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2024-08-19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精选10篇)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1

昔阳县教育局

昔阳地处山西省东部,山多地薄,缺水干旱,经济不发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省级插花贫困县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勤劳朴素的大寨人民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大寨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昔阳人奋勇前行。昔阳教育人秉承大寨精神,理性分析现状,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积淀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了教育文化软实力,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一、用发展的眼光高点定位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昔阳中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昔阳首先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入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撤并中小学72所,学校总数由2006年的174所减少到102所,学校布局趋于合理。投资3亿多元,重点实施了昔阳中学新建、校舍改造、教育技术装备配套等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81所,配置电脑、图书、教学仪器、音体美卫器材45万余台(件),更新课桌凳3万余套,全县中小学在硬件建设上实现了全面均衡。为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县教育局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以文化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现代文明学校,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基于这一认识,昔阳县立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结合 1

实际,着眼长远,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升品位、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发展科学化”的具体要求,以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以打造“平安、文明、书香、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制度、环境、精神三项建设,将全县中小学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整体提升全县中小学的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逐步构建具有昔阳地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用独特的视角精心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新亮点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浩繁复杂、内涵性强的系统性工程,环节层叠,内容丰富,成果的形成不在朝夕之间,要经过长期实践积累而成。我们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从细微处入手,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亮点一:地域文化——形成独特的昔阳教育精神。昔阳是一个穷县,但办的是大教育。昔阳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非常浓厚,老百姓把供孩子读书成才当做最大的事情来抓。昔阳教育取得的全面均衡和辉煌成就,靠的不是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师资保障,而是昔阳教育人学习弘扬践行思想解放、埋头苦干、勇于创造、奋勇争先的大寨精神,靠辛勤的汗水、无私的付出和坚韧的意志打拼而成,形成独具特色的昔阳教育精神。一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昔阳教育人历来有不服输的劲头,干什么工作都要求尽善尽美,勇于争先。二是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环境 2

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昔阳的校长、教师从不抱怨,扎根山区,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精神做支撑,凭良心干事业。而今,昔阳教育精神已经嬗变成一种文化潮流,引领全县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亮点二:环境文化——更多的学校阳光开放,别具一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就是让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课间、课后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在优化校园环境上主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以净化、美化、绿化校园为目标,对班级、走廊、教室及校园进行精心布置,积极开展了植树种草栽花活动,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育人氛围日益浓厚。二是提高外部协调能力。教育的宗旨就是服务社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利益,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公平。学校教育必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才能深深植根于社会沃土之中,汲取自身发展壮大的营养。各学校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和政风行风宣传评议活动,建立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工作网络,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校长、家长评学校、教师校长访家长为主要内容的“三评一访”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学校发展,人人关心学生成长”的良好风气。

亮点三:制度文化——学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学校要实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制度是前提,督查是保障。一是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市教育局“五规范”、“六创建”有机结合,比照“五规范、六创建”活动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学校常规管理,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打造和谐校园,促进学校 3

内涵发展。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坚持过程与效果并重,强化阶段督查,以督查指导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经常化、特色化发展。严格年终考核和责任追究,将督查结果作为学校年终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全县通报,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建设工作评估成绩不合格的学校,一律取消申报市级以上示范校、文明校和文明单位等资格;校长不得参与评选县级以上各类模范个人。

亮点四:学生行为文化——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昔阳县全面落实市教育局“八大习惯”养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德育教育,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园里学生讲文明的多了,热心助人的多了,学习上进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涌现出一批德育示范校和先进个人。昔阳中学尹培珍同学帮助残疾老大爷的事迹,经《新华网》、《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等多个知名新闻媒体转载传播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市教育局专门下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向尹培珍同学学习的通知》文件,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向尹培珍同学学习,她本人也被誉为“昔阳最美女中学生”,成为 “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示范作用。

亮点五: 教师行为文化——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连续二十多年开展暑期教师学习整顿活动,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同教师的评模选优、职务评聘、职 4

称晋升结合起来,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解决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打造出一支爱岗敬业、敢打敢拼、奋发进取的教师队伍。昔阳中学李九林老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严谨笃学,关爱学生,身患重病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把生命献给崇高的教育事业,成为教师的楷模。全国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张同兰,放弃优厚的高薪待遇,扎根山区,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了教育事业。正是有这样一支吃苦耐劳、敢打敢拼、能征善战、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昔阳的教育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县委、县政府本着“政治上信任、工作上依靠、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帮扶”的原则,满腔热忱关爱教师。每年教师节期间,县四大班子领导都要亲自带领100多个县直单位,深入到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慰问。县财政拨出97.4万元专款,为所有教师进行了体检,重奖了23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为全县“十佳教师”和“十佳班主任”每人颁发笔记本电脑一台。为107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发放津贴17.4万元。县政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集体”。

三、用细致的工作认真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新举措

昔阳县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面实施塑造典型培育亮点——观摩交流总结经验——辐射带动整体提升的“三步走”战略,组织上强力推进,工作上狠抓落实,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树典型。按照“一校一规划、一校一章程、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因势而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寻出各 5

