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

2024-07-03

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通用12篇)

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 篇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

今年是师德提升年,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而且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王恒金

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 篇2

一、回顾:“两纲”推出的提升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新举措

十年来,上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进“两纲”实施为重点,围绕构建分层分类、有序递进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养和培训体系这一总目标,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举措。

1. 将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提升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整体规划

2007年,上海市教委制定颁布了《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的总体框架,要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思想,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评价制度,创新培训模式,确保政府经费投入。

上海市教委委托原上海市科教党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教科院三家单位联合承办,组成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教育专家、教研和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编写队伍,完成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大纲与指南(征求意见稿)》;建立了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师资库建设,整合利用了教育系统、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资源;合理分配各个层面的培训任务:以市层面组织的培训者培训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与示范,以区县层面组织的区县级骨干教师、校级干部培训为主体与促进,以学校层面组织的校本培训及教师自我培训为基础与补充。

2. 构筑师德与育德能力全员培训体系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的对象为全体中小学教师和全体培训者。培训分为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和培训者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师德建设”、“‘两纲’实施”和“人文素养”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培训重点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职务培训在设计思路上,强调基础,逐步拓展,螺旋递进,减少重复,注重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的核心素质的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两纲”研究、课外活动中贯彻落实“两纲”研究、区域推进“两纲”实施体系研究;班主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经典德育理论和多视角下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培训者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加强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如何指导教师有效落实“两纲”等。

3. 着力创建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

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是一项由德育名师领衔主持,以“孵化”方式培养未来德育名师为指向的创新举措。2006年4月,第一批10个“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评选产生,它们分别为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班主任工作研究实训基地、德育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研究实训基地、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实训基地、语文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实训基地、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2007年12月,建立了第二批包括品德与社会、科学、历史、音乐、体育和学科德育科研等8个实训基地。2015年2月又新建两批实训基地,总数达30多个,覆盖中小学大部分学科。

实训基地建立的指导思想是“重研修、优课堂、建文化、强能力”,即: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育人特点和规律,有效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实现,坚持把培养创新型优秀教师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实现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十年来,实训基地在探索培养具有较强育德能力骨干教师的实训模式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4. 推进“两纲”实施为目标的骨干教师培训与培训者培训

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围绕全面推动“两纲”实施,各方面协同合作,开展了多类型、多层面的骨干教师与培训者培训工作。

其一,“两纲”高级研修班。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原市科教党校和市教科院联合举办“‘两纲’高级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区县教育局分管干部、区县教育学院(校)德育室主任或德研员以及部分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校长或分管德育干部以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共100余人。通过实践、探索、研究,全面提高学员在课内外贯通中落实“两纲”的研究、指导与管理能力。

其二,区县培训管理者的培训。2007年7月至9月,举办了上海市区县培训管理者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区县教育学院(校)院长、分管院长,各区县教育学院(校)师训部(研训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德育室主任,以及部分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品德与社会、体育、生命科学等学科的教研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研究区县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效方法,解读和学习《上海市各学科教学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指导意见》,提高教学指导能力。

其三,培训者的培训。2008年4月起,市科教党校与市教科院联合举办了“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者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区县教育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学校校长以及语文、思品、生命科学、历史、音乐、体育与健身等6门学科的区教研员和区学科带头人。深入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两纲”的培训方法与资源开发,为每个小班配备导师组,将培训过程与学员教学实践相结合。

5. 启动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2005年至2007年,上海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了《关于提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构建培育系统,开发了“经典阅读”“人文实践”“艺术课堂”系列和“文史课堂”系列等培训课程;完善资源系统,建设了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资源库,开设了专题网页,组建了优秀文化艺术产品配送服务网络。

6. 搭建班主任专业发展新平台

上海在为班主任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形成长效促进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07年4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评选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设立“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这一兼具先进性与专业性的荣誉称号,建立上海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形成“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海市十佳班主任”评优系列。

二、解读:“两纲”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整体建设新理念

十年来,上海推出的关于提升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的一系列新举措,究竟新在哪里呢?首先新在理念上。一系列新举措背后所蕴含的新理念,也是“两纲”所倡导的新理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 关于教师角色、职责及专业化的再认识。

