽的景色写下来吧。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遇到写不通顺的句子、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不要影响全文的思路。完成后再把留下的空补充好,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老师会帮助你的。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设计简析:教师在巡视中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用红笔标出来,画上笑脸。此时更要关注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他们解决习作中的困难,减少习作中的恐惧感,树立习作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1.学生继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个别指导。(五)作后修改

1.组织学生尝试自已修改。(课件出示修改提示:刚才空下的字词补上了吗;再小声读自己的作文,读不通顺的地方要怎么调整,标点用对了吗,占一格了吗,有错字吗,把握不准的字查字典解决或询问老师;再读作文,对照例文,是不是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写的)2.选取代表性习作,集体修改。(投影出示习作)

【引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标点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写得内容尽量不要修改,没有写清楚、明白的地方,和学生交流后引导他修改一下。教给学生几个常用的修改符号,如:删除号、对调号、增添号】

1.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同桌互相读读。

(六)誊写习作。

1.誊写时要注意什么?(做到格式正确,书写认真、规范,标点占格正确,书面整洁。)2.学生誊写。

(七)习作展示。

1.选取写得较好的习作(从内容上、语句的通顺上、书面的整洁上评价)利用投影在全班展示,集体评价。

2.回家后,把本次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景

草 高矮 颜色

静 由整体到部分

颜色 名字

蚂蚱

惊起

由远及近

蝴蝶

不怕人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仿照例文描写是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通顺的好方法,但容易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如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我在写作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柿树林、果园、菊花等不同的景物,使他们能多角度选取习作素材。并在写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词语,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使学生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对例文的学习处理的较细致,意在指导学生从例文学习中明白什么是动静结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写作,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示范作用。

不足之处:部分同学没有抓住景物细致描写,有的写景部分过少,只是蜻蜓点水;有的同学文章做到有动有静,但只是割裂开,没有结合起来;有的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局限,语句生硬,不够自然活泼,使得文章缺乏美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6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习作6:看图想象作文

一 教学提示

这篇习作是看图想象作文,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准确地把握图意。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写生动。

3、在作文中表达图中主人公爱鸟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具体。二 教学流程

板块

(一)想象游戏

1、同学们,大家好!都说,大脑是智慧的源泉,就先让我们来做个“大脑保健操”。

※ ——课件(文字+图形)2步走:

1、大脑保健操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2、出现小黑点

2、“在你的眼中,这个小黑点像什么?”我们把全班分为红、蓝两组,进行一场“想象对抗赛”,请每位学生轮流说,?

◎动画提示:看谁的想象最有创意 ※——课件(文字):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板块

(二)引出话题

1、※——课件(图片)《宝莲灯》电影海报

这张图,大家一定很熟悉吧,能把看到的画面说一说吗?

◎动画提示:看看

想想

说说

(这是一张《宝莲灯》的电影海报,图上的沉香正喜笑颜开地与母亲团聚。但是,之前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使观众充满了好奇。)

2、※——课件(图片)《三毛流浪记》连环画

再看这几幅图,大家感兴趣吗?这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流浪记》,三毛是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代表,这次,他又遇上了什么事呢?请你把画面连起来说说。

◎动画提示:看图说话

3、看懂画面,学会把片段的东西通过想象联系起来,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图想象作文。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板块

(三)理解图意

1、※——课件(图片)书上第一幅插图 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动画提示:说画面

(第一幅图主要画了:一位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自家屋檐下高高地跌落下来。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代清楚,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2、※——课件(图片)书上第二幅插图 大家仔细观察,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

◎动画提示:说画面

(第二幅图主要意思是:一只小花猫看见了雏燕,扑过去想吃掉它。大家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也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3、※——课件(图片)书上的两幅插图

(1)这两幅图之间有没有联系,是依靠什么联系的呢?

