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品质的那些事杂文随笔

2024-05-28

我做品质的那些事杂文随笔(精选9篇)

我做品质的那些事杂文随笔 篇1

每一款产品从试产到正式生产,再到成品都要品质人员细心的跟踪及仔细的发现问题,每一步的严谨精确到一个数字或者是一个操作动作,任何一个漏失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或者达不到客户要求,严重的遭到客诉或退货。

从刚入公司的小白到后来处理各种品质问题游刃有余,这中间经历的许多事情使自己逐渐成长,一步步变得强大!

正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才会遭到别人的质疑,想要在职场中有发言权,必须努力的让自己成长,迅速强大起来。

首先,做为一个品质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产品的要求要熟悉,客诉中重复出现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这样在对检验产品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并反应链接部门处理,减少大批量不良品的流出,节约生产成本。

记得第一次检验一款产品,由于是文控部打印的资料里漏了一个单词,导致少贴一张贴纸,我核对产品资料的时候发现,及时反应给了上级,并追踪了上一个部门的责任,主管后来开会就表扬了我,由于是外企产品资料是英语,只有难度大的才有翻译,其它都是自己核对,要每一句的每一个单词都要弄明白,不懂的要问或者办公室有英汉词典,方便不懂的时候去查阅,所以,接下来我更是积极认真的去学习,好快速的掌握更多的知识。

身为品质部的检验人员,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对产品的熟悉度,要用有利的数字说话,而不是好像、可能是那样,一个上级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你做事情的过程。不管你做了多少事但结果没达到效果,你的成绩也是被否定的,所以要做到把事情做好还要达到成效。

有一次验货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产品的不良率超标,然后我给予的是退货,重新返工,贴上退货单,然后开出了判退单。并把不良产品一一的拍照留了下来,由于主管们都去开品质大会,然后我就通知了生产部门主管,结果他就怒气冲冲的来了,并大声说,谁说不行?对于初来乍到的我就被吓到了,我吓得说话很小声并指出不良的原因,结果他理都没理,把我的判退单也撕了,摔门而去,让我面红耳赤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领导们开完会回来,我第一时间把这件事报告给她,主管看了不良的产品,让我重新写了一张判退单,转身就去找生产主管去了,结果他在品质部办公室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点头哈腰的说:“我会积极改善,后面生产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次的产品全部返工再投产,”并给我道了歉,仿佛换了个人。

后来领导告诉我,在品质部这样的事情是难免的,对待什么样的人要用什么方法,要态度强势有自己的立场,达到判退的条件就坚决退货,任何时候都不留情面,在工作面前,对事不对人,首先要保护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软弱,作为新人,要有强有力的依据,幸好我留了照片作为证据,保护好了自己的立场,因此,没有让品质部的名誉受损。

在一个部门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你不仅仅是代表你自己,更是代表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公司的精神面貌。

记得一个同事因为工作疏忽,导致整批产品结构出现问题,后来客户验货发现不良,导致了这个产品订单全部退货,重新返工。这不仅让公司的信誉度受损,在公司内部品质部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牵连到很多部门受罚,而且让其它部门对品质部的做事能力产生质疑,这次的影响是很大的,后来那位同事被全公司通报批评,最后她自知无法在公司待下去了,没到一个月就辞职走了。

图书馆里那些事杂文随笔 篇2

学会随遇而安和简单生活的我,越来越喜欢幽静的地方,如林间小道、空旷的田野和图书馆。

现在周末休息时,去得最多的,是离家不远的图书馆。图书馆不只安静,还有无数的宝藏。这些宝藏都是免费的,完全可以按需而取,不必担心自已囊中羞涩。递出身份证就可以带几本精挑细选的书回家。

常常忘记按时归还的我,偶尔可以碰到免去几毛钱逾期费的机会。每到这时,我总会暗自高兴,就像小时候偷吃了家里的花生米一样。

小城有图书馆吗?一次能借多少本书?这是我一位朋友每到一个地方小住,习惯性要问的问题。有次她想跟我回老家,也问了我一样的问题,我竟一时答不上来。打电话问老家的老同学,才知老家的图书馆早就没了,连书店都没了。

