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语文优秀作文

2024-09-04

(语文)高三语文优秀作文(共16篇)

(语文)高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1

高三语文调研考试作文解题立意及评分细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静静地看着,老人竿起竿落,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一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要了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听了孩子的话,老人指了指手里钓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啊,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解题:

关键词:钓竿、可不是完全靠它

钓竿:喻指工具设备等。

可不是完全靠它: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心态等。

句子关系: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两句话之间隐含递进关系

立意:

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

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虽可假于物,更需己之长

(2)贵在能而非在器

(3)钓竿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没有论述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钓鱼之法

(2)要靠(后天的能力、努力、心态)(3)要靠(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偏离题旨:

内容浮泛,立意肤浅,言不由衷,信马由缰

偏离题意,及格线(36分)以下;1.不关涉材料

2.泛谈成功、创新等

例如

(1)成功需奋斗努力

(2)成功不可复制

(3)自己动手(从小孩角度)(4)天真的后果

不合题旨

转移论题,逻辑紊乱,胡乱嫁接,肆意拼凑

完全离题30分以下;扩写、续写15-25分

结构:

结构完整,字数8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700字以下,少于36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论据方面:

(1)论据准确、充分、有时代感

(2)论据不足

(3)全文大篇幅古代事例

(4)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注意分辨将材料和观点牵强勾连现象),视为无效字数

(5)注意区分准确的类比材料和无病呻吟的宿构语段赋分要求:

一类卷:54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48分53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卷:42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卷:36分41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卷:0分35分(完全不切题,文体特征不清楚等)

其他扣分说明:

1.完全套作,18分以下给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分以下给分;

3.没有标题,扣2分;

4.语言不流畅,错别字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5.字数不足: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700字以下,少于36分。

400字以下,少于20分。

高三语文作文大全

高三语文一模考试满分优秀作文

合理驭剑,不为双刃所伤

同样是搭乘缆车赏景,有人体会到了轻松游览极目楚天的乐趣,有人缆车摇摇晃晃,令人提心吊胆的恐惧,还有人认为缆车缩短了人欣赏美景的时间,令人遗憾。缆车无疑是现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受到游客褒贬不一的评价。其实,科技既能帮助我们发现美,又能阻止我们感受美。只有合理驭剑,趋利避害,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无可厚非,缆车的出现为减轻游客的疲劳,帮助观者接触、欣赏那些原本难以触碰的美提供了可能。也使旅游景区能够承载更大的游客量,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便捷意味着高速,原来需要细细品味的美只能走马观花,降低了感受的质量。同时,高速就意味着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后果比预想的要可怕得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游客在乘坐缆车时担惊受怕,无法定下心来好好把玩美景。可见,缆车受到的赞誉和诟病都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在高科技和新生事物领域表现的极为突出。当我们声称科技的发展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世界,加速人们奔向美好新生活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废水废气,网络传播造成了大批网络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更别提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了。这些案例给科技发展的高速、便捷之说结实的打了一个耳光。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并不像说的那样完美无缺。如果它的利远大于弊的话,或许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一旦他的弊,包括一些潜在的危险过甚,可能会将人类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合理驾驭这把双刃剑就显得尤为重要。

拿不久前流行的APEC作例,首都一反常态的干净与整洁,天空出人意料的一碧如洗,给各国首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明就里者不清楚,这是多地同时限号,首都怀柔郊区猛种万株植物的功效。国家把光鲜的一面展示给了世界,又为什么不向着这个方向更常态化的推行政策,推动变革呢?其实,如何趋利避害,困难不在做法而在方向,只要人们深刻理解利弊所在,方法总比困难多。

缆车太快,我们不妨合理限速,以保障游客足够的观赏时间。缆车太晃,科学家的智慧足以提高其舒适性。总之,晓明利害之后,我们可以对科技作适当的修改和创新,毕竟人性化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合理驭剑,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

还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方面

一、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缆车的角度

例如(1)合理驭剑,不为双刃所伤

(2)缆车观景(某种载体)有利有弊

(二)从游人的角度(人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1)心态各异,景致不同

(2)角度不同,世界不同

二、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例如:

(1)心态决定你的感受

(2)境由心生

(3)立足自身,择路而行

(4)找适合的方式,赏最美的风景

(5)正确对待事物的利与弊

三、基本符合题旨:(41-36分)1.没有综合理解材料提炼观点

2.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来立意,如泛谈美景、缆车、快慢、胆怯等等。

例如:(1)徘徊胆怯,不如大胆超越

(2)放慢脚步,细观美景

(3)一缆众山小

(4)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风景

(5)美景无处不在四、不合题旨(30以下)

转移论题,胡乱嫁接,肆意拼凑,文体不明,与材料无关的观点都视为不合题旨。

例如:

听听多面之词漫步人生路靠自己去攀登冰封夕阳成功没有捷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勇开道,细心前行等。

(语文)高三语文优秀作文 篇2

关键词:题海,精讲精练,反刍

高三语文的复习备考总是避免不了走这样的流程: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 第二轮研究考点, 分考点讲解出题方式, 答题方法和规律, 然后就是反复做题、批改和讲解。第三轮便是把各个考点合起来再训练, 查漏补缺。一轮又一轮, 一张又一张……讲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似乎只有这样做了, 老师才自觉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也才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走进高考考场。

