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06-2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1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

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四周《前前后后》

第五周《天然的斑纹》

第六周《校园里的花》《最受尊敬的人》

第七周《今天我值日》

第八周《有趣的鞋》

第九周《团包手工》

第十周《巧巧手》

第十一周《变废为宝》

第十二周《梦幻中的城堡》《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十三周《星空的联想》

第十四周《新颖的电脑》《电脑美术》

第十五周《会响的玩具》

第十六周《美术小记者》

第十七周《迷人的动画片》

第十八周期末测评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

绿=蓝+黄

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活动六:

1、调—调、画—画

创造一幅美丽的画。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

感受魔幻的色彩。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教学札记:

其实对于三原色以及原色、间色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了,但用原色和间色来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时,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许多孩子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活动一:玩一玩

传着看看、玩玩万花筒,教师提示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找一找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 人 国与 小 人 国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2、讨论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来到大人国、小人国的?你都看过那些这方面的书?

3、出示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活动二:

1、将同一辆玩具车分别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为什么有时显得非常大,有时显得非常小?(小组讨论)

2、教师举例:雕塑《汤匙桥》《衣夹》等(电脑展示)

3、请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务举例说明物体的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微缩景观等)

活动三: 请学生思考:

1、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2、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时来到大任过还是小人国?

3、画面的主体是什么?

4、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小? 活动四: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活动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札记:以前学生画人总是画小了,现在有了大和小的对比,构图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继续完成上节课的作业。活动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师从构图及色彩方面进行总结。活动三: 游戏:

大人和小人:每个同学将自己画的人剪下来,随意找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还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学的进行比较,看看又变成大人还是小人了?

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教学札记:

我找到了《格列维游记》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给学生们看,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同样的一个人在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的遭遇和感受。这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在创作画时想象出了诸如:在小人国一下子割了一亩麦子,在大人国住在苹果屋里„„想象力的的丰富促使了画面效果的丰富。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 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课件。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

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教师举例: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 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

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升国旗时前面的旗台和升旗手,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添画两队升旗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札记:刚讲完课,一个调皮的孩子就抗议:我这么高,为什么让我坐在前面!这不符合“前前后后”的规律!其他同学纷纷指责:谁让你上课不听讲,老师不看着你能行!我鼓励他说:“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进步,老师就会让你坐回原位,那时候就符合前后规律了!”这下大家都高兴了。

第二节 活动一:

出示几件粘贴作品,请同学们比较:哪件运用了近大远小的规律,用了的和没有用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果画面中的物品大小都一样,又没有前后遮挡关系,这样的画面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把这些作品发到各小组,请学生们仔细看看:在剪制各物品时哪里的应该大些,哪里的应该小些。粘贴的时候先粘前面的还是先粘后面的?

总结: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在后面的感觉。

只有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才能正确的表现出前后遮挡以及近大远小的规律。

活动二:

小组讨论,从“风景、”“静物”“场景”中任选一个主题,小组集体进行剪贴创作。

提示:除了大小以外,还要考虑到不同颜色带给我们的远近感觉。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请学生随手将剪下来的纸屑放进自备的塑料袋中,这样课后收拾比较方便。

活动三:

“前前后后”粘贴作品展,请同学们以参观画展的形式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是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札记:我们今天做了一个抢答游戏,请五名学生站成一排,教师快速提问:“刘洋在万蕾的前面还是后面?万蕾在高朋的前面还是后面?„„”通过三轮快速抢答,决出了三位优胜者。我请这三位同学谈谈自己取胜的诀窍,最后得出结论: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我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就要靠观察力和表现力来学习,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观察力自然很棒。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

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教学准备:

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纸。第一节: 活动一:

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 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

活动三:

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谜底: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这两种方法都是拓印。活动二:

启发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办法制作肌理? 自己组尝试着做一下。并交流一下制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并不难,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却也是不容易的,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去尝试,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业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画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业,可以合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作业展示,经验交流。收拾与整理。

札记:孩子们寻找花纹的热情太高了,把纸蒙在电视机音箱上、门边上„„结果班主任一进班就高呼:“怎么到处都五颜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扫干净。上第二个班时,我先要求学生:“拓印时把纸的四周空出来!千万别弄得到处都是!”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

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课题:最受尊敬的人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1.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师生问好,相互关心,调动学生情绪。如: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

板书《受尊敬的人》

活动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1.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教师小结。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设置背景。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活动四:总结、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札记:

关于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们的认识多局限于两种人:家中的老年人;社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而对于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好事,进行奉献的人,却被大家忽略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回忆:是谁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是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谁为我们疏导交通,是谁每天晚上陪我们做功课,复习学习内容„„经过一点一滴的启发,孩子开始感激身边为自己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由学会感恩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赞美这些人,有感而发,不再是强硬的制定学生画谁,作业效果虽然不够完美,但充满了感情。

课题: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同学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板书课题:

8、今天我值日 活动二:

1、引导学生观察。

(1)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札记:在回忆值日时的情景时,我让所有同学起来把自己负责的值日项目的动作表演一遍,这一下发现有许多同学的动作让我猜不出这是在干什么。原来上到三年级的他们还是不会用正确的姿势值日。好多同学不会使用工具,尤其是当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还有的用的都是拙劲„„没办法我借机又给他们上了一次劳动技术课,教大家怎样运用正确的姿势来扫地、擦地、擦黑板„„讲完了,学会了,再画作业,嗬,还真不错!看来这次“跑题”跑得还真值得!

第二节 活动一:

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作业,再同教师带来的优秀的学生作业相比较,请学生说说我们的作业缺少了什么?

背景,尤其是场景的绘画对一幅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比如你是在教室里还是在室外打扫的卫生,只有通过背景来表现。

启发学生找出不同的背景色彩对于画面效果的影响。活动二:

将上节课化的作业添加上适当的背景并涂色。表现出值日时忙碌而又愉快的情景。

活动三: 展示个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活动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札记:今天上完了课,一个学生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我回家干活了!奶奶开始还不让,但后来激动地直夸我懂事!我感受颇深:以美育德是美术教学多年来提出的口号,可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呀!

课题:有趣的鞋子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鞋子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获得一些工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2、把绘画和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动手制作鞋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白纸、彩色卡纸、胶水、剪刀、彩笔、各种材料制作的鞋子、录相一段、课件

学具:各种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看教室软木板上装饰的各种各样的鞋子,说说鞋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有趣的鞋子》。

活动二:

提问:你知道鞋子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想不想知道最早的鞋子是什么样子的?

放录像:

鞋子最早出现于5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为了取暖和保护脚不受伤害,原始人用兽皮和麻片、草绳将脚包裹起来。

提问:最早的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活动三: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多样的鞋。(课件)1.包子棉鞋

2.滑轮鞋 3.皮鞋 4.靴子 5.花盆底的鞋 6.景泰蓝做的鞋 7.综合材料制作的鞋

引导学生一屏屏欣赏,说说各种鞋的材料、花纹和制作的特色。活动四: 课件展示

不同季节要穿不同的鞋,(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穿什么鞋)这是根据季节设计的鞋。

运动时要穿运动鞋,休闲时要穿休闲鞋,这是根据不同功能设计的鞋。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穿的鞋子也不同。你还见过什么有趣的鞋?

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上、网络上见到的有趣的鞋子。布置学生带材料下节做鞋子。

札记:从网上下了一个课件,里面关于鞋子的历史讲得很清楚,这个课件可帮了我的大忙,真是感谢网络的便利。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老师制作的鞋子,让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制作的鞋子。(注意引导学生对鞋子制作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想法:从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教师板书:鞋子的制作要点: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活动二: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思(材料上、造型上、装饰上)

1、教师为学生分小组(四人小组),并请学生打开课本《有趣的鞋子》一课,通过欣赏课本中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小组成员讨论一下本小组制作鞋子的创意构想。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听取各种意见并参与讨论。

2、教师播放鞋店员工制作皮鞋的一段录相请学生注意观察鞋子的制作流程。

3、通过观察鞋子的制作过程,请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才能成功的制作出一双美丽而且有趣的鞋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鞋子的结构和制作程序,如鞋面与鞋底与装饰,并形成小组分工协作)。

4、请各小组有疑问的请提出来在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帮忙引导并讨论、总结。

活动三:学生小组制作鞋子的活动:

学生四人小组开始制作鞋子,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以下几件事:

1、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样式造型的鞋子,如用橡皮泥、布等。

2、装饰时的制作应细致,教师也可在黑板上提供一些小图案让学生参考资料。

3、鞋底可用自己的脚来做样式并略扩大一点,如果材料不够可以按比例来进行缩放。

活动四: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各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帮助,最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全班学生分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自评并展示。

3、教师在学生的自评活动中注意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参考意见。教师为本节课的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后注意班级卫生的整理)札记:

我按照惯例在下课前带领三年级的学生共同预习下一课《有趣的鞋》,并布置孩子们带彩色纸、橡皮泥等制作工具。孩子们对教材上那用纸、橡皮泥做成的小小的鞋很感兴趣,只有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插话的小壮不停的嘟囔:“用纸做的小鞋又不能穿,这不是浪费吗?”“你又乱插话,只要做得好看就行,再说还可以给娃娃穿。”小壮的同位回敬了他一句。“我们男孩又不玩娃娃!”

这同位俩的的对话使我灵机一动:我们学校教科研的课题是创造教育,而我们艺术组的子课题正是“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我为什么不就这次《有趣的鞋》的课题鼓励学生将美术技法运用到对实际生活用品的美化、创造当中去呢?

所以我马上谦虚地用咨询的口气问小壮:“请问用什么材料怎样能做出可以穿的,对我们来说做起来又不太难的鞋子?”“呃,这个嘛——”我的态度一下子让小壮抖了起来“就用我们冬天用的毡子鞋垫作鞋底,再用各种布条做鞋面,肯定能做出可以在家穿的软底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诸位还有什么高见?”这

小大人似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同学:“还可以用毛线便起来做鞋面!”“我家的棉拖鞋鞋面破了,我可以利用原来的鞋底再自己做上一个鞋面。”“我们家有包装电器的泡沫箱子,我想用那泡沫板作鞋底!”“扎头的丝带缠一缠也可以做鞋面!”„„“同学们想出来做鞋的材料可真不少,那咱们下一节课就来制作可以穿的鞋子吧!回去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还要思考一下,怎样制作能让你的鞋子比较结实。”

第二次上课时,孩子们带来的材料可真不少,有的甚至把大塑料瓶横着一剖两半来作鞋底。由于抱着做好了可以穿的目的,在制作中不少孩子还考虑到了防滑措施:在鞋底粘上一条条线绳、一个个布贴的小圆点„„在装饰鞋面的时候,旧的绢花、蝴蝶结、漂亮的扣子等等都派上了用场,大家穿着自己做的鞋在教室里既兴奋又小心翼翼的走来走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前所未有的被开发出来,我敢说,如果只是让他们用纸来做小小的鞋,做得肯定不会如此精彩!

从这一次的美术课中,我得到了两点启发:

一、真实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只能死板的按照教课书或是教参上提前设计好的预案进行的,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作业形式也不是只能按照书上的要求来设置,在落实新的课程目标的课堂里,当我们把过程还给孩子们时,关心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或者是情感的波澜,怎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改变作业形式是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灵活掌握的。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书上教的知识技能学生学会了没有,而应该是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吗?他们的创造性被激活了吗?

二、《美术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把学习过程变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让我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具体成果吧!

课题:团

包 手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纹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纹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纹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胶水等

教师:彩纸边料、团包范作、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构建原理。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团和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纸艺品。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节 活动一: 激趣·体验

1、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一包好吃的,摸一摸,你猜猜是什么?打开看一看,是不是你们猜到的?

一人拿一块,看看你们拿到的糖果的形状一样吗?都有什么形状?

2、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放一盘糖,学生回答糖的形状(有圆柱形、长条形、锥形、圆形、正方形)

3、原来糖的形状也有各种各样的,现在你们可以把它吃掉。糖的味道怎样?(很甜)在我们中国,吃糖就是祝愿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

4、糖吃到肚子里了,但是现在我要同学们把刚才的糖果变回来。怎么办?桌上有个小盒子,里面有些材料,开动脑筋,只要能恢复糖果原来的形状就可以。

5、哇,糖果又变回来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变回糖果原来的样子?

你是用什么团包的?(皱纹纸)

摸一摸,皱纹纸给你什么感觉?(很软,有皱纹、色彩鲜艳„„)还有用什么团包的?(橡皮泥、玻璃球、积木„„)

同学们可真聪明,团包不同的东西,就变回了糖果原来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团包手工[出示课题] 活动二:观察·感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食物是用团包的方法制作的?(包子、饺子、棕子、元宵„„)

我也做了一些,你们来看一看[实物投影仪展示]

1、这是一笼屉什么?(包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餐巾纸)

看看它是怎样制做的?(用折的方法捏出了许多小褶皱)热气腾腾的包子是什么馅的?(请一位同学打开)

2、[出示树叶包] 同样是包子,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象树叶形)

3、这一盘是什么?(饺子)

饺子的外形象元宝,里面可以包上许多有寓意的食物,比如枣、花生、糖等,象征着人们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4、看,香喷喷的什么上桌了?(春卷)

老师最喜欢吃的炸春卷。是什么馅的?我们剪开来看一看。(教师剪开,露出里面的馅)

活动

三、探究·解疑

1、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用团包的方法制做的,其他种类的物品可不可以用团包的方法制做呢?

[出示范作] 我把它们放到每个小组中,同学们来讨论一下,做的是什么?是怎样制做的?

2、每组选一名同学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一说[实物投影仪展示](1)这是做的什么?(卷心菜)

是蔬菜类,它是怎样制作的?(一层一层粘上的,叶脉是用白色的餐巾纸搓

成条粘贴上去)

色彩呢?(叶子是绿色的,叶脉是白色的,和生活中的是一样的)(2)你们讨论的是什么?(葡萄)

是水果类,这一串葡萄是怎样制作的?(先用紫色的皱纹纸团起来,再一个一个粘贴上)

(3)这么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哪一部分是用团包方法制作的?(头)她的辫子是怎样做的?(用线绳一节一节扎起来)

小男孩呢?

