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观后笔记

2024-09-12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观后笔记(通用11篇)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观后笔记 篇1

作为5.25心理健康节电影展播活动之二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已经播放一周了,不知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后的感觉是啥,我第一次看过后的感觉是:第一次看到电影播放长达17分钟的一个序幕后,才是故事的开始;里面有好些镜头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虚幻;里面有几处情节看不懂是怎么回事;第一次感觉看电影也会那么累;故事的情节比较灰暗,即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婚姻不匹配。

在对电影分析之前,我认为首先应该介绍一下什么叫意识流和意识流电影,因为本片属于意识流电影。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他强调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以及两者的有机统一,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他们的学说对意识流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的关于潜意识的观点以及他的用自由联想医治精神病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观念。从弗洛伊德的学说出发,人是充满自相矛盾的生物,矛盾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之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一整套心理分析的理论,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电影指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要求在银幕上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电影。意识流剖析人物的心坎全球,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厚的印象。时间跳跃多变,大大增加扩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打破了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属于一部意识流电影,也正因为它是一部意识流电影,所以它讲述的故事让人感觉更真实一点,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就像两个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从相爱到在一起,但不久他们就互相厌倦了,忘记了曾经有过的开心的日子,吵吵闹闹,不避讳任何私密的心理隐伤,最后赌气地选择把对方在自己的记忆中完全抹去。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大部分年轻夫妻的生活写照吗?

约耳在自己的意识中牵着克莱拼命躲避删除程序,但最终仍没有逃避对记忆的删除。他们最后相约“去蒙太克”,这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潜意识,也是他们爱情记忆中的最后一抹潜意识,正是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又都去了蒙太克。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篇2

编剧: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

主演:金·凯瑞Jim Carrey

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

汤姆·维尔金森Tom Wilkinson

克尔斯腾·邓斯特Kirsten Dunst

伊利亚·伍德Elijah Wood

发行:福克斯Focus Features

剧意情真

乔尔的性格没有问题,但他的生活却出了大问题——相恋多年的女友克莱门蒂娜突然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没有丝毫感觉的陌生人。没有第三者的介入,只因为克莱门蒂娜在一次接受精神病专家霍华德博士的实验中失忆了,而所失去的又偏偏是对两人来说分外珍贵的感情经历。这一切对乔尔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饱受情感折磨的乔尔想尽种种办法试图唤醒克莱门蒂娜那沉睡的记忆,可惜历经周折也没有任何结果,两人的距离在不断拉大。心灰意懒的乔尔最终拜访了霍华德博士,请求他也清除自己大脑中有关克莱门蒂娜的记忆,以消除那无法抑制的痛楚。

乔尔的爱情记忆逐步消逝的同时,那早已淹没在平凡生活中的初恋激情却暗自勃发,重新焕发了光彩。而霍华德博士以及他那三个荒诞搞笑的助手虽费尽心机 ,但依旧没能成功熄灭乔尔心灵深处对克莱门蒂娜那份炽热的爱情之火。美丽心灵中那最后一抹阳光被永恒地保存了下来。

感慨熟悉的陌生人

数年以前,导演米歇尔·甘德瑞曾与一位朋友、著名艺术家皮埃尔·彼兹莫斯在伦敦某处共进晚餐。就在那个喧嚣中荡漾灵感的夜晚,彼兹莫斯突发妙想,“一个曾十分熟悉的人如果突然被从记忆中完全删除了,那么你是不是真的就不再与这个‘陌生人’联系了呢?”这只是故事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来自编剧查理·考夫曼。

就在这件事发生前后,甘德瑞阅读了查理·考夫曼那获得奥斯卡提名带有奇幻色彩的剧本《成为约翰·马尔可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从此念念不忘,能与这样一位知名编剧合作拍片就成了甘德瑞一直的心愿。难能的创意与恰当的共事对象,终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的剧本感染了我。”甘德瑞很有一番感触。“很快,我就对如何拍摄这部电影有了更加全面的感觉,也成就了最初的轮廓。记忆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突然失去了生活中最最宝贵的回忆对人的打击,这些都是创作源泉之一。”

“米歇尔与我谈到了他的见解。”考夫曼回忆道。“问我是否想把这个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剧本,我喜欢米歇尔这个人,我同样喜欢他曾经的作品!”该片就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交接中被精心打造而成,片名则摘取了Alexander Pope的诗句。制片人安东尼·布雷格曼用一向挑剔的眼光不无自豪地描绘了剧本的创造过程。“查理的剧本妙趣横生而又不失严谨。看得出,他把所有激情全部释放在剧本当中,每一份草稿都是心血的凝结。”最终剧本成型时,布雷格曼抢先一睹为快。“我马上给查理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这就是我一直所企盼的爱情故事!”

