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2024-09-08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共11篇)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1

北京协和医院 史冬雷

一、概述

(一)穿刺工具的种类

静脉穿刺工具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工具和中心静脉输液工具。外周静脉穿刺工具临床上最常用头皮针、头皮套管针,或中等长度导管。中心静脉工具的穿刺主要是颈内 / 锁骨下静脉导管(即 CVC 中心静脉导管),或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二)PICC 导管特点

1.导管材料为硅胶,柔软,弹性好。

2.导管可通过放射影像下显影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3.导管总长度为 65 厘米,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进行裁剪。4.导管上以厘米为刻度标记,修剪导管时既准确又容易。

(三)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1.避免关节部位,关节部位活动比较多,容易造成脱管。

2.避免已损伤的部位,已损伤的部位没有愈合,易造成导管的感染。3.避免新近穿刺过的静脉之下的部位。

4.避免下肢末端,现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因为使用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容易造成血栓的发生。5.避免受限制的部位。

(四)静脉的粗细

从中心到外周,静脉管腔的直径是不一样的,上腔静脉 管腔的直径 20mm,无名静脉 19mm,锁骨下静脉 19mm,腋静脉 16mm,贵要静脉 8mm,头静脉 6mm。越靠近中心,静脉越粗大,血流速度会增加。

(五)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1.手背及前臂静脉,由于它比较细又靠近外周,所以血流速度 <95ml/ 分。2.肘部及上臂静脉 的血流速度 100-300 ml/ 分。

3.锁骨下静脉 已经达到中央静脉,血流速度 1-1.5L/ 分。4.上腔静脉 血流速度为 2-2.5L/ 分。

血流速度快的好处,药液输注进去以后,马上被稀释,所以药液停留在血管壁的时间就少,特别对一些高浓度、高渗以及刺激性比较强的药液,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减少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的发生。

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简介

(一)穿刺

可床边置管;置管损伤较小;置管后要求 X 线检查其位置;排除胸部置管的危险,如锁骨下静脉穿刺,很容易造成血气胸,PICC 就没有此并发症; 延长留置时间,中心静脉一般 2-4 周拔除,而 PICC 如果维护很好,患者一般条件也比较好,能够延长 1-1.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由注册护士置管。

(二)留置

可用于血样采集,但尽量少使用 PICC 管进行血样的采集,因为它容易造成堵管; 要求无菌区域;要求常规肝素液封管;要求常规监护;外露导管体破损的可能性;病人难以自己护理,需要到医院找专门的护士进行护理;活动受限。

(三)PICC 适应证

1.高渗药液:如浓度 >10% 的葡萄糖、TPN。2.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3.长期静脉输液。4.静脉保护。5.外周静脉限制。

6.23-30 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 <1.5kg)。7.家庭静脉治疗。

(四)PICC 应用的要求 1.肘部血管良好。

2.穿刺部位无损伤或感染。3.健侧手臂。4.配合的病人。5.严格无菌操作规程。6.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

(五)PICC 优点

1.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2.保护外周静脉。

3.相对传统 CVC,减少穿刺危险性。4.非手术置管。5.长时间留置。6.可由护士操作。

(六)规范导管维护的原因

操作正规化、标准化,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预防感染;保证病人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费用。

三、PICC 导管维护

PICC 导管的维护主要是正确的更换敷料和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

(一)更换敷料 1.更换敷料的原则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无菌透明贴膜的好处是透明、通透性强、可以直观的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如有无红肿、渗出等,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换。

(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 24 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 1-2 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4)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 48 小时更换一次。(5)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2.更换敷料注意事项

(1)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禁止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以免在撕拉胶布时将导管脱出。(3)换药时记录导管刻度。(4)每天记录输液滴速。

(5)严禁导管体外部分移进体内。3.管路维护频率

在维护过程中,导管维护的频率,进行穿刺的第一个 24 小时需要更换一次敷料,以后每 3-7 天更换一次。4.管路维护步骤

洗手,拆除原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 红、肿、渗出脓液等,再次 洗手,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酒精清洁,碘伏消毒,贴好敷料,固定,最后 洗手。

物品准备,包括治疗盘、敷料、生理盐水、手套、肝素盐水、换药包、治疗巾(如 PPT17 图示)。如 PPT18 图示,六步洗手法。

如 PPT19 图示,拆除原有敷料。洗手后拆除原有敷料,拆除敷料时需要注意,透明敷料有弹性,快到中心静脉穿刺点时,用一无菌棉签按压住穿刺点的导管,再牵拉无菌透明敷料,这样不会将导管带出,造成脱管。

5.穿刺点消毒

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 10 × 10cm;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用力摩擦皮肤 1 分 30 秒,并风干。如 PPT21 图示,酒精清洁。

如 PPT22 图示,戴上无菌手套,进行碘伏消毒,消毒面积 10 × 10cm。

如 PPT23 图示,消毒以后进行固定,固定时用一块小方纱垫在接头下面,以避免接头部位压迫皮肤,造成压疮。贴好透明敷料以后,不输液时用脑外科套头的绷带套住进行保护,防止在活动穿衣服时将接头部位掀起。

(二)冲管与封管 1.目的

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保持静脉通路。2.冲管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输液前后。

3.封管

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通常应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后。4.冲管与封管的步骤

冲管的主要步骤,用等渗透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冲管。封管,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用稀释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主要是在输液结束之后进行,防止堵管,特别是导管体的尖端部位。如 PPT27 图示,采取脉冲式冲管方法,左图是连续式冲管。右图是脉冲式冲管,一个个不同方向的小漩涡,对血管壁有摩擦力,能将血管壁上附着的颗粒冲洗掉,所以用脉冲式冲管方法,才更有效。

5.封管配药专科护士现状 1.国外现状

国外现状:设有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al support team,NST),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和营养师组成。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以及研究显示由营养支持小组共同完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避免不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造成的并发症。

2.国内现状

国内现状: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专业,在治疗形式上仍和其他的医疗工作相同,大部分医院仍是由主管医生开营养配方,护士按照依据进行营养液的配制。有条件的医院则是由营养医师参与配制,通过诊疗方案。在患者的身体营养状态的评估、营养支持的具体操作、资料的记录等工作必须由不同人员参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护理体系。

二、专科护士

(一)定义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一特定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完成了专科护士所需要的教育课程,考试合格者被认定为专科护士。

(二)专科护士培养目的

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升护理专业形象;体现护理专业独特价值;促进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更好地发挥医疗团队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专科领域的实践和研究。

(三)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的定位

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应该是治疗技术的掌握者、教育者和咨询者、科研工作者、管理与自我管理者。1.治疗技术掌握者

对各种营养治疗方式,专科护士都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输注器材的操作方法、安装以及故障的排除;熟练掌握套管针和 PICC 导管的置管技术;熟练掌握肠外肠内营养管路的使用与维护。