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书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很多朋友喜欢这简便快捷的电子书,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盯着自己的手机,动动手指阅读手机屏幕上的文字,时间久了,不但觉得累,还伤了眼。

我对传统的纸质书更有情感,除了喜欢购书回家阅读,还爱往图书馆里跑。只要踏入大门,进入文山书海,大家自然就变得举止文雅,恬静美丽。书让人着迷,人沉醉其中,眼里尽是动人的画面。

我居住的城市有两个图书馆。一个在新城区,五层楼满满的都是藏书,看书环境好,有舒适的空调、明亮的灯光、容纳上百人的阅览室,还有供单人看书的隔间。因为离我家有点远,我很少去。

住在新图书馆的.麦子约了我几次,说去了可以见个面聊天,还可以多借几本书回家看。后来我想,图书馆不是聊天的地方,去了见面怎么可能不说话?虽然凭身份证可以一次借十本书,可我做不到一个月看完十本书。

看书比较慢的我,选择去了离家近的梁球锯图书馆。那儿有三层楼,每层都有阅览室,一个大电脑室供大家使用,还有儿童读书室和成人阅览室。馆内有个中心花园,几棵长得枝繁叶茂的大树,金鱼池边种着花红草绿的植物,映衬着古朴的建筑,富有书香气息。

一位离开顺德,回到北方工作的朋友欣儿,她以前常来这图书馆。每次借三本,大约三天就看完。所以我总看见她提着个大挎包,脚步匆匆地往图书馆方向走。

那段时间我跟着她读了些书,有时候从她借的书里拿一本看,我还没看完一本,她就要去更换了。好多故事或小说只看了一半,有时想起,觉得可惜而美好。

前些日子,她打电话过来,说怀念那段埋头读书的日子,想吃顺德的煲仔饭了,还不忘取笑我两句:“你读书还是慢得如啃硬骨头吗?”

“能改得了吗?就像你改不了几天不去图书馆就难受一样。”我笑着答。

我的另一个好友,梅子也曾经是那里的常客。那时候她为了考取律师资格证,三年如一日地按上下班时间到图书馆看书。

有次在小区门口见到她,瘦得几乎认不出人来了。原是胖妞的她,每天走几公里到图书馆苦读,硬生生瘦了20几斤。

看着清瘦的她,我心疼地说:“为了律师证,你真是拼了命了。不是说时间紧吗?怎么舍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

她苦笑了一下说:“也就在图书馆那样的环境里,我才能坚持这三年。”

现在梅子天天忙着帮人打官司,月工资超过我的年收入。忙得没有时间去图书馆了,也没有时间和我见面聊天。但只要有事,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

每到寒假暑假,图书馆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忙于工作的家长,根据自己上下班的时间把孩子送到图书馆,让孩子在图书馆里安静地看书,下班时才把孩子接回家。

谁说吵闹是孩子的天性?在图书馆看书的孩子就很乖巧,他们一个个手捧着书,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专注而入迷。从他们脸上露出的不同表情,可以想象书中故事所呈现的喜怒哀乐。

现在,我也爱往图书馆跑了。一边走路过去,一边戴上耳机,听经典短篇小说。无需脚步匆匆,只要方向正确。

其实家里也有一个20平米的书房,书柜里有许多我没看完的书。可我感觉在家看书跟在图书馆看书有许多不同。在图书馆里,看着别人那么专注地看书学习,我能好意思拿出手机刷朋友圈吗?我能像在家那样一会去阳台看看那朵玫瑰花开了没有?那个丝瓜可以摘了吗?冰箱里有什么好吃的?……这些懒、散全都会自然消失。会让我不自觉地沉浸在书海里。

记得前阿根廷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是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我们步入其间,就如步入一个不分富贵与贫穷,没有上下级之分,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复杂人际关系的天堂。随手捧起一本书阅读,红尘名利,世俗宠辱,都消融有寂静的流年里。

