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2024-06-16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共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1

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选编本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时】

2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每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让我们随着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这节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天门山》,板书题。

二、读题,简介:(多媒体)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城西南1公里的长江东岸,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望天门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三、学生自读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古诗。

2、与同学共同研读,结合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想法。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突然折向北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意: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

四、指导朗读,感悟诗景诗情。

1、朗读提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

2、学生自由读或与同学一起读,边读边感悟诗情诗意。

3、背一背。

五、练习巩固。

1、正确书写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古诗。

第二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学生背一背古诗《望天门山》。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多媒体: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2、学生自由读熟古诗。

3、读读注释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奇:奇妙。诗意: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诗意: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装还是浓装,都是一样的合适。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诗情诗意。

朗读提示: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三、背一背古诗。

四、写一写。

1、正确书写“潋、滟、亦、妆”。

2、默写古诗。

五、后阅读

搜集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在会上交流。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选编这篇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本文,让学生感悟写作上的二个特点:一是首尾相呼应。二是用词准确。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形状、千奇百怪、渔业工人、四脚朝天、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重难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时】

2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阅读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理解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学习文首尾呼应的定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我们从古诗里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山河十分壮丽,今天我们到祖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去看看——那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板书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读题,理解: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群岛——海洋中彼此相距很近的一群岛屿。

二、导读——理解文内容。

1、与同学一起阅读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同学帮助多读几遍。

2、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了什么?能找出中心句的请画出来。

3、你喜欢文中的那些段落,与同学交流一下为什么喜欢。

4、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文的写作上的特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对比一下有什么联系。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最后一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读一读,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的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四、有感情地朗读文,确定自己想背下来的部分并练习背诵。

第二时

教学内容: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文。

2、说说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文写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1、让学生把自己能写的生字词语,在黑板上写出来,并读出生字词在文中的句子。(一人写一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2、让学生判断他们写的是否正确,不正确的纠正过来。

3、开火车读一读生字词。

4、说一说这些生字与我们学过的熟字有什么区别。

三、积累词语。

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优美,让我们找出来再抄写下来,如: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千奇百怪

成群结队

飘飘摇摇

五光十色

祖祖辈辈

各种各样

高低不平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懒洋洋

披甲

威武

颜色

形状

茂密

肥料

深蓝

杏黄

交错

四、积累句子。

1、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让我们抄下来。

2、读一读文后的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并抄写下来。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准备】

小兴安岭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时】

2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阅读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了解了我国南海明珠——西沙群岛美丽富饶,今天我们到北疆去看看那里的小兴安岭,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板书题,读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阅读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

1、听读文,画出文中国的生字词语。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分小组、分段朗读文。

4、说说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共有6个自然段,每段所讲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概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四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小兴安岭是宝库也是大花园。

、想想这篇文与《富饶的西沙群岛》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文写法上也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同时描写各季节景色用词十分准确。

三、有感情地朗读文。

学生与同伴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时

教学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练习正确书本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一读本中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写法,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如: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的可爱神态。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茂盛;“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一个“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用“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从“升”和“浸”两个字,想象小兴安岭早晨的雾景,体会小兴安岭雾多、雾浓的景象。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作者为什么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只表示树叶往下落的动态。“飞舞”,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树叶飘落,作者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用“刮”而不用“吹”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脚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文就是按“美丽、物产丰富”这条线索来写的。

三、书写本生字词。

1、读一读本中的生字,用熟字与生字比一比。

汇——江

欣——欢

赏——党

映——英

挡——档

视——祝

线——钱

浸——侵

献——楠

药——约

材——财

软——轮

刮——乱

舌——古

2、写一写本生字。

四、文中很多优美的词语,把它们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如: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嫩绿、汇成、欣赏、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

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教材选编了这篇文。

本篇文是略读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文的主要内容,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文。

2.了解文内容,知道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文,能理解文内容,了解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或多媒体。

五、【教学时】

一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欣赏了北国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抖落掉历史的尘埃,翩然回归祖国。香港回归是祖国经济强大、国力增强的表现。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历史事,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

(二)阅读文。

1、独立阅读文,想想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2、多媒体展示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

香港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归还中国,开设特别行政区,它是中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0年内不变。

香港简介:

★香港地处中国的南大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它的地名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人说是因岛上曾有一条香江而得名,也有人说古时此地因运销内地生产的香料才有其称。它由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周围230余个岛屿组成。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六百三十多万。

