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2024-05-05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共10篇)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1

在长征途中,红军艰难地翻越雪山过草地,在翻越雪山时,有一个红军战士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军锅,很多人劝他不要背了,可他不一样意。因为太疲乏了,他一不细心摔下了悬崖。看到那里,我悲痛地流下了眼泪。还有的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因为没有东西吃,很多人都饿死了。实在没东西吃的时候,只能啃树皮,吃草根。我真想把我的粮食给他们,可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

可是,他们没有所以而气馁,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抗击国民党的围剿,为了人民得解放,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不怕任何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2

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我的长征》

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陇县电教中心电影大篷车组积极联系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中心,及时更新了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优秀影片和歌颂党的光辉历程电影片源。2016年 10月 24日早上,率先在我县为东风镇尧场小学全校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长征》。

《我的长征》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放映的故事片。主要讲述了王瑞老人回忆年轻时跟随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王瑞一家全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上,父亲被惨烈的炮火夺去宝贵生命。在大渡河中,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都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倒在血泊中。最终,他在毛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下,重新振奋起来,继续 “跟着走”。

在观看过程中,当看到铁索连接的泸定桥上,红军22名突击队员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手攀脚踏着晃晃悠悠的铁索,边爬边铺木板,向对岸一点一点地艰难地匍匐前进,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耳畔炮声隆隆,战火连连,师生们心中的热血在沸腾,并被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感染,在场的每位师生都被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所打动。

该部影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史的认识,对历史有一个更深刻的回忆,并铭记住那一段历史,也令他们越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勿忘国耻。

(陇县东风镇尧场小学

观看《长征》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3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经历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顺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都经历了长征,十大元帅中有九位(除陈毅)经历了长征。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4

201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将推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其中,艺术人文频道将于22日当天16:00-24:00推出特别版面《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版面,包括多个围绕长征拍摄的文艺专题、《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投影表演等丰富内容,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精心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红军长征历史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东方卫视中心派出多个摄制组,前往于都、遵义、延安、北京等地,精心拍摄、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革命先辈的长征脚步,传承长征精神。

于都是长征的起点。主持人将带领观众再次回到历史的现场,回望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略远征,通过对大量历史、影视资料的收集查阅、对红色地点的实地走访、对老红军及其后人的深入采访,回述一个个于都夜渡中的东动人故事: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完成了最后的集结,8万6千多将士云集于都河畔。从何屋里进行长征的全面筹备,到于都河前老百姓们纷纷送上自家门板帮助红军秘密渡河;从陈发姑为丈夫编织的75双草鞋,到华屋村前再也看不到植树人的17棵苍劲松柏……尽管时光荏苒80年,于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仍然承载着说不完的长征故事。

遵义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在这里红军不仅取得了长征途中的首次大捷,更在毛泽东同志的卓越指挥下,四渡赤水一举跳出了国民党川军、滇军、黔军约40万兵力包围圈。然而这样的一次重要转折并非仅仅通过一次遵义会议就能实现,为了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还原这段历史史实,摄制组坚持昼出夜行,每天跨越数百公里,一一寻访了乌江、赤水、土城、苟坝、娄山关等红军驻地和战斗遗址,借助大量实地采访,揭示了红军如何获得当地贫苦百姓热情拥护,并奋勇杀敌,屡创奇迹的真实故事。更通过猴场会议、通道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决策的关键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危急关头,如何临危不乱,怀抱必胜的意志和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完成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对话多组特邀嘉宾,红军后人亲述历史传奇

除了文艺专题片外,上海演播室中,主持人也将对话多组特邀嘉宾。比如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爱云将与上海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共同讲述党领导下的长征的伟大意义,以及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在长征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共一大馆长、最后一名采访萧华的上海记者张黎明将与萧华长女肖雨一起回忆讴歌长征的伟大史诗——《长征组歌》的作者萧华将军;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演员佟瑞欣,这两位与长征有着深厚渊源的影视艺术工作者也将讲述自己独特的长征情缘;中华艺术宫馆长、著名画家施大畏谈长征与他的《长征》系列组画创作,民族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长征。

而为了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长征精神,长征摄制组还专程赴京采访了多位红军将领的后人,如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贺龙之女贺晓明、朱德外孙刘建、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徐海东之女徐文惠等,在他们的深情回忆中,那些堪称历史传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仿佛穿过时间长河,被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并长久地烙印在群众心中。