首先是关于教师的角色认知、角色认同的理念,即如何正确看待“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或工作角色。近30年来,在越来越多的人眼中,“教师”这一特定的角色属性已经被异化、单一化了。其主要表现是往往把教师只看作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角色”,或者是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或者是某个班级的班主任等。甚至,还把这些具体的“工作角色”视为教师的唯一角色。由此,“教师”这一职业与生俱来的更本质、更重要的“角色”,即它的“社会角色”,也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角色”,渐渐被遗忘了。可以这样说,“教师”角色内涵是丰富的、有层次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就是承担教书育人根本任务的角色,是具有本质属性的角色,是第一位的角色,也是教师大群体的共同角色;其次才是具体的“工作角色”。两者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决定着后者的方向。

如果片面地只强调教师的具体“工作角色”,淡化甚至抹去教师的“社会角色”这一根本角色,其结果必然造成对教师所应具有“育人职责”的淡化甚至取消。每一位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师大群体的共同职责,即整体承担诸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错误的“教师角色”认知和认同,必然导致错误的“教师职责”认知和认同。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及到关于教师专业与专业化的理解。对“大角色、根本角色”的认识和认同,决定了对“大职责、根本职责”的认识和认同,从而又导向了能否对教师“大专业”即对反映教师本质属性的“专业”内涵、“专业化”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和认同。“教育专业”是全体教师的共同专业,是“大专业”,也是解读教师“专业化”本质内涵的逻辑起点。学科专业或班主任专业是教师的具体专业,也是“小专业”,它们都是构成教师“专业化”完整内涵的组成部分。同样,如果片面强调教师的“具体专业”,淡化甚至取消对全体教师“共同专业”即“教育专业”的认同,就会误读教师“专业化”的科学内涵,进而在理论上误导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解。

十年来,在“两纲”推进过程中关于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正是基于力求真正把教师角色所赋予的“教书育人”这一共同职责放在第一位,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从而开展了面对全体教师共同而有区别的、整体而有层次的师德与育德能力培养和培训,而不是局限于部分工作岗位上的教师队伍。

2. 关于德育骨干教师、德育名师来源与队伍结构的再认识

在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历来局限于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教师,即班主任队伍。在“两纲”推进了十年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德育骨干教师”这样的定位不符合学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这也已成为多年来学校教育实践形态客观上呈现出不科学性的具体表征之一。

既然学校德育是全体教师理应共同承担的基本职责,是在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教职员工共同的天然职责,那么,在学校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可能也应当成长起能成为“德育骨干”的教师,或能成为“德育名师”的教师。“德育骨干教师”乃至“德育名师”的队伍结构应当也必然是复合型的。这一队伍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着不同的能力专长、个性特点,也必定具有共同的高水平的育德能力,他们将会以一个整体,在学校里或在一个区域内的不同岗位上共同发挥着提升育德能力、有效落实德育的示范引领作用。唯有如此,让学校德育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才会有队伍的切实保障。

以这样的站位和视角来看“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建设,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地”要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要覆盖学校的所有工作岗位,为什么可能且需要以培养未来德育名师为高位目标,为什么有理由把“实训基地”的创建看作一项重要的创新之举。

3. 关于全员协同、合力推进学校德育的再认识

强调在市、区县、学校三个层面统一指挥下,不同部门间、不同岗位间乃至教育系统与社会各方面协同合作、共同实施学校德育,是“两纲”所倡导的又一新理念。

十年来,上海的广大政府部门、学校领导、一线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在这一新领域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累了各具特色的鲜活经验。在推进“两纲”的进程中,随着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育德能力为宗旨的各项新举措的推出和实施,出现了一系列标志上海特色的可喜成果:开创了行政、德研、教研、科研和师训干训“五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全方位贯通的工作局面;在许多学校,以跨学科、跨领域、跨岗位为特点的各种新型教研组织应运而生;在“温馨教室”建设的推动下,围绕班级的具有不同组合方式的新型教师团队纷纷亮相。

