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2024-05-10

书香校园建设自查报告(共6篇)

书香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篇1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还亲自参与监督图书馆的书籍借阅、管理等工作。要求图书管理及时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并尽量减少损失。图书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我们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图书馆布局和图书室的采光等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同时,我们采取集中管理,分班借阅的方式,由班级进行借阅登记,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容量,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水平,保证图书的利用比率。

对遗失或破损的图书,进行及时处理,做到赔偿和剔旧工作,做到账实相符。

学校也鼓励教师为建设“书香校园”工程出谋划策,开展相关论文评比和经验总结交流活动,到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学校还组织开展多形式学生层面的读书活动。学校在教学楼的楼道墙上贴上小学必背古诗70首,目的也是鼓励学生领略中国的灿烂文化,打造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借此进行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书香校园工作一定会越做越有成效。

存在问题:

学校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使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真正为师生发展搭建好平台,起到应有的作用。此外,积极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尽最大可能为师生创建独立阅览室让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与进步。

改进措施:

1、加强图书室的借阅管理,做到管理系统化,制度化。保证所购买的图书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传递、漂流,让书籍引领师生成长。

2、为师生创建独立阅览室让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与进步。

书香校园建设自查报告 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走向未来的基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朱永新教授所提出的: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建设重要部分,而怎样引领我们的教师、学生走进书海,欣赏经典将是这项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建设书香校园,恢复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活动,将很有实效性,也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因为“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推进师生共读,营造书香校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校园品位的最佳方案,是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则学校便可持续发展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快乐。

对学生而言,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熏陶气质: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读书生涯能使人们获得新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2.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小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而且习作内容平淡、套作、抄袭现象严重,这是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不够。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写作技巧,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1.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2.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而又激情新一代教师群体。

3.教师的阅读爱好决定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同时,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依托。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们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师生共读,让阅读陪伴着孩子童年,让阅读幸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点亮师生的心灵,让书香润泽我们的校园。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是145万字,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据我们对孩子随机调查情况看:读课外书者还未达到10%,而在家看电视的几乎占了80%以上。这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十分的不理想。而阅读不仅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静化心灵,润泽生命。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我国也相当重视学生的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使教师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与成长,构建儿童读书新格局,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校园环境,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广阔领域。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分数中挣扎的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活动,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阅读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和“大阅读”理论。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营造书香校园对师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提高的影响。探究有关理论,明确目标,进一步探索营造书香校园的方法和价值意义。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 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创造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有书可读,做到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校园读书环境的营造,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在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的同时,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更要一手抓“利用”,让每一间教室都飄香,走近每间教室,角落里设置了一个书柜,每间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既能看到每个班的必读书目,又能欣赏到学生的精彩片断选辑。通过推进师生共读,让书香润泽校园,同时,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促进师生共同读书。通过文学、艺术、体美的熏陶,进一步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通过中外经典的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二)整合资源营造书香校园

(包括校园网络、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柜、校际图书交流合作、论坛等),整体把握——把科学精神、哲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入校园和家园的建设中。

(三)开展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读书可贵,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使阅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将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分层次、分类开展师生共读系列活动,如读书节、赛诗会、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比赛,“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评选等,以活动为抓手,促师生共读健康持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下,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结合学校已经开展的书香活动,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探索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做法,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

四、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双浮镇“书香校园建设”自查小结 篇3

自查小结

一、硬件建设

1.全镇图书阅览室面积中学1个,50平方米,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座位正在建设中,图书数量中学38783册,小学23716册,图书来源小学、中学主要来源于国家标准化学校配套,少量来源于社会捐赠及学校经费购置。班级图书角正在建设中。2.环境建设

双浮小学的廊道、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操场、景区等环境,有读书活动宣传标语,并能体现出不同场所的不同特点,使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体现学校特色的书香气氛。其他学校正在积极建设中。3.阵地建设

校园广播、读报橱窗等建设情况较好。文学社团、校报校刊、读书网页正在积极筹建中。

二、软件建设

制定《读书工程实施方案》;有图书阅览等相关制度、师生读书计划、书香班级评选制度、阅读之星评选制度等;有读书工程组织领导网络图、有相关的保障措施、有活动资料,并能做到专人保管、专柜存放。

