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2024-06-16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通用11篇)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

在前一阵子期末考试公布成绩后,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到公园里去散散步。一路上,花儿仿佛也在冲我微笑;小草也为我跳起了华尔兹......

突然,我看见了一个老乞丐,他的头发都拧成了小结,衣衫褴褛,连鞋子也是破的。反正今天心情好,一摸兜,给了他一元钱。等我靠近他,一股臭气迎风吹到我的鼻子中。我赶快把一元钱放到他身前的一个破碗里。

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可怎么办啊?我仅剩的一元钱还给了那个老乞丐,只能跑着回家了。这是,后面传来了一阵呼唤:“小姑娘,小姑娘......”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老乞丐在叫我,只见他拿着一把伞朝我跑来。

虽然他的身上很难闻,但比起淋雨,我还是选择了,站在他的伞下躲雨。可还是有很多雨水打到我的身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伞上破了个洞!老乞丐好像也发现了这件事,只见他把伞轻轻一转,有洞的那一面转到了老乞丐的那一边。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空气中飘来了泥土的味道。

这一刻,我的眼角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2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爱好为发展点, 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一种理念。教育学家研究表明, 当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接受, 不动脑子, 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学生的任务。

作文教学一般常见的有几种形式: ( 1) 导向法。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教师将写作思路一步一步启发给学生, 以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兴趣———自由讨论———即兴写作。 ( 2) 探索法。这是一种将问题列举出来, 要求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 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方法的途径。 ( 3) 自主学习法。在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的状态下, 学生自由创作, 完全不受思维限制的写作, 素材可以来自生活, 也可以是网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控能力很强, 学习目标清晰的学生。

综上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是需要阶段性的, 需要学生掌握了学生方法、阅读技巧、自控能力等一系列要点后才可以完全实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 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 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 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的”, 那么, 他的学习就是自身意愿的体现, 是充分自主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及其意义

作文课上, 教师会将写作要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接下来就要开始实际操作了———这时学生就犯难了: 怎么写啊? 写什么啊?写作卡了壳, 学生叫苦, 老师也是一筹莫展: 引导了半节课了, 还是写不出来! 这显然是与自主学习理念相违背的, 学生没兴趣, 老师没办法, 更别提教学效果了。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动机, 不妨在作文课上先阅读相关的书籍, 包括作文范例、优秀作文展评等, 启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关于学生对作文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 学生对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有46% 的学生表示写作内容贫乏, 无话可写,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66% 。由此可见, 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阅读范围和阅读能力提高后的一种轻松表现。在调查中显示, 有60% 的教师是为了应试考试而让学生作文, 因此, 教师对作文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在对待激发学生兴趣这一观点时也有不同意见。但笔者认为, 作文不仅仅是学生考试的工具, 而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佳句、名人名言, 可以是一段优美的意境描写, 可以是社会热点, 用摘抄、剪贴等方式记录下来, 久而久之, 就会聚集一笔丰厚的知识财富。写日记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对事物的评价用一种私密的方式记录下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是对写作水平提高的又一途径。

2. 建立系统的作文教学, 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目标

作文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形式、对待事物的观点、生活感悟等, 这一过程在年龄中的体现非常突出, 小学生和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所以才有了不同深度的感悟, 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不在一个水平。但成熟的思维、娴熟的笔法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到达目标,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建立系统的作文指导系统, 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不一样的作文指导是必要的。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掌握的词汇量、阅读范围, 从初一开始设立长远的作文培养计划, 而不能是一个老师一个理念, 学生永远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兜兜转转, 而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笔者建议, 在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倡导下, 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作文在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写作水平提高, 都需要长期跟踪,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设定写作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初中学生性格活泼、爱说爱动, 对他们说而言, 说话比写作文有趣, 他们愿意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趣闻, 也不愿意拿起笔把他们写下来, 问题就在于讲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事, 自然如滔滔江河。把话变成作文, 需要的就是书面的词汇加上对身边事物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 ‘说话课’ 让学生一边叙述一边记录, 完成后学生会发现: 原来写作这么简单, 就是和讲故事一样。在学生有话可说, 有素材可用的时候, 再引导学生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建议联系———这就用到了美言佳句, 当两者完美结合的时候, 一篇优质的作文就完成了!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朗读美文,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说话训练, 内容有学生选, 可以是故事, 也可以是表达看法。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建立了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时, 作文教学就容易了。

三、小结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担当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让学生自发阅读、热爱读书, 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自我主动性, 也需要阅读氛围的营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边读边练, 边读边记, 当丰富的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定在写作质量上大大提高, 而不能完全依赖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摘要:初中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探讨初中作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从意义学习的视角谈自主学习.新课程研究, 2011, (02) .