摄制组在萧华将军寓所独家采访了王新兰妈妈和他们一家,长征和《长征组歌》对于这个革命家庭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血与火的记忆,是一生中难忘的光荣岁月。萧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女士已经92岁高龄了,说起长征往事依然思路敏捷、历历在目。当年,王新兰妈妈是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多次在昏迷中走到死亡边缘。但是,这位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硬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云阳镇上,王新兰第一次见到年轻的红军师政委萧华,云阳镇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地。从此,共同的信仰使得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共对风雨人生,潇洒书写他们的革命画卷。

“将军诗人”萧华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成为红军部队最年轻的少共国际师政委,“娃娃司令”美名传遍冀鲁大地,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萧华将军的长子肖云讲述了当年父亲在长征途中惨烈的“湘江之战”,“十七勇士过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的故事:整个的长征中,我父亲可以说,任何在这么多重大的军事行动中,我父亲始终在第一线,第一线。所以他对长征艰苦和长征的这个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因为他而且作为一个中级指挥官嘛,他应该是体会的更深一些

正是有了这样的亲生经历,萧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才字字入人心,句句是精华,唱响神州大地,成为经典。王新兰妈妈和子女也回忆起了当年创作《长征组歌》时,萧华将军正在病中,长征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座丰碑,也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写着写着,他就把病痛全部都忘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写。有时候,在他的稿纸上满是他的泪痕,边写边落泪。他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到今天的来之不易,心情非常激动。《长征组歌》是他用整个的身心,用他的心血写出来的。

在萧华将军寓所,家人们还悉心珍藏着父亲生前最珍贵的革命物品:在长征当中被任命少共国际师政委的任命书;小红日记本,有萧华写的第一篇长征日记,在战斗当中抽着间隙,在没有灯的情况下写下的一些记录、一些感想,还有一些小诗作;还有一台收录机,在萧华将军最后住院期间放过一段段《长征组歌》。

萧华将军留给子女的遗产,朴素而丰厚,那就是永远的长征精神。新的时代中,让我们传唱这永世流传革命经典,继承、发扬这不朽的革命精神!

重量级嘉宾加盟晚会,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胜利落脚点,“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特地选择在延安市、在著名的延安大学举办,校园内由216个窑洞组成的壮观的“窑洞广场”就是演出的主舞台。

导演团队数度来回延安,邀请到了几位特别嘉宾,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着“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最为“重量级”的来宾,当属西北红军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刘志丹的妹妹刘玉兰女士。刘志丹烈士的人格魅力与丰功伟绩,对妹妹刘玉兰产生了终身难忘的影响,她深情缅怀大哥的革命信仰,并鼓励年轻的大学生们继承先烈的精神力量。陪同她一起登上舞台的,是刘志丹的侄孙女刘宁,她如今也坚持留在延安工作生活,代表了许多“延安儿女”矢志不渝的“初心”。

此外,同样来自西北根据地的开国将领郭宝珊的儿子郭建民、创作《东方红》歌词的陕北榆林农民歌手李有源的孙子李锦鹏,也从不同角度回忆父辈、祖辈在陕北留下的故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燃烧革命理想的岁月,表达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薪火相传。

而几位代表了当代长征精神的重要嘉宾,也从上海专程赶到了延安。其中有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并已5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她以她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每一块奖牌都是一次长征”的奥运精神。此外还有“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张卫东,他和他的年轻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正是长征精神的当代缩影。而曾经在20年前参加过长征胜利60周年演出的原“好八连班长”公举东,此次也再赴延安,感受革命圣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与延安,对于长征有着同样深切的情怀。1996年,当时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就在延安举办了“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演出中,融合了京剧与越剧的歌曲《我是中国》,从黄浦江畔唱到了延河畔。当时演唱这首歌曲的,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时隔20年,这首歌曲再度唱响在延安大学,由尚长荣先生与著名越剧演员王志萍共同演绎。而在20年前参加演出的中国著名歌唱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贠恩凤,这次也再度登上舞台,与上海优秀青年歌手席燕娟共同演唱《南泥湾》。

