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4-05-04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精选11篇)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篇1

(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

林园茜

广东深圳 518008)

摘 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对策研究

中职生,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他们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以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诸如恐怖、焦虑、疑病及神经性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身心健康作为一切价值的源泉,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可靠保障。因此,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这些困惑与矛盾又大都是基于所处的特定校园环境引起的。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㈡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㈢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㈣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㈤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研究对策

中职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应对,以维护和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㈠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人必备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通共识。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建立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是对中职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通过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测量,借以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研究教育对象,从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知识,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开发中职生心智潜能,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中职生及其学习与成长的需要进行。例如:女生情感专题讲座、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分析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常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而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心理素质良好的师资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日本,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督导员心理素质与业务技能的要求甚严,必须具备心理学基础、心理辅导与治疗知识、精神医学与精神分析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相关水平堪忧。这方面的教师大都是由相关人员兼任,基本属于半路出家,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当缺乏。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尤为迫切。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理论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先培训一批骨干教师,起示范作用;二是轮训各班主任,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三是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建立社会实践与实习基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结合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比赛、表演、联谊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使新生自进校门那天起,就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促使他们及时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环境,而且也能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进而明确自己生活的目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㈢利用网络技术,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运用,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平等性和交互性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正面教育,从根本上消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因而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充分尊重中职生追求平等的个体需要,又能促进网上心理教育与网下心理教育的衔接,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其次,精心挑选或编制包括心理专家最新理论成果及典型心理咨询案例为主要内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化说教为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再次,由心理专家主持并参与开设“心理聊天室”、“在线心理咨询”等活动,精心设计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网页以吸引广大中职生参与。在中职生喜爱的网络活动中,不断充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如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同时还可将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增添到电脑游戏中,使中职生在娱乐之中缓解心理压力,接受心理熏陶,开发心理潜能,在“不经意”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进而优化心理素质,最终促使中职生的自我心理评价能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

㈣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当代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 随着其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以及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 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 加强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长春市多家中等职业学校调查走访发现, 中职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极逆反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 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 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 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 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 我行我素, 生活上自暴自弃, 得过且过。

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 情感丰富, 情绪富于变化,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易感情用事, 但缺乏冷静, 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 两极化现象明显, 快乐时常兴奋过头, 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 易冲动。

3、缺乏自信心,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目前, 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 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 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 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 便产生自卑心理。

4、人际交往能力低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 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 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 但主动性不强,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 在实际交往中, 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 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力量。这一环境来自于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度共识。如果说全校参与辅导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话题, 那么全校可以先一起努力, 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大有帮助的。我们要首先对全校的学生工作教师进行心理辅导课程培训, 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的概况, 学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全面掌握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学生各种工作。

2、全方位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 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 学生健康的人格, 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现有教学体制看, 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 但现实中, 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 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 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定期举办心理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知识, 帮助中职生掌握一定心理保健方法, 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节之目的。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 又要讲究实际操作, 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如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心理训练活动, 优化中职生心理素质, 开发中职生心智潜能, 增进中职生心理健康, 培养中职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 进而提高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促使他们全面自由的发展。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中职生及其学习与成长的需要进行。例如:女生情感专题讲座、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分析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 对象明确, 针对性强, 常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因而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 自我心理调节。

4、实现学校与家庭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 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 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应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篇3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大多成绩较差,可以说是在批评、指责中“成长”起来的,其严重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中考残酷竞争的失利,又使其原有的自卑心理雪上加霜。有个别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或是其他原因,致使家庭教育不持久或者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更加差,进而不断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学生对家长、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产生怀疑,其心理经常受自卑、压抑、困惑、孤独、畏惧、敌对情绪等因素的支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思潮也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学生无所适从。

二、中职教师应采取的有效教育对策

1.树立先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力量,是具体实施者,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导师。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应关注心理疾病的预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调节教育,并积极地面向心理潜能的开发;积极发挥教育的系统性、目的性功能,重视认知与体验;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只有转变思想,增强认识,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真正发展。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

3.在常规教育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程序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好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4.借助影视魅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影视是美的化身,影片中高尚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美丽的自然景色、优美的音乐旋律、艺术化的人物语言等,无一不带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他们获得极大的美的愉悦。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操、才智的培养也离不开美的感染和熏陶。

5.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社会生活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可以说社会即学校。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其中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也有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学校、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人或事,引导学生作出全面正确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调适其思想上或是心理上的种种缺陷和不足,也可以消除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

6.加强对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学校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明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家长要了解青少年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鼓励,也要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他们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7.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职能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产生的影响具有激励作用,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班级中的边缘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班主任在学习、精神上的关心、关怀。过分把时间、精力放在督促他们的宿舍卫生、纪律方面,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真心和关怀努力奋斗,与我们的学生携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查艳利.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J].科技信息,2012(15).