[2]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4

都说梦是现实的折射,现实怎么想,梦里怎么现。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好似电影快速回放一般,整个世界也在飞速地倒退、倒退,最终,停在了十年以前。

厨房传出诱人的香气,男孩坐在客厅,眼睛直瞪瞪地看着电视机,好似要把那电视机一层一层地扒下来一般。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看动画片。“蟋蟀,吃饭了,快把电视关了。”厨房里传来妈妈的声音。“唔,不嘛,准备完了,再让我看一会儿。”男孩奶声奶气地撒娇道。“听话,吃完饭了再看,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妈妈佯装生气地说道。男孩一听,急忙把遥控器藏到身后,继续说:“我就不,我偏要看。”脸上满是坚毅,很有一副壮士断腕的气势。实则放在一个五、六岁男孩身上,却显得十分好笑。妈妈笑了:“真是被你打败了,看完之后一定要乖乖地去吃饭。”之后,我偎在妈妈的怀里,看完了那一集难忘的动画片。

“妈,我还是好冷。”病怏怏的声音从4层被子下传出,少年面露痛苦地缩成一团。“现在知道难受了?当初让你穿衣服的时候不是很硬气吗?”母亲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说,手中却把自己盖的被子盖到了少年的身上。少年心里苦,但少年不说。母亲嘴唇动了动,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捂了捂少年身上的被子,便往门外走去。望着母亲湿透的后背,少年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突然觉得身上的被子变得无比的厚重。不多时,母亲捧着一碗药和一杯水走了进来。“喝了药病才能好得快,喝完了再把糖水喝了就不觉得苦了。”母亲扶起少年后说道。少年点了点头,捧起碗到眼前,暖和的雾气升腾,少年觉得眼睛有些湿润和模糊,和着滴进药里的眼泪仰头大喝了起来。“慢点喝!药很苦的。”母亲心疼地说。“不苦,很甜,而且我觉得暖暖的。”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 篇5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它总是让人无比的依恋,总让人有事没事的想起那段温暖的时光。

“叮叮叮......”听到闹钟响了,我慵懒地钻出了那诱人熟睡的暖被窝。

看着窗外昏暗的天空,太阳公公似乎还没有睡醒,我就已经穿好衣服,走着那条漫长而又熟悉的路上......我先来到了小杰家,每次来到他家,总能闻到伯母做的菜香味,弄得我又馋又饿。

“妈妈,我先去跑步了,回来再吃,”小杰对他妈妈说。我和他又沿着之前一直跑的那段路又开始向前奔跑!在这段三公里的人行道上,我们似乎看不到第三个人,或许是我们跑得太早,或许是这条路本来就少人。但我们却每天都坚持着,或许是为了锻炼,或许是为了暖身,或许是为了体考......“噢!好累啊,要不我们休息一下吧”我气喘吁吁的对小杰说。但他总会对我说:“还没有跑到一半的路呢,在体考的时候,如果你累了,能休息吗?很显然,不能吧!坚持一下吧。”听到这些话,我就一直为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坚持。

那次晨跑,已经是最后的一天假期了。那次过后,我们不再能每天一起跑步,而是一同向学校走去,握着手中的笔,书写自己的未来......那段时光,很温暖。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2

家,到底是什么?是温暖,是理解,还是幸福。

家,是一处港湾,一处能够使受伤的心灵停泊的地方。

家中有亲人,家才能称之为是一个完整的家。

看过一则小故事,说的是美国一个富翁在外面悲哀地游荡,有人问他:“你怎样不回家?”他说:“你没有家。”那人奇怪,又问:“你的别墅不是家吗?”他又答道:“那是房子,不是家!”之后,他找到了他的女儿,抱着她的女儿说:“我找到家了!”

之所以说爱是需要分享的,就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把自我的爱封闭起来,也就说明他的爱是自私的,他的爱永远也拓展不起来,这样也就会被大家所疏远,这样他就永远不会感受到温暖。

就像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一样,我的邻居小高叔叔和他的父母住在一齐,小高叔叔用六个字来形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平常小高叔叔老爱和他的爸爸吵嘴,因此他和他爸爸的关系很“僵”,但最近他爸爸因感冒而住院了。小高叔叔就像春雨滋润大地般地照顾的格外细心,因为他明白父母是他最至亲的亲人,因为他明白怎样去分享爱和理解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向亲人或朋友倾诉,他们只是一味的去封闭自我的爱,到最后只有后悔。

爱是需要分享的,只有分享你才会快乐、幸福。所以,分享爱才会使你变得温暖。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3

温暖就像一粒种子,它需要人们去散播它;温暖就是一份快乐,它总是那么简单;温暖总能填满我们空虚寂寞的心!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温暖,也许你还没有感受到,但是它无一不守护在你的身边,我的温暖就是老师带给我的那份无私的爱!

