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山的散文

2024-05-13

描写中山的散文(共7篇)

描写中山的散文 篇1

广东省中山市,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原名香山,民国国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我年轻的时候,读到中山先生的事迹,无限的敬仰,无限的神往。我感到中山先生是我国历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中山离香港很近,离澳门更是一箭之距。进出口加工和引资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开放了,姓“资”和姓“社”的情结解开了。没有多少年,工厂林立,资本家和工人在这里一样拼命,经济也日益发达。

这里虽然没有珠海那样热闹,也没有澳门那样繁华。但城市里高楼林立,街头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看看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酒楼里菜色丰盛,你不禁会叹道: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了!广东就是老板多啊!钱多啊!

“没到过北京不知道官小,没到过广东不知道钱多。”

这句话说得好!有的人平时不会骑马,只会骑在人的头上,只要去了北京,傻了眼了!回来总要老实几天。

有的人在内陆经商,小赚几个百万,到了广东大多不敢吭声。

然而,和老板的数量相比,民工的数字更庞大,他们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的建筑、交通以至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样样离不开他们。他们做的都是又脏又累的粗活,却过着简单的生活。一句话:贡献大,得到少。

就像鲁迅先生说:“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牛奶和血”呢?出口可以赚取外汇,这倒也没什么坏事。“草”呢?也越来越少了。

不过请当政者考虑一下,多印一些人民币,面值最好是¥1000元的,发给他们买东西吃、买房子住、让他们有钱读书,容易找到爱人,结婚也办得体面一点。而老板们,要是赚了美金,多给他们一些。好心终有好报,这样社会治安会好点!别再把人逼到宋江那边去。听说梁山泊的水也干了,想落草也没地方了!要是把人逼到那边去,到时候死得比宋江还惨!

说到这里,想一下还是把结论改回来: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容易啊!

(二)俺李家原来也是种田的

我不曾讳言地告诉大家:我家原来也是种田的。而且和阿Q哥不能比,我的先祖并不“阔”。原来也有几亩地,自从被开发成为工厂后,现在半亩也没有了。

我家原来也是种田的,当然是“贫下中农出身”了,可是到了我这一辈,我不想再种田挨穷了,我“十年寒窗”后,读至大学毕业,然后去外国。又“热爱祖国”地回来了!(请掌声鼓励俺老李!)

堂哥原来也是种田的,他也不想再种田吃地瓜了,年纪轻轻就出来漂泊了。

“经过了好多苦难的岁月”,在中山的一个小镇,离珠海很近,非常幽静的地方,堂哥办了一个玩具厂。在他的`厂里,有众多的一样不想再种田了的“老百姓”,在这里务工赚钱过日子,听说一年赚不了多少“银子”,每到过年回家前手头还是紧张得很,一再担心车费一涨再涨。

过去我每年都有来他厂里一、两次,说真的,倒不是来看这些“阶级弟兄”。我家虽然原来也是种田的,但是俺老李上过大学,留过“洋”,并不知道小麦和韭菜的区别在哪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工作好、报酬优厚、吃好喝好,还想上网泡妞,说起来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就“变了质”,和他们的“阶级感情”不是那么浓厚。俺老李也不是范仲淹,不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是在家呆着,闷得慌!出来看看,也是闷得慌!

(三)人生本无常

最近有一、两年没来过这里的工厂了,因为俺老李也是要打工过日子的,不能常常出来。这次来了,心情不好得很。

为了做点事业,有一位亲人在这里干了5、6年了,一点一滴耗尽了自己,不仅仅献出了“牛奶和血”,最后竟然走完了生命的历程。默默看一个年轻的生命离去,一群人束手无策,让人感到世间何等残酷?

想到“生命”两个字,心情异常的沉……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可是她却早早离去,如今可谓物是人非。叹人生本无常,知来者可追!

人们啊,要博爱、要互相珍惜!

天堂虽然广阔无边无际、自由自在,但是那么遥远和迷茫。只因生离死别,了却了爱恨情仇,我突然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愿你的灵魂安息!

(昨天母亲节,她的6岁的女儿还念念不忘要画一幅画送给妈妈,我不知道她是忘记了她妈妈不在了,还是想安慰一下自己?人生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无奈?!5月14日又记。)

(四)后记

五一节前后,我在三乡镇闲逛,也许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比较乡下,人并不多,街头秩序井井有条。有放假的人在街上玩着,没放假的仍然在上他们的班。

夜晚到了,也是非常安静,虽然有点不安心。

我还没来的时候,我的朋友L叫我在外面别泡小妞,万一实在要泡,记得戴好“安全帽”(当然是关心我开玩笑的了)。幸好夜晚的街上竟然也没有传说中的“小姐”招呼我,各店多在忙自己的生意。

放心吧!呵呵,不用再提醒我了!

本人啊,一点点素质还是有的。

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 篇2

我以为,《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而非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造成误读的“结”在哪里?如此改判的理由何在?

一、顾此失彼的解读缺失,形成思路死结

文本解读,首先必须理清全文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对于《故都的秋》并没有真正做到遵路阅读。赏析该文我们总是只围绕1-11段、13-14段这两大块,而占五分之一篇幅的第12段常被视之如鸡肋,甚至弃之如敝屣,教学中常常把它剔出文外。这种顾此失彼的解读缺失当然是无法摸清全文思路的。

作者究竟在第12段中具体阐述了什么?它在全文中该有怎样的地位?显然,作者是分三层阐述的:第一层,举例归纳论证了不论国别人种阶级,秋之于人总是一样的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味的普遍意义);第二层,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秋味的中国特色);第三层,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典型秋味的渊薮)。作这三层论述,至少彰显出两大信息:其一它显豁昭示,前者所谓景中之情“特清特静特悲凉”并非作者个人的心境,所谓清、静、悲凉的感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此该文当然就不会是所谓情景交融的抒怀之作;其二论述的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层层剥笋,有力揭示了中国典型秋味文化的渊薮。反观1-11段,两相比较,第12段无疑处于居高临下之位,具有警策全文之功。由此可以认定,1-11段尽管是写“饱尝秋味”,其地位也不过是为后者的议论作层层铺垫。前者为宾,后者是主,主宾关系分明了,行文思路之结也便解开了,对该文题材及主题的认定也便有“洞穿复杂是简单”的轻松之感。

