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2024-09-13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共7篇)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篇1

为完善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规范工程计价行为,提升工程造价公共服务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提出指导意见。

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制度;(2)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3)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工程定额管理制度;(4)改革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5)完善工程全过程造价服务和计价活动监管机制;(6)推进工程造价咨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7)推进造价咨询诚信体系建设;(8)促进造价专业人才水平提升。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篇2

摘 要: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面临持续的供需矛盾等挑战,地方高校软件工程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信息化新战略还提出了新的需求。面对这些,本文基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等五个方面讨论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4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当前我国面临着“软件人才供需矛盾持续增大、软件人才的培养缺乏可循的标准和规范、缺乏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评价标准和缺乏规范有序的软件人才市场”四个挑战。同时,在中国将成为服务业大国,互联网将是未来最大就业平台的情况下,软件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营销衍生大量人才需求,移动互联网领域人才将供不应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将使该矛盾更为突出,高校的软件人才培养获得新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另外,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导致结构和数量的巨大变化。截至2013年12月,新批准的本科院校已有358所(包括公办和民办),独立学院2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优秀教师少,教学工作量大,教师参与科研时间少、成果少,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与需求存在差距。特别是没有产品级软件开发经历的师资无法定义产业需求。二是优质课程少,课程体系、内容方法、教学组织有差距。三是对用人机构人力资源需求的具体调研和分析不够,难以定义具体的学生能力目标。四是教学资源短缺,特别是导致工程实践不足。五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不足。

我们从“产教融合、职业导向、开放衔接、以学习者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四个角度对22所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进行分析,特别关注了软件工程应用能力与主流技术的对接,软件技术应用特长与软件应用领域的对接这两个问题,发现如下一些问题。一是一些专业点未能突出软件工程的特色,其课程体系几乎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学科教育模块的8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0.78,专业教育模块核心课程开出率在0.36以上的6门课程的平均开出率为0.5。二是虽然初步形成与主流技术对接的方向特征的拓展课程,对培养学生软件技术应用特长做了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积累,但课程建设还不成熟、未成体系,课程间关联度低下,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开出率在0.23以上的只有7门,很难支持各方向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校企对接程度偏低。校企对接教育、企业学习模块中企业参与率为0.42。四是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分析与定量评价、“职业领域—能力需求—实践体系”关联度分析和实训设计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人才培养中。

为了引导高校的人才培养更高效地满足社会需要,国务院2014年5月2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此外,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制定了《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基本要求。

在此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如何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根据软件行业人才需求,规划和实施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借鉴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结合中国软件行业岗位技能标准,研究制定了培养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标准和规范,形成“本科标准+职业能力”特征的专业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个专业点准确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知识与能力要求,产学协同开展课程建设,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这项工作的最终成果为《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专业改革思路

1.落实学生为本

坚持目标导向(OBD),以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坚持具体体现以学生为本,规划和落实产出导向(OBE)策略,把教学在学生身上产生的能力(成果)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度量;面向未来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能力导向(ACD),以能力为尺度量教学环节绩效;坚持满足特定社会需求的需求导向(SRD)策略,从适应精英教育的面向学科办学走向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面向社会办学;坚持持续改进(CQI),下大力气构建包括校内质量监督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在内的持续改进系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2.强调培养目标合理性

软件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是计算学科。《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专业类的基本培养目标,是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此外,专业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这样相应学生的成长才具有合适的生态环境和恰当的资源。不同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社会需求,在确定具体培养目标时对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有所侧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应是具有恰当的学科基础,以工程为本色,以技术为特长,以应用为目的。总体上,专业培养目标制订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体现主要的就业领域与性质、竞争优势,以及毕业后5年左右事业发展预期;三是面向全体毕业生;四是具体、能够分解落实,有效指导培养进程;五是将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六是必要的定期评价修订;七是行业或企业专家有效参与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

3.体现工程教育特征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目前已经被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认证在引导工程教育改革上发挥了重大作用[3]。作为被认证专业之一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借鉴认证标准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和质量保障文化,积极融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持续提升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考虑到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基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引导与专业认证的有效对接是恰当的。例如,在《指导意见》中,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4],并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建立指标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关联。同时,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指标点的关联,通过目标与成果评价的需求设计课程的考核,以体现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理想支持度。endprint

4.借鉴行业标准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倡导密切教育界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相应产业的适应性,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简称ITSS)是一套成体系和综合配套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5],全面规范了IT服务产品及其组成要素,用于指导实施标准化和可信赖的IT服务,是我们在制定《指导意见》时的重要参考。例如,ITSS将程序设计职业资格分为职业资格5 级(资深软件工程师)、职业资格4 级(高级软件工程师)和职业资格3 级(软件工程师),以及职业资格2 级(初级软件工程师)和职业资格1 级(见习软件工程师)5个等级。根据这个标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应争取达到3级。按照这个基本定位,我们可以借鉴职业资格的分级能力表述,制定每门专业核心和方向课程支持毕业要求的细化指标。

三、“本科标准+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本科标准+职业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立强化“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而且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不是简单使用和操作,要体现出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地、探索性地、综合地运用,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内外循环确定培养目标

借鉴ABET从1995年开始推出的EC2000通过内外循环确定培养目标[6]。外部循环在于维护培养目标的适宜性。需要借助和汇集用人单位的意见,评定学校所制订的培养目标是否适当以及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是否已经取得了目标所期望的职业成就。EC2000强调,用人单位建议及评定的信息回馈是确定特定的教育目标并维持一个持续改进的闭循环的机制。校企合作可促进外部循环,国际合作是外部循环的国际部分,性质是相同的。

