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08-23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8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色彩 主备人:邵殊 单元要点:

本单元以“色彩”为主题,编排了2篇主体课文,期中有诗歌,也有生活故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也反映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学习本单元,可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提高生活的情趣。单元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观察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地感情,树立远大理想。

2、认字11个,写字16个,学习新部首,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保卫”“威武”“引人注目”“合拢”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金钥匙”说明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4、背诵《爱什么颜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自读《颜色变的戏法》,做实验:通过“畅所欲言”等活动,进一步体会颜色的奇妙。

6、学句子,抄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围绕关于颜色的习作,学习如何扩展写作的题材。单元教学时间:8课时 主备人:王冬梅

爱什么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写一段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对理想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对理想的追求.2,仿照本诗写一段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美丽的画.想看吗(出示彩虹图)告诉老师,你看到什么了 2 ,生自由回答

3,师:快数数,彩虹有几种颜色 其中有你喜欢的颜色吗

4,生回答后,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它的美丽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趣的诗歌,读读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什么颜色.二, 提纲引路,自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读通诗歌.2,想,文中的小朋友,他喜欢什么颜色 在文中画出来.3,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三,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碧绿 辽阔 将来 战士 乘风破浪 海疆 威武„„ 2,全班齐读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并进行组词练习.4,教师强调生字要点.5,生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师生评议.6,教师指导读出诗歌的韵律美.7,学生通读诗歌.四,整体感知,再读诗歌 1,诗歌中的我爱什么颜色呢 2,我们身边什么是碧绿,火红,蔚蓝的

3,再读课文,看看文中那些东西是碧绿的 哪些是火红的 哪些是蔚蓝的

4,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出示相关图片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堂检测: 听写下面词语: 碧绿 蔚蓝 辽阔 将来 威武 战士 乘风破浪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美词佳句,加强语言积累.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热爱生活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2,听写词语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的“我”喜欢碧绿的颜色,火红的颜色,蔚蓝的颜色,为什么呢 让哦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二,读中理解,体会诗意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2,.同桌交流:(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2)把自己的感受谈给对方听.3.,全班交流,学法渗透:(1)指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2)学生评价.(3)引导学生说出同一种颜色的不同事物, 你能用上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事物,模仿课文的这一小节,来说一段话吗(4)学生自由练习4,.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下面,咱们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其它的小节吧!(用上面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课文的其它小节,可以教师指导学习,也可以小组内自学,然后交流)三 ,激发想象,自由创作

1,同学们都很会读书,你再仔细读读这三小节,看还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读书,交流自己的发现

3,据我所知,有的同学不止喜欢这三种颜色,你还喜欢什么颜色,请模仿诗歌的一小节,说给大家听.4,生自由发言

四 ,读书升华,感情渗透

1,让我们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喜欢绿色的同学读一小节,喜欢红色的读二小节,喜欢蓝色的读最后一节)3,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仿照课文再写一小节诗歌.(投影出示多种颜色的画笔)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碧绿 火红 蔚蓝 自己的理想

三课时 练习(3)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 lu wei lan zhan shi()()()Jiang lai wei wu se cai

()()()

二、课内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答:

(1)我爱碧绿的颜色,因为—————是碧绿的,——————是

碧绿的,我生活在农村,连连————也是碧绿的。(2)在本文中,作者都爱什么什么颜色?—————————— 理由是什么?—————————————————————— ——————————————————————。

三、课外练习

1、按要求写词语,至少4个。

(1)描写颜色的词语:————、————、————、————

(2)描写动作的词语:————、————、————、————

2、你知道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吗?

你知道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吗?试着写一写吧!

