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2024-07-21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共7篇)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1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我国的快递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服务态度,信息技术和规范管理有待改善。在结合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快递;发展;对策

一、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国快递揽件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快递行业已经连续4年保持年均增长幅度超过50%;201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业企业量累计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在电商的积极推动下,快递行业呈现出稳中有进、快速发展的态势。快递行业已然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不过,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行业管理标准落实不到位

考虑到快递行业自由发展的无序性,国家陆续出台了新《邮政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试图对快递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但是这些未能对快递行业的具体业务、市场监管、延误损坏的赔偿细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标准针对性不够强且在执行过程中较难落实,直接导致出现业务纠纷时消费者利益受损,维权困难,较为被动。

(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快递企业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一些快递企业投入资金不足,快递系统之间兼容性、协调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些快递主要采取加盟模式进行管理,加盟模式虽然十分有利于快递网络的建设,但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商需要缴纳加盟费以共享企业的系统平台。但如果加盟商订单量不多或者经营不善,很容易影响其服务,甚至会发生卷款跑路的情况。最明显缺陷是各网点之间营业收入效益不均衡,导致地区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旦遇到问题,加盟形式形成的公司应对冲击能力也较低。此外,加盟门槛过低,爆仓等事件不断被曝光。

(三)专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端管理人员

现阶段我国快递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文化水平层次较低,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就职培训,再加上较高的流动率使得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为公司树立专业正规的形象。我国物流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快递业管理人才比较匾乏。快递行业的一些员工为了牟取私利,在网上倒卖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不仅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

(四)缺乏科学管理,延误件、丢件、霸王条款频现

我国快递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都规模较小,操作及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企业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环节上还是采取手工作业,这就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邮件的编号错误、录入不及时、中转站之间沟通不畅、派件人员派送时间长、邮件损坏丢失现象频繁出现。快递业务中的霸王条款也频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虽然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很多快递企业都喊出了上门服务、当场拆检的服务口号,但这样的口号往往是空喊的。很多快递公司派件人员在送件时只是把快递送到某一指定地点,并未兑现上门服务的承诺,给客户带来不便。再有,顾客在收到邮件时应该先拆件检查,确定邮件无破损缺失后再进行签收的,但快递公司往往规定客户不签收就不给邮件,一旦客户签收了,邮件的一切损坏也就与之无关了,这一系列的霸王条款都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五)非法快递公司扰乱市场

目前,一些小型或私人快递公司一方面在抢夺快递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这些小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非法快递公司。据估计,目前仅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地就有非法快递公司3000多家。这些非法的快递公司仅有三五个人,几辆自行车,到处揽活。他们以价格便宜、送件灵活而穿梭于城市中的楼宇间,他们在给人们送去方便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二、发展对策

(一)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投递和售后服务两方面。我国快递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只有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信任危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快递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货物损坏或者货物丢失等令人不满的情况,当顾客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投诉时,服务员对投诉问题的处理能让顾客感到满意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这揭示了我国快递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服务这一块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在扩张规模和服务范围的同时,快递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和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在手续的办理上、货物的运输包装上、售后服务环节上提高效率,重视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形象;并与商家或买家合作,规范验货程序;妥善解决客户的索赔和投诉等问题。通过优化快递服务产品和延伸快递服务领域,实现快递服务的规范化和差异化,积极自创业务服务品牌,发挥自主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快递企业。

(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今后快递企业应重点加强售后和投递等后端服务,提升快递服务总体水平。提高运营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建立与顾客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沟通模式,使货物传递的全过程处于更加透明的状态。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加强客户信息服务,提高快递后续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21世纪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无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快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快递企业要想拥有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则需要走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申通快递深谙此道,一方面特别关注行业内高级人才的动态,强化内部的激励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引进稀缺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出发,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从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的礼仪、用语等方面,都要形成了比较细致、完善的规范和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快递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李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16)

[2]孙先强.国际快递企业发展对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启示[D].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2011

[3]郭法霞,李少蓉.浅谈我国民营陕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交通科技,2010(06)

[4]王丽莉.民营快递业现状及发展对略[J].经济研究,2011(05)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2

自1999年我国加入WTO之后, 快递业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世界四大快递DHL、TNT、Fed Ex、UPS纷纷入驻中国市场, 各种民营快递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而07年以来我国电子商务直线式的发展, 网上购物的便捷和价格优势所带来的“全民网购狂潮”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水平和购物条件参差不齐的情况, 也为网络购物的附属产业快递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虽然快递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仅有30多年, 但它却以难以想象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增长力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 仅2013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就高达93.1万亿元,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快递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快递行业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更是说明了它的无限潜力。

目前, 我国快递市场主要由国营、民营和外资三大主体构成。国营快递凭借着垄断背景和行政优势在快递行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席位, 典型代表有中国邮政速递 (EMS) 、中铁快运等;外资快递企业则凭借其较高的综合实力和资金优势迅速发展, 尤其在国际快递市场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而民营快递企业主要是依赖于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等进行发展, 在没有太多的行政资源的情况下, 市场需求是民营快递发展的源动力。

快递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 如何提升消费者对快递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建立消费者对企业的形象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 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丰厚盈利是国内快递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品牌形象的思考, 国外的快递企业已有不少经验和成果, 以联邦快递 (Fed Ex) 为例, 首先它的口号“We live to delivery (使命必达) ”已经十分的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它所拥有的全球最庞大的货运机群、完善的地面运输系统和先进的包裹处理设备都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品牌感受。而对比中国本土快递企业, 除了EMS曾在媒体上投放过广告之外, 其他民营快递都几乎没有做过广告宣传, 同时国内快递企业的许多负面消息更是对企业的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二、我国快递行业品牌形象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我国的快递公司数量众多, 但真正为人所熟知的却寥若晨星, 虽然已有许多快递企业认识到企业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性, 但在外资快递企业品牌体系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今天, 我国快递的品牌形象建设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品牌意识观念淡薄

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 许多企业仍只重视开拓市场、追求利润, 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品牌建设, 甚至觉得品牌形象这种无形的东西并不重要, 在和对手的竞争中, 也主要是通过扩大规模和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 对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不重视。然而, 快递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服务行业, 除了需要在硬件设施方面下功夫之外软件建设也不可忽视, 这其中就包括了品牌形象的建设。通过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 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去吸引消费者, 并通过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2、品牌形象缺乏文化含量

当你问一个消费者觉得顺丰速递怎么样, 他可能会回答顺丰很快, 但是有点贵;若问他对汇通快递有什么印象, 回答也许是比较便宜, 但是服务态度不怎样。可以说, 我国的快递行业很难给消费者留下除价格和服务水平以外的印象, 企业文化更是几乎不存在。虽然有些快递企业在国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但大多数消费者对它们的印象仍停留在“送货”的层面, 没有留下和外资快递企业或者国内其他企业一样的品牌理念, 如联合包裹公司 (UPS) 的“最好的服务, 最低的价格”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品牌形象就深入人心。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快递企业本身的文化积累单薄, 消费者对物流运输行业人员的印象仍停留在“五大三粗”上, 对这个行业的印象也比较片面, 认为这只是一个下苦力的活儿, 谈不上高雅和光鲜。另一方面, 快递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 在提供服务时往往只是认为这是商业的必须, 没有形成一种“顾客至上”的文化理念。

