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2024-08-18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共9篇)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1

【论文关键词】 课程设置 灵活教学 情感教学 个性发展

【论文摘要】 中职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为主义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中职应用专业的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需要对计算机课程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本文将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计算机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实是我们设计课程的主要依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技能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程。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了专业技术能外还应具有与本专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安全、、质量、信息、职业、等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文艺、等等。总之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这种教学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进入角色快的人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学生实际上不是容器而是有待于点燃的“火把”有很大的发展潜能。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这个“火把”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要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例如典型任务驱动。如在教学Word 2003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图文道并茂的学校校刊一份,然后对本校刊进行知识分解,分析如何利用Word 2003一一制作,通过分析得出其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是Word 2003的一个综合应用。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样刊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新校刊吧。”这里为什么选择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实践具有结构的完整工作过程(需求分析、实施要求、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及检查评价)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选择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这样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根据学生学特征,实施情感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圃的需求—— 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行为还是成绩都属于学校和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训斥和指责,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的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

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班级网站,学生练习即时交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2

1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讲授式(或称演讲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甚至包括进行适用于讨论式教学的教材的编撰),学生经过课前预习思考,在课堂上经由教师引导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教师就讨论结果作一定总结,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1.1 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我国传统的教学法就是课堂讲授法,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及作业布置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填鸭式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全由教师把握,教师想怎么灌就怎么灌,拿不准的地方还可以避而不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易培养学生懒惰情绪,缺乏进取心,缺乏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讨论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造并设计良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在思考、分析、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兴趣,同时又能收到在启发诱导下举一反三的效果。

所以,讨论式教学法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向“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模式的转换,为学生独立研究、全面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1.2 讨论式教学法的好处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任何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讨论形式的主导者。因此,学生会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地、积极地去准备相关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

(2)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在学生主动思考的状态下才能进行,而讨论式教学模式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课堂形式。为了能在讨论中展现个人能力和鲜明个性,必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激发最大潜能,从而有所创新,提出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

(3)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题一般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学生必须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解决。因此学生在准备讨论的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用口头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讲解自己的论据、反驳对方的观点、总结自己的结论,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5)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讨论(如辩论)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但又是一个整体,个人通过整体而发挥作用。这种讨论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好习惯。

(6)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每个人的认识和见解总是有限的,只有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并学会通过交流与他人达成某种共识的能力。

(7)能促进师生及同学间的双向交流。讨论式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同时讨论式教学能形成学生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环境,通过讨论,学生间可以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正确观点,纠正自己的错误,使模糊认识变得明确。

1.3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前提

要较好地实施讨论式教学法,应具有以下几个前提:

(1)班级规模方面。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进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由于每个学生都是该方法的参与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时间参与讨论,所以,班级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在30人左右为最佳。

(2)教材方面。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开展讨论式教学法,所以应分辨出教材中哪些内容可采用该方法。综合性强的新课、练习课,以及根据分析、归纳能形成新知识的教材内容,都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3)学生方面。第一,学生要有热情与兴趣,兴趣是讨论式教学法的基础。第二,学生具有较好的自学意识,并处于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状态。第三,学生应具有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敢于争辩的勇气,要有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各种讨论结果的良好品质。第四,学生应具有相对独立地进行讨论的思想基础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方面。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和教学过程。第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第三,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和民主作风,营造融洽的讨论氛围,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的、民主的的双向信息交流。第四,教师应具有驾驭课堂讨论的能力,恰当地处理讨论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灵活性。

1.4 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能否较好地进行讨论式教学法,与课前的准备、讨论的控制等有关。所以,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4.1 准备工作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点行为,精心设计讨论题。讨论题要具体、明确,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的起点行为、思维的发展顺序相一致,问题的深度、难度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

讨论题确定后,要提前向学生布置,教师要围绕讨论题作多方面的知识准备,并制订讨论计划和讨论规则。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讨论题,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

1.4.2 讨论过程

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是二者结合等形式。分组讨论是以相邻2~4人为一组;全班讨论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性问题或分歧意见由教师组织进行的。

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要让学生们大胆发表见解,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要避免冷场,如果一开始没有主动发言的,就指定一个同学先发言。

教师不能包办讨论,也不应作长篇发言。教师要善于引导,把讨论引向深入。要倡导民主的空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并要求不同意见有较为系统、中肯的阐述。教师要善于调控讨论进程,控制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1.4.3 整理过程

整理能使零碎和粗浅的认识理性化和系统化,并纠正错误的认识。整理过程的目的是加深并强化全体学生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提炼升华,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

