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2024-07-2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12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

1.目的通过课程设计,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和熟悉专业设计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和标准图集,训练学生设计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2.设计任务

宝鸡市的一8层住宅建筑,一层为商铺,层高3.6米,二到八层为住宅,层高2.8米。市政给水管的管径为400mm,管道中心标高-1.55m。市政排水管管径为600mm,管底标高-2.10m。建筑内卫生器具的种类和数量见平面图,有热水供应。进行该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⑴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系统方案的确定;

⑵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系统水量、水压的计算,各系统管道的布置,平面的布置等; ⑶ 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⑷ 设计平面图、系统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⑸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整理。

3.要求

⑴ 设计图纸必须手工绘制。设计说明书手写。

⑵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要画出各个系统的计算简图,所选用的公式或参数要注明出处。

⑶ 课程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⑷ 设计期间要遵守纪律,按时作息,认真独立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任务。

4.进度安排(建议)

第一天:确定各个系统的方案,综合布置各个系统的管道和设施。

第二天:综合布置各个系统的管道和设施。绘制计算简图。

第三天:准备计算数据,为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做准备工作。

第四天: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五天: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六天:上机进行各项水力计算工作。

第七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八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九天:绘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第十天:检查整理设计成果,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2

1 课程特点

1.1 内容多更新快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涉及的内容繁多, 包含建筑的给排水、消防、热水、中水、水景、饮用水等内容。给水、排水、雨水等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 课堂讲解时易于理解。但消防、热水和中水等系统接触较少, 理解较为困难。同时各类规范、标准、材料、技术更新快, 图集、手册、样本多, 为学生学习应用也设置了困难。

1.2 综合性强

建筑给排水是建筑工程中的配套设备工程,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结构、暖通、电器等专业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建筑给排水的理论知识还需掌握设计、施工、管理的技能。同时学生学习该课程也必须要有《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制图》、《工程施工》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便于进行各系统的水力计算和设计绘图。

1.3 重点面广

在其他课程中一般都有重点和非重点章节和内容, 但在建筑给排水课程中各章节所包含的各系统内容, 在建筑功能配套组成中不仅是不可或缺的, 更是相当重要的, 随着人们对建筑多功能要求的增高, 它们在建筑后期使用中发挥主体作用。这也就决定每个系统在学习中都是重点, 并且各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规范、标准也是有差距的, 学习任务较重。

1.4 实践性强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对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过程, 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规范条目真正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

1.5 社会需求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 社会对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数量需求呈上升趋势, 建筑给排水方向成了给排水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以我校为例, 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 近70-80%给排水毕业生都投身到建筑行业工作。

2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计资料不全

现在建筑中的给排水管道很多采用暗敷, 学生在建筑中很难直接看到, 对给排水管道的布置缺乏感性认识, 这就需要收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作为补充, 而现场管线、新材料、新设备的图片和视频采集工作任务重、费用高, 很难做到齐全;另外建筑给排水设计需要的工具书较多, 更新也快, 如规范、标准、图集、手册等, 而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料缺乏或陈旧。

2.2 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绿色建筑等新型建筑的发展, 涌现出很多建筑给排水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规范等, 但由于高校课程设置与新技术传播应用存在时间滞后等原因, 这些新知识要写进课本需要更长一段时间。常会出现, 《规范》里的内容早已更新, 课本还在使用旧规范条文, 使得课堂内容与实际情况的偏差和错误较多。

2.3 实验条件不足

建筑给排水各系统在工作中的水力条件复杂, 实验装置占地面积较大, 台套数较多。为研究和演示系统中水的运行情况和特点, 大面积、高空间、多层次的实验场地以及透明实验管材的使用, 都给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项目的开设和实验场地的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2.4 实习效果差

投入运营的建筑对建筑给排水的管道、设备进行了装修遮挡, 无法看到;在建建筑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接受大量学生现场实习。这些都使得该课程的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2.5 教师能力欠缺

任课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进学校, 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但设计和现场能力差, 对规范理解、应用不到位, 对配套专业协调不明了的现象。在设计指导工作中, 很难将设计系统化和标准化。甚至有些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 对建筑市场的新规范新材料关注度不够, 致使设计思路和理念落后。

3 建议和思考

3.1 补充讲义内容, 弥补教材不足

根据专业发展现状, 增加和调整授课内容, 以避免教材再版、更新滞后的缺陷, 及时将新的设计实例、手册规范的新内容补充到授课内容中。可采用视频、图片、图纸、动画等形式介绍知识点。

3.2 改变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满堂灌的做法, 教师不仅会很疲劳, 同时学生也会容易犯困。因此可以采用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或以典型多样的小型建筑图纸分成若干小组, 贯穿整个课程过程, 随着内容的讲解, 讨论和点评, 练习各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做到及时引导;以不良设计为例, 讲解设计应注意和容易错误的地方。

3.3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丰富教学内容。在PPT的基础上, 制作Flash动画, 如给水方式运行, 水泵、水箱工作原理, 自动喷淋系统等;运用BIM或3D技术制作三维管道布置系统;用CAD演示设计案例;购置收集电子版工具书;甚至把学生带到现场讲解和观摩。

3.4 突出工程实践, 丰富实践内容

坚持理论、实习、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 同步开展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便利的学校建筑资源, 让学生走出教室, 参观学校的泵站、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给排水和消防系统的布置, 了解学习施工和安装, 结合工程案例完成设计大作业和设计, 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在毕业设计中, 采取以实际工程一人一题的方式, 让学生独立完成整栋建筑的给排水设计,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设计, 采用企业导师和学校双导师制, 确保设计质量。还可以与学校建筑专业的毕业设计相配合, 在他们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给排水设计, 即丰富了建筑种类, 又可以训练学生专业协调与合作的能力, 达到双赢的目的。

3.5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任课教师必须对课程框架清晰、明了, 熟悉各子系统的精髓, 还需时刻更新了解专业最新动态、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和新产品、新材料的使用, 以及社会的最新需求。由于本课程内容是建筑工程中的配套设备,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结构、暖通、电器等专业配合, 因此教师要拓宽知识面, 掌握一定的其他专业知识, 以树立学生专业配合的理念。为解决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 可选派青年教师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实习锻炼。

4 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只有通过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等环节的改革, 才能使课程教学向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迈出一大步, 为应用型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创造条件。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也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在技术不断更新和教学条件约束下, 课程教学存在许多不足, 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因素基础上,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为今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田亚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 2015, 4:202.