然而, 这样老师忙得不可开交, 学生累得昏天黑地以后, 是否真的效果独到呢?能否有一种让老师轻松, 学生快乐, 而又卓有成效的复习方式呢?这与新课标中“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否相符呢?鉴于此, 我对高三语文复习进行了些反思, 有如下感想:

一.题海战术并非上上策

在高三, 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 因为以考促学, 似乎可以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 可以看出问题, 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 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 出发点不错, 似乎就无可非议, 无庸置疑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首先在语文的学习中, 除了识记外, 还要求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 即“懂”和“悟”。而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 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其次, 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 只得穷于应付, 疲于奔命, 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 因此效果很差, 必会缺乏成就感, 令人身心疲惫, 悲观失望。所以, 我以为题海战术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 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 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 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并非备考的上上策。真所谓“学海无涯很艰苦, 寒窗挑灯是清苦, 题海作战更痛苦”。

二.精讲精练是基础

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就是“大量讲述+大量训练”。这种做法不符合“生本”教育的观念, 教师越俎代庖、居高临下, 学生消极听取。这种做法的结果首先是“投入”多, “产出”少, 得不偿失;其次“久则钝兵挫锐”, 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最后是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 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 士气日益低落, 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讲解应是给学生解决问题, 而不是对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简单“回锅”。所以教师的讲解应是富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

三.不断反刍是良策

高三语文复习有大量的知识要记忆, 但是按照遗忘的规律来看, 就必须不断地巩固。而且当各个板块都集中在一起时, 学生就会犯糊涂, 出现“高原反应”。况且第一遍往往是生吞活剥地吃进去的,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刍来进行消化。就像牛儿吃草一样, 先吃下去, 再反过来回嚼, 分类整理, 吸收消化。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第一遍学起来很难的问题, 过段时间内再反过来学, 会觉得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也就是说“反刍”不仅能巩固记忆, 还能帮助理解, 总结做题规律。

四.成就感是源动力

学生不想学, 任老师怎样灌也是无济于事。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 才会事半功倍。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怎样让学生有成就感呢?

首先, 要降低考试难度。学生复习什么考什么,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其实高考中基础题也是占很大分量的, 而难度值高的题毕竟是针对少数优生的。为何要为少数考生而扼杀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次, 每次考试后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失分的原因, 自己的弱点,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此次考试比上次考试进步的地方, 让学生有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 在漫长的复习中充满信心而不是陷入“久则钝兵挫锐”的局面。也才会让学生更信服老师。

浅议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篇3

一、解决对策

在高三短暂的几月中,我们如何应对作文教学呢,试从以下几点论述。

1.读写结合,学会积累

在“读”的方面,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挤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些晨读材料,有地是名言名句,有的是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小文章。然后在上课前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提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或者引导他们赏析。

除此以外,我还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 读的方法,可朗诵,可摘抄,也可交流讨论,或师生共读一些时事热点以及评论。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而为了便于大家交流阅读,组织学生捐献或班级共同订购一些大家喜欢的报纸杂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评论的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无意的就能学到各家各派的长处,厚积薄发,也可缓解高三大量做题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修养身心之余更能有助于写文章。

说到“写”的方面,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笔本。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顾名思义,随意自由地写,但不是随便地应付差事。平时读书、看报,见到对自己有益的小知识、小资料,名言佳句、精采片段等都摘抄下来。这种抄写过程,就是一种对材料的积累和强化。其实生活是作文素材最主要的来源,如平时同学间的交谈,和父母、老师的交流,参加班级活动,看电影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积累的机会。所以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多看、多想、多写。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有所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

如果合题合意,稍经提炼加工,就可以写进作文。或要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可品评世事,讴歌自然,抒发人生感慨。要求言之有物,缘事而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传情达意。总之,不论篇幅长短,以真为本。作文的取材范围广阔了,内容自然会丰富充实。

2.作文教学

①面对群体,要关注他们的共同问题,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目标,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高三作文,着重是不限文体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还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成审题、立意、组材、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点,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考虑好本册哪些课文是适合进行这些能力训练点写作教学的,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评析课文时讲清文章的仿写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

②面对个体:要注重学生纵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辅导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他们在作文上呈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犹自己的长处和弱项。老师选取典型,有针对性地辅导,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比如有的学生语言功底很好,但审题能力欠缺,可以针对这个进行单独辅导。有的学生素材陈旧,几次作文下来,几个例子反复用,论证乏力,针对此现象可以引导他多看书,让学生关注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等节目,这些节目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思想性、人文价值含金量高,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让学生讨论这些节目中反映的一些事件,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

3.课堂的外延

①开办手抄报。手抄报半月出版一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自定刊名,让学生自由撰稿。一张张设计精美,或别具特色的手抄报呈现在大家面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活动舞台。根据课标与教材的特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有计划的开展演讲、辩论、朗诵,欣赏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并将之贯穿于课内外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写作活动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丰富与魅力。这些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展现了自己的才艺,提高了心理素质,形成了语文的综合素质。“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其他能力具备了,水涨船高,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高三语文作文材料 篇4

电话:***

***

自信方可成功

杨倩倩

但一个人因为一次失败的恋情而轻生,那么我们应该告诉她(他):自信方可成功;当一个人因为成绩下降亮了红灯而郁郁寡欢,那么我们应该告诉她(他):自信才能成功;当因一次小小的失误与成功失之交臂痛心难耐时,那么我们应该告诉她(他):自信定能成功。