三、图书管理

1.图书管理员配备情况:目前中心学校和中心小学都配备了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其他各小学为兼职图书管理员。2.图书管理方面,各校都有效地对学校图书进行合理利用。其中中心学校和双浮小学能够按图书编目要求,能及时做好新书登记、编目、分类和上架工作,做到帐目清楚,书刊量正确;能够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做好图书、刊物的清理和更新工作,过时、过期的各类书刊要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做到每月清理一次书架、书橱,有防潮、防霉、防火、防盗的相关措施。有损坏的书刊能及时做好修补工作;并认真做好新书及重要书刊的介绍推荐工作,组织指导师生开展读书活动;严格遵循图书《借阅规则》,图书借阅按规则办理登记手续,并及时做好借阅的图书归还、回收工作;图书阅览室每天清扫,每月一次大扫除,保证室内整洁。其他各小学图书数量较少,未能按图书缠上要求,进行登记、编目、分类,有点杂乱,图书更新不及时。

四、读书活动开展情况

1.各校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2.读书成果有展示、有记录。

五、特色活动

书香校园结题报告 篇4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江西省第六期教学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为我校校域性课题,下设11个子课题,其中5个为新余市教学研究第六期立项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通过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一方面关注学生阅读,引领精神成长,及早培养“阅读人口”;一方面关注教师阅读,丰富文化涵养,锻造专业化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自2006年3月课题开题以来,在省、市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Park)曾经说过:我们之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说;但我们之为文明人却是因为我们能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当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次,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阅读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大量阅读的作用不仅限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收集、整合资料,应用和创新能力,更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有根基的人”。

进入80年代后随着视听媒体的兴起和互动的网络的普及,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各国普遍发现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降。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倡导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在英国,2003年初教育部发布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并借助各种传播工具宣传阅读。在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倡导并进行了“阅读挑战”运动,刚刚卸任的总统布什推出了“阅读优先”方案,大力提倡阅读。在法国,语文教学大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文学作品,通过这种学习开发智力。在中国台湾地校,一向非常重视儿童阅读课程的指导和儿童阅读的推广,2000—2003年全面推行了“儿童阅读实施计划”。在中国香港特校,语文课程纲要也明确提出了“课外导读”实施的时间。在国内,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正着力于母语教育新理念和实施策略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建立“书香校园”的主张,无疑成为推动社会阅读风气形成的强有力的动力。

然而,我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较大,学生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生阅读的质和量均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现代传媒的冲击,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没有主动阅读的愿望。

为了能指导孩子进行大量且持续的阅读,及早培养阅读人口,我们将在关注各国及国内儿童阅读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为根本,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为目标,着力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让孩子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让阅读成为老师必须的生活,让书香弥漫每个校园。

二.课题的界定

书香校园是校园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建设“书香校园”就是为师生构建一个最理想的文化生态,扩展无限的精神教育的空间。“书香校园”的理想状态是: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读书对老师、学生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不断地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界定为:以塑造终身阅读者为宗旨,以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为抓手,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操作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操作体系:着力于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努力探索“书香校园”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校域整体联动的优势,分层推进。

2.建立评价机制:建立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等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探讨实施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使评价有效地促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3.塑造完美人格:既重视学生人文知识的积淀,更着重探讨如何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4.建设书香校园: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最终促成“书香校园”的建立,促成“书香家庭”、“书香社校”的形成,为最终营造学习化社会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关于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策略研究;

2.关于 “书香校园”建设中阅读文化生态的构建研究;

3.关于“书香校园”建设中课内阅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4.关于“书香校园”与“书香社校”建设的协同互动研究;

5.关于“书香班级”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6.关于培育书香教师的实践研究;

7.关于不同阅读资源的教学策略研究(包括:①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与技巧研究;②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的策略研究;③关于图画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④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研究;⑤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整合研究;⑥关于读写结合的有效指导策略研究;⑦关于整本书的导读与交流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一)精心规划,确立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进程慢、阻力大等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效果不够显明。因此,在确立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的思想后,我们在广泛征求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和推进策略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1.构建网络,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开设“绿色通道”。