2.教育者和咨询者

(1)专科护士有责任指导其他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专业的护理活动。(2)及时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咨询。(3)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3.科研者

进行信息收集及资料的统计,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文章的撰写。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推广科研成果。4.管理和自我管理者

营养支持是一项独立性很强的工作,专科护士 在执行操作、评估、宣传的过程中应能严格遵守护理实践标准和效果评估细则;对不恰当的护理实践及时评估并加以纠正; 自觉的、规范的 进行质量评价、监督,提高质效,完善自我。

三、重视专科护士在营养支持领域中作用

目前护士在营养支持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承担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估;具体实施营养支持方案;导管的留置、使用与维护;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的输注过程的监测;宣教指导与专业咨询;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等。在各个工作环境均是直接参与者、执行者,专业的护理工作,有效地保证了营养支持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一)营养评估

文献报道:外科患者约有30%-40%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老年和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5%。专科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第一时间掌握患者营养状态,可提前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促进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治疗途径的建立

外周静脉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是营养支持实施的保障。专科护士可根据患者输液时间、血管条件、输入液体和药物的种类、护理环境等合理选择,确定最佳的输注途径。

输注途径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外周静脉包括头皮针、静脉留置针两个途径。中心静脉可选择 PICC(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CV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TC(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和 PORT(静脉输液港)。

1997 年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引进了 PICC 技术,十几年来这一技术已经成为护理领域最为尖端的操作基础。PICC 置管技术虽然较其他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但仍需要经过正规的授课、标准模拟培训并获得资格后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

(三)导管的维护

专科护士承担静脉置管后滴速调整、穿刺点观察、伤口换药、封管等护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专业咨询。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PICC,可大大减少并发症。专科护士对置管后穿刺点进行观察,规范伤口的换药和封管流程可以避免导管感染和堵管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导管维护和应注意的问题,如卫生主治、活动范围、管路的固定等相关方法进行护理,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四)营养液的配置

1.肠外营养液的合理配制和输注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2.所有静脉营养药物需在无菌条件下与全部营养素混入 3L 静脉输液袋中,避免医源性感染。3.这一技术必须经过正规培训的护士操作,并掌握在层流洁净室内的操作程序。

4.营养液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营养配方合理性、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医生的沟通,避免不合理配方和不规范输注方法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层流洁净室的细菌监测,以保证配液环境的无菌状态。

(五)营养液的输注 1.肠外营养输注

静脉的选择,需要专科护士根据患者输入的药物、输入量、持续时间、患者血管条件、配合程度合理选择静脉植入的途径; 输液、微量泵的安装;输注的速度,以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管路的维护,以保证输液途径的畅通; 出入量监测;心、肺功能的监测;血糖监测。

2.肠内营养输注

肠内营养液的温度;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途径;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速度;肠内营养液输注的量;给药的注意事项。

(六)营养支持专科器材的掌握

临床用于营养支持的专科器材有很多,包括静脉输液泵、微量注射泵、胃肠营养泵,这些仪器的使用为临床开展营养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护士是这些营养泵的使用者,因此护士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掌握各种输液泵的使用方法,以及管路的安装、故障的排除等相关技能才能确保营养泵的正常运行,保证营养液的正常输入。

(七)监测并发症

从事临床营养的专科护士都能够到认识到不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均可能导致病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营养治疗的效果。在进行肠外营养时过快的滴注速度可能导致患者心、肺部压力的突然加大,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肺功能的衰竭。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由于营养输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老年人由于胃肠排空的障碍,快速输注可能会导致胃潴留和返流性肺部感染。

因此专业护士对患者在营养输注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应该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对生命体征 的评估与记录、血糖的监测 记录、营养液输注过程的监测 与记录、导管及营养泵使用状态的监测与记录、患者出入量监测与记录,预防病发症的发生。

(八)并发症预防

1.评估患者胃肠功能,当胃肠功能允许时及早进行肠内营养。2.掌握正确的输注方法。

3.对导管进行专业的观察与维护。4.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与专业咨询。

四、肠外肠内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展望

专科护士的培养已成为护理发展的趋势。多年实践证明,护士在肠外肠内营养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培养肠外肠内营养的专科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是健康、稳定地发展肠外肠内营养技术的当务之急。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2

关键词:24G留置针,PICC,体外侧漏,修整维护

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而PICC导管能否安全留置以完成治疗需要显得尤为重要。但PICC体外导管侧漏的修整成为一大难题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13年使用1.9F PICC以来,发生体外漏管1例,经过学组研究会诊,采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腔外后继续输液,未发生异常现象.现将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我科新生儿病房白2013-2015年共开展PICC25例.女12例,男13例,多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在28-32周之间;出生体重900~1500g,留置时间9-45d,其中1例发生体外导管侧漏。

1.2体外导管侧漏的原因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生理、病理原因,胃肠营养功能差,常需要较长时间经静脉输注药物、营养物质,应用PICC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针对胃肠功能差可适、当进行中医护理,应用腹部按摩法或肛管刺激法,但由于新生儿住院时间长,加之多种高渗液体联合应用以及固定方法的个体化要求不同等因素均易引起,PICC体外导管侧漏。该组病例主要原因有:(1)护士在进行敷贴更换时操作不规范,强行撕除敷贴导致导管在圆盘接口处牵拉,圆盘处未按要求固定;(2)极低出生体重儿用的1.9FPICC导管较细且柔软,总容量仅为0.13ml.当肢体屈曲时形成对导管的牵拉、扭曲折痕极易发生断管。(3)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生长发育的需要均需经导管输注营养液,加之反复地冲管、敷贴移除会对导管壁产生影响。

1.3导管整修方法

1.3.1体外导管侧漏的保护当发现管路渗漏时,勿紧张,告知当班护士停止使用,绝对制动并再次固定,以防导管回缩至血管内,立即将体外渗漏部分用无菌敷料包裹。

1.3.2物品准备根据导管侧漏的部位准备24G单腔静脉留置针.无菌手套.PICC包,无菌剪刀,消毒剂,肝素盐水,10ml注射器.透明敷料贴。

1.3.3操作方法(1)修整前向患儿家属充分解释导管侧漏修整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2)患儿取平卧位.上肢外展30°且高于心脏,平面5-10cm.以防侧漏处血液回流(3)按PICC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置管区的皮肤.轻柔揭下透明敷贴,更换手套再次消毒皮肤及PICC体外导管,铺无菌巾,将PICC管置于无菌巾上。(4)用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连接静脉留置针排气,将针心回退0.1 cm后置无菌巾上,更换手套。(5)消毒导管侧漏部分用无菌剪剪短侧漏部分近心端0.2-0.3cm,可视情况截取。

2结果

本组病例经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后输液治疗,无感染、堵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局部未出现肿胀和机械性静脉炎。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修整后的PICC留置时间为18d。