雨果曾说过:“对于那些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的失败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意志坚定的人,没有所谓失败。”生活中,就是不能缺少自信,只有自信才可成功。

诚然伟人也是一样。

李小双自信赢赛

李宁曾赞叹李小双:“他比我牛多了!”并在文章中写道:每次看到李小双比赛总是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他一出场都咄咄逼人,使对方望而生畏,那十足的自信给裁判最佳印象,那旺盛的斗志,又让同伴感到自信,因此连获三届全国十佳运动员“

一个自信的人,在国赛得荣誉的重担面前,依然,那么我们应该知道:自信方可成功

乡巴佬考军校

1773年,法国雄心勃勃的青年想进入炮兵团,考入改进小就能取得稍微头衔,有180名青年应考,都是出身豪门,主考官事实数学家拉普拉斯,考试开始时,门突然开了。一位矮小的农民装束的人,当知道这位手拿木棍当扁担的人是来应考的,全场哗然,当轮到农民答题时,他自信坚定,从容不迫,无论多难的题都答了上来,被立即宣布第一名,他就是拿破仑军队中屡建战功的—德鲁奥将军

一个自信,带来了成功的双翅,这不由得让你信服:自信方可成功

美孚的自卑和李四光的自信

1915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打了7个井毫无所获,因此他们声言:“中国无油。”,而李四光自信的反驳“中国有油”!果然,他努力探测发现了有这预示中国有油的事实。

一个自信,带来了证明国家荣誉的动力让我们知道:自信方可成功

像这样的人很多,就像阿尔贝自信解难题,牛顿自信研究,阿尔尼乌斯自信夺冠不得不使我们相信:自信方可成功。

做人要有自信,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唯一要诀”,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朋友,拿起你自信的双桨,带上你自信的行囊吧!在你的人生路上,不必彷徨,收获自信带来的硕果吧!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 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赵家书)

一篇把成语用到“极致”的小学生作文

今天是国庆节,放假一天,爸爸妈妈特地带我们到动物园玩。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卖完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得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英俊得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

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得艳光四射,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 草木皆兵的地步,害得我们一家不得不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查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 排众推己及人挤到猴笼前,鱼目混珠地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 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占鸠巢 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让人误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棒喝 先发制人,请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尸位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汤料沸腾后,热得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大义灭亲上下齐出手,一网打尽捞了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抢地 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就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笋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雉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毡的我们中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不料结帐的时候,老板露出庐山真面目,居然要一饭千金,爸爸气得吴牛喘月,妈妈也委曲地牛衣对泣。

高三语文作文 篇5

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三是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这三种途径各领风骚,同等重要。

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倘若没有课堂学习,我们就不会知道头顶的蓝天是由大气层构成的,也不会知道用来写字的笔是由诸多的分子组成的。假如把语文学习称作战场,那么课堂学习就是基地,我们需要从基地扬帆起航。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源源不断的粮食资源,不断的供给我们的.营养需求。不阅读的人心灵是空虚的,不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不懂得高山流水的友情是何等的真挚,不懂得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师爱是多么的无私,不懂得卧冰求鲤的孝义是如何的可贵。大量的课外阅读,给予人们的是一味心灵鸡汤,能让空虚的心变得充实,能让冷漠的心重新火热,能让进退维谷的抉择变得清晰明朗。

丰富的生活实践是语文学习的练兵场。如果学到的知识不加以运用,那么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不经历生活实践的检验,我们的语文素养终究不会有质的飞跃,好比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实力终究比不过久经沙场的老兵。社会生活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拔高自我的平台,敢于上台挑战的,才能将理论付诸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社会实践给了我们一个将语文带进生活的机会,它让我们学会了生活。

高三语文作文 篇6

在现在社会上“孝爱”是几乎每天都会在耳边听到一个词,几乎每一个学校都在弘扬“孝爱”,也都布置了许多 关于这方面的作业,各个学校也都在举行这样那样关于孝爱的活动,但是真正的孝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感恩自己的父母呢?

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孝,又要如何去感恩父母亲的爱和养育之恩,比如:孔融四岁就让梨的惊人之举,汉文帝亲自为母尝药,老莱子年事已高却为了父母开心身穿彩衣,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你身居高位还是出身卑微,无论你年龄大小,都要尽到自己孝的职责,这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是一个人高尚品德的象征。在教育上,孔子这位大学问家,在向弟子传授学问时,都把“孝”做为学好学问重要前提之一,使弟子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尽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名言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深的影响,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人为我们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照顾自己的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怨言。

但是现在社会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很多学生却认为这些事迹很可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对学校留下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只做到了一时的孝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更有一些人对这种作业不屑一顾,我认为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关于孝爱的优点,更要向身边做到关爱老人和父母的人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知道如何孝敬父母和亲人的优秀中学生

高三语文复习浅谈 篇7

在很多高三语文课堂上, 往往会出现语文教学理科化现象, 语文教师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编写习题、繁复与学生演练等情况, 甚至个别教师不断进行滚动式训练, 即用过多的习题取代阅读、复习和消化吸收, 经过多次繁复的所谓冲刺训练后, 学生可能会被束缚, 取得的分数可能也不尽如人意, 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可谓“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而无获”。

