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2024-06-23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共9篇)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主要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函电、跨国公司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商法、货币银行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从事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拓展、国际贸易洽谈、出口货代、报关报检、外贸单证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管理等方面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2

1、新贸易理论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在完全竞争和要素不可流动的条件下由李嘉图模型发展而得,认为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根本原因,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会生产并交换不同的产品。传统贸易理论只能解释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而对于产业内贸易则失去了理论意义。新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它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各国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为了利用其收益递增的优势;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各国可以制定策略性的贸易政策,创造比较优势,改变专业化模式。

2、区位理论

1826年冯·杜伦(Von Thunen)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圈层布局论,奠定了区位理论的基础。100年之后,在继承和发展冯·杜伦理论的基础上,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1933)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以及勒施(Losch1940)的《区域经济学》提出了“中心区位理论”。但是对新经济地理影响最大的还是哈里斯(Harris,1954)和普雷德(Pred,1966)在区位理论方面的贡献。哈里斯(1954)认为制造商会选择接近市场的地方建立工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利用“市场潜力指数”测量美国各县接近市场的程度,该指数实际上是与各县附近市场购买力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取决于该地区与市场的距离并与距离成反比。结果表明:美国工业集中地区都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而且生产的聚集能够自我加强。厂商选择离市场较近的地区进行生产;但同时接近市场的地区也是其他厂商会选择的地区。普雷德(1966)则关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他采用了“基础乘数”分析法。他认为收入中用于当地支出的份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当地市场的规模,那么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会大到足以支撑一个高效的规模企业,从而使得本地提供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变得有利可图,如此反复,便会启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累过程。

3、规模经济和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和传统的经济地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规模经济的引入。因此,要理解新经济地理,就要从规模经济和外部性开始,其中影响最甚的当然要数马歇尔模型。该模型将规模经济看作是外部的,是由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而引起的。马歇尔认为厂商之所以集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因:首先,厂商的集中形成了劳动市场的集中和共享;其次,产业的集中能够降低投入品的获得成本;最后,集中还会带来技术的外溢。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被克鲁格曼用来解释产业地方化的动机,而这种解释也渐渐被后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新经济地理的许多文章中都能发现,其实所谓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正是这种外部性理论的延伸。

二、新经济地理的基本理论

克鲁格曼(1991)第一次试图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解释哈里斯和普雷德所提出的观点。他利用DS方法,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两个地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只存在两个行业:农业和制造业,农业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农产品没有贸易成本,而制造品的贸易存在运输成本。为了简化模型,他将生产要素分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的工人,并且限制农民不能在两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工人则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在均衡的形成过程中,要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向心力”是指使得制造业集中于一个地区的作用力,其作用与外部经济相似。向心力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要素的流动性三个方面的互相作用。简单的说,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厂商总是想聚集在靠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进行生产;但同时靠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也是别的厂商选择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就造就了经济中的“聚焦”现象。而“离心力”则是那些阻止厂商聚集在一块儿的力量,例如农业生产受地理限制。

当运输成本较高的时候,很少有区域间贸易,工人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竞争,随着工人人数的增加,收入减少。此时的均衡就是制造业人口均匀分布于两个地区。当运输成本很低的时候,一个典型的厂商会在两个地区都销售其产品;但是如果它位于人口较多的地区,就会更加接近市场,因此也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反过来,工人由于接近市场,其工资能够转化成高的购买力。因此,在低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在此时,生产集中于两个地区的任何一个都是均衡的,因为工人不会有离开的动机。除此以外,人口在两个地区均匀分布也是一种均衡,因此,运输成本较低时存在三个可能的均衡。当运输成本中等程度的时候,离心力和向心力旗鼓相当。如果两个地区的差异较大,向心力占优势;而当两个地区条件相似的时候,离心力占优势。因此,在运输成本中的时候,存在五种可能的均衡状态。是否所有的均衡都能稳定存在?答案是否定的。当经济中具有很高的运输成本时,均衡只有一个——制造业在两个地区之间平均分布;若运输成本逐渐降低,经济会达到一种临界状态,这时对称分布的均衡不再稳定。只要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少许增长就会导致几乎全部制造业集中于该地区,最后该区成为了制造业的“中心”。经济的这种自发调节过程,可能只依赖于一件十分偶然的历史事件,但历史并不是全部起作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预期也会影响经济的走向。克鲁格曼对历史与预期给均衡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历史与预期究竟哪个起决定性作用,取决于三个参数:贴现率、外部经济的影响力大小和调整速度,如果贴现率很大、外部经济作用小或者调整速度很慢,历史会起决定作用,克鲁格曼的这些理论给经济学家们留下了引路石,后来的研究虽然引入了新的元素,但是其基本的结构和建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三、新经济地理和国际贸易