火 热——()未来——()必然——()爱——()苍白——()沃野——()

四、综合练习。

小朋友,想想你最喜欢什么颜色,试着写一写吧!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蒲公英情感的变化.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大家还记得上一堂课我们学过哪几种颜色的景物吗

众生(七嘴八舌):绿禾苗,绿小草,红太阳,蓝天„„

2,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色彩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千变万化的吗 并且有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辰颜色也不同吗 那就是蒲公英!同学们在课前已经了解并观察了蒲公英,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众生谈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到生活中去观察,在学习中去观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会变颜色的魔术师――蒲公英.(板书课题)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知名轮流度课文,检查学生通读课文的情况.2,其它学生反馈刚才清廷的情况,进行正音.3,全班一起读一读.4,用横线把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来.5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6,重点强调:“傍”,“揪”,“茸”,“蒲” 三,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并完成任务.(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家草地上的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黄色,“我”和弟弟为了寻开心经常揪掉这些蒲公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它的变化,不再揪它们了.)3,全班齐读课文.课堂检测: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做以下练习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草地颜色:()()()花的形状:()()()

第二课时(5)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全班认读.2,教师小结,导入新授课.二,读中感悟,协作探究,尝试解疑 1.学生自读,自主解决以下问题:(1)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2)课文中描写的蒲公英的特点我们为什么没有观察到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可见没有长时间的观察,没有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或者观察不够细心全面,都会使我们错过大自然中的许多美好的事物.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3)分组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准备解决.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并归纳出本小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小组代表质疑,全班同学合作解决.2.在学生交流,尝试解疑的基础上,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文的重点研读专题:“我”有什么新发现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 3.总结:同学们很会学习,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重点问题.三,自读探究

1.进入情境,自主学习:“我”有什么新发现

师:我有什么新发现 这个问题,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细读一下课文,一定会找到答案!同学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交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的,试着说一说;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愿意表演的,就演给大家看.学生自读,思考.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喜欢读的:(1)抽生读.(第四自然段)(2)集体评议.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重点指导怎样读出蒲公英一天的变化.(3)学生练习读.指一至二名同学,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喜欢说的:(1)师出示蒲公英早上,中午,傍晚的插图各一幅,对照插图,指生描述:蒲公英在一天中是有变化的.早上的时候还没有开放,是绿色的;中午的时候开放了,就变成了金黄色;傍晚的时候,花瓣合拢了,所以又变成了绿色.(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又创造性地描述)(3)谁还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喜欢画的:(1)展示有创意的,能恰当描绘蒲公英一天变化的作品.(2)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注意讲清各幅图画色彩的不同.(3)然后再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制作的标本和图画进行比照,说说各好在哪里.四,教师小结: 蒲公英多可爱呀,就像我们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觉.从那以后作者

和弟弟就在不随便揪它们了,因为他们喜欢蒲公英!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我和弟弟 仔细观察 发现 变化

三课时 练习(6)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u

mu

hua ban

he

qian()()()

Fan hui shui yi()()

二、选词填空

A.天空 B.太阳 C.草地

金色的()火红的()蔚蓝的()

四、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

我早晨去钓鱼,发现草地是———色的,到了中午有变成———色的了,傍晚有变绿了。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草地因此也变成了———色,而当它合拢时,黄颜色被包住了,草地就有变绿了。

三、课外练习

选词填空

粗心 而且 返回

(1)由于我太(),所以考试没考好。(2)她不但学习好,()乐于助人。

(3)我到学校门口,发现门没开,我只好()家里。

五、拓展

写一段话,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花草。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辨别同音字,正确区别字义.2,背诵古诗,展开想象.3,阅读,了解三原色的知识,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知道色彩与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原色的知识,了解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知道色彩与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7)

一: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自己读一读诗句,说说读懂了哪几句,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解决.2.试着自己背一背诗句.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二:阅读《颜色变的戏法》

1.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老师指名几个同学读一读,大家评一评.3.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流利,通顺.三.比一比,组成词语.保()进()壮()反()宝()近()状()返()四.抄一抄.碧绿 蔚蓝 辽阔 威武 乘风破浪 开心 揪掉 合拢 随意 引人注目

神奇 灿烂 闪耀 倒影 漫山遍野

第二课时(8)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3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 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环境,珍惜大好时光?

