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08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要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努力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丰富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残疾人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残疾康复水平、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之一,使很多残疾人受益。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人数众多,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而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仍主要由政府和残联组织提供,很少有市场参与,供需缺口很大;同时在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这几年,我到农村调研,看到一些贫困地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很困难。解决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差距和配置不平衡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均衡地向残疾人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还要重视市场的作用,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残疾人服务,把更多的市场资源配置到残疾人需求上,延伸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我有三点想法:

一、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公平,公平不等于绝对平均主义,不仅要兼顾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还要兼顾健全人与残疾人的差别等各因素。政府在设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时尤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残疾人的需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使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使最困难、最迫切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得到实惠。同时,要注重个性化服务,使残疾人得到适合其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政府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服务资源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残疾人社会服务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低,进入残疾人服务行业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比如,提供给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和设施,需要无障碍等条件。所以,社会能够提供给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一个开发、培养、普及、提高的长期过程。这里应当有两个引导,一个是政府引导,另一个是需求引导,也就是市场引导。政府引导就是政府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通过扶助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残疾人服务领域倾斜。至于需求引导,实际上这个需求是很大的,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设施和器械、职业技能培训、重度残疾人托养、护理等等。但是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市场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大力培育,残疾人需要从依靠残联提供服务,逐步适应由社会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也就是有偿服务,而社会组织也要学习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个市场的培育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在推动残疾人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体系,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提供给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是低回报的,付出多,回报低。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选择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者时,要充分考虑其信誉、资质和能力,设置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杜绝无资质、无信誉的组织或缺乏实际服务能力的组织进入这一服务市场,因为很多残疾人由于表达上的障碍而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做好相关引导、鼓励、支持和市场监管等工作,能够开放的残疾人服务领域向社会组织开放,制定更多符合残疾人实际需要和市场化特点的优惠扶持政策和监管标准,使更多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加快残疾人的融合发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残联发言稿范文】

中国残联成立20多年来,残疾人事业在不断发展,从一个小家发展成一个大家,从几十个人的组织发展到几十万人,现在全国每一个地方都有残疾人工作者。但是家大了,我们怎么管好家?怎样管理好残疾人事务呢?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管理是基础,是一门科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残疾人事业管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我们把管理工作做好了,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作的贡献。春节前,我和_向王勇国务委员汇报工作,王勇国务委员明确要求,要把加强管理作为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制,通过管理推动工作上台阶。

怎么做好管理工作呢?这就要求同志们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涉及医学、心理、经济、社会保障、科技信息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公共管理。王勇国务委员要求,“各级残联干部都要学习管理、研究管理、熟悉管理,懂管理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效率的高低。没有管理的能力和力量,这么大的家业,怎么才能管好呢?今年中国残联决定开展残联系统“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各地残联都要把加强管理作为重要工作,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业进行管理。要建章立制,该健全的健全,该改进的改进,没有的要建立,过时的要修订,切实完善人、财、物的监督与管理。

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内容。数据是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开展残疾人工作的依据。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领域底数不清、数据不实情况仍然存在。”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数字是否准确,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呢?我到有的地方调研发现,残疾人口有三个数据,一个是根据“二抽”推算的数,这个最大;二是当地工作需要调查的人数,这个位列第二;三是持证残疾人的数据,这个最小;这三个数据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但哪个是最准确的?谁也说不清。我们工作要报数字,要使用数字,我们一定要用极其负责和严肃的态度对待数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反映的数字一定要准确,必须反映真实的情况,问题多了没关系,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越有困难我们越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困难。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摸清底数作为要务来做,一定要抽调最强力量把数据库做好,给国家提供更多、更精确的数据来源,让国家了解真实情况。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要用准确可靠的残疾人数据管理残疾人事务,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向社会购买服务提供依据。各级残联对此都担负着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残疾人工作的各项底数摸清楚。

必须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非常重要的日程,摸清基本数据和基本情况,掌握基本材料,做好数据库。数据准确了,不但能争取财政投入,而且使每一分投入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管理和质量是紧密相关的。管理出了问题,质量就会出现偏差,残疾人事业管理也要讲质量,讲投入产出和效益。虽然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过去的五年中央财政为残疾人投入100多个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大家有没有认真核算过,这些款项在本地区都为残疾人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益?我们干工作头脑一定要清楚,要把残疾人事业当作大家庭的事情来管理。每个人对自己家庭的账目都会很清楚,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把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说清楚呢?这些年我们的一些工作不够透明,或是透明度不够,甚至还有遮掩的地方。有些事本来应该光明正大地说,但却要小声说,甚至不敢说。比如中央财政拨款,加上各地财政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向、得到的效益怎么样?还有的地方用就业保障金盖楼建房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并不鲜见。残疾人事业本身是充满阳光、慈善的事业,充满了爱和温暖,可有的地方有些事却不能明朗地对大家讲,甚至遮遮掩掩,不透明,这样就得不到很好的监督,而残疾人得到的帮助就打了折扣。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各级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和效益,要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管理是服务的基础,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把残疾人事业做成阳光下的事业,让它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生活的角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光明。

除了内部建章立制,残联发挥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履行法律和章程赋予的职责。《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各级残联一定要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反映残疾人的诉求、困难和问题,使政府把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纳入日程,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各地政府残工委是各地残疾人事业管理、决策、协调的核心机构,残工委办公室是具体办事机构,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及各方面的联系,强化工作手段,加强统筹安排和督导检查,使各成员单位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工作职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合力。

我们也要用好社会化工作方式,争取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未来几年,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步骤。我们要认真研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给残疾人事业创造的新的条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助残服务,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我们要积极培育和支持残疾人社会组织,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行业管理。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是残联这个人民团体特有的工作方式,也是残疾人公共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残疾人服务的资源在长时期内还会相对短缺。为此,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就十分必要。社会组织服务的丰富性和针对性比较强,各级残联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提供培育和指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要代表残疾人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健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管理残疾人事务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来完善我们的管理制度。

同志们,“代表、服务、管理”是残联的根本所在,也是残联推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让我们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责,提高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六代会”后新一届主席团、执行理事会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呈现出一片新气象。这段时间不断有好消息传来,一些省份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每个月有50元的,100元的,最多的350元,对我们来说这是好消息,对于残疾人更是好消息。我们向着更普惠的社会福利,向着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迈进了一步。

这次工作会上,_对2014年的具体工作作了部署。在六届主席团一次会议上,我就今后的重点工作,讲了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我希望与同志们共同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今天我再谈点想法。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有了目标和任务,怎样才能把具体工作做得更好?中国残疾人事业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在邓朴方主席和几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并且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帮助8500万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地思考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思考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这些年残联的职能发挥得怎样?是否真正发挥了代表、服务、管理的作用?今后应该怎样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怎样更好地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我想讲三点认识,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增强代表性,真正做到与残疾人心贴心

“代表、服务、管理”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代表是立场,服务是宗旨,管理是手段。残疾人组织要代表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代表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友发出声音,提出并解决问题,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获得实在的帮助。要代表和帮助残疾人,首先还是要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无论健康还是残缺,都要有意义和幸福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残缺的生命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我们更要帮助残疾人实现理想。人不仅仅要活着,有意义地活着才有精神的快乐,而无意义地活着则是痛苦的。我们要消除残疾人的痛苦,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做好残疾人康复托养工作也是为国家分忧。

我们要研究每一类残疾人不同的特点,真正了解残疾人的痛苦,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要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总结基层的经验和做法。要不只一次去调研,科学的方法是要回访,不一定跑的地方多,一些地方去了要再去,今年去了明年再去,要看变化,看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不断在实践中向前走,改进工作方法。当然每个残疾人个体的需求不一样,有康复需求、教育需求、就业需求、扶贫需求和托养需求等等,我们要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并提出来,推动解决,这就是“代表”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重视和支持各专门协会的工作,专门协会代表本类别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充分反映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协会贴近基层残疾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专门协会的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根基。

做残疾人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注重基层调研,一定要多到残疾人工作的一线做调研,要有务实的精神,把调查研究当作工作中的常态,而不是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望一下,走走形式。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结束,第二批已部署开始。在第一批活动中媒体曝光的老百姓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残联系统存不存在?残疾人给我们打电话、来残联,我们有没有敷衍甚至推诿?这样的问题一定存在。我们一定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抓作风建设,各级残联要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密切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把每一件事做细做好,让残疾人得到真切具体的帮助,这样才称得上是代表残疾人的组织。

二、加强服务,扎实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

对残疾人工作者来说,为残疾人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残疾人服务就要全心全意,要服务到位,服务到家,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人,是承受痛苦的人。我们要坚持人道主义情怀,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当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为残疾人服务是残疾人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当初为什么成立中国残联呢?她的功能就是要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就是我们的工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等都是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联系政府、动员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当前最重要的服务就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

同志们,大家想过什么是小康?小康是什么标准?全社会的小康是什么?残疾人小康又是什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残疾人与健康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还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没有脱贫,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很困难。相信到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走访和调研的同志们一定很清楚这种差距。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叫《小康人家》,新媳妇出嫁时父亲送给她两把锄头当陪嫁,她的婆家只有公社分的八棵苹果树,这就是小康水平了。八十年代,家里有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就是小康了。小康之家的人找对象都好找。但是,今天我们还有很多残疾人达不到小康人家的水平,距离全国人民的小康水平也差得很远。所以推进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都知道,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康,就是不全面的小康。我们必须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的进程,这才是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确立目标,坚定信心。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共同富裕,没有共同富裕,就不叫社会主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这将会有力促进残疾人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加快的城镇化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物质基础,这些都为促进残疾人同步小康提供重要助力和保障。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扶贫机制,将有助于我们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主动作为,落实好中央政策,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们还要深刻学习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比如,中央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我们就要加强进入城镇的残疾人的工作,协助各级政府安排好他们的居住、康复、教育、就业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这对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促进同步小康具有积极作用。

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这次会议上征求同志们意见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意见》,是又一个重要文件,是今后几年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全社会也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心帮助,各级残联逐步建立健全的工作体制机制,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越来越多,残疾人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改变。比如,现在无论到哪个城市,无论在机场、车站还是码头,还有数不清的街道、商场、银行、电信、影剧院、宾馆,甚至有的农村残疾人家庭,都有无障碍设施。还有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很多聋哑孩子能够说话了,并且能与健康孩子一起读书,有的残疾人安装假肢后,不仅能行走,有的还能骑自行车。这几年,肢体残疾人和聋人驾驶汽车已经不再是新闻话题。残疾人的生活比起20多年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残联的服务职能发挥的作用,几代残疾人工作者为了让残疾人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当然,任何一项事业的进步都要经过长期奋斗,残疾人事业也是如此。残疾人小康是以省、市、县为单位,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接近当地平均发展水平,而不是简单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更不是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比较,能让本地残疾人实现小康就是对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走向成功的,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时间只有六年了,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去为之奋斗。我们要提出明确目标,但不能提过高的、实现不了的目标,要抓住主要工作,把前进的道路铺平铺远。大家要沉下心来,任务越重越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要把队伍带好,少走弯路,把事业做强。

我们铺就的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道路,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目光,想得更远一点。作为残联的领导同志不能只为自己这一届出成绩,不能把残疾人工作当作自己的政绩,而是当作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从空想的萌芽,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历经几百年的摸索和追求,是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再过5年或10年,我们这一代残疾人工作者终究要离开,残疾人事业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奋斗。今天我们要为20年、30年、甚至50年后的残疾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那时候残疾人能够拥有法制健全、保障完善的生活,残疾人和家庭才能真正生活无忧。我们还要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而努力,我们的工作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是民生事业和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理想是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过上美好的生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肢残人有轮椅,聋人有助听器,盲人有盲道。到那时残疾孩子都能到学校读书,社会将不再有对残疾人的歧视。

为残疾人服务,还要掌握服务方法。要善于处理整体和具体的关系。要抓好8500万人的整体工作,也要把每个残疾人个体的工作做好,认真解决每一个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们要研究怎样将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措施逐一落实到每位残疾人身上。比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残疾人会不断增加,我们要做好残疾人托养工作,科学研究托养机构、康复机构建设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基础建设,同时建设康复机构、托养机构要注意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资源整合共享。机构建设要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建设。要勤俭办一切,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残疾人身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能把康复托养机构建得像宾馆,要让残疾人住得起。康复与托养设施要讲求实效和质量,要与社区和周围环境相结合,设施的服务和运转要规范标准,这样才能让残疾人享有好的服务。

