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07-14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

“情境”是中国古代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这是有情之境,和谐之境。这一概念用于课堂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教育目的是以情感的激发与调动为核心,让师生与教材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从而达到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心理需求入手,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情景教学呢?

一、以情激情,创设氛围

没有情感的教学,可以说是没有活力的教学,没有生命力的教学,就更谈不上是教学的艺术,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传递的情感不仅有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还有教学内容的情感。教学过程是情感的发展过程,人的情感总是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教师情感应自然而真诚,可以通过幽默、多彩、温情的语言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一种亲近感,听课轻松愉快,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本人的情感因素来感化学生,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人人思想感情上引起振动,产生共鸣,使学生接受知识陶冶精神情操升华思想。如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课题为《爱的冲突》,教师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与儿子的“爱的冲突”,并给同学们朗读了儿子考上研究生后给母亲的一封深情的感谢信。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从而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体谅、理解父母,这样,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兹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句的深层内涵。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发出;天底下,父母的关爱,是无私的,不需任何回报的,唯一的,最伟大的爱,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二、故事激趣,创设氛围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意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是这样,初中学生也不例外,老师一提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用渴望的目光盯着你。其实,思想品德课教材是以故事、事例为基本线索,从故事、事例中阐明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如:在上《我和父母》一文时,我以故事为切入点,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当我讲到最后一个故事:我的一位女同学,在离县城一百余公里的边远乡工作,生孩子时,由于经济困难,离医院又远,在家里降生,出现了难产,结果在生死挣扎中,保住了孩子,丢了自己的生命,现在这位男孩已经高中毕业考取了某省师范大学了。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人人感动得流下了悲伤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是学生自己的经历,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心自己的故事,非常感人。这就达到了学生愿意听、乐意学的效果。

三、引入漫画,创设氛围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漫画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漫画题材内容来源于冬小麦,服务于生活,漫画以其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的形式表达出深刻的寓意,其知识容量超过了文字叙述,并能把复杂的关系简明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激发情思,发出笑声,陶冶情操。在讲授坚强意志的表现时,我将两幅漫画《龟兔赛跑》、《挖井》投上屏幕。同学们对此都笑着讨论开了。通过这两幅漫画引出了只要能坚持到底,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一事无成。这样,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启示,明白了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角色扮演,创设氛围

角色扮演是通过模访教学内容的角色行为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是让学生以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表演出自己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而起到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如我讲到“认识新同学”时,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扬别人,喜欢或讨厌别人的情景。我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让一个学生表演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另一位助理也重复表演他的行为,这样可以重现事实,帮助学生通过他人的表现认识问题,反省,认识自我。如我让一个同学上台表演乱扔垃圾,台下的同学在笑声中就认识到完善自我,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角色扮演生动有趣,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还可以促进班级内思想感情的交流,提高社交能力。

五、利用游戏,创设氛围

一位心理专家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源泉。”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人以快乐,从中受到教育。如:在上《人生多彩》一文时,我采用了撕生命游戏,我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能活99岁,用一张0—99刻度的纸条来代替你99年的生命岁月,把你已经走过的人生撕下来放在桌上,好好想想你希望自己什么时候事业有成,找到那个年龄,把以后的人生也撕下来的在桌上,那么你手上的就是你现在到成功用来奋斗,用来创造自己美好价值的人生时间了。但是,你不能不吃不睡,所以至少还要撕掉手中1/3的时间,然后把你手上的和已撕掉的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此时当你拿着剩下的生命时光时,你有何感想?

2、从此刻开始,你有何打算?从而在游戏中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如此的短暂,让学生珍爱生命,感悟人生。

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是规律可循的,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来灵活运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学故事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旅游。但在它未经开垦以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偏僻的地方,这儿的人从小到大都从未走出过沙漠。据说,这里的人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因为他们无论怎样尝试都走不出去。

有一个叫肯?莱文的人听说这个奇怪的说法,他来到这里向这里的人打听原因,问了许多人,得到的答案都一样:从这里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会转回到出发的地方。真的有这么的事?肯?莱文决定亲自尝试一下,他做了一个试验,从比赛尔村出发往北走,结果用了三天半的时间走了出来。但是比赛尔人为什么都那样说呢?肯?莱文怎么也想不通,最后他雇了一个比赛尔当地人,让他带路,看看究竟是因为什么、他们带了足够食用半个月的食物和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莱文什么也不说,跟着那个当地人身后?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400公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走回了比赛尔。不过这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极星,他们只是按照自己所想的前进?