那一次,在上语文课时,张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龙飞色舞,同学们也在下面听的很认真。而这时的我非常难受,可能是没吃早饭的缘故吧,我胆子小不敢举手说我想吐,就在我正准备鼓起勇气站起来时,却刷的一下吐到了地下,同学们的小脑袋不约而同的转向了我这儿,我的脸一下子通红,感觉很丢人,有的同学捂住自己的鼻子,叫道;“臭死了!”全班乱成了一片这时张老师说了声:“全班安静”然后走了过来,用手轻轻拍拍了我拍我的背,和蔼的说:“是不是早上没吃饭,以后早上一定要吃饭。”那时已经下课了,张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先坐下,随后给我到了一杯暖暖的白开水,用从抽屉里取出药,让我服下。又给了我五元钱让我等会买点早餐,还嘱咐我下次一定要吃早餐。

在张老师递给我那杯水时,仿佛那比任何药物更有效,有一股莫名暖流从我身体的每个角落流过,温暖了我,温暖了我的心,她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不管在生活或是学习中都对每个人那么关心,那么在乎,她没次都会给予我们鼓励;给予我们信心;给予我们温暖!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4

在长长的马路上,有两队长长的队伍在走着,那是我们学校的五年级同学要去参观烈士陵园呢!一路我们没安静过,总是吵吵闹闹的,真的非常开心。我愿意为这事高兴的一天,没想到……

为我们轻快地走上阶梯,踏上空地,一动不动站在那里,目光却广溜来溜去,因为我们第一次户外活动呢?我们先是默哀,然后少先队员代表献上鲜花,之后,一个老师在上面讲故事。我听着听着,越来越难受,站不稳了,倒在了前面同学的背上,同学转了过来,刚想指责,他却看到了一个皮肤苍白,口唇发紫的活死人,他吓坏了,我也倒了下去,这时,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扶了起来,我就迷迷糊糊的,被拉到了台旁,隐约能感觉到几百双眼睛,用讥笑的心态看着我,我想,我怎么倒下了?这是梦吗?这时,又有一双温暖的手帮我“按摩”,我很痛,可是什么也不敢说,虽然还是很晕,但是却说好了很多,但是,当科学老师用他那温暖的背背着我下山时,我真的真的舒服多了~我又喝了一杯温保暖的开水。当同学都下来时,我十分羞愧,副校长紧握着我的手,说:“你的体质太差了,以后要适量添加衣服呀!”我又脸红了。要回去时,我吃了一颗药,科学老师亲切的对我说:“如果不舒服的话,不用走路了,坐车回家吧!”“不用了,谢谢!”

我不会忘记这些温暖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5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家,是我们的心灵寄托处;家,是给我们温暖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我更不例外,我也爱自己的家,因为它给了我温暖!寒冷的天,妈妈给我添衣;傍晚,爸爸送我上学;夜晚有人给我盖被子……这每一个细节,都温暖了我,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记得那是期末考试过后,成绩已经张贴出来,我蹒跚的向成绩单走去,第一张上又未出现我的名字,我顿时感到天仿佛塌了下来——又考砸了!看着同学们的异样眼光,泪水就在眼睛里打转。我多想让时光倒流,流回考试的那一瞬间,我再仔细的看一下那道数学题!可那只是期望而已!

垂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已隐去,抬头看天,灰蒙蒙的,那一声声的车笛,使我更加烦躁,任影子在路灯下变长、变短、变长、变短……我仿佛已走过了二万五千里才到达家门口。我不想进去,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进去了,我不敢抬头。说出了自己的成绩,原以为会被大骂一顿,没想到爸爸妈妈看我的眼神里却充满了希望,我忍不住哭了出来,爸爸、妈妈对我说:“孩子,成绩并不重要,重要在于过程,我们相信你!漫长的人生路,不能够一帆风顺,这正是考验你的时候,不要泄气,我们永远相信你、支持你!”看着他们鼓励的目光我心中的太阳穿过云雾,把一切都照亮了,“我一定回成功的”!

父母给我的鼓励让我自信起来,家庭给我的温暖让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6

在生活中,我会处处感受到温暖,温暖一直伴随着我。

有一次,我的奶奶去世了,而我又生病了,因为奶奶家住在乡下,我一直没有时间看病,所以一直没有好。就这样我连续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个星期一,虽然我病没完全康复,但是不能再缺课了,于是我拿起书包上了学。到了教室,同学们跑了过来,有的说:“张静娴,我们帮你补课。”“我借你课堂作业抄。”“我给你……”这时一阵温暖的东西慢慢涌入我的心中。

更令我难忘的!那一次,我和妈妈正在逛街。突然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倾盆大雨。我和妈妈没有带雨伞,只好躲在一间餐厅躲雨!这时一位服务员走了过来,让我们进去坐,妈妈说:“我们不是来吃饭的。”但服务员不管我们,找了个位置让我们坐了下来,并倒了两杯热开水给我们说:“老板规定过,躲雨的人,给他们一杯开水会我让人温暖,这样他们会觉得得到关心。说到这我的心还真暖洋洋的。喝完了,妈妈问:“多少钱?”“免费的。”服务员微笑着说。我和妈妈都很感谢他们。