残疾人就业是服务残疾人的重要内容,要呼吁各地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重视再重视,要以多种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在安排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归属感,要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回归社会,而不是孤立地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一些好经验和做法往往来自基层,要支持地方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经验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制定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残疾人岗位预留和定向招录残疾人的规定;山东青岛实施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享受养老保险金的政策;河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开展全省残疾人状况调查,建立全省残疾人口数据库,为打好数据基础进行探索;天津按高于当地人均收入增长比例,提高增发残疾人生活救助金增长比例;浙江2012年起将国家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9项康复项目扩大到25项;河北石家庄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并明确规定补贴可与已享有的低保、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叠加享受;河南正在积极探索用耕地补贴方式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这些做法都很好。我在这里仅举了几个省市的例子。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内地沿海都有区别,残疾人工作要因地制宜,各地要有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大胆实践,稳中求进。总之,我们要把为各类残疾人的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去,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中国残联领导班子顺利完成新老交替的重要时点,也是在稳步推进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努力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残联六代会召开期间,在京中央政治局常委和许多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张高丽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致祝辞。王勇国务委员、邓朴方名誉主席都作了重要讲话,_作了工作报告。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工作做了部署,大家要认真学习。我们这次监测工作会议的召开抓住了战机、紧跟了形势,对于扎实推进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参训、深入研讨。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各省残联分管领导同志、监测工作负责同志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在残疾人监测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表示诚挚的慰问,对大力支持和组织承办此次会议的安徽省残联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国残联六代会精神,全面总结2012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经验和做法,围绕加强对残疾人全面奔小康进程的监测评估,部署2013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对省级残疾人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刚才,张纯和理事长代表安徽省残联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安徽省开展全省残疾人状况普查和近两年监测工作情况。安徽省监测工作组织有序、培训认真、数据质量较高,为全国监测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保持先进。中国残联研究室陈新民主任就2012监测工作进行的总结和对2013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我十分赞同。下面就做好2013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监测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持续开展,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规范发展不断增添动力的五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残疾人状况的调查、统计、监测”的要求和中国残联及相关部委的工作部署,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每的工作计划周密、组织有序、不断深化,为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状况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科学评估政策措施执行效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中国残联党组和执行理事会的一系列重大正确决策的作出,都是与监测数据的应用分不开的,监测工作的一些重要指标先后被列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等国家重点规划的执行评估指标体系,监测工作对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六代会海迪主席的报告将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部署,明确提出要定期开展残疾人调查统计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动态基础信息,适时启动第三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要求通过科学评估与监测,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扎实的数据支撑。这些要求,我们要很好领会精神,加以贯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大格局,意义深远。特别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还特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总书记指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总理强调,要下决心把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问题解决好,把底兜住。六代会上张高丽副总理提出要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小康”。王勇国务委员、邓朴方名誉主席、_对今后的残疾人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特别是在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拿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使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的情况和研究资料表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同全社会一道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2012监测数据显示:2012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为68.4%,比2011提高5.3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2%。总体上看,残疾人仍然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仍然是直接影响全面小康的明显 “短板”。全国还有1500多万残疾人尚未脱贫、26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还十分困难,280多万农村残疾人无房或住在漏风漏雨的危房当中。残疾人登记失业率是社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此外,从社会保障政策方面看,已出台的政策与残疾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有保障政策还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对如何提高城乡残疾人收入,跟上全面小康步伐的目标和措施问题加强研究、科学谋划,难题,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我们目前要抓住2020年以前的这七年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残疾人。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残疾人群体要实现收入倍增甚至增长的更快一点,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努力缩小收入差距,还要搭上国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快车,加大残疾人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服务质量等。在努力实现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的进程中,这些工作有没有落实到位、残疾人各方面状况有没有得到改善,与我们承担的监测工作成效密切相关,这关系到对大局的整体判断和决策,关系到对重要政策措施执行效果的检验评估,责任重大,决不能马虎大意、自满懈怠。各地必须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做好监测中的每一件小事,一丝不苟的核准小数据、消灭小差错,积小胜为大胜,做好2013的监测工作。

二、高质量完成2013监测工作

监测数据质量是监测的生命线,确保监测数据质量是贯穿整个监测工作的核心。总体上看,2013监测的工作量依然比较大,填写问卷的难度也有所增加。各地残联和监测办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保证人员、经费、时间的要求。省残联理事长要重视、过问,分管理事长要出席监测人员省级培训会并作动员部署,主管部门(处)负责人要主持培训并总结,明确提出具体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鉴于监测工作的技术性、延续性、复杂性,各地残联要尽量保证监测工作人员的稳定,以确保工作质量。

多年来,我们都体会到监测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有两点经验特别重要:一是狠抓培训。中国残联每年组织专门培训会,保障投入和师资,加强各地经验交流,在培训中反复重申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数据的差错率,防止因人员更替、疏忽大意而产生的各类数据问题,小问题汇集成大问题,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将丧失殆尽!培训质量中国残联要抓,各省级残联也要紧抓不放。二是保证入户监测准确、高效地开展。“欲知残情冷暖事,监测到户进万家”,数据的质量取决于入户采集数据的监测员的工作,监测员的素质特别是调查询问技能,直接影响监测对象的配合程度和监测内容的准确性。说到底,一线监测员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到位不到位的关键因素与各位培训专家和回去承担培训任务的在座诸位密切相关,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加业务培训,认真踏实地完成本次和今后每一次的培训学习任务,有时重复学习就是为了加强记忆、熟练业务。先当好学生,才能确保回去后能当好下级监测员的培训老师。参加过往年监测工作的老同志,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动传、帮、带;刚参加监测工作的新同志要把疑难问题解决在培训班上,学懂弄通,不能马虎、松懈,要融会贯通,科学求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建议加强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考核,新加入进来的同志尤其要认真学习,尽快熟悉工作,提高水平。

三、做好2013残疾人监测工作的三点要求

对本监测工作,我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按时认真组织好本省的培训。各省残联要借落实中国残联六代会的契机,有力推动监测工作,省级残联领导要靠前指挥,切实保障本省培训工作所需人、财、物和监测点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中国残联研究室、监测办要积极指导推动,委派专家赴部分地方监测现场进行指导和督促。各省残联承担监测工作的无论是办公室、组联部、维权部或信息中心,都要对口中国残联研究室业务指导下的监测办,上下联动,密切联系,各司其职,全国“一盘棋”,在统一协调和有序组织下,确保高质量完成省级培训和监测任务。

第二,要在监测入户的过程中,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切实发挥残联密切联系残疾人的组织优势,真正把入户监测当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残联六代会精神的过程,当成走群众路线,宣传残疾人事业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过程,当作走乡村路、入残疾户、访残疾情的过程,当成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重要机会,通过监测工作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关怀及残联组织的服务送到残疾人身边,始终保持同残疾人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

第三,要高度重视以残疾人收支状况为重点的各种残疾人工作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研究工作。随着国家民生保障政策的推进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地残联通过开展全省普查、重点业务领域调查和监测等方式搜集了丰富的残疾人状况数据资源,通过统计分析、预测分析和监测预警,从不同角度支持了国家和地方惠残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有利于残疾人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与服务。从实践效果看,各级各领域的残疾人状况宏观和微观数据库不断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正逐步实现,各地残联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以监测工作为先导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统筹安排好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研究开发工作,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本省事业统计、残疾人人口数据库的业务骨干,希望你们在残疾人有关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作出更多成绩,为推动各省乃至全国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向获得通报表扬的16个省市残联表示祝贺!向承担了中国残联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的专项调查任务的7个省市残联表示感谢!祝大家在安徽的学习培训顺利!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代表,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大会推举我为新一届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推举_为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席,推举孙先德同志为中国聋人体育协会主席,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我们非常荣幸,非常感动,我们将牢记使命,更好地履行职责。

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发展,过去的四年,在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团结带领残疾人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民族精神。福建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浙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成功举办,影响巨大。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更是精彩。2009年第21届台北听障奥运会、2011年雅典第13届特奥会、2013年第22届保加利亚听障奥运会我国代表团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再创佳绩,实现三连冠。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体现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融入了体育工作者,特别是残奥、特奥和聋人体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无私奉献。根据工作需要,新一届领导机构作了调整,有的同志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不再出任委员职务,但同志们所做的贡献将会铭记在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史册上。在此,我向同志们、朋友们,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人们示最衷心的感谢!

亲爱的各位代表,同志们,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作为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继续发展,鼓励帮助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康复,融入社会生活,是我们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积极推动和倡导自强健身计划,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条件。要同各级体育等部门密切合作,争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办好各级各类残疾人比赛和健身活动。

残疾人体育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对残疾人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残疾人参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借助举办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全国特奥会,以及参加重大国际残疾人赛事的时机,进行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残疾人共享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性保障,动员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我们要认识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残疾人战胜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彰显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身困境的的挑战。残疾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不仅仅是荣誉,更体现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有了这种品格,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是值得提倡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我们做残疾人体育工作还要真正了解残疾人的痛苦,理解他们渴望超越自己的梦想,以及希望站在领奖台上的心情。我们更要清楚,残疾人的体育竞技与健康人的不同,残疾人要取得好成绩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甚至血水。我们要以人为本,残疾人体育健康至上,重在参与,不把成绩建筑在残疾人身体的痛苦之上,而是要爱护生命,让体育成为多数残疾人锻炼身体,激发生命活力的方式。在这个前提下,希望残疾运动员发扬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祖国赢得荣誉,让生命在顽强拼搏中放射灿烂的光芒。

近年来,残疾人竞技体育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重视,残奥会、听障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加广泛,政府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主导作用普遍增强,投入不断加大,残奥会、听障奥运会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继续巩固发展优势项目,努力提升弱势项目,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加强做好残疾人体育教育和科研等基础性工作。我们要特别重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以群众体育支撑竞技体育。要提早规划,科学统筹,做好组团备战工作,争取在2016年巴西残奥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再创好成绩。我们还要努力扩大残疾人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的相关人员加入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掌握重要的话语权。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残疾人体育作风建设。要坚决反对使用违禁药物和训练、比赛中的违规行为,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健康和残疾人体育的公平性、纯洁性,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要加强残疾人体育运动队管理和教育,建设一支奋发向上、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残疾人体育工作者要发扬“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

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是残疾人体育的群众组织,代表着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多年来,这三个组织在国家体育总局以及有关部委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活跃残疾人体育生活,组织和参加国内外赛事,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新的一届协会领导成员继续发扬这种传统,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密切团结残疾人,不断开创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残疾人体育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是用拼搏和汗水浇铸的事业。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省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在所有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的残疾人体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文化部首次组织召开全国美术工作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昨天上午蔡武部长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中国美术事业新局面这个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美术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目前我国美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美术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昨天下午大家围绕蔡部长的讲话,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美术工作的实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刚才,5位召集人交流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讲得很好,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具体建议,也有经验介绍,听后很受启发。昨天下午,我也到各个组听取了部分代表的发言。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国美术工作会议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党组对美术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团结和凝聚了美术工作各方面的力量,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推动发展的一次盛会。大家一致认为蔡部长的讲话理论联系实际,总揽美术事业发展的全局,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文风朴实,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对于推动全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美术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应该珍惜机遇,奋发有为,努力开创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大家还认真分析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刚才五位召集人已经汇总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概括起来讲,这些主要的意见是: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美术事业的全面繁荣和科学发展。二是要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调动全国美术工作者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推动美术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美术建设和管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四是既要加强美术发展的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又要以务实的精神制定具体的措施,要找到工作的抓手,推动出人才、出精品,把美术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提高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水平和质量,把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向世界,切实提升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大家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荣典制度、市场监管以及蔡部长讲话的文字修改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后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并努力落实。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国美术工作会议主题鲜明,求真务实,团结鼓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肩负神圣历史使命,描绘时代壮美画卷,塑造国家艺术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希望会后各地要认真传达学习蔡部长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蔡武部长的讲话精神,结合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和文化部近期将要开展的美术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扶持现实题材美术创作

正确的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问题。文化部一直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对美术创作的引导和扶持。此前,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效益显著。正是有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成功经验,在社会各界和美术家们的大力支持和建议之下,经中央领导批准,文化部与财政部将在今后几年内继续实施“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鼓励和倡导美术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美术创作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可称之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姊妹篇,它的组织实施对于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引导当代美术的健康发展、增加国家文化积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部将在总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工作机制,有效协调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和保障,努力实现引导当代美术创作研究方向、造就优秀青年美术人才、推出优秀现实题材美术作品的综合效益。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一是有计划地组织美术家开展深入基层的创作采风以及创作观摩和辅导;二是重点加强对于优秀中青年美术家的扶持和培养,将委托专业机构举办主题性美术创作培训班,集中辅导年轻的创作力量;三是加强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艺术司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成立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并已经着手开始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实施方案并启动创作申报工作。希望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认真组织、主动配合并积极发动本地区优秀美术家参与到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来,也希望全国的专业美术机构和广大美术家对该工程予以关注和支持,积极参与相关的创作和研究工作。

