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2024-08-31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通用8篇)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1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双赢理念的新兴旅游类型,被许多欠发达地区所关注并将其定为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文章通过用云swot方法对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欧可持续发展策略。关键词:生态旅游;swot分析;湘西南欠发达地区 本文所指的湘西南欠发达地区是指湖南省西南部的新宁、武冈、城步、遂宁四个县市级行政区,区域面积9925km2。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闭塞,一直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建国五十多年来,本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地区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属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区域内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旅游业相对投资小,见效快,收效大,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可选择生态旅游业作为地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人借鉴SWOT分析方法,对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该区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以期有效推动湘西南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 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①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众多。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标准中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资源隶属地文景观(A)、水域风光(B)、生物景观(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施(F)、旅游商品(G)、人文活动(H)等8个主类,19个亚类,57个基本类型,165个单体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位较高。目前,该区域共有重点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1处;省级3处:城步南山、武冈云山、绥宁黄桑),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武冈云山、新宁舜皇山)。其中,有“丹霞之魂、国之瑰宝”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Km2,景区内地质结构奇特,山、水、林、洞要素齐全,且山水要素组合奇特,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全、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区,现已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有“六九福地”和“楚南胜地”之称的武冈云山,海拔1375.5m,这里云幻、林丰、水秀、石奇、风光秀丽,具有森林、园林、自然、人文多种风采,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南方呼伦贝尔”美称的城步南山,平

均海拔t760m,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1℃,夏秋最高气温仅28℃,1.53 X104hm2草山草坡连成一片,丘峦起伏,构成我国独特的南方山地草原。被联合国称为“神奇的绿洲”的绥宁黄桑坪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珍稀奇特,是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具有原始生态风貌的自然景观。

②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湘西南四县(市)位于湘桂黔3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交通不便,近代工业进程对该区域冲击相对较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小,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主要景区周边lOOKm范围内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和公害,具备绿色最佳生态环境。经环境监测,主要景区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自然景观的原始性保存较为完好,许多地方如武冈云山、城步沙角洞和绥宁黄桑等原始次森林仍然保留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景区景点原汁原味浓,对生活在大都市追求“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弓1力。③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该区地处湘中丘陵向湘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15℃左右,年降水量约1400mm。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该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域内具有观赏价值的生物资源甚多,集中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如堪称生物王国的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8.7%,有200hm2以上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资源826种,属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的有28种,是著名的植物资源宝库;野生动物品种繁多,为生物学家发现的有209种,其中云豹、红腹锦鸡等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珍稀濒临保护植物、国际重点保护植物20余种;珍稀动物较多,其中金鸡分布密度居全国之冠。④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湘西南四县(市)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可供挖掘的潜力较大。第一,在邵潭、邵怀高速公路及湘西南四县(市)子项目建成后,在其周围时距1~4小时范围内分布着长沙、株洲、湘潭、邵阳、冷水江、湘乡、娄底、涟源、怀化、桂林等大中城市,这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出行能力强,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意愿驱使他们在节假日离城出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二,湘西南四县(市)及周边的洞口、隆回、通道、龙胜、资源等县的城镇居民、学生,他们或出于假目休闲、强身健体,或出于观光、郊游,市场份额较大,客源比较稳定。第三,随着洛湛铁路、上瑞高速公路邵潭段的开通,经济比较发达、出游能力强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可凭借本

区的资源、服务和价格优势开展科考、观光、康寿、商务旅游,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看好。2.劣势(Weaknesses)分析

①旅游资源区位非优。旅游资源区位是指某一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邻近区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关系。旅游地旅游业能否发达以及发达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资源本身,还取决于该地在空间位置中与邻近区域资源的组合结构。旅游资源区位上的非优主要表现为:旅游地周围有许多同质旅游地存在,导致旅游地受资源间空间竞争和替代的制约,难以获得较快较好的发展。湘西南四县(市)在直距该区域中心500km范围内分布着桂林、资源、龙胜、长沙、张家界等同样具有优质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旅游地,而且在资源等级上湘西南地区远不及距其只有200km左右的山水甲天下的世界旅游名城桂林。这类热点旅游城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之处在这些热点旅游城市的“影区”内。②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湘西南四县(市)是典型的农村型经济区,工业基础薄弱,且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缓慢,财政赤字严重,财力投入十分有限,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同时,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旅游区基础设施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接待能力低下,住宿、餐饮等设施严重不足;购物环境不良,使一些旅游产品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而且娱乐、交通设施、景点建设不足,使旅游资源也不能有效地吸引游客,影响了旅游经济的潜能发挥。

③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交通是影响旅游区可进入性的重要因素,湘西南四县(市)因位置偏远,经济落后而缺路少线,区内、区际交通不便。该区重要景区、景点到区域行政中心邵阳、省会长沙以及周边景区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怀化之间既无水路相通,又无飞机通航,且未形成便利的陆路通道,外部交通不畅;各景区、景点的自然通达性也不佳,从各县(市)城通往各景区、景点之间缺少直达高速的便捷客车,且旅游公路等级低,尤其是县乡公路弯多坡陡且路幅很窄,极不方便。这些严重制约了该区生态旅游的开 展。

④旅游品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资金短缺以及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旅游市场营销不力,不能很好地规划、策划旅游品牌,对外宣传不够,产品知名度低,旅游吸弓i力不强,除新宁县的山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大多“养在深闰人未识”,缺乏国际国内竞争力。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①国内外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目前国际上生态旅游方兴未艾,生态旅游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WTO估算,生态旅游的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5%~25%,并以每年20%~3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近年来国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不少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如湖南张家界、贵州荔波等因发展生态旅游而脱贫致富。生态旅游发展热潮为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②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国家开发西部,首先规定西部发展的方向是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放在首位,这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湘西南四县(市)目前已被纳入大湘西范围之内,必将从西部开发的政策支持中受益。湖南省、邵阳市已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农业和旅游经济发展等进行了相应的重点项目规划;同时,邵怀高速公路及湘西南四县(市)子项目公路的开通、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旅游“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兴起,这些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③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所