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理顺了,整体思路也清了,主旨自然就明了。归并该文段落可知:1-2段对比反衬突出故都秋味的总体特征(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非“清、静、悲凉”);3-11段作者选取寻常巷陌中的平凡小景进行描绘(赏玩秋味),旨在突显故都秋味的特点;12段层层揭示中国之秋的文化渊薮;13-14段表达赞美眷恋故都的秋之情。由此观之,主题便可初定为描写文化之秋,揭示文化渊薮,饱含眷恋之情。其中暗含着解读的指向——文化。

二、景观内蕴的错误判读,形成赏景死结

对于故都之景,我们总是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思维联系方式,对“清静悲凉”作平面肤浅的解读,于是该文不可避免地被归于那种文人学士或悲秋或颂秋的旧式题材之列,把本是浸润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判读成情语景观。

“遵路阅读之,入境始相亲。”纵观全文,作者写故都之景,目的不在于传达拘于个人小天地之中的所谓景中情语,而是以景显秋之故都的风物人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故都文化之深厚。如写“小院秋景”,在点数了故都秋景名胜之后,随之退步假设“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向小院一坐,你(而非‘我)……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非七八分)的秋意。”这一退步假设不仅突显了故都秋意之“十分”,之“特别”,而且带有较强的招引意味,招引着一个个“你”。请注意,这一个“你”字,意味深长,它让赏景之“我”转瞬之间不觉变身为故都出色的文化导游,带着大伙体验小院秋景,体验传统文化中宁静淡泊的境界(“天色”、“飞声”、“日光”、“蓝朵”)。段末的“我以为”几句,透出“赏玩十足”的心态。作者在此重点赏玩秋草衬花的“悲凉”艺术,这秋草衬花的悲凉意境,其实就是一种托物喻人的隐喻,他暗含的就是那种中国秋士的品格: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孤芳自赏。因此,此景之悲凉,绝非个人心境,作者借赏玩“悲凉”,艺术地传达出中国秋士文化的内核(悲凉的文化内涵)。

此后四景,虽不著一“你”字,但无一处不是领你同行感受。

“秋槐图”中,那种脚踏落蕊的触觉,那种落叶清扫的细腻,突出了细微之处见清静之意。同时,段末收尾一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用“大约”推测:正是这深沉的北方之秋不知启发了多少古人智慧,催生了多少中华文化。

“秋蝉啼唱”一节,可分两个层面解读。其一,故都的秋蝉无处不在,蝉声无处不闻,较之于南方,秋蝉所营造的悲凉氛围要浓重得多,以此突显“特别之悲凉”。“秋蝉啼唱”为故都笼上一层浓重的苍凉色彩。其二,秋蝉意象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虽早作定论,但其意象文化之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与第12段相照应。

“闲话秋凉图”中,那些都市闲人着符号之衣,吟京腔京韵。行动是清闲的(“咬着烟管”,“上桥头树底去一立”),语调是平静的,感叹是悲凉的。作者抓拍这些细节,定格都市闲人的典型瞬间,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体会到那些历经风雨变幻的皇城子民,在“人生几度新凉”时淡定达观的处世态度。这个精彩的片段,从世态人情的角度着笔,丰富了故都胡同文化的内涵。

由于此文是应急之章,“秋果奇景”较之于前四景,选材下笔都似显仓促,个中情味稍逊前者,本人不再赘述。

该文景观内蕴的判读指向,作者不光在第12段中作了暗示,典雅的四字文题——故都的秋,更强调了这种判读指向:故都,不称北平只言故都,不仅饱含眷恋之情,而且潜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再与“秋”结合,暗含着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而文题的这种秋之文化的浓浓气息又真真切切地弥漫在故都的每一幅秋景里。沿着这些判读指向,跟随作者来赏秋景,读文化,那种长达七十余年的“颂秋”与“悲秋”之惑的死结也便迎刃而解了。

至此可以作结:《故都的秋》就是一篇描写文化之秋的文化散文。

三、先入为主的“背景情结”,形成“套解”死结

第三册人教社《参考》第80页编者云:“这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动读者心灵,但由于

写作年代久远,作者抒写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清‘静好理解,‘悲凉就不好理解……可以提示学生,在30年代旧中国,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尝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更是整个的人生感受。”更有甚者有些同仁唯恐背景之不详不周,补充其“两岁丧父,少小离家,异地求学,二十几岁得肺结核,日本侵华等等导致性格抑郁,感情脆弱”,以此印证“悲秋”之说。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的“背景情结”。

解读文本,“披文入情、披文入理”之法首当其要。若要辅之以背景,其前提条件是,那个背景是否是作文之时的境况。即便是那时那刻的境况,还得看两者之间联系的多寡、深浅,尤其是境况之真伪。《故都的秋》之真实背景又是怎样的呢?在郁达夫后来发表的《故都日记》里,1934年8月16日的最后一段是:“接《人间世》社快信,王佘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并且还约定于明日来坐索。”17日的头一句又是:“晨起,为王佘杞写了两千个字。题名‘故都的秋。”可见《故都的秋》这一经典之作,还是编者函索坐索逼出来的急就章。一篇意欲解脱坐索叨扰的急就之章怎会有那些繁复的背景呢?