3讨论

PICC的材质为乳硅胶,是一种光滑、柔韧、无抗原性、对血管损伤较小的医用中空导管。由于其特性和新生儿的特点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当穿刺部位为肘窝时,肘关节过度弯曲和旋转,可导致PICC断漏等问题。导管断漏的方式为横断和渗漏两种、体内导管出现问题时由血管治疗科医师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套取,体外导管出现渗漏采用24G留置针连接PICC修复后输液。

4护理

4.1提高护士PICC护理专项水平

应制定PICC安全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的专项护理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病例讨论,细化导管固定的考核标准,加强护士对导管的维护,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对特殊部位的置管由双人评估操作。

4.2导管修整的注意事项

必须由2名护士协作完成修整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静脉留置针排气完毕后,应回抽针心0.1cm,以防止留置针头刺入PICC导管腔刺破导管。抽回血时保证管腔无渗血,并保持管路干燥。

4.3导管修整后固定

修整导管的末端不同于原导管,修整处的管道硬,固定方法相对难。将外置的导管用无张力法将透明敷料贴顺着PICC导管直接固定留置针;对外管长者,将PICC导管盘绕后固定,留置针的其他附属结构用输液贴固定。

4.4导管修整后的维护

每班应动态评估导管连接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静脉炎等发生;观察在正压冲封管液时有无液体渗漏;严密观察体温变化,若72小时内无异常体温变化.可排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若在输液时发生上述问题.穿刺部位有红、肿、机械性静脉炎等反应,应立即拔出修整导管。对烦躁不安的患儿应给予安抚,必要时给予镇静,防止再次脱管。当患儿出院时,按要求拔出导管,常规做导管培养。

4.5心理素质

遇到此类问题切勿紧张,应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向患儿家属解释,消除减缓紧张情绪。只要正确处理,导管修整后输液治疗是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医护人员应该预计到导管修整后继续输液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严密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做出处理。

参考文献

[1]汪金秀,聂娇.黎连英,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护理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102-103

[2]马月兰,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断管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74-75

[3]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64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3

【关键词】 正确维护;保持通畅;PICC导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8-01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安全、方便、易于实行、保留时间长(可达一年)、可避免反復穿刺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1],但是经常发现从其它医院置管后,回来不进行规范护理而造成堵管,堵管严重只能拔管,给患者治疗及抢救增加难度,也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笔者为患者实行PICC技术后的维护严格规范,几乎无较明显的并发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以来为92例患者施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长期静脉输液、周围静脉条件差等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因其无异物感、舒适、护理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为患者及时治疗及抢救赢得了时间,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深受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好评,由于操作及术后护理严格规范,有23例因死亡拔管,其他均是达到了治疗目的后顺利拔管,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2 家属配合

讲解PICC技术的目的、意义,详细说明置入PICC导管可能出现的不良应及并发症,讲解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成功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正确的护理方法,指导置管侧肢体的活动方法,让患者理解正确的护理是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关键,防止知情同意书成为医疗过程中的习惯行为或者技术操作中的一个步骤,甚至成为一种形式[2]

3 置管后的处理方法

3.1 置管完毕确认通畅后,用可来福肝素帽,其独特的设计,可阻止导管尖端血液回流至导管内,不容易堵管[3]

3.2 穿刺皮肤处再次消毒,待干后用固定翼在剧穿刺点1ml处固定导管,穿刺点敷以2*2小纱布块,导管呈S型摆放,然后再以10*12透明敷贴固定导管,最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可以减轻局部充血肿胀

3.3 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弹力绷带需要4-6小时拆除,如果患者是出血性疾病,可适当延长拆除时间,拆除弹力绷带后用弹力网(或者剪断一只高筒弹力袜)套在透明敷贴外面,要覆盖透明贴膜上下缘5厘米,可防止不小心掀起透明敷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嘱患者经常做置管侧手臂的握拳松拳动作,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置管后24小时必须换药一次,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指导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性日常活动、家务劳动、轻微的体育锻炼,但是不可以用置管侧手臂提取过重的物体,不可以做引体向上、托举亚玲等活动,也不可以用置管侧手臂撑床、不能游泳,可以淋浴,注意淋浴前用保鲜膜将透明敷贴包裹三层上下要超出贴膜5厘米以上,并且用胶布将贴膜边缘固定到皮肤上,淋浴后检查敷料有无津湿,如有津湿要及时请护士消毒、更换敷料,如无任何异常情况下,要求每七天进行一次维护,一定要询求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维护。

4 正确的维护方法

4.1 洗手戴口罩,喂患者也戴口罩,防止污染。先撤掉包住可来福肝素帽的纱布,去除可来福肝素帽,用消毒棉签消毒接口,顺序:先消毒横截面,再消毒四周,要消毒三遍,用装有12ml肝素盐水(0.9%生理盐水加入肝素钠12500单位)的注射器连接新的可来福肝素帽,排气后安装在接口上并要旋紧,以脉冲方式冲入肝素盐水,当剩余2ml时边推注边撤掉注射器,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住可莱福肝素帽并妥善固定在不影响更换透明敷贴的部位

4.2 撤掉透明敷贴,方法:以左手按住透明敷贴的穿刺点部位,用右手以最小角度掀起透明敷贴,从四周向穿刺点掀起,最后,松开左手,逆导管方向轻轻撤掉透明敷贴,防止将导管带出。再次洗手,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左手轻轻提起导管,右手用镊子夹消毒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范围要达上下10厘米,两侧到臂缘,以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方式消毒三遍,消毒固定翼,再消毒导管各面,待干后,装上固定翼,放好导管,尽量避开上次摆放的压痕,可以用无菌胶布固定在固定翼上,最后以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4.3 固定好以纱布包裹的可来福肝素帽,最后用弹力网(或弹力高筒袜)套在透明贴膜外面加以保护。

5 注意事项

5.1 每次维护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5.2 冲管必须使用10毫升以上的注射器[4]

5.3 每次输入特殊药物如化疗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等药物的前后必须用20毫升生理盐水以脉冲式方式冲洗导管,然后再接其它药物继续输入,如果输液治疗完成,也要先用生理盐水冲管,最后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00万单位的肝素盐水液12ml以脉冲方式封管,当推入剩余2ml时要边推入边拔出注射器,以保证导管内呈正压状态(正压封管),防止血液返流造成堵管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芳,方少梅,邱丽文,王秀文.肿瘤患者化疗中2种深静脉置管应用效果及专项护理成本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2(27):8-9.

[2] 何韵,江东华.重视知情同意过程防范医疗纠纷.现代医院,2006,6(10)96-97.

[3] 汤其英.肿瘤化疗中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应用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7):101-102.

