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2024-05-11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精选8篇)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1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在高年级能够学好数学的前提,而乡村小学数学更是数学教育的困难点,而其中最为困难的就是资源难以获取。乡村社会经济不够发达,通常情况下,地理位置偏僻,数学教育较为困难。本文基于这样的情况下,结合互联网与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分别阐述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作用,必要性以及实际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互联网;乡村;措施

一、引言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直是教育的难点,乡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的差距更是巨大,一些偏远小区学校更是困难,而学生在这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学习的效果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乡村的小孩是不公平,在新的环境下,国家也一直致力于乡村教学的发展,而互联网的介入,必将是乡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改革,将推动乡村小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互联网下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必要性

(一)改变乡村教学的模式,促进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科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乡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指导,在数学学习上相比城市学生将会更加困难。新的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将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学生可以在这种的新的模式下得到更多的资源,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数学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激发出来,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可以从网上找到大量的资源,例如:文本资源,视频资源,甚至一些关于数学的有趣的故事,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学得更加优秀,另一方面,老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讲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有板书很多的数学知识点和问题,而在互联网的新型数学教育模式下,老师可以从网上找到资源,自己整合,根据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便又实用,除了教学以外,对于学生的答疑,老师也可以运用互联网,向专家咨询,对学生做出更好的答疑方式,同时,老师出题也将变得更为方便。在这种新的模式下,老师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断提高,这是一种老师和学生都得到好处的双赢模式。

(二)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新的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互联网走进乡村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甚至下达了相关的通知,要求乡村教学完成新的改革,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完善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乡村小学引进互联网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是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其次,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乡村教学体系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掌握信息资源,就是有了一把打开明天的金钥匙,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媒体,互联网的帮助下,将会更加的让学生明白,更深刻的学到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实际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提高则是互联网引进乡村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基础,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的显示,学生在新的“互联网+”下的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潜力将会得到激发,课堂学习的效率将会得到提高,这种新的模式教学,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会得到运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较高,最终也自然而然的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然而目前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课堂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乡村小学由于资源缺乏,对于互联网的引进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师资力量和学生对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的教育也有一定的限制,有些老师能习惯于惯有模式的教学,对新事物的理解不够,不能合适地运用互联网,同样,有些学生对于互联网的接受也有一定难度,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下,不断改进,从而打造新的教学方式。

三、互联网下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感官上的`改变,学习热情的激发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就是“教材+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下面拿着课本听,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下写,老师可以写到气喘吁吁,而学生却总是走神,感到了然无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有了互联网,在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些与这节课所学知识有关的动画和图片,这些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并且对知识的记忆也比较牢固,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较为抽象的科目,学生可以在这种刺激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但能够记住知识,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这样长期不断的教育下,达到老师的教学效果。

(二)让数学知识“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由于其固有的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创新和改变,而有了互联网,乡村小学数学的教育将会更加的有活力,也更容易创新。首先,互联网可以将知识以更多的形式展开,无论是文字,视频,还是PPT等,学生可以从更多的不同形式去了解知识,更好的理解到知识的本质,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点运用互联网融入到学生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打开学生自己的思维,培养独立意识

在互联网的帮助,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数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老师可以合适的发挥自己的客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从网上找到资料,自己从互联网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依靠他人。学生在这样不断的引导中,就会逐渐的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对学生以后从网上获取其他知识和学生以后个人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阐述了互联网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措施等内容,在现代化的乡村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互联网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双赢的局面,同时对于学生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析“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J].学周刊,2017,(06):91-92.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2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互联网作为人类发明的一项伟大工具, 为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提升增添了巨大助力, 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网络平台

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 充分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课堂容量大, 学生参与度低。网络平台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参与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在平等、即时网络平台上对数学问题“敢思、敢问、敢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时借助平台的存储功能, 老师可以经常提供一些数学素材, 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 网络情境

技术与教育完美融合诞生了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网络情境教育。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特别是低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很枯燥、很深奥、很抽象的学科, 很多时候单纯依靠教师的言语描述, 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不能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 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通过多媒体网络这一创设情境的有效工具, 将现实或动画中的情境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在网络情境下的注意力要比黑板板书授课时候提高很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候明显思维更加活跃。

(三) 网络资源

网络上有大量优秀的数学教学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网络资源, 在教案设计、教学PPT制作、知识点总结与扩展、思考问题设计等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让老师可以在网上看到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 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互联网也是如此。互联网的便利性和技术性极大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 课上的手机

如今小学生大多是2005 之后出生的“电子土著”, 他们很多人在没有上学前已经会玩手机了。小学生在课堂上带手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偷偷使用手机玩游戏、聊天、看朋友圈等等, 手机严重地打乱了课堂秩序, 严重稀释了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 在课下也有很多学生终日手机不离手, 沉迷在虚拟世界中, 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二) 解题的软件