目前,新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为主要目标,研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以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致力于将新经济地理模型引入到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分析国家之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聚集对经济的影响等等。

1、基本模型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真正用地理模型来说明国际贸易还是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的模型。这个建立在克鲁格曼(1980)和伊希尔(1982)基础之上的经济地理模型,既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型,也不同于克鲁格曼的模型(1991)。为了体现国家和区域间的区别,该模型取消了劳动力具有流动性的假设,而加入了中间品贸易。这样一来,导致产业活动集中分布的不再是厂商和工人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而变成了厂商和厂商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进一步被解释为成本关联和需求关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拥有较大的制造业部门,该地区便能为中间品提供较大的市场,这就使得这个地区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制造业厂商,这是所谓的需求关联(其含义类似于后向关联)。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地区能够生产较别地更多的中间产品,那么该地区的最终产品生产成本就要比别处低,这是成本关联(其含义类似于前向关联),这两种联系使得厂商越来越多的聚集于该地。当运输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世界经济就会自发的形成以制造业为中心,非工业化地区为外围的产业分布。

他们还进一步解释:如果制造业部门足够大,还会造成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异。前向关联和后相关联会使得工业化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增大,而其他地区的工业逐渐衰落则会降低该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一来,成为制造业中心的地区实际工资会上升,而非工业的外围地区实际工资下价,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但是如果运输成本继续下降,厂商会逐渐失去由于接近市场和供应商所带来的前向关联和后相关联的优势。同时,外围的非工业化地区,由于具有较低的工资率从而具备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当运输成本降低到足够低时,外围地区低成本的优势将足以抵消远离市场和供应商带来的不便。此时,制造商将搬出中心地带,到外围地区进行生产,从而使得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工资率差距逐渐缩小。所以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逐渐增大,各国的工资差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变小的过程。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采用了更极端的模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地区不再是可分的断续的数值,而是完全连续的。他们认为,一个“平坦的世界”——所有产品和要素均匀分布的世界即使存在,也是不稳定的。劳动力的分布若发生些微变化,整个世界就会自发的形成一个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距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参数的变化将会导致“断续均衡”,即一旦区域专业化结构建立起来,即使经济体中的条件发生改变,在一定时间还是会继续存在下去的。但是当条件的改变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专业化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出现另一种经济地理结构。

2、聚焦与经济增长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迈开了经济地理迈向国际贸易的第一步,他们建立起了产业聚集和国际贸易之间的桥梁,这篇文章被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是经济地理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帕格和维纳布尔斯(Puga&Venables,1996)在多产业的均衡方面又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从工业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聚集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他们将制造业的发展作为聚集的一个动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运输成本的降低。我们已经知道,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刺激厂商在接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生产。而这种聚集使得某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提高,同时也具有了较高的工资。如果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继续膨胀,会使得该国的工资过高,刺激厂商从该国转移到非工业化的外围进行生产。如果产业继续膨胀,外围国家也会逐渐变为工业化国家,进而厂商会继续向更加落后的国家转移。这种过程不断重复,工业化就犹如一股浪潮,从中心国家逐渐波及外围国家。在不同的行业中,产业间关联较弱的行业,处于上游位置的行业或是劳动密集度较弱的行业,在工业化的蔓延中会先行调整,然后再波及到其他行业。

鲍德温和福斯里德(Baldwin&Forskild,1997)借助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方法,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和贸易模型。这个模型中的循环因果涉及到的不是要素的流动而是要素的积累,拥有较大市场的国家往往会进行较多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又进一步扩大了该国的市场。