[2]余亚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创新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15, 15:12-13.

[3]蓝为平, 华周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1) :141-142.

[4]左梅梅, 丁昭霞.建筑给谁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6) :68-69.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3

摘要: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计进度实践

[abstract]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topic selection, schedule control and guidance methods, practice, discusses the related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speed of progress;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32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专业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在高校培养计划中,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下简称《建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以下简称《建水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系统学完这些课程后,学生将具备民用与工业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能力。《建水设计》是把《建水》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基础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模拟的工程设计后,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打下基础。因此,《建水设计》的教学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经过《建水设计》几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自身曾在设计院工作的经历,认为应在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就业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需要引起教学重视。本文主要对该课程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提高该课程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得到全面的提升。

1 题目选择

《建水设计》的题目既要以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还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融合本专业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同时应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弱化毕业设计“纸上谈兵”的缺点。

因此,《建水设计》的题目选择一般考虑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功能相对简单的多层民用建筑,以便既覆盖“建水”知识、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又相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设计。其次,该建筑应实际存在,且已基本完工或进入管道安装阶段,以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前往参观、学习,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对毕业设计的兴趣。最后,应有该建筑的实际施工图,在《建水设计》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设计和绘图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深化对工程的理解。

笔者一般选取多层办公楼、商住楼、厂房、教学楼等作为《建水设计》题目,并且都是曾经的设计院同事或自己以前的作品,且均已完工或处于施工状态。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此类题目比较合适。这样笔者清楚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内容,了解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过程,能结合当前最新、最实用的材料、技术指导学生设计;工程相对简单,图纸绘制较容易,学生能顺利完成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立体印象并提高了对设计的兴趣;在完成设计后让学生与实际施工图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认识,强化对本专业的理解。

2 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

高校一般把《建水设计》安排在《建水》课程快结束时进行,时间为1~2周,时间比较集中、短促,学生往往匆忙赶完设计、质量不高;在《建水》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较多、抽象,学生的兴趣不浓、难以理解。

因此,应把《建水设计》设计周期拉长到整个学期内进行。即在学期初就布置《建水设计》题目,随着《建水》课程教学进展,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如给水系统),就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建水》课程结束后,再集中1周时间进行设计、调整。这样,在《建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有个实际工程在脑中,目的明确;而边学习、边设计,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可提高学习兴趣;最后的集中辅导对整个设计进行回顾、优化,提高了设计质量。

由于学生设计进度快慢不一、现代通信手段发达等特点,《建水设计》的指导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采取教室集中、网络、通信等方式,既让学生感受集体设计的氛围,又能回答学生日常的疑问。

3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一个模拟战场。给排水工程专业尤其着重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目标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等岗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除了理论提升外,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如参观工地、参加设备展览会、参观设计院、听取相关讲座等。

笔者在《建水设计》中间阶段,一般会带学生去工地或学校相关建筑参观,使学生对管道安装、管材、设备、系统形式等有了直观的印象,再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对各系统的组成和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

4 深度要求

如前所述,大纲规定的《建水设计》时间较短,若按施工图要求完成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学生的设计要求可适当放宽,主要以熟悉设计流程、检验对“建水”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图技巧、编写计算书为主。

笔者按正规的设计文件标准(施工图),并结合设计院流行的设计、绘图理念,要求学生图纸规范、准确(手绘、机打均有),计算书内容准确、排版美觀,而设计内容可适当简化、图纸数量适当减少。同时传授相关水力计算小软件(如自喷系统水力计算),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工作量。

5 相关课程教学

教师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把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学好专业知识。如《建水》课程,教师除了制作一份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还应进行一些教学创新,让学生充满兴趣学习、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又如《给排水CAD》、《房屋建筑学》课程,则应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

6 结论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任务书 篇4

一、目的和要求

1、加深理解和巩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所讲授的内容。

2、掌握建筑给水排水的布置、设计及计算的步骤、方法和内容。

3、提高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计算及绘图能力。

4、熟悉并能应用一些常用的设计规范、手册等资料。

5、培养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设计依据

1、市计委、城建局关于同意该建筑建设的批复

2、建筑专业提供的土建设计图纸

3、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给排水系统

4、当地自来水公司的有关政策

三、设计资料

1、住宅楼1#共7层: 3室2厅1厨1卫1盥洗间,层高均为2.8m。厨房内设洗涤池1个;卫生间内有淋浴喷头、大便器;盥洗间有洗脸盆;阳台有洗衣机。各层功能见图。

2、市政自来水管道从建筑物南侧通过,距离外墙5m远,DN500,管中心标高-2.0m,供水压力H=260kPa。室外排水管道DN600,管道埋深3.8m,距离建筑物北墙最外缘3m。室内外高差0.6m,地势东高西底,水文地质资料可收集、参照马鞍山市有关资料。

3、另外,学号末位为偶数者,每户人数设为3人;为奇数者,每户用水人数设为4人。

四、设计任务

1.室内建筑给水工程;

2.室内建筑排水工程;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及设计计算书各1份。

2、主要材料、设备表。

3、该小区建筑给排水布置平面图

住宅楼1#各层给水、排水、管道及水箱等设备布置图。其中一层平面图应包括污水、废水、检查井以及化粪池。

4、住宅楼1#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图。

5、住宅楼1绘制卫生间管道布置详图(平面图和系统图)施工详图。

指导书

一、设计的意义和任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是本科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工程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要求及内容

通过设计学生应具有:对给定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及一定的文献查阅的能力;一定的方案、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说明书、计算书应分别包括与设计有关的分析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系统完整,计算准确,论述简洁明了,文字通顺,字体工整,装订整齐。

设计图纸:见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三、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资料和有关的规范,考虑以下各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各个方案进行比较(适用范围、优点、缺点),并绘出图纸,确定采用的最佳方案。