优秀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4

一、完善教师内心世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中职生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突然走进职业学校后,看到自己不少的伙伴进了普通高中,他们的内心因为现实的落差而变得敏感。他们刚入校时,一旦遇到自己不顺眼或是不情愿的人或事,就会想到:我仅仅是学习成绩差一点,你就把我低看了一眼,一句话不投机,就会产生语言攻击甚至肢体冲突。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显得很重要,它直接会对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以新型的“学生观”审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分析原因,就事论事,不偏听偏信,不想当然,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因材施教,把他们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轨道。久而久之,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让班集体充满正能量

1.塑造班级灵魂,构筑班级主心骨。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奋进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当然,一个奋进的班集体,离不开班干部群体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选拔个性品质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正确导向,大胆放手,创造机会与氛围,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有条理地开展工作,使他们乐于发挥班级主心骨的作用。以主心骨为辐射,逐渐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形成“我以我班而自豪”“不给同学抹黑脸”的班级正能量。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心理剖析和行为调控能力。

2.让学生在良性的班级环境中成长。具体形式为:在班集体内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力争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认可和赞美→满足精神需要→产生激励力量→为集体做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引导、鼓励他们向上、向善。

四、尝试运用沉默术

中职生毕竟是渴望成年而尚未成年的一个群体,有时候,他们所犯的错误并非不可饶恕,而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事,甚至可能有点幼稚。譬如,走在楼道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看他的眼神不合他意他就与人争执,因为好奇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了一张纸条,同学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溅湿了他的衣服,未经允许用了一下他的橡皮,等等。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小事往往会引发打架斗殴。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严厉地训诫和滔滔不绝地说教,效果不一定明显,此时,不妨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方法——沉默去应对,或许会收到的效果。因为沉默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创造的是一个改变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它又是一种心灵的解救。因为教师的沉默,可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使他在思想深处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后想起来不值一提的事进行思考,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沉默,会给学生带去自由翱翔的勇气和构筑健全心灵的可能。

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5

桐乡技师学院(筹)沈玉林 314500

【摘要】目前,基本上每人一部手机,甚至两部,在中职学校,高频率使用手机的现象到处可见,由此引发的中职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对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中职学生能提高对手机成瘾的认识,提高自律能力,科学文明地使用手机。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成瘾;心理分析及对策

如今,在中职校园,学生基本上是每人一部手机,甚至两部。手机的功能不仅仅是打电话和发短信。智能手机固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快捷方便的交流平台,但也引发了手机使用频率过高,甚至手机依赖的问题,我们现在称之为手机成瘾。

一、中职生手机成瘾概述

手机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是指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是由于某些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中职学生由于在校空余时间多,使用手机比较频繁,逐渐对手机形成了依赖性,这种重复地使用手机而导致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危害

1、影响中职生的学业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有33%的被调查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6个小时以上,51%的学生均在4个小时以上。使用手机除了正常打电话和发短信,主要集中在微信、QQ聊天和逛淘宝等购物网站,还有玩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等,甚至被调查的学生有长时间看色情小说和图片的现象等。遇到考试的时候,学生使用手机作弊,现在网络发达,使用作弊软件,可以直接扫描试题就能获得答案。这些情况足以说明手机会使学生荒废学业,不利于其个人发展。

2、影响中职生的价值观

学生使用手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浸染。许多不符合学生身份的思想蜂拥而入,读书无用论、性开放、及时行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个人英雄主义、畸形恋爱思想等已经严重腐蚀了我们的学生。还有垃圾信息、诈骗短

信等侵蚀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处于幼稚向成熟过渡期,制止力薄弱的学生就难于抵制手机网络上的种种诱惑,甚至还会陷入漩涡,从而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3、影响中职生的人际交往

有些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内心渴望交友,但又不愿把自己的心扉向自己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敞开,选择了具有间接性、虚拟性、相对自由得多的手机聊天工具。他们在这里畅聊,塑造着理想的自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使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恶化,变得更加孤僻,从而导致交往恐惧症不断加剧。

