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2024-05-20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精选10篇)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1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谁能说说描写山的词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五花山)。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你来猜一猜:为什么叫“五花山”? 生:可能是五座不同颜色的山 生:山上有五朵花„„

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吗?那就从课文中找答案。(学生初读课文)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叫五花山了吗? 生: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

(二)品读课文,重点了解。

师:课文描写了五花山的几个季节?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哪个季节的五花山最像五花山? 生:秋季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

师: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划出来,标出序号,读一读。教师随学生板书表示颜色的词语:

(1)金黄色(2)杏黄色(3)火红色(4)紫红紫红(5)翠绿

(三)美读课文,升华情感。师:先不看“翠绿色”,在前面的四种颜色中,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句子,把自己对这种颜色的喜欢读出来,读得让听得人也喜欢。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颜色,大声读句子。

师:谁喜欢金黄色?谁喜欢杏黄色?谁喜欢火红色?谁喜欢紫红色?请你们来读一读。(四名学生分颜色读句子)指导朗读金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阳光

师:对,金黄色的阳光集中到一起,你读得还不够集中,谁来试一试? 生:„„

师:听了你读的,老师好像看到了金黄色。指导朗读杏黄色。

师: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生: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悦、高兴„„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丰收的喜悦心情? 生:„„

师:老师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指导朗读火红色。

师:为什么说“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生:因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像火苗,风一吹,就像在跳舞。师:很好,树林跳舞,火苗跳跃,读的时候速度应该快一点。生:„„

老师范读,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指导朗读紫红色。

师:你见过紫红色吗?什么是“剧场里的紫绒幕布”?在今天我们上课的地方找一找。学生在舞台上找到紫绒幕布,认识紫绒幕布。生:„„ 老师范读。

师:男生读“金黄色”和“杏黄色”,女生读“火红色”和“紫红色”。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男生:„„ 女生:„„

师:只有松柏不怕„„ 师:大自然真神奇,(课件出示五花山的图片和优美的伴奏)多么美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句子,老师真想把它们永远记在脑子里。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背诵这些优美的句子。师: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师生齐背)师:在这几句话里有一个共同的词是什么?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你能不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学生思考。

师:可以看看台下有这么多老师,可以说说老师衣服的颜色。生:老师们的衣服真漂亮,(教师给予鼓励)有的是红色的„„ 生:老师们打扮得真好看,有的衣服是黄色的,就像香蕉一样„„ 师:谁也能像他一样,也用上比喻的句子,“像„„” 生:„„像狗熊一样„„ 生:„„像黑狼一样„„

(对于学生不恰当的比喻,教师没有给予评价和纠正。)

师:除了衣服,还有很多事物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以后我们继续练习。

师:五花山就这些颜色吗? 生:不是。

师:从哪里知道的? 生: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绿色的。(学生默读课文)

师: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区别?

生:春天的山是淡淡的绿,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师:春天的山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春天“淡淡的绿”? 生:„„

师:夏天的山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读出“浓浓的绿”? 生:„„ 师:我们还有一段没有学,是哪一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

师:谁能把春夏秋冬的山一起来说一说? 生:„„

师:老师想写一句话:淡妆浓抹都是绿,五颜六色总关情。请大家带着赞叹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2

一、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2分)

1.他醉了,在路上晃(huǎng

huàng)荡着,眼神迷离,表情呆滞。2.窗外有个影儿,一晃(huǎng

huàng)就不见了。3.他迎着朝(cháo

zhāo)阳,向前飞奔。4.王安石是宋朝(cháo

zhāo)著名的诗人。5.唐僧真假(jiǎ

jià)不分,善恶不辨。

6.“十一”长假(jiǎ

jià)里,到西藏旅游的人可真多。

二、选字填空。(12分)

戴 带

皮 爱 领 红领巾

察 查

观 调 巡 警

钓 钩

鱼 铁 鱼 垂

三、写出划横线的词语的近义词。(10分)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3.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4.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5.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7分)

在字典中查找“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戴”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将物品加在头、颈、手等处;②尊奉、推崇。请给下列划横线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戴高帽子()爱戴()披星戴月()

五、填空。(12分)

古老的()勤劳的()火热的()

粗壮的()淡淡的()飘扬的()

一条条()一所所()一簇簇()

一片片()一间间()一阵阵()

六、按要求写句子。(12分)1.修改病句。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地方。

2.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3.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比喻句:

改为拟人句: 4.这部电影真好看,怎么能不叫人喜欢呢?