一杯白开水,也能让人觉得温暖,温暖真是无处不在呀!只要多一份关心,心中就多一份温暖。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7

二0XX年三月一日的这一天,我从十三小转到市三小分小,在这个新的集体中,我感到无比温暖。

在这个新班级里,许多同学、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帮助,许多温暖。

记得,刚到班里的时候我很害羞,同学们都围着我,有的问我从哪里来,有的问我多大了,有的帮我从我柜子里纳新课本。上课了,路老师让我上讲台作自我介绍,同学们都像我点一下头,我说:“我是胡淑珂……希望大家多帮助我,谢谢!”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都一个劲儿地说:“我们都会帮助你的!”老师拍了拍我的头说:“下去吧!”我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在学习上老师也给了我很得的帮助。有一次上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我像往常一样举起了手,老师提问了我,我做了回答,谁知老师却表扬我说:“别看胡淑珂年纪小小的,还挺会组织语言的!”没想到回答一个普通的问题,竟能听到表扬,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也就是老师的一句表扬激发了我对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总之,我在这个新的班集体里感到温暖,感到幸福!我爱我这个温暖的班集体!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8

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是不是由数百万,数以百万计的所有权,并与你没有生活。虽然家里没这些所谓的富人,但家里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回忆;家有成长的足迹;家中有无限的快乐;家有最美丽的时刻。

家是我的天堂。暴风雨来临时,家总是给我温暖,让我感觉到家的大小;“家”对我来说是一座可以倾诉的小岛。当我感到委屈和悲伤时,我的家人总是给我一种解脱,这使我在家里感到舒适。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在我的脑海里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父亲的严肃,唠叨的妈妈,爱我的妹妹,淘气我。我想这是很多学习评估的父母,我也不例外。我的家乡是不吵,偏心和矛盾;我们家只有安静,平等与和平。

全家人都爱我。我父亲的严肃态度是让我面对未来的困难;我母亲的唠叨是让我学习得更好;我姐姐的帮助是让我学会如何帮助别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我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挫折。

家庭组成,虽然常见,但总是那些记忆都不会忘记。母亲的拿手菜,他的父亲的指导下,然后她的姐姐安慰的话。最好的记忆我都在瞬间召回。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它永远不会让我像乞丐一样在街上流浪。它会带我进去。保持最美好的时刻。总之,记住一句话:“家永远不会抛弃你。”。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9

花开花落,世纪的轮回,惟有温暖永久留在世间。——题记

温暖,一个小小的字眼,却让人难以忘记。每个人都感受到过温暖,也试图给予别人温暖。我也是如此。

小时候,我最害怕生病打针,一见到那雪亮的针头,就忍不住的一个寒颤接一个寒颤。记得有一回,我半夜睡觉,突然被一阵疼痛惊醒。我试图忍住,可是状况很糟,痛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厉害了。我只好用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句:“妈妈”。妈妈听我语气不对,就跑过来问我。我轻声告诉了她,她急忙领我去诊所。

路上,我冷得直发抖,她就把衣服给我披上,我喊痛,她就把我背上。到了医院,医生说,我得了急性小肠炎,要打一针消炎肌肉针,妈妈一听,急忙对他说,那一定要点儿啊!我忍痛打完针,医生还说,这种病得住院观察,还要打点滴,今晚就住这儿吧!接着,把我领进了病房。

我没睡着,看见妈妈也忍住没睡,帮我看着吊瓶。那一刻,我被温暖照亮。

温暖是一束阳光,把我们照亮;温暖是一盏明灯,关我们前行;温暖是一团火苗,给我们勇气。

有了温暖,光明前途不再遥远。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0

温暖的问候

人世间有时多么冷漠,人人见面都是擦肩而过,连一点面容姿色都不表现出来。其实,简单的打招呼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人人都像亲人一样,互相关注一下,那多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见到爸爸妈妈打声招呼,“爸爸妈妈辛苦了!”见到同学说:“你真早啊!”见到老师问声“老师好!”见到邻居说句:“阿姨好!”热热乎乎的多温馨。

记得有一次,我去上英语课,回来走进小区的时候,看见了一个男人,他走过来对我笑着说:“小朋友,上学去了?好好学习呀!”我一时间感到很惊讶,回到家后还在左思右想,难道他是个精神病?不对,看他那样子挺正常。他认识我?也不对,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人,但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又是为什么呢?肯定是认错人了。我把心放下来,不再去想了。可下午去上作文班的时候,我又碰到了那个男人,他又是笑着对我说:“上学去啦?”出于礼貌,我也点一点头笑了一下,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笑。但后来我每遇到他,他都会和我说话,我也一直不知道他是谁,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知道他没有恶意,只是出于对一个小学生的关心吧。

是的,打声招呼又何妨?不管谁在你面前,你都应该主动问候一声,那人肯定会和我一样感到愉快。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注,那么一定会和和睦睦,减少许多打架斗殴之类事件的发生。