3、贸易政策与经济福利

新贸易理论认为,单边贸易壁垒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该国国内产品的价格。鲍德温(1999)利用存在聚集力的模型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指出聚集力的存在强化了贸易保护的降价效应。然而这种效应是从一系列简化的假设结果。虽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从提高本国工业生产份额这个意义上说,可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发展,但这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其实贸易自由化也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帕格和维纳布尔斯(1997)首次对贸易自由化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单边自由贸易政策与进口补贴虽然在吸引外资的效果上较为接近,但是前者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福利。鲍德温和福斯里德(2002)详细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他们指出全球经济自由化有利于大国而不利于小国。在多边自由化过程中,最小的国家首先失去其所有工业,随着自由化的推进,其他国家依市场规模小于平均市场规模的程度,依次变为“边缘”国家。当贸易完全自由化时,所有工业将集中于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就会形成很大的市场,从而引起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效应。而自由贸易协定的成立会使成员国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非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损。而贸易集团的形成,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一种“多米诺”效应,导致贸易自由化向全世界逐步扩散。

地理和贸易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新经济地理打开了一扇大门,为贸易理论的研究引进了区位的分析方法。而经济学家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并且应用到了模型中去。

摘要:20世纪末,经济地理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打破了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的国家界限。从区位的角度讨论规模收益递增、外部性、比较优势等时产业的区位分布产生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新经济地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并着重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关联作用,聚集力

参考文献

[1]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梁琦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保罗·克鲁格曼著.张兆杰译:贸易与地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安虎森:空间经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Martin,R.&Sunley,P.1996.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m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A Critical Assessment.Economic Geography Vol,72,No.3.

[5]Krugman,P.1998.Space:The Final Frontier The Journal of Econ- omic Perspectives,Vol.12,No.2.Spring,1998.

[6]Puga,D.and A.Venables,1996“The spread of industry: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CEPR.Working Paper #1354,1996.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专业

优势介绍

--------------------------

在学术上,项目管理的定义: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

当然,项目管理作为一个专业,绝不只是学习定义和内容这么简单,它包含一系列的课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项目管理课程以经济学为学科背景,将工程管理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完整流程。我校自2000年开设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以来,大量从事建筑房产、国际工程、IT通讯机械、石化等人员以及从事企业项目评估、投资决策工作的相关人员等都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特色一:专业历史悠久,国内最早开设国际项目管理专业的高校

校内报名地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1322室010-6449428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事(国际)项目管理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悠久历史。从60年代起,对外经贸大学的前身北京外贸学院就为国家培养从事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如著名的坦赞铁路工程)项目管理高级人才。1983年在对外贸易部和对外经济联络部合并后,我校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经济合作系,培养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劳务合作和三资企业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并具有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授予权。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对外经贸大学因材施教,以科研和就业为向导,国内最早开设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以经济学为基础,培养通晓国际项目管理、投融资、工程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特色二:旨在培养通晓项目管理、投融资、工程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程内容囊括(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案例精讲,双向互动教学,培养经济学专业,通晓项目管理、投融资、工程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该方向所举办的内部培训深受涉外工程单位的好评,同时承担国家未来50年能源战略的国际经济合作和融资框架研究课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并引进美国注册商业房地产投资师(CCIM),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和经验。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以国际标准建设学科,并开设(国际)项目管理研究生课程班。所培养的人才广泛应用于建筑、医药、化工、金融、财务、法律等各行各业的大公司、中小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

特色三:专业课程系统、细节、实操

课程分为核心课、必修课、国际工程模块及讲座模块。核心课程包括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以应对申请硕士学位考试,在专业课程上,授课教师运用国内外经典案例讲述项目管理的所有问题,包括从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可行性分析,到采购、运输、项目融资、成本控制、FIDIC条款应用及相关的合同、法律等细节问题。

特色四:全国首批211重点高校

对外经贸大学1951年建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960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当时仅有的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列为国际教育部首批211重点建设高校。

特色五:最强师资队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最雄厚的师资力量,海外留学归国比例全国第一,并且同时担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顾问、指导等职位。对外经贸大学国际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的师资与统招硕士研究生是一模一样的师资。像梁蓓教授(房地产金融中心主任、项目战略领域专家)等老一辈的教授,还拥有像杜奇华教授(项目管理领域专家)、许文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客座教授、主讲国际工程承包课程)、蒋先玲教授(项目融资领域专家)、门明教授(项目评估领域专家)等优秀教师都会为在职研究生授课。

特色六:构建网络交流平台,课外活动丰富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5

一、判断题:(示例)

1、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2、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

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3、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

度需求相等。

4、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

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示例)

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

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

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H—O理论说明:()

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三、多项选择题:(示例)

1、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体现为()

A.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非关税政策

B.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C.消除了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