自不同的特色之路。西大街小学开发了以昔阳籍全国著名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创作歌曲为题材的《唱乡歌〃学三农》校本教材,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农村”的感情;组建了校武术队,先后四次代表晋中市组队参加省武术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在发展武术队的同时,还尝试课间武术操,抓全校武术的普及,号召全校师生学习武术基本功和武术文化,全校80%以上的师生会练五步拳。北关小学通过请五老报告团做习惯养成教育报告,请交警进行安全讲座,编制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召开班级文化展示现场会等形式,精心打造书香校园。

——搞观摩。2009年4月,组织召开了昔阳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在100多个学校巡回展出了50余块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版面,参观学习师生达2万人次。12月,在对全县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教学业务、办学行为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后,发现一批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昔阳县又不失时机地组织举办了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现场观摩研讨会暨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校际交流,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了不竭活力。

——抓辐射。按照由城区到农村、由中心到边远的工作思路,昔阳县以示范辐射促全面推进,以全面推进促普及提升。充分发挥昔阳中学、示范中学、示范小学、北关小学、西大街小学等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使全县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走上由个性到特色,由特色到卓越的良性上升轨道。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初步凸显,涌现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孔氏小学注重学生行为养成习惯教育,学校出台了“文明安全和谐三 6

字经”,“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二十四点”;王家山小学的腰鼓队校园文化,川口小学的国防教育、一日生活流程独具特色;静阳小学的村校一体化建设和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下思乐小学的感恩教育和诗歌朗诵别具一格;克栳会小学教室四周设置小黑板,次次有主题,定期更换,不仅服务于教学,而且发展了学生特长;闫庄中学严抓班级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形成了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风气等。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2

校园文化形态

1.物质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学生步入学校的第一印象, 起始于校园环境中的硬件, 即物质文化形态。学生们在那里消化学术营养, 增长科学知识;在那里与学友进行交流, 学会与人相融;在那里构建文明卫生的环境。因此, 营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形态, 不仅能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而且使学校的建设与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协调同步。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基础、最形象、最直接的促进作用。

2.文化活动形态是校园文化的内在体现。校园文化活动形态属于校园环境中的软环境, 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特征,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大学生们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 发挥自己的特长, 发展自己的个性, 不断增强自信, 勇于竞争, 经受挫折磨练, 努力追求成功, 从而认识自我, 表现自我, 弥补自己的不足, 促使自己综合发展, 全面提高。

3.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它主要体现为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创建活动, 涉及到学生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行为自律、心理优化、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 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精神文化形态于其他几种形态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 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主导地位, 是衡量校园文化氛围优劣的主要参数。

4.媒体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它包括报刊、广播、文化长廊、板报, 以及校歌、校训等。这些媒体的内容, 往往也带有高等院校所特有的的文化特征, 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这些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所产生的思维震荡, 而且还包括学生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 或者说对学校开展德、智、体、美诸方面的一切活动所引起的感召力, 都直接起到了思想指导和宣传教育的作用。

5.社会实践形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当今大学生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了解与认识还很肤浅, 它们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 对艰苦创业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 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社会实践环境。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认识社会, 又从对社会的领悟中, 了解社会的要求, 按照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方向, 调试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缩短自我与现实的时空距离, 接受现代社会的挑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校园里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 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今后认知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受到物质文化的感染。校园环境是指学校为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创建的各种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学校自然环境、教学条件环境、文化氛围环境、德育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等。不少高等院校都在拓展校园空间环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工夫, 无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还是具有纪念性的雕塑、喷泉, 或是富有美感的景点、景色等等, 往往都成为体现该校文化氛围的点睛之笔, 对学生有无穷的感染力, 为学生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塑造自我, 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文化条件。

2.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受到精神文化的熏陶。塑造校园形象不仅体现在学校物质资源的利用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文明创建活动, 在校园内形成文明的风气。首先, 要采取多种形势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 帮助青年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观点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 使他们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 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使青年学生做到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社会的、国家的利益, 自觉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最后, 广泛开展三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1) 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从根本上提高青年学生政治思想水平。 (2)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美育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综合素质。 (3) 开展知法守法教育, 提高青年学生法制观念, 增强法制意识。

3.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得到艺术文化的体验。抓艺术文化建设, 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 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审美修养, 陶冶情操,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首先, 学生在欣赏、表演、创作或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中, 以审美的形式、用科学的方法接受教育时, 总是伴随情感体验, 使教育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的个性得到尽情发展。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学生潜在能力, 使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次, 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完成了目标、角色及人格的社会化。学生从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对未来的多重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想准备, 其人格得到了升华和完善。许多高等院校都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氛围,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中, 陶冶情操, 提高自己的文艺欣赏水平和文艺修养层次。

综上观之, 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对自身角色的认知、综合素质, 特别是创新素质的提高上有着孵化器的作用。正是由于校园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浸润力, 才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 思路更开阔, 知识面更宽阔。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高雅文明的教育环境, 发展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 创造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平台, 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办学质量。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3

关键词 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48—02

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和实验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力学实验作为力学课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学到力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对学生巩固基础理论、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十分重要[1],同时对培养工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建设的完善,为实验室的网络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条件。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材料力学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有力地提高了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组织能力,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综合服务能力。