3、品牌定位模糊

要想得到准确的品牌定位就必须清楚企业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有什么优势和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去寻找企业的优势和不足,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现潜在用户, 获得最大限度的市场份额。例如EMS依赖于邮政大范围覆盖网点的优势, 在服务便利性上是其他快递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其国有企业的权威背景所带来的可靠性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快递企业, 但是EMS的速度和价格却是它的软肋。作为民营快递的佼佼者顺丰速递在速度上是其他快递所不及的, 但是它的价格也比一般快递高, 网点也比较少, 而其余的民营快递则在价格上比较有优势。虽然快递企业各有千秋, 但我国的快递企业的市场受众定位却几乎一样, 没有一个准确的品牌定位, 对自身发展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

4、管理体系落后, 人才缺乏, 社会责任感薄弱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的管理体系还比较落后, 没有严格的品牌管理体制, 缺乏系统、长期的规划。一方面, 落后的管理体系导致没有形成规范的服务标准, 如很多快递公司没有统一的着装、运输车辆没有企业标示、许多快递员没有使用便携式条形码机等, 企业网站也不够完善, 快递追踪不够准确。同时, 快递行业存在的一些霸王条款和潜规则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另一方面, 由于快递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 能力要求不高, 使得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也不高, 在包裹投递过程中经常发生暴力装卸和延迟交付等现象, 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对企业品牌形象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 由于许多快递企业都缺乏懂管理和经营的人才, 使得企业的品牌形象塑造工程难以受到重视。

三、对策建议

快递行业隶属服务行业, 其品牌形象的建设对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需要长期且系统的建设, 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 除了需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之外, 也需针对一些实际情况做出应对之策, 至此笔者就我国快递行业在品牌形象建设问题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品牌视觉传播

有研究表明, 现代人所接收的各种信息中有80%都源自于形象。当今社会早已进入读图时代, 品牌视觉形象的构建有利于消费者快速的辨识出各品牌之间的差异, 有利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快递企业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视觉形象, 就需要从整体出发, 创造出能代表企业特色的商标符号和标识系统, 然后将其运用于员工着装、运输车辆、门店、网页等各种载体上。我国各快递企业中, 邮政EMS和顺丰速递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 顺丰快递的快递员穿着的背心和配备的背包等物品都是由顺丰统一定制, 运送车辆也都是以黑色底纹配上顺丰的标志, 让人觉得非常专业可靠。值得一提的是, 当今快递企业在门店经营上一般都采用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 对加盟店的管理比较松散, 特别是在较为偏远的乡镇, 门店形象普遍较差, 这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十分不利。

2、加强与媒体之间的合作, 开拓新媒体市场

我国快递企业长时间处于媒体“静音”模式, 这在信息高度透明、媒体高度融合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除了要推出符合自身形象的企业广告之外, 企业的公共关系特别是突发事件下的危机公关更应得到重视, 网络上各种诋毁快递企业的声音不断出现就是因为快递企业对此不够重视, 认为一些小纠纷对自己的形象并无影响, 殊不知企业的形象就是这样被逐渐毁掉的。

另外, 快递企业需要加强新媒体的运用, 例如网页建设、手机等移动设备软件的开发。我国快递企业的官网都几乎存在着这样的诟病:首页上大量充斥着对消费者来说无关紧要的新闻消息, 而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信息如门店具体地址、快递员信息等却模糊不清, 或没能进行及时更新, 毕竟, 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企业新闻, 而是能带来便捷的讯息。而在手机软件的开发上, 各快递企业做的明显不够, 很少出现快递企业的APP, 即使有也是随意为之, 质量低下。对消费者而言, 这些应用不仅能增强服务的便利性, 也体现了企业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对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有重要影响。

3、提高员工的服务态度与水平, 增进客户满意度

对服务业来说, 客户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服务的最终标准, 快递企业做得好不好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 也不是专家说了算, 而是在于消费者。快递企业的品牌本质上是服务品牌, 优质的服务是品牌的内在属性, 对塑造快递企业品牌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快递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与快递员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相关, 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方面。当前, 快递员在工作中与消费者的接触主要发生在收件送件和处理客户投诉的时候, 因此, 企业一方面应注重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养进行培训, 特别是需要统一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服务标准, 改善各地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 进一步缩小与消费者期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 应建立起畅通的客户投诉渠道和完善的索赔制度, 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 正确积极的回应消费者的投诉和不满, 为企业塑造诚实可靠的品牌形象。

4、重视公益事业, 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008年汶川地震, 加多宝集团捐款一个亿;2010年联邦快递在全球义务运送520万磅的物资, 其中为支援海地地震及墨西哥原油泄漏的运输量名列榜首, 这些行为不仅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赞颂, 更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出重要贡献。我国快递企业在公益事业上的行为不多, 即使有也鲜为民众所知, 加强对公益事业建设, 能够在公众心中树立起负责、可靠的良好形象,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摘要:在强大的国际快递巨头纷纷入驻中国的情况下, 我国快递行业在应对激烈的竞争, 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时, 除了需要对业务服务能力进行提升, 同时也应注重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建设。对企业来说, 盈利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快递,品牌形象,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周艳军, 黄中鼎.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9) .

[2]周艳军.试论我国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J].商业研究, 2007 (9) .

[3]陈环.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分析快递业的品牌建设[J].江苏商论, 2011 (12) .

[4]乔均, 何秀丽.快递行业品牌形象提升的关键因素及影响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 2011 (9) .

[5]冯路.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品牌建设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6) .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3

摘要:快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目前快递服务的水平还难以令消费者满意。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关于如何提高快递业服务水平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可以归纳为快递业现存问题及对策、快递企业内部治理(微观层面)和快递行业规制(宏观层面)三种类型。值得关注的是,快递业的独特性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快递行业治理问题还存在许多潜在的研究机会。

关键词:快递;委托代理;加盟式快递;行业规制

一、 引言

快递服务是指“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指出“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但是,快递业在高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配送服务水平低劣、包裹丢失、野蛮分拣等等。为此,国务院及各部委多次印发指导文件,但快递业的服务水平依然难以令消费者满意。

为了促进我国快递服务质量的提升,学者们对快递行业的治理问题开展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快递企业内部治理(微观层面)和快递行业规制(宏观层面)两个层面。由于相关研究涉及的主题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多,为方便后续研究的开展,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层面(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快递行业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二、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我国快递行业治理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总结我国快递业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这类研究兼有定性和量化实证研究;二是委托代理理论在物流业或快递业的应用研究,该类研究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寻找优化物流(或快递)企业与需求方或供应方之间的契约关系的途径,或是探讨如何优化物流(或快递)企业的内部契约,属于前面提到的微观层面的研究;三是如何规制和监管快递行业,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