打声招呼又何妨!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1

转眼间,我所在的校园——罗芳小学,十五周年庆到来。我们都为此感到骄傲。

回想当年那个年幼的童年,那个无知的我们。我在那个可爱的校园播撒过回忆种子;我们曾一起哭泣;一起高兴;一起流汗。记忆中:我被分配到五(1)班;它是个温馨、团结的班级,我们曾经为了一个个荣誉而奋斗,至少在那里我们拥有同一个奋斗目标!这就是它。

一年级的时候,谢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她是一个温柔、善良、朴实的一位好老师。虽然老师不是把我看得太重,有时也我也被老师罚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一年级的记忆里最喜欢的就是她!我还想起:一年级的我是一个敢于大胆发言的女孩,老师虽然没有表扬我,但是我看得出来,老师还是蛮喜欢我的。一年级的报告本上,我看到老师给我的评价,我心里不禁暗暗自喜。那里面写着:每一次的老师问的问题都有你那高高举起的小手;每次的作业都有你那漂亮的小字……

二年级的时候,我英语成绩也非常好。英语老师也经常表扬我,每一次英语考试的时候,都听见有人的抱怨,可唯独我心中是开心的不得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应该会考得很好。

罗芳小学,祝愿你十五周年快乐!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2

一句体贴的话让人温暖好久;一个关心的.动作让人温暖好久;一个理解的眼神让人温暖好久……也是这以系列的形态,让我感到温暖,让世界充满温暖,我喜欢温暖的感觉!

这是一句让人温暖的话,买东西是要向辛苦的售货员阿姨或者叔叔问好,买完东西要礼貌的向他们说谢谢要是自己要的东西在高处需要售货员阿姨或者叔叔爬高拿的话,一定要说一些贴心的话比如:要小心啊之类的。仅仅是这样几句话,就可以让人温暖好久,那我们又和乐而不为呢?

平时多注意说一些礼貌用语,一些体贴的话,一些让人温暖的话,它们可以让人有被别人关心的感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一个让人温暖的动作,当有人摔倒的时候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当有人钢笔没水的时候,顺手把自己的钢笔递过去……这仅仅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但它却可以让人温暖好久,平时多帮助一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帮助别人的动作,一些让人感到关爱的动作。那是一些让人温暖的动作,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关系。

这是一个让人温暖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对别人的关心、关注、关爱、帮助……也正是这些眼神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有温暖的感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所有的人都有温暖的感受。我喜欢温暖的感觉,我会尽我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拥有温暖的感觉,让世界各地飘满温暖的气息。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3

夜,漫无边际,我独自漫步街头。在这没有尽头的街道上,我感到无比黑暗和恐惧。一阵寒风吹来,吹得我瑟瑟发抖。我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卷子,时不时看看那极差的分数,不禁一股凉风再次吹上心头,我的心顿时感到无比的黑暗与寒冷。

这时,一件棉袄披在了我紧缩着的肩膀,我忽然感到一股暖流如春风般滋润着我的心田。我回头一看,是妈妈,她面带慈祥的微笑,说:“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啊?”我有点语无伦次,妈妈说:“那赶快回去吧!”我点了点头。

在回家的路上,风一直在呼啸着,尽管我穿了一件棉袄,但还会感到冷,可我的心却暖融融的。我看看妈妈,她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裳,鼻子尖冻得通红,但她有一颗火热的心,使她克服了寒冷,并把余下的温暖毫无保留的献给了我。

母亲给予我的温暖,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在温暖的话语中,悄然流露出她对我无私的爱。而今,当我重新打开记忆的闸门,发现许多东西都已忘却,但母亲给予我的温暖却在我心中长存。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4

温暖似冬日里的阳光,温暖我的心房,又像黑夜中的火光,让我重新满怀希望。

大年初八,我们一家到剧院看演出。我去上厕所,正要出来时,却想起没有得妈妈说好在哪里等着,我急得快哭了!

“小朋友,怎么啦?”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关切的声音传过来。“阿姨,我……我找不到家长了……”我自己是那么无助,那样绝望。“别着急,孩子,告诉我你来时妈妈在哪儿?”我听了心里一暖,立刻停止了啜泣,努力地描述起来。阿姨听完拉起我的手,顺着我指的方向,拉着我快步走着,我们在人群中左穿右插,这时,我看到阿姨的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虽然外面还是寒风凛冽,可我的心却无比温暖,仿佛万缕阳光射入我的心房。“你干什么去了,这么久?”一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妈妈用责备的目光看着我。“您就是她母亲吗?”“不能怪孩子。”妈妈这才注意到旁边焦急的阿姨。“是,是您带她来的吧!真是谢谢您了”!“不用谢。以后得和孩子说好了!”说完,阿姨转身走了,温暖仍在我心中浮荡,她那纤长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我心里。

后来,我路过那个剧院,总想再看看那位好心的阿姨……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15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6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7