改为陈述句:

七、照样子造句。(6分)

1.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有„„有„„还有„„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一会儿„„一会儿„„

八、阅读与练习。(共16分)

上 课

上课了,董老师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想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xún)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写词语。(3分)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精神饱满的样子。2.选择。(6分)

(1)“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A 动作 B 语言 C 神态 D心里(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把自己比做()A 园丁 B 红烛 C 花朵 D 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4分)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3分)

九、根据情境,补充对话。(13分)

西西:你的课余生活丰富吧,你都做些什么呢? 我: 西西:看来你的收获很大呀!

我: 西西:我得向你学习。

我:

参考答案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醉了,在路上晃(huàng)荡着,眼神迷离,表情呆滞。2.窗外有个影儿,一晃(huǎng)就不见了。3.他迎着朝(zhāo)阳,向前飞奔。4.王安石是宋朝(cháo)著名的诗人。5.唐僧真假(jiǎ)不分,善恶不辨。

6.“十一”长假(jià)里,到西藏旅游的人可真多。

二、选字填空。

戴 带

皮带 爱戴 领带 带红领巾

察 查

观察 调查 巡查 警察

钓 钩

鱼钩 铁钩 钓鱼 垂钓

三、写出红色词语的近义词。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美丽)

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吸引)3.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合上)4.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惹人注意)5.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鼓励)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在字典中查找“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D,再查音节dài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戈 部,再查 13 画。“戴”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将物品加在头、颈、手等处;②尊奉、推崇。请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戴高帽子(①)爱戴(②)披星戴月(①)

五、填空。

古老的(铜钟)勤劳的(孩子)火热的(劳动场面)

粗壮的(枝干)淡淡的(清香)飘扬的(五星红旗)

一条条(小路)一所所(学校)一簇簇(槐米)

一片片(草地)一间间(教室)一阵阵(掌声)

六、按要求写句子。1.修改病句。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地方。

槐乡的八月,是个热闹的季节。2.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把”字句: 假日里,爸爸把我带去黄山爬天都峰。

改为“被”字句: 假日里,我被爸爸带去黄山爬天都峰。3.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比喻句: 蒲公英的花像伞,可以张开、合上。

改为拟人句: 蒲公英的花像人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4.这部电影真好看,怎么能不叫人喜欢呢?

改为陈述句: 这部电影真好看,真叫人喜欢。

七、照样子造句。

1.有„„有„„还有„„

菊花开了,有黄的、有白的、有紫的和红的,还有黑里透红的。2.一会儿„„一会儿„„

妈妈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织毛衣。

八、1.根据意思写词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样子。2.选择。

(1)“笑眯眯”是对老师(C)的描写。A 动作 B 语言 C 神态 D心里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A),把自己比做(D A 园丁 B 红烛 C 花朵 D 小树苗(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C)

A 比喻句 B 拟人句 C 排比句

3.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不提供答案)

4.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不提供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3

1.认识汉字的分分合合的奇妙结果。2.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3.进行改变句式练习。4.朗读课文。5.进行口语交际。6.才艺展示。

7.培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受到爱的教育。【教学重点】

1.通过认识汉字的拆分,掌握学习新字,巩固熟字的方法。2.不改变句意,用“被”字改变句子结构。

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能背诵。开启学生的想象力。4.以儿歌形式和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决心。【教学准备】

1.小黑板,自制“小花鹿”的头饰。2.课前编好的“拍手歌”、“顺口溜”等儿歌。【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是一道组合拆分认字的练习题,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是一个多字组合体,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等十多个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去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在有趣的“找字”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1.出示教材提供的字组合体。进行活动说明,这个组合中藏着许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组发现的字最多。2.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3.汇报评比。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本组找到的字指给大家看。根据又快又多的标准,评选出优秀的小组。4.拓展练习(1)“圆”、“葫”、“鸽”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分成三个“版块”。即“我会接”、“读读说说”、“读读背背”。