自鸣得意的“背景情结”套住了一篇又一篇精美诗文,严重阻碍着文本的解读,其惯性之大,流毒之广,令人摇头叹息。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解读文本甚是关键。我们要善待文本,走进文本,聆听文本,披文入情,披情入理,而非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甚至人云亦云。实施新课程,首先要狠练文本解读的基本功,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缺少整体把握之能、细节品味之功,又何谈让自己走进新课程?又何能让学生走近真语文?这也是重读《故都的秋》带给我的真切体会。

中山古镇游记散文 篇3

我们的车到达中山古镇的时候,已近黄昏,暮色苍茫。

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天空中没有出现梦幻般的晚霞,苍穹中只零星地透露出一些光亮,使人看不透彻。街道上稀稀疏疏的灯光是照亮我们前方的指南针。我带着准备的遮阳帽和墨镜下了车,朋友笑话我是一个异类,我打开包里随身携带的小镜子凝视着自己:短袖露肩T恤,休闲超短裤头上戴着花边的草帽,一副大大的墨镜几乎遮住了我的半边脸,显得滑稽却有点可爱。

我点点头笑了,十分满意自己的装扮,不理会朋友的嘲笑,径自向前走着。毕竟已是黄昏,黑暗已渐渐逼近大地,我的视线有些模糊,不得不摘下了墨镜。通往小镇的是一条街边的幽静小道,小道呈大约四十五度角向下倾斜着,向下望去隐隐有些头晕,路上是一块块青色的石板,上面隐约有些新鲜翠绿的青苔,也许是刚刚生长出来的,用手触碰,手指间一片柔软,仿佛心也跟着柔软了许多。

沿着小道行走到尽头,出现了一条左右相通的长廊,三岔路口的地方有一个标志牌,上面印着四个红色的大字:中山古镇。在天空昏暗的存托下,原本鲜艳的红色显得有些暗,不知是不是天渐黑的缘故,我左右向前眺望,婉转曲折的黑暗伸向看不见尽头的前方,让人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晚风习习,激起了我一身的鸡皮疙瘩,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颤。

“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朋友问我。她似乎也有些害怕,说话时微微颤抖。

我仰头望着已几乎被黑暗吞噬的天空,左顾右盼良久,终于咬牙指向左边的方向。

沿着幽深的长廊慢慢地向前走着,我心中的好奇呼之欲出,我似乎看到了前方有些微弱的光亮,随着我们步子的加快,光亮愈加强烈,最后我们欢呼地向前奔跑,仿佛在沙漠看到了充满希望的绿洲。

突然,我们的眼前一亮,前方一片万家灯火的景象。许多商贩在街边摆着小摊,上面呈列着各种大大小小的玩意,大多是些手制工艺品,很是精致漂亮。我兴奋地走到摊位上,看着琳琅面目的商品,爱不释手,最后挑选了几个有意义的小玩意作为送给朋友的礼物,小心地包好放到手提包里。

继续向前走着,我惊奇地听到了杜涛滚滚的声音,沿着声音向旁边靠过去,赫然看到一股浪涛向下奔流,我激动地询问路人,原来这下面有一条河,连续几天下雨的缘故,所以河水涨潮了,波涛声惊心动魄,犹如千军万马之势。我顿时心潮澎湃,毫不犹豫地向河流奔去,不理会朋友身后的谩骂声。

我急急的来到河边,站在巨大的石滩上,俯视着波涛汹涌的河流向前奋力地奔涌着,伴随着高亢的激昂声,仿佛宣泄着自己的满腔悲愤,如此的放浪不羁、振奋人心,让人望而生畏!我缓步移至石板桥的正中央,旁边没有任何护栏,站在上面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我油然升起一个可怕的想法,张开双臂,使自己的身体投入这波涛暗涌之中,乘着它奔向无边无际的尽头。于是,我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拥抱着无尽的黑暗,却终究没有跳下去,我到底是软弱的。比起这胸怀大志,风起云涌的河流,我是如此的懦弱。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它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毅然决然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行,而我,却无奈地选择了逃避。我本站在它之上,却仿佛感觉到,它正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嘴角勾起一抹嘲笑,嘲笑我的懦弱胆小,嘲笑世人的庸俗,我的心不可抑制地颤抖着。

重新回到小镇的街道,我们找到了一个客栈作为今晚的栖息地。

客栈很小,我们的房间在楼上第三层,踩在木质楼道上,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这大自然所奏的.美妙交响曲让我异常兴奋,它是那么的动听,那么的悦耳,那么的纯洁,洗去了一身的繁华,独留空灵。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听到的只有萎靡的声响,那声音太过吵闹、刺耳,扰乱了我的思绪,迷失了我的心智,使我看不清前方的路,看不清儿时的梦想,甚至看不清自己!我仿佛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孩子,周围林木葱郁,勃勃生气,却找不着回家的路,茂密的丛林让我与外界天涯永隔。

夜色如水,天空一片漆黑,没有一点亮光,我仰望苍穹,目不转睛的盯着那片黑。渐渐的,我的眼神开始迷茫了,那片阴暗的黑仿佛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我的胸口闷闷的,呼吸也变得缭乱,那样盛气凌人的黑,使我有些喘不过气,让我有种随时会窒息的感觉。这样的黑,未免太可怕。

半夜,天空下起了磅礴大雨,我穿着睡裙起身向楼下奔去,客栈还没有关门,我站在街道旁,伸出手接着雨水,冰凉的雨水打在我的手上,却温暖了我的心。我的嘴角大大的咧开,笑声不住地溢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慢慢地,我走到了街道中央,任雨水肆意抚摸着我冰冷的脸庞,拍打着我纤细的双臂,亲吻着我细腻的双足。我在大雨中,与之共舞,虽已被冷的瑟瑟发抖,却依然乐此不疲。此时的我被雨水包围着,忽然有种与全世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错觉。

清晨,雨过的小镇显得格外清新自然,犹如待字闺中的小姑娘般,青涩而美丽。推开窗户,扑面而来的气息中混有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漫步到古镇的街道上,让我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与昨晚夜幕下的小镇截然不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每一处线条都勾勒得如此清晰,笔落之处尽显灵气。环视着街边充满古色气息的房屋,我想起了建筑师林微因的那首《古城春景》——