关键词 片段训练 初中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69-02

所谓“片段作文”,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片段作文训练”。三年来,武鸣县初中学校在作文训练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指导初中生进行规范化的作文练笔——片段作文训练,从而提高了全县初中生的作文能力。那么,如何通过片段作文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

一、积累素材,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素材不仅是片段作文也是大作文的必经之路。农村学生在作文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往往深感头疼,究其原因都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缘故。课文其实是片段作文训练的最好积累素材,它蕴含美词、美句,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许多共鸣。教师若能抓住课堂上语文阅读中群情激昂处、有疑质疑处、意犹未尽处等,精心设计情境,就能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片段作文的兴趣不断增厚,自己感觉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了、会写了。

二、多方训练,培养学生写作素质

片段作文训练法是一种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学生的写作难点的作文教学方式。因为难度较低,更易于找出学生的优点并加以适当的鼓励、赞扬,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一)仿写练习,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吕淑湘先生曾说:“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所以教师在片段作文训练中首先应鼓励同学们接受模仿、学会模仿、善于模仿,从而开阔自己的写作思维。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赞赏和肯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修辞手法,再写几句赞美春的句子。有一位不善于写作的学生,竟能写出“春天就像一位魔术师,手中挥动着指挥棒,顿时,整个世界变得绚丽多姿!”这样的好句来。当时教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肯定了这位学生,其他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此后这位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慢慢就提高了。

(二)想象续写,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初中语文教材有些课文是散发性的,意犹未尽。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引导,学生便兴趣十足,不吐不快,这时候便可引导学生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例如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可以这样设计片段作文训练:英子在经历了爸爸病重直至去世的家庭变故之后,变得懂事了,她镇定从容地上医院去。你和英子年纪相仿,你是不是也渐渐成长起来了呢?你有了哪些懂事的表现呢?请通过一件事写出你懂事的表现。学生的灵感就来了,这次片段训练的效果超出了预期。

(三)适当扩写,理解与练笔结合的最佳方式

扩写是指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扩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扩展能力,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学过某篇古文以后,把其中某个局部扩展成几个段落,还可以对某一首古诗中的个别语句进行扩写。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要求学生扩写“长勺之战”这一过程,重点刻画曹刿的形象,注重心理、语言的描写,想象长勺之战中以弱胜强的壮阔场面等;在教学《三峡》时,要求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第三段话进行扩写,写成优美的散文片段。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扩写与翻译的区别,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求写得具体生动,文采优美。

三、聚段成篇,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前面已经说到,片段作文是为了降低学生作文难度而化整为零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写好大作文。片段作文写好了,学生写作 “无话可说”现象渐渐杜绝了,那么如何聚段成篇形成精彩的大作文呢?我们可以在片段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为单元大作文服务。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作文训练题目是《我爱我家》,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如何表达出对家的“爱”,还是有点模糊的。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设计“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三个片段,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描写。通过三个场景的描写,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再如布置《秋》的作文,中等及以下学生普遍觉得比较抽象,可让学生模仿《春》这一课文,自由描写秋天的“风”“雨”“花”“草”“阳光”“树林”“山岗”“田野”等片断,然后组合成篇,学生的作文有了素材和思路。因此,可以说写好了片段作文,写大作文时就能思如泉涌,提笔成章。

四、作文创新,彰显学生个性魅力

农村初中生特别是壮族学生作文底子薄,通过片段的仿写训练确实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提高作文能力。但是根据课题组成员出版的《多元素养作文》仿写的作文,多少会受到例文的内容、结构、章法的限制,假如学生一味去模仿,按某一固定的写作模式去照搬,那就永远跳不出例文的路子套式。所以,为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特色、有风格的作文来,在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在内容、立意、结构、技巧上力求创新。同时要创设各种情境和机遇,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写作,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浴海.作文成功之路[M].大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2009,(11).

以”温暖“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8

仍是那晚,从同学家的大门出来的我一蹦一跳的,还哼着小曲儿。

一阵风徐徐吹过,托起我的长发,吹灭了几盏路灯。

“嗵嗵嗵……”

整个小巷里回荡着我的脚步声,参差不齐的声音透出我的慌乱。鞋底与地面接触的声音与这条幽静的巷子大不相符,反而渗出一股莫名的寒意。

到了转角处。明明我再向前走一段路就到家了。前方窗户渗出的光若隐若现,仿佛在向我招着手。可是,我却怎么也迈不开脚,只知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一个怪物跳出来把我吞入腹中似的。从头到脚的寒意随之袭来,整个人动弹不得。两行清泪从脸上滑下,流经嘴角,咸咸的,味道并不好。

她来了!那仿佛是天使的化身。她微微弯腰,轻轻的替我抹去那两行清泪。她的手温暖柔和,指尖生着几颗老茧,肯定是因为经常干农活的缘故吧。大手包裹住我冰冷的小手,宛若初升的红日,暖洋洋的。脚也仿佛能动了,不由自主地跟上她的脚步。她的背影瘦弱却不失强大,似是鸡妈妈护着自己的小鸡崽般,带着我,穿过了这个看似黑暗却又温暖的转角……

