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伙食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09-12

加强伙食管理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加强伙食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1

非税收入管理局 高勇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一项深得人心的“阳光工程”、“德政工程”,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才能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非税管理多年的实践证明,实现非税工作新突破,必须进一步加强非税征管管理,积极探索非税征管模式。

一、切实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按照现行的公共财政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一样,都是国家财政性资金,必须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纳入公共财政框架,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因此,整合非税收入资源,提高收缴质量,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非税收入管理。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非税收入管理。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非税收入同税收一样,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应把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各地方和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充分理解、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三是要树立宏观调控观念。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如果不将非税收入直接纳入财

政预算,将导致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从而肢解财政职能,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集中统一公共财政体制,清理和规范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只有通过贯彻实施《纲要》,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才能从更高层次和更宽范围推进依法理财,找准建设法治政府的突破口。

3.更新非税理念,明确非税主体。逐步淡化单位的本位主义思想,尽快确立非税收入新理念,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上来,打破长期以来形成非税收入“谁收谁用谁管”的传统做法;明确征管主体,把非税收入视同税收,将其征收管理权集中于财政机关,强调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惟一主体,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实行统一征收、依法征收,提高征收效率;同时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强征管主体与受托代征单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积极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非税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完善基础工作、拓展费源、加强征收工作为重点,积极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

1.建立“征收、预算、使用三分离”管理模式。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要按照非税收入的管理流程,改革现行分散征收、自主使用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建立“征收、预算、使用三分离”的新型非税收入管理模式。一是统一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职责权限集中于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二是通过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等途径,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三是将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一同纳入财政收入预算、在财政支出管理上实行统筹安排。四是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将非税收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体系。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职责权限集中于专门的非税收入征管机构,通过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等途径,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将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一同纳入财政收入预算,在财政支出管理上实行统筹安排,逐步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的统一预算编制、统一预算安排、统一预算执行,提高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效率。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绩效进行科学考核,切实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水平。统一预算编审制度,合理安排使用费款。对非税收入和支出必须由财政部部门统一编制、审批预决算,合理安排收费资金,监督单位按预算使用,改变行政事业性收费分散、失控的

局面。实现预算内、外和制度外资金统一协调,综合平衡,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提高财政对资金的宏观调控力度,保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2.坚持“以票控费”,积极推行“直接征收”。收费票据是收费源头,只有管理好收费票据才能抓好收费源头,为确保收费票据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一是建立收费票据管理档案。二是实行微机管理。三是加强收费票据核销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管,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在“票款分离”的基础上,对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单位通知、银行代收、微机开票、资金直达”的财政直接征收模式,实现了网上核票,网上全程监督。建立起以票证合一的“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为主体、专用票据为辅助的新型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票据的源头控管作用;大力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同时,进一步清理银行账户,统一财政专户管理,由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开设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专户,取消单位收入过渡账户,从账户管理上堵塞执收单位转移截留政府非税收入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的漏洞。制定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征管措施。根据改革的要求,必须通过清理整顿,把非税收入控制在合理的征管范围和适当的额度之内。可对现有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一是将部分具体准税收性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实行依法征税;二是将那些体现政府

职责和政府行为的收费,作为非税收入进行规范管理。三是将不合法、不合理收费予以取消,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的负担。

3.推进推行综合配套改革,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审批制度,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尽量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划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按照受益范围,将公共管理性事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在各级政府间进行合理划分。加快地方公共收入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二是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对现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项目,对依法存在的非税收入项目重新登记。按照“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原则,把非税收入分期纳入预算,逐步扩大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范围。改进非税收入预算编制办法,细化预算收支项目,逐步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的统一预算编制、统一预算安排、统一预算执行,强化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三是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结合“金财”工程,以收入管理系统为依托,通过银行代收,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

4.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尽快制定《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对非税收入的性质、分类、范围、征收管理、票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

查、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效率,进一步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为消除“按需取费”和“收费养人”现象提供法律保障。二是要继续执行和完善非税收入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实行挂牌征收,使缴款的单位和群众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听证、论证、公示等办法,强化事前监督。充分发挥法律、审计、社会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效果。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乱用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纪现象,通过各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四是要建立定期将非税收入征、管、用情况向人大报告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