光靠校教育局“书香校园”总课题组来推进校域性“书香校园”是不现实的,我们将校内所有小学看作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强势推进。为此,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网络,整个课题研究的成员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局长和一把手校长领衔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通过行政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第二部分是由教研室和子课题具体负责人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和指导,如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安排,教师读书会的组织等;第三部分是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核心成员,这部分老师来自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验的实施,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书香课堂的营造、班级读书会不同课型的教学研究等。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

但推进的过程又是艰巨的,我们的校长和老师从拒绝到盲从,从被动到主动,这其间的转变充分显示了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力度与效度。

2.制定方案,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拟定“理想蓝图”。

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状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我校在实验初就制定了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为校域性“书香校园”的推进拟定了一幅“理想蓝图”。

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又有了更多新的思考。为了将我们的思考及时传达给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2007年初,我们出台了《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形成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的七大原则,即“书香校园”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照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阅读书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阅读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凸显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持续行动与及时反思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另外,我们还就“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3.加强培训,为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注入“源头活水”。

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才是真正的教科书。所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做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一个不爱好广泛阅读的教师,很难想象他会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甚至可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压制者。同样自己阅读量的微乎其微,阅读面的狭窄,也很难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更难给予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这样又如何能为他们打好“精神的底子”,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召开全校教师读书会,我们分别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女士、著名“草根教师”看云、江西省特级教师王栋生(吴非)先生、“亲近母语”课题主持人徐冬梅女士、华东师范大学郑飞艺博士分别来我校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专题讲座,拓宽了教师的教育和阅读视野。另外,各学校也根据自身实际进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年,我们又在维扬教育网站设立了“书香论坛”,及时向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网上读书沙龙。

2008年4月2日,我们又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之一的“书香之旅”行动,让每个老师都能展开一段美丽的书香之旅,真正成为守护童年的“点灯人”。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成立了“书香教师工作室”,制定了申报制度、管理制度和提升计划,全方位打造书香教师。同时还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校内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既是培训人,又是受训对象,双重身份更为他们开拓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另外,我校目前共有小学语文教师30多人,其中工作5年内的新教师就有24人,占整个小学语文教师总数的87%,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又于2007年9月成立了“新教师研习营”,从指导课堂教学、推荐阅读书目、考核教学基本功等方面提出了六个“每”,为每个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划,并通过每月一次的培训活动来加以落实。同时,我们每年都对所有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形成校域性调研报告,及时向新教师传达。

(二)精细运作,实施分步推进的操作策略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的学校及人员覆盖面较广,要想取得更大面积的丰收,就必须通过精细化地运作来实现操作流程的科学化、目标定位的多样化、推进策略的个性化、校际互动的经常化,以形成整体联动的良好势头。考虑到这些,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的推进决定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缓步而上、分步推进。

第一步:活动层面

点燃每个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最最有效的。为此,从2004年至今,我们已连续举行了六届校域性读书节。活动既涉及教师,又涉及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了师生共同阅读的成果。如中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书香校长论坛、小学生读写大赛、教师讲述比赛、“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书香校园行”系列活动„„此外各学校也开展读书节活动,尤其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会的建立,比如全校性的读书会、班级读书会、亲子读书会、教师读书会等,创造性地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组织问题与活动问题。这样,校域读书节“领头”,学校读书节“唱戏”,相得益彰。

第二步:教学层面

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让“阅读”好好地在校园内火了一把,可是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光在活动层面推进,只是一时的热闹,如何把阅读转化为持久的生命状态呢?我们觉得任何一项研究必须占领课堂,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在教学层面的推进。

2005年开始,我们着力于打造“书香课堂”,真正将课题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层面

。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年一度的“书香课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和相关研讨活动对全校语文教师做出思想和方法上的引领;另一方面,我们实施校域性的“书香课堂”集体备课,不仅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还提供可作延伸阅读的推荐材料和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视野,引导教师不仅站稳“教材”这块礁石,还要放眼文学的海洋,把一本本优秀的童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第三步:课程层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语文》。其实一本语文教科书是绝对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阅读渴望的,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呢?在前期课外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将课题研究引领到课程研究的层面。2007年,我们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阅读的质和量的要求,制定了《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整个课程分为经典诵读和名著阅读两大板块,课程设计以课标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为蓝本,兼顾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精选适合学生阅读且为学生所需要的阅读篇目,按照整体把握、循序渐进、难易适度等原则进行了较为合理地编排。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如下:

名 著 阅 读

低年级

每学期诵读10首,共计40首。内容涉及童谣、古诗、儿童诗、蒙学教材等。

每学期阅读1本书,共计4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中年级

每学期诵读12首,共计48首。内容涉及古诗、蒙学教材、儿童诗、古代散文、散文诗、现代诗歌等。

每学期阅读2本书,共计8本。内容以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高年级

每学期诵读15首,共计60首。内容涉及诗、词、曲、儿童诗、现代诗歌、格言集萃、散文等。

每学期阅读3本书,共计12本。内容涉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古典名著等。

至此,我校各所学校积极组织课程实施,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课程形态。

另外,作为江西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的《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小学阅读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也在阅读课程的探索方面进行了扎实而有效的探索,从而成为整个校域性课程推进的“排头兵”。

第四步:文化层面

“书香”是一种享受精神丰盈的生命状态,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丰富、精神的滋养与成长的快乐。“书香”本是一种极为自然的文化生态,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自然而又不可分离。现在我们都说要建设“书香校园”,其实校园本应就是学园、乐园、书香之园,所以建设“书香校园”就是要还校园存在的本真状态。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就是通过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还孩子们一个真真正正的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更加精彩。因此,我们又把目标锁定在了构建阅读文化生态上,并把2009年定为“阅读文化生态”建设年。

(三)精致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格局

我校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从一个学校自下而上的萌芽,到举全校之力自上而下的推进,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1.设置多层面目标定位,在推进思想上寻求新境界

校际之间明显的差异,使我们意识到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决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校情和学情,制定符合各个层面学校发展的目标体系,为每个学校创造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曾就全校各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分实验小学、城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小这四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随着《“书香校园”星级评估方案(讨论稿)》的出台,又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特色活动三个方面向各层次学校提出了更为全面的建设目标。自从《让书香浸润维扬教育——五一路小学“十一五”期间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稿)》颁布以后,各学校又重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定位,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2.尝试多维度推进策略,在研究质态上寻求新突破

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其涉及面之大是可想而知之的,这其中既涉及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

班级,还涉及到全校师生,因此在推进的策略上就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1)学校层面:为了更好地展示各个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工作中的创造力,形成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富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研究,我们要求各学校结合我校提出的“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办学目标,将之与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产生“1+1>2”的效应。因此,我们帮助学校进行了梳理、提炼,在“特色”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

(2)教师层面:我们以校内一批热爱阅读的校长、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领头人和探路者,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以“班级读书会”为方式的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大声朗读、名著导读、图画书阅读、阅读交流等多种课型研究,并通过课题研究现场会、教师读书会等形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带领全校教师共同踏上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

(3)学生层面:一方面,我们通过建设“书香课堂”,让孩子们能立足教材,放眼文学的海洋;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建立多元化评价细则,在推进方式寻求新发展

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非易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阻力,针对我校现状,我们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杠杆,来引导学校提高对“书香校园”的认识,促进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我们在先期出台《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星级评价标准(讨论稿)》,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特色活动这三个方面分三个星级分别拟定了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既关注校园文化的建设,又关注师生的阅读成长。因此对于这项课题的开展,学校是行有目标,做有方向。另外我们还出台了 “书香课堂”的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关注“书香课堂”的建设。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原先的评价方案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于是在2007年将“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又出台了《五一路小学“书香校园”评价细则(试行稿)》和《五一路小学“书香班级”评价细则(试行稿)》,并将此纳入到我校“教育教学方案”考评之中,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完成。

这样,通过行政的手段,利用评价的“杠杆”,就形成了我们校域性建设“书香校园”的强大的推动力。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在新余市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我们陆续接待了来自吉林、湖北、浙江、安徽、广东、山东、山西等省份各个代表团的来访,彰显了我校的教科研特色。

回首过往,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开始了“书香校园”的建设之路,2006年开始的课题研究是此项工程实施中的必然。几年来,我们维扬人一步步拾级而上的坚持也写就了一个个辉煌。