带来的机遇。国家已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予以加快发展”的重要决策,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湖南不失时机地提出努力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其国际、国内知名度。湖南省对湘西南旅游业的发展更加重视。“十五”期间湖南省旅游发展将湘西、湘西南作为两个重点发展和推介的区域。新宁县、城步县被列为湖南省旅游发展的重点县区,南山、云山等被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区,并将长沙——湘西南——广西桂林旅游线作为湖南省两条新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向外推介。这些使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4.挑战(Threats)分析

湘西南四县(市)旅游业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近年来中国旅游的大开发大建设,形成了旅游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据统计,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4个将旅游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来发展,西部省份更是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各地吸引社会资金、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客观上直接给湘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增加了一定困难。其次,从近邻与省内旅游竞争环境而言,毗邻的通道以及广西资源、龙胜等县市都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同时它们不仅拥有国家、省级的旅游资源品牌,且旅游开发起步早,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市场、产品营销等方面远远走在湘西南 四县(市)的前面。再加上周边外围的桂林、张家界等大牌旅游景区也必将对湘西南四县(市)旅游业带来巨大冲击。在这样一个区位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对于刚刚起步的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业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二、湘西南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 续发展战略对策

1.走出阴影区,实施区域联动开发战略虽然湘西南四县(市)旅游资源区位非优,处在桂林、张家界等热点旅游城市的阴影区内,但旅游资源非优区在系统中与旅游热点区的关系是合作而非附庸的关系。因此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根据其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目前周围热点旅游的发展特点,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创新功能,建成不可替代的、与周围旅游区互补的特色旅游,在独立的前提下进行多边合作,弥补区位劣势,走出阴影区。首先,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充分利用桂林、张家界的名牌优势,与桂林、张家界的旅游公司和旅行社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和产品,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上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与桂林和张家界旅游产品形成互补作用,如开发城步南山山地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与桂林的喀斯特山水风景和张家界的山、水、林、洞风景形成互补效应,给游客更新奇的旅游效果,借助桂林、张家界品牌推出城步旅游产品。其次,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的开发可通过区域内外合作,形成合力吸引游客。一是区域内加强湘西南3山(南山、云山等)旅游开发合作。3山是湘西南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和品牌,3山发展势头良好,但因3山中有的自然景观占绝对优势,有的人文生态景观特色明显。尤其是云山、南山的文化特色不容忽视。因此3山旅游开发区域合作宜形成“一心两翼”的合作格局,各取所长,共同合作发展,一起吸纳更多游客。二是区域外省内加强与长株潭、南岳、张家界等旅游区的联系;省外着重与桂林联接成网,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借助桂林的名气和区位便利,扩大影响,加强旅游协作与联合,共同发展。

2.广辟财源,改善生态旅游基础设

施条件开发湘西南四县(市)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资金的筹措是头等大事,而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该区域不可能只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进行旅游开发,必须广辟财源,多途径、多方式筹措资金。一是通过政府贷款、拨款,当地居民集体、个人入股、捐募;二是争取国家旅游扶贫专项基金;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招商引资。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旅游区基础设施滞后,因此应将多方筹措的资金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改善旅游接待服

务设施、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设施的条件,为发展生态旅游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3.重视市场研究,加强宣传促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不力,湘西南的许多自然美景不为人们所知。同时,由于同各大旅行社联系不够,致使许多游客因无相应的旅游线路指导,而无法充分领略湘西南四县(市)生态旅游资源的魅力。因此,本区: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要推出新产品,加强与主要客源地旅游组织的交往,开发旅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促销,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对湘西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公益宣传,搞好网上信息发布和促销,加强品牌意识,形成对外宣传的合力,使湘西南四县(市)旅游业尽快融入全国乃至世界旅游大市场。口 注l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 目(05C689)的部分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1]郑伯红.论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农业的 约束因子与支撑系统[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0,(02).

[2】要轶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 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 学刊,2002,(05).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2

一、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现状

湘西包含湖南省西部3市州, 即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 3市州地理位置邻近、旅游资源互补, 形成大湘西旅游经济圈, 是西部大开发和湖南省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区域。伴随旅游业的逐步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 传统的观光式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 自驾车旅游则成为新的旅游亮点和热点。

在旅游发达国家, 有专门为自驾车游客提供服务的旅游营地, 其主要是依托旅游交通干线和风景优美之地或者在旅游景区附近建设, 有一定场地、安全便利的设施条件, 为自驾车者提供歇息、集聚、食宿、补给、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服务, 是旅游目的地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1]。我国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初步建设始于2003年9月成立的“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汽车露营分会”, 其规划在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 以及东南沿海线和丝绸之路构建50~100个国际标准营地[2]。但就目前建设情况来看, 我国自驾车营地多以旅游景区为基础, 以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为主, 部分营地提供探险、漂流等专项产品, 与汽车服务相关的维修、租赁, 以及信息、医疗等相关服务并未展开。而湘西地区并未有一处真正意义上自驾车旅游营地, 仅有一处准备投资兴建的凤凰乡村自驾车旅游营地, 该营地位于凤凰古城西郊廖家桥镇境内, 距吉首市67公里, 距张家界市295公里, 距凤凰县10公里, 建成后, 将成为凤凰古城旅游景区的重要休闲“补给区”。因此, 针对湘西地区自驾车基础服务建设的落后现状, 重点分析其发展条件, 提出战略意见, 对进一步推动湘西旅游业的发展, 意义重大。

二、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条件的SWTO分析

1. 优势分析

(1) 丰富的旅游资源。大湘西旅游板块包含了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丰富旅游资源, 其中, 世界自然遗产1处, 国家5A级景区2处, 4A级景区17处, 国家自然保护区10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省级森林公园9处, 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同时, 旅游资源种类多样, 既有以张家界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奇观, 也有以凤凰为代表的历史人文古镇, 还兼有苗、侗、白、土家等众多少数民族风情。所以开发自驾车旅游市场, 可以更好地连接湘西旅游圈, 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发展。