★香港经济以制造业、金融业、旅游、房地产业为四大支柱,形成了以纺织制衣、电子、钟表、塑料、电器等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体系,产品出口值居世界首位的有制衣、玩具、钟表等。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海空交通中心,自由贸易港,也是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的中心。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头。截至XX年6月1日,共有3237家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办事处,创下11年来最高记录。其中944家在港设立亚洲区总部,2293家设立驻港办事处。

★至XX年,香港外汇资产为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达到1112亿美元。

★XX年,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世界第一,达1800万标准箱,比1996年增加400多万标准箱。

★从XX年4月至XX年4月,进出香港国际机场的旅客人数达3300万人次,货运量为21.万吨,均居世界前列。

★20世纪90年代初,因担心“一国两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已从世界各地返回香港,至XX年月已达40多万人。

★截至XX年月,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港人,已获得112个国家和地区免签证入境待遇;同时,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也可免签证进入香港。共有100多个国家在香港设立了包括领事馆在内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

3、学生交流:说说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说说知道的香港。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板书:

万国市场

香港

美食天堂

旅游用地——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三)积累。

1、把自己喜欢的文段落读给同学听。(2人一组)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

3、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文段落。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内容安排有:以本组文的学习、宽带网的活动内容相结合的口语交际;以口语交际内容为题材的习作练习;让学生感受词的多个义项,识识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读读背背写景的古诗名句;积累熟记词语;拓展学生的阅读,养成平时收集有用资料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向别人完整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语言表达明白、清楚,口语流利。

2、积累好词好句,熟记一些优美的写景的古诗句和一些好词语,了解字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收集有用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习作是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

3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六组文中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诗中感受到了天门山恢宏壮观的景象;从宋代文学才子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西湖优美的景色;我们还去过南海的西沙群岛,到过美丽的小兴岭,游览了繁华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同学们也随爸爸妈妈到过不少美丽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请你把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分组交流:

1、分组:以小组为交流单位。

2、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看到过的优美的让你难忘的地方的景色,先想一想怎样说,说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发言,口语表达要不得做到准确、流利,把要说的表达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你能从他的说话中感受到什么,听后发表一下你的感想。

三、全班交流:

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别的小组可以对他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这次口语交际作小结。

四、外延伸:

习作准备:把我们今天的交流内容,认真的组织一下材料,搜集更多的材料,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想想怎样写下来。

第二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

2、这次习作要达到“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3、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二、如何写好“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叠词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夸张的手法,强调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特点,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有的……有的……”、“像”用并联关系与比喻的方法,形象动力地表现“各种各样”的特点。

2、小结:

要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我们在习作中要恰当的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借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来增加文字的表现力,描写中还要展开想象,才能感染读者,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别人读了你的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三、组织材料。

回忆一下我们的口语交际活动,确定自己习作写什么,怎样写,也可以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给你提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四、学生习作。

第三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让学生发现:有些词有多个义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里,语义是不同的,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读句子,查查字典,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组: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第一个句子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的意思。

在第二个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此外,“深”还有多个意思,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深奥,这本书内容很深,初学者不容易看懂;深刻,这事影响很深;感情厚,他们的感情很深;浓,如,这衣服是深红的。

第二组: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第一句里,“封”是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

第二句里“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现枝叶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来了。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古诗句。

l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选自唐朝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一句描写了如画的景色。浩月当空,照耀在郁郁葱葱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呀!]

l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选自杜甫《绝句》,全诗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句的意思是说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映衬下,水鸟显得更加洁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徉;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寥寥十个字,就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

l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选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树红花,有声有色;水乡、村庄、青山、城郭、酒旗,有静有动。作者用十四个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l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选自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教材中所选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l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选自王安石的《庚申正月游齐安》,全诗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诗人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三、“读读记记”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

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组词语的特点,第一组是“AABB”的形式,第二组是“又……又……”形式,第三组是“不……不……”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2

一、内容的科学性

《太阳》介绍的是与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 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短文, 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 继而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 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在介绍月球知识的同时, 激发起人们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以“我”的一次上网经历, 介绍了网络的特点和作用, 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以服务于丰收果园的机器人为主人公, 通过它能采摘成熟的水果, 介绍了电脑的相关知识。