那些年的我们杂文随笔 篇3

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住宿紧张。我的弟弟们和爷爷住在炕上,我可以单独享受一间卧室。那个时候,冬天我们仨都赖在爷爷的热炕上,玩耍嬉闹,爷爷佯装生气的抱怨我们把被子没掖好,热气跑了,炕不暖和了,我们才不管,依然我行我素,爷爷拿我们毫无办法,只看着我们笑。有时候爷爷也会给我们讲他当兵的事情,打仗时子弹怎么从他旁边飞过,他怎样当逃兵艰难的冒死逃回家,文化大革命时我们村的谁又怎么批斗他……。

爷爷的这些故事讲了一边又一边,讲的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不再去爷爷的炕上和弟弟们打闹,两个弟弟也随后搬到了我卧室的另一张床上。我们姐弟仨住在了一间卧室。从此每晚的笑声,打闹声就会从我们的卧室传出去,爷爷的炕上变的异常的冷清。当时并没有考虑到爷爷的感受,并不会想到他其实不怕我们打闹把炕上的热气跑了,他其实是乐意看着我们胡闹。

在我们姐弟仨打打闹闹的生活下,我们更大了些,我和弟弟们住一起也不方便了,没办法,只好给自己在厨房找了一块空地,拉了个帘子,用两条长凳子支了一块简易的床板,给自己简单造了个窝,从此我和弟弟们也分床睡了。

后来,我们家盖了两层新房,我们姐弟仨一人一个房间。再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在不同的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家,爷爷也去了他终会去的地方。我们家的人就这样,一天天的长大,一点点的分开,再也很难聚到一起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了,我的爷爷更是再也见不到了。

生活中的那些事儿的杂文随笔 篇4

春节过后,北方寒冷的天气开始远去,春暖大地,气温日渐回暖,新的一年新的工作又开始了。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是一个特别大的小区,在小区里面,一栋楼里有我自己的一间小屋。

小屋去年单位帮申请的。申请手续办理好之后,简单布置了一下。小屋不是很大,面积不到五十平米,设计的布局是一厅,一卧,一卫。

第一天领了房门钥匙进去的时候,屋里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地板砖上覆着一层厚厚的尘土。于是自己找来朋友过来帮忙,两人费了好大劲才把小屋的地板,窗户,墙壁,还有阳台擦洗干净。朋友和我简单聊了一会儿天,他就离开了。

和我一起工作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这也算是乔迁之喜啊!中国人对这方面,有很多说法和讲究。你不请个人来给你看看这小房子的风水。

我听他说完笑着说道:哈哈,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是研究易学风水呢,而且也知道乔迁的时候简单注意些什么。所以用不着别人。对于中国传统的这些东西,我的观念里从来不认为这是迷信。对待鬼神这方面的说法,内心一直抱着不信鬼神但很尊敬的态度。

可能看过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从不相信风水和乔迁忌讳的朋友会笑着说道: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相信这些,一点都不讲科学,亏你还是上过大学的。

如果你简单地了解过风水学,你会知道入住安家讲究风水是一门科学,并不是一种迷信,是一门与天地之气和平相处的艺术,显著的特性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生气的和谐。

最简单的大家都知道,北方的房子建造的时候背北朝南,窗户朝着向阳的地方。睡觉的炕和床上身体对着房顶的地方,肯定不会有大梁。如果你睡的地方抬头就正对着一根大梁,说明你也够傻的。院子的大门如果正对桥洞,或者桥面路。还种桑树、桃树、槐树。说明你也是足够愚蠢的。一般普通人家门口都是种着长绿的树例如松树,榕树,柏树等等。种植的树也不正对着自家的大门。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俗话说“人搬穷,火报熄”,中国人不是不得已是不会迁居的,从旧居搬至新居,有一番择吉敬神的讲究:迁居以农历初八为安,于天亮前进行,入室先在四水归堂的.厅中,四角上香拜祭,俗称拜四方神。其他的物品依照传统宜忌摆设,多数大件的东西早就搬到固定位置,只将随身东西和秀岱些小摆设,或者一些轻便的物品,顺便带到新居。