1、给水工程

(1)水源的确定

(2)给水方式的选择

(3)给水系统分区

(4)总用水量的计算

(5)各区给水系统计算

2、排水工程

(1)按给定的建筑平面布置图、其他设计资料及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对卫生器具进行选择

(2)确定排水方式

(3)排水工程水力计算

3、管道的平面布置及管材

按所选定的卫生器具结合平面图及给水排水的布置原则对卫生器具进行详细的布置,同时对管材进行选择、统计。

四、编制说明书

包括目录、设计原始资料、各系统方案选择、各系统计算过程、主要设备与材料表、需要说明的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五、参考文献

1、王增长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6版)20102、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3、公安部主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2、10、11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

6、《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S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1992年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5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改革措施

基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征,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与创新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更新行业规范,把握高新技术,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

1.1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现在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对建筑物中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等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涌现出较多的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新设计规范、新设备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建筑产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及时更新规范,如最近新增《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条文解释等;更新《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替代《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它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因此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三大主干课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与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掌握《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工程制图》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比如建筑给水、消防给水中,就必须运用水力学相关知识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通过《水泵及水泵站》的学习,进行建筑物泵房设计。作为对复合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有目的地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安装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增加就业途径。

1.2突出工程实践,丰富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以能力素质导向为指针,规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堂试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建筑给水排水专业知识、能力、素养渐进提升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应坚持“理论、实习、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关实习,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学校行政楼、图书馆等建筑内的给排水和消防系统布置,了解和学习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安装,结合工程案例完成各章设计大作业,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本科教学最后环节―――毕业实习设计的一学期,课程应结合学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模拟演练,以一人一题的方式,确保学生独立完成整栋建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进一步推动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采用企业导师或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在企业中毕业设计质量。

1.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给水排水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际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包含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建筑中水、建筑热水等内容,教学内容繁多,同时各类规范标准更新较快,并且新的建筑给排水消防设备图集、图纸、图片较多。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整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并且传统教学的视觉效果弱,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在课件中链接相关联的Flash动画(如水箱工作原理、气压罐工作原理、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设备图片、建筑给排水CAD图件等图像材料,以及相关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及技术规范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部分采用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动态仿真各种建筑生活给水方式、消火栓布置形式、热水供应系统等工作原理,加深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实地工地,通过参观实习,亲身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管道施工和设备安装,查阅相关给排水管道和给排水附属设备安装技术规范,了解相关验收标准,通过撰写实习日记加深理论知识。

1.4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目大多都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未能体现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少学生靠在考试前抱佛脚突击复习,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但是学生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在目前应试教育环境下,不少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突击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时,应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少量的开放型题型,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可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给出多种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思路。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限定考试时间,制定可以查阅相关规范资料的考试模式,使考试题目相对灵活,考试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书本知识。我国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即采用的是开卷考试方式,《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以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较好地为工程实践和国家注册考试实行了衔接。此外,在课程考核中要淡化试卷分数,强化课程实践分数,建立课程设计成果考核、实习报告考核和课程设计答辩体系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的形式。

2.结语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6

单元式多层住宅设计

一.目的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参观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进一步训练和提高绘画技巧。二.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或工矿住宅区内。具体地点自定。

2.面积指标:平均每套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左右。3.套型及套型比由设计者自定。4.层数:五层。5.结构类型:自定。6房间组成及要求:

居室:包括卧室和客厅。卧室之间不能相互串通,其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主卧室12平方米,单卧室6平方米。厨房:每户独用,设蹲位、沐浴,也可设洗脸盆。阳台:每户设生活阳台和服务阳台各一个。

贮藏设施:根据具体情况设搁板、吊柜、壁龛、壁柜等。三.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设计按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进行 1.单元底层平面图:1:100 2.立面图:主要立面图及侧立面图1:100(画两单元组合立面); 3.剖面图一个:1:100(建议剖楼梯)

四.简要说明:(1)技术经济指标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总套数

使用每套建筑面积=总套内使用面积(㎡)×100%/总建筑面积(2)设计依据、标高定位、用料做法等。(3)制图符合建筑制图标准。五.参考资料

1.新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本。2.《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3.《建筑制图》教材的施工图部分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7

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卫生设备、管道、加压设备、配水设备、引水系统、加热系统、储水设备等。这些系统共同组成了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 其设计直接决定了建筑的使用性能, 因此, 对其进行研究十分重要。

1 高层民用建筑中给水系统的设计

1.1 变频泵给水箱给水方式

变频泵无水箱给水方式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代高位水箱技术, 这种方式主要采用变频器对电压以及频率进行改变, 从而使得水压得到调制, 同时, 使得水流量也得到一定控制。这种设计的出发点主要是节能, 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得到保证,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与其相关的设备的使用期限, 同时, 这种设备的占地空间比较小, 还能起到节省空间、方便安装的目的。另外, 这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是非常便捷的, 因为其采用的是全自动化设计, 其适合所有类型建筑的的使用。但是这种设备的成本比较高, 对与环境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因此设计者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考虑。例如对一栋六层建筑的给水系统进行设计, 其上部为五栋塔楼, 其中还有两层是地下室。对其的设计可以是:裙楼中利用三个生活水池, 但是因为用水中的功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将与其有关的的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根据结果, 可以采用三套变频供水设备, 以此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1.2 减压给水方式

在高层建筑中, 解决给水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对其采用减压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水泵的动力将水引到最高层, 然后再采用分区的方式对整栋楼进行供水, 同时, 利用减压阀对其进行适当的减压。在高层建筑消防用水中多采用的减压阀是比例式减压阀。还有一种减压阀是可调式减压阀, 这种减压阀主要适用于建筑中的生活用水的供水。供水系统中的减压给水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所用的成本比较少、设计起来也比较简单, 同时供水过程中比较稳定, 但是会对下区水泵造成一定的损坏, 可根据市政供水压力, 结合施工设计要求分区分压设置供水方式, 如:三层以下可采用市政直接供水, 四到九层采用低压供水, 十层以上采用高压供水等。