五、作业:

1、造句:

快乐:

奔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 鲜艳 飘飘 奔跑 闪耀 开始 小嘴儿 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

(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

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

嘴:右边不要写错了。

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

闪:第一笔是“点”

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看到过云,(板书:云),但你们看到过“火烧云”吗?(板书)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其实,同学们是见过“火烧云”的,只是没注意而已,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去领略感受。

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知道了作者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板书)的顺序来写的,并学习了第一段描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奇异景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火烧云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火烧云”的得名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一部分,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2、全班齐读句子。(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

(1)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能不能读通顺?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替换句,比一比。(课件二)

(2)既然可以,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a避免重复、b点题、c写出火烧云动感)

“烧”字和哪些词一起突出了动态美?(指导读出动态美)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火烧云又有哪些特点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理解火烧云的特点

(一)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找出文中总写火烧云变化特点的语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课件三)生读(板书“极多”)

过渡: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火烧云变化极多的呢?默读课文

(颜色、形状)(板书)

1、颜色变化多

(1)她又写了哪些颜色呢?(生说师展示课件四),谁来读读,请把这些颜色归类(课件五),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2)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用一两个词来说说这些颜色。(课件五)

2、形状变化极多

(1)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真多呀!那么它又有哪些形状变化呢?(课件六)

(2)你能用一两个词来说说种变化吗?(课件六)

(3)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这些变化呢?用“——”标出具体描写火烧云形象变化特点的句子并朗读。

(4)指导朗读

要注意把马、狗、狮子是怎样变化的读得稍重一点儿。请同学们同桌练习,一会儿,我再让同学们朗读。

通过朗读文章,你体会到了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哪些语句是写形状“清晰”的,哪些是“模糊”的?(课件七、八、九)女生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

(5)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10、11、12)看图片复述内容。

过渡:在这部分中,除了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极多之外,在时间上,你还读出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请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二)火烧云变化极快

1、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板书“一会儿”)(颜色变化极)快师生配合朗读(课件13)

2、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板书)(形状变化极快)(课件14)

3、请你用一两个词总结火烧云的这种变化(同上)

4、火烧云变化特点之二:极快(课件十二)

四、学习最后一段,火烧云的消失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真是五彩缤纷,形状变化也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恍恍惚惚。

1、生齐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3、师引读并指导朗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读出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感情),生读

4、就在我们低头揉眼的一瞬间,火烧云下去了,齐读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说明火烧云时间短、变化快,与课文开头火烧云上来了(照应)(板书)

五、总结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我们也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但孩子们,我们只有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思考,我们才能捕捉到生活中像火烧云这样的美。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六、布置作业

1、欣赏图片,仿写练习(课件)

2、积累优美词句

七、板书

火烧云

出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6

1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

教法:

1、启发点拨法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

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3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三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而《金色花》是表现母 1

爱的一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拓展阅读。4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5教学过程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按照“读读——背背——写写”的思路,我安排了以下十个教学环节: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导入新课。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背背古诗,导入新课。(3分钟)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歌曲《懂你》,以营造学习氛围。由歌曲联想到古诗《游子吟》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

3、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4、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嗅(xiù)闻(气味)。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dǎo)向

神祈求保佑。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花瓣(bàn)

5、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初读课文时,解决生字词,从感知人物形象入手,感知诗歌情感。

6、美读诗歌,咀嚼品味。(15分钟)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实现三个问题的探究:“为何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孩子是希望妈妈猜出来还是猜不出来”、“‘你这坏孩子’表现妈妈的何种情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7、背背诗歌,积累内化语言。(6分钟)首先请学生介绍背诵方法,在充分肯定和鼓励的前提下,教师补充介绍几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背诵方法,如:抓关键词背诵法、情景背诵法、角色背诵法等。再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8、写写小诗,学以致用。(6分钟)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所作的一首小诗,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9、小结(5分钟)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