一般来讲“搬家先搬灶”。搬家时必须先把灶王爷迁移到新居后,其他东西才可搬进屋子。

搬家最大的忌讳就是冲太岁。俗话讲太岁爷头上动土,你是闲着没事找事。面对太岁所在方位和背向太岁所在的方位迁居皆凶,所以民间为了稳妥起见,迁居时必须避开太岁。

关于乔迁还有铺红纸,撒古钱,灶神饭,龙压床,冲喜宴这些讲究我也就不再详细写了。

谈到人生婚姻成家这件事情,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表达,家里的爸妈比我自己都要着急的很,甚至和我同龄的人,人家小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而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依旧过着一个人的生活。时间久了这一切,自己看起来也是从容淡定。有朋友这样说我: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去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要不然就是对生活不负责任。

对我来说也并不是恐婚或者不去想着找个人结婚的心理。从大学毕业工作开始,也多多少少有点积蓄,虽然现在不管是房价还是物价都一个劲地飞涨。自己勉勉强强够在生活的地方把买楼房首付的钱拿出来。

对于感情世间一直抱着随缘的态度,世间很大,单身其实并不可怕,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和你命运红线所牵的那个人一定会出现,你刚刚喜欢她,她也刚刚在乎你,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因为世间感情都是相互的。所遇到的人你喜欢她,但她却不喜欢你,亦或者她喜欢你,但你并没有看上她,这此时也并不算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很多感情从认识相处了解再到接受最后相爱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如果在很多事情上你们沟通起来都很困难,那就麻烦了。

就好比你对她讲:你喜欢广阔蔚蓝的大海,她会和你说:不喜欢,因为那里淹死过很多人。

你对她讲:看秋天多么美好,是个收获的季节,大地一片金色。她会和你讲:她不喜欢秋天,秋天太萧瑟荒凉,而且这个季节是个重病高发期,很多人在这个季节都死掉了。

你和她讲:你想带她去参加朋友组织的一个聚会,顺便认识一些新朋友给她。她会和你讲:自己喜欢安静,不喜欢和太多的人待着一起,要去你自己去吧……

这也就是典型的三观不合你和她在思想上,立场上,分析问题上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剩下的来讲可能就是物质上的问题,很多可能想着与你结婚的人,要求有房有车有存款。自己曾也听说过一些地方关于聘礼的事情。什么一动不栋(一栋楼房),三斤三两(百元大钞的重量)五金一钻(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金发卡,再加21克重量的钻石)万紫千红一片绿(一万张五元,一千张一百元。五百张五十元)。这哪里是聘女儿,完全就是在卖女儿。我所讲的当然是个别地方,但这些事情是切实存在的。

在我看来婚姻不要把这些物质上的东西看得太重,只要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就好了。社会当中,很多年轻男女还为结婚就提前想到了离婚和财产这个问题。

其实人活着感情上没必要去打扰不在乎你的人,也没必要去纠缠命里和你没有缘分的人。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经营好自己,让自己变得温柔善良体贴细致,等到那个爱你的人出现以后,你便可以用现在你去好好爱她,陪她走完此生!

据专家分析,大学生基本都有过恋爱经历,或者刚毕业的那会,那时候谈恋爱总能互相迁就,什么东西你说好就好了,时间有的是,反正就是浪漫,无所谓自己的想法,说白了就是性格没有成型。

当今社会,剩男剩女一族基本都是宅男宅女,除了上班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家里,哪儿也不想去。通常宅男喜欢打游戏,宅女喜欢泡网或网上聊天,宅男宅女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安静,酒吧等娱乐场所都不喜欢去。

他们都很实在,不光是看外表,经济基础,生活品味。发展潜力,责任承担都得看。

剩男剩女很多人跟曾经的爱情有关,因为没有得到那份爱,所以把爱珍藏很多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往事总是心酸,回忆越多,越不想相望江湖,默默等候,默默地看着曾经爱的人幸福,情伤是最经不起岁月与波折的。

他们也与理想与学业有关,很多人30出头没男女朋友,寻找当中太仓促又怕受伤害,还有的就是忙于奔波找工作,哪有时间?

