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2024-07-15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精选17篇)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1

下午,我与爸爸来到西湖。第一站是曲院风荷,这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我们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欣赏着曲院内的荷花莲叶。虽说荷塘里已没有了夏日的茂盛,但树阴蔽日,青苔茵茵,一步一景的`别具一格,依然深深吸引了我。

走出曲院,迎面而来的是西湖的内湖了。我们包下了一条小船,船夫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十分开朗,一边摇船一边把西湖的景点娓娓道来,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堤春晓……西湖的内湖并不深,但十分清澈,摇橹过后,水面荡起涟漪,宛若白娘子的裙摆。

船穿过桥洞,眼前豁然开朗了。右侧远远地,我望见了一座塔矗立在青山之中,直穿云霄,伴着夕阳的余晖更显它的美丽,莫非这就是雷峰塔?左侧蜿蜒的苏堤连着白堤,熙熙攘攘的人流掩映在绿树丛中;远处杭州城里的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我们坐在船上,迎着晚风,观赏西湖夜景,百感惬意,如水的月光、层峦叠嶂的青山,平如明镜的湖面,组成了如同天堂般的西湖夜景。

船儿经过了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三潭映月”,偌大的湖面上伫立着三根精雕细琢的柱子,此时月亮刚刚爬上了树梢,斜斜地透射而来,虽没赏到映月,但这月色中的湖面依然美不胜收。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2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1)观察要突出事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描写白云:“像海洋里翻滚着银白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一片断抓住了云朵的形状和大小来写。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一片断是观察了火烧云绚丽色彩进行描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细心观察且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写作时容易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断,如用鹅毛、棉絮、羊毛等修饰雪,但殊不知雪有时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大多数学生观察往往只调动视觉,写景较单一。其实不然,应该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内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触觉写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写风的美,最后从听觉写风里和悦的声响,让人倍感新颖。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讲究修辞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辞。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写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将美丽多彩的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教师在这方面就应注意引导和培养。记得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些其他春花的颜色,因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导,同学们写出了这些句子:“油菜花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玫瑰花红的像火……”虽然句子不是怎么优美,但至少他们觉得运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写作中好多同学都能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他们将夏天比作娃娃的脸,因为她善变;秋又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为她经历丰富。比喻也要创新。有个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恐怕他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抒情可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笔者曾经问学生:“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道:“友谊是一杯美酒,让人陶醉。友谊是一束火把,让人温暖。友谊是一首歌,让人传唱。友谊是……”听完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过排比这一手法,孩子们至少懂得友谊是给人帮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

(3)妙用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学们不爱惜公共设施了,笔者会说:“瞧,同学们,我们的墙壁在哭泣,桌椅在呻吟,窗户在发愁……”,“哭泣”“呻吟”“发愁”这些带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认为用了拟人好,可以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和爱惜公物,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以后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去出游,小鸟在唱歌,树枝向我们招手,小溪在弹奏……”。只有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景与静景,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大多数学生写景时容易写静景。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有动有静便可,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深入。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绿装,小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着动人的乐曲,柳枝亲吻着河面”,其中“鸟叫”“河流”“柳佛”都是动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离开了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来表达。只有景情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触景生情,情随景生;以情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指导;写作

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描写对象,选出能代表景物特点的东西来写

仔细观察描写对象,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点。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景物的特点。

描景时,不可能将观察到的全部写入,要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这一景物最好是你自己熟悉的,在颜色、形态、神韵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的景物,选出这样的景物,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突出景物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安排好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作文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叙述,描景作文也不例外,因此在寫景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作文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依次描述出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的景象。

2.按照空间顺序来写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为此,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外向里,或由里向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顺序来描绘景物。

3.采用定点写景的方法

4.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写景记叙文表达中心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以景明理。

例如,《家乡的秋天》一文,在对家乡秋季景物的描写过程中,充满了对自然、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感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往往会收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又比如《夕阳》一文,作者通过对夕阳美丽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以景明理,立意高远且顺理成章。

四、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体现景物的某个特征,就要适当地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联想到诗词佳句、故事轶闻、历史传说、民俗谚语等;也可展开想象,将自己看见的景物与自己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还可以穿插对历史的联想,这样可使文章的内容丰厚,趣味横生,充满文学色彩,更富有感染力。

五、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

除了以上五点技法外,如果你的写景作文能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在语言表达上精心锤炼,那么你的写景作文就会出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M],2008.