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做题来加深知识点认识, 提升逻辑思维的学科。现在手机上有很多解题软件如作业答案助手、作业帮、作业库等等帮助学生解答各种问题, 由于这些答题软件的出现, 让学生碰到难题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手机搜索答案, 抹杀了应有的思考过程, 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 由于学生通过解题软件对作业进行解答, 严重影响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

(三) 稀缺的注意力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网上虚拟世界中, 经常在课堂上走神, 下课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或者PAD等等, 这些都严重挤占了学生应有的学习和思考时间。同时, 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局限, 网上的一些负面信息容易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三、趋利避害对策

互联网所带来挑战是当今小学数学教育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环节。小学是一个人进入学校学习的起步阶段, 小学数学是今后更高层次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因此一定要让小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中趋利避害, 养成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习惯,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正面效应,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合理使用手机

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 但是一定要教会他们合理的使用。首先不建议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 如果有手机在旁边, 学生的注意力必然有一部分在手机上;其次, 如果手机必读带入学校, 建议教师在上课前将学生手机关机、统一收到讲台上;最后,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 这就需要家长在家里的时候严格控制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二) 尽量避免使用解题软件

许多数学题目尤其是复杂一点的题目, 需要思考后来解题, 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考察, 也是提升逻辑思维的重要过程。只有自己独立思考后, 才能体会攻克难题的喜悦, 发现数学之美。在学校, 教师应该坚决杜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使用解题软件。在家里, 家长一方面应监督学生, 不要让其使用解题软件;另一方面, 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三) 积极使用网络资源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如观看优秀的教学视频、解答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了解数学趣味知识等等, 让学生对数学始终充满热情;倡导学生对于行程问题、容量问题、面积问题、生产问题等不容易理解的问题发起讨论,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经常在平台上举办一些快速问答活动, 以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

摘要:近年来, 伴随互联网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容易通过电脑或手机接触互联网, 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本文从网络平台、网络情景以及网络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正面影响, 从课堂的手机、解题的软件、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对小学数学的负面影响, 并尝试提出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3

我们怎样教数学,首先是要怎么有效率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性,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发现学生们的能力。合理有效的发展信息技术,去解决信息类问题,让学生得到思维扩散,使学生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面,结合日常教学,谈谈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建设

“互联网+”是新时代的教学模式,也同样如此不能摆脱情境式的教学。“情境建设”是我们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教学的目标解析,还要考虑到有效的利于学生们的情境创建问题,这也是在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要突出把情境创建抓好抓实。

在教学中,分数大小比较时,我把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在一个小故事里:“在《西游记》西天取经的途中。有一天,沙和尚从农民家要来一大块饼,把它交给师傅,师傅分给孙悟空四分之一,分给孙悟空的师弟猪八戒八分之二,再分给沙和尚十六分之四,自己二十四分之六。猪八戒认为自己吃了亏,大声嚷嚷着说这样对他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猪八戒吃亏了吗?为什么呢?”这时课堂上,我用创编的唐僧师徒分大饼的故事引入了新的课题。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同学们的思维和注意力。“八戒吃亏了”“八戒比沙和尚分得少”“不是的,他们四人分得一样多呀”。一时间,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所理解的意见。在这样一个叽叽喳喳的数学课堂上,让孩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成功地用神话故事将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引入到我们的新课当中去了。

通过创建和知识的相关或者相似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享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导意识。同时,老师也要配合学生积极创造适合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发挥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教师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而学生则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网络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顺序、内容,自主地查询相关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方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从而进一步创造新知,实现自主学习。

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老师对他们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精神合作

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不需要去直接面对的,而是老师通过网络把课堂中分散的学生,连接成一个学习小组团体。学生之间利用网络来传送声音、图像和文本等各种符号,让其达到在有限定的时间内同步传送信息,也因此可以达到加强学生们相互交流的目的。

如,在学生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上了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各种历史资料,并要求将其中涉及的年、月、日的知识巧妙地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出问题由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大家利用网络讨论主题、设计分工、搜索资源、交流信息等,进一步推进小组建设,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了团队意识。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评价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要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并对源于建构主义环境有意义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用情感激励學生。

新课程也强调: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主张通过平板电脑、云平台、互联网多元化平台综合进行,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公正的评价、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公正的评价自己,就像学会学习一样学会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甚至是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借助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培育全新的新一代。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4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技术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领域,也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手机、电视、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传统的数学课堂主要是“粉笔加黑板加一张嘴”的单一呈现和流通形式,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十分枯燥,小学生多喜爱游戏、活泼好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难以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灵活等优势,如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会受益颇多,尤其是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将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最大化使用互联网技术,并使小学生高效建立数学思维。