在试验结束后,肯?莱文告诉当地人: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背面那颗星星走,就一定能走出沙漠。当地人照着这些话去做,果然走到了大漠边上。从此,当地人奉肯?莱文为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有中央。铜像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人生感言: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 智慧的开始, 发现的基石, 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我们要善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 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有目的探究, 在探究中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因此, 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 以富有价值的问题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一是针对性。即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要为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使得学生围绕问题的探究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二是启发性。正所谓“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问题只有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 才能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开放性。封闭性的问题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上与固定的条框内, 而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富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思考与思维的空间, 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不仅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是一门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 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 只有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才能彰显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征, 还原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这样, 一方面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生活场景之中, 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获取直接感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 在教学中, 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地研读教材, 对教材上的知识点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 了解本班学生的生活, 收集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这样才能在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此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增强教学的可信度与熟悉度,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如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这一内容时, 我们可以学生所熟悉而喜爱的网络来导入, 向学生真实讲述: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不能自拔, 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后来经过教师、家长以及朋友的耐心劝解, 认识到网络游戏对身心的危害, 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时间, 使得成绩逐渐有了提高。这样通过真实的实例, 学生更能够接受, 从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理论, 才能将这些理念灵活地运用于实践, 提高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为此,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我们要切实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解、掌握,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真正内化。如在学完“消费者的权益”时, 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当向学生讲清基本的理论知识后, 我并没有急于结束, 而是为学生创设实践演练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维权会, 让学生自己来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相关案例。这样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 教师只是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 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得学生的学习是积极而愉悦的,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是真正的理解, 而不再是停留在以往背教材、背知识的肤浅层次, 而是基于实践的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 是真正的理解与运用层次。而且, 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要紧跟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而枯燥的信息传递方式, 以图片、图像、图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渠道来传递教学信息, 这样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可以将那些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寓于图文声像之中, 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实现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 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等来参与教学, 从而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情境教学法符合现代建构主义学说, 改变了枯燥的知识讲述, 而是将这些知识寓于一定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 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茅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考试与评价, 2013 (1) .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情景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0.107

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课堂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此,我根据初中阶段三个年级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了不同的情境创设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逐步探索三个年级情境教学的模式

(一)健康心理的培养

初一阶段,结合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国情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大量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和自觉道德行为的评判。初一阶段主要采取“情境贯穿、自主活动”的活动式情境教学,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准备。

(二)提高道德品质,树立法律意识

初二阶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结合学生经历过或关注的法律道德问题设置多种情景、通过视频案例、设问、选择、判断、模拟、评价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情景再现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国情了解国策

初三阶段,根据知识点、热点和应用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的考情,确立了“以知识点带动热点,以热点落实运用”的情境教学,将国情、国策方面的时政热点情境带入课堂,让枯燥的理论在鲜活的热点情境中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学生在众多的热点材料学习中,提高了鉴别、归纳、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情境的创设

(一)预设情境、导入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主要是通过录音、录象、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也可是教师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在激发情感引发联想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真思考问题,由此导入新课。例如,在进入“我和父母”的教学时,首先电脑显示:幸福的家庭——全家福照片,问:看这幅照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自己的童年,弟弟妹妹、想到父母等,接着教师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我的父母”。导入情景,一旦达到引入教材的目的之后,教师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难以使学生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再通过创设情境,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有序、深入地进行。

(二)贯穿情境、挖掘教材、营造体验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如在讲《爱国情操的表现》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段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录象剪辑,学生在沉重的观看录象的同时,也激发出了爱国情感,认识到了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当代中学生应用哪些行为来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创设一系列情境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维度的多样化,也使情感体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产生深层的思考,为他们未来的深入探讨积累情感体验。这种课堂教学,改变了利用单一情境导入新课的简单模式,而且创设多重情境,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些情境是教师按个人主观意图而预先设计安排的,其创设与营造的主体都是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其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没有展现。所以,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性作用,那么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三)情境互动、融情于境、增进情感交流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投入中获得生动发展,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建立一种相互平等、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比如,在进行初三“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两幅2010——2013年任丘市人民生活变化的状况图表和贫富差距图表,并请学生讨论:现在任丘的小康与全面小康在发展上的差距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全面小康呢?四人小组讨论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市委书记、旅游部门官员、普通农民等,以不同的主体身份对我市的发展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差距的原因和实现全面小康所采取的一些发展措施,避免了满堂灌,效果很好。这类角色情境的创设,并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由知识的受体转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主活动的环境,教师加以诱导、点拨,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发展。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4