内部循环在于维护教学及其效果的适宜性,并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这些能力,以保证毕业生在未来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它依据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产出的目标设定、课程目标制订、课程绩效目标的描述,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估,实现形成性评价。通过修订教学目标,再次进入内部外部循环。因此,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应设有绩效检查,规定毕业生的成就,强化课程目标设置和达标考核,强调学习产出,规定学生毕业时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2.毕业要求设计

对接工程教育认证,参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将软件工程专业的特征体现在指标点的表述中。例如软件工程专业特别强调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包括问题抽象与归纳、逻辑演绎与转换、数学模型建立以及基于数学模型分方案研究。这正是“问题分析(认证标准第二条)”的指标点。从这个目标出发,建立指标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高等数学、离散结构、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应作为重点。数学教学应配合程序设计,实用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同理,软件工程有其独特的“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认证标准第三条)”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就有具备其特征的可考核的指标点分解。

3.课程体系设计

从产教融合、职业导向、开放衔接、以学习者的职业发展为核心四个角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服务于能力培养,最关注的是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及其与主流技术、应用领域的对接,强化软件技术应用特长。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一方面要遵循专业认证标准,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借鉴行业标准,在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中能够很好地体现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4.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服从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课程目标。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建立指标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关联。教学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实现的,每门课程的目标应服务于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标点。例如,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除基本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外,其专业基础还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不是把这些课程作为专业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学习,而应该是把这些课程的内容当做应用开发的工具、技术、系统、项目的成功案例,加以学习研究,特别是掌握其相关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5.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应包含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其具体指标点、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包含支持毕业要求的细化指标、章节或知识模块、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学生任务等)、针对指标点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评价与改进、教学资源。实施的关键是课程成果与指标点的关联性,以及课程目标和成果的评价设计。

总之,研制《指导意见》的目的是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面临的问题,明确专业改革思路,指导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订“本科标准+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我国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国家信息化新战略。本文是《指导意见》研制过程中的初步思考,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2014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R]. 2014:72-73.

[2] 蒋宗礼. 关于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0):52-55.

[3] 蒋宗礼. 工程专业认证引导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之路[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1-5,12.

[4]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 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5版)[Z]. 2015.

[5]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EB/OL]. http://www.itss.cn/itss.

[6] ABET. Appendix D: 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Z]. 1995.

[本文是“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面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13JDGC018)”的研究成果]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篇3

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的指导意见

(2014年2月8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自治区党委积极创新实践载体,把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围绕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调研、大接访、大落实“四大行动”,实施了扶贫攻坚、创业就业、平安创建、百姓安居、人才强区、干部素质提升“六大工程”,以“四大行动”推进集中教育,以“六大工程”体现实践特色,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有效转化和增强了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是第一批的延伸和深化。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特别强调指出,要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人民满意的实效。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治区党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把 “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和实践载体,贯穿两批活动始终,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努力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现就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入开展“四大行动”

各地各单位要把开展“四大行动”作为抓好集中教育的重要方法,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引导和促进各参学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找准问题、敢于担当、真抓实改。

1、开展“大学习”行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重点是完成好“学习教育”环节各项任务,集中学习规定内容,重点学习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理论武装,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全部专题,通过集中学、交流学、启发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嘎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学习篇目要精炼、学习内容要具体、学习形式要生动,着力突出民族特色、边疆特色、基层特色,增强学习实效。

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原文,交流学习心得。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结合实际作辅导报告,把党员干部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集中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学习教育和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把握基本内涵,掌握核心要义,使讲 1 话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强大思想武器。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把讲话和指示精神尽快传达到全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并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集中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干部教育读本》,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总结“8337”发展思路贯彻情况,提出进一步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举措,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集中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同志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安排一个专题,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王君书记在全区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全区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增强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和动力。

集中学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对照身边典型照镜子、正衣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警察日记》等教育片,用牛玉儒、郝万忠、孙奇等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使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党员干部一种自觉行动。

集中学习反腐倡廉警示案例。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读本》,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片,利用反面典型,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道德品行教育。

集中学习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四五六”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四五六”工作法的精神实质,保持和发扬为民情怀、务实作风、清廉本色,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载体和抓手,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激励约束机制。

2、开展“大调研”行动,听取意见、聚焦“四风”。重点是完成好“查摆问题”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和理清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查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摸清群众利益诉求。

主要领导带头听取意见。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主持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等意见,并注意走访老党员、老同志,着重听取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映,着重听取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的意见建议。

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专题调研。盟市、旗县(市、区)要针对领导班子在执政理念、发展理念、管党治党、党性作风、思想方法、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 2 突出问题,确定若干课题,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承担一个重点课题,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把“大调研”的过程变成听取意见的过程,变成聚焦“四风”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盟市、旗县(市、区)直属单位主要领导要结合单位职能职责,就如何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至少开展1次专题调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时,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联系服务群众,要轻车简从,决不能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

直属单位开展下问行风工作。盟市、旗县(市、区)直属单位要结合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具体表现,通过电话访谈、社会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改进服务的意见。要发挥行业系统指导作用,第一批参学单位要把各自征求意见建议情况的《报告》按行业、系统印发盟市、旗县(市、区)的对应部门,第二批参学单位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征求意见成果,对照分析检查,实现资源共享。行业系统内不再重复征求意见,杜绝“公文旅行”、“函来函往”。

3、开展“大接访”行动,敢于担当、解决问题。重点是完成好“整改落实”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针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范围对象处在基层一线、同人民群众联系直接紧密、涉及矛盾问题集中尖锐等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干部敞开大门,走出去、下基层,集中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并通过信访问题找准和解决基层“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县乡三级干部联动下访。各地各单位要变上访为下访,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接触群众,直接到群众中去听意见、找问题。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要整合力量,以苏木乡镇(街道)为单位,组织专门工作班子,三级干部联动到嘎查村、社区开展矛盾排查工作。

