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2024-06-20

《最美乡村教师》后感(共8篇)

《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篇1

这学期我刚刚成为一名教师,感谢XX三中给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机会,让我们能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能去更好的证明这个职业的价值。周四学校组织老师开以“学先进,转作风,扬师德,强师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大会,在大会上我们观看了《XX县最美乡村教师》的视频,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那些令人尊敬的前辈们的人生经历,看似迥异,却也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在这个光荣称号的背后,他们都饱尝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却赢得了学生的独特的爱,实为教师之楷模,学生之益友。教师是一个光荣而普通的职业。而乡村教师则要付出比城镇老师更多的艰辛。他们担负着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农村人才的基础工作.乡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比起城市要差许多,会遇到不少城市人难以遇到的困难,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赢得了众人的好评与赞美!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与他们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爱心、责任心是分不开的,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这些老师身上体现的可贵之处是我们特别是年轻教师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他们为众多我们树立了榜样。

甘于寂寞,不畏艰辛是众多乡村教师共有的特点。泽州县最美乡村教师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事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更是让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我要学习他们的那种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难以忘记张丽芳老师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她是老师、是保姆、是保安、也是妈妈。我要学习他们那种甘于奉献、至善大爱的精神,难以忘记郭垚垚老师帮助残疾学生,把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是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难以忘记段合旦老师即使病魔缠身,依然坚守岗位,一心只想着学生的大爱。他们都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践行者最美的事业,他们给了乡村教育以希望,向他们致敬!

“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们所能想到的已不再是工资的优越,我们所希望的是尽早的结束时,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

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用自己的爱去捍卫自己的岗位,也想坚守着他们的爱,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篇2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启动4年来, 共寻找到最美乡村教师30多名, 特别关注教师60多名, 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3个。石兰松、王金花、曾维奋、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等一批最美乡村教师, 示范并带领着中国乡村教师奉献在中国乡村教育的一线, 他们的高尚品德感染着周围人和整个社会。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认为, 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 我们国家目前13多亿人口, 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而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今天广大农村的6600万中小学生, 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融入社会流动的大潮, 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最初的知识源于乡村教师。这群在最底层、最偏僻、最穷困农村驻守的老师们, 点燃了农村的希望之火, 为中国梦实现集聚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来源:人民网)

关注乡村: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篇3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观看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篇4

坐在电脑前《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的视频,感动逐渐溢满我的心,眼泪悄悄从眼眶无声地流下„„

这些“美丽”的乡村教师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守,用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他们很平凡,却做着很伟大的事„„

1.宋玉刚老师:一名汉族老师,完全融入了藏族同胞的群体中。在教育生涯中,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惊天动地,就像高原沙土中顽强生长的“班公柳”,执着、静默、奉献。

2.邓丽老师:她敞开孩子的心扉,她以快乐的情感感染着每一个人。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她辞去高薪职位选择到海拔1800多米的高寒山区支教,3年支教生涯中,邓丽用勇气和担当诠释着自己无悔的选择。

3.徐德光老师:徐老师一刀一刀劈出孩子的求学之路,他筹钱买了只白马送学生上课,他不断的跋涉和坚守,他很伟大他被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校长一当就是20年。31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为此,徐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4.肖山老师:从江西到海南支教,他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不管下多大的雨,刮多大的风,太阳多烈,他依然带领孩子训练。他还把支教工资买物品给孩子,他教会孩子用意志信念拼搏去改变命运。他坚持梦想,放弃高薪,走进大山,点燃山里孩子们的梦想。

5.于贵勤老师:河北省承德县孤山小学校长。一位让过去只有一个手摇铃,12间缺门少窗破旧教室的小学变成一座占地1.3万平方米、能容纳200多名学生上课的一流乡村小学的校长;一位每天凌晨3时起床,坚持给学生们烧暖气8个年头的“锅炉工”校长„„

6.刘效忠老师:位于木兰县东兴镇最北端深山里的西二屯是一个只有二十余户人家的自然屯,到最近的五一村小学上学孩子们也要走十几里山路,为此西二屯设立了教学下伸点,刘效忠在这里一干就是31年。期间,全村无一名适龄儿童辍学,西二屯先后有18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

7.马复兴老师:没有手,却用全身的力气在写粉笔,他好伟大,他告诉了所有的学生,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努力,只要努力,相信,一定可以做好。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掉队,他坚持家访,先后让200多名逃学、流失的学生重返了校园„„

8.陈万霞老师:她开办了全国第一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她用“阳光信箱”聆听到了300多个孩子心底渴望父爱母爱的心声,点亮了他们心中“爱的灯塔”;她是2012年6月份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候选人;她是肥东县首届道德模范、合肥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她被公众亲切地誉为“留守儿童的好妈妈”。

9.吴金成老师:“80后”的他大学毕业后,在去深圳教书等多种机会下,他最终选择在乡村当个代课老师,每天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老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豆腐老师”。他像个做豆腐的师傅,又像个走街串巷的商贩,像个电工又像个木匠,可就是看不出,他是个已经毕业5年的大学生。

10.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老师: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在自己对孩子的爱之中。他的美丽就是能在在这片大山里坚守7年,他骑着骆驼上百次地翻山穿河,劝说家长,7年来共挽救了40多名失学儿童。而且一份坚守就是一份精彩,更是一份美丽,而且也是一份精彩。

随着岁月的流逝,日复一日的琐碎教育工作让人心烦,曾经以为心会慢慢坚硬,眼眶会慢慢干涸„„但在这动人的事迹中,那份曾经的感动溢满心间。“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艺术家们专门为“最美教师”张丽莉创作的歌曲,不仅记录了女教师的英雄故事,更道出了每个最平凡的老师,那朴实而又伟大的心灵世界。我们的工作很平凡,我们的工作很伟大,愿意为我最爱的教育工作奉献一辈子,不长,就一生。

当块平凡而坚实的铺石路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苍城镇中心小学

谢红英

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说不出有多感动,只知道泪水一次次地浸湿纸巾。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他们用最纯真的情感,最纯净的心灵,最纯粹的生命,给我们的时代,给我们的老百姓,给我们的孩子们,做出了一份承诺,用他们的生命写下了一首首好诗。