“我会接”是一道词语接龙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尾首相接”是顺利进行练习的关键。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口头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也可以采用互相挑战的作法,交替接词,比比哪个组接的词语最多。

2.教师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再选择词语让进行全班范围的练习。比如:前后、鲜花、明亮等

3.学生自由选择词语做接龙练习

二、“读读说说”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练习。第一、二句是改写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学生改说的句子。教学中要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和要改的句子,体会句子前后内容存在的联系,改后要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是否变化。面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应出现关于句子成分等相关的述语。在完成教材中的题目的基础上,可视学生情况,完成下面的练习。1.风把乌云吹走了。()被()。2.父亲把受伤的小鸟治好了。()被()。“读读背背”是读背《小花鹿》。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配图精美,形象可爱,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小花鹿的可爱。让学生觉得“我”就是淘气可爱的小花鹿,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交际准备:

1.收集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课件。2.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组。

二、组织过程:

1.出示课下收集的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录像、课件等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你认识画面上的哪些小动物?除了这些小动物,你还能说出其他小动物的名称吗?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你喜爱这些小动物中的哪一个,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4.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设计广告、制作标语牌,画宣传画等。6.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议。第四课时

一、展示台 本组“展示台”,主要是针对本组的专题——保护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环保意识,投入环保活动实践中。教者应有意识在本组课文前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和布置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和资料。在展示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结合实际对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富于鼓励性的评议,努力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表现能力。

1.在学习《识字7》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编写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拍手歌。教师要给予指导。

2.在学习《清澈的湖水》时,教师要组织儿童编写讲卫生,保护环境的顺口流。

3.在教学《父亲和鸟》时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鸟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爱鸟和护鸟的活动中去。进行制作标语牌、给小鸟做个家等活动。

4.组织学生在课上围坐在一起,进行展示活动的安排布置,营造氛围,鼓励表现。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难点

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语言精炼,感情真挚。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2.两篇优秀范文

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⑴什么是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⑵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预设: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叙议结合,以“感”为主。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可以适当引用原文中对自己教育最大、体会最深的章节、句段或人物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另外,恰当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古诗文名句和谚语等,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⑷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有感”或“《×××》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成功=刻苦+勤奋+机遇

──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4、请同学们再读这篇《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你又有什么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的壮丽景象和惨遭毁灭的情景。读了这篇课文,我十分愤恨,又万分惋惜,我心里很不平静,有许多话想说,所以就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读了这篇课文,我惊叹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皇家林园,哪一个也不敢跟圆明园比,圆明园高超的建筑技巧,精巧的设计,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我从书上看到,只有三天时间,雄伟壮观的圆明园就在世界消失了,无数文物珍宝被掠走,三百多名工匠、太监被烧死,一百五十年修建圆明园的辛苦全都化为灰烬。这些,让我看到了战争的罪恶。从这里,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世界发生的战争,比如说,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天天都在死人,天天都有财产被毁掉,这些都说明:战争是多么可恨呀!

读了这篇课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让我惊叹,圆明园艺术珍宝遭毁灭,让我万分惋惜。学了这篇课文,我更加痛恨战争,我坚决反对侵略,我希望世界和平。现在,我要勤奋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圆明园的悲剧在中国重演,让我们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努力吧!(评析:本文作者从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后的心情落笔,写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成就,还有被毁灭时的那悲惨的一幕。既为圆明园的辉煌而惊叹,又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愤慨和惋惜。表示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为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而努力学习。

四、独立选材、激情写作

1、同学们,本组课文的学习留给你的情感激荡还记忆犹新吗?你们课下搜集的有关中华民族受尽欺凌的历史以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爱国爱人民的故事带来了吗?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的课文,也可以选择自己搜集的材料,你想写哪篇文章的读后感,请同桌交流一下。

2、交流写作内容,相机指导。交流预设:

⑴《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三次出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那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让我感动。我决定写《难忘的一课》读后感,题目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