积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认真梳理、分类施策、积极化解。要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解决的主要措施、时限目标和责任主体。对能够解决的要组织力量马上解决;对不能马上解决的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对暂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防止矛盾叠加。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要适应新的形势,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稳妥有序化解社会矛盾。要通过“三调联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嘎查村(社区),大事不出苏木乡镇(街道),难事不出旗县(市、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开展“大落实”行动,真抓实改、推动落实。重点是完成好“建章立制”环节各项任务,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关于“四个着力”的要求,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制度体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倡导真抓实干精神,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推动中央精神落实。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 3 三中全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搞好统筹,突出重点,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完成时限,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推动中心工作任务落实。切实抓好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贯彻落实,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要加强督查、一抓到底,重点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有效措施、形成工作方案,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

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对本地本单位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大排查,在做好废、改、立工作的基础上,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重点建立完善包括目标管理、工作督查、责任倒逼、绩效考评等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以工作落实体现教育实践活动最终效果。

二、持续推进“六大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把推进“六大工程”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我区时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的有力举措,作为体现实践特色的重要抓手,突出为民、利民、便民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切实感受公平正义,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盼头。

1、推进扶贫攻坚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年)〉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盟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苏木乡镇、旗县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嘎查村工作,全面深化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全面深化“五个一”千村帮联行动和京蒙合作对口帮扶等工作,整合涉农涉牧资金,重点抓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和移民扶贫,全力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为2017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推进创业就业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创业就业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采取培养合格建设者与中高端人才相结合、企业招工与职业教育招生相结合、征兵入伍与函授入学相结合、进城务工和农民工素质提升相结合、社区就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等措施,引导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各方面资源,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3、推进平安创建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继续打好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公共安全隐患消除“三个攻坚战”,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问题;继续深化“五边行动”,建设“北疆基层党建长廊”,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确保不发生重大政治性事件、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极端个人事件、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4、推进百姓安居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推进“百姓安居工程”的实 4 施意见》,学习借鉴包头“北梁”经验,重点抓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及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等各类棚户区改造。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用地供应,落实税费政策,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应。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及退出机制,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到2017年实现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让困难群众圆上安居梦。

5、推进人才强区工程。认真贯彻《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基础教育、劳动力培训、人才引进等工作。要重点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党政人才等9支人才队伍,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为培养所需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6、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抓好干部学习培训,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轮训,加强主体班次培训,扩大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的受众,使县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或120学时,科级及以下干部每年不少于12天或100学时。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力度,选派干部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挂职,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强化干部驻乡包村,通过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结对共建定点帮扶、千企帮扶千村,使干部在基层锻炼中提高素质。培养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认真做好各级后备干部选拔、调整和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证。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总书记视察我区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严、实、长”字上下功夫的要求,把“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本地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载体,不再提“新口号”,结合各自实际,围绕每个行动、每项工程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教育、作风上有转变,让广大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

1、强化领导责任。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把持续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六大工程”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实施。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和五年规划,就“四大行动”分别作出具体安排,就“六大工程”分别制定实施意见。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各个行动、各项工程的具体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拿出具体措施,把“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组织好、推进好、实施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2、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单位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组织“大学习”,切实搞好“大调研”,同步推开“大接访”,始终抓好“大 5 落实”,使每一个行动在整体上都能够取得叠加效果。要与第一批参学单位相互配合推进好“六大工程”,通过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使每一项工程在整体上都能够形成正向效应,真正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到基层。

3、搞好督查指导。自治区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要加强协调指导,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要对“四大行动”、“六大工程”开展和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自治区督导组要督促盟市、旗县(市、区)用好这个载体,创新工作举措,抓好推进落实。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篇4

新矿发“2016”14号

中共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 新 汶 矿 业 集 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关于“十三五”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2016年3月18日)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巩固和发展‚十二五‛集团公司‚学、练、提、争‛成果,根据国家、省和集团公司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及企业发展需要,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决定‚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创新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理

- 1 - 念,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将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导入企业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员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员工,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培育员工,以先进的文化塑造员工,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科学文化、作风纪律等综合素质,建立一支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员工队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集团公司改革脱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党委统筹,协同创新原则。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按照‚党委领导、行政负责、专业协同、齐抓共管‛的要求,抓好统筹、协调、督导、服务,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是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把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列入单位工作计划、议事日程、考核体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创新突破。

2.分级实施,重在基层原则。按照集团主导、单位主办、员工主体的原则,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责下放,理顺条块关系,激活基层活力,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由‚向上对口‛转变为‚向下对应‛,从严做好规定动作,从实做好自选动作,从新做好创新动作。

3.技能为主,综合提升原则。生产一线是主场,技能提升是- 2 - 主线,着眼实操能力,着力问题解决,着手现场培训。在此前提下,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将社会公德、企业文化、法律法规等,内植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化为素质。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构建目标明确、机制健全、运作规范、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员工好学、尚学,形成讲学习、重创新、争成才、竞建功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施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建成一支具有科学理论武装、良好道德风尚、过硬职业技能、顽强工作作风、严明组织纪律的员工队伍;通过实施特殊专项素质提升项目,打造一支满足企业区域战略、产业布局及转型升级要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显著改善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结构。‚十三五‛末,班组长基本达到技校或中专以上学历,科区长及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副总师及以上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2.显著改善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结构。‚十三五‛末,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职称人数占比达到50%,中级职称人数占比达到35%,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达到15%以上。