二、打造国家级展览平台,完善国家美术展览体系

对于美术创作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展览平台,对于促进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目前,除文化部参与主办的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之外,我们在近几年着力推进和打造了几项重要的国家级展览项目:

一是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中国艺术节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九艺节”期间首次举办,并确立为中国艺术节的固定项目,每三年一届。2010年“九艺节”期间举办的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汇集名家名作,盛况空前,在16天的展期中,共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10.6万人次。展览获得美术界内的一致好评和广大观众的普遍赞誉。

在今年十月将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该展览将延续“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的主题,汇聚近三年来我国美术创作的精品力作,让人民群众分享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展览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和种类,预计展出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水彩(粉)画在内的作品约500件。此前,关于展览工作的通知已经发至各地文化厅(局),希望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能够积极组织和发动本地区的美术家参与申报;希望各大美术院校、各专业组织对展览工作予以支持和协助,积极动员,发动更多的优秀艺术家拿出作品参与展览。

二是每三年一届的中国设计大展。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由文化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2年12月在深圳开幕。展览以“时代·创造”为主题,凸显了当代中国设计与社会改革发展的紧密联系。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的设计类展览和研究平台,中国设计大展首次成功整合了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以及跨界综合设计在内的众多设计门类,汇集了近几年来我国设计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了中国设计的整体形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设计大展不仅关注设计在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价值,而且关注设计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注重发挥设计对于社会审美风尚的引领作用。在80天的展期内,观众达30多万人次,在业内获得一致好评,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美术发展的新形势,促进美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拓展美术发展空间,特别是进一步发挥美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文化部正在就举办首届“全国公共艺术大展”进行研究和论证。公共艺术大展将与前两项展览共同构成政府主办的国家级美术展览的新体系。同时,文化部也在认真研究完善政府美术奖项,并探索建立荣典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杰出美术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希望通过这些国家级的权威的综合性展览平台和荣典制度的建立,更好地凝聚美术人才,展示最新创作成果,并树立明确的艺术创作的导向,这对于促进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全面实施美术馆免费开放,大力推动美术文化惠民

2011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美术馆免费开放工作全面推进。美术馆的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民生的高度重视,是一项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文化惠民工程,应该说以国家财政支持来推动实现博物馆、美术馆的免费开放,这是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能完全实现的一项文化惠民的重大举措。

免费开放使美术馆的观众流量大幅上升,受众层次日益丰富,在给美术馆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美术馆的业务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各有关美术馆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开放相关工作,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免费开放后观众及其精神文化需求所具有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目前,美术馆正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美术馆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发挥美术馆在地域文化发展和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展览水平、收藏质量和学术能力,实现对公众审美趣味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

四、实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全面加强美术馆专业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美术馆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事业发展都展现出令人欣喜的蓬勃态势。为了使美术馆事业科学发展,文化部着重加强对美术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管理和指导。2008年文化部公布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办法》及相关标准和评分细则。2011年中国美术馆等9家美术馆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有效推动了美术馆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今年年底,我们将启动第二次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工作,相关的评估办法、评估标准也将根据近年来美术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遵循科学有序的原则。美术馆的大量建设是美术馆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但是大发展、大繁荣绝对不是一哄而上、搞大跃进,中国地域辽阔,区域间差异很大,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美术馆的建设不能以大为标准,而是要综合考虑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美术馆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另一方面要防止把握不准造成新一轮的浪费。同时,美术馆建设要注重功能,不能重硬件、轻软件,只看重规模而忽视功能,这些都要引起注意。所以文化部重视美术馆的评估和标准的制定,就是要促进美术馆有序发展,科学发展。

此外,为了引导美术馆寻求合理的定位,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自2010年开始,文化部启动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项目评审工作,重点对美术馆优秀展览、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教育推广项目给予奖励性扶持。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面向国有美术馆和具有非企业法人资质的民营美术馆,3年以来,已经扶持优秀展览项目57个,优秀公共教育和推广项目49个,优秀学术研究成果6个,累计投入资金1650万元,惠及全国18个省区53家美术馆,其中民营美术馆入选项目约占入选项目总数的15%。应该说,通过年度项目的评审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美术馆在业务建设方面整体水平的进步和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对美术馆在业务建设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

在这里,我们对美术馆工作提出两点具体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美术馆硬件建设和科学管理,完善美术馆总体格局。虽然近年来我国美术馆建设速度很快,但无论是在总量还是人均数量上,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相比,美术馆建设还相对落后,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各级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持续加强对美术馆的建设投入和科学管理。在硬件建设方面,不要盲目攀比,要合理规划、准确定位,认真研究、充分考虑美术馆的功能要求,多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免造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要不断加大对现有美术馆的科学管理和事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美术馆建设中来,为美术馆的事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是要加强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美术馆履行专业职能的能力。第一,强化美术馆的收藏职能,提高收藏质量,逐步实现美术馆藏品的长期固定陈列,使美术馆真正成为汇集、展示优秀美术成果,积累文化财富的艺术宝库。第二,强化美术馆的学术研究职能,立足藏品、发掘地域文化资源,以研究带动收藏、提升展览质量。第三,强化美术馆策展和办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展览、收藏、研究的学术标准和要求,通过高质量的展览内容,实现对美术创作和大众审美的积极引导。第四,强化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善于运用新媒介传播手段,创新和拓展公共教育的方式和渠道,加大美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力度。

五、实施画院发展扶持计划,切实提升画院创作研究能力

画院是我国重要的专业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画院创作和研究工作的引导、扶持,鼓励和支持画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创作研究活动,促进画院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和研究成果,文化部自2010年开始启动了全国画院创作研究扶持计划的项目评审工作。该扶持计划目前面向各级各类国有的专业画院展开,着重对于深入基层的优秀创作项目和基于本地美术资源进行的研究项目予以扶持。3年来,已经陆续扶持画院优秀创作类项目52个,优秀研究类项目21个,累计投入资金1250万元,惠及全国25个省区和中直单位的41家国有画院,有力地促进了画院自身的业务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随着时代发展,画院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但创作研究始终是画院业务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画院要适应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激发创作研究活力,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真正发挥画院在美术创作、研究方面的示范作用。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画院的管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索设立画院考核标准,完善考核机制,促进画院的健康发展。

六、实施美术人才培养与扶持计划,造就高水平的美术人才队伍

对于美术人才的扶持是国家美术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目前,文化部开展的美术人才扶持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美术馆专业人员培训。2012年文化部首次开展了美术馆馆长、典藏工作人员和策展人的培训工作,共有来自全国美术馆的专业人员以及部分文化厅(局)相关业务负责人150余人次接受培训,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所属的64家各级各类美术馆。

二是专业创作人才的培养。2012年文化部首次举办画院专业人员研修班,分为山水画、人物画、油画3个不同门类,对来自全国22个地区的51家画院的73位专业画家进行了培训。研修班聘请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的著名艺术家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计划,使学员的专业水平获得了提升,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上两项培训工作,将作为文化部美术类人才培养的常设项目,持续开展下去。今后,美术人才培训和扶持计划将逐步探索打破体制身份的限制,面向全社会美术人才,特别是加强对青年艺术家的资助和扶持。希望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各相关美术单位能够充分重视、组织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到培训工作中来,利用好这难得的机会,切实提高美术专业人员队伍整体水平。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为优秀美术人才提供“用武之地”,解决后顾之忧:总之,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美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健全的高素质的美术人才队伍。

七、加强理论建设和艺术批评,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理论体系

美术研究和理论建设,以及文艺批评,在引导美术创作健康发展、提高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部历来重视艺术理论与学术建设,大力倡导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从目前国内美术理论研究的实际出发,在国家美术发展工程的总体框架下,设立了“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以推动我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两个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平台,一方面规划设立国家级美术研究的中长期课题,通过课题招标、申报、评审、验收及成果推广,推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逐步推动建立国家美术档案、文献资源数据中心,设立国家美术资源共享平台。

各地文化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蔡部长报告的精神,高度重视美术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协调各方力量,扶持重点报刊、媒体,形成舆论导向,营造美术研究和理论建设的健康环境,并积极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优秀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力度,增强文艺评论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理论体系建设。

八、加强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发展扶持力度,促进美术事业均衡发展

地方美术事业发展特别是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美术发展一直是文化部着力扶持的重点。除了在全国性的扶持项目中,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外,也在积极寻求与地方合作,有计划地扶持地方优秀美术创作晋京展出,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地方美术创作,促进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2012年文化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新疆好·新疆美术作品展》,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新疆美术家的创作成果,展览在新疆广大艺术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扩大了新疆美术的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希望,一方面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同志们要对本地区美术发展的环境和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和评估,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好丰富、独特的美术资源;另一方面,一些在人才、藏品等方面资源相对丰沛的地区,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与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地方美术事业的健康、均衡发展。

九、实施国际美术交流促进计划,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

艺术和文化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最直接的方式。国家美术发展工程着力推动和促进中外美术在高端平台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强调文化自信,注重从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相关规划,并积极够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以推动建立国际高端美术交流品牌,促进中外高端艺术对话,推广、传扬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和时代风貌的优秀美术家和优秀美术作品,提升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各美术馆及其他专业美术机构也应该有意识地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任务,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在主流的美术交流平台上,积极展现能够真实反映当代中国发展变革、人民生活、社会风貌的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主动向世界展示文明、多元的当代中国文化形象。

此外,国家美术发展工程还包括有民族传统艺术振兴计划、美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等子项目,并将随着国家美术发展的进程和条件的完善而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目前,国家艺术基金正在紧张筹建,相信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和走上正轨,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将能够更广泛地惠及到美术工作的各个层面,逐步将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纳入基金扶持范围,促进美术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

十、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工程,全面提高国有美术收藏的整体效益

在全面推进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各项工作的同时,文化部申请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了国家美术收藏工程,以进一步加强国家美术收藏力度,全面提高美术收藏整体效益。

早在2004年,文化部、财政部就共同设立了“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国家美术作品的收藏和捐赠奖励,目前该专项资金为每年2000万元。该项目实施10年来成效显著,褒扬奖励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也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美术收藏的现状和问题,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研究,文化部提出了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系统方案,希望将目前国内美术馆等公益性收藏单位分散的收藏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统筹和加强,使国家美术收藏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加大对于国家美术收藏的研究、展示、宣传和推广力度。这不仅有利于鼓励艺术家、收藏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国家捐赠,保证国家美术收藏,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使美术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也有利于倡导当代主流的美术价值标准,对艺术市场形成有力的引导,推动当代美术创作的健康发展。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目前几项主要工作包括:

(一)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

该活动是从美术馆的藏品研究展示、宣传推广工作入手,希望通过项目扶持的方式,引导美术馆加强对藏品的研究利用,并逐步实现美术馆藏品的长期陈列。2012年文化部首次组织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全国28个国有美术馆的藏品展览8月至1 1月期间陆续举办,共展示馆藏精品超过3900件,观众总量超过170万人次。今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也接到了各地美术馆的踊跃申报,经过专家评审已经确定30个展览项目纳入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我们将协调各方面资源加大对于展出季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希望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美术馆,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案,认真做好展览实施、公共教育以及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优秀美术作品能够惠及群众,使其社会效益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二)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

制定科学有效的国家美术收藏规划,首先要摸清家底,对已有的国家美术藏品资源有清晰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国家美术藏品资源的普查工作首先将从国有美术馆藏品普查入手,并逐步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美术收藏单位。该项工作由中国美术馆和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论证,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在今年上年年全面启动。希望各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国有美术馆深刻认识藏品普查工作对我国美术馆建设和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藏品普查工作的实施予以积极的支持配合。

(三)建立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中心。

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中心将在目前国内具有较为成熟的藏品保护与修复技术和硬件条件的美术馆中培育建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扶持2-3个设备先进、技术完备,同时具有高水平专业修复人员队伍的国家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示范中心,加强国家美术藏品的保护、修复,开展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专业人员培训工作、美术藏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工作等。目前,艺术司已经委托中国美术馆研究制定相关业务和技术标准,本年内将启动示范中心的申报、考察工作。