教师简要复述讨论的观点,对争论较大没有统一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把争论的本质问题梳理清楚,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学生也要学会总结,以得到完整系统的知识。

1.4.4 巩固过程

巩固过程是学生运用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知识性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可采用问答、板演和书面练习等形式进行,同时教师还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

2 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比如,计算机的进制及其转换、带符号数的表示法、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分析、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操作、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Excel中地址的引用、Power Point中创建超连接的方法、OSI/RM与TCP/IP模型的比较、主流浏览器的性能比较等,下面以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分析为例介绍讨论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课前准备、布置讨论题

在讲解“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分析”内容之前,向学生宣布对该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并向学生公布相关的讨论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利用教材(或杂志)、图书馆、网络等进行预习,准备相关的素材以便讨论课上发言。

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布置了以下讨论题:

(1)按用途,存储器分成哪两大类?

(2)RAM和ROM在性能上有何区别?

(3)内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如何?

(4)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数据读写方式有何不同?

(5)与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有何特点?

(6)CD-ROM、CD-R、CD-RW有何区别?

2.2 积极引导、组织并控制讨论进程

在讨论前,我们给出了几个原则:(1)每个学生要敢于发言,不管对错,都要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阐述出来;(2)在讨论中,对与自己的观点矛盾的同学不能挖苦、打击;(3)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垄断”讨论“市场”,让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1)首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有哪些学生购买了电脑,让这些学生回答,对电脑使用的内存条、硬盘(或U盘)、光盘、光驱等有多少了解?内存条是什么?硬盘又是什么?

那些经过认真预习和准备的学生,可以回答出内存条属于内存储器,硬盘属于外存储器。而有些购买了电脑的学生却说反正大家都这样买,我就这样买了,我没有必要知道它是什么。

(2)按用途存储器分为哪两大类?

有的学生说是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也有学生说是内存条和硬盘。

(3)内存储器分为RAM和ROM,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从使用性质来说,RAM是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或正在加工处理的数据,而ROM存放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开机引导程序、系统初始化程序、开机自检程序、输入输出驱动程序等)。第二,从存取方式看,RAM中的内容既可读出来、又可重新写入,而ROM中的信息只能读出来、不能写入。

而在讨论中,有学生更进一步提出了:RAM分为静态RAM和动态RAM,前者用于高速缓冲Cache,动态RAM用于大容量存储器。为什么?

在讨论动态RAM时,一些购买电脑的学生询问什么是DDR?它与传统的SDRAM有什么区别?

(4)内存储器为什么比外存储器的速度快?

有学生解释了以下理由:第一,内存储器与运算器和控制器直接相连,能与CPU直接交换信息,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第二,内存储器是按存储单元地址进行读写的。第三,所有的外存储器不能直接与CPU交换信息,采用了一种称为DMA的数据交换方式。

什么是DMA?为什么采用DMA交换方式的外存储器的速度比内存储器慢?

由此,引出内存地址、缓冲区、柱面、磁道、扇区、簇等重要概念。

(5)与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有何特点?

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一些,比如内存储器的速度快、价格高,但不能全面阐述。

(6)优盘属于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

有学生说它属于外存储器,但也有学生反对这种说法,原因是优盘学名闪存盘,是Flash Memory,也是一种半导体存储芯片,其存储格式和读写方式上与内存相近,支持随机读写,具有较高的速度,可作为电子硬盘、移动存储介质等使用。

(7)为什么使用光盘?光盘有什么特点?

有学生解释光盘容量大、价格低、便于携带、能长期保存信息,大多数学生能理解CD-ROM、CD-RW两种光盘的含义,但对CD-R的含义不甚明了。

2.3 归纳整理、使学生得到完整系统的知识

先让在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归纳,然后我们再给出如下总结:

(1)按用途存储器按如图1所示进行分类。

(2)与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具有以下特点: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直接与CPU相连,负责与CPU交换信息;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相对较小。

外存储器用于保存那些暂时不用但又需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它不能被CPU直接访问。与内存储器相比,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慢,但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

(3)RAM和ROM的主要区别如下:

RAM主要用于存储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处理结果;RAM既可以读出数据,又可以随机写入数据。读出时不破坏原有的数据,只有写入时才会改变原有的数据。一旦断电,其中的内容自行消失;RAM的空间越大,处理能力越强。

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后不会丢失;ROM中存放的内容一般是不变的,使用时可随时读出,但信息的写入却受到一定的限制;常用ROM存放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开机引导程序、系统初始化程序、开机自检程序、输入输出驱动程序等。