- 3 - 3.显著改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结构。‚十三五‛末,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数占技术工人人数的比例达到55%,高级工以上达到30%,技师、高级技师达到5%,梯次分布、结构合理。

4.显著提高学习型创新型企业水平。在岗员工技术等级普遍上升一个等级,员工培训率达到100%,远程网络教育实现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学习型企业,全员效率显著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各单位参照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确定5年工作目标,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年度工作方案,编排阶段性工作计划,计划应根据5年目标逐年量化分解,逐段落实实施。长期工作目标要具前瞻性,阶段目标要具针对性,方案、计划要具可行性。各单位于2016年4月20日前将本单位总体工作方案和2016年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以后每年1月31日前上报当年工作方案、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

1.密切结合企业形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面对当前极其严峻的形势,要着力提高广大员工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作风纪律素质,确保员工思想上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并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工作上与企业‚治亏创效、改革脱困‛思路相一致。一是要进一步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使广大员工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提高运用国家方针政策和- 4 - 法律法规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把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和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员工的热情凝聚到为企业改革发展做贡献上来,坚定广大员工与企业共度难关、共克时艰的理想信念。三是要全面提升员工道德和文明素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强化员工道德自律,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自觉践行‚三在三尽三实‛工作作风。

2.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以企业需求和员工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广泛开展以基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科普知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读书学习活动,不断拓宽读书自学领域,创新读书自学活动载体,促进员工在读书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各单位要建立充实图书室,共享电子图书馆,开通计算机网络,为员工学习提供便利条件。重视员工学历教育,支持、鼓励员工通过国家开放大学、高教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高考、资格考试等途径参加继续教育,获取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要扩大读书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率,实现员工读书活动进企业、进区队(车间)、进班组、进家庭,在员工中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新局面。

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素质。要围绕推进产业

- 5 - 转型、人员转移、业态转化,打造实用新型员工队伍。一是积极开展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矿(处)级管理人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高管培训班、专家辅导班,重点开展战略决策、管理创新、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风险管理、廉洁从政、依法治企及职业经理人资格等高新企业管理理论的培训,着力解决部分领导人员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不足、行业发展趋势预判能力不强等问题;对科、区队级基层管理人员,由集团公司相关专业部室牵头,以新矿职大为基地,分期分批举办党支部书记、科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各类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重点进行基层党务、企业文化、管理实务和政策法规等内容的系统培训,着力强化安全质量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意识,加快知识和观念更新,提高组织、领导、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级的前提下,根据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的需要和集团公司外部开发、非煤发展、产业转型需要,重点开展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注重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青年人才,制定倾斜政策,采取外出深造、高等院校进修、单位内部轮岗交流等方式,为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三是强化生产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安全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创新安全培训模式,持续提升员- 6 - 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各单位要按规定选送‚三项岗位人员‛参训,确保‚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保持100%,并认真组织落实本单位的全员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凡没有经过安全资格培训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书的一律不准上岗。要特别做好分流转岗和再就业培训,根据内部转岗需要,开展‚短、平、快、准‛的各类入职培训、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联合开展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自主创业培训,培训机构应搞好摸底调查,做好技能鉴定,提供就业服务。四是加强技术工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要改革评价模式、创新鉴定方式,大力开展中、高级工技能培训鉴定,重点抓好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和推荐评审质量,突出抓好重点专业、重点工种、重点工艺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起各技能等级之间由低到高的梯次晋升机制,达到各单位之间、各专业工种之间平衡发展。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完善配套政策,引导员工实现自我成长发展。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指导和帮助员工结合个人愿景和工作需要,制定个人素质提升计划,明确自己的总体和阶段性学习、发展目标,达到努力有方向、学习有收获、超越有标杆,通过努力,力争在五条提升路径上,每人至少实现一项以上的提升,即:①由初高中向专本科及研究生的‚学历提升‛,②由初中级工向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提升‛,- 7 - ③由初级职称向中高级职称的‚职称提升‛,④由科技人才向学科带头人和专家的‚专业提升‛,⑤由员工向中层和高管的‚职务提升‛。

(二)搭建工作平台,助力素质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各单位部门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广泛深入开展读书学习、主题论坛、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创新等活动,吸引员工热情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一是继续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十三五‛期间,按照‚下移重心、改革机制、创新形式、强化培训‛的思路,持续开展技能大赛活动。各单位每年必须开展覆盖所有岗位、全员参与的技术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集团公司每年优选不超过20个技术含量较高,能够引领技术、工艺、设备发展方向的项目开展比赛,项目突出‚新颖、特色‛特点,实操考试以现场实战为主,理论考试全部实行机考,增强比赛成绩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提高比赛层次和含金量。二是建设完善一批煤炭、非煤实训考试基地,满足企业转型、人员转岗对安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能大赛实操考试等需要,推进教育资源实质性整合。三是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的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和各单位各类工作室、创客中心的项目攻关、小改小革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

(三)落实重点项目,创新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模式。一是实- 8 - 施员工素质提升重点项目,集团公司根据实际需要每年制定下发并实施一批有针对性的重点项目,引领和带动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普遍、有序、高效开展。2016年重点项目见‚2016年集团公司员工素质提升工程重点项目配档表‛(附件1)。二是组织优秀人才评选。落实《关于设立集团公司首席技师、技师和‚双技‛工作室的意见》,每年培养、创建、选拔、命名、表彰一批首席技师、企业技师和‚双技‛工作室,向上级推荐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等高层次人才,以此引领带动技术工艺创新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是推进教育培训模式创新转型,推广应用计算机网络培训考试,实现网络培训考试全覆盖,不断补充、完善、更新培训内容和考试试题库,组织开展员工网上知识学习竞赛,发挥新媒体技术在员工自主学习、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步实现教育培训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延伸和提升。