二、结构的严密性

就篇章结构而言, 四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清晰缜密, 逻辑性强,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 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太阳》一文, 全文共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 二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文章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 离我们又很远, 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 人类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再如《月球之谜》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以并列式的结构分别具体地列举了月球的不解之谜, 其中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 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三、表述的趣味性

四篇课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文章或采用拟人法、故事法, 或用比喻法、描写法, 灵活多变, 趣味盎然。如《太阳》以羿射九日这个古老的传说为文章的开头, 吸人眼球, 引人入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不仅内容有趣, 角度新颖, 课题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名为讲述上网经历, 实为介绍网络知识, 中间穿插“我”爸爸妈妈的讲解, 使得深奥专业的网络知识变得浅近且有趣。

四、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性

语言的生动、准确、形象是这四篇短文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太阳》一文, 作者在介绍太阳时, 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语言生动、准确、形象, 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月球之谜》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 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 而且与下文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在介绍月球的几种难解之谜时, 又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强化了月球的神秘。

综上所述, 四篇文章就其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是一组向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科普类短文。那么, 这类课文应怎样教学呢?仅谈三点建议:

一、把握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重点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课程总目标的一段文字。我们认为, 这段文字对教学科普类短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和落实。此外, 就此类课文的教学而言, 笔者认为, 下列三项目标不容忽视:1.在课文学习中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体会、借鉴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积累语言, 培养读写能力;3.加强思维训练, 渗透唯物辨证观点。进行适当的科学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总之, 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以科学知识教学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归宿, 学好、教好此类课文。

二、搜集相关资料, 拓展课外知识

教者在教学此类课文时, 可根据课文内容, 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整理相关的知识资料, 拓展学生的知识。如教学《月球之谜》时, 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 可以是月球的图片, 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 也可以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增加学生对月球的进一步了解。

三、读、说、写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本组教材在内容、结构、表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将读、说、写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读———感悟表达效果。

这几篇短文, 在写法上很有特点, 语言优美, 文字流畅, 既浅显易懂, 又具体明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来体会、感受。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一自然段“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 天上有10个太阳,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及篇末最后一句“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两句时, 教师可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句中恰当的停顿, 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 以更好地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前句时可在“有”后面稍做停顿, 读“这么”时, 语气可稍重些, 之后语气稍变, 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一段, 在叙述中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从而产生对太阳的好奇之心、对探究宇宙的浓厚兴趣。读篇末一句中的“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 要读得重些, 慢些, 以表示肯定的语气。

说———表达奇思妙想。

教学本组教材时, 应结合《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安排, 借助口语交际中的示例和本组教材的学习,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 大胆地说出自己在发明创造中的奇思妙想, 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同时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写———训练综合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所选课文除《诗五首》外,均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浏览山水名胜并记录所见所感,是古代文人追求的风雅韵事。

本单元的山水游记均系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单纯写山水楼阁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重心放到纵议政治理想上,提升了文章的境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则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在《满井游记》中,作者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找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蒙蒙的细雨飘洒在静静的长安大街上。这轻柔细润、酥油一般的小雨悄悄地滋润着大地。不经意间,你放眼远眺,山坡上,原野间,到处是一抹抹新绿。当你兴冲冲地赶到近前,想好好观赏一番,那绿色却反而消失了,不见了——草儿虽然开始返青,但毕竟还太小、太嫩。是的,早春是春天的开始,大地转绿,生机勃勃,哪个时节能唤起这么多的希望呢?早春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是一年里春光最好的时节,远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晚春!

【赏析】

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表达新巧,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句诗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我们可以想一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没见。不着急,一番小雨滋润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田间山野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的颜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却是稀疏的极为纤细的芽,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隐隐泛出的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是一抹新绿,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课文导读:

柳宗元在游记《小石潭记》中,寄情于山水之间,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融入寻访山水胜景的闲情雅趣之中,使情与景水乳交融,别具一格。因而,作者的游山玩水实则是烦闷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是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抑郁苦闷。“似与游者相乐”等句子,看似写潭中游鱼的自由、欢快,实际也折射出作者的孤寂与忧伤。

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声朗读,当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课文大意。在诵读时,不妨放声朗读或是摇头晃脑唱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文题理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钅母潭记》《钴钅母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石(quán)参差(cēncī)寂(liáo)摇(zhuì)

(chuàng)尔(chù)然(yǐ) (kān)

忽(xī) 幽(suì)(chí)

