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

2024-05-17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共8篇)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 篇1

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分析 学院: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

学期:生物工程学院 08045224 孙超慧 赵雅玲 2009年12月22日 2009-2010-1

大学生家教市场调查分析

摘要:关于“家教”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顾名思义,家教即为家庭教育。当然仅仅依靠家庭中的个体,教育有时又显得那么力不从心。那么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教育市场,为许多大学生提供了工作的平台。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做家教的现象分析家教市场的需求供给问题。

关键词:市场需求;竞争分析 引言

家教是一个具有着方面性的、系统的教育内容。系统,指的是家庭教育,这里尤其指的是学习的辅导与教育与家庭其它方面的教育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这种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好高急功,欲速则不达。作好家庭教育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家庭与家庭教育机构的相互信任与和谐合作。集中,体现的不仅是家庭教育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同时更体现了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家庭教育机构双重的集中的努力。

从教育市场来看,教育是一个永远的市场,一个永不消失的蛋糕。

一、当前家教的背景家教中介:主要的市场“牵线人”扮演家教中介这一角色的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尤其是实行双休日后更加充裕;家教中介的收入是很可观的,远甚于家教本身。当然,介绍费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你得为此花费代价;家教报酬:家教的报酬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且家教的报酬多与辅导内容有关,同时介绍费和随行情看涨;家教报酬除货币收入外,还有非货币成分,关怀和敬意可促使辅导更顺利。契约家教:既诱人又富挑战。契约家教将家教的责任与利益紧紧挂钩,酬金也相当丰厚,是家教市场的大生意。但生意大责任也大,何况成绩或考学这种事谁都无法预测。背景探幽:家教市场缘何大。首先与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有直接关系;其次,生育高峰与教育设施滞后或一专多能者的渴求时时刺激着每个成员的神经。

二、调查家教市场的情况及分析

(一)市场环境概述

就消费需要方面来看,济南市教育需求较大,同时需求也呈现出分散的不集中的特点。在市场供给主体方面,几乎所有中介和经营机构都呈现出一种”散、小、乱”的特点。从概念上来看,家教为家庭式教育,事实上社会上大量补习班、培训班一定程度上“抢”了家教的市场,分流了不少客户资源。目前基于市场竞争现状及竞争下散、小、乱的无序特点,家教市场已呈现出明显的信任危机。从趋势上来看,目前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中介型”家教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市场细分的趋势,也都在努力对自己的业务进行横向的发展。此外,济南还出现了“合同家教”,即家教有效果家长才付钱.(二)市场消费分析

1、市场需求概况

1)群体基数巨大:天津做为一个直辖市,教育水平明显领先,多数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呈现出强烈的意识与观念。而且,由于天津人口基数大,而家庭教育当前实际上又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因而目标性需求群体和潜在性开发群体数量巨大,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家庭教育消费群体。

2)期望决定需求:目前,家长在教育方面给予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投资方面,“为了孩子,我做什么都可以,受多少苦都值得”、“孩子的前途就是我们家的前途”这种汲汲的渴求心态,更使得教育行业有别于其它行业。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教育的攀比心理也在提高

3)由于教育不同于现实的产品,教育水平的鉴别多数基于人们的感性认知,人们在投资教育过程中不少持有谨慎心理。尤其近年来,部分黑中介对市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家长的认识和需求起了负面的影响,信任度的建立成为教育行业一个重要的问题。

2、需求特征分析

1)诚信、价格合理需求。部分中介宣传的欺骗性,三三两两家教中介人员或摆摊设点或身披绶带,散发各式宣传单招揽顾客。有的宣称是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工作”,有的承诺派出的老师是“由学校学生处挑选并推荐”的;而这类公司的名称更是紧紧围绕“山师”、“山大”、做文章,地点也煞费苦心地与某些师范院校扯上关系。家教的个人素质是家长们所关心的。要想找一位真正可心的家教很难,而应付了事的家教对家长来说不仅浪费时间和金钱,主要是误人子弟。