(四)开展继续教育,促进员工终身学习。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改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水平,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行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并与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比、职称评聘挂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三分之二,管理人员每年继续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为此,各单位要建立学分折算、登记、审核制度,- 9 - 落实各类人员学习培训权利,完善相关支持奖励政策。

(五)完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和完善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督导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把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广泛推行‚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技能、业绩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政策。对于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历升级、技能进位、实绩突出的员工,及时纳入企业人才库,竞聘时优先选用,在政治上,同等条件下优先加入党团组织、优先作为党团组织推优对象,在物质上,给予职技补助或一次性奖励。对于特殊人才,可以由企业出资送出去进行培训学习,培养锻造拔尖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此,集团公司成立领导小组,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党委工作部、工会(团委)、纪委(监察部)、安全监察局、生产技术部、机电部、通风防尘部、地质测量部、煤炭产品市场部、非煤产业部、节能环保部、技术研发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设备中心、新闻中心、法律中心、信息中心等部室(中心)及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各二级单- 10 - 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确保素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二)部门协同,分工负责。集团公司对各单位实施员工素质提升工程进行指导、服务、监督、考核,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人力资源部总体协调,各相关部室(中心)具体实施。分工如下: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牵头部门:党委工作部。协同部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工会(团委)、纪委(监察部)、新闻中心。②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牵头部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协同部门:党委工作部、工会(团委)、技术研发部。③提升专业技能素质。牵头部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协同部门: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工会(团委)、安监局、生产技术部、机电部、通风防尘部、地质测量部、煤炭产品市场部、节能环保部、非煤产业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设备管理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新闻中心、信息中心等部室(中心)和单位。按照以上分工,各部室(中心)、单位要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拾遗补缺,形成推进合力。

(三)保障投入,强化基础。各单位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实际,保证必要投入,按照标准高、功能全、覆盖广的要求,加强多媒体、网络等硬件培训设施建设和教学软件开发,通过建立各类实训基地、工作室、创客中心等,为员工学习创新

- 11 - 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理顺管理体制,做到‚有领导抓、有机构管、有专人干‛,消灭盲区和空白点。各培训机构要规范内部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加快特色课程开发,选好配好专兼职教师,发挥独特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员工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宣传矿区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创新经验,宣传员工学习的好形式好办法,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矿区上下合力推进、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搞得既轰轰烈烈,又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五)强化落实,严格考核。为确保‚十三五‛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取得实效,集团公司建立督导检查、评比表彰制度。一是督导检查,机关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各单位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解决问题、推广经验。集团公司每年年底组织一次系统检查,重点检查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各部门重点项目落实情况,以及技能竞赛活动开展情况。二是评比表彰,根据年度关键考核指标检查得分评定各单位成绩(‚2016年集团公司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关键考核指标评分标准‛见附件2),表彰‚实施‘十三五’员工素质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单位‛,生产矿井表彰前10名,基建单位和地面单位表彰前8名。对不开展工作或开展工作较差的单- 12 - 位通报批评。

附件:1.2016年集团公司员工素质提升工程重点项目配档表

2.2016年集团公司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关键考核指标

评分标准

中共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3月18日印发

通信工程指导意见 篇5

(鄂水质监〔2008〕122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水利(水电、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厅直有关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和《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鄂水利建函〔2007〕493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并做好大中泵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质量监督申报

1、列入中央及省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按照《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分级管理的实施意见》(鄂水利发〔2007〕6号)规定,由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简称“省中心站”)直接负责监督,各市州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配合省中心站对本辖区内大中型泵站的质量监督工作。

2、大中型泵站工程项目,在主体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单位应到省中心站申报办理质量监督申报手续。同时提供项目初设批文和初步设计报告。

二、科学做好工程项目划分

1、大中型泵站工程建设项目应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工程中永久性房屋(管理设施用房)、专用公路等工程项目,可按相关行业标准划分和确定。单位工程一般应为独立建筑物或多个建筑物的组合,金属结构制安、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工程一般不宜单独划分为单位工程。

2、由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划分,并确定主要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项目法人应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将项目划分表及说明,书面报省中心站审查批准后执行。

3、工程实施过程中,需对单位工程、主要分部工程进行调整时,项目法人应重新报送省中心站进行确认。

三、加强施工质量检测、抽检和测试

1、施工单位应按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及《关于加强全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管理的通知》(鄂水质监〔2008〕96号)的有关规定对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足额取样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实行见证取样。监理单位须按鄂水质监〔2008〕96号文按一定比例独立进行平行检测,平行检测应在不同于施工自检的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

2、金属结构制作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水工金属结构生产许可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制作与安装。制作单位须做好原材料及成品自检及检测记录;金属结构产品投入使用前须经第三方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安装和验收程序。

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对拆除的旧闸门、旧拦污栅等金属结构一般应按初步设计要求进行更新,确需利用的应按《湖北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设计变更有关规定》(鄂水利水函〔2007〕295号)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并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设计、监理认可后,由项目法人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后方可使用。

3、主机设备生产厂家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提供出厂产品合格证书及说明书,机电设备应根据技术文件和资料检验质量和规格,按设备清单清点入库,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测试;有配合关系的部件在安装前应进行预装,检查配合尺寸和设备组合缝。

4、油压装置、空气压缩机等主要辅助设备及管路、仪表等装置性材料应有厂方检验合格证书。设备和材料应根据技术文件和资料检验质量规格清点入库,分类放置保管。辅助机械设备及装置性材料安装应根据设计文件和设备制造厂有关技术文件进行。辅助设备及管路、仪表安装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试运行检验。

