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2024-05-27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共10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1

导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

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搓捻(cuo1 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三、合作探究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巩固检测: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读音:意义:(2)好几次我们不得不在路旁的树下小憩。.

读音:意义:(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读音:意义: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特别痛快。()()

(2)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3)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用心爱心专心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2)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

兴趣:

(3)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领悟:

4、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词语。

(1)下直到有一天,抵挡不住那些繁花满枝、香味扑鼻的含羞树的施惑后,才(A、克服 B、克制 C、说服 D、压制)了这种恐惧心理。

(2)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情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A、美好 B、曼妙 C、奇妙 D、美妙)的梦境中。

(3)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A、奇特 B、神秘 C、神奇 D、特别)的感觉在我的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5、成语填空。

()然不同小心()()美不()收花团锦()不可名()

6、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1)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2)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3)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4)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啊!正确的顺序是:

二、课外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主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我既腼腆又得间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的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出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时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克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象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文中画横线处时间词连用,是为了表现巴迪的心情。

2、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答:

3、“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我”:父亲对“我”:

4、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起颠覆”一句话?

答: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巩固检测答案:

一、1(1)cù 聚成一团(2)qì 休息(3)míng 深沉

2、(略)

3、(1)形容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2)喜好的情绪。(3)领会,理解。

4、(1)A(2)D(3)C5、迥 翼翼 胜 簇 状

二、1、因为这一天对她来讲太重要了。老师安妮 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2、意图是比喻自己的黑暗中摸索的痛苦感受,衬托出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意义。3、1887年3月3日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 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 莎莉文老师。

4、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还教我学会了“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 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5、抒情。因为这一天她学了很多东西,而且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对周围的世界有了全新的用心爱心专心

3、热情鼓励严格要求

4、、可以扣住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用心爱心专心认识。

三、1、急切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2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学习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学习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单元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出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听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抓住主要内容,懂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会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能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会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知道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学习措施及手段

1、本组学习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学习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能够说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法指导:

1、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2、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通过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方式使95%的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背的正确、通顺、流利。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德国人的风俗习惯;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

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 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 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 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 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留给自己的是()。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作业设计与练习:

背诵课文4-6自然段。总结与反思:

26威尼斯的小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学法指导:

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的方法,使80%能够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小艇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课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 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总结与反思: 27﹡与象共舞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知道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能找出具体的语段,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字音。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 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 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作业设计与评价:抄写优美的语句。总结与反思:

28﹡彩色的非洲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 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

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

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4.感受“天”、“人”和谐:

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似乎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中找到非洲人性格的某种联系。比如说── 赤道骄阳那么炽热、那么明亮,不就像非洲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就像?(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感悟非洲的环境与非洲人的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查找有关非洲的图片,并且运用课文语言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举办一个非洲风情展览会。

2.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能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学习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 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

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

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

(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

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 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 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作业设计与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3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 我知道文章体裁,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我会找对文中说明方法。

3. 我要整体感知说明对象,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二、【自主学习】5分钟

1.字音互填(我已预习)。

丁zhào(  肇   )中  jìn(  禁  )闭     泄(  xiè  )气    隧(  suì  )道   夸克( ke  )

2.解释词语(我已理解)。

驱使:推动 。                                                       泄气:泄劲。

禁闭:把犯错误的人关在屋子里让他反省,是一种处罚。        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文章体裁?

2. 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3.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课文的说明顺序是?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文章体裁?

由举手学生站起说出,答案:科普小短文。

2. 课文说明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说出来。

由小组推荐一人将讨论成果说出来。答案:

对象:物理学家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主要内容是: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

3. 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读出来。

由整个小组将讨论成果读出来。答案: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

4. 课文的说明顺序是? 小组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由小组推荐人在黑板上书写。答案: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1.在语文书上做课后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雷真民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4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正确地看待宽容,学会用宽容对待别人。

3、学习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并能围绕论点举出有关的事例。

学习重点:

1、把握本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的写法。

2、精读第二段,提倡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宽容精神。

一、自主学习

1.注音或写汉字

胸襟()摒弃()和mù

Jiǒng异jídù隔膜()

2.理解词义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3.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②你所知道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有哪些?摘抄下来积累:

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

3.“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四个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胸襟()摒弃()迥异()芥蒂()()

隔膜()豁达()憎恨()和睦()

淡泊()湖泊()嫉妒()()

2.选择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

C.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

D.多一些宽容。

3.本文的论证方法唯独缺少举例论证,如果让你给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的话你能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举一个“宽容”的例子吗?

雷真民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5

1.知识与技能:会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叙事、写人,懂得选取恰当的材料表现中心。

2.过程与方法:先确定一个中心,然后调动平时观察和阅读积累的材料进行构思,注意前后连贯,段落分明,语言自然准确,内容具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如何突出中心

学法指导:回想自己读过或背过的有关记叙和描写的精彩文段,从思路、语言、写作角度看其如何表现中心的。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本第153页,明白写人叙事如何突出中心。

2.改病文,练技术。(见课本154页)

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没有提炼好,影响了全段中心意思的表达。试进行修改。

大森林里住着许多松鼠。松鼠是一种精明强干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身段修长。玲珑的小脸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擦过油。一条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以一直翘到头顶上,显得格外漂亮。

合作探究

1.一篇文章中,材料和中心有着怎样的关系?确定了中心,怎样才能使它得到充分深刻的表现?

2.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思路是怎样安排的,课文记叙和描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内容来突出父爱的?