(经过仔细的观察,同学们发现了吧,这两幅图是依靠相同的事物“燕子”联系起来的。)(2)那么,这两幅图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说说。

◎动画提示:说说两幅图的联系

(这两幅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雏燕落在地上,肯定很无助,看见小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花猫扑过来,一定很害怕,而小姑娘由见雏燕落下的惊讶到见小猫要想吃雏燕,心里十分紧张,情势非常危急。可以说“燕子的命运”将两幅图联系起来了。)请你把想到的写下来

◎动画提示:写一写

(2)其实这两幅图的内容是为我们提供了故事的开端与发展,后面的情节又是怎样的呢?结局怎样?请你想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注意想象的情节要合理。先自己想想,再和同学讲讲。

◎动画提示 想一想,讲一讲 ※——课件(文字)想象故事

想情节

想结果

想内心

A想情节、想结果

(以后的情节可能是小姑娘赶跑小花猫,结果,她会捧起雏燕,小心地把它放回鸟窝里,让它重新回到妈妈身边;也有可能雏燕摔下来,腿摔折了,小姑娘给雏燕医治受伤的脚,给它喂食,等它伤好后再放回窝里。当然,还有其他的可能……)

B还能让文章怎样生动呢?那就请你们能走进小姑娘内心,具体地想象一下小姑娘看到小燕子掉落在地上后怎么想,看见小花猫扑上去又是怎么想的?

请同学把想到的写下来。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动画提示:写故事 板块

(四)完成作文

请同学们当堂完成这篇看图想象作文,并给故事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动画提示:完成作文 板块

(五)修改作文

1、我这儿有位同学想把他完成的作文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说说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作文要从三个方面来点评:

※ ——课件(文字):

点评作文三方面:

清楚明白

真情实感

文从字顺

※——课件(文字)分屏

爱鸟的小红

春天到了,院子里的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也争先恐后地从花苞里钻了出来,一群群的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正急匆匆地在各家各户的房檐上安家。小红独自一人在院子里玩耍,趴在一旁的小花猫正在呼呼大睡。突然,小红听见小花猫兴奋地叫了一声,她抬起头来一看,一只小雏燕正从房檐上——它的新家里跌落下来。小红心里可着急了,小燕子摔得重不重?它有没有生命危险?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小花猫很高兴,眼睛一亮,翘起胡子,前爪趴在地上,后腿半蹬,背微微弓起,尾巴高高地竖起,准备去捕获它的猎物。小雏燕惊慌失措地站在小花猫的面前,努力地扑着翅膀, 颤抖地叫了几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小花猫丝毫也不放松,紧紧逼近。

小红见状,心里更加着急,她想,我得去救小燕子,她连忙跑过来,大喊一声:“小花猫,不许欺负小燕子!”小花猫被小红的声音吓得一抖,一连后退了几步。小红站在小花猫的前面,蹲了下来,用手赶了赶小花猫,她又小心翼翼地抱起小雏燕,喃喃道:“别害怕……”但是小花猫好像还没有死心,围着小红“喵喵”地叫着,小红对小花猫说:“小花猫,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你可不能伤害它!”小花猫好像听懂了一样,走开了。

小红把小雏燕抱回屋里,放在桌上,仔细地替它检查。“还好没有受伤。”小红松了一口气。小红又把小雏燕放进盒子里,对着它说:“小燕子,别怕,我马上就把你送回家。”小红从家里搬来梯子,然后把小雏燕从盒子里面捧出来,放进了它的巢里,小雏燕扑着翅膀,好像在感谢小红呢!

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请同学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这篇作文。

◎动画提示:评评议议

2、我也想参加大家的讨论,同学欢迎吗?