D.消除了贸易偏转效应

E.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之为()

5、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

C.贸易赤字D.出超

E.入超

3、进口附加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有()

A.应付国际收支危机B.维持进出口平衡

C.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D.对他国实行歧视或报复

E.增加财政收入

4、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B.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

C.进出口商品结构恶化D.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E.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主要是发达国家

四、简答题:

1.试论述21 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2.试述H—O 理论的基本原理。

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试述倾销与反倾销。

5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

6.简要阐述里昂惕夫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里昂惕夫悖论进行解释

7.试述加入 WTO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8.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

9.简述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0.简述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及关税与非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简述二战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12.当代各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3.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它包括哪些内容?

14.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15.简述中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则立场?

16.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分析。

2、试述关税同盟效应。

3、什么是幼稚工业保护战略?试论述该战略的缺陷。

4、试述倾销的认定与反倾销的实施条件。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历 篇6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 28岁(1982年1月1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3 年1个月]

公 司:上海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行 业:贸易/进出口

职 位:资深业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校:西安翻译学院

自我评价

丰富的采购和贸易实践,既有服务于大规模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工作经历,也具有长期在国际采购集团的工作经验。熟悉这类企业和集团的业务模式、工作流程以及组织架构。高度的责任心,勇于拼搏、敢于挑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开阔的工作思路。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贸易/进出口,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10000-14999/月

目标职能: 采购主管,采购经理,贸易/进出口经理/主管

工作经验

/10--至今:上海XXX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50-150人)[3 年1个月]

所属行业:贸易/进出口

Home Textile Group 资深业务/公关主管

工作职责:

1. 根据客户的特点,分析和制定销售目标与销售策略。

2. 根据各产品线的特性、成本、工艺要求、原料等不同要求,甄选合适工厂进行产品开发以及后续协调。

3. 每年和买手一起去各主要生产厂商了解行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商谈下季开发事宜。同时拜访和考察新的工厂。

4. 负责询价、议价,经审核后下达采购订单并督导助理进行后续跟进。

5. 检查样品和定单的进度,与供应商和客人保持顺畅沟通,及时处理开发、生产等相关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7--2007 /10:上海XX商贸有限公司(150-500人) [ 1 年4个月]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Fashion Accessories Group 业务专员

工作职责:

1. 协助部门经理制定客户年度业务目标。

2. 管理业务以及业务助理对内部的工作,随时协助调整。(包括对工厂,采购,装船,仓库,计划等)

3. 及时与客户和工厂交流,与相关部门协调和合作满足客人的所有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所有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育经历

/9--2006 /6 西安翻译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国际贸易专业。辅修-2006公共关系学专业,系统学习了公共关系学相关课程。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 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培训经历

2006 /8--2006 /10 上海XXX外贸公司 商务礼仪

2004 /7-- /11 西安翻译学院 国际公共关系学

证书

2004 /10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

2004 /3 大学英语六级

论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出口,进口

国际贸易也被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是一个世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世界上的国家为了更好的规范国际贸易行为, 设置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CCPIT) 等。这些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安全的环境、法律依据、资金扶助等措施, 以确保其正常运行。而世界经济则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 各国经济联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壮大所必然出现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增长对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重大影响。国际贸易主要是进行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 以优化各国间的资源配置, 促进各国间的经济交流, 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一、国际贸易的概述

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将自己本国的商品与劳务输送到其他国家中去, 并引进其他国家的商品与劳务的活动。整个世界都是国际贸易的交换范围, 因此国际贸易又被称为是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的形式只有两种, 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发达, 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值有多大。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以下几点。1.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贸易, 商品数量及金额都很大, 而且还要长时间的进行交易, 而国内贸易可以进行小额的近距离的交易, 只交易一次也可以, 所以国际贸易的风险比国内贸易的风险大;2.交易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上发生问题的话, 国际贸易就会终止, 引起巨大损失, 而国内贸易只会受本国的政治经济影响, 损失较小;3.货品要进出口, 要经过很多部门的检查, 盖章, 耗时长, 而国内贸易只要简单的程序就可以进行交易, 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就经济效益而言, 国际贸易扩大了交易市场, 更大程度的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是随着国家的出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出现的, 国家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主体, 而生产力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 只有生产力高的时候, 才会有剩余产品用来进行贸易, 两者缺一不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不断创新, 人类生活需求的增长, 促使国际贸易也在不断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a、进入21世纪以来, 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扩大了世界市场经济,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自中国加入WTO以来, 中国就成为加快国际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总体而言, 尽管WTO阵容扩张, 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却始终没有变动。c、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给多边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d、国际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服装与技术的进出口比例仍在上升。e、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对国际贸易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使贸易投资走向一体化。f、各国为保护本国的贸易进出口, 设置了一大堆贸易堡垒。了解和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有利于各个国家调整本国的贸易进出口政策, 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从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世界经济受世界科技、生产力、各国关系等因素影响, 有三个比较大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但是对东西方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 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出现, 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 使世界成为两个经济阵营, 相互联系又相互敌对, 但是世界经济关系却变得复杂。