正确之举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 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 这样的做法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冲刺高考的激情和兴趣。只有学生在适当时候脱离教师的“牵着鼻子走”之后, 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潜能, 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 自主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 进而起到“短平快”的复习效果。

一、高考复习时经常出现的一些教学情况

(一) 在复习教材时仍然沿用走马观花的教学模式

进行高三教学时, 前两个学年所使用过的教材往往使用不足, 笔者觉得, 高三的“模块复习”之前或进行当中, 应当将前两个学年的课本或读本充分利用好, 将课本或读本中的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行强化温习, 只有将课本中的知识点“锻造”过硬, 才能将一轮复习或二轮冲刺复习的能力提高, 进而具备迎考的能力。

在高三, 回顾课本并不会与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冲突, 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到了高三就是做题, 除了做题还是做题, 并不是一味的要求教师“讲清”、学生“练透”。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的基础性学习技能已经能够在高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具备解决高考的学习技能和迎考意识。

(二) 在平时的教学中紧靠高考考点逐一排查

许多教师会在进入高三以后认真关注近几年高考中题型的细微变化, 以及当年考纲中的新规定等, 然后按照“纲领”把条条框框细分拆开, 再接下来就是按照所谓的“要求”进行一对一的搭配习题了, 此时的学生便进入题海而不能自拔。我们可曾想到, 我们语文考试卷需要考查的是多少个考点, 我们要把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科目拆分成多少个单调的小块, 我们要把语文肢解成什么样子?我们所谓的在平时的教学中紧靠考点、逐一排查是多么不容易, 我们会收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三) 高考复习资料很多, 各种习题接踵而至

高三的题海战术是基于部分教师的“高考目标化”而进行的, 同仁们都希望通过这种做法在高考中达到质的飞跃, 希望自己的做法能够在高考题中出现自己曾经讲过的习题。学生在这样的茫茫题海中可能会手足无措, 学生的“囫囵吞枣”、所谓的“举一反三”的应对老师课堂的方法可能收到的学习效果是很一般的。因此, 教师在面对各种资料的时候, 要有“一双慧眼”, 让学生能够在把握高考“命脉”的时候, 能够用短而精的资料使自己的“电量”足够。

(四) 利用高考前的几天时间抓紧“读书”

利用高考之前的几天, 让学生能够“读书”, 这里所说的“读书”绝不是大多数学生经常所说的背诵名句名篇, 背诵名句名篇虽然能够“立竿见影”, 但是“记的快、忘记的也快”。所以,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高考的前几天将适当背诵与名句与阅读真正的美文相结合, 毕竟太“甜”也会“腻”人的。

二、高考复习时应采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几个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与高一、高二的常规教学有所不同, 具有特殊性。其中既包含了新课教学, 也包含了旧知复习;既要有充足的时间去方针, 又要有合理的套路去逐个突破, 这样的要求对于师生来说难度很大, 但是, 我们也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要逐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注重能力提高和齐头并进

高三的复习教学,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 也要注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高三应试教育的倾向偏多, 从学生对阅读与作文的答题情况来看, 体现出了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不健全, 心态不够积极与健康, 与文本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 在作文中没有正确体现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文章中不能够反映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入而正确的思考。为此, 在高三的复习应考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感情的健康发展, 在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二) 既有雄厚基础又有超强能力

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来自于多读、多记、多思、多写、积累与运用, 高三的复习应注重这些方面。复习中对该识记的知识必须加强督促检查, 定时、定量反复练习, 且必须落实到笔上, 反复识记和练习, 提高运用的熟练程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一要注意督促检查, 一要有意识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归纳、整理, 强调运用。并且在积累的基础上要不断运用与强化在训练中获得的能力。

(三) 把握好课内与外延两种知识的尺度

我教高三语文 篇8

一、以新材料作文为突破口,稳定學生的语文总分。

学生刚踏入高三,就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写作文经常“跑题”,以前写作,似乎都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在高三,作文分数却经常不及格。这也是我在高三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是作文立意不偏离材料。在查阅了几百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之后,我将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进行了归类:叙事类、时评类、寓言类、议论类、名言类、讨论类、说明类、诗歌类、漫画类、多则材料类等,这些分类并不科学,但我力争对每一种类型的材料的立意方法进行了总结,甚至总结出技术性的“公式”。例如高三出现最多的“讨论类”作文材料,我就指导学生按照这个公式去思考:讨论类材料立意=“找话题”+“定含义”+“立观点”。对于每一项,还有更细化的立意方法,例如找话题的方法、定含义的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总结了议论文写作的两种模式:寓意启发和现实评论。前者是要提炼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然后再用其他素材去证明这个观点,后者则是“就事论事”,针对某一件事、某种现象展开分析评论。经过强化训练,学生都能够熟练分析材料类型与写作模式,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立意的技术与方法,偏离题意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不“跑题”,只能保证作文能够在40分以上,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分数,那还要在结构、语言、卷面等方面进行训练。高三时间紧迫,学生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去练字,于是我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结构”这个点上。之前读学生的文章,总有一种拼凑的感觉,学生写完一段话之后,无话可说了,于是绞尽脑汁写下一段话,结果写出来之后发现文章没有思路,没有脉络结构,改卷老师读得“云里雾里”。针对这种现象,我又分析了几百篇作文或其他文章,总结出了结构类型与结构技术,例如并列、正反、递进、因果、古今、虚实、内外等结构类型,例如并列段落要有过渡,正反段落要有“反之”,因果段落要有“因此”,补充段落要有“当然”等结构技术。每次写完作文,我都会请学生给我一句一句读一读他的文章,并且要明确讲出来写完这段话之后为什么要写下一段话,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何在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便有思路有条理了。