西湖写景作文 篇4

春天,西湖边柳浪闻莺里柳树发芽,这嫩绿的叶子,好像一个个顽皮的小朋友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

夏天烈日炎炎,只见这美丽的荷花开满了整个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的艳丽。一朵朵的荷花,有的在荷叶上摆动,真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裙子站在荷叶上跳芭蕾舞,有的躲躲藏藏,好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不敢把脸露出来见陌生人。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杨万里的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在中秋节的时候,传说天空有个巨大的碗落进了西湖里,碗口向下,碗底朝上,底上有三个脚,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三潭印月”。每当月圆时,照在三潭印月上,就能看见三十六个月亮,真神奇呀!

传说西湖有三怪;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冬天,雪花飞舞,这皑皑的白雪覆盖在断桥上,经太阳照射,中间的雪化了,两边的雪仍然覆盖在桥上,远远望去,就像断了一样。“断桥残雪”就成了西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西湖写景作文 篇5

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的一天,我们一家来到了美丽的瘦西湖,现在的瘦西湖跟以前不一样了。它又宽阔了许多,并且还增加了一个万花园。满怀好奇,我们划着小船来了。

一路上,有鸟儿的鸣叫,有桂花那甜甜的清香伴随着我们游过波光粼粼的小河道。在路途中,我们欢声笑语的声音吸引了一群嬉戏的小红鱼。我们还看见了新建的七孔桥跟月弯桥。游啊,游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万花园。哇,好美啊!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做万花园了,我告诉你们吧,因为里面有许多花草树木,好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所以才叫它万花园。万花园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让人脑子一片空白,陶醉在花香里。

整个瘦西湖因为有那些叔叔阿姨的打扫才能让我们看到这么美的瘦西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我们扬州的瘦西湖。

西湖写景作文 篇6

那里的水比别处的更清凉,微风是那么柔和,波光是那么动人,使我总想高声赞颂赞颂,表示我满心的喜爱。

湖面上,波光粼粼,而并不耀眼。四面都是莲叶、荷花,柳树是绿的,莲叶也是绿的。人们一会儿凑近细细观赏,一会儿又跑到几十米开外嘹望这“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一切的一切都给宁静优雅的西湖添上几抹灵趣。那些莲叶、荷花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色彩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清馨脱俗,悄悄净化了人们烦燥不安的心灵。这种景色,既使人喜爱,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观赏,又想坐下轻唱一首小曲儿。在这种景色里,就连聒燥的知了都不时静下心来,像是被这祥和的气氛感染了似的,停止了往日响亮刺耳的鸣叫。

这时,一个不太友好的客人来到了西湖。它一身乌黑,看不出它的面目。没错,它是一片乌云。不一会儿,乌云的伙伴越来越多。原本明朗的天空变得十分昏暗,地铁般滚滚而来的乌云仿佛把天地压缩了,周围的小山连在一起,像铁笼一样把西湖围住。天似乎压上了我的肩,雨点似乎洒上了我的面庞。

在我已经做好成为落汤鸡的时候,天似乎亮了一分。我仰头望去,那些因没带伞而惊慌失措的人们也仰头望去,只见天空发出了一丝微光。这一丝微光似乎照亮了几乎“绝望”的人们。我紧盯着这让我不被淋成落汤鸡的最后希望。

渐渐地,那一丝微光变亮了一点儿,乌云泛起了灰白。

又过了一会儿,被光所照耀到的云朵开始前呼后拥,熙熙攘攘地向四周挤碰,一片一片向四周挤去的阵势,真是大有“云涛滚滚,澎湃万里”的气概呢。

这些你拥我挤着的云朵,还挤了出几多风味呢!有的如少女的粉妆;有的像一床未经整理的羽绒被;更有的,如一挂失声的银河,线条分明,如奔似溅地挂在天际,美丽奇妙地令人叹为观止。

又过一会了,那光下的云朵消散殆尽,一眼望去,千万层的乌云中破开了一个七彩的窟窿,窟窿的顶端不是别的,正一个红彤彤的太阳!