4、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对手机形成强烈的依赖后,手机无形中就在中职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一旦手机没带或者手机没电等就会引起较强烈的情绪波动,如烦躁、焦虑、脾气暴躁不安等,没有手机在身边,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而且,长时间使用手机打电话会使听力下降,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视力下降,手指抽筋,颈椎劳损等症状,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中职生的身心健康。

三、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分析

1、外在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基本上都是智能手机,功能齐全,游戏、音乐、微信聊天、贴吧、淘宝购物等都给中职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据调查显示,手机成瘾的中职生主要使用手机的时间集中在微信QQ、贴吧、淘宝购物和游戏上。现在的学生一有空隙时间就拿出手机,在虚拟的世界里畅游,沉迷于畅聊和游戏,因为网络空间是言论自由的,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2、个体心理因素

(1)孤独心理

由于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经常产生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他们无法正确地去解开自己的心情,而在无形中,他们通过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来释放自己,于是感到无比轻松,就错误地把手机当

作开解压力的工具。迷恋手机的中职生多数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鼓励和赏识。通过手机聊天,发帖,购物等,打发了他们无聊的时间,体验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2)好奇心理

手机网络无边无际,信息瞬息万变,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对事物的好坏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再加上这时期的青少年处于隐藏着对异性的好奇与神秘。这种好奇和亲近的愿望,来自于日益强烈的性冲动。可是由于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无意识的压抑了这种情感需求。手机网络的出现无疑给他们交往提供了相对保密的空间。因而中职生很容易沉迷于色情网站而难以自拔。

(3)盲从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有着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趋之若鹜,而手机上网聊天、购物、交友甚至网恋是他们获得理解和精神慰藉的一种途径。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半依赖、半独立的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经不起外界不良诱因的诱惑,因而存在着盲从的心态。班集体中只要有一个学生迷恋手机游戏,那么就很快有一大批人加入其中,随着游戏人员的增加,讨论切磋技艺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加,对游戏的迷恋也就更深一层。一些女生沉迷于网络购物,每天都讨论网上哪个产品如何,久而久之很多女生就一起加入了购物的行列,这种“盲目从众”心理使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四、中职生手机成瘾的对策

1、开展预防为主的教育工作

(1)加强对中职生的手机使用教育。既要让学生熟悉和利用手机的优点,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手机具有的潜在威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认知,清楚地知道利用手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2)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生活氛围,融洽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现实人际关系;学校、社会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理和心理保健等方面给中职生以更多的关心。同时,家庭、学校双方要协调一致,控制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夜间使用手机的时间控制。(3)

发挥共青团等青年组织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学生社团,培养中职生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避免学生陷入手机成瘾的泥潭。

2、中职生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社会实践,用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冲淡手机的诱惑。其次,要与亲友、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子。最后,中职生要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中职生要重视自我教育,切实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鉴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解决中职生手机成瘾问题,关键是通过中职生自身的努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坚强的意志去抵制手机文化所带来的诱惑力,严格规范地使用手机。

3、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

对于有手机成瘾症状的中职生,应做到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尽快戒断手机成瘾,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目前可以此采用的方法主要有:(1)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设定小步骤的训练目标,让患者以放松的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上瘾的程度,设定小目标,如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逐步减少。同时,要让患者学会某一肌肉放松技术,并鼓励患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地从事他所焦虑的行为,进而有效地治疗。并且要求学生制定合理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这有利于患者学会控制自己,放松神经紧张。并且,在进行行为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代币法等奖惩方法加以巩固。(2)小团体心理辅导法。中职生手机成瘾者对手机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也对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在团体辅导初期的关键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环境氛围,组建好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取“认知行为”模式,使小组成员先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然后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团体成员就网络依赖的问题进行主题交流和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成员共同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

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现有依赖程度确定改变的目标、拟订评估策略、制订行动计划。

参考文献:

[1]吴国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0).[2]黄时华,余丹.广州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王薇.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J].心理,2011(176)

[4]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措施[J].教育理论研究,2011(217)

中职生心理状态及其解决对策初探 篇6

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中职生心理状态及其解决对策初探

文 周 娇

摘 要: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特征:有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突出、自我封闭与渴望开放的心理矛盾并存。作为一名中职生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他们的成长规律,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扫除学生心理阴霾,为他们撑起一方晴朗天空。

关键词:中职生;主要心理特征;心理教育

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中、小学生的群体,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心理,从而探索他们的成长规律,指导他们健康地学习、生活。那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特征

1.自信心不足

大部分中职学生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而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在爱的名义下,给他们扛上沉重的包袱。基于此,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遇到问题总是缩手缩脚,严重者还会妄自菲薄。