10、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金色花》

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六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活动2【练习】《金色花》

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做什么?)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见课件)活动3【作业】《金色花》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7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0%

bōlànɡyóuqízhīshiyǐjīnɡfēnɡyè()()()()()

2、停车坐爱,霜叶二月花。

3、秋天到,秋天到,园里长得好。黄澄澄的是,红彤彤的是。

4、植物妈妈的,粗心的小朋友却它。

七、我会阅读,也会回答:10%

二、我会组词:12%

已()娃()巨()干()块()它(己()洼()区()于()快()安(三、我会填词语,还会写:16%

金()()节景色()()王()()登()()飘香天()云()()收()藏 我还知道关于秋天的词语:

四、我会连:12%

金黄的波浪一座诗 金色的灯笼一位山峰 勤劳的云海一只仙人 翻滚的人们一首雄鸡

五、我会给多音字组词:12%

都 dū()为 wéi()尽 jǐn()dōu()wèi()jìn()

六、我会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18%(每空2分)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图画。))姑姑给小丽捎(shāo)来一把小阳伞。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天蓝色的尼龙伞面,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最好看的还是伞柄。伞柄是个戴(dài)着飞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头,小姑娘正睁大眼睛朝人笑呢!

1、这一段话共有(4%)

2、第三句到第六句分别写了小阳伞的、和 的特点。(3%)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3%阿(1)姑姑给小丽捎来一把小阳伞。(2)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

(3)伞柄上的小姑娘正睁大眼睛朝人笑呢!

八、我会写话。(1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8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再阅读,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

2、实践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评价任务:

1.实践体验颖悟在写作中的运用,寻求个体生命的独特。2.互读文章,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名篇名作所写的多是平凡的小人物,平常的小事,常见的景物,为什么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这是因为作者不仅能用智慧的眼光观察生活,而且能用细腻的心灵品味生活。他们能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个性,或给人以启迪的精神品质;他们能领悟平常的小事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他们能从常见的景物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朱自清从父亲爬铁道的背影中体会到了父亲浓浓的舐犊之情。莫顿·亨特从童年爬悬崖的经历中领悟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宗璞从紫藤萝的遭遇中受到了人生的启迪。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何愁写不出具有丰厚文化意蕴的美文佳作?

二、理解本单元相同景物中所寄予的不同人生境界。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境界,选文大多写的是人生体验与感悟,作者在对景物与事物的关照中,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感悟到一种道理或升华出一种境界。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岳阳楼记》《登岳阳楼》《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谈生命》中作者各自的体验和感悟有何不同?为何会有所不同? 示例:《岳阳楼记》表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游岳阳楼记》则表现了袁中道怀才不遇之感和手足相失之痛;《醉翁亭记》表现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谈生命》则表现了冰心老人那种超越生死,超越快乐和痛苦的一中特殊的生命感悟。

各位作者的感悟之所以会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他们的人生阅历、生活境遇、思想境界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有着自己个人化的独特发现与感悟。因而当他们把自己生命的体验与颖悟投注到作品中时,便形成丰富多彩的千差万别的诗文。

2、试着分析本单元你较有体验的一篇诗文,在小组中交流。示例:感觉较有体验的一篇文章是《谈生命》,生命中不可能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如果人生缺少了痛苦的滋养,也就不可能拥有破茧成蝶的美丽。

三、寻求个性化生命的独特感悟。体验与颖悟都是一种独特的发现,贵在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的融入,这种体验与颖悟是个人化的、亲历的、别人无法代替的。优秀的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 3

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来了解和区分作品中个性化的体验与颖悟。以及如何脱离肤浅的感知,追求一定温度和深度的体验与颖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单元课文分析和片段写作训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参与写作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实现读写说的互动。不足在于对具体的写作缺少过程性指导,如在游记写作中体现对景物的个性化体验与颖悟,未能给学生以更多的示范指导,老师事先设计的范例较少,课堂不够活跃。

天净沙·秋 白 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试比较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你认为那首诗更能打动人,为什么?