加强伙食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2

首先应该加强土建工程的设计阶段的监督。一些土建工程的质量监管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原材料的监督、施工环境的好坏、施工工艺上的监督管理、具体施工过程的监管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监管等等, 一些土建工程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 必须从源头上予以思考, 我感觉应该首先考察的就是设计的原因。因为土建工程的监督首先就是在源头上监督, 就是对于设计的监督, 在工程建设的初级阶段就把好关, 可以防患于未然, 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 把土建监管的所有重点, 包括其设计阶段到竣工阶段都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之中, 让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初始阶段就予以遏止。除了设计阶段需要加强监管之外, 另外就是招标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近年来特别是官场腐败的原因, 一些权力者需要为自己的权力寻租, 这就给一些土建工程的招标带来了空间, 由于权钱交易一些黑幕, 土建工程往往在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尽管我国颁布了不少的相关法律, 但是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制约, 不仅破坏了相关的制度, 而且给土建工程的建设埋下了隐患。在具体的招标过程中, 实际上是形同虚设, 基本上已经内定, 有的是私底下已经达成协议, 然后在招标上走走形式, 完全是轻视和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有的是业主已经把项目包给施工单位了, 也不会开展投标的公共行为, 私下双发已经达成协议, 一旦出事就不会有相关的法律的保护。另外还有的是, 一些领导为了能够制造假象, 特意提前去找一些单位, 来做陪衬竞标, 而工程投中标后, 又忙于转手给那些小型的施工单位去做, 这样在转手的过程中中饱私囊, 他们在其中赚回扣, 这样的做法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任何保障甚至是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样的后果就是工程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不仅恶化了土建工程监督管理的良好环境, 而且给相关部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接下来就是工程的质量问题, 这是土建监督管理的重点所在。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再有疏漏的话, 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 要本着对企业、对人民利益切实关心的角度, 严把各个关口, 认真检查工程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施工图纸是否详细完整, 相关的防火设施配备的是否齐全, 环保工作做得怎么样, 隔音效果如何、公众安全是否得到合理的保证等等,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问题, 通知相关设计单位或者业主, 及时解决。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 要考虑到施工质量问题, 要切实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问题, 由于大多没有专业的文化教育, 也没有很好的教育培训, 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因此工程质量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出于一些自私自利之心, 比如偷工减料行为也会不时地出现。一些施工单位, 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欠缺, 不仅缺乏技术, 没有设施, 质保体系不够完善, 而且也没有必要的技术人员等, 这样就为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但是这些杂牌的施工单位还是挂着某建筑公司的旗号来承包工程, 挂羊皮卖狗肉, 其所属公司既没有技术支持也没有完整的设施再加上其管理不够, 这就使工程质量完全没有保障。

在土建监督管理中, 对于材料的监督管理以及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则是很重要的环节。一个良好的工程质量, 最重要的是材料问题, 如果没有好的材料保证, 则质量问题则无从谈起。因此一个工程如果说出现问题, 那么必然和坏的材料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材料的监督就包括很多, 比如原材料的品质、半成品或成品的材质、构件的厂家等等。这是施工的物质条件, 也是施工能否很好实现的重要保障。只有好的物质条件, 才可能实现良好的土建质量, 当然还要配上好的施工方案才是科学的施工措施, 才会有好的施工质量。除了良好的材料之外, 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施工工艺则决定这施工质量的好坏, 因此相关的监督检查就是要组织措施, 检测手段等的控是否是最为先进的工艺, 我想这些方面注意好了, 才可能保障工程质量的圆满实现。

最后我以为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 要切实加强对于相关制度的建设, 这是施工质量的基石和前提所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是要建章立制,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一切工程的成功保障首先体现杂制度建设上。只有在规范的制度下, 才能保证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 也才能切实保障工程的质量。要严格审视各个投标单位的资质, 按照规范看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 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招投标制度, 看起相关的建设的资料的完善程度、工程建设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各方主体的职能是够做到位、保证体系是否完善、从业人员是否坚守岗位等, 这些都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土建管理监督部门, 为确保质量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有效的检测方法来鉴定施工材料的质量, 要严格监督施工的结构构件和半成品的质量。

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油田;物资管理;办法

在我国,油田的物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这就给油田的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严格的油田物资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只有对油田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使油田企业更好的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田的物资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油田物资管理工作

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就是对油田在生产中所需要的物资进行采购和管理。在油田生产提出所需要的物资量之后,管理人员首先检查库存,看库房中的物资是否充足,如果不充足,就需要进行采购,在采购的过程中,要避免资金的浪费,选择物美价廉又能保质保量的物资进行购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油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为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随着物资需求量的增多,就使得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和所需人员数量都要相应增加。另外我国如今的物资采购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管理人员进行物资采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采购,书面形式的记录工作还不是很完善,工作人员在调岗之后,接替的管理人员想对之前的物资信息进行查询都是比较麻烦的,很多都无从查起等等这些问题都给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目前我国油田物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油田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从前的招聘工作中,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这就使得油田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差较大,再加上油田企业对员工本身的培训力度不强,致使综合素质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加上一些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在对物资进行采购的时候不能保持公平公正的工作思想,总是想着一己私欲,或者是对物资的采购工作不认真,对所采购的油田物资管理不善等等,这些问题使油田物资管理工作质量始终上不去,拖慢了油田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油田物资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不广泛