他们很多人还有幻想和希望,但是现在婚姻的离婚率太高了,觉得结婚不靠谱,好不容易找个人结婚,指不定哪天又离婚了,伤害自己和家庭。就越来越慎重。

一个朋友在一天来我的小屋做客,看过我的小屋之后,尽然说我的小屋布置的就像一个女孩子的闺房一样,书架小俏精致,床上还放着一个大大的毛毛熊。地擦得很干净,衣服在柜子里挂的也很整齐。后来建议我说,以你的性格应该养几盆花草。

最近一次上街的时候,当时正好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了。看到街道上有卖花草的。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盆文竹和一盆芦荟。养花的人都希望养容易成活而且好看的花朵。但是越是美丽的花朵在家里养起来越不容易成活。类似绿萝,吊兰,富贵竹,万年青,君子兰这些水培植物养起来一般比较容易。

而我比较喜欢紫色的花,类似风铃、熏衣草、长春花、勿忘我、郁金香这些养起来则不容易成活。当时买花的时候拿起一盆风铃最后还是有犹豫着放了下来。

其实养花就像个养女朋友一样,不能对她太好,时常给她施肥浇水,不但生长不好,花还出现烂根和掉叶的现象,甚至说不准那天就枯萎了。但也不能对她不管不顾,你要想把她养的绿叶丛生,欣欣向荣,你就得时刻去算计着时间,定期为她浇水施肥,而且一次还不宜太多。还得注意为她通风透气向阳迎光,光线照射角度也要调整好,更不能在阳光下暴晒。以上这些你在做到了,也算是勉强及格吧。

重要的还有就是需要你不在她身边的时候,不停努力学习,去了解花的习性,生长周期,了解每一个季节当中她宜居什么,忌讳什么。花开的时候更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足够体贴用心,你甚至连从商店里买好的花肥都不给她用,不是你舍不得,而是你担心这些花肥给她带来副作用。你会跑到农家院,在乡村牛羊的粪便和田地里的秸秆,这些材料在农家用来当做饭的燃料。你会找一些燃烧过的灰烬带回去,用此为她施肥。

俗话说:孤木单花不宜成活,你还会另外找几盆花草过来陪她,在挑选这些花草你也费了很大劲。因为你会考虑这些选好的花草和她一起适合不适合。

那些病急乱投医的事情杂文随笔 篇5

我也曾一度感觉自己的年纪是不是真的迫切的到了一定要选择一个人共度一生的年纪。于是我开始接受,开始接受那些我并不喜欢的男生,开始试着接受那些所谓家庭条件相符的男生,可是,一顿饭下来,我并不开心,甚至想要逃,对面的人,不是那个我可以让自己忍受一生的人,即使他向我迈了99步,我始终也迈不出去那一步。

在惶恐的年纪,我突然就想沉寂下来,我想安安静静的等待那个对的人,等待那个我愿意放弃一切还想要跟他走的人,大概我生活的家庭就是,爸爸妈妈会为了爱情而离开他们的家乡,会为了爱情,到现在还像热恋的情侣一样,他们给了我所有的爱,也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情,所以,即使身边的人都已经结婚,但我仍然想要等待那个对的人,不讲究,不欺骗自己。

那些似有若无的女孩们杂文随笔 篇6

我第二次去黄冈的时候,我到了黄冈汽车站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我在车站等了好久,黄蕊才过来,我们照例去头一次住过的那个宾馆,那时我们好像说什么都说不到一块,她坐着看电视里播放的韩剧,我就烦这个,让她不要看,她偏要看,后来我干脆不理她,睡觉。第二天好像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校园的树林里聊了很长时间。我再回到武汉后,渐渐地就开始争吵,也不知道为了些什么无所谓的小事,频繁地吵,直到吵到她毕业。我第三次去黄冈的时候,那天她毕业了要离校,我让她等我,我中午我赶到她学校的时候,学校几乎已经没人,她短信说自己已经到家了,我在校园里百无聊奈地坐了一个下午,持续地给她发短信,希望她能回来见我一面,虽然我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有挽回的心,并为此做了努力,她却没有,她很决绝。