2)请家教,孩子才是中心。调查发现:在家教、家长和孩子三者中,孩子才是请家教的主体,因此他们对家教的看法和态度很重要。通过侧面了解,我们注意到,一些学生对请家教有一种思想上的抵触情绪,觉得这样占据了他们所剩不多的玩的时间,因此很不配合,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有的则反映“他水平很高,只是我听不进去”。

3)以自己好恶取代孩子好恶,强自己认知于孩子需求。调查发现: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母亲的育人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容乐观。而这种堪忧的情况,我们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可以发现的。如,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说骂就骂;以自己的好恶,强为孩子所好恶;在孩子面前强词夺理,以非为是,奉行“无不是的父母”等等,很多都把孩子当成个人的一个物件。

(三)市场竞争分析

1、竞争对象区分大学勤工俭学家教,一般属于学校团委管理,主要向需要勤工俭学的学生介绍家教业务,原则上属非营利性质。家政公司、教育公司联系家教,网上家教等都是非法家教他们主要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没有一套家教业务管理体系,2、竞争市场特征家教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学生组成,他们往往只带短期家教,并且没有长期、完备的教学计划,缺乏基本的统筹安排。教学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的讲课文,有的布置习题,有的干脆看着学生做作业,为其提供“咨询”。家教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态度不端正,总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和一名从事家教的大学生交流中,他干家教,“完全是勤工俭学,也就是想赚点钱”。因此家教质量也大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某些家教潜在中也有强迫行为和乱收费现象。

(四)市场供应特征分析大多数大学生做家教兼职都是为了增强社会经验,锻炼自己增强自立自强能力;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寻找收入,提高和满足自我消费需要。后记

通过对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调查分析,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了这一领域的供求关系,也为今后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国务院1997年发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第十五条

2、丁平准.会计管理新辞典[S].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607.

3、侯文坚.会计辞海[S].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627.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 篇2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该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一批归国学者自西方引入, 因此开设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还有很强的必要性。以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学生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后, 可以直接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 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成果, 让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相得益彰, 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展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工作。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丰富的教学成果, 促进了国内外教育的接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中未能加以区别, 实行统一教学, 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授课时盲目追求英语的使用比例, 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跟不上教学进度, 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学中没有根据本课程特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合理调整授课内容, 重点不突出;未根据双语教学难度大, 课时紧的特点,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一些经验, 以期与同仁共飨。

一、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仍然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方法思考现实中的问题, 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外语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要处处根据这个目标调整各项教学安排, 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状况, 盲目强调英文使用比例, 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舍本逐末。

二、合理设置课程

由于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先从选修课开始。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 由任课教师给出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授课内容等,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为了鼓励学生们参加双语教学, 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 给予学分上的倾斜等。使学生们的双语课学习自觉自愿, 从而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三、精选教材

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国内外有各种版本, 选择面极宽。考虑到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 且含有经济学模型和微积分计算, 具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时也给学生推荐配套的中文教材, 便于学生遇到难懂的地方反复对照学习, 加强理解。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选择了萨缪尔森著的西方经济学, 因为该书作为经典教材同时被西方高校广泛使用, 全书对基本原理叙述清晰, 逻辑性强, 案例丰富, 内容深度也较适合刚入门的本科生。我们同时推荐国内高鸿业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该书结构清晰, 可以与萨缪尔森教材很好地对照学习。

四、合理分配中英文PPT的比例

在教学手段上, 尽量采用现代化的PPT教学, 以节省时间, 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插入图表、短文, 还可以插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录像, 以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教学效果。考虑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们的实际英语水平, PPT以英文为主, 课程开始阶段和重点、难点部分制作中文对照PPT, 便于学生理解。PPT一般在开学后即发给授课学生, 便于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重点突出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将本科阶段经济学知识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学流派及经济学前沿理论。根据教学要求, 三部分内容在课时安排, 中英文授课比例上应有明显差异。