2.逆反心理突出

大部分中职生在中学备受老师冷落,在家里的待遇也是父母的“愁眉和鞭子”,久而久之便产生“做了也不讨好,我干脆不做”的逆反心理。还有,学校某些教学设施条件不足或一些教师教育方法、言行举止失当及社会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也导致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自我封闭与渴望开放的心理矛盾并存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兴趣,渴望获得异性的关注;对父母和老师封锁着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外部表现和内心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能根据他们的举动或行动就做出某种结论,这样往往会发生偏差,而是需要深入他们的内心。

二、探索心理教育方式,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扫除学生的心理阴霾

1.在德育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发掘学生的潜能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都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人格、情感、意志等。作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认识自我、重塑新我。比如,开展“心怀感恩”“放飞理想”等主题班会,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和愿望;比如,“值日班长”“值周班干部”等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以达到矫治目的。还比如,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诗词朗诵、“三好”(人人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唱一首好歌)活动、体育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2.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集体主义思想的深刻根源之一在于能够敏锐地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举动、每一行为都对他人的心灵的影响。”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师的良好风尚。()比如,学生有很多话不敢对老师讲,作为班主任可以每周开展一次“班主任,我想对您说”主题班会,还可以在办公室设立班主任信箱,在课堂情况记载表里设计一个“学生意见和建议”栏,给学生一个说话或者发牢骚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赖。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还应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培养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3.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础。作为中职教师,首先必须满怀信心,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取长补短。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承认差距,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想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自强不息。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爱”字当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感化学生。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只有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给学生撑起一方晴空。

浅析中职生诚信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篇7

一、中职生诚信缺失现状

1.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在学校里, 学生都有逃课, 课下作业的抄袭, 有时候考试过程中的作弊情况, 这些都反应了学生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 复习不认真, 以至于考试想法去作弊, 最终还落得个补考的后果。当这些最终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时候, 我们不禁要问平时的德育工作为何没有教育好学生, 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是做事的基本原则。

2.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现在国家提倡职业教育, 实行中职生减免全部学费, 最后家庭承当的只有生活费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向往独立, 更不愿与父母交流学习中问题, 只是囊中羞涩时, 想起给老妈打个电话, 一个字“钱”。有些同学更以生活费不足为借口, 向父母多要生活费去充游戏币、上通宵网, 还有些学会了抽烟喝酒的不良习惯, 这些都让家长和老师寒心。

3. 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为了获得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很多学生挖空心思编造简历, 修改成绩, 伪造证书, 编造自己社会实践经历, 学生干部经历等。造成了一定不良的影响。

二、中职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的诚信缺失,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学生所处的环境来看, 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影响

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在改革浪潮的环境中, 物质生活不像父辈那样匮乏, 各种新思想新东西不断涌现, 精神信仰更不像父辈那样坚韧, 更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还有网络上充斥着学历造假、以假乱真的成功事例, 给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职生很坏的影响。

2. 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 父母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 直接影响其对于诚信的认知态度。中国的家庭教育, 只重考试成绩, 不管品德的好坏, 为了取得一个高分成绩, 有不少学生包括家长, 不惜铤而走险, 办假户口、开假证明。另一方面, 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家长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诚信。

3. 学校教育影响

首先, 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 层次不清, 目标不明确, 可操作性不强。第二, 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 重智育而轻德育, 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 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 重理论轻实践, 内容抽象, 脱离实际, 只重思想灌输, 轻道德实践, 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 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 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三、探索中职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更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完整人生规划的基础。必须加强德育工作, 加强诚信教育, 让中职生成为合格的有素养的技术公民。

1. 亲其师, 而信其道,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教师理应以身作则, 为广大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诚信素质, 每一个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 而且要特别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 当学生以老师为荣, 以诚信老师为傲, 这时诚信教育就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了。

2. 搞活动营造校园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 寓诚信于活动中。学校应抓住学生们都喜爱活动的心理, 积极的开展设计各种多样化的诚信教育活动, 把诚信教育内化在每一项具体有意思的活动中, 这将会达到所要的诚信教育效果, 让学生都真诚待人。比如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 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故事片、视频, 邀请社会先进个人讲述事迹, 以营造诚实做人、做事的氛围, 做到活动寓诚。再积极的邀请学生演讲自己的感想。

3. 任课老师注重德育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不能放松的, 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礼仪课等要结合教学内容, 寓诚信人物、事件等于课堂教学之中, 让学生感受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理论课和实训课同样要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诚信基础。各科教师要教育学生无论在何种地方首先自己做到诚信, 看到不诚信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有信用者荣, 无信用者耻”、“有信用走遍天下, 无信用寸步难行”的社会道德观。

社会呼唤诚信品质, 职业学校的特殊性质要求把学生的诚信教育当作一项系统的工程常抓不懈, 每位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要认识到诚信品质培养的意义, 诚信的劳动者才是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邓江霞.诚信跌失的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4) .