一、跟随课堂节奏,利用多媒体课件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现今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图形、图像与视频,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充满期待。例如,在学习射线其“无线延伸”的特征时,如果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则有的学生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的呈现这一内容。首先,定位一个原点,然后让该原点沿着一个方向画线延伸,直到延伸至屏幕的边缘,最后,将这一过程做成 Flash 效果,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教师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进行演示画图,学生也很乐意用这种“画图画”的心态领悟知识点,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如果课堂授课时间长的话,小学生容易疲倦,经常出现效率低、精力严重不集中等问题,这时教师适当地选用生动、活泼富有音效刺激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来刺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就可以以使小学生继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正确的时间点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完美结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最大功效,减轻学生的负担,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乐趣。

二、充分使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功能,建立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存储技术存储功能,首先,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不需要再像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粉笔进行板书,不仅耗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会导致课堂氛围缓慢无趣。其次,令数学老师最为头疼的板书莫过于如何在黑板上准确、快速地作图,然而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次,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还可以对教学目标实时控制,可以随时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出现或者隐藏,并可以随时对运动的对象进行干预定格、使其静止在某一帧画面上。未来最热门的物联网有希望借助个人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移动 App以及云服务来实时追踪个人学习时的各种数据,如有效注意力时间、眼球的移动、学习时情绪和脉搏的变化等,我们的教室也将发生变化,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例,学生在普通教室里就可以手持专用学具学习编写代码。在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能看到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判断他是懂还是不懂,而不会被一排排的计算机阻挡眼神间的交流。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建立高效学习课堂。

三、把握讲课进程,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应该是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具体展示出来,一定会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励与赞扬,才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一定要控制授课进程,把握讲课节奏,讲解、训练、反馈循序渐进,周而复始,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够对于知识点融会贯通的效果。数学思维教学,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数学构思,形成数学运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感”,是动态的数学活动。例如,原来有10 只小鸟,又飞来5 只,这是数学素材;根据这些素材形成数学构思就是数学思维。例如,原来有10 只小鸟,又飞来5 只,一共有几只? 飞来的比原来的少几只? 原来的是飞来的几倍? 如此复杂的绕口令是数学课堂经常发生的事情,反应慢一点的孩子来说十分困难,但是如果采用现代互联网媒体技术将小鸟飞来飞去设计成为 Flash 动画展示,不仅避免了绕口令的尴尬,还能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眼睛,让孩子们兴趣盎然紧跟老师的节奏,不知不觉中养成数学思维。

四、课后作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能促使学生将没有弄懂的知识点进行当堂反馈,避免错误的思路转到后面的知识点。数学的教学内容原本就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就会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改变这些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公式及定理进行逐层分解转变成为生动丰富、易于理解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及时理解消化。学生在听课时如果没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反复讲解,直至学生明白为止。如果是个别学生没听懂,其想课后进行查缺补漏,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课件通过互联网传给学生本人或家长,方便其及时赶上课堂教学进度。

五、结论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5

【摘要】英语的逐渐普及,对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在英语教育中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而言,存在着以下问题:家长不够重视;家长没“条件”重视;家长不知道如何重视的问题。家长应该多重视,多参与,多鼓励,多督促。家庭中实施英语教育的途径: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利用动画片、电视上及网络上的儿童英语节目;读、讲故事相结合。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英语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义务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提高我们学生的素养,培养具有长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因此,从1999 年开始,我们国家开始在小学全面开展英语教学。

随着英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校和家庭的英语学习都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阶段。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陌生语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时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强等。对于学习外语,他们有着极大的潜力。随着英语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学习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更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现实状况

在小学阶段一周只有三节英语课,教学的反馈情况及家长的重视程度自然没有对语文和数学这么高。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二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比较多,父母的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对教育的观念各有不同。一些英语的回家作业没办法得到监督,甚至没办法开展。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小学自觉性还不强的孩子们来说,完成作业的效力就不高。

二、原因分析

影响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家庭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这些因素与家长与家庭的关心程度有很大的关联:

(一)家长不够重视

有些家长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子女的英语没有要求,对自己子女的英语漠不关心,对子女不完成英语的口语作业的情况也不在意„„这些态度,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和态度。

首先,这样的家庭一般,他们的父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且父亲和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明

显不均,母亲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低于父亲,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子女在早期就缺乏良好的启蒙

教育。绝大多数的家长根本就没有英语知识,根本没能力给予子女英语方面的指导或帮助,从而给他们子女学习英语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其次,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前没有足够的英语学习基础,造成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严重脱节。从而引起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畏惧心理。而这些负

面因素又直接导致了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偶尔还会对老师的教育开导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本来就滞后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糟糕。

(二)家长没“条件”重视

重视需要“条件”,有些家长这么认为。条件包括:各种有声的电子产品,送孩子去补

习班的费用,关心孩子英语学习情况的时间的等。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最

佳途径是听和模仿。一方面,现在市面上的有声电子产品应接不暇,让人无从选择;另一方

面,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家庭收入等问题也很少会考虑。现在有关英语的补习班、兴趣班也是

层出不穷,要不要送孩子去上英语兴趣班?上怎样的兴趣班?都是家长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孩子英语的学习影响是很大的。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

