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024-05-17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共8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1

姓名班别成绩

一、填空。(15分,第2小题1分,其余每题2分)(1)910+110

表示9个()加上1个(),和是10个(),就是()。(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把45、12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5)24()()()小时80克=()千克

(6)0.06里面有6个()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0.027里面有27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7)67米比()米短1415米比9米长12米的是()。

(8)分数单位是16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8分)(1)一根电线用去56,还剩下16米。()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也能密铺。()

三、直接写出得数。(10分)57+67=18+78=1724-1324=17337+37= 37+47=119-19=111134-7=10-8= 89+56+19=1- 31

6-6=

四、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8分)

(1)8.11+37 +2.89+41555

7(2)24 -(24 -48)

(3)119+3272278710-9+10(4)15 +13 +15 -1

3(5)56+79+38(6)5218 - 5 +

4(7)1415-(21-5)

五、解方程。(16分)(1)5x-9.12=1.12(2)2x+1320= 7

(3)x+ 512 =1(4)x-51=6

六、应用题(25分,每题5分)

(121,第二天卖出总数的4,两天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2)一个长方形长是71米,宽是3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11

4,第二次用去它的3,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4)服装厂本月计划生产一批童装,结果上半月完成了2

3,下半月和上半月完成的同样

多,超产了吗?如果超产,超产了几分之几?(5)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5米,310米和1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2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进一步掌握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材分析:本练习共安排了6道习题和1道思考题,分两课时教学。教学第8~~13题和思考题,主要练习三个分数、四个分数相加减,包括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P145、8

二、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P145、9

1. 指名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有哪几种?

2. 指名板演

3. 集体讲评

三、应用题P145、10--13,除了常用的做法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做?

四、思考题

1. 八个数的和是多少?

2. 每组的和又是多少?

3. 把八个数分成两组,使每组的和相等。

4. 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填吗?

五、小结

第三课时    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材分析:本练习共安排了7道练习和1道思考题,主要练习带分数加减法,第1题是口算练习,第2题是带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综合练习,第3题是改错练习,第4题是要求按图中所定的程序计算带分数减法,第5题是文字题,第6、7是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P134,注意约成最简分数。

二、基本练习

1. 说一说带分数加减法有几种形式,要注意什么?

2. 练习P134、2

3. 请你当老师P134、3说一说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4. 看书P135,要求能看懂步骤,知道每一步干什么,然后按照程序进行计算练习。P135、4

5. 文字题和应用题P135、5--7

三、思考题:把这些分数转化成分母是20的分数,再看有仲裁条款规律,按规律填数。

四、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说带分数加减还要学些什么?

第六课时    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正确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本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第1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习,第2题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第3题是文字题,第4、5是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P140、1,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口答。

二、基本练习

1. 计算P140、2

2. 文字题P140、3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3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shuài lǐngbō làng tāo tiānguījudàoqièxùnxù

()()()()()qīngmièchuí tóu sàng qìqiú fànshī xìnjī fěng

()()()()()

2.多音字(6分)

dōu()zhé()tā()

都折踏

dū()shé()tà()

二、词语天地(21分)

1.形近字组词(5分)

瞪()惑()遣()押()瑜()橙()盛()遗()抻()愉()

2.补充词语(8分)

丢()弃()不()其()()穷()尽波()(自()()力安()乐()()兵()将()有(3.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形容十分得意时的神态。()

(2)话说得诚恳有分量,情深意长。()

(3)形容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

(4)形容包围严密,遍撒罗网。()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智慧()的战争()的鼓声()的铁索)天)竹

()的战斗()的回答()的力量()的故事

三、句子沙龙(18分)

1.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1)只要是对集体有益的事,()。

(2)因为张小明上课专心听讲,()。

(3)即使今天下雨了,()。

(4)明天要春游了,同学们高兴得()。

2.照样子改句子(10分)

(1)狼叼走了羊圈里的一只小羊。(改成“把”字句)

(2)小河流过原野。(扩句)

(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缩句)

(4)周瑜自不量力,拿鸡蛋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改成陈述句)

(5)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改成反问句)

3.句子诊所(4分)

(1)我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首古诗没有背。

(2)曹操的兵士全部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不习水战。

四、记忆搜索(5分)

根据“火烧赤壁”的经过,整理下列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周瑜带了兵船跟在后面。

()选择有东南风的一天作为进攻的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黄盖率兵追杀,曹军兵将狼狈逃跑。