徐德光、邓丽、宋玉刚、肖山、于贵勤、刘效忠、马复兴、陈万霞、吴金成、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这十位朴实的乡村教师,在自己的大山里,在自己的那一方天地里尽情演绎一个教师的灿烂人生。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里熬上一年两年,我觉得没什么难的,但是他们,是将自己的一辈子,将自己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大山,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都是凡人,是怎样的意志与信念让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从来都知道教师要教书育人,但不曾想,老师自己就可以是一本“活”教科书,就像马复兴老师一样,用自己伤残的手臂谱写坚强的篇章,用不屈的意志描绘人格的魅力。为了备课,马复兴要超常地付出,别人用半小时,他却需要好几个小时。翻一页书,他要借助两只断臂和嘴唇合力才能完成,刚把书翻开,当他去写字时书又合在一起,备一次课仅翻书一个动作他就得重复无数次。为了教学需要,马老师还练画画,学生们知道,马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付出很大努力。就是在这样的每一节课上,孩子们接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幼

小的心灵中,马老师的一腔深情、一双巧臂,为他们树立起了人生的航标!

从来都知道教师需要像妈妈那样呵护每个学生,但不曾想,陈万霞老师就是200多个乡村留守孩子的妈妈——每天给孩子们洗澡、洗衣、烧饭,直到晚上将孩子们弄到床上睡觉。“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阳光小学首先是孩子们温暖的家”,这是阳光小学校长陈万霞的教育理念,她称之为“心灵教育”,即首先了解留守儿童敏感孤独的性格后,倾注全部的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依靠和港湾。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来都知道教师需要扮演各种角色,但吴金城老师这样的,可从没听说过——除了授业解惑,他还担当着许多角色,他是泥瓦匠,教室漏雨,他搭梯上房,砌砖补瓦;他是木工,桌椅折了,他操起工具,夯牢加固;他是电工,教室没电,他手脚攀爬,拉网架线;他还是营养师,每天榨鲜豆浆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补给营养。而每逢雨天,他又是孩子们的护卫,跋涉三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把每一个孩子安全护送回家。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别人。以前我总是一笑而过,这怎么可能?可当我看到颁奖典礼上学生们泪流满面的与他们的老师拥抱,我才明白,那眼泪中包含的幸福与感激,是只有“蜡烛”才能得到的回报。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觉得那不过是一个好听的称呼,可当我看到为乡村教师颁奖的那些孩子们脸上绽开的笑脸,我才真正明白了园丁的内涵。最美乡村教师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

乡村的花朵,用自己的青春托付起了乡村孩子的未来,用自己的幸福带给了乡村孩子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着这一个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呼,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热泪盈眶之后,我不能再无动于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许不会有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牺牲,也许不会有宋玉刚的寂寞,也许不会有徐德光的坚持,也许不会有邓丽的奉献,也许不会有肖山的洒脱,也许不会有于贵勤的执着,也许不会有刘效忠的遗憾,也许不会有马复兴的感动,也许不会有陈万霞的积极,也许不会有吴金城的清贫。但是我会从备课、上课、批改、补课的点点滴滴做起,会从爱学生、爱工作、爱学习、爱同志、爱家长的普普通通小事做起。

吴金城老师的一番话在我耳边响起——我愿意像我们苗寨的石板一样,为孩子们铺出一条走出大山的路。我想,我也会在我平凡的岗位上,做一块坚实的铺路石。

用小美诠释着大爱

—《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后感

谢顺意

激动、流泪、震撼、感慨„„这些是我观看《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后的心绪。颁奖晚会上的十位乡村教师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对学生无私的爱,伟大的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应该的,是微不足道的,是小美,然而他们给予孩子的温暖、关怀、爱护,是大美。

他们的美是崇高精神。贵州遵义的徐德光用刀砍出一道本没有的求学之路,他和他的白龙马每天跋涉在崎岖泥泞的山路接送学生上学,放学;阿力普夏八年护攀悬崖峭壁护送孩子开学和回家,他冒着生命危险,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的可贵;青海的马复兴无双脚双臂几十年如一日担任着任课教师这一角色,写出了比常人漂亮的字。

他们的美是全部责任。湖北的青年教师邓丽是学生快乐的兴奋剂,她用她的笑容、肢体语言、歌声、舞蹈,告诉孩子学习是如此的快乐;创办有三百多名留守儿童学校的陈万霞,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位校长的身份,每天帮助孩子洗澡,洗衣,告诉孩子离开爸爸、妈妈一样健康成长,快乐幸福;孤山小学的校长兼锅炉工一年如一日“烧”出温暖,告诉孩子学校比家更暖和。

他们的美是无私奉献。湖南29岁的吴金成,每天清晨要亲自碾磨豆腐四个小时后卖到的钱全部用作学生的学习经费;汉族青年宋玉刚把根扎在了雪域高原十五年,把青春留给了日多乡;台湾青年林子

宏放弃年薪20万,承担着达祖小学校长的重任,做了8年的志愿者。

这些乡村教师有着纯洁的情感,纯净的心灵,纯粹的生命,他们为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诠释着当今复杂的社会中的真实美。反思自己当了20多年的教师,我也有小美但没坚守着大爱。我虽在农村小学任教十年但没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我虽主动申请支教但没坚持留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但愿我的爱永远坚守在三尺讲台,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中。

让我们一起变得更美!