转角之处,不期而遇的她,不期而至的温暖……

作者:缙云实验中学 八(16)班 陈雨蒙

作者:陈雨蒙

以温暖为话题作文 篇9

我有一张笑吟吟的、粉嘟嘟的小脸蛋。还有一张樱桃小嘴。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喜欢打羽毛球、踢毽子、说英语。我经常梳着羊角辫,两颗眼睛像蓝宝石一样。

妈妈勤劳、善良而又和蔼可亲。一头乌黑浓厚的秀发,像黑色的瀑布从头顶倾斜而下。妈妈眼睛大大的、有神,粉红色的脸蛋真像一朵初绽的山花。

爸爸很高大潇洒、慈爱风趣。黑色发亮的头发里可以看见几根白发。爸爸也一样喜欢和我打羽毛球。

有一次,我开玩笑问妈妈“:100加150等于多少?”妈妈回答说:“250。”我连着说:“360。”爸爸开口了,说:“470”。这样一句句接下去不知道接了多久。还有一次妈妈看了一个笑话,对爸爸说“你是猪”。爸爸说:“我是猪才怪。”妈妈说:“原来你是猪才怪。”爸爸又说:“我不是猪才怪”。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异口同声说:“原来你是猪啊!”家里喜气洋洋的。

2012,我们需要更温暖的话题 篇10

【大师们的幸福】

七旬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老师在《幸福咋来?破译幸福密码》(2011.11)中为我们道出跨越心灵难关的句句真言。他说:“我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的灵魂钟爱远行,放飞自己的思想,敞开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不要畏惧。生命本身只是这矛盾体的拉锯,有时候短暂的执迷,或许就是永远的万劫不复。瞬间的相遇,也可能是永恒的千丝万缕。惟有珍惜抓不住的短暂,不必期许那些望不见的永远。就这么踏踏实实地活着,常怀感恩心,常抱好奇心,偶尔的难得糊涂,这便是我对幸福对生命最简单的真实破译。”

《大师谈幸福》(2012.1)选编了世界各地名家小文,有抒发个人思绪的,有对情人的坦白,有纪实生活的,也有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哲学的反思,我们通过感受大师的幸福情怀,用心灵体悟大师为我们开出的幸福偏方。

《幸福的活法》(2012.3)一书的问世,令50位古今心灵导师对于漫漫人生路上所必经的心灵困境、人际漩涡、生活琐碎以及繁杂人世的“幸福”解读跃然纸上,它倡导着人生难得“半”的艺术,相信购买此书的同处尘世中的你我,都在自问:谁能做到古人常说的“养心莫善于寡欲”。

【平凡中的幸福】

《不太计较,是一种幸福》(2012.1)以饱满的文字,娓娓道来,告诫读者凡事太过于计较的话,我们必输无疑。肖伯纳曾说过:“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生命如果不去珍惜不去开拓或者弃置不管,那生命也不算是生命了。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积极与平和的心去掌管我们的生命。即使遇上人生的暴风雨,也不要放弃,也不要丢失信心。不要对生命抱怨,我们要心存希望和向往,迎接一个雨后灿烂的太阳。把每个黎明都看作是生命的开始,希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无论是男女情感亦是个人经历的呈现,《不折腾:淡定的人生最幸福》(2012.2)都在以短小的篇幅讲述着生命的不易与坚韧,要有过了绝境是晴天的勇气,要有踏破时光不觉晚的淡然。特别欣赏书中字句:“浮躁中回归平静,风起云涌中笑看变迁”。生命中的每次起落,都是对自己灵魂硬度的考验,经历着不同的苦难艰辛,你便“幸福”着老去。

【社会化的幸福】

我不时地总会听到人们这么说:百万富翁或许生活得很不快乐,清贫的农民也可以很幸福。《这个世界幸福吗》(2012.1)这本权威的幸福经济学书,以外国人的独特视角,包含有趣的原始调查以及重要激进的结论,是一部关于什么能够使人幸福的广泛而有深度的调查报告。

【“幸福”,可以很随心】

就像《幸福人生的方法》(2012.2)所倡导的那样:当下快乐+未来快乐=幸福人生。同时,我们回望《预约你的幸福人生》(2011.11),(《遇见幸福的自己》(2011.12)这些文字里没有了花腔,更理性的辞藻在跃动,为读者诠释着什么是幸福,怎么奠定幸福的基础,怎样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于不同的名人、哲人生活小事中,窥见着幸福生命的大智慧。