[2]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 2002-05-30.

[3]查艳.浅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2年15期.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

中职生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中职生来说,心智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也缺乏[1]。因此,中职生无法正确的处理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同时,中职生还较早的面临着就业压力,使中职生产生了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成为中职院校面对的重要教育问题,而班主任对于学生起到了领导管理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从学生身心发展与需求出发,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技能以及人格的全方面发展。

一、中职生存在的一些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以及心理逆反问题

由于中考的失利,以及人们对职校的偏见,让中职的学生感到自卑和失落,他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同时,他们正处于逆反期,所以,很多学生会出现违反校规、校训的情况。

2.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

大部分中职的学生基础知识本就薄弱,再加上没有学习目标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也缺乏动力,很容易出现上课睡觉、看小说、逃课等现象。有些中职生性格怪异,情绪大起大落。

3.人际交往不当,没有团队精神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着家长太多的溺爱,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比较强。再加上结交一些社会不良少年,导致自己也逐渐走下坡路。

4.对未来迷茫,产生毕业恐惧

中职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经常会感觉困扰和迷茫,心理难免产生消极情绪,思想上也很悲观,从而也就形成了一种焦虑,压抑、恐惧的心理。并且中职生还存在一种很大的依赖性,心理的承受力较弱,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容易靠一些刺激的事物填充心里的空虚。

二、诸多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1.自身原因

首先,大多数中职生已经处在成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在生理发育上已经逐步成熟,但是在心理发育上却差得而很远,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难免会给其心理造成障碍[2]。其次,他们之前生活环境不同,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生活习惯和性格的不同,很自然的使他们在学校里组成不同的小团体,从而影响团结。

2. 家庭原因

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对职业教育排斥,这可能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大学就没有了想要的前途,送孩子上中专只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因为这些孩子落榜后又没到就业年龄,家长担心孩子会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迫不得已让其上职校,只求拿到文凭尽快就业,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不足,也就不能充分与学校配合并且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同时,有些家长过分的严厉,对中职生缺少耐心和沟通;也有些家长又过分放纵溺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团队意识。

3. 学校原因

中考是注重升学率的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不被重视,因此导致一些学生进行自我否定,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再加上在职校里接受的一些教育不到位,使班主任付出的努力也收效甚微,老师失去耐心时难免对学生进行体罚、责骂等,更加使中职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4. 社会原因

社会上不良文化的注入,堕落和腐朽的思想以及娱乐环境的影响,使中职生为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更大大地增加了这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三、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每天生活在压抑、困惑、痛苦之中,那么一定不会做好任何事情,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前提。由此可见对于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来说更是重要,这对青少年以后的人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孩子们关键时期的班主任应当负起这个责任,肩负好伟大的教育使命。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着决定的作用。

1.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为班级的学生们做好表率作用。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积极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感染每一名学生,以此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2.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日常学习中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多组织些课外的活动,比如运动会、郊游、在班级里开设“班主任”信箱,以此提升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同学之间融洽的关系,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谐的班级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们的情感和行为受到良好的熏陶。

3.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兼顾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专业的是知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和中心环节,對于健康心理素质培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班主任应该尊重和热爱每个中职学生,并对中职生进行积极暗示和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去教育中职生,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中职生能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和生活。

除了要开展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外,班主任还应根据学生行为中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有目的地、个别地进行指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优点以及缺点、现实与未来,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的确定人生目标,正确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特长的成长之路。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中职教育方面,国家每年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大量实践,结合实际,对班主任实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想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中职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2]毕淑敏等.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工作,外国教育工作动态[J].1981.