抢眼的人气阵容

金·凯瑞领衔主演了这部融合些许惊悚氛围的喜剧片。导演米歇尔·甘德瑞把曾两获奥斯卡提名的金牌编剧查理·考夫曼的原创剧本变成了胶片。三次奥斯卡奖提名的凯特·温斯莱特,《蜘蛛侠》中的克尔斯腾·邓斯特,凭借《In the Bed》获奥斯卡提名的汤姆·维尔金森,《You Can Count on Me》中的马克·鲁法罗,乃至《魔戒》中的伊里亚·伍德。如此抢眼的人气阵容居然只有3500万美元的预算,这也就怪不得其他制片人会心急眼热了。

《让心灵充满阳光》读书笔记 篇3

《让心灵洒满阳光》一书凝聚着陈建仁老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的心血结晶,见证了他来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全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位班主任工作者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诚挚的关爱。可以说此书为广大班主任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做一个创新型、智慧型班主任,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教育范本。

我担任班主任也有6年了,可以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很棘手,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是读了《让心灵洒满阳光》之后我更觉得班主任工作是幸福的!从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金点子。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爱——从包容开始”。

其实我们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别顽固的“捣蛋鬼”,办公室里也经常会听到老师们连连的抱怨声。此时我们总会觉得学生屡教不改实在是“大逆不道”,不可饶恕。我自己在处理“顽固分子”时也总是试图用最严厉的处罚来警戒他们。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们反而因为我的严厉而产生逆反心理。《让心灵洒满阳光》很好地给我带来了指引:“学生所犯的错误或许是出于好奇心;或许是对事物的不了解;或许是他们不能像成年人一样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巧妙地运用“包容”去教育犯错的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优秀教师、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上个星期三,我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零钱突然不翼而飞了。调出门卫室的监控,发现了可疑人物——我们班的宁宁(化名)同学。我把他单独叫到没人的地方审问了一番,结果他没承认。监控显示的很明显,我知道他在撒谎。我原本想直接把他叫到监控室,把他批得个心服口服。但是想起了《让心灵洒满阳光》的警示:“包容,要容得下那些特别的学生。”于是,我放平和了语气对他说:“我相信你绝对不是故意要拿老师的东西的,献爱心捐款活动你表现那么出色说明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这次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不管是因为什么,只要你能勇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老师都会原谅你。”宁宁深深埋下了头,从口袋里掏出了10元钱:“老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了,你可以别告诉别人吗?”我抚摸着他的脑袋,和他做了个约定:“老师谁都不告诉,只要你知错能改,我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以后你要做最出色的你,能做到吗?”宁宁使劲地点了点头!后来的日子,他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啊,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过分地追求完美,不断指责学生的过错,放大错误,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先机,就会失去与学生做朋友的机会。宽恕学生的一些过失,不放大错误,巧妙地化解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无论我们的学生有多调皮,有多不懂事,他们也都是有着最基本的自尊、自律、自省的意识和能力的。当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老师的尊重和包容往往比呵斥、讽刺更能感化学生,让学生幡然醒悟。因为唤醒心灵的,从来不是鞭笞,而是爱!所以,少一点责骂,多一点关爱!