要想提高我国油田物资管理工作就要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在我国的油田物资管理工作上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就算有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但是对这项工作还不能熟练的掌握,无法将信息化技术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很多油田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物资管理体系,企业部门之间还无法实现信息化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加大了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困难。

(三)油田物资管理工作设置不合理

油田的物资管理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所以物资管理部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在采购、运输还有物资入库等环节上都是独立管理的,各部门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远,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这就可能造成物资链断裂,从而影响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很多时候,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紧接着之后的环节都会出现问题,最后对油田企业造成资金的浪费或者是更严重的损失。另外,物资设备都是存在于各个部门中的,因为信息不及时,在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的时候,部门之间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容易发生矛盾,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三、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保证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质量

首先在油田企业招聘的时候,就要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所招聘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质量,避免一些靠关系人员流入到企业内部,如果有这样的不正之风出现,要严格整治。另一方面,油田企业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要重视,定期组织人员培训,让一些资历较老的员工对年轻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注重实践学习,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解决。提高员工工作意识,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保证每一位员工的高质量和高素质,使其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只有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使油田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油田企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物资管理部门要尽快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信息化工作平台,尽早的实现物资信息化共享,鼓励员工进行网上采购,更好的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的浪费。油田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使物资管理更具透明性,规范了油田物资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物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所以各部门都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防止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根据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防止工作人员在采购中,为一己私利选取不合格的物资。管理人员不仅要保证物资质量,还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油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油田物资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油田企业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对油田物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油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控制成本、管理物资,才能使油田物资管理工作更完善,使油田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韶.如何加强油田物资管理的相关思考[J].化工管理,2014,09:17.

[2]仲浩.对提高油田供应物资质量管理水平的一些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01:95-97.

加强和完善现金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4

现金管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调控手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现金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金管理的思路、重点、模式、措施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亟待加强和完善。

一、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现行的《现金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是1988年颁布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例》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领域的全部,不能满足国民经济活动对现金的正常需求。如在管理对象、账户、单位库存限额、结算起点等方面,原《条例》规定的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随意性强。又如对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造成商品交易同质不同价的问题;故意掩盖真实的商品交易而逃税、逃债使用现金结算的问题;通过信用卡异地大量取现的问题等,《条例》中均缺少明确的规定。《条例》的滞后使现金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二)结算渠道不畅,结算工具落后。目前,结算渠道不畅已严重影响了开户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现金支付手段成了经营者最佳的选择。而由于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不佳,在发达国家被普遍使用的支票,在我国不仅不能在异地使用,而且用支票购货时,供货方也往往要在资金收妥后才付货,严重影响了支票支付作用的发挥。异地采购所使用的商业汇票、汇兑等支付结算工具,也必须事先确定采购对象和金额,支付间隔期较长,办理手续又较为繁琐。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算工具的滞后,造成现金支出量大增。

(三)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存在缺陷。一是节假日不办理对公转账结算业务,一年中有三个月以上的时间,经营者无法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办理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成为了经营者的主要结算方式;二是储蓄网点分布多,面对公司类客户办理对公业务的分理处少,造成了现金搬家的现象屡禁不止,增大了现金投放量;三是各金融机构现金管理松紧不一,导致现金大量体外循环。

(四)现金管理制度落实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发展客户,轻制度约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放松现金管理已成为金融机构争夺客户、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二是任意扩大现金支付范围成为企业转移存款、逃避银行债务的一个便捷途径;三是公款私存成为现金管理的一大隐患,并有可能成为黑钱合法化流动的渠道;四是现金管理

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

(五)大额现金支付监控手段落后、信息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大额现金监管手段弱化,大额现金登记备案流于形式,成为违规现金支付的一大漏洞。目前,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尚未建立大额现金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增加了反洗钱、防风险工作的难度。

(六)尚未形成现金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人民银行货币金银部门、会计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等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缺乏密切配合和信息的横向交流,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优势;金融机构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也缺乏管理信息的勾通,进而出现了部分金融机构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放松现金管理,给多头提现和不法分子洗钱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加强现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强化现金管理。长期以来,我国现金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现金投放,由于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现金管理也由控制投放转向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今后应着力从规避风险、反洗钱和打击诈骗等领域来强化现金管理。应尽快修订《现金管理条例》,从法律、法规上来重新确定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的地位、职责、权