(4)这是两条什么?(毛毛虫)

这两条毛毛虫一样吗?有什么区别?(一条是用乒乓球包在里面,一个一个粘起来的;一条是用皱纹纸包在里面,用线绳一节一节系起来的。)

我们刚才看到用团包的方法可以做许多东西,有食物、蔬菜、水果、人物、动物,还可以在团包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和粘贴。

3、教师示范团包步骤:

看,老师这儿有一张三色纸,我把三种颜色拼在一起,猜一猜,我要做什么? 教师演示做金鱼:身体里面包的是皱纹纸,鱼眼睛用纸卷起来,尾巴捏几下。一条可爱的小鱼游过来了,谁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鱼爸爸呢?看,它胖胖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泡沫球)[出示鱼爸爸] 一家三口还少鱼妈妈,鱼妈妈有一双漂亮的鼓眼睛,是用什么做的?(玻璃球),鱼妈妈比较瘦,它的身体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

小鱼的一家玩得可开心了。同学们都知道金鱼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眼睛鼓、大尾巴)对,老师就是抓住了金鱼的特征,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来团包的。

活动四:创作·评析

1、现在,就请同学们也来创意团包手工。看,有蔬菜、人物、动物、食物(教师在每组摆上桌牌)你喜欢做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自由分组。

2、分好组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想做什么?

3、学生创作,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4、每个小组找一名同学来展示你们的作品。

生自评、互评(做了什么?用什么颜色?是用什么团包的?象不象)

教师随时点评。活动五:拓展·延伸

团一团,包一包,许多东西变了样!看,同学们团包出这么多小工艺品,每一件都独具特色,老师非常喜欢。

团一团,包一包,这是什么?(风信子)如果我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对着风信子说就会实现的。

看一看,这个风信子是用什么团包的?(布)

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材料可以进行团包,风信子想对同学们说一句话:回家再试试吧!同学们再见!

札记:今天我打破惯例把全国优秀录像课《团饱手工》的光盘片段放给他们看,学生感到很新奇,听得比平凡事认真多了,以后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第二节 活动一: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造和原理。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活动二

⒈观察:师示范用皱纸包装一棵蔬菜,说说用了那些方法做出来的(团、包、)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活动三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⑴可以采用揉、捏、弯、折等方法将皱纸“团”成各种形状,再将皱纸在外面“包”一层将造型固定。

⑵制作时要先观察分析,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如老鼠的外形特征是耳朵大、嘴巴尖、尾巴细长。

⑶需要分开来做再粘贴时要注意: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师做适当的示范)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团包的造型最多,最美。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活动四: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延伸与拓展:

⒈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内。

⒉学生用旧报纸制作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札记:

在做团包手工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皱纹纸太容易碎了,我们就不能用一种做好后能够长期保存的原料么?这个问题激起了大家的共鸣。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和多次实验,大家发现用白色的软布包上棉花再用线一扎,做出的包子、饺子还真像;用桔黄色的布做的春卷、锅贴也不错。于是我鼓励学生回家用布来做一顿“大餐”作为拓展作业。到了下一次,大家带来的“美食”非常丰富,同时大家对这些可以当作玩具的作业非常喜欢。这也算是“让艺术与生活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了吧。

课题:巧巧手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想表现的事物,并找到了相应的材料。2.能否发挥想象求新求异,合理运用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创作造。3.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4.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观察自然物的研究。5.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活动二: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札记:今天我们进行了“巧巧手”的评比,用竞赛的方式上课,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课堂作业。

第二节

火柴画 活动一:

1、老师这儿有一只小刺猬,同学们想看看吗?

出示范画

2、这一只小刺猬可爱吗?(引起学生兴趣)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学生传看并回答:火柴

3、你想用火柴做一幅装饰画吗?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火柴粘贴画

板书课题:火柴粘贴画

活动二:

1、出示火柴,分析火柴特征

你能说说火柴的外形特征是什么样的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观察后回答:火柴杆细长,火柴头呈圆形,色彩不一。

2、出示范画自行车,分析火柴的利用。

火柴可以连成线或排成面,并可根据需要剪成不同的长度。如自行车的车梁可连线组成,而车轮和车座则剪成不同的长度,排成面,既有疏密对比,又形象逼真。

3、出示范画盆花,分析火柴头色彩的利用,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火柴。

你能说说每一部分选用了哪一种颜色的火柴,为什么要这样用吗? 这幅画的花头是用红色的火柴,叶子用了绿色的火柴,花盆用了褐色的火柴,很像用水彩笔画的。

4、你想用火柴粘贴一个什么图形?能上来试试吗? 学生先拼摆练习,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指导。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学生参与演示)(1)构思:根据自己的火柴,选择合适的图形。(2)剪裁:根据图形将火柴剪裁成合适的长度。

(3)粘贴:可先用铅笔轻轻起稿,然后涂上胶水粘贴完成。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要求:

参照课本要求,粘贴一幅火柴装饰画。

2、指导要点:

鼓励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创新。(学生根据火柴的特点来进行构思交流)课堂小结

1、展评作业,教师讲评。

2、提问:同学们,火柴是用什么做的?(进行环境教育)

学生:树木。

教师小结:现在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在不断的砍伐树木,由于树木的减少导致了环境的日益恶化,为了我们的家园不再受到风沙的侵袭,我们应该主动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札记:

其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新材料很多,反而像教材上列举的种子、铅笔屑之类的材料倒很难找,所以我让孩子们利用家里比较好找的比如一次性盘子、塑料袋等来作工艺品,做出了小闹钟、花、吹气小动物等等大家都很喜欢的作品。这样学生们可以把找材料的时间省下来动脑动手制作,岂不更好?

课题:变废为宝

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节 活动一:(出示范例)

L.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L.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L.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

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 [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l、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

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

品。[评析]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课题:梦幻中的城堡

领域: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敢于说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想。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4.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5.如何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线,橡皮泥,KT析,像塑板等各种材料,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活动二: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活动三: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教学参考资料:

卡通片,动画片,中外童话彩绘书籍。

札记:对于这个课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但具体制作时由于又要剪又要刻,孩子们就感到有些困难了。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把一张彩卡纸反复的折然后在折线的两边飞快的剪几刀,打开后一折,几个漂亮的小窗子就“变”出来了。“老师你怎么变的?”“我看出来了:把纸一对折,在折线两边剪,就不用刀子可这么麻烦了!”这个发现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加紧“添砖加瓦”。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领域

: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教学准备: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课件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1)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

(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2)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活动二: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活动三: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活动四: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札记:说实话现在城市里面骑自行车的人太少了,所以当我让孩子们回忆自行车的外形时,竟没有几个能说出来的。还好,穆乃善老师有辆自行车,我带着学生们到车棚里好一顿观察,学生们终于了解了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带着收获回班创作去了。我不禁感叹: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也许用不了几年,课本上就会出现“我设计的私家汽车”“我设计的私家飞机”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活动二: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活动三: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札记:用易拉罐做自行车的孩子普遍遇到了切割困难的问题,幸亏我带了一把大刀子,这节课我们一起忙着,即做好了,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课题:星空

de

联 想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准备:

学生:小刀、已涂蜡的纸等

教师:大图画纸、宇宙的图片、录像资料、电脑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积极创作。

2、主动参与课堂创作,运用新的技法作画.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引导阶段:

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有什么不一样?象什么?(戴黄颜色手套)

2、天空中除了星星还有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星空到底是什么样?(出示课题)活动二:

1、说说你搜集到哪些星空的资料?(学生展示)

2、怎样才能到太空去呢?

3、出示杨立伟的照片,请学生说说杨立伟的事迹。我们向杨立伟叔叔一样到太空看看。好不好!(播放火箭升空及太空资料)

4、太空中还会有什么星?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5、老师也搜集到了许多星空的图片资料,一起来欣赏。活动三:

1、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蜡纸。谈纸特点。应该怎样创作?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活动四: 小结: 教学札记:

这种刮蜡的作业纸特别不好做,如果将此课定为只一节课完成,连作业纸都干不了,接近期末,加课时是不行了。所以在上完第一个班以后,我毅然决定让另外两个班在课前制作这种作业纸。趁着中午休息,我到班里简单介绍了刮蜡纸的做法,布置学生提前回去做。到了上课那天,大家带来的作业纸果然都很好用,刮出的作业效果也不错。

课题:新颖的电脑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利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动脑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造型。并能够将绘画与其它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彩卡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范作。学生:纸盒、彩色纸、彩泥等制作材料、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打开教室电脑,通过操作展示自己班的班级主页。通过师生对话突出电脑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

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听说过的新型电脑。活动二:

课件展示电脑的发明和发展,展示多种新型电脑,激起学生创作欲望。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活动三:

将范作发到各组,引导各组同学近距离观察作者是如何运用废旧材料来制作新颖的电脑的。

各组汇报观察的结果。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讲述,了解示范作品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活动四: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小组讨论自己准备用什么材料、怎样做电脑,是合作还是自己做。活动五: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指导,让学生尽量利用身边收集到的材料来进行构思和创意,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找到材料的特点和相适应的制作装饰方法。

2.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它资料,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示范作业的构思和现有装饰美化的手法,要求学生做出构思独特的电脑模型。

将完成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活动六: 收拾与整理 活动七: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札记:

电脑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东西,所以做起来是得心应手,但在创作方面就比较差了,很少有独特的作品出现,这也许是思维定势箍住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17课

课题:

电脑美术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在绘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利用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2.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施。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活动二: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活动三: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忸曲等变化的电脑

绘画方法和*作。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动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动作,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指导要点

1、上机打开电源,操作电脑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用左侧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画一个矩形,再用画笔等工具在矩形中进行简单的纹样创作,点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进行上色*作。

3、点取选取工具在画面上选择对象,接着在编辑菜单中点击复制,便可复制对象到系统剪贴板。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教学参考资料

电脑绘画的彩色输出:

在电脑在完成了绘画作品后,除了让其在屏幕上显示外,恐怕我们最想做的还是把作品变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图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电脑输出设备,目前常用的彩色输出设备有以下几种:

1、彩色喷墨打印机:这是最常用的输出方式,“喷墨”这个词清楚地解释了这种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一束极细的墨水喷到介质上就是一个像素。喷墨打印机不公有墨,还有喷头。喷墨技术使用很广泛,从小型彩色打印机到大型彩色喷绘机都可以应用。喷墨设备的优点是经济,迅速,适合在平面介质上打印。

2、热蜡打印机:热蜡打印机使用有彩色的色带把颜料转移到输出介质上。成像头产生的热量使蜡熔化到介质上,形成鲜艳明亮的色彩。这种热蜡打印机一般为专业图像或广告商的设计输出使用。

3、彩色激光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用迅速产生高质量的彩色图像输出。这种打印机使用激光和干颜料生成图像。激光把颜料加热固定在输出介质上。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价格太高。

札记:

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但着重点不同,象本次电脑美术就是四方连续为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为题来进行作业设计。但由于没有打印机,作业效果的展示显得有些苍白。

第18课

课题:会响的玩具

领域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活动二: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活动三: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作业指导要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学生观赏示范作业或其他资料,无形中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框。所以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突破这些框框,鼓励学生做出有独特创意的玩具。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同学的长处, 能用具体的事例真心实意地夸奖同学。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做到与人交际时举止大方, 有礼貌,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学会认真倾听。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创设情境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能发现同学的优点,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训练重点:

通过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有层次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训练难点:

掌握用具体事例真心实意夸奖同学的方法;培养有礼貌的、真诚的交际习惯和良好的听说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引出话题

1.老师边讲述边出示一组照片: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都很棒。你看, ××同学专心听讲, 积极发言;××同学能歌善舞, 多才多艺;××同学是个热心肠, 乐于助人……

2.老师采访:××同学, 刚才你被老师夸奖了, 心情怎样? (高兴)

3.是呀!真诚的夸奖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快乐小天使”, (出示一个玩具“快乐小天使”) 夸夸我们的同学吧! (出示课题, 齐读一次)

设计意图:教师开场的欣赏和夸奖营造了一个和谐、快乐、温馨的“交际场”, 在这样的“场”中, 学生的心理状态被激活, 情绪被调动, 自然地投入到“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中。

二、回忆“发现”, 拓展思路

1.“快乐传递”的游戏:每个同学都有优点, (出示玩具“快乐小天使”) 这是“快乐小天使”, 音乐响起时, 请把“快乐小天使”往后传, 音乐停止时, “小天使”在谁手上, 谁就站起来用一句话夸夸同学。

2.学生做游戏, 用一句话夸同学。

3.小结归纳: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看, 刚才我们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夸同学的。 (出示:爱学习爱劳动有礼貌有特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夸奖同学, 不仅让学生回忆了同学的优点, 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夸奖同学,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三、范例引路, 明确方法

1.我们班的××同学是个“朗读小能手”, 现在请××同学读读这首古诗。 (出示古诗《草》, 生读)

2.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音准、音量、感情等方面具体评价。

4.谁能当面来夸一夸这位“朗读小能手”?

5.学生走到朗读古诗的同学面前夸他。教师相机引导当面夸别人时要注意的地方。

6.师生共同小结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有礼貌真心夸举例子说具体)

设计意图:在交际中, 学生的表述是否清楚, 语言是否得体, 态度是否真诚等, 都需要示范。引导学生夸班内的“朗读小能手”,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下面展开交际作好铺垫。

四、运用方法, 互动交流

1.小组内同学之间互夸。

2.指名上讲台前面对面夸奖同学。

3.引导其他学生对上来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正如叶老所说,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前面习得方法后, 教师引导学生互夸互评, 进一步展开交际, 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创设情境, 深化交际

1.“我说你猜”游戏:用具体事例来夸一个同学, 但不能说名字, 让其他同学猜猜夸的是谁。先同桌练习, 一个夸, 一个猜。

2.请几名学生上来夸同学, 其他同学猜。

(1) 假如学生猜对了, 让其说说为什么会猜出来。

(2) 假如学生猜不出来, 则引导多举一两个具体事例夸。

3.“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校园报》的主编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 想在我们班招聘一名小记者。条件是:会举具体事例来夸同学。先在小组内练习练习, 再推荐代表上来参加应聘吧!

4.小组代表上来夸同学, 全班同学当“小评委”, 认真倾听发言。

5.全班评议, 推选出优胜者, 颁发“小记者证”。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的过程中, 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一环节以“我说你猜”游戏、创设“招聘《校园报》小记者”情境的形式调动了学生互夸互评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保证了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

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夸奖?