——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有感

张佩娟

昨天晚上,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的演播室举行。这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台颁奖晚会,它没有华丽的舞台,而且上台领奖的每个人都那么的朴素,台下没有那种疯狂的尖叫声,但我看到了纯净的天空,看到了孩子们真诚的眼泪,听到了主持人真诚的赞美,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坚持的力量。颁奖典礼仪式隆重而热烈,孩子们用纯真的歌声和呼唤,发自肺腑地向老师致敬,让在场的观众激动地流下热泪。

我国有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简陋的教室中为学生授课,用微薄的工资生活,甚至还会用这份微薄的工资来资助更为贫困的学生。他们中,有34年间坚守湖北郧县最偏远的教学点,背送两代学生过河上学的邹桂芬;有创办了全国首个留守儿童寄宿制村级小学,用一片爱心为留守儿童创造温暖的家的陈万霞;有罹患鼻咽癌中晚期,却仍然带病上课,带领学生取得全县中考第二的优异成绩的郑爱华……

846万乡村教师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艰巨,而他们内心却充满阳光,脸上的笑意,却也使人们深思:为什么他们在如此环境条件下,还能甘之如饴?他们很多人都面临着许多更好的人生选择,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在乡村坚守?

846万乡村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然而,他们在留下还是离开这个问题上,都作出了共同的坚守选择。不要去无端揣度,他们或许没有更好机会。不要去无端怀疑,他们的能力只能让他们挣些微薄的薪酬。不要去无端猜测,他们有自己不能离开的苦衷。事实上,当每个人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时,他们都会有能力和机会去改变。但他们共同选择坚守,就必定有最坚实的理由。

“我以前总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觉得给孩子们教授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比我自己赚钱更有意义,我留下来,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出大山。”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寄宿小学校长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这样感慨。

“我留在茶寨,孩子们就快乐,以后他们也会幸福。没有运动场所、没有电、没有讲台,我们依然唱歌,用笑声、歌声表达我们的快乐。”湖南省凤凰县禾库学区茶寨小学80后教师吴金成想到自己一走,茶寨的40多个孩子就可能失学,最终还是放弃了发财机会,他说“有人不理解,我却很快乐。山村孩子有好前程,山村有好面貌,山民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付出有回报,所有的忙碌和艰辛都值。”

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我们常说,这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的是一种崇高境界和操守。然而,从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质朴和恬淡中,这种大爱与大我却不是一种不近人情、常人不可企及的存在,不是一种“高处不胜寒”、人迹罕至的高地,却像我们每天所见的空气和水一样平常。

或许令人一时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种大爱我们在城市的喧嚣中常常少见,却会如此慷慨地在这些平凡的乡村老师身上绽放?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享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有成的。这是“最美乡村教师”们的坚守给我们社会、给很多人贡献的另一种奋斗的价值标准,或许更值得忙忙碌碌的世人们沉思。

在这次“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中,我们海南琼中中学足球教练肖山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乐东万冲镇中心学校小学教师邢源霞获“特别关注乡村教师”。

肖山,他今年只有46岁,却已经是两鬓斑白;他还没有孩子,却被一群十几岁的女孩子叫作“足球老爸”;7年前,他本来在大城市工作,月收入两三万元,却毅然来到一个穷山沟支教,每月领1000多元的工资,一直到现在。

他带着一支还没有固定队服的女子足球队,却先后夺得全国性比赛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七名。

因为这支女子足球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在海南有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他就是肖山,琼中中学体育教师、琼中县女子足球队主教练。

在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典礼中,看到那一个个获奖老师的故事,我深受感动。最美的,是精神,一种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也是勇气,一种抛弃奢华,归于宁静、归于平凡的勇气。而就是这样的最美,最让人感动。教育原本就是一件平凡、纯净的事情,这些老师的故事真正诠释这教育的真谛。大山、乡村、贫困、青春、志愿、奉献、坚守、无悔......这是这些老师的付出;温暖、力量、成长、感恩......这是那些学生的收获。这些老师的付出,感动了这些学生,他们爱老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正像老师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一样。

看着,想着,扪心自问,如果是我,是否能像这些老师一样,在那样的环境下,诠释着

教育的真谛?我不确定。但他们值得我尊敬,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这些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为了自己,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或许环境造就一个人,这样艰苦的环境更能寻找到坚守教育事业的平凡老师。想想自己的环境,想想自己坚持的教育,是否还在坚持着当年作为一名师范生憧憬未来时,早就镌刻在心中的教育梦想。或许还在坚持着,或许有太多主、客观的原因影响着自己。

感动其实很简单,就像这些老师真正爱着自己的学生,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我们不要埋怨学生不用功,不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有时候需要想一下,我们所做的是否真正为孩子考虑了,是否是真正的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如果多年之后,学生能够记得你,能够出自感恩地说声“老师,您好!”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老师。

看了这些老师的故事,我的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保持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凡事静心尽力,扎根于教育,让教育返璞归真,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很感人、很激动,数度落泪。

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故事让我们内心深受震撼,又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每一个从贫穷落后的基层农村成长过来的人,一定都会感同身受。回首少年时光,那是一个多么纯真的年代、那是一份多么纯粹的感情、那是一颗颗多么纯洁的心灵!

他们是我们846万乡村教师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我们千千万万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缩影。做为一名乡村教师,我自惭形秽,但他们也给我指明了方向,给我注入了新的力量。真诚,纯朴,善良与平凡往往是塑造一个人的必备的东西。在这样一个金钱社会里,普遍的低俗吞噬着高贵的灵魂,我认为没有什么事业是像教师一样鞠躬尽瘁,当别人纸醉金迷、迷失自我时而他们却朴实无华、只为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已经不是在喊什么口号,所有的溢美之词加在这些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教师身上都是名副其实,他们守的住清贫,守的住寂寥,守的住一个为人师者的最可贵的良心!他们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乡村的灵魂工程师,是民族的脊梁,是乡村未来的希望。爱心、责任、信念、奉献“,是对乡村老师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一起变得更美!