利和义务,避免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中唱独角戏,使现金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二)加快结算工具创新的步伐。应加大开发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尤其是针对私营经济和个人的新型结算工具。同时,要加大对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增加公民的金融意识,提高使用结算工具的自觉性。引导个体私经营者办理转账结算,坚决制止客户将生产经营性资金通过开立储蓄账户进行运作,逐步扭转利用储蓄账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结算的现状,有效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三)加快金融机构电子化建设步伐。一是要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加快电子化结算建设进程,加速资金周转;二是要增开节假日结算营业窗口,方便个体经营者办理支付结算业务,适当延长对个体经营者办理结算业务时间;三是要加快信用卡联网通用的建设,逐步推广使用具有统一技术标准的银行卡,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联网工程;四是要开展结算业务咨询,解决个体私经营者在结算中疑难问题,提高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水平。

(四)建立和完善区域性大额现金支付备案实时监测系统,着力解决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信息滞后的问题。该系统由人民银行管理系统和金融机构终端系统构成,人民银行管理系统要能够按提现时间、用途、金额、账号等查询辖区内开户银行现金支付信息和某一时间段开

户单位现金支付的数据信息。金融机构终端系统要重点解决大额现??等业务。充分运用先进网络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科技含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五)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收费制度。《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服务进入了一个收费时代。应尽快对储蓄、单位账户大额提现收取中间费用,避免开户单位无限度地大额支取现金。金融机构应将服务价格作为正确引导客户使用账户的有效工具,以降低开户单位使用现金结算的比重,减少现金支付和使用风险。

加强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基层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新经济条件下竟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的引进,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生产工艺正在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生产设备也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切实有效地抓好基层班组建设也就成为了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建设有企业自身特点的先进班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管理科学化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基层班组管理工作做几点探讨。

一、人性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首要前提

管理的人性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依照人性来管理班组,就是要以“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取代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始终坚持员工与班组的和谐发展,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帮助人、培养人,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班组的凝聚力、向心力,最终创造出高效优质的产品,培育出优质服务的班组文化。

1.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

生产现场的操作工、维修工是班组的核心组成成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在班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劳动,相信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其次还要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在强化岗位职责的同时,尽可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工作权限,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

2.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

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是提升个人和班组核心创造力、竞争力的源泉。班组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合理调配使用本班组资源,必须综合考虑班组职工的技术等级、实际操作水平、文化、年龄、设备和环境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调剂班组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通过把员工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最终使其在班组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同时还要搭建班组成员个人成长平台,制定出针对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鼓励和支持员工学习与业务技能有关的知识,提高整个班组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营造和谐沟通的班组氛围

除班组正式的、制度化的交流途径之外,班组的管理者还要积极引导,鼓励自发的、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头脑风暴式”的讨论都必将减少班组成员之间的误解和隔阂,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想方设法增强班组的凝聚力,让班组每位员工都意识到其实彼此都隶属于班组这个同一团队,班组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唯有群策群力地完成了最终共同的目标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后,才可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4.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

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竞争机制,不断创新班组考核模式。通过灵活的绩效考核办法,采用技能加点、建议加点、创新加点等多种小组竞赛方式,使班组内部成员之间、各工段之间认识到谁挣点越多,得到的激励就越多,反之挣的点少,得到的就更少,而对于违反规定的还要扣分,从而在整个班组内部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机制,极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班组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班组管理模式进一步得到深化。

二、质量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

生产车间的每一项操作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问题,班组质量管理应成为班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注重引导,提高质量参与意识

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学习“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真正理解“我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本工序的质量,而且又会影响下一道乃至影响整个操作工序质量而威胁整个作业项目的安全”,为形成从“向我要质量”转变为“我要质量”的良好作业意识奠定基础。

2.加强合作,树立质量监控意识

除了意识定位外,日常生产中对工序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监控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作业过程、每个作业项目、每个作业动作、每句作业用语,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工序内容,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剖析,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异常情况处理机制的完善,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了解自己完成各工序的质量水平高低,进而找到作业关键点,班组长也能全面、理性地了解每个职工不同的特点,根据各关键点的轻重缓急“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攻关,从而显著提高安全监控力度,最终达到提高并巩固执行作业标准的可靠率。