黄蕊比我早一年毕业,去了深圳。后来有在QQ上联系过,没说几句又要吵起来。后来我反思过,其实我一直到不了解女人,也不够耐心,直到现在仍然如此。所以我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耐心,经营一段外遇或无意间邂逅的浪漫,的确,我也不是一个浪漫的人。

杜少卿和我们是一个专业,她和胡冬爽(胡冬爽是常宇女朋友,常宇是我室友)住一个宿舍,我喜欢她这件事,不用我自己说,肯定也能传到她的耳朵里,我在网上和她聊天的时候,除了夸她美貌有才华气质脱俗,好像就没有别的可说。那年放寒假,她打电话给我,让我给她搬一下电脑,搬完后,说一起在食堂吃个饭,我拒绝了,尽管此前我一直想单独和她在一起呆一会,但是我们不在一个世界。我喜欢过她这件事,只有常宇等少数几个人知道,我们的师兄师姐们都一无所知。

我们出去聚餐的时候,大师姐偶尔说我和高英挺般配的,高英像傻大姐一样傻乐,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高老师说,那不行,不太好,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太好。后来我也没往这方面想,再就是到毕业的时候,她和我们共同的一个同学,也是她的本科同学在一起了。高英曾经的男朋友,一个大块头,曾多次打电话骂我,要弄死我,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我以为他喝醉了,说胡话,后来才觉得这个远隔千里的傻小子真是傻到极点,一直没搞清状况。

吴晓云是我在“黄红黄鹤”BBS的pie朋友版认识的,一开始在网上聊聊,那天她约我去西门外的旧书店,就见了面,她要找一些过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她是个小个子的精致女生。住在山脚下的教职工宿舍里,三室一厅,因为学生宿舍不够,有一部分学生就住到那里了,她住了一间房,条件比我们寝室好,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周末的晚上在她那里呆到深夜,有时我们一起看电影,要不就是她洗衣服,我在她屋里玩电脑,或者去后山散步。那段时间常宇认为我有戏,但是后来也是无疾而终。毕业后我不知到她去了哪里,电话中变得像一个仇人。

关于网友,有两个,都说不上来名字。有个女孩是湖北经济学院的,大二,来学校见我,我觉得她太不成熟,虽然她表现得很主动,但是我没有太大兴趣。好恶这东西很奇怪,即使那时再怎么渴望和一个女生在一起,但是还是有自己的坚持,而不是随便谁都可以,所谓的没有感觉,就呆也不想呆一起。她见我不主动,后来也就不联系了。另有一个是武汉体育学院的,我去见她,一米七几的个子,吓到我了,不过她真是漂亮,身材也好,只是我太自卑,没敢和他交往。

陶萍在通信公司上班的,我认识她的时候,她正失恋,来过学校,我带她在学校的桂香园餐厅吃饭,她把肉都夹给我了,好像我们认识了很久。有一年过完端午节,我从家回武汉,没有回学校,直接去找的她,我给她买的糖炒栗子,我们在江边坐了一个晚上,后来我从中山公园坐车回到学校已是深夜。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面。

开学前期我们还开着英语课,一个大教室上课,就认识了王佳,她是分析化学专业的,我曾经不知道跟谁说过我对她有好感。有时候,你要相信,你认为跟你有关系的人,它有可能还就会发生点关系。那是一个雨天的下午,我撑着伞从实验室回东十二楼,走到老图书馆门口被一个人叫住了,这人就是王佳。王佳让我等它一会,她去图书馆里换一本书。她进了图书馆好一会才出来,我现在想为什么当时我没有跟她一起进去,我的情商真是低到极点。王佳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往东边走,她住在东六楼。我们撑着一把伞走了近一千米的距离,好像没有说话,应该是没有说话,因为如果说话,我应该会记得内容。到岔路分开的时候,互相道了别,那是我与她唯一的一次交集。

我在武汉读书那两年,在家和武汉两地往返时,坐的还是火车的慢车,比现在的特快还要慢很多的,后来高铁修通了,才被取消了。八九个小时,而且夕发朝至,整个夜晚都要在火车上度过,车上的人特别多,形形色色。为了省钱,我一般都买硬座或者站票,凌晨的时候是最难受的,车厢里的乘客都陷入睡眠,各种姿势、表情的都有,痛苦的,抑或是销魂的,无法言表,也揣摩不透。我想我应该在某些时刻也有过那些表情。

