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

2024-09-11

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共2篇)

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 篇1

1研究综述

,刘克非[1]提出农业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专以上员工数量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专利成果对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上议程以来,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被研究者所重视。,刘蓉蓉等[2]论证了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作用,结合农业供给测改革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对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求。20,傅晋华[3]指出,科技创新应在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和补短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综合前期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上说明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作用,但是结合农产品供给中出现的品种和质量失衡问题,分析科技创新方向和布局的内容很少。本文在之前学者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就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从微观层面说明科技创新在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具体应用。

2农产品供给优化中的科技创新现状——以河南省为例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进步贡献率在56%以上。调查显示,50%的涉农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利润的1%~5%,35%的企业占比在5%~10%。农业创新主体逐渐多元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力,贡献了超过80%的农业科技成果,涉农企业和中介机构担任着科技创新市场的瞭望者角色,及时输出科技创新需求点,嫁接科技创新主体的最新成果,推广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同时,科技创新人才学历层次逐渐提升,本科和硕士学历人员占农业科技人员的60%,拥有博士学历的农业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20%。从河南省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现状来看,当前科技创新已作用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在生产方面,为适应我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要求,河南省种业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在做精玉米杂交品种的基础上,逐步加大经济作物产品种植比重,尤其是花生、芝麻等,其中为扶持花生种植业发展,目前河南省农业厅已启动国家花生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在加工方面,为扶持肉牛产业发展,河南省农科院徐照学、周波研究员带领企业形成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的技术推广模式,不仅提高了鲜食玉米的单位面积种植收益,而且提高了企业的饲料产品和肉牛生产供应能力。在销售方面,近年来适应“互联网+”潮流,河南省涌现出高层次的农产品电商公司,成立的“仙果部落”联合多方力量,打造以农产品标准化为核心的订单式服务新模式,有效整合和稳定了农产品生态供应链。另外,为扶持农产品电商行业发展,河南省科协牵头组织的农产品电商技能人才骨干教师培训班已于20培训了200名骨干教师,完成了1万名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据阿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河南省淘宝村数量已达34个,全国排名第七,物流时效全国排名第八,这让不少特色农产品如枣类制品、信阳毛尖、山药、香菇及制品、牛肉等借助电商平台实现了销量持续增加。

3影响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科技创新因素

近年来,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示,河南省农产品科技创新的成果显著,尤其是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优良作物(小麦、玉米等)育种及推广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笔者总结几点影响农产品供给优化的科技创新因素。

3.1科技创新市场的发展程度

当前,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创新型产品越来越多,而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中存在着巨大需求,建立连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企业之间桥梁的平台还比较少。传统的校企(院所)合作模式或企业自主研发模式受内部管理机制、合作机制约束容易滋生矛盾,进而影响科技创新的进度和推广效率。在消费日渐升级和个性化的时代,科研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刺激下不断进行产品、技术的创新,这就需要放开科技创新市场,让有需求的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有能力进行创新的人员在市场中获得灵感,从而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和速率。

3.2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由于科研工作受时间和空间影响比较大,如果没有充足的物质基础,科研人员很难坚定地从事本职工作。农产品科技创新工作尤其如此,每项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过屡次实验、一定周期的检验和审查才能进入推广阶段。因此,科研单位、平台不仅需要给予科研工作者丰厚的待遇,而且需要及时给予其资金帮助,项目完成后应按时结算费用并给予奖励。

3.3科技创新的投入方向和力度

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供给优化路径论文 篇2

2012年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必须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另一方面,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和改善农产品的市场调控。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3.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继续增加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的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认真履行职能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政策设计上,明确“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体现了上述道理。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富民、创新强农。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科技创新属于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3.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振兴发展农业教育。推进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农业院校,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加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农村的客观情况提出的,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三农”政策体系上,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这说明人们对“三农”重要性及其政策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

4.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些都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6.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11年,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但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这些都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C.事物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矛盾具有特殊性

2.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这说明()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决定

C.生产和交换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生产、交换、消费是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环节

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这是基于()

A.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是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

C.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D.只要增加供给,就能降低价格

4.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将会使()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7.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激发了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围绕“中国种业的现状和对策”课题,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大豆,几乎全部使用国外的洋种子;美国杜邦先锋公司的“先玉355”正逐步蚕食东北三省的玉米种子市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目前中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还是依赖进口。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依据。

同学们研究发现:我国的种子产业,研发单位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缺乏龙头型的大公司,全国8 700多家种子公司中只有10家上市。某高校集中了大部分的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拥有七八位院士的学术资源,但其实际能够应用到田间地头的科研成果却寥寥无几,大多数成果停留在论文上。

(2)请运用《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性举措。同学们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被他心系祖国、无私奉献等精神深深打动,从袁隆平身上看到了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希望。“我可以把生命当歌唱!”“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以令世界震惊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农民最多的国家的面貌,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3)从《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从袁隆平的事迹中收获的感动。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D 6.D

7.(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农业的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克服低水平重复现象;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培育种子产业龙头型的大公司。重视实践,将学术资源实际应用到田间地头,提高科技转化率。

上一篇:征婚自我评价范文下一篇:周期问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