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篇4

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王子琴 单位: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骨科 四川 成都 邮编:610041

【摘要】目的 临床上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手术治疗,引起有关的血源性病菌感染,为此提出一些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 经过分析采用PICC置管的患者的治疗过程,随访记录肿瘤患者的愈后情况并作讨论。结果 遵守严格的医护操作章程,降低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外周静脉置管的导管的使用期限。结论 采用外周静脉置管方式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章程,以免造成血管的损伤,这一治疗方法在预防导管的相关感染时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PICC;导管感染;防治;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英文缩写为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静脉导管,使其尖端处在上腔静脉或者锁骨的下静脉部位。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小,避免了多次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问题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导管受到病原菌的侵入感染[1]。该治疗方式对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及护理工作上特别有效,十分有意义。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以减轻肿瘤患者的病痛,早日恢复健康。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之间于我院肿瘤科室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41~76岁,置管时间在半个月到四个月之间,对肿瘤患者进行穿刺置管。该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章程,实现置管的工作后要拍摄X片子进行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之后对患者置管后的情况进行记录。本实验调查发现,发生感染的患者4例,感染率为5%,患者的感染部位只是在穿刺点位置的周围,并伴有局部红肿的现象,严重的会有些许化脓和血源性病菌感染的症状。

1.2方法

对4位肿瘤患者的导管感染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按时更换无菌纱布敷料,揭下敷料时一定要注意从一头慢慢揭下,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对穿刺点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或者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应对穿刺点周围的一定大的范围进行消毒,以将感染部位处理干净,最终患者的感染部位完全处理好,不影响置入的导管的使用期限。

根据患者导管感染的程度不同,患者的穿刺点及其周围红肿范围也不同,按照患者导管处感染范围的大小,要对患者每天一次、每天三次甚至每天更多次数地进行无菌棉质敷料的更换,有的还要进行清洁消毒。在精心的医护下,患者的病情已有很大的好转。

二、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有2例患者使用75%的乙醇消毒并外敷白醋拌匀的仙人掌糊状物,发现效果十分好。有2例中度感染的患者,除了常规的乙醇消毒外并辅以如意黄金散外敷。这两种轻中度感染患者在治疗三到四天后治愈,并不影响置管的使用期限,但在这湿敷过程中导管长期在酒精中浸泡的话,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此外使用中药进行湿敷时,要尽可能地绕开穿刺点位置。另外的4例相对重度导管感染的患者会发烧浑身发冷,出现休克症状。导管中的感染病原菌在培养基中呈现阳性,在无菌的环境下彻底拔下导管,患者的感染症状将会有所好转。

三、讨论

在癌症及肿瘤患者的治疗上,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治疗效果十分突出和有效,但是减缓患者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防治及护理导管感染这一并发症却成为当今的一大难题。3.1导管的材质与患者导管感染的联系

导管材质的选择正确与否与导管受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患者体内置入的导管最理想的材质是光滑柔韧性好、结实耐用、细菌真菌及纤维蛋白等不易粘附在导管壁上的无血栓形成的导管。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血管的粗细来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这样做是为了使血管的内壁不会受到导管的强烈摩擦,于是就降低了导管感染的可能性。此外多腔导管比起单腔导管,由于导管通道多,更增加了导管感染的可能。

3.2置管的位置与患者导管感染的联系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常常选择肘窝处既粗又直的血管,该处主要是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而其中的头静脉血管中瓣膜多,并粗细不均匀、弯曲,置管后患者极易发生导管感染。再就是肘正中静脉是贵要静脉和头静脉的分支,多数是用来输液或抽血化验的。最适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是贵要静脉,其位置易于确定,并且血管较粗,容易进行置管操作,这是最容易实现置管的且导管不易受到病菌入侵感染的位置[2]。

3.3是否在无菌环境下与导管感染的联系

选择在较好的无菌操作环境下,一般地要经过半小时的紫外线消毒,在治疗科或处置科,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导管也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浸泡三到五分钟,以减少置入导管时对血管内壁造成严重的磨损,继而导致细菌入侵导管感染。

3.4导管置入时停留的时间会影响导管感染

一般来说,3天或是15天拔出导管。但是由于选用先进的材料和规范的护理操作,患者的置管时间已经延长了,像乳腺癌患者的置管可在体内停留120天,但是随着导管在身体中停留时间的加长,患者体内导管受到感染的机会就会越大。于是,临床护士人员要扎实地掌握PICC外周静脉置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对肿瘤患者置入导管感染的防治及护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及时地有效地应对患者的感染问题,要有熟练规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避免肿瘤患者出现病菌感染不适应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出现心律失常、脑栓塞、导管断裂、渗血以及红肿等问题[3]。

综上所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极容易受到感染,防治及护理导管感染这一并发症的产生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预防时,要严格地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输液器,以输液器用的过久造成患者导管感染,及时地帮患者做好置管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并为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教育和疾病护理相关教育,以减轻患者的病痛,使得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5

穿衣 :先穿置管侧衣袖再穿对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对侧衣袖,再脱置管侧衣袖,避免将PICC勾出或拔出。以袜筒加以保护,松紧适宜。

日常活动:一般不受影响,如洗脸、刷牙、洗内衣、炒菜等。置管侧肢体自由摆放,睡觉时置管侧肢体尽量避免躯体压迫。置管侧上肢避免活动力度过大、过猛,避免用力外展、旋转及屈肘,置管侧上肢勿提重物,勿扎止血带勿测血压。勿做剧烈运动如打球、游泳、划船、跳绳等。置管侧上肢可行握拳、旋腕活动。鼓励患者握捏弹力球,每日热水泡手泡脚,经常下体活动,勿用力咳嗽、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6

首席医学网 2012年07月19日 09:32:53 Thursday

加入收藏夹

作者:王景花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安阳,安阳市肿瘤医院放三科

【摘要】 目的通过对52例PICC导管堵管的原因分析,找到最佳的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堵管的原因进行分类、再通处理。结果52例PICC导管堵管的患者有46例导管再通。结论PICC导管出现堵管后,应先查找原因,根据原因进行导管再通,血栓性堵管用肝素钠和尿激酶再通的时间和再通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PICC导管堵管;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操作维护简单,安全有效,不仅可以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局部不良反应,保护外周静脉[1], 还可以有效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与坏死,因此是肿瘤患者的首选置管方案[2]。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引起导管堵塞,是困扰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且发生率可达21.3%[3]。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危险地发生,为此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堵管的原因,把本院自2010年11月—2012 年1月临床上出现PICC导管堵管的52例患者,进行分类,再按堵管的类型进行再通,目前国内对血栓性栓塞应用肝素钠和尿激酶的报道较多,故分别用肝素钠和尿激酶进行再通,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2例PICC堵管的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22~98岁,平均62岁。食管癌15例,肺癌12例,乳腺癌11例,鼻咽癌5例,淋巴瘤4例,结肠癌3例,前列腺癌2例。均应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其中盲穿25例,超声引导下27例。52例PICC堵管的患者中有48例是血栓性堵塞,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堵管时间和置管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