2. (拿起玩具“快乐小天使”) 让我们继续做一个“快乐小天使”, 把夸奖的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3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1a —1e.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从整体上看,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对角度的挖掘,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 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ake the students grasp the new words 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 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 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 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 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 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 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4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根据吹画后的效果菜肴图片,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夏天菜肴,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菜谱,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夏天菜肴,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美味菜肴,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菜肴制作,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师示范:我用 办法,让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美味菜肴,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夏季菜肴,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流动的颜色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染色游戏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浸染和点染的基本知识,感受传统艺术的精美。过程与方法:掌握基本的折纸、染色的方法与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染色千变万化的乐趣,感受色彩带来的绚丽多彩的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学习纸的不同折叠方法,掌握染纸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折叠方法进行浸染和点染练习,并将染好的纸做有创意的手工。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等材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并介绍今天课堂上要用的材料:纸和颜料

教师出示用颜料染好的作品请同学们观察和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同学来说说。

教师小结:我们是用一种很神秘的颜料——水墨颜料。它是已经调好的颜料,使用起来很方便,染色起来很鲜艳。

引导学生观察除了它是用颜料染的不是用笔画的,还有哪里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你们知道为什么用纸巾染?用两张不一样的纸来做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染出来的效果——辨别纸的材质

小结:不是所有的颜料,所有的纸张都能用来染色的,我们要选择一些吸水性比较强的纸来染色。

2、引出课题《染色游戏》

师:一会儿老师要用这些染纸来开一个展览会,想要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参加。你们想不想参加? 好,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染色游戏》

二、探索实践:

1、纸张的折叠方法(1)出示四种纸张折叠方法: “田”字折法、“井”字折法、“十”字折法、“米”字折法(2)学生尝试其他折叠方法

2、两种基本染法

(1)教师边讲边演示染纸的浸染方法: 折纸成角→一角浸染→换角浸染(2)教师边讲边演示染纸的点染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了折法和染法,想要请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制作染纸的?

3、染纸的制作过程(1)教师示范染纸制作过程: A挑选颜色 B折纸 C染色 D打开

(2)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制作步骤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怎么折法和如何染法,也看了制作过程。老师相信一会儿的染纸展览会一定会举办的很成功,现在我们来动一动小手一起制作吧。

三动一动手,尝试创意制作:

1、尝试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色方法。

2、运用多种颜色搭配,丰富画面。

3、播放音乐,染纸作品循环播放。

4、在学生染纸时,提醒学生注意染色的位置、面积的大小、和色彩的搭配

四、作品展评:

1、将完成的作业贴到“展览会”上展览。

2、先由学生自评,再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相同的颜色不同的折法,不同的颜色相同的折法,染出这么多漂亮的染纸。

五、课后扩展:

1、出示染纸制作的小作品

同学们,这些染纸艺术太奇妙了,它能染出这样美丽的作品,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你们发现我刚才奖励给你们的小奖品是不是用染纸做的?你们看,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挖掘出很多用途来。

2、布置课后作业

你们可以课后用今天制作的染纸进行创作。教师结束语: 同学们,普通的材料通过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非常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染出更美更多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下课吧!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染色游戏

教学反思:

第三课 装饰自己的名字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想象将自己的名字艺术化地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知变体字,能用多种材料制作美化自己的名字并设计成漂亮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父母,爱祖国的人文教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教学难点: 能对名字的字形进行分析,巧妙地运用笔画特征进行想象设计。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集中学生精力,准备好学习用品。

二、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给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生:大家好,我叫„„(声音宏亮、有礼貌,奖励一个大拇指)

师:你能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吗?

老师也写好了自己的名字,怎么样,好看吗?

(生:好看,写成了美术字),对,因为我给名字化了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来学习给名字化妆(出示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授:

1、展示学生作品(课件)

老师还带来了几个同学的作品,请大家欣赏

2、小组讨论 你们想给自己的名字化妆吗?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谭老师和同学用了什么方法的给自己的名字化妆。对了,老师还有个礼物送给大家,看看对你们是否有帮助?(小组互相讨论交流)点同学说一说用了什么方法(用相关的物品代替、连笔)

3、不妨一试,尝试写(2分钟时间,音乐一停就必须停笔)

因为时间有限,可以选名字中的一个字尝试写一写。

4、欣赏美术字(课件),看看它们还用了那些方法?

5、判断“学”是宋体字还是黑体字,有什么不同

6、总结变体美术字的特点 其实这些字都是由宋体字和黑体字变化而来的,它们叫什么名字呢?(变体美术字)

7、在生活中能用到它们吗?(课件)

8、考考大家,闯关游戏(课件)第一关:①判断字是什么字体

第二关:①介绍变化方法 变笔划 ②变字形(错位)③“大都市”笔划字形一起变

第三关:①判断各用什么方法 “火焰”二字 ②“飘”字 ③“爬”字

9、师和学生总结:(板书)方法:①变笔划 ②变字形 ③笔划、字形一起变 特点:形象、美观、有趣

四、探索与实践 同学们,学习了变体字的基本知识,大家是否想知道变体字是怎样书写的呢?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动画演示 花猫、爆炸两个示范)

五、小小设计师(轻音乐)请你装饰自己的名字(教师点先前写名字学生上台来写)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 装饰自己的名字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泥世界快乐多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彩泥浮雕式地表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进一步熟练捏、粘、卷、揉、搓等泥塑的基本技能;提高善于观察、捕捉事物特征和手、脑协调的立体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及作品欣赏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用彩泥塑造喜爱的物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不同材料造型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培养在创作过程中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浮雕式泥塑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利用彩泥表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教学难点: 能够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并使作品富有情趣。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关:“火眼金睛”(看微课,回答问题)昨天李老师在给大家布置了看微课《鱼的身体结构》,同学们都认真看了吗?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你能说出鱼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鱼是由鱼身、鱼头、鱼嘴、眼睛、鱼鳍、鱼尾六部分组成。(根情况具体讲解),咱们同学说的很完整,看样子大家课前预习的还是很认真的,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之旅。彩泥世界快乐多——多彩的鱼。(揭题)

二、探索新知 的时候,海底却是另一番景致。想不想和李老师一起去美丽又神奇的海底世界游览一番呢?请看大屏幕。同学们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声音,海底的鱼儿真美啊!你都认出了哪些鱼?(狮子鱼、海马、海龟......)谁能说说这些鱼儿都美在哪吗?(颜色、外形、花纹)这就是第二关:“能说会道”。昨天我给大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上网找你最喜欢的鱼,上传照片,说说鱼儿的名称,它有什么特征并介绍给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打开iPad,找到你昨天搜集的鱼,把你的小鱼介绍给组员,注意一定要抓住鱼的特征,从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几方面介绍。请同学们合上iPad,面朝李老师做好,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的小鱼?推荐你们那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请他说给全班同学听,........这组同学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说„„他说的好不好,好。他抓住了鱼的特征,从外形、花纹、色彩这三个方面介绍了***鱼,说的真棒,谢谢你的介绍。看样子咱班同学还真的是能说会道。第二关又顺利的闯过去了。

三、示范: 既然今天我们这节课叫彩泥快乐多,那么我们就要用彩泥来制作海底世界,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怎么样捏泥,一起来看大屏幕,刚才这些技法你们看懂没有?没看懂的同学等会可以在四叶草里找到这个视频,重新学习一遍。

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捏小鱼。从视频中我们看到我们首先要做鱼头、鱼身,之后再给鱼儿做出眼睛、嘴巴、鱼尾、鱼鳍、(鱼鳍又包括了背鳍和腹鳍),把这六部分组合在一起,然后装饰一下,这样一条鱼儿就制作完成了。鱼儿身体外形多样,我们都可以用哪些形状的做小鱼?(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柠檬形......)。鱼身上的花纹独特,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来装饰小鱼呢?(点、线、图案进行装饰)。鱼儿的色彩艳丽,不同颜色的搭配可以把鱼儿装饰的更美丽。请同学们大胆运用手里的颜色,看谁做的小鱼最美丽。

四、课堂作业:

现在我们要来闯最后一关“巧手神掌”,这一关是最难的一关,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海底世界。不要着急哦。在动手制作前李老师还给们准备了一些通关法宝,在四叶草资料库里,我给大家准备了小鱼、乌龟、章鱼、海星等视频制作步骤,以及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帮助大家更快更顺利的通关。请组长给位组员分配任务(有的同学做小鱼、有的同学做乌龟......),各位组员根据你认领的任务观看相应的视频、图片资料(比如说你的任务是做章鱼,你就有针对性的观看章鱼的视频、图片,并制作小章鱼。)如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可以找视频彩泥技法演示自主攻克难关,也可以找组里的同学帮助你。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各自的任务是什么了吗?下面请你们打开iPad四叶草,有针对性的看视频、图片做手工吧。

学生制作,教师适时的给与指导帮助。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 彩泥世界快乐多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奇妙的电话机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电话机制作的兴趣,教师通过直观示范,使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并能用一些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去设计电话机,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欣赏电话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发展趋势,感受了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了美术活动中的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教学难点: 运用彩泥制作出造型独特,功能神奇的电话机。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以“打电话”游戏引入新课:

师生互动“打电话”(纸杯电话),轻松活泼的介绍了游戏规则,有请另外一组学生互打电话,学生即兴打电话,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一步教学环节开展做好了铺垫,进而导出新课(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入奇妙的电话机的世界里。”

2.图片欣赏,分析了解电话机的外部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我们人类使用的第一部电话机呢?” 生:“想”,课件出示“贝尔的电话机”,进而欣赏合适各样的古董电话机,一直到现在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电话机(固定电话机和手机)。

提问1:说一说我们在电话机上面都观察到了哪些? 提问2:电话机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出电话机的外部特征(电话机上有屏幕、数字、按键、听筒、话筒等)也同时了解到电话机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的方便快捷,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电话机的外形制作有了整体的认识。

三、3.“逛商店”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制作奇妙的电话机:

开展“逛商店”的活动,教师利用课件播放多样的外形奇特美观的电话机,(外形多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植物,水果,动物等常见的生活物品为例), 提问:“电话机还可以做成什么外形的呢?”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出电话机造型原来还可以做的多样化。此环节,在外形上拓宽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一步的制作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目标。探讨:“电话机仅仅外形漂亮就足够了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不是,还有功能要强大”,这时教师出示自己的制作的电话机,通过展台进行展示,并且演示制作步骤(,在制作电话机的形象上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胡萝卜”的外形,也就是制作的第一步,第二部是添加外部特征,加入按键,数字,屏幕等,第三部深入细节加入神奇的功能,可以通过按钮或画的方法去表现细节。)直观演示后请同学们组内讨论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组内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制作目标。

四、4、学生创作,开展手机发布会,展示作品: 在创作的环节,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注意外形设计要大胆,注意色彩的搭配以及细节和功能的添加)展示作品的环节,开展了”手机发布会”,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展台展示,加入简短的广告词,说出自己的作品名称,以及外形特点和功能的介绍,展示时学生可以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来渲染作品的趣味性,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的表现。

5、课堂总结

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的一个环节,(师:“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6、板书设计:

第五课 奇妙的电话机

教学反思:

第六课 花花衣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彩绘、粘贴等方法包饰一个废旧的物品,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

过程与方法: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体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采用材料包装牢固.拼接.粘贴.教学难点: 能否根据瓶子的形状及质地选择装饰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我在教师节收到几件特别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展示几个装饰得非常漂亮的饰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1.“同学们帮老师想想这些饰品分别可以摆在什么地方?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板书:花花衣)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说说是怎样装饰这些物品的? 2.说说讨论结果 3.尝试装饰物品的一部分

4.学生展示介绍,教师引导讲解.示范制作方法.三、解决问题:

1.在教材中介绍了几种方法? 学生自学教材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介绍方法(教师引导适合的方法)鼓励大胆想象.四、学生练习:

1.用自己设想的方法装饰物品.2.注意引导学生:将物品全部掩盖像穿了件花衣

用水粉应少加水,可在物品上裹一张纸再涂色

用纸片拼贴,将纸撕小点,容易粘贴

可用绳子.线绕圈捆绑的形式 可用蜡笔画图案

用其他材料 五.展示作业:

1.将装饰好的作品集中在一起,适当组合放置 2.师生评价:评价作品.评价过程.评价学生

六、课后扩展:

将穿上花花衣的物品进行装置摆放。

七、收拾与整理:

八、板书设计:

第六课 花花衣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对折剪纸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不同的手法剪出十二生肖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剪、刻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难点: 对剪纸艺术的信心与兴趣,剪纸外形设计。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大家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剪纸: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你能说说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哪些吗?让学生回答。

教师阐述:我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有陶瓷、泥塑、布艺、风筝、剪纸、年画、灯彩、木刻、兽皮工艺等。这些民间艺术品,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这其中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十二生肖剪纸》

二、情景创设: 出示“图片”。师:这些图片大家熟悉吗?(看一下)这些图片怎么样?学生回答:很漂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制作的? 归纳步骤::对!可以先把纸对折,画上线,再剪.(折叠、画线、剪裁)。因图是轴对称图形, 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图案再剪下;对折两次只要剪图案的一半就可以了。(生答师演示折叠图案,以及图案的其它形式)。

板书:剪纸的折法:1.对称折(通过教师演示图片的折叠过程,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探索活动: 仿例制作: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看下一幅图(羊),按照刚才的三个步骤,动手在自己的红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羊的图形.老师将取优秀的作品展示.(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对称轴.三、体会设计思路:

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不平凡.我教同学们几种折法:(板书:2.三角折 :3.四角折 4.五角折 5.六角折)(如:五角折 ①将方形色纸对角或对边对折,要折整齐。②把折好的纸再平均分五等分折。要注意这样折好很重要。③在折好的纸上画上简单的花纹,花纹的线条要接连。把要剪去的地方画上记号④按照纹样剪出,小心揭开,美妙的图案出来了)。

小结:剪法的步骤;特别要注意什么,看图讲述。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试试在这张基础上,你能剪出什么图案?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思路更独特、更有创意!