中职生积极心理教育分析论文 篇9

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积极行为是抑制问题行为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来说,转变教育管理观念的根本是解决如何看待教育、看待学生的问题。由于近年来中职生生源质量严重下滑,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区域。对此,以明显消极特征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矫治功能,学生更多地被看到问题,其教育模式定位为问题的预防和减少。积极心理学认为“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教育就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教育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作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积极行为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有时“问题的克服和积极的培养也许应是一个平衡的统一的过程,两者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干预的指导思想应进行转折性变革,不仅要预防和减少消极品质、消极行为,更要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建设和整个中职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关注中职生的问题行为,更应该关注其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潜能,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积极健康的人。对于正处于少年期或青年早期的中职生来说,难免会在适应学校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遇到失败和挫折,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积极认知加工及相应的应对技巧加之内心力量不足、积极心理品质缺乏,往往会陷入心理困扰而不能解脱,甚至出现极端行为.对此学校教育应该通过综合的指导和训练,发展个体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强调优点与长处,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发展积极行为,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个体的积极品质、积极行为得到了发展,其攻击行为、问题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得到预防和消解。

二、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积极人格建设的重要保障。创设积极育人环境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积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中职生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发展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培养其社会行为获得良好发展。

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并促使其积极行为的发;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和接纳程度提高,班级内部的人际气氛更加融洽,在这样的环境里,消极行为就会相应降低,学生乐于也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同伴关系,这也会进一步强化个体以后的积极行为。所以,学校管理要重视各科教师和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人际互动,通过教师支持和爱护行为,为学生提供良性行为样板,传达了教师对积极行为的认同信息,对消极行为的否定信息,促使班级内部积极行为呈升高趋势,并达到预防和抑制消极行为的效果。

2.协助学生获得融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信任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学生采取积极的人际态度,并促进其积极行为方式的选择。因此,学校管理中要重视校风、班风、舍风建设,重视学生良好情绪、亲社会自我概念等的培养,并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人际交往的机会,指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此来为中职生融洽同伴关系的建立,以及积极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的抑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

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是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并抑制问题行为的重要保障。传统教育管理中,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仅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组织支持系统,学校将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与各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其它各项主体工作完全割裂,似乎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只是学生管理部门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其它教师和管理者无关,这必然导致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教育根本目标的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仅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系统,使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将其渗透在学校的各项主体工作之中,形成合力,实效性才有可能得到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以问题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在具体管理实践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建立了信任、安全、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第一要务也是“建立信任关系”。对师生之间的信任影响最大的是由刻板教育观念导致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所以在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严而有爱、严而有度,教育学生中要体现民主、灵活、爱护、妥协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积极行为的养成、消极行为的抑制。

2.各科教学渗透积极教育的思想。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行为。所以,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注重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并注意调节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例如,对胆小内向、自我评价较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让其参与一些较为简单的活动或回答简单问题,并多给与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积极体验,感受积极情绪,逐步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和学习信心,最终促使积极品质获得发展;对课堂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要加强对其偶尔表现出的积极行为的肯定和鼓励,并帮助学生挖掘内心潜能和优秀品质,向学生无形中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使其逐渐认识到人过去的不良经历并不对现在或将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只要是一个人,他必然存在积极的力量和积极的品质。

3.学校管理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常常发现中职生的部分冲突行为由学校管理引起,而这类冲突往往是学校措施不到位、不得当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而引起的矛盾激化的状态。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学生需求,防止冲突发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要求学校管理人员要和善和蔼,遇事不推诿,不扯皮,不急噪发火,不讽刺羞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②要求楼管、校卫既要严查严管,又要关心学生。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身上感受到宽宏友善的处事方法。以管理者亲善的作风感染学生,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增进友谊、完善自我,与同学和谐相处,宽容相待。从而为学生积极行为的表现提供积极良好的管理氛围。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篇10

■梁 刚

【摘要】安徽省在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为中职生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岗位。中职生顶岗实习是现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学生实习的过程,也是促进他们心理成熟、角色转换的过程。要研究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现状;全面掌握学生实习过程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中专生在实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因素顺利完成实习,从而转变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生 顶岗实习心理问题 对策

安徽第一个“国字号”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初编完成,皖江 10 市组团对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中部崛起大势已起。如今,京东方、海尔、格力、美的、蒙牛一家家国内名企相继落户,加上本地企业江淮、奇瑞、海螺、美菱、佳通等,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中职生也希望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但实际情况是各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动性较大问题,即一定程度的企业“用工荒”。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少中职生在实习期间因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在实习岗位上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素影响实习绩效。富士康的“十一跳”的警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都要求我们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分析。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中职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这要求中职教育更贴近企业,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多数缺乏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这使怎样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使-中职学生在心理上适应就业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营造校内企业管理环境,克服影响实习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在走上实习岗位的同时就迈出“零距离就业”的第一步。在我省的奇瑞汽车、海螺型材、美菱集团等企业调查走访显示,不少中职生在就业以后,普遍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影响着整个实习过程。