1 建设思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针对南京工程学院实际情况,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在增进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下工夫。

材料力学作为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分布在各个院系,教师根据各个上课班级的课表情况组织实验,同时实验室的接待能力有限,时间安排上容易冲突。因此,要求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课表的安排,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如果学生能够在做实验前对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深入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进行实验,则能够大幅增强实验效果。这样就要求教学平台能够提供详尽的关于实验的电子资料,并促进学生实验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按教材章节安排的单科目实验是不够的,必须有接近工程实验的综合性、设计型实验[3]。针对一些对力学要求高的专业,以及对力学特别有兴趣,想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应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4],多组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应能够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申请实验的机制,教师组织一些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同时学生也可以申请开展某个实验。通过这样一种教与学的深度结合与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 平台建设

针对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实际网络建设情况,基于校园网搭建B/S架构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平台,同时外网可以访问,扩大平台的使用范围。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在面向教师和学生充分調研的基础上形成,主要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1 学生子系统

学生子系统涉及的模块提供学生使用,本文仅对主要模块进行简要说明。

1)资源库浏览。将材料力学及其相关知识以资源库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对资源库中各种资源的学习,学生可以强化课堂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面。平台还允许学生新增资源,或者对已有资源进行修改和补充,类似于维基百科,鼓励学生参与到资源库的维护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了资源库。

2)实验预习。实验前的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预习资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动画演示、实验心得进行分类。已做过实验的学生可以将实验心得发表在平台上,进行实验预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心得获取做此实验的经验或者教训。为鼓励已做实验的学生发表实验心得,可以在实验成绩上予以体现。

3)报告提交。以往的实验报告都是纸质的,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现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可以通过平台提交给实验教师,教师可以在线批改报告,并提交成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实验申请。对材料力学要求较高的专业以及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做完课程规定内的实验之外,还想进一步多做些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为此平台开放了一批该类型的实验,全校学生都可以申请,根据申请的人数以及申请的实验时间,平台进行统一安排,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教师、实验室等各方面的要求,提高管理水平。

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想法,通过实验进行尝试或验证,学校应该鼓励这种自主学习,这样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实验申请功能,学生可以申请平台实验库中没有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实验进行评估,对实验申请进行反馈,并尽可能提供实验环境。

2.2 教师子系统

教师子系统涉及的模块提供教师使用,本文仅对主要模块进行简要说明。

1)课表生成。需要进行材料力学实验的学生分布在各个院系,进行实验安排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课表、实验室的接待能力等各种因素,因此手动安排实验课表比较繁琐,通过课表生成功能可以轻松生成实验课表,并可以进行微调。

2)报告批改。学生在平台上提交实验报告后,实验指导教师可以在线批改,批改后的实验报告反馈给学生,学生接收到批改后的报告可以向实验教师提问。通过针对实验报告的相互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3)成绩录入。实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情况、实验报告以及平台互动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平台会自动收集平台中学生的相关信息,辅助实验教师打分。教师录入成绩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成绩。

4)实验管理。平台维护一个实验库,包括单科目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库的建设和管理,能够有效积累实验资源。

5)资源库管理。平台中的资源库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可以补充、新增资源,力争将资源库建设成本校的材料力学“维基百科”。

3 结束语

建设材料力学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的实践。实践证明,通过基于校园网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平台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中的参与和创新意识,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校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克志,周庆坡,吴江龙.材料力学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5—117.

[2]贾贤安,刘一华,詹春晓,等.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88—90.

[3]官邑,刘伟纲,袁苏洁.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0).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4

——————

平定县张庄小学

张庄小学是一所双轨制中心小学,占地面积91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72平方米。有教学班12个,学生288名,教师23名。新学期以来,我校坚持“特色创新,育人铸魂”的办学宗旨,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使用及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校园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花草为主,各班对所管理的花坛定期浇水、养护。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

2.工作学习环境: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容设施进行全面的布置,对专用室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

3.人文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在校园设置体现特色校建设、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综合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每月更换一次黑板报、宣传栏。

(二)文化氛围

1.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校园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讯和宣传栏的主阵地作用,结合学校活动,把文明校园建设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校园文化:本着“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体育艺术“2+1”落到实处,丰富校园文化。

(三)道德规范

1.文明举止:加强了礼仪教育、卫生教育、养成教育。2.道德行为: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教育。

(四)校内秩序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公共秩序,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以上活动的实施,是学校工作的综合体,使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营造了一片良好的育人天地。二. 教育技术装备的整合和使用

新学期,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大量配备,使我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仪器、图书、音、体、美、卫各项器材足额到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管理:对下发的所有器材进行了全面清点、入柜、摆放、贴标签、上账等系列工作,按要求基本结束。

2.器材使用:我们组织教师对新实验器材熟悉、掌握,初步按教材实验要求开始实验。3.音、体、美、卫器材得到整合利用。

音、体、美教师在器材入库、上账后迅速转向课堂使用,丰富了音、体、美课堂教学。

三、卫生工作:

卫生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不仅仅是校容校貌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环境育人的问题,而是事关办学方向、事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事关学校整体形象、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我校新学期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卫生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学校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校制订了《学校卫生制度》、《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传染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学校环境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二)、开展健康教育创新,不断提高健教质量。

