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2024-06-23

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共9篇)

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篇1

10社工 黄文房 1002020106

这两本小册子都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重要论述摘编。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们即将在改革开放取得骄人成果的关键窗口期大展拳脚,带领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大刀阔斧的奋进在共产主义理想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时与时俱进地总结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期眺望我们的“中国梦”,共同奋进去实现中华的和平崛起,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这在全党全军中必须进行深入解释和动员,为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光明前途与新中国的创造而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物质资财。对民力、对物质资财的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刘少奇选集》

“要在全党全国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对以建培训中心为幌子搞楼堂馆所,以开会、考察的名义搞变相旅游等问题,要有严格的治理措施,下决心解决好。”——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通过中学的政史学习,大学的党课培训,以及自己通过课余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党章党史的知识,在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我就已开始意识到,我必须,以“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自己的一生目标,并为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这些大学生,很多也都是从农民家庭中出来的,我们更要从群众中去了解,去掌握更多实际的东西,而不是空谈理论,空谈教科书。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我党从多年的历史中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大学生党员们应该去坚持的精神。

在大学中,我刻苦学习各门功课的同时,也积极去参加各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福利院及民族医院义工、中学辅导员、家访组工作等,从中去应用、去检验、去巩固所学。从中我更是切身体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意义。

失去,往往都是由一点一滴的浪费集聚而成的。大到国家政权,政权的变易都是由于民心所趋的一点一滴的消逝;小到日常生活,今天忽视了一毛,明天弄丢了一块,一年下来或许你就失去一大笔钱了。

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篇2

一、人民群众至高无上

党的群众路线彻底纠正了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赋予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正当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的评判标准等。从价值位次上看,人民群众在政治价值上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在这个意义上讲,群众路线的政治价值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至高无上。

尽管不同时期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赋予了群众路线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但是贯穿其中的价值理念却是一脉相承的并且具有同一性的,即人民群众至高无上。从党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更多的共同福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的最高利益,把维护和实现人民权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实践活动当作检验自身执政行为有效性的最高标准。这些都是我们党贯彻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价值的真实写照。

二、巩固和提升党的执政地位

执政地位的巩固是群众对政党取得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的事实在心理层面上的自觉认可与自愿服从,它意味着群众对执政党及其权威的忠诚和尊敬。政党巩固和提升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依赖于它掌握了多少执政资源。一般意义上说,政党执政资源包括诸多方面,有无形的精神上的资源,如意识形态、领袖魅力等;也有硬指标的资源,例如治理绩效等。最终无论哪种执政资源的取得都要依托于得民心、顺民意,密切党群之间的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价值还包括巩固和提升了党的执政地位。第一,群众路线为党的权力来源提供了稳定而深厚的民心基础。革命战争时期,党群之间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革命战争的关键时期人民对于我们党的支持起到了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冒着杀头的危险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人民群众送子女上战场,没有人民的后勤支持,就没有党和军队的成长和壮大。在此意义上,群众路线发挥了重要的凝聚民心,巩固政权的作用。第二,群众路线为党有效治理国家的实践提供了稳定的民意基础。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实践。在这一实践进程中,群众路线在党群之间架起了国家治理层面的民意通道,推进了中国各方面制度的现代化进程,为人民群众监督政府行为、监督权力运作搭建了平台,拓展了民众对于国家治理的实践推动意义。

三、提升了群众政治参与活力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经典表述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又进一步解释“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其实,这在现代政治学上来讲,就是让群众积极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去。

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价值还体现在提升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党的群众路线致力于形成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这有利于提升群众政治参与活力。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尤其是“四风”问题。这些不良的作风正是割裂党群、干群联系的毒瘤。党员干部想要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要做到: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要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夯实作风,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形成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激活社会活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良好局面。

四、有利于精准把握阶层分化规律

阶层分化是重要的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社会现象。阶层分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本质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关系。提升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水平,对于精准把握阶层分化的规律。

第一,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分化型分化阶段。与社会分工精细化相伴随的是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加剧分化。例如,工人阶级内部就出现了“多领化”的趋势。据此,提升群众路线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水平对于执政党阶层分化现象把握和研究非常必要。

第二,我国未来将走向整合型分化阶段。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带来了社会活力和社会流动,但分化过程中各个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是空前激烈的。我国当前社会正呈现出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的现实。据此,未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将更加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尤其是在维护群众利益的相关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这在共享发展理念中已经对此进行了回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公平正义问题。群众路线的政治价值正是体现在对于阶层分化规律的把握。