(一)形成了一套“书香校域”的经营策略

7年的推进之路,3年的课题研究之途,让书香逐渐散播于我们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校园,每一间教室,不得不说这与一套完善的实施策略的建构是密不可分的。

●整体勾画:从组织建设的完善、阅读资源的丰富、实施策略的科学有效、成果辐射的多元等方面提出较为全面、完善的整体构想。

●分步实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追求规划的精心、运作的精细、管理的精致,没有一哄而上,而是采取缓步而上、稳扎稳打的策略,建立了从活动层面到教学层面,再到课程层面,最终抵达文化层面的实施步骤。

●校域联动:因校域范围之大,我们对推进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阻滞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无论是校际之间,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我们都采取优势互补、重点指导等办法形成校域联动之势,不让一个学校掉队,让每个学生都能走进阅读。

●追求特色:“书香校域”的建设既是一盘棋,同时也应尊重每个学校自身的特色,让他们走出自己多姿多彩的棋路。因此,各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在某个点上下足力气,从而形成校域推动的合力。

(二)拟定出两个关注童年的阅读课程

一是覆盖全校学生的《五一路小学“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我们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亲近母语”理念为行动指南,以构建阅读文化生态校域为落脚点,在着力于守护童年生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书香童年”经典阅读课程,为全校小学生提供了营养较为丰富的“基础阅读点心”。

为了促进课程的实施,我们于2008年4月2日举行了“唱响童年”校园朗诵会。当天,从城市小学到农村小学,在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小学校园内,琅琅书声掺合着春日花草的芬芳,美妙的童音成为校园内最纯净的主旋律。从《三字经》到活泼欢快的童谣、童诗,从唐诗宋词到至真至纯的散文名篇,孩子们以各种方式参与诵读,或集体配乐朗诵,或个人激情领诵,或音乐伴唱,将一首首充满情趣的经典诗作演绎得精彩动人,对课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二是惠及六个班300名学生的“静悄悄的成长”阅读特色课程。该课程在关注儿童文化的视野之下,以苏教版国标本阅读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生命成长轨迹为线索,从诵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读写互动等方面入手,基本构建了一个关注童年,关怀纯真,为学生所热爱和需要的理想的阅读课程,成为孩子们进行广泛阅读的“特色阅读点心”。

(三)构建了三个不同层面的“书香校园”评价细则

任何一项课题的深入探究必定伴随着评价的研究,以检验课题研究的成果。几年的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制定了相应的评价细则,从整体上架构出评价的初步体系:

1.学校层面:“书香校园”评价细则、“书香课堂”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校园”评价细则:注重书香校园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阅读资源”、“推进策略”和“成果建设”提出了12个块面27个评价指标,为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引领。

(2)关于“书香课堂”评价细则:特别关注教师的文学修养和课堂的文化氛围,从“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策略”、“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引领教师关注儿童文化的存在状态。

2.班级层面:“书香班级”评价细则、“书香学生”评价细则。

(1)关于“书香班级”评价细则: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书香校园的建设依赖于一个个“书香班级”的形成。该细则从阅读的资源、时间、活动、环境、成果、特色等方面初步建构出一个“书香班级”的理想雏形。

(2)关于“书香学生”评价细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既注重学生阅读的基础达标,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获得情感的滋润和成长的拔节。

3.家庭层面:“书香家庭”评价细则、“书香爸爸(妈妈)评价细则。

推进儿童阅读,家庭和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通过“书香家庭”、“书香爸爸(妈妈)”的评选,引领家长们走进阅读之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将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

(四)摸索出四个系列推广儿童阅读的教学策略

光靠一本语文书是无法解决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求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更广泛的阅读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获得了可喜的丰收:

1.大声朗读教学策略

“大声朗读”就是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在孩子们没有阅读一本书之前,或者书源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我们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一本本的好书。大声朗读虽然比较简单,只需教师有一本书即可,但在朗读给孩子们听时还是有技巧的,在教学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1)内容的筛选;(3)话题的切入;(3)悬念的预设;(4)朗读的技巧;(5)有效的讨论;(6)时间的安排;(7)氛围的创设。