3.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计算机的出现, 科技的发展、国际之间出现的贸易往来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春天, 因此国际贸易进一步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三、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经济增长机制。现在社会上有两种的经济增长机制。一种是传统模式, 只是增加原材料或劳动力的投入来提高产量;另一种是规定原材料及劳动力的投入分量, 采用最新的科技, 提高原材料及劳动力的使用效率, 优化其配置, 以提高产量。因此可以得出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基本要素的数量;二是运用最新技术,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国际贸易也主要是通过这两种资源的进出口贸易, 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出口贸易的结构受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 并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升级, 使世界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 让各国可以将本国富余的资源出口到稀缺的国家, 取得较大的资金收益;再用这笔资金向其他国家进口本国稀缺的资源, 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居民生活需要, 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们的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2.国别经济层面。国别经济是构成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别经济的分析, 得出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国别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主要体现在贸易的进出口上。

(1) 进口

(1) 国家进行进口贸易是因为本国对于所进口的商品比较稀缺, 而国内又需要对这种商品进行消费。国家为了以后能够减少对这种商品的进口, 就会研究这种商品, 形成新的产业。

(2)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余的资源, 也会有自己稀缺的资源, 这是就需要进口稀缺资源, 增加本国的要素供给。还可以进口其他国家的最新技术和设备, 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和生产率。

(3)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进口要素竞争中, 可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并进行完善, 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2) 出口

国家将自己剩余的资源出口到其他国家, 既可以为这些资源提供市场, 还可以减轻因这些多余资源所带来的压力。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某商品有市场、有需求, 国家就会增加商品的生产量, 推动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并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3) 概括

国家进行贸易进出口会对国家经济产生以下影响:

(1) 国家进行国际贸易可以打入世界市场, 扩大市场范围, 使国家经济增长不再局限于本国市场。

(2) 进行国际贸易可以引进本国没有的商品, 刺激本国消费, 产生新的需求, 促进新的产业的出现。

(3) 通过国际贸易将剩余资源换取稀缺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4) 国际贸易所引起的需求和资源效应, 可以促使企业进行企业改革, 优化企业结构。以便国家淘汰效率低的企业, 扶持效率高的企业。

(5) 企业的增加引起竞争的加强, 可以刺激企业引进新技术, 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劳动生产率。

(6) 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有利于加快国家增长经济发展速度, 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出口贸易可以加大企业的生产率, 提高人们的就业率,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国际贸易是世界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壮大所必然出现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增长对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重大影响。了解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有利于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从经济增长机制以及国别经济层面两个方面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许小平.论国际贸易创新对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影响[J].贸易与投资.2011[1]许小平.论国际贸易创新对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的影响[J].贸易与投资.2011

[2]玉雁.浅谈国际贸易的实现机制[J].现代商业.2011[2]玉雁.浅谈国际贸易的实现机制[J].现代商业.2011

[3]均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扩张模型[J].广西大学学报.2012[3]均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扩张模型[J].广西大学学报.2012

[4]李星征.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探究[J].投资与创业.2012 (7) [4]李星征.国际贸易与世界经济增长探究[J].投资与创业.2012 (7)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介绍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国际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具体表现为:(1)国际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我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先进技术与设备和管理经验。(2)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比重的逐步提高有助于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贸易,以获取更大利益。(4)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2、对我国外贸引资的作用

国际经济一体化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外贸发展建立了一座桥梁。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从目前世界投资的发展趋势看,中国引资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头强劲,跨国公司正在成为各国大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将更加频繁。第二,由于我国经济目前增势良好,有望保持一个稳定快速的增长,这将对国际大量的剩余资本形成有利的吸引。第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大批新兴国家清偿力和信心迅速下降,对外信贷评级降低,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流入这些国家的外资将大大减少。这些国家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会使我国的竞争力相对上升,在吸收西方投资中占有不断上升的优势。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冲击