赏析:白诗与马诗的不同就在于,白诗只有物色而无意兴,只有景而没有情,缺乏深远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这境中没有人,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马诗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融入了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人生阅历,蕴含了作者自己生命的投入与独特感悟。这一句使全诗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的深度。因而马诗对读者的感染程度,对读者心灵的触动都更大。

2、教师归纳:主观的独特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纯粹的景物描写一旦缺乏个人情感的关照,就会流于肤浅,缺乏艺术生命。许多同学作文有描写有叙事但是依然没有感染力,原因就在于缺少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感受上。病文: 令人陶醉的风景 胡静茹

春夏秋冬四季,最让我无法忘记的便是夏天。(俗话说,开篇如凤头,要精美诱人。如此切入,略显简单)

我陶醉于夏日的阳光,我陶醉于夏日的风,我更陶醉于夏日的雨。几声雷响之后,从天而降,将夏日炎炎的闷热与干燥一扫而净,为成长之中的禾苗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夏日里,雷雨多。我最喜欢雷雨过后的那番景象,正值雨后天晴,一眼望去,美不胜收。空气中充满了宁静,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不能只是简单地叙说雨后的景色“美不胜收”,要写清它究竟美在哪里。描写细腻,景物才会动人)

夏日里,知了们悠闲地躲在树叶里长鸣。人们都在睡午觉,特宁静,而它们的奏乐又恰给午间增添了一份安宁与和谐。人们一上午的劳累便烟消云散。(描写过于简单,无法展示夏天“令人陶醉”的特点)

夏日里,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微风吹过,无边的稻浪便会朝你迎面扑来。面对这风景,你会禁不住感叹:“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夏日里,孩子们放了暑假,一切成了他们的天下。午间,邀几个要好的“哥们”,去湖边划船、游泳,荡呀荡,游呀游,咯咯的谈笑声划破天际。累了,就找一棵大树,在下面躺上片刻。刚才的热气,慢慢化成了凉爽。(小孩的活动,应是这篇文章的一个重点,只有将夏天的这种“乐”事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的“陶醉”之情才会展示得栩栩如生)夏日里,小男孩穿着短袖运动衫,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我们可以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可以约上同学到草地上尽情地玩,我们跑来跑去,多像飞舞的蝴蝶啊!

在夜风伴随下,天幕中升起了一弯新月。它成了天幕的主角,群星是它的陪衬,夜风的奏鸣是它的伴乐,而人们则是这“月夜图”的享受者。(夏夜的景色应该是很美的,可这里只是一笔带过,笔墨单薄,内容空洞无物)

哦!炎炎的夏日,在缤纷灿烂里,在无限活力里。我爱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我陶醉于夏日所有的一切。

四、写出有生命体温的感悟

颖悟必须是自己的,才会动人,感悟要尽量追求深入、具体才能写出有生命体温的作品。初中生在写作中应当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也就是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能把这种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在我们的作文中?

1、《以岳阳楼记》或《谈生命》为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明确:以《谈生命》为例,作者借助对一江春水奔流到海,一粒种子成长为树的生命现象的进行想象描写,形象的展现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融入自己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感悟,升华成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由此可见用心 5

观察生活,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深入体验人生,丰富阅历,拥有自己的发现,如此才能使感悟写的深入具体。

2、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的方法点拨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要写好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用心观察生活,从真实中感受体验。

写作是情感的流入,我们要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来,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样,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如杨铭同学的作文《感受生活之美》就是选择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读起来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精彩,生活的诗意之美,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例文: 感受生活之美 杨铭