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课程的基石, 也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点, 包括基本概念、经济学模型、基本研究方法等, 应占据全部教学的70%~80%, 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们理解透彻, 熟练掌握。由于涉及较多专业词汇、图形, 因此适宜制作成中英文对照PPT, 便于学生们对照理解, 授课时英文的比例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少及多逐渐增加, 开始时约为30%~50%, 如果学生们反馈接受良好, 则继续讲授下一部分内容, 并逐步增加英文比例。如果大部分学生表示理解困难, 则用中文结合中文PPT再讲解一遍。少数实在难以理解的同学, 推荐其课后仔细阅读中文教材, 并对其单独辅导, 力求不因双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

经济学案例和宏观经济政策部分通俗易懂, 可以全部使用英文讲授, 少数难点部分加上中文PPT注释即可。

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前沿理论, 是基本理论的扩展, 学生对该部分内容了解即可, 根据具体内容的实际难度, 尽量使用英文讲授, 难点部分则配合中文PPT, 用中文再讲授一遍。

六、广泛列举英文案例, 积极开展讨论

西方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中应用广泛.教学中可以结合每章内容, 授课前先用英语提出案例, 让学生们带着思考去学习原理,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差别定价时, 启发学生们思索身边现象, 如:机票的不同折扣, 商场的换季打折促销, 手机的各种收费套餐等。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学习宏观经济政策这章时, 把学生们分成几组, 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结合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 让学生们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先用英文阐述自己所代表流派的经济学理论, 再分析这个流派为应对危机可能提出的经济刺激政策, 各组学生间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 并播放介绍当前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英文短片。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们热情参与, 教学效果超出了预期。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还积极关注经济、政治事件, 学会了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思考现实问题, 同时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

七、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经济学内容繁多, 而教学课时有限, 难以面面俱到, 详尽讲授。尤其是双语教学, 学生使用原版教材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如果没有进行课前预习, 初步了解内容, 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对授课内容难以理解, 难以把握重点。因此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题, 而是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定课题, 完成小论文。学生们首先需要透彻理解基本原理, 然后从学术期刊网和互联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 仔细阅读、整理, 形成思路, 再设计结构, 组织语言, 最后完成论文。这样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为培养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先进等:双语教学必须规范管理[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3)

[2]周华:经济学科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学术探讨, 2003, (3)

[3]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西方经济学原理及研究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借鉴参考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506-00000114-0102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掀起了一股齐力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大浪潮,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中有所参考;另外也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所借鉴。笔者此次探讨也即为研究西方经济学,即为能够有效吸取其有用成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价值核心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并在以后的经济工作中,做好指导作用。

一、简单概述

“西方经济学” 指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主流经济学,当前“西方经济学”特指为美国经济学说以及相关研究教材。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学者对其国家市场的经济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一种理论概括。并历经200多年的深入讨论和探索,使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规范。“西方经济学”目前是西方各国家在制定其经济政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众多分支學科当中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成熟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形态意识的说教,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予以识别。从而有效吸取其有用的成分,舍弃其资本主义宣教的内容。目前国内经济学家早已将其形成了共识。其不同的认识方面为“西方经济学”到底在哪些层次或哪些方面上可以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发展我国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时现时隐贯彻始终。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个人为起点,个人是最基础的单元同时也是研究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个人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单位。任何的经济活动也均是由个人进行发动的,其经济活动后果也将由个人进行全权负责。因此个人对他所参与的经济活动能够达到的经济目的以及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所以,个人自己的选择应是他自我看来最优化的抉择。由此得出,个人也就是组成经济活动的最佳单位。经济学的本身也即是一门抉择性学科,因此经济学必须将决策者、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的基本起点。这一点在国内经济学中也应注意。国内提出过公有制起点说,企业起点说等,但这些起点均离不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学也应以人作为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为主。