在不同范围、以不同方式,形成教师队伍实施学校德育的协同局面和整体效应,对于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切实增强学校德育效益和效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必要条件。通俗地说,就是学校德育必须大家合力一起做。如果始终处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状态,那么即使每一位教师表面上“都能重视德育”,也必将因缺乏教师队伍的整体合力而无法使教育成效达到最大化。十年来,我们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客观因素,要真正形成全体教师协同合作“一起做德育”的局面,还需要我们大家的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三、前瞻:“两纲”追求的教师育德能力自主发展新思考

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是无止境的。育德能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来自于教师自身,来自于教师锲而不舍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提高。如果要问,在当下需要向全体教师提出的共同而又十分紧迫的希望是什么?或者说,每一位教师应当为自己设定的艰巨而十分重要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那么,笔者想说的是,努力成为“双强”教师,这是提升育德能力的必备条件。

这里所谓“双强”,是指学科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都很强。“双强”教师本应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本来也无须特别强调。然而,多年来,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现实始终存在: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两项每个教师都应胜任的工作,这两种每个教师都应承担的职能,逐渐分离而成两个似乎没有交集的方面。其实质是每个教师理应胜任两项职责的基本要求被遗忘了,对教师发展的要求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要求日趋单一化、片面化。

提升师德境界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这个月在扶校的带领下,我们全体老师学习了关于丰富师德内涵,提升师德境界的学习,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有了深深的体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和家长。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

师德师风提升心得体会 篇4

最近经过人文关怀课程的学习,陈老师给我们看了几个数字故事《43个第一》《泰迪的故事》《光头天使》,让人感动,这几个故事讲述的是班主任和学生们之间的感人案例,其中光头天使这则案例深深打动了我。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班级有一个小男孩,沉默是他的特征,迟到是他的习惯,老师们甚是头疼,后来班主任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人文关怀,发现,这个沉默男孩的妈妈正在医院做化疗,老师也一下子还是重新审视这位沉默小子。突然有一天他剃成光头总进教室,让老师和同学惊讶不已,班主任有些后怕,后来进过谈话才发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陪他的妈妈。光头天使后来选择了医生职业,也一直挂念着关心她的班主任老师!

通过几个案例的学习,更好地证明了人文关怀对教育的重大意义。人文关怀不仅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更是师德教育之精髓。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与道德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要想中国教育永盛不衰,祖国繁荣昌盛,那么必须抓好教育。要想教育好祖国的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传授者所具备的`各种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引领我们,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给孩子创造温馨、舒适、健康的人文环境,让他们成为更出色的未来接班人。

作为教师的我,以后我要不断的提高自我,争取能在每个孩子心中留下很好的形象。多多和孩子们接触,我们不仅以教师的职责去关心孩子,还可以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关心和爱护每个孩子。

提升师德修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第一位教师她的名字叫做苗占华,她的报告题目是《让爱在坚守中绽放》,在她的报告中我了解到这个女老师当了的老师却做了的班主任,听到这里我感受到她真是很不容易。在报告中他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当老师,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全体特岗教师心里面却知道,这个答案在我们的心中。所以她为我们做出了答案:

1、为了稳定的工作。

2、为了生存。

3、喜欢这个行业。

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每个老师从开始上学到现在,不是为了生存谁会上学考上老师这个职业呢?古人早就有名言,先有物质基础才会上升到精神支柱。在这个体会中这是我不同意的观点。

在她的报告中有很多是让我感动的,这个出类拔萃的教师,在这种高物质的诱惑下,居然没有动摇,这种举动不但感动了我们特岗教师,也感动了他们学校的校领导。以前我们还抱怨,这个工作我们干的多了,那个工作干的多了,总是在抱怨,和这个老师相比我们做的工作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在她的报告中,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贫困的背后却给了我宝贵的财富,自习室却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场所,清贫却成了我最大的财富。

在她的案例中,老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她说:老师不能是一桶水,而是一眼奔流不息的泉,那么泉从哪里来?就从学习中里来。

在报告中,我体会到成功教育是见见小事的积累,一分钟讲解,一分钟说,一分钟唱。我明白要珍惜自己每次培训的机会,在这里我还知道语言密码效应,还有一个事漏斗效应,无论做什么样的培训要坐在前面,前面的占68%,后面的占32%。