这位同学的作文有这样一些可取之处:观察仔细,注意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前后照应,内容丰富,因此,文章的表达较为流畅自然。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尤其是,(1)立意明确

把小姑娘见雏燕从屋檐下的鸟窝里掉落下来后一系列的心理、神情、动作、语言想象得合情合理,突出了故事的中心,赞扬小姑娘爱鸟的品质。(2)侧面描写 请大家看这段文字:

※——课件(文字)

小花猫很高兴,眼睛一亮,翘起胡子,前爪趴在地上,后腿半蹬,背微微弓起,尾巴高高地竖起,准备去捕获它的猎物。小雏燕惊慌失措地站在小花猫的面前,努力地扑着翅膀, 颤抖地叫了几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小花猫丝毫也不放松,紧紧逼近。

这里采用了侧面描写,烘托出小姑娘的品质。请大家注意蓝色部分的内容:描绘了小花猫扑向雏燕的神态、动作,把小花猫气势汹汹的样子刻画出来了,文中的雏燕危在旦夕,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但是,文章也有不足,你们发现了吗?

※ ——课件(文字+文字)两步完成:

第一步: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这样的结尾显得过于仓促,缺乏情趣。

文章不怕百回改,你能把这个结尾改一改吗?试试看。

◎动画提示:改一改

优质教案 精品资源

第二步:望着归巢的雏燕,小红欣慰地笑了,情不自禁地说:“小雏燕,你快快长大,展翅飞翔吧!”

这个结尾是从主人公小红的角度总结的,美好的祝愿反映出小姑娘纯洁的心灵。

※ ——课件(文字+文字)同时出现:

做完了一件好事,小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和煦的春风吹来,花儿迎风摇摆,频频点头,好像都在称赞小红呢!

这个结尾运用了联想,用春风、花儿来侧面烘托出了小姑娘的品质。

2、看了这位同学的作文,你也一定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吧?请你上台来展示。

◎动画提示:展示作文

一起交流

三 教学备注

1、教师应抓住学生观察中的新发现、新创意,及时给予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2、观察时要重视培养想象力,补充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着重引导学生细致、立体地观察画面,将图画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从画面想象出动听的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7

1.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读图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欣赏语句和斟酌文字的水平。

目标预设

1.能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 准确地把握图意, 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

2.能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 根据本次训练项目, 学会欣赏和修改文章。

教学流程

作前指导

一、初步读懂图意

1. (课件出示两幅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雏燕、小姑娘、猫)

2. 图上的雏燕、小姑娘、猫是主要的, 背景是次要的, 但也有一定的作用。你们发现了吗?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3. 谁能把画面上的内容联系起来, 说说这两幅图画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就这两幅图而言, 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分清图画上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同时, 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生就会由观察进入思考, 从景物想到情节。)

二、引导细致观察

1. 刚才咱们只是粗略地观察。我们应学会细致地观察。怎样细致地观察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的特写镜头)

(1) 先给小姑娘起个名字, 叫什么? (一生答即可)

(2) 谁来模仿她的动作? (教师提醒:脸向上仰, 瞪着眼睛, 张大嘴巴等)

(3) 从她的神情和动作中, 你看出了什么? (吃惊、担心……)

(4) 此时, 她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 我们再来看这只大花猫。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大花猫的特写镜头)

(1) 从大花猫的目光、姿势、尾巴以及嘴里发出的声音等方面谈一谈。

(2) 大花猫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3. 此时此刻, 我们的心里一定有许多的担心。这些担心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对于画面上的主要内容,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才能写得生动形象。)

三、预测事情结果

1. 大家最担心的是小燕子的安危。我们来分析一下, 小燕子最终会有几种结果呢? (A.脱险;B.受伤;C.死亡)

2. 脱险、受伤、死亡是小燕子三种不同的结局。同学们, 你们最希望小燕子是哪一种结局呢?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 (2) 让学生拥有一颗善良之心, 怜悯之心。)

四、想象事情经过

1. 假如结果是“小燕子脱险了”, 我们来想象它是怎么脱险的。 (如:A.大花猫被小姑娘喝走了;B.大花猫被小姑娘打走了、砸跑了……)