(2) 优越的区位条件。湖南湘西地处湖南省西部, 北边是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南边是“滇黔门户”怀化, 西边与贵州省相连, 客源市场广阔, 基础较好。湘西通往贵州, 通往长沙, 通往怀化等地高速全线贯通, 张家界荷花机场、怀化芷江机场正常运行。同时, 由于张家界率先发展旅游业, 带动湘西各种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也为自驾车营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 政府的高度重视。湘西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 早在2004年,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中已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力争形成湘西特色, 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区域, 并在随后的多年发展中, 政府对旅游业也是高度重视, 并初见成效[3]。2012年, 在湘西州政府工作报告中, 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突出文化旅游产业, 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圈, 突出精品景区建设,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建成旅游大通道, 抓好景区环线公路建设。这些举措都为建设自驾车旅游营地提供基本保障, 从而提升湘西旅游承载力和产品品质。

2. 劣势分析

(1) 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 随着湘西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基础设施的改造已取得较大的提升, 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湘西多数景区都分布于山区, 建设难度大, 需要较大的投资力度。其中, 交通、通信、电力、“三废”处理系统是突出的问题, 严重限制了旅游营地的安全、信息、基本生活保障等服务。

(2) 缺乏专业人才。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建设在我国仍处于引入探索期, 全国仅有少数几家成熟的正规营地俱乐部, 而湖南湘西至今未有一处正规营地, 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极大制约了自驾车营地的建设。

3. 机遇分析

(1)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迅速。随着湖南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尤其近5年来私家车数量不断攀升。据报道, 2011年底, 全省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11.17万辆, 占轿车总量的87.6%, 比上年末增长29.7%[4]。私家车数量的迅速提升, 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国家法定假日的调整, 形成了两个七天的“黄金周”和五个三天的“小长假”, 并从2013年开始, 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小长假免收高速公路费用, 极大地激发人们自驾车出游的欲望, 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迅速。并且, 自2001年以来, 湖南自驾车旅游人数不断创高, 已成为国内自驾车旅游最大客源地之一, 主要旅游目的地集中在张家界、凤凰、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热点旅游地。

(2) 湖南公路建设不断完善。近年来, 湖南公路建设处于迅速发展期, 其中, 高速公路方面, 2012年底新通车了16段1320公里高速公路, 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为3969公里, 在中国34个省市区排名第12[5]。同时, 全省拥有15条国道6068公里 (含8条国家高速公路) 、129条省道36574公里组成的总里程42642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和188014公里的农村公路网,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6]。而凭借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扶持, 湘西地区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主要景区基本都有公路通车, 为构建湘西自驾车旅游圈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 整个湖南公路标识牌的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当中, 加上日渐准确的汽车导航系统及智慧旅游工程建设的日趋完善, 能够很好地引导自驾车旅游者找到旅游目的地, 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 威胁分析

(1) 周边竞争市场强大。湘西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威胁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 其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已经建成比较完善的自驾车旅游营地, 例如广东江门 (古兜) 自驾车旅游营地、广州茂名第一滩海滨音乐营地等。同时, 湘西周边的广西、贵州等地也已率先建成各自的自驾车旅游营地, 并投入使用, 分流湘西游客, 对湘西自驾车营地建成造成了威胁。

(2) 新兴市场尚需培育

在我国, 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仍属新兴市场, 虽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但受各种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条件、消费者观念和水平等因素制约, 需要一段时期的磨合和适应, 发展较为艰难, 所以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还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 并逐步进行市场开发培育。

三、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策略

1. 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布局建议

根据湘西主要景区分布、交通发展状况, 本文认为可初步建设三个一级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 即张家界旅游营地、吉首旅游营地和怀化旅游营地。同时, 在一级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基础上建立五个二级自驾车游旅游营地, 包括猛洞河旅游营地、坐龙峡旅游营地、德夯旅游营地、凤凰旅游营地和芷江旅游营地, 形成“三个极点、五条分支、一个圈层”的自驾车旅游营地布局。

张家界、吉首和怀化是湘西自驾游市场的主要客源聚集和疏散地, 以三点作为布局重要节点, 将湘西旅游圈内主要景点武陵源、猛洞河、坐龙峡、德夯苗寨、凤凰古城和芷江受降纪念坊联系起来, 其间以209、319国道和主要景区公路作为连接线, 可以体验湘西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 形成一个资源互补、联系紧密的湘西旅游圈。

2. 湘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对策

(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对进一步推动湘西旅游圈整体发展, 意义重大, 湘西三市州政府应打破相关行政区划界限,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联手制定自驾车营地建设规划。我国已有几个省份, 率先开展了营地建设规划, 例如, 2007年6月, 青海省编制了《青海自驾车旅游总体规划》, 2007年7月, 广西省旅游局出台了《广西汽车旅游营地发展规划》, 2010年初山东省编制了《山东省自驾车旅游总体规划》, 并在随后制定《山东省自驾汽车旅游行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汽车露营地旅游服务星级评定标准》[7]。同时, 政府应在建设用地批建、财政资金支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企业优惠、营地品牌宣传、行业政策规范等多方面, 发挥积极作用, 保证自驾车营地建设的顺利、科学、有序开展。

(2) 建立完善保障体系。自驾车由于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特点, 其旅游营地的完善需要多方面相关行业的支持, 例如, 信息产业对自驾车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饮、安全等信息获取非常重要, 伴随各地加大建设智慧旅游的契机, 湘西应着手打造自驾车旅游营地信息网络平台, 为游客提供便捷、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同时, 交通、保险服务、汽车租赁、医疗救援等相关保障体系也应纳入自驾车营地建设中, 全方位、多角度保障游客的各项利益。