时代把握不住时代自己的烦恼,——

轻率的不满,就不叫它这时代牢骚——

客栈的阿姨告诉我,这里有个孔雀林,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我和朋友便兴奋地举步前行,靠近孔雀林的山路有些坑坑洼洼,由于下了一夜的雨,地上积了不少的水,我们举步维艰地向前行走着,孔雀的叫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那么清澈。

渐渐走进了,我看见有许多栏栅,那里就是这些孔雀的停留地。不经意间,我看到一只十分漂亮的大孔雀,它站在栏栅旁,背对着我们,很高大,一身雪白的羽毛,头上戴着羽冠。它好像一位身穿雪白婚纱的新娘,却在婚礼当天被新婚丈夫抛弃,美丽、孤独而忧伤。时间的缘故,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孔雀林。当我们离开的时候,那只漂亮的孔雀突然望着我们发出一声凄惨的鸣叫声,我想,它不是在呼唤丈夫的归来,而是呼唤着属于自己的自由,一片自己所创造的精彩。

天空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窸窸窣窣的小雨,仿佛老天爷也在为孔雀的悲惨遭遇而流泪,我的心中一阵悲凉。

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启程离开古镇。在转身的那一瞬间,我想到了汹涌澎湃的河流,孤独凄凉的孔雀,心中百感交集。

走访阳明山上中山楼写景散文 篇4

趁着母亲节假期,我和先生一同走访阳明山上的中山楼,众所周知,中山楼是过去国民大会开会的会场,国家元首接待外宾或举办国宴的重要场所,在全民直选总统之前,国大代表们就是在这儿选出历届的中华民国总统,也是在这儿进行修宪的重大使命。中山楼是在国民大会走入历史后才逐步对外开放的,在此之前一向是只有政府高官政要,或是受国家高层邀请的贵宾才可以来到这个华美得彷如宫殿一般的地方,虽然它的影像图片早已出现在新台币百元钞票上,但是在未对外开放参观前,这座白墙青瓦气势雄伟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中山楼是在民国54年(1965)10月兴建的,55年(1966)年11月竣工,至今已将近有48年,当年先总统蒋公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决定在阳明山上远眺有青山环绕、四周蓊郁林木、居高临下、风景幽美、一片碧绿苍翠的环境中,由名建筑师修泽兰女士规划,兴建这座以中国明清年代宫殿形式为蓝本的传统古雅建筑,占地约18,000平方公尺,外观气势十分宏伟,布局对称且错落有致,结构层层迭迭饶富诗意,楼高三层,楼后的背景有七星山作为倚靠,右前方可看到著名的纱帽山,又巧妙地将阳明山的地形和景貎结合一起,依山而起、依势而建,如群山环抱中一座闪亮耀目的宝冠。楼的正前方矗立一座挺拔伟岸的牌楼,上面镌刻着国父墨迹「天下为公」,牌楼后方是一斜坡绿地,由红砖砌成古寿字型之阶梯,自底层拾级而上,一共有100阶,栏杆上的装饰也是100个,甚至中山楼的长、宽度也掌握在100公尺内设计而成,隐喻着纪念国父的百岁诞辰,其用心可见。

走进镶着古铜雀纹金花边的红色古雅大门,立即被大厅内富丽堂皇的陈设惊艳,无论梁柱、墙壁和天花板上的图案设计皆十分精致美丽,且色彩鲜艳,到处都有「福」「寿」字样及图腾,配着大红色的地毯,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气氛,还有最吸睛的是匠心独具、式样繁多且极为别致的宫灯,使参观来宾赞赏不已,其螺钿家具更是大方典雅,深获文化艺术界人士高度评价,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塑像端坐在大厅的中央,国父的背后有一个镶着金铂非常耀目的「欢迎光临」屏风,内堂是原来国民大会会场的`「中华文化堂」,面积约600坪,可容纳约1,800人,有1,100个座位呈拋物线状整齐排开,文化堂内无梁柱,完全没有遮挡的角落,空间十分宽阔也无回音的情形,挑高约三层楼的高度,更是呈现出恢宏的气势,这真是个使人走入时光隧道的地方,历史的镜头彷佛一幕幕跃然于眼前,让人不禁坠入陈年的回忆中。

导览人员告诉我们,中山楼是全球唯一盖在一个硫磺坑上的大型建筑,文化堂主席台前面的地下正是硫磺坑口的所在,故文化堂是整栋建筑硫磺气味最为浓烈的地方,当年老国代们整天在这儿开会个个精神都非常好,有人说这是受到硫磺气熏氛所致。中山楼的兴建工程相当艰巨,由于基地前后的土质迥异,软硬混杂,曾使到负责兴建的名建筑师修泽兰女士伤透了脑筋,但她的智慧终于克服了万难,她只花了一年一个月不眠不休地完成了这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建筑,事实证明它虽长年受到严重的硫磺腐蚀,但经历了几次大地震后仍然毫发未伤,由于一般金属容易受硫磺侵蚀而生锈,故建筑物没有使用一根铁钉,都是运用组合的做法来施工,而且建材的选用特别用心,以耐腐蚀性如桧木、大理石、金铂、玉石、贝壳等,全栋建筑都采用抗硫油漆,楼内柱子、门环、匾额等大都贴上金箔来装饰,不但看来金碧辉煌,主要是因为真金不怕硫磺。

来到阳明山上参观己列入市级古迹的中山楼,不是因为它所属的年代是否够久远,而是它确是曾见证了中华民国的近、现代历史事迹,我们在此不仅是欣赏建筑装饰艺术之雅致,而更是体验它蕴含历史文化意义的内涵,过去的繁华盛况虽已褪尽,仍不减它永不磨灭的风采和那份傲然于世的美感。