1. 快递业现存问题及对策。根据现有文献,我国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采用了特许加盟模式,而不是直营模式。而特许加盟模式劣于直营模式,会对我国民营快递服务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快递服务同质化,恶性竞争或者说价格竞争激烈;三是快递企业员工的素质较低;四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邮政专营范围界定过宽;五是监管不到位,多个部门(如邮政、交通、工商等)均可监管快递行业,但结果却造成了实际上的监管缺失;六是消费者网络购物信息泄露,这也是近期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前三个问题都属于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微观),后三个问题属于行业规制问题(宏观)。如何克服或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对策包括:一是改变现有的特许加盟模式,逐步转为直营,或者重构总部与加盟网点之间的利益分配规则(即优化总部与加盟网点之间的委托代理合约),现阶段要求快递企业放弃加盟模式不太现实,但可以优化其内部的委托代理合约来提升其服务质量;二是差异化快递服务,放弃简单的价格竞争,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提高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四是加强行业治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的监管主体。

2. 委托代理理论在物流业或快递业的应用研究。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物流或快递业有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快递业从属于物流业,加之快递业的独特性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对物流业的研究,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相关文献根据委托方和代理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研究物流需求方与物流公司(或快递)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研究物流公司(或快递公司)与物流分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根据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关于监督和激励机制的设计;建立合作与信任机制及其影响;引入新变量并考察其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委托代理风险的揭示与防范等。

(1)监督和激励机制的设计。Wei Shi Lim(2000)通过建立一个第三方物流委托代理模型(包括一个物流外包方和一个物流服务商),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研究委托人(物流外包方)面临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曹玉贵等(2007)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田宇等(2005)采用二层规划方法,研究第三方物流如何选择最佳的激励机制以防范物流分包方的道德风险,同时又能激励其提高努力程度以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王勇等(2006)研究第四方物流的努力程度给第三方物流绩效带来的激励影响,研究发现两者有正相关关系。杨福堂等(2006)针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研究物流外包方如何制定最优的激励机制。

具体到快递配送服务领域,Candace和Alexandra(2007)分析了如何优化快递服务合同以实现帕累托改进。由于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的文献开始出现(夏向阳等,2006;郭军升,2012)。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冯文财等(2011)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励物流企业内基层工作人员的问题。

(2)建立合作与信任机制及其影响。李新宇等(2008)构建了一个第四方物流(委托人)和第三方物流(代理人)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第四方物流支付给第三方物流物质报酬和非物质报酬的情形下,双方共享知识(包括隐性和显性知识)的问题,结果表明报酬激励系数与共享知识呈正相关等。何丽红等(2008)研究了物流外包活动中影响各方彼此信任的因素,并为如何建立信任机制提供了相应对策。尤建新等(2012)假设一个信息共享同时需求随机的情形,研究由上游的供应方、第三方物流、分销方构成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结果表明收益分享机制能使供应链整体收益实现帕累托最优,并能激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高努力程度。

(3)引入新变量并考察其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谢天帅(2009)将定价方法与道德风险防范结合起来,参考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平均服务质量和平均收费水平,设计了一个固定报酬外加奖惩的付费形式,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唐志英(2013)在假设物流分包商“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引入客户满意度这一变量,研究表明分包商的过度自信与客户满意度可促使分包商改进服务水平,并增加集体收益。卢安文等(2015)引入顾客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满意度这一变量,考察其对物流服务集成商和分包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

(4)委托代理风险的揭示与防范。刘志学等(2003)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物流外包方如何规避反向选择的途径。彭玉兰(2004)研究了企业外包物流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因为委托代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王汝志(2008)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合作伙伴、物流需求方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建议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联盟、并购、纵向联盟、分享信息等策略来应对。

(5)其它。刘志学等(2003)分析了物流外包过程中外包方所面临的激励成本、风险成本、总代理成本等,相比于信息对称的情况,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物流外包方所面临的成本将会更高。唐志英(2013)的博士论文系统研究了下面的几个主题,即如何激励第三方物流联盟的协同创新活动,针对物流分包商的过度自信设计激励机制,基于顾客满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机制的设计,分包商承担外部业务时的激励机制设计等。

3. 行业规制的相关文献。新《邮政法》、《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快递行业的监管法律基础。刘倩(2012)指出快递行业监管应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统一规范的快递服务标准,保障以及促进提高快递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有效维护快递市场秩序的同时促使快递市场开放以及公平竞争等,这一论述为研究快递行业规制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1)快递行业的准入制度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有研究认为过低的行业准入标准是导致快递服务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贾玉平(2015)认为应坚持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制度,不应对注册资本金进行宽松化改革。赵书亚(2015)认为应合理划定邮政专营权范围。(2)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一些研究围绕着快递服务格式合同(格式运单)展开,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保价条款、免责事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李宝洪等(2012)提出建立听证制度,完善快递协会职能,评星定级制度,增设先行赔付、小额诉讼与公益诉讼程序等以达到规制快递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减少消费者维权成本的目的。(3)廖宇羿(2012)梳理和分析了适用于解决快递延误纠纷的法律条文,并详细介绍了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具体形式。(4)快递服务质量缺乏一个明确的评定标准可能是造成纠纷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研究一般以SERVQUAL模型量表为基础构建快递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孙军华等(2010)设计了由24个指标构成的中国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快递服务质量主要包括过程质量、结果质量和企业形象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服务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另外还有研究者开发了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5)国外快递业规制的经验也很值得借鉴,一些研究总结了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治理快递业的经验。当然,以上的部分研究的时间比2012年版的新《邮政法》还要早,不过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 研究展望

导致我国快递业服务质量低劣的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快递企业内部治理不当,也有宏观层面的快递行业规制欠缺。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继续总结我国快递行业服务质量低下的原因。虽然本文已经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

2. 优化加盟式快递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合约。加盟式快递是快递行业的主流业态,且消费者对加盟式快递抱怨更多。加盟式快递企业对其派件代理和收件代理的激励缺失或不足,这是现有文献没有研究过的。可以在深入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模型现有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方案。

3. 快递行业规制。宏观层面的快递行业规制涉及的主题较多,经过梳理,以下几个主题可以作为未来研究的对象:(1)快递行业的准入制度。这一领域的争议集中在应提高准入门槛还是降低准入门槛。(2)快递服务格式合同(格式运单),特别是格式合同中的保价条款、免责事由的合理性和合法性。(3)维权成本与二阶囚徒困境。要想快递企业不敢损害消费者a的权益,必须使消费者a有激励去维权,这意味着消费者a的维权成本要小于维权所得,这可以称之为求助于法律性质的第三方;还可以求助于非法律性质的第三方,就是说即便消费者a的维权成本很高,但如果其他消费者(如消费者b)有激励去抵制该快递企业,不再购买它的服务,则快递企业从长期重复博弈的角度来看,它也将不敢去损害消费者a的权益,即实现“联合抵制”。但是,快递市场较为特殊,难以形成联合抵制,从而导致二阶囚徒困境问题。(4)建立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从宏观监管层面来看,缺少一个简单易行的快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可能是导致快递市场服务质量混乱的要因之一。