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才八九岁的孩子,他们在学汉语时还没有学好呢,再来个英语,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孩子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

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心怀疑问:“这

么小的孩子,能学好吗?” 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的家长,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

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所以在教师要求家长

在家中督促孩子多学、多听英语时,以自己不懂为由来推脱,更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了。

(三)家长不知道如何重视

通过家长会的了解,也有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

为初中打基础的关键期,认识到儿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想要积极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鼓励孩子去买些参考书,做练习等等,然而,收效甚微。

三、对策探讨

家长应不应该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那如何去有效地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呢?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家长多重视

家长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来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够多关心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家长能够积极有效地与学校合作,共同探索在英语教育方面的适

合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觉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有效地

提高学习英语的质量。把英语的学习和其他主课的学习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有效地形成家

校合力,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助力。

(二)家长多参与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实,孩子们不需要家长过多的辅导,只要你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家庭氛围,他们就能树立信心,以极大的兴趣投入

到英语学习中。

一开始学习英语,孩子们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掌握新的语言的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表

现欲望。他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向你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我们今天学了⋯⋯”还会考考

你:“苹果,苹果,怎么说?”此时,你要抓住时机,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空间,渲染你自己

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不断鼓励你的孩子:“真棒!”“都会讲英文了。”此时,家长应

该让孩子对周围的物品用英语说上几句。甚至,你还可以让孩子教你几句简单的英语,时不

时的,跟孩子说上几句。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而且也巩固了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

识。这样不但达到亲子共融,而且会维持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家长积极参与的这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是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三)家长多鼓励

家长要乐于做孩子的忠实听众,鼓励孩子说英语。初学英语的孩子一般兴趣都比较大,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多种的方式,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家长应该在孩子回家以后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让

孩子把学习英语的氛围带回家里。不懂英语的家长同样可以为孩子提供其展示语言才能的舞

台。如让孩子教家长一些英语的单词或英语歌曲的英语。而此时的家长应该煞有介事地跟着

孩子说上几句,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做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减轻了孩子的心理负

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读、敢说英语的习惯。

家长积极参与的这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兴趣是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四)家长多督促

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回家听录音,养成每天听读英语的习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抓住“及

时复习”。由此看到,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就督促孩子及时听录音。早起后和睡觉前,在孩

子洗漱时放一段录音,坚持久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制定英语

听录音的时间表,家长要有耐心,每天都督促孩子把学过的内容听一听,读一读,说一说,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关键是坚持,持之以恒,定有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稳固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家长要细致、持之以恒地督促,直到孩子发现这样的好

习惯确实可以提高成绩、获得丰收。比如:督促孩子有意识的识记单词、文章、句型等;认

真做作业,及时更正错误;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单元结束后,整理说所学的知识;每天坚持读一读,听一听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四、家庭中实施英语教育的途径

由于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时间和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 给孩

子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输入, 这一点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重视生活化的英语教育, 日常生活

中与孩子交流, 借助多媒体音像资料, 给孩子创造较好的英语听说环境。

(一)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孩子年龄越小,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就十分提倡生

活教育, 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 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感到亲切、自然, 充

满人情味, 能适应生活, 获得经验, 获得发展。孩子每天能接触和感受到的莫过于家庭生活

和少量社会生活, 将教育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生活的概念。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带领孩子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呢?可以从孩子生活的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孩子自身的生活内容。孩子最想了解的就是自己和认识的人。在与成人的接触和生活中,他们会慢慢地发现自身的变化, 探索成长的规律。二是孩子家庭的生活内容。家是幼儿最熟

悉和喜爱的地方, 是他生活的第一环境。因此, 许多与家联系的生活内容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居住状况、家居摆设、餐具等,每一项都可以扩展内容。三是学校的生活内容。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 他们可以游戏、学习、生活、运动, 可以接触许多的孩子、老师和工作人员。所以,学校的生活内容包括设施设备、活动室、学校里接触的人等。以英

语教育生活化为指导原则, 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 带领孩子认识他生活中的事物,在给孩子

喂食或一起用餐时、与孩子游戏、带孩子散步、去幼儿园接孩子时, 根据孩子对事物的认识

水平, 见缝插针地直接输入英语, 用上简单的句型, 反复输入。但如果家长不懂英语,则可

以保持一颗和孩子一样积极去发现英语的心态,比如,看到牛奶包装袋上的英文Milk,可

以考考孩子, 孩子会努力调用大脑储备来回答,如果碰到不知道,可以和他一起通过查字典,查电脑,或询问老师的办法来解决;再如让孩子留心身边的英文广告牌、警示牌,积极去发

现生活中的英语。

(二)利用动画片、电视上及网络上的儿童英语节目

少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而这个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关键又取决于孩子所能够

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的质量决定了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生成的结果。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交往的机会少,很容易遗忘。所以环境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

用,而通过英语动画片创设语言情景,使孩子生活在一个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吸收并使用完