在本台晚会中,来自上海的顶尖艺术家与优秀青年演员更是组成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包括享誉世界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广受全国欢迎的著名青年歌手平安、曾在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中夺魁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上海旅游形象推广歌曲《我们的上海》演唱者“力量之声”组合等,都在延安的舞台上倾情献唱,带来《延安颂》、《我爱你中国》、《七律·长征》、《红旗飘飘》等经典旋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廖昌永,另一位刚刚在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准的《G20峰会文艺晚会》中登台的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牧野也来到延安,演奏诞生于延安的作品《保卫黄河》。两位“G20级”艺术家的联袂献艺,将使这台演出颇有“小G20”的艺术品质。

一堂创新惊艳的“党课”,用灯光艺术续写长征情缘

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是目前国内投影面积最大的多媒体景观灯光演出,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光合一、有情有景地描绘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中共中央在延安与陕北艰苦卓绝13年的奋斗故事;展现今日中国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跨越式前行的无限豪情。

这台演出既是一场融合新技术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堂全面展示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的生动“党课”。SMG负责此项目的总监张颂华说:“现场观赏这出最新的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年长的人会心潮澎湃地回忆往事,昂扬激情;年轻的人会壮怀激越,鼓舞斗志。”

据悉,演出的视觉画面,除了浓墨重彩地展示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说好“延安故事”外,更将利用动静结合的视觉分层、裸眼3D的三维建筑构建等方式,营造耳目一新的震撼视觉效果。比如在《延安颂》的庄严旋律中,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枣园的窑洞、延安大学的窑洞群、清凉山等,将通过三维构建的方式,以裸眼3D的视觉创意形式,一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观众带来对延安、对陕北、对长征的全新感知。

陕北是长征胜利的会师地,延安是陕北的中心。延安对于长征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而上海与延安,则在20年前因为纪念长征而结下了一份“情缘”。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在延安市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及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这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人文色彩浓厚的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东方电视台当时为著名的延安宝塔完成了亮灯照明工程,使得这一象征中国革命的“明灯”在宝塔山上熠熠生辉。如今的延安宝塔山上,还专门立有一碑,记录了这段上海与延安之间的“长征情缘”。

时隔整整20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团队再赴延安,与北京锋尚世纪公司、北京良业公司一起举办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以表达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崇高敬意,延续“长征情缘”。这一灯光表演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公益媒体群与承担奥运与世博开闭幕式、G20峰会文艺演出等重大国家级项目灯光制作的北京锋尚世纪携手带来的,由沙晓岚任总导演,滕俊杰任总策划,演出在宝塔山的山体上,再现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它将成为延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也将在日后成为延安的城市文化地标,成为一道每位来到延安的游客想要体验的崭新风景线。

组织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20xx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将推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其中,艺术人文频道将于22日当天16:00-24:00推出特别版面《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版面,包括多个围绕长征拍摄的文艺专题、《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投影表演等丰富内容,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精心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红军长征历史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东方卫视中心派出多个摄制组,前往于都、遵义、延安、北京等地,精心拍摄、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革命先辈的长征脚步,传承长征精神。

于都是长征的起点。主持人将带领观众再次回到历史的现场,回望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略远征,通过对大量历史、影视资料的收集查阅、对红色地点的实地走访、对老红军及其后人的深入采访,回述一个个于都夜渡中的东动人故事: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完成了最后的集结,8万6千多将士云集于都河畔。从何屋里进行长征的全面筹备,到于都河前老百姓们纷纷送上自家门板帮助红军秘密渡河;从陈发姑为丈夫编织的75双草鞋,到华屋村前再也看不到植树人的17棵苍劲松柏……尽管时光荏苒80年,于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仍然承载着说不完的长征故事。

遵义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在这里红军不仅取得了长征途中的首次大捷,更在毛泽东同志的卓越指挥下,四渡赤水一举跳出了国民党川军、滇军、黔军约40万兵力包围圈。然而这样的一次重要转折并非仅仅通过一次遵义会议就能实现,为了尽量在有限的篇幅内还原这段历史史实,摄制组坚持昼出夜行,每天跨越数百公里,一一寻访了乌江、赤水、土城、苟坝、娄山关等红军驻地和战斗遗址,借助大量实地采访,揭示了红军如何获得当地贫苦百姓热情拥护,并奋勇杀敌,屡创奇迹的真实故事。更通过猴场会议、通道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决策的关键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危急关头,如何临危不乱,怀抱必胜的意志和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完成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对话多组特邀嘉宾,红军后人亲述历史传奇