四、 结语

本文梳理了与快递业有关的政策法规,提出应从微观(企业内部治理)和宏观(行业管制)两个方面来对快递行业进行治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归纳总结我国快递业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委托代理理论在物流业或快递业的应用研究(微观),如何对快递业进行规制监管(宏观)等。显然,我国快递行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其相对于物流业的独特性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其零售、分散的性质,以加盟制为主的模式从而导致管理的松散和服务质量的低劣(相比于国外的直营模式)等特点,这从委托代理理论在物流业或快递业中的应用研究中可以看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关于微观层面的快递企业内部治理的文献回顾只搜集了委托代理理论在物流业或快递业的应用研究,也就是说研究快递企业内部治理问题除了委托代理理论应该还有其它的理论或方法,希望后续的研究对其补充完善,以更全面地展现快递企业内部治理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1] 侯丹.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0.

[2] 李冠艺,徐从才.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创新—基于演进趋势、结构优化和效率边界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291(1):5-11.

[3] 殷青伟,朱永跃.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民营快递企业服务质量改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158-161.

[4] 陈修齐.基于长尾理论的民营快递业云物流模式研究[J].东南学术,2012,(6):79-87.

[5] 曹光柱.从DDS快递倒闭看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132-134.

[6] 杨永芳,王道平.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对策研究[J]. 预测,2011,30(2):71-76.

[7] 袁红清.网络购物与配送业务的成本与服务的权衡——基于民营快递公司的案例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9(4):14-17.

[8] 王道平,杨永芳.民营快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4):37-42.

[9] Liu Xiaohong.China-based logistics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4,44(5):392-411.

[10] 曹玉贵.不对称信息下第三方物流中的委托代理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2):74-77.

[11] 田宇,杨秀苔,熊中棺.基于二层决策的第三方物流分包合同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8(5):139-142.

[12] 王勇,罗富碧,林略.第四方物流努力水平影响的物流分包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4(2):136-140.

[13] 杨富堂,完世伟.委托——代理关系下第三方物流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04-107.

[14] 夏向阳,王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的委托代理问题[J].商业研究,2006,(12):161-163.

[15] 郭军升.零售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代理激励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2,(15):184-188.

[16] 冯文财,徐庆,夏青.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公司装卸工人激励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29(5):457-463.

[17] 李新宁.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84-186.

[18] 何丽红,李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信任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8):182-184.

[19] 尤建新,劳水琴.涉及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供应链协调[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9):1422-1427.

[20] 谢天帅.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道德风险的防范[J].系统管理学报,2009,18(2):137-141.

[21] 唐志英.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激励机制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 2013.

[22] 卢安文,荆文君.考虑客户对服务质量评价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5,(1):166-174.

[23] 刘志学,许泽勇.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5):85-88.

[24] 彭玉兰.第三方物流及其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 2004,(24):147-150

[25] 王汝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风险与应对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1):60-61.

作者简介:吴宗法(1963-),男,汉族,江苏省海门市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投资项目评估;陈伟(1979-),男,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电子服务。

邮政、快递行业安全操作规程解读 篇4

(一)标准制定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部署。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实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全面推进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等强制性标准,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安全要求。制定《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制性行业标准,正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部署、坚持“安全为基”基本原则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夯实快递业安全基础,提升快递安全操作水平,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行业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是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体系。其中,人是生产的第一要素,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近年来,快递业发展迅速,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安全操作水平亟待提升的问题依然存在,给行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因此,研究制定《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制性标准,明确提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操作的原则要求和一般性要求,以此为基础不断加以培训和推广,有利于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水平,健全行业安全生产体系。

三是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底线,安全监管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这意味着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是政府监管的合法依据。同时,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以标准为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制定《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制性行业标准,落实邮政管理部门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提升行业安全监管水平。

(二)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

1.遵循现有法律法规

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应与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协调一致。因此,标准的制定广泛参考了《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邮政业安全防范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时,还广泛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标准还按照“精简、有效”的编制原则,对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现行标准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采用引用的方式加以援引,以保持相同内容协调一致。

2.立足强制性标准定位

本标准是邮政行业强制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细则》、国家标准委《关于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制定程序、实施效力等均作出明确规定。本标准的制定严格遵循上述要求,以“全行业统一遵循的基本安全要求”为准则,全面梳理快递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提出全行业普遍遵守的安全生产操作要求,快递企业应严格执行标准规定。

3.突出重点安全风险环节

快递服务具有环节多、流程长、经转复杂等突出特点。因此,标准制定在遵循安全生产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环节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以及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针对快递服务各环节事故发生概率高、危害程度大的重点安全风险环节,提出规范性操作要求,推动快递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快递业安全平稳运行。

(三)标准的关键技术内容

1.标准的强制性定位

本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对于标准中所有表述为“应”的条款,所有在我国境内从事快递服务的组织均应严格遵守,贯彻执行标准有关规定;对于表述为“宜”和“可”的有关条款,虽不是强制性规定,但国家邮政局鼓励快递企业创造条件积极采用。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原标准表述为“应、宜、可”的条款,同样按上述原则执行。

2.标准框架

本标准的总体框架为“1+4+2”,即一个基本要求;四个关键环节,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环节的安全操作要求;两类特殊情况,包括重大活动时期安全生产操作以及安全事件处理要求。“1+4+2”构成了标准的全部内容,条理清楚,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3.基本要求

标准对贯穿快递安全生产操作全过程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六点要求,即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即查即停、文明操作、以人为本和全程管控。其中,完善制度和强化培训突出快递安全操作的基础能力建设;即查即停、文明操作和全程管控突出快递过程中的基本安全操作要求;以人为本则突出安全事件应对与处理的原则要求。

“完善制度”主要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建立五项制度或机制,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人员、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为快递安全生产操作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培训”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为目的,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并做好应急演练。

“即查即停”是对寄递过程中发现禁止寄递物品的原则要求,即在整个快递生产环节中一旦发现禁止寄递物品,立即停止对该件进行操作,并按法律法规和邮政管理部门关于禁止寄递物品的相关规定(主要指《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国邮发[2007]152号)进行处置,确保整个寄递过程安全。

“文明操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标准提出快递业务员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各环节,应坚持“文明操作”原则,避免对快件造成人为损坏。同时,标准在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中,分别都有相应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体现了快递安全管理中“优先尊重和保护人身安全”的工作思路,要求在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安全管理等活动时,优先考虑保障快递业务员、用户及公众的人身安全;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将保证人身安全作为第一要求。