(3)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自驾车旅游在我国尚属于新型旅游产品, 全国来讲都比较缺少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专业服务人员, 湖南省高校也并未开设比较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学科, 人才供应紧张。因此, 可以通过引入国外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 指导营地建设, 培训专业服务人员。同时, 加快湖南省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立足长远发展。

(4)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自驾车旅游营地市场认知度较低, 政府应整合各种营销资源, 充分利用广告、网络、影视、动漫、公益活动等渠道, 多角度、全方面宣传产品。例如, 为了转变消费者旅游观念, 政府可投资拍摄影视剧, 以介绍湘西旅游圈自驾游为主要内容, 并呈现多种多样的自驾游方式、产品和综合服务, 房车、露营、探险、野炊等, 也可开展一系列自驾游活动策划, 树立消费榜样, 从而拉动旅游营地的市场需求。

总之,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方式的日渐成熟, 自驾游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出游方式, 加快湘西地区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将成为该地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任务, 相关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应把握时机, 合理布局, 科学、有序地开展营地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军.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 2007, 22, (3) :35~39.

[2]林福煜.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08.

[3]州政府办.政府工作通报[EB/OL].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网, http://www.xxz.gov.cn/xxgk/zzfxxgk/zfgztb/201212/t20121226_61472.html, 2012-12-13.

[4]刘容, 韩建芳.湖南私家车拥有量[EB/OL].尚一网, http://news.cdyee.com/content/2012-03/23/content_244269.htm, 2012-03-23.

[5]陈维松.国家统计局公布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EB/OL].中国网, http://news.china.com.cn/txt/2011-03/01/content_22027283.htm, 2013-03-01.

[6]湖南省公路概况[EB/OL].湖南公路网http://www.hngl.hunan.gov.cn/channel.aspx?chid=1, 2013-03-15.

湘西州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篇3

关键词:湘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旅游人才培养

湘西依托其浓郁的民族风情、自然景观的特异性,已成为湖南省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省内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60.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36%和31.78%,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GDP的20.7 %。旅游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在旅游业迅猛增长的背景下,适应时代、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匮乏将逐渐成为制约我州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湘西州旅游人才需求和旅游人才结构的分析

1.1优质旅游服务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我州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旅游人才的短缺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优质服务型人才。

1.2高素质管理人才如“凤毛麟角”

由于我国旅游市场加快了开放步伐,高素质旅游专门人才走俏国内人才市场,各地旅游企业之间已经开始上演人才争夺战,使出浑身招数吸收高素质人才。而本地最为紧缺的就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包括高层管理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物业管理等人才。

1.3涉外旅游专门人才需求增多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预测我州的出、入境旅游也将有一定的增长,具有较好旅游管理基础和外语能力的人,必将成为州内旅游企业争相追逐的对象,懂外语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更成了旅游企业的宠儿。随着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涉外旅游人才的日益重视,随之而来的还有如何培养合格的涉外旅游人才的问题。

1.4旅游人才分布上的差异性

旅游人才的分布不均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旅游行业上人才分布不均。目前星级饭店、旅行社较旅游车船公司和旅游景点景区更能吸引人才,也导致了中心的酒店和旅行社比景点景区有更多的人才储备,而景点景区所招的人才素质偏低。目前最需要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是一些稍偏远的地区,这些地区大多风景优美,具有良好的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同时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开发的资金有限,旅游管理和技术人才缺口更大。

2.现阶段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现状

主要表现在没能根据职校生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为其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尚存在较大问题。

2.1课程设置不科学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设置的。大量的课程设置重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概论》等。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多数学校的旅游专業开设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较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旅游职业教育本身发展历史较短,学科发展的深度不够。

2.2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排斥实用知识的传授。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如《导游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大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极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在2年的学习阶段,一般都采用集中半年左右时间把学生单独送去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专业实习的方法,由于缺乏教师在现场具体指导,在实习中对所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较少。

2.3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创新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适当减少本学科的必修课程,加强相关学科的课程开设,如本地区或本民族的人文知识、地理知识、民俗知识的学习,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相反,如果课程设置太单一,而相关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足,一方面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又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补充,使毕业学生的质量大打折扣,与社会的需求相去甚远。

3.突破传统、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我州旅游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本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导游服务、食宿接待、景点讲解、民俗表演等相关专业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当前不争的事实是:我州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在旅游职业教育改革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做好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旅游人才战略规划是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内各级政府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力求使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才素质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3.2增强专业教学、建设的针对性和特色化。

为了适应旅游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教师可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旅游专业方向的拓展、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必须在“特色性”上做文章。要善于洞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运用超前意识,结合自己的地域优势,培养具有民族旅游特色专业人才,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性,实现跨越发展。

3.3突出旅游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合作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开发一批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强化就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把“双证书”制度落到实处;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与旅游企业“联姻”,开发工作过程课程;统筹规划和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的中职特色教材体系。

3.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要支持旅游专业聘请一些同行业工作中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既能给师生传授实际服务操作技能、技巧及管理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般规律,熟悉旅游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又能促进高水平“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在湘西州本土造就一批职教理念先进,专业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业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旅游意识和质量意识,既能熟练掌握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还能懂得如运用各种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3.5强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鼓励旅游专业与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参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融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经营管理好,融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也正是在技能上有长处,强化技能训练,更能在心理上提升学生的自信

3.6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积极开展地际、校际间的对口支援和交流,促进地区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一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主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指导、实验实训、学习评价等要素;二是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搭建学习的公共平台。

旅游从业人员是本地旅游服务行业的窗口,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州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形象。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工作实践的磨练,组织各类评优和大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严格按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把好资格准入关。通过政、校、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从人才源头着手,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结构较为合理、数量充裕的本土旅游从业人员预备队。

参考文献

【1】张多中.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探讨 [J];旅游科学; 2001.02

【2】诸丹; “入世”后对我国旅游教育的思考 [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3】刘太刚; 关于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1

【4】吴建冰,葛莉.旅游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的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张铁兵,秦丽.培训是旅游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6

【6】屈学书; 浅谈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 [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4