3.开展交流,激发质量创新意识

通过开展员工共同质量改进计划,班组成员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议,针对日常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搭建一个员工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其次,要通过持续开展QC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自觉自主地解决身边存问题的自觉性与热情。在巩固、转化QC成果的同时,还要认真整理成果材料积极参加厂内外交流,尽量安排更多的小组参加成果发布会,使之开拓质量改进的思路,共享取得成果的喜悦,在与质量专家和优秀团队进行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的荣誉感和进取心。

三、标准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必要手段

通过以标准化原理为手段,制订符合标准化要求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最终形成班组管理标准化的领导体系和管理手段,从而实现企业班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秩序化,提高班组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实现班组管理的最终目标。

1.加强班组管理的组织领导,实现班组管理体制层次的标准化

基层班组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群众性、经常性,决定了它是企业中党、政、工、团的一项共同任务。因此,要充分发挥行政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工会的纽带作用和共青团的促进作用,积极完善班组建设体制,建立健全班组管理的组织领导原则和工作制度,即“行政负责、工会协助、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厂部统一规划、车间具体领导、班组自我管理”。进一步明确班组管理工作责任,强化各级组织和各个方面对班组管理工作的综合指导和支持,形成符合标准化要求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层次。

2.夯实班组基础管理工作,实现班组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为强化班组基础管理,必需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做好日常生产状况、生产工艺监控记录,为班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切实减轻班组负担。同时应把各个班组建设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设置,保证班组与班组之间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的对称。

3.广泛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实现班组管理民主的标准化

班组民主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础,也是班组长依靠全体成员搞好班组工作的重要形式。在班组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要对班组民主管理的内容、方式等从组织上落实,从制度上保证。一方面通过每天早会、每周班会、每月例会等组织形式,鼓励班组职工参与班组的生产、决策及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和改进和完善职工意见反馈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班组每一名成员都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四、信息化管理是加强班组管理的有力保障

现如今,那种只知道两眼紧盯机器,技术单一的工人,仅仅停留在手工和经验的工作方式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需要职工能运用科技、信息、知识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创造性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动态性复杂问题。因此,积极开展班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下班组管理需要,保障班组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工具。

班组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1.班组管理过程的即时性

由于采用MIS、ERP等系统的强大功能,完善了数据源头采集,辅之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图像,并通过计算机的网上流转和快速反应,使得信息化班组能够准确及时地核算生产消耗,监控生产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车间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日清日结,达到了班组管理的即时性。

2.班组管理结构的虚拟性

通过在班组内部建立一个内聚性结构,进行计算机网络紧密编织。在班组管理的某些层面实现一定程度的虚拟运作,增加了班组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3.班组管理系统的共享性

通过计算机共享系统,使班组有一定的生产安排和控制主动权,使普通班组成员也能够执行某些需要其它工种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工人小组也能够处理异常复杂的过程,使班组管理工作更具连惯性,从而避免了工作失误。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48:1

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他们在流动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我市流动党员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市流动党员的情况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流动党员的数量多。我市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中有多名党员;二是流动党员分布的范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县内、省内流动为主转向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医疗、商业、工业、建筑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三是流动的时间较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四是流动党员大都年纪轻、有闯劲、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致富能力强、社会贡献大,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五难”。

1、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

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一个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3、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4、党费难收缴。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

5、作用难发挥。由于流动党员大部分是外出经商、打工,因此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创”作用。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产生“五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深、党性淡化、管理乏力。

1、认识不深。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或者不愿接纳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造成“五难”现象长期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2、党性淡化。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怕受约束,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此外,还有少数下岗职工的流动党员,由于对企业的改革不理解,造成了心理震荡,情绪低落,对企业和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由于一些流动党员淡化了党性意识,以致给党组织解决流动党员“五难”现象,增加了不少困难。

3、管理乏力。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个别基层党组织没有向外出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开具《党员证明信》,还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没有进行认真的查

验,造成《流动党员活动证》落实难。

在流动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相对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而言,流动党员的管理则差距太大。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管理乏力,导致流动党员“五难”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三、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⒈认清形势,提高对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认识。第一搞好流动党员的党建工作,是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在产业间、地区间的流动日趋广泛,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把分散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工作,维护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广大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党在这些企业中的影响,增强党员同这些企业员工群众的联系,这对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搞好流动党员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联系,使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经营者队伍不断扩大,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者本身就是党员。做好团结、教育和引导这些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使他们理解和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拥护党的各项政策,依法经营企业,关心和保障包括流动党员在内的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在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家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第三搞好流动党员党建工作,重在增强活力。时代在不断发展,需要我