⑵我搜集了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我感受到台湾、香港、澳门对祖国的眷恋与深情。我想写《祖国,我永远的母亲——读〈七子之歌〉有感》。⑶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感受到抗日英雄的临危不惧、爱党爱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课下我又搜集了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我想写《小英雄雨来》读后感。雨来是我们同龄的孩子,面对强敌,他泰然自若,机智勇敢是我们该学习的。在写的时候,我会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歌颂英雄,激励自身,写一写我们今后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振兴中华。

3、自由选题,练习写作

同学们已经选择了自己所要写的内容。那就请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协商的形式达成共识。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二、总结习作成果,鼓励勤写读后感

祖国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让我们读了都感觉余音绕梁,深受启发。请同学们在今后读书时,时常拿起自己的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板书设计:

读后感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下水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课文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当回想起五壮士惊人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我羞愧万分,不断地责备自己: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浩气长存。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5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昨天咱们已经见过面了就是朋友了,今天再见面就是老朋友了,是吗?

生:是。

师:那老朋友之间就来聊聊天吧。

2师: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除了努力学习还有很多的课余爱好,谁来说?

生1:我喜欢踢足球。

师:那你一定是想成为一名体育健将。生2:我喜欢美术。

师:老师祝你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生3:我喜欢读书。

师: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的爱好是什么? 生:`````` 师:是的,老师喜欢音乐。还有哪些同学和我有共同的爱好,请举手。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音乐? 生1:音乐能让我心情放松。生2:音乐能让我感到快乐。

师:是啊,音乐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那老师就送给大家一首非常优美的钢琴曲。请大家把你的心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教师把爱好作为交流的话题,然后对每个学生的爱好都进行了肯定性鼓励性评价,最后巧妙地把音乐引入话题之中,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钢琴曲中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愉悦的心情走入本课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预习探究

1. 师:课前我们感受了音乐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音乐走近一首钢琴曲——〈月光曲〉。

2. 师:请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3.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那它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走

进文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习是搜集信息知识结构与储备的过程。预习前教师要做必要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探究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二.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检查生字 过渡:通过刚才同学们那认真投入的读书神态我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的非常流畅了,相信课文中的生字词也难不住你。

(课件出示词语)(1)同桌互读

(2)指三人读各读一行(3)重点指导:‚券‛的读音,‚蜡‛与‚烛‛部首的不同(4)齐读 2.概括内容

师: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盲姑娘`贝多芬`皮鞋匠。(师板书)

师:谁能根据板书的提示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小组交流强化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进步有提高。‚教师点拨纠误引申‛强化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敏锐发现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哪怕是一点新见解都应给予鼓励。对于有思考空间的题目,不是要求学生随声附和,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蜡’的部首为什么是‘虫’而不是‘火’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想象猜测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最后有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到正确解释,‘蜡’原指小虫子体内的油脂。] 三.品读感悟,净化精神

(一)欣赏旋律之美 过渡:〈〈月光曲〉〉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呢?它的旋律就藏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月光曲旋律的段落。

生:课文的九`十两个自然段

生读第9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边默读边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怎样的旋律。师:画面美不美?旋律美不美? 生:美!

师:但是有一种美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以我先不问你它美在哪里,而是请同学们用你的声音`动作`表情`情感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先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3指生读

(1)轻柔之美

师:你认为这段文字很美,它美在哪里,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它很美?

生:水天相接`微波粼粼`轻纱(师点击课件显示词语),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你耳畔响起的月光曲的旋律一定是````` 生:轻柔的舒缓的。(再请一生读)(2)激昂之美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听出旋律发生了变化,变的`````` 生:强烈了

(3)风平浪静之美 师接读第十自然段

(二)走进人物内心

过渡:我们已经深深的陶醉在月光曲美妙的旋律中,贝多芬是如何创作出这样富有魅力的乐曲呢?让我们走进月光曲的创作的过程,走进音乐大师的内心世界。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指生读句子 3感动

(1)请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你听出了什么?(2)指生答:盲姑娘很热爱音乐(3)读具体的句子(指导感情读)(4)

师:你还听出了怎样的心声啊? 生:她非常渴望听贝多芬亲自弹奏

师:这中渴望是多么强烈啊,让我们共同感受盲姑娘那强烈的渴望吧。(齐读)

(5)

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皮鞋匠很爱妹妹(读句子)

(6)

师:从‚随便‛一词你体会出什么? 生:盲姑娘很懂事

师:是啊,多么善解人意的女孩,多么感人的兄妹之情啊。(分角色朗读)

(7)假如此时你就是驻足门外倾听的贝多芬,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生:很感动,想弹这首曲子给姑娘听(出示贝多芬名言)4激动

(1)盲姑娘在听曲子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 生:``````(指导朗读:激动的说)

师:盲姑娘仅凭一首曲子便猜出弹琴的人是贝多芬,这有是一位怎样的女孩?