学校主要以健康教育课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教育讲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社会实践等形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及时制订切合当前形势和实际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使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在环境卫生方面是做到了整洁化,在校园环境的管理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分区域、分班级、分专用室包管卫生责任区,由校卫生组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结合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加强了管理,使环境卫生达到要求。要求做到责任区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几净。

(四)、抓好个人卫生,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各班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晨会、等各种阵地,开展卫生教育,号召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卫生制度,自觉养成卫生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学生。要求学生认真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及设施,不损坏公物”等规章守则。认真做好两操,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严格控制近视率。不定期组织卫生组成员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抽查,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多次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比赛,提高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此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长期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同学有较好的卫生习惯。

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材料 篇5

2007-04-18 11:15:48|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

---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站在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校园主干道,两旁绿树成荫,楠竹青翠,亮丽的办公大楼,宏伟的学生公寓,青青的草坪,七彩的花坛,加上那憨态可掬的熊猫、回首翘望的梅花鹿雕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校园内处处显示出浓厚的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怀着美好的理想走向人生的路。五年来,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大厦,全面推进了素质

教育。

让校园每一处都说话

在学生公寓前,刚建起来的30米长的文化长廊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学生不管是早上起床、课间休

息,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这是隽水寄宿小学校园文化的追求。学校正门挂着“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请勿吸烟”、“让孩子安全回家”的温馨提示牌,综合楼上张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学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走进校门,左侧的墙上贴着“祖国在我心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五爱、五心、五自、教育三个面向等瓷砖画,这些画掩映在绿树丛中,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浓烈的人文气息;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园的橱窗、广播站、提示牌,到走廊的名人画像,到班级的黑板报、国旗、班训、《八荣八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到图书阅览室的书刊、报纸,无处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可以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已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隽水寄宿小学是咸宁市“绿色学校”,今年,学校又开展了争创省级绿色学校活动。为了全面绿化、美化了校园,学校将校园卫生区责任到班,严格执行每日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生制度;厕所、食堂、餐厅、寝室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同时,学校开展了 “护绿保洁使者”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承包校园绿地及树苗的养护工作,让孩子们亲自来管理,体会其中的艰辛和喜悦,更加懂得爱护这份难得的美丽。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绿地写上 “小草在睡觉,请别吵醒它!”、“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我们呵护”等富有诗意和人情味的护绿口号标语牌。整个校园桂花飘香,翠竹青青,绿草茵茵,鲜花竞放,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学子,学生从当初的8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400余人,连邻省江西、邻县崇阳也有80多人慕名前来

就读。

让每一次活动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

隽水寄宿小学善于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和

谐”的环境大课堂,使学生思想不断得到升华,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

道德教育净化灵魂。学校开展了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观看爱国影片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了“塑造文明学生形象”、“文明礼仪知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

讲比赛和 “爱心救助”、“美化家园”、“环保卫士”、“学雷锋讲奉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净化了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节日活动异彩纷呈。在国庆节、元旦、“5·8”“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汇演、游园猜谜、植树造林等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学雷锋日到街道打扫卫生,科普宣传月到街道宣传科普知识。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审美,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得到

升华。

“代理妈妈”倾注真情。在通城隽水寄宿小学,有700多名留守学生,学校为他们建立了档案,开通了“亲情热线”电话,聘请了“代理妈妈”。“代理妈妈”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子女,生活上悉心照顾,学习上耐心辅导,心灵上贴心抚慰,行为上倾心教育,不是母亲胜似母亲,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关爱。

给孩子一片天地,让孩子自由飞翔

以活动吸引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自主张扬的空间,是通城

隽水寄宿小学建设课延文化的一大特色。

艺术活动活跃校园。每周四的晚上,隽水寄宿小学校园内琴声悠扬,号声铿锵;操场上,呐喊连连;教室内,挥毫弄墨;微机室内,轻点鼠标。这是学校特长班在开展活动。学校成立了学生鼓号队、舞蹈队、象棋、体育、微机、美术等十几个兴趣特长班,学生打破班级界限,自由自在地参与活动,他们学得有情、有趣、有味,各尽所能、各尽所长、各得其乐。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文艺汇演、才艺大赛、运动会以及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丰富的文艺活动,不仅展现了学生风采,陶冶了学生情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营造了文化氛围,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发展。寝室文化彰显个性。走进隽水寄宿小学学生公寓,你会发现这里又是一个天地:墙壁洁白光亮,地板干净照人,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放整齐。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手工作品用来装饰自己的寝室,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工艺品放在床上,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小花、小草放在窗前……学生们把自己的宿

舍美化成一个个可爱的家,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自由发展,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快乐与和谐。

远足拉练锤炼意志。在隽水寄宿小学,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远足拉练活动。学生们背着行囊,带上干粮,向小鸟一样在大自然中飞翔,或开展爬山夺红旗比赛,或在沙滩野炊并举行垒球赛。大自然毫不