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自身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的创新实践,保持党建工作的强大活力。流动党员党建工作要想有活力,就必须要有创造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有新的突破;就要有凝聚力,能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使中心党组织成为“党员之家”,成为团结广大流动党员的核心;就要有战斗力,能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所以,我们要把增强活力作为新时期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否则,为党建而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党建工作就会脱离实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有活力。

⒉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抓好流动党员支部组建工作,要有步骤地在条件成熟的一些省市建立党组织,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

个”。可以说:针对党员相对集中在一个区域,且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采取独立成建制组建党组织;针对党员分布较分散,且在不同区域、不同乡镇甚至不同县区只有个别党员,但已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联合组建制建立党组织;针对临时党支部工作不够规范、个别县区党员人数足够且交叉又比较严重的采取整合理顺制组建新的党组织。通过多机制组建,把驻外党支部迅速发展起来了。同时要根据党的组织法,及时搞好支部书记、支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对于由于党员流动而造成的支部职位空缺,要及时补充。把党性强、作风正、懂管理、会服务、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党员补充进党务干部的行列。为了提高党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支部干部培训班,请隶属党组织的领导和业务专家给大家上党课,全面提高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增强流动党员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⒊善制度,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教

育管理工作

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可以定为“五个有”,即有班子、有制度、有活力、有作用、有发展。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党(总)支部要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党员情况不定期调查制度。对流动党员情况进行不定期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对党员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制作“党员花名册”和”党员情况及联系方式表”,把每位党员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每月活动出勤记录等情况列表造册,并以座谈、信访、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联系;三是建立出勤登记制度。设立“党员组织生活出勤和党费收缴情况表”,及时掌握党员出勤和交纳党费情况。每次组织生活和收缴党费情况都有登记,因事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事先要请假。流动党员也主动以书面汇报、电话联系等形式定期向党组织

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四是建立资料保管制度。为使党内各种文件、材料、会议记录等资料保存好,要建立资料保管制度,由组织委员专人负责保留形成的各种材料,包括计划、会议记录、党员请假表、思想汇报、党员学习制度、党支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五是建立党员评先制度。结合纪念“七一”活动,开展党员评议、总结、表彰先进活动;六是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要通过多种形式不定期检查、通报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和约束。只有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可行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推进流动党员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⒋结合实际,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组织活动。党组织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才能凝聚党员,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实行流

动党员管理制度化的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组织活动,不拘形式地把组织活动(组织的活动能够为企业主所理解、所接受,为党员所欢迎)开展起来,使党组织活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流动党员一个温馨的家。如结合流动党员工作特点,以“业余、小型、务实”为主,在企业内开展“树立外出党员新形象,为家乡争光”、“党员责任区”和“党员示范岗”等系列活动,并对在“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及时给予表扬和表彰。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同时也能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再如改变过去单纯的以政治学习为主的组织活动,增加结合社会生活热点开展支部生活,请专家教授作报告上党课,这既可以开拓党员视野,又可以增长社会知识。可考虑设立流动党员活动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党员。另外要开展节日活动,组织党员交

流,提倡党员之间在工作和生活上互帮互助。利用流动党员本身存在的各种资源,或提供方便、或免费使用、或象征性收费等开展各项组织活动。要积极学习其他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还可以组织足球队、歌咏队、篮球队、美术摄影小组、登山队等兴趣小组或“兴趣”支部,活跃支部生活的气氛,使同志们在信念的集合下,还有兴趣的集合,丰富多彩地开展组织生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展组织活动,如加强“流动党员之家”网站的建设,使党员可以通过网站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学习政策、反映问题,并能在网上参加支部生活等。

在组织活动中以学习提高、经验交流、健康娱乐为主题,在群众当中树立起党员先进文化代表的形象。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政府解决就业和社会问题,积极参加社会爱心捐款,为社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在行动中实实在在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力度,积极慎重地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

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这是对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最简明、最集中的表述。为不断壮大党的队伍,输送党的新鲜血液,各党组织要遵照莆田市委组织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支部的工作计划,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改善结构”的方针,有领导、有步骤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7

1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大多数高校中, 校一级领导从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是强调教学、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在资源配置、人员待遇、人才培养上极力向教学、科研倾斜, 对于财务管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的高校财务人员长期缺编, 财务部门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有的高校在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 没有给予财务人员同教学人员一样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财务管理人员的待遇低、地位低, 财会队伍很难稳定。