(4)内存地址、柱面、磁道、扇区、簇等概念总结。

地址:每一个存储单元的编号,一般使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如000100H。地址所指向的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数据称为内存存储单元的内容。内存单元采用顺序的线性方式组织,所有单元排成一队,排在最前面的单元定为0号单元,其地址为0,其余单元的地址顺序排列。

为了便于管理和读取磁盘上的信息,磁盘的每一面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称为磁道。而每个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大小是512字节。

硬盘一般由多个盘片环绕一个共同的轴心组成,一组盘片上同一磁道纵向形成的同心圆柱称为柱面。

簇是一组相连的磁盘扇区,包含一个或多个扇区,簇是文件分配的基本单位,即一个文件至少占用一个簇。一个簇包含的扇区数取决于硬盘的大小和类型。

(5)存储器的单位。使用KB、MB、GB、TB作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只读型光盘CD-ROM: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光盘上已有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由厂商一次性写入的。

一次性写入型光盘CD-R:其中的信息只能写入一次,写入后不能擦除修改。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利用光盘刻录机写入。

可擦写型光盘CD-RW:利用光盘刻录机能够反复重写的光盘。

3 结束语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并非是惟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上某些内容,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演示、谈话等教学方法,可能更有效。因此如何较好地处理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并使其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总结。

摘要:讨论式教学法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该文在对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双向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6.6.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刘静,张继福.启发式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J].计算机教育,2004(12):66.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讨论 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864X(2015)04-0048-01

在有效教学内容中,教学效率是其重点内容所在,因此从性质方面来说,有效教学为实践性理论的一种,其主要对教学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并且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指导。中职计算机教学将计算机专业教学有机与生活、就业相互结合,协助学生将个人学习、生活及就业三者联合,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当前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有效教学的特征及作用

1.有效教学的特征。第一,有效教学可确保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有效教学可以让中职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且为该目标进行努力。第二,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并且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课堂所学知识。第三,有效教学能够协助学生将个人所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进而使学生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了解其所学知识。第四,有效教学需要学生适时将个人所学知识进行反馈,且与个人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进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观察个人学习情况的机会。第五,有效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从深层次上理解学习主体,进而协助学生形式一个知识概念框架[1]。

2.中职计算机开展有效教学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教育发展越来越趋向素质教育,因此,当前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有效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当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过低的状况,同时还可以使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互适应。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开展有效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可以协助中职学校完成技术型人才的培训目标;二、帮助毕业生立足于社会;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理解终身教育的作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开展有效教学的对策

1.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的应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时,还需要结合生活给学生讲解知识的应用,并且重视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应用领域及例子,如此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其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缩减学生与内容间的距离,使其学习兴趣被激发,进而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调动。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Photoshop的内容时,应该在课堂上结合生活照片处理进行讲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课堂上讲解生活中如何应用Photoshop知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应用个人所学知识对照片及图片进行处理,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甚至有些时候,部分学生为了提高照片的处理质量,还会自己学习教师没有讲解的PS技巧,独自进行构图、调色等,将相关学科相互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通过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详细讲清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的应用,可以有效将问题与知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不仅与学生的个性相互结合,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协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构建。

2.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可以知道,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生活的现实生活,而对课本上固定的画面及文字反而兴趣盎然,也就是说与生活相互联系的知识可以更加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站在认识论的角度,教学主要为由实践走往认识、再从认识走往实践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互联系,给学生构建一个熟悉的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开展计算机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讲解到CPU的安装内容时,应该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让各小组前往市场了解CPU产品的情况,且对产品在人们应用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接着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应用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再厌恶学习,然后又将生活与知识结合,将生活中的问题带进课堂,使学生主动寻找教材知识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扩大个人知识层面,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3.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内容主要指的是教材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以教材为起点,根据教材进行教学,不可脱离教材,该教学观念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达到有效教学的标准。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将市场需求当做专业课设置及培养目标的导向,并且将短线专业当做重点内容,或者实施定单式教育,因此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逐渐往职业型、实用型及应用型三个方面发展[2]。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随时更新教学教学内容,并且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低且过于落后的专业知识删除,应该适当增加与社会及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可以协助学生快速进入岗位的实用性较大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并且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体验学习快乐及成功感的机会,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个人学习开展调整及反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实践能力,因此达到在推动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取得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J].成都电子机械专科学校学报,2010,14(21):67-68.

[2]黄艳群.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讨[J].成人教育,2011,23(18):284-285.