看《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苍城镇中心小学

谢丽琼

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的现场颁奖典礼,评选出来了十位最美乡村教师。我是怀着感动和敬畏之心看完这个节目的,我被一种伟大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乡村的灵魂工程师,是民族的脊梁,是未来乡村未

来的希望。爱心、责任、信念、奉献”,是对乡村老师的最好诠释。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比喻,老师就是把我们从懵懂的世界里带到一个充满着知识,充满着好奇,让你急于进入的一个世界的渡船,把孩子从孩童带到成人的世界里,从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带到一个充满各种常识的世界里,让孩子从一张白纸,带到充满梦想的世界里,让每一个人有梦,成为未来的祖国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些光辉的形象里面,包含着一群不为人知的群体,他们就是乡村教师,他们的待遇没有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师那么优厚,工作没有那么轻松,但是他们的责任更重,他们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启蒙者。耐得住寂寞,不畏条件艰苦是众多乡村教师共有的特点,广西山区教师石兰松是一位典型。石兰松是一名壮族乡村教师,在湖面上坚持26年撑船护送学生上下学。他记不清自己在水面上撑了多少个来回,只记得这么多年来已经撑烂了8艘木船。他就是广西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内泽庄刁望教学点教师石兰松。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他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1000多人。26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爱和梦想……他因为26年前的高考失利以2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老师的托付,他嘴上答应了,可心里一点准备都没有。父亲正指望着儿子走出贫瘠的大山光宗耀祖,他自己也憧憬着美好的前程,如果放弃复读回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大山了。晚上,石兰松坐在自家门前的台阶上,眺望着石崖环抱的大龙湖出神。“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恩师的这句话,仿佛一次又一次从空濛深远的湖面传来,在他心头激荡。石兰松打定了主意:自己留下来,把山区的下一代送出去,不让山区的贫困“代代相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铺盖卷从学校搬了回来,紧接着又去了教学点。他在学校的一呆就是26年,寒暑易节,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他的精神让我非常感慨,这说明在他的心里是有着一个怎样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一如既往地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事业不断默默地付出着。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身处在繁华的城市,体会不到他付出的艰辛,有时候,在工作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困难,我经常会被这些暂时的困难和阻碍所困扰,有时候我甚至想,自己选择的事业,选择的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做的吗?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有退缩的想法,我想避开很多难做的问题,但是

现在我看了这些乡村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他们在那样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下,都能做出这么辉煌的业绩,都能正常地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做的一丝不苟有条不紊,我这点小小的困难和他们比起来算的了什么呢?我感到举步维艰,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甚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要有足够的爱心去奉献,要有做一个强者的勇气,我才能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孜孜以求,诲人不倦,才更好地最得起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这一个华丽的称号。

虽然教师节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和这些最美的乡村教师一样,继续从事着这个伟大的职业,我一定能为自己的事业创造出更美好的巅峰,祝福自己,也祝福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们一生平安,天天幸福、快乐。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苍城镇中心小学

林秀丽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作为教师的我播种希望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我和孩子一起又迎来一个新的学期。今年我接手了新的班级,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习惯我命令自己:两天把47个学生人、名对上号,一个周班级的一切都步入正轨。有了目标一切都忙碌起来,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劳累的感觉,似乎有丝丝倦怠。于是就想,婚姻有七年之痒的说法,工作呢,是不是也有倦怠期?

就是在这种忙碌和自问中我观看了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流泪,我想,我的泪,流给了那些让我感动了的为了守护天使而默默付出却又不图回报的人;流给了那些懂事好学又不畏路途险峻的孩子们,也流给了自己,一味的想象却从未如此的享受!

难以忘记徐德光老师,难以忘记他五年劈山开路的无怨无悔,也正是这条路让无数孩子走进课堂,走出大山;难以忘记他和白龙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和伤痕累累,也就是这一匹马,一个人,让无数孩子少了艰辛,多了敬仰;更难以忘记他37年的坚守却因孩子的升学而无语凝咽,就在这一刻,多少辛酸,多少担忧,又有多少牵挂?的确,他的付出,他的坚守,他的大爱,孩子们不会忘记,大山不会忘记!

难以忘记海拔3100米的马尔洋乡,因为这里有身高一米八既是校长,也是老师、保安、保姆、厨师的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很难忘他们生活的一个片段:假期里老师们护送着孩子回家,要翻越陡峭的山壁,要趟过湍急的大河,甚至还要翻越雪山。翻越雪山时,风雪太大了,为了安全8位护送的男老师要用绳子在身上打好结,前后的人都要连在一起,再把学生揽在身旁,整整3个小时,才能走出这片风雪之地。这是怎样的毅力和爱?

难以忘记„„难以忘记那些为了山里孩子而默默付出的人和物!他们就如同这大山,有着宽阔的胸怀,有着让人感动的大爱!他们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的孩子叩响求知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

虽然我成不了他们,但是他们身上所弥散出的敬业精神和忠诚人格却感动了我,感染了我。从他们身上我找不到倦怠,看到的是很贴近心的幸福,我想这大

概也是自己要的。突然记起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老师的话:“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标杆,你立的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远。”就让它作为我以后的动力,为苍城的教育事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最后以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怀:《最美乡村教师》

阳光温暖了世界,雨露洗掉了尘埃。悄然流逝的年华,无悔这炙热的情怀。昨天栽下的幼苗,已经茁壮成才。亲手挂起的船帆,已乘风破浪,远航大海。

纯真的守望者,坚信着未来。挥洒下汗水,书写青春的节拍。那不曾改变的信念,最绚丽的色彩。面向明天,春暖花开。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苍城镇中心小学

梁颜笑

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和《至高荣耀》的颁奖晚会,我被深深的感动并震撼了。十位最美乡村教师和一个最美支教团队,用他们的执著与坚守,用他们的爱心与责任,用他们的无私与奉献,更是用他们的生命与忠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教育诗篇。

邓 丽——2009年,27岁的邓丽放弃了武汉当白领的工作,带着憧憬和好奇,来到了海拔1800米的高原小学,成为这里唯一的一位女老师,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在邓丽老师的教导之下,在她的快乐教学中,孩子们的成绩变好了,缺席率降低了,孩子们的心境变得开朗乐观了,她一个人为这个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邓丽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大姐姐,也是绽放在高原上的美丽之花。