人们指着、望着,有的大声惊呼,有的赶紧举起手机记录,生怕错过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7

一、合理创设情境, 体会写景散文的美好

写景类散文在语言表现上通常都非常优美, 对于景物的描写比较细腻、生动,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应通过多种方法合理创设情境, 从而让学生体会文中景物的美。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

(一) 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集声、画、文、图像于一体的特征, 讲解写景散文的时候, 教师可以有力发挥多媒体优势, 为小学生创设快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散文《泉城》的时候, 在一上课的时候, 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播放器放映济南的趵突泉美景, 看着汩汩涌出的泉水, 学生的好奇心马上就被激发出来, 然后我对学生解说道:济南是我国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 自古就因泉城出名, 古诗有云“齐多甘泉, 冠于天下”、“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 那么济南泉水到底为什么出名呢? 它的魅力在哪里? 现在, 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泉城》作进一步了的解……

通过直观的图面及视频展示, 济南的泉水可以在小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初步的美好印象, 调动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主动性, 更愿意从多角度感受泉城的美景, 从而为散文学习奠定审美的基础。

(二) 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进行小学语文写景散文教学的时候, 语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积极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 进而感受课文描绘景物的美丽。 例如在讲解《九寨沟》这篇散文的时候, 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示九寨沟美丽的景色,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笔者在课堂上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 先是向学生展示九寨沟的照片, 通过曼妙、轻柔背景音乐的配合, 再配上流畅、亲切、充满诗情画意的解说词, 学生的脸上呈现出一种陶醉的神情, 仿佛真的就站在九寨沟的溪流旁, 从而让学生更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及学习。 然后, 笔者为学生讲解重点的文章段落, 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通过合理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让学生跟随跳动着的音符自然而言地进入风景图画, 凝视课文中景物的美好, 欣赏文字中的动态美, 在体验美好情感的同时, 提升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积极鉴赏散文中的语言, 切实感受美景

在写景散文当中, 所有的文字都妙不可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每篇散文都充分展示出汉语优美的特征, 在表现方式及遣词造句方面都是极具代表性的。 进行语文写景散文教学的时候, 对语言鉴赏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鉴赏文中精彩优美的语言, 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景物, 进而体验作者浸润在语句中的情感, 培养并提高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审美。 要较好地鉴赏散文语言, 一定要对相应的文章进行熟读和精读, 在此基础上, 小学生才有可能体会到语言的细节用字的精妙。 例如在讲解《黄果树瀑布》的时候, “每一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泄下来”、“随风飘飞”、“银雨洒金街”、“腾空而起”等, 都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生动描绘, 使壮美如画的黄果树瀑布就在眼前一般, 使人浮想联翩, 心驰神往。 在《黄山奇松》当中, 迎客松“斜伸”、“遒劲”, 陪客松“绿色巨人”、送客松“天然盆景”等, 通过对这些生动形容词的鉴赏, 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充分领略山川的美好。

小学语文写景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太容易进行的环节, 如果教师只是以苍白的语言教学, 那么小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景物的美丽。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文章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6 (02) .

[2]叶爱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 2016 (06) .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8

[关键词] 写景作文;观察顺序

笔者在17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尤其是对写景作文,他们更是无从下手。其实,写景作文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如何用文字描绘出美景呢?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要想写景作文美如画,要靠观察来实现,观察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如何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写好写景作文的能力?

一、从观察顺序入手,培养学生按顺序写作能力

任何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按时间顺序来观察。我们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观察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条,积雪融化;夏天,树木茂盛;秋天,落叶纷飞;冬天,雪花飘舞。作者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观察顺序记下,就成了一篇条理分明的写景作文。在教学生写《家乡的小河》一文时,学生开始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让学生先去观察家乡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四季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早、中、晚的小河,有的学生观察了白天、夜晚的小河。他们把观察到的美景按自己观察的时间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完成了一篇层次分明的写景作文。

2.按空间顺序来观察。何为空间顺序?是指景物的空间结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如老舍的《草原》中第一段景物的描写,作者按照从上到下的空间观察顺序,把看到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一一描写出来,构成了草原初入作者眼中的样子。在教学作文《美丽的校园》时,让学生先选好校园的观察点,按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最后,用文字就能轻松地按观察的顺序表达出观察的景物,习作也就完成了。

3.按游览的顺序来观察。游览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移步换景法。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游记,他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个游览顺序,用文字记叙了自己沿途所看到的美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游中华贤母园》(九江县景点)时,让学生先游览贤母园,确定自己的游览顺序,大部分学生是按“入口(母爱之门)、大道(仁爱台阶)、最高点(中华贤母园主题雕塑)”三个地点来观察,也有部分学生是按四个主题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母范天下主题馆、陶母馆)的顺序来观察,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察顺序当作写作顺序,用文字记下沿途的风景。这样,一篇写景作文也就完成了。