吝啬,赐给他们知识,熏陶他们情操,锤炼他们意志。

系列主题教育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800多人次,2001年在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画大赛中有36名学生获奖;2003年,学生合唱《留给我》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学生严一萱在市“金钥匙杯”少儿才艺大赛中获一等奖;2004年湖北省第五届“楚风杯”师生书画大赛中,隽水有49名学生获奖。2005年“放飞希望”文艺晚会充分展示师生风采,获得社会好评。学生余若涵、吴晟等被评为“湖北省百名优秀少先队员”,学生在《咸

宁日报》、《南鄂晚报》、《明天》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0余篇。

让使命充满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底蕴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管理经验丰富的何成林校长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用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师生行为,提高了校园文化底蕴,促进了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办学思路指引文化方向。办学伊始,学校整体规划,制订了 “配套建校、文化美校、规范立校、特色兴校、改革强校、科研活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 “狠抓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学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充实活动载体,促进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了 “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最佳的服务,让每一个

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建特色学校,建快乐学校”的办学目标。正确的办学思路为学校校园文化

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文化制度促成良好校风。在隽水寄宿小学,教师一律穿西装打领带,配证上岗,端庄大方;学生统一穿校服,戴安全帽、红领巾、学生证;花坛旁,一群学生围着老师正在亲切交谈着,那么和谐,那么温馨,这一切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分管校园文化建设的杜校长告诉我: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订了《隽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师生文明行为“十不准”》、《隽水小学少先队员十个良好习惯》、《隽水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综治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学校文化工作有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各部门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工作。健全的文化制度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且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广泛开展了“文明班级、寝室、路队”、“十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建立普通话监督岗,人人讲普通话;编写校本教材《学会做人》、《学会自护》并开展安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坚持每周二、四、六和每月“1234”的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每学期派出很多老师赴外学习,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进行了《德育教育》、《寄宿班教学与生活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国家、省、市课题研究,出版了两本成果专辑,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鼓励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以公平、民主的管理理念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可以说,校园内每一个人身上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师生们团结协作,和谐相处,积极上进,形成了良好的师风、教风、班风和人人关心校园文化,人人参与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短短五年,隽水寄宿小学的校园文化在积淀,力量在凝聚,个性在凸显,品位在提升。

孩子们说:“在隽水寄宿小学学习开心,生活愉快”。

老师们说:“在隽水寄宿小学工作有压力,但有激情和惬意”。

家长们说:“隽水寄宿小学校园美,老师好,质量高,把孩子放在这里读书,我放心,也很满意”。雨露润花蕾,温馨满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通城县隽水寄宿小学已成为一所花蕾绽放的花园、温馨幸福的家园。目前,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为争创省级“绿色学校”和“100强”学校而努力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6

一、建立制度文化环境, 构成学校中正能量占优势的态度及共同行为方式

为规范化管理, 体现正确导向, 自建校伊始, 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先后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学生道德规范》、《学生行为规范 (校规) 》、《学生仪容仪表管理制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学生课堂和劳动纪律》、《学生宿舍管理要求及扣分细则》、《周末假日留校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就餐管理规定》等三十多种规章制度。这一系列规章制度融为一体, 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习惯养成、素质要求、态度作风。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 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 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结合起来。

学校在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环境的教育功能时,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三个突出”, 即:坚持全面教育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坚持正面引导与强行入轨相结合, 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突出“严、实、爱”三个字。“严”体现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上, 对违纪违规的学生, 视其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对错误的认识程度, 分别给予相应的处分,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实”体现在管理过程中, 要注重实效, 包括计划落实、检查总结, 做到善始善终, 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中, 如通过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宣誓暨签名活动, 学生倡导文明礼貌风尚, 培养“讲卫生、讲礼貌、讲秩序”的道德品质,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爱”体现在关爱每一位学生, 回归“尊重人性教育”, 实现“从严爱、慈爱走向师爱”、“从言育、行育走向心育”, 特别要给“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建立物质文化环境, 增强学生日常的积极心境和审美情趣

三年来, 学校通过不断改善学校的“硬环境”, 完成了塑胶篮球场、塑胶排球场的建设, 完成了校园走道硬化、彩砖铺设和绿化工程, 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学校办公室、实验楼的走廊、图书馆里墙壁上悬挂许多英雄、科学家的画像和事迹, 走廊橱窗内粘贴各种规章制度, 校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上雕刻着各种名言警句等, 所有这些犹如春风化雨, 以其无形的控制力、威慑力、凝聚力, 规范着学生的思想作风与行为倾向, 从而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 外化为生动的人文景观, 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 并最终积淀成时代传承的学校精神和文化。

学校花大力气抓校园的净化、种草植树、硬化路面、添置水泥凳、垃圾箱等, 为学校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创设了一个优雅的育人环境, 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道德情感的启迪。标准的硬件配备, 为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三、创造精神文化环境, 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抱负水平