“全程管控”则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应对快递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管控,避免违规操作。特别提出对破损件进行处理时,宜2人以上共同操作,处理过程应处于视频监控之下。限制寄递的化学物品应与普通快件分别处理。

4.收寄安全生产操作

收寄安全是保障快递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本标准对收寄环节关键的安全防控点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验视、封装和信息核对三个风险点在操作上的具体要求。

在验视环节,针对企业关注焦点,从验视前、验视中和验视后分别提出了八条具体操作要求,包括现场验视、验视监控、重点查验内容、逐层清查、逐件清查、再次验视、验视后做出标识以及注意人身安全等内容。

在封装环节,标准从便于运输、便于装卸和适度包装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封装完成后,应牢固粘贴快递运单或快递电子运单,并对易碎品等粘贴相应标识,避免易碎物品在寄递过程中发生损坏。

在信息核对环节,由于目前正在研究采取措施加强对寄递用户身份信息的查验,因此本标准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对快递运单信息进行核对。收寄时,应提前告知收寄人相关要求;寄件人拒不配合的,快递业务员应拒绝收寄。

5.分拣安全生产操作

本标准对分拣环节的操作准备、装卸、分拣和安全检查四个关键点进行了规定。

在操作准备环节,标准要求重点对分拣处理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场所干净整洁,操作设备、监控设备运转正常;由于自动分拣设备启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工作,因此标准要求自动分拣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开机操作。

在装卸环节,标准在提出“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分类摆放”装卸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装载环节提出两条要求,即装载快件不应超出车辆核定载重;装载完成后,应对车厢进行安全检查。针对卸载环节提出一条要求,即要求卸载时车辆应服从现场人员指挥,按要求停靠车辆,驾驶员与现场管理人员共同验证封签完整后开启车门。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对装载和卸载的两条共性要求,即装载和卸载快件期间,车辆应熄火,拉紧驻车制动;普通快件脱手时,离摆放快件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易碎件不应超过10㎝。这一规定与《快递服务》国家标准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希望企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落实,切实杜绝不文明操作行为。

在分拣环节,本标准从基本要求、人工操作和机器操作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在基本要求方面,要求易碎品等特殊物品应单独码放,小件物品及文件类快件不宜直接接触地面等。在人工操作方面,要求普通快件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易碎件不应超过10㎝,与装卸要求保持一致;在光线较弱、车辆较多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服装应加反光条,确保人身安全。在机器操作方面,标准重点要求机器设备应专人操作;不应有跨越踩踏机器、在机器上走动等违规行为。

在安全检查环节,为保证快件安全检查的有效性以及检查人员安全,标准要求安全检查设备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在安全检查设备工作时,人体任何部位不应进入铅门帘以内通道;在开机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应擅离岗位或让非专业人员代岗操作。

6.运输安全生产操作

在运输安全操作环节,标准重点对车辆检查、车辆驾驶两个关键点进行了规定。

良好的车辆状况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标准在车辆检查环节,要求快递服务组织建立并执行车辆检查制度,配备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场站现场管理、驾驶员行为规范等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出车前对运输车辆的车况、门锁、消防器材等进行核查,保证车辆正常运输。

在车辆驾驶环节,标准提出五条具体要求,特别是根据道路运输相关规定,要求驾驶员不应疲劳驾驶,每连续行驶4h应停车休息20min或更换驾驶员,夜间连续驾驶不应超过3h。

随着我国快递运输方式日益多元化,标准还对采用航空、铁路和水路等方式运输快件的安全操作进行了原则规定,要求应核实交接、合理摆放、安全固定,并应符合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安全运输规定。

7.投递安全生产操作

投递是快递企业与用户直接接触的又一重要环节。标准重点对快件携带和快件投递两个关键点进行了规定。

在快件携带环节,标准按文件及小件、大件、超大超重快件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了要求。如文件及小件应分类顺序放入投递车辆或快递业务员随身携带的盛装容器内,大件应按“先派后装、重不压轻”原则放入投递车辆的容器中等。

在快件投递环节,标准对车辆的停放、投递签收、投入智能快件箱、无法投递、代收货款快件的投递分别提出了要求。如投递车辆应按规定停放,快递业务员离开投递车辆前,应锁牢装载快件的容器,避免快件丢失等。

8.重大活动时期的安全生产操作

参照有关部门和地方对重大活动的界定,本标准的重大活动是指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事活动、国际交往活动、国家庆典、重要赛事等。参照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期间的安保经验,标准对重大活动时期的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进行了规定。概括来说,就是专区处理、集中安检、重点查验、统一投递、减少中转。即对于寄往活动举办区域的快件,宜在活动举办区域之外的处理场所设置专区进行处理,处理时2人以上进行操作;应对所有快件进行集中安全检查,并进行重点查验、跟踪和监控;对于寄往活动重点部位的快件,在投递前应再次安全检查,在投递时应集中处理、统一投递,专人专车、双人派押;宜调整作业组织,减少在活动区域进行中转的快件量;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重大活动时期的其他特殊规定。

9.安全事件处理

标准在第10章规定,安全事件应按照“人员安全、快件安全、财产安全”的顺序进行处理。同时,标准还对发生快件被盗被抢事件、交通事故、遭遇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情况的处理进行了规定。标准还特别要求快递服务组织按照国家和邮政管理部门关于邮政业安全信息报告和处理的相关规定,实行24h值班制度,及时报送安全事件信息。

三、对推动标准实施的几点建议

YZ/T 0148-2015《快递电子运单》为推荐性行业标准,YZ 0149-2015《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为强制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由于《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涉及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认真执行,以保障寄递安全。对于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企业和人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快递电子运单》为推荐性标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快递电子运单的生产和使用,有利于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有利于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对于推动邮政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邮政局要求各类企业认真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标准的实施。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更好地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标准实施,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各单位参考:

第一,组织学习培训,掌握标准实质。

两项标准涵盖内容多,技术性强,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邮政局将在其政府网站上全文公布标准内容,并通过举办标准培训班、印发解读材料等方式,对标准进行大力宣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管理局也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培训和宣传工作,引导快递企业和用户自觉遵守标准规定,逐一落实标准要求。快递企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学习组织工作,通过研读标准、集中学习、交流竞赛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员工掌握标准内容,吃透精神实质,为标准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拟定实施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快递电子运单》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时间紧,任务重。企业对接标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系统和电子运单生产流水线的改造。相关企业要抓紧时间,研究拟定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技术整改工作,逐一落实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快递企业更要充分利用时间,组织相关人员逐条对照标准,对企业操作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检查和细化,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切实落实强制性标准的各项要求。