(二)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说、计量检验、得出结论。因为经济现象是很复杂的,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而在抽象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建立模型”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型,可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表述的更明确、简洁、直观。一些经济模型可用几何、代数、高等数学来表示,有些也可用语言进行表述。西方现代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形式,具有逻辑性和间接性。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推理,即可借助数学这一工具。

目前国内经济学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大多舍弃数学形式的应用,“舍简从繁”。然而通过数学形式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的思维特点,但如果没有好的分析,也变不会有好的综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赢重视演绎的推理法,并建立必要的数学经济模型,一边使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三)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历经了200多年的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市场、分配四个部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典范。表现为:找不到理论体系的纲,没有理论基本线索, 同时也没有逻辑起点。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即是理论偏离实际,往往理论和现存的实际偏差较大,理论不但不能有效解释实际,而且对具体的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因此我们应极力呼吁政治经济学的的重建工作。

(四)长期的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从初创发展到当前较为成熟的状态,经历了漫长演变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想成熟必然也应经历这一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由上文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更早的成熟起来。

(一)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开始。“观察”也即是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详细记录。“实验”则是在经过一定控制条件干预下,进行的小范围的经济现象模拟,并以此对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的推断和分析。

通常这种经济现象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随机过程,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因此对其研究观察法将很受用,且往往不予选择实验法。例如一个村其经济发展与周围形成了显著差异,无论是很快或过慢,都应引起我们的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它的发展为什么与别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有善于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存在,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大胆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和他人。

(二)文献研究以及个人探索

观察与实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下一步就可以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查找其原因及内在的相关机制。这可能需要靠个人去探索,并以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个人探索并不是要讲独立的个人封闭起来单独闯天下,它强调更多的是“个人探索”。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只需要我们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深入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理论模型

从形式来看,科学的研究也即是对通过实验或者是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抽象或者概括,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过程必须抓住现实对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舍弃其他非本质的细枝末节,同时将现实对象予以理想简单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有效实现问题的简化,同时提高研究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模型建立的同时往往会与现实脱节,因此这种研究结论不宜直接套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

理论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上文也提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更倾向数学公式的应用,也即是将研究对象作为“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假设,通常除少数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外部条件和变量都不变,并在此假设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数据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建立经济变量之间有效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时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试图摒弃一切的价值判断,同时只将经济现象中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来评价经济活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能达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经济学方法,但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的存在。

所谓实证经济学,也即是试图通过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同时将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及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此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却是其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运用实证经济学法来进行研究,但并非将规范经济学完全排除在外。

(五)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也即是假定经济变量始终趋向于均衡的状态,并以此来研究经济对象如何才能实现平衡。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对象并非完全趋向于均衡,均衡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非均衡才是经常的,目前在西方经济学中,以均衡分析法为主导。如微观部分的消费者均衡、均衡价格理论、厂商均衡,再如宏观部分过敏收入的均衡等,都贯穿于整个均衡的分析思路之中。社会经济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体系,其内部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分析法作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又是松散的,且时常处在变动之中,数量比例的关系往往不停的发生变化,因此非均衡分析思路也必须高度重视才行。

(六)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也即是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将经济对象中某些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属于组合选择分析,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的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前后演替或是时间先后顺序的关系。

动态分析以时间作为经济对象中的自变量,主要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的规律。主要从过程的烟花进行分析,且不同变量的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演替进化、生长生成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因果以及时间的顺序等联系。

一般情况下,静态分析结论不能通过动态的资料进行证实。但在文字描述方面,静态分析往往呈现给人一种动态分析的错觉,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别,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例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等,都是静态分析法研究的结论。

(七)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称为计量经济学。截止到2003年,全球共5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中1/3以上与计量经济学有关,可见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其中的资本主义宣教我们应果断舍弃,其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掘和总結,以便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凭证。

参考文献:

[1]宫敬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性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2(11)

[2]郑吉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学——-兼谈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的逐步完善[J].教学与研究,2010(5)

[3]林振兴.现代西方经济哲学多元论的依据和问题——-对经济学理论多元性的哲学考察[D].苏州:州大学

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作业 篇4

平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公平是指将社会的商品平均地分配给社会的所有成员,使得大家都有完全相同的商品。