3.找出自己最近写的一篇记叙文,试按“选材要突出中心”的要求和同桌讨论存在的具体问题。

课堂检测

1.说说文章中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以及充分表现中心应该注意的几点。

2.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在写作中运用材料的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写作中突出中心

学法指导:在写作中运用具体材料表现中心

一、自主训练:

1.明确要求

分清材料主次,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来写

2.训练内容

双休日,或许会有感动你的人或事,请以“交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交流互评

1、四人学习小组对照要求互评

①中心是否突出

②结构是否紧凑,材料是否具体

③语言是否生动流畅

2、全班交流点评

三、课堂检测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请他人评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部分

1.略

2.将第二句中的“精明强干”改为“漂亮”即可。

合作探究部分

1.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通过材料来表现,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确定了中心,就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通过精心的安排去突出它。

2.《背影》一文按点出“背影--------回忆背影--------再现背影”的思路安排,记叙了父子回家奔丧、父子同行到南京、南京浦口车站分别等事来突出父爱。

3.略。

课堂检测部分

1.材料就是文中的写人、叙事等内容。选材要注意几点:选有用的,不选没用的。选典型的,不选一般的。选具体的,不选空洞的。

2.略。

雷真民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6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章刻画人物的一般方法,能体会烘云托月的写法

2.通过诵读,体味材料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填空

诵读材料所选文字中描绘的女子叫(),她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该小说的作者是(),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2、我读我感知

诵读材料写琴的眼睛,突出了她怎样的美。

3、说说下列句子刻画人物的方法。

A.琴穿了一件淡青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

B.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他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

C.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合作探究】

1.诵读材料着重描写了人物的眼睛。第一、二、三句从哪些方面着笔,这样写有何效果,是什么手法?

2.第四句写琴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3.最后一句写众人的视线集中在琴身上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检测】

1.说说选段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

2.仿照选段的方法写写身边一位同学,完成后交流评价。

诵读欣赏参考答案

二、自主学习部分

1.填空

琴《家》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略)

3.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神态描写

三、合作探究部分

1.第一、二、三句运用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从粗到细进行勾画,以美烘托美。

2.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这眼睛给脸庞增加了光彩,使整个房间明亮了许多,实写她的思想、智慧之光。

3.用众人视线渲染她的明丽动人,是侧面描写。

四、课堂检测(略)

雷真民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2、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友人(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并探究(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一、当堂检测:诵读。

诵读欣赏:

《论诗》学案赵翼

【学习目标】

1.能理解背诵默写本诗。

2.训练古诗赏析能力。

一、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菘,号欧(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35岁中进士。曾任广西镇安(今广西德保县)知府和广州知府,官至贵州分巡贵西兵备到,后主讲扬州安定书院,晚年隐居常州家中,以赋诗论史度过了四十二的余生。他一生写了七部著作,其中四本是关于史学的,三本是关于文学的。在史学界受到极高的评价。他的诗的诗不拘一格,自成一家,诗风开朗,时见雄浑,与袁牧,蒋士铨合称为乾隆时期“江左三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自学指导】

1⑴论诗:探讨诗歌创作理论的诗⑵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⑶江山:这里用来代称国家。⑷才人:指有才华的人。

⑸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人史中两座最早的丰碑。后来把关于诗人写作的事叫“丰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方和深远影响。

2翻译此诗

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千古,现在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人现在,各自都会在文坛上享誉好几百年。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全诗,作者就“论诗”提出了什么见解主张?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

(2)前两句诗中,作者为什么要评论李杜诗歌的“不新鲜”?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

三、当堂检测

诵读;理解。

雷真民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8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我会掌握说明文有关知识。

2.我要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3.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自主学习】5分钟(读、记说明文相关知识)

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3.①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③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三)并列式。“总--分”式结构。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老师解题,学生介绍作者。

1.说明文的方法: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

四、【当堂检测】13分钟,(选做1、2题,必做3、4题)

1.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或好处

1.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要说明的事物,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便于读者更明白

2.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 使说明的内容更,更具,使文章。引用古诗:使说明文具有诗情画意。

3.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 使说明对象的……特点

4.准确地列举数据来说明 使说明的对象,、,力。

5.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的说明……;或使说明对象,。

6.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 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 能准确,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8.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更加。

9.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貌来说明事物 使被说明对象、

10.用图表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明对象 使事物解说,使人,而且。

2.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例一:“大面积”词

例二:“野生”一词。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排除了胡编的。

五、【小结】4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写一篇说明文

雷真民

八年级语文下册 《再塑生命》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篇9

1、我能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

2、我要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联系鲁迅的创作说明根据。

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题辞》)

小结:朱自清对臧克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知道节省文字,运用比喻,以暗示代替说明。”在《有的人》中这一特色有相当的显示。

2.听录音。注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

四、合作探究

1.朗读第1节,思考:“有的人”指哪些人? 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明确: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徒具形骸,虽生犹死。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鞠躬尽瘁,虽死犹生,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朗读第2节,试说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明确:一个“骑”宇,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迸行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把鲁迅的形象写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3.“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把 “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 “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五、达标检测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                       , 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                     ,                 ”的诗句。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                             。

(3)最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4)表达对烈士敬仰、纪念的诗句是:                                            。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3.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雷真民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

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

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

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

(1)完璧归赵

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比上有点儿小毛病?”

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

(2)渑池之会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3)负荆请罪

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

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

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

1、蔺相如: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

2、廉颇: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知错就改;

3、要求学生想全理由,组织好语言。

4、指导学生朗读蔺相如和廉颇的相关语句。

重点语句

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四、总结。

《将相和》中,蔺相如和廉颇使两个同样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让他们身上的这种优秀品质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吧!

第三课时

一、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想。

廉颇到蔺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

1、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

2、把“负荆请罪”的结尾补充丰满,写一个片断。

3、读习作,师生评议。

二、编排课本剧。

1、选择一个小故事,试演。

2、师生品评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五步渐进式”中职作文教学下一篇:写人篇教案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