()黄盖写信,假意投降。

()黄盖下令点火,火船乘风冲进曹营,曹军惨败。

五、课内赏析(12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 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 传给了楚王。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这段话选自《》,这个故事发生在()时期。(2分)

2.“晏子”的“晏”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4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迎接()立刻()吩咐()接待()

3.结合句子,理解加点词的意思。(2分)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4.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把煤和空气隔绝,加热使之分解,便可以得到一种粘糊糊的污臭而黑的煤焦油。这些外貌不扬气味不佳的东西,里面却()着好几百种化工原料,这些原料的名字为苯,甲苯、萘、蒽、菲等。普通人听起来有些千奇百怪的感觉,但这些东西经过化学家们的手,可以()出千千万万种常用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把人们带到更美好的生活()。

美观耐用的尼龙和卡普龙的制品,已有渐渐代替棉织品的()。

这 种人造纤维的性能是韧性好,耐磨耐洗,富有伸缩性,穿过尼龙袜子的人都有两种印象:

一双尼龙袜子可以抵得上四五双棉纱织的线袜;更妙的是它可长可短,男女 老少皆宜,所以它有“子母袜”的称号。

这种妙趣横生的人造纤维,实际上与植物纤维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东西,这是用苯和苯酚等原料合成的。塑料是丰富物质生活的骄子,用塑料制造的东西可真多得不可胜数,大的如飞机、轮船、汽车,小的如食具、唱片、玩具等等,真是琳琅满目。过去用木材、钢铁和 玻璃制造的东西,现在大都可以用塑料来制造,而且可以更好。目前,塑料世界已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无奇不有。例如:苯乙烯泡沫塑料制造的航海用的救生圈、救生艇,比软木要轻四分之三。泡沫塑料隔热隔音性能非常好,既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也可以制造冬季的衣裳,保温能力比毛织物更好。这些妙不可言的塑料,它的 原始材料之一,就是污黑恶臭的煤焦油!

衣料所以能染成美丽的图案和色彩,这里边也有煤焦油的功劳。颜色鲜艳的苯胺染料、三苯甲烷染料等等的“始祖”,就是煤焦油。

更有趣的是:百货商店中的化妆品天天增多,你可否知道这些五颜六色的化妆品很多就是黑臭的煤焦油变成的。

现代化学,就是这样奇妙地把脏、臭的东西变成美的、香的东西。

思考题:

(1)在(1)(2)段中的括号里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2分)

A.贮藏变化环境形势B.蕴藏变化境界趋势

C.蕴藏变幻环境形势D.贮藏变幻境界趋势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分)

不可胜数:

(3)在文中画出能证明尼龙和卡普龙“韧性好,耐磨耐洗,富有伸缩性”的句子。(2分)

(4)请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5分)

七、习作芳园(22分)

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作业: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80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着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20 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也不是粮草,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4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分数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材联系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讲到了列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是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比的认识。

我们知道,计算分数除法的关键步骤,是把除转化为乘,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则是在于理解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时教师要用好直观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动手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和感悟算理。另外,教学时还要使学生弄清解答分数除法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单位“1”,找等量关系并结合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亲自感受应用题中的数量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关键句中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5

和减法》教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XX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XX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XX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

运动员

各论动作得分

总成绩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中国

劳丽诗

李婷

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

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

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2.6+6.3

82.80+111.6

76.50+99

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XX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

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

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

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0.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XX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 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XX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

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

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

第2棒

第3棒

第4棒

四(1)班

8.48

8.54

8.52

8.46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

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

=+

=25.54+8.46

=17+17

=34

=34

方法3:8.48+8.54+8.52+8.46

=8×4++

=32+1+1

=34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班、四班、四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6.7+4.95+3.3=6.7+口+4.95

6.38+1.72+3.62=6.38+口+1.72

+0.25=口

+=+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

+3.85

10.24+8.2+1.8=10.24+(〇 〇)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〇)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 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

7(同上)

4、P106

8、9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确定取值范围、动手操作验证、全班交流,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产生,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尝试、全班交流,探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感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通过独立尝试、全班交流,探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2)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2.写出16和12所有因数。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组织学生交流,再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出示教材第60页例1。(2)找出8的因数。(1、2、4、8)

(3)找出12的因数。(1、2、3、4、6、12)