1.3高位水箱给水方式

这种给水方式是将水箱和水泵进行并联或者串联, 以此利用离心水泵为水箱供水, 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把水箱中的水向不同区域进行分流。这里的高位水箱起到一个减压和稳压的作用。其特点主要是:第一方面, 利用水箱将水储备起来, 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内的正常供水;第二方面, 对与其相关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 同时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三方面, 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成本比较小,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 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 所使用的水箱占地面太大,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污染, 同时在水箱使用过程中, 还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

2 高层民用建筑中排水工程设计

2.1 后排水式

一般情况下, 后排水方式一般设置在高层建筑较为靠上的部分, 主要原因是建筑内部存在楼梯, 因此在排水方面不能采用下排水方式。对排水管道的铺设主要要沿着地面进行施工, 直到和室外的立管相连为止。然后利用对洁具的设置以及对装修的巧妙设计等, 防止排水管的外露, 这样就能很好的满足排水要求, 同时还能够达到美观效果。但是这种排水方式对预埋孔洞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 其工序非常麻烦, 如果在施工中有漏洞的话, 就会导致地漏比卫生间地坪的高度还要高。因此这种排水方式要比下排水方式差, 从而产生冲水不干净, 或者地漏下水缓慢的现象发生。

2.2 底板下沉排水式

底板下沉排水方式采用的是局部下沉和整体下沉两种方式。其原理主要是把卫生间的楼板进行局部的下沉, 其下沉高度为300mm, 按照需要, 在这一下沉空间内安装排水管道, 然后将其与室外的立管相连接。对这种排水方式进行应用时, 应当注意防水工作。同时, 在这一个下降层中, 应当设置一定的导流管, 以此将可能存在的积水同样导入室外的立管当中。排水管道暗安装施工结束后, 将下降的部分, 利用相应的建材进项填平。与下排水方式相比, 这种排水方式的优点是排水管不易外露, 并且也不会导致空间被占用, 在对其进行维修时, 不会为下层的住户带来影响。并且在使用过程中, 不会出现噪音问题。但是在对下降曾进行填平的施工中, 会为建筑带来一定的荷载, 一旦管道产生阻塞, 就需要将建材全部取出, 这样就增加可维修的工作量。

3 结束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任务驱动教学;学习兴趣;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00-02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不断升温,导致中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学习基础不理想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进校后学生普遍无升学潜力。学习无压力,无目的,加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厌学情绪较为严重。作为教师应正视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刚入校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抓住机遇,组织好专业宣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材内容的调整、补充要与现在的学生现状相适应、要与现在的行业发展相适应,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动态的客观情况,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作为中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懂施工会管理,而且要在工程预决算方面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预算课程的教学,真正提高预算课堂的教学实效,这是值得中职教师积极探讨的问题。笔者为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编制校本教材

中职《建筑工程预算》教材普遍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袁建新主编的教育部规划教材,它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修订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现用教材内容繁多,面面俱到,要在大纲规定的68学时授课时间内完成教学,有一定难度。如果对每一章节内容通讲一遍,势必使这门课的教学成为一锅“夹生饭”。若对教材内容不作调整,照本宣科,就不能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江苏建筑市场相结合,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在工程预算方面就业的实用性。为使教学更贴近实际,笔者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大胆删繁就简,根据目前学生生源现状及教学时数,结合本地区江苏省定额:即江苏省建筑和装饰工程计价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材内容融入任务当中,细化到做任务的过程,编制既适合江苏建筑市场需求又符合学生现状的校本教材。

二、以任务引领,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工程预算》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预算课程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预算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新知。这就要求笔者必须从任务设计着手:任务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关键促进学生互相协作,设计目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如楼地面工程量计算,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预算课程中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对于各结构层计算规则中的扣除与不扣除内容,学生经常会混淆,历来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效果也一般。在确定教学法时,笔者想到了任务教学法,以任务引领、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既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解决了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于是笔者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即:引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评价任务——任务拓展——布置作业。整节课围绕任务: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沈慧同学设计的一室一厅的楼地面的装修需要多少材料的用量?在课上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模拟业主、聚通、荣欣、百姓装潢公司。每组学生互相帮助计算相应工程量,合作完成任务,并组织学生对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提出问题,拓展思路,从任务中计算的楼地面工程量,以及装修时需要采购的材料用量引出材料消耗量和损耗量;从找平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引出整体面层、地板及材料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及时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及时设疑,解疑。 通过这样的一个任务完成过程,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活跃,反应积极,学习兴趣浓厚,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模拟业主与装潢公司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掌握了楼面工程量计算规则、提高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对预算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甚至有学生在课下说今天上课的内容真简单。这样,不仅学会了楼地面工程量的计算,也收获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增加课堂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中职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侧重于课堂传授知识,这与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是不相符合的。若预算内容全部放在课堂上讲解,缺乏实体支撑,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来枯燥,特别讲到各种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建筑结构类型比较复杂,课堂讲解花时间很多,而且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在预算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加大了工程量实际计算的内容、预算书的编制内容、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工程预算书、计算工程造价等内容,把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内容相结合,最终确定采用“任务引领”、“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导思、导算。配合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图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认识,丰富空间想象能力,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互相协助完成任务,从而掌握新知。

例如,在楼地面工程量计算任务中,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实训练习,要求每组正确列项,并计算出各种工程量,这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要求学生多看图、多算量、多用软件,并在相关知识点中穿插工程实践遇到的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以练带讲,讲练结合,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融入教学实践。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练习,预结算、审价现场对账来强化学生的感性知识,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上机操作,来掌握编制预算的技巧与技能,真正成为用人单位所欢迎的合格预算员。

四、运用现代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在预算教学中,要克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传统模式的弊端,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改精神,利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电化教学等形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若讲解到建筑工程分项工程计算时,书上基本没有图形,如果就此开始讲工程量计算规则,用语言表述很难表达清楚,很难得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也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通过网上下载建筑效果图和相关的施工图,若没有配套施工图,可通过建筑CAD软件自画,再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现代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使预算课程教学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中职教育最贴近经济建设,与行业、企业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社会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素质。为了使教学更适应学生、更符合建筑业需要,为地区经济服务,预算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较好的选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实效,使学生在“做”中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9