1. 创一流质量, 强化精神激励。

由于我校的特殊性, 我校对学生提出了“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做人自尊”的教育目标。以活动课为载体, 以学生生活实例为缩影制作了“瞧我们这一家”、“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学习充满快乐”、“我们从大山走来”、“心存感激”等宣传画, 让文化对孩子们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主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勉励我们每位教师用爱去呵护学生的成长。以“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时刻感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心存感恩, 因感恩而快乐。我们把每年四月确定为“感恩月”, 并开展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活动, 开展感恩教育“八个一”活动。另外, 在校园里, 随处可见各种文化长廊, 上有学生的作品、教师作品和各种寄语。为了培养学生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我们设立了“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 等等。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我们开展了“环保袋”的制作比赛, 学生们将废旧物品再利用制作环保袋, 为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做贡献。此外, 学校还坚持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制度, 已经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成效。精心布置了班训、名人名言、名人画像、道路文化牌、绿化文化警示语、各种温馨提示语、教育警示语、文化长廊等, 走进校园无论是教室、办公室、廊道、宿舍还是厕所到处都能看到温馨的提示, 到处都能体会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由此带来的教育魅力。

2.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

学校虽建校时间不长,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形成了许多固定的文化传统形式。如从2009年坚持至今的值日师生校门迎候、互致问候的仪式,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国旗下的讲话, 每届运动会、艺术节隆重的开幕式, 以及不准穿拖鞋的行为举止规范。四年级、初一新生教育周开展的以校纪校规、校史、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学习规程作为课程, 队形队列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 对住校生开展“八个统一”教育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等都是富有文化氛围的学校传统文化, 这种特殊的文化情境, 使学生受到浓烈的情感熏陶, 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供了精神保障。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7

县各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分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副校长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南城县实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切身感受了学校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教育内涵。与会人员听取了实验中学校长吴小文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报告,并共同观看了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片。

南城县教育局邀请江西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专家团莅临指导。江西省校园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建强教授做校园文化建设专题讲座。马教授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现状、思考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并就校园文化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彩讲座,让与会人员更为深刻地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方法。讲座内容切合实际、紧扣主题,话语诙谐幽默,赢得了与会人员一致好评。

2015年是南城县教育系统“校园文化建设年”。为实现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提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南城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县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首的领导小组,要求各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分工明确的领导包抓机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县教育局还成立督查组,定期深入学校了解、指导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究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活动中涌现的新经验和成功做法。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篇8

——大水坑二小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能够参加今天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下面就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向各位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军精神”。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背景

盐池县大水坑第二小学改扩建于2005年秋季(原为长庆采油三厂职工子弟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06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147平方米。学校目前有教学班22个,学生933名,寄宿学生56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教职工61名(其中女教师26名,特岗教师16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短短的九年多时间里,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3年8月26日大水坑二小有幸成为红军小学的一员,命名为“盐池毛泽民红军小学”,这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的第一批红军小学。盐池县城于1936年6月解放,老区盐池有着广泛的红色教育资源,盐池刚解放毛泽民同志从定边来到盐池,他在盐池活动时间虽短,但对老区盐池商业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组织人民互助合作,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打破敌人封锁,保卫红色政权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传承红军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激发广大师生对红军及革命前辈深厚情感,我校将依托老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挖掘学校厚重文化底蕴,强化红色文化与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教育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的有效整合,红军小学建设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后代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其主旨是为了让青少年发扬和传承红军精神。因此我校经过缜密思考,决定打造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校园文化。

二、加强物质,静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1、完善红军小学标志性符号。校名:盐池毛泽民红军小学(铜体大字悬于教学楼中间正上方)校旗:毛泽民红军小学校旗(奏国歌升国旗唱国歌、红军小学校歌); 校徽:红军小学校徽(用大的石刻校徽悬于教学主楼正面墙);校歌:红军小学校歌(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会唱)。

2、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新修校门要体现红军特色,立红军标志塑像;学校东面墙命名为“红色故事墙”采用创作绘画形式,分11个板块,再现毛泽民在盐池艰难而光辉的革命历程以及红军长征的感人场景;西面墙和宿舍楼东侧墙面命名为“红色成长墙”,同样采用创作绘画的形式,分“国学经典”、“养成教育”、“安全教育”三部分共10个板块,“国学经典”展现的内容为《三字经》、《论语》、《道德经》等读本中的警示名言;“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以鲜明的色彩和形象场景展现构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3、楼梯文化、楼层文化和展室文化建设。教学楼东楼梯,沿梯而上,学校分别布置了“剪纸”、“盐池滩羊”、“甘草”等盐池民俗特色文化图片;西面楼梯的墙面以直观的图片向学生展示“除夕”、“春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间梯墙面以直观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红色古诗词和革命英烈的画像。一至三楼走廊分别以“红色记忆”、“传统节日”、“文明礼仪”为主题,每层走廊均布置有10至13副图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分别展现盐池县红色旅游胜地、盐池县特产资源、党的发展历程以及曾经在盐池战斗过的革命先烈照片。办公楼和综合楼的楼梯走廊也相应布置展现红色特色文化的图片及文字。同时,为了深刻缅怀和铭记毛泽民同志的丰功伟绩,重温毛泽民在盐池革命奋斗历程,教育和引导全体师生铭记党的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学校计划用三间教室,共计70多平方米,布置毛泽民盐池革命史展室,用图片和文史资料及部分实物、场景讲述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一个个悲壮而感人的故事。

三、强化精神,动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创建红色育人品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旗帜鲜明地加大校园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力度。