文化旅游是游客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通过参与相关的旅游活动,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的过程。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地中,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地的旅游增添了“内在”的竞争力。湘西历史悠久, 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条件。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丰富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长期以来,湘西各族人民都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色的文化,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湘西整个的文化体系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2.发展迅速

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近5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到201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达1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3%,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经济总量的20.25%,旅游带动就业近20万人。从此可见,湘西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强劲。3.政策扶持

(二)劣势分析

1.形象模糊,发展不平衡

从湘西地区整个文化旅游产业来看,缺乏统一的旅游文化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及标识系统,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模糊。从景区开发和游客人数来看来看,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几个景区明显优先于其他景区,其他景区相对滞后;从行业上看,各地均重视景区建设,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中介服务业管理不够,软环境明显不足。产业化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2.产品整体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

湘西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欠缺,且产业链条短,缺少配套产业以及设施。旅游景区周边饮食住宿条件较差,旅游娱乐活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品种单一,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吸引力,完整系统的旅游产业链还需完善。3.文化旅游策划人才匮乏

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过于分散,需要具备独特创新理念和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策划人员对其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湘西地区这样的人才还很缺乏, 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增值与扩张的条件不足,难以以市场为导向。

(三)机遇分析 1.政策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湖南省委省政府也正在推进新一轮湘西开发战略,湖南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近日召开的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出,要把大湘西文化产业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2011年湘西州旅游局出台《湘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其深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2.市场

我国具有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日益成熟。从2000年一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9.5%,国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16.3%,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3.1%和24.8%。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达1482亿元,人均838元。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 将形成较为难得的市场机遇。

(四)挑战分析(threats)1 边缘化

周边地区快速发展使湘西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不可能进行垄断经营。其它地区不仅可能使用大湘西的文化资源,而且利用自身的资源还会超越,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开发者谁都可以拿来使用,并不是湘西的独特优势。2 资金分散

湘西旅游导游词 篇5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

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丧葬:行土葬。节日有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八。

礼仪与禁忌: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篇6

民俗是形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个民族、群体、地区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并且相沿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具体表现在社会组织、日常起居、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劳动娱乐和民间信仰等方面,或是以生活行为来表现,或是以语言、文学、艺术来表现,更多地是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孔子曾说过“移风易俗”(《礼记•乐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化,传统的风俗也随着发生变化。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武陵山腹地的7县1市组成的湘西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苗族,土家族的聚居地,除了拥有奇山秀水,更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饱经沧桑的民族文化古迹等等。开发和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进一步扩大湘西的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湘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由于湘西处于崇山峻岭,历史以来就偏安一隅,较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民俗文化得到完整的保存,因此湘西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富有乡土性和远生态性。主要表现在居住、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多各方面。居住文化

苗族,土家族的的居住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了典型的山寨吊脚楼和古式建筑的木结构房屋外,最具有历史特色文化品味的莫过于凤凰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时代感染力吸引众多游客到此游玩,与其特色的居住文化交相辉映的,还有一些古老而极富特色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制作了绚丽多姿的苗家服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银制饰品,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装饰品,完全靠手工制作,种类繁多,精致生动,除了少数男人佩戴,多为妇女佩戴,这样工艺高超的银饰至今是当地人喜爱的装饰品,一套讲究的银饰,可以重达几十斤。土家族的织锦系列作品,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产品也是闻名遐迩,至今仍保留其工艺。3 饮食文化

崇尚天然的绿色食品,如天然野山菌,自制腊肉,古丈茶,猕猴桃等都是当地特色食品,还有不少民俗小吃,如灌肠粑,社饭,系列酸菜,有“无酸不成席”的说法。家里来了

贵客,苗家人会用最高的礼节来欢迎你,连进三杯“过门酒”,这种酒多是玉米酿制,香醇浓烈,后劲很足。民间艺术

苗家土家族人民爱好音乐和舞蹈,妇女大多能歌善舞,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明快,格调清新,悠扬绵长,分为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本地方言演唱配合不同的曲调,多四句为一节,随性而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爽朗热情的性格。

舞蹈多于打击乐相配合,如吉首德夯流行打长鼓,苗家流行猴儿鼓,舞蹈配合乐器,流传至今的有花鼓舞,接龙舞、跳鼓堂舞,摆手舞以及芦笙舞等等。

在当地,歌唱舞蹈不仅仅是休闲方式,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年轻人传情表达爱慕之意的方式。每年一次的传统跳月盛会,是苗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自主婚姻文化的体现,一般定在仲春季节举行,盛会上青年男女,酣歌畅舞,各选所欢,以成婚姻。

二 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不足湘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历来被认为是“老、少、边、山、穷”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教文卫水平偏低,交通欠发达,少数民族占人口的70%以上,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如保守、依赖,迷信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生活,第三产业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经济并不发达。湘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2.1旅游资源处地分散,缺乏“大分散,小集中”的区点系统开发与管理,缺乏区域之间的整合。湘西8县市的旅游资源分散在数百公里的大范围中,相互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没有形成一个循环,完整的引导管理系统。增添了游客的经济开支和生活麻烦,是游客缺乏明确性,往往在一个景点匆匆游览呆上一天就离开。

2.2交通条件制约,没有形成各景点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游客在游览时多被导游牵着鼻子走,缺乏自主性,也不方便。

2.3景点开发建设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高品味的民族文化形成反比。旅游景点单一,没有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景点,缺乏深度广度,没有形成专项型品牌性旅游景点,旅游空间相对狭小,游客容易走马观花的过一遍,让人没有故地重游的激情。

2.4后勤服务力度不够,在景点区,至今没有一个旅游涉外定点旅馆和三星级以上宾馆,接待容量受到限制,也缺少大规模的饭店或地方特色饭店以及其他消费场所,现代后勤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很多高水平消费群可能因为住宿等生活条件的限制而放弃或减少在湘西旅游的选择。工作人员水平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素质和导游水平..游客绝大多数靠自己眼睛看,听得少,想得少,记得也少。