整的语言,进而带动并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语言同动画片的其他声效一样都是增强孩子感受的要素。孩子看懂动画片并不是基于动画片中的语言,恰

恰相反,孩子 通过学龄前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强烈地感受了动画片的内容,为他

们进一步学习语言设置了语境。基于动画片的优点,决定用一些动画片辅助他的英语学习,这样家长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其他人也可以帮放;即使在家,但没时间陪伴孩子时,可以放

给他自己看。比如,有时跟里面的人物一起念,一起唱,有时候可以静静地看。再比如,Disney

英语,龟兔宝宝,外星人(E.T.),狮子王,花木兰,乡村熊,精灵鼠小弟。

在家里不准备其他的碟,孩子在家无聊的时候,又没有好的电视节目时,他只好看英语

碟了。给孩子看过的动画片,家长都要事先看过或与孩子同时看,与他谈论,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感受,让他感觉有意思。网络上有不少配有动画的英语故事, 时不时让他看一

下, 玩玩里边的游戏, 下载一些英语歌曲给他听,平常也放一些儿歌磁带。

(三)读、讲故事相结合各种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孩提时代的母语学习很有帮助,对于他

们的外语学习也具有相似的效力。听故事时,学生没有字字弄懂,也能理解意思,故事中许

多词语的重复出现既自然又令人愉快,这样语言方面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孩子都爱听故事,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跟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孩子借阅或购买一

些英语故事书,这些书里配有彩图和简单的英语。如果故事书中语言材料较复杂, 笔者就简

化故事中的语言材料,最好句法简单,出现的是孩子能懂的词汇。讲故事时,家长以自然状

态出现,用平常的声调说话,吐字尽量清晰,当故事中出现不同的人物时用不同的声调,讲

究抑扬顿挫。注意语言的节奏,适当的停顿和加强语气,还注意身体和脸部的表情,必要时

配上夸张的动作,这可以让孩子很有兴趣。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对于不懂英语又十分关注

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来说,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

境,极大地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前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滞后的原因及策略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6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 主题图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主题图往往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因此,数学主题图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载体”。用主题图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其实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体现了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的教学原则。

一幅主题图就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数学习题,尤其是那些以问题为主题的数学主题图,更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数学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练习的材料,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而主题图恰恰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思维的空间。用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练习的材料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使学生能透过表象看问题,让学生展示对图的理解过程,不要只看结果,力求一图多解。

1、数学主题图的优点分析

1.1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呈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现实场景。如计算校园占地面积、到商场购物、计算图书室的藏书量、郊游乘车、到游乐园玩耍、小实验活动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圆”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情境图。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圆,然后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物体上有圆或与圆有关的数学信息,通过找与圆有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

1.2提示了教与学的线索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主题图不仅是为学习内容提供课程资源,同时也提示了教学活动的线索与学习方式,这对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用好教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其内容的呈现上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例如,在计算方法,几何公式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索,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首先呈现卷笔刀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列出乘法算式“l2×14=168”,接着呈现一幅供学生讨论算法“12×14”的情境图,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计算思路,展现完整的笔算过程。这样,通过学生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展现计算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有,情境图设计的内容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通过一些画面和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如呈现四人围在一张桌子四周,就是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二是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提供了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如,“圆的认识”这节的情境图,画面内容明确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画一画圆,并由此通过教师用圆规画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教材呈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实践以及自学、讨论,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圆的特征,“圆的周长”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猜一猜、填一填、议一议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3提升了价值观教育

主题图一方面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提示了教学活动的线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如通过精美的画面和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数学的情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有效运用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切,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的教学要求。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知识,更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合理的运用主题图展开有效的教学。

2.1注重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境的呈现过程。“主题图”的呈现方式对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

2.2选择主题图的提示语

在当前数学教材主题图中,在其内容的呈现上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并通过插图和提示语,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如果插图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在一张桌子,这里就是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示框中的话语,有的就是反映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如果画的是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在这里要起到主导作用。总之,分析教材时,教师要认真研读图中的这些信息,理解它的`意图,理清教学的思路,从而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

2.3利用主题图的整合性

单元主题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十分丰富,通常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综合练习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单元主题图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将最初接触主题时对图意的感知,提升到梳理成一个个数学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收集有用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使用同一套教材,因为地区的差异,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实际,刨造性地使用主题图。比如,不具备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教学手段去用好主题图,再有,当教材上的主题情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或者有的内容重复、有的素材作用不大时,教师如何根据实际,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增加或删减。总之,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整体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好的体现主题图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夏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浙江大学学报,,32(3):370-371.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7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教育也相对落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作为农村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短缺、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陈旧落后等。”[2]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一、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学校领导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大部分的校长认为升学率是最重要的,并且在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时,上级有关领导也将升学率摆在首位。因此,对于音乐这门与升学无关的课程,学校也就自然不放在眼里,音乐教育的质量也无关紧要了。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课暂时放到一边,就连每周一个课时都难以保证。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受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乡村音乐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与城市的老师有着一定的差距。由于教学条件的落后,领导对音乐课的不重视,音乐老师对于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也下降了,很多专职音乐老师都转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致力于音乐教学。很多学校的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唱歌课,音乐教师也不管歌曲的内容是否健康,只要学生喜欢,在课堂不出什么事,这堂课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乡村中小学学生本身对于音乐课很感兴趣,但是由于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兴趣。音乐课基本上成了情绪发泄课和作业课。