提升师能素质,师德建设是根本 篇6

一、营造舆论氛围, 实施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制度是师德建设的保证, 具有制约作用。“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为使教师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 以规范意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我校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依据《规范》,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 制定了《葛沽实验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以下简称《准则》) 。从“依法执教、履行职责;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互相信任、不乱猜疑;团结协作、严谨治学”六个方面对教师的师德表现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条指出, 教师要“热爱学校、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为己任, 维护学校荣誉;奉行‘事业高于一切’和‘集体利益为重’的原则, 保持正常秩序, 做到不迟到早退、不串室闲谈、不随意倒课、不搬弄是非”。《准则》是《规范》的细化, 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 对师德建设起了积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敬业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 教师们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学校就是我的家”, “学校兴荣, 教师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想干就干出个样来”, “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由此可以看出, 制度也具有激励作用。

坚持对教职工进行月、学期考核和不断完善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是我校一直坚持的做法。考核与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稳定发展相联系。十几年来, 我们依照“激励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择重性原则”, 每学年都对师德考核细则作出调整。例如, 在我区“师德建设年”中, 为强化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养成, 我校依据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见》, 制定并实施了《葛沽实验小学教职工师德考核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 其考核权重由过去的20%增加到30%。我校师德考核细则的制定不是简单的由上而下的命令部署, 而是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拟出草稿, 交由全体教师、教代会、校行政反复研讨修订。考核方案的出台过程就是一次生动的师德教育与自查过程。《细则》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师生关系、师德素质、全员育人五个方面细致考核, 由校内辐射到校外、由家庭延伸到社会。如, 在校内我们提倡教师“从我做起, 从小节做起”, 为人师表, 争做师德标兵。对“车辆摆放、卫生保洁、手头利索、不扰他人”这样的小事均提出明确的要求, 对自毁形象的教师在考核中惩戒扣分, 在评优、晋级中实行一票否决。《细则》的出台使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如在“职业道德”方面, 考核标准之一是“不搞‘双重标准’, 不说假话, 不做假课;不诱导、纵容学生考试作弊”, 就是学校提出的“培养真、善、美的高于社会的理想人”的具体要求。正是因为教职工人人从我做起、从小节做起, 所以我校的各项工作开展得“真实”、“扎实”。

二、采用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方式

为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功能, 我们利用政治学习、师德评比、征文、夸夸同事、群体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隔周半天的政治学习, 不但学习教育理论、法律法规、先进教育思想、模范人物事迹, 而且结合教师师德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引领。教师们在学习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注重用身边的师德典型引路, 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标兵”评选,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 考核小组和教代会依据《细则》逐一地给教师进行定性定量打分;其二, 改革评教内容, 根据评教的结果评选“学生最爱戴的教师”, 定性定量打分与评教结果汇总, 取前六名评定为“师德标兵”, 并在学校橱窗公示, 期末结业式上校领导为其颁奖, 新学期伊始组织师德标兵事迹宣讲, 成为生动鲜活的师德教育形式。

征文竞赛形式是开展师德建设的良好载体。在全区“颂师德, 铸师魂”征文活动中, 我校不是找几个教师写几篇文章, 上报交差, 而是抓住契机, 组织教师当场选题, 当场写文章。校长颁奖、做征文讲评。为使此活动经常化, 我们又组织了几次征文活动。有些教师尽管对写作比较憷头, 但当听到自己写的文章被肯定和赞扬时, 内心充满快乐和自豪。组织教师参加征文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师德认识水平, 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也是师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夸夸身边的同事, 使其优处更优”, 带着这样的观点, 我们将印有全校教职工姓名的问卷发到每位职工手中, 给足时间让其思考、交流, 要求写出每位同事的最优之处;然后指定专人进行分类汇总, 再从每位教职工的优点中挑选最优之处, 编成《优点集录》;最后在橱窗张榜公布并发至各组宣传栏张贴。教职工人人都有最优之处, 对于同事给予的定性夸奖教职工感到十分欣慰。第二步再进行“缺点自己找”就比较容易了。由于此项活动不纳入师德考核, 教职工个个拿着显微镜检视自己身上的“痼疾”, 大家真的放下了思想包袱, 从心底讲出了自己的缺点、不足。

