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2024-06-24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精选8篇)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篇1

一、引言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随着英语风行全球及国际间往来的频繁,人们用英语发表演说或进行辩论的机会越来越多:正式的学术报告,外国友人的宴会,各级各类的演讲与辩论比赛,等等。英语演讲与辩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目标(八级)中有这样的表述:“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钟演讲。”九级的目标描述是:“能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而且,讲演与辩论作为语言应用类,也被列为高中任意选修课之一。

英语演讲与辩论不仅是一个选修课模块,也可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用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堂演讲实例:Are we Endangered?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A, Unit 10.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濒危的现状,提高环境意识。

2、指导学生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并探讨保护环境的办法。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

以公众演讲方式提高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语言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步骤:

1、情景导入

播放Michael Jackson 的歌曲《Earth song 》MTV。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2、图片激趣

—展示一些濒危动物的图片(学生预先搜集好的),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演讲技巧(body language, eye contact, speech, pronunciation , facial expression_r_r, etc.)

此环节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深入进语言情景中。

3、设定赛程。

—以竞赛形式、小组为单位划分赛区,选出相应的选手、评委、计时员等。—制定评分标准:Content, Language ability, Voice, Stage performance, Time control,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etc.4、选手展示:

此环节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使其有据可依,步步深入,在有相当难度的挑战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5、反馈评价:

—学生互评。选手进入其他各组交流,征询反馈意见;选出优胜者,各组代表评价。

—选手自评。自我评价使学生体会自身不足,认清努力方向。

—教师评价并小结。

本课旨在针对学生交际操练匮乏、开口意识薄弱、语言语调不规范等弱势,试图充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论断。

三、课堂辩论实例:Is it right or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B, Unit 16.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动物实验”话题做发挥性语言表述,强化语言知识。

2、指导学生明确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

以“辩论”的操练形式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公众场合的听说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1.准备

—提供辩题,整理材料: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利用教材

“Integrating Skills”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整理辩论初稿,并设定英语辩论的实施方案、步骤及所要采取的谋略。

—交流互补,理清思路:通过师生交流,资料的整理,呈现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评价标准及角色要求。

A、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 must: define the topic;present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begins arguments against the negative side.B、The first negative must: accept or reject the definition;present the negative team line;rebut some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presents strong negative arguments.C、The second affirmative must: reaffirm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neg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round off the debate for the affirmative.D、The second negative must: reaffirm the neg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negative’s case.2、实施:

准备阶段为学生了解过程、明确思路做好一定的铺垫。由此,辩论开始。现将正反两方的部分观点归纳如下:

Positive: It is right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Animal testing has helped to develop medicines against many diseases.Doctors cam become more skilled from working on animals.Argument

2、Human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imal life.Millions of animals are killed for food every year.Using animals for medical science is much more important.Argument

3、Few animals feel any pain.They get painkillers and if the experiment does not work, they are killed before they feel pain.Negative: It is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Millions of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hat are not successful.Doctors can learn the same things from watching other doctors or videos.Argument

2、Animal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human beings.Animals are still used to test cleaning products , skin creams and shampoos.There are already many such products;we don’t need more of them.Argument

3、Can we know they don’t feel pain? We have no right to kill them.四、结语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篇2

高级英语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五、六两册共包含24篇课文, 题材多样。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堪称典范, 其语言难度较之基础阶段教材的课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学生不仅要面对大量生词, 分析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还要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所以这门课程的课堂活动通常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 由教师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 讲授自己的研讨体会, 而学生在课堂上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高级英语课堂教学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分离的现象,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具有一定典型性。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现象, 贯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精神, 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实践, 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体现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活动开展中, 教师普遍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 注重凸显英语的工具性、实战性、应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对话、小组讨论一样, 辩论应作为重要的课堂活动受到充分重视。

2. 活动设计

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已成为现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备的素质。如何让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又不伤和气, 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备的能力。笔者于第五学期伊始, 便在高级英语课堂上开展辩论活动, 旨在引起学生对英语实用性的关注, 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说服技能。

2.1 目的

此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语应用能力, 锻炼其心理素质, 学习辩论技巧, 提高其辩论能力。

2.2 准备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的第一课是马丁·路德·金博士发表于1967年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们向何处去》) 。文中金博士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Love is ultimately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综合考虑可辨性、难易度、教学内容相关度等因素, 笔者将辩论话题定为“Love VS.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往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 的精彩视频、2008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等相关视频材料, 营造辩论气氛, 激发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介绍基本的辩论知识及技巧, 比较中外辩论赛异同点, 使学生认识到议会制辩论模式重辩轻论的优越性。