2.5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开发不够,多从云南,贵州批发而来,且多以低价位的旅游观光产品为主,质量低,价格廉价,地域民族风味欠缺,这就导致整体消费额提不上去。像土家族的制锦等工艺只有少数人掌握,并没有开发出来。民族特色表演水平较低,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够。

三 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湘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意义

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与本土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具有古朴,神秘、自然的特色,合理科学的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能进一步挖掘湘西旅游的潜力,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实现湘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能够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提高湘西旅游业的整体品味,增强其生命力。在高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作为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渴望寄情山水,愉悦心灵,欣赏美丽的山水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体验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感受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从而真正体会到乐趣,陶冶性情,这才是高品味的旅游。加上自然景观多与其他景区风格雷同,只有深入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给游客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强旅游生命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旅游经济的繁荣,是促进湘西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民俗文化涉及到的饮食,服饰,居住以及民间艺术都存在这经济开发的潜力,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可扩大收益来源,分流一批劳动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政府税收。充分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湘西,并形成一种新型产业,形成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湘西,同时品味的提升也能提高一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实现增收。

1.3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使民俗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开发中实现,使它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自然而然能唤起当地老百姓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途径

2.1全面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更新和提升湘西旅游的文化品味,.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大规模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整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起文,化内涵,在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开发,形成特色旅游项目。

2.1.1根据游客的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民族歌舞表演,从宗教,社会,经济,体育经济、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开发,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风俗,庆典古韵,民间技艺,人文建筑,文化活动,历史文化遗址,开设民族歌舞场,特色饮食城,民族服饰表演及展厅。

2.1.2定期开展系列节日活动,开发节日文化,形成品牌性节日文化,吸引游客参与其中,满足游客心理需求,发展多元化综合旅游经济。

2.1.3组建一批高素质的表演队伍,导游解说队伍,商务洽谈队伍以及保安队伍等等,在软件上凸显湘西人民淳朴,热情,好客的个性,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

2.2完善交通,加强区域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统筹机构,合理布局,开发重点景区,开辟旅游经典线路,建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系统,整合民族文化资源,避免各旅游景区文化雷同,形成各景区风格独具特色,整体民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旅游带。

2.3开发生产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商品,湘西的民族商品丰富多彩,极富有民族特色,乡土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的旅游景点上的商品多是大量批发低廉的小商品,既没有质量,也缺乏民族特色。充分挖掘传统手工艺,如蜡染,制银,织锦,刺绣等,还有根雕,石雕,民间剪纸等等,培养专门的人对民族商品进行研究开发,提高质量,尤其是要突出民族特色,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可以设立民族特色商品展览厅,配以文字介绍其渊源,同时可以开设传统手工作坊,提高商品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制作过程,增加商品的吸引力。

2.4丰富宣传促销手段,传播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染力。关于湘西的民俗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产品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召开新闻发布会,扩大其影响力。也可利用影视文化作品,包括风光纪录片,民俗风情纪录片或通过沈从文作家协会,黄永玉画展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湘西,向往湘西。

2.5完善后勤服务工作,发扬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和休闲文化,比如建设一批本土风味的饮食饭店,宾馆等等,既可以弘扬本土文化,又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市场前景

3.1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有效的弥补了单一的自然景观的不足,丰富了旅游资源,提高了湘西旅游的整体品味,向文化型,综合型转化,形成旅游特色品牌。增强了吸引力和生命

力,为湘西旅游业持续繁荣带来了机遇,有利于湘西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2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为当地老百姓创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使得旅游业真正成为偏远湘西的龙头经济支柱,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机会。

3.3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了传统民俗文化,很多文化精髓得以保留下来,不至于被遗忘,逐渐消失。同时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结语:

湘西自治州的旅游业要走出现在的低迷状态,攻克发展瓶颈,成为湘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势必要突破以往的单纯的自然风光旅游,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使湘西旅游业上一个台阶,从而带动整个湘西农业,工业,民族文化教育,传统手工业,民族服务业,生态环保业的全面发展。

开发和利用好民俗文化资源十分重要,而现阶段的民俗文化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极少的一些民俗风情仅仅停留在观赏阶段,游客的参与性不强,甚至还存在一些拉客宰客,导游盲目引导等现象,比如参加婚礼,背一下新娘多少钱等等。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7

1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本身所具有的高复杂性和强关联性使得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旅游业是综合性和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大湘西旅游业要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长足的后续发展能力,首先需要诸多条件的保障和支撑,本文将这些保障和支撑条件,称之为旅游潜力保障力和旅游潜力支持力;另一方面,大湘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作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主客体,也必将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重要影响[1]。综上所述,结合大湘西区域特点,认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由该区域旅游潜力保障力、旅游潜力支持力和旅游市场潜力决定。

1.1 旅游潜力保障力

1)旅游设施完善度旅游设施是旅游者顺利进行旅游活动的基本保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两部分。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后盾,一般包括交通运输、绿化、供水、供电、通讯、治安管理等方面内容[2]。旅游服务设施是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较大的,其中尤以旅游食宿接待设施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数量、规模及档次是一个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的典型标志。

2)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对旅游资源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高限量,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造环境两个方面[3]。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其优劣状况决定了大湘西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能力和潜力。旅游活动对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旅游活动使得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也可能使得大湘西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价值不断消减,进而阻碍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人造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两方面。法律环境是旅游经营的决定性因素,法律规定了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是大湘西旅游业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能为大湘西旅游业的快速增长营造良好的法律秩序。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旅游者在当地旅游和生活的舒适程度、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旅游者的身心感受。良好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能优化和放大旅游者的审美感受,甚至成为旅游吸引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1.2 旅游潜力支持力