除了文艺专题片外,上海演播室中,主持人也将对话多组特邀嘉宾。比如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爱云将与上海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共同讲述党领导下的长征的伟大意义,以及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在长征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共一大馆长、最后一名采访萧华的上海记者张黎明将与萧华长女肖雨一起回忆讴歌长征的伟大史诗——《长征组歌》的作者萧华将军;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演员佟瑞欣,这两位与长征有着深厚渊源的影视艺术工作者也将讲述自己独特的长征情缘;中华艺术宫馆长、著名画家施大畏谈长征与他的《长征》系列组画创作,民族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长征。

而为了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长征精神,长征摄制组还专程赴京采访了多位红军将领的后人,如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贺龙之女贺晓明、朱德外孙刘建、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徐海东之女徐文惠等,在他们的深情回忆中,那些堪称历史传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仿佛穿过时间长河,被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并长久地烙印在群众心中。

摄制组在萧华将军寓所独家采访了王新兰妈妈和他们一家,长征和《长征组歌》对于这个革命家庭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血与火的记忆,是一生中难忘的光荣岁月。萧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女士已经92岁高龄了,说起长征往事依然思路敏捷、历历在目。当年,王新兰妈妈是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多次在昏迷中走到死亡边缘。但是,这位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硬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云阳镇上,王新兰第一次见到年轻的红军师政委萧华,云阳镇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地。从此,共同的信仰使得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共对风雨人生,潇洒书写他们的革命画卷。

“将军诗人”萧华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成为红军部队最年轻的少共国际师政委,“娃娃司令”美名传遍冀鲁大地,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萧华将军的长子肖云讲述了当年父亲在长征途中惨烈的“湘江之战”,“十七勇士过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的故事:整个的长征中,我父亲可以说,任何在这么多重大的军事行动中,我父亲始终在第一线,第一线。所以他对长征艰苦和长征的这个困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因为他而且作为一个中级指挥官嘛,他应该是体会的更深一些

正是有了这样的亲生经历,萧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才字字入人心,句句是精华,唱响神州大地,成为经典。王新兰妈妈和子女也回忆起了当年创作《长征组歌》时,萧华将军正在病中,长征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座丰碑,也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写着写着,他就把病痛全部都忘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写。有时候,在他的稿纸上满是他的泪痕,边写边落泪。他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到今天的来之不易,心情非常激动。《长征组歌》是他用整个的身心,用他的心血写出来的。

在萧华将军寓所,家人们还悉心珍藏着父亲生前最珍贵的革命物品:在长征当中被任命少共国际师政委的任命书;小红日记本,有萧华写的第一篇长征日记,在战斗当中抽着间隙,在没有灯的情况下写下的一些记录、一些感想,还有一些小诗作;还有一台收录机,在萧华将军最后住院期间放过一段段《长征组歌》。

萧华将军留给子女的遗产,朴素而丰厚,那就是永远的长征精神。新的时代中,让我们传唱这永世流传革命经典,继承、发扬这不朽的革命精神!

重量级嘉宾加盟晚会,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胜利落脚点,“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特地选择在延安市、在著名的延安大学举办,校园内由216个窑洞组成的壮观的“窑洞广场”就是演出的主舞台。

导演团队数度来回延安,邀请到了几位特别嘉宾,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着“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最为“重量级”的来宾,当属西北红军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刘志丹的妹妹刘玉兰女士。刘志丹烈士的人格魅力与丰功伟绩,对妹妹刘玉兰产生了终身难忘的影响,她深情缅怀大哥的革命信仰,并鼓励年轻的大学生们继承先烈的精神力量。陪同她一起登上舞台的,是刘志丹的侄孙女刘宁,她如今也坚持留在延安工作生活,代表了许多“延安儿女”矢志不渝的“初心”。

此外,同样来自西北根据地的开国将领郭宝珊的儿子郭建民、创作《东方红》歌词的陕北榆林农民歌手李有源的孙子李锦鹏,也从不同角度回忆父辈、祖辈在陕北留下的故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燃烧革命理想的岁月,表达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薪火相传。