2PICC堵管的分类

根据PICC导管堵塞原因可分为机械性、非血栓性和血栓性三种类型[4]。

3导管堵塞再通方法

3.1机械性堵塞52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中有1例机械性堵塞的患者,原因是夏天敷贴脱落所致接头连接处导管扭曲,经修剪导管重新更换接头后解除堵塞。

3.2非血栓性堵塞52例患者中有3例,主要是药物性堵塞,2例是甘露醇所致,1例是康莱特所致。有文献报道,对由于药物引起的沉淀,可用对抗剂(碳酸氢钠、盐酸)调节,使沉淀物恢复到溶解状态[5]。2例应用碳酸氢钠后导管通畅,1例无效后拔管。

3.3血栓性堵塞根据52例PICC堵管的患者中有48例属于血栓性堵塞,根据其发生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应用肝素钠,B组应用尿激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3.3.1准备用物20ml注射器2具,5ml注射器 1具;250ml生理盐水1袋,无菌三通1个,无菌手套1副,无菌治疗巾1包,吉尔碘消毒液和消毒棉签。肝素钠注射液2~4支(尿激酶10万单位1支)。

3.3.2操作步骤操作前应洗手,带无菌口罩,撕去贴膜,去除正压接头或肝素帽,带无菌手套,消毒穿刺部位及导管,观察导管的体外部分有无血液,如有较硬的凝血块,应用指腹反复揉搓,将血块揉碎,消毒导管的接口,如导管接口处有凝血块,应修剪导管更换导管接头。

3.3.2.1A组连接三通,使三通的接口处于关闭位置。消毒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10ml),消毒三通的另一个接口,连接吸好肝素液的5ml注射器(肝素钠注射液2ml)。将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关闭,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开放。回吸20ml注射器,将PICC导管内抽空,使导管内形成负压并关闭此三通口,同时打开连接5ml注射器的三通口,利用导管内负压将肝素液吸进导管,使肝素液在导管内保留20min后关闭此三通口,并开放连接20ml注射器的三通口,用20ml注射器抽吸并观察抽出液体的情况,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抽出回血。如导管通畅即回抽5ml血液弃掉,然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去掉三通连接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继续输液,如患者不输液应用肝素钠液正压封管。

3.3.2.2B组把10万单位尿激酶用生理盐水20ml溶解,用20ml注射器抽取尿激酶5ml,直接连接在PICC导管接口端,回抽至10ml,轻轻放松。反复操作直至抽出回血,把抽出的血液弃掉(至少3ml),以免将血块注入体内,形成栓塞。再用生理盐水冲管,连接输液装置。

4结果

52例堵管中有46例再通,6例没有再通,其中非血栓性栓塞有1例非常规性拔管,血栓性栓塞两组48例中,再通43例,有5例没有再通,致使PICC导管非常规拔管,无大出血和肺栓塞的发生,两组的再通率和再通时间见表1。表1两组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比较

5讨论

5.1肝素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应用肝素钠具有带强负电荷的理化特性,能干扰血凝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的作用[6],在血液凝结系统的多个位点发挥作用。小剂量的肝素钠与抗凝血酶Ⅲ(肝素辅助因子)结合,通过灭活已经被激活的因子X和抑制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变,而抑制血栓形成。一旦活性血栓形成,大剂量的肝素钠可以通过阻止凝血酶的活性以及阻止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转化来抑制进一步的血液凝结;同时肝素钠还通过抑制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来阻止稳定的纤维蛋白结块的形成。当pH值呈弱酸性(pH值6.5)时,经轻微搅拌后堵塞物可溶解[7]。肝素钠的硫酸根呈酸性,可降低PICC内的pH值,使堵塞物易于溶解。肝素钠作为临床用药,作用稳定,无不良反应;虽然本身对于形成的血栓无直接溶解作用,但综合其抗凝机制,仍有溶栓作用,从而达到导管再通的目的。肝素钠注射液连接三通管利用负压原理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效果好,药液通过负压进入导管,不会造成导管破裂,也不会导致药液进入体内;且有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对患者伤害小,延长导管保留时间等优点。既可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方便,又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宜推广使用。

5.2尿激酶的抗凝机制及临床应用尿激酶具有抗栓、溶栓作用,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Ⅺ)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它是一种高效的血栓溶解剂,临床上常用于脑血栓的疏通等,同时本品又是人体内存在的蛋白质,不良反应小,故应用于静脉导管栓塞是比较安全、理想、有效的方法[8]。PICC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但由于其操作和维护等专业知识不够规范,导致导管堵塞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烦恼,因此一定要规范使用和维护PICC导管,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堵管,要分析原因及堵塞的类型,合理疏通导管,减少患者的痛苦。肝素钠和尿激酶在血栓性堵管中的疏通导管的再通时间和再通率无明显差别,希望各位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利用资源,就近取材,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解除痛苦,保持导管通畅,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的输液通道。【参考文献】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肿瘤一科、肿瘤二科、血液科PICC后带导管出院的肿瘤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男114例,女91例,年龄22~78岁,平均(51±3.68)岁;已婚198例,未婚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3例,大专以下学历162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测明确诊断为癌症并定期进行化疗;(2)携带PICC导管出院;(3)患者或患者家属能阅读,有一定理解能力;(4)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死亡;(2)未完成全部资料收集;(3)中途退出研究;(4)在家进行导管维护。

1.2 分组

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 19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按原来模式在原置管病区进行导管维护,试验组进行主动干预并安排患者就近到社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疾病、教育、婚姻、职业、医疗支付方法、导管型号、置管部位、导管头端位置,结果显示两组间上述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建立同质模式

1.3.1. 1 成立同质小组

PICC导管维护同质护理小组由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接受过省PICC置管资质培训的护士长、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长及卫生统计专业数据分析人员共11名成员组成,建立PICC维护同质小组QQ群,以方便信息及时沟通和交流。

1.3.1. 2 明确岗位职责

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负责本研究的计划、实施、评价、推广、协调等具体事宜,并对医联体内护士长进行PICC导管维护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及维护资质的认证考核,同时承担PICC导管相关问题咨询工作。接受过省PICC置管资质培训的护士长负责对医联体内护士长进行为期1周的PICC导管维护实践带教,同时还负责置管患者信息的采集及对带管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长负责对到其医疗单位的带管患者进行规范化导管维护,并将导管维护信息如实填写在维护手册上。卫生统计专业数据分析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1.3.2 制定实施方法