1、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我国的市场发育不太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如果国内政策不当,就有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整个经济危机。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结为一体,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过去,我国凭借严格的贸易保护建立了许多本国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外国商品和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这些产业将面临外国竞争者的巨大冲击,有的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第三,经济全球化可能危及到我国的的经济安全。这具体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处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2)全球性的自由贸易规则使我国敞开自己的大门,保护自己产业和市场的能力大大削弱。(3)我国的重要经济领域可能受到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操纵,使还很小且不健全的市场和脆弱的民族工业处于困境。(4)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使我国小而不健全的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

2、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领域引资的影响

资金是贸易的源泉,我国对外贸易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很好的招商引资。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之后,从我国贸易引资情况看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第一,东南亚危机所导致的该地区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将会使欧美国家对亚洲的贷款和投资更加谨慎,使流向亚洲的资本大量减少,从而给中国21世纪的引资带来更大困难。第二,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间的双向流动为主的趋势在当前不会有根本的改观,同时许多新兴地区也在大力引进投资,这使中国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地区竞争更加激烈。第三,拉美地区和转轨后的东欧与独联体各国也都放宽了引资政策,使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投资热点的增加,各国竞相吸引外资,将使中国利用外资在21世纪初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3、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第一,从货物贸易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二,从服务贸易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第三,从加工贸易看:“产业内分工”是全球化的基础,加工贸易便是其表现形式,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低级阶段,难以更多地获得分工的利益。第四,从贸易政策看: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结伴而行,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若不加快改革,贸易政策将难以适应自由化的过程。

三、我国外贸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1、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作出的对策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我们应该积极作出回应,根据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1)改革应着力于制度创新,开放要着眼于提升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2)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3)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要求,才能既充分利用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又能抵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

2、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我国外贸作出的对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制定出我国总的发展对策之后,根据我国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还应该做到:(1)发展对外投资,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2)扩大外贸出口,改善外贸结构。以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3)转移我国明显过剩的生产能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4)到境外利用外资,在当地利用直接、间接和政策性融资。(5)通过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国际竞争,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面对这个国际大市场,我国参与到了激烈的竞争中来,利用自己本国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促进了本国生产力的提高,因而我国的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增长。(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张燕生,毕吉耀,关秀丽,张一,张哲人.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2011

[2]袁桂林.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简历 篇9

职位名称:外贸跟单 ; 外贸助理 ; 工作地区:广东湛江 ; 待遇要求: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一周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大学英语六级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证书 初级 ;
其他技能: 我擅长硬笔书法,能写一手工整清秀的钢笔字。我在文娱方面的特长是唱歌。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6月 湛江师范学院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6月 湛江师范学院 本科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教育经历

 

/9 — /6 湛江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核心课程: 货币银行学、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通关实务、商务谈判等。

校内职务

/9 — 2009/6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组织委员

职责:协助团支书策划组织团组织生活;编写月报表,组织与统计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并对志愿者服务手册进行编写与管理。 成果: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两次充满创意的团组织生活,积极争取到学校“优秀团支部”称号;成功组织并参与了一次“三下乡”支教活动。

所获奖项

2009/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团干”

2009/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德育优秀个人”称号

2008/1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德育优秀个人”称号

2007/12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英语家庭“优秀学员”

社会实践

/1 — 2010/3 湛江气象台客服专员助理

在湛江气象台当兼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天气预报短信业务的推广和处理客户的投诉,熟悉并掌握了电话营销的技巧,因为工作态度认真和成绩很好而得到领导的赏识,并获得在湛江气象台长期兼职的机会。

2009/7 — 2009/8 三下乡支教

成功组织并参与了到廉江市营仔镇北提小学的`三下乡支教实践活动,同时,我在支教中担任一名音乐老师。通过这次实践,我认识到团体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我非常珍惜并且享受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个人为人处事方式的锻炼。

 

发展方向: 我喜欢在与进出口单证有关的贸易、物流等行业工作,我已经具备了进出口贸易行业的基本知识,也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熟悉计算机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
其他要求:  

上一篇:为什么拼音速录速度快下一篇:假如我是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