(1)校本课程是红色教育的载体,而红色文化是红色教育的灵魂。为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打造红色特色教育学校,构建红色乡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我校将结合盐池老区的实际,加强与县文联、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烈士纪念馆、县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联系,积极收录整理本县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故事、红色人物传记、红色诗词、散文、红色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读本。(2)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大力宣传红军精神,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效,广泛开展红色乡土文化、红色书籍进校园,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故事进课堂活动,积极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校园”。

(3)不断总结、深化和推进每月“文明小红星”和“学习小红星”评选表彰活动,使之成为我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新形势下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品牌,提升育人效果。

2、积极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听革命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征文比赛、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传承和弘扬红军精神。

(1)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学校要组织学生到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2)红色歌曲传唱。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要

求各班要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唱红歌,结合“六一”儿童节、少先队建队日等组织学生编红剧、演红戏,唱红歌,激发学生唱红歌的兴趣。

(3)看红色影片。学校充分发挥养成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班主任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剧或电影。撰写学习心得,确保教育实效。

(4)听革命故事。每学期学校要举办一次邀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聆听革命者当年血雨腥风的故事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读红色书籍。要求学生定期到图书馆借阅反应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认真阅读,从而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常规教育教学建设

1、实行红色文化常规教育六个一活动。

(1)每天中午校园广播播音前播放一首红色歌曲(以周为单位循环 播放)和讲红军的故事(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

(2)每班每学期出一期黑板,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专题班会(由少

先队大队部负责)。

(3)每位学生每期讲一个红色文化故事(语文老师负责,并将优 秀的故事书面交广播室播放)。

(4)每位师生每期熟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在集会时举行大合唱(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

(5)每年元月份开展一次红色文化书画作品展(政教处负责)。

(6)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红军精神”书香校园朗诵比赛活动。

2、组建红色文化艺术团、红歌合唱队和红色文化社团,开展形 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音乐兴趣小组负责)

学校文化,应是一种文化的、内涵的、品质的、品牌的、在学校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她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和生成的。

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9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秩序、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校以来,我校始终紧扣“建设优美高雅的物质环境,创设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以“依法治校”为前提,以增强校园文化内涵为抓手,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现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规划,重金投入,全力建设“花园式学校”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谋划,集思广益,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方面,学校按照“总体规划,逐步投入,逐步建设”的思路,遵循“道路整洁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的原则,对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处空间都做了精心的“雕琢”。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人文景观营造艺术美、师生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完成了中心花园、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校史陈列厅和墙壁文化等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在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时,我们注意继承学校已有的校园布局,在此基础上,注重分区规划,功能区分。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我校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划分明显,场地布局合理。

环境育人方面,学校特别注重建设高雅别致、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浮雕文化墙,安全教育文化墙,历史文化墙,以“爱心 礼仪 励志 健康”为主题的教学楼楼道文化墙,以让学生“了解、学会、养成”为主题的宿舍楼楼道文化墙,以“铭记 风采”为主题的实验楼楼道文化墙,以“文明 安全 节俭 自立”为主题的餐厅文化墙等,墙墙生动活泼,处处主题鲜明。让墙壁“说话”,使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学校每年投资2万余元,先后计投资2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在绿化工作上,我们坚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原则,认真选择花草树木,合理种植。到目前为止,校园四周,中心花园、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操场周围、甬路两旁种植各类树木600多株,校园花池和大型花盆达40个。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使校园充满勃勃活力和盎然生机。在亮化工作上,我们坚持一要漂亮,灯箱、路灯、广场景观灯的造型要与校园美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明亮,教室、楼道、甬道、厕所要保证充分的照明,夜晚学生活动的公共场所和必经之路要保证明亮。在美化工作上,除注重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美观、大方外,特别注重局部装饰的艺术化。如宣传栏的位置,宣传标语的书写,文化墙的装饰图案、绘画,学校设备设施的安排、放置等都以美得标准来执行。

现在,整个校园布局独特、美观大方,打造出了三中特有的韵味。步入校园,给人的感觉是:整齐、清洁、生动、充满活力,整个校园呈现一种朝气蓬勃、清新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展示学校十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今年我校又投资近12万元,成功举办了建校10周年庆典活动。购买团体操服装800套,演出服装100余套,印制《魅力三中》宣传册210册,不锈钢展板9块,美化院墙80米。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提升校园文化育人魅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源于水滴石穿的不懈,源于润物无声的细致。为此,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各种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努力寻找教育契机,深化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其良好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1)养成教育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处在道德形成的重要养成期。引导学生走好人生这一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致力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①扎实抓好开头、抓好细节,促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对学生一言一行进行引导。每年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军训和各种形式的入学教育。抓好开头,抓好起步,使学生从步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接受养成教育。初一军训,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为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初

二、初三每学期都要举行汇操比赛,以此促进班风建设。各班级每学期都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等,各任课教师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从日常的言行、习惯、道德、公德、纪律等常规入手,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②2010年学校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继续坚持前一阶段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文明礼仪教育”的力度。抓住“老师好”问候语活动的良好契机,又启动了“树礼仪新风,做文明使者”活动,制定了师生文明礼仪条例,并张贴上墙。号召师生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班级管理继续施行“学生自治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治自律中养成美德、展示美德、传递美德。