1.3.2. 1 同质小组的培训

2013年6月在当地卫生计生委授权下,由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组织本院联合体内6家医疗机构的护士长进行PICC导管相关知识的培训、实践及考核,培训内容包括4学时的理论、1周的临床实践,理论培训采用PPT形式授课,并将培训材料制成讲义分发给学员,以便于学员会后巩固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期带教老师严格按照PICC导管维护流程逐条讲解、示范、训练,维护过程中的关键点重点强调,如消毒的范围和方式、消毒液的选择、贴膜的无张力放置、导管的摆放位置、贴膜下气泡的去除、正确的冲封管和导管功能的评估等,所有接受培训的护士长在实践期间独立完成PICC导管维护20例,学习结束通过PICC导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考核,发放本院授权的PICC导管维护资格证书。

1.3.2. 2 同质小组的管理

我院医联体内6家医院为紧密型纵向整合,与社区基层医院建立培训互通平台,我院举办静脉治疗自管项目培训时,联合体内医疗机构护士长均来参加,最大限度地让联合体内护士长接受静脉治疗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培训,达到教育培训“零距离”。在参加静脉治疗知识系统教育培训时,联合体内护士长与本院护士一样,接受相同管理制度约束,理论、技能培训与考核成绩均记录在个人档案内,考核所得分值纳入其所在医疗机构的综合考核分。1.3.2.3置管患者的管理肿瘤一科、肿瘤二科、血液科护士长建立置管患者电子档案和维护手册,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PICC导管型号、置管时间、穿刺部位、置管长度、外露长度、上臂围、导管头端位置,置管护士姓名,更换贴膜和接头时间,封管时间及封管液,维护护士姓名,下次导管维护时间,穿刺点局部情况等[2]。患者出院前,病区护士长告知其导管维护去处,同时在QQ群里通知医联体内护士长,并将维护手册发放给患者。患者出院后,病区护士长每日查看患者置管电子信息,电话随访并在患者应该进行导管维护前1 d提醒患者按时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

1.3.3 评价指标

自行设计PICC延续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问卷,包括维护方便性、维护技术认可度、信息获取及时性3个维度,由经过培训的数据收集员,在患者拔除导管时现场发放、现场回收。根据患者置管档案及维护手册整理、分析患者及时维护依从性、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包括断管、裂管、堵管、穿刺点感染、静脉炎、意外脱管(指导管脱出体外达10 cm)。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两组定量数据的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率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20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两组患者对携带PICC导管出院后维护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 导管维护档案

2.2.1 及时维护依从性

试验组119例中及时维护118例,及时维护依从性为99.16%;对照组86例中及时维护78例,依从性为90.70%。两组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20,P=0.010)。

2.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见表2,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3 讨论

3.1 在医联体内开展PICC导管维护同质医疗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导管维护方便性和信息获取及时性方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因开展了同质医疗服务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带管出院期间如有导管相关问题,可及时电话或就近去基层医疗机构咨询,如果基层医疗机构不能解决问题,则可以通过QQ群上传图像,由县级医院专科护士进行会诊、指导。对照组患者则需到医院进行咨询,为减少麻烦部分患者可能会抱一种侥幸心理而耽搁了处理的最佳时间,最后导致一系列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甚至拔管,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延误疾病治疗。

3.2 在医联体内开展PICC导管维护同质医疗服务可提高及时维护依从性

本研究两组患者维护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开展同质医疗服务模式,护理人员会按时提醒患者及时进行导管维护,患者出院后可就近去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进行导管维护,因而试验组患者导管及时维护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3.3 在医联体内开展PICC导管维护同质医疗服务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

本研究试验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堵管方面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在原置管病区进行导管维护,维护人员不固定,而且病区值班护士多为挤时间给出院患者进行导管维护,维护动作可能不规范,同时病区对护士给出院患者进行导管维护没有相关的质量考核措施,护士责任心可能欠缺。而我院对医联体内护士长有考核权,考核结果直接影响该医疗机构综合得分,所以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也会高度重视每一次考核,强化了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长的责任心,对社区医疗机构护士长进行PICC导管维护资质的培训、认证有效保证了导管维护质量。

4 小结

PICC导管置管期间对患者生活基本无影响,保留时间长,治疗间歇期可以带管回家,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但带管出院患者维护难及院外维护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了PICC的进一步推广[3]。建立医联体旨在解决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问题,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和百姓在基层就医等问题[4]。同质医疗服务模式是继整体护理之后的一种全新模式的探索,是为病人提供的由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连续性、全程、同质优质服务[5]。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开展同质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导管维护,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增加患者及时维护导管的依从性,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提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使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职业价值得以体现,让他们有职业使命感与成就感;政府主导参与医疗联合体的成立为开展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带来了可行性。作为新一轮医改的新型模式,医疗联合体的成立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便利性[6]。在医疗联合体内开展各种同质医疗服务模式有巨大的空间,可增加联合体医院的社会效益,达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无阴.通过JCI评审提高医院同质服务水准[J].中国医院,2012,16(8):38-40.

[2]罗红,任道琼,谭静,等,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与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81-682.

[3]崔丽萍,郭玉丽.延续性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7(14):709-711.

[4]周子君.医联体,会是又一轮改革的游戏吗?[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3):3.

[5]李素云,喻姣花,杨赛,等.同质医疗服务模式在综合医院外科的护理实践[J].护理研究,2015,2(29A):485-487.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8

【关键词】肺癌患者;PICC导管;体外放置;长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93-01

PICC导管在诸多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并将治疗风险控制在了较为安全的范围之内。在肺癌患者的长期治疗活动中,如何保证PICC管能安全有效的长时期滞留,是医院医生需要反复考虑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中,我们就PICC管体外放置长度的选择及可能引发的后遗症进行了讨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2年7月至今年7月前来我院肿瘤科接受肺癌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人,女性患者20人,患者年龄在45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6岁。在观察PICC管体外放置长度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后遗症的影响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4.8岁,对照组人员的平均年龄为57岁。尽量保证两组人员的基础信息、患病情况等方面内容的相对一致,以此保证对照效果的真实可信。

1.2方法

在PICC导管的选择上,本次研究选择了美国B-D公司所生产的,肿瘤患者所使用的标准规格导管,并配合使用IV3000透明贴,以此保证治疗基础参数的一致性。在治疗插管环节,均选择前臂肘部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在保证PICC导管安置成功的前提下,对这52名患者进行封管观察。

封管后,根据每组患者PICC导管在体外放置长度的不同将他们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象。其中,实验组的导管的放置长度不小于30mm,对照组成员的导管放置长度则在25mm到30mm之间。在PICC管放置完毕后,对两组患者都采用肝素钠液进行正压封管,并在二次输液之前做好生理盐水的冲管消毒工作,保证每位患者的PICC管穿刺部位都能得到每周至少三次的透明贴更换。

对于两组患者中发生后遗症或局部不良反应的人员,应选择相同的处理治疗方式,在确认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及时撤出拔管。