1.2 工作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报账、算账、记账等方面, 只重视工作的服务职能, 从而导致财务工作的内部管理职能不健全。虽然我国高校财务制度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创新当中, 然而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却仍然实行“报账型”工作模式, 从而导致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主要任务只是在于对人才的培养, 在这样的制度下, 必将对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下, 高校缺乏应有的“经营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局限于资金的使用、分配和收拨等方面,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还不甚了解。

1.3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亟待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校的财政资金也在不断增加, 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这就要求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然而,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 有很大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相对欠缺, 无法使用当前以计算机为主的财务管理系统, 另外, 知识的更新与财务管理人员老化之间的矛盾加大。一部分高校领导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需要单纯的记账、报账, 从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使得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4 忽视往来款项存在的风险

在高校财务资金管理当中, 往来款项的清理对学校自身的净资金结存情况和资金周转情况都有极大的影响, 同时还影响流动资金的效益。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都属于流动资产, 在财务管理方面, 许多高校的账目上都有高达几千万元的数额, 而且不少账目都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 在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由于没有及时清理从而成为了呆账, 给高校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并且影响高校进行短期融资, 造成高校资金周转困难, 对高校财务资金的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1.5 对收费项目缺乏管理

我国各高校收缴的学费每年都高达几千万元, 但是每年也都有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不交学费的现象, 影响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收费票据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对票据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存在着应税票据与非税票据混用的现象。另外,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收费监管体系, 使得高校中个别部门私吞财务经费, 对学校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1.6 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能力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财务分析是对高校财务资金运转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剖析和比较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高校的财务资金进行财务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层对高校发展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认识和了解。然而, 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都只能对某一段时间内的资金结存情况和收支状况进行反映, 却对支出效益、支出结构、资金状况以及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有效的分析, 从而导致管理层不能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和资金运行状态进行正确合理的考核与判断。

1.7 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要保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高校要以国家财经制度为基本原则, 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健全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如支出审批权限、物资采购、人员进修培训、差旅费报销、资产管理以及部门预算等费用报销的制度。在部分高校中虽然也存在着类似的规章制度, 但这些制度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 各高校必须以国家财经制度为基本原则,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从而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高校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政策变化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然而, 高校却无法迅速适应和应对这一变化。

2.2 相关法律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基本成形, 但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却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对资金的管理没有可靠权威的依据, 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

2.3 高校内部管理欠缺

高校内部之间的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内部管理欠缺。管理人员有法不依、无视法律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2.4 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随之增大, 门槛也随之降低, 导致财务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性无法得到保障。当前绝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都缺乏新的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 加上本身缺乏较高的专业性与职业素质, 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3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财务监督

在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方面,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以及财务报告进行系统的分析、审查, 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 为院校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 为了规范高校财务管理、防范财务管理失控, 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落实好各项财务审计工作, 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3.2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

高校内部的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对此,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对于不属同一系统的职务必须严格分离,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

(2) 健全高校内部考核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要做好高校内部管理考核工作, 及时了解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

(3)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对高校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但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与外部审计工作有机结合, 利用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

3.3 强化资金预算功能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资金的预算功能, 在对高校财务预算进行审核之后, 财务部门必须切实落实好财务预算, 不得擅自更改。在必须调整预算的特殊情况下, 必须经由学校批准。除此之外, 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评定系统, 对高校财务预算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监督管理。从学校全局出发, 运用多元化管理、多元化筹资的方式, 对财务预算进行综合管理。加强财务资金预算功能, 控制学校财务资金运作, 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 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保证他们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遵纪守法, 依法办事。其次, 要加大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熟练掌握我国的公务卡使用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最后,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较高的团队意识, 团结合作, 共同搞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3.5 加强对往来账的管理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往来账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 要对往来账的管理。首先, 要建立健全往来账管理制度, 例如, 发票不得在报账之前开出第二张。另外, 要加强对往来款的催收力度, 对不及时进行报账的现象要严肃处理。最后, 还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 对报账不及时、拖拉的现象要在总金额中扣除一定数额。加强对往来账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有利于高校健康发展。

3.6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对高校的整体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政策性和综合性。随着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实施, 高校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优化财务管理结构,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 规范操作, 最大程度地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

3.7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落实好财务分析工作。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可以如实反映学校的经济状况以及经费筹集能力, 吸引高素质人才, 增强学校多层次、多渠道筹集经费的能力, 提高学校知名度。这里所指的资金指标主要是指学校的资产总额、总经费收入以及自筹资金额和财政拨款额等。另外,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还可以及时了解高校财务运行情况, 了解学校经费增长率、经费自给率、经费支出结构、人均经费收入以及师生比。除此之外,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还可以了解学校的发展潜能, 明确学校负债收入比、累计负债总额以及年末流动资金和资产负债率等。可见,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 强化资金预算功能等一系列措施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有利影响, 促进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科.浅议高校财务管理新理念[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8) .