作者简介:孙建新,男(1969-11),安徽霍邱人,现工作单位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陈埠职业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教研。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4

[摘要]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引进“分层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体现技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加大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信息量,保证课堂教学有较高的效率。

[关键词]内涵步骤分层

随着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技校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它与其他传统科目不同,其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技校生的生源也日趋复杂,既有农村的,也有城镇的,还有厂矿的。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初中阶段计算机课教学水平不一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基于这些特点,我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在确保教学进度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区学生的素质差异,实施有差别的分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化带来的种种弊端,保证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学习。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信息课堂教学的单

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的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1. 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有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其个性特长。

2. 技校生素质差异的要求

在技工学校里,学生的差异性及农村生比例较大,有的学生进校时已是计算机领域里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有的已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基础为零。以对我校09级新生调查统计为例,入学前接触或学习过计算机课程的,约占40%,其中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有些学生是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约占60%。20%的学生都已经学会打字,8%学习过Office的几个组件,但其中绝大多数主要是学习word软件;学生希望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首要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其次是动画设计和图像处理以及组装、维修、编程等。因此,如果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获得提高,那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分层

教学法势在必行。

3.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要求

目前,许多技工学校的班级容量较大,而机房和计算机数量有限,住住是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同时上机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在同时上机操作时学生会遇到不同问题,教师很难同时兼顾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学习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采用课件进行演示,其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快,重点不易突出,学生感觉消化不良,特别是后进生遇到难题一时得不到解答,挫伤了学习热情,导致其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产生。

三、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学生分层

准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分层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考学生平时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自学动手能力、接受与学习知识的快慢速度等综合能力,把学生大致按优秀、中等、滞后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一般都是特别聪明的和家里已经有电脑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掌握较多的,这些学生很容易很快地接受课堂内容;B组的一般初中稍微有一点电脑知识,自学动手能力、接受能力都是比较一般的学生:C组就是一些几乎没有碰过电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的(没有降级),同时要使学生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分级的目的,防止出现优秀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自暴自弃等不良现象。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而且还要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对A组的学生来说,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之上进一步发挥其特长及个性,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对B组学生,则在掌握基础知识情况下开发其学习能力,对C组滞后生则促使其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课堂讲授“我的电脑”部分的基本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新建、复制、移动、删除文件(夹),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已讲过,对A组的学生来说,老师稍讲他们就明白了,因此在个别辅导时,对A组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作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B组学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C组学生则对着投影仪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三)讲课、提问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基础好的学生应着重于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教学内容,做到稳步前进。提问也需考虑学生的差异,对那些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切勿提问专门选择基础好的学生,而是应使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四)上机操作练习分层

上机操作课对各层次的学生应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A组优等生上机

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实习报告,并提出较高要求,对于B组中等生指导顺利完成实习报告,对于C组滞后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对每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例如:对于非微机专业的的学生,在汉字录入上机练习课中,指导A组学生练习五笔字型输入法;指导B组学生使用双拼输入法;指导C组学生使用全拼输入法。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全体学生的操作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布置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布置作业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为此,布置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给A组学生可安排较难作业,要求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给B组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作业,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给C组滞后生只布置基础部分作业,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例如:在学完Word布置作业时,可让优等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任务,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让学生根据任务独立收集素材,完成任务;对中等生则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再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对滞后生则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张的内容。

(五)评测分层

评测分层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作出实事求事的评测,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考核A组学生时,可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对C组多出客观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同时可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口答题、上机题。在评测时,对于优等生,正确肯定他们的优良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对于中等生,要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而对于滞后生,则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这样才能使不同的评测取得同样的效果,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共同提高计算机成绩,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六)个别辅导工作分层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计算机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计算机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四、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首先,提高了教师对计算机专业教材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分层教学法需要教

师钻研分析教材,了解教材及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最后,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技校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可使所有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技校生的心理素质,注意处理好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的关系、分层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等。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计算机水平和思维水平实际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以情感教学为前提,因材施教为原则,分类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研究计算机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综合操作动手能力,为其今后走上社会、走进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国兴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周察金数据库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段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篇5

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教育部于2000年制订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同时,推出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

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现实情况,从发展的眼光看,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应当达到四个目的:一是创新教学环节;二是改善教学组织;三是优化教学活动;四是提高教学效益。为了实现这四大目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当进行全新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按照“实用、有效、够用”的原则,重新进行内容整合,删除不必要的重复交叉和学而无用的内容;二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四是实现教学内容的阶段化,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期受教育者的特点,把系列庞大的内容,按内在递进关系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以便于学习组织、教学考核和学生把握;五是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化,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按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与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有选择地确定教学内容组合,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实施情况