(4)再找12、8的因数中两个数的公有因数。(1、2、4)电脑课件呈现:

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最大公因数。2.组织小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5)巩固小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2、3题。第2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站队,并说出这样站队的道理。第3题:学生先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5和9,15和16);一类是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本身(如34和17、16和48、13和78);另一类是一般情况。

此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情况,练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学习所得。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3、4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1、2、4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第二课时最大公因数(2)

教学内容: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62页的例3,及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5~11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28 30和18 8和9 11和33 60和48 12和42 4和15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最大公因数(2)。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5、8、9题。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8题。

此题检验学生公因数是1的数的几种情况,答案不唯一。

5.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此题检查学生当两数是倍数关系、互质关系、一般关系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6、7、10、11题。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第三课时约 分

教学内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意义(教材第65页的例4及“做一做”,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以及自学交流,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导—教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20和28 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65页例4:把

24化成最简分数。30(1)学生先尝试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2424212121234  3030215151535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42464 303065(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子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的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这种方法最简便。

板书设计

约分(1)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第四课时 约分(2)

教学内容: 约分练习课(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五第5~1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约分的数学根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约分的技能,感受约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561121010152.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3489715163.记住约分的规则: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六第5~14题。

(1)第7题:此题是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将这几个分数进行约分,然后在直线上画出表示该数的点,本题给出的5个分数,三个相等,另两个相等,所以直线上只要画2个点就可以了。

(2)第9题:此题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小明每天的睡眠时间,然后再和全天24小时进行比较。

(3)第14题:这题要求学生逆向思考,教师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3×3=12,才得到,要求原来的分数,就要把53、64、18、129、107、1015、81516的分子、分母都乘12,即可得到原来的分数。

2.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5题。

此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除法算式,再写出答案,要求学生做出的结果必须用最简分数表示,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8题。

此题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学生人数必须既是练习本总数的因数,又是铅笔总数的因数才能都没有剩余,所以学生人数只能是练习本总数和铅笔总数的公因数,求最多能分给多少名学生就是求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也就是求最大公因数。

4.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格式。6.完成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12题。此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注意让学生找准数量关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有关约分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能熟练、正确进行约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约分的知识解题。板书设计

约分(2)

1.什么叫最简分数? 2.什么叫约分? 3.怎样约分?

4.约分时,我们通常要把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为止。

5.通分 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第68~69页的例

1、例2,及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新课讲授

1.最小公倍数。课件呈现:

(1)提出问题、投影呈现教材68页例1.(2)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同时课件呈现下图

4的倍数

6的倍数

(3)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

并指出: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他们的最小公倍数。(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出示教材第69页例题2。

(2)学生尝试练习。由学生自主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3)汇报探索结果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方法二:先分别写出8的公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公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

(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观察,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就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的倍数。

(5)即时巩固。

完成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

① 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②点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③你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并交流。

教师小结:a.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b.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七的第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1~3题,巩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说说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1)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课时最小公倍数(2)

教学内容:利用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第70页的例3,及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生在用长方形拼正方形的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从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抽象出公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

15和12

4和6 8和24

9和54

12和36 8和9

5和12

13和5 问: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0页例3。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投影呈现情景图。(见教材第70页)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 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 ②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10不是3的倍数。

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

原因:9不是2的倍数。

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等等,最小的是6dm。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6、8、12题。1.指导学生完成第5题。2.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至少要多少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说明浇水的天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至少是最少的意思,所以要找4和6的最小公倍数。

3.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4.指导学生完成第12题。

这题是个思考题,练习时先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完成。解题思路是:先从小到大写出36的所有因数,然后从中依次观察,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7、9、10、11题。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2)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

第三课时通分(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通分的意义及初步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会通分。教学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10112.与,哪个大,为什么? 86教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板书课题:通分。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73页例4。(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

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0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1)放手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比较,学生相互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2)小结:要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317173是3个,是7个,所以大于。10101010101037和的大小。1010(3)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

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4)再出示:

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5)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

33111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848481于3个。

4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分母大的比较小。2.出示教材第74页例5。(1)提问:21和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54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

一种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一种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

教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

(2)教师提问: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

21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作公分母。5422481155板书:

5542044520先求出(4)教师提问:根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指出: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

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5)教师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吗?