2.3 描述及问题评价

按照议会制辩论模式, 四名学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开辩论。辩论活动包括结构辩论环节 (Constructive Speech) 和反驳总结环节 (Rebuttal) 。发言顺序为正方一辩、反方一辩、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一辩总结、正方一辩总结。有别于正式的辩论赛, 活动并未采纳结构辩论环节所许可的质询 (Point of Information) 。活动时长20分钟, 其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双方立论不够准确合理, 不注意倾听对方立论观点。

立论是通过结构辩论环节实现的, 正方一辩 (Prime Minister) 的立论即是简单地重复了金博士的观点, 而反方一辩 (Leader of Opposition) 则更简单到仅在以上观点中加上否定词“not”。双方均未能就各自观点进行深入、合理的阐述。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人文基本理论素质不够, 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并不明确辩论活动中的重点环节。

2.3.2 双方攻防技巧单一, 不注意对方辩论技巧运用中的失误及其所要达到的意图。

双方的攻防过程严格来讲是由相当数量的、关联不大的例子构成的, 期间鲜有思想观点的碰撞。攻防过程中, 正方二辩 (Member of Proposition) 提到2008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这一事例, 并以此证明爱的力量 (power of love) 。此时反方二辩 (Member of Opposition) 未就正方的论述作出任何回应, 直接阐述了先前准备好的例子。这种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缺乏辩论技巧, 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 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对方运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误与错误。

2.3.3 双方不注意辩论各环节的逻辑性。

最显而易见的是双方在发言顺序 (Speaking Order) 和时间分配 (Timing) 方面出现混乱。也因为如此, 辩论活动未能整体反映辩论双方观点的合理性、辩手素质及整体配合能力。

2.3.4 双方均遭遇不能表达自己的尴尬瞬间。

具体表现为双方对一些辩论常用语 (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 掌握较差, 不时会出现一位学生突然停顿, 转头问同伴某某词该怎么说的情况。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缺陷明显。

2.3.5 双方均有学生紧张, 肢体语言僵化。

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在活动中立论不够准确到位, 有转移主题之嫌, 攻防技巧单一, 缺乏自发性。从Matter, Manner, Method, Spontaneity方面评估, 此次辩论活动精彩程度不够, 效果不甚理想。

3. 限制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辩论这种长期处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动重新焕发活力, 走进了英语教学课堂。然而正如此次辩论活动所反映的, 课堂辩论往往精彩程度不够, 未能充分体现对抗性。课堂辩论效果不佳, 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级英语课程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中心, 兼顾其它语言能力, 课堂教学的微观方法体现在如下重心的转移, 以区别于低年级阅读教学: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解释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对课文的字面理解为主转移至评价性或欣赏性理解为主;从获取信息式阅读为主转移至评析式阅读为主 (孙亚, 2005) 。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实时改变观念, 改进学习方法。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者常常觉得沮丧, 其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学生仅仅把高级英语课当成是基础英语的延伸, 结果常抱怨“学不到东西”、“英语水平没提高”, 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2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内容长期局限在手头的课本上, 对学习内容认识不足, 且未能有效地把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活动中, 学生仅凭教材中的信息展开辩论, 多数时间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语词概念或经验层面, 虽唇枪舌剑、词锋凌厉, 却缺乏深刻的思考。这凸显了学生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 英语应用能力薄弱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不少学生过于追求语言语调的标准, 而忽略了通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 在辩论中无法将想说的观点用英语有效地表达出来、表达到位。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凸显出其英语实战能力的薄弱。笔者也认为学生在口、笔头表达上仍然没条理、没逻辑, 对课文的主题等宏观理解问题知之甚少。

4. 教学反思

此次失利的辩论活动启示教师从应多方面努力, 消除不利因素, 促进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高级英语》的学习目标是要进一步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并培养其课文分析能力 (text-analyzing capability) ;帮助其从思想和学习方法上作出转变。其次, 教师要通过课上引导及课下指导, 让学生接触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开阔其视野, 促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 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最后, 通过观摩、培训、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氛围, 传达技巧。在具体的课堂辩论中, 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言, 引导双方辩手换位思考, 掌握好辩论时长, 注重对学生辩论仪态和风度的训练。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反思, 完成角色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 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成了旁观者。这样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的工作将更具挑战性。辩论活动和传统课堂活动的不同是教师的控制减少了, 学生投入大为增加, 学生自主性加强了。必须明确的是, 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还是监督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 (coordination) 、促进 (facilitation) 和指导 (guidance) 。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 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全过程担负的协调作用所要求的;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么样, 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 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 这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矛盾;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 教师都要认真管理和引导, 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 这是一个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过程;不论怎样的活动, 怎样的学习材料, 怎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在学习中选择并做决定的能力, 都需要得到促进和培养, 因为,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也对教师的原有知识提出了挑战, 因为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而是无法预知的涉及各领域的难题。这能促使教师放下架子,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5. 结语