描写月色的散文 篇5

有关月色的散文:山村月色

淡雅清幽的月光斜透过窗户,轻轻的洒落一地银色在床前,使我不忍安眠。终究是抵挡不了月的诱惑,我轻移脚步,怕惊醒熟睡的孩子,悄悄的爬上了顶楼。一轮皓月挂在广袤的苍穹上,淡淡的挥洒着她的温柔,依稀的点点星光和飞逝的点点流莹,朦胧又迷幻,使我有点疑心是在梦的国度里。

人总说春花秋月是最美的,但我更喜欢夏天的月,清朗月光下露水随着清风轻轻飘落,无声无息,无影无形,给人清凉于无意之间;而夏天的荷花也犹为喜欢在月下淡吐馨香,因为有了荷花的点缀,夏夜月色便显得犹为静谧而美丽。秋天的月虽然是一年四季中最为澄澈清透,但就是因为月亮太过于明净,抛洒的露水湿润而凉气稍重,往往会有微霜。

我犹为怕冷,虽然也爱秋月,但假若是在深秋,夜凉如水,露重霜浓,我是断然不会站在露天下赏月。而春月与冬月更是寒冷,特别是冬月,在晴朗天气的朗朗月光下,大地一片银白,抛洒的露水往往结成了霜,厚度会有一厘米多,往往冷得牙根打架,所以在深秋或冬天我都会紧闭着玻璃窗,任月光洒落我窗台,而我则躲在室内透过窗偷偷赏月。夏天则不同,任我在月下站上一宵,任露水打湿我飞扬的裙裾,也不用考虑会冷坏我那纤纤瘦影。而在夏天的月下,我的思绪可以超然空灵,无拘无束,不像在冬天被冷到灵感荡然无存。

月下的一切是那么的沉静、安然,仿佛与世无争。白天滚滚红尘的无限喧嚣都遁迹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汪清幽,如水流泻;人间的一切纷纷扰扰都消失在月色的掩映下,只剩下一种夜的深邃的平和。而这里,静静沉睡于夜的山村,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一方净土!

月下的大地,深厚沉稳,仿若雄浑宽厚的胸膛,让万物在它的怀抱中安心深眠。白天聒嗓的蝉、引吭高歌的鸟都静静的醉梦在枝叶葳蕤间。月下的山,巍峨蜿蜒,沉寂默然,是那么的温柔恬静,泰然自若;月下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详和,在微风中,摇曳婆娑;月下的竹影扶疏,斑驳迷离,又是那么的超然脱俗;月下的村庄,只剩下灯光时暗时明;而皓月倒映的江上,月色为江水赋予的神韵,竟有西湖西子之清幽,有玉环飞燕之高贵,一带悠然直济青天!又如蒙着一层薄纱般恬美婉约的少女以流水为琴,抚弄着岁月的歌。

今夜,因为有月的安抚,一切都在沉睡,都在梦中呢喃,呢喃着梦的情思。只有那不肯安眠的蟋蜶,仍在“唧唧”的叫着;还有那不甘寂寞的蛙鸣和猫头鹰凄凄的叫声;还偶尔会有一两声狗吠在清凉如水的夏夜里传来;还有那不肯安分的花猫,躲在幽暗的树影下,伺机而动;还有一个不肯安眠的我,在数着寥寥的星辰。

一串霓虹幻彩,七色轮回的灯光从天边缓缓闪烁着炫幻的色彩徐徐而过,我知道那是夜航的飞机。在飞机上的人儿啊,是否在机上看今夜的月色会更美?星星更近?夜空的色彩是否更绚烂、更迷幻?

听,是谁在月夜里如我一样不舍得安眠,素手拨琴弦,轻弹曲韵梦中送,一曲《千里之外》,袅袅琴音细细的诉说,在琴声中我仿佛看见一个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她的幽恨,如一泓清泉,却流不到千里之外、情人的眼眸。于是她在月下凝眸,深深眺望,却望不到情郎的千里之外……哀怨忧伤的曲调渐阑,取而代之是一首空灵悠远的《云水禅心》,婉转的琴音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尘世的纷纷扰扰,都淡然于月下,云水从容;世间的一切愁怨,都适然于月下,心如止水……

邻居的灯光灭了又亮,婴孩清亮的啼哭声传来,打断了我在琴声中的神游畅想。我看看天际,月似乎更圆了,月光似乎更清亮了,月下的景物更清楚了。在月光的清照下,我分明看见一只身长大概有四十厘米的野生果子狸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它狡猾的小眼睛闪闪发亮,警惕的环顾着四周。而早潜伏在树阴下的花猫“喵”的一声扑了上去,果子狸却灵敏的扭身从猫的身旁窜了过去,飞快的躲进了草众中,只剩下花猫望草兴叹,左右寻遍却再也没有了果子狸的踪影,急得它“喵喵”直叫唤。

月亮渐渐的西斜,露水渐重,丝丝湿润落在我的发丝上、身上,雄鸡已经叫了一遍,我想,该下楼去了。

沿着楼梯拾级而下时,脑海又忆起古人对月的吟咏,或感伤,或明媚,或豪放,或婉约;而月又被诗人们赋予了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纤月、残月、淡月、瘦月、冷月、湿月、满月等名称,又以银钩、蛾眉、玉盘、银盘等来形容。在此,月是否该谢过诗人们的怜念呢?但月是否有心?或者有,也是一颗禅心。但愿人能如月一样有一颗禅心,静观红尘俗世的浮浮沉沉,一任浮云半掩,听凭晚风轻拂。

有关月色的散文:夜色如墙,月色如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瓢一壶月色,酿入酒,然后对酒当歌论人生,一醉方休;捻一缕灯光,作花香,探望远处灯火阑珊,如花似锦。

夜色当空,月色正浓,灯火辉映,此番情景,完美尽致。人生苦短,为何就不能像现在这般从容面对呢?又何必要逞一时之气,而执意与人针锋相对呢?像现在这样就好,云淡风轻,安守一份静默。如此甚好,感觉刚刚好。