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配置,它是研究帕累托最优问题的核心内容。

在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问题上,公平与效率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原则是,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 入中的百分比状况来表示。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 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 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 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 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

三、我同意吴敬琏教授的观点。

(1)我国困难群体国家关注的不够。教育不公平导致提高素质加大就业的机会成 为不成能;医疗卫生事业不公平,困难人群看不起病;行业间收入分配不平衡。

(2)我国国有经济单位中成垄断现象。电力、烟草、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业、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依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 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相比之下,有些行业职工收入仅够温饱。这样收入、消费份额差距加大,贫富差距变大。

(3)腐败现象导致灰色,黑色收入极度膨胀,同时又以改革的名义去侵吞国有资 产。

四、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

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首先是由于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确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针对我国人多域广,条件各异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东南沿海由于地域的便利条件,发展起来起步快,效果明显,有利于用事实转变长久以来人们计划经济的观念。对增加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提升起效最快,作用最有力。出现地域差和城乡差也就再所难免,但回顾二十多年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决策是正确的。其次是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还存在一些行业垄断、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未得到控制等,是行业差距出现的主要原因。而且一些相应的法规还未出台,或执行不力。再次是政府投入不足。主要是未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不足一是表现在财力上投入不足,就是国家在财政收入上分配到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不够,杯水车薪。二是表现在精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上对由市场和社会负担一部分保障功能上支持得不够,就是保障社会化。而且在扩大再生产上做的不够,未能更大范围地增加下岗再就业的机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必要的竞争是需要的,也必然会造成失业或未能就业的弱势群体,扩大再生产是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根本。

A. 全社会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上线)B.城镇居民年增速8%~9%;农村居民年增4%~5%C.不同的行业工资相差较大D.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E. 财富分布不公平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1.4【参考文献】王珏等著.分配制度十人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姚文等.从分配制度看当前利益分配调整.经济师,2002,(2)邹东涛,岳福斌.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的几点认识.改革纵横,2002,(4)吴翻,柳祖汉.关于高校图书馆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讨论.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5 黄泰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突破与重构.经济纵横,1998,(11)

6刘思尚.对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

2015西方经济记分作业 篇5

1、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5、投资乘数()。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6、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8、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9、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0、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1、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2、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13、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5、边际储蓄倾向等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6、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7、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9、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2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3、公共选择的特点()。

A.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B.它是建立在对生产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C.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D.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由领导决定的

E.公共选择适合于任何物品

4、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5、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6、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 B.补贴 C.企业合并 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7、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8、短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的曲线表明()。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1、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12、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3、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4、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5、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16、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7、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8、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9、总供给的构成包括()。A.净出口 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 E.进口物品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

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

5、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 ×

6、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7、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

√ ×

8、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

√ ×

9、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11、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2、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3、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4、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5、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 “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

√ ×

1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7、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

19、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20、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一、单选题

1、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

A.等于基本的消费支出

B.小于l C.大于1 D.等于1

3、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C.价格水平越高,消费投资增加 D.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越少

6、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7、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8、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9、消费和投资增加,()。

A.国民收入减少 B.国民经济总财富量减少 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0、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11、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12、总需求曲线表明()。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4、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5、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7、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8、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储蓄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9、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20、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 B.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 C.总需求减少 D.总需求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

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D.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大

E.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没关系

3、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4、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6、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7、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8、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 D.政府的支出 E.净出口

9、外部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10、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

A.征税 B.补贴 C.企业合并 D.提高利率 E.明确产权

11、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12、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

A.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 B.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就越高 C.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 D.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E.价格与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

13、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6、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7、按失业产生的原因,我们可将失业分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20、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3、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 ×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6、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

√ ×

7、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9、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0、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1、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 ×

12、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4、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得越来越小。

√ ×

15、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1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

17、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18、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