观察是写景作文的第一要素,学会了观察就是学会了搜集素材,观察顺序就是素材的整理顺序,明白了写作顺序可以从观察顺序入手,那么要写写景作文就简单多了。

二、从观察细致入手,培养学生写景鲜活的能力

我们观察景物,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每一部分都观察到,还需要让每一部分景物鲜活起来,如同画家笔下的景物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样。如何让景物鲜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一部分的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要从观察细致入手。何为观察细致?是微小细节都能被观察得清清楚楚。如《七月的天山》作者把自己的观察点放在天山脚下,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他观察得非常细致,在观察雪峰时,看清了雪峰间的云影像是在白缎上绣上了银灰色的花,看清了雪水是从高涧上、峭壁断崖上流下来,溅起时会形成盛开的雪莲。作者在看溪流时,竟然注意到了水底的石子是五彩斑斓的。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最后用形象、鲜活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看了文字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面的文章是一名学生在观察了凤仙花之后写的:

“风仙花的颜色丰富多彩,我只种了两种颜色——红的、白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仔细观察,我发现凤仙花的颜色与茎的颜色有关,靠近根的茎是红色,它的花也是红色的;靠近根的茎是绿色的,它的花就是白色的。我轻轻地摘下几朵,白色的就是纯白的,而红色的还有一点小规律,越靠近花蕊的颜色就越淡,越靠近花瓣顶端的颜色就越浓。凤仙花的形状像凤凰的尾巴,我想它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吧。最奇特的是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由两片大花瓣和两片小花瓣组成的,最有趣的是有一片小花瓣像漏斗。咦?这花难道没有香味吗?那怎么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呢?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它那淡淡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它真是一个不骄傲而永远谦虚的花啊!老师告诉我,它是天然的染料,可以用来染指甲和头发,听说古代埃及皇后也用它来染过头发呢。”

凤仙花的颜色我们大家都能一眼看出来,但能发现它的颜色与其茎的颜色有关,这就需要细致观察,他的这一观察让我们看到了凤仙花茎就好像看到它的花一样。在观察红色花时,能发现其颜色有规律的变化。经过小作者细致的观察,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仙花摇曳的身影。

三、从观察感受入手,培养学生写作情感的能力

写作不是文字的叠加,也不是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存在,而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写景作文名为写景,实为抒情,即写景是为了抒情。写景时,把你的情感渗透进字里行间,你的喜怒哀乐同景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你的感情。托“景”言“情”的“情”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你观景时的感受入手,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如《山中访友》中,作者初到山中,看到山中的老桥时,第一感受认为它是一位朋友。当得知老桥长年累月、默默为人们无私地奉献,不再感受它是一位普通的朋友,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学生在写《游中华贤母园》一文中,当在岳母馆看到“岳母刺字”的蜡像时,有的学生写出的是“字刺在身上好痛哟,难道岳飞不怕痛吗”,而有的学生却写道“岳飞的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啊,为了使其永以报国为志,终身报效祖国,特在其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升华了景物本身的内涵,让人接受到贤母文化的教育。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细致观察是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尤其是写景作文,我们只要学会观察,学会从观察入手,就不会谈文色变,而会下笔如有神的。

西湖写景作文 篇9

雨中的“小西湖”是最美丽的,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赞叹不已。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好似在演奏一场音乐会!湖面上飘起层层白雾,仿佛给“小西湖”穿上了一件白色的婚纱!岸边又高又绿的水山耸立着,有如一个个战士站在雨中。这时八角亭也格外美丽。湖中有座石拱桥,可爱的鸭子们在石拱桥下耐心地等待着雨停。

渐渐的雨停了,白雾不知什么时候散开,太阳出来了。湖水平静似镜,湖面上满是波光粼粼,乌龟也出来晒太阳了。鸭妈妈带着他的孩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月月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

美丽的西湖写景作文 篇10

春天,西湖旁的柳树冒出了嫩绿色的小叶芽,桃花站在枝头,高兴地绽开了自己粉红色的脸蛋儿。西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湖面上还泛着几只小舟。

夏天,西湖里的荷花从像大圆盘一样的荷叶中冒了出来,有的已经怒放了;有的才展开了几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西湖边上还有一些人在买莲蓬呢!你只要买一个,再拨开一粒莲子,放进嘴里,呀,真甜!