这是正常的思维方式, 老师喜欢有创意的思维。 (如:A.大燕子拼命保护, 吓走了大花猫;B.“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来了一条大黑狗, 或又来了一只大黄猫;C.有可能是小燕子自己逃脱了, 也有可能是猫在戏弄小燕子, 猫和小燕子还成了好朋友呢!……)

2. 写文章最好能“一波三折” (板书:一波三折) 怎样才能一波三折呢?老师有一个巧妙的方法, 就是把想象到的两三种情况组合到一起, 情节就会波澜起伏了。例如:有同学说, 小姑娘呵斥了大花猫;还有同学说, 又来了一条大黑狗。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情况叠加起来:

小姑娘大声呵斥道:“大花猫, 你想干什么?赶快走开, 不然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大花猫瞟了小姑娘一眼, 心想:“你平时对我特别亲, 还经常抱我呢!我今天把小燕子吃了, 你又能怎么样?”就在这时, 来了一条大黑狗。大花猫望着黑狗那高大威武的身躯, 瞧瞧黑狗那阴森森的目光, 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 还是溜吧!

3. 谁也能将故事情节来个一波三折?

4. 关于小燕子的脱险, 还有很多种可能。如果写小燕子受伤了或者死亡了, 留给同学们自己去想象。老师特别喜欢别出心裁的作文。

(设计意图: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体。只有把经过写具体了, 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把经过写得“一波三折”, 才能扣住读者的心弦。)

五、介绍写作窍门

1. 最后, 给大家介绍写好本篇作文的几个小窍门:

(1) 把图上的景物写进去, 文中就有了画面。

(2) 把人和动物的心理写出来, 文章会更传神。

(3) 让小动物开口说话, 文章会更鲜活。

2. 下面, 大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种写作小窍门, 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更美、更传神、更有趣。)

作后评讲

上节课, 同学们通过紧张的写作, 一篇篇作品新鲜出炉了。如何品析这些文章呢?

一、我做伯乐

1.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 别人的作文中不是没有闪光点, 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环节是“我做伯乐” (板书:我做伯乐) 。把文章写好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一条就是发现别人文章里的优点。请同桌的同学对调阅读,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课件出示:伯乐们,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 (1) 如画一般的美景; (2) 人或动物逼真的心理; (3) 小动物精彩的语言。)

谁发现了? (一生读) 请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语和句子, 要边读边赏。

2.前后的同学对调阅读, 画出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词句。

3. 师生交流。

(1) 我们先从推荐文章的题目入手, 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哪位伯乐先来?

(2) 哪位伯乐在文章中发现了“如画一般的美景”? (学生进行简单的赏析)

(3) 有把心理描写得非常逼真的同学吗?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4) 哪位同学把小动物的语言写得很精彩呢?请伯乐推荐推荐吧。

(设计意图:学生在相互阅读的过程中, 只有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 才能达到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我当医生

1.我们不仅要做伯乐, 善于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点, 还要做医生, 找出别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 帮他修改。下面, 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我当医生” (板书:我当医生) 。怎样修改呢?叶圣陶先生讲过:“修改稿子不光是看, 要念。”念着念着, 句子的毛病就出来了。请同桌的同学对调修改, 要用上正确的修改符号。 (教师巡视)

2.通过刚才的修改, 能自信地说“我是好医生”的同学请举手。 (请两名学生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批改情况, 并向大家作说明。)

3.从你们修改的情况来看, 都是动的小手术 (以改错字为主) , 这样的医生还称不上好医生。真正的好医生, 能把文章开头和结尾中多余的话去得干干净净, 把事情的经过改得有血有肉。我们来试试, 好吗? (以某一篇作文为例, 师生共同修改。)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呢?每次作后评讲都要有一个训练的重点。本次修改的重点是去掉文章首尾部分多余的话, 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使文章详略得当。)

三、我是评委

1.同学们, 以前一直是老师给你们改作文, 做总评, 今天, 你们也来过一把瘾———“我”来做评委。 (板书:我是评委) 请大家在文章的末尾用一两句话, 帮同学指出作文的优缺点, 或提出建议。老师想看看谁是“一流的评委”。 (生写总评, 教师巡视。)

2.老师想听一听评委们写的总评。我想先听听赞扬的声音。谁先来?