辩论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的交际真实性达到最大限度, 让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达到最大限度 (文秋芳, 1999:186-187) 。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大大提升其言语理解和输出能力, 迅速提高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智力水平。课堂辩论活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 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才是重点。宏观方面, 教师应认真学习、贯彻大纲精神,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需要和其现有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采取相应的基本进路和选定教学起点和教学技巧。微观方面, 教师应做好辩前准备、辩中引导、辩后评价几个方面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孙亚.改革高级英语教学, 提高语言综合技能.21世纪报·英语教学周刊, 2005, (3) .

[3]文秋芳, 赵学熙, 王文宇.专业英语口语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杨立民, 梅仁毅.现代大学英语 (精读5、6)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曾丹.辩论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探析.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 2006, (7) .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篇3

一、把握教材中的辩点——有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切入点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些固定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2]教材是实施辩论的载体,基于教材的辩论既有助于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语言实践,使课堂成为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场所,也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提升。依据教材挖掘辩点是开展辩论的前提。把握教材文本中的辩点,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批判性思维因素,抓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辩点。人教版《英语(新目标)》中,可用的辩题资源有很多,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如八年级下册Unit 5中可以提炼“Is it good to be an athlete?”的辩题,Unit 8中可以提炼“Should people keep a pet in an apartment?”的辩题,九年级Unit 3中可以提炼“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和“Should students wear uniforms in school”的辩题,Unit 13中可以提炼“Advertising: pros and cons”的辩题,Unit 15中可以提炼“ Should we build a zoo?”的辩题等。这些话题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同时,这些话题是对某个事件、某个观点、某种现象的评价,具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能给学生提供足够辩论的空间,具有较高的辩论价值。

二、抓住生成的辩证观点——有效辩论活动的结合点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学生的跳跃性思维使课堂的生成往往超出教师的预设。”[3]那么,对于课堂上俯首可拾的争议问题,教师是局限于自身的答问还是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所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是熟视无睹还是积极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

九年级Unit 8拓展阅读“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一文是以一只导盲犬为桥梁,以受赠人给捐赠人的一封感谢信为题材,贯穿了volunteering 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带来的良好影响这一主线,也渗透了情感教育,鼓励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但就在笔者教学这篇课文时,有一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质疑:“既然作者是一个盲人,并且也无法正常使用手臂,正常的事情,如接电话、开门、关门或携带东西,对她而言都很难,她又怎么可能完成书写这封感谢信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真的没有丝毫准备,但当时并没有慌了手脚,也没有急于去回答这一“棘手”问题。稍加停顿后,笔者顺势反问道:“是呀,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回答这一问题?”学生们陷入了深思,接着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经过讨论和思考后,一个个不同的答案都亮了出来。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用中文提出:“这篇文章可能是虚构的。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目前使用最广的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比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就纯属虚构。”这个学生掌握的信息还真不少。不过,他刚一回答完,就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这篇课文可能是她自己口述,而由别人帮助写的”,“这可能是Animal Helpers这一组织代作者写的”……

笔者对这些想法都加以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既然课文中说她是一个勇敢面对挑战的人,她也可以用盲文慢慢地打字而完成这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突发事件”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在这一生成性的质疑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争论,求知的热忱得以激发,思维品质也得以提升。

其实,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辩论的真正使命不是在两者之间一决胜负,而是寻求对两种答案的理解,让学生产生更贴近问题本质的新问题,让学生的疑虑、困惑逐渐“柳暗花明”起来。因而,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辩论的契机,让生成的课堂更加灵动。

三、注重三维目标的均衡达成——有效辩论活动的出发点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在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凸现能力,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辩论同样也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比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笔者在教学完两篇有关是否建立动物园的阅读文章后,组织了一场辩论,辩题是:Should animals be kept in the zoo or not?一开始,笔者结合课文所体现的“Zoos are terrible places”和“Zoos are important places”两种辩证的观点,通过设计相关表格,引导学生进一步精读、细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语言,接受语言,也为后一部分辩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了语言运用上的铺垫。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笔者自然地引出了紧扣课文的辩题:Should animals be kept in the zoo or not? 同时,笔者也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技巧,如:Try to speak loudly and clearly. Try to make it convincing.也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础的英语辩论句式,如:

1. I think that ...

2. I believe that ...

3. I feel that ...

4. I agree/disagree with you.

5. Could you tell me ...?

6. Why do you think ...?

7. Do you think ...?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迅速反应,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教材,促使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

在自由辩论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一项拓展性的活动,让学生阅读一封来自动物园里一只渴望自由的老虎的信“I have a dream!”,并要求进行虚拟的“记者”与“老虎”间的采访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想象力飞扬,课堂教学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也在活动中得以进一步提升。

辩论课后,笔者再要求学生把所获得的信息一分为二地用英语进行书写落实,使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四、规范课堂辩论过程——有效辩论活动组织的关键点

开展课堂辩论是一个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互动的好方法,但对初中学生而言,这也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活动。为使课堂辩论活动更有效地展开,辩论活动的实施过程应是一个将辩前准备、辩论互动和活动总结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过程。

1. 资料搜集处理

资料搜集处理是有效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前提保证。在每个辩论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根据辩题将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辩论小组,引导各组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一些书籍,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努力将其作为一种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各组可在本小组内部预先进行辩论演练,相互借鉴,相互磨合,在互动合作的基础上生成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与认识。

2. 参与辩论互动

在日常辩论活动中,笔者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正反辩论双方在交互呈现自己的观点时,根本不去关注对方的观点,而只是将自己的观点简单罗列。有效的辩论应是一种tit for tat(针锋相对)的语言对抗活动,这对初中学生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教师的角色任务而言,在辩论的组织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任务不仅应体现在课外资料搜集整理和思维方式的组织和指导上,更应充分地体现在课堂辩论学习的过程之中。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储备、阅历有限等问题,教师不能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要适时地介入辩论,为加大辩论的深度给以学生必要的指导,甚至也可适时加入相对“弱势”的一方。当然,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随便纠错,以免打断学生的连续思维。

3. 总结评价

由于英语辩论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通过多种鼓励性的评价方法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课堂上对于辩论的点评,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谁胜谁负、哪个同学是最佳辩手上,而应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流畅性、准确性等方面,注意使零星的、散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有条理的、系统的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辩论中形成的积极的观点进行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的后续行为。

英美课堂讨论模式强调在总结时让“反方”评价“正方”的发言,再让学生作一个比较,看评价和发言实际是否吻合。这样做,一是评价“正方”是否已经充分、恰当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二是评价“反方”的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个评价比“反方”辩论更能显示思维的批判水平,难度更大,能够让学生锻炼更高水平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4]

五、引导全员参与辩论——提高辩论实效性的着力点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辩论不应是为“辩”而辩。很多课堂上的辩论赛也往往是选出几名选手辩论,这样就变成了几个学生的表演赛,而其他学生只能充当观众,这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课堂辩论理应是一种讨论式教学模式,属于自由辩论,它不以取胜为目的,而是鼓励学生用目标语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一边辩论,一边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的不足。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辩论双方既可以因找到更充足的论据而强化自己的立场,也可允许正反双方在各抒己见后发生观点阵营的变化。

要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性,教师就应做好引导与调控,在辩论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1. 资料的搜集整理阶段

教师要划分小组并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帮忙搜集资料,提高每个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辩论阶段

每个学生都有权利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对方的问题。为避免口才好的学生发言多、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少的情况发生,教师甚至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发言,“各自为战”,而不让“反方”集体进行“围攻”。

3. 总结评价阶段

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在活动的最后总结阶段,教师要积极运用互评机制,同一辩方组内可进行互评,正反双方也可进行互评,师生间也可进行互评,进一步发挥评价教育的多种效能。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初中英语教学虽不是思想政治教学,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实施辩论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作为英语教师,应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注意对学生辩论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最大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建丹. 把辩论引入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7):25.

[2] 张春兴. 教育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13.

[3] 李小棠.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6):33.

文具辩论会初中作文 篇4

流行谷太阳镇朝阳小学五(4)班有一个名叫夕阳的小学生,他很不爱惜自己的文具,总是故意破坏,让文具们一个个要么是缺胳膊,要么是少了腿。

有一天,文具们终于忍无可忍,按耐不住了,把夕阳告上了法庭,想让夕阳知错就改,不要再伤害文具们了,法官是书包伯伯,文具们见到书包伯伯像见到救星似的,直往书包伯伯那儿冲去,希望书包伯伯能改变他们现在的生活。文具们争先恐后地向书包伯伯倾诉他们受到的苦,怕再等一会儿就没份了,因为夕阳不知摧残过多少文具,大概都有成百上千了,法庭一下子乱套了,背包阿姨就大声喊道“别急,一个一个来,排好队,书包伯伯人老了,老眼昏花,你们这样,谁也帮不了!”文具们听了这话,赶忙排好队来,又快又整齐。