生:``````(2)此时的贝多芬又会有怎样的感想? 生:很激动,想再弹一首曲子给姑娘听

师:贝多芬觉得盲姑娘正是自己音乐上的知音,他把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情感都溶入了琴声中,情感寄予明月,灵感汇于指尖,即兴创作的传世名曲月光曲就这样在我们的耳畔响起`````` 5师朗读第八自然段生配乐接读九`十`十一段(回旋读)

[此环节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我通过理请层次,抓重点词句,重视个性化阅读,回旋情境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悟音乐之美。]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升华

结合板书使学生领悟到文本情感的情感主题‚情感让音乐有了灵魂‛。

2.布置作业(1)用心聆听〈〈月光曲〉〉及喜爱的中外名曲。(1)办一期关于贝多芬的剪报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6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包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由于水的变化形成的。

4、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会写“冲、晒”等8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3、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

2、我也特别喜欢画画,仔细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教师板画:云)3、这是什么在空中飘浮?(教师板画:雨)这是什么落下来了?(教师板画:雹子)

4、这又是什么打下来了呢?(教师板画:雪)冬天到了,一朵朵小花飘落了下来,猜猜这是什么花?

5、细心观察的孩子会发现它们都是自然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都与它们有关。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可以边写边读(板书:30、我是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能说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课题与以往学过的课文课题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我究竟是什么呢?(红笔板书:?)

二、自主识字

1、同学们赶快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请打开书144页,在读书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两个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树叶上面的拼音来帮忙,比

一比谁读得最认真,自己读吧!2、检查学习情况。A、带拼音读生字卡片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去拼音读生字

晒:跟太阳有关,太阳在西边落。池、浮:水有关。灾:房子里着火啦。

害:组个词,害怕,害怕时张大了嘴巴所以下面有个口字。

黑:天黑黑的小眼睛看不清了,所以里面的眼睛要立起来。下面还有个四点底。器字看起来麻烦,拆开看,也就是四只小狗张大了嘴巴——口口。3、齐读这些词。

三、合作交流

1、生字掌握好了,那你们想知道课文里的“我”究竟是谁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汇报交流。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板书简笔画:水),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四、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段,看看水被太阳一晒能变什么呢?然后又变成了什么?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自由读)

变成什么了?你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看出来得?用——划出来,读给同学听听,好吗?

谁来说?那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指名说,板书:汽、云画简笔画)2、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漂亮衣服吧!(出示云的图片)

喜欢吗?我在空中漂浮着,碰到了冷风,就变成了?同学们快快从第二自然段找找是什么?(板画雨、雪、雹子)

4、小朋友,在第2自然段有这么几个词,你能把它们读读吗?(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指名读

5、师: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词(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你能把它们与上面的三个词拉拉手吗?

小水珠 落下来

小硬球 打下来

小花朵 飘下来

6、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呢?是啊!我们为了能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

7、大家有信心读好这两段吗?水被太阳一晒就能变这么多,可真神那!就让我们把它的神秘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指名读—评价---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1、我们的这位朋友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他的足迹。

2、学到这段,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指名学生汇报。

(为什么在池子里说是睡觉?在小溪里说是散步?在江河里说是奔跑,在大海里说是跳舞、唱歌呢?)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出示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池子里的水不流动,小溪里的水流得慢,江河里的水流得快,海洋里浪很多,冲击岩石时,声音特大。)

我们来亲眼看看海洋里的水是怎样跳舞、唱歌的?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学一学大海的波涛声。这就好像人海在跳舞、唱歌。指名有语气地读,范读,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课文第4段

2、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交流

指名说。

4、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不同性格”。

5、拓展交流

教师介绍:水对人类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以及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6、你们还知道水为我们做过什么好事?