3.我还想听批评的声音或者有价值的建议。谁来读? (教师提醒:把批评的话说得婉转些, 同学才容易接受。)

我希望作文写得不满意的同学, 将你们的稿子“回锅”重写, 就像红烧肉一样, 回锅的遍数越多就越香!你们愿意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8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三年级习作教学设计 篇9

听到

想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开头我创设的情境真的把孩子们唬住了。后来在让他们口述,我于黑板上同步板书时,大致把眼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叙述出来了,有的小家 伙还会用上“匆匆”、“气呼呼”、“一掼”等词语,让我没有想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10

苏教版三年级(下)习作7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写日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7的内容,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说明什么是日记;第二部分例文,是一位小学生的日记,写了自己捉鱼的事;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介绍了写日记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要求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次习作立足生活,借鉴例文,引导学生学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收获、体会。教学目标:

1、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

2、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有意思的事写成日记。

3、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初步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每次写作都会面临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次写日记的训练,是学生初次接触日记的格式,内容要真实、明白、通顺,需教会学生把握素材并写清楚。教学重点:

学习日记的格式,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并养成长期写日记的习惯。教学难点:

能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一件有意思的事。教学过程: 一. 图片揭题

1.读图,如果知道图片中表达的意思,请说一说。

2.想起美好的往事了吗?如果没有照片,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自己保存这些美好的记忆?

3.揭示课题。

板书:写日记

4.什么是日记?“日”就是“天”,“记”可以扩词记录,天天记录就是日记。所以日记一般不加标题,但需要在第一行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5.打开课文纸,出示第一段,读懂了什么? 日记可以写事情,也可以写收获、体会。二. 指导“写什么”

1.一天中有哪些事发生在自己周围,或者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收获、体会? 出示幻灯片:你想记录什么?

2.为了打开学生记忆的阀门,给关键词:去乡下、洗袜子、好朋友、获奖„„ 你能接着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3.一天中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如果都记录下来,就成了流水账,选择什么样的事记录呢?

小结:印象深刻、有意义的事。4.出示一句话日记,读一读。

5.你会说一句话日记吗?以比赛形式分组说。

比赛规则:五分钟记时,分两大组轮流说一句话日记,说得多的组胜利,接不下去的组失败。

三.指导怎样写 1.怎么把一句话日记变长变具体? 2.出示例文,评析。

(1)读一读《习作7》的这篇日记,把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可以和同桌小声交流。

(2)学生自由读例文,标注后交流。(3)指生交流。

我的动作:“逼,舀,抓”。

我的神态:“水溅了我一头一脸,哭笑不得”。我的心理:“这下你可跑不掉啦!” 鱼的动作:“一挺身,滑到”。3.你会把你的事写明白吗?

出示小短文《放风筝》,以问题引导学生扩写。四. 提要求,布置写作任务。1.整理写作思路。

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可以怎样写。2.布置写作任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11

激励 即激发习作欲望。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材编者想孩子之所想,为他们做了精心安排:

1.轻松踏门槛。什么是习作,对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免有神秘感或畏难情绪。三年级(上册)《习作1》开门见山指出,“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习作了。”这一说一下子就把孩子们与习作的距离拉近了。接着,通过两篇例文(小片段)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这就是习作!”“这样的习作我也会写,说不定写得比这还好呢!”相信从心里蹦出这句话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少数。我想如果每次习作教师们都设法轻松导入,将孩子带入一个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兴奋状态,他们一定有话要说。