橡皮小妹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最讨厌夕阳了,他刚把我买来,转眼之间,我就被他用尺子切成18等份,他玩完了我,见我被他切的这么渺小,就直接把我丢到不知谁的手上,抛来抛去,掉到地上,还被人踩了不知多少脚,而且我原本水灵灵的身体,被他给摧残成什么样了?”我家不约而同一看,果然原本水灵灵的橡皮小妹,整个身子都变成一堆豆子一般大小,并且还黑乎乎的。

尺子叔叔不服气似的,拄着拐杖,颤巍巍对我们说:“我原本是一把晶莹剔透的直尺,我的`小主人本是夕阳的妹妹,原来的小主人可爱护我了,但是一瞬间,我就被夕阳抢去,他对他妹妹说:“亲爱的妹妹,你还太小不适宜,我怕这尺子会弄伤你,把尺子给我吧,我带回去给同学们。”说完,我的小主人还没同意,他就已经跑了,到了学校,课间,拿我去当武器和别人打架,现在我的老腰也折了,再被他弄伤我都要成废品了!”

话音还没落,书本小哥就跳出来大喊道:“我比你们更倒霉,我才刚印刷出来不久,老师便把我发给夕阳,转眼间,老师才一个转身,他就拿笔在我身上涂涂画画,画完了,我认为他会消停会儿,没想到,他还从我身上撕下几张纸来,用来折飞机玩呢!”大家朝书本小哥一看原先那个英俊潇洒的书本小哥没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一个“丑八怪”。

圆珠笔姐姐和纸小弟可怜兮兮地说:“你们都还好啦,我们最惨了,我们今天才被夕阳买回家去。上课时,他把圆珠笔姐姐的零件全部拆下来,不知道组装什么,把圆珠笔姐姐组装成一个吹风机的吹头似的,然后,他把纸小弟撕得四分五裂,他又拿了一些零碎纸条塞进圆珠笔姐姐的身体,在另一头一吹,使得一张小纸条吹出,让别的同学十分生气,他却很高兴地傻笑。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过一会儿,他好像发现新大陆,把我们丢弃。”

笔盒婶婶怒目圆睁地说:“哼,我更是伤痕累累,都有生命灭绝的决心了,每天我都会被夕阳怒摔而下,他认为别人的文具盒比我光彩夺目,不一会儿,我感觉自己又有灾难临头,不出所料,他拿了水彩笔和贴纸要为我“化妆”!我身上大部分不是凹就是凸,我整个身体都是“美的线条”啊!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哎,疼阿,橡皮妹妹,快,快帮我揉揉,等会儿又得去吃止疼药了!”

……

认真听完文具们诉说的书包伯伯,对夕阳说:“夕阳,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夕阳羞愧、结结巴巴的说:“是…是的,我…我知道…错了…你们原谅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文具们见夕阳道歉如此真诚,就原谅了他。

从此之后,夕阳十分爱护文具,见到不爱护文具的同学们,警示他们要爱护文具,不然文具会把你们告上法庭的!大家一听法庭二字,都吓得不敢不爱惜了。

从那天以后,大部分人都会爱护文具。

老师见夕阳从一个“调皮大王”变成了“乖巧能手”便给他颁了一个奖“爱护文具小能手”。

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篇5

1.辩论的含义

《辞海》中把“辩”解释为:“辩论、辩解”,把“论”解释为议论、讲述,辩论的意思就是辨别论述。

《说文解字》认为“辩”的含义为:“辩,治也,从言。”这里的“治”为判断的意思。其实“辩”的最初含义是评判争吵双方的是非对错。

《现代汉语词典》把辩论解释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英语中有关辩论的词大致有“argumentation”、“arguing”和“debate”这三个。Argumentation意为“论辩”,这也是辩论学的中心概念之一。“论辩”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或话语行动,其特征是讲理,目的是为了证明道理。Arguing是和argumentation相似的一个词汇,只不过argumentation侧重于讲理的行为,而arguing侧重于这个事件。Debate是一般情况下最接近我们所理解的辩论的词汇,虽然在口语中它可以和arguing混用,但当出现在书面场合的时候一般指正式辩论,即具有明确辩题、辩论双方、辩论规则、裁判规则的具有正式性的辩论活动。