一、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心理问题因素

2004 年至今,我校安排机电专业 05、06、07、08、09 级五届的 730 多名同学,在二年级或三年级时陆续到校外实习基地———合肥美菱集团、芜湖奇瑞汽车、中达电子(台资)、海螺型材等企业进行“准就业”的顶岗实习。学校按照实习生管理制度,派遣学生工作处和就业办公室老师对实习过程进行了管理,在实习企业建立了学生班委会,定期深入企业展开访谈,听取他们在实习中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总结出几点当前我省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心理问

题因素。

一是不能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职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逐步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我校实习基地奇瑞汽车、美菱集团等公司均对员工采取 3Q 管理和考核,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很严格,按时上班,经常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 10 小时左右。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心理和能力存在着差异,由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慢,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当了“逃工”,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习阶段的绩效。

二是缺乏责任心,自制能力较差。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因此,他们在生产流水线实习时,只是将其配件简单组装,完成一道工序了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重新返工的现象。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个别人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导致个人意志消沉,实习时出现迟到、甚至打架、旷工等违纪现象。中职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实习绩效。

三是个人心理素质较差。中专生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易型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社会估计过高,对一切环境理想化,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了解不够。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发生动摇,心灰意冷,尤其是和领导、同事不协调而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实习中出现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对人冷僻、淡漠等现象。不少同学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原因而中断甚至放弃实习,影响着实习生心理素质提高。

四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实习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共事。据调查:一部分实习生缺乏与人交谈,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同样影响着实习生实习进程。

二、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心理问题因素对策

近几年,我校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与企业共同携手,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加强实习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对策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经过试行,逐步使中职生从学业阶段向职业社会的过渡,逐步达到在企业“零距离”就业的要求

1、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距离”实习就业心理氛围

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员,因此,中职生在校期间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的由学生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角色的关键时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营造“零距离”的实习生产氛围,推进中职生的心理意识企业化过程,为就业打好基础。

2、加强实习前就业指导,使中职生有充分心理准备

学校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

(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2)在实习前,简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3)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中职生法制观念。(4)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范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校还安排上一届已实习过的优秀毕业生和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现身说法,介绍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实习成功的经验。运用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案例,对实习生进行强化教育,让他们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3、及时的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

结语

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篇11

一、状况调查

(一)目的与意义

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是解决这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之拥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充分发挥潜能,充满朝气地学习;正确应对挫折,正视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引发的种种思想困惑,平安度过“青春发育期”,最终成为国家建设所需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中职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人格第二再造期”,错综交织的心理矛盾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大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的显著特点。如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处于过渡时期,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少儿的特点,明显区别于大学生;而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却又较早地接触了职场风云,提前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象与方法

笔者使用的调查方法称“SCL-90量表”,又名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 90,南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于1975年,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信度和效度较高的量表,适用于心理和心身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用于心理健康的检验。SCL 90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进行自评,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评定时要求被试者对量表的每一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评定,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刻画自觉症状准确等特点。笔者使用“SCL-90量表”随机抽样测查了本校2006级至2008级3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使用其中的10个检测因子——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g)、身体机能(F10)进行检测,当某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2时,即能判定被检测学生存在着该项心理问题;如因子总分大于或等于2时,即能判定被检测学生在总体上存在着心理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SCL-90量表的要求,笔者对检测学生的各检测因子进行了严格的统计和分析,列出以下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分析结果。

1.检出率

运用SCL-90量表统计得知,一个或几个因子分值大于、等于2的学生数为120人,即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占总学生数的40%。其中,总分大于等于2的有21人,占学生总数的7%,表明有部分中职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小于2,但是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大于等于2的学生有65名,占学生总数的1.6%,表明部分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年级差异

为了调查受测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笔者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SCL-90量表中各因子的抽样检验,结果发现:2008级学生与2006级学生的各因子数值均较为接近,但与2007级相比,2008级学生的躯体化(F1)和抑郁(F4)两个因子数值明显偏高,而2006级学生有强迫症状(F2)的人数多于2007级学生,差异明显。

因此可见,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人数按年级呈“马鞍形”,即两头(2006级、2008级)高中间(2007级)低,这些特征应引起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对症下药,取得实效。

3.性别差异

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120人中,男生有52人,占男生总数的72.2%;女生有68人,占女生总数的29.8%,差异明显。但是在各检测因子上,除“恐怖”(F7)这一因子的分值女生高于男生,其余因子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总体上男女生的检测因子的差异不明显。