读完《让心灵洒满阳光》我真的受益匪浅。我学会了爱学生要和风细雨。表扬不必大张旗鼓,批评教育也不必咬牙切齿,尽量不要让孩子感到你在试图教育他。我们只有时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给予他们民主的爱,孩子才能接受你,也才能爱得有价值。我还明白了为人师表有多么重要。老师要时刻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你的某一个小动作,或是某一种做事习惯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模板,可能对他的一生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细小的事情里为学生树立典范。

最美的真实《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4

——《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中数学家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中进修数学,他一直认为数学是完美的,因此他不愿听课,他认为听课会使他的思想变得迟钝,他更愿意一个人研究他原创的数学思想,甚至是对着一群鸽子研究他的理论,去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理论中。我觉得也正是因此,他陷入了真实与幻想交替的泥潭中。

在大学期间,他幻想了一个大学室友查尔斯,与他的不善交际相对,查尔斯总是可以接上他的思想,查尔斯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归属感,却把他越来越拉离现实。除了“查尔斯”,他还遇到了他的读书时的敌人、人生中的好朋友:马丁。马丁是真实的,而且相比于纳什的不善交际,同样精于数学的马丁对人际交往很在行。

在大学中他特立独行的学习纵使取得了成果却由于对授课的轻视总被别人捷足先登,这种失落一度使他堕入沉沦,然而进入惠勒数学研究所是他唯一的出路,而进入惠勒数学研究所他必须有所成就。一段时间后,他终于踏进了惠勒数学研究所,同时他爱人艾丽西亚也许是出于对英雄的关怀嫁给了他。

好景不长,很快艾丽西亚发现昔日的天才丈夫居然得了精神病,她丈夫所说的关于秘密的一切都只是他自己的幻觉。为此,纳什差点失手溺死了自己的儿子,往后纳什一直在精神分裂症的发作、停息、复发中不断的遭受折磨,也因此他所应拥有的荣耀也都抛弃了他。艾丽西亚也一次次地崩溃,令人欣慰的是,心灵的美总是最坚贞不渝的,当艾丽西亚转过身来,鼓起勇气,慢慢地理解丈夫,包容他,关爱他,纳什明白了妻子的爱是多么的真实,那里才是他的港湾,于是他决定勇敢的面对他的病症。

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总会勾起他的回忆,“威廉帕彻”、“查尔斯”甚至是他不存在的“女儿”一个个的浮现在他的眼前,病症又要复发时他找到了马丁。

纳什:“我们是朋友吗”

马丁:“当然,我的朋友”。

在马丁的帮助下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始任教,在这期间,他在爱人和朋友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正轨。

在纳什最失落、最疯狂、最灰暗的时候,至少他知道,他妻子的爱以及朋友的关怀是真实的。纳什妻子望着纳什与他真实的学生讲话时,艾丽西亚看到他的数学家丈夫那么努力,留着泪笑了,多么令人感动。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5

班级:国贸08-1 姓名:孙凡 学号:08068128

电影《美丽心灵》的故事原型是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妻子艾丽西亚的相助下,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47年约翰-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他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对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他们对一个美女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做出了与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延续了150年的不同的解释。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遇到了艾丽西亚并和它相爱,不久就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但她一直陪在他身边,妻子的坚贞不渝感动了他,使他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触很深。

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不善与人交往,对社会交际不屑一顾,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他后来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之一。生活在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当我们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心里有解不开的结时,必须学着找朋友倾诉,而不是憋在心里,或许别人不一定能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倾诉本身会使你的心情放松,如果把所有的烦恼都压抑在自己心里而不能有效地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心理疾病是难以避免的。电影中纳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感觉大家都不喜欢我”,但这只是自己的感觉,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就算是这样,自己也要试着和同学多交

流,努力让他们改变对自己的偏见。

纳什罹患精神疾病后妻子的不离不弃最终感动了他,使他决心与疾病斗争,这是意志和信念的力量。尽管后来纳什依然受到幻觉的干扰,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清醒,不被幻觉吞噬。虽然到最后幻想中的查尔斯、玛西和威廉一直存在在纳什的生活中,但他们再也左右不了纳什的思想了。纳什靠自己的意志力和妻子的爱与支持及朋友的帮助与关怀,在某一程度上来说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分裂症。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罗伊斯这样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志力通常是指我们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这种精神生活在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 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的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体器官对决心的服从,正说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意志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这样,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面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丈夫,艾丽莎没有抛下他不管,而是一直陪在他事变,用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他。纳什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感言中深情的对他妻子说道:“我一直相信数学,方程式,逻辑推理,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当我回过头想,我问我自己,什么是正确的逻辑推理,谁决定的?我探索这个问题,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到幻觉上再回来,然后我发现,我生涯最重要的事,这是我一生最重大的事,就是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有办法靠正常逻辑推理去判断的,然后我清醒了,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你是我的全部,谢谢!” 这个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对待遇到困难的人,如果有能力,千万不要吝惜伸出援手,对你来说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可能会影响他一生。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6