课程设计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设计)课程代码:02122230 学

分:2 学

时:2×16=32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房屋建筑学》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进一步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一般民用建筑构造组成,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与绘制技能,掌握住宅设计一般规律与相关设计规定。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易于上手且大量性的单元式住宅作为设计课题,结合当前住宅的发展趋势,以合理的套内面积及使用户型作为设计课题。

四、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地点: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在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或学生自己设计构思的方案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总平面图:比例1:50O。

(2).建筑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和标准层平面图,比例1:10O或1:20O,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或1:20O。(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或1:200。(4).建筑剖面图;2个,比例1:100。(5).建筑详图:

① 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如楼梯详图、外墙身详图、门窗详阁等;

② 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比例自定。(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装修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元/m2)

3、时间安排:

周五、课程设计主要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学》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新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本。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4.《建筑制图》教材的施工图部分。5.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6.《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六、课程设计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考核成绩由设计成果(图纸)、设计报告两部分成绩组成。设计成果占最终考核成绩的80%,设计报告占20%。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设计”

一、教学目的

在学习《房屋建筑学》课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本次“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的表达深度及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内容,并为下阶段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住宅建筑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建筑设计应紧扣以人为本的设计主体思想,做到精心设计,平面布局力求功能合理,立面造型富有新意,努力为住户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条件 1.建筑材料

(1).承重墙体均采用240厚承重多孔砖砌筑,按照7度抗震设防设置圈梁、构造柱。非承重分隔墙均为120厚多孔砖砌筑。

(2).楼板、屋面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底层除厨房、卫生间及楼梯间为实铺地面外,余均采用架空多孔板。室内外高差600。

(4).内墙面除厨房、卫生间需粘贴面砖外,其余均采用砂浆粉刷;外墙饰面材料(涂料或面砖)自定。楼地面面层做法除厨房、卫生间粘贴地砖外,其余均为木地板(架空或实铺自定)。

(3).外窗采用塑钢窗,钢制高级防盗进户门。内门为夹板分室门。入口处设置信报箱。2.楼梯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或者钢楼梯。

3.分户门1400×2100;分室门900×2400;厨房、卫生间门800×2100;窗台高1000;窗高自定。阳台栏板(杆)高度不低于1050。阳台门宽度自定,高度2400。4.保温屋面,做法及檐口构造由设计自定(屋顶形式平屋顶或坡屋顶均可)。

三、教学要求

1.在提供的多套住宅设计方案(供参考可略作调整)的基础上,要求自选一套完成教学楼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部分节点详图(至施工图深度)。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套图纸(共9张),图纸内容及比例规定如下:

● 底层平面图 1:100 ● 二层平面图 1:100 ● 屋顶平面图 1:100 ● 东西南北各立面图 1:100 ● 剖面图 1:100 ● 详图(自定)1:10 2.要求同学每天至教室绘图,由任课教师辅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设计图纸及时交给任课教师。

四、图纸绘制要求

1. 图面表现中的线条、尺寸、材料符号、标高等均应符合建筑制图标准。2. 粗实线:墙身线、立面轮廊线、剖切部分外延线、地坪线等。中粗线:次要轮廓线、门窗剖切部分,次要构配件剖切部分等。

细实线:可见部分的投影线、平面图中的门窗、尺寸线、标高线、楼梯上 下行箭头线、指引线、剖切折断线、详图中构造层次分层线等。中心线:定位轴线.

3. 字体:图内字体均用仿宋体,图标题用粗等线体(黑体)。4. 图面布置均衡,线条粗细有致,字体工整清晰,比例正确。5.正图须用600×420白塔纸(透明描图纸)墨线绘制。

五、图纸内容与表达深度 1.平面图

(1).平面形状、各种房间布置及相互关系,墙身、构造柱、门窗、楼梯、台阶花台等;底层平面应有指北针,并绘出各层平面厨房和卫生间的设备布置;

(2).各房间名称,各层平面标高,同一平面中存在的不同高度(如厨、卫和楼梯半平台)的标高;

(3).纵横定位轴线及其编号;

(4).平面尺寸标注:三道半尺寸;(5).楼地面标高;楼梯上下行箭头;

(6).剖面图及详图所在的剖切位置及编号(在底层平面中绘出);(7).门窗编号(自定);

(8).屋顶平面如为坡屋面,应绘出檐口、屋脊、排水方向、雨水管位置,并标注各屋脊标高。

2.立面图(正立面、背立面、侧立面)(1).建筑物外形轮廓及墙面、门窗、阳台、台阶、检口、雨蓬、等配件在立面图上的投影;

(2).立面标高:包括屋脊、檐口、门窗上下口、勒脚、室外地面等标高。3.剖面图

(1).剖面图主要表示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高度和内部空间关系;(2).建筑物的剖切面投影及墙面、门窗的正投影;(3).二道尺寸,即各层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4).屋面排水坡度;(5).防潮层位置表示;

(6).标注内外墙、柱的轴线及其间距。4.外墙垂直剖面详图(也可画阳台剖面详图)(1).表示承重构件的相互关系:即墙柱、屋顶楼层的梁板结构形式及相互关系,以及门窗等构配件的构造。

(2).屋面、楼地面、墙高、墙角、防潮层等构造做法。

(3).二道尺寸及标高:即被剖切的各部位的高度(檐口、楼地面、雨篷、楼梯平台、门窗上下口、圈梁、过梁等高度尺寸及标高)。

(4).轴线位置及编号。

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建工出版社1994)2.房屋建筑学类教材:“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建筑初步设计” 3.工程制图类教材:“工程制图”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系

《房屋建筑学》教学小组

方案A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楼梯的构造设计 一,楼梯的平面图 1.表示方法

底层,中间层和顶层平面图表示方式有区别

箭头标明上行下行的方向(以正平台为基准标注)文字注明上行或下行 2.楼梯踏步尺寸

踏面宽 b 踢面高 h 决定楼梯的坡度 经验公式 b+2h=600~630 设计前所需了解的知识点 楼梯 顶层平面图 楼梯 中间层平面图 楼梯 底层平面图 踏面宽 踢面高

公式 b+2h=600~630 说明: 1.h值不大于180mm 2.不同用途的建筑 b h 值应取不同的值 300~350、120~150 剧院、会堂 300、150 医院、(病人用)280~340、140~160 学校、办公楼