在农村,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去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上大学,跳出农门,对于与升学考试无关的学科他们一点都不关心,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开这样的课是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在他们的思想深处,还存在着许多的封建思想,认为学习音乐的都是下九流、卖唱的、戏子等,所以学音乐没有出息,也被乡亲们瞧不起。

2.师资。以重庆地区为例,在重庆乡村中小学校中,音乐师资严重不足,只有30%的学校里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这其中,大多数的学校都只有一位音乐老师,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以及与音乐有关的各种活动,都由这一位音乐老师来承担,任务相当重。其余学校,音乐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很难胜任音乐教育工作。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完成最起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音乐教师。在村级小学里,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所有的课程都要由这一个老师来完成,因此,老师根本就不会把音乐课列入课表。

3.音乐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是学校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硬件设施是很重要的。

4.教材。在音乐教材的使用上,乡村中小学没有使用同一版本的音乐教材。很多学校音乐教材的选购都是由学校自己来决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音乐教材。由于条件的限制,除了歌曲的教唱外,其他内容根本就无法进行教学。欣赏课,没有音响设备;器乐课,没有器乐;乐理知识,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兼任的,他们自己本身的乐理知识都非常有限,无法胜任教学。

二、几点建议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学校领导及家长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使人陶醉于无穷的联想与想象之中,使人感到快意和满足,使人置于音乐的独特境界。要提高人口素质,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发展音乐教育。

2.加强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不足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使得很多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很难在农村长期工作,尤其是很需要教师的边远山区,更是青年教师不愿意去的地方。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来教学,他们认为在乡村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农村的人对音乐的认识不够,根本就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在音乐方面进行发展。即使有人愿意到乡村中小学进行教学,也只不过是把这里当作自己事业的一个跳板,很快就会转到条件好的学校。

音乐教育师资是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引进教师,这是缓解师资短缺的重要途径。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加大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来增强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其次,国家也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为乡村的教育增光添彩。再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师资源。由于在乡村的音乐教师大多数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也有的教师是半路出“家”的,专业水平和技能都不高,有关部门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现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各个学校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探讨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技能。

3.加强音乐教学的设施建设。首先,国家应该增大对乡村中小学的教育投资。国家在城乡的教育投资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以2001年为例,从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来看,农村小学为651.75元,城镇小学达999.9元,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仅为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65.18%;农村初中为810.56元,城镇初中达1382.03元,农村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只相当于城镇初中生均教育经费的58.64%。从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来看,农村小学为100.67元,城镇小学达202元,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仅为城镇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49.83%;农村初中为158.49元,城镇初中达340.64元,农村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只占城镇初中生均公用经费的46.52%。”[3]从城乡生均最低维持成本看,“农村小学为545.1元,而城镇小学则为574.4元,农村小学比城镇小学少29.3元;农村初中为587.5元,而城镇初中则为730.1元,农村初中比城镇初中少142.8元。”[4]由此可见,国家在教育的投资方面,对乡村的教育投资是不合理的。其次,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强地方财政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状况,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农民有能力承担下一代的健康成才所应支付的费用,以及美育的再投资,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只有这样,乡镇政府才能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拓宽音乐教育渠道。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5]教育部门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音乐教育的侧重方向有所调整,给乡村音乐教育适当有效的扶持,增强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动力。“各级政府要建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量化标准和教育评估机制,努力将区域内的每所学校都建成标准化的学校。”[6]

4.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依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科学预测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关,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的要求,编写科学、系统、合理的,具有各校特色的,具有权威性和先进性的音乐教育教材,以此统领我国的各级各类音乐教育。针对乡村中小学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生活和生产习惯的相关音乐曲目和音乐场景等。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乐曲,并且音响资料应该附加磁带,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各地乡村中小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选用音乐教材,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提高乡村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是提高乡村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作铺垫。没有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了。只有实现了我国的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我国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培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03).

[2] 魏素萍.西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思考.甘肃高师学报,2005(3).

[3] 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龙亦凤.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江西教研科研,2006(9).

[6] 何岸,斯孝金.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中国农业教育,2004(6).