在我观看电影《美丽心灵》之后,感受颇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虽然身患有幻想型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整部影片给我们讲述的就是一个高智商的男人和自己进行了一辈子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则源于他的一种病症,幻想型精神分裂症。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够接触到患有类似病症的病人,我们固然没办法体会他们的痛苦与挣扎。但在影片中,演员拉塞尔•克劳将纳什的疾病所带来的生活极度困扰,精神高度紧张、分裂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其中滋味。在纳什的幻想中经常会出现三个人,是的,在那一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纳什幻想中的三个对象正是代表了他的三种理想。室友代表的是永不背叛的友谊,最知心的朋友。小女孩的出现体现的是身为男人的一种担当,想给予他人保护的欲望。军方的人则代表事业上的自我实现。那么渴望成功,以至于他幻想了一个强制他完成一些超级重量级工作的对象。这三种理想正是纳什生活中所缺失的,这也许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吧。

然而,庆幸的是纳什面对这样的精神折磨,并没有一直任由摆布。纳什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在发现纳什的病情之后,他们携手对抗病症。我想,影片命名为“美丽心灵”其蕴意想必是这个漂亮勇敢深爱丈夫的女人,就是上帝送给纳什的美丽心灵,纳什也正是靠着这颗美丽心灵,实现了自己本来坎坷曲折的美丽心灵,给人生画上精彩一划。当然,纳什最后能摆脱病症,在事业上取得成就,靠的也是纳什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

影片结局很完美,纳什的病情日渐康复,并登上获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舞台,这正是影片外真人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写照。我不禁感慨,一个伟人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的是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在纳什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

观看完影片,其中有一个镜头在我脑中回荡着。在诺贝尔使者来调查纳什的精神状态的时候,他说,哦,你是来看我是不是一个疯子,会不会在台上领奖的时候脱光衣服跳公鸡舞。使者很有礼貌的理解地微笑着不给他难堪,他说其实我真的是一个疯子,你看我是不是有点憨呆?看完这一幕,我一笑而过,心里更多的是对纳什的敬佩。我总是喜欢坦白的人,不管他有什么弱点。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7

整部电影看完下来,让我觉得很感动。一开始觉得只是很普通的一部电影,挺无聊的,但后来发现它越来越有吸引力。影片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的电影。这部影片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与他的妻子艾莉西亚,以及普林斯顿的朋友、同事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为题材,艺术地重现了这个爱心呵护天才的传奇故事。

影片前部分很平淡,从约翰的大学生活开始,讲述了他的天才生活,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怪人,不懂得正常的社会交往,不会和别人说话,不会建立亲密关系。他不喜欢上课,觉得是浪费时间。鼓励他与女生搭讪,他却在计算成功率,从而找到思路,发表了博弈论。他只会用逻辑计算身边发生的一切,导致他一直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大概这就是他患妄想症的病因。他幻想的三个对象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三种需求。一种是永不背叛的友谊,最知心的朋友。一种是依赖感,就像需要保护的小女孩。一种是事业上的自我实现,被需要和被肯定的工作岗位。

在一次课堂上,他遇到了美丽的爱莉莎。将他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他懂得了爱,和爱莉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不久,爱莉莎就怀孕了。与此同时,他的工作被政府所知晓,他的上司来找他,他说不替他干了,他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到处都有人在抓他。可是上司威胁他说,早就跟他说过,结婚生子是会影响工作的,可他仍然要坚持,他不可以不干,如果那样的话,将不会替他保密,说完就走了。而后有一群人来抓他,他认为那都是俄国人,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想着,他就这样被俄国人抓走了,将会有很多麻烦了。但事实并非这样,精神病院医生找来他的妻子,当医生告诉她,他的室友,他最好的朋友,其实来自他的想象,并不存在这个人,俄国人,五角大楼的任务,都来自于约翰的想象,他的精神分裂了。爱莉莎去看了他投递机密信件和工作的地方时,才发现这都是他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世界。