1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

20、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

一、单选题

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A.政府支出 B.投资 C.净出口 D.税收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

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5、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

6、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7、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8、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9、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10、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

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11、如果国民收入为0,短期消费将()。

A.为0 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 C.为边际消费倾向

D.为负

12、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

A.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B.生命周期理论 C.持久收入理论 D.相对收入理论

13、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A.凯恩斯 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 D.杜森贝

14、总需求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7、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

A.绝对收入假说 B.持久收入假说 C.生命周期假说 D.预期收入假说

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9、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0、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

A.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B.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 D.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变动

E.经济中有“瓶颈”部门存在

3、外部性可以分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E.政府的外部经济

4、乘数的公式表明()。

A.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小 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 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 D.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大

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数

5、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A.总需求曲线上的点不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B.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C.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D.在以利率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6、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7、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9、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10、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2、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3、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4、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

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B.理性预期理论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16、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7、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8、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

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 D.财政政策 E.货币政策

19、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通货膨胀率低,就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

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动。

√ ×

3、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4、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

5、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6、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 ×

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8、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

9、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0、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1、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 ×

12、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 ×

13、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4、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5、当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 ×

16、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

17、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18、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

√ ×

1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 ×

20、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

一、单选题

1、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

D.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

2、周期性失业是指()。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3、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4、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5、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6、投资乘数()。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是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是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7、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AD=AS

8、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9、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与1无关

12、失业率是指()。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

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13、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A.+进口—出口 B.+净出口 C.—净出口 D.+出口+进口

14、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

A.凯恩斯 B.莫迪利安尼等人 C.弗里德曼 D.杜森贝

15、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增加 D.消费的增加

1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需求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17、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8、边际储蓄倾向等于()。A.边际消费倾向 B.1+边际消费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的交互

19、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收入 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20、总需求曲线表明()。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多选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支出增加 B.自发投资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储蓄减少 E.储蓄增加

2、公共选择的特点()。

A.它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B.它是建立在对生产者偏好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C.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集中做出的 D.关于提供公共物品的决策是由领导决定的

E.公共选择适合于任何物品

3、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

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4、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耍原因有()。

A.垄断 B.不对称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公共物品

5、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包括()。

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基本的投资支出 D.政府的支出 E.净出口

6、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

A.非利普斯曲线 B.洛伦兹曲线 C.基尼系数 D.国民消费曲线 E.拉弗曲线

7、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 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8、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

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 C.乘数是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D.乘数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成同方向变化的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大 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总需求的构成包括()。

A.居民的消费 B.企业的投资 C.政府的支出 D.净出口 E.居民的收入

11、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

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

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D.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 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1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

A.它们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

B.收人为消费和储蓄之和 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 D.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减少 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1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MPC+MPS=1 B.MPS=1-MPC C.APC+APS=1 D.MPC=1-MPS E.APC=1-APS

14、长期中存在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以下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1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 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 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减少 E.消费和投资减少

1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A.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17、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C.有的消费者不需要公共物品 D.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E.趈耹逅惽ó “免费搭车”

18、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

19、总供给的构成包括()。

A.净出口 B.居民的消费 C.居民的储蓄 D.政府的税收 E.进口物品

20、外部不经济是指()。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

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

三、判断题

1、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

√ ×

2、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地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

√ ×

3、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 ×

4、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 ×

5、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

6、在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

√ ×

7、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 ×

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l。

√ ×

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 ×

10、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

√ ×

11、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 ×

12、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 ×

13、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

14、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 ×

15、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 ×

16、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 ×

17、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 ×

18、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关系的。√ ×

19、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 ×

20、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 篇6

A.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B.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D.总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差额

2.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和Y的关系为()A.完全互补品 B.完全替代品 C.没有关系

D.互不上关

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A.3<L<8 B.5<L<8 C.3<L<5

D.0<L<5 4.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

A.预算线右侧区域

B.预算线左侧区域 C.预算线上

D.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

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A.不变 B.下降 C.增加

D.∝

6.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右端

B.左端 C.最低点 D.无法确定

7.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0 B.负值 C.非弹性

D.弹性大小不一定

8.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

A.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 C.科斯定理

D.逆向选择

9.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于边际成本没有关系

10.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A.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 B.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