而几位代表了当代长征精神的重要嘉宾,也从上海专程赶到了延安。其中有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并已5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她以她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每一块奖牌都是一次长征”的奥运精神。此外还有“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张卫东,他和他的年轻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正是长征精神的当代缩影。而曾经在20xx年前参加过长征胜利60周年演出的原“好八连班长”公举东,此次也再赴延安,感受革命圣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与延安,对于长征有着同样深切的情怀。1996年,当时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就在延安举办了“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演出中,融合了京剧与越剧的歌曲《我是中国》,从黄浦江畔唱到了延河畔。当时演唱这首歌曲的,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时隔20xx年,这首歌曲再度唱响在延安大学,由尚长荣先生与著名越剧演员王志萍共同演绎。而在20xx年前参加演出的中国著名歌唱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贠恩凤,这次也再度登上舞台,与上海优秀青年歌手席燕娟共同演唱《南泥湾》。

在本台晚会中,来自上海的顶尖艺术家与优秀青年演员更是组成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包括享誉世界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广受全国欢迎的著名青年歌手平安、曾在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中夺魁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韩蓬、上海旅游形象推广歌曲《我们的上海》演唱者“力量之声”组合等,都在延安的舞台上倾情献唱,带来《延安颂》、《我爱你中国》、《七律·长征》、《红旗飘飘》等经典旋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廖昌永,另一位刚刚在代表国家最高艺术水准的《G20峰会文艺晚会》中登台的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牧野也来到延安,演奏诞生于延安的作品《保卫黄河》。两位“G20级”艺术家的联袂献艺,将使这台演出颇有“小G20”的艺术品质。

一堂创新惊艳的“党课”,用灯光艺术续写长征情缘

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是目前国内投影面积最大的多媒体景观灯光演出,通过多媒体技术,声光合一、有情有景地描绘延安与陕北的文化特色;呈现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回顾中共中央在延安与陕北艰苦卓绝20xx年的奋斗故事;展现今日中国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中国梦”与“两个百年”目标跨越式前行的无限豪情。

这台演出既是一场融合新技术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堂全面展示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的生动“党课”。SMG负责此项目的总监张颂华说:“现场观赏这出最新的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年长的人会心潮澎湃地回忆往事,昂扬激情;年轻的人会壮怀激越,鼓舞斗志。”

据悉,演出的视觉画面,除了浓墨重彩地展示延安精神与长征精神,说好“延安故事”外,更将利用动静结合的视觉分层、裸眼3D的三维建筑构建等方式,营造耳目一新的震撼视觉效果。比如在《延安颂》的庄严旋律中,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鲁迅艺术文学院、枣园的窑洞、延安大学的窑洞群、清凉山等,将通过三维构建的方式,以裸眼3D的视觉创意形式,一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观众带来对延安、对陕北、对长征的全新感知。

陕北是长征胜利的会师地,延安是陕北的中心。延安对于长征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而上海与延安,则在20xx年前因为纪念长征而结下了一份“情缘”。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在延安市举办了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及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这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人文色彩浓厚的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东方电视台当时为著名的延安宝塔完成了亮灯照明工程,使得这一象征中国革命的“明灯”在宝塔山上熠熠生辉。如今的延安宝塔山上,还专门立有一碑,记录了这段上海与延安之间的“长征情缘”。

时隔整整20xx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团队再赴延安,与北京锋尚世纪公司、北京良业公司一起举办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表演,以表达对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崇高敬意,延续“长征情缘”。这一灯光表演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公益媒体群与承担奥运与世博开闭幕式、G20峰会文艺演出等重大国家级项目灯光制作的北京锋尚世纪携手带来的,由沙晓岚任总导演,滕俊杰任总策划,演出在宝塔山的山体上,再现波澜壮阔的长征史诗与伟大的延安精神,它将成为延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也将在日后成为延安的城市文化地标,成为一道每位来到延安的游客想要体验的崭新风景线。

组织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组织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借助本片,今天的观众可以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

组织观看《永远的长征》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该纪录片定位于“弘扬红军精神,铭记红军信念,传承长征品格,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宗旨,从独特的视角重组历史线索,以体验的影像再现民族记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鲜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大贡献。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5

1927年,蒋介石粗暴地摒弃了苏联理念并赶走了苏联顾问,宣告了国民党反革命的开始。仍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人用了四年时间才在中国东南成立了官方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他们的领袖是主席毛泽东和战地司令朱德,众多军官聚集在他们周围。这些人不像中国的军阀那样,他们不接受贿赂。蒋介石用了近四年时间才将他们驱逐。