2.文言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示承接,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小石潭的位置,描写其特点和潭边景色。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三个方面写小石潭。①写潭中游鱼;②写潭水的来源;③写潭水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5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

(五)《小石潭记》写作特色

《小石潭记》是一篇篇幅短小、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文章采用多种手法,有声、有形、有色地刻画了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幽美和宁静。

1.内容驳杂,题旨鲜明。文章以游踪为序,依次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如鸣佩环),后写“形”;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清;石,怪;树,美;鱼,乐),后写远望(岸势,犬牙差互;水源,不可知);最后写潭境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从而抒发凄苦孤寂的心境。纵观全文,作者不是因景而写景,而是借景来抒情,主旨鲜明,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手法灵活,结构井然。文章采用先声夺人、动静结合等手法,把景写得玲珑剔透、精美绝伦。无论写潭的出现,还是写游鱼、竹树、岩石、溪水都惟妙惟肖,形神毕现,富有诗情画意。写小潭出现时,先写隔竹林听到流水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第二段用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此段以实写虚,以动写静,其中以写鱼为实,以写潭水和天气为虚;以写鱼在水中游为动,以写日光照映下的鱼影投在水底石上,历历在目,清晰可辨为静。鱼儿往来翕忽之动,名为写动,实则衬出潭之静。作者用一“乐”字,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由衷欢乐。

全篇从发现小潭到概括石潭全貌,从写潭水到写气氛感受,由远到近,由总到分,由景到人,结构井然有序。

3.摹形言事,造语典雅。文章运用修辞手法,精巧传神。开篇形容水声清脆悦耳用“如鸣佩环”;第三段作者把镜头推向远方,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为喻;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为喻;用“犬牙差互”为喻来写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用“亻台然”“俶尔”“翕忽”把鱼的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写出了潭边的景物。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自己的具体感受取喻,使得文章语言精当贴切,生动传神。

4.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虽把小石潭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实际上渗透着作者惨遭不幸的感受和无比失落的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环抱,清静幽美,却不被世人所闻,这正是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作者来到这过于清冷的环境,触景伤情,激起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可久居”便真实地流露出作者无法摆脱现实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六)问题探究

1.第二段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惟妙惟肖,这里除了对鱼的刻画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这一段正面描写游鱼,侧面表现水清。仅“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便将水之至清若无的境界表达了出来,另外从“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等五句描写来看,或静或动尽显游鱼形态,也可见水之清。另外,“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面看来是写鱼之乐,实际上是写人之乐,是作者观鱼时心情快乐的外化。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四段表现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贬居期间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情感又会流露出来。

4.品味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把自己的不幸遭遇融入观景的感受中: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被竹树环抱,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触景伤情,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境。然而,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反衬出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三、阅读精品屋

(一)阅读郑板桥的《靳秋田索画》,然后答题。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竹②良朋

不知乐在何处④用以天下之劳人

2.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篇文章,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是一类人,请你说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文章中你可以看出郑板桥擅长画______,其依据是 _______。

(二)阅读《小石城山记》,然后答题。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柳河东集》)

6.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韩愈倡导了__________,因而同被列入____________ 。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往北 )

B. 其旁,堡坞(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这样)

8.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土断而川分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奇而坚②二者③久乃已 ④未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细阅读全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石城山上的石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山一定有水,水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石城山也有树,树长在什么地方?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文章中,作者怀疑什么?责怪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结尾作者说“余未信之”,他不相信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长 ;②就;③断然,绝对(根本);④宽慰。

2.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的。

3.①没有那些俗气的客人,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于是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 ②不是用来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的。

4.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绝不知乐在何处”。 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5.兰、竹、石;画兰画竹画石。

6.柳宗元;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7.B8.C9.①更; ②这; ③很; ④我。

10.①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②来慰藉那些被贬在这个地方的贤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4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一)仔细读拼音,认真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行。(8分)

xíng zhuàngxīnshǎngshìxiànyúyè

()()()()chōuchūguāfēngféiliàoyàocái()()()((二)你看这些字长得是不是很像啊,那你要细心辨一辨,再组词。(8分)蓝()拣()浸()披(篮()练()侵()批((三)我能照样子写词语。(6分)

又松又软___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____

确确实实____________

(四)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6分)深:①与“浅”相反 ②久,时间长 ③程度高 ④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这本书的内容太深了。()