(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平常要节约用水。)

7、你们知道水发脾气时,还会做哪些坏事?人类想了哪些办法叫水听人的使唤。

(比如:利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建水电站,建水库、大堤,防止水灾和旱灾,多植树、保护水土,防止泥石流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想的办法。)

齐读第4自然段。

五、巩固延伸

1、你还知道水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检查背诵情况。

二、读一读词语 1、出示词语

漂浮

灌溉

灾害

机器

电器

乐器

冲毁

毁坏

毁灭

暴躁

风暴

暴风雨 2、指名读

3、各种形式的读。

三、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2、指名读,3、开火车读。

冲:左右结构

两点水

中间的中

晒:要想把东西晒干就得靠太阳晒,所以跟太阳有关。池、浮:左右结构,偏旁三点水,灾、害:偏旁宝盖儿。黑:四点底。

器:四个口,中间一个犬。4、口头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的字。6、描红

四、书写展示。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简笔画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7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生字教学和朗读。

【教学难点】生字识记的方法。

【课前准备】生字卡、积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1、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2、揭题。(板书课题:平平搭积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圆圈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

三、读准字音,再读句段

1、读准字音。

① 读准前鼻韵母和轻声的生字。

② 指名读。

③ 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④ 小组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小组长手上还有五个字,请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2、精读句段。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宝宝的名字。如果老师把它们放到句中,你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咱们一起试试。

①平平这些房子是给谁住?

指名读,其它小朋友边听边想:这句话对谁说的?

指导看图:看了图,你找到答案了吗?图上画了他们在干什么?奶奶的表情、动作是怎样?自由朗读。

②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教师进行不同语气的范读。

学生选择评议。男女分角色读。

③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选四个学生比赛读。

3、朗读全文。

自主识字

过渡:小朋友,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卡放好。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1、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分层次复习巩固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小小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都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儿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它的名字,那它就属于你了。

2、选材料。

3、多媒体演示。

4、看画面,练习用“啊”“呢”说话。

二、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并思考:哪些是奶奶说的?哪些话是平平说的?哪些话是作者说的?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① 启发学生回忆平时在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②要求:奶奶的话要读得亲切,读出疑问的语气;平平的话读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自豪的心情。

3、谈话。

①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

②平平为什么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③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三、说话练习,扩展延伸。

1、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2、看画面填空。

很红很红的很大很大的很很的路

很很很的3、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很美很美的花很长很长的火车

很绿很绿的小草很小很小的珍珠

4、练习说话。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① 小组讨论、交流。

②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平、书”生字卡,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区别“平”与“书”中的竖与“本”字的竖不同。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13、平平搭积木

(问)这些房子给谁住?(答)一间给住。

(问)还有一间呢?(答)还有一间啊,给住。心中有他人

平平你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住。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8

1.通过自由读、指名分段读等多种形式读懂课文内容,并能从读中掌握读书方法,从而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2.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之后,知道鸡妈妈新房子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懂得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不好,轻信他人的话也容易上当。这个道理。并联系实际,指导行为。3.与他人交流自已的感受和想法。【教学重点】

读书方法的掌握、运用。【教学时数】 1课时

一、创设情景,语言实践。

同学们,鸡妈妈有许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风餐露宿,她建造了一座新房子。现在我们就参观参观。

(出示课文插图)

参观鸡妈妈的新房子,给你的感觉是——(漂亮、牢固)这房子这么漂亮,该怎么读? 这房子这么牢固,该怎么读?

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情况,读法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语文的魅力所在。鸡妈妈的房子有两个特点:漂亮牢固

谁把鸡妈妈的房子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出示:

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辨别句子

①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牢固又漂亮。②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美丽。①词语可以前后调换;

②“既„„又„„”这个句式中前后两个词既要相关,又不能同义重复。你能用“既„„又„„”的句式造句吗?