孝事随想杂文随笔 篇7

说实话,每天从那几幅图前掠过,还真没有像他一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一遍。

我记得从前舅舅家的侧墙,挂着俗称与中堂对应的几幅挂落图,图上讲的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对夫妇抬着一副担架行至深山密林,担架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尾随三人后有一小儿,最后一图上,老人掩面、夫妇惭愧低头、小儿仰头责问;图文释义:担架既然能送爷爷独坐深山,记得取回,它日也有用得着的时候。

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跟公司节选的这几则故事一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昨日广祥老师转发了一则新闻,说扬城一户人家,把九十岁的老母独自锁在阴冷的车库,里面的设施并不适宜人居。

物业、记者轮番采访,这九十岁的老妈妈,四个儿女轮流度日,如今轮到这个亲生女儿家,因为房子是外孙儿家的新房,对于有轻微老年痴呆的老妈妈的到来,这个女儿的应急措施,就是让她在并未装修的车库待一段时间,轮到下家就ok了。

记者们描述老妈妈周围恶臭难挡,问及吃饭与否也是得到否定答案。可能她的脑筋不好,众人也不敢全信,不过这女儿的做法肯定是得到一致“差评”。

不管怎样,我想对那个做女儿的说一句,她养你小你养她老,就算条件不足,起码也得住个像人住的环境里,毕竟你自己也是用媳妇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有子孙后代看在眼里。

我的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当家很早,还领着两妹妹生活,但他在对待长辈的孝敬问题上,一直都是我的楷模。

逢年过节来我们家,他再穷都不会空手来,而且都是要先亲自请过我爷爷奶奶的安,才敢坐下来谈谈说说,吃饭上桌、端茶倒水,他没有一样事情不显示出他对长辈的尊敬。

奶奶在的时候,一直就是夸赞我的舅舅是个好小伙儿,虽然爹妈不在,但家教一样不少。

在小时候的我看来,舅舅遵循的繁文缛节有些迂腐,但现在回头想想,他是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很深,而且是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的人,所以我这晚辈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深受其影响。

可惜,中年后的舅舅事业不顺,一日竟客死他乡,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二十四孝故事》虽然曾遭到诸如鲁迅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抨击,剔除它的封建成分,其中的孝心善举还是应该值得后人学习的。

我记得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人叫崔南山,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了,牙齿也掉光了,需要用牙齿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每天都只可以喝稀饭。长孙夫人的媳妇,也就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是一个很孝顺的媳妇。唐夫人见婆婆每天只能喝稀饭没有营养,她就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来到堂屋用自己的乳汁给婆婆喂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几年过去了,长孙夫人虽然没有吃过米饭但是身体一直很健康。人老了,终究有一天病了,长孙夫人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把家里所有的人都叫到身边对大家说,唐夫人对自己的一片孝心自己才能活到今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她,只希望子子孙孙的媳妇们,能够像她孝顺自己那样,也孝顺她就满足了。这是长孙夫人生前唯一的愿望,要子子孙孙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我爷爷奶奶曾经用一句话跟我总结过这个故事:不要我儿孝顺我,只要我孙像我儿!

车库圈养老妈妈的女儿,估计最终也会得到“善报”。

当然,孝这个事情还会牵扯到许多问题,我们外人也只能跟着新闻感慨一下、指责一番,剩下别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谁也插不上手。

甚至有些人家,对待长辈,就是喜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有些长辈也是“贱骨头”,不待见自己,宠儿无度,埋下祸根。

道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需要有所改进,有时在幻想,除了道德评价,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怕是还得靠制度、靠法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到了年龄大伙儿按政策规定,一起去养老院度余生,也许像新闻里这样的道德评价就可以少点了,所有的这个链条上的事情也就顺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走下去了。

最傻的事杂文随笔 篇8

今天约朋友去喝酒,提议玩儿最简单的猜数字游戏。输的人讲真心话。我问:你曾经为另一半做过的最傻的事是什么?