【“幸福”,可以很理性】

《幸福是一种大境界》(2011.10)人生的28种高度让我们更加真实的透视自己,读懂了淡定,才是人生。一字一句对社会、对人世、对自然、对精神的理解,更应是对人自身存在状况的体悟。对于这一话题,不管是自身亲历的或是感触从作家笔下所走出的文字,都透出了一股让人深思的气息,这对我产生极大的震撼,我不知道这种震撼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还是来源于对幸福生命的敬畏。我时常感动于这么一句话:“死自是一种美”,“活着,则勇敢地活下去”。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2011.10)引领我们走进智慧的世界,感慨的世界,让人释然的世界。当我们置身这一幸福世界,感受到的是故事讲说形式下,于每一则的幽默哲理或是发人深省的情节背后勾勒出的幸福人生模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兩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活在当下的幸福》(2011.12)静一居士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最智慧的生活态度,一个最简单快捷的幸福理念:珍惜当下。多一些时间留给我们自己,用自己的慧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文明,珍爱生命,敢于追求自由,多问一个为什么,给自己的生活不时地补充维他命,让生命随时鲜活。抓住当下的时光,成就属于自己的永恒。

【问题之我见】

在“眼球经济”爆发的社会,这么一本本“福”至心灵书籍的面世,让当下生活励志类书业市场呈现单一化的情势,笔者认为,这些书籍绝大部分缺乏自己特有的标签,缺少让读者们记住的闪光点。

1.图书主角须闪亮

卖的可以是作者的知名度,更需要一些成功的年轻人的事迹作为主角,寻找新的作者资源,这样无疑会在“幸福类”书单上更卖座。就目前市场看,图书内容大多以短小精悍故事为主道出漫漫人生路上的几多哲理,这些看似意味十足的哲理背后,很难让人记住这本书,只能是一时的心灵慰藉,或许能让读者顿悟,但不得弥久。

2.图书社会性须更闪亮

就目前而言,此类图书大致可分为两类情况:(1)大家坐镇;(2)平民、平凡化趋势。笔者认为应该加入更多的体现当下社会性素材作为补充,例如当下热捧的“建设幸福中国、幸福文化名省名城”等议题,应考虑往“讲幸福故事,透幸福社会”的内涵上靠拢,提高幸福类图书的社会高度,唤起大众对构建幸福中国的关注,常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3.书名以及封面设计须闪亮

以上提到的这些新书的上市,就我在书店畅销书架上观察,很容易被纷繁复杂的各类其他书目所淹没,封面设计过于单一,同类书中从图书的名字到图书的装帧、开本大小均大同小异,缺乏自身品牌标识,很难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4.图书内容的连串形式须闪亮

就目前此类书目内容来看,缺乏连接度,前一章在后一篇看来无丝毫接应,这样难以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热情。若能在图书的内容衔接上花点功夫,或是让某些故事串联起来,章与章之间环环相扣,吸引住读者眼球,让读者越发有兴趣地探究下文“幸福”真谛。

【最后】

纵使我们再好地分析幸福这一话题,也没有尽头,我们很难达到人们所描述的百分百幸福感。这是一种心的体验,当把自己的心放宽,更多的阳光照进心房,这时的你便也心安。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初中化学教学 篇11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门之前没接触过的新科目, 又因为其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 所以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该门学科的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丧失对该门学科的学习信心与热情。但若是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 便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 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将实验最优化和将课堂延伸化,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知识点形象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抽象理论知识的死板堆积, 而对于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最难理解的, 且这种死板的课堂并不适合当代的学生, 所以课堂效率会十分的低下。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 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影像等信息进行巧妙的结合, 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以图文并茂、视听相携的方式表现出来, 给学生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饕餮盛宴”, 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 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模型以及挂图进行讲解, 但由于粒子以及粒子的运动规律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过于抽象。所以,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将分子、原子结构制作成flash动画, 用以模拟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此外, 诸如此类的微粒问题, 均可采用这种动画演示的教学方式, 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

二、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若想将一门学科学好, 兴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兴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线, 是激发学习潜能的催化剂。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是教师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因为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笔者认为,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飞速革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是当今教育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这些信息技术, 可以将图片与文字、影像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原本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让原本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兴趣, 也让原本低效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 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 在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时,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找到一些酸雨形成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动画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

三、将实验最优化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 实验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因为实验具有高效性, 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点表示出来。但是, 无论是学生亲手操作, 还是教师进行演示, 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其次从摆放仪器到实验操作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再者有些实验因为难以控制其渐进过程而不利于观察。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实验的相关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 既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化

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为时间的限制, 而不能将知识点完全表达, 就匆忙结束课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虽然时间是有限的, 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课上有限的时间加以扩展, 将课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 从而让课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后的综合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课堂延伸。

例如,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化学QQ交流群, 学生有不会的问题便可以在群里向教师提问, 或者在群里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把课件或者是总结的重点难点上传到群共享里, 供学生讨论参考。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笔者相信, 学生一定会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其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 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笔者相信, 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莘莘学子会在化学的海洋中放飞梦想, 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马志成.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1) .

[2]白殿琴.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陕西教育, 2009 (2) .

上一篇:安全生产全年工作计划下一篇: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