2.图画书教学策略

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像交响乐团的演奏一样,图画书是图画与文字的合奏。在图画书里,图画和文字一样的重要,有时甚至比文字更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将图画书的阅读分为三个板块,每个板块有着不同的操作策略:

(1)读前交流:从图画书的封面或儿童的现实世界入手,创设适宜的且足以调动起阅读胃口的情境,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图画书的阅读之中。本环节耗时无需过多,目的是激发阅读的欲望。

(2)读中交流

◆关于环衬和扉页:设计时千万不要忽视,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让儿童获得阅读的乐趣。环衬和扉页的阅读可放在阅读正文前,也可放在阅读正文后,还可以前后都涉及。

◆关于提问点:所设计的提问点不宜过多,否则会破坏故事的整体性;提问点一定要是思维的发散点,想象的切入点,故事推进的着力点。

◆关于故事的节奏:图画书的语言有着自己的节奏,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节奏,并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这样的节奏,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翻页,让儿童体会阅读的快乐。

◆关于画面的解读:对于重点画面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特别要关注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画面中色彩的变化,体会其中的韵味。

◆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故事的讲述、画面的欣赏应有所侧重。

(3)读后交流: 对故事再次进行整体的描述,帮助儿童形成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设计的讨论话题以2-3个为宜,要能体现教学目标。能激发儿童持续阅读的欲望。

3.整本书阅读策略

初步形成了“导读式”、“交流式”、“比较式”等三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和不同年级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探索出组织学生对整本书进行有效讨论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在整本书阅读交流的话题设计上,梳理出了几个基本的观点。

4.诵读教学策略

坚持日有所诵的原则,诵读童谣时,做到边拍手边诵读,体会童谣的节奏;诵读儿童诗时要能够读出诗的味道,体会诗的意蕴,感受诗的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适当地续写、仿写;诵读诗、词、曲和蒙学教材、古代散文时,不需要作过多的讲解,熟读成诵。

(五)重点打造了多个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既强调齐步走,又充分给予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因而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维扬实验小学以“小书虫俱乐部”为基础,在各级各类学生读书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上形成特色;四季园小学以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生态;梅岭小学充分依托

现有的优质师资,在书香教师的培养上下足力气,为全校教师队伍的内涵提升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工人子弟小学以“绿苑书场”为抓手,让一本本好书在聆听中走进学生的心田;平山小学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营造书香四溢的农村小学班级书香文化;竹西小学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精心打造“墨香校园”;西湖中心小学依托蜀岗风景校的地理优势,在传承经典,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上彰显特色„„

(六)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

2008年,我们提出了“书香童年”六大行动方案,即图书漂流行动、经典阅读课程实施行动、教师书香之旅行动、大型阅读节行动、“书香校园”行动、儿童阅读推广志愿者行动。如今,我们紧紧依托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将这六大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六大行动的实施已经惠及五一路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就能与经典亲近,与大师对话,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相信他们的童年是充满书香的,他们的人生是充满幸福的。

(七)丰富了一大批教师和孩子的精神生活

如今,阅读已逐步成为我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彼此在阅读中一同成长,一同走向优秀。

1.教师:一个个活动,一次次磨砺,一节节生长

校域性推进“书香校园”后,教师中掀起了阅读的热潮。在讲述比赛中,老师们一同走进了一个个精美而又意蕴深刻的故事;在美文诵读大赛中,老师们在诗歌与散文的世界中徜徉;在“书香教师工作室”的展示课堂上,老师们一同聆听着课堂背后的读书故事;在“新教师研习营”中,一本本好书激动着新教师的职业情怀。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素养的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厚,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近几年,我校教师的名字频频见诸于《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江西教育》等专业杂志,一节节公开课更让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余市教学骨干。

2.学生:一本本好书,一回回互动,一步步登攀

书香校园的实践开题报告 篇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走向未来的基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其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朱永新教授所提出的: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书香校园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建设重要部分,而怎样引领我们的教师、走进书海,欣赏经典将是这项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建设书香校园,恢复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活动,将很有实效性,也将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条重要的渠道,因为“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推进师生共读,营造书香校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校园品位的最佳方案,是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师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则学校便可持续发展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快乐。