秋天,荷花低下了头,仿佛在叫:“大家快来采莲藕吧!”这时,人们哼着小曲儿,划着轻快的小船,下河采莲藕了。只要从篮里拿出几个莲藕,一看,它们多么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胖娃娃呀!北山路边的法国梧桐树树叶像彩蝶一样,飞到湖里,飞到地上,踩上去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西湖旁的桂花也把自己的小脑袋从花苞中探了出来,它们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冬天,如果下雪的话,就可以看见断桥残雪的奇妙景象啦!小朋友们在西湖边堆雪人和打雪仗,笑声和雪花飘落的声音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小学写景散文特点浅析 篇11

1.写景散文在结构上讲究谋篇布局

小学阶段的写景散文,大多呈现出总分总的形式。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四年级的《长城》《颐和园》《牧场之国》,苏教版三年级的《庐山的云雾》,四年级上册的《泉城》《九寨沟》等课文,开头的自然段统领全文,然后分段叙述,用细腻的笔触写景或状物,最后一段点题,概述文章主旨,或以抒发感情的句子作结。

有的课文是分总式或总分式。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就是这个模式,课文先用几个自然段描写乡下人家的各种风景,最后点出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有的课文即使整篇不是这样的结构特点,其中的段落却呈现这样的样式,有的围绕中心句展开,有的围绕重点词描写。如《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清、绿、静”这三个词展开写;《雅鲁藏布江》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围绕“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这个中心句来写。为了体现“生物的多样性”,作者写了高低不同的九个自然带所呈现的景观,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冰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物,充分体现了“多样性”。这些课文即使不是明显的总分式或分总式,只要用心体会,也能发现其篇章结构的特点。

2.写景散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散文语言优美,教材上的课文更是文质兼美。有的语言清新活泼,有的语言耐人寻味,有的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而且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金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一两句话,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生动的拟人,不但写出了“秋天的雨”是秋天的开始,更写出了秋雨的美丽宜人。又如:“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进攻”“撤退”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然的轮回是谁都无法阻挡的。再如:“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何等优美富有诗意!把三月的河水缓缓流动比喻为“竖琴”,突出了水的动感乐感,写出了作者愉悦的心情;而春水若“明镜”,则是静态之美,凸显了春水的透明纯净光泽亮丽,读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些优美的语言,既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文本,又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用好这些语言材料,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写景散文寓情于景,注重顺序安排

写景散文,重在抒情,即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不过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把情感注入景物描写之中,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作者所书写的情感,乃是散文的“灵魂”。

教材所选的写景散文,顺序都很明显。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方位顺序,有的根据景物的变化描写,有的根据作者的观察角度描写。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浙江潮》《三峡之秋》《火烧云》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写出了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景物的变化;《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长城》《颐和园》等则是按照方位的变化,写出了景色的不同。当然,无论采用什么顺序,都是为了更好地写景抒情。

二、写景散文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注重精读

写景散文要在“读”上下功夫。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阅读对理解课文的重要性。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要明白,哪些语段需要精读,哪些越段只需略读。对精读乃至背诵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既可积累语言,又可培养语感,提高欣赏能力,开阔思维,陶冶情操。《桂林山水》是写景散文的经典之作,二、三、四自然段可谓经典中的经典。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把握特点,读出其山水的特点,运用朗读比赛、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准确的理解,并积累了语言。

2.方法心得——重点突破

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以在学生课文后,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紧紧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方面学习。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体会“海面的色彩不同”与海底的高低不平及海水深浅的因果关系,再读出它的“瑰丽”。第三自然段要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体会“珊瑚的各种各样、海参的懒洋洋、大龙虾的威武”。如果学生通过这几个自然段能够感受到作者描写的方法,后面的学习,教师可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学生在共同的讨论、交流中自然形成个性的体验与感情。

3.感悟途径——虚实结合

写景散文形象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景物的描写又不能太实,作者写出的景物,是加了作者感情与想象的,是作者主观之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真情,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观潮》中写道:“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到这里,学生对钱塘潮的汹涌澎湃、恢宏磅礴之气势有了切身感受。

4.关键环节——读写结合

西湖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12

如何能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 “绘”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在读者的眼前呢?我想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留心观察, 选取景物

1.寻景绘画

学习了《秋天的雨》等课文, 同学们对秋天的美景有了更多的认识, 这时候请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寻找身边的秋景, 将最喜欢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这就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也为习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素材。

2.画中取物

交流绘画作品, 评比最佳秋景。在解释过程中点明写景文选取景物的要求:

(1) 有代表性。如《燕子》一文, 作者选取了最富有春天气息的草、叶、花、小燕子等景物, 通过简笔勾勒,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2) 有动有静。如《燕子》一文, 先写飞行中的燕子身姿轻灵, 再写停歇下来的燕子, 成了音符, 谱成一支正待演奏的春的赞歌。静景与动景互相映衬, 相映成趣。写活了春天刚刚回归的小燕子。

(3) 合乎情感。写景文的中心一般是抒发对景物的主观情愫, 因此选择景物的时候也要符合文章的情感基调。如《听听, 秋的声音》一文, 树叶唰唰的响声, 大雁的叮咛, 蟋蟀的奏鸣等都表达了对秋的赞美。