徐德光——贵州省遵义市的扇子林教学点,建在群山环绕的半山腰上,周围几个村寨的孩子都要到这里来上学。全校15名6到10岁的孩子,每天都要在密林杂草中穿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山高林密,灌木丛生,当年18岁的徐德光就是这样用五年时间,一刀一刀劈出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五年的劈山开路,徐老师的双手伤痕累累,劈成了残废。为了修建新的学校,一个人,一匹马,徐老师就这样将9万多块砖搬上了山。每到下雨,徐老师总是用白龙马把孩子一个一个送回家,甚至为此摔断了两根肋骨。对大山的赤诚,对孩子的挚爱,使徐老师从18岁坚守到了55岁。他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爸爸老师。

于贵琴——1990年,因为责任心强、教学成绩突出,于贵勤从县重点小学分配到这所入学率合格率都只有10%的孤山小学,那一年她34岁。她是老师却又像妈妈一样抚养大了一群孤儿学生,她是校长却八年如一日深夜坚守在锅炉房,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放心不下没有改建完成的校舍,如今,56岁的于贵勤已经在北大山脚下的孤山小学守了22年。她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妈妈老师。

达祖小学志愿者团队——这是一群富有激情的80后和90后,一群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一个不同地区人组成的团队,一个去世后仍不远离去的灵魂,不同的人生却选择了同一种生活,不同的理想却有着共同的希望。他们,泸沽湖达祖小学教师团队,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这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原来都有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而现在,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300多人的志愿者接力团队,让一个百分之七十的村民都不识字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学校里的电脑课、英语课、美术

课、音乐课一应俱全;村里人大都只到过镇里,这里的孩子却可以到上海、南京办画展。这一切是因为孩子们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就是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达祖小学志愿者团队。

宋玉刚——远离拉萨120多公里外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海拔高达4600米。夏季这里暴雨裹挟冰雹,冬季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的极寒,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有一所牧区小学,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15年前,一个22岁的汉族小伙子,从拉萨师范学校毕业后,却主动写下志愿来到高原,当时学校没水没电,和他一起来的老师一个个都走了,但宋玉刚却选择了留下。作为“藏二代”的他,坚守藏区十五年,一句藏语都不会的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单词到一个句子,最终能熟练地用藏语进行教学和交流。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的足迹踏遍了牧区的每一个角落,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到学校读书。为了给远离家庭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他那不足20平米的房子成了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老家,他和妻子成了孩子心中最美的藏族阿妈和汉族阿爸。

还有肖山、刘效忠„„

一个半小时的颁奖典礼,感动的泪水一次又一次从我脸上悄悄滑落。当我看到老师们一次又一次悄悄拭泪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感动。

感谢最美乡村教师带给我和老师们的感动和收获,与他们相比,自己变得渺小了,举起茶杯,润润沙哑的嗓子,想想最美教师,默默鼓励自己,好好工作,坚持下去,无怨无悔。

最美如你们!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最美

有你们 有希望

——《寻扎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

张宝进

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和《至高荣耀》的颁奖晚会,我被深深的感动并震撼了。

《最美乡村教师》,触动了我的灵魂;十大教育楷模,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你们,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杰出代表;你们,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更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你们,把学生看的比自己的孩子还重。你们,不是神,却做到了神也难以企及的地步。

你,乡村最美教师阿力甫夏,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他们就已经在你的学生记录册上,七年之后,你来到他们家,把孩子从父母手中接到学校,让孩子开始了学习生涯,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是你不灭的信念。

在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寒风刺骨,道路湿滑,你冒着风雪,冒着被巨石砸昏的危险,趟过湍急的河流,翻越几千米的雪山,把孩子一个个安全护送回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无怨无悔,只要孩子安全,你就欣慰。

你,乡村最美教师于贵勤,在北大山坚守了22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学校建成了设施先进的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抚养三兄弟14年,这份恩情,比山还重,孩子那一声“妈妈”,让你热泪从横。

你,马复兴,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却凭着一份执着,一份对教育的热恋,多少次的磨练,粉笔一次次滑落,你用仅存的残肢一次次夹起,我敢说,你画的圆是最圆的。你为学生树立了坚强的榜样。

吴金成,一个年仅29岁的小伙子,在其他同龄人在购房买车,享受生活的时候,他却为孩子的生活在打拼。早晨5点钟起床做豆腐,沿街叫卖,才挣12元,就是用这每天挣的这12元。吴老师全投到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孩子的伙食,他就是48个孩子的家长啊!

张丽莉,一个阳光灿烂的女孩,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你奋力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卷入了车轮之下,永远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女孩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啊!可是,为了老父亲,为了自己的那些学生们,你仍然笑对人生,你的坚强深深感动了我!谁说80后、90后不能扛起社会的大梁?

十大教育楷模,最美乡村教师,在这个物质时代,你们能够用纯真的情感来做教育,用纯净的心灵来引领孩子,你们,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却不说不,而是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双肩,去改变环境,看了你们的事迹,我被震撼了,有几次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与你们相比,我们有优越的条件,校舍整齐,学生上学方便,待遇也不错,可是为什么就没有向你们那样对教育的无比热忱呢?

也许,我们周围有太多的诱惑,名与利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清方向。甘受清贫,不一直是教师的写照吗?今后,我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向你们学习,静下心来做教育,扎扎实实教书育人。

不曾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贫穷落后的地方,好在《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及《至高荣耀》的播出,让社会的良知再次被唤起,许多好心人、大企业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来帮助贫困的学校,人多力量大,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希望国家对这些地方加强扶植力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让中国所有的孩子都能过上幸福、充实的教育生活,让所有的老师过上好日子,这是我的希望!