C.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D.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 1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

C.不平均,不平均 D.平均,平均

12.某人的吸烟行为属()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3.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A.上升

B.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C.下降

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14.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A.正常商品 B.周期性商品 C.任何商品 D.吉芬商品

15.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停止生产且亏损 B.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C.继续生产但亏损 D.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6.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7.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无法确定 18.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1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

20.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

A.药品的价格上涨,使药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B.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E)A.Es>1 B.Es=1 C.Es<0 D.Es<1 E.Es=0 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A.缺乏效率 B.缺乏公平

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D.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低,产量高 E.利润低

3.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4.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5.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派生需求 B.直接需求

C.直接产品的需求 D.终产品的需求 E.引致需求

三、判断题

1.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A.错误 B.正确

2.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A.错误 B.正确

3.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A.错误 B.正确

4.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A.错误 B.正确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A.错误 B.正确

6.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A.错误 B.正确

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A.错误 B.正确

8.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A.错误 B.正确

9.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

A.错误 B.正确

10.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A.错误 B.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 1.限制价格:()

A.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C.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2.消费者均衡:()

A.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3.垄断竞争:()

A.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B.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C.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D.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4.经济租金:()

A.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5.科斯定理:()

A.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6.替代效应:()

A.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B.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7.一级价格歧视:()

A.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8.生产函数:()

A.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D.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E.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9.消费者剩余:()

A.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C.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10.私人物品:()

A.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研究生西方经济学作业 篇7

一、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期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还有后期评价阶段。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从“读书、写作和议论”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体系构建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一)读书

主要有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和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读书这个环节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与影响。要求学生对每一项作用做出直接判断,即判断阅读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大小(作用很大、较大、一般、不起作用、说不清) 。

(二)写作

主要有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5个指标,主要反映写作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三)议论

主要有议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议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议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议论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读写议教学模式的考核与实践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实施说明

本研究主要针对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由于涉及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本课程组主要对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实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对象:2011级金融学1.2.3班、统计学1班

课程:宏观经济学

为配合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在2009级本科教学大纲修订中提前做好考核准备,特别是对于成绩构成进行了说明(见附录1)。并要求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实施,课程组老师积极配合,这对于课程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

2. 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第一,指定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相关阅读的资料是《微观经济学案例集》、《宏观经济学案例集》。学生从案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阅读(见附录1)。第二,对学生选择的案例集进行讨论或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如宏观经济学中将失业、通货膨胀、民间借贷等问题进行讨论)(见附录2)。第三,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写作(见附录3)。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的评价

总体来看,学生对于读写议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欢迎和满意的。85%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而对于读书、写作、议论等环节满意度也不太一样,90%的学生比较喜欢和满意的是议论这一环节,这也说明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意愿和努力。

1. 读书

关于阅读的作用,设置了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三个问题。当问及“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79%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5%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1%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8%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9%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4%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阅读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于理解课程内容、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

2. 写作

关于写作的效果评价,共设置了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等5个问题。表2显示,当问及“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86%的学生认为有作用,10%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8%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2%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9%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6%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7%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8%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7%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写作对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6%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3%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从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写作对于学习宏观经济学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逻辑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

3. 讨论

关于读写议中的议的实施效果评价,共设置了讨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讨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讨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三个问题。当问及“讨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问题时,84%的学生认为有作用,10%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只有6%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讨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75%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10%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5%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6%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4%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当问及“讨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问题时,8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8%的学生认为作用较大,4%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5%的学生认为不起作用,3%的学生认为作用说不清。可见,讨论的作用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对于写作、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方面。

参考文献

[1]孔凡义.政治学原理课程的“读写议”教学模式[J].学习月刊, 2010 (24) :42-43.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5) :53-56.