5、起重设备应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出厂试验记录;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节、裂嘴和松散的现象。

6、主变压器及其附属设备生产厂家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设备出厂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厂家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图纸资料等;并按规范进行包括器身、磁件表面质量、铁芯等关键部件的检查和检验。

7、盘、柜装置及主电缆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出厂应有合格证、产品的技术文件资料和铭牌;设备和器材到场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产品规格、型号、附件和备件等按照设计及招标文件作验收检查检验。

8、泵站自动化运行及监控设备生产厂家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设备出厂具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厂家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图纸资料及产品证明材料等;产品规格、型号、附件和备件等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和技术文件;PLC、工控机、交换机等主要设备及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功能及软件应符合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及批准的设计要求进行安装调试。

9、主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及制造厂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绝缘电阻、直流电阻、吸收比、耐压试验、温升试验、变压器油试验等各类电气试验及机组各部位振动、噪音、仪表校验等各项试验、检查、调试。

10、主机组静态调试合格,具备机组启动验收条件后,项目法人应按照鄂水利水函〔2008〕455号文的有关要求,委托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承担测试工作。测试过程宜邀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项目法人应将测试结果及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项目法人机构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0〕20号)和水利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水建函〔2001〕74号)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组建,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责,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及时组织分部工程验收、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及验收。

2、监理单位要严格按合同和有关规定设立现场监理机构,结合泵站工程特点按专业配备监理人员。监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制定岗位职责和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制定监理规划和工程土建、金属结构制安及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建立工程施工质量的跟踪和平行检测等工作制度;施工中的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应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认定、统计和处理;及时对单元工程、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工程的质量等级进行复核。

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按合同及有关要求进行配置,项目经理及五大员的调整应按程序审批;认真做好工序施工质量控制,落实施工质量“三检制”,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履行不转包、不违法分包的承诺。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的检测应执行水利行业检测标准。

4、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设计质量和进度,按照合同和供图计划及时供应图纸,满足施工需要。现场设代应做好现场服务工作,及时认真进行设计交底,不得随意变更设计。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按程序报批。

五、切实做好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

1、各工程参建单位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要求,认真做好施工质量评定工作。

2、项目法人应在开工报告批准后60个工作日内,制定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和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当工程建设计划进行调整时,法人验收工作计划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并重新备案;同时抄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3、在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验收、主要分部工程验收、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单位工程验收等法人验收时,项目法人应邀请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的质量评定工作进行监督。上述质量评定结论应及时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核备(定)。

4、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质量监督工作。

泵站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前,项目法人应对相关的土建、金属结构、机电及附属设备安装的分部工程、中间机组启动或单位工程进行验收,并经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定);完成泵站效率测试,质量监督机构对机组启动验收阶段已提交施工质量评价意见后,项目法人方可提出机组启动验收申请报告。

泵站工程竣工验收前,所有的法人验收工作已完成,质量监督机构已按规定进行了核备(定)。项目法人应进行工程质量抽样检测,并提出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的项目、内容和数量,且经质量监督机构审核;项目法人应将检测结论(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质量监督机构按有关规定在竣工验收前,对工程项目质量等级进行核定,并提交泵站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 篇6

1“十一五”墙体材料革新取得显著成效

1.1 城市城区“禁实”任务基本完成

截至2010年底, 全国600多个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市 (城区) 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以下简称“禁实”) 。部分地区在完成城市“禁实”的基础上, 开始向县城推进, 已有16省 (区、市) 的487个县城实现“禁实”。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粘土制品 (以下简称“禁粘”) 工作。

1.2 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

2010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已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5%, 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和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建节能建筑累计面积48亿m2, 比“十五”末增加3倍多。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6000万块标砖以上的企业达到5 000多家, 比“十五”末增加50%以上, 改变了传统墙体材料企业以砖瓦窑为主小而散的局面。

1.3 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产业得到壮大, 全国年产值过亿的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0多家。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呈现出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应用, 满足了城乡建设对墙体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

1.4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技术改造、建筑应用, 共实现节约标准煤约2 500万t, 减少CO2排放约5500万t, 减少SO2排放约50万t。全国共关停粘土砖瓦企业1.4万家, 淘汰落后产能1 000多亿块普通砖。

1.5 利废节地效果突出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消纳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约15亿t, 减少毁田烧砖、堆存占地、关停企业腾退、淘汰粘土砖产能, 合计节约耕地300多万亩, 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 但实心粘土砖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建房中仍有较大市场;新型墙体材料品质需进一步提高;墙体材料革新推进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占用大量土地, 污染环境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同时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 迫切需要大量品质优良的新型墙体材料, 满足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需求, 墙体材料革新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重心, 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服务建筑、保护耕地、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 强化政策调控, 发挥市场导向, 深入推进“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 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2.2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完善法规政策, 依法推进;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统筹兼顾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结构等因素, 积极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墙体材料;综合考虑区域经济水平、文化风俗, 打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坚持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 引进、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适应建筑使用功能和绿色节能建筑的新要求, 不断提升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环保等性能。

2.3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全国30%以上的城市实现“限粘”、50%以上县城实现“禁实”;全国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3 000亿块标准砖 (折合) 以下, 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65%以上, 建筑应用比例达7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能耗下降20%;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3“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重点工作

3.1 深入推进“禁实”工作

在巩固城市城区“禁实”成果基础上, 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区开展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 (以下简称:“限粘”) 工作, 限制使用粘土成分在20%以上的墙体材料, 分批发布“限粘”城市名单;推动县城“禁实”, 分批发布“禁实”县城名单, 确保2015年全国半数以上县城实现“禁实”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禁粘”, 有序推进乡镇、农村“禁实”工作。