(生剪师巡视)(生上讲台讲述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师:没想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剪法!真了不起!剪纸可以有多种剪法,折叠的次数多,要画的线、要剪的线就会少一点.但不管哪种剪法,能创作出好作品就是好方法。剪纸的分类:

1.剪纸从地域上分:可分为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剪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出示挂图 北方剪纸: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2.剪纸按制作方法分类:主要有剪纸和刻纸(出示工具剪子、刀子。)3.剪纸按色彩表现分类:主要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图片)。

四、了解“十二生肖图案”:

很久以前,人们就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剪出精美的有画意,又有装饰趣味,很受群众喜欢(挂图:这些剪纸还都有它独特的意蕴在里面如:连年有余、喜鹊登梅、喜上眉梢、富贵吉祥、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吉庆有余等等)图案点缀和美化着生活。咱们总是到过年时,家家窗户上都贴出用彩纸剪出的图案,贴到窗户上。这就是剪纸迎春的风俗,它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图案花样很多,有花卉、鸟兽、虫鱼及图案纹样等。这些窗花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智慧的结晶,充分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五、创作设计:

(刻纸练习师:用剪子剪纸我们都尝试了,那么,咱们用刀子练习一下刻纸好不好!下面同学们自己用刀子刻一幅剪纸作品吧。(事先准备好刻纸样稿工具)。

师:好!老师期待着更多精彩的作品!每位同学还要给作品起个名称!开始!(生操作,师放音乐,巡视指导。)师讲评:刻完的同学把作品举起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同学们创作的喜悦!(略停)大家最喜欢哪一幅作品?老师都喜欢!我们有请xx作品的主人谈一谈,你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师总结: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在简单中呈现了美,更多的是呈现了美的深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世界!来感受美!(展示老师收集的漂亮剪纸)

六、课堂扩展:

同学们用这一节课,就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很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剪纸为什么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

1.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 2.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3.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所以剪纸能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

4.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简单,容易搞到;产品有实用性;传授和学习具有随时性;不耗费体力。

5.因为那是传统的手工艺术。

七、小结:

关于剪纸的历史,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西汉)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剪纸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伴随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具有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把我国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八、板书设计:

第七课 对折剪纸

教学反思:

第八课 对印的图形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对称的物体,能用对印的方法表现出来。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会对印方法,创作出美丽的图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对印方法,并进行填画。

教学难点: 用对印的方法表现对称图形,根据对印出的图形创作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小游戏导入

1.游戏名称是《火眼金睛》, 游戏规则是找出花纹、颜色、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图形。

2.通过游戏总结出什么叫做对称图形。3.点题《对印的图形》

二、讲授新课: 1.讲授对印的方法

学生齐读“将纸对折,在纸的一侧涂上颜色,合起来印一印,你就会发现意外的发现。”师讲解并示范。

2.尝试对印

学生大胆运用刚才学的知识尝试对印的乐趣。3.学生发现对印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说出对印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为什么没有成功?并讲解解决的办法。4.学生说生活中两边花纹一样的物体。

先让学生自由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花纹是左右或上下一样的物体。如植物世界里的鲜艳的小花,动物世界里的凶猛的老虎,称霸一方的鲸鱼;还有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雄鹰,可爱的小瓢虫,以及所有飞禽类都是两边一样的,建筑中的房子、石桥等也往往是两边一样的。

5.对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来展开联想。

6、归纳出单一图形对印,两个图形对印。

7、说说自己图形的联想

让孩子展开想象,看对印的作品像什么?并添加花纹形成一个物体。

三、学生作业: 学生在刚才试印一印的作业上创作一幅对印的图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最后添一添变成一个有趣的图形。

作业要求:对印方法,制作完整 纹样相同,画面干净 色彩鲜艳,图形生动

四、展评:

在全班学生展开自评、互评、师评。

五、扩展:

我们还可以像这样把对印图形剪下来制作成书签、贺卡或者明信片,印在服装上,小挂饰上,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丽!

六、板书设计:

第八课 对印的图形

教学反思:

第九课 蜻蜓飞飞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蜻蜓的外形特征,并能够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蜻蜓的基本特征创作一幅线描作品。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1)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2)小动物大眼睛,飞来飞去忙不停。飞得高天气晴飞得低天气阴,飞来飞去飞累了,站在草间停一停。——揭示谜底:蜻蜓。

2、引导学生总结出是从那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3、师:大家真的很聪明,说的很好,谜语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描写了它。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蜻蜓的更多秘密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

二、探索新知

1、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引用多媒体分析其结构特点,并采用模板让学生拼贴使学生直观感受。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眼睛:复眼,大大圆圆。颜色:丰富。)

2、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蜻蜓(课件)。观察蜻蜓身体翅膀的花纹,画出花纹。通过欣赏蜻蜓照片,以及同龄人作品拓展学生表现花纹的思路。

3、除了在身体结构上,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小知识,说一说。

(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蓝天白云下,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在飞翔;小朋友在随着蜻蜓的飞翔追赶,嬉戏的场景;同蜻蜓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4、欣赏用各种材质及不同方法制作的蜻蜓。

5、思考: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

6、自由讨论: “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三、学生创作

1、作业:请同学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制作一副不同表现形式的蜻蜓作品。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四、展示评价

1、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2、这节课你除了学会制作蜻蜓,你还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学生回答。大家表现的很优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五、课堂小结

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六、板书设计

第九课 蜻蜓飞飞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

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

眼睛:复眼,大大圆圆。颜色:丰富。

教学反思: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

第十课 画出你的想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名家画,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心中的想象。过程与方法:大胆想象,用点、线、面表现自己的感受、记忆、愿望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勇于表现及对美术持久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画家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他们心中的想象,大胆运用多种不同的媒材画出自己心中的想象。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画家“心中的想象”以及表达“自己心中的想象”。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

师:这是什么线?(直线、曲线。。)接下来咱们玩个游戏 比一比谁画的点线面种类最多。张老师请两位位同学到前面来,用张老师提供的工具来画。(水粉笔、牙刷、纸团、、)*听音乐、音乐停游戏停 师:

1、我们看看黑板上的同学画的怎么样?你都看到了哪些点线 面?

2、有没有谁画的和黑板上不同的点线面?

3、同学们在这么短时间内画的这边多,真是太棒了。

二、揭题讲授:

1、这是我们二年级同学的作品,张老师带来了一张有趣的画 送给你们,你们看看哪里比较有趣?和你们画的有什么相似 之处?(也运用了点线面,和我们画的很接近,手法很像)

2、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这幅画可是西班牙绘画大师米罗的作品,他一生画了许多画,他的画很特别,很有趣,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 许多博物馆里都珍藏着他的作品,价值连城。若你们拥有其中的一幅作品的话,那不是千万富翁,也是个百万富翁了。)

3、同学们,他画的是什么?(这两幅作品看起来比较有意思,又像这又像那,介于像与不像之间,张老师教大家一个新的知识,来概括这幅画,也是绘画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叫做抽象。

4、那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儿童画有什么不同?(对,大师们就善于用简练的形象来归纳复杂事物的特征, 这就是抽象,明白了吗)抽象画的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引发我们不同的想象,让咱 们跟随米罗大师的脚步,大胆的去创造你心中想象,好不好? 揭题:走进新课《画出你的想象》

三、大师作品欣赏:

师:

1、一幅抽象画可不是随意设计的,这些物体的位置都是大 师精心安排的。

2、大家看,这里是画面的主体,点线面都挨得怎么样?这 块就有很多空白,就好像我们画面背景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大师的构图方法,注意画面的疏密关系,主体物点线面可 以集中一些,背景呢,可以简单一些。

3、米罗大师不仅点线面运用的的好,也很擅长用颜色!有没有发现米罗很喜欢几种颜色?红黄蓝,色彩中的三原 色,这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会显得格外显眼。外加绿色和黑 色的调和,既不突兀又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4、别看大师的作品线条、颜色简单,其实每一幅都大师 们精细设计,很有意义的,接下来,张老师隆重请出我们米罗的代表作(星空)我们仔细观察。

师:“画面中,有些什么线条?”

生:“直线和弯弯的线” 师:“有些什么图形呢?”

生:“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星形、月亮形和一些奇怪的 形状” 师:我们看下这幅画叫什么!《星空》

师:既然他叫星空,张老师找到了一张真实的星空图片,请你对照米罗的《星空》 我们找一找这些奇怪的点、线、形状到底和真实的星空 图有什么联系? 生:“圆形在湾线上好像星球在轨道上运行。” 生:“米字线好像眨眼的星星。” 生:“螺旋线好像旋转的星云。”

师:“为什么有些线条不像轨道线,他们是什么线条呢?”(提出疑问,让生深入思和想象。)生:“就好像奇形怪状的星座。”

师:“人们把一些星星连接起来,起了名字叫星座。米罗爷 爷也把他的看到的星星连了起来。可是,画中米罗爷爷的 星球为什么是一半黑色一半红色呢?”

师总结:原来米罗用了这么多抽象符号表达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物啊,可见,无论抽象作品如何千变万化,它表现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

四、小组讨论分工创作:

师:

1、那么今天我们也学习大师,运用一些简单,符号,有趣 的图形完成一幅有趣的想象画好不好?

2、老师喜欢大海,我以海底世界为主题设计一幅,同学们 都知道,大海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海底波涛汹涌。奇妙的海底世界还有些什么呢,我先贴几个图形,我边画同 学们边猜,看看张老师是如何想象海底世界的。好,我的抽 象作品完成了。

3、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幅想象画,好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好 的去设计,张老师提前收集了一些创意作品,一起来看看!

4、请各组组长打开张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到任务单: 作业主题:春暖花开、运动场上、听音乐设计、寒冷的冬天、星空、动物世界、我的童年、梦

五、师生互评:

师: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哪位小画家谈一谈自己的作品, 你的主题是什么?

六、拓展结束语: 师:

1、同学们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 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 之源。”请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出更 多更有趣的作品好不好!下课!

七、板书设计:

第十课 画出你的想象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儿歌变画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材料。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一起唱儿歌《拔萝卜》,用自己喜欢的肢体语言展现儿歌。小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表达出我们内心的与众不同,要知道你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肢体语言再现了《拔萝卜》这首儿歌。画家是怎样用画面再现儿歌的呢?请欣赏图画《拔萝卜》。

(儿歌变画就是把儿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板书课题:儿歌变画

二、创作《小乌龟》

播放歌曲《小乌龟》学生边听边思考:儿歌中的主角是谁?它要去做什么? 抽生汇报。(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乌龟)(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构图,画面布局)师:你们去旅行过吗?在旅途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小乌龟也和你们一样,对于旅行充满着期待。但它遇到了几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助。

问题1:小乌龟会去什么样的山?(学生在画纸上表现出场景,师巡视)教师可引导;高高的,尖尖的,长满小树„„

问题2:怎样带它的面包和糖果?(学生在画纸上表现出场景,师巡视)教师可引导:背,拖,绑„„

问题3:沿途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在画纸上表现出场景,师巡视)教师可引导:下雨,碰见好朋友,看见房子山洞,小河„„(天气怎样?沿途它会看到些什么?)

三、作品展示 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生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画?)自评: 互评: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信心,画出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你们才是最棒的艺术家。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儿歌变画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巧用瓶盖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过程与方法: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提高动手制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能够爱动脑、勤动手,变废为宝,做个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制作瓶盖玩具的方法,并能利用瓶盖制作一件玩具。教学难点: 两个瓶盖连接结实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前游戏:调动师生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师:“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瓶盖,你知道这些瓶盖原来的主要作用吗?”

生:“防止瓶中物体洒出来。” “可以有效的保质。”„„

师:“废弃的瓶盖还可以变废为宝,制作有趣的玩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趣的瓶盖。”

(教师板书课题:

12、有趣的瓶盖。)

二、授新阶段 :(一)分析基本形,联想实物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多数的瓶盖是什么形体? 生:圆形(圆柱体)师:生活中,圆形(圆柱体)的物体有许多。你知道哪些物体或物体中某一部分是圆形的(圆柱体)? 生:举例,如:球、眼睛、纽扣等。(二)分析制作方法

(师出示课件图片,展示许多圆形、圆柱体的实物。)师:生活中,圆形和圆柱体的物体这么多,你有什么办法用瓶盖把它们表现出来?看看老师奖励给你的作品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 生1:可以用绘画的方法。大体说说方法步骤:先将瓶盖描下来,再在描好的圆形上画出想好的图形,剪下来,贴在瓶盖上,一件玩具就做好了。

(师出示课件,说明绘画的方法步骤。并板书:图“绘画”)生2: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教师板书:图“剪贴”)生3:用橡皮泥粘。(教师板书:图“泥塑”)(三)多个瓶盖的联想游戏

“咱班同学真聪明。我们玩个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聪明。”

“刚才老师给你的都是用一个瓶盖做的玩具。两个瓶盖放在一起,可以做成什么呢?这样放像什么?”(教师演示两个瓶盖的不同排列方法)“更多的瓶盖又能组成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哪个小组想到的最多、最巧妙,就会得到老师更加精美的瓶盖礼物。”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演示汇报。教师随机进行奖励,每个小组一份奖品。(四)瓶盖连接技法探究

师:我们同学太聪明了。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可是,怎样才能将两个瓶盖连接在一起呢。上下的好粘,(教师演示上下粘贴瓶盖的方法。)并排的瓶盖怎样粘才牢固? 生:想办法、出主意。

可以拆拆老师的范作,进行学习探究。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小结:并排连接时,每个瓶盖都绕上双面胶,再将瓶盖排好, 用另外一张软纸条将其缠住,这样才结实。(五)作品欣赏

单一瓶盖的玩具;两个瓶盖制作的玩具;多个瓶盖制作的玩具;用瓶盖摆放的图形。

(教师补充板书:图“摆放”)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师:你一定想拥有一件自己制作的瓶盖玩具。可以做一个瓶盖的玩具,也可以用许多瓶盖做玩具;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制作时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制作的垃圾,放在桌面上的垃圾盒里,保持教室整洁。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1、自评:你的作品最满意之处。他评:优缺点与改进意见。

2、课后拓展:(1)课下用瓶盖制作一副象棋玩,这种象棋不仅环保,而且携带轻便;(2)用瓶盖与其他废旧材料结合,制作玩具。

3、督促收拾与整理。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巧用瓶盖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回家的路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看示意图的方法,并学习旅游示意图的表达方式,简单绘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用简练的线条画出回家路上有标志性的建筑、景或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社会环境,认知生活常识,学会处理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绘画的方法绘制出从学校到家的线路图。

教学难点: 绘制出的回家路线图清晰、明了,并能用简练的线条画出回家路上的建筑物和景物等。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会看地图吗?地图是怎样给人们指路的?老师可以给大家参照本地的交通图,然后,找一找“我们的”学校在地图一所处的位置。

请一位学生描述一下从学校回家的线路,要求把转弯的地方(特别是三岔口、十字路口)描述得详细一些,教师要提醒他向大家介绍那些标志性的建筑或物体。

二、讲授新课: 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交通或旅游地图,讨论:我们要表现的从学校到家的线路图与交通图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然后交流。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回家路上经过了哪些场所(市场、超市、饭店),可以把它作为有代表性的建筑画在回家路上作为景物,还可以想一想从学校到你家你需要经过几个拐弯,几个十字路口等,把这个线路在平面上表现出来。

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创作思路:把回家路线交待清楚,再画上路旁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树木,还有在你回家时路上的情景:车、人等。你打算怎样涂色?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画画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线图。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人物与景物。学生绘画的步骤应该是随意的,但有些学生在作这幅画时仍然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以向他们提供以下建议:

1、首先在纸上写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先画学校,再按照回家的路线一点一点延伸出去,一直画到家。什么地方有拐弯,朝什么方向拐要画出来。纸张不够可以拼接,作品完成后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

2、如果有的学生喜欢将线路图画在一张完整的作业纸上,那么,可以建议他们先将学校与家的位置确定好,然后用单线轻轻画出线路,确定后,再具体描绘。最后,根据需要可以添画人物与景物(可以用剪贴或绘画的方式)。

四、展评: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评一评同桌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回家的路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做一道拿手“菜”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的美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菜肴的色彩美和摆放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用彩泥制作一盘精美的菜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和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泥工制作方法和想像的启发。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和大胆有趣的造型设计。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你吃了那些好吃菜呢?(学生自由回答)平时爸爸妈妈除了工作还要为我们做好吃的,得多辛苦啊!你们想不想也为父母做几个拿手的好菜呢?(想)那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亲自体验一下给爸爸妈妈当厨师的滋味。我们一起来举办一个“我是一名小厨师”的活动,活动里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小餐饮店”,每个小朋友就是一名“小厨师”。今天每个小厨师都要学会做一两道色香形俱全的菜,然后我们请这节课学习最认真、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参观“品尝”,如果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定不要忘了回家做给爸爸妈妈吃,好不好?