二、“绘”画于文, 大胆想象

写景作文其实就像我们画画那样, 需要有和谐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大胆的想象、还要适当地营造意境。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之外, 还可以开展大胆的想象, 让自己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

要使画面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我们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从形态、色彩、声音、质地等诸多方面、诸多角度, 或采用工笔手法, 精雕细刻, 或采用白描手法, 传神勾勒, 让景物活灵活现, 呼之欲出。

1.形态各异显百态

把所见事物的外部形状再现出来, 使读者目睹物体形态。如《荷花》一文:荷花姿态各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通过三种姿势的荷花将一池荷花不同的姿势展示在读者面前。再如,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有的像绽开的花朵, 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将珊瑚刻画地生动而形象。

2.色彩丰富更斑斓

恰当地运用色彩词, 不仅可以使语言形象化, 而且能增强语言的美感。如《珍珠泉》一文:“水面和潭底, 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 射出红的光, 黄的光, 绿的光, 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珍珠泉泉水的特点。

3.有色有声才有神

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描摹声音, 能把我们带进美妙的音响世界, 让人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大树晃动“唰唰”, 溪水流淌叮叮咚咚, 蜜蜂振动翅膀嗡嗡。

三、行文布局, 有条有理

把景物写好, 我们须注意叙述与观察的顺序一致, 搞清楚景物与景物之间的联系, 理顺景物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辨别主次, 分清层次, 有序描写, 从而使得文章条理清楚, 脉络分明。常见的几种习作顺序如下: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我们写景文中常见的一种顺序, 如一日之内的早晨——中午——黄昏——夜晚, 一年之内春——夏——秋——冬。《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正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

2.方位顺序

方位顺序按照一定的方向开始介绍, 如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表及里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则是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3.移步换景

参观某地时最常见“移步换景”, 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脚步, 来到一处见到一景, 一路观光而来, 自然心旷神怡。

代表作就是《颐和园》, 文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这些交待游踪的词句就像是一条线, 串起了一串颐和园美丽风光的珍珠, 读者读了, 流连其间, 神清气爽。

四、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文章中除了描写景色、表达观点之外, 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抒发, 这样的写法可以让情景交融, 可以使文章更有意境。景中含情, 情中融景。不同的人看同样的景色, 他的心情和感觉一定不一样。

1.直抒胸臆

情随景生, 当眼前的景色猛烈地拨动作者情感之弦的时候, 就需要把心中的“情语”给毫不掩饰地倒出来。

《珍珠泉》中, 作者描述了珍珠泉的四周环境和泉水的特点以及水泡的特色后, 作者发出感叹:“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2.大胆想象

《荷花》一文中, 作者大胆地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 随风翩翩起舞, 倾听蜻蜓的诉说, 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热爱之情。

3.巧用修辞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使所写的景物“人情化”, 借助物语物态表露人物的情感。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海参到处都是, 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 划过来, 划过去, 样子挺威武。”“懒洋洋”的海参, “威武”的大龙虾给美丽的西沙群岛更添一种趣味。

一道道迷人的风景正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孩子们领略自然美景, 绘于图画, 述诸笔端, 让写景文“文中有画, 画中有文”

摘要:写景文是小学习作的重要成分, 通过留心观察选取景物, 然后“绘”画于文, 在行文布局时做到有条有理地表达, 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字之中, 让小学生的写景文达到“文中有画, 画中有文”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写景文,习作教学

参考文献

[1]强洪权.魅力语文:语文教学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7.

[2]郑志刚.寻求儿童绘画与写作表达的通融之美.中国教师, 2011, (8) .

[3]常汝吉.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戴秀兰.让学生轻松踏上习作之路.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 (3) .

[5]王春芬.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中段习作起步训练.作文教学研究, 2005, (5) .

写景作文杭州西湖 篇13

写景作文杭州西湖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和奶奶,妈妈,姑姑去杭州西湖游玩。

我们来到西湖边,那里的人可真多啊,看来西湖真是名不虚传。我看了看地图,西湖的主要景点有: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南屏晚钟、雷锋夕照、等,他们号称“西湖十景”。我和妈妈他们上了游船,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我边看风景边坐船,看见湖中央有三个小潭子,那就是三潭印月,据说在中秋节的晚上,圆月照在三潭中心。这时在三个石塔的中心点上火,在三个石塔的.小圆洞上蒙上纸。这样,灯光映在水中,像一个个圆月。每个石塔都有五个圆洞,再加上月亮的倒影,就有六个“月亮”了。下了船我们来到了花港观鱼,那里水池里鱼红水翠,像碧玉与玛瑙的交融。火红火红的鱼密密集集挤在一起,宛若蛟龙绮凤,卧赏岸上繁花争艳。然后我们又在西湖边走了走,去了断桥,平湖秋月等地方。可是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们要回家了,在火车上我想起了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