3.2 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步伐

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向轻质化、高强化、复合化发展, 重点推进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利废环保的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人均耕地少、沙石资源比较丰富地区优先发展混凝土制品;在自然资源匮乏、粘土资源比较丰富地区适当发展空心化、多功能的粘土砌块制品。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进一步明确区域主导产品, 提高产品档次, 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3 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适时调整发布鼓励、限制、淘汰的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建立墙体材料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加快落后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淘汰, 推进结构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 重点做好烧结制品企业的整合改造提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大断面隧道窑、节能变频技术、窑炉余热利用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 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积极推进品牌战略, 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产品, 鼓励规模企业、优质产品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 支持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 提高产业集中度, 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模化、管理现代化、装备自动化、生产标准化。

3.4 组织新型墙体材料示范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强化生产和应用示范, 提升新型墙体材料整体水平。一是实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 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通过技术研发, 支持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尾矿、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实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示范工程, 在县城及周边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力度, 结合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阻燃防火的新型墙体材料;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 引导农村自建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加大在新农村示范工程的应用。三是实施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中心城市, 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建设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 推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四是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工程, 选择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 采取扶优扶强政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的10家装备制造、100家生产示范龙头企业。

3.5 强化基金和税收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7]77号) 规定, 进一步加强专项基金征缴工作管理, 确保应缴尽缴, 不得随意减免, 杜绝挤占、挪用专项基金。加大专项基金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 提高专项基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科研开发的比例。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实有关税收政策, 引导企业,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领域。

3.6 增强能力建设

健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制, 形成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 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队伍建设, 确保机构稳定, 人员充实, 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培训, 培养一批高水平墙体材料革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提高执法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完善统计体系。构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信息化平台, 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评价机制。

4 政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协调机制, 指导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制定发展规划, 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等,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机构, 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 完善考核机制。

4.2 完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要求, 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法规政策, 加快依法“禁实”, 依法“推新”的步伐, 依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适时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促进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和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有关财税激励政策, 研究出台取用粘土资源烧砖课以较高资源税的限制性政策。逐步拓宽财政、金融、投资支持渠道, 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完善墙体材料革新的相关配套政策。

4.3 强化技术支撑

鼓励产学研、生产应用的结合, 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 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支持骨干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

4.4 健全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 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 研究制定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的技术标准、规程和图集, 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对新型墙体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 促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拓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范围。

4.5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 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 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 规范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定管理,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对无照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 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 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严格监督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销售行为, 禁止质量未达标的墙体材料产品出厂销售。

4.6 加强交流合作

研究出台相关措施, 加快各地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在管理、标准、检测、应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技术交流, 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合作机制,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不断拓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4.7 加大宣传力度

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 篇7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实物期权评估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实物期权,是指附着于企业整体资产或者单项资产上的非人为设计的选择权,即指现实中存在的发展或者增长机会、收缩或者退出机会等。拥有或者控制相应企业或者资产的个人或者组织在未来可以执行这种选择权,并且预期通过执行这种选择权能带来经济利益。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实物期权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附着于企业整体资产或者单项资产上的实物期权进行识别、分析、价值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四条 企业整体资产或者单项资产可能会附带一种或者多种实物期权。当资产中附带的实物期权经初步判断其价值可以忽视时,可以不评估该实物期权的价值。

第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涉及实物期权评估的业务,应当遵守本指导意见。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六条 从事实物期权评估业务的评估机构应当持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涉及实物期权评估的业务,应当掌握期权定价理论知识,具备实物期权评估的专业知识,具有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

第七条 实物期权的价值依附于相应资产,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应当根据评估目的和评估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价值类型。

第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实物期权评估,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勤勉尽责,尽可能获取充分、可靠的信息,并基于信息进行审慎分析、估算和形成专业意见。

第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实物期权评估,应当合理使用评估假设和限定条件,理解并恰当运用期权价值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十条 需要评估实物期权时,应当在业务约定书中予以明确。委托方或者被评估单位应当提供实物期权评估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章 评估对象

第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涉及实物期权评估的业务时,涉及的实物期权主要包括增长期权和退出期权等。

第十二条 增长期权是指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资或者资产,从而可以扩大业务规模或者扩展经营范围的期权。

第十三条 退出期权是指在前景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合理价格部分或者全部变现资产,或者低成本地改变资产用途,从而收缩业务规模或者范围以至退出经营的期权。

第四章 操作要求

第十四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评估实物期权,应当按照识别期权、判断条件、估计参数、估算价值四个步骤进行。

第十五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企业整体或者单项资产附带的实物期权时,应当全面了解有关资产的情况以及资产未来使用前景和机会,识别存在的不可忽视的实物期权,明确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期权种类、行权价格、行权期限等。

第十六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涉及实物期权评估的业务时,应当根据有关参数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和可靠性,判断是否具备评估条件。不具备实物期权评估条件时,应当终止实物期权评估。

第十七条 实物期权评估中的参数通常包括标的资产的评估基准日价值、波动率、行权价格、行权期限和无风险收益率等。

标的资产即实物期权所对应的基础资产。增长期权是买方期权,其标的资产是当前资产带来的潜在业务或者项目;退出期权是卖方期权,其标的资产是实物期权所依附的当前资产。

波动率是指预期标的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波动率可以通过类比风险相近资产的波动率确定,也可以根据标的资产以往价格相对变动情况估计出历史波动率,再根据未来风险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确定。

行权价格是指实物期权行权时,买进或者卖出标的资产支付或者获得的金额。增长期权的行权价格是形成标的资产所需要的投资金额。退出期权的行权价格是标的资产在未来行权时间可以卖出的价格,或者在可以转换用途情况下,标的资产在行权时间的价值。