二、以答题规范为突破口,破解问答题“得分之难”。

首先,我训练学生的是“分点陈述”的形式技巧。一道问答题,有多少分,根据题目可以分成多少点,如何标序号等等。对于一些固定题型,例如句子含义类、写作手法类、材料作用类、句子作用类、人物形象类、文体特征类等等,也进行了总结。例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引用材料的作用,要善于从内容、结构以及文体特征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写作手法类,那就是要采取“术语+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即明确写出术语,然后进行解释,最后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会区分“概括类”与“分析类”两大题型的区别,要求分析的时候,学生只有概括,于是扣了分,而要求概括的时候,学生却展开了分析,于是浪费了时间。于是我们总结了两种类型题的主要区别,进行总结出“分点概括”与“观点+分析”两种答题模式。

其次,我训练学生的是“答题思维”。我们目前对高考题的研究几乎停留在“题型研究”上,而对于“答题思维”较少关注。答题思维其实是和题型结合在一起的,很多题目,问法不同,但实质上题型一样,答题的规律与方法也没有什么区别。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文后有这样一道题:“从本文看,巴斯德有哪些方面让人们敬佩?”乍一看,这道题完全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回答,其实仔细分析,这无非就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类题目。我曾经跟学生说:当你的答题思路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要么回到题目本身,要么从文章的中心主旨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醉意的境界》有一道题: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这一年,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写到此处时,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思路阻断了,如果能够转变思维,从中心主旨的角度思考,思路就打开了: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为了展现欧阳修沉醉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它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是一致的。于是答案就可以组织为:同时展现了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

再次,我在考前注重对学生答案细节的分析,例如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举例、答题的用语的准确与否等,这些都是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例如题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其实学生的答案直接回答“情感”即可,但很多同学都无意之中写成了“这首诗抒发的感情有:”,然后再具体回答,其实“这首诗抒发的感情有:”这几个字还有冒号纯属多余,这种“废话”占用了答题空间,势必会忽视真正的得分点,而且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前面几句话废话过多,等进入问题的核心答案时,发现早已没有答题位置了。类似的这些细节,也是我着重强调的。

三、以文言翻译和诗歌理解为核心,破解“古诗文难题”。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总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和古诗词两道题目上得分率不高,特别是当我把所有的题型以及答题的方法与技巧训练得非常熟练了之后,学生的得分率依然不高。比如说文言虚词,我将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讲了一遍,又将18个虚词按词性分类,再讲一遍,又将意义和用法相近的虚词例如“其”与“之”、“以”与“与”等,又讲了一遍,结果学生在虚词题上依然容易出错。再比如断句题,我将断句的技巧与方法讲完之后,还是有学生不会断句。诗歌鉴赏就不用说了,一个知识点都不讲,班级平均分是4分左右,将所有知识点和题型以及答题规范讲了之后,平均分依然是4分左右。面对这种困惑,我将学生所有的试卷答题卡收上来,对古文古诗词题进行全面分析,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些“规则”类的知识,他们的理解能力并没有真正提高。

对于文言文的问题,我只采取了一招,却是非常有效的一招,那就是将文言文全篇翻译,每天翻译一段话,平均4天翻译完一篇文章,这样的作业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对于诗歌,我则是总结出了诸多理解的技巧与方法,例如结合题目、结合体裁、结合“起承转合”、结合背景等方法,区分直接抒情、人物活动与景物描写的句子,注重对诗歌进行白话还原。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学生不仅在文言翻译这道题上的得分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其他题目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总结:在将近一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一定要沉下心来,冷静分析,分析试卷,分析题目,找到学生存在的“症结”,然后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高三也不一定要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在做题的同时,适当读一些时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纪念中学)

届高三语文作文 篇9

“哗啦”一声,监狱的大门自动关上,我通过语言传感器向机器人传达信息,我没做错什么,放我出去!机器人冷冷地说:“:对不起”,你未满8岁,却擅自闯入二层圈,关闭十八天,十八天后,你父母会来,”说完它就走了,我叹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监狱墙上的投影式显示器亮了,我看到,妈妈正着急地喊我。“什么事?“我无精打采地走过去。儿啊,你闯入二层圈干什么?”是齐鲁爷爷带我去的“我说。母亲叹了口气:”那我关了啊!,你要乘,十八天后我来接你。我点点头,伸手点了“关闭”键。

我想起昨天发生的事,齐鲁爷爷问我想不想到二层圈去看看,我点点头,坐在爷爷飘行船内,向二层圈开过去,由于爷爷有通行证。二层圈是透明的,玻璃外,就是浩瀚无边的太空了。,爷爷,“怎么没看见那颗淡蓝色的星球?”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叹了口气说“地球在银河系,离我们这儿远着哩,好孩子,爷爷带你来参观参观,我跟到爷爷身边。爷爷拉着我的手,缓缓地说:”我们的祖先,原来是地球人,很多年很多年以前,他们研制出一种很大的飞船,打算把一批人移居到太阳系以外一个叫珊十系c-23星球。结果飞船偏了方向飞了许多许多年,到达一个未知星系,发现了一个温度适宜的“小地球。”于是人们把飞船停在上面。谁知飞船一下子灰飞烟灭了。祖先像鲁宾孙一样,过起荒岛生活,因为他们手头有些高科技工具,所以他们在这颗星球氧气快尽时给星球罩上一只“保护膜”:称为“三层圈”后来后人又在外加了一层保护膜“二层圈。”