2 护理措施

医务工作者必须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综合精神状态,对两组患者进行一定的精神疏导与心理教育,保证他们对PICC导管使用的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同放置长度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都做好准备。

在PICC导管放置前,医生会整体考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与疾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进行该项操作,并保证患者此时的身体状态处于相对平稳安全的环境中。在护理方面,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不同预留长度的导管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对后续治疗步骤可能存在的影响,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行动产生的影响。护理环节中,要做好对创口的保护工作,避免因刺穿部位乱动、碰水等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并发症。

3 結果

在接受PICC导管刺穿到患者一个治疗阶段结束这段时间内,52名患者中发生堵管现象的共有7名,占总人数比例的13.4%,对比两组人员中出现这一现象的人数,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中出现堵管现象的人数为5名,发生率为19.2%,而对照组中发生堵管现象的人数为2名,总体发生率为7.6%。两组的治疗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从对照结果上看,当PICC管的外放长度在25mm到30mm之间时,堵管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另外,在对比导管位移现象的发生率时,同样可以发现实验组中该情况出现的概率43.5%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中4.9%的出现频率。

在分析两组对照结果的同时,还可以联系同等治疗方法下其他医院中将PICC导管外置长度控制在25mm以下的患者情况。综合来看,25mm到30mm组的患者在放置PICC管后的不良并发症出现频率,导管位移导致的二次穿刺等现象都远远低于其他长度范围下的病患中出现相同症状的概率。

从相关表格中的数据统计来看,堵管、静脉炎、局部感染并发症及导管位移这四类患者是在插管后较为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导管外置长度与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看出,导管位移的发生受导管外置长度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如果不能将导管的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那么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就会变为原来的一点五倍到3倍。预留长度过短的情况比预留长度长的情况更容易发生位移的情况,此时,要尽量将长度控制在25mm以上。局部感染及静脉炎两种情况的发生与放置长度的影响关系最小,三组数据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依然要将长度控制在25到30mm之间。

4 讨论

PICC导管在肺癌的治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在日常治疗、营养支持环节、化疗环节还是身体免疫治疗缓解中,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配套的刺穿设备,导管自身的材料组成、配套透明贴的使用情况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由于肺癌治疗难度大,化疗周期长,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对血管及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有十分剧烈的刺激,所以PICC导管在削减病人治疗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使不可替代的。但在临床操作环节中,受各种外界因素额印象,刺穿后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导管位移等现象都可能导致置管工作的失败,并对PICC管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设立对照组,观察导管外放长度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将管体外置程度控制在25mm到30mm可以有效降低相关情况发生的可能,另外,还可以将外置在体外的导管摆放为s形来减少其尾端对皮肤的摩擦刺激,从而减少局部炎症发生的可能,避免渗液情况的出现。

要充分考虑导管外部放置对病人血液流速的影响,并考虑到病人活动时一些动作对插管处血液血管产生的影响。应尽量减少血液流入PICC管情况出现的几率,避免因此而形成的管内血栓,从而减少堵管情况出现的可能。总而言之,借助这些研究数据,医护人员能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能帮助他们提高护理水平,并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

从这个层面上看,研究长期滞留PICC管外置长度这一课题不仅能为肺癌治疗提供一个细节上的改进,同样也能为其他科室使用这项技术提供数据上的支持,这使研究具有了很轻的临床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许兴芳,程勇. PICC导管置入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4(05)

[2] 张伟. 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06)

PICC维护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篇9

一、适合人群:乳腺癌化疗病人

二、操作流程

1、个人准备:洗手、戴口罩

2、核对picc维护手册的姓名、床号、选择的静脉、外露长度、臂围

3、物品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手消液、正压接头、20ml注射器、PICC维护包、0.9%NS10ml、皮尺、picc维护手册

4、携用物至治疗室,核对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5、安置体位

6、测量臂围与维护手册是否一致评估贴膜是否有卷曲潮湿破损

5、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

6、手消毒

7、用棉签清洁胶粘

8、手消毒

9、取出预冲注射器;释放阻力,安装输液器接头,排气备用消毒

10、打开换药包

11、在穿刺肢体下放垫巾,手消并带手套,12、酒精棉片包裹消毒导管接头,用力多方位螺旋式擦拭15秒

13、连接注射器抽回血

14、连接接头20ml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

15、正压封管

16、脱去手套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17、手消毒

18、戴手套

19、酒精脱脂消毒、碘伏消毒 20、调整导管位置

21、贴敷料

22、标注导管的类型日期固定导管

23、整理用物脱去无菌手套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10

关键词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近年来,经过外周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护理的深静脉置管途径[1]。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0%[2]。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中,48例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导管异位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肺癌22例,乳腺癌8例,脑梗死7例,矽肺6,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75岁以上的患者32例,占66.67%。穿刺静脉中,贵要静脉23例 肘正中静脉11例 头静脉14例。

1.2 材料 选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5Fr或4Fr)。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3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 X线摄片定位是 PICC 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T5-T7 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 ,T8以下为进入心房[3]。于跃等[4]认为导管末端的最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2 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

2.1与选择的静脉有关 PICC常用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直、静脉瓣少,在置管体位下是最直、最短的途径,是PICC置管的首选;肘正中静脉粗而直,但个体差异较大, 静脉瓣较多,作为次选;头静脉行于三角胸肌沟中,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其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细,分支和静脉瓣较多,从而增加导管异位的发生率。而且,经头静脉穿刺发生导管异位后较难调整到位,所以一般不选此静脉穿刺。

2.2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在置管过程中病人情绪过于紧张,致使血管痉挛,管腔缩小,导管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大,使导管尖端不能顺利到达上腔静脉而发生异位。

2.3与体表测量方法不准确有关 导管置入过深可导致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或右心室,导管置入过短则可导致导管异位于头臂静脉,赵锐祎[5]推荐适合国人的测量方法为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2肋。

2.4与病人体位不当有关 置管时常规协助病人将头偏向穿刺侧并使其下颌紧贴肩部,如患者呈强迫体位、肥胖、颈项强直、颈部纤维化、神志不清时,因患者不能有效屈颈压迫颈内静脉,同时操作者又未使用有效的方法压闭颈内静脉,导致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

2.5其他因素 老年患者血管硬化,血管管腔狭窄;消瘦患者肌肉萎缩,牵拉血管致走向改变;长期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化疗病人血管损伤硬化;血管畸形、病人有纵膈肿块、以往血栓形成史、手术史、放疗史也是导致导管异位的重要因素。

3预防及处理措施

3.1做好置管前的评估 包括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置管途径,有无外伤史、手术史、放疗史,病人的配合程度及颈部的活动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操作。同时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精神紧张。

3.2选择合适的血管,准确测量置入长度。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且右侧优于左侧,因左侧上肢血管路经较长且弯曲,易导致异位。准确测量导管的置入长度是防止异位发生的前提。研究表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锁骨头下缘距离+右侧4 cm或左侧7 cm为置管长度,此种方法置入导管的末端位置最佳,置管成功率高。