对学生而言,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熏陶气质: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读书生涯能使人们获得新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2.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小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而且习作内容平淡、套作、抄袭现象严重,这是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不够。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增加知识的储备,提高写作技巧,自然是“下笔如有神”。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教师而言,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1.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2.读书,提升教育的理想,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而又激情新一代教师群体。

3.教师的阅读爱好决定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同时,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失去依托。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们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师生共读,让阅读陪伴着孩子童年,让阅读幸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点亮师生的心灵,让书香润泽我们的校园。

二、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是145万字,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据我们对孩子随机调查情况看:读课外书者还未达到10%,而在家看电视的几乎占了80%以上。这说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十分的不理想。而阅读不仅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静化心灵,润泽生命。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我国也相当重视学生的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使教师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与成长,构建儿童读书新格局,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校园环境,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广阔领域。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分数中挣扎的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活动,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阅读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和“大阅读”理论。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营造书香校园对师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提高的影响。探究有关理论,明确目标,进一步探索营造书香校园的方法和价值意义。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一)创造环境营造书香校园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有书可读,做到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校园读书环境的营造,加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建设。在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的同时,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更要一手抓“利用”,让每一间教室都飘香,走近每间教室,角落里设置了一个书柜,每间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既能看到每个班的必读书目,又能欣赏到学生的精彩片断选辑。通过推进师生共读,让书香润泽校园,同时,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促进师生共同读书。通过文学、艺术、体美的熏陶,进一步加强校园的人文建设,通过中外经典的阅读,营造书香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二)整合资源营造书香校园

(包括校园网络、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家庭图书柜、校际图书交流合作、论坛等),整体把握――把科学精神、哲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入校园和家园的建设中。

(三)开展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读书可贵,更贵在坚持。”如何使学生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使阅读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开展多元化的读书活动将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分层次、分类开展师生共读系列活动,如读书节、赛诗会、讲故事(写故事、画故事)比赛,“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学生”评选等,以活动为抓手,促师生共读健康持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下,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结合学校已经开展的书香活动,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探索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做法,营造充满书香的校园。

四、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读书方法探究引领书香校园建设 篇6

一、 丰盈书香文化场

“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乐趣却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更不要说我们的阅读态度(这本书是不是我们喜欢的类型)和阅读的动机(基于工作需要,或纯粹是私人兴趣等)了。”[1]这是英国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所说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建设良好的书香校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阅读氛围,还要为学生提供好的阅读素材,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统一路小学以“书香校园环境下读书方法的研究”作为构建书香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通过每日的晨读(每天早晨古诗词、经典国学的吟诵播放和学生经典晨诵)、午诵、暮吟(午、晚放晚学时,以级部为单位进行集体诗文吟诵),让学生时时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经典国学的滋养;通过增设开放式图书角,增加图书种类,不断完善三味书屋的书香氛围,丰富经典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阅览室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宽松环境;通过年级走廊必读和选读书目主题墙的“推荐理由——走近名家——片段赏析——好书链接——个性感悟”的“五步”设计,保证学生阅读有指导、有实效。

二、 提高学生阅读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阅读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阅读是精神文化消费的手段,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途径。对小学阶段来说,提高阅读力不单单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目前小学生存在阅读面单一狭窄,阅读量小,缺乏专业的阅读指导,只重视“读”,忽视了读后交流、探讨的过程等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提高学生阅读力的方法。

1.明确经典阅读体系

确立经典诵读篇目和经典阅读篇目两个类别。

经典诵读篇目:依托校本教材《少年蒙学经典》年级读本,以经典诗词、国学经典名篇、中华经典名言名句为主要内容,对一至五年级进行了梯度式内容和要求的界定,形式上以背、诵为主。

经典阅读篇目:精选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基于学生实际确定年级必读和选读书目,在数量和难易程度上均得以充分体现,形式上以读、赏为主。

现在,学校推荐书目纵向上年段性明晰,横向上难易度符合学情,形成了一至五年级序列化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相结合的经典阅读体系。

2.做好阅读常规指导

每周五的习字一刻钟时间为我校常规读书指导时间,教师围绕经典阅读篇目体系中的必读书目,分章节进行精读、速读、略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的指导;引导教师加强晨读时间的经典诵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诵出韵律、悟出意境,从而熟读成诵;假期中,每个班级还充分利用班级平台,及时发布读书题目,交流读书方法,定期进行假期读书活动的指导和反馈,保证孩子读有所得。