二、欣赏激趣,讨论方法

1、欣赏教材上和收集到的菜肴的彩图(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感受其色形美。小组讨论一下:这些菜的主料是什么?配了些什么辅料?它们都是怎么做成的?都用了些什么方法?(有绘画作品和彩泥作品)

2、讲解泥工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切、搓、揉、捏、团、压等,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比如做煎蛋面条:先用白色团成小圆球,在桌面上压平作为蛋白,再用黄色团成小圆球压平做为蛋黄,然后把蛋黄放在白色蛋白上。再用白色搓成细条,作为面条,加以绿色小点作为葱摆放拼接。一碗煎蛋面条就制作完成了。

指导分析构图:你觉得哪个菜最漂亮?摆得最有特色?为什么?总结出一盘“好菜”的特点:

1、色彩鲜艳

2、造型美观

3、摆放漂亮。

4、欣赏了这么多好吃漂亮的菜,老师已经看到每个小朋友摩拳擦掌,让我们赶快来做自己的午餐吧。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们这组今天的菜单是什么?”“我准备制作一盘什么样的菜?都有些什么主料和配料?”

2、小组进行简短的汇报,老师及时作出调整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实践探索

1、每人根据小组列出的菜单,制作一至两盘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并给它取个名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家“小小饮食店”或一个“餐桌”。

要求:色彩醒目,造型有趣,外形美观漂亮。

2、学生根据喜好绘画或利用彩泥制作菜肴。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

将自己制作的拿手菜摆放在桌子上,老师和小组长评选出最具色香味的“菜”最具造型的“菜”,最佳色彩搭配的“菜”,最后授予这些小朋友为最佳厨师。请每组的“最佳小厨师”到前边来,全班掌声鼓励。欣赏他们的作品,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整理,德育教育

同学们,我们今天做了一道道色、型、味俱全的“菜”,亲身体会了做菜的劳动过程。希望小朋友每一餐饭都要响应我们学校“净盘惜粮”的号召,做一个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记得回家要做给爸爸妈妈吃哟!

八、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做一道拿手“菜”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马造型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绘画出和马儿在一起的快乐的情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儿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自己与马儿一起的快乐心情。教学难点: 以马为主体的构图样式,画面生动、有情趣。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马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谁?(出示马儿谜语:尾巴长,鬃毛飘,会拉车,能奔跑,四个蹄子嗒嗒响,帮助人们立功劳。)生:马。

【教学思路:以猜谜的方式导入今天的主体物---马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式教学法将孩子引入今天的学习。】

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我和马儿在一起》。马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们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还有印度、非洲等地。马的力气很大,鼻子很灵活,可以帮助人们干活。今天老师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二、走进马儿,了解特点

(运用课件出示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马的外型特点,掌握马儿的绘画方法)

2、小组讨论:马有什么特点?如何画马?(以几何形概括)生:椭圆形的脑袋,背上有鬃毛,长尾巴像头发„„ 生:可以先从马儿的脑袋画起,椭圆形的„„

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对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与探讨。老师随之进行示范,讲解绘画时注意马儿各部位的联系。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马儿的特征,互相讨论知道马儿的画法,为教学目标中的掌握马儿的外形特征做铺垫。同时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与马儿一起游戏

师:小朋友们想和马儿一起玩耍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伴着悦耳的音乐走进想象的世界。马儿带着清脆的蹄声向我们走来了,咱们准备出发吧!我们来到了辽阔的草原,走过一座座漂亮的蒙古包;又淌过了清澈的小溪,来到一个个小村庄;瞧,它飞起来了,带你们去任何你们想去的地方„„

师:播放轻音乐营造想象空间,引导生与马儿游玩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出小组讨论:如果你和马儿一起玩,你将和它玩些什么?(同桌互相交流想法)生汇报结果: 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跑;骑着马儿去宇宙看星星;我和小伙伴跟马儿捉迷藏。„„

欣赏作品,老师进行技法点拨:人物的动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提示同学们注意服饰,五官等的刻画,老师随之进行范画。

【层层递进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在掌握了马儿的外形特征及绘画后,直奔主题:乘着马儿。以师生互动的轻松活泼教学方式点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自由表达出感受。】

四、大胆想象,绘画马儿

1、课件出示同龄人的作品,师生一起欣赏,进一步完成对马儿为主体的构图样式的教学目标,并介绍背景的搭配。

2、在欣赏中老师提示作业建议: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和马儿玩耍的情景。温馨提示:动态生动 构图饱满 体现主题

【回归课本,以欣赏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视觉感知,促进作品的多样性展示。】

3、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并进行表扬。

五、评价

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作品,小组之间互相欣赏欣赏, 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呢?(画面有趣、马儿很可爱、构图的饱满、色彩丰富„„)【在评价阶段中,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关注情感性的画面,关注构图等绘画语言。】

六、拓展

师:刚才小画家们把乘着马儿的感受表达的淋漓尽致。除了乘着马儿,还可以乘着什么动物飞呢。

生:鸟、鱼、恐龙„„

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的时间进行创作。

【总结课堂:拓展思维,启发学生想象乘着其他动物飞翔的欢乐心情。课堂结束!】

七、板书设计:

第十五课 我和马儿在一起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 风来了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性质风的特点,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风在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绘画形式表现风吹来时的情景。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听风声猜一猜、导入新课:

1、听风声,猜一猜

2、找风: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欢到户外放风筝,你知道风筝为什么会飞吗?(有风)师: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

3、风的形成和作用 师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答:空气流动产生风。

二、谈感受,用线条画一画风 画风

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微风------舒服

狂风------怕

龙卷风-----紧张、恐惧

……………………

(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

风来了,你发现地球上的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房子、衣服、树指、小草呢?(帮学生理解风的一些知识,为下面的表现作好铺垫)

由于风本来就是抓不动啊,也摸不着,那我们怎么来画风呢?

2、用我们手中的线条可以画出各种风的感觉,你想试一试吗?

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

旗帜飘扬„„„头发飘起来

风车装动„„„(在画面上如何表现风,加强风的表现形式)风的脾气变大了。

讨论:你们见过几种风呢?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的影响一样吗?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一:老师,有春天的风,夏天的风,秋天的风,还有冬天的风。

师:不错,回答得很好,还有吗?

小组二:有,大风,微风。每当风来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屋顶上的红旗、气球都在飘动,有时在海边可以看见天空中的风筝飞得很高。

小组三:还有强暴的风、龙卷风。它能把大树、房子、电线杆吹倒。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基本概括了风的不同种类。这说明同学在欣赏录像时很认真,观察很仔细。

师:同学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在大风中行走过吗?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风的存在的?

三、表演,风中行走的样子

谁愿做小演员,表演人在风中行走的样子。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好吗? 生:好(学生表演在风中的情景,师:媒体配风的声音)师:他们表演的真棒!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表演。

四、欣赏名家作品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渗透风怎么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欣赏: 刚才我们既表演了,又看过了人在大风中的变化,他们不但有动作的不同还有外形的变化同时还有表情的变化。大风中事物的变化实在太丰富了,他们常常被画家所描绘,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风的,(出示作品《阵风》)师:看到这幅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动态及衣服随风飘动的形态。)师:这幅作品表现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途中遇上陈风时的情景。画中,风沙遮天掠地,连太阳都暗淡无光,四位妇女在风中艰难的行走,有的头上面巾被吹起,有的顶风弯腰,有的背风倒退行走,一位妇女的帽子被风吹掉了,只好回身弯腰拾帽。他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起来。这幅画,把对大风的感受真实的表现出来了。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小朋友的作品1)师:你从哪里看出画面有风的? 生:1.飘动的衣服 2.小孩的头发

师:我们再看一幅(出示小朋友的作品2)但是在这幅画中,粗心的小画家把许多地方画错了,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生:指处画面错误之处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棒!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里乱翻我们的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吗?或是你们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带给你清凉的的可爱样吗?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一幅风来时的画面。

师:我们可以通过树枝摇晃,小草、小花摇摆,树叶在空中飘落,雪花在空中飞舞,人们的服装随风摆动以及放风筝等活动间接地表现。

五、作业布置,完成风来了的作品 动手实践,应用创新: 师:想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告诉大家吗?准备画什么?画面色彩?线条?物体? 生:谈谈自己的构思.分析: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表达自己内心对风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鞥

生完成绘画作品。

六、作业评价

方式:

1、学生自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编一个小故事,向大家做介绍。

2、学生互评:哪位同学的画面效果好,值得学习。

七、风来了拓展

讲解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环保知识的渗透。

建议课后可以用版画,拼贴画、剪贴画等形式表现这一主题。

八、板书设计:

第十六课 风来了

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转的简易玩具。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做出有创意的玩具。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各种彩纸、衍纸基本卷等。

二、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图片、剪刀、双面胶、各色彩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

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在桌上有一张纸,请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让这张纸滚动或转动起来? 学生思考后回答(卷)除了用卷的方法,请大家观察一下桌上的工具,我们能否借助它们,让这张纸转起来?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转动。

二、发展阶段:

1、欣赏书中会转的玩具,问这些玩具你玩过吗?好玩吗?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2、请学生分享玩会转的玩具的感受。

3、结合教材,教师演示制作步骤,欣赏优秀的作品,分析怎样使制作的物体转动,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4、出示制作好的两组不同的风车,启发学生体会转动的作用。

5、教师演示两个旋转的陀螺,引导学生感受是的美对称的装饰的美。

6、出示课件里的图片,扩宽学生设计思路,激发制作会转的玩具的欲望。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学生回答玩具会转动的原理: a、外形成圆环形;b、中间有转轴。教师拿实物,并介绍 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三、布置作业与要求: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制作要点。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转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转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四、展示“玩具”,总结评价: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比赛,看一看谁的玩具做得新颖、奇特、精细、动的灵活,就止谁代表本组上台展示。

1.你觉得这些会滚的玩具中哪一个最有意思?为什么? 2.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说说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 如果再做一次,你准备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 3.教师及时鼓励有点滴进步的每个学生,同时提出要求,促进发展。

五、课堂小结,延伸活动:

这节课,大家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展开大胆想像,用平常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了一件件有趣的会转的玩具,同学们想一想,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东西?(生答:略)说得太好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人。

活动延伸: 1.引导学生继续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粘贴活动,发挥学生潜能。2.请家长协助学生搜集、使用废旧物并与孩子一同制作。

六、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教学反思:

第十八课 电脑美术-复制粘贴真神奇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教学准备:课件、电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海底和潜水艇的画面,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室被老师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潜水艇,我要带大家到海底去探险,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快快登上潜水艇,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这就出发!”

“欢迎大家乘坐潜水艇,我是导游,请大家坐稳,我们马上要到深海去了。”教师操作课件创造出潜水艇缓缓驶向海底的情境,“现在我们到了水下多少米了?您从潜水艇的窗口看到什么了?让我们一起和鱼群打个招呼吧!Hi!”“现在到哪儿了?(水下50米)你看到了什么?那不是海葵屋吗?谁在那儿?它们好像在说话,你能猜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其实马林和尼莫说的是‘鲨鱼又要开大会了,我们快去看看吧!’你也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用金山画王把海底的故事画下来好吗?”(板示课题)

二、探究、体验。

打开金山画王界面,“你们想,鲨鱼会在哪儿开大会?”(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从背景库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插入)“如果素材库中的背景不合你的意,我们还可以在‘档案管理’中点击红色鼠标,从别的文件夹中寻找合适的背景插入。”

“背景有了,谁来帮我把第一条鲨鱼请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如何在图库中找到鲨鱼,再拖动到画面中)“它太大了,能不能让它变小一点?”(用鼠标左键拖拉图像上方的斜箭头来调整大小)“我想让它转过身来可以吗?”(水平箭头可以水平翻转方向)“怎么把它移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来呢?”(用鼠标左键按住图案中心的十字箭头拖动,可以将图案平移)“谁再把第二条鲨鱼请来?”(再插入一条一样大的鲨鱼)“这样的画面你看了舒服吗?为什么?(太堵了)让我们把其中的一条鱼变小一点吧!把变小的鱼放到后面好还是放在前面好?这不就是我们在美术课上学过的‘近大远小’吗!(再插入一条鱼)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离我们的远近制造出‘遮挡关系’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工具来装饰画面。不错吧?在你们的电脑上试试看你能不能顺利地把鲨鱼请来开大会。”

学生尝试。

三、学生创作:

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四、欣赏、评述。

1.小组内先互相欣赏,推荐最好的介绍给大家。

2.教师引导学生从“图案的大小、疏密,故事环境的创设、故事情节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小结: “神秘的海底”真值得留恋,但是游览的时间到了,请你赶快回到座位上坐好,我们的潜水艇要上升了——(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潜水艇缓缓上升的画面)潜水艇浮出水面了,下船喽,让我们跟可爱的大海说再见吧!”