互联网对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作用论文 篇8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4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4

(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4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5

(三)、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6

(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6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做法„„„„„„„„„„„„„7

(一)、了解学生个性„„„„„„„„„„„„„„„„„„„„„„„„„„„„„„7

(二)、注意因材施教„„„„„„„„„„„„„„„„„„„„„„„„„„„„„„8

(三)、善于“情”“理”结合„„„„„„„„„„„„„„„„„„„„„„„„„„8

(四)、坚持“道”“业”齐抓„„„„„„„„„„„„„„„„„„„„„„„„„„8

(五)、突出尊重理解 „„„„„„„„„„„„„„„„„„„„„„„„„„„„„ 9

(六)、提出合理期望„„„„„„„„„„„„„„„„„„„„„„„„„„„„„ 10

(七)、重视培养自信„„„„„„„„„„„„„„„„„„„„„„„„„„„„„ 10

(八)、不断给予鼓励„„„„„„„„„„„„„„„„„„„„„„„„„„„„„ 11 参考文献„„„„„„„„„„„„„„„„„„„„„„„„„„„„„„„„„„„ 12 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

摘要:现代中小学生将是推动21世纪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 作用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骤然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据科学家预言:心理疾病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现代中小学生将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影响到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

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

(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①。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

————————————————————————————————————————— 注释:①摘自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3段

1、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现在全世界面临着青少年道德危机的问题,如: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漠不关心的一代;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出现没有信仰等现象。现在我国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他杀、吸毒等现象屡见不鲜;

2、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的不适应和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心固性疾病都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

4、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且心理健康本身就蕴涵着美的深刻内涵,在中小学时期应注意塑造学生的形体美、风度美和姿态美,健康的心理是实现美育的本质内容之一;

5、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小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落实,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所谓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的内在根据。从素质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 注释:②摘自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5段

③[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③

②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

(三)、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发展问题的阶段。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犯罪率占了全国犯罪率的70%,而14-16岁的青少年的犯罪率就占了其中的70%。中小学生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小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又与学生的这些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过渡性(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闭锁性(内心世界从开放转向封闭)、社会性(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动荡性(心理发展不稳定和可塑性大)

。据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5%左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和早恋等不良心理状态。一言以弊之,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

(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古曰:“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 注释:④摘自丁道群、王晓平等编著,《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做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八点:

(一)、了解学生个性

概括地讲,由于学生主观上的要求、愿望与客观上未能满足、实现而形成矛盾心理,例如,渴望成功与实际上的常常失败,强烈的自尊与实际上的得不到尊重等,这种矛盾心理未能得到及时调整而转化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并支配自身行为,使一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偏离正常轨道。但每个人的气质不同,心理状态便不一样。一般来讲,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

1、胆汁质类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感情变化迅速、强烈、明显,性格急躁,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向性明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多血质类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情感、兴趣不稳定,不集中,耐力差,是非观念淡薄,容易感情用事,自控能力弱。学生中逃学、打仗闹事等多为这一类型,他们常常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3、粘液质类型。这类学生表现为对事物缺乏热情,因循守旧,过分刻板,惰性心理明显,一般不愿与同学交往,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的内心感情,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我独立,常常脱离集体,不愿受纪律的约束。

4、抑郁质类型。这类学生常表现为多虑,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孤僻。他们常常由于学习差,缺点多,自感前途渺茫而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

学生中,属于以上典型四种气质类型的人不多,中间型或混合型为多数,学生错综复杂的心态,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心理障碍。只有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工作。

————————————————————————————————————————— 注释:⑤摘自莫雷、卢秀安、张积家《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10月

(二)、注意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别,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比如:对胆汁质型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耐心、沉着、冷静的精神,批评、约束是必要的,但不应轻易激怒他们,最好是先进行“冷处理”;对多血质型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善始善终的精神,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草率、轻浮、不踏实的毛病,养成办事踏实、专一,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对他们的各种缺点要及时指出,并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对粘液质型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热情、爽朗、敏捷的作风,对他们要耐心、细致,如果出现缺点和错误要冷静具体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他们思考、认识、改正的时间,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跟上集体步伐,克服冷漠感,培养敏锐的反应力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对抑郁质型的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紧张、活泼的工作、生活习惯,以及勇敢、大度、合群等品质,对他们要给予关怀、体贴、照顾、鼓励和支持,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指责,对他们的要求不宜太高,组织教育他们尽可能多地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团结共事的习惯,克服孤僻、怯懦的弱点。

(三)、善于“情”“理”结合

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常常使他们对周围的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抵触情绪,倘若学生对教师存有偏见或其他误解,他们往往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识渊博、作风正派并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热爱老师。班主任应非常富有同情心。一个哲人曾说过,要了解一个人,只须真心爱他5分钟。对学生和那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常挨批评,遭讥讽,觉得做人不光彩,这和他们正在发展的自尊心所处的地位是十分矛盾的。因此他们非常需要别人尤其是班主任的同情、关心和帮助。电影《少年犯》中说得好:一个人经得住自然的灾难,经得住社会的磨难,可经不住亲人的抛弃。推一把可能使其踏上歧途,拉一把就可能便其改邪归正,好些人都是被家庭、学校无情推出来后才走向犯罪、走向毁灭的。在学生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关心、爱护他们,尽可能地接近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用真情去感染、打动他们,他们的心扉向教师敞开,才能与教师产生情感和心理共鸣。这是学生转化的前提条件。但要明确的是,情感的投入还不是开锁的钥匙本身,至多只是钥匙的毛坯,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趁热打铁,析事辨理,使其明是非,懂善恶,辨美丑,从而产生转变的内驱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四)、坚持“道”“业”齐抓