论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丰富;发展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九十多年的历史,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果实和辉煌成就,都得益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从毛泽东、邓小平到党的十八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对群众路线做出了新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一、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诠释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路线,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2]”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毛泽东的群众观则是其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诠释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他在领导党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强调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纠正各种脱离群众的错误。他严肃地指出:“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他要求全党同志“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3]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邓小平在全会闭幕会上说,这个决议“对我们统一党内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4]正是邓小平领导下制定的这个决议,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作全面系统的阐述后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重要论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做出了严格的完整的表述。

三、江泽民对群众路线的诠释

江泽民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全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从政治高度看待党群关系问题,不管形势怎样变化,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能丢。1989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党始终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创造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才能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胡锦涛对群众路线的诠释

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群众路线的体现,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以人为本”和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第一要义”和“核心”的统一,从根本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明确规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就把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在当代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上体现出来,从而规定了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也就确定了我们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兼顾的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致力于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它对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明确回答,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集中体现。

五、习近平对群众路线的诠释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习近平指出,这些基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7]八条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它列于“基本要求”之首,表现了对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指出,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曾经指出,“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社会地位与旧制度下相比的根本区别,在于掌握了国家政权。因此,“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这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作者单位: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4]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11-19(1)。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邹 滢.十八大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及实践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3,(14):16-17.

[8]陈胜男.论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J].科技视界,2013,(22):75.

(论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篇4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为民信念,坚持不懈走群众线路 学习是无止境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百宝箱,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深、吃透,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才能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执行。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从群众路线的学习中,我领会到领导干部对群众持何种态度,直接影响决策的价值取向。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把这个根本立场端正了,党员为民意识才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这些任务和责任担当了,党员为民意识为民信念才有坚强的落实保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也是衡量党员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始终心系群众,密切 1

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深入群众,关注民生,解决民困。

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树立群众路线理念,实事求是,做到三个坚持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不负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归根到底要靠实干。实干,就要脚踏实地的做,我们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讲话中,而要进一步执行,付诸实施;不能贪图安逸,而要甘于吃苦。我们一定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狠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紧扣发展要务,坚持与群众合辙。二是多干平凡实事,坚持与群众合意。三是树立平民意识,坚持与群众合群。

论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篇5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切实加强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的自觉性;自觉做到秉公执政、勤政廉洁,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性。

新时期,面对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报告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针对当面临新形势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的重大部署。

群众路线简单说来: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近期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学习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树立群众观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在思想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同志讲,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牢牢把握的工作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

上。

二、学习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学习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清楚认识“我是谁”的问题。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对党群关系,有像舟和水、鱼和水,像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等比喻,这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尊重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营养,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都要尽可能地扩大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范围,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三、刻苦学习,切实打牢思想基础。因为学习是无止境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百宝箱,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深、吃透,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才能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执行。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现在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选有用的学。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不偏离政治、不偏离民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四、保证时间,切实学到有用的东西。时间是学习的保证,不要老是强调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学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腾出来的。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党员干部学习,更应该安排好时间埋头学习、做好笔记,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党内的各个先进党员为榜样,通过先进事迹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从行动和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论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刘秀梅

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措施,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和热切反响。这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抓住了官场的弊病与干部的软肋,抓住了社会的痛痒与民众的关切,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力整肃工作作风,意在端正党风、整饬政风,意味深长。

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学习总书记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牢思想基础,在近期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大家谈”活动中,我们认真结合学报告、学党章,重点做到“四谈”,即谈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面的论述和要求;谈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谈群众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期盼;谈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认真学习与积极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1务实执行必会事半功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当前形势下要振奋精神、燃烧激情、奋勇争先,敢与高的比,敢与强的拼,雷厉风行的干,脚踏实地的做,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和机关效能的提升促进党风政风转变,以党风政风的转变推动干事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党群关系的密切。这就要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只要看准了的事、只要决定了的事,就坚定不移地去执行。真正让各级干部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以昂扬向上、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要在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大力倡导“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透明办、积极变通办”的“五办”做法,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更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帮办。

2要通过发扬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全面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扩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其他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要通过办实事好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4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要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

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论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司法权威建构 篇7

(一) 如何定义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司法权威?