电脑美术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的好处,希望孩子们喜欢上并运用好这个技术。

六、板书设计:

第十八课 电脑美术-复制粘贴真神奇

教学反思:

第十九课 指偶剧场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所学的绘画、折纸、剪贴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指偶。过程与方法:锻炼利用道具进行生动形象的剧本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造型、表达、思维能力,增强合作、探究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剧中角色的造型塑造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好学生有选择的进行活动及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上的技术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生回答)

2、举起右手,出示指偶小黄人。

3、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黄人,你们喜欢我吗?我是今天这节课蔡老师的小助手,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另一位新朋友,大家掌声欢迎。”

4、举起另一只手,出示指偶豌豆射手。

5、师:“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豌豆射手,见到你们真开心。”

6、师:“同学们,喜欢这两位新朋友吗?(生回答)它们是不是很可爱?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观察一下,举手回答。”

7、引导学生回答小黄人用卡纸,豌豆射手用彩泥。

8、师:“真聪明,那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小人是怎么动的?”(生回答套在手指上动。)(点击幻灯)

9、师:“对,这些用卡纸或是彩泥做成的套在手指上的玩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偶。”

10、师:“想知道它们还能干什么吗?(生回答)让我们跟着小黄人一起来看一段有意思的短片吧。”

(点击幻灯)

11、播放指偶表演。

二、认知阶段

1、师:“指偶小人的表演好玩吗?(生回答)这种用手指玩偶作为角色进行表演的节目就叫做指偶戏。”(点击幻灯)

2、师:“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小黄人一起进入指偶剧场吧。”

3、师:“小黄人说他的指偶家族成员非常庞大,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同学们马上就会见到他们。那么待会儿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指偶和老师手上的两个指偶在制作材料上有哪些不一样?”

(点击幻灯)

4、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指偶,同学们是不是很想学着怎么做呢?(生回答)那么今天老师先教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卡纸剪贴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哦。”

(点击幻灯)

5、示范卡纸剪贴法。

1、出示制作材料,各色卡纸、双面胶或不干胶、剪刀、水彩笔等。

2、先用一小张方形纸卷成长筒,可以卷成一根手指粗,也可以卷成两根或者三根手指粗。用胶粘好待用。

3、在彩色卡纸或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卡通动物或人物形象,用深色水彩笔勾线,再涂上好看的颜色。

4、小心的沿外轮廓剪下画好的图案。

5、把它粘在做好的纸筒上。

6、师:“好啦,一个可爱的小指偶做好了。“

三、创作阶段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刚刚小黄人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它的指偶剧场今天就要上演《小蝌蚪找妈妈》,需要招募很多新演员,你们想参加吗?”(生回答)(点击幻灯)

2、师:“那么我们赶紧进行准备吧,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剧本内容吧。”(点击幻灯)场景一:池塘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它们每天快活的游来游去。场景二:有一天,鸭妈妈带孩子们到池塘游水,小蝌蚪看见了,就想起自己的妈妈,于是开心游过去喊:“妈妈,妈妈”,鸭妈妈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鸭妈妈,你们的妈妈是青蛙。”小蝌蚪说:“谢谢你,鸭妈妈”,鸭妈妈说:“不客气,再见”

场景三:一条鲤鱼游过来,小蝌蚪们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开心的围过去喊:“妈妈,妈妈”, 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鲤鱼,你们的妈妈是青蛙。”小蝌蚪说:“谢谢你,鲤鱼”,鸭妈妈说:“不客气,再见”

场景四:一只螃蟹游过来,小蝌蚪们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又开心的围过去喊:“妈妈,妈妈”, 螃蟹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螃蟹,你们的妈妈有大眼睛四条腿。”小蝌蚪说:“谢谢你,鲤鱼”,鸭妈妈说:“不客气,再见” 场景四:一只乌龟游过来,小蝌蚪们以为是自己的妈妈,又开心的围过去喊:“妈妈,妈妈”, 乌龟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大乌龟,你们的妈妈有白肚皮,唱歌呱呱呱。”小蝌蚪说:“谢谢你,大乌龟”,乌龟说:“不客气,再见”

场景五: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看见一只青蛙,坐在圆圆的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小蝌蚪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是我们的妈妈吗?她有大眼睛,四条腿白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 青蛙笑起来说:“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我已经找了你们好久啦!”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说:“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3、师:“看完了剧本,我们就要来讲一讲作业要求啦,今天同学们以吓阻为单位,1、3、5排可以向后转和前后同桌一起讨论创作,首先要在小组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分配合理,比如小组里有的同学制作小蝌蚪,有的就要制作乌龟、鲤鱼或青蛙。明白了吗?(生回答)当然,小黄人又告诉我,今天的演出演员非常多,它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角色,你们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比如小兔、小猪、豌豆射手、小黄人等都可以。制作方法可以用卡纸画也可以用橡皮泥捏,明白吗?好啦,创作时间到了,让我们看看小黄人的提示吧。”

(点击幻灯)

4、师:“待会在同学们制作指偶的时候,小黄人会在白板上播放一些漂亮的卡通图片,给你们做参考,希望同学们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影响到别人,你们能做到吗?创作时间开始,同学们赶快准备吧”

5、继续点击,播放10分钟参考图片幻灯。提示学生制作时可以参考幻灯片中的卡通形象。

6、学生分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四、展示阶段

1、师:“各小组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指偶的制作,那么我们先在台下分小组进行一次彩排吧。彩排的时候,请一名同学念旁白,其余同学按照制作的指偶角色记好自己的台词哦。”

2、分小组进行台下彩排,教师依次指导。(点击幻灯)

3、(套上小黄人)师:“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上台表演,大家掌声欢迎。”

4、根据剩余时间安排剩下各组表演,对演完同学进行奖励。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的演出已经接近尾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表演的同学我们将安排在下节课接着表演,也可以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表演,好不好?孩子们,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勤动手勤动脑,就能创造出更多快乐。下课。

六、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指偶剧场

教学反思:

第二十课 丰富多彩的玩具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玩具,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玩具的知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玩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玩具,展示、交流玩具的特点与玩法、收藏的方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他人共享玩具,体验玩具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玩具的兴趣,进行玩玩具要互让互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到玩具的传承与发展、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自己的玩具。

教学难点: 通过组织学生于别人一起玩玩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天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乐观、愉快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谈话: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丰富多彩的玩具》

二、新授课

1、玩具与我的故事

同学们的玩具很多,请你在这些玩具中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好么?我们来召开一个“玩具与我”的故事会吧

板书:玩具与我

我们可以讲述玩具与我的故事,你的玩具有那些好玩有趣的特点呢? 谈话:给大家5分钟时间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组织你的小故事。引导:听发言帮助同学梳理层次。提炼相出玩具的特点 板书:玩具的特点

总结:同学的这些玩具真有意思,有的------

2、了解传统玩具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一些玩具有的在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很久以前就出现了,成为人们的玩具这就是传统玩具。

板书:传统玩具

师:例如:空竹、小鸡吃米 师:聪明的人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材料、制作方法、创新新的玩法,虽然有些传统玩具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才能够我们的玩具中看到传统玩具的特点,看到他们的影子。

例如:毛绒玩具 老虎枕头

三、学生创作

作业: 可以拿来玩具实物也可以拿来玩具照片,把它画成图画。要求:画玩具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玩具的轮廊和大致模样画出来即可。

四、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选择有特点的作业进行点评。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丰富多彩的玩具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篇5

甜蜜的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在蜡纸层上刮出肌理效果,表现梦境。

2、培养学生的记忆、创新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尝试用刮法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在蜡层上刮出机理效果以及画面组织。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在蜡层上刮出机理效果以及画面组织。教学准备:优秀作品、有关梦的常识、油画棒、工具刀、牙签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问:同学们做过梦吗?都做些什么梦呢?要不要描述给

大家听?

2、让学生描述,同时激发学生描述最精彩的梦境。

3、师小结:刚才同学门描述的梦境有甜蜜的也有可怕的梦,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表现的是:甜蜜的梦(用课件出示课题)

二、渗透做梦的科学常识:

1、让学生说说人为什么会做梦。

2、师播放录象补充人做梦的科学常识。

三、引导欣赏对比学习刮法:

1、欣赏没有刮蜡笔画和刮过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

觉它们不同效果。

2、指导学生学习在蜡层上刮出肌理效果:(1)先画出梦

境内容并用油画棒或蜡笔涂色(单层或多层)。(2)师示范用刀、牙签、指甲等硬物尖头刮划出痕迹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发展阶段:

1、回忆做过的梦。

2、用油画棒或蜡笔。

3、用带来的工具刮出机理效果。

四、引导观摩评价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比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13金色的浮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锡纸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工具将锡纸加工成立体变化的浮雕. 教学重点:

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教具、学具:图片、锡纸、废旧电线、泡沫、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很独特的画,睁大你们的眼睛,发现了什么?

[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 a、它与我们画的画有什么不同? b、你猜猜它是用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 学生思考

[小议]平面作品与浮雕作品不同的特点。

二、.探索浮雕

1、[出示浮雕作品]

a、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

b、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讨论.

2、看一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它有凹凸感? 学生思考,尝试

3、面对这些闪闪发亮的锡纸你认为可以打算用它来制作什么? 学生思考 4、学生尝试表现 5、作品欣赏 师生共赏,共议.

6、锡纸与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三、浮雕制作 1、继续完成作品

a、构思完善 b、形象大胆.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2、作品赏析。A、师生共赏

b、评比最佳作品 最有创意的作品。四.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尝试了锡纸制作的浮雕,其实制作浮雕的材料有很多种,观

察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并可以尝试着做一做。杜郎口联合校教师教学材料活页

课题14变幻无穷的形象

教学目标⒈情意领域:通过欣赏各种形象加以联想而创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组合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⒉认知领域: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⒊操作领域: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将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变化,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不同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根据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和变化,创作艺术作品。课前准备: 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准备剪刀、胶水、小镊子以及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分析

观察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图片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造型艺术。

讨论:⒈说说他们给你什么印象?

⒉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二、观察与尝试

⒈观察:学生观察课本上范图,讨论作品是通过哪些方法加以变化而来的

⒉尝试:大胆想象、创造,试着用各种形象变化出其他简单的造型。

三、实践与操作

⒈通过尝试及再次观察作品,小组讨论:在制作是还要注意哪些要点?

归纳提示:

⒉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变幻出来的造型最多,最美。

⒊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好的作品。

四、评价与反思

⒈自己评,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⒉互相评,谁的作品最有趣。

⒊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出他作品的优点和你给他的建议。

五、延伸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组合排列,会产生以外的效果。

课题15我们的节日

教学目标

⒈培养学生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⒉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人物造型的表现。教学重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节日的欢乐情景。教学难点:

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节日的欢乐情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上课所需材料,稳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的节日是哪一天呢?(六一)

导出课题:我们的节日

2、引导:“六一”节这一天同学们是怎么过的?

3、引导想象:现在同学们可以把欢庆“六一”节的地点、环境及其欢庆的方式进行大胆想象,构思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想得有创新性。

4、欣赏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到运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烘托节日的热闹、欢乐的气氛?(气球、鲜花等)你还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烘托节日的气氛?

5、表现技法介绍: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等

三、布置作业:根据主题构思、构图创作一幅作品。

四、课堂辅导:巡回指导,纠正普遍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的作品。

五、课堂评价:作品展示,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六、课堂小结:简要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交待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

课题16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对二十二世纪的建筑展开想象,对科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手工等方法,创作出富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教学重点:

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的形状

教学难点:

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的形状,启发想象 教具准务: 彩色笔、彩纸、卡纸、废旧盒子 教学过程:

一、①欣赏科幻片段(让学生观察片中人们生活、交通、建筑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③师:二十二世纪人们在各星球之间,自由地来往,人们设计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与外星人进行交流、工作,那么,二十二世纪建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们设计了什样的房屋。

④学生交流、发言

二、揭示课题,《二十二世纪的建筑》

①欣赏科幻画作品,让学生观察,了解房屋的外形,结构,功能,色彩,有什么变化。

②生:发言

师:

1、外形千变万化,还有会长上飞翔翅膀的房屋

2、功能无所不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变成各种厅特的房屋。

3、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的宇航服,在太空中自由工作学习,做各种运动。

三、欣赏课文图例。

四、创作。

1、绘画步骤:①构思②得用各种形状来综合画二十二世纪的建筑③人类在太空中的表现④太空的表现其他星球和星云的描绘⑤着包

2、手工步骤:①根据所带材料、进行重叠插接。②引导学生用剪、镂、折、画等制作,表现二十二世纪的建筑物。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作品,让制作者根据自已的理解对自已设计的作品进行描述。

七、收拾与整理,保持教室整洁。

17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漂亮的图 案。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创作一幅漂亮的图案(花草树木)。

教学难点:

创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画图程序界面上各种工具的使用)。

教具准备: 电脑演示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施。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组织教学,确保每台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2、复习学过的图画程序操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知识、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3、作品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

以清晰的演示复习图画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示范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等创作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方法的操作。

3、学生进一步熟悉软件中的各种工具。

4、学生创作。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老师要求或自己想创作的形象。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的操作,制作出具有一定内容的图案。

作业要求: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5、学生作业品评

学生完成作业后,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并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地面。

四、课后拓展

课题18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积极地动脑筋大胆想象并采用与别人不同的创意与设计。

2.是否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3.是否对想象创意,设计制作表现出高昂的热情。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竹筒,木片,毛笔杆,塑料小瓶,彩色纸等材料,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包装纸盒,竹筒,木片,毛笔杆小瓶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 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 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作业指导要点:

1.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玩具发声的原理。要让学生结合手中的材料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并设计出美观的造型。要加强在这方面

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核心所在。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6

多彩的儿童生活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进度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谈话引入课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2.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预习读书情况。相机指导学生认识巩固“傣、昌、昂、跤”四个生字。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提问:你读得这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吗?)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话分别有几句话,读是时候要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清楚。(根据学生读书情况适时指导)

4.全班把课文齐读一遍,读后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各民族小学生在民族小学里学习的情景,进而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哪里写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情景,哪里写了孩子们学习的情景?

5.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读书,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而且会思考,读懂了课文的意思。

二、学习字词。

1.出示“坪、坝”等12个生字,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很好,不知道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进行“我指你读”的游戏。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吗?

3.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生字的特点让学生运用给生字注音、找音序、找部首、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4.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了解课文是怎样表现民族小学的特点的。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以及其它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题,谈感受,巧妙过渡都课文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首先请同学们把课题细细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想说的?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2.结合插图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民族小学特点的语句,了解到这是一所美丽的边疆的山村小学。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让学生齐读。(教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师:默读完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认为这是一所怎样的民族小学呢?(板书:美丽)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去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看一看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教师可让学生看资料袋,并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美丽”上面板书“小路、服装、校园”)

(2)学生个别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两句的画面感,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把民族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3)小组读、男女生读,读出感情。读后再谈体会。

4.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民族小学的钟声展现出的独特的“美丽”,初步了解本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板书:钟声)

(2)默读第三自然段,知道本段前五句写上课的情景,第六句写下课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声音真好听!”一句的作用。

师:注意到本段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很好听?(板书:书声)

(3)学生个别读、比赛读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出人物、动物和景物的和谐美,进而理解作者对民族小学的喜爱和赞美。

师:在这样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

同学们,就在民族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4)结合“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对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教育。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啊,这读书声多么动听、多么美妙啊!它和我们教师传出的读书声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试着让学生模仿着说句子,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虽然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是一家人。再想想课文,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多么幸福,多么温馨啊!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吗?