3、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好:①完,完成 ②友爱,和睦③容易

1、请你闪开点,好让我过去。()

2、我和小明是好朋友。()

3、我们的学习计划已经订好了。()

(五)你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填空吗,试试吧。(4分)

有趣乐趣)))

1、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了许多()的动物。

2、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无限的()。

简单简陋

1、解放前,我家的房子十分()。

2、他的文章虽然内容(),但感人至深。

(六)我积累了好多写景的古诗名句,不信,你们看。(4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

3、,山后山前处处梅。

4、水光潋滟晴方好。

二、阅读。(34分)

(一)细心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片断,回答问题。(18分)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把这段话补充完整。(3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请用“_____”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相信你一定能画准。(2分)

3、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两对反义词,我能找出来。(2分)

()———()()————()

4、文中的词用得真是太恰当了,我来填一填。(2分)

()蠕动()鹿角()花朵()海水

5、海底里有、、这三种生物。(3分)

6、把你最喜欢的文中的一个句子抄下来,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这句吗?(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的祖国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像香港、西沙群岛……我还知道有()、()、()。(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们校园里有一座花坛。花坛里种了十来种花,有红石榴、石蜡红、月季红、鸡冠花……

每年秋天,各种各样的菊花,朵朵盛开。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

在这许多菊花当中,我最喜欢的一种红菊花。它的茎是墨绿的,挺得笔直,看上去挺神气。叶子也是墨绿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朵朵红菊花。花瓣是一丝一丝的,弯弯曲曲,像是蛟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个火红的绒球,从远处看,花盘微微低垂着,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蛋低头不语。美丽的红菊花,你是多么惹人喜爱呀!

望着这些千姿百态的花朵,我猛然间想起,要是没有园丁叔叔的劳动,哪有这么美丽的花朵啊!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2、描写菊花颜色的词语有:、、。(3分)

3、从文中抄出你喜欢的四字词。(2分)、、、。

4、第三自然段共有()句话。用“”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2分)

5、文中有几处采用比喻的手法写,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摘抄下来。(2分)

6、请仿照"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红的。"这句话的写法,用上“有……有……还有……”写一句话。(3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园丁叔叔说呢?(2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很()住()材()匣()狠()往()村()匠()披()陶()悔()脑()波()淘()海()恼()

三、照样子写词语。

舒舒服服

不慌不忙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嫩绿的()清澈的()鲜嫩的()

绽开的()富饶的()明亮的()

五、补充下列的四字词语。

千()百()风景()()瑰丽()()()光()色物产()()()群()队

六、完成下列填空。

1、,不拘一格降人才。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3、夜阑卧听风吹雨。

4、4、,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作文。(30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5

一、生字

孟浩然(mènɡ) 唯一(wéi) 广陵(línɡ)

告辞(cí) 客舍(shè) 风俗(sú)

人影绰绰(chuò) 猛涨(zhǎnɡ) 间隔(jiàn)

联结(jié) 俩人(liǎ) 空旷(kuànɡ)

暂时(zàn) 花苞(bāo) 血脉(xuè)

骨髓(suǐ) 叮咛(nínɡ) 屏息(bǐnɡ)

吩咐(fù)

二、多音字

涨(zhǎng zhàng) 俩(liǎ liǎng)

难(nán nàn) 血(xuè xiě)

似(sì shì) 强(jiàng qiáng qiǎng)

乐(lè yuè) 漂(piāo piǎo piào)

三、近义词

唯独——单单 大概——大致

谴责——指责(斥责) 理所当然——理所应当

懒惰——懒怠 凋零——凋谢(凋落)

绽放——盛开 间隔——间隙

奔波——奔走 空旷——开阔

等候——等待平安无事——安然无恙

怜悯——同情 端详——打量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叮咛——叮嘱

庄重——庄严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喜悦——愉快 宽裕——富裕

显然——明显 羡慕——艳羡

湿润——潮湿

四、反义词

谴责——赞扬 懒惰——勤劳

美好——丑恶 容易——困难

轻快——沉重平稳——摇晃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凋零——绽放

苍白——红润 沉着——慌张

希望——失望 空旷——狭窄

坚强——脆弱 严肃——活泼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宽裕——贫困

湿润——干燥 给予——索取

羡慕——不屑

五、词语积累

【与“石”有关的词语】

石沉大海 怪石嶙峋 海枯石烂

水落石出 石破天惊 他山之石

【形容高尚品质的词语】

两袖清风 不徇私情 仗义执言

高风亮节 大公无私 光明磊落

【描写同学情谊的词语】

情同手足 朝夕相处 友谊长存

形影不离 亲密无间 携手并肩

【关于给予的词语】

舍己为人 慷慨解囊 无私奉献 雪中送炭

六、词语搭配

(美好)的情感 (强烈)的情感

山洪(暴发) 山洪(倾泻)