所谓司法权威, 是指司法部门能够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 且能够引发公众普遍服从的力量。司法权威由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构成。司法拘束力是司法权对当事人和相关人行为进行控制的强制性力量, 能够引起普遍服从, 且不以当事人、相关人的意志为转移;司法公信力则表现为司法权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 这种力量即能够引起普遍服从, 又能够引起普遍尊重。司法权只有获得公众的普遍信赖, 才能拥有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是以, 司法权威构建的关键是构建司法公信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 司法活动要赢得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与信赖, 树立司法公信力, 群众路线是必经之路。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司法权威, 则是指司法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我们必须探讨群众路线和司法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进一步创新司法领域的群众工作方法, 从而促进司法权威的构建。

(二) 为何要在群众路线视角下重构司法权威?

当前在我国, “社会管理”的概念已经悄然转变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特征体现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模式化解纠纷。但是当前实践中司法公信力不足以服众, 司法的完全权威尚未确立, 已经构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法治国家构建过程中的瓶颈。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重构司法权威的核心问题。从长远来看, 对司法机关缺乏信任, 对我国的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当下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有效地促进司法公信力建设、树立正面稳定的司法形象、努力推进司法权威的形成。构建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必须遵循司法群众路线。

首先, 司法群众路线有利于化解司法专业化的不利影响。司法活动是有一定的专业性的, 虽然法律已经尽可能做到措辞、表达简练明白, 但不是每个群众都接受过专业教育, 不能正确解读和适用法律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社会主义法律国家, 法律是应为群众服务的, 应当进行适当调整的是司法系统自身。司法群众路线的积极贯彻, 可以通过加强群众对法律表达方式的理解, 促进其对法律和法官判决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 司法群众路线有利于纠纷的实际解决。尽管群众得到了司法上的判决, 但是诉讼过后, 当事人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当事人) 在生活中很大可能会与对方发生联系。即使判决可能是完全合法的, 但当事人双方, 无论胜败, 都可能对彼此抱有敌意, 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遑论一旦判决合法但于当地风俗不合, 该司法判决反而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纠纷。

再次, 司法群众路线有利于强化司法的社会治理职能。司法群众路线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深入人心, 强化社会良性秩序的构建。法律本身是肯定一定的行为模式的, 法律的严格执行能够强化公众对其所倡导的行为模式的遵守。但是如果公众不能理解甚至排斥法律条文所制定的模式, 那么这种行为模式就会进入公众生活。司法的群众路线就是促进公众对法律规则和行为模式的理解, 塑造人民对法律的信仰, 从而促进的社会治理功能的真正实现。

二、我国当前司法权威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党中央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方略以来,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严格司法, 公民法律普及率也大大提高, 法律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暴力抗法、以及司法人员作风及审判问题频出, 这都对司法权威的构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一) 司法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司法工作人员有着“四不高”:或者个人道德修养不高, 或者司法水平不高、抑或者审判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也不高。“四不高”是直接导致当事人拒不执行判决或者暴力抗法的重要原因。尽管各级司法机关都十分重视法官的职业道德和司法技能培训, 但少数司法机关身上还是存在不规范的司法行为。如审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耐心, 在审判过程当中随意打断或制止当事人发表意见;有的审判工作人员在开庭时存在迟到或者早退等现象。司法工作人员的这种工作态度问题会对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正面形象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有损司法公信力。更严重的是有法官接受吃请贿赂, 这不仅触碰了司法职业道德底线, 更触犯了法律对徇私舞弊的规定, 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严重侵蚀。

(二) 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

近年来, 暴力抗法的事件时有发生, 法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遭遇阻挠的事件频发。暴力抗法事件频繁发生, 以一种赤裸裸的态度直接体现了公民对司法判决的抗拒姿态, 揭露出我国深层次上的司法公信力问题。暴力抗法或采取工具殴打、绑架、汽油焚烧等严重暴力行为, 或采取拳打脚踢、推搡等轻微暴力行为, 或纠集多人围困攻击或持械对抗的方式集体性抗法, 或采取侮辱、谩骂等言语攻击发泄对法院和法官裁判结果的不满。这些暴力抗法的形式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工作和法官正当履行职务的行为, 是对司法机关形象和司法权威的极大损害。

(三) 司法机关与群众沟通渠道不完善

司法公信力得以提升的前提是司法透明度的加强。只有把司法机关放到透明房子里, 让公众对其信息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才能够谈到信任。近年来, 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各地基层法院, 信息透明度建设都有了很大进步, 法院网站建设成了"标配”。但是网站的监管和更新维护也是巨大的问题。更多的司法机关仍把目光集中在实质性的工作上, 对于这类渠道性的工作未投入足够的力量, 把网站变成了”死的”、“无用的”, 网站建设反而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 网上信息平台具有单向性, 群众从网上平台阅读和摘取了信息, 向上反馈意见的渠道却不甚通畅, 无法实现”面对面”的高效率沟通。