260~300、120~150 幼儿园

250~300、156~175 住 宅

踏面宽(b)、踢面高(h)3.梯段和平台的尺寸

梯段宽度取决同时通过的人流股数,是否经常通过家具,担架等特殊的需要 梯段长度取决梯段的踏步数和每一步的踏面宽 一个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少于3级,也不大于18级 楼梯平台的尺寸深度梯段宽度平台深度 梯段宽度 1650~2100 三人通过 1100~1400 双人通过

满足单人携物通过:>900 单人通过 备注 梯段宽 类别

每股人流宽度为550+(0~150)楼梯梯段宽度 二,楼梯剖面

1.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2m 梯段净高≥2.2m

梯段净高: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2.楼梯栏杆与扶手

沿楼梯梯段临空一侧设栏板或栏杆,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应二侧设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900mm 三,楼梯井

上下二个梯段之间留出的空隙称为楼梯井 公共建筑中楼梯井宽度(水平净距)≥150mm 住宅,中小学校等楼梯井的宽度≤200mm 楼梯构造设计步骤

一,确定楼梯的基本尺寸

梯段宽度 梯段长度 楼梯间进深 1.梯段宽度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条件,确定双跑楼梯,一梯段的尺寸是给定条件的一半,结合梯段宽度的表格和楼梯井的相关规定选适当的尺寸 2.楼梯梯段长度 梯段长度=b×(n-1)b---踏面宽 据教材217页表8-1 n---梯段的步数 据表8-1和建筑层高确定

注意: 出于安全考虑,平台边线应退离转角或门边一个踏面宽的距离 3.楼梯间的进深平台深度+梯段长度平台深度:>梯段宽度 =梯段宽度

梯段长度:前面已计算 二,楼梯剖面设计 关键点:净空高度 底层楼梯下面的净高 梯段净高

平台上下部净高 三,细部大样

踏步面层及防滑 参照教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0

摘要:高层建筑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建筑类型,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当前建筑物给排水施工特点进行阐述,结合近年来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对如何提升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质量提出意见。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也是如此。建筑物如果缺少科学化的给排水工程,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所以相关施工单位必须要高度关注相关问题。给排水系统对建筑物的重要性比较明显,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性,满足建筑物中人生产必须用水、排水系统需求。下文将从当前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特点出发,结合当前设计理念发展形式,提出详细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全面提升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1

关键词:其他建筑 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 总容量 木器厂房 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拴 合用消防泵 消防泵房出水管

Abstract:The article expressed author’s opinion to the open questions from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to the disputes when auditing construction shop drawing in project design, when fire officials review construction fire protection designing. The article is a further discussion to the regulations of Code of Design on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Civil Buildings, Code of design for sprinkler systems.

Keywords:other construction, outside fire water reservoir, total capacity, wood goods building, Fire elevator former room eliminate fire hydrant, Shared fire pump, Fire pump outlet pipe

一、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场所

典型工程1: 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小于10000立方米的建筑

综合区内办公楼,其为区内体积最大和最高建筑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地上四层,层高3.6米,建筑高度14.40米,建筑物体积6480立方米,区内设有独立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包括:消防给水泵房(内设两台室外消火栓系统给水泵和一套增压稳压装置)和一座有效容积144立方米消防专用储水池(内储存火灾延续时间两小时的室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本设计系依据《建规》第8.3.1条4款规定(8.3.1 符合本规范第8.3.4条规定外,下列建筑应设置DN65的室内消火栓:4 超过五层或体积大于10000m3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的居住建筑等其他民用建筑;)未设计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相当于此规模建筑在不同地区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消防主管部门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中出现了审查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本人认为:属于第8.3.1第1~5款所述建筑在符合相关要求时应按条文中的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比如:办公楼或教学楼只要不超过五层或体积大于10000立方米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未通过审查的原因系依据《建规》第8.3.4条之规定,即: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物和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物体积小于5000m3 的其他建筑可不设室内消火栓。

未通过审查的处理结果是:增加室内消火栓系统,由于《建规》第8.4.1条表8.4.1中未规定此类建筑规模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要求,经与当地消防主管部门沟通后确定: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10升/秒,同时使用水枪两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升/秒,增加室内消火栓系统用高位储水箱并修改原有消防泵房和储水池设计。

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相当于上述规模的建筑在不同地区有截然不同的审批结果,关键在于对《建规》第8.3.4条中的其他建筑和消防储水池的理解,本人认为:1. 不属于第8.3.1第1~5款所述的建筑,应为其他建筑。2. 条文中所指储水池为在消防队保护半径之内的供消防车或手抬泵直接取水用水池。基于上述理解,在执行该条文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设计方案:

方案① 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其他建筑,建筑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时,室外消防用水由消防车或手抬泵直接取自消防储水池,其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方案② 室内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其他建筑物,室外消防用水由消防车或手抬泵直接取自消防储水池的应设室内消火栓。方案③ 建筑物所在地不属于消防队服务范围时的其他建筑应设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泵、储水池和消防给水管网)。方案④ 建筑物所在地属于消防队服务范围时,但消防储水池保护半径大于150米时,应设的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泵.储水池和消防给水管网)。

本文将对上述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方案 ①、②: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的其他建筑和室内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其他建筑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其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依据《建规》第8.4.4条和第8.4.2条第8款规定,设置临时高压给水系统需设高位消防水箱,而设置在建筑物最高部位的消防水箱静压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因此每个室内消火栓处应设启动消防泵按钮。由此可见当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其他建筑和不设生产、生活给水管道且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的其他建筑,供消防车和手抬泵取水用的消防储水池已不能满足建筑物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要求,此类规模建筑消防给水系统会出现:室外消防由消防车或手抬泵供水,室内消火栓由室内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供水(室内消火栓泵和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和由室内外合一的消防给水管网(合用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泵、高位水箱和给水管网)供给两种方案。

方案③、④:应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包括:消防水箱﹑消防泵﹑消防储水池和消防给水管网)。

基于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为使该条款在执行中便于掌握,避免出现争议,本人建议对第8.3.4条进行适当修改,修改条文如下:

1.除第8.3.1第1~5款以外的其他建筑;体积大于和等于5000立方米时应设室内消火栓。

2.室外消防用水由消防车或手抬泵取自消防储水池且体积小于5000m3 的其他建筑可不设室内消火栓。

3.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物,可不设室内消火栓。

注:⑴ 建议取消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表述(第8.3.4条应理解为:凡是室内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其他建筑物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因为建筑物内是否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其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有关而与室内是否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无关,即使建筑内设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但不一定能满足室内消火栓用水要求,况且在现实中体积小于5000立方米的其他建筑内不设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的很少。

⑵ 由于体积大于5000立方米的其他建筑需要设置室内消火栓,因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1条表8.4.1中应增加相应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和同时使用水枪数量。建议:在建筑物名称栏中增加其他建筑物项,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升/秒,同时使用水枪数量2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升/秒。

二、容量大于500立方米消防水池分格

典型工程2:人造板工程中消防水池

人造板工程项目中主要设有:生产厂房、附属建筑、化工原料储罐区和木材原料堆场等,消防用水量主要以原料堆场作为设计依据(堆场总容量多大于10000立方米),根据《建规》第8.2.3条表8.2.3和8.6.3条表8.6.3规定:其用水量为55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六小时,以此计算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188立方米。设计中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6.1第4款容量大于500立方米防水池,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的规定,设置了6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水池两座(其中包括生产用水)。但是在地方消防主管部门的图纸审查中未获通过,主要原因在于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6.1第4款的理解,消防主管部门认为从规范文本的字面理解就是每座水池容积不得大于500立方米,本项目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与消防主管部门多次沟通未果,最后按消防主管部门意见重新修改,设置三座独立使用的5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水池,获得通过。因此建议《建规》第8.6.1第4款修改为:消防水池有效总容量大于500立方米时应设分设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这样就可避免出现上述理解偏差,从而避免设计的管路复杂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设置

《建规》和《高规》中均规定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消火栓,《建规》条文解释中明确其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规》未明确其是否记入消火栓总数内。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中有计入和不计入总数两种方案,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消防主管部门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中均有通过和不通过的纪录。由《建规》和《高规》条文解释中可知消防电梯前室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消防人员在进入火场时快速扑救火灾和开辟通路。既然有两种目的,就可能会出现两种可能:①火灾发生在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的服务半径内,其可用于扑救火灾起到两股水中一股作用。②不在其服务半径内,仅其起到开辟通路的作用。以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核算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以《高规》中建筑高度小于和等于50米的普通住宅为例),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0升/秒,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升/秒,每只消火栓最小流量5升/秒。第一种可能时,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直接进行扑救火灾,着火点同时使用水枪两支,消防最小用水量为10升/秒。出现第二种可能时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的作用为通路,着火点灭火则由其服务半径内的另外两组消火栓承担,考虑到在实际的火灾扑救中消防队员在使用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开辟通路后关闭该消火栓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就会有火灾延续时间内同时使用三支水枪的可能,此时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火栓最小用水量应为15升/秒。《建规征求意见稿》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表9.3.1-1和其他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表9.3.1-2中均未包括消防电梯前室使用时的水量。笔者认为应在《建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消火栓是否计入建筑物室内消火栓总数内。是否计入将影响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中消防给水泵的选型、消防储水池总容积的确定和给水干管管径的确定等。考虑到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高层建筑中60米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和60米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的塔式住宅建筑的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可以计入总数之内,其他建筑和上述高层建筑以外的其他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则不应计入总数之内,并应以此为依据进行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包括:消防储水池、消火栓给水泵、给水管网等)。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建议对《建规征求意见稿》中表9.3.1-1和表9.3.1-2分别增加注解:①第9.3.2条第2款以外的其他高层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按表9.3.1-1增加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用水量(5升/秒)。②设有消防电梯的其他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按表9.3.1-2增加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用水量(5升/秒)。

四、室内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用消防给水泵

《建规》第8.4.2条第4款和《高规》第7.4.3条规定:室内消火拴给水管网宜(应)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泵时,供水管路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但是《喷规》中第10.2.1条明确规定;系统应设独立的供水泵,并应按一运一备或二运一备比例设置备用泵。两个规范相互矛盾,工程设计中采用合用消防泵的供水系统难以通过审查,实际工程设计中多采用各自独立的供水系统。采用室内消火拴与自动喷水灭火合用消防给水泵会出现相互干扰现象,为使消防供水安全可靠并与《喷规》中第10.2.1相一致,建议取消《建规》第8.4.2条第4款、《高规》第7.4.3条以及《建规征求意见稿》中第9.3.2条第4款。

五、消防水泵房出水管设置

《建规》GB 50016-2006第8.6.5条规定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2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给管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关闭时,其余的出水管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词条文提法值得商榷,因为消防泵房出水管数量与消防给水系统管网布置形式(支状、环状)、消防水泵设置数量和是否设置备用泵等因素有关。在其他建筑的消防给设计中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水量小于或等于25升/秒或建筑物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升/秒时可不设置备用泵,因此在消防泵房中常设一台消防水泵,实际使用中易发生事故的多为水泵而非管道,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泵房设两个出口意义不大。②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水量大于25升/秒和建筑物的室内消防水量大于等于15升/秒时设置备用泵,此情况下设置两条出水管具有实际意义。③当工厂、仓库、堆场、储罐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水量小于或等于15升/秒时,由于消防用水量较小,依据《建规》GB 50016-2006第8.2.7.条第一款规定: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升/秒时,室外管网可布置成支状。基于上述情况分析可知,室外管网布置成支状管网时消防泵房设一条出水管即可满足消防用水要求而没有必要设两条出水管。因此笔者建议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8.6.5条进行适当修改,修改后条文为: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和其他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15升/秒或建筑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10升/秒时消防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给水管网连接。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2

《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 2010年被立项为上海市教委百门精品课建设项目。本文基于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探索中职精品课程建设, 以任务引领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方式及课堂教学模式, 将企业中的岗位需求细化到教材内容中, 以大项目引领若干任务的方式编排教材。教学过程将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网络在线对接, 从而提出课堂任务。这样的任务更具针对性, 不是教师的要求或教材的要求, 而是实实在在企业的要求, 把以往的教师要求变成企业的岗位要求, 将企业工作流程融入到课堂中, 真正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另外, 还应把企业看重的一些隐性职业要求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融入到课堂和课后拓展训练中。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在企业需求和精品课程建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使中职精品课程更加体现职业特性。