4.主要问题

笔者对各个年级调查后的SCL--90量表进行了归纳,结果发现:2006级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抑郁(F4)、焦虑(F5)、敌对(F6)上,而人际关系敏感(F3)状况良好;2007级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躯体化(F1)、敌对(F6)上,且人际关系敏感(F3)状况也良好。而2008级学生除了躯体化(F1)较好,其他9个因子分值均偏高,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综上检测结果,笔者认为,2006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典型,具有代表性,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抑郁(F4)、焦虑(F5)和敌对(F6)等5个方面。

(四)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并结合中职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可把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归结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毫无疑问,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最初因素甚至第一因素是家庭,其中构成主要是父母关系和父母期望。

(1)父母关系。心理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孩子心理创伤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心理创伤会让孩子的性格蒙上明显的消极色彩。因此,父母关系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如因父母关系不和导致的冲突、分居或离婚易使中职生得到反面经验,致使他们本就不高的学习兴趣更加低下,悲观情绪加剧,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友好的关系,从而阻碍了自己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2)父母期望。当前社会中普通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对中职生电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压力。据调查,社会上有95%的家长期望子女的学业至少要达到大学毕业的水平。然而,家长这种期望与中职生的学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父母的过高期望,对中职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极为不利,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挫折、压抑和敌视等心理问题。当然,过低的期望也容易使中职生因自我评价过低、要求过低而产生自暴自弃、自我放纵等不良心理。

2.学校因素

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会对中职生的正确行为培养、有益个性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其中与中职生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有教师素质、人际关系、学校氛围等。

(1)教师素质。在学校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心理的保健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情绪情感、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等素质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的道理就在于此。

(2)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一个有着良

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学生,必然充满归属感和安全感,其心理也会得到健康发展;反之,则必然会产生敌对、自卑、恐惧等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学校风气。目前,部分中职学生缺乏理想、厌倦学习、情绪不稳、自控力低,经常脏话不离口,一言不和就动手;对集体、同学漠不关心,不能友好相处,老师说不得,同学讲不得;遇事不冷静、爱冲动、情绪化,遇事一意孤行、不计后果。这一类学生聚集在一起,容易形成一种不良的学校风气,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对中职生的心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表明社会因素已日益成为影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对策

要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只有三方协同努力,才能达成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引导家长垂范,促进中职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每个中职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每个心理健康问题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的教育观念、方式及其为人处世都直接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学校要引导家长率先垂范,克服依赖学校的思想,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积极配合并参与学校对中职生的教育,力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在2009至2010学年开学之初,笔者特地请来了几位教育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并把他们的经验归纳成下列几个要点,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尊重与信任

家长得到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教育质量的保证,而尊重孩子,又是家长得到孩子尊重的前提。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帮助孩子制定个人计划以及完成计划的方法;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允许孩子参与规划家庭事务和外出旅行等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部分“任务”,不以结果论成败。

2.交流与激励

家长要得到孩子的尊重,交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主动交流感情,从感情上积极评价孩子的可爱之处;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绝不表露嫌弃情绪,更不能用打骂等手段惩治孩子,而是给予及时的帮助,如向孩子提供有关书籍,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或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加强师生辅导,推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教育

全方位推进中职生心理的健康教育,需要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从教人员的素质。

为此,本校在向全体学生及班主任发放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指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如在今年3月中旬召开的班会上,2009级计算机外设与维护专业1班结合相关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比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恩之心,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为解决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活动中,班主任先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父母的生日和爱好。20分钟后,只有5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生日,只有13位学生写出了自己父母的爱好。“为什么会这样?”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欠缺有关。于是,该班的班主任从培养学生具备感恩之心人手,解决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该班有一位男生,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跟父母接触很少,对父母没有什么感情,在班上也不喜欢与其他同学接触,但他很聪明。于是,班主任鼓励该男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字录入比赛,荣获二等奖。班主任趁热打铁,鼓励他怀感激之心主动与父母沟通,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在纸上,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心事。一段时间以后,该男生与父母的关系明显得到了改善,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上取得了不小进步。

(三)社会共同努力,净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要使中职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美好社会环境,以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对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两大因素——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出版物,我市曾动员了社会各界的力量,集中开展市场有效监管、清理网络环境、净化荧屏内容、整顿出版物市场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五大专项行动,措施有力,工作扎实,为我市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在加大整治和管理力度的同时,我市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丰富的“绿色”文化食粮,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净化了中职生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保障。

上一篇:最近很火的爱情经典语录下一篇:军训后新生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