3.加强书香课堂研讨

(1)学校常态“书香课堂”研讨

一是不断优化“经典诗词诵读课、经典阅读指导课、经典书香拓展课”三种读书课堂模式。将“传统阅读课”发展为“经典书香拓展课”,其优化点在于“经典书香拓展课”更加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书香元素,以一篇文章的感悟带动整本书的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引领学生走入《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在进一步完善“经典诗词诵读课、经典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以经典书香拓展课为主体,经典诗词诵读课与经典阅读指导课为两翼的书香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师生共同探索出批注法、猜读法、读写结合法、对比阅读法、讨论读书法、点线梳理法、拓展阅读法、加注标题法、写读后感法、质疑法、分类摘抄法等十多种读书方法。

二是探索“诗歌诵写课”书香课堂模式。读、说、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本学期,我们开始尝试进行诗歌诵写课的研讨。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各年级探索出诗歌创作模式(一年级的模板创作,二年级的小节创作,三年级的儿童诗自由创作,四年级的五言律诗创作、五年级的七言律诗创作),今后,我们将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2)教研组主题“书香课堂”研讨

除学校共性的读书模式研讨之外,各教研组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进行个性化的特色研讨。一、二年级开启绘本阅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读、说能力为基点,引导学生利用“想象猜测法”在画面欣赏中猜测故事情节;三、四、五年级进行读写探索:主要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为目标,并就微视频如何优化阅读课程进行探索;五年级深化导图式研究:教师针对所读书目,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人物、事件、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分析,让学生明晰读书的要领与方法。

4.开设特色读书“作业”

我们开发了系列读书作业:为学生精心设计书香漂流日志,引导学生将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以及读书活动等记录下来,并且以每日漂流的形式与同学、家长分享。开设的探究性读书作业和主题研究性读书作业(“快乐读写绘”、“我是小书虫”“小手做书签”、“晒晒我家的书柜”、“读书小海报”、“我是小诗人”等)体现了方法的引导、成果的积累,成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作业。

5.丰富读书特色活动

每年的6月和11月为学生的读书节活动月。在读书节活动月中,学校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阅读考级活动。通过读书节的丰富多彩活动(古诗词积累、新闻大放送、优美诗文诵读、好书推介、读书专题手抄报、读书卡大比拼、读书才艺展示、成语天地、趣味古诗、古诗新唱、读书方法大家谈、古诗大王挑战赛等十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才艺。

三、 夯实书香共同体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两大场所。书香阅读的稳固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自己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能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家庭阅读氛围很难形成。有的教师则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观,以书本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引导。因而,为促进书香阅读的扎实开展,学校通过教师阅读和亲子共读进行读书的引领和延伸,并通过不断完善的书香评价,激励学生阅读数量、阅读方法和阅读品质的综合提高。

1.引领——教师阅读

书香校园的共建,读书工程的引领,关键在于教师。每位语文老师都坚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以便进行深入的阅读指导;学校建立读书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将阅读经典与写作感悟相结合;通过校园网上的“读物推介”、“读书大家谈”以及教师博客等平台推动教师进行读书碰撞与探讨;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专家导读、青年读书论坛、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的内化吸收,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2.带动——家校共读

为使读书由学校走向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学校搭建亲子读书平台,通过发放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倡议父母和孩子每天共同阅读,共看一本书;通过读书月中开展的“书香门第谈读书”等系列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总结好的读书方法;通过开展“家长进校园读书导读”,以一个家庭的优秀阅读方法、经验阅读带动一批家庭。

3.激励——完善评价

在书香工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完善书香评价体系,以学生读书章章评、家庭读书日日促的方式,通过学生读书阅读考级制、家庭读书书香门第制等,设立相关的激励、保障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生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我们认为,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环翠区小学第一所AAA级特色学校、威海市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威海市特色学校、国家级书香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统一路小学在前行的路上一路收获,但作为教育人,学校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坚守书香,以方法的探究与引领,引导学生在潜心阅读中,自我领会,自我得法,为其终身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蔡宜容,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森林防火条例》知识主题班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