最后,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美术事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美术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目前,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希望各地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方面切实提升自身在美术管理工作方面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积极为美术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肩负起美术行业管理的职责,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共同推进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同志们,全国美术工作会议即将圆满结束,此次会议,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分析问题、探讨发展,无疑将对全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美术机构以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抓住历史机遇,振奋精神,共同努力,全面开创我国美术事业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文化部有关司局也将继续转变工作作风,为推动各地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谢谢大家!口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2011年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经过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健身气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2/3的省区市成立了专门机构,编创推出9套健身气功新功法和4套竞赛套路,建立活动站点13000多个,发展练功群众100多万人,开展全国系列展示活动907场,举办全国交流比赛12次,推广工作覆盖到了全国各省区市,并且从国内走向国外,组派117个团组到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了推广传播,特别是使健身气功项目正式进入全国体育大会和世界传统体育大会。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10年的努力,健身气功管理工作不仅走出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而且呈现出功法推广由城市社区向村镇、学校、企业和机关发展,业务骨干由辅导员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教练员发展,活动组织由建站设点向俱乐部、培训基地发展,活动内容由推广功法向表演展示、交流比赛发展,项目建设由国内推广向国外传播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国健身气功工作已经开辟了崭新的局面,发展走势非常看好,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过去的10年,是我们共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10年。10年不平凡的岁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健身气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把体现党的政策和满足群众的需求统一起来,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启示之二:健身气功是一项特殊的体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紧紧依靠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启示之三:健身气功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确处理建设和活动的关系打好工作基础,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妥的关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启示之四:健身气功是一项群众体育工作,主动进入到体育事业的整体建设中去,主动融入到大群体的活动中去,是健身气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到的启示也弥足珍贵,其中凝聚着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在创业道路上的艰辛和汗水。

二、关于2011年健身气功工作的估价和评点

2011年,是健身气功工作全面进步的一年,全年有这样几项别具特色的工作。一是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群众体育大奖,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二是全国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有关省区市的一致好评;三是直接向站点发送《健身气功》杂志和音响器材的工作落实得比较好,赢得了习练群众的热烈欢迎;四是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和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试点成功,走开了推广工作的新路子;五是高校推广、行业体协推广以及配合转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领域;六是我们中心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和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健身气功展示成功举办,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七是成立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准,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气功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八是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首次在国外举办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多面效果,起到了多重作用。2011年各省区市在基础建设、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次大会上将对23个省区市健身气功管理单位给予通报表彰,这里特别要对2011年工作进步幅度比较大的新疆、福建、贵州、甘肃、黑龙江的健身气功主管部门提出表扬。一年来,广大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辛勤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甘于清贫,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为健身气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做出了新的贡献。值此年终岁尾之际,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全国的健身气功管理干部表示衷心感谢!

三、关于今后一个阶段健身气功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2012年的健身气功工作,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基础建设,无论是国内的推广还是国外的教学,特别是还有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说要干的事情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做好新年度乃至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健身气功事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把文化引领贯穿健身气功工作的全过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我们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行业、各级单位各有各的责任。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一体”的思想、“三调合一”的理念、“身心兼修”的方法,这些儒、释、道等诸子百家文化无不渗透在这一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看,还是从这一项目历史背景、社会形态和价值作用的角度看,做好这项工作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刘鹏局长就曾用“五禽戏”佐证体育文化。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术升华到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我们中心已经组织专家启动了《健身气功学》的编撰工作,争取在2012年年底前推出,使其成为健身气功推广工作的文化权威和理论支撑。健身气功区别于其他锻炼的关键,在于气功是主动地、内向性运用意识,以增强其驾驭形体的能力,促进身心达到高度统一。要使我们的功法紧紧吸引住练功群众并获得更好的功效,必须要深化现有几种功法的教学层次,把“三调合一”的技术要领进入练功状态,以充分体现气功健身的独特魅力。对此,我们已在2011年组织专家启动了四种健身气功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进一步充实其文化内涵,从而使教学推广和习练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二)要使稳中求进成为健身气功工作的总基调。从事健身气功工作既是光荣的,也是有风险的,在座的每位同志都有切身感受。在我们的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在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大家一定不能淡化风险防范意识,更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求发展、求进步。随着健身气功习练人群和各种交流展示比赛活动的增多,无疑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如果对习练者或气功活动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把握好稳中求进,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站点的管理。建站设点要严格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要求审批,对负责人和辅导员的审查更要严格。各省区市要严格落实所建站点的年检制度,对未按要求审批的站点要进一步完善手续,对有其名无其实或有违规问题的站点要坚决予以注销。建站设点一定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原则,已经建立500个以上站点的省区市,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提升和数量巩固上,最好能够做到一个站点一个站点地过一过,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加强对队伍的管理。建设队伍第一位的是要把好进口关,按照《健身气功项目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暂行办法》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和审批,否则不予承认。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裁判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要加强对活动的管理。随着健身气功工作的发展,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希望各地今后举办健身气功活动,要继续按照《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报批,同时采取体育、公安、场地等方面齐抓共管的安保措施,从而确保活动万无一失。稳中求进,顾名思义不是消极的稳,是一种积极的稳。稳与进是互为因果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进,进是在保持平稳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新进展。总之,大家要牢记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要将协调发展作为健身气功工作的突破口。这些年的推广工作由点到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并影响着推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2012年要把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一是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在2012年要把练功站点落后的省区市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这些省区市的站点数量发展有较大的突破。二是要解决推广领域不协调的问题。各省区市在2012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要把上述领域中的建站设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研究、去落实。三是要解决人才队伍不协调的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们拥有了一支不同等级的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队伍,但等级比较高的主要在一些高等院校,因此在基层活动中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要突出抓好培养基层高等级的教学和裁判人员,把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一线。四是要解决推广模式不协调的问题。可以说依托站点推广健身气功新功法,是我们这些年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实践证明,这一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此,我们近两年已经有所觉察,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收效甚微。最近,我们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俱乐部授牌仪式,明年设想再给一些省区市授牌。希望各省区市也要把建立健身气功俱乐部这一做法推广起来。总之,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各自的短板,从而做到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在残联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元旦一过,我们就召开全市残联系统工作会议,争取今年工作早启动早安排早布置。刚才X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结合实际,作了重点回顾和思考,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适逢改革开放XX周年和残联组织成立XX周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区两级残联组织扎实推进群团改革,圆满完成“七代会”换届任务、深入开展市委“大调研”活动和“十三五”中期评估工作,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推动残疾人事业上了新台阶。

(一)以“七代会”换届为契机,提升残联组织的影响力。坚决落实群团改革要求,狠抓攻坚突破,不断增强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水平。创新动态更新XX+XX+XX指标体系,实时采集、综合分析、及时应用,监测小康进程;推进残疾人事务下沉社区“全市通办”,XX项高频业务纳入“一网通办”,实现老百姓“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加大融媒体宣传,讲好残疾人“故事”;进入市委“大调研”微信公众号,梳理“三跨”问题,发出残联声音;参与市政府对口省市扶贫帮困,落实重点帮扶地区。

(二)以市委“大调研”为抓手,解决残疾人民生实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一批残疾人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民生实事,推进新型残车上市置换和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出台,梳理出一批残疾人长护险特殊政策、助聋门诊、重残养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XX个社会关注度高的课题开展调研,为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三)以“十三五”中期评估为目标,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指标和重点项目,在“十三五”中期总体上达到进度要求,完成情况符合预期。我们通过这次比较全面的“体检”,及时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今明两年引起重视:一是残疾老龄化程度持续攀高;二是残疾人家庭仍以转移性收入为主,难以持续保持较高的增收速度;三是残疾人家庭消费支出以生存性支出为主,恩格尔系数依然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四是残疾人就业稳定和质量问题依旧存在,劳动增收增长乏力;五是社区专业康复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康复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四)以法治化为手段,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源头治理和属地管理,畅通信访渠道和信访秩序有序可控,全年来信、来访、集访比例相对上升,上级转办同期有所下降;开通国家信访网XX分系统市、区、街(镇)三级办理权限,构建本市残联系统纵向到底、三级互通、各负其责的信息化信访工作体系;更新XXXXX残疾人服务热线知识库,联合交通委对全市公共停车场(库)无障碍停车位开展普查,改善残疾车友停车难状况,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总体而言,去年各项工作贯彻改革要求有力,融入大局有效,推进工作有序,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这是全市各级残联上下共同努力,体现担当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向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新时代新形势对我们深入系统思考残疾人事业发展、主动聚焦扎实推进制度创新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二、高起点谋划2021年工作

2021年是新中国成立XX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中国残联明确的“深化残联改革年”。前不久,市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明确2020年工作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一要牢牢把握“四个放在”的工作基点,二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三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重大原则,四要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使命任务,五要牢牢把握富于创造的实践要求。XX书记指出,XX要当好排头兵、先行者,就要抢抓机遇,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使工作有兴奋点、落实有发力点、经济有增长点、发展有新亮点,让XX始终焕发制度魅力、环境魅力、人文魅力,奋力跻身世界顶级城市行列。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XX残疾人事业发展放在落实国家对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中、放在XX经济社会的总体格局之中、放在对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数据动态更新的分析应用之中来思考和谋划,坚定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信心,把贯彻七代会精神和群团改革的要求往心里去、往深里走、往实处落,对标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对各项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

今天我们已下发《2020年XX市残疾人工作主要安排》,明确2020年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重点围绕“法治残联、智慧残联、开放残联”建设目标,运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手段,通过“融进去、沉下去、放出去”的工作方式,实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任务要求。

(一)完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XX书记指出,XX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必须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本市已较好较早地建立了残疾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今年既要抓好困难残疾人托底保障制度的完善,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又要不断满足残疾人全面发展的服务供给,围绕需求,精准服务。

在底线民生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兜底保障。重点:一是建立特困残疾人保障救助,重点对象建立“一人一档”,精准帮扶;二是“两项补贴”提标调研;三是困难残疾人家庭教育救助。

在基本民生方面,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重点:一是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评估调整;二是提高阳光基地、惠农基地残疾人劳动增收水平;三是研究重度残疾人纳入长护险工作;四是研究建立重残无业、老养残、低保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机构养护制度。

在质量民生方面,进一步满足残疾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发展。重点:一是抓好每年度的小康监测,尤其是牢牢盯住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和残疾人家庭刚性支出这两个反映残疾人实际生活状况的数据;二是丰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三是组建残疾人文化艺术团;四是备战全运会和冬奥会;五是建设一批示范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样板,这些工作都是呼应残疾人民生需求的,要花大力气搞好调研、制定方案、狠抓落实。

(二)提升残疾人组织工作水平。今年的重点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智慧残联、法治残联、开放残联建设,解决职能错位、管理越位、工作缺位、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完善符合残联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使残联组织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效率。

一是智慧残联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城市管理,这是大势所趋。XX书记在这次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深化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设,更多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时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按照市残联“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我们正在全面推进智慧残联“五个一”工程建设(即:一网、一库、一图、一户、一证),其中建设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型残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将与发改委研究院联合打造智慧残联建设,一是完善残疾人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二是完成残疾人智能证的开发和应用;三是健全无障碍电子地图数据资源及应用;四是继续推进政府全网无障碍改造;五是继续完善“一网通办”事务,我们要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开发和管理应用,推动全市残疾人工作管理和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二是法治残联建设。建设法治残联就是要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为目标,在推进立法、依法履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监督机制、法治教育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把残联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今年重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中国残疾人保障法XX实施办法,配合人大政协做好执法检查工作;二是落实好代表委员意见和提案工作;三是开展好“阳光之家”星级评选工作;四是建设好专职委员队伍;五是维护残疾人群体稳定。

三是开放残联建设。XX是全国的XX,要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你我都有份。今年重点工作:一是要善于“走出去、请进来”,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落实好对口扶贫帮困的政治任务,有计划地做实做细各类帮扶项目;三是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我们要建立长三角沪苏浙皖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机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形成残疾人权益保障互通、康复服务互助、教育就业互帮、宣文体工作互促、发展经验互学的“五互”联络格局。上半年召开首届长三角三省一市残联理事长联席会议暨首届康复论坛,XX是东道主,希望各区残联积极响应,年后启动协同筹备工作,促进市区两级全方位对口交流,凝聚共识,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延伸扩展,不断提升长三角区域残疾人服务能级。

(三)提振残联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XX书记在最近的市委务虚会上指出,XX的干部要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就必须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残联干部要率先响应市委号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巩固群团改革成果,奋力开创新时代XX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做实残疾人事业宣传主阵地,凸显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谁能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谁的群团工作就做得好。残联工作的对象是残疾人,引导残疾人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突出讲政治的第一要求,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残联组织的政治任务。

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残疾人群众思想政治状况、群体心理动态、价值取向情况,把针对性强、精准度高的服务融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去。特别是要利用好“XX大调研”微信公众号、市残联“两微一刊”等新媒体矩阵和公益广告等平台,壮大残疾人工作的舆论宣传阵地,办好各类残疾人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扶残助残环境和氛围。