(一)从职业分析入手制定培养方案

本专业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思想,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开发教学计划。由企业的有关人员组成专家顾问委员会,进行职业分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依照“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专项技能分析——拟定最终绩效目标——描绘职业能力模块——分解出能力要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的程序编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因此,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结构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更加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应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变化,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坚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并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

(三)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我们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为突出技能培养与训练,实训项目的总学时与理论教学的总学时接近1:1,并且增加了“Flash 编程”的科目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根据近年来企业的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突出了专业综合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岗前训练。对于有条件到企业就业岗位进行毕业实践的学生,要同时完成“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学生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后主要包括课堂实训、阶段实习、综合模拟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以模拟实习(实训)方式为主。课堂实训主要培养基本能力(口头表达、外语)。实践课的设置包括短期实训和长期实践。短期实训主要是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开发工具和常用技术开设的三周实践课程;而长期实践主要是每学期开设的理论和上机交替进行的课程,即在学完理论知识后,通过随后的上机加以加强。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促进产教研结合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高职教育质量、特色的保证。密切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加快产学研步伐,尽快形成企业、学校连办高职教育的新体系。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以保证高职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和有效性;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正,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发,以保证师生技术应用的持续提高和技术应用性、新颖性、和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以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五)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情况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很多,为此我们主要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规划教材中优选所用教材。此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近年来本专业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编写了自己的教材。如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教材。

(六)完善学教学大纲。

大纲的编写应体现实用、实效性原则,照顾到普及的需要,又要兼顾先进性,应反映出计算机领域新的科技成就及其应用水平。许多优秀软件陆续问世和应用,在教学大纲中就应及时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时量。其次要重视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每一门课的教材选取既要保证基本的知识要点,又要适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此,既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又要不断追踪和吸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新成果。

(七)教学与科研并重,造就新一代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水平的办法是培训和科研,科研能积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更新知识,跟上新技术的发展。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知识更新达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及动手技能,培养“双师型”的教师也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并且改变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到软件开发公司、网络公司等用人单位实习和聘请兼职教师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开放式教学。

(八)考试模式的改革

继续探讨考试模式的改革,尽可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改革为口试、笔试、上机测试等多种形式,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查。考试的内容侧重于实践性和实用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九)其它改革的计划与配套措施

1.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2.加大与北大青鸟的合作,包括师资培训的合作和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力争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达到最强,结构最合理。

(十)创新特色

1、学生运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小组学习及集中面授辅导为辅。为了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文字教材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共同为每门课程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教材是一种辅助教材,它不能完全代替文字教材的作用。因此,学生应以多媒体教材为辅、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学习

教学点应按学生专业基础水平或地域组织学习小组,并提供小组活动场所。学习小组应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学习。学生应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学习,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小组上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讨论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学媒体向我专业教师请教,或将疑难问题集中后,在面授辅导时向辅导教师请教。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做作业。这样可以较好的提高效率。基础较好的学员也可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

3、个性化发展

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拥有一手过硬的专业“一技之长”。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专业实训课,开设了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网站建设与开发、组网技术等专业技能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暑期的专业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

4、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电子信箱等)

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以因特网为媒介,以各种网上课件和教学信息网页为主要教学媒体,并通过网上讨论,E—mail等网络信息传输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单向传播和师生交互不足的局限,为学生、教师提供一个在线自主学习与个别化教育的环境。逐步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可以交互反馈,具有丰富教学资源与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网上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网上讨论系统或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网络开展师资培训。

(十一)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效果

1、从教学改革总体来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都得到了优化。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特别是java程序设计、网站建设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4级、05级有十几位同学分别在院技能大赛FLASH、程序设计等项目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2、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模式、组织和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积极与有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适应培养学生“上手快、后劲足”的特色要求,确立应用技术高职高专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如何建立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的培养纲领体系;由教学日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组成的教学运行体系;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及案例库、实训指导方案、实训模拟软件构成的教学材料体系;由毕业设计、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等构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系统。

4、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理论讲授、实训、实习相结合的要求,重点采用项目研究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6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 学生方面:

由于普高和大学的扩招以及人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识错位和对职业教育的忽视,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 已经成为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后不得已的选择。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 学校方面:

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 都不能与时俱进, 缺乏吸引力, 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 实训设备陈旧简陋, 也很难满足教学需要。2. 现在的“顶岗实习”已经变相成为学校给企业输送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方式。比如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是电子厂的流水线, 这里的工作只要是正常人就能胜任, 学生也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方面:

目前, 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知识内容的展开来设计教学, 长期忽视了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偏弱的事实, 使得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闭卷笔试”+“机试”的考试方式为主, 以教材内容的积累和记忆为主要目标, 考试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地点局限, 不仅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 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无法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四) 师资方面: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 中职老师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要求老师及时掌握教育、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的新内容。如果作为教师, 掌握的技能都不是目前较先进、前沿的技术, 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不可能实现“零对接”。本来, 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要求每年2个月的对口企业实践, 是充分考虑了该问题。但是, 这个要求并不符合中职的实际。主要原因是中职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 空余时间少, 学校的资金有限, 在各地区不能出台相关政府行为支持的前提下, 能接收教师的企业少之又之, 即使不考虑时间, 单靠学校或老师个人根本无法实现每年大量的企业实践。特别是计算机专业, 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快, 远远超出了其他行业。与之相呼应的, 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 与实训设计和企业工作实际脱节。

二.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进行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改革

认真开展市场调研, 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 特别是本地区状况, 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培养的目标和进行专业定位。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 计算机专业的生源普遍不足, 难以细分专业。社会和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入“一专多能”化, 专主要是在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和网络管理三个方面, 而办公应用和计算机组装维护则成立每一个计算机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2. 倡导“双证制”教育, 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双证制”教育模式是在保持教育教学体系框架基本不变的基础上, 将国家职业标准的技能要求融人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专业实践技能证书两类证书。学院根据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技能要求,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将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管理之中, 以适应职业技能考核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 探索和实践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 强调基础课以“够用”为度, 兼顾发展综合素质;专业课以“必需”为度, 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课以“熟练”为度, 着重训练职业技能。双证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将使课程突破原有学科理论体系的束缚, 形成鲜明特色的职业培养目标, 使毕业生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在计算机专业我们有办公软件应用、图形图像制作 (phososhop平台) 、网页制作、数据库等多个高新鉴定模块。我们在开设课程时适当压缩必要的基础课程、文化素质课程、马列、体育等课程的课时, 重点开设一些认证课程。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证培训大大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 实现一专多能。

我们的考核方式应当多元化, 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不同形式, 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改变考核方法, 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增加课外学分,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实践, 对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学分等, 条件成熟的课程建立试题库, 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以大纲为引导规范课程的教学, 以考核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

3. 加强校企合作, 引进“企业导师制”实现教师对口企业实践

“企业导师制”是指学校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或技术专家, 与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建立支持性、指导性关系, 即建立“1+N”支持模式。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有传播企业文化, 利用导师自身的影响, 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了解、适应、接受认同企业文化, 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同时, 利用导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阅历, 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提出自己的忠告和建议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并利用“传、帮、带”的方式教授学生获得工作经验和提升专业技能。

导师的确定由学校根据专业需要, 与相关企业和技术骨干积极沟通联系, 取得企业和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由学校对企业推荐选送的人员择优选用, 并颁发聘书, 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而学员对象则为学校完成各种考证任务和学习任务的最后二年学生, 从中选择部分同学先行开始, 每5—6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 并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 学生可自愿报名, 班主任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择优推荐, 学生通过一定的素质测评, 经导师面试后确定。指导期为一年。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校完成多能的目标后, 可以通过企业导师达到“一专”的目标, 成功实现“零对接”上岗。在企业导师过来的同时, 我们可以把学校的老师交换到企业导师的岗位进行实践学习, 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训合作。我们老说职业教育要“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果校企结合, 那“双师型”教师就解决了, 因为让一个人成为“双师型”教师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整个队伍的建设必须是“双师型”的。还有就是职业教育需要的硬件和软件与产业发展同步, 只有企业才能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设备, 校企结合才能为职业教育提供持续更新的硬件基础。

三.小结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必然提倡终身教育, 但是如果没有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也就无从说起。中职教育是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学校与普通学校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只要打出我们的品牌, 办好我们的专业, 让我们的学生都有好的就业出路, 那么职业教育也就不再是“失败者的选择”, 我们要做“成功者的选择”。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 项目教学 项目

1、综述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项目”,研究探索出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特点,满足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需求,全面涵盖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又能够真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并改进“项目”,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习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1.2 项目教学法应遵守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2、实施步骤

根据项目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设计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如下:

1)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个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确定项目

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

5)协作学习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7)归档或结果应用

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软件开发可应用到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等。