[3]谢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0 (6) :107-111.

《西方经济学》教学探讨 篇8

關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 收入分配 平等 效率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所有学科中发展最快的。曾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一次次地被人们重新评判,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不断地进步才能跟上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上这门课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联系实际,介绍理论尽量从问题入手,案例分析服从对原理的把握。现以收入分配的衡量标准及政策为例加以说明。

一、授课时提出的问题

因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因而对教学内容简要地阐述后直接提出以下二个问题,整堂课就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

问题一: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既有损于社会公正的目的,又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悬殊,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应付?

以上两个问题包含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浅出”,这时,联系实际,用案例数据和我们身边正发生的经济现象来阐述。

二、联系教学内容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对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兴趣,为什么有人挣钱多有人挣钱少。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变动的规律是:在经济开始发展时,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发展加剧。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分配才会随经济发展而较为平等。在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收入分配不平等较为严重,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收入分配有平等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的确呈现出收入分配状况的不平等加剧。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为0.18左右。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而那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极其缓慢,效率低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发展迅速。然而收入分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也从0.18左右逼近0.5。根据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基尼系数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相当不均,如不遏制,任其继续扩大,会给国家、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收入分配状况较为平等,整个社会中产阶级居多,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反而低于我国。

其次,当今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各国,无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甚至是两极分化。俄罗斯等国在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并不快,曾出现过长时期的停滞,甚至负增长。但收入分配不平等却极为严重。中国在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的现象。这其中有打破计划经济下平均主义分配的进步,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由于腐败引起的官员掠取国有资产,以权媒私等问题,比如:电力、石油、铁路等行政性垄断行业。他们自行设立津贴、补贴及福利等,这些工资制度外的收入名目很多,来源隐密,不易监控。很多垄断行业中的普通员工,如司机、清洁工的收入都远远高于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甚至高于其他行业的技术工人。

第三、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还有个人原因。这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平等与人的个体差异是相关的。每个人的能力、勤奋程度、机遇并不相同。就能力而言,既有先天的才能,也有后天受教育程度不同。经济学家认为,人的受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受教育越多,能力越强,收入水平越高,这是不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实中,有的人吃苦耐劳而又勤奋,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愿意从事较多的工作,收入自然也高。也有些人怕苦怕累,或在工作中懒惰,这也引起收入不同。此外,不可否认,有的人运气好,赶上好机会,而另一些人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或者是有机会自己没抓住。这也引起收入差别。当一个经济开始发展时,总有少数能力强、勤奋、又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成功了,成为了富人。在市场竞争中,能力差、不勤奋、又不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会相对穷下去。这就是每一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初期贫富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

再来回答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简言之就是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悬殊,贫富差距较大,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应对。

如上所述,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是按效率优先的市场原则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但每个人在进入市场之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即每个人的能力与资产不同。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的机遇也不同。这样,收入差别悬殊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分配状态,不合乎人们公认的伦理,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就要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来缓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政府可以采用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征税,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筹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外还要征收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

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因为它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种累进制,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平等化。

遗产税、赠予税以及财产税,是为了纠正财产分配的不平等。财产分配的不平等,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征收这些税,也是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消费税,尤其是对奢侈品和劳务征收较高的税,也是通过税收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一种方法。因为为消费奢侈品与劳务而纳税的,仍然是富人。

如果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的话,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因此,我们把社会福利政策作为收入分配平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

第一、 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

第二、 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

第三、 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

第四、 对教育事业的资助;

第五、 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

第六、 改善住房条件等。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一些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不公的措施,包括:连续几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向贫困者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医疗保险、社会保险逐步向所有农村和城镇劳动者覆盖;对师范类学生减免学费;限定最低工资和向城镇低收入者提供经济适用房等。所有这些“民心”工程都是政府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给低收入者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三、归纳总结

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阶级。分配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涉及到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效率与公平。

上一篇:环卫绿化大队长述职述廉述学报告下一篇:班有全科高手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