在我国古代也有对“辩”的精彩解释。《墨子·经上说》有“辩,争彼也;辩胜,当也。”的说法,意思是说:辩论就是人们相互间的争论,谁正确谁胜。在《墨子·经下说》中又有“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的进一步说明。如果没有是与非,就无所谓辩论,之所以有辩论是因为有的人认为对,有的人认为不对。辩论的结果应该是正确的意见取得胜利。

在古希腊,曾把辩论称为“辩证法”,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那个“辩证法”,而是相互讨论、切磋的意思。当时的人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交谈的艺术”,认为辩论就是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对方的矛盾,揭露从而战胜对方。因此,许多的学者把辩论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本人学术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些研究辩论的学者对辩论一词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柏拉图在《问答录》中给辩术下的定义是:“用论据赢得人心的一种普遍性艺术,它不仅仅指在法庭和其他公共会议上的论辩,而且也包括发生在私人会谈中的论辩。”1

亚里士多德认为辩术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辩术阻止欺骗和邪恶行为的得逞;其次,辩术是一种教育公众的方法;再次,辩术使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后,辩术是一种防御手段。

美国著名学者Austin ·J· Freeley在《辩论与论辩》一书中指出“辩论是一种 1(古希腊)柏拉图.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人类许多最有意义的和最具批评性的交流是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的”。2

迈克尔·A·吉尔伯特在《如何在辩论中取胜》一书认为辩论指的是所有不同意见的表述,从彬彬有礼的探讨,到声嘶力竭的吵嚷。

冯双在《辩论学》一书中认为辩论就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李元授在《辩论学》中把辩论定义为用语言辨明是非,探求道理的行为。冯必扬在《辩论学导论》把辩论解释为对同一对象,相互对立的思想进行论争的过程,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立论者和驳论者围绕同一论题展开辩论。

综合中外学者对辩论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把辩论界定为:人们围绕同一个对象同一个论题,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或者是为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这里特别强调辩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含了“开始——展开——终结”的完整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论述、反驳和辩护组成的争论过程。这个过程有时表现为辩论双方对问题进行商榷、求同存异、最终取得一致的过程;有时又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有时则是针锋相对、捍卫正当权益的过程。2.活动的含义

辩论是一种具体的活动,但辩论又不能等同于活动,要准确把握辩论活动的本质,就必须首先了解“活动”的内涵。

活动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英语中,与“活动”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ctivity”,来源于拉丁文的字根“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

《现代汉语词典》把活动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强调了活动的目的性特征。

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活动(activity)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4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范畴篇》中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并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活动”这一范畴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活动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 23(美)AUST1NJ•FREELY.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李元授、李鹏.辩论学(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19.展的特别方式。”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般可以把人类的活动分为三大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其中最根本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活动”概念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但人类离不开活动,人类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本质这一特点是不会改变的。3.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明确了辩论和活动的含义,就可以对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进行界定,所谓的课堂辩论活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一个有争议的知识点,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课堂辩论活动不同于辩论比赛,课堂辩论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其论辩的内容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其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输赢,而是为了达到学生更好的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初中辩论会日记500字 篇6

走进神圣的少年宫,一阵吵闹声划破宁静。原来,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辩题是:网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我是正方一辩,辩论赛开始的锣声一响,我便面带微笑地站起,经过多年发言的经验,此时的我一点儿也不紧张,我手握发言稿,清了清嗓子,面不改色,阐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有一位高中生,他利用在网络上获取的知识,获得了全国生物奥林匹克奖、、、、、、”我滔滔不绝地讲诉着我精心准备的发言稿,刚讲完,同学们便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反方一辩——蒋凯亨站了起来,他同样面不改色,把自己准备的长篇大论放在桌上,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可叫我火大了,你为什么不同意,在他演讲的过程中,我拼命找错处,当他说到“资料有可能找不到”时,我满心欢喜,等他一说完,我就立刻反驳:“反方说‘资料有可能找不到’有可能不是一定要我说不可能找不到,因为现在的百度,你注册一个账号可以随便提问题只要在中国,只要看的懂中文,谁都会帮你来解答,你只需要在众多答案中选一个的、、、、、、”我眉飞色舞地反驳着他的观点,一说完,观众连连叫好,手都拍红了。不料,我什么一说,原先默默无声的双方自由辩手,现在斗志高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答案也有错的。”“答案那么多你选一个不错的就好了嘛。”、、、、、、五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说话了:“今天,大家都很好,平局。”

比赛结束了,但是却让我知道了:不管网络的好处大,还是坏处大,最重要的,是上网的心态,心态好了,自然就能控制网络了。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篇7