他们起哄让我先说。

我说,大学的`时候异地恋,没钱。那时候想去看男朋友,就买了硬座火车票,坐了20多个小时去看他。我要走的那天,本来买了卧铺票回去,但在火车站的时候他说:你要是能再多陪我一会儿就好了。

纠结了很久,把卧铺票退了,买了第二天回去的票——一张站票。因为已经没有任何票了想回去只有站票。于是我第二天买了小马扎,流浪在一节节车厢,站一会儿坐一会儿折腾了20多小时回了成都。

朋友表示震惊,你还会这么痴情?

朋友老徐说,她高中的时候,喜欢一个男生。跟那个男生打赌,男生说,如果你能绕着操场跑十圈儿我就给你买一学期的雪糕。老徐就从八点半跑到九点半,跑了十圈儿。然后找男生兑现承诺。连吃三个月雪糕,就三个月没来大姨妈。现在想想,真是作到没谁。

Mindy为另一半做过的傻事儿早就成了狐朋狗友们之间的梗。那个男生跟她提了分手,两人陷入长达一星期的冷战。期间,Mindy得知男生感冒了,就在宿舍煲了姜汤,请男生的室友带过去。“姜汤梗”成为我们嘲笑Mindy倒贴行为的一个特殊用语“我跟你关系这么好!也没见你煲姜汤呀?”

在场唯一一个男生,Nimo老师表示,他从没为另一半做过傻事。倒是分手后的一天,女生来找他,陈述自己以前的任性,说着说着就哭了。Nimo老师说,在他看来,这是前任做的最傻的事儿。既然分手了,又何必再倾诉衷肠。

小时候都傻过,大一那年十八岁,而十八岁已经过去了六年。那些冒傻气的事儿,当时觉得太他妈让人感动了,这不就是爱情吗?而现在我们都学会了克制。克制地付出,差不多能还清情债就好。克制地喜欢,如果你没那么喜欢我我也不会再试图感动你。

学会克制,是成年男女不受伤害的法则之一吗?

我的那些事随笔 篇9

我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得不能再贫穷的小山村里,我也是一个笨得不能再笨的人。

我八岁那年,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但我却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本书,皱巴巴的,残破不堪书,前面缺十页,后面不知道缺多少页,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那年大年初一,我和我哥从凌晨三四点钟开始抢药蔫的没有响的落在地上的鞭炮,抢到村中最后一家放完为止,已经是日上三杆八九点钟了。尽管俺哥两个饿的饥肠辘辘的.,但收获颇丰的,足足装满了三大衣兜子还有余。

有个姓王的小伙伴羡慕极了,就说给我们两角钱买走,但没有现钱,等到初二到他姥姥家得了压岁钱再给我们,我和哥哥都很高兴,就一股脑地全掏给他了,因为当时胡辣汤才一角钱一碗,可过了十九,还没见他的钱,因为他姥姥给的一块压岁钱被他妈妈哄骗跑了。在我哥两个的在三追讨下,就拿出了这本残破的书,百般无奈,依依不舍地给了我们低了帐。

尽管它残缺不全,但它却是我的一个大宝 贝,我深深地被这本残书吸引住了,我把它放在我的枕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一匹恶狼,如饥似渴地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它是《三国演义》节选的诸葛亮的故事。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刘备刘玄德,知道诸葛孔明先生,了结了曹操曹阿瞒,还结识了江东的孙权孙仲谋,还有很多三国的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祖国的历史文化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此再不在顽皮,不再懒惰,不再贪玩,我努力地学习,可我天生愚笨,小学上了七年,中学上了八年,参加高考年落榜,最后那年,我历史考了八百三十分,当是是标准分九百分,全地区第一名,数学只考一二百分相当于十几分,因为我笨啊,脑子拐不了弯。

还好我因为历史考得好的原因没有落榜,我考了个小师专。师专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我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肩不跳,身不能扛,脑子又不好使,要不是历史文化学得好,我可能就会当乞丐,捡垃圾,甚至活不到今天!

上一篇:考研英语复习策略下一篇:厦大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考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