3.3选择适当的体位 置管中,可采用患者头转向穿刺侧肢体下颌紧贴肩部的方法,避免导管进入颈内静脉。指压颈内外静脉方法亦可有效预防导管异位的发生,且该种方法尤其适合老年、危重和头部体位不宜扭动的病人。而吕玉芳[6]等报道,在插管过程中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约450,明显减少了此项并发症的发生。

3.4发生异位的处理 经X线确定导管异位的位置和长度后,病人取直立或端坐位,在无菌操作下抽出导管,使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分叉处, 用碘伏消毒体外导管,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擦拭导管,指压颈内静脉处,用无菌镊子夹住导管近穿刺点处轻轻送管。若送管困难时,可轻微转动导管边冲生理盐水边送管,以助导管尖端漂浮到位。回纳后可推注少量冰盐水来确定导管位置,再行X线复检。对于导管异位至右心房者,可根据置入过深的长度撤出导管至上腔静脉即可。

参考文献

[1] 吕玉芳.林金香.王晓珍.湿热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90—1391.

[2]许晓云.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8):124-125.

[3] 郭文霞,卢素芳,宁爱梅.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分析与改进方法[J].全科护理,2011,9(12):3257-3258.

[4] 于跃,郝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定位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8,29(10):1244-1247.

[5]赵锐,谢彩琴,曹素娟.25例 PICC 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528.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 篇11

关键词:头静脉,PICC导管,护理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对于肿瘤患者来说, 既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 又避免了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 为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一条生命通路。PICC置管首选贵要静脉, 因贵要静脉管径粗、位置较深, 而且上臂外展90°时, 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几乎成一条直线, 送管通畅, 成功率高, 而且易于维护;肘正中静脉作为次选;头静脉较表浅, 管径细且有分支, 静脉瓣相对较多, 送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 易发生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在临床中, 确有患者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条件不好或送管不畅, 不得不选择头静脉置管。现将我科经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16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共穿刺置管390例, 其中经贵要静脉置管360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4例、头静脉置管16例。16例中, 男性7例、女性9例, 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9岁;其中3例是乳腺癌患者因贵要静脉穿刺失败, 改为头静脉;其余13例中胃癌3例, 结肠癌6例, 肺癌2例, 胆囊癌1例, 乳腺癌1例, 患者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在体表看不见、摸不到而无法穿刺, 只能选择头静脉。16例中有2例穿刺中送管不畅, 经变换体位, 最终置入;其余患者均顺利置入。

2 置管

2.1 物品准备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Gros-hong PICC导管 (4F) , 一次性穿刺包, 20 m L注射器, 碘伏, 生理盐水, 止血带, 无菌纱布块, 脱敏胶布, 卷尺等。

2.2 置管长度

患者取平卧位, 预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90°角, 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距离, 然后向下延至第三肋间[1]。有作者认为, 三向瓣膜式导管不易造成堵塞, 为避免导管置入过深而进入心房, 建议置入长度应比测量长度短2~3 cm[2]。导管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下1/3处;X光片显示:尖端位于第六胸椎右侧缘。导管插入不宜太浅, 如达锁骨下静脉, 因血流较缓慢, 容易形成血栓;但也不可太深, 直达右心房或进入右心室可引发心律失常。

2.3 穿刺方法

首先建立无菌区, 预冲导管以利穿刺和送管, 消毒皮肤铺洞巾, 确定好穿刺点, 以15°~30°角进针, 看见回血时减小穿刺角度, 再推进1~2 mm, 右手保持针芯位置, 左手单独向前推进外套管。然后用无名指、中指按压插管鞘末端处上方的静脉以止血, 右手撤出针芯, 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缓慢、短距离、匀速地置入, 导管进入约10 cm时嘱患者将头转向静脉穿刺侧, 并低头使下颔贴近肩部, 以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置管到达预测长度后, 撤出导丝和插管鞘, 修剪导管长度, 安装正压接头, 整理用物。本组2例在送管中, 达20~25 cm时送管有阻力, 即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 并将穿刺上肢稍稍抬高后送管达预测长度。

3 量管及护理

3.1 确定导管位置

导管置入后, 拍摄X光片确定导管位置, 14例均位于第六胸椎右侧缘, 2例位于第四胸椎右侧缘。

3.2 预防静脉炎及对静脉炎的处置

因头静脉管径细且静脉瓣多, 在送管过程中, 导管会对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性刺激, 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性反应[3], 引发静脉炎。所以在置管后, 一定要告知患者沿血管走行用硫酸镁湿热敷3 d, 5~6次/d;16例中有5例在第3 d沿血管走行出现红线, 患者主诉疼痛, 即给予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 其中2例3 d后症状消失, 其余3例未缓解, 用蜂蜜与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涂抹, 1周后症状消失。

3.3 预防血栓的形成

(1) 置管时应注意的问题:因头静脉的特点, 导致在送管中, 导管管壁对静脉内膜产生机械性刺激, 损伤血管内皮, 可诱发血栓形成[3]。所以在送管中, 动作要缓慢, 短距离匀速地送入, 出现阻力时不可强加用力, 要变换体位, 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 尽量保护血管内膜。 (2) 置管后的维护:PICC导管连接体表内外, 增加细菌感染的概率, 而感染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置管后的维护必须由经严格培训过的专职护士去做, 严格无菌操作, 每周更换1次贴膜和正压接头;严密观察穿刺口有无红色渗出液, 如果有红色渗出液, 立即缩短换贴膜的时间;要做好健康教育, 使患者积极配合, 直至症状消失。 (3) 穿刺后肢体的活动: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加重, 疲乏无力, 卧床时间增加, 自主活动较少, 同时PICC导管本身会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上述原因使穿刺侧肢体血液流动缓慢, 导致血液瘀滞可诱发血栓形成[3]。嘱患者穿刺后24 h内避免做剧烈的屈伸活动, 但必须告知患者做握拳、松拳动作, 可帮助建立侧支循环, 避免出现上臂肿胀;在输液中, 要将穿刺侧肢体抬高以利血液回流。经过上述细致的护理, 16例患者均未发生血栓。

4 小结

虽然PICC导管的置入会给肿瘤患者带来很大益处, 但并发症也不容忽视。静脉炎和血栓的形成是经头静脉置管后的两大并发症, 给后期维护和护理带来困难。只要我们认识到发生静脉炎和血栓的原因, 做好健康教育, 落实好预防措施, 可以避免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骆小京, 康继红, 白志荣, 等.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232-233.

[2]王秀华, 王丽娟.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3) :41.

上一篇:医院实习生主要内容自我鉴定下一篇:关于划拨土地房屋转让补办土地出让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