二是让干部有担当,凸显先进性。XX书记曾指出,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今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六中全会提出,XX要立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市委对XX干部提出,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让永不懈怠、积极向上成为我们干好本职工作的不竭动力,努力担负起XX这座超大城市建设的特殊使命。

全市各级残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好残工委各成员单位部门的作用,统筹好市、区、街镇、居村四级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引导好各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残助残行动,带动好各专门协会发挥作用,使残联组织增强动力、提升能力、激发活力。各级残联干部要树立好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讲政治、有信念、守纪律,始终站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高度,推进高质量的小康进程,让残疾人享有发展机会,享受美好生活,真正成为为残疾人解难的贴心人、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好助手,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再立新功。

三是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凸显群众性。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残联组织要把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重心下沉,接好地气。我们要始终强调“明职责、强基层”的改革要求,优化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力量。同时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双结对”活动,通过党员社区报到、公益志愿活动等途径,发动机关党员干部在基层联系点与残疾人结对,了解残疾人生活状况;与专职委员结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发挥好联系服务残疾人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同志们,春节将至,最后我再强调几件具体事情:一要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慰问活动,不遗留少重复,把温暖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残疾人身边。二要加强廉洁自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防“节日腐败”,确保廉洁过节、文明过节。三要抓好安全保密工作,重点是设施运行安全、服务安全、防火、防盗和防失密泄密工作,确保春节期间的平安、祥和。

在残联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研究讨论全国残联系统的“六五”普法工作,我们召开了这次会议。下面,就残联系统今后五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 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制度。制定的法律只有让大家充分知晓,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繁重,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完成“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均提出了明确要求。20上半年,政治局常委会专题听取“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和“六五”普法规划制定情况汇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对“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对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和监督检查等提出了要求。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召开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直非常重视。王新宪书记在维权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普法宣传是亟待加强的一项工作,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强对普法宣传工作的领导,尽快对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加强。为理顺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和工作机制,落实新宪书记的批示,对中国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结合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职责分工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普法工作。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联系统普法工作,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工作的各项任务。通过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使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学会运用宪法原则和精神,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通过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全国残联系统内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系统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

残联系统普法工作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把学习宣传与残疾人事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残联系统“六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残疾人保障法》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法,要通过积极宣传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改善残疾人依法维权的社会环境。要深入学习宣传《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以及即将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法等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促进改善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三、在总结“五五”普法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未来五年残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五五”普法期间,各级残联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工作任务。其中特别抓住了《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契机,把《残疾人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修改作为一次向全社会宣传普及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过程。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开展普法工作,有声势,有影响。各地方根据当地情况,利用多种途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摸索总结出了很多普法工作好的经验做法,确保普法工作取得了实效。残联系统涌现出了一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次会上提交给大家的残联系统“五五”普法工作总结写的很好,很全面、很实,总结了“五五”普法工作成绩和经验,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对“五五”普法期间同志们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六五”普法工作要在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和做法基础上,按照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中国残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要积极发挥作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各地方各部门普法工作的实效。各相关部门和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残联普法工作要求在全国的落实还要靠各地方残联,要加强对地方残联的指导,重视普法工作经验交流,查找问题和不足,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营造学法用法氛围。

要针对宣传教育的对象扎实有效地做好普法宣传教育。一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宣传。因为残疾人工作保障和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要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才能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犯,残联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维权。二要重视各级残联领导干部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法制学习和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建立了法制讲座制度,请著名法学专家讲授基本法律制度、法律知识和某些专业法律,各级残联党组中心组学习要加强法制学习内容,做残疾人工作首先要自己明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各项法律规定。三要重视对社会进行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只有让全社会都了解残疾人有哪些权利,残疾人才能得到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四要创新对相关政府部门和执法机关的宣传。只有执法机关清楚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定,才能依法办事,最终落实相关规定。

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要把利用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法制宣传日等集中宣传和日常工作中随时宣传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有声势、有规模的大型活动,也要注重润物细无声、日积月累、点点滴滴的渗透式宣传教育。

在宣传工作的方法上,要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好网络、移动通讯等新媒介的作用。

今后五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和进步,依法治国进程将不断加快,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和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残联系统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残联发言稿范文】

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第28个国际盲人节,我们高兴地参加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关爱残疾人—阳光志愿助残基地揭牌仪式,收获盲人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成果。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向盲人兄弟姐妹及其家人表示亲切的节日问候!对中国盲文图书馆成为“关爱残疾人--阳光志愿助残基地”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部委领导同志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和国家历来关心、重视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法规政策。盲人文化事业作为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就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盲人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及特别扶持,体现了伟大祖国对广大盲人的深情厚爱。李长春、刘云山、邓朴方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两次到中国盲文出版社和新落成的中国盲文图书馆视察工作,对加快推进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李长春同志明确指出“盲人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繁荣发展盲人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邓朴方同志也对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细致而具体的指示要求。此次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启动阳光志愿助残基地得到了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中华志愿者协会等部委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大家的共同爱心,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的重要举措,是开展阳光志愿助残行动的具体体现。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理念,这也是中国仁人志士一贯秉承的思想脉络,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志愿服务正是这种奉献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以及正在举行的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全面彰显了志愿者服务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它包括了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我国有1233万盲人,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盲人有同样的权利、尊严和价值,有同样的智慧、创造和激情。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新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弘扬志愿助残理念、彰显志愿助残风尚的具体行动。为了进一步落实盲人文化志愿助残的社会责任,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以保障盲人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增强志愿服务责任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框架的攻坚时期。努力促进盲人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盲人基本文化权益,让盲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事关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大局,事关惠及盲人民生社会大局,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作为盲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要紧扣文化助盲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盲人为重点,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充分认识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盲人文化服务能力,完善盲人文化服务体系,将这一惠及最困难群体的民生大事抓实抓好。

二是以满足盲人实际特殊需求为切入点,积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要坚持以盲人为本,以服务至上,以盲人文化服务为主线,把完善和提高盲人文化服务工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盲人实际特殊需求出发,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开展盲人迫切需要的、盲人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志愿活动项目。要把盲文图书馆作为人道主义思想宣传基地、大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中国盲文图书馆作为全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辐射作用,以贴心、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切实帮助盲人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自身文化修养,切实改善盲人出行、信息无障碍、社会服务等内外环境。

三是以努力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着力点,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志愿者普遍年富力强,有丰富的学识,有广泛的社会联系,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有抓住机遇、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激情活力,后发优势明显。刚才志愿者代表的宣誓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助残志愿者不仅仅有中小学生、青少年,还包括广大妇女、老年人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昭示着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前景广阔、态势喜人。

要针对盲人服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特点,进一步加强盲人文化服务志愿者培训,让志愿者更多了解盲人的特点和盲人文化服务的特殊性,以“人道为基、志愿为本、服务为先”理念为服务宗旨,通过健全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盲人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同时,要让志愿者在参与盲人文化服务过程中,也能得到自我提升,发现其服务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与应有的回报。此外,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助推作用,抓住当前大力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弘扬志愿助残理念,大力宣传志愿助残感人事迹,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盲人文化公共服务,使志愿服务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深入学校、深入社区、深入人心。

四是以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设为着眼点,构建科学长效发展机制

要积极做好志愿者工作、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等基础建设工作,具体规划完善好由几部委共同制定的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突出把盲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让志愿者乐于参与志愿服务,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高和个体发展的机会,让社会上更多的有志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扩大社会影响力,积极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稳定而长效的志愿服务发展机制。

我们将注重发挥中国残联的组织协调作用,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办、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协会、北京市残联等多家单位和部门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整合多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盲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在加快发展盲人文化事业的新形势、新任务下,保障广大盲人共享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和创造,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亮广大盲人朋友的心灵,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份内责任。期望大家都来关注盲人文化事业,关心盲人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到盲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以盲文图书馆为平台,努力使盲人朋友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实实在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盲人朋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生力量而创造有力条件!今天,大家都是志愿者,我们将在志愿服务大旗下,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志愿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各部委、各部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祝愿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福大家顺意安康!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推动专门协会工作再创新局面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国残联高度重视,朴方同志发来贺信对专门协会工作寄予深情厚望并作出重要指示,朴方同志特别嘱托:“各专门协会要认真研究社会组织的运作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更开放、更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勇敢地担当起本类残疾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利维护者的角色,自觉地和全体残疾人一起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海迪同志也特别强调:“各级残联和各级专门协会要珍惜专门协会社团法人登记来之不易的机会,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坚持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残疾人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赢得广大残疾人和亲友们的支持,展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形象。”新宪同志在讲话中回顾并总结了专门协会发展历史、取得的成就和创造的经验,深刻阐述了专门协会社会团体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专门协会进行社团登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民主和增强代表职能,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协会主体地位和残疾人‘主人翁’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协会优势和增强协会活力”,对下一阶段残联和专门协会共同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小泉同志也提出:“各级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应给予专门协会资金支持。希望各专门协会提出符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的实施项目,要具备操作性,符合基金会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会上,中国残联通报表扬了241个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受表扬的单位和个人代表也介绍了工作经验和感人事迹,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会议履行了四个协会社团登记法定程序,标志着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社团登记工作即将顺利完成。

各专门协会委员作为全国本类别残疾人的代表,选举产生了本协会的负责人,通过了新修订的《协会章程》。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各协会委员会连夜召开会议,各位代表就协会工作和其他相关业务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完善协会工作机制,加大残联支持力度,保证人员、经费、场地落实,盲人、聋人理事的配备,残疾人参政议政,章程修订以及涉及当前基层残疾人普遍面临的困难等愿望和诉求。会后我们将归纳整理,专题上报主席团、党组、理事会研究,有效地吸纳和落实。

(二)会议对于做好今后专门协会工作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提高了认识。

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朴方同志的贺信和新宪同志的讲话,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系统了解了各专门协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成效和经验,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交流协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了对专门协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协会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三)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专门协会的工作目标。

以来每个五年计划或纲要实施之初,中国残联都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专门协会工作会议,专题部署工作,已经形成制度。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是中国残联四个专门协会社团登记第一年,会议恰逢其时,为专门协会工作提出了战略规划、做出了重要部署。各专门协会委员会会议研究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协会工作开创新局面明确了任务目标。

(四)会议对残疾人事业大局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

程凯副理事长向各位代表详实解读了“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人文理念、重要举措和宏伟目标。通报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及自上而下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特惠政策、项目投入、设施建设以及采取的配套实施举措等。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措施,信息量很大,说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困难、愿望太多太多。正因如此,需要更多的政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扶持,需要中国残联在国家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广大残疾人已经并将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对未来充满了期盼。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两个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实效内涵,感受到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辛勤努力,更加体验到专门协会和广大残疾人不仅仅是事业的受益者,也是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使我们增强了信心、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对于我们今后把握工作格局、肩负历史使命、兢兢业业地投入残疾人事业都大有裨益。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专门协会进行社团登记,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推动专门协会工作再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谈三点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

朴方同志的贺信和新宪同志的讲话立意深刻、高瞻远瞩,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人道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阐述了活跃专门协会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家形势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局,明确了专门协会工作的战略发展目标,是推动今后协会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献和基本指导方针。朴方同志殷切希望各专门协会真正成为“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权益维护者”,新宪同志提出专门协会要“五个增强”、各级残联保证“五个有”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行动举措。各地要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工作,及时向党组、理事会全面汇报,提高对协会工作的认识,结合本省工作实际,制定支持协会工作的发展思路,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明年3月底前将本省具体贯彻落实的情况报告报送到中国残联组联部。各省专门协会主席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基层广大残疾人传达领导讲话精神和此次会议成果,向本类别残疾人宣讲中国残联推动协会工作的战略部署,使贯彻会议精神成为一次既部署工作又联系残疾人的过程,进一步团结凝聚本类别残疾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自身特殊优势,借鉴成功经验,不惧挑战,克服不利因素,克服畏难情绪,克服消极观念,切实做好本省协会工作。

(二)抓住机遇、把握契机,推动协会工作向纵深开展。

正如朴方同志在贺信中指出:“进行社团登记,对协会来说,是新的起点。对残联来说,是新的课题。登记只是形式,如何体现内容、形成力量则需要更多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协会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一点新宪同志在昨天的讲话中分析得十分深刻。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协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狠抓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圆满完成会议所提出的各项任务,不负广大残疾人和亲友们的期望与重托。

各级专门协会要勇于承担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抓住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社团登记的有利契机,保证协会稳定健康科学发展,保持创新生机活力,切实履行好“代表、服务、维权”职能。要抓住“实施强基育人工程、开展社会化科技助残、举办多样性品牌活动”三条主线,着力“素质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三项基本建设,努力将协会建设成为“学习文化型、服务能力型、创新活力型”“三型”协会,实现新宪同志提出的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影响力,增强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夯实组织基础,规范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强协会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县级以上组建率在“十二五”末达到100%。按照中国残联要求的规范化建设、组建率等任务目标,下大气力突破,全面完成。不要仅仅追求形式和数量,而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实效。