行权期限是指评估基准日至实物期权行权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实物期权通常没有准确的行权期限,可以按照预计的最佳行权时间估计行权期限。

无风险收益率是指不存在违约风险的收益率,可以参照剩余期限与实物期权行权期限相同或者相近的国债到期收益率确定。

第十八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进行实物期权评估,应当根据实物期权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期权定价模型,常用的期权定价模型包括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二项树模型等。对测算出的实物期权价值,应当进行必要的合理性检验。

第五章 披露要求

第十九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有关资产评估业务涉及实物期权评估时,应当在评估报告中予以披露。

第二十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编制涉及实物期权评估的评估报告,除了符合《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的披露要求外,还应当披露实物期权的种类、标的资产、行权期限、选择的评估方法和模型,以及实物期权评估结果等。

第二十一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发现委托业务中存在不可忽视的实物期权,而委托方要求不评估实物期权,或者委托方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评估信息,应当在评估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 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涉及实物期权的评估业务,应当在评估报告中对实物期权的或有资产属性给予必要的提醒。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附1:常见的实物期权(供参考)

附2:常用的期权定价模型(供参考)

附3: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检验(供参考)

附1 :

常见的实物期权(供参考)

对实物期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时,可能涉及到的实物期权主要包括增长期权和退出期权等。

增长期权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资和资产,从而扩大业务规模或者扩展经营范围的期权。常见的增长期权包括实业项目进行追加投资的期权,分阶段投资或者战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期权,利用原有有形和无形资产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增加新产品、新业务的期权,文化艺术品以及影视作品开发实物衍生产品或者演绎作品的期权等。

退出期权指在前景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合理价格即没有明显损失的部分或者全部变卖资产,或者低成本地改变资产用途,从而收缩业务规模或者范围以至退出经营的期权。常见的退出期权包括房地产类资产按接近或者超过购置成本的价格转让,制造业中的通用设备根据业务前景而改变用途,股权投资约定退出条款等形成的期权。

现实中的企业整体与单项资产可能附带一些实物期权。实物期权的价值评估较为复杂,为平衡评估工作量与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应当从可能发现的实物期权中选出不可忽视的实物期权加以评估。

不可忽视的实物期权可以根据实物期权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进行直觉判断。

实物期权的重要性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1)标的资产范围或者价值越大越重要。如评估企业价值时,以企业价值为标的资产的实物期权比以某个业务部门为标的资产的实物期权更为重要。

(2)实物期权执行的可能性越大越重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值实物期权比虚值实物期权重要;实物期权的实值越深越重要;实物期权的期限越近越重要;标的资产拥有方具备的执行实物期权的资源越充足越重要。

执行实物期权的资源多种多样,增长实物期权最重要的资源是对相应业务的垄断权,包括来自于政府或者市场的特许权、来自于技术专利的独占权,以及长期的买卖或者合作关系、产品或者业务预定合同等。

实物期权的相互关系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1)多个实物期权之间有互斥关系或者替代关系,即选择执行了其中一个实物期权,其他实物期权就不能或者不必要执行,则应当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实物期权。

(2)多个实物期权之间有互补关系,则根据执行的可能性都选或都不选为评估对象。有互补关系的实物期权常见的是各种可能的机会之间有战略协同性的期权。

(3)多个实物期权之间有因果关系或者前后关系,则根据执行的可能性只选在前或者为因的实物期权进行评估。

附2 :

常用的期权定价模型(供参考)

评估实物期权的价值可以选择和应用多种期权定价方法或者模型。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合理、应用上方便的模型主要有布莱克-舒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和二项树模型(Binomial Model)等。

1.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及其应用

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也称为布莱克-舒尔斯-默顿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和二项树模型的评估结果相同。在估算实物期权价值时,可以根据参数估计和计算方便的原则,选择采用布莱克-舒尔斯模型或者二项树模型。

4.有关评估参数的估计

评估实物期权所需的参数通常包括标的资产评估基准日价值(S)及其波动率(σ)、行权价格(X)、行权期限(T)以及无风险收益率(r)等。

标的资产即实物期权所对应的基础资产。增长期权的标的资产是当前资产带来的潜在业务或者项目;退出期权的标的资产是实物期权所依附的当前资产。在估算实物期权价值时,标的资产的评估基准日价值可以根据成本法、收益法等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但应当明确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中没有包含资产中的实物期权价值。

波动率是指预期标的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即标的资产在期权行权期限内无红利流量的情况下,其价值相对变动的标准差。可以通过类比风险相近资产的波动率确定,也可以根据资产以往价格相对变动情况确定历史波动率,再根据未来风险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确定。

行权价格是指执行实物期权时,买进或者卖出相应资产所支付或者获得的金额。增长期权的行权价格是形成标的资产投资所需要的金额;退出期权的行权价格是标的资产在未来行权时间可以卖出的价格,或者在可以转换用途情况下,标的资产在行权时间的价值。

行权期限是指评估基准日至实物期权行权时间之间的时间长度。实物期权通常没有准确的行权期限,可以按照预计的最佳行权时间估计行权期限。通常可以根据稳健原则通过适当低估行权期限而减少其估计难度。

无风险收益率是指不存在违约风险的收益率,可以参照剩余期限与实物期权行权期限相同或者相近的国债到期收益率确定。

附3 :

评估结果的合理性检验(供参考)

实物期权价值评估较为复杂,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建议根据下表中的基本变量关系对评估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

上一篇:2003机务管理攻坚克难,使出真功夫下一篇:去极端化活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