信任高三语文作文 篇10

不知从何时起,体会都慢慢放在心里,感悟都融化在旋转的节奏中,看似忙碌的生活里,尽量克制自己对于文字的滥用,尽量说服自己,很多人生其实并不能用片段的记忆来改变,经历本身就是件奇妙的旅程。

想谈谈信任度的问题,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人或者事情。比如某明星一直高调的宣传自己的和谐家庭,恨不能全家三口都是镜头的焦点,呵呵。又比如我在网络上购物,一直以来信任的皇冠卖家,居然义正言辞地卖假货,客服的态度是相当的恶劣,恨不得把善良的买家给吃了,到最后还非得逼着给他们好评(赚取网络人气之用),否则退款休想拿回。感情也好,物质也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骗局,说骗可能有些过之,至少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逐渐丧失,你不靠谱,我比你还不靠谱,结果还有更不靠谱的等着你们,让人难以认真的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完成好哪怕是微小的一件事情。

有时候就在心里劝自己妥协,如果所有人都能够信奉信任度为上的条例,所谓的生活磨砺也就不复存在。可偏偏遇到事情的时候,又不能完全说服自己,心底里那些正义那些义正言辞那些条例纷纷跑出来,让自己内心拧巴着,极不痛快地完成着任务。

恰恰要写这篇小文的时候,看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学院一名学者的文章,也讲信任度问题,在中国,社会不信任已经盛行多年,并且表现和深入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民与官之间、官员之间、政府上下级之间等等。在传统的话语里,这是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在所有社会信任关系中,最恐惧的莫过于社会对法律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法律是任何一个社会运行的框架,但当法律不被社会信任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暴力就会泛滥起来。在民与官、民与钱之间没有一点社会信任的前提下,法律就起不上任何作用。

高三语文如何有效复习 篇11

关健词:复习;管理;教学质量

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如下理解和方法:

1 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     让学生有所成就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3    加强管理合理指导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浅谈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12

关键词:基础夯实,主体主导,教学反思

做好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对于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系, 夯实基础知识至关重要。那么,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高提轮复习的效率。我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基础知识与习题训练的关系

对于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而言, 经过前一学期新授课的学习, 他们已经基本具有了初步的知识功底, 欠缺的主要是知识的灵活运用。作为高三教师, 在教学中除了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外, 要更加侧重学法的指导, 强化习题方法的训练, 基本能够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落实基础知识上一定要注意几点:做到全面覆盖, 不留遗留死角, 打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体系。因位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关系不清楚的情况下, 仓促地去接触大量的习题, 就会出现学生做题速度慢、出错率高、教师讲评耗时费力的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谈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形成的基础知识才是其中的关键和重中之重, 没有知识基础的形成, 所说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中看不中用。

在习题的选择上, 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 学生才能跳出题海。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 一点都耗费不起。高三语文教师要跳出题海去搜集、分类、整理, 把到手的习题形成考察目的明确、基础知识覆盖全面的试卷, 印发给学生进行限时训练。只是覆盖全面有训练了学生的做题速度。检查后要将错误点落实到人, 做到题不二错。

二、处理好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关系

教学, 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地巧妙结合。长期以来, 我们过多注重了教师的教, 忽视了学生的学, 所以形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守旧的教学模式。实际上, 我们教师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最终是通过学生来的以检验的。教师教什么, 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教师怎样教, 要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教师教的好, 要以学生的真会为中心。这些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很难。试想, 作为教师, 我们把想讲的、该讲内容的说出来就可以了。这种做法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获得了心理安慰, 反正这个内容我讲过了, 至于学生会不会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这就没有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教师要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进而提高课堂的活力和效率。

例如, 在复习“病句的类型”这一内容时, 六大病句类型中的句式杂糅和重复赘余是两个类型。但是学生经常将句式杂糅理解为重复赘余。按照常规的教学, 教师就要强调句式杂糅要从句子上去理解, 成分赘余往往要看词语。只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教师和学生就会忽略不计, 所以造成他们印象不深刻, 出错几率偏高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既然学生经常混淆, 这就说明他是学生的知识已混点, 索性我就“小题大做”, 把这两题型分别罗列成两个训练专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它们的异同, 形成一个知识表格, 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最终理解清楚两者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学生能做的, 教师就不要代替学生;学生容易混淆的, 让学生给学生解释,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不会的, 教师要精讲、多讲。课后还要把易混淆的、教师精讲的知识点, 形成专题多训练。这样做确实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去探讨、实践。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我们根据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形成的一种教学预设, 是一种“计划”。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意外事件, 这些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进行课后反思进而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学。

有一次在作文教学中, 我讲到当今高中生在语文的学习方面有三怕: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本来是想博学生一笑, 活跃一下课堂氛围。有学生提出, 当今社会在发展, 初中确实还有鲁迅的文章, 但是高中课文中鲁迅的文章好像只有《纪念刘和珍君》还让背诵, 但是高考考纲中明确指出:这是不考的内容, 既然高考都不考所以学生也不再作为重点, 既然考纲不把这些作为重点, 高中生有何惧周树人呢?对于这一“意外”我当堂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但是课后自己认真地进行了课后反思。其实, 鲁迅的文章对现代中学生来说, 在思想引导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中可够引导学生在修辞和语言运用上灵活的掌握。我及时将这一知识点补充到教学中, 相信不就还会运用到。