1934年,他们从包围中突围,以一次伟大的长途行军转移向中国西北。在这次伟大的长跋涉中,这支10万人的共产党军队积极地同蒋介石的军队作战。最终共产党的军队到达西北,随后,他们在这片拥有万人口的地区里迅速扩大着共产主义的影响。

在漫长的长征途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红军创造出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总数超过20万人的红军结束长征时,只剩下区区几万人。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这一“震惊世界的行军”,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曾祖父曾说:“一些红军战士把家人也带在身边,这些战士就像公元初期英国游牧民族或是美国垦荒者一样生活,他们靠在枪上睡觉,轮流上战场,并在行军途中繁衍生息。”我认为,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是他们认为吃这种苦是值得的,是为了让所有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他们是不可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写道:长征已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而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如此评价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所展示的意志和力量,已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路标。”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6

更多紧急救援内容(↓↓↓)

紧急救援电影【影评】

紧急救援电影【心得】

紧急救援电影【感悟】

紧急救援电影【观后感】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心得

12月19日,电影《紧急救援》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捞局三亚救助站正式启动“劈波斩浪”全国路演。该片聚焦被《人民日报》誉为海上守护神的“中国救捞人”,讲述有血有肉的海上救援故事。

无法亲临现场的导演林超贤隔空致敬中国救捞人,众主创则分享了他们在“地表最难导演”的严苛要求下,为更好呈现“海上保护神”的精神风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的经历。彭于晏训练到忘我,王彦霖时刻精神紧绷,蓝盈莹为救捞家属鼓劲,王雨甜拍戏时从高处跳下的次数多到数不清,徐洋笑称进组后累到“想回家”,陈家乐在戏里被大火“追”出疾速奔跑,李岷城为角色学会一整套直升机技能……

发布会现场,“大年初一 劈波斩浪”八个大字点燃海上,用激燃炸裂的仪式宣告“劈波斩浪”全国路演正式启动。作为首部正式启动全国路演的春节档电影,《紧急救援》将用英勇无畏的救捞人故事燃“炸”银幕!上天入海,最强救援,硬核来袭!

地表最难救援!

彭于晏忘我训练 王彦霖精神紧绷

此次路演启动仪式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捞局三亚救助站举行,舞台后侧方海域停靠着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17”轮。主演彭于晏、王彦霖、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并肩踏上波浪长桥,穿过片名“紧急救援”四字巨型立牌,在救捞船雄壮的鸣笛声中齐齐亮相,如同海上守护神,劈波斩浪而来!

发布会开始,演员们的“朋友圈”一一公开,曝光拍摄期间的众多细节。彭于晏分享拍摄时“最怕导演突然加戏”,他透露,片中“泡冰水”戏份就是导演临时增加的,为此还专门运来三卡车冰块。拍摄难度不断升级让彭于晏感慨:“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太难了!”王彦霖则表示:“参演《紧急救援》前一直恐高,我问导演有没有替身,导演说没有。”为了完成拍摄,王彦霖硬着头皮尝试,还表示自己从拍摄开始到结束,始终紧绷着这根弦不放松。出演救捞员家属的蓝盈莹则为观众分享了电影中的另一种情感,她用一个“等”总结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感情:“作为救捞员家属,身体上并没有那么辛苦,但精神上的煎熬一丝一毫都不比他们少。”还在现场喊话救捞家属:“我们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只有当好后盾,他们才能舍小家,为大家!”

发布会当天,导演林超贤发来VCR与众主演互动。早在定档发布会时,由于拍摄的高难度和高强度,导演就曾遭到集体“控诉”。此次他先发制人,“威胁”救援小队:“不要趁我不在的时候‘吐槽’我,因为我在赶后期,可以随时剪掉你们的戏,要想清楚再说!”他又分享到:“当时我去拍《紧急救援》是因为被救捞人精神打动,你们舍生忘己去拯救生命,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感谢有你们的存在。”说到此处,林超贤特地向中国救捞人敬礼,他还表示希望用电影的力量把救捞精神传递给万千观众。虽然受到导演“威胁”,但彭于晏还是代表救援小队为林超贤的人形立牌挂上“地表最难导演”彩带,王彦霖等主演也不忘与导演人形立牌亲密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体会