(轻快)的音乐 (舒缓)的音乐

溪水(猛涨) 溪水(流动)

清波(漾漾) 清波(荡荡)

(甜丝丝)的香气 (诱人)的香气

(含苞)的花朵 (盛开)的花朵

(苍白)的脸 (红润)的脸

静静地(躺着) 静静地(望着)

(可怜)的孩子 (听话)的孩子

(热情)地对待 (认真)地对待

(关切)的目光 (锐利)的目光

(屏息凝神)地望着 (深情款款)地望着

闪亮的(新车) 闪亮的(珠宝)

好看的(圣诞礼物) 好看的(发型)

羡慕的(神情) 羡慕的(眼光)

喜悦的(光芒) 喜悦的(心情)

(惊叹地)说 (兴奋地)说

(不由自主地)问 (情不自禁地)问

七、积累句型

第21课搭石

1.比喻句: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关联词:(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假设关系)

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双重否定句: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2.比喻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词汇解释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代词: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代词

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代词。

(2)用来指人或事物的代词叫指示代词。

(3)用来提出问题的代词叫疑问代词。

有关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我认为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如何学习语文: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6

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去武隆的旅程。

过了涪陵,我们的车沿着乌江画廊行驶。乌江的水,清幽碧绿,像仙女飘落在群山中的绿丝带。两岸的山,陡峭壮观,好像天神发怒时从中间劈开一般,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告别了这副天然的山水画之后,就驱车前往芙蓉洞。

刚进入洞口,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地下宫殿。导游说,芙蓉洞有五绝巨幕飞瀑、珊瑚瑶池、石花之王生命之源犬牙晶花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珊瑚瑶池和巨幕飞瀑。走近珊瑚瑶池,就仿佛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池面迷雾茫茫,似乎飘浮着一层仙气,更给这个美丽的瑶池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池水清澈见底,水下的晶花仿佛是一簇簇水草,池中间有两根洁白的石柱,犹如两位妙龄仙女在里面沐浴。我想:仙女的浴池一定很高级,我也想去试一试。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如果跳下去,浮起来绝对是冰块儿了。

巨幕飞瀑更是壮观无比,仿佛是一片瀑布从天而降,令人赞叹不已,让我立刻想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芙蓉洞真不愧是世界珍宝哇!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们去浏览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桥群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桥桥相连,形成三桥夹两坑的自然奇观,因此又叫天坑三桥。

我一进入天生三桥,就立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比神奇。座座石桥高大险峻,桥下绿草如茵、绿树成林,溪水缓缓流淌,蝴蝶翩翩起舞,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令人陶醉。我不禁浮想联翩:这天生三桥是怎么形成的呢?会不会是神仙下凡时送给人间的呢?

最令我难忘的是黑龙桥的四泉珍珠泉、雾泉、一线泉和三迭泉。

珍珠泉从洞顶喷涌而出,微风吹过,把它们变成了一粒粒小水珠,像是仙女洒下的珍珠。我伸手想接住它们,可惜那些珍珠落在手里就消失了。

雾泉从一个小孔中喷出,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层烟雾,真像是从黑龙口中喷出的迷雾呢。

一线泉从桥洞中部流出,水流像是排着队从洞里走出来一样,笔直笔直的,从不分开,怪不得叫一线泉呢。

三迭泉从桥壁奔流而下,被中间三块突起的石板分成三段,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生三桥,心中不由地生出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2012年8月14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们前往仙女山最有特色的地方仙女山大草原。

我们刚进入大草原,就感觉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这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夹着泥土散发出来的芳香,把大片大片的草丛吹得此起彼伏,隐约可见牛羊低头吃草的身影。这让我和姐姐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句诗: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迫不及待地扑到草地上打滚嬉戏,活像两只跳跃的小海豚。躺在草坪上,看见天空中放飞着许多五颜六色的风筝,像是在跟鸟儿们比赛谁飞得更高、更远,给平静的天空增添了一丝活力。