——强化基层协会,实化基层工作。对省、市、县(区)级专门协会工作实施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延伸工作触角,调动基层积极性,活跃基层协会工作。明年在部分县(区)级专门协会探索实施负责人差额选举试点工作,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有效发挥各协会内设委员会作用,做优做实。加强调研,积极反映残疾人特殊需求,兼顾特性建言献策,统筹安排同步推进。

——推进文化建设,保持创先争优。各级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学习文化型”协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各级专门协会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融入大局,发挥优势,参与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活动,打造品牌、拓展项目,扩大影响、满足需求,繁荣残疾人文化艺术,使协会成为残疾人的文化精神家园。要配合残联业务部门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以此推动协会活动场所的落实。从开始,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将进入巩固规范阶段。协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于坚持政治方向、融入服务大局,确保创新活力、增强先进素质呈现了特色成效。前一段时间中组部、国家机关党工委来中国残联座谈听取了专门协会创先争优活动的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关注。希望各省残联高度重视,组联部门认真组织各专门协会积极参与,把协会创先争优的规范化标准、工作内容纳入到地方专门协会工作的年度考核中,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总结好经验,巩固好创先争优工作成果,每年以不同的形式,对地方开展创先争优、推进协会工作进行经验交流。

——培育综合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各级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服务能力型”协会。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协会负责人和协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残疾人参政议政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要发现培养输送残疾人后备人才,使之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要联合一些高校、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纳入到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体系当中,形成协会独有特色、符合实际、特性突出的协会工作理论,指导具体工作。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满足各类残疾人特殊需求,提供类别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牢记使命、不负重望,以人为本、服务至上。

——增强协会活力,创新工作机制。各专门协会要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型”协会,加强与本类别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抓住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历史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进同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借助专项工作基地、家长资源、志愿者力量等,继续打造各协会创造的品牌,比如无障碍与辅具、信息交流无障碍、你行我行大家同行、中途之家、特奥活动推广、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精障孤独症人士康复等,突出个性与特点,形成优势与特色,提升品质和影响。积极参与“两个体系”建设等残联中心业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参与涉及残疾人法规政策的制定。五个专门协会要相互团结、互联互助,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共享并整合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所用。协会现在具备两大方面的优势,既有残联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作为坚强的后盾,又具有登记后的社团法人地位,充分依法按章履职,发挥独特优势作用。专门协会要在实践运行中探索出工作新模式,这一新模式一是在朴方同志贺信和新宪同志讲话中已经深刻诠释了,二是由各专门协会以及广大残疾人朋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创新并加以自我发展完善。要增强社会化管理意识,与时俱进发挥社会化工作优势,整合调动社会资源,激发内在活力动力。要加强并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协会工作每年向主席团报告工作制度,坚持理事会与专门协会年度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协会社团登记之后,要依章管理、依法募捐,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管好用好资金。时刻警钟长鸣,公开透明,绝不能出任何问题。这次会后要针对社会团体法人登记后的协会委员会工作规则以及工作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完善,还要开展残疾人工作的评估与监督,探索建立评议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作实施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

(三)完善机制、团结协作,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合力。

海迪同志在省级残联专门协会主席培训班上指出,“专门协会工作是残联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残联的业务与专门协会工作是互相促进的,同样属于残疾人事业这个有机整体,是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的关系。各级残联要克服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将专门协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专门协会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协会主席和委员的作用。”昨天会上新宪同志深情地说:“各级残联要怀真心实情、出真招实招,把真挚感情融为对协会工作的诚心支持,把对残疾人及亲友的敬重化为对协会工作的重视,切实促进协会工作健康发展”。对任何工作而言,一个合理的机制非常重要,可以发挥长久的作用。坚持“残联领导、部门协同、协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协会自身特有的优势和作用,以社会化工作方式,密切联系本类残疾人及社会组织,宣传感召动员社会,广泛扩大社会影响,多方努力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合力。

切实提高对专门协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在重大工作部署中发挥协会应有作用,前期征求意见、中期共同参与、后期评估反馈,保障协会及残疾人知情权、话语权与参与权,让残疾人及亲友充分表达意见、提出建议,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残疾人,让残联工作更有实效,更加贴近残疾人,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增强协会和残联的代表职能,防止残联组织脱离残疾人,防止残联组织滋生官僚主义,防止残联组织失去活力与生命力,最终让残疾人认同、让残疾人信任、让残疾人拥护。

我强调一下,要切实关心和支持从事组联工作和协会工作同志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继续加大盲、聋专职理事及智、精亲友专(兼)职理事的配备和培育工作,没有完成任务的省份要按新宪同志的要求,在两年内抓紧配齐配全;要形成长效稳定的人才机制,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残疾人干部、协会骨干及优秀残疾青年在专门协会工作及各项业务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残疾人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和自律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学养,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充分参与社会,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要按照新宪同志的要求,各级残联对支持专门协会工作做到“五个有”:“有坚强的领导、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有预算经费、有活动场地”。现在大部分省级残联都成立了协会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场地与人员有了基本的保障,至于经费问题还希望各地残联再努一把力加以解决。由于专门协会与残联的特殊关系、渊源关系、天然关系,虽然协会进行了社团登记,但是为了协会全面科学发展,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维权”三项职能,实现“三个活跃”,发挥主体协会和残联支柱的独特优势作用,残联应义不容辞地提供必要的活动资金,给予长效性支持。明年组联部门要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协会需要组联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已经分解,指标已经量化,纳入到了“强基育人”工程的任务目标之中,每年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估督导,以切实抓好落实。

在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协会既是参与者也是助推者,也要切实增强在社会管理与服务大局中发挥作用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国残联始终重视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服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级残联要支持专门协会发挥联系本类别残疾人社会组织方面的天然优势,既要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服务和管理,推动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也要发挥专门协会在联系残疾人社会组织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与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同志们,这次会议就要圆满结束了,我们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今后五年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发展纲要确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为此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这既有赖于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全体残疾人的积极参与,各专门协会将大有作为。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这次全国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是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推动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全面总结近年来残联信息化建设经验,深入分析残联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下面,我就加强全国残联信息化建设,提升各级残联的行政信息能力讲几点意见:

一、顺应发展,提高认识,深入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入、更加扎实的新阶段,信息化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残联要主动顺应信息化浪潮,充分解放思想,把推进信息化与履行残联职能、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业务监管效能结合起来,与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结合起来,与拓展职能空间、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一)信息化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信息技术发展为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提供了新机遇、新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工作模式、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残疾人事业要主动顺应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将信息化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残疾人事业整体业务格局中的整合作用,为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事业的科学化水平。

(二)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系统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构建残疾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为党委、政府,为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工作信息是残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各级残联的基本职能之一。在部署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将“真实的了解、真挚的关爱”确定为调查口号。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之初,朴方主席经常说,“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知道和了解,是残疾人工作赢得支持、纳入大局的前提和基础。不同时期的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残疾人工作走向精细化的背景下,要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手段,构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协调人社、民政、教育、卫生、扶贫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残疾人工作。要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科学、精细、有效的信息化业务监管和绩效评估机制,开展绩效监督和评估,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系统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主动推行网上办事和政务公开,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既开辟了新的为残疾人服务的途径,也便于广大残疾人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深入推进各级残联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为残疾人办事的效率,有利于保障残疾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强化残联“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四)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残疾人工作走向个性化,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趋势。面对残疾人群体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快速增长的需求,依靠传统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信息化建设是残联组织服务能力的放大器。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增强我们开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使有限的服务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个性化的残疾人需求得到更加及时有效充分的反映。要贴近业务工作发展和残疾人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业务平台和残疾人基础信息需求平台,强化功能,突出实用,使残疾人需求更快得到反映,使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业务工作与残疾人需求的对接,切实提高残联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政策和工作规范方面,将残疾人信息化、统计、信息无障碍等工作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7号)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划,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和各项重点领域,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在组织建设方面,已经在全国残联系统建立了信息化、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和专业工作队伍。在业务应用方面,已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残联建立起四级网络化业务应用和统计台账。在核心数据建设方面,截止到年9月,已采集了2074万持证残疾人的基础信息和2028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信息。在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方面,33个省级残联已建立了门户网站。在信息共享方面,残联系统内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已建立了工作机制。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各级残联推行电子政务管理,提高为残疾人的办事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形成。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信息、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向辛勤工作在信息化和统计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首先是感谢各单位做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回过头看,2010年,中国残联干部人事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具体落实工作要靠干部人事处的每位同志。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如果没有认真严谨、开拓进取、服务大局的精神是做不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在工作总结时,其他业务工作可以做到该表扬的表扬,该肯定的肯定,但是干部人事部门的工作是常态化工作,不显山,不露水,许多工作还不能到处宣传。大家都是无名英雄,不为名,不为利,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感谢各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你们带着一支队伍,能够把人管好,把队伍带好,就要付出很多心血。一个单位人越多、部门越多,里面的层级就越多,差距就越大,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比如,岗位设置要平衡的环节就很多。人事部门把具体情况反映上来,要靠单位领导把握好、科学合理处理好这些问题。我理解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在一年中既要把业务推向前,又要处理好分配关系,把激励机制发挥出来,单位里有些条件还不具备,受到制约,有难处,但是大家还是解决得比较好。比如,2010年华夏出版社实现了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实际上早就按照市场来运作了。但是,事业单位性质对老同志来说,仍然有一种依恋,最后要把它舍弃,真正走上市场,由事业转企业,有思想工作要做,要鼓励大家有信心迈开前进的步子。

三要感谢机关人事部门的同志。人事部主要工作是当好党组的助手,为直属单位服务,进行相关工作指导,总的来说是合格的。去年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步,有些工作还得到了中组部、人社部的充分肯定。

为什么要先讲三个感谢呢?我希望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对做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有更多的了解。了解的前提是知道,知道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支持,就这么个逻辑关系。有些同志说,做工作不希望领导表扬,但希望领导知道,知道自己有什么难处。人就是这样,希望别人了解和理解。就像家庭代沟,孩子和父母话说不到一起,孩子自己的难处和苦处没有办法向父母说。不说不等于不想,小孩子想不通了就容易走偏差。人事部门是超稳定的部门,岗位都是固化的岗位,同财务等部门有相似的地方,需要有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对人事部门多了解、多理解、多支持。

干部人事工作主要是三条:一是管人,二是用人,三是服务人。

一是管人。说到底,是按照干部人事工作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2011年的工作计划提到的几条:要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建设;要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加强聘后管理,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逐步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等等。每年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在干部人事工作方面主要做什么呢?在管理方面要让人事处详细汇报本单位人事管理最大的漏洞和缺陷是什么,最突出的问题和不理想的地方是什么。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人事部门提出的意见,把不完善的制度完善了,把有漏洞的地方补好了。据反映,有的单位管理太粗放,光是工资的发放就五花八门,到底为什么这么发,依据什么也说不清楚。再者,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该调整的就要及时调整。制度是“双刃剑”,设置得恰当,人才有积极性、有奔头;设置得不恰当,让大家感到都是定好了的,再努力也没有用。我觉得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大家要很好地去研究这个空间,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上级要求,把本单位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构建好。作为支柱性的东西,“骨头”是国家的规定,“血肉”是单位自己的实际。这样才能把“干巴巴”的人事制度变得有血有肉,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二是用人。用人说到底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做到科学、合理就要充分考虑人的知识结构和潜能。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学习的是技术专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个人有活力和组织能力,他可能更乐于做开拓性的工作,例如市场营销方面工作,对他的工作也可以作调整;而有的人执着于自己的专业,这就要充分发挥他知识结构、发展潜能、个性特点、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优势。用人还应当做到公平。为什么不说公正呢?公平和公正是有区别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公正是更高层面的目标。公平不是平均,不是在收入上干好干坏一个样,而是一定要按照人的表现、贡献、群众认可的要求去使用干部,去分配收入,这才叫做“公平”。2011年的计划里提到,要完善竞争性地选拔干部,完善推进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整治不正之风。这些要求就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用人的问题。只有靠制度才能有保障把人用好。