道具和置景只是《紧急救援》拍摄的一方面,演员们在开机前为了达到剧情要求的救援队员能力水准,都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已经有潜水证的彭于晏还专门进行了自由潜水的训练,此前只会一点蛙泳的辛芷蕾在开机前掌握了全套游泳姿势和潜水,进组之后除了进行正常戏份的拍摄,每天还要持续进行六小时的潜水训练,王彦霖也为了参加此次拍摄练出了更甚从前的有型身材。

由此可以看出,林超贤的电影不好拍,就连他自己都在采访中坦言:“我的外号就是魔鬼导演”,但也恰恰是这位魔鬼导演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总是一次一次在电影市场中创造惊喜与奇迹。

最后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和观众成熟,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上的影片类型、行业态势都发生了大转型,从2017年年底和2018年一整年的发展趋势,现实题材正成为当下流行,同时伴随大国崛起的民族意识觉醒,国产大片也正在成为电影市场和观众关注的重点,如今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的火爆就是最好的代表。

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紧急救援》不仅是体现国家精神、民族骄傲的大片,也通过对于真实事件的还原再现、对于普通人物的全面塑造体现着影片的现实主义表达,同时,影片还具备灾难、救援等硬核元素,因而从各方面来看,《紧急救援》都是一部领先于当下电影市场的开拓性作品。

在之前的采访当中,林超贤就曾表达过对于这部影片的信心——“《紧急救援》将会是一次新的突破,新的挑战,希望可以做出中国电影史中一个大家从未见过的海上救援大片。”

过去,林超贤和他的团队从未辜负过我们的期待,现在,我们也将更多的信心和支持给予《紧急救援》,相信下一次更大的惊喜,从《紧急救援》开始。

紧急救援电影观看感悟

“兄弟是危急时刻绝不退缩,我跟你站在一起!”华语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电影《紧急救援》今日发布兄弟情主题海报,曝光救援小队并肩作战的情谊。

此次曝光的兄弟情主题海报,将救捞人之间生死与共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海报中,无论是在高空搜索救援目标、挥汗如雨的日常训练、还是火海中的极限救援,每一次的全力以赴都是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兄弟是危急时刻绝不退缩,我跟你站在一起!”除了热血兄弟情,《紧急救援》还继续深挖角色内核,力图把每一位救捞员都塑造得有血有肉,让大家通过一次次惊险的救援行动逐步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彭于晏曾透露:“片中有很多水戏,拍摄前我们一起训练了一个月。”长时间的同吃同住同训练,让大家愈发地了解彼此。王彦霖坦言:“我和彭于晏就像亲兄弟一样,平时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拍戏的时候他一个眼神我就懂了,而我想什么他也都明白。”而辛芷蕾作为救捞队唯一的女生,在气势上也是毫不逊色,每一次的训练都竭尽全力。蓝盈莹饰演的救捞家属则对救捞员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对救捞员可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并肩作战。

导演林超贤坦言:“这次是从事海上救援的专业队伍,想让大家知道他们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也背负了自己的责任,但在险情来临后,他们依然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另一个生命,这对我来说是更伟大,所以这次在情感方面会落很多笔墨。”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由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等领衔主演。影片将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紧急救援电影观看评价实际上,随着“头部影片+重点档期”强强联合的趋势加强,整个春节档的市场环境早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中,大片化营销已经成为了春节档大片营销的一种常规化操作。像是2018年春节档和2019年春节档的“种子选手”都采取了大片营销的方式冲刺票房成绩,最终2018年春节档产出了2部30亿+的影片,而2019年春节档1部40亿+的影片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大盘成绩说明了春节档的市场空间有着足够的可能性,成为了之后激发国产大片进入春节档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这样的成绩背后离不开营销宣发对扩容市场、预热大盘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映前大战的宣发动作,给行业带来不少参考意义的当属2018年春节档。像是《捉妖记2》和《唐人街探案2》基本上实现“一对一”贴身对打,从全国路演到登陆卫视春晚,再到品牌联合营销,营销动作样样不落,充分利用其影响力大规模覆盖、预热,都为影片打开下沉市场做了十足的功夫。

观看电影雷锋心得体会 篇7

2014年5月14日,xxxx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电影《雷锋》。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芒。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他用他那短暂的二十二个春秋铸就了生命的辉煌,放出了熠熠的光辉。“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雷锋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把平时俭省下来的积蓄寄给战友困难的家庭,寄给遭受灾荒的不相识的人们。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驻地附近学校的孩子们,他用自己的钱为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他深夜为战友缝补衣服……雷锋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做好事。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抚顺发了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锋就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电影中的情景是这样的: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身体虚弱的雷锋,忘记了自己的疼痛,他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挥舞铁锨,猛力挖掘泄洪道。天很黑,一时找不到铁锨,他就用手挖,挖一块,甩一块……雷锋在这场战斗中奋不顾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观看电影《长征》心得体会 篇8