2.围绕“我”练笔。一个“我”字不光有亲切感,还极易引发“我”的兴趣。孩子们关注最多的就是自己。教材编者蹲下来为孩子们设计了与“我”有关的命题习作。“我的自画像”、自己的“新发现”、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我”的影子随处可见,既易于孩子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其自然地流露心声和展示个性。

3.激活兴趣或记忆。习作教材通过文字提示或提供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自然场景。如让孩子们在不完整的画面上添图加色,根据例文引导并提出相关要求,再让他们动笔写;观察大自然写景;玩耍中的发现;摆玩具编童话故事;提供喜怒哀乐的脸谱,让学生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教材就是这样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一次次叩击着孩子们记忆和兴趣的闸门,此时此刻,教师只要加以引导、点拨,孩子们一定会激情四射,思路大开。选择孩子们亲身经历的震撼心灵的事;抓住稍纵即逝的有意思的瞬间场景和偶发事件;将优秀的阅读材料与类似的生活情景、自然景观进行碰撞;回忆各种体验活动及其感受和想象等等。从这里入手,我想一定能把孩子们动笔的欲望激发到极致,从而,急于表达,一吐为快。此时,哪怕他们语无伦次,病句连篇也值得肯定,因为,他们不光是想说了,而且,有的甚至“口若悬河”了。

放飞 在习作教学中,放飞孩子们的思绪和想象,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让其“自鸣天籁”。这正是新课改习作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为此,教材编者主张充分挖掘孩子们自己的潜能以展示其个性。现归纳如下:

1.让学生自己选材。如提供“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飞雾散”四种自然现象,让孩子们只选择其中一种现象进行观察和描写;说说“心里话”,可以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内容可以“传达问候”,或“表示歉意”,或“诉说委屈,也可提些建议……”等等;有的在范围内仍无话可写,甚至还可“写相似题材”,可见,选择空间大,余地多。真的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让学生自己命题。选材可自主,命题也相应自由。通观习作教材大多是“题目自定”“题目自拟”。如,五年级(上册)《习作7》提供了“我喜欢的一篇课文”等四个题目,结尾仍写道“以上几个题目,你可以任选一个……如果有更好的写作内容,也可以不用这几个题目”可见,命题范围之广。

3.让学生自由写。习作教材对文章怎么开头,结尾以及过渡等写法均不作统一要求。正如眼下常说的一句话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既使有要求也只是在习作教材中或例文中做些适当的暗示或提示。如,五年级(上册)《习作2》教材拎出例文中“帅鸽”的一个承上启下句,“它不但有一身漂亮的衣服,而且飞行起来姿态优美”,暗示了其过渡作用。接着,要求学生在习作中“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这个要求学生是易于接受的,一是学有样子,二是针对性强。练笔中孩子们一定不会太为难。

4.让学生自主表达。习作教材一方面鼓励儿童无拘无束地释放真情,尽情倾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尤其是高学段纪实性作文,特别强调有个性的表达,要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主张给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由。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习作中的众口一词,千人一面或代人立言的现象。

5.让学生自己评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苏教版小语习作教材打破了批改作文全由教师包揽天下的传统作法,呈现了一个多元评改模式。其中,让学生互评互改、自评自改已成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依据苏教版小语教材进行习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命题、自由地写、自主表达、自己评改,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引路 学生有了写作激情,思路打开了,但距离下笔成文还有一段距离。习作教材中的“例文”便充当了重要向导。例文的特点至少有两点:一是易于认同或模仿,例文大多是同龄人的同步习作。孩子们不仅认同而且有亲切感,易于模仿,便于借鉴。同时,也为教师寻找合适的范文省去很多时间;二是针对性强。例文从内容到格式都提供了样例,且在例文之前或中间或结尾都会有一些针对当次习作的指导性要求或提示。我认为只要把教材中的要求或提示与“例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照学习,再动笔已不是难事。如,五年级(上册)《习作4》例文“请你原谅我”,通过例文反映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习作教材在结尾处对本次习作也明确提出“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两相对照,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真情实感”且学会表达。