时间是挂在枝头的明丽的花瓣,微风一动,在空中跳起好看的舞蹈。忽然想让一切静止为永恒,留住这一瞬间的笑语和温馨。

————题记

托着一支蛋筒冰激凌,小心翼翼的舔奶油。伸长脖子环顾四周的小吃摊,盘算着口袋里可怜兮兮的一点零用钱如何买一杯冰激凌爽爽的珍珠奶茶„„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照片了,照片上的我瘦瘦小小的,小馋猫似的正得意的笑。近来在书上读到一句白话:‘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想来一点也没错,是啊,那个时候阳光灿烂,冰激凌还没有化掉,口袋里还有可以解馋的粮票,小吃摊还有那么多没有品尝的食品。想到这就会忍不住很开心的笑,为未完成的和在继续的,还有很多数不清的美好未来。

可是现在呢?曾几何时长长的中午缩成了可怜巴巴的几十分钟,以分钟计时好像有点奢侈,本人已经考虑要不要学某位高考状元把分钟算成妙,听起来好像会多一点点吧。

拼命忍住对于蛋筒、奶茶之类玩意的无限热爱,要不就匆忙买上一个咔嚓咔嚓的吃掉,然后头也不回,大步流星扬长而去,因为要回去写作业。时间好紧呐,不过呢,有时会买个棒棒糖,边吃边写作业,以至于搞得我体重飙升,好后悔呀„„ 可是我还是不会忘记自得其乐的笑,即便只是因为一些很小的事情,谁说生活的轻松和和悠闲被拿走了,我一样可以保持从容的笑脸。我们也可以对忙碌和紧张的一切多一点细心与乐观。我想生活的美丽,一定就藏在这些很小很小的快乐和幸福里。我们还需要一个放大镜,放大每一个点滴的瞬间,就仿佛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轻轻的那么静谧,却又那么喜悦。童年是快乐的,成长是精彩的,生活是美丽的。②深入体验情感,追求独特情愫。罗丹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常的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所经历的大都是小事,因为是细小而琐碎,因此易让人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挖掘其中的内涵,那些凡人小事一样可以写得真挚感人,让人读了久久不能忘记。情感的体验有深有浅,浅层次的众人皆有;而深层次的,才会有独特的意境。

如《留学巴黎》这篇回忆性纪实散文,文章看上去平淡无奇,几乎都是直白的叙述,但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和特有的体验,从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叙述中,读者能时刻感受到作者辛酸屈辱的经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原因就在于作者写出了其刻骨铭心的独特的深层的情感体验。

③运用写作手法,提升透彻思考。立意的深刻来自对生活的思考,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用生活实事来揭示深刻。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寓理于事,是展示思维的重要方式。它是作者先从普遍性的生活存在中提炼出,再寄寓在一事或一物之中,所以它往往比一般记述性、议论性的文章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更为警策。如《挖荠菜》一文,作者以挖荠菜为线索,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情感,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从而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作者寓理于物、寓理于事,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思考。

总之,一定要把自己跃然心头的感受真真切切地抒写出来。让自己指尖流出“真心”、“真情”之韵,拨动“个性”、“创新”之弦,弹奏“颖悟独特”、“体验真切”之曲。

3、选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景,在描写的基础上试着融入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片段练习。片段一:细雨绵绵时,撑一把油纸伞,穿梭在人群间。去寻一弯流水,去觅一架石拱桥。然后,站在桥上,观纷飞的雨丝,看摇曳的柳条,瞧水面上层层涟漪,瞅池中嬉戏的锦鲤„„这是幸福的。恬淡、自由。伞下的世界,只有自己。伞外,生机无限。那便弃伞吧。沐浴着甘霖,用双手拍打雨丝,不去管旁人错愕的目光。生命嘛,贵在和谐,贵在自由,贵在随心所想,贵在物我合一。