三是服务人。服务人要用“心”服务。人事部门是掌握政策的部门,如果说,领导是在非常规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组织人事部门则在常规的情况下提出如何决策。比如,招聘人或者选拔人,或把人调配到新的岗位上,这里面的矛盾在于,既可以沿用原有的管理标准,也可以使用新的标准,这怎么取舍呢?人事部门就要向领导提供好的方案。这是三条里最难、最见功夫和水平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要把两个情况给领导都说清楚,不要把话说满,不要肯定一个人就说他什么都好,否定一个人就说他什么都不好。人事部门的同志要切忌将自己的好恶作为导向,对每一个干部和职工都要做到以人为本。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是个体,他们提出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件小事,对他本人来说可能就是最大的事情。人事部门不能像流水线一样工作,简简单单把事情给打发了,甚至对群众反映的事情熟视无睹,一听就烦。人事部门要用心为干部职工服务。

再说说老干部工作。去年组织机关老干部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当时气温很高,世博会人山人海。老同志们年龄大了,如果出现了身体不适或如心脏病突发等情况怎么办?这就要看我们的工作把“心”放在哪个位置了。如果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不要组织老干部去参观了。但是,大家想一想,世博会在中国举办,这一辈子可能就遇到这一次机会,特别是老干部,不去会终身遗憾的。所以,我们还是下决心组织老干部去参观世博会,通过周密的组织和周到的服务,保证了参观活动安全、顺利、圆满。广州亚残运会的开、闭幕式,也组织了一些老同志参加。大家知道,中国残联虽然条件不是最好的,但对人是有感情的,是以人为本的,是能够记住历史的。我们这样做了,无形中又增强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凝聚力。我们要留住人才,有钱的单位可以靠条件,我们只能靠逐步改善,在这个过程中,要靠大家用真情托起明天的希望。

虽然这些都是每年的老话题,但希望大家每年思想都能有新认识、新提高,这就达到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了。

【残联发言稿范文】

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鼓舞人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残工委主任回良玉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就贯彻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新宪同志代表国务院残工委就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纲要部署作了报告。长星同志宣读了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表彰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受表彰代表介绍了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事迹,给我们很大启发和深刻教益。北京市、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残工委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残联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十一五”时期残疾人工作的进展和经验,对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充分体现了各地区、各部门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这些宝贵的经验做法也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与会同志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对“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使8300万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也具有深远意义。下面,我代表国务院残工委作会议总结,主要讲五个方面。

一、“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鼓舞人心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党和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残疾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迈出历史性新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五年,残疾人生活状况又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在教育、康复、就业等方面实现了很多梦想,得到了许多保障,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残疾人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大大增强。总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也是残疾人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大家认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法规,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服务;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广大残疾人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展现了积极的生命意义;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在推动事业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爱的使者。

大家一致认为,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们的事业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给大家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参加会议的地方政府负责同志表示,将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好残疾人工作。同志们一致表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残疾人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十二五”发展纲要指明了残疾人事业新的方向

同志们认真学习了国务院批转的残疾人事业 “十二五”发展纲要、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大会工作报告。回副总理的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政策、新经验,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新形势,着重强调了残疾人事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残疾人重要作用的重大意义,对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快改善残疾人状况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表示,回副总理的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残疾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大家同时表示,在回副总理和朴方副主席的领导下,五年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很好地履行了职责,出台并实施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家认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进一步把目标确定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到2015年使我国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这是8300万残疾人和他们两亿多亲属的殷切期盼。纲要和大会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应坚持的六项指导原则,是科学和有效的。特别是纲要明确提出实现“十九”个方面的目标、“十大”助残服务项目、“十大”能力建设项目,以及加强纲要实施的监测和绩效评估,抓住了纲要实施的关键,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纲要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大家表示,一定紧抓“十二五”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拓展和延伸符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

回副总理在讲话中深刻分析了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指出“十二五”残疾人工作压力明显加大,任务极为繁重,要求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家表示,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工作同他们的需求和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让我们感到沉重和忧心,也深感责任重大。要解决八千多万残疾人的困难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程,关键问题是怎样把各项工作做好,从根本上打好基础。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应该更深刻地认识残疾人问题和残疾人事业的走向。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残疾人工作者的理想又是什么?我们也要知道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理想是什么?他们对生活有怎样的期盼?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回副总理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残疾人工作。我们要把残疾人兄弟姐妹当亲人。残疾不仅是生命个体的健康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的尊严的社会问题。我们要真正坚持以残疾人为本,比如,当生命有残缺的时候,我们怎样赋予它社会意义上的完整,并给予生命以尊严。因此,我们要研究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残疾人的需求不仅是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充分享受全面的社会保障和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他们幸福地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

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蓝图,这次会议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光荣的,我们担负的责任是艰巨的。我们的事业需要无私的奉献者,让我们用爱的精神温暖每一个残疾人,照亮他们生活的角落。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将这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回副总理重要讲话,向当地党委、政府和本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汇报,要加强会议精神的宣传,确保传达到基层。同时,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思考残疾人事业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坚持和完善二十多年来残疾人工作业已形成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经验,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拓展和延伸一条符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制定地方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和实施方案

残疾人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在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使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的总目标,解决他们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要特别加强农村和基层残疾人工作,兼顾各类别残疾人的特点。地方的纲要既要符合国家发展大局,又要有所创新和突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国务院残工委及秘书处将加强综合研究,信息通报,经验总结和检查督导。只有各地 “十二五”发展纲要制定得好,执行得好,中央的部署才能得到落实。各有关部委也要根据职责分工,抓紧制定会签残疾人事业各业务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

“十二五”任务已十分明确,关键在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回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大会工作报告的部署,进一步将残疾人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加强监督。要强化残疾人作为权利主体的意识,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依法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要关注残疾人的新期待,要维护好他们权益,发挥他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他们及其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同时激发他们蕴藏的丰富潜能,增强参与和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

做好残疾人工作也需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全社会的参与,要进一步宣传动员社会公众,充分认识残疾人作为社会平等的一员享有的尊严和权利,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级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和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管理部门,作为残工委秘书处职责部门,我希望同志们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弘扬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写好“十二五”残疾人工作的新 篇章。

同志们,我们的责任光荣艰巨,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为残疾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残联发言稿范文】

今天,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认真总结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部署“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对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受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一、“十一五”发展纲要任务圆满完成,残疾人事业迈出历史性新步伐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状况改善最明显的五年。党和国家亲切关怀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面完成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显著提升。

康复工作扎实推进。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推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加强康复辅具科研,推动行业发展,为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514.7万件。全国2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社区康复,配备32万多名社区康复协调员。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减少了残疾发生。一批重点康复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残疾人康复政策法规、服务网络、业务格局、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残疾人教育加快发展。中央投入资金35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特殊教育学校93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0多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达到2700多个。残疾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广泛开展扶残助学,帮助贫困残疾人接受教育。

就业状况进一步改善。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法规政策日趋完善。各地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服务,残疾人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发展到3094个。对376.5万残疾人实施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培训后就业率稳步提高。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府将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开发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全面完成。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安排扶贫贷款40亿元,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4575个,对414万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各地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残疾人参保率逐步提高,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4.4%,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比例达到96%。政府为参加新农保的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新农保试点地区持证残疾人参保率达72%。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4000余个,集中托养残疾人14万人;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资助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30余万人次接受托养服务。

社会福利水平明显提高。各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优先发展护理型福利服务机构,为老年残疾人提供急需的护理服务。建立孤儿社会福利制度,将残疾孤儿的安置、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纳入政府保障范围。

残疾人文化体育取得新进展。“文化进社区”项目为全国1000个社区文化站配送供残疾人阅读的图书和有声读物。在农家书屋工程中配备残疾人需要的出版物,通过书屋管理员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国内外演出700多场,特殊艺术享誉海内外。举办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100余项次,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参加特奥运动的智力残疾人突破100万人。残疾人运动员在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夺得1100多枚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活跃,55.9万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活跃在基层,积极发挥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央和地方投入46.6亿元,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共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544个,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

各级政府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五年来,有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是“十五”期间的1.6倍。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423.6万例,对9.8万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41.6万名肢体残疾人和13.2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服务,对495.2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综合防治康复,对6.6万名残疾孤儿进行手术康复,对近4万名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新安排179.7万城镇残疾人就业,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441.2万人,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达到1749.7万人;扶持618.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为49.4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或改造了住房,受益残疾人68万人;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5861.3万人次获得各种形式的救济救助,一千多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经常性生活救助;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水平明显提高,3.5万多残疾人被高等院校录取,17万人次残疾学生得到资助。广大残疾人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和谐。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隆重召开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志愿助残活动深入推进,助残志愿者发展到530万人。对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100个城市开展创建无障碍城市工作,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成效显著。开设省、市(地)级电视手语新闻栏目190个,积极推动影视和文艺作品配加字幕。制定无障碍技术标准,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残疾人慈善事业迈出新步伐。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残疾人平等参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四)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积极发展与国际残疾人组织和有关机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认真做好履约工作。成功举办北京残奥会、上海特奥会和广州亚残运会及上海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展馆,向全世界宣传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我国重视人权保障的良好形象,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的残疾人事业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呈现出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有力。党和国家十分关心残疾人民生和福祉,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常务会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走访慰问基层残疾人群众,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中央财政五年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58.9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4倍。各地党委、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增加经费投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残疾人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难,积极推动本地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是各级政府残工委充分发挥作用,领导工作到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回良玉副总理和邓朴方副主席坚定有力的领导下,国务院残工委统筹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及时总结部署工作,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十一五”纲要执行情况中期检查和完成情况的总结检查。国务院残工委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在政策制定、工作布置、经费安排、督促检查中主动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统一部署和落实。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地方政府残工委全面统筹推进当地残疾人工作,出台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贯彻落实,工作成效显著。各级残联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积极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拓进取,辛勤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大力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残疾人生产生活、康复、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托养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普遍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计划,纳入督办考核内容,在建立健全保障和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 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精神, 总结去年科技工作, 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

2008年, 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成绩显著。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广播影视工作大局, 顽强拼搏, 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 为广播影视应对挑战、战胜困难, 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确保了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 成功应对了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3.14”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村村通、西新和农村电影放映三大工程扎实推进, 正在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有线电视、地面无线广播电视、电台电视台和电影的数字化步伐加快。新媒体发展尤其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 特别是与科技部签订《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 正在着手共同推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这些成绩的取得, 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全国各级广播影视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总局, 向广播影视科技战线的全体同志, 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上午, 海涛同志将对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提出要求。下面, 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对广播影视的重大意义

广播影视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科学技术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 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深刻改变了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 给广播影视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全局性影响。我们必须立足于广播影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真正把科技工作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 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是广播影视加强舆论阵地建设的迫切需要。

广播影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 带来了舆论形成机制的深刻变化和舆论引导格局的深刻调整。现代社会, 抢占舆论阵地制高点, 就必须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就必须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广播影视无论是巩固传统阵地, 还是开辟新的阵地, 都迫切需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特别是要看到,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成为现代社会日益重要的新兴的大众媒体。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 广播影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 更好地适应现代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和知识分子的信息需求, 实现由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 牢牢把握现代社会的话语权和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我们必须从发展党和人民宣传事业的高度,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舆论阵地建设, 不断巩固加强广播影视的主流媒体地位, 更好地发挥广播影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2、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是广播影视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

大众传媒为大众。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广播影视各项工作包括科技工作的根本要求。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是把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的必由之路。一方面,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必须把农村放在重中之重, 充分运用直播卫星、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 大力推进村村通、西新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加快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 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样需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当前,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呈现一系列阶段性新特征:文化消费步入快速增长期, 并且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维护自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愿更加强烈, 等等。这些新需求新期待, 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科技进步起着决定性影响;满足新需求新期待, 也必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只有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广播影视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不断提高内容供给能力和传输覆盖能力, 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新期待, 满足人民群众多渠道、多终端的新需求,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是广播影视牢牢把握竞争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

科技进步突破了媒体行业内部乃至与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 导致媒体竞争日益激烈, 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从国内看, 我们不仅要面对同类行业的竞争, 而且要面对相关行业的竞争, 特别是音视频服务等新媒体新业务, 已经成为竞争的战略重点。从国际上看, 我们不仅要面对西方跨国传媒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且要面对更加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 互联网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 隐匿性和交互性很强, 已经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无论是媒体竞争还是意识形态较量, 科学技术都是焦点。谁在科学技术上占据优势, 谁就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我们必须把科技作为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壮大实力、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4、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是广播影视遵循自身规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技规律是广播影视发展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广播影视技术基础的深刻变革, 特别是由模拟向数字的重大转变, 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传播方式正在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多样转变, 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 等等。面对广播影视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 把握不住科技规律, 就把握不住广播影视发展规律, 就把握不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对广播影视的全局性影响, 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广播影视客观规律, 准确把握规律, 自觉遵循规律, 我们才能真正推动广播影视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主动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在广播影视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 科技工作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必须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 以数字化为龙头, 加快改造传统媒体, 发展新媒体, 提高传输覆盖能力, 确保安全播出, 提高管理水平, 进而加快广播影视现代化进程。