我们一起再来欣赏鸡妈妈的新房子。学生读课文第一节。

我们知道房子讲究的不仅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仅是漂亮、牢固,还要什么呢?(舒适)

对于鸡妈妈的房子哪些人提出改进的建议?不妨我们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温馨提示:

1.要求把句子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老师。2.课文中哪些人给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改进建议,请用()标出。3.交流学习成果:

(1)要注意“上当”的“当”的读音。(2)板书:鹅大哥狐狸

刚才同学们自学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读顺了课文,并知道了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很了不起。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鹅大哥与狐狸对鸡妈妈的新房子提出了建议,它们的建议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再次走进文本。

默读,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交流: 板书:

鹅大哥开窗通风为他人 狐狸开窗做坏事为自己

自己想一想,鹅大哥与狐狸的话怎么读?然后练一练。读给同桌听。指导朗读。

面对鹅大哥与狐狸的建议鸡妈妈尝到了酸甜苦辣,她究竟哪些甜,哪些苦呢? 交流: 板书:

治好了孩子的病 失去了孩子

从这两件事中,你想鸡妈妈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会怎么对待?(好人的话要听,坏人的话不能听。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但不能什么意见都当真;按好意见办可以把事情办好,照坏点子办则会把事办坏。„„)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好听的话固然人人爱听,但光别人的,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去分析思考,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学生再次感悟课文。

四、链接课外,深化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书读懂古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与电教相结合。

学法—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生奇导入

听一听:欣赏词曲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生: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小说的卷首

记一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三国—空城计。一睹诸葛的过人智慧和超人胆略。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氅 纶 笑容可掬 遁 蜂拥 隐匿 (大惊)失色 旁若无人 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小标题)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

起因-兵临西城; 发展-临危施计;

高潮-司马中计; 结果-孔明释计。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思考:课文中主要刻画了哪两个人物的形象?

(孔明、司马懿)

2、借助多媒体资料介绍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门,成为刘备的军师。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主张。在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大破曹兵。后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他担任丞相。刘禅继承王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曾六出祈山伐魏。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也是驱者智慧的化身。

司马懿字仲达,魏国的名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足智多变,文武双全。虽然为魏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心却想毁灭魏国,建立自己的王国,以便统一三国,建立新王朝。

3、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同学们,文中为我们塑造了孔明和司马懿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划也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

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记叙顺序。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了课文对孔明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下节课我们再通过集体的交流深入领会作者笔下的形象。

六、布置作业

1、练写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练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1)助词;(2)代词,代替人或事物;(3)代词,虚指;(4)文言代词,这,这个;(5)往,到。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司马懿乃魏之名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通过对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重点语句的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

教师:很显然,故事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作者笔下刻画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形象。

二、品读体会、评析人物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孔明。文中是怎么描述画中的孔明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指名反馈,出示语句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教师指名说说“笑容可掬”的意思。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4、孔明的笑在此是一个细节描写。文中多次写到孔明的笑,请同学们找一找,然后和同学交流:每次都因何而笑?他可能在想什么?

5、集体交流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这是大兵压境时的笑,孔明故作镇定自若。为的是迷惑对方,让对方上当。他可能在想:“你会上我的当吗?”

(2)“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抚掌而笑:这是魏军退兵时的笑,司马懿中计了,他觉得如释重负,可能在想:“你果然中吾计矣!”)

(3)教师:一次是计前笑容可掬,一次是计后的抚掌而笑。通过这两笑,再联系整个故事,你们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6、评析孔明

学生1: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学生2: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学生3: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学生4: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

(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各抒已见,有理有据。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7、评析司马懿

学生1:疑心病重,因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他认为孔明想暗算他。

学生2;老谋深算,因为他把孔明想得过于复杂,自认为孔明做事谨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

学生3:我不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我觉得司马懿并不是老谋深算,如果他老谋深算,为什么还会在智谋上输给孔明呢?我倒是觉得他狡诈多端,因为他认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亮生平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

老师:两位同学的争论非常好!到底司马懿有没有老谋深算呢,我想要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举手!

学生4:多疑自负,因为他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的“空城计”吓退。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三、研读归纳、塑人手法

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二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四、拓展训练、计成原因

1、分析完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你们明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了吗?

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生平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2、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同学们要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这本名著《三国演义》。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

3、认真阅读名著《国演义》。

七、板书设计

空城计

兵临城下 临危施计 司马中计 孔明释计

诸葛亮: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 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花山》教学实录 篇10

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

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最难绕口令《施氏食狮史》下一篇:“四五”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