以上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取舍。

3、實施方案

学生在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后,即开始思考如何去完成项目,着手起草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学生在制定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项目名称:老师布置的项目。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预给的几个项目中自选。

2)小组组成人员:了解小组成员的组成,形成协作学习的团队。

3)项目目标:由教师直接下达,明确项目的具体要求。

4)项目的市场背景: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挖掘各自的己有知识,相互交流,形成对项目的已有认识。

5)项目任务的分解:学生通过讨论并参考教师对项目的分解意见,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明确各子任务的目标及各子任务间的相互联系。

6)项目实施计划:在保证总项目按时完成的基础上,根据各子任务的复杂性,制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表,组长要对各阶段的成果进行监控和检查。

7)人员分工:根据各位小组成员的特点,分配子任务,每位成员都要承担相应的任务。

8)成果展示形式的设计:成果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多种展示的方式。

4、结论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苏志红.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 (0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8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日益增加,《编译原理》等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课程自身知识面广、综合知识难度高等特点,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有效知识媒介。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用类比教学法讲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研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等建议,以期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类比教学法;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主干课在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编译原理》课程为例,在编译技术的支持下,程序设计语言从繁琐的低级语言发展到接近自然语言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开发方法也从模块化演变为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编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着软件开发方法的变革,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的应用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延伸。《编译原理》课程含有对基本问题解答的典型思路和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问题形式化描述、自动化”的解题思路,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系统地对算法和程序进行再认识,提高学生对后续课程《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原理和体系结构》等知识的综合理解。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程序和算法,还能提高学生求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们也是最难讲解和学习的课程。难学是因为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内容的讲解,类比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选择。顾名思义,类比教学法是利用类比方法组织教学,即在把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类似的部分教学过程中联系起来,通过类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导出未知对象具有的相应性质的一种推理方法[1]。目前,类比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课程当中,但是在计算机专业主干课中尤其在《编译原理》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类比教学法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用。

一类比方法概述

类比教学法是一种由已知探索未知的重要方法,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概念性类比,借助概念类比揭示概念的本质性和非本质性区别,建立起新的概念;一类是过程性类比,借助过程性类比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另一类是方法性类比,借助别人发明创造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类比探讨与研究;亦或是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类比,探求问题的改变式或不变式。借助类比法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寻找与讲授的新知识接近而又通俗易懂的实例,使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学生构建新知识的体系结构的学习主动性。其次,所选择的类比对象必须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或手段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2]。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在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问题的求解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类比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以及《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抽象知识比较少的学科。近几年,在计算机课程中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也逐渐引入了类比教学法,理论比较成熟;但是在主干课尤其是《编译原理》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形式抽象,关联学科知识比较多,而且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紧密,讲课与学习难度都较大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类比教学法目前在编译原理课程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的教学理论教学内容采取类比教学法,力求将抽象的原理转化具体的实现及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并学好该门课程。

二具体应用

依据教学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构造知识模型,应用到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的教学中。对以《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计算机专业专干课采用类比教学法构建知识模型,把学生从抽象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将抽象的原理转化具体的实现和应用;建立教学平台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课程的学习过程,实时接受教师讲解并进行讨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网络平台,既能合理组织好课程的知识内容,又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贯穿类比教学法,具体如下:

(1)教师在《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备课时注意类比教学法的应用。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对象与抽象知识进行类比。首先,尽量选取学生熟悉对象进行类比,做到学生熟悉它的属性和特点,保证学生在学习《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课程时理解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其次,类比时要保证类比的对象是科学正确的,具有类比的意义。举个例子: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解“1.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一节中体系结构分层及为什么要分层时,可通过邮政系统的工作流程来解释:投进信箱后,邮政局有专人按规定时间开箱取信(地方差异,频次不同。一天几次的和几天一次的都有);销票,就是在邮票上盖日戳,也就确认了发出信件的时间和地点;分拣封发,按收件人的地址按堆分放,先发到上级局再转运,再从上面转运到投递局,再由投递员送到收件人的地址(城镇有门牌号的一般送到户,农村有的只能送到村委和一些所谓的指定点)。分层传递,分层处理。用QQ跟朋友联系的工作过程也可类比为体系结构的分层。然后讲解网络设计存在巨大复杂性,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付复杂系统最为有效的方法“分而治之”,网络中如何“分而治之”:找出相对独立的重要功能,梳理功能间关系,使一个功能为另一功能提供服务相近功能仅在一个层次中实现,并尽可能位于较高层次。一个分层的体系结构允许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将大而复杂的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在备课时,选择好类比的对象,既减轻了备课的难度,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对《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制作课件时注意应用类比教学法。在进行课件制作时,《编译原理》的教师可以将类比的对象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其展现给学生看[3]。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解“网关”时,可将其类比成学校的门卫的作用,外来人员想要进来必须进行登记,否则坚决不允许进入,通过多媒体技术用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可形象地将这一功能展现出来。又如《编译原理》文法的分类在学生学习过程也比较抽象,文法分类是逐渐对产生式施加限制,使之最后演变成正规文法;在文法的分类中引入自然语言的例子,应用类比教学法,这一过程,可以类比四边形,通过对四边形的边逐渐加以限制,从不规则的四边形最后成为正方形。正规文法是对产生式逐渐限制得到的.,而正方形是对边进行限制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文法的演变过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3)教师在《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课堂讲授时注意应用类比教学法。在课堂讲授《编译原理》的知识时,不必局限于备课时准备的课件,可将身边类比的对象积极的引入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锻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将所学的内容与已知的对象进行类比,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其他特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计算机网络》课程中“IP地址”表示形式时,可类比学生的学号,具体类比如下:一个划分子网的C类IP地址:192.169.100.10,要与这个地址通信,首先要查找它属于哪个网络,然后由此网络内部查找它是哪个子网的,最后根据定位到主机号为“10”的目标主机。查找工作成功。16计算机专升本班一名学生的学号:16253012,先将学号“点分十进制”表示,为了和IP地址形似,每2个数字一位(实际的IP地址是二进制的,每8个二进制数对应十进制的1位,所以不难理解)转换成16.25.30.12,其中“16”表示年级,“25.30”表示计算机科学专升本,“12”是这名学生在班级的学号。要查找此名同学,先找“16”级学生,在查找“计算机专升本班”,最后在此班找学号为“10”的同学。匹配完成。《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还有很多的抽象内容都可应用类比法进行讲解、阐述,只要在讲解中注意选择恰当的类比对象,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类比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在建模和采用的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网络教学和实际教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应用型办学特点,对以《编译原理》为代表的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类比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基本问题求解的典型思路和方法,对应用型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森,徐静,曹瑞.“编译原理”教学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5:79-80.

[2]刘香芹,许清.编译原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林区教学,,10:99-100.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讨论 篇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的逐步深入,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将面临大的挑战,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课程实践中,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一、职高阶段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简介

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某些方面来讲甚至可以通过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衡量其发展程度,近些年来计算机应用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计算机应用专业能培养满足企业、单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型人才,它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包括软件课程和硬件课程两方面,对于硬件,学生学习后可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软件课程学习后可使用软件、编程、进行网络设计等,该专业能培养出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都具备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种阶段不同层次的院校都已经设立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职高阶段也不例外,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在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道路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社会信息反馈来看,职高阶段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存在些许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实际动手操作上的教授甚少;只重视技术后的效果,而忽略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质上的内涵;职高阶段还可能因为经费的因素聘请水平较低的教育工作者,没能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的片面性以及工作后“碰钉子”等等。到了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也做了一定的`改良,但实际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

三、新课程背景下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1.将工作岗位上项目的技术需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最终目的是进入工作岗位能自如操作计算机与灵活应用技术,所以,在教学时应注重与企业项目相结合,真正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同时理解并掌握的教学目的。

2.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多开展教学活动

职高阶段的学生受年龄与基础知识的限制,接受深奥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从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由于职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基础差的学生需耐心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讲授深一些的知识,对于没有基础的可单独辅导教育。

3.职高院校可利用讲座的形式开阔学生的思路与眼界

院校聘请高级计算机应用专家来校举行讲座是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开拓思路的好方法之一。基于职高阶段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基础知识为讲解内容,对基础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学生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学习知识。在开展讲座时应注意专业术语不要太多,尽量将知识化繁为简。

4.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在当下的应用十分广泛,将其应用于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免于枯燥乏味,还能使知识更直观生动易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没有多媒体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单一的讲解,效果不尽理想;而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对老师来说备课更方便,对学生来说可接收更多的信息资料,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帮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畏难情绪

计算机涉及的软件、硬件知识很广,学生在不熟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往往容易出现畏难的情绪,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必须先打消学生的负面情绪,再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多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或操作,在过程中总结计算机初级知识以及程序设计,学生理解后再继续教学,切勿操之过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高阶段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难度不是太大,对教师来说要掌握好计算机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再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职高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出出色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8):32-34.

上一篇:农科本科-园艺专业下一篇:类似相信未来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