群体竞赛主要是通过优秀年级组评比来进行的。优秀年级组评比制度包括定性打分与定量考核两部分, 其核心是群体师德水平的评比。一人获奖全组加分, 一人受罚全体减分, 这使年级组成员之间既相互激励又相互制约, 从而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收到了比预想还要好的效果。

师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使教师的师能潜力得以开发, 而师能素质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素质, 二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在我校教师主动进修、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意识强。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了大学本科进修。在教材教法考试中, 多名教师成绩优秀, 受到区教育局公告表扬。近6年, 我校5人次在市“双优课”评比中获奖, 4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 1人为市级学科带头人人选, 2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1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 篇7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从小我就梦想着要当老师。长大了,我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通过长期教育工作,我对教师的劳动价值理解得更深刻了。通过自己的劳动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真正的长大了,看着自己劳动产生了巨大的价值,内心也是非常的愉快,感到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天天与孩子们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孩子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懂事。在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中,我热爱着我的岗位。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解放前学生不听话,可以训斥、可以打板子,现在不行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这一点大家都认同。但不打板子与热爱学生仍是不同的,倘若只是不打学生对学生漠不关心,仍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所以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现在有少数教师总是忘了这一点,家长作风盛行,以学生为敌人,幺喝、训斥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也常会“训”学生几句话,但我都是从关心的角度,善意的表情。

师德提升年学习体会 篇8

1.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泉涌。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年岁的流逝,我们的知识储存越来越少,而知识又以无比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在更新。如果我们不时时学、处处学,就会掉队落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教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一直阅读,有时也动笔,但阅读的种类太单一,基本上是教学技巧类书籍居多,为了上课、教书而读。现在看来,我觉得这类阅读只是饮食中的“快餐”,起填饱肚腹之用,没有多少营养可言,吃多了对身心健康并无多大裨益,近几年,随着教育科研的兴起,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化,发觉自己在教学中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这感就源于自身学识的不够。观摩了几次名、特师的课堂教学之后,隐隐觉得这些教师的课上得挺有“味”,这“味”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语文功底和语文素养。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阅读,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滋养自己,从而承担起母语教学的重任。信息时代,教师仅有“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自己成为一泉清亮、甘醇的活水去润泽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热爱祖国的文字、语言,同他们一道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之路漫漫,有书陪伴,有生同行。如此的人生应是富足而快乐的,也应是充盈而有意味的。为了使自己常教常新,为了寻求职业生涯的精神愉悦感,走在教学行程中,如履薄冰,不敢有懈怠。我总想使自己能超越些,我总想让自己的课堂灵动,我总想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我总想让自己与学生共筑快乐的精神家园……太多的“总想”促使我在拿到新教科书后,马上学习,及时充电,查阅资料,指导教学;临上讲台前,反复阅读,把握文本本义,找准重、难点,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环节,精简课堂结构,让学生学得活而主动。课后,及时记下课上的点滴:或得或失,或短或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有积累才有成长,有成长才会有规范,有规范才会有专业。

3.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这些崇高、耀眼、质朴的赞誉,承载了社会对教师的无限敬仰和热爱。如今,这些称谓已逐渐失却其光环和热度。环顾四周,我们发觉学生的灵性止于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的天性凐于书桌上摊开的道道习题。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让位于听课、作业、考试;孩子们的娱乐空间,留给补习、学琴、abc ……是谁缚住了孩子们灵动的手脚,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欢快?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升学、为了竞争,有偿家教,招生搭伙,相继滋生,三令五申,屡禁不止。学生与学生、学生和家长、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社会与学校时有怨气、时有误解、时有对立、时有冲突……我们的教育是引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领学生奔向理想之门;我们的校园是培养孩子保持善良本性、富于幻想天性的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为每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精神品质的塑造对孩子的终身幸福却是至关重要的。

4.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幸福。记得有首唱幸福的歌:“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于丹在解读《论语》中孔子关于理想的言论时说: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越远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进一步说: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是的,在辛勤的耕耘中,在探寻知识的宝库时,在追寻教育理想之路途中,我们自身的感受才是通往幸福之门的“钥匙”。