任务引领教材开发

中职学校专业教材目前普遍存在短缺或内容相对市场滞后的现象。一方面, 很多学校不得不使用高职高专教材, 有的甚至使用大学教材, 但由于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 效果非常不理想。另一方面, 专业教材从出版到使用相对于变化的市场有滞后性, 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技术或设备在现实中经常处于面临淘汰的窘境。因此, 很多中职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开发适合中职生特点和基础的校本教材。

《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就是我校材料专业针对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应用、检测领域编写的校本教材。传统的建筑材料教材侧重材料的生产工艺, 如《硅酸盐工艺》。但随着上海经济结构转型, 相关重污染、重耗能企业逐渐淡出上海的经济发展圈。取而代之的是从其他省市购进原材料进行进一步加工。如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混凝土, 在上海混凝土搅拌站有约300家, 与我校有紧密校企合作关系的上海建工集团的混凝土搅拌站有约20家。这些搅拌站直接从外省购进水泥、砂、石等原料, 购进的原料需检测合格才能进一步使用, 从而衍生出大批检测企业, 如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浦东众材检测中心、申美检测公司、通标标准检测公司等, 这些检测企业每年需要大批懂检测技术的人才。《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教材正是顺应上海经济发展需要, 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编写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写过程有上海检测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是深度进行校企合作的产品之一。教材的编写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结构, 基于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要求, 把各类材料按大的项目分类, 每一项目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分成若干任务, 以任务来引领材料的各项性能检测。教材的编写突出企业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 并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不同的任务, 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 从岗位需求出发, 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任务引领教学过程

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引领型”教学用于专业课教学就是要使忽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过分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岗位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教学, 围绕各岗位活动的开展, 将知识型教学转为能力型教学, 淡化理论灌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在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下坚持“任务引领, 岗位驱动, 目标具体, 内容实用, 教做学一体”原则, 把任务的实施过程分为感知任务、体验任务、实践任务和实现任务目标四个阶段, 如表1所示。这样, 学生能真切感觉是为岗位而学, 在模拟工作岗位情境下学, 真正体现“教做学”一体化教学。

现以笔者在一次公开展示课的教学过程为例来说明。本次课的任务是涂料性能的检测, 教学过程如下。

广告导入本课内容中职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导致上课过程要花大量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上。由于中职学生都爱看电视, 如果我们的教学能设计得像电视节目那样有吸引力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本课开始通过一个生动的多乐士涂料广告导入建筑涂料的教学。广告一般都具备视觉、听觉冲击力, 并且集中了诸多创意, 或诙谐幽默, 或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创意设计吸引观众的眼球。本堂课采用广告导入, 使学生较快进入了学习领域。

利用网络在线了解涂料企业招聘条件并据此提出本课的任务目标进入涂料公司网络招聘界面, 能让学生直观了解当前涂料企业招聘职位和职位要求。让学生了解企业招聘过程, 自问“我是否具备进涂料企业的资质?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如果不行, 我还缺什么能力?让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企业要求我们需具备哪些技能?”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总结的要求归纳总结并提出本课的任务目标, 如表2所示。

分组体验、实践任务 首先由教师示范任务的完成要点, 后让学生在岗位要求下完成任务, 最后由学生分组完成各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包括学生分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分组互评的分值比例占总评价考核的30%, 教师评价占70%。

任务引领校内、校外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条件是突出精品课程职业特性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精品课程建设配备开放的材料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拥有14个主实训室, 建筑面积约3294m2, 共配备334个实训工位, 每个实训工位是基于企业的岗位要求而设置, 能满足不同的任务要求。如装饰材料实训室依据目前市场上用到的装饰材料, 检测划分为陶瓷、涂料、木材任务区, 不同的任务区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 不同的设备承担不同的检测任务, 如表3所示。

除校内实训条件, 我校还与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市玻璃钢研究院、耀华玻璃厂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阶段提前进入企业实习, 聘请企业专业人员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让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为学生将来的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基础。

任务引领课后拓展训练

专业课的学习往往是下课铃声一响,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暂时终止。但实际情况是, 仅仅靠一两节课学生很难达到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 针对就业方面的课后拓展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都统一划归就业办负责, 但是就业办的教师毕竟无法胜任各个专业学生的专业指导。因此, 我校提出, 专业课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中。对即将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中职生, 专业课学习应更具针对性, 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就业是有用的。这时专业课教师的指导甚至比班主任、就业办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课后拓展训练应基于教师设计的恰当任务。这种任务应与就业或企业需要紧密相关, 让学生通过课后拓展训练强化就业竞争力。如笔者在上“涂料”这一课后, 设计了如下两个课后拓展训练。这两个课后拓展训练都与企业紧密联系, 是学生进入企业的“热身”, 通过训练, 学生不仅有机会对专业技能进行反复操练, 同时还能训练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训练, 找出自身的差距并不断改进, 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制作应聘简历根据自身特点制作一份适合去涂料公司应聘的简历, 简历要突出自己在涂料基础知识、涂料性能测试等技能方面的优势, 并利用网络渠道与1~2家涂料公司联系应聘, 并在班级里汇报应聘情况。

涂料公司实地考察 教师带领学生去与学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涂料公司实地考察、学习, 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把学生放在人才市场上去“称一称”,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人才, 还缺哪些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 向相关公司推荐我校即将毕业的学生, 以便顺利进入下一年的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是中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业技能不仅包括显性的专业技能, 还包括隐性的职业素质。一个合格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综上可知, 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把职业要求和课程建设有效对接, 更突出课程的“职业”特性,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玉娟.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2]沈莉.“任务引领型教学”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1 (7) .

[3]辜东莲, 丘东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及其说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8) .

[4]宣以麟.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10) .

[5]钱明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任务引领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

[6]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

上一篇:这是西湖英文导游词介绍下一篇:《点绛唇》苏轼词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