三、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司法权威机制建构

具体的司法权威建构机制更是群众路线的切实贯彻。具体的司法权威建构机制, 应当做到内外结合, 多管齐下, 从而有效地提升司法公信力。

(一) 从”一切为了群众”出发开展内在机制建设

群众路线的表述, 最首要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司法一方面要保证让广大群众生活在安定有序的社会中, 另一方面又要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平等, 从而对法律产生由衷的信赖。

要提升司法权威, 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和司法技能培训是首要的。在实践中, 司法人员往往要面对很多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 远非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因此司法工作人员运用各种司法技巧的能力、推理复杂案件的能力及其社会阅历都会成为必要的职业技术能力。司法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司法技能、严守职业道德底线, 是赢得公众对其审判权威性信赖的基础。群众路线视角下的司法权威建设, 还要保证法律程序的正当性。保证法律程序的正当性, 是指日常司法工作的程序都依照法律进行, 比如逮捕和搜查采用适当, 不采用非法证据、保证当事人能够合法取得法律援助等等。民众对司法判决结果的信赖, 直接来源于司法过程中形式正义的实现。

(二) 从“一切依靠群众”出发完善监督机制建设

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 首先要强调的是司法机关内部和检察院的监督。要实现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公信力, 必须要做到提高内质, 从内部改革和监督做起。同时, 还要注重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职业技能培养、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机制。司法机关平时要多与人大和政协联系, 主动接受监督, 积极采纳科学的提案和建议, 提高司法公信力。最后, 要重视律师界和学术界的监督作用。律师对于司法方面有着一定知识水平, 他们长期在实践的前沿, 接触司法的全过程。律师是广大群众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桥梁, 贯彻一切依靠群众, 应当听取律师对于司法行为的合理建议。而加强与学术界相关研究领域专家、教授的合作, 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其对监督评估的参与更加客观公允, 有利于保证司法建设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三) 从“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出发开通渠道建设

笔者认为,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在司法权威的构建中, 强调的是渠道的建设。司法机关想要提升司法公信力, 已经不仅仅需要做好工作, 还要把"做好工作”这件事传递给群众, 不仅让群众知晓, 更是让群众作为参与者进行传播和学习, 这就离不开沟通渠道的建设。

司法机关要开通渠道建设, 首先要"打开窗户”, 即公开信息。通过广泛设立窗口和信息宣传栏, 以及通过对人大代表的汇报, 使广大群众能够接触司法机关;能把民意反馈进来, 进一步加强司法为民。另外, 在具体案件中, 可以适当进行回访, 追踪案件处理结果。只有司法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沟通得以紧密, 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才能使得司法人员走下神坛, 保证司法公信力。

开通渠道建设, 还可以建立群众———司法机关互动平台。司法机关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工作, 只通过派出司法工作人员、建立窗口的方式, 不仅在数量上远覆盖不到广大群众, 在效率上也较为低下。这就势必要结合当下的先进科学技术, 利用网络, 加快传递速度和覆盖面。目前很多司法机关的网站只是让群众进行信息浏览和检索, 却没有形成"面对面”的互动关系, 使得民意反馈很难实现。群众———司法机关互动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网站, 更应是渗透到群众生活各方面的互动式平台, 比如微信公众号的建设。通过给客户传递一些有趣味性的法律信息, 让群众有兴趣去互动, 去关注司法机关的情况。这样多元的交互, 使得群众和司法机关的距离被大大缩减, 有利于保障司法的公信力。

摘要:当前我国司法权威的构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远没有形成公众敢于信赖司法的局面。司法的群众路线是重构司法权威的关键。必须从“一切为了群众”开展内在机制建设, 从“一切依靠群众”完善监督机制建设, 并从“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开通渠道建设, 提升司法公信力, 重构司法权威。

关键词:群众路线,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郑成良, 张英霞.论司法公信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5) :5.

[2]温奎珍.论司法公信力:概念、内涵、制约因素——基于社会公众认知视角的思考[C].全国法院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 2006.