教材编者提出的“长线”(指长期的阅读积累)“短线”(指即时的小练笔)结合,以及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都应该是我们引领参照的范围。如,三年级习作“动物名片设计大赛”要求查资料后再做。结合例文我们可引导学生复习一下二年级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再揣摸其内容和写法,这份“动物名片设计”一定会十分顺利。应该注意无论例文还是课文或者是各种作文选,我们都应该明确一个态度:反对抄袭,允许模仿。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超越学生范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和个体的差异,我们应当要求学生“从仿到作,由俗入雅”。

梯度 习作教材对小学三个学段各个年级每个学期乃至同一题型的习作要求都呈现出前期孕伏,后期提升,反复习染的梯度。其中的写作知识或明确提出或暗示融化在例文之中,都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如,写人的文章,从三年级开始“自画像”到六年级进行“人物专访”。各年级每学期无论在习作目标上、内容上,还是具体表达方式上都有所区别,既反复历练,又逐步提高。体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扎实推进。如何把握好这个梯度,我认为对每次习作的要求从整体上既不要拔高,也不要降低。扎扎实实地打牢习作基础。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既要支持优秀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也不排除为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让每个起点不同的孩子都能吃得饱,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才是编者们的真实意愿。

积累 “作文是积累外化的过程”。教材编者们也提出要把着力点放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上。习作教学的主阵地与语文课一样仍然在课堂。因此,专家们提出了积累的两种方式,“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即阅读教学时注意对习作的引领,习作教学时鼓励运用或借鉴阅读中的积累。

“长线结合”要求除了学习文本的思想内容外,还应坚持长期的语言积累,学习欣赏分析、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及优美的章节。如,四年级《燕子》一文中的“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当我们学习这类文章优美的描写时,是否要求学生反复欣赏并采取不同方式去积累了呢?五年级习作要求认真观察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及其特点,特别是它的动作,还可以打比方。如果我们前期有“孕伏”,布下“云彩”,此刻,定会酿成一场好雨、及时雨。

“短线结合”则要求因课而异,相机渗透,机动练笔。即对某一篇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如,三年级学了《北大荒的秋天》一文,要求同学们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原野热闹非凡”写具体的。通过模仿练笔,总分句式、拟人、比喻等手法可以将事物描写具体生动就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如此趁热打铁,让孩子们从读中学写,写中再读,师生互动,激活长线短线之结合,引发同频共振,写作知识悄然融化在孩子们的习作里,也就达到了积累之目的。

呵护 孩子成长需要呵护,习作上的进步同样也需要呵护。小语专家高林生指出习作教学“越是要自主和宽松,越是要加强科学的、有效的指导”。专家们还指出,“强调 ‘个性’不能忽略‘统一指导’;倡导‘自由表达’不能回避‘训练’”。前面我提到的“引路”“梯度”“积累”,甚至“激励”和“放飞”都有指导的因素,都是呵护的表现。

激励性评价是呵护的另一种方式。习作教学如何开展激励性评价,教材编者们主张:要及时评改学生的习作,趁热打铁效果更佳;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在评改中既有统一的标准 ,也有个体纵向比较,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需要;赏识习作中的点滴闪光点,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句,有鲜明生动的命题或者有好的开头或结尾,尤其是对待学困生;还有“高分政策”,只要基本符合当次习作的要求,就应该给较高的分数,对优胜者、有创意者甚至可以给满分。习作中即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加以疏导即可,不必小题大做。当然,激励性习作评价的方式还很多。如,提供发表园地,当众宣读好的句、段、篇,选编手抄报,上墙报栏,向报刊推荐投稿等等。很多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得体的激励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和自信,甚至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学校食堂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高三励志文章:品味高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