西湖写景作文400字 篇1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西施,这样的比喻可一点儿也不夸张。下雨时,大家一定不会去西湖吧,可雨天也有不一样的美。本来平静的湖面被雨点砸了一个又一个的窟窿,原本大胆的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雷锋塔和断桥,突然变得害羞起来,一个劲儿的望云里钻。而雨后,湖面上出现了一层蒙蒙的薄雾,好像一切都在仙境里一样。当然西湖最美的时候还是在晴天,阳光照耀着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一面大镜子。美丽的雷峰塔屹立在湖边,“我更招人喜欢。”“才不是呢!我更招人喜欢。”咦!怎么有吵架的声音?原来是雷锋塔哥哥和断桥姐姐在吵架。雷峰塔哥哥说:“哼,你还不是因为雪妹妹成名的。”雷峰塔哥哥说的正是“断桥残雪”。

认识了断桥和雷峰塔,我们再去看看“三潭印月”,三潭印月与湖心亭、阮公陵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苏轼游览西湖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识,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西湖真不愧是人间天堂啊!

写景作文有妙招 篇15

一、选取典型代表的景物

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景物最具说服力。例如朱自清《春》中选取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雨中人这些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描写就有话可说,有文可作。郦道元《三峡》中选取山、水、怪柏、悬泉、瀑布、秋霜、猿鸣,三峡之景历历在目。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选取高峰、清流、石壁、树林、竹子、晓雾、猿鸟、夕阳、沉鱼等,使得山川之美,有话可说。只有选取代表性的景物,才能确立文章的根本,犹如建房子准备的材料一样。

二、抓住景物的特征

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本质区别。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才给人以清晰的印象,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春》中,春草是“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花儿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春风是“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春雨是“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再如《三峡》中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按不同季节的水,夏水凶险迅疾,春冬之水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法。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觉,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描写。如《答谢中书》中仰望“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动景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周密《观潮》中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三峡》中正面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因此,观景的点各有变化,它的形态情状就各不相同,写出的景物就各具特色。

第二,移步换景法。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对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之后,依次描写。如《社戏》中月夜行船和午夜归航两个情节中,沿途所见夜景包括纵横的水路,潺潺的溪水,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点点的渔火,悠扬的笛声,仙山楼阁般的戏台,都一一展现出来。作者笔下的景物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远景,有近景等,各不相同,纷呈异彩,读后回味无穷。

第三,调动各种感官法。要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领略不同的形象。如《春》中写花时,触觉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味觉是“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闹着”,这些都是眼前的现实之景,虚景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段文字正是运用多角度的描写,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选取合适的顺序。写景作文顺序很重要,它包括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感情顺序等。例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一段,描写白杨树采用了逻辑顺序,先总写树干,接下来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最后两句又概括白杨树的性格 “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突出了它的内在气质美。

四、锤炼词语,选用修辞

写景作文,不仅要有骨还要有血有肉,精当、准确的选用词语,会对所写景物起到加工润色的作用,起到锦上添花的妙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运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零星”“袅娜”“羞涩”等修饰语,顿时使景物鲜活起来。又如《湖心亭看雪》中“一点”“ 一痕”“ 一芥”“ 两三粒”,使空旷的宇宙和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把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景作文大多会出现眼前美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这该怎么办,我们就选用合适的修辞,对景物进行描写,对感情进行抒发,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对比、通感等,使得画面生动形象,上面引用的例子大都用了修辞,这里不在赘述。

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能使情与景互相照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写景的真正目的。总之,写景作文方法灵活多样,只要细观察,勤动笔,写得多了,就会得心应手。

我喜欢西湖写景作文 篇16

我的家乡在杭州,这里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湖,叫西湖。西湖很美,跟古代美女西施一样美,因此得名。大文豪苏轼写过两首夸赞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冬天的西湖有一道叫“断桥残雪”的美景。那断桥那里断了呢?怎么断的呢?不知道了吧?让我来告诉你:每当下大雪的时候,断桥上积满白雪。化雪的时候,桥顶的雪先化掉了,远看,就像桥断了似的。