第一,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 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 实现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变, 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要大力推进电台电视台数字化。尚未实现数字化的, 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已经实现的, 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 以数字化带动网络化、促进现代化, 构建采、编、播、存、用一体化的数字技术新体系, 走多媒体综合集成发展的道路。高清是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 今年要按照“鼓励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 从频道布局、节目设置、传输方式等方面, 着手研究制定高清电视的发展规划。同时, 要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 加快数字技术在制作、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已经投入使用, 要尽快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要加快城市数字影院建设, 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投入, 建立数字影院改造和放映设备更新的补贴机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要把数字化流动放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高放映质量, 降低放映成本, 扩大放映范围, 确保到2010年实现全国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第二,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媒体。新媒体是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加快发展新媒体, 是广播影视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事关广播影视的全局和未来。要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 自觉把新媒体纳入广播影视发展总体规划, 努力使新媒体成为发展公益性事业的新渠道新阵地, 成为发展经营性产业的新领域新空间。要在整体推进的同时, 着力在两个领域取得重点突破。一方面, 要加快发展网络广播电视, 努力使广播影视成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主力军。要适应网络传播特点, 创新经营模式, 创新节目内容, 增加原创作品, 增加互动功能。央视网、国际在线和中国广播网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依靠品牌、内容和人才优势, 推出一批名牌网络栏目, 打造一流门户网站,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网络电台电视台。另一方面, 要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目前, 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在多个城市试验播出, 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要依托现有无线传输资源, 加快网络建设, 抓紧建立全系统广泛合作、统一运营的体制。这是广电系统发展新媒体的一次重要探索, 也是推动全系统整合资源、整体发展的一件大事, 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新媒体发展道路。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发展新媒体, 必须把内容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技术如何变革, 媒体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竞争。内容生产是广播影视的核心优势, 必须巩固壮大这一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牢牢把握新媒体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要适应受众分众化趋势, 深入研究新媒体受众分布和收听收视习惯, 创作生产更多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视听内容产品, 推动民族新媒体内容产业发展, 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的民族广播影视新媒体品牌。

第三,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传输覆盖能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 现代社会, 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 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 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我们必须把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综合运用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技术手段,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一要以农村为重点, 扩大广播影视传输覆盖范围。大力实施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是完善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络的重要内容, 也是广播影视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 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要着眼于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 巩固成果、扩大覆盖, 改善服务、提高水平。今年, 村村通要以直播卫星应用为重点, 加快20户以上工程建设, 力争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 同时着手编制20户以下建设方案。西新工程, 争取年底完成第四期第一阶段工程建设, 扎实推进第二阶段工程建设, 着手编制第三阶段方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要力争新增1万个以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 基本实现700万场次的公益放映目标。

二要以城市有线电视为重点, 提高广播影视传输覆盖数字化水平。要坚持“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 按照大容量、双向交互的要求, 继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有线电视数字化, 不是单纯的技术升级改造, 而是涵盖内容服务、运营机制等多个环节、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必须把丰富内容、完善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 要切实加强信息服务和付费电视等业务开发, 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同时, 要积极组织实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 扩大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试验, 探索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传播体系。要认真落实与科技部签订的合作协议书, 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成果为基础, 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三要以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为重点, 大力提升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目前, 有关部门正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 研究制定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总体战略和实施方案。广播影视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必须服从国家战略需要, 主动工作, 超前谋划, 抓紧制定完善走出去总体规划。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贺信中的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 抓紧研究制定总体规划、战略步骤和主要措施。今年, 要继续加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建设, 巩固中国电视长城平台成果, 强化境外区域性新闻中心建设, 构建全球覆盖体系, 加快中央电视台由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的历史性转变。

第四,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播出能力。安全播出是广播影视的生命。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就是要建立完善安全播出预警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全国、反应迅速、多种技术相互补充、互为备份的传输覆盖系统, 建立完善统一协调、快捷有效的全国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 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 不断提高安全保障和防范能力, 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够有效抵御非法信号的侵扰。今年, 我国大事多、敏感问题多、热点问题多, 安全播出任务繁重, 决不能产生麻痹松懈思想, 决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提高技术水平, 切实加强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严肃纪律、严格管理, 确保把安全运行各项工作抓得严而又严、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第五, 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和改善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既给广播影视加强管理提供了强大动力,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新业务的发展, 广播影视管理对象急剧增加, 管理范围不断扩大, 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其中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更是具有海量、互动、快捷、无疆界的特征, 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既管不到, 也管不了、管不好。解决这些问题, 根本途径是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扩大管理范围、提高管理效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就是要紧紧依托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建设, 以内容监管为核心, 建立健全新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监管新体系, 努力实现“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监管。监管中心建设, 要着眼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统一管理, 整合监测中心、收听收看中心、安全播出调度中心、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和境外卫星电视监管系统等资源, 理顺体制机制, 早日建成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和安全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监管体系, 力争使广播影视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三、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水平

广播影视的发展繁荣,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撑。我们必须胸怀广播影视全局, 面向广播影视未来, 加强领导、强化学习, 加强规划、完善政策, 抓好队伍、夯实基础, 从而不断提高科技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 结合各地各部门广播影视实际, 真正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广播影视工作全局。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重视科技工作, 带头研究科技工作, 带头推动科技工作, 真正把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必须强化学习。要通过学习, 了解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趋势, 掌握科技基本知识, 熟悉科技基本规律, 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广播影视实际, 提出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和安排, 不断提高科技工作领导水平。

二要加强规划。规划是科技事业建设的龙头。广播影视处在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 制定科技规划难度大, 意义更大。要加强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 制定完善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 更好地把科技发展趋势和广播影视科技需要结合起来, 把国家总体科技部署和广播影视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把广播影视整体发展和各地实际结合起来。当前要着力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强化标准制定。要以高清电视、数字电影、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为重点, 全面推进数字广播影视标准体系建设, 以标准研究提高规划水平, 以标准实施推动规划工作落实。二是要高度重视无线资源规划。无线资源是广播影视十分宝贵的战略资源, 必须加强规划、加强统筹, 充分发挥其在事业产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三是要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技术方式加强传输覆盖网络建设。特别是农村广播电视, 要从规划层面处理好直播卫星和其他技术方式尤其是有线电视的关系, 既要保证公共服务, 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差异, 充分考虑基层广电部门实际。

三要抓好队伍。科技进步, 关键在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要优化人才结构, 重点培养高技能运行维护人才、高层次科研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 培养既懂科技、又懂宣传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特别是要培养一大批年轻科技人才。要依托重点科研项目, 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要完善学科带头人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关心和爱护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艰苦台站的工作人员, 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加强协作, 充分利用系统外专家学者的智慧。要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普及工作, 提高广播影视队伍的科技素质。

广播影视的每一次进步, 都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实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敢登高峰、甘于奉献的精神, 再接再厉, 开拓进取, 扎实工作, 为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2019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经过近两天的紧张工作,已经完成了会议安排的各项议程。会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时机关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教育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适逢其时,非常重要。二是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和贵仁同志的讲话,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的讨论。上海市教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全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南、广东、陕西、新疆等地区的8名教师做了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介绍。此外,还组织考察了上海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和4节观摩课,举办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展示活动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三是工作高效、覆盖面广。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成立了43个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举行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仪式、职业教育集团签约仪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单位授牌仪式,充分利用本次会议平台,高效率完成了多项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有关活动,通过人民网、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站进行了视频直播,全国各地组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收看。从与会人员构成上看,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有利于增进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好地概括了大家讨论的成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个简要总结。

一、回应需求,承载使命,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交流会、部署会,也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主要基于以下三个背景:

第一,现代化进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到新的历史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要求。

从宏观领域看,我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经济社会具有五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阶段步入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阶段。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从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时代进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时代。人口大流动、职业大迁徙已成大趋势,特别是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变为市民,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三是从低端制造产业时代进入高端制造产业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发展面临新挑战,高端制造产业替代或淘汰低端制造产业成为历史的必然。四是从私人物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物品短缺时代。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五是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温饱问题等基本需求得到解决,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从教育领域看,我国面临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任务,具有四个方面的时代特点:一是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进入“后普九”时代。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职业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成为必然。二是从文化扫盲时代进入技能扫盲时代。文化性文盲的问题基本解决,技能性文盲的问题日益凸显。三是从“高中-大学”一元化成才时代进入多元化成才时代。通过普通教育上大学的成长道路面临系统性挑战,多元化质量、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成为政府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的战略安排。四是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有教无类具备了新的历史内涵,农民工转移培训和择业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其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远达不到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的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顺应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职业教育肩负着五个方面的历史使命:一是肩负着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数以亿计有职业道德、有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二是肩负着支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三是肩负着承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教育结构的历史使命。四是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五是肩负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完成好职业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第二,我国教育事业开启了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今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各级各类教育未来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战略目标,描绘了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一个“主题”、一个“主线”和五个“坚持”不仅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而且为我国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专章阐述了今后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三是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把大力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作为核心任务。四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五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六是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

上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会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在校生近2200万,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二是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三是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二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学习;或是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技能;或者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三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衔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有脱节的现象。四是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五是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教育规划纲要》对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有: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扩大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适应技能型人才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学习要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五是强化教学保障,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六是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为基础,对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模式先行先试,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二、纲要引领,凝聚共识,明确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总结归纳大家达成的共识,会议在以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收获。

第一,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

延东同志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贵仁同志的讲话,站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二是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职业教育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四是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的切入点,五是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深入学习领导的讲话,大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重要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

改革发展职业教育,要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要重点做好保证规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和加大投入四项工作。要转变职能、狠抓落实,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注重抓统筹,抓重点,抓责任,抓作风。

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要求我们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要把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明确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坚持职业教育公益性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不是不同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要加快在以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改革四个模式。一是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和园区化发展,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改革培养模式。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要特别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如设岗见习、找岗实习、顶岗实习、创岗见习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技能打包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四是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

2.创新六个关键环节。一是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重点建设科学合理、先进实用、设施配套的现代化技能教室、实训教室和工厂化教学环境。二是创新专业设置。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企业用人需要和国家颁布的职业岗位,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重点建设面向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民间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专业建设。三是创新课程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课程建设机制。四是创新教材应用。依照国家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标准。针对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五是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建立项目库、案例库,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六是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或咨询委员会等决策机制,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加强学校各项基础制度的建设。

三、创新载体,重在行动,把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近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建立教育与产业的经常性对话协作机制,是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部门协调、行业指导。今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这次会上又成立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要以全指委为载体,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对话和协作,充分发挥行指委在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组织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二是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一系列教育与行业的主题对话活动。今年,教育部举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行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的5个对话活动。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分行业的对话。

(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营造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环境和育人氛围,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一是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学校和3000家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二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和规范学生实习管理。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强化企业实习的教育功能。学生实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二是深入推进德育课课程改革,开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三是按照《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班主任培训。四是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校校有团委,班班有团支部”的目标。五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完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基础。一是全面实施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规范专业设置。二是开发专业设置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所有专业,开发321个指导性专业设置标准。三是建设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开发新专业申报、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数据库,逐步形成专业设置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需求预警机制。四是建设国家示范专业点。遴选1500个左右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在本专业领域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专业点,作为国家示范专业点。五是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围绕国家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确定10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在全国遴选500个专业点,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

(五)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面向国家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开发500个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是指导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完善课程建设机制。研究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四是探索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动课程设置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是创新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二是研究制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三是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成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立教材编写专家库,建设50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四是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专业课程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基础课程教材;以推动民族传统技艺教育专业化为重点,开发相关课程教材;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教材结构和内容;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开发遴选1200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七)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立交桥”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是“终结教育”,我们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加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推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大纲,探索中高职衔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三是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比例,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四是探索中职招生模式改革。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扩大服务面向,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突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评价方式。五是探索学分积累的多种形式,积极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制,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互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八)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发3个信息化系统。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开发面向中职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发面向中职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二是建设4个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建设300个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推进上述8项工作,3个方面的保障至关重要:一是办学条件,二是师资队伍,三是教科研。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第一,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一是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水平。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民族特色学校等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

第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新任教师先完成企业实践再上岗任教的措施;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出台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并切实发挥好作用。完善教师资格、职务等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引导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扩大培养培训规模。这次会上教育部为10个企业挂牌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就是吸引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举措,近期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一是积极推动高水平教科研队伍建设,整合和调动全国职业教育教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二是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三是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四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另外,《行动计划》针对10大计划、30个项目,提出了45个科研选题,即将组织实施,大家要积极参与。

上一篇:书记党课讲稿2021下一篇:高效执行没有任何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