片段二: 菊花点点,在萧瑟的秋风里,舞姿翩然。花之妖娆,瓣之窈窕。凝视,脚步向前,进观。能嗅到那独特的芬芳。乱舞,群花皆独舞,各自循着自己的步伐,扭动„„生命如此,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孤独吗?是独立。略带枯涩的花香,是独立的代价,生命的乐趣。

片段三:静静地坐在春光里,淡淡地观风览物。风从我的耳畔吹过,掠过我的肌肤,拂过我的发丝,飘过我的衣袂。这个春光里,我只是忧伤地坐在春的怀抱里,无力地垂看天光风物。一切都与我远去,一切都不在我的情思中占据一点点的位置。我原来的那份爱与悦早已被搁浅。原来,岁月于我亦有一种叫做厌倦的东西。时时的看,刻刻的等,却原来只是一场清风吹过的风情。轻轻的,轻轻的浮泛在心湖上,便不着痕迹的溜走了。

五、体验颖悟写作实践训练。

写一篇有自己体验和颖悟的散文或游记,不是简单地记录下游览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写出个人对景物的感想,要找到景物与个体生命阅历和情怀的相切点,和某种人生况味相结合,是景物与个性化情意的统一。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例文: 欣赏阳光 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周欢

阳光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仰望苍穹时,应放松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周身舒畅。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迷恋阳光。总是会不知不觉地站在家门口那块青石板上,接受阳光带给我的满足,简单而快乐。那时候,只要是心情不好,我便会跑出屋子,待在老地方,感受那一份融融的温度。那样的温度会让我心里涌起一阵暖心的快乐,毫不遮掩地释放出来。晚上,晒过的被子也是我的最爱,那么柔软,那么舒适,阳光的味道,淡淡的,一点一点地从被子中弥散出来。枕着被子的柔软和温热,我会进入一个甜蜜的梦乡。

阳光带给我的幸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实在想不出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温馨?感动?不,这些词都太肤浅,不能表达我对阳光狂热而执著的爱。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词语——阳光秋千。我的心仿佛被震住了,一下子,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心 7

头——太贴切了,我简直是为它度身定做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阳光秋千,你是最幸福的礼物!

我欣赏阳光。当我站在它的身下,我会吐故纳新,慢慢地酝酿一种发酵的情绪。阳光会亲近每个角落,留下幸福的印记。所以,让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嬉戏,享受幸福的感觉吧!让我们在它的臂弯下,一起喊——我喜欢阳光!(陈曙兵、郑为宙老师指导。《读写天地》(中学生版)2004年第2期)

[简评]阳光的确很美,但是也太平常了,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欣赏阳光之美的就很少,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颖悟的就更少了。一般来说,阳光可以晒物,也可以晒人,它可以使人肌体感觉到温暖,没有听说阳光可以晒“心”的:“张开双臂舒张毛孔,让一丝丝、一缕缕阳光进入自己的身体,穿过身体每个阴晦的角落。让灵魂在阳光下自由荡涤,让心情在阳光里轻歌曼舞,心便会开始温暖。”这种感觉就很自我。——不但感到心的温暖,而且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这种温暖和幸福是那样的使人感到震撼。

作者对“阳光秋千”的个性化的体验也是他人所不曾有过的:“一个小女孩在蓝天下抓住太阳的胡子,荡起了秋千,晃啊,摇呀,头上还有伴随着阳光滑动的蓝天。”这是多么的生动而形象,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情景。在她的眼里,阳光不但有温度,而且是人化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可以拽住它的胡子,可以感觉到它的亲近,可以站在它的臂弯下,真切地感悟到了幸福的印记。这些感受都是很美好和私人的。

——体验和颖悟,贵在是一种从生命中自然流泻出来的新鲜的情意,而不是雷同、老化的情意。因此,要逐渐地学会敏锐地省视、感应自己的内心世界微弱的悸动,超乎常人的变异的情感和奇妙的幻觉 教学反思:

上一篇:美丽的小野花作文450字下一篇:重阳节习俗-纸鸢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