高三语文作文英雄 篇13

作为他的助理,我不禁回忆:

他少年时,曾经年过私塾,当教书先生询问同学为何读书时,他肃然起立,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确实,他为中华之崛起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学生时,便在五四时期领导了天津“觉悟社”以致被捕,在监狱里,他又编写了《警厅拘留记》,它真实的记录了主人公在中国革命的启蒙时期就勇敢坚定的冲杀在斗争的最前线。据说解放后有人在旧书摊上发现了这书,便回去请示他,但他坚决不同意收购。

他成年后,在危急时刻,1938年,他右臂受伤,两次治疗不愈,治好赴苏联求医,因为时局紧张,他没有完全恢复痊愈,最后还是落下了一个臂伸不直的残疾。

当解放后,他出席了万隆会议,走访了印度,与尼古松握手,与尼驾鲁商议。但最能烙印在人们心中的,却是他英雄的气概,与过人的头脑。记得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提出不怀好意的问题:“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民是低头走路,而我国人民却是抬头走路呢?”只见他面无惊色,淡定又幽默的举起手掌,表示尊敬的对着那位记者:“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贵国人民走的是下坡路。”刹那间,全场哗然,鸦雀无声。那时,我为他所折服。

他年老时,身染绝症,在6月1日,他住进医院,我曾记得他连续几天只休息一两个消失便继续工作,甚至有一天工作了一天一夜。

如今的他,这个病弱的老人半卧在床上,熬过一天一夜,为的是给全国人民的觉醒,为的是给祖国不被_摧毁争取一分一秒,他明白:这时候,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挥袖驾鹤而去。

接近中午,他睁开了惺忪的眼睛,我凑上前去,他的脸慢慢舒展开,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总理,您醒了,”他缓缓点头“润民,看你的气色不好,要注意睡眠呀。”我眼圈不禁一酸:“总理,这是您的……”我看向他的早餐,一碗粥,一碟咸菜,还是他那淳朴的传统早餐。“您不太方便,我喂您吧。”可他一挥手:“我虽然弱,但不妥协,润民,咳……咳咳……你以后千万不能妥协,无论敌人,或是困难。跟中央说,中央让我活几天,我就活几天!咳……咳咳……”他轻轻挥挥手……

高三老师语文作文 篇14

向老师不是很爱穿裙子,她常穿着一件蓝色衬衣和一条牛仔裤,才会背着一个大大的粉红色的背包。向老师剪着短头发,每天都会带着微笑,那月牙儿般的微笑,使我每一天都很快乐。向老师。并不是很高,可向老师会精心照顾每一位同学,在我心中,他就像一位“天使妈妈”似的。

向老师特别爱笑。无论我在哪看见她,向老师都挂着个天使娃娃般的笑容。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同学和别的班打起来了,向老师先是跟别的班道歉,再来到那位同学前,我本以为向老师会勃然大怒,可没想到的是,像老师的语气平淡地说:“这位同学打架是不好的,希望你下次别再打架了,这次你去道歉吧,这不是惩罚,而是个教训。“那同学听了马上说好的,向老师也笑着点了点头。

向老师也特别关心同学。有一次我去给向老师送杯子,可一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了,向老师看到了急忙跑过来。她先是问有没有在哪儿受伤,再叫同学把地扫一下,然后把我送到医务室处理了一下伤口,最后帮我贴了一块创可贴,当时我真的非常非常感动。

记得还有一次,有一位同学中午突然发烧了,向老师当时在写很重要的东西,可那时她完全不顾上什么工资了,向老师先是给那位同学的家长打电话,再去给那位同学量体温,然后去再去帮他整理书包,最后那位同学临走前也不忘叮咛几句:“在家要好好休息,多喝热水,别喝冷水,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祝你早日康复,我和同学们都等着你。”说完向老师又重新回来给我们上课,我看着向老师那满头大汗,还有那豆大的汗珠,我十分心痛。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回归课本 篇15

一、课本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根据地

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中绝不能失掉基础分,如字音、成语、名句名篇的默写、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就像不能失掉根据地一样。高考中所考的这些内容大多见于课本,或是在此基础上的适当拓展,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如在复习语音这一考点时,我让学生每天坚持积累一定量的课文字音,特别是针对我们江苏高考的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等,而教师则在第二天的课上有重点地补充讲解,适当延伸。2010年江苏高考中涉及到的字音“六畜兴旺”“叶韵”等,我们学生都通过课本积累过,从而避免了失分。而名句名篇的默写,除了考纲要求的14篇高中和25篇初中必背篇目外,课外名句的积累我们也完全可以借助必修1~5及《论语孟子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课本进行梳理,如高考中出现的“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模考中出现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均出自这些课本,而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也是学生必须通过积累要掌握的,如模考中出现的“见”用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就可见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式“无乃……与”就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无乃尔是过与”。可见,在一轮复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本,学生完全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以应对各种考试。