夜色弥漫,月色朦胧,云纱遮脸,美轮美廓,若隐若现。如此美色当前,莫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君又何须忧伤,又何须情伤?人生转眼不过是浮云若絮,转身不外乎年华不再。人生漫长,十年未见路茫茫。君心未改,怎堪相识不相逢?只怕倩影虚幻,到底梦空一场。

想当年,年少轻狂,心境宛如迎风摆柳;忆花容,如今回眸,印象竟似月色朦胧;徒悲叹,心内惆怅,黯然失落几欲泪下;惜相逢,形同陌路,午夜残月碾碎春梦。

曾记否,几许往事,绿柳花间私订盟份;念温馨,田园夜游,花前月下亲爱与共;记旧梦,恩爱早化烟云逝去;叹分飞,鸳鸯有恨,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夜色如墙,月色如镜。对照自己,对照人生。人生如梦,浮华之年,更要懂得自爱自重,更要懂得珍惜拥有。前望自不会独怀旧,怀旧也只是重感情。昨日不可留请放手,今日不可取须放开。

人生失意有几许?人生得意有几何?得失两头总有时,云开月明不会空。

月色慢慢淡去,夜色渐渐苍白,灯火阑珊宛如海市蜃楼,浮云层层宛如海上浪花,随着夜色的黯然消退,阳光的悄然溜进,在飘忽之间乍隐乍现,直至沉没于天边之外。

而此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大地光彩重现,一切清晰可鉴。又是五月中新的一天,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有关月色的散文:月色依旧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少年,那时的日子总是五彩缤纷、无忧无虑的。在孩童们的眼里,周围一切都是美丽的,因为内心的单纯,所以也就远离了烦恼。

菜园篱笆上停落的蜻蜓,院子里栀子花的悄然绽放,断桥旁翩翩飞舞的蝴蝶,细细密密的小雨浇湿了青石板铺成的小巷,这一切既充满着乐趣,也总能带来无穷无尽的幻想。

“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不知不觉中,我们步入青年。

似乎每个人的青春,都或多或少有着疼痛与困惑。或因为理想的破灭,或因为人性的丑陋,或因为自己的浅薄,但更多的或许是因为爱情。

爱情,总是充满着迷茫、困惑、忧伤、以及甜蜜与泪水的缠绕。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真的就离不开谁,也没有谁真的注定就是谁一辈子的依靠。那些为爱而误入迷途不思悔改的,想来不过是更畸形的疯狂。

有些爱,慢慢的被遗忘;有些爱,深深的被收藏;有些爱,想起来就会泪流满面;有些爱,其实早已悄悄散场。

繁华落尽,青春散去。当步入中年后,还有几个人会记得曾经那些斑驳的泪痕?还有几个人会想起那些花前月下的时光?还有几个人愿意沉浸在曾经美丽的往事里?还有几个人总是徘徊在记忆中,久久不忍离去?

爱情终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坦白一点地说,淡忘是人类的本性。回首望去,岁月的潮水冲走了少年的时光,青年时的海誓山盟也逐渐淡忘。步入中年,甚至没有几个人愿意再去回首遥望,一些记忆其实早已被抛之脑后。

中年人的生活,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房子装修,孩子高考,父母年迈。当白发暗生,皱纹渐多,我们的孩子已经长高,岁月似乎让我们一夜间苍老。很少再有儿时那样的天真无邪,也没有了青春期的血气方刚。

而我,多年漂泊在异国他乡。单调的生活,竟难得有着一份清净的环境,便时常会想起记忆深处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纯真的少年时光和青年时期的恋情。

年近八十的老父亲时常在电话里对我说,人活一辈子,有时一个不注意,就老了,一家人围在一起才是幸福。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是劝我别再奔波了。

儿时的我,顽皮固执,没少挨揍,我总感觉自己和父亲之间有一道鸿沟,很难跨越,日久便生出隔阂。细细想来,已经很久没和年迈的父母亲坐在一起谈家长里短了。

时常在晚上失眠,躺着,睁大眼睛。想起许多尘封的记忆,想起许多如花的往事,就这样安静的躺着,安静的沉浸在回忆里,有碎碎的月光顺着窗户照进来。

习惯了在深夜里享受这份孤独,于是就这样枕着记忆睡去。我的梦里时常会有故乡儿时的伙伴,那个子越来越高的是我,还是我的孩子?

只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时常在想念他们的同时,他们的梦里是否也会有我呢?

曾经的日子,当然已不可能再回来,所有的快乐和忧伤的记忆,也必将慢慢褪色。只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时常在想念他们的同时,他们的梦里是否也会有我呢?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们。

今天这点文字,只是尝试着拭去记忆中的灰尘,给孤寂的灵魂些许慰藉,如此而已。

海峡两岸的中山公园和中山路 篇6

遍布祖国各地的中山公園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中山先生逝世后二十天,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下令将观音山改名为中山公园。随之,许多城市将原有公园改名、改建为中山公园。根据全国各地民国时期出版的建设报告、档案资料、地方志、旅游指南及新方志、文史资料,由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陈蕴茜的统计显示,全国(包括光复后的台湾)在民国时期共建有二百六十七座中山公园,其中台湾有九座(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史林》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八十五年过去,据中国中山公园联谊会最新统计,全球共有七十五座中山公园,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其中:中国有七十座,包括大陆五十一座、台湾十六座、香港二座、澳门一座。其他国家有五座,包括美国二座,加拿大二座,日本一座。

大陆各地的中山公园多数是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三五年内经改名、改建而相继定名,只有少数是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陆续建成,最新的是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在孙中山故乡中山市落成的孙文纪念公园。

七十五座中山公园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天安门西侧的北京中山公园。此原为明清两代祭祀之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得以辟为“中央公园”。一九二八年由市长何其巩等爱国人士倡导,正式更名“中山公园”,以纪念在京病逝的中山先生。