师:读得真好。用不同和相同说话,我还想到了一句“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片操场操场上游戏。”。

(5)学习第六句,体会下课热闹的场景,有感情朗读第六句。读后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6)模仿第六句进行小练笔,为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习作作准备。可让学生写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的,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玩后想了什么。

下课了,同学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总结全课,升华“美丽”。

1.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进行思维拓展。

师: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3.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民族小学的美丽。

4.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吴然的散文集《小鸟和守林老人》。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四、读书感悟

第1自然段

(1)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2)讨论交流。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一)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放声读一读

3.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把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5.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二)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

……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对比: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小结: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提问: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介绍天都峰的资料。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体会: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C.感受

“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认识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板书设计:

点题

假日

“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

爬峰之前

让人发颤

不再犹豫

与爷爷的谈话

下定决心

充满信心

爬天都峰

奋力向峰顶爬去

互相鼓励

爬峰过程

一会儿攀着铁链

登山的艰难

战胜困难

一会儿手脚并用

终于爬上了顶峰

爬上顶峰

“我”与老爷爷互相道谢

从别人身上

爸爸赞扬这一老一小

汲取力量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内朗读。

3.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与槐树结伴

离不开……离不开……离不开……

可入药

视槐米为宝贝

做染料

作用之大

槐乡的换学费

吃苦耐劳

孩子

早早起床

爬上山

采摘槐米

树上爬

钩刀削

充满快乐

满载而归

以苦为乐

弯腰捡

篮里装

带着微笑入梦乡

明天只要天晴

又将投入劳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读读认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二、小组交流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2.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抄制作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4.可以介绍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5.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四、共同评议

1.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2.评选颁奖。

3.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选择内容

1.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2.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

(1)游戏娱乐活动,如: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舞蹈训练……

(3)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电子琴……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三、交流写法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2.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四、学生写作

五、交流评议

六、修改习作

七、誊写习作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组课文同样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

“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与他们的不平凡。

4.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单元进度安排:

《灰雀》--------------------2课时

《小摄影师》----------------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我不能失信》--------------2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2.能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不光我们喜爱灰雀,就连伟人列宁也非常喜爱灰雀,还与它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一).找出列宁爱鸟的句子,轻声地读一读。

(1)出示“每次……都要……经常带…”

请用朗读来体会列宁当时的心情好吗?

(2)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

(3)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一)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运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勇于改错的决心)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

2.小结:

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二)列宁也很爱小朋友。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爱小朋友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

(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

(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

(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三)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复习字词。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来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3.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图片,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4.学生朗读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5.齐读全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个人汇报:(主要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照相的原因,见高尔基使用的方法)(板书:扔纸团)

(3)出示纸条内容

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男孩是尊敬懂事的少先队员)

过渡: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是想把照片贴在墙报上,可见小男孩很崇拜高尔基,但它采用的“扔纸团”方法很不礼貌,高尔基生气了吗?

2.学习2--5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自定角色)

(2)汇报:高尔基不生气,反而请进来。(板书:请进来)

(3)

男女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语气。

小结:高尔基不但不生气,反而在百忙之中让小男孩进来,满足他的心愿,可见对孩子十分爱护。

过渡:小男孩见到心慕已久的高尔基后,会怎么样呢?

3.学习6--7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标高尔基的句子,用▽标小男孩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

(4)课件出示高尔基的重点语句

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个人汇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的极大耐心)

师:突然,事情出现了意外,小男孩怎么了?生:他忘带胶卷了。

师:忘带胶卷后,小男孩

有什么反应?高尔基又是怎么样的?

4.学习8---11自然段。

(1)齐读。

(2)交流汇报

(3)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课件出示对话内容,引导学生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师:可是小男孩最总还是走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有没有想问的?

(5)质疑: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

讨论交流

:(引导说出小男孩因耽误高尔基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愧疚的心理。)

四、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布置组员分角色朗读.扮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扮演。

3.挑选一组同学上台扮演,根据扮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同学扮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扮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同学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敬重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祥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小朋友,回来!俺给你胶卷,俺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同学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协助小朋友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你还会再来吗,打开你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吧!

1.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你认为小男孩会再来吗?

2.如果他再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

3.小男孩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谁是最好的编剧,把故事写得更精彩!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小男孩

会动脑.有礼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6.认读要写的字。

7.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8.各自抄写。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

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______才______,可用直到______才______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______。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李四光

长大后  执着探索 震惊世界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题目质疑:

“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2.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的意思:假如庆龄去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可是庆龄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3.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那庆龄也可以假装说:啊呀小珍,昨天我忘记了,后来回来才记得,你不要生气啊,相信小珍也不会怪庆龄的,她为什么不这样说?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4.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5.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a.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b.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c.小组进行比赛。

d.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信”的认识好吗?写作方面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2.搜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3.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你能不能帮庆龄出出主意,既能去伯伯家,又不失信于小珍?2庆铃这样做对不对?

4.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积累.背诵名言名句。

2.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难点:

学会用熟悉的人写一件事。

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三、动笔起草: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酌情评点表扬。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写了人物说的话,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从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并说说属于哪一种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有些名人说过的一些话,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积累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名人名言。

2.自己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交流各自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我会填

认真观察比较,发现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单元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风筝》-----------------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4.齐读题目三遍,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

5.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

”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4.(课件出示全诗范读)同学们听得多么认真呀!那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5.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赏析第一.二行诗

(1)下面我们更深入地学习这首古诗,先来看看前两行诗。

(2)请男同学读一读这两行诗。

(3)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结合注释解词。

(4)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5)请大家想想,(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

(6)我们班的孩子,你们都在住校,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请你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7)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对呀,看到这样的秋景,很容易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这就叫做什么呀?(板书:动客情)

(8)小组赛读这两行诗,看看哪组最能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指名读,齐读。

(9)你们真是诗人的知音人,读出了他的寂寞,读出了他的思乡之情。谁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说得好的给予表扬。)

2.赏析第三.四行诗

(1)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后面两行诗。请同学们默读,边读边结合插图.注释来想一想。

(2)女同学读,指名汇报看到了什么。

(3)读到这里,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提出疑问,师生一起解决。

师也可提出疑问:在这里想问一问:“知”字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你想一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不能)那是作者的什么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这个“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说)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4)师:是的,他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了什么呢?(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板书:思乡之情)

(5)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下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指名说:生可能会直译诗句,这时师可引导:

你是按照每个字的意思说的,可是觉得通顺吗?怎样才能说得通顺呢?有时候在把古诗变成我们的语言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调换词语.诗句的顺序。所以可以将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顺序调换一下。

谁来根据老师刚才的提示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6)指名读诗,齐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3.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诗的韵味,现在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要读出这种“想家”“乡愁”的味道来?(自由读)

4.谁能大胆地读给大家听呢?(配乐,指名读)

5.你认为他读得怎样?生互相评一评。

5.思乡的感情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男女赛读,看看谁读得好!(男女赛读)

6.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被你们那深深的乡愁打动了!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小结: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2.除了这一首,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呢?(指名读或背)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

3.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出示古诗。

2.全班交流。

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突出独.异.倍)

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齐读三四行,标出字:遥.遍)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

4.练习背诵。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5.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3.做风筝

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指读,挑战读,齐读。

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4.放风筝。

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齐读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拼命)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5.找风筝。

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

(2)连起来读这几句话,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3)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4)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6.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3.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2.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2.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听?

3.体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何处?

4.指名朗读。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的那样有趣吗?

(三)品悟第3自然段内容。

1.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

(四)品悟第4自然段。

1.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2.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语言训练:

出示

“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2.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播放音乐)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试着续写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检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2.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用听听,秋的声音……的方式来说。

3.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4.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欣赏秋的诗歌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感受到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体验到在秋阳中放飞风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让我们进行一次快乐的展示会,把所有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2.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a.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b.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二、快乐展示

1.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a.分组介绍:

b.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我的发现

一、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二、将“黄色”和“绿色”两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三、交流发现

1.“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

2.“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语。

3..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读“红色”与“兰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四、读读背背

1.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者意思相反的词语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读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背对子歌。

6.总结: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一、我会填

1.填空“匆匆地()”“快活地()”。

2.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3.各人在书上填写。

4.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绕口令比赛,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的最准.最快。

2.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3.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两名最佳选手。

4.各组选手进行比赛。

三、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在比赛中再大显身手。

第四课时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我的发现

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单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单元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第四单元进度安排:

《花钟》------------------2课时

《玩出了名堂》------------2课时

《蜜蜂》------------------2课时

《找骆驼》----------------2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交流课前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

欣赏一些美丽的花。问:你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

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

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10.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11.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看来生字同学们都学会了,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变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许多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2.那课文中都写了那些花,他们都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画一画,读一读。

(1)找一找花钟里藏着哪些花?

(2)看图,认识花,感知花的美丽。

一起说花的名字,相应出示花的图片。这么多美丽的鲜花,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鲜花朵朵.争奇斗艳,好看,美丽等等)

(3)默读课文,想想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出示课后题)填空

(4)你喜欢哪个句子就读给同学听听,相机指导朗读。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做动作,指导朗读。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为什么喜欢?带着表情,指导朗读。

还有哪种花笑了?(昙花)

昙花含笑一现,从含笑一现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么美的顷刻间,我们多想留住它啊!指导读。

这两种花的笑是我们看得到的,有一种花是在心里笑呢。(万寿菊)齐读。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

“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是哪一种?

齐读出花开的气势

睡莲从梦中醒来

指导读。还有哪种花也是刚刚醒来?(烟草花)指导读。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请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动作谁再读读这句话。

6.再来读这一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花儿的美丽吧。师生接读。

7.比较“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和书上的写法,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小结: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可是呈现的语言效果却大相径庭,往往同一个意思是可以用同义词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说:牵牛花是从形状.颜色上进行描述的;而“昙花.睡莲.烟草花”是着眼于开放的时间;“月光花”是从姿态上进行叙述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从多种角度进行的描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看这段话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是什么号?他告诉我们什么?

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哪些花开放的时间呢?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试着用书上的语言来形容一下。看哪一组的语言最美。

2.可以仿照书中第一段来写。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3.听写词语。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出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6.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出示)

2.比较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课件出现词语:大概 左右 往往 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齐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2.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生字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习生字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课文,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3.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多形式地朗读。

5.再引读。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写一写。请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4)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5)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6)讲一讲。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4.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5.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6.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4)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玩出了名堂》。学生读课题。相机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5.理解“名堂”。

二、初读质疑,检查预习。

a.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b.强调易错的生字,指导书写。(具.拜)

c.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划出表现“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课件出示的“填一填”。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帮助学生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b.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厚厚的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需要什么?(耐心.信心.认真)

c.指导朗读。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4.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朗读,体会列文虎克在玩中善于思考.善于尝试.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品质。

5.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6.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发现双引号,初步认识“小人国”“居民”“玩具”指什么。

四、拓展生华

1.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你对“玩”有什么新的认识?

2.把列文虎克的故事传递给身边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在玩中观察.玩中思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玩了些什么,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2.指导朗读发现微生物的句子。“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3.让学生用实物显微镜观察一杯水,体验显微镜的神奇和重大作用。

4.在体验的基础上,再次理解“小人国”.“居民”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列文虎克对科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6.再次品读第5自然段: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四、小练笔

1.写一写自己的玩法和收获。

2.交流

五、总结

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还可能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出示谜面)同学们都很聪明。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4.读自学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勾画出来,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2.全班交流: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3.细读老人的话。

4.听了老人的话,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这里的“忿忿地”是什么意思?老人怎么回答的?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很冷静,胸有成竹)

5.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再读课文。

老人看见了什么?用“---”画出来,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用“~~~~~”画出来。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两人分读“看见”的内容,“知道”的内容。(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6.句式训练

A.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B.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C.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应该顺着

()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2.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c.我发现只要一碰到含羞草,它就把叶子闭拢了……

3.全班交流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则观察日记

1.前几天,有些孩子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学生交流,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2.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3.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8.背诵比赛。

9.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跟同学交流交流,并说出你资料的来源。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激励: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练就了一双慧眼,也许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

单元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简短的“导语”点明专题之后,编排《孔子拜师》这篇精读课文,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并在课文之后提出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要求。怎么开展?教材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然后学习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接下来学习精读课文《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课后安排“综合性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再用一段简短的过渡语,由古代建筑引到古代绘画,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最后,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中,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专题,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59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掌握风尘仆仆.止境.奔流不息.滋润.双龙戏珠等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5.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去写作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

2.在精读讨论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的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

3.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4.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5.了解赵州桥的建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五单元进度安排: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4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2.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子曰……)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3.(板书:拜师)齐读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请带上动作读课题。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老子学问渊博。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①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②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6.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内容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学生交流:(交流哪一部分就研读哪一部分)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抓住重点词.: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悟出孔子谦虚好学,板书:谦虚好学。了解“曲阜”师简单介绍曲阜及

“三孔”)

孔子为了拜师吃了很多苦。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生交流,师板书(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生进行一次情境对话)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歇一歇,行吗?

困了,孔子你好好睡一觉吧?

饿了,孔子你停下来吃饭吧?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你——日夜兼程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你——风餐露宿

我们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抽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评。

引导学生抓住“相距几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感受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终于”读得要重,说明孔子很高兴。

生体会读,师范读生想像画面,生再读背下来。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与“拜见”

“迎候”和“等候”从而体会他们身上的那种谦逊有礼的品行。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指导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你最欣赏哪一句话?

学生交流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从而得出“学无止境”。(老师板书)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引导生理解孔子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从中感悟到老子一丝不苟地教孔子,一点也不会觉得孔子很烦。

师小结: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上联——孔子谦虚好学

下联——老子诲人不倦

横批——学无止境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板书设计:

孔子

拜师

老子

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谦逊大度

学无止境

教学后记: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3.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读题。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神话。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6.围绕“创造”质疑。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2.朗读.品味中心句。

3.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A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B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C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教学后记:

19、《赵州桥》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桥,导入赵州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4.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5.“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6.“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文)

7.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爪”

独体字:

8.找出中心句。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2.本节课主要去了解赵州桥雄伟.壮观.坚固。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2.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3.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怀着观赏.赞美的心情来读这两个自然段(试读.指读.对读)

4.学生自主深入的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什么?可自读,可与同伴合作学习。

5.教师巡同参与,顺学而导。

6.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1)“赵州桥非常雄伟。”总起句中的“雄伟”的本意和本课意思?读文中的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哪种设计?有什么优点?这些优点能克服什么缺点?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在这起什么作用?课文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生动的?