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篇8

关键词:中国梦群众路线重要保障

自党召开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十八大的思想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延伸。那么,要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仍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才是中国梦的实践路径和根本保证。只有依靠群众路线,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无往而不胜。

一、“中国梦”的含义与本质内涵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再实现民族复兴。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才会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由现代化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构成的,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中国梦是强国梦,所以它的第一个含义是国家富强。事实证明:国强则民富。不论在经济总收入还是人均收入水平上,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在国家上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现在我们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实现国家富强。

其次,中国梦是复兴梦,所以它的第二个含义是民族复兴。民族复兴的实现,表明国家富强的目标已逐步达到,表明人民幸福已有了充分保障。中国梦”表达了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决心。

最后,中国梦是幸福梦,所以它的第三个含义是人民幸福。中国梦不论是实现国家富强、还是民族复兴,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有人民的大力支持,必须要由广大人民来共同努力,人民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党从革命,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目标就是让人民获得幸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显示了我们党对自身责任的担当。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全体公民的幸福指数。

二、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它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风霜而不衰,在时代洪流中日益焕发夺目光彩,其奥秘不仅在于群众路线基本理论的科学性,亦在于群众路线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明确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又密切结合当前实际赋予了群众路线以鲜明的时代特征。

“两个一切”“一来一去”从理论层面构成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两个一切”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依靠群众就是要尊重并且信任群众。”这个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我党的显著特征。“一来一去”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党群众观点的具体化。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先做群众的学生,深入群众的实践,领悟群众智慧,将群众智慧提升为理论认识。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后做群众的老师。以实践中凝聚而成的理论知识,动员和指导群众从事实践,在群众实践活动中满足群众需求。

为民务实清廉从实践层面深化和拓展了群众路线,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民,强调了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深化了“两个一切”的落脚点就在于一切为了群众,要做到“为民”共产党首先要信任人民,最终才能依靠人民。务实,凸显了群众路线的实质特征,明确了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应该怎样做”的问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化。清廉,凸显了群众路线的目标要求,告诉我们“做到何种程度”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

理论创新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当前,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有以下几点:

开展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树立为民理念。思想先于行动,只有从理论上把握群众路线的精髓,才能将为民行动付诸实践。一方面,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历史,切实加强党的群众观点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端正群众立场,树立与党一致的为民理念。另一方面,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期待,增强群众感情,形成与民同心的为民情怀。

开展群众路线整风实践活动,秉持务实作风。新阶段下,我们党以整顿“四风”为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务实党的执政基础。开展整风实践活动,首先,应联系自身实际,将查摆问题落到实处。结合思想和工作的实际,认真查找党员干部所存在的作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目的。同时,应建立长效机制,将整改提高到实处。以加强作风建设的具体制度和规定,强化制度执行力、健全多方合力的监督体系为主要着力点,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落实正风肃纪的各项措施和制度规定,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为民、务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达到清廉要求。清廉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信于民的宝贵品格,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共产党人只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整风实践活动中践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优良作风,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感召力凝聚党心,汇聚民力,充实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共同梦想而奋斗。

四、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第一、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中国梦从设计,策划到举措,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来制定;中国梦,必须由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来实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广大人民聪明才智的发挥,伟大梦想则不可能变成现实。同时,我们还应清楚的看到,要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保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必须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变。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贯彻实施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能密切联系群众,党能够执政的基础就是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无限支持。中国梦的实现,最重要,最根本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二、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把人民团结成一体,为共同理想而奋斗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主体,是实现人得全面发展的价值主体。只有把人民群众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干充分展现出来,才能使中国梦从理想真正变为现实。离开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把党和人民群众孤立起来,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够发挥出来,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想。而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让人民群众切实意识到只有中国梦的实现,才能保证自己得到幸福,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先进部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要求。历史和实践证明,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团结起来,定能发挥出无限的力量。

第三、只有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课题

中国现今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要想和平发展,必然要改变国际社会原有的平衡和格局。世界上任何一个占优势地位的国家,都不愿意主动与别国分享战略利益。面对如今中国稳定的国内情况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欧美强国不断对我国采取围堵遏制战略,我国的和平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但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承受的各种压力有多么巨大,我们党都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时刻保持血肉联系,通过共同努力,再大的苦难都必将被克服,再大的压力都必将能顶住,再大的风浪都必将能平稳前进。

五、总结语

群众路线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食粮。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争取民族独立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时期,群众路线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群众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維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共产党只有沿着群众路线这条道路前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带领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论群众路线读书心得 篇9

经过近一段时间对《论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的学习,感触颇多。该书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它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深入宣传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我们各项工作之中。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托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因此我们要在围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条件下,在全党深进展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新形式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通过对《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的系统学习,我认为要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深入群众,关注诉求。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老和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作为党员和工作人员,要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做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晴雨表”。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问题。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我们能根据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可能给群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精减会议和文件,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三要心入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党员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维护民利,就是要求我们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坚持好党的根本路线,就必须深入基层,切实做好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上一篇:结构工程专业毕业生求职信下一篇:防雷科普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