平凡的岗位 伟大的壮举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观后感

张小萍

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感情脆弱的人,但是当我第一次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时,眼泪却忍不住地流了又流。当我看到第三位教师的事迹后,不得不关闭了画面(其他的七位是在另外的时间看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一次次地被掀起,我的心灵一次次地被震撼。让我感动的不只是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伟大壮举,我还感动于那些发现他们的记者们,是他们的艰难寻找,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些最美乡村教师平凡而伟大的世界。

宋玉刚,网上称他为“藏二代”,这个称呼让我们想到了“官二代”、“富二代”„„但是却与之有着完全相反的含义。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援藏工作者,一干就是53年。我可以断言,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后来才会有这样的儿子。

在这样一个所谓的“人往高处走”的年代,宋玉刚真的选择了往高处走,他奔的是海拔高的西藏。有过常识的人都知道,像我们在东部生活惯了的人,到了西藏那高海拔的地方,生活都很困难,就会面临很多的艰难和困苦。我们周围也有到西藏去支教的,但是他们仅仅只是一年或是几个月,而宋玉刚却一呆就是五年,并且他还会永久地呆在那里,因为他把家都安在那里了。

如果说生活的困难可以慢慢适应的话,那工作上的困难,我们想想也够吓人的。一是语言不通,二是工作繁重。视频中介绍,他一个人担任了我们现在几个人的工作,所以他五年来一次假都没休过,家也就一次都没回过。

想想这些,再对照一下自己,真是有些汗颜。

于贵勤的人生箴言:当老百姓的官儿,就得给老百姓多办点事儿。尽管校长不是啥官,可是我能做到的必须都得为这个学校、学生们一点点实现了,心才能安。

静下心来想一想,再往周围看一看,有几个官能做到她这份上?

她起早贪黑地去“化缘”,为的是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的是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但绝不是为了自己的光鲜亮丽。

锅炉工=校长,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是个不等式,但在于贵勤这里,却有了全新的解释。她一个人竟分成了八个人来用,每个冬天,她都住在学校里,晚上,每隔40分钟就起来添一次煤。学生们的教室和宿舍暖和了,可她住的锅炉房的偏房里却冷得要命,她需要盖6床被子才能勉强暖和手脚。

被窝、锅炉房;凉被窝、锅炉房;冰冷的被窝、锅炉房„„这就是她每天晚上的轨迹,这样的生活谁能说干得了?

于贵勤成功了,荣誉应该属于她,多高的荣誉都不为过。

没有双手的马复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个春秋,字写得工工整整,画画得漂漂亮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没有手,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残疾人,残疾人在社会上应该受到照顾,就算他不工作,白吃饭,也没有多少人会感到意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应该受照顾的马老师,却做着和平常人一样的工作,并且工作还不比平常人差。视频上,他那两个粗大的前臂抱着一根细细的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画画,他用断臂折纸,用断臂穿针引线,他把球拍插在袖管里和学生打球„„健康的你,能做到吗?

„„„„

历数他们的点点滴滴,每一件小事都透着高尚和伟大。他们都是生活和工作在极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一个人当成了几个人来用;他们都面临着别人的不理解和异样的目光;他们也都曾有过离开的想法。但是是责任让他们留了下来,是责任让他们主动承担起繁重的担子,还是责任让他们主动克服了一切困难。

他们成功了,他们的成功不在于他们获得了多么高的荣誉,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是他们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享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5

歙州学校小学部

吴玲

《最美乡村教师》,这是个感人至深的节目。我一直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几乎是含着眼泪看完的。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潘丽华老师。

最美乡村教师都有美好的理想,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守护乡村教育的基石。乡村的风光虽然美,但很多地方的教学条件却无法与自然风景相比,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面对困难,最美乡村教师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坚守,有的已长达30多年,从满头青丝到发如雪,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青春和工资投入学校建设中,有的用一匹马驮出了两所学校,有的甘当学生的锅炉工,有的打着赤脚上讲台授课,有的为学生洗澡补衣,有的为学生筹集了几百万资金,而他们自己却不拿一分钱的工资„„正是他们的奉献才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批学生才得以从大山中走向外面的世界。

最美乡村教师怀着对教育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疼爱,他们已然成了学生的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他们最牵挂的是学生,学生最依恋的是他们,为了共同的梦想,师生成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师生一起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孤独、寂寞,迎来了灿烂的明天。

“山里的孩子要读书,要走出大山,需要我这个老师!”今年55岁的潘丽华,是大山最深处歙县上丰中心学校岩源村吴家坦教学点的老师。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任民办教师开始,潘丽华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看看大山之外”的梦想。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样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看到了潘老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正是有由于他的默默无闻和兢兢业业,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才有了飞向未来理想的翅膀。

“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在我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在我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俗话说“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我想,潘老师就是那道美丽的彩虹,那朵铿锵的玫瑰。

潘老师,“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你的外表了,此刻,你的坚持,你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看到的你,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从他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的“最美”。

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美乡村教师潘丽华的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想用自己的爱去捍卫自己的岗位,也想坚守着他们的爱,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6

集安市实验小学

马贵波

他们是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那样感人,他们的确因播种光明而美丽!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真正含义,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宋玉刚,一位西藏山区的汉族乡村小学教师,如同“班公柳”般朴实平凡,深深扎根雪域高原。他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都未能动摇他扎根西藏的决心,他完全融入了藏族同胞的群体里。他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身体一样热爱民族教育工作,他的这种执着、静默、奉献、坚守值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刘希章,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农民,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凭借顽强的毅力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就是这样一位多次获得表彰的普通代课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拿着微薄的薪水,养活着一个多人残疾的家庭,其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还有那“收破烂儿”的土家族女教师陈银玉,她独自坚守在大山深处一所破败的小学里,教书育人30年。她虽然身为教师,却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接济贫困学生。陈银玉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是可以养家糊口的,是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的,是可以接济贫困学生的。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为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丽的心灵,她用自己的执着为多少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向理想的道路,多么可爱又可敬的乡村女教师。还有安和利、钱哇玛尚、韩春玲……

《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篇7

岗位管理是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 解决乡村医生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意义当然不止是在全国找出10个“最美乡村医生”, 更在于“寻找”适宜政策解决乡村医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岗位管理应该是制度建设的切入点。

——17年真情驱散艾滋病阴影的张振江年已58岁, 再过两年就该退休, 但养老问题却始终没有着落。原先的政策只能是作为农民享受农保, 后来省里规定对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按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但这个政策至今未能落实。