(4)理解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7.交流:

课文学到这里,你对赵州桥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由桥想到造桥人的智慧和才干。)你心中会激起怎样的感情?(赞美.自豪)

8.有感情的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学生练读.试读,带着赞美.自豪之情。)

9.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打算怎样给来赵州桥的游客介绍?

(1)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讨论.探讨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指导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感情方面而考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思考:读了导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3.师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引导看图。

这节课我们就用导读提示中“看图读文,图文对照”的方法来学习,默读2.3.4自然段思考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d.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五、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找,看看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

3.总结: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看了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

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市——热闹

景——传神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二、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

”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璀璨的明珠。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联系课文中的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指导:

潋滟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 相宜xiāng

3.读通课文,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质疑,整体感知

1.想去西沙群岛看看吗?让我们走进西沙群岛吧。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这篇课文生字词特别多,争取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根据学情,对难读的词语纠音。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读了这么多次的课文,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丽的,奇异的,富饶的,可爱的……)

5.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西沙群岛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方。(师板书富饶的,补充完课题)那么课文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写出了同学们刚才说的内容,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请快速默读全文。

6.反馈交流

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7.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哪些地方又写了物产丰富呢?请小朋友们再仔仔细细地去读读课文,然后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反馈

三、归纳总结,把握要点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这节课我们先去欣赏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呢,还是先去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

3.反馈:

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4.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海水真美)

5.再仔仔细细地读读,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颜色多,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

6.想想这么多的颜色,平时可以用哪些好词来形容?

(五颜六色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

课文中用了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板书),想想为什么最好?

(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在阳光照射下海水的颜色之多,光泽之亮)

7.师:多美的海水呀,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的?

8.反馈交流  海底   海滩   海岛

9.师组织讨论后出示: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同时提供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10.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海底探宝队

如: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1)在学生介绍时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图片。

(2)这么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的珊瑚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

“海参”.“大龙虾”在学生为它们作产品代言人时,着重

指导学生想象海参的爬行和大龙虾威武的样子,然后指导朗读。

师: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此次海底之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鱼非常多)

鱼非常多,课文中用了一句特别有趣的话,你们发现了吗?

反馈后出示:

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人们怎么会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

探宝队的队员们能把你们的所见告诉同学们吗?

反馈 成群结队  穿来穿去  各式各样  多得数不清

师:是啊,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四百多种呢!那里的鱼不仅多,还各有特色呢!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鱼的样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展示读

西沙群岛的鱼的种类远远不止这些,请看录像,你都看到了哪些鱼,也能像书上说说吗?

B.海滩游乐场

师:看来海底探宝队的队员们不虚此行,收获不少,那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指名读

(2)发现了什么?(贝壳

大海龟)

(3)师:海滩游乐场的队员们,你们到了海滩上,发现那里的贝壳怎么样?(太多了)是呀,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那么都发现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贝壳呢?

(4)课件出示:

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颜色不一,有()的,()的,()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应有尽有啊!

(5)这么美的贝壳,该怎么介绍给大家呢?自由读,指名读。

(6)除了贝壳,还有非常有趣的大海龟呢!队员们,一起读给大家听听吧,齐读

C.海岛观察站

(1)海岛观察站的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2)这段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发现了吗?

(3)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在海岛上都看见了哪些鸟?

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栖息着各种海鸟,有().().()……

(4)这漫天飞舞的鸟儿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齐读第六小节

15.学习第七小节

师:西沙群岛的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物产又是如此的丰富,难怪人们会说是——

生接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建设离不开岛上的英雄儿女,他们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让我们高声赞美他们吧。

齐读第七小节

四、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1.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闯第三关——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

a.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练一练,或和同座练说。

b.自由登台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4.闯关总结:同学们经过自己努力,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好。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导游。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欣赏美景,导入新课

1.导入并板书课题。

2.播放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景。

3.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那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感悟“树多”

1.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小兴安岭的树多呢?抓“绿色的海洋”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2.齐读。

3.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呢?为什么?

(二)感悟小兴安岭的春天美

1.师范读第2自然段,生思考: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边听边用笔划出来。(相机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抓“抽”字感受春天树木长得快。

①给“抽”换一个字,比较哪个好。

②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③动作演示“抽”,帮助学生体会树木在春天生长的非常快。

④指名读

3.抓“汇”字体会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的美景。

4.图文结合,体会小鹿生活的惬意,春天的美好。

5.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6.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学习,感受小兴安岭的夏季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兴安岭夏天的景物(生反馈,相机板书)

2.四人小组交流:这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3.学生汇报:

①抓“葱葱茏茏”等词语体会树木的茂密。

②课件出示画面,直观感受树木葱葱茏茏的特点。(教师配音)

③指导朗读。

4.抓“浸”字,感受晨雾的多和浓。

5.结合画面,朗读写阳光和野花的句子。

6.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导游介绍秋冬的景色

(五)总结写作方法

每一段都是先说季节,然后写树木的变化

再写小兴安岭的其他景物。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热爱之情。

四、课后拓展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为什么香港被称为“璀璨的明珠”。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前几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一个既能购物、又能尝到美食和旅游的好地方,那就是----香港!

2.香港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老师解说。

3.学生交流了解到的香港。

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积累

2.自读阅读提示

3.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2-5自然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香港的?

4.学生汇报。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创设情境,自读自悟

1.师: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请同学们把手中的书当作此次香港之旅的旅行手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行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把它多读几遍,看看谁能给我们当临时的小导游。

2.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手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四、精读品析,理解感悟

(一)游览——“海洋公园”

1.指名说那里为什么这么吸引你?

2.指名读.(出示句子: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儿顶球。有时趁你不注意,会突然跃出水面,向你点头,有时还会喷你一身水呢。)

3.借助动词“钻”“顶”“跃出”“点头”“喷”,体会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4.欣赏图片,再一次感受海豚和海狮的可爱。

5.点题:香港有这么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难怪人们要把香港称作是“璀璨的明珠”。课件出示中心句: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齐读)

(二)小组合作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部分。

1.小组内选小导游读文。

2.组内交流美食天堂、万国市场、灯的海洋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相机理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

五、回归主题,总结升华

1.此时此刻,你想对香港说什么。(指名让学生充分说)

2.香港的景色是如此迷人,物产又是这么丰富,香港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课件出示)

六、课后拓展

任选下面的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学习课文写法从不同方面把它写具体。

1.课间十分钟,校园里真热闹啊。

2.我们的教室真整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三、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四、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单元教学后记: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道理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

《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陶罐和铁罐》----------------------2课时

《狮子和鹿》------------------------2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纠正错误。

4.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

3.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1.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自主阅读课文,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③全班交流。

④感情朗读全文。

3.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4.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3.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b.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3.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3.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四、复述课文

1.个人练习。

2.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五、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朗读。

2.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c.扣住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

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指导写字

1.集体讨论需要注意的字

“陶.谦”。

2.播放音乐,学生自己练习写字。

3.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三、语言实践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2.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三、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

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

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

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3.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

4.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六、前后联系,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

2.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

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

3.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

4.讨论读,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

5.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

6.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齐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1.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3.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三、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四、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一、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二、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三、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四、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五、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一、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二、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三、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一、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二、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成语故事

一、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四、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五、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六、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可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

单元教学后记:

第八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单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世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3.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人间爱的暖意。

2.体会爱无处不在,爱包含在生活的细节中。

3.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得到爱是幸福的,献出爱是快乐的。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进度安排:

《掌声》--------------------2课时

《一次成功的实验》--------------1课时

《给予树》--------------2课时

《好汉查理》------------1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29、《掌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板书:15

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问题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生字.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请大家再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7.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请大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些词语。

8.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时候

愿意

轮流

情绪

慢吞吞

持久

讲述

结束

然后

骤然间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

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练习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教师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2.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三、研读感悟

1.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2.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3)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3.实验感知。

四、课后拓展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会认10个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利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3.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4.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2.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

4.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3.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五、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2.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3.再写一写。

4.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5.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夸夸他(她)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同学的优点,真心实意地赞赏同学,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长处。

2.在有层次的训练中,让口语交际的内容.自身的语言和思维都有所提升。初步建立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意识到夸奖同学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真诚地夸奖同学,并体验到夸奖他人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难点:

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有条理地说出来,拓展到与周围的人的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由衷地说说我们班上两名同学的优点,大家猜猜看,他(她)是谁?你能谈谈被老师夸奖后的感受吗?

是啊,“良语一言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善于用心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都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不怕困难,勇于拼搏;有的同学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还有的同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出示课件:课题)。

二、探究夸法

同学们,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想想你准备夸谁?从哪几个方面来夸?

(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谁的什么优点?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来夸?)。

汇报畅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出示课件:夸奖别人的基本方法:(1)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2)夸奖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三、师生互动交际

(出示课件:一则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罗丹)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谁最先发现美。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有哪些优点?)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这个同学的多个优点。

他有这么多的优点,或许他自己还不知道呢。那你怎么告诉他,怎么夸他呢?(引导学生用第二人称语气夸奖这位同学。)

引导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这么多同学夸你,你应该怎么说?)(有礼貌地表示感谢。)

师生小结。

四、互动互夸

有些同学都快坐不住了,下面你们自由地走向你要夸的人,好好地夸一夸,看谁夸得最有创意。

全班互动:学生下位走到自己要夸的同学面前,进行面对面地夸奖。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五、小组合作,夸同学

看来,大家的眼力还真不错,也一定发现了其他同学的很多优点。那就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夸一夸吧。(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用具体的事情来夸同学的优点。⑵ 可仿照这样的顺序来说:我想夸的人是____。他(她)的身上有很多优点___。比如____,具体的事例有_____。)

比一比,谁说得好:(生分小组说,师巡视指导,每组评选出说得好的同学。)

六、游戏

猜猜他(她)是谁?(出示课件:要求:⑴ 请每组派一个同学夸同学,先不说出被夸人的姓名,用“他(她)”代替。⑵ 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他(她)是谁。如果猜中了,请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⑶ 其他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指名夸同学。

师现场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出示课件:请问,你听到同学的夸奖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有趣的游戏结束了,想一想,刚才哪些同学说得好,好在哪儿?)

七、活动

大家刚才的评议,就是对同学的肯定,也是一种夸奖。善于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同学们,你衷心的赞美还想对谁说呢?请站起来,找到你的伙伴,面对面,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下位,自由选择伙伴:面对面,夸一夸。师巡视,指导交流。)

师小结

八、拓展延伸

除了当面口头夸奖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赞美之情呢?比如那个曾帮助过你的人,现在身处异地,见不到面,怎么办?(写文章.打电话.画画.唱歌……)

九、总结激励

同学们,你们的夸奖是那么真诚友善,其实每个同学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学会夸奖别人,不仅会给别人温暖和自信,而且也会使我们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清楚.写具体。

2.建立自由、合作、探究的习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选好题,并把想表达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要求

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充满了阳光和雨露,每一次欢笑.每一次流泪.每一次激动.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啊!今天这节作文课,咱们就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让我们一起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2.明确要求:心中想说的话,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然后互相提一提建议。

(出示课件:习作要求: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物.景.想象世界等都可以,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都可以。2.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做到语句通顺。3.写人的文章,得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写事的文章,就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交代清楚,尤其是 事情经过要写详细点。)

3.怎么写想象作文?

想像作文,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原型,写想像作文。具体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关联式想像作文。关联想像也就是联想,即由当前感知的某一事物,而回忆起与其有关的另一事物。它是想像的细致形态。它分为拟物想像和引情想像。关联式想像多适用于抒情性散文的训练。

(2)再造式想像作文。这种训练,要求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想像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像,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在朗读课文后用短文再现头脑中出现的文中描述的形象,写看图作文等,都是训练再造想像能力的有效方法。

(3)扩展式想像作文。就是根据原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情景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使画面更为生动.形象的作文训练方式。如,学习《赫尔墨斯的雕像》,刻画出赫耳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尴尬神情。

(4)延伸式想像作文。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想像,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的作文训练方式。

(5)假想式想像作文。可以是虚设一个事件或某种场景,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写作。

(6)寓意式想像作文。主要指写寓言,写童话.故事等。

(6)科幻式想像作文。

指以科学的精神,对未来的人生.社会和科学发展进行有创意的预见,写成一种科学幻想。)

二、小组交流,畅谈习作

看来大家还真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老师猜想你们每人心中都有许多话想对同学倾诉.畅谈,对吗?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小组合作交流,畅谈习作。(尽情地向同伴倾诉心中的话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交流评议,学习方法

推荐几名表达得较好的同学上台口述作文。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根据相关的语段适时地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把你们说的用笔写下来吧,相信你们都是最出色的小作家,不过老师仍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课件:(1)语句要通顺;(2)写自己最想说的话;(3)写完后多读几遍。)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引导学生赏析,没写好的地方要引导学生改正或补充,以肯定为主,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

2、你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小组内的小伙伴分享吗?小组内互评互改。(出示课件:边读边修改,互相取长补短,力求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六、课后总结。

七、课后作业: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的组成形式,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本组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只要乐于献出自己的爱,做爱心小天使,那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今天,爱心天使来到我们的课堂,她想找爱学习.守纪律的同学做朋友。谁是爱心天使的朋友呢?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演了。

二、我有一双慧眼(我的发现)

(出示课件:“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同学们,这些词语藏着一些秘密,看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横看)(出示课件:第一组词描写人物的外貌,第二组词主要写心情,第三组词主要描写环境,第四组词写颜色。)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正确没有。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吧。

你还知道哪些ABB式的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出示课件:黑黝黝.兴冲冲.白茫茫.黑沉沉

.黄澄澄

.金灿灿

等。)

三、我是背书能手(读读背背)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读流利并背下来。

1.(出示课件:书上节选的《三字经》)请学生借助拼音,反复朗读,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出示课件: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四、我爱积累我快乐(读读记记)

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将会受益无穷,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下面的成语吧。

1.(出示课件:“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五、我善思考我会猜(猜字谜)

学语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猜字谜游戏。

1.(出示课件:谜面)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你还能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谜底是“口”的谜语吗?

4.猜字谜比赛。每组轮流出字谜让大家猜,猜对就赢得“爱心”。

5.试着编一个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2)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3)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4)字谜: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5)字谜:要一半,扔一半——奶

(6)字谜:半青半紫——素

(7)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拿

(8)一口吃掉牛尾巴——告

(9)一加一——王

(10)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汁

六、作业布置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上一篇:把心唤醒高中议论文下一篇:校团委学生会纳新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