针对这个问题, 许多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法, 比如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精读教学和演讲教学中 (韩少杰, 王小英, 2009; 刘艳萍, 2009) , 或是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语辩论 (师璐, 2013) 。以英国议会制辩论为例, 探究英语辩论如何提高思辨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 因为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是近几年才被引入国内的 (2010年5月, 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首次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 。本文将从英国议会制辩论出发, 探讨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思辨能力的涵义

关于思辨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①) 的定义和解释很多, 笔者在这里主要引用文秋芳 (2008) 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见表1) , 因为该模型总结了国内外三个有影响力的论述思辨能力的理论模型的优点②, 更精辟、更清晰, 便于笔者论述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该模型将元思维能力置于思维能力之上, 说明元思维能力管理与监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 认知能力又包括认知技能与认知标准两个分项。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及评价技能;认知标准包括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情感维度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毅 (文秋芳, 2008) 。该模型层次清晰, 内容简明扼要, 实用性强。

二、英语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 英语辩论对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涉及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辩论结束后, 评委一般不会只是简单地给出成绩, 而是先对每一支队伍作出评价, 这种评价不是评委对每支队伍整体表现的泛泛而谈, 而是根据每支队伍的主要观点作出的。通过评委的评价, 辩手可以发现自己提出的观点哪些是具有说服力的, 为什么, 哪些说服力不够, 是由于逻辑不够清晰, 还是其本身存在谬误③。此过程可以有效帮助辩手在以后的辩论中自我监控, 调整自己思考的切入点及逻辑性并学会自我评价。可见, 点评环节可以有效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

(二) 英语辩论对认知能力的培养

辩论的许多环节都涉及对认知技能的培养, 即对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对辩题的准备及定义就涉及对分析能力的培养。由于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辩题类型多样, 覆盖领域广, 很多都是社会热点话题, 但是辩题只在辩论前15分钟才会公布, 因此辩手通常需要提前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 包括新闻、相关书籍及论文等, 并将其筛选、分类。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的分析能力 (归类、识别及比较的能力) ;正方第一辩手的职责之一是对辩题进行定义, 这要求辩手在准确理解辩题的基础上, 清晰地阐述辩题。可见, 对辩题进行定义有利于提高辩手阐述及识别的能力。

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除了正方第一辩手外, 其他辩手也要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 另外所有辩手都可以提出质询 (POI) ④, 这些都需要辩手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 迅速识别出对方观点中的谬误。对于正反方时第三辩手来说, 虽然在辩论中发言较迟 (正反方第一及第二辩手发言结束后, 第三辩手才发言) ,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但是由于正反方总结陈词时第三辩手要提出一个与本方一、二辩手完全不同的延展案例, 并且他们在准备的时候不可以同本方一、二辩手交流, 因此正反方第三辩手要预测本方一、二辩手可能提到的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 提出更深刻、更新颖的观点。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提出假设及推论的能力。

评价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正反方第四辩手的职责上。在整个辩论过程中, 正反方第四辩手需要记录整场辩论中出现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 总结出整场辩论的主要观点及冲突点 (clash) , 并对其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辩手整合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

认知标准是衡量辩手思辨能力的尺度, 可以帮助辩手评价自己的思辨能力。辩手能否清晰地陈述观点 (精晰性) , 所选证据是否切题 (相关性) , 论证过程是否有条有理 (逻辑性) , 能否提出更有深度的观点 (深刻性) , 以及能否灵活地变换视角, 提出有说服力的POI (灵活性) 都会影响辩手的得分, 因此辩手会注重对这些方面的改进, 从而可以增强辩手思辨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

(三) 英语辩论对思维能力中情感维度的培养

纵观辩论的前前后后, 不难发现, 在接触不同的辩题, 准备各方面知识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辩手好疑、好问及好学的精神;通过对一个辩题正反两方面的深刻思考, 辩手们会认识到容忍与尊重不同意见的重要性, 辩手在与自己的搭档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 有利于培养辩手乐于修正自己不当观点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当辩手用自己的演讲让评委与观众信服, 当辩手成功地解决对方辩手提出的质询, 辩手的自信心会增强。同时, 辩论又是一件苦差事, 每次大约一个小时的辩论, 需要每位辩手集中注意力, 充分调动所学知识, 积极思考, 灵活应对。此过程对辩手体力及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因此有利于锻炼辩手坚毅的性格。

三、结语

笔者结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从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中的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英语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有利于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辩题的准备及每个辩手承担的不同职责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辩论过程中, 辩手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可以得到增强, 辩手会更开放、正直、坚毅。因此, 英语辩论可以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英语辩论, 参加英语辩论, 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0) :29-34.