——扁担医生李前锋做了肾移植手术后, 每年要服用6万多元的抗排异药。但这种药不在合作医疗报销范围, 按照大病救助制度只能补助2万元, 其余全靠亲友资助借贷。其“农民”身份决定他不能像乡镇卫生院职工那样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障。

——当了近3 0年“索道医生”的邓前堆, 直至2009年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多元, 2012年增加到550元, 但其中包括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运往村卫生室的费用, 剔除这项开支, 仅有400多元。当地乡镇卫生院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 这位最美乡村医生待遇仅为其1/5。

——在海拔平均36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乡村医生洛松江村所在的沙丁乡只有他1个医生, 他既是全乡6个行政村的唯一村医, 也是沙丁乡卫生院的唯一医生, 并且是这个卫生院的院长。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他的工资还不到卫生院新分来护士的1/3, 因为护士是国家分配来的公职人员, 而他的身份是“乡村医生”。洛松江村在电话里向我一再说明:他的这个院长也只是“临时”的。

——“天堑”医生居马泰曾说“不要让年轻人重复我的经历”, 这句话里饱含着何等的酸楚!

他们感人肺腑的事迹正在被人们传颂, 但他们“光圈”之后的苦衷是否也为社会所知?

社会对于“乡村医生”这个概念是缺乏了解的。陈竺部长在颁奖晚会中深情地说“他们是工作在村卫生室的医务工作者”。这看似普通的介绍却饱含着极其重要的提醒:他们是“医务工作者”, 他们理应享受“医务工作者”的最基本待遇。

政府对乡村医生是关注的。国家曾连续几年开展了优秀乡村医生的奖励表彰活动, 国务院领导多次把乡村医生请进中南海召开座谈会。但是如果不能从政策层面着手, 而是仅仅对其中极少数成员奖励表彰, 是不能解决这支120万人的队伍所面临的燃眉之急, 即便是这些当选为“最美”的乡村医生们, 也无一例外面临着这种制度性的不公!

政府对此已经引起高度关注, 从制度入手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共识, 现在的焦点是选择什么样的制度。

二、从解决待遇入手, 建立村卫生室岗位管理制度, 是现实的选择

解决乡村医生问题不妨比照民办教师转正定级的办法, 将乡村医生转为国家公职人员。但这一意见一直存在争议, 从国家政策层面解决乡村医生问题的方案在“身份”问题上卡壳至今。

当一种方案争议很大, 迟迟不能取得共识的时候, 我们暂且将这个话题搁置, 换一个比较能够取得共识、又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去讨论, 或许可以出现突破。

按照这样的构想, 政策设计是否可以沿着这样的路径:首先确定村级卫生服务是农村不可缺少的社会服务, 乡村医生是工作在村级卫生机构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在此基础上健全包括“岗位待遇”在内的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岗位待遇”应该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工资、福利比照乡镇卫生院水平, 社会保障按照城镇职工标准, 对此可能会有争议, 但只要确认“基层医务工作者”这个前提, 也就不难统一。如果这些认识统一了, 则乡村医生的薪酬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岗位管理制度需要澄清的两个疑点

建立村级卫生机构的岗位管理制度, 横亘着两个问题:其一是待遇的来源, 其二是管理的主体。

首先澄清待遇的来源。

在讨论乡村医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要解决待遇问题, 就必需解决身份问题,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身份问题解决不了, 财政就无法安排预算, 待遇也就无法落实;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身份”现在又恰恰不具备解决的可能, 于是这个问题也就成为解不开的死结。这种逻辑推理的大前提是乡村医生的待遇必需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小前提是财政预算无力承受, 于是得出结论便是待遇无从解决。

问题在于这两个前提都不成立。首先, 乡村医生待遇的来源可以来自政府财政预算, 可以来自合作医疗基金, 可以来自公共卫生服专项经费, 也可以来自受益者个人的支付。这些来源的构成比例, 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服务项目而有所不同, 财政预算并不是解决乡村医生待遇的唯一来源。其次, 在我国的一些特殊地区, 譬如“最美”乡村医生洛松江村、居马泰所在的雪域高原, 邓前堆所在的边远山区, 张振江所在的艾滋病聚居区, 则应该由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全额保障, “财政预算无力承受”之说在这种地区是不能作为理由的。两个前提都不能成立, “待遇无从解决”之说自然也就不能成立。

再澄清管理的主体。

我国卫生行政机关只设置到县级, 县级卫生主管机关把行政管理延伸到村级卫生机构显然鞭长莫及。“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体制是由县级卫生主管机关制定规则, 委托乡镇卫生院按规则操作, 对村卫生室进行日常管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运行十多年, 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 便可以卓有成效地建立起村级卫生机构的岗位管理。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 是事业单位改革早已确定的路径, 但囿于各种制约因素举步维艰, 至今没有突破性的推进。在有些领域, 近年来甚至有强化身份管理以至于效率显著下降的现象, 乡镇卫生院改革前一段就走过这样的弯路。如果在乡村医生的管理体制中能够绕过身份管理这个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阶段, 直奔岗位管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爱心是卫生服务的基石

1月3日晚, 央视演播大厅正在录制“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观众席上, 许多人在不停地擦拭泪水, 所有的人都被那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感动。此时我突然想到那句“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些感人的事迹再一次昭示:当医术和爱心融合在一起的时候, 便铸就了人类中的“最美”。乡村医生的医术算不上怎样高明, 是爱心使医术的能量放大了几十倍, 几百倍。

颁奖典礼结束后, 我久久地琢磨:如此圣洁的大爱缘何而来?