中国中山公园联谊会在二〇一〇年十月透露,大陆的五十一座“中山公园”拟集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切还在酝酿和计划之中。

依笔者观察,大陆各地中山公园存在很大差异,不乏确有渊源者,如天津中山公园的得名不仅在于缅怀伟人,而是有留下伟人足迹的独特人文价值,即中山先生曾在此(时称“河北公园”,一九二八年改为现名)发表了北上共商国是的重要演说(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又如惠州是中山先生的重要革命基地,惠州中山公园本身就是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之一。

台湾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都有中山公园,各地的中山公园多是在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后命名的。现在名气最大的当属一九七二年建立的台北中山公园。不只因为那里有一座孙中山纪念馆,而是因为那里还是市民晨练晚娱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气最旺景点”。

香港的中山公园有老有新。老的在新界,相传此地是孙中山当年与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一九六九年设立“孙逸仙纪念碑”。新的在中西区,由特区政府投资兴建,与附近的孙中山纪念馆相辅相成。

澳门的中山公园建于一九九九年,全名为“澳门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入口处树立一座孙中山全身铜像。

数不清的中山路

笔者赴台交流的感受之一,各地主要道路都被命名为中山路及中正路(或介寿路)。据当地学者介绍,日据时期,各地街道已被殖民当局改为日式名称。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后,街道名称重新命名,从市、县到乡镇,主干道被命名为中山路。其他主要街道被命名中正路或使用忠孝、仁爱、四维、八德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关键词或按照中国地理版图和地名方位命名街道。据台湾当局统计,截至二〇〇五年,共有三百一十九个乡、镇、县辖市都有中山路,一百七十个有中正路,另外五个省辖市及二个“直辖市”都有中山路、中正路。

大陆各地的中山路,绝大多数命名于一九四七年之前。有网上资料统计,大陆的中山路,最东的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最南的在海南省陵水县,最西的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最北的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公认最早正式命名的中山路在江苏省南京市,是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并安放至中山陵而建。目前还保留“中山路”(或逸仙路)路名的城市有哈尔滨、沈阳、大连、天津等三十四个城市。此外,桐乡、嘉善等一些小县城也有中山路,可谓不胜枚举。

北京原有一条中山路(一九二八年命名,初名“中山街”),位于天安门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设中,先与其他道路统称为“长安街”,后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树立和天安门广场的扩建而消失。

描写李白的散文 篇7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浩浩唐风长河里,李白,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一个酒的境界里,月的世界里,飘荡在中华的诗河中„„、李白是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他自信、狂傲,豪放洒脱,有着一颗浪漫的心,他对月亮有一种本能的近乎狂热的喜欢,在他的诗集中提到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明月犹如知心的朋友,“与人万里长相随”。月亮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活跃在诗人的笔端生出一个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灵动逸趣的世界。

月有阴晴圆缺,圆月如镜如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缺月如钩如镰,“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1)初月含羞,“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2)新月展眉,“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3)

月有晨昏之替。晓月西沉,“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4)夕月半悬,“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5)夜月生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6)。月有春秋冷暖,春月如花,秋月如雪,“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7),更有月凉似水,寒似冰,冷透薄纱帐。

月演绎着盛衰无常的历史。“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兴衰盛替只如过往云烟。

月的银辉映在城楼阁户,“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10),摇曳在花明绿影之间,“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11),洒落在山石滩涂之上,“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12),潜映在溪池湖海,“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13)。

李白以月为伴浪迹天涯,月随李白漫游神州。峨眉月多情,“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浦月断肠,“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情。”(14)镜湖月秀美,“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15)潇湘月轻盈,“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16)洞庭月深沉,“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17)坟上月悲凉凄怆,“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18)瑶台月清雅神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19)

李白爱月,在月的国度里,有着最真的李白。

他豪迈洒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0)他清新俊逸,坐月而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21)步月而归,“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22)情闲志逸地行月,“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23)兴致盎然地泛月,“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24)他追随着月亮的行迹,飘逸在月色的世界,他乘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25),“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26)引月而来,“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27)飘飘度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8)。

他是孤独的,他邀月起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29),他惆怅感伤,高歌泪下,“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30),孤寂无涯,“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31)知音难觅,此愁谁人可识,谁人可解?“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只有月能理解他,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32)。他想拥月入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33)

他又是多情的,“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34)。他想起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起朋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想起宫女的哀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35)想起思妇念夫,“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36)想起征人望乡,“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37)月是李白的情感寄托,是他的理想抱负,是他的知己。月缺白无味,白无月不逸。在月光里,李白忘掉了自己,他去水中捞月,他终于与月拥抱在了一起,月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月。

1.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2.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3.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

4.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5.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6.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7.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

8.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9.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10.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11.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1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情 15.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16.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 17.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18.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 19.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1.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22.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 23.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24.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25.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26.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27.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28.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29.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30.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 31.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32.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3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 34.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35.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 3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袅袅檀香,一杯清茗,一轮婵娟,一棒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脘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不敌官场黑暗。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浪不羁,这就是你,唐代的不朽传奇——诗仙李白。

你难道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云盘”的少不更事?难道没有“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积极乐观?难道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难道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壮志?难道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是辈岂逢蒿人”的踌躇满志?然后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的最后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浪漫的人,在现实面前碰个大钉子;你是这样一个才思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最后抽身而去,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滴都化作你的泪水。

然后你却笑着摇头,道出你那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扞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会有苦涩和酸楚,然后在你眼中,一切的名利都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地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纯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求利似乎是社会大流,而你,却以前途为代价,宁可向往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同流合污。原本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其实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为你心底的一片净土而感到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伤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真的很快乐

要说才子,古往今来,不乏其人。可是,要说豪宕不羁而又风情万种,奔放飘逸而又桀骜不驯,激烈悲壮而又浪漫孤高的才子,却只有一个——李白!