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同学的相互监督下,提高了道德认识水平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而培植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感恩教育 为了继承和发扬“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尊师重道”、“爱国怀乡”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深入挖掘“孝道”内涵,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教育。

①感恩教育在学校

新学期开学,学校要以“感恩”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感谢老师教育,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②感恩教育在家庭

“百善孝为先”,学校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让学生帮妈妈做做饭,为父母洗洗脚,给父母写封信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懂得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中知道了父母的不易,从思想上懂得了感谢父母,从行动上学会了孝敬父母。

③感恩教育在社会

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系列读书活动,美术作品大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弘扬团结友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组织开展向灾区“献爱心捐助活动”。

随着学校感恩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逐步认识到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得到的帮助太多了,需要感激的人和事也太多了,必须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恩德,报答老师的培育,报答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将来要积极为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做贡献。由此,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了,道德素养提升了,精神面貌积极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劲头更大了。

3、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校十分重视师生课余文化的建设。

(1)严格课余文化建设的管理。

我校的师生课余文化建设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每一种每一次活动都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成果、有总结,并且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丰富课余文化建设的内容。

①师生共同参与,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理化知识竞赛、图案设计大赛、自我技能展示、现场作文大赛、画配文活动、英语单词大赛、政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②围绕重大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系列活动。

如每年在“五.四”开展的校园文化文艺节;建党90周年的唱红歌活动,学校结合“冬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借学习《弟子规》的良好契机开展的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传统美德读书活动、传统美德演讲会、传统美德征文活动、《弟子规》诵读等等)

④充分发挥“红星广播站”的作用,积极营造宽松高雅的育人氛围,创设出一种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清晨,欢快校园歌曲告诉孩子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嘹亮的军号提醒孩子们该就寝了。集会、做操、下课、放学都会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在优美乐曲的提示与感染下,师生身心得以愉悦。课外活动校园广播站还及时报到时政要闻、校园大事、学生来稿,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

⑤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的校园美化。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事实上也是这样,人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反作用于人,潜移默化的改造着人。冬季的校园因失去自然绿色,而显得有些单调。因此,学校因地、因时制宜,创造性的开展了冬季校园美化工作。用废旧饮料瓶“绿化、美化”冬季校园花坛,让师生人人参与义务活动,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维护环境卫生,创设优美环境,成为自己的事。

三、增强特色促进发展,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特色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建设学校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又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形成办学优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遵循“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师生、突出特色效应”的原则,开展“学校主导型”的经典诵读和“学生主导型”的学生社团两大类活动,全力打造“书香·阳光”学校特色。“书香”指我们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为使命,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如演讲、朗诵等口语表达能力为旨归,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打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收获成功,让三中每一个学子进入社会,都能大方、自信的表达交流,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阳光”指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校现已成立了艺术体操队、合唱团、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五支业余队伍和音乐、书法、绘画、学科兴趣小组10余个,各类活动参加人数每周达600人次。

通过开展特色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常规课堂上开发不足的机能得到了发展,各项活动中展示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今年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健儿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男子组第一,女子组第二,团体操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昔阳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材料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校园文化;语文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状态

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在制定校园建设与发展方案时需要学校将学院硬件建设作为重点,认为建设校园文化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思想教育;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过于重视管理制度,对文化熏陶完全没有概念,导致制度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共同发展。有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味地加强制度管理,接二连三颁布新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对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学生也不能感受到学校的精神。当前重技能、轻文化的教学理念,使文化与知识分离的越来越远。在当代社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准就是教学质量,这样的观念不但使培养的人才存在缺陷,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而且还造成了教学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混乱,这也直接地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形象。

二、高职语文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交际活动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交际性和工具性。学生想要学习好其他课程就要具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的高职语文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职课程受到实用主义观念、功利思想和专业化理念的影响,语文课程被大部分人忽视,语文也由原本的核心课程转变为边缘课程,甚至部分专业已经取消了语文课,高职学校流失了大量的语文教师,多数教师无奈之下只好转教其他学科,这也是当前大部分高职学院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却是语文教育。

(一)语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外在的活动来引发内在的变化,进行知识构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文化载体,可以反映出生活,对生活进行服务。可以将语文课当做是一场喜剧,学生就是其中角色,可以进行阅读和赏析,最终走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感受作者本人的内心世界。学生进行体验和写作,可以感受到人生和爱的真正含义,学会用同情心、平常心关注社会。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地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质以及人文素质。

(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德素质

以语文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使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作品中的情怀、美感,体会到作品中的人生真理,培养学生的美德素质。

(三)语文教育传承传统文化

《唐宋诗词印上》、《大学语文》等教材都具有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要让学生积极地阅读这些作品。当代学生大多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所欠缺,这也影响到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解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感受到古代贤者的处世方法,当这些学生走进社会后,会发现对社会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也阻碍了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展,进而能够促使校园文化快速、高效地发展。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语文教学的参与,校园文化就不能算是文化。高职院校的最终使命就是要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这个使命在履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也就是要不断推动语文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庆;汪小斌;;高职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文学教育(上);2007年10期.

[2]杨柳.高职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教学[J].老区建设,2012(14).

上一篇:七年级下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鲁教版七上英语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