[2]文秋芳, 王海妹, 王建卿, 赵彩然, 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5) :350-400.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 2010 (1) :11-16.

[4]何其莘, 殷桐生, 黄源深, 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1) :24-28.

[5]韩少杰, 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 2009, 30 (6) :67-70.

[6]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9 (3) :49-66.

[7]师璐.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综合英语教程为例[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3) :60-90.

初中英语辩论课堂 篇8

【关键词】综合英语教学 英语辩论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29-02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urge English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method. English debate, 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will be applied to practic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nd writing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Key words】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English debate Independent colleges

一、綜合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我国各类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并据此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测试与评估等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发展战略。依据大纲指示,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大类型。综合英语则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是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初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和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传授系统的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阅读技巧等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综合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任,对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衔接的灵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的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下的新兴产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总体较差,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在听、说、写方面,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较低,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另外,由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的不适宜以及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等原因,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更无法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这些问题也体现在综合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所在院校教学的非系统化和教师所授课程的不断变动,综合英语教材出现了不连贯性,有的学期使用的教材偏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如英语语法、词汇、语篇分析,忽略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期使用的教材则侧重口语输出,文章难度偏低,内容过时,只是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需要。同时,作者通过对综合英语的教学观察发现,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以阅读为起点,着力讲解词汇、课文,带着大家做练习,说、写、译的任务并不多。即使有,也主要是用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和练习、巩固新语言形式的使用。换言之,说、写、译只是手段,而不是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英语辩论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各种规模英语辩论赛的盛行,英语辩论在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专家、英语教师都达成共识,认为就本质而言,英语辩论实际上是基于任务型教学理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拥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互动交际;关注语言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强调学习者个人经历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四、英语辩论在独立学院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我院使用的综合英语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第三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该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更注重语言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与语言活动以及语言学习联系起来。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任务型活动和研究型活动。总之,每一个单元的话题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重现,听说训练、阅读理解与扩展性训练。而英语辩论教学对综合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无疑更为明显地体现在锻炼提高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上。

1.综合英语课堂英语辩论的形式

英语辩论的形式除了常见的英语辩论大赛上的席位式辩论外,还有单辩、自由辩等。单辩指给出一个辩题,让单个的学生给出意见,学生可以自由组织自己的观点,并与意见不同的学生进行比较,完善自己的论证。自由辩则是涉及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针对给出的辩题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以此分为双方,并各自推荐人选进行开题陈述和辩论总结。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辩论方式。以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相关谚语为“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教师可以提问“What counts as a good beginning for English study in the college?”该题目无确定答案,不涉及正反意见,每个学生都可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只要有理有据,便有可接受性。而在本单元的阅读理解部分Pre-reading task中,有一思考题为“Should children get paid for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their families? Why and why not?”此类辩题只拥有正反相对的选择,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辩论的方式也可采用席位制辩论,这两种方式相对而言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且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综合英语课堂英语辩论辩题的选择

由上可见,综合英语课堂上的辩题可直接源于该课程。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与学生的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当下的重要时事、社会新闻等。譬如,“Students should have a part-time job”,“Smoking should be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3.英语辩论对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①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②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③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英语辩论作为任务型教学的方式之一,同样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仍然以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结合课文提出辩题“Children should get paid for what they have done for the family”,并按照席位制辩论的要求进行任务布置,全班被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队,所有队员都要围绕此辩题进行思考,交换意见,提出问题,并进行归纳合并,此时学生已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进入实际的辩论过程时,每个队可选取四名代表作为辩手,对己方的观点进行阐述,并针对对方的发言进行反驳,为了让所有的同学都有直接进行辩论的机会,每一次所选的辩手可不同。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做评论、总结,并要求学生结合辩论,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写作。

在整个辩论的履行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要运用英语完成辩题分析、决定论证要点、预测对方的表述,并进行现场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努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准确得体地说明自己对论题的理解,注意倾听和把握对方的语言信息,揭露对方的谬误,并从广度和深度上深化辩题。这就要求学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而议论文写作则可以将辩论的促学效果发挥得更为明显。辩论中的集思广义让学生有话可讲,并懂得如何组织语言,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辩论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锻炼听、说、写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综合英语课堂上的英语辩论能切实依据教学目标而进行合理设计。英语辩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能突出说、写能力的培养,通过输出带动输入,缩短输入到输出的距离,使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英语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蔡基刚.大学英语课堂讨论与辩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g-man,1996

4 吴东明.应用英语辩论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92

5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2~9

6 肖琦.高校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97~99

上一篇:试用期组长总结下一篇:青年突击队劳动竞赛表态发言稿决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