第三,加强监督检查,推动标准实施。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5

研究

摘要

国家的整体建设是以各行业的发展为构成,离不开各个系统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公路行业也应当建立起具遵循国家整体价值指导,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共同理想,以热爱公路为核心的公路精神和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公心精神,责任和谐的公路。是全国公路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公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确定了公路文化假设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了公路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规定了公路文化建设的责任道德与和谐行为。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建设 科学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我们的领导者敏锐地发现,现今形势下的中国亟须建立起顺应时代发展,却又不失民族优良传统的价值观,这种观念须得能团结各民族,惠及全体人民;须得能抵御文化侵略,树立国家品格;须得能让中国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必然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走向高速深入、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关于中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讨论不绝于耳,也因为一位德国政治家的话,而使得这种讨论被推向了关乎全民族全中国荣誉的高度。的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直接指导并规范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也不可或缺地成为了其在国际竞争中明确角色、端正立场的重要因素。然而,想要对外输出有影响力的、左右世界文化进程的价值观,则必须先在本国内建立起可以助力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中国历来就是一个民族众多,思想多样的国家,我们崇孔孟、尚理学、追马列,经过千百年思想斗争与融合的锤炼,中国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处事原则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中国人较之他国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民间独立于法律却又对法律进行积极补充的道德规范,是汉民族与其他民族团结沟通、相互借鉴的紧密纽带,也是数千年来帝王君主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守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我们的领导者敏锐地发现,现今形势下的中国亟须建立起顺应时代发展,却又不失民族优良传统的价值观,这种观念须得能团结各民族,惠及全体人民;须得能抵御文化侵略,树立国家品格;须得能让中国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必然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走向高速深入、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二、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

国家的整体建设是以各行业的发展为构成,离不开各个系统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围绕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公路行业也应当建立起具遵循国家整体价值指导,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共同理想,以热爱公路为核心的公路精神和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公心精神,责任和谐的公路。是全国公路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公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确定了公路文化假设的方向和目标,揭示了公路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规定了公路文化建设的责任道德与和谐行为。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这是公路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之本,也是构建和谐公路和建设公路文化之本。这就要求公路行业的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公路建设、公路服务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爱国的民族精神充实职工思想,树立宏伟远大的爱国情结,并依靠人才优势,顺应时代精神的进行大胆科学的创新改革;除此之外,要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公路行业的价值体系中,使行业内部形成自律、廉洁,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竞争体制。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公路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这个价值体系中关于“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共同理想,应是全国公路职工共同选择、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公路文化建设以及和谐公路的构建,都应把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共同理想作为基本内容,这样才能使公路建设和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使全国公路职同心同德、合力而为,以实现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共同目标。身处西部的重要省份陕西,未来的公路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陕西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陕西的公路交通行业要通过实现明显扩大设施总量,更加完善交通网络,持续提升养管能力,合理优化运输结构,明显提高服务效率,不断增强应急保障,日益增加节能环保,并显著提升创新能力的目标下,基本建立起“能力充分、服务优质、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管理先进、保障有效”的交通运输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指导,亦不能背离公路文化建设的方向。只有在卓越的文化建设的保障辅佐下,公路行业才能在创新发展和开拓进取中以端正的姿态高歌猛进。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公路文化建设的精髓和动力。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中的热爱公路为核心的公路精神和以三个服务为核心的公心精神是全体公路职工的行为动力和工作标尺。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是要求公路职工在热爱公路事业的基础上,用开拓的眼光,顾全大局,以实现公路行业与国家经济共同繁荣的目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是国家的根基与命脉,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基础,公路行业应当致力于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建设,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与服务;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公路行业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重点,出行的难易程度最直观的反应了国家公路的发展水平,所以,安全便捷的交通是热爱公路、公心精神的最直接表现。

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明确了文化建设的责任道德。此体系中的责任与和谐,是公路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吗,发展现代公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水平的提升,需要公路行业各部分通力合作,协力解决各种困难,相互支持、相互谅解,以保证行业内部的和谐,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安定团结的环境。而与其他行业部门的协调,则需要提高责任道德的认识,使公路行业在国家各行各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三、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科学实践

文化水平是价值水准的直接体现,公路行业的文化建设应从基础道德建设入手,结合行业特点,逐步深化,以实现公路行业内的良性竞争,外部的和谐发展。

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个人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所以,不论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建立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观,都需要每个人、每个最基本单元的自觉、自律和自省。而个人的自我道德培养和价值提升,则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公路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了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熟悉国家公民道德的实施标准,提高认识,逐步形成崇高的个人理想,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公路行业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出有约束力、有鞭策力、有科学赏罚机制的管理制度,让行业内部形成廉洁、积极、团结的工作氛围。在公路建设及服务中,应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细致的行业内部规范,以保障公路建设的高质高效,保障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

最后,公路行业的文化建设,应与国家大环境的思想文化建设相呼应。行业的文化建设,应有服从大局、为全局服务的意识,所有的道德实施方案和文化建设计划都不能有悖于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公路行业的文化建设,应是具有行业特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长久的文化事业。

四、结束语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6

食品安全监管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显得愈来愈重要,新时期的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社会变革时期法律法规、道德准 则失范因素,也有科技进步、环境变迁、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既有监管部门监管方法因 素,也有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因素影响。因此,建设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 系统工程,只有当这个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或环节的功能都能有效发挥,才能形成有效的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食品供应者提供安全食品的行为进行调 整的基本途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各国都建立了比较成熟完善的法律体系,覆盖所有 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链条。我国也制定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这样一部基本法律。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食品安全法》与原来已经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协 调性还比较差,需要将各个法律法规统一起来,还要做很多工作。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 个方面加强:一是制定产品责任法。尽管现有与食品有关的法律都涉及到食品供应者的 法律责任,都没有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的归责原则,这对激励食品供应者提供安全食品有 不利影响。英国、美国的实践证明,产品责任法的设计及司法实践是国家成功干预食品 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路径。二是解决执法过程中对执法者的监督问题。“监督监管者” 在我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监督监管者”除了立法机构要有所作为外,还要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执法的机制,在法律上设计食品安全相关方(消费者、生产者)介入 行政执法的程序,使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受到有效制约,疏忽、懈怠,玩忽职守现象 得到遏制。三是应当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规的规划工作,明确各有关监管机构制定法规 的权限,避免“行政法规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解决监管机构之间法规的矛盾和冲突,使整个法规体系协调一致,无缝衔接,形成闭环。

2、建立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将食品安全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分离出来,建立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①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将国家公共标准和社会私人标准(含企业标 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产业联盟标准)区分开来;②改革食品标准管理体制,对按 照前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统一、协 调的标准体系,还原标准的自愿采用性质;③建立强制执行的技术法规体系;④加强技 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前期基础性研究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库,使各项技术指标 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等科学的方法基础上,提高合理性和有效性,⑤积极推动技术法规和 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在基础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方面提高采标率,尽快与国际接轨。

3、建立食品安全协作监管机制

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过程中的混合监管 体制,这种体制的高成本、低效率已经严重妨碍着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改革现行体制 应当分步实施。