1)政策方略支持力对于综合性很强的旅游业来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造公平、有序、稳定的旅游市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投入及管理水平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潜能的开发[4]。大湘西区域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及其他因素制约,大湘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未能与全省同步,但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秀美,人文底蕴丰厚,国家及湖南省有关政府部门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与保障,这些都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2)国民经济支持力旅游业是最终需求型产业,它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行业和支持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大湘西区域的国民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该区域旅游业的外部支持力度和内部条件的改善,关系着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各种物质基础的保障、旅游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及旅游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等。此外,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当地饮食业、商业、娱乐业、金融业、邮电通信业等相关行业的有力支持,以达到信息、技术、资本、人力的双向或多向融通,使该区域旅游业的潜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对大湘西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可以从中发现影响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社会经济因素。

3)科学技术支持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大湘西旅游热随之风起。同时,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释放也需要依靠旅游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型和直接服务人的特殊产业,将直接从科技教育进步中受益,使旅游业进入科技支撑发展的新时期;另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配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发展中得以运用,也促使旅游业开发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等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与保护旅游环境资源,提高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3 旅游市场潜力

1)旅游市场需求潜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体验经济、娱乐经济和休闲经济时代。休闲成为现代人类的重要生活内容。旅游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当中的重要需求之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旅游消费越旺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旅游需求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 000美元,旅游消费正成为热点消费。与此同时,传统旅游动机中以“到过某名山名水即可为荣”的心理满足已经日益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现在想要寻求的是旅游过程中的真正乐趣及多重满足,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悄然兴起。大湘西区域作为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独特区域,如果能够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设置项目,满足旅游者的综合性需求,必将极大地激发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2)旅游市场供给潜力旅游市场供给潜力主要体现在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人力资源等方面。首先,旅游业作为向旅游者提供审美、愉悦体验的特殊产业,旅游资源在整个资源要素中居重要地位,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基础和保证作用,其数量、质量、分布、组合情况以及开发保护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高低;其次,旅游企业既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旅游产业的基本单位。一个地区旅游企业数量和质量状况既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的结果,又对该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不平衡必然反映到旅游企业发育与成长的差异上来,而区域内旅游企业总量、规模、结构、效益存在差异,也必然形成区域旅游业差异发展的格局;再次,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后劲来自于旅游人力资源状况,拥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合理的旅游人才和人力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了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它包括3个层次:目标层,即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主准则层,包括旅游潜力保障力、旅游潜力支持力和旅游市场潜力;分准则层,即影响各主准则层的各个具体要素指标。

2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只有少数指标可明确量化,大多数指标是定性的,对于这类指标的评估,往往很难用一个精确数字表示,通常用登记概念来描述,这表明指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解决这类评估问题可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1)确定评价因素集 评价因素集是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的集合。由于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分为若干层次,故评价因素集具有层次性,即

其中,m为U中因素的个数;n为Ui中因素的个数。

2)确定权重集 在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而,需赋予各因素不同的权重以区别其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权重集与因素集相对应,同样具有层次性,即

其中,R为U中各因素的权重;Ri为Ui中各因素的权重。权重大小的确定通过向有关专家、旅游产业界人士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运用AHP方法得到。

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总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无论评价因素集包括多少个层次,评语集均为一个。在此设评语集为V={V1,V2,V3,V4,V5}={差,较差,一般,较好,优}。

由于上述划分以及评价因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将各评价因素等级进行模糊化,从而得到与评语集V相对应的取值域,即

4)确定隶属度函数 评价矩阵的确定有专家评分法、经验修正法等,但它们具有较大的任意性,不尽合理。由于各评价因素均采用相同的分层形式,所以,它们可具有相似的隶属度函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造如下的隶属度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μ1(xij)~μ5(xij)分别表示隶属于评语集取值区间0~2,2~4,4~6,6~8,8~10的隶属度函数。

从式(5)~式(9)可以看出,对于每一个评价因素取值xij存在μ1(xij)+μ2(xij)+μ3(xij)+μ4(xij)+μ5(xij)=1,这反映了评价因素的模糊过渡状态的特征。

由H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请这H名专家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值xij,根据隶属度函数可以得出由Uij的评语等级隶属度μk(xij)(k=1,2,3,4,5)构成的Ui隶属度矩阵Ai,即

5)模糊综合评价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问题中,评价从最低层次开始,逐步上移。在此,假设评价因素为两层,即有Ui和Uij,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为:

第一步,首先按第二层次评价因素Uij作模糊综合评价,求得综合评价集Bi

其中,莓是算子符号的统称。按照模糊运算定义,Ri与Ai合成运算方式有4种,即主因素决定型M(∧,∨),主因素突出型M(·,∨)与M(∧,+),加权平均型M(·,+),前3种用于突出主要因素,不考虑或稍微考虑次要因素的综合评价,第4种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因素,比较适用于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形[5]。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仅仅由个别指标确定显然不合适,应该统筹考虑前面提出的所有指标,故选取M(·,+),则

其中,bik表示因素Ui对k及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第二步,根据第一层次评价因素Ui作模糊评价,得到综合评价集B

最后,归一化处理。若,则可直接进行最终的评价分析;若,则需进行归一化处理,令B′=(b′1,b′2,…,b′k,b′5),其中

B′即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如果bk′=max(b1′,b2′,…,bk′,b5′),则可认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为Vk级。

2.2 实际应用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共邀请了10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采用德尔菲法,按照上述评价指标及评语集中给定的标准值,就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问题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调查,最终所得相关数值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指标层次的权重为

由式(5)~式(9)以及表1中的评价等级取值(xij),可以确定相应的模糊评判矩阵分别为

,故不需归一化处理,可直接进行结果分析。

由于max(0,0.187 7,0.196 5,0.499 0,0.116 8)=b4=0.499 0,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等级为V4,即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好。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湘西作为湖南省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将旅游业作为其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是切合实际的。同时也发现,影响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各因素的力量并不均衡,许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和加强。针对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评级及其影响因素力量的不均衡状态,提出挖掘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旅游业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大湘西区域需进一步优化环境,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一是,构建完善的旅游法制环境。尽快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快旅游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执法队伍体系,加大旅游执法监察力度,为依法治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创造宽松的旅游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在旅游开发、土地利用、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支持政策。三是优化旅游市场环境。要打破行政规划区域旧体制观念的束缚,从区域的范围上、时间上、形式上灵活整合,形成“大湘西旅游”的意识,塑造区域整体形象、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服务的要求,切实保证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的通讯、供水、供电,做好排污和处理等,所有“窗口行业”必须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密切加强合作,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6]。