他是盛世的歌手,属于天才型的歌者。即兴而歌,就能惊风雨,泣鬼神,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能不因之癫狂。他更是一个极度自恋,绝对惟我独尊的的家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什么千金,什么权势都滚一边去吧,他是天才,他怕什么,都会是他的,因为他就是一切。他才不会理会什么形象,他就是要“仰天长啸出门去”,因为“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傲视一切媚俗低级,他极度自我,又岂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其不得开心颜。他活在自己饱满而有自乐的世界里,自吟自乐,无拘无束,举重若轻。世人爱听不听,他也是“歌”仙。

他是飘逸的酒仙,是名副其实的“酒鬼”。“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呀!只要有美酒,他才不理会他乡还是我乡呢!咳……人生在世,他岂能让金樽空对月。面对尘世的喧嚣与繁杂,他只愿长醉不复醒。满腔的愁闷,他坚信只有用五花马,千金裘换来美酒,才能“与尔同销万古愁”。他要潇洒,所以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要逍遥,所以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要痛快,所以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是又是谁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肺腑之言呢,还是华丽的自慰?是因饮而寂,还是因寞而饮,或许李白自己也不清楚了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呀!或许正是这“愁”才使那月光如此璀璨,使那剑气如此逼人。酒入豪肠,爱之切,恨之痛,吐一口,才能半个盛唐吧。“一杯一杯复一杯”,呀!可是醉翁之意真在酒吗?谁知道呢?或许连李白自己也不清楚,或许只有老天知道。

他是天之骄子,是大唐之“真龙”。表面放诞不拘,可是内心却棱角分明。表面潇洒浪漫,其实内心饱满丰腴。并不是决绝的浪子,而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他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士剖心酬知己”的热情,进了长安。可是,“青泥和盘盘,百步曲折萦岩峦”呀!他也一度用满腔热情怀抱世界,怀抱苍生,怀抱大唐社稷,可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呀!宝马需要伯乐,真龙也需要安慰呀!可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之真龙,只能“一杯一杯复一杯”,不复回!并不是不爱,而是爱到心扉,所以只能……愁更愁……

李白——既非人世之人,亦非太白精星,而是独一无二的李白……

在“星沉月落夜闻香”,还嗅得见淡淡的酒香;在千娇百媚的花丛中,还听得见那浪漫的诗行;在无垠的原野上,还看得见那不羁的身影;在宝剑的青光里,还看得见那湿漉的脸庞。

是你吗?不羁的李白。

当岁月的浪潮洗去了昔日的尘埃,满腔的抱负只能在心底徘徊。只因你傲岸,只因你不羁,世俗的官场便容不下你。罢官就罢官吧。“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狂笑一声,便在酒香深处缩放了一株青莲。

白鹿置于青崖,须行即访名山。纵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带上一壶酒,一把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皎洁的月光中舞剑独饮,与明月交谈。在明月、自己、暗影中找到了永恒。

你狂,你傲,你浪漫,你可以与太白星交谈。

你飘逸,你空灵,你可以独自一人无拘狂笑。

你的脸似乎一直带着笑容而笑容中又有那么一抹无奈!是命运弄人?你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而离它却越来越远。“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你心中的大悲苦也只能在诗行中流露。

你毕竟是个凡人,有自己的悲与喜。在人生的逐梦中郁郁不得志,只能远离那喧嚣的繁华,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

安始乱起,你因参加永王幕府而被流放夜郎。虽是“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但依旧兴酣落笔,傲临沧海。因为,你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虽然你一直笑着,但你的笑容中却盛满苦涩与哀愁。

虽然你始终不羁,却隐藏着失望与无助。

虽然你不一定认为诗歌是你最好的归宿,但你却在诗的洗礼中得到了永恒。

在江南纤弱的歌声中,你依稀看到了路的尽头,看到了风中忽明忽暗的点点烛光,于是,你长笑一声,随风而逝,梦想也如枫叶一般飘落,化作了诗行中字里行间的豪情柔肠。

纵然你狂笑一生,但揭开那笑容的面具,后面只是一张湿漉无助的脸庞。

21.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秋天的落叶齐齐落下,冰冷月色中纺织娘正悲凉的鸣叫。

22.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

醉醺醺地起来在月光照耀下的溪水边漫步,白昼飞去的鸟儿此时都回来休息了,路上没几个人。

23.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走廊上走着月亮,美女为没有烟吸而发愁。

24.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遥闻会稽美,一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秀色不可名,青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笑读曹娥碑,沈吟黄绢语。

此句乃一灯谜,谜底为“送”

25.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水如一匹练。

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

看花上酒船。

奈何我不能乘上明月,眼看着水中的月影溢上酒船。

26.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秋浦多白猿。

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

饮弄水中月。

牵着我道儿上的小弟,一起引用盛满月色的水。

27.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

秋浦旧萧索。

公庭人吏稀。

因君树桃李。

此地忽芳菲。

摇笔望白云。

开帘当翠微。

时来引山月。

纵酒酣清晖。

而我爱夫子。

淹留未忍归。

有时要到山里如夜月深,纵情酣畅饮酒睡到清晨。

28.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又鸟)。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欲自己的情思寄托于吴越,进入盗梦空间,一夜便能从此飞度过去。

29.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在月亮底下哀叹、哀叹,不回家,年幼的我乘坐时光机来接我,他在我的视线中依稀不辨。

30.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

烈士击玉壶。

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

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

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

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

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

喝三杯、咱就在这秋月之下舞剑,也许咱累了,便忽然高声咏叹泪流满面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一句翻译:我徒然望着长安的方向,这长洲孤单的明月为谁而明亮呢。

32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且——姑且;赊——借取。

33【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句翻译:我们都怀有风起云涌的豪情壮志,当此酒酣兴发时,更是飘然欲飞,想要登上青天揽取明月,追求那志高意洁理想的境界。

34《自梁园致敬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一句翻译:相思就像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得。

35乐府•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翻译: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36《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平定,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37乐府•关山月

上一篇:幼儿教师工作总结:保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