可是约翰并不相信,他不断的反抗,都被被医护人员给制服了。他向爱莉莎求助,帮他逃离。爱莉莎忍受不了这样的他,告诉他事实,那些都是他的幻觉,可是纳什根本分不清到底哪部分是幻觉,哪部分才是真实的。在经过治疗后,约翰没有再出现幻觉。但是因为服药,他无法思考,无法照顾家庭,无法对妻子的需求做出回应。爱莉莎承受了太多,在一连串的打击下,终于爆发出来。然而约翰开始把药藏起来,什相信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能够为自己找出来一个解法。但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却没有发现,并又开始为政府工作。当爱莉莎发现了这一切后,艾丽西亚抱起来孩子,马上给医院打电话。他幻想的上司要求他杀了自己的妻子,约翰疯狂地前来制止,并失手推到了爱莉莎。当他在幻想和现实游离的时候,他发现小女孩不是真实的,这么多年来她并没有长大。这时候约翰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病人。但是他拒绝住院,他觉得可以靠自己的智力去解决问题,可是医生说他的头脑就是问题的发源地。医生问爱莉莎是否需要强制纳什住院,并告诉她没有人能凭意志力治愈精神分裂症的。爱莉莎拒绝了,也没有选择到姐姐家躲开约翰,而是留下来。爱莉莎也相信,在她的帮助下,纳什能够恢复正常,她告诉约翰或许能让他从幻想中醒过来的不是大脑,而是心。故事从这里开始变得感人。

纳什开始努力去战胜自己的幻觉,并因此弄出了很多笑话。他开始打退堂鼓,爱莉莎鼓励他明天再试试。第二天他下定决心,不再和他们三个对话,不再理会他们。面对大家异样的眼光和嘲笑,这一路是多么的艰难。他慢慢的变老,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爱莉莎看见他在图书馆与学生们探讨问题,露出了由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笑容。约翰开始到课堂上教书,有一次一个陌生人告诉他想将他提名为诺贝尔奖得主,他们走到学校的教授餐厅。当他谈到自己仍有幻想,只是去忽略他们时,周围的人们都走过来纷纷把自己的钢笔放在他的餐桌上面,就像几十年前他第一次来这所看到的场景一样。

在颁奖典礼上,他把所得的成就都归功于爱莉莎,他说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和原由。最后他拿出了爱莉莎送给他的手帕,轻轻的嗅了一下而爱莉莎在观众席早已泪眼模糊,我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两个小时里不断的给我带来惊喜,原本以为只是一部讲述精神分裂,让人看了内心奔溃的电影,最后发现了他们的美丽心灵。爱莉莎的宽容和不离不弃,约翰面对嘲讽仍不放弃,他通过努力战胜了自己。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感人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8

一年前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看了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后来自己推荐朋友去看,又看了一遍,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第三次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棒的电影,看了三次也不会觉得厌烦,每次看完后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次看美丽心灵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约翰纳什好厉害,通过这部电影,也对精神分裂症有了一点点初步的了解,精神分裂是什么?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但什么又是真的?本质上来说,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幻影,因为都是人类的感官造成的。比如老虎的眼睛,看到的世界,和人看到的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和蚂蚁看到的也不同。如果这世上有更高级的生命,他所感知的世界也和我们人类一定是不同的。所谓的真实,只是绝大多数人,也就是体制认为的真实。有一部分人看到虚假的东西,其实这东西并不真是虚假的,只是它对于体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虚假的。很多电影拍摄过幻觉的东西,比如好像是《地狱神探》吧,里面有一对姐妹,姐姐总是看到幻觉,就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于是妹妹谎称自己看不到,于是就安全了,但后来,她就真的看不到了。还有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潘的迷宫》,小女孩的幻觉和纳什的也一样,和不存在的人说话。但这些影片,都是站在这些边缘人的角度,来批判体制的。但《美丽心灵》并不一样,纳什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妻子和孩子,和幻觉斗争,当他老的时候,已经可以那样淡然的面对那些幻觉了。这是一个主流的价值,和好莱坞一样,也和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一样。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9