在电影中饰演情侣的王彦霖和蓝盈莹首次同时亮相路演活动,不少观众看完后都表示这对cp的故事可谓是电影的一大泪点。这也是蓝盈莹首次饰演英雄背后的家属这一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这样一群人是完全不了解的。但是我演完之后,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场,我的战场就是守护家庭,让救捞人员在外面放心,做他们最坚实的壁垒,为他们守好这个小家,所以我觉得救捞人员的家属也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王彦霖也表示赵呈虽然是一个救捞人员但也是普通人,他在做很多事情时都必须考虑到家里的她,可是一踏上救援场,他的脑中又只有“救人”两人字。

一位消防员家属感慨万分,虽然职业属性不同,一个是日常消防,另一个是海上救捞,但同属救援行业,她完全能感同身受:“看这部电影就想到了我自己的生活,我老公是一名消防员,每次出警我都要一直盯着手机等他消息。有一次出警一整夜没有消息,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打电话给我说‘没事’,就特别想哭,但是又要忍住,我只希望所有救援队员每次执行任务都能平安归来。”主创们也为这位特别的观众送上了一份签名作为礼物,每一位在一线救援人员和他们的家属,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

电影《紧急救援》由林超贤导演、梁凤英监制,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领衔主演,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张景祎、李欣蕊主演,郭晓东、张国强、魏大勋、连凯友情出演。据悉,影片将于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并同步登陆IMAX影院。

观看禁毒电影心得体会范文 篇9

教师:张兴龙

根据《关于组织观看“与死神共舞”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禁毒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3年4月4日晚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与敬南中学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禁毒片《与死神共舞》,通过观看该电影,本人有如下体会。

《与死神共舞》是由公安部禁毒局摄制的禁毒警示教育纪录片。影片主要讲述了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在过去的十年中,禁毒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们对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的危害有了广泛的认识,吸食传统毒品的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新型合成毒在社会上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以及不可估量的后果。片中有许多监控录像拍摄下的画面,吸食了新型合成毒品的人员产生幻觉自残自杀、杀父弑母、六亲不认的以极其残忍的手段砍死至亲,还有吸食了新型合成毒品后的马路杀手,造成了多少人间惨剧,多少家庭此不得安宁!当记者参访一名在大墙内的戒毒学员,怎么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女孩的回答为了减肥。让人唏嘘不已,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案例,知道传统毒品的危害,却自以为是的认为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也没有损害。他们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毒品不仅毁了我们,也毁了亲情﹑友情,让我们的人生堕入无底深渊,使我们与死神共舞!又据一则数据记载,若每人每天平均吸食0.5克的海洛因,我国每年将平均损失271亿人民币,若真是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离亡国还会远吗?难道还能否认历史不会重演吗?

毒品不仅仅毁了我们青年,毁了我们的未来,也让很多人感染了“爱滋病”,全世界每年平均有7773例,这个可怕的数字,确实有些令人心寒,是毒品这个罪魁祸首,夺去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也是我们的好奇,放纵了自己,使自己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作为教师,我们也是禁毒工作中的一员,深感肩上的负担之重。我们要积极在学校和家庭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使广大少年儿童识毒、防毒、拒毒,从而达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兴义市敬南中学

观看电影《杨善洲》心得体会 篇10

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认真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使我感触很深。

一、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量

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不管客观条件如何变化,他都始终保持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恪守信念、不畏困难,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谛所在。因此,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不移信仰共产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前,我区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黄金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切实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宏伟事业

中去,做到科学发展不动摇、不懈怠,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

杨善洲同志不论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还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他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自觉执行群众路线,深入推行“三五”群众工作法,扎扎实实当好人民勤务员,切实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竭尽全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扑下身子、沉到基层,深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

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三、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同志一生节衣缩食、生活俭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下,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看到,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发展的基础仍然还很薄弱。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

接受党纪法规的约束和干部群众的监督,做到表里如

上一篇:压片机现状及发展方向下一篇:高一2班家长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