第二,大湘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各种优势资本助推大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一是,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益设施、旅游项目前期工作、旅游软件配套完善和重点旅游项目贷款贴息等,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以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更多的投入旅游开发和建设。二是,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和指导具备条件的股份制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旅游债券进行融资;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按照银行贷款标准和条件,组织推荐一批质量高、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争取银行贷款建设;鼓励旅游景区以门票质押担保方式,筹集更多的银行资金加快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步伐。

第三,伴随着大湘西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为了切实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性,首先,必须要加强环保,综合治理,清除景区内不合适的相关设施。其次,要开发新的旅游精品项目,增加旅游线路以分流游客,避免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性使用,缓解精品线路的压力。再次,要限制游客人数,小规模开发民族生态旅游村,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身感受,寻求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新奇,又可以减少旅游对景区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可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生态[7]。

第四,人才匮乏是制约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开放自主、互惠共享、优势互补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推进大湘西区域旅游人才开发的资源共享、政府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大湘西区域旅游人才开发机制。二是加强对少数民族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少数民族乡土人才是各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的“活化石”,是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应将对少数民族乡土人才的开发纳入“大湘西”旅游开发的一部分。三是树立开放的人才理念,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激励机制和“绩效优先”的分配机制。

摘要:在系统分析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得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好(V4级)的结论,依据评价结果就大湘西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CE,大湘西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勇,董观志.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1997(4):37-40.

[2]杨敏.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6(7):102-104.

[3]高军波.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伦理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6(3):11-14.

[4]曹新向.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7(1):18-22.

[5]韩立岩,汪培庄.应用模糊数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6]刘红梅,刘玉忠.“大湘西”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52-54.

湘西旅游业发展分析 篇8

【关键词】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

一、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

陈传康教授定义区域旅游为“是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点的旅游空间,即各种类型的旅游区以吸引旅游者在一定区域内旅游”。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打破行政体制和区划的限制,包括湖南省西部的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5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管辖区域,国土面积964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5.5%。大湘西区包括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各类旅游资源总量占湖南省的41%,有70余处被评为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资源,占湖南省的43%,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天门山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据湖南省政府文件《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整合和优化旅游系统各个要素的配置,这种区域旅游合作是提高该区域范围内旅游产品的整体质量,以便获取最大综合效益的旅游经济行为。

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是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探寻区域旅游的合作路径。智慧旅游是借助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旅游者个人体验、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系统化整合和开发了旅游的物理资源和相关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湖南省已有株洲市、常德市、长沙县等19个地区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湖南省住建厅还将督促试点城市集中力量完成数字城管、数据平台、地下管网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等多项建设任务,总结试点经验并推广成熟技术。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是对智慧旅游的推进。

二、构建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

大湘西旅游圈区域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将旅游圈内的各个地区基层智慧平台处理过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个地区智慧旅游平台的综合性数据处理中心。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大湘西旅游圈中经济地位较强,在人才配置上也具有优势,所以具有整合各地区旅游资源,并根据各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各自发展旅游的策略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由此提出最适合湖南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线路的能力,选择张家界为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基地。如图1。

图1 综合数据处理平台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合作路径研究

(一)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信息合作指通过建立区域内各地旅游景点的旅游信息数据通道,将大湘西旅游圈内各地的酒店、游客集散中心、交通部门、旅游管理服务部门、各大旅行社等数据联网,实现圈内各地旅游数据信息的共享。在张家界市综合数据中心共享各个地区的服务信息,游客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制定合理的出游计划。例如采取自驾游出行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网实现异地租车还车。此外,各景点在酒店、旅行社、旅游部门等数据信息方面的共享、合作将势必增加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吸引力。

(二)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交通合作通过推出可以在大湘西旅游圈区域内通行的旅游一卡通,针对散客开发自驾游的产品,引导游客采用多种旅游方式,积极引导游客开展深度体验休闲旅游。同时,开发具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区域特色的合作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实现在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各景点进行异地租车还车,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游客数量。

(三)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产品合作是将大湘西旅游圈内较强互补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圈内特有的旅游产品。通过网络构建、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形成并强化区域优势。通过分析各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优势和劣势互补的旅游线路。(如:整合湘西旅游资源,立足湘西红石林、芙蓉镇景点圈形成的“第三极”,整合凤凰、张家界等大湘西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集群,以及创意湘西货,并通过旅游带动精准扶贫、开发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主推深度游、定制游、达人伴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使得大湘西旅游圈的旅游能够和谐平衡发展。

(四)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

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营销合作,通过整合大湘西旅游圈的线上线下旅游资源,集合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旅游促销优惠实时信息、制定个性化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局政务信息为一体,建立大湘西旅游圈旅游资源数据平台,使游客通过平台能快捷方便地查询大湘西旅游圈内各景点与旅游相关的信息。大湘西旅游圈智慧旅游综合平台打造成能够及时收集各景点的最新的旅游市场营销信息,并根据游客之前收集信息的痕迹动态分析游客的最直接需求,整合各景点有用的信息,制定出符合游客需求的营销信息推送给有需求的游客。如此,能方便游客在收集信息中节约时间,快速锁定目标,更有助于各景点的旅游产品进行有效地推销,这种整合营销也能达到各景点优势互补,带动相对弱势景点旅游的推销。

智慧旅游的高效率信息收集和传递,满足了游客个性化要求,将智慧旅游运用到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当中是湖南旅游现代化发展必然要求,是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合作实现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刚,童隆俊,金卫东等.智慧旅游:南京之探索[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2011.06.

[3]王谦.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01.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大自然的声音下一篇:桂阳四中迎县督学责任区学校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