2011年暑期师德学习体会 篇9

新学年开始,例行有几天的集中师德培训,慢慢地感受到:统一时间主题显明的师德专题教育很有必要。所谓“思想决定行动”,“磨刀不误砍柴功”“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对我校自行组织的集中师德学习,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们组织的形式能够再形像生动些,选取的事例能再感人肺腑些,让每位老师真正能从内心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引起心灵的共鸣,那该有多好呀。今年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连续五天的学习,也谈谈我自己的思想感悟。

今年章局长在全局领导干部培训会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今天,我们怎么做校长?提出了校长要有5个度:即高度——有境界;深度——有思想;长度——有特长;宽度——有气量;纯度——有形像。与这个要求相比,觉得自己还很不够,还是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很想深入谈谈的是宽度——有气量。有些方面比如有特长,[~课件]能做到学科专业引领,对我来说很困难,没有信心再上几个台阶。但我可以努力提醒、审视自己是否有气量:与人为善,从善为流,上善若水,可敬,可靠,公平公正,坦诚相待,引得大家的信任,努力地协调和沟通,化解各种矛盾,为构建和谐育人工作环境而努力。

这是我美好的愿望,努力的目标,但我也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一回事,最终老师们的看法又是一回事,在大家的眼中,心中:善良和公正有几份,那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有时考虑欠周到,有时说话不拘小节,有时工作布置粗线条,操之过急,考勤制度上的苛求等,伤害过一些同志,但还是要请大家相信这些都不是故意的,是对事不对人的。

如今,用时髦的话说:教育已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核心,[课件]已经从资源短缺型转型进入资源保障型,校长不用在为学校的设施设备和教师福利大费周折。校长也应该华丽转身,从琐碎繁重的事务工作中逃出来,转型为现代领导型校长。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办学思想,中长期发展规划,不管学校大和小,都要有信心办精致和有个性的学校。校长的业务能力上,要能正确处理好“远见与务实,兼听和决断,体恤和严格,分享和集中”的关系。

2013年暑期教师师德学习体会 篇10

张友春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暑假期间我校组织我们集中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总书记和温总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等四厅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的意见》、王锦胜同志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县委王书记视察教育时的讲话、《只有大变革才有大发展》(阜办通报第38期)、阜宁县教育局《关于重申师德师风八项规定的通知》,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人类社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整体性、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使学生学到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岗敬业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当今社会,有些人把名誉、金钱、权利看成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法码,这些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想得到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才是我人生 最有价值的,最可宝贵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育对象,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古往今来,教师无论社会上称之为“先生”还是呼之为“老师”;无论众人评定他们社会地位是高,还是低;无论领到的薪水是多,还是少;在人们的眼里,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

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11年师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2011年师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

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http://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

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2011年暑期师德学习总结 篇12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获益匪浅,无论是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还是业务水平,都有极大提高,教师们一致认为:暑期所学,于今后工作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将这次学习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体动员

思想决定人的行为,政治学习是端正思想、整肃风气的重要手段,政治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由刘克枝校长亲自落实安排政治学习的各项工作,整个学习活动安排紧凑、有实效。8月26日校长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纪律,为政治学习顺利、高效的开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3二、内容充实,安排得当

此次暑期学习学习内容安排丰富,主要听取了几位教师的先进事迹报告、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上午的集中学习加上下午的年级段集中研讨,使教师对各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三、方法创新,活动多样

为了使学习真正有效不至枯燥无味,校领导想了很多方法。首先学习方法上一改过去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方法,采用讨论交流、说写结合、心德体会交流等多种方法,力求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人人反思。让全体教师谈感受,让大家有了触及灵魂深处的体会。几天的学习中,老师们自觉地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工作意见等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与理解,从国家及学校两个不同层面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更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严谨,成效显著

暑期的政治学习体现了严谨的学风,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所有教职工均能遵守纪律,努力做到:无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每位教师人手一本学习笔记,每位教师撰写心得体会一篇,参加学习讨论多次。学习期间,教师们能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学习考勤记录,严格考勤,特殊情况请假必须由

组长签字报中心学校批准后方可请假。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精心做好教师讨论记录。经过学习,每位教师能准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位置。

总之,本次暑假政治学习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使我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业务水平者得到了提高,今后我们学校将进一步将本次所学内容努力实施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教师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树立教育典范,为龙山小学的美好明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分团委书记会议纪要下一篇:《风》情境教学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