美丽心灵改编自同名传记小说,讲述了诺贝尔获得者约翰·福克斯·纳什的一生。在故事中,主角纳什教授,推翻了盛行150年的亚当·史密斯经济理论,从而发现了极富创意的原创理论博弈论。而在此过程中,纳什教授经历了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辛,包括生活的,也包括爱情的。有人说纳什是一个真正的寂寞高手。他天才、有智慧、并且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但他却对于高雅的交际能力,一窍不通。他直率、敢言常常遭到痛斥。随着时间和自我的封闭,纳什已经开始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从他那老旧的收音机,和吵杂的音乐,就能看出,他是一个落后的选手。

纳什是一个寂寞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自傲的人,人际的冷落我想也与他的自傲有着某种联系,天才多少都会带有这样的通病。在寂寞的压抑下,纳什开始了自我封闭的生活,这种生活也是他精神分裂的根源。在寂寞、精神分裂的重重折磨下,纳什除了创造出非凡的理论,也给他的婚姻带来危机。但是在影片当中,实际上纳什本身并不寂寞,有着关心他的朋友,和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在交际中纳什是个输家,但是他追求妻子的执着与真诚,也同时让他获得了美好的家庭。因而他是寂寞中的高手。但社会中,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团队,需要协助,尤其需要鼓励,而在纳什的生活中,似乎于这些无缘。但,实际上纳什的生活中获得了很多鼓励,包括他自己的,也包括别人给予的,这也是纳什,作为一个传奇而言的传奇命运。

纳什的人生是个传奇,在电影表现中,导演将纳什的幻想与现实结合在了一起,观众只有后面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实际上导演不将其分开正是对于纳什人生的最好解读。因为在纳什的那段日子里,他的幻想就是现实,不分彼此。只有当我们也被幻想迷惑,也以为那是现实的时候,突然将我们叫醒。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主人公当时的心境与困惑,才能体验到那份艰辛。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10

起初我还不太明白影片中讲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一个不太合群、性格内向的数学天才,在难得的唯一的好友的鼓励下,成功的写下了博弈论,然后如愿以偿的获得了自己向往的工作。接着又找到了一位理想的另一半,而且还在这期间替国防局进行着秘密的工作。看到这里我就纳闷了,我丝毫看不出这跟美丽心灵四字有什么关系,难道这只是为了赞扬男主角吗?

按捺住心中的种种疑问,我接着看了下去,慢慢的影片的线索终于也开始明朗了起来。原来难得的好友和国防局的工作都只不过是他的幻想,他居然得了精神分裂症。当我把整部影片都看完的时候,我才知道“美丽心灵”这四个字是多么的精妙,多么的恰当。可以说,几乎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拥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

当中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无疑是最符合的一个。她一直陪伴着纳什,默默承担起整个家庭,一边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丈夫,一边又要照顾着年幼的儿子。而整个家庭的开销都仅仅依靠她一个人打工的微薄的收入。尽管如此,但她却还是忍住了生活带给她的种种艰难困苦,用十年如一日的决心、坚强的信念、持久的耐心,把苦难转化为甘甜的果实。我记得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纳什的朋友问她:“还撑得住吗?”的时候,她说:“每当看着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间不多,但却足够了。”是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责任,令她一直坚持了下来。此外,还有另一个感人的情节,当医生说纳什需要重回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候,纳什却表示想留在家进行自我治疗的时候,她不仅答应让他继续留在家里,而且她还会一直陪着他。她对纳什说“也许能你在梦中清醒的并不在你的脑里,而在心里”。是的,世上最好的药并不是什么珍贵难得的名药,而往往是沃恩自己的心。拥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并且不断的丰富它、美化它,你就能获得成功,实现愿望。

同时纳什也拥有者一颗美丽而强大的心灵。当他得知妻子为他所做出的努力的时候,他也十分渴望可以尽快工作,减轻妻子负担,他偷偷地停止吃药。他用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来回报妻子对他的爱。除此之外,他对数学的无比的热爱,以至于认为任何事情都能用数学来解释的痴迷的程度,这样一心一意的专注有何尝不是难得而美好呢?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在专注着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美的”。但这都还不是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我记得那是对查尔斯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再也不能跟你说话了”。细细品味,这是一句容易被人忽视但又令人十分感动的话。查尔斯这个纳什幻想中的唯一的好朋友,对于纳什来说,查尔斯绝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挚友。纳什的大学生活、工作一直都有“他”的陪伴,