我们见此情景,立刻来了兴致,也把自己的风筝拿出来跟小鸟们比试个高低。我的风筝随风飞向高空,我的心情也随之飞扬起来。可惜我的风筝线不够长,最终还是没能在和小鸟的比赛中得到胜利的桂冠。

我想,风筝被线拉住,始终不能自由飞翔,虽然很舍不得,但我还是扯断了风筝的线,让它随风飞走和鸟儿们尽情玩耍。

在仙女山玩了两天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隆。武隆,你给我带来了无限欢乐,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习作分成三个学段,分别对习作教学的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其中第二学段即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有: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1]。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习作表达欲不够、语言积累匮乏、缺乏个性和真情。为了让学生在作文起步时便对作文感兴趣,个性写作得以发挥,笔者结合学校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课堂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所搭建的一对一数字化平台,探索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二、现状分析

习作本是个性化的表达,习作教学也理当是迎合个性化的需求,但传统的习作指导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笔者结合实验班之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习作教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习作指导课堂趋于统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其次,学生习作水平参差,统一的指导难以各取所需;最后,传统的习作交流平台单一,难以增添学生习作的自豪感。

三、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字化设备达到生机比1:1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模式[2]。与传统的由一个教师以同样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相同信息的课堂教学相比较,该模式让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3]。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实现习作个性化学习的关联点:

(一)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等,这些为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硬件保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个性化学习资源

“互联网+”时代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络以及数据库等。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个性的展现和养成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和追求个性化的过程[4]。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课前资料搜集、学情调查统计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促成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对一数字化对习作教学辅助在很多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来促进习作的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笔者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进行探究分析,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

(一)课前微课翻转,增强主体参与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移动性,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可以制作或者在网上搜集优质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为习作课堂做好准备,课堂上就可以更好地表现和展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5]。课前的微课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主动构建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体。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照片》为例,习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本次习作照片(如下图)记录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南站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历史,教师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并且制作了微课,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解这张照片的历史资料,为习作做好准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引发学生对照片中历史的探索欲。在课前任务单(如下表)的驱使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依据习作要求,笔者将习作指导的环节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进行整合,实现习作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作业100分”网站具备的作业数据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用词表达的水平,可以有侧重地进行课堂的指导。课前微课自主学习,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二)课中巧设情境,点燃表达热情

管建刚老师在《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提出写作教学的第一关键,是调动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是凌驾于一切作文教学策略之上的策略[6]。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学习语文的人变成作家,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7]。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巧妙地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激活内心的体验,产生写作的欲望,形成良好的写作状态。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一张黑白照》看图作文为例,笔者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镜头式推进,以情贯穿,用《战争,请离孩子远点》黑白照片集音乐视频激情导入,震撼的画面和音乐,迅速将学生引进战火中,感受到受苦受难的孩子悲惨的命运。接着将视频画面定格到本次习作的照片,启发学生观察照片中可怜的孩子,学生的表达欲呼之即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记叙与父母之间的一件事,笔者也通过录制微课音乐视频,搜集班级学生与家长的一些日常照片,配上一些激情的文字,学生触景生情,表达之情即刻被点燃。

(三)提供资料辅助,满足差异需求

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8]。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可以很好地实现差异化学生的需求,习作前,笔者会根据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1. 提供关键性习作资源。

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重难点设计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播放的快慢和频率可以自主控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进行自学。使平时反应慢、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例如,在设计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一课时,重点是掌握导游词的格式,在微课的选择方面,就以此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观看,突破重难点。

2. 提供选择性习作资源。

根据中年级习作特点和本班学生的习作学情,教师以习作中学生潜在的重难点为微课制作点,进行各个击破。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是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的品质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描写来突出,教师就可以制作不同的描写技巧微课,读写结合,抽出例文中的具体描写,制作相关的课件,放在学生的个人资料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写作需要的内容观看学习,掌握人物描写的技法,攻破习作的重难点。

3. 辅以在线E-learning资源。

例如,四年级上册习作五《学写导游词》要求写中国的文化遗产风景区导游词,但未必所有的学生都亲身去过,在选材方面也难以取舍,一对一的课堂在线E-learning就可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满足不同学生资源搜索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互联网搜索相关景区的资料,从而突破习作的难点,而在选材取舍方面又可以有师生的交流,从而更好地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导游词。