夏天的西湖有着淡雅的美,因为湖里开满了鲜艳的荷花。每一朵荷花都涨红了脸,真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荷叶,你别看荷叶只是一片叶子,它的用处可大了!它是蜻蜓的`操场、是小鱼的雨伞、是露珠的摇篮……西湖里划船的人很多,坐在船上的人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与荷叶荷花打招呼,跟小鱼问好,真悠闲噢。

湖畔的宝石山也很美。早晨,太阳从山谷里慢慢升起,它用它千丝万缕像丝线一样的金光照向山峰,宝石山立刻变得向宝石一样灿烂。

美丽的西湖优秀写景作文 篇17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只因为有西湖。尽管全国也有不少叫西湖 的风景地,但自古以来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是杭州 。

西湖总面积6﹒03平方公里,湖面近似椭圆形,它三面环山,东濒杭州市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过人们千百年来的建设,已形成一座大园林。环湖15公里,山青水秀、树绕花缀。

在宽阔的湖面上,巧妙地布置着一山、二堤、三岛。湖似明镜,山若花冠,堤像锦带,岛如碧玉,加上人工布局,把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

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民群众的游览胜地,周围有很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西冷印社、冷泉亭、苏堤、白堤,以及青山有幸埋忠骨 的岳飞墓等。清朝的康熙皇帝还亲自题写了西湖十景:柳浪闻莺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曲院风菏 、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花港观鱼 、双峰插云 、苏堤春晓 、雷峰夕照 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多美的一首诗,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江南留下的一首美妙的诗句。的确是呀,西湖的水是那么的绿,那么的清,绿得犹如碧玉,清得犹如露珠、明镜,湖水温柔、清澈,微波荡漾。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游览西湖时写下的一首诗。西湖不光是水清、水绿,而且,雨中的西湖也非常美丽,浓雾弥漫,景色正好。不管是烟雨蒙蒙,还是倾盆大雨,西湖总是赛过西施,景色迷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菏花别样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游览西湖时提笔写下的`诗。六月里的西湖更是美丽,美丽的荷花在湖中展示着自己,无边无际,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显得格外红。

花港观鱼 是西湖的一个景区,哇!好多好多鱼呀!数也数不清,各种各样!有小鲤鱼,有小金鱼,还有叫不上名的,不愧是花港观鱼 。西湖不仅吸引着游人,许多小动物也在这美丽的西湖安下了家,比如,美丽的孔雀,有白地、彩的、红的、绿的…… 各种各样。不光有美丽的孔雀,还有小巧玲珑的鸽子,它们有的自己在一边打扮,有的小鸽子们在一起玩耍,有的……

我走在花港观鱼 里的小桥上,犹如身在画中,小桥对岸有亭子,亭子旁边有假山,假山周围有湖水,湖水下面有鲤鱼,真是诗情画意,好一幅江南美景图。

从苏堤乘船在湖面上漂流,围着湖中小岛小瀛洲 转了一圈,远观雷峰塔、保祁塔、苏堤、白堤、断桥、杭州市区、电视塔———双峰插云 。西湖的水犹如平静一般,碧绿的湖水清澈、明亮,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湖边荡漾着鱼鳞似的波纹,像母亲一样,用双手轻轻地抚摸着湖岸。说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西湖水的来历吧,那我就告诉你,西湖是三面环山,所以,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如果天旱达不到水位,就通过管道把钱塘江里的水引入西湖。西湖的水很浅,最浅的地方是1米8,最深的地方是2米7,因为水里的水草渐渐没了,这就相当于失去了湖水用来呼吸的肺,所以,为保持湖水的清澈,每隔33天换一次水,这就是西湖水的来历。瞧!在湖面上有三个小空石柱,这就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三潭印月 ,每个柱子上有五个孔,每当八月十五那一天,在柱子里面放上灯或蜡烛,5个孔映在水里,称为十个月亮,三个柱子就是三十个月亮,在加上天上的月亮映在水里,就是三十二个月亮,人们平时所说的33个月亮,其中有一个是自己心中的月亮。在船上可以看到断桥,也就是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地方。右面是鲁迅笔下的雷峰塔,是关押白娘子的地方,但不是倒掉的雷峰塔,而是近年刚刚修建起来的雷峰塔。左面还有一个塔,叫保祈塔,是保佑祈祷平安的塔。远处还有白堤,为什么叫白堤?因为是白居易修建的。远望杭州市区,高楼林立,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景象。

西湖的桥、西湖的亭,西湖的鸟、西湖的鱼……都是那么的迷人。

美丽的西湖,可爱的西湖,温柔的西湖……我深深的被你陶醉了,这真是:

上一篇:幼儿园中秋节班级活动策划下一篇:小记者与妈妈的对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