短期目标应当对现在的分工进行调整:①逐步将分散的监管职能整合到几个比较集 中的部门,按照监管工作性质和能力要求,由专业化程度低的部门向专业化程度高的部 门集中,考虑到政治障碍的影响,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合并同类业务,最后实现部 门整合;②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职能分别由不同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监 督管理局等食品安全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科学评估,对消费者进行安全 教育,保护消费者利益,制定统一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监督其他职能部门食品安全执 法行为。其他部门负责具体对企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监督管理;③重心下移,将监管力 量部署到食品安全链条最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在县及县以下的乡镇地区是食品安全高发 地带,应当有足够的部门监管食品安全事务;④进一步完善垂直管理体制,除一些重要 的食品安全领域外,应当将省以下部门交由地方政府实行分级管理,实现财权、人权和 事权相统一,责任和权力相匹配。

长期目标应当由政府部门独自监管转变为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相关力量共同参与 的协作监管机制。政府监管部门的力量有限,占有的监管资源有限,在中国这样一个小 生产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家,仅仅依靠少数政府部门的力量根本无力承担起监管责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管。因此,应当把消费者联盟(协会)、社会中介组织、舆论 媒体、生产者纳入监管主体范围,实现监管对象的全覆盖。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是监管

部门承担的社会公共管理事务,但是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并得到有效执行还需要企业和消 费者的积极配合。虽然消费者作为一个分散的群体组织成本很高,但可以委托消费者协 会等社会团体参与政策制定,反映消费者的意愿和要求,提供有效信息,增强各项食品 安全政策的可操作性和群众基础。听取消费者和企业意见也要成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 基本程序,以增加监管部门和企业的互动了解,得到企业配合支持。

4、严格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的实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顽症。法律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首先在于有些法律本身的弹性太大,如规定处以货值金额50%到3倍的罚款这类规定就 为人情执法和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其次是各种法律之间的处罚幅度不一致,卫生、质 检、工商、食品、商务各个执法部门往往依照部门法规行事。为了严格法律的实施,① 要以《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为契机,将各个部门法规与《食品安全法》相左的内容统一 起来,尽量减少自由裁量幅度。②加强执法监督。针对目前各级人大主要关注司法监督,很少过问行政执法的现状,应当在程序上将行政执法纳入人大执法监督的范围。人大机 关应定期检查食品安全法律的执行情况,行政执法机构接受人大代表的质询,并定期向 同级人大汇报食品安全法律执行情况。食品安全执法还应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监 督,重大案件要将案情及出发结果及时向社会各界通报,使执法过程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把上级业务监督、人大依法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格局,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执法效果。④加大民事法律维权力度。修 改现行消费者维权法律,在受到不安全食品损害后,消费者应当通过司法途径追究食品 安全生产企业责任,要求对生产者按照惩罚性处罚原则赔偿消费者生命和健康损失;同 时,消费者也应要求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承担连带责任,赔偿消费者损失。

5、进一步完善食品小企业安全监管政策

在现有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政策的基础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监管政策,弥补国家政策不足。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 居民收入、消费者偏好差异很大,对食品安全的有效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应当在保障 基本食品安全水准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级别的差异性的食品安全政策。②使监管资源配 置和监管对象特点相匹配。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食品生产单位的近80%分布

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企业小作坊,而监管资源的近80%却配置在县城以上的大中型 城市,资源配置和监管对象错位问题不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就不能提高。③对 最低收入群体实施安全食品专项补贴。收入水平很低的群体,由于没有足够的货币支付 能力消费安全食品,会导致他们选择风险较高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降低了整 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在理论上国家可以考虑研究设立最低食品安全保障 线,采用发放食品券的方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食品安全。

6、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

我国快递行业安全体系建设研究 篇7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是对燃气经营企业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燃气经营企业是经营输供易燃易爆介质的高危行业,它对安全要求十分严格。为确保安全平稳供气,企业必须付出大量人力财力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并对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供气管网、供气设施进行日常性、周期性、长期性维护管理使其做到安全运行。对燃气经营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是检验企业安全工作是否真正落实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内容、分类、考核和工作程序应用,根据我公司三十年的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燃气行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就我国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应用与研究分析如下:

一、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一)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定期安全检查

燃气行业定期安全检查是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对企业内部和所辖区域的生产、供气设备设施进行年度、季度、月度或周检查。定期检查面广、项多有深度、力度强,检查发现的隐患能及时得到解决并进行整改。

2、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检查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经常性安全检查是采取个别的、日常巡视的方式对生产(施工)过程进行经常性预防检查,它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控制并消除隐患。

3、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专业(项)安全检查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专业(项)安全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生产(施工)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专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一般用于检查难度较大的项目。通过检查,发现潜在问题,研究整改对策,及时消除隐患,进行技术改造。

4、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季节性、节假日前安全检查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季节性安全检查是根据气候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夏季防暑降温、防火、防汛、防雷电;冬季防冻保温、防燃气中毒、爆炸等检查。重大节假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5、燃气行业综合性安全检查

燃气行业综合性安全检查是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对燃气经营企业进行全面综合性检查,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工作进行评价的手段。行业安全检查分抽查和年度检查。必要时可以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燃气行业安全生产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 由燃气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执行情况;此类检查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

(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燃气行业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险性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压力容器、管道设备、调压设备、和易发生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要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具体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燃气行业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燃气行业报警报修工作落实检查

燃气经营企业受理报警报修事务是常见的工作内容。但受理报警报修工作频率高低,则是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反映,安全管理工作抓得落实的企业,接警处警的次数相对较少,安全工作做到了预防阶段,隐患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发生接警报修事务本身就是安全工作没有做细的表现,所以对接警报修工作能否做到及时快速反应,是企业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认识深度、预案演练熟悉度的综合反映。对接警报修处置工作主要检查,24小时接警处警值班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接处警记录是否完整,接处警反映时间的长短,处警回复及结果,重大险情报警的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2、燃气行业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检查

通过日常、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其整改工作落实得怎样,也反映出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往往隐患整改必然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品经济时代,能拿出资金投入安全隐患整改是对企业负责人安全思想合格达标的检验。安全隐患整改检查应从隐患登记立案,隐患整改期限,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落实,整改结束验收人签字销案等四个方面着手,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3、燃气行业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检查

制度是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文字条款,它只有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的管理者,才能赋予制度的约束力。俗话说:企业制度千条,如果不执行等于零条。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归根到底与安全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严格执行制度,有利于安全工作开展,在制度执行检查方面要查违规、违章事件记录和相应的处罚文件,是否严格按制度处理。

4、燃气行业安全预防措施落实检查 企业安全预防措施多种多样,但目的是为了安全,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预防措施,是从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入手,强化安全意识,预防麻痹思想产生,增强职工安全敏锐度和安全应变能力。从工程质量控制入手,消除隐患工程。从管网经过有地下空间的重点部位监测入手,防止泄漏产生爆炸事故,从设备维护保养入手,保持供气设备长周期运行,是确保安全供气的保证。安全预防措施落实,主要查年初计划实施预防措施完成的记录资料汇报,工作总结,如查教育培训次数,受教育人数,教育普及率,培训考试记录;查质量控制手段是否过硬;查巡检工作日常记录,发现了多少次泄漏点;查维护保养制度实施情况和相关记录。