(6)在通分的基础上,比较程。

2248115 55420445

521  205421和的大小,让学生完整写出例4的比较过5

4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3页的“做一做”。判断时要求学生说出根据。(2)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通分(1)73 10102248115例4:

55420445例3:

521  2054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第四课时通分(2)

教学内容: 通分练习课(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八第4~12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熟练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进行两个以上分数的通分。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将两个以上分数按一定的大小顺序排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三个分数通分的方法、能很快找出三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求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求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如何比较分数大小的?

①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同分子分数的比较。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异分子分数的比较。(2)什么叫做通分?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小黑板出示)8和6 15和25 16和40 3和4 5和9 12和7 2和6 6和18 15和30 说一说,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简便方法。3.给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最后全班同学评价。

二、新课讲授

1.呈现情境图。(课文第75页练习十八第6题图)2.提出问题。

教师:亚洲、非洲和南美洲这三个洲中,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小?

3.学生讨论。

(1)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问题?(三个分数大小比较)(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比较三个数的大小)4.汇报讨论结果。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数的通分和大小比较的知识,所以学生汇报可能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要分两步:

第一步:通分(将这三个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第二步:比较大小(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通分?

学生可能出现逐步通分和一次性通分。如:(1)逐步通分。

从而得出:亚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南美洲最小。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上两种不同的通分过程,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方便、简单。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75~76页练习十八的第4~1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4、5、7、9题。2.指导练习第8、10、11、12题。

(1)第8题:同第6题一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同时找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

(2)第10题:此题是将六个分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它涉及到了六个分数的通分,因此关键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公分母。我们可以用去因素法找公分母:6,3,2是12的因数,5是10的因数,所以只要找出12和10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6个数的公分母。

(3)第11题:比较4道题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积。

(4)第12题:此题需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方面1111知识,由于和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所以在和之间不能6565直接写出一个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需要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扩大若干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您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通分(2)

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三个分数通分,可以逐步通分,也可以一次性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第一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内容:小数化成分数(教材第77页例1及第78页练习十九的1~3题)。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与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0.7表示()分之()。0.09表示()分之()。(2)0.3表示()分之(),写作

 。

 教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2.教师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

①3÷10=0.3(m)

3÷5=0.6(m)33(m)

3÷5=(m)10533(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m和0.3m有什么关系?(0.3=)

1010②3÷10=(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

724()()0.07= 0.24==

0.123=

()()()()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谁愿意具体地说说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

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二课时

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内容: 分数化成小数(教材第77页例2及第78~79页练习十九第4~10题)。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分数化小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3,0.25,0.08,1.04,2.315。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3÷4

15÷45

1÷8 5÷10

9÷10

6÷15 3.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

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77页例2。把0.7、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1)提问:这6个数中,有分数,有小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该怎么办?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化成小数比较简便)(2)让学生尝试把

7化成小数。25943711、0.25、、、这6个数按从小101002545老师提问: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再点人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①把7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25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

774280.28 25254100②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

7=7÷25=0.28 25(3)再让学生将

11化成小数。45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看看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母45不能转化成10,100,1000,„作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出现了除不尽)

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11=11÷45≈0.24 45(4)现在,你能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了吗?学生独立完成。(5)小结:分数化成小数时有几种方法?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①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

②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6)完成教材第77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判断,哪几个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再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只能用一般方法,然后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三、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的第4、6、7、8题。

四、课堂小结: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你能说说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吗?

五、课后作业: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9、10题。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和练习二十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的能力。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进入分数的王国,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归纳和整理。

二、整理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质疑: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3、整理:要想使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4、小组合作: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5、展示交流

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整理知识网络并进行板书。

三、复习提高

4、完成课本80页第1题

四、指导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练习题

五、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自己谈一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和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7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数学王国参加夺宝游戏,你们想去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那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的。

生1:笔算加法。

生2:笔算减法。

生3:连加。

……

(2)师: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那下面我们就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吧。

课件出示整理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

(1)说一说各题的计算顺序。

(2)哪几道题列竖式时有简便写法?请将它们写出来。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3)小结:进行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能口算出来的就口算,不用列竖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用加法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用减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卷《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篇8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32-2060-40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74-3=

2.口算:

76-60=85-70=93-50=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七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76-50=65-30=

83-3=76-5=65-3=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练习三3。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九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89-6=36+40=85-40=55+22=

45+3=75-4=67-30=34+5=73+20=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四(1)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89-(26-20)

87-10-5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课时: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上一篇:目前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篇:中班健康活动《蚂蚁运粮》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