王布和8岁丧父, 是草原上的牧民把他养大。他当了医生后就一直坚持“有钱没钱都给看”, 虽债台高筑, 仍广济博施, 他的爱心源于感恩;钟晶在爱人调回城市后, 却选择留下, 从2008年坚持至今, 她不忍心这里的留守老人生病没人诊疗, 她的爱心源于怜悯;张振江为村里24名爱滋病人诊疗十几年, 说到其中1名病人去世时, 这位北方壮汉竟失声痛哭, 他的爱心是源于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性中最质朴的元素, 滋润着他们的爱心。有了这颗爱心, 医疗服务就保持了神圣。

是雪山的晶莹, 怒江的清澈, 草原的浩瀚, 泥土的芳香, 是这些近于原生态的环境, 使人性中最质朴的元素得以完好保存。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而来时, 这些最质朴的元素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剧烈变迁的大环境下, 社会应该怎样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重塑爱心, 正是今日医改必需面对的尖锐命题。几十年医改迂回曲折的经历, 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唤起爱心, 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老话题。我们曾一次次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 一次次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 一次次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但当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审视这一次次活动的实际效果时, 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迄今尚未真正破解的老话题。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说得比较多的是医疗卫生体制必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 现在很有必要反思如何准确把握这个“适应”。所谓适应, 是指它不可能封闭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里, 但不等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诸多特殊属性因为“适应”而变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7年印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这样一句极其重要的表述,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长期以来强调的是前半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却忽略了后者“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卫生事业的“内在规律”有哪些, 为什么要“遵循”, 如何遵循, 一直研究得不多, 体现得更少。

卫生事业诸多内在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 是医疗卫生事业必需以爱心为基石。对弱者的怜爱, 对幼者的疼爱, 对伤者的关爱, 对同行的友爱, 对医学的热爱, 对所有求诊者的博爱, 组成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石。医乃仁术, 仁者爱人, 最美乡村医生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再次提醒我们:爱心是卫生服务的基石。

宋人林稹有诗曰“一泓清可沁诗脾, 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 回头不似在山时。”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 泉水出山是无法回头的, 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沉淀、净化, 让其中一部分用于饮用的水保持清澈。市场经济大环境是社会必需面临的, 市场经济中的锱铢必较、弱肉强食, 以及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都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社会必需形成一种机制, 确保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片以爱心为基石的净土, 这样的机制应该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

这样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古有1800多年前的闽籍道医董奉“为人治病, 不取钱物, 使人重病愈者, 使栽杏五株, 轻者一株, 如此十年, 计得十万余株, 郁然成林”;今有接受最美乡村医生王布和免费治疗的病人为表示感激, 为其诊所旁的敖包添上一块石头, 10年间小敖包已经变成了大敖包。历史和现实清楚地说明:在一脉相承的华夏文化中, 医疗服务是最能滋生爱心的土壤。只要我们善于继承华夏文化的优良传统, 吸纳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 这种以爱心为基石的医疗卫生体制就一定能够建立。

社会力量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

在“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上, 人们为乡村医生的事迹深深感动, 也为爱心人士对公益事业的鼎力支持深表钦佩。

——中国工程院院士、7 8岁的钟南山教授由广州专程赶来参加颁奖典礼。当有人说“想不到您对乡村医生如此关注”时, 他略带沉思地说:“乡村医生是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群体, 他们很重要, 很辛苦, 社会需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77岁的才旦卓玛, 80多岁的阎肃, 都是带着同样的深情冒着严寒赶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当场表示, 愿意免费招收最美乡村医生居马泰的女儿入学;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刘玉村握着最美乡村医生洛松江村的手说:“我们决定满足你临床进修愿望, 我愿意作为老师亲自带教”。10家三甲医院把10位最美乡村医生所在的卫生室确定为帮扶重点。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当场宣布, 为10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提供10万元资助, 并且为他 (她) 们偿还在医疗服务中欠下的全部债务。为漂流在洪湖上的村医谢爱娥、何太瑜夫妇提供救护快艇, 为最美乡村医生张正江所在的村卫生室兴建艾滋病人诊疗和活动小区。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纷纷向最美乡村医生送去了关爱, 展示了社会的力量。

必需意识到, 在有幸得到社会关注的10名最美乡村医生之外, 全国还有百万乡村医生。如何广泛地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村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是一个需要系统策划的社会工程。在经济快速发展了30多年的中国, 社会已经拥有强大的力量和丰富的资源, 现在需要破解的是如何畅通和规范社会资源反哺农村的渠道。

其一是动员社会关注农村卫生现状。农村卫生是弱势领域, 缺少话语权, 很难形成社会影响力。农村卫生服务又是一块贫瘠的市场, 很难形成丰厚的资金回报。要在社会爱心与农村卫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构建起纽带和桥梁, 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没有媒体的力量, 农村居民医疗保健的不易, 农村医务人员的艰难, 以及他们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 很难进入社会的视野。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这次“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 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二是畅通和规范反哺农村渠道。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卫生事业, 一种无偿捐赠, 这种类型进入的渠道是通畅的。另一种是有偿投资, 就是社会力量以“资本”的形式进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在200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又提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这些政策已经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卫生事业畅通了渠道。农村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是向全民提供的公共产品。对这类服务的投资, 理应作为公益投资, 以不追求营利为前提, 按照非营利机构管理。

《最美乡村教师》后感 篇8

王世明代課30年,郭家湾村周边的几个学校,几乎被他教了个遍,教学条件一个比一个艰苦。有时候,他一个人要带三个年级,既是语文老师也是数学老师,既是音乐老师也是生活老师。可是,他愣是创造了“没有一名适龄学生辍学”的奇迹。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确当之无愧。

然而,“最美”读出的却是一把辛酸泪。也许有人见怪不怪,“临时工”和“正式工”待遇之别,各行各业随处可见。干同样的活,就是因为那一身份的标签,待遇成天壤之别。甚至有人为此而归结于命运不济,以至逆来顺受。

每当人们评论一些社会现象时,总会想到“法律空白”或“法律缺位”几个关键词,可几经修改的有关劳动法规,早已把“同工同酬”写得明明白白,可为何落地比卫星上天还难?

据报道,王世明还曾把两亩山地收的600多斤麦子卖了,全部捐给村里建学校,有时学生们的学费,一时收不齐,到县城新华书店买书的时候,他还要拿自己的工资先垫上。我纳闷的是,就是村民们也想到王世明“因为代课教师工资低,便把那建校多余的一根木料送给了他”,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又为他做了些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他申报一个“最美”吗?

上一篇:赴西南大学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答辩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