[2]张红.完善高校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 2008 (23) .

[3]何忠勇, 胡玲.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 2010 (30) .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都面临着新形势,强化财务管理,抵御企业风险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从企业资源角度出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凸显在三方面。第一,企业融资。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旦企业失去运转资金,则意味着该企业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时候财务管理就发挥着对外融资和对内融资的作用,为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筹备一定的资金。第二,资源分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财务管理的作用就是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最大程度合理化的分配,力求每个人,每个物品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以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费用的目的。第三,资源评估。在进行合理化的资源分配之后,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严谨的管理态度,而财务管理更是需要对企业的任何资金的流向及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了解,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普遍性缺陷

各类企业业务性质、管理流程及架构不同,财务管理具备相当的特殊性,但是,就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发展现状来看,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财务职能模糊,架构设置不科学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经营的项目会越来越多,现在好多大企业在不同的单位内部又设有独立的财务部门,但是单位的经济活动都具有交叉,这样一来各个单位内的会计就容易不清楚自己的职能,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总的财务管理效能,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疏忽。同时,当前不少企业在财务架构上设置不清晰,有的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在财务架构设置中分工层次不明,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发挥,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及企业发展。

(二)资金管理不善,融资难问题普遍存在

一方面,随着企业扩大,当企业涉及的领域较多的时候,经营的产品较多,企业的资金流转情况较复杂,且有些项目的资金流动是混杂的,有时候资金流出不能及时记录或是重复记录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麻烦。在费用开支上,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支笔”审批制度依然存在,这就会导致财务管理流程的不规范;资产管理上,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购置不科学、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不明确等问题会直接导致资产流失。另一方面,现有的国家贷款制度不能有效保障中小型企业的利益。一般银行不会贷款给资金规模小,资金状况不稳定且信用度不高的企业,这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目前有些企业在看到有利的市场后就盲目的极端投资,一旦市场发生改变,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运转会产生很大的威胁,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破产。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跟进时代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传统的事务性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如果财务部门还是像以前那样只需要做好账务核算,对年度或季度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话,就无法及时向企业上层提供财务信息,将会阻碍管理层的管理活动和决策层决策活动的有效进行。其次,由于市场竞争逐渐增大,很多企业管理已不满足于事后处理,而更多的是要求事前预测和控制,以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最后,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很多企业在业务模式上也有了极大的转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必然会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进行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然不能满足现有的业务发展,所以如何协调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也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强化的路径分析

各个社会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要求会有不同变化,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首先转变财务管理观念,而后逐步强化内部管理,利用信息化、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实现持续发展。

(一)转变财务观念,强化顶层思想构造

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催生了市场的变革,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化,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真正获得发展。一方面,企业必须从顶层思想意识入手,强化管理者、决策者意识,让管理层及时认识到新时代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以及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控机制,从而催生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

(二)优化财务架构,提升资金管理效能

一方面,企业要针对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管理监督制度,将企业系统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整理,方便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资金动向,有效避免资金运转混乱现象,让每一个人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职责,最大化做到人员的合理分配。要建立企业自己的财务系统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降低企业因投资而导致的财务危机,定期核实财务记录,避免工作人员的疏漏。只有系统完全的掌握财务管理状况,才能使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提升资金管理效能。持续推进全面预算建设,重视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预算,提高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能力,强化考核指标设置,实现动态管理。强化资产管理建设,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策略,从投资决策、采购、资产分析、清查、绩效等方面构建资产管理闭环。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跨界管理

由于财务部门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且数据的计算、分类等方面的工作较为复杂,使工作人员的大多数时间都浪费在处理这些繁琐的数据上,而在财务管理创新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建树。所以,企业应该设立并完善业务与财务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工作制度、流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实时录入和管理,固化费用核算流程,以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这样就极大的减少财务部门人员的工作负担,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要实现“财务跨界”管理。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对财务数据段额处理,而是要结合企业经营业务数据,以及企业所在市场的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有用的建议,实现财务管理价值的提升。原有的财务管理仅仅只是将结果与标准、与过去的结果相比较,很少放眼于未来。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应该着眼于未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从而对未来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更加准确的预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作出一些实质性的指导,以促进企业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南丰硕实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黄燕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提升企业竞争力[J].才智,2014,01:274-275.

上一篇:《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学反思下一篇:童话创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