学生的转化,决不意味着要把“学生”管成小绵羊,而是要使他们在遵规守纪、文明进取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各展所能。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转化学生,只从“道”上入手还不够,还必须使其在“业”上收获,既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气,克服不良习惯,也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学生转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化,才能见长效,见实效。

学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采、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自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转化学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防止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也大,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同情和关心,所以要和学生多接触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突出尊重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已,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学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深有体会。

怎样尊重和理解学生呢?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学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其次,要相信学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学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魏书生说得好:“学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 人。第四,对学生工作要有信心。学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信心。

(六)、提出合理期望

合理的期望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发展趋势的预测标准,既有实现的必要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可望又可及的期望目标能摧人奋进,可望不可及的期望目标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放弃努力。合理的期望目标结构应与学生的需要层次结构相适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人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发挥主要或主异的作用,激励着人的行为。当一种需要获得满足时,这一需要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而更高一层次的需要产生了,并要求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目标也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状态和水平,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提出。当学生在实现某一期望目标的过程中,切实发现了自己的潜能,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的时候,再及时提出高一层次的期望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的目标值过高,如对一个学习成绩常不及格的差生,提出期望“下次考试拿百分”,这样的期望目标只能使他在失败中产生“我就是不行”的心理体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发展水平提出适当的期望目标,既不能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又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

学生决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有不少优点,只是因缺点过多而被掩盖了,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沙里淘金般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承认和肯定,以激励他们的热情,增强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后进学生迎头赶上。

(七)、重视培养自信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并非是个从智能结构缺陷造成的,而是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症”。具体表现在害怕教师在课堂上当众提问,紧张的心理可以从他们脸色表情上看出来。教师课下找其谈心发现,造成害怕心态的原因是个人虚荣心在作怪,怕自己回答错了会被同学们嘲笑。学习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发问,怕伙伴说自己笨,更不敢举手到黑板前演算,本来会做的题目来到黑板前面对全班同学,由于心理过度紧张造成做题漏洞百出。曾有这样一件事,上课时老师本想找一个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但这个学生看到有听课的老师,心理过度紧张支支吾吾地说错了,自己觉得很难堪,这时又听到从教室后面传来小声责备声——“弱智”。大家这样对待他,不仅加重这位差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学习恐惧症”更严重。尽管许多学生对学习上的失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让学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应讲明道理,使其明白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强,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其次,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差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其三,课下给学生开“小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前和他们共同预习、找出疑难,让他们会独立思考;下课后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每次考试前应专门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给他们讲做题、答题的技巧。还要坚持“跟踪辅导”,就会使学生慢慢地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也会从中得到更多喜悦感和成功感,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不断给予鼓励

学生的自我观念,是学生对自己的基本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或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学生的自我观念如何,决定着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期望目标能否得以实现。教师的期望只有为学生所接受、认同,才能激发起学生为之奋斗的积极性。因为在教师的影响下,自以为是优等生的学生才会以优等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争先回答,对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对班级和学校管理出谋划策,主动参与。而自以为是学生的学生会以学生的标准要求和表现自己,学习不主动,对考试得分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对学生应该多一些鼓励性评价。鼓励性评价是指捕捉和发现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肯定性的价值判断。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激发和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人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渴望。一个人向着某一目标行动之前,就憧憬着实现目标的喜悦,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给以“30分”、“不及格”、“倒数第一”等否定性评价,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应当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对待差生“只有在他取得了进步的时候,才给他们打分。”既要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又要评价他们的创造能力,可设“学习成绩进步奖”、“创造能力提高奖”等,促进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

以上八种方法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人类刚进入20世纪时就指出:“我毫不怀疑绝大多数人无论在生理上、精神上,还是道德上,都是很有限地利用 了他们的潜力„„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宝库是我们连做梦也想不到的。”科学家对人类潜能的揭示,充分说明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每一位学生就像一座潜伏的火山,热能在地底下涌动,一旦爆发,威力无穷!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用我们的光和热,点燃他们心中的导火索,让他们的潜能爆发,发挥出学生人格的威力,创造“化腐朽为神奇”的神话!

参考文献:

1、林振海、陈传锋主编,《中学心理学》,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丁道群、王晓平等编著,《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莫雷等编著,《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5)。

5、周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

6、[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裴利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三种偏向与纠正[J].教育探索,2004(10)。

上一篇:最新的儿童故事演讲稿下一篇:烟雨开平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