换句话说,查尔斯就是他的一个精神支柱。可是为了能够治好自己的病,为了能够给家人正常的生活,他不得不痛下决心,从此把查尔斯从他的生活中彻底地抹掉。纳什一直坚持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战胜从前的幻想,在家人的支持下,在朋友的帮助和接纳下,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病魔作斗争,踏实地做着喜爱的数学工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而且随着“纳什均衡”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他还赢得了事业的高峰——获得诺贝尔奖。他用坚强的意志力,不仅赢回了家庭的温馨、朋友的情谊、事业的成功和他人的尊重。

除此之外,那是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还有赖于朋友和他人对他的支持和包容。当纳什带着希望和担忧对在学校工作的朋友请求能否重获工作的时候,朋友不但没有拒绝,而且还热情地问到是否需要一间办公室。当他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像疯子一般自言自语的行为时,大家也并没有歧视他和不让他再到学校去。当他痊愈时,学生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他。当他和诺贝尔奖派来与他接触的工作人员重新迈入那间餐厅时,大家都纷纷把钢笔放在他的桌上,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认可。当然这对于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其实纳什的成功,并不只是缘于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来自朋友和学生的接纳与包容。可以说,如果没有包容的良好氛围和自由的创作精神,就没有纳什的成功。由此可见,良好的环境是有多么的重要。

《美丽心灵》观后感 篇11

我不想用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的一生。任何一个人不应该定义成“疯子”和“天才”的结合体,这种概念化、符号化的认识没有把“人”当做“人”来认识,仿佛他生来只是一件为了完成某项巨大人类成就的工具。

对自然原理有着超乎超人之感知力的灵魂,常常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囚徒,因为感到束缚,不得不分裂出几个不同的形象满足心理需要,代替自己拓展生存疆域。之所以是“生存疆域”而不是“生活领地”,是因为对这种难以融于常人生活的天才来说,如何活下去,是他自己以及周围关心他的人的主要议题,至于他是否最大限度发挥天才,创造价值,在外人看来,只是他举手之劳而已。

只有他自己知道病痛像呼吸一样变成生存的一部分,所谓的人生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挫败感、羞耻感如影随形,连做一个普通人都是一种奢望。

远离人群的路并不好走,纳什像一个把发霉的才华天赋装进行囊被迫远行的路人,霉菌腐蚀着梦想与抱负,整个人生陷入失衡状态。可是,不管走多远,行者仍然轻而易举地能感受到这个社会对于某类人的――不宽容。

面对疾病时,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正常反应是宁可放弃一切身外之物也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活下去是首要目标。特别是当一个人心中分裂出几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来填补心理需要时,真实情况并不像电影表现那么有“亲和力”,过度美化可能会引起人们更大的误解。

纳什像扣在玻璃罩里的玩偶,即使认为医生和妻子的观点很正确很真实,自己勇敢地对幻觉说:“You’renotreal.”但他仍然很难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

我明明看起来和你们一样!但我为什么和你们不一样?

因为,这是一条几乎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孤独之路。

这个世界到底有什么可以帮助一个人从“虚假”进入“真实”?不得不说,电影中纳什有一位好妻子,用一生含着泪的坚定去陪伴他,唤醒他。但是,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被“美化”的说法,爱与希望固然是纳什选择“相信”的动力,除了疾病本身会给人带来的巨大痛苦,当开始面对它时,也要独自面对冗长、反复、残酷、痛苦的治疗,必须承受疾病与治疗的双重精神压力。所以,任何“选择”仅仅是一个开始。

任何一个人从心底里都不愿意承认心理或精神上有问题。这么多年过去了,人类依然习惯把解释不了的现象归咎于玄而又玄的东西,或者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屑一顾。

纳什以爱和希望为起点,面对自我,接受自我,整合自我,最厉害的一个做法就是主动和幻觉中的朋友们告别,就算一直能看到他们,听到他们说话,也绝不接受他们的信息。这是一种强大意志力的形象化表达,世界上甚少有人能真正地接受自己,还能与不完美的自己同行。

所以,他实现了年轻时的梦想,众人为他送上了自己的钢笔来表示敬意,这一路太不容易。

人生路上,最奢侈的成长是有人陪伴,最勇敢的决定是选择相信,最孤独的坚持是永不止步。

上一篇:技术改造重要调研报告下一篇:人力资源标语口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