二、城镇燃气安全检查分类

燃气行业安全全生检查工作分类见下表,总体可分为五大类:

(一)燃气行业基础管理工作检查

燃气行业基础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制度建设、规程建立、处置预案和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所制定的规范、制度是指导约束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依据。安全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安全检查也就应该从基础工作查起。

1、燃气行业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

燃气行业企业安全工作能否抓好,在很大程度上与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关。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就是为了约束和规范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使其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作业,避免各类事故发生,规章制度建立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在吸取它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自己的规章。燃气行业在制度检查考核方面主要应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各岗位部门、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接警处警制度》、《动火作业审批制度》、《隐患立案、销案制度》、《管网设施巡查制度》等制度的建立情况、执行情况。检查以查执行制度处理问题的记录和通报为准。

2、燃气行业检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

燃气行业制定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规范生产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准则,对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步骤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保证,操作规程制定要充分体现安全性、规范性、合理性、操作性。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检查:《乙炔、氧气瓶存放及使用规程》、《电焊工操作规程》、《气焊(割)操作规程》、《燃气管道及设备安装施工操作规程》、《调压箱检修规程》、《增压机操作规程》等操作规程执行过程中的记录和处理意见。

3、燃气行业检查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演练

燃气经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是处置突发事故发生时详细的抢险施救方案,它必须实用、快捷、有效,应急救援预案要通过平时的演练来检验修改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快捷性。预案主要查《重特大事故抢险救援预案》、《防洪防汛预案》、《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预案》、《报警报修处置预案》、《库房防灭火预案》、《档案室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的建立实施记录和演练记录。

4、燃气行业检查供气管网设施的微机管理

供气管网及设施实施微机管理是企业技术进步的表现,它对突发性断爆管事故,设施突坏影响的片区,可快速的提供数据和相关信息,为快速决策提供依据,为控制事态发展赢得时间。供气管网的微机管理主要查:建立情况和快速调出信息的功能建立情况。

(二)燃气行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检查

储供气设备、输供气管网是燃气经营企业的心脏和血管,保持设备管网长周期安全运行就是保持企业长周期低成本稳步发展获得效益。要充分认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在确保长周期运行工作中的重要性,把设备管网维护保养工作列入日常工作必做项目,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1、检查维护保养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一年一度的设备设施大、中、小修计划执行情况,有利于了解设备的周期维护管理工作实施情况,有利于评价设备的安全运行周期。

2、检查设备报修的及时性和维修质量的可靠性

生产中经常突发一些设备故障要维修,有的必须及时维修,有的暂可缓时,要保持设备完好率100%就要求及时处理,对这类工作的检查考核;主要是查故障发生日期与维修投运日期的时间差由此检查及时性。查维修验收单维修责任人的工作签字和维修质量验收人员的签字,只有质检验收人员的签字确认,才是对维修质量的认可。高质量的维修结果是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的保证。

3、检查在线设备和备用设备的完好性

生产现场中不管是正在运行的设备、还是备用设备都必须保持完好状态,故障缺陷设备和正在抢修设备应有明显的标识反映,确需报废的设备应该挂牌或拆离生产现场,对没有投运的备用设备,应抽检运行,检查其运转是否正常。

(三)燃气行业防火防爆消防灭火器材管理检查

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殊性,对生产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十分严格,对燃气经营企业防火防爆和消防器材的检查是考核的重点。防火防爆工作主要查消防工作巡查记录是否连续完整,是否作为日常工作项目在落实。查巡查记录填写内容是否真实、内容丰富或千篇一律。比如定期开启消防栓能否出水,灭火器材的压力有几个接近警戒线,灭火器的清洁是否已做,用火用电是否符合规定,这些内容是否在巡查记录中反映出来。a消防灭火器材管理主要查灭火器材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人,查灭火器材的维护清洁工作是否到位,该刷漆的是否刷漆,该更换的是否进行更换,查灭火器材的配备数量是否符合规定。

(四)燃气行业工程建设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检查

燃气安装工程大部分涉及埋地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管网的安全使用寿命和事故发生概率。纵观国内外历次城市燃气大爆炸,没有哪一次不是因管网泄漏而引发。检查燃气工程建设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超前控制手段,是今后避免漏气发生,减少爆炸事故,确保长周期安全运行的需要。

建设工程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应检查的内容是:

(1)是否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书面文件;(2)施工现场的管道埋深,防腐、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管道吹扫试压有无记录,有无验收人员责任签字;

(4)安装工程气密性连通试验有无记录,有无验收人员责任签字;(5)管网回填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五)燃气行业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检查

安全教育培训是燃气高危行业不可缺少的重点工作。企业安全靠职工努力创造,确保安全靠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意识强化靠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教育培训宣传实施靠制度的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宣传主要检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三级教育制度实施情况,安全技术定期培训教育情况,社会安全宣传活动和媒体安全宣传组织情况等工作记录和有关简报。

三、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考核方法和工作程序(一)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考核方法

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领导实际重视安全的程度关系密切,安全管理从任务上讲,它没有硬性工作量的管理工作,它更多的表现为规范、约束、处罚、考核员工违规违章行为的管理。正是因为安全工作它不象经济工作可以用经济指标的增减幅度来衡量工作的好坏,它只能用杜绝、避免、控制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来定性表述,所以对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检查考核是评价安全工作管理水平高低的方法。

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评价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十种:

1、安全检查表法;

2、危险指数法;

3、预先危险分析法;

4、故障假设分析法;

5、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7、故障树分析;

8、事件树分析;

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0、定量风险评价法。

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1、定性评价法 安全管理工作的定性评价主要是在检查考核中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施工)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定性评价应从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有无违章违规现象、制度落实能否过硬、有无缺陷设备运行、有无明显的事故隐患、生产环境是否管理有序、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使用、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是否强等七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定性评价能较全面的反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

2、定量评价法

安全管理工作的定量评价主要是在检查考核中根据规范标准、工艺参数、限控指标对生产(施工)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分析。定量评价应抽查生产(施工)系统的原始操作记录、工艺参数对比、设备是否达到技术指标、生产系统环境防火防爆是否在限控指标内、安全报警控制装置在参数范围内能否正常工作、各种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是否完成、各种抢险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能否在规定时限实施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定量评价能反映企业技术专项方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城镇燃气安全管理评价通常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在评价安全管理水平时将考核评价内容按类、科、项、目层层分解,实行量化考核,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准备。(1)确定检查的对象、目的、任务;(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情况;(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的内容、方法、步骤;(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者检查提纲;(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性必要的分工等。

2、燃气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实施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得信息。

(1)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了解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备、设施、器材的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处理

上一篇:三年级上科学期末测试下一篇:四年级观察松树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