二、课本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战场

高考对学生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文言文、诗歌鉴赏还是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学生在高考这一战中的胜败。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帮助学生提高这一能力,因为我们除了必修1-5,还有选修的《史记》《唐诗宋词》《现代散文阅读》《短篇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这些就是考点设计的参考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一轮复习中充分利用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复习诗歌鉴赏时,我就让学生拿出《唐诗宋词》重新朗读、领悟、分析,然后根据常考的题型设计问题,如在复习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送别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题目设计紧扣考纲考点的要求,讲析时又补充了一些常见的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和这两种题型的变式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阐述了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除强调学生的文本意识,提高分析能力之外,还针对考纲要求教会学生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效果显著。所以,我认为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

三、课本是学生运用作文素材的后备保障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为缺乏素材而非常头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写作水平再高的学生如果没有素材也是徒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平时注重多阅读,积累各方面的素材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针对一些不善于积累的学生,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借助课本,让它成为我们学生作文素材中的后备力量,在关键时刻加以运用。如《现代散文选读》中刘鸿伏的《父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农村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典范,他笔下勤劳质朴,对孩子充满爱的父亲形象不正是我们许多学生父亲的一个缩影?更何况它的排比运用得如此恰当,语言如此优美!又如胡适的《母亲》、李密的《陈情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生写作亲情类文章素材的典范;柯灵的《乡土情结》、曹文轩的《前方》、老舍的《想北平》等无论是其中对景的描写还是情感的流露,我们学生都可以借鉴,从而成为写作家乡类文章的素材;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当读到他们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时,你是不是想到了2010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由此可见,在一轮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充分积累素材,经过自己的巧妙加工而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本能够做到,相信如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定会在高考中胸有成竹!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关键词]高三 语文复习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23

进入高三,师生都到了奋力冲刺的时期。学生要进行多批次的复习训练,教师要潜心研究考试说明及其各地新题。检测之后评讲,评讲过后再次强化。抓紧高三的所有考前时间,考点夯实再夯实,每个人都忘却了疲惫和休息。深入思考,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学习方式,实现减少练习次数而提高效率来践行高三语文教学。而这似乎又回到了近来呼声渐高的“管理”二字上来。教学中的管理,切不可认定为粗放的“管教”。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师引导,是在学习中为学生指明方向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切实提升高三学生语文的应试水平?如何使学生最优化地复习语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语文学习的长线学科性常常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感觉学了没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学生对学习语文感觉无所谓,似乎学与不学,分数都差不多。这种异论固然是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在起着直接作用。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基础知识薄弱。其实,究其根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僵硬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大量的训练导致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巩固的时间丧失,难度失衡的训练导致师生的热情和信念消减。长此以往,损耗的是进取的动力,衍生的是无力的状态,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们首先要掌控好语文训练的难易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而难度适中的训练同样能暴露问题。在这样的语文复习与训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巩固他们的复习信心,也有利于暴露、反思、解决存在问题,更有助于针对性地展开复习计划。再者我们还要控制好语文训练的频率,使师生能对做过的讲义进行反思修正,从而更好地规划复习时间,补全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度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而不是丧失在大量的、重复的、毫无价值的考试之中。

二、回归高中语文教材

学生到了高三除了背诵外就很少去看语文教材,这实际上背离了语文复习迎考的方向。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涵盖了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思想往往与课本结合紧密,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更是考查学生能否吃透教材中所涉及板块与专题内涵。

在平时的写作中,很多学生总是苦于素材单薄,下笔难言。殊不知,被学生忽略的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素材,历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会在教材中直接出现,但是我们往往可以从教材各个板块中找到相关的写作材料,在写作专题里找到行文的方法。2014年高考作文“青春的腐朽与不朽”这一话题在必修一的“吟诵青春”板块,必修二的“珍爱生命”板块,必修五的“直面人生”板块里就能找到相关材料。所以说,教材是一处丰富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本中的材料,既能避免写作时苦寻素材无果的尴尬,又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强化语文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和基础题型

根据考试说明,对语文的各个考点知识要做到全面梳理与归纳。在这里除了每天的语文正课之外,还要加强早晚读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早晚读的时间教师要预先布置好复习的基础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要具体落实检查措施。学生在完成教师的要求外,还可以利用剩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补差。比如诗歌鉴赏的复习,不仅要掌握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步骤,还要针对常考题型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填补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突破复习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由于语文知识点多而杂,再加上复习疲劳期容易遗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做好重难点和错误题型的归纳整理,并时常翻看强化。

五、重视平时的训练和讲评

学生的复习情况如何,归根结底要经过考试来检验。笔者在前面强调了要控制语文训练的难易度和频率,在这里仅强调几条要求:1.控制好时间,尤其是作文要留足一个小时的时间。2.审清楚题目要求,尤其是隐性的要求。比如句子的仿写题,仿写的例句本身可能隐藏着对句式、修辞、语境等要素的考查。3.规范答题,分条书写。根据不同题型来确定答题方向,结合文本内容来确定具体答案,注意分值的限制。4.书写要工整清晰,尤其是默写和作文。

讲评具体题目时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力求提高学生的拿分能力。讲评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对错题进行反思,分析错误原因,结合相关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对该题进行归纳落实,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另外,作文方面要进行升格训练和二次作文。

高考不仅是对高三学生的考查,也是对高三教师教学的考查。它审视着教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也鞭策着我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LNG加气站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下一篇:关于周末祝福语句汇总9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