4. 提供再现性习作资源。

学生智慧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生成,这在口语交际或者综合性学习活动性习作中最适用。三年级下册习作四《我学会了……》,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把自己学会的本领,以照片的形式发给老师,教师根据真实素材录制微课,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编制的微课视频时,学生的生活体验瞬间被激化,在微课中,一边出示照片,一边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为什么要学这个本领?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的……精心准备的取材于学生真实生活的材料,再现的内容直接生成了本次的习作。

5. 提供参考性习作资源。

在学生的习作个人资料袋中,笔者会给学生整理一些适合该作文的好词好句,让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可用的语言,让学生对写作表达更有自信,也会提供一些范文参考,这对于表达存在困难的学生具有参考价值,教师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四)借助平台分享,增强习作自信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富有个性情感的劳动,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积极的情感、和谐的氛围,可以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形成学生个体对知识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状态[9]。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为习作的交流与展评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让师生更好地分享习作的成果与欢乐。

1. 实现良好师生互动。

传统的习作展评和交流大部分都是老师点评,推荐读优秀的习作,而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就为习作的展评和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一对一数字化的网络交互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点评。

2. 方便同学点评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7]。当学生可以实现电脑打字写作时,还可以通过在班级群里发表,通过浏览,师生共同点赞评价学生的作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互评互赏的集体活动中,学会作文评析的方法,促进写作能力。

3. 数字平台,增强自豪。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说过:很多学生功课不好,其原因在于他们开始没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果孩子们写的东西被大家阅读并肯定,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那么学生的自信也会增强。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介绍自己》习作展评环节,就可以利用一对一数字化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浏览班级作文集并且点赞选出各种奖项,如:最像本人奖、最佳形象奖、最佳才艺奖……诸多的“头衔”也是一种肯定。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可以丰富习作展示形式,实现个性化交流。

五、结束语

笔者在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推进小学中年级习作的个性化学习尝试中,意在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课堂、满足分层差异化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之语言表达也更趋于彰显个性。然而由于笔者的理论实践能力尚浅,学生的电脑使用不够娴熟,学校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也不够完善,值得探究的地方还有更多,以期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实用的个性化作文实施策略。

摘要:鉴于学生在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本文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搜索、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以人教版三四年级单元习作为例,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提出了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学习的策略。通过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使小学中年级习作个性化课堂教学初具雏形。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习作教学,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2版

[3]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4,(4):8-23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5):152-156.

[5]陈琦,刘儒徳.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马金凤.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J].大众科技.2010,(3)153-154.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三单元知识点 篇8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3分)

1.络绎不绝 ( )

A.断绝 B.走不通的 C.开办 D.住、停

2.漫不经心 ( )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 C.莫,不要 D.不受约束,随便

3.开路先锋 ( )

A.打通 B.举行 C.开办 D.开始、建立

四、选词填空。(在合适的词语下面画线)(4分)

1.骏马在(宽阔 辽阔 宽广)的草原上奔驰。

2.工程师的设计,必须经过(周密 周全 严密)的计算。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静 安静 清幽)。

4.我们要精心地(爱护 维护 保护)地球。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夺天工 久别重( ) 美不( )收 为所( )为

独具( )心 一反( )态 ( )耳( )聋 ( )扬( )挫

六、写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公园里的树真绿啊,人真多啊,花真美啊。 (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

3.难道老象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捕杀的战场吗?( )

4.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罗新通知俞建军。俞建军来学校参加管乐队活动。(不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2.“蒙娜丽莎”不是全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染成万道彩霞。

改为“被”字句:

4.根据给出的词语意思来造句。

清楚:①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

②了解。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选自《月光曲》)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

3.我会默写《马诗》这首诗的前两句: , 。

4.通过第七、八单元的学习,我最喜欢《 》这篇课文,因为 。

九、乱句重组。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序号。(6分)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蜂飞蝶舞。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溪水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点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十、阅读短文,仔细答题。(16分)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那个优雅劲儿,真是太妙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项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关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爱不释手: 。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3.文中的“新大陆”指 ;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 。(2分)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其中哪句话最感动?请把句子写下来,并说明感动的原因。(4分)

句子:

原因:

5.请你为“爱鸟日”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请写一写。(4分)

十一、习作实践。(30分)

上一篇:一级建造师:1A413015楼梯的建筑构造下一篇:关于小兔子优秀范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