中江县太平乡初级中学校 何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要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这种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设计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主动探索、丰富体验、感悟要求,从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一、联系生活,兴趣引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对不同地域和城乡差异使得教材资源与学生的实际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材是范例,而生活实际是蓝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设计好教学情境,取自于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才能确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效果,从中获得感悟,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交友的智慧》这课时,我先创设了一个交友标准的情境,由于提出的问题贴近于学生切身实际,因而很快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例举真正的友谊、探索真正友谊的内涵、掌握交友的艺术,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

二、问题引领,产生共振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基础知识,并在过程中体念情感、态度,形成技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巧妙设疑,让学生在疑问和惊奇的愉悦中领悟知识,在思维的激情中接受教育,体念过程,真正做到“动之以情”,并通过激情为“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初三思想品德课“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时,我在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后,给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 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指的是谁? 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发言,并进行着热烈的讨论,教师适时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理解,在情感上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而且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主体,充分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课标要求:“应选择典型案例,设计开放性情境,激发学生自学的热情”。这样,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不再是师对生的单向交流,而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学习资源等多向交流;交流也不只是简单的问题对答,而是对话、碰撞、争鸣等多种实质性

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生的共同参与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这样,教学情境成为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相长,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在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主动争辩,在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体验。如我在消费者权益内容的教学时,导入时就设计了一个购物纠纷的情境,分别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市场管理员、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警察等角色,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四、课堂生成,锦上添花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中学生偶然出现的“出轨”行

为,虽打乱了教师的预想,扰乱了教学程序,但教师要掌控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能选择回避,而是要灵活地调整教学转向,随机生成教学情境,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的各种信息,变“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

五、情境创设,把握尺度

思想品德教学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情境创设时应注重这些特点的把握,以恰当的时机予以体现。要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从而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主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教学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把握好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情境创设中要注意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其中知为基础,情是动力,意为核心,行是归宿。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之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信念,有了信念,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5

镇安县永乐镇结子初级中学 李瑜芝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元素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如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情境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总体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教材变“宽”了,学生变“活”了,课堂变“乱”了,教师变“闲”了,试题变“难”了。教师传统的纯粹的“说教式”、“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如何建立新的课堂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性强,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若能运用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情景的互动历程,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生和案例。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选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即案例的选择和设计要做到:“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李强,16岁,父母离异,平时没人管,吃住往父母两头跑,上八年级时,上课纪律差,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几次作业未交,被老师赶出教室,于是他经常旷课,父亲看他不想学习,就不要他上学了,让他管水果摊。于是他有时管摊子,大多数时间沉迷电子游戏,游戏厅老板和他成了老相识,还允许他欠帐。不久,他结识了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学附近抢劫小学生的钱物,殴打小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两名记者为抢新闻,当即作了采访报道,不仅将小刚的照片登于报首,还将他的姓名、年龄、学校、住址披露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一案例教学,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开启思路之门。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教师印发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形象生动地口述表达,它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的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将案例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辨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等,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

3、案例的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

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的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如发现讨论偏离案例、教材或由于案例的复杂性导致讨论中断时,要加以引导、启发,以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甚至步入误区,难以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主要的理论知识。

(2)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学生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得教学案例及教学内容不断延伸、扩展、迁移、升华,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3)要不断提升驾驭课堂能力。讨论案例时有可能出现“冷场”或“哄场”、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在课堂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争吵等,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

(4)要及时做好纠错补偏工作。案例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或有时案例展现出来的信息可能暗含消极的影响,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

如学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时,我设计了如下案例: 初二学生张小明,父母非常溺爱,结识了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由于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开始了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毕业后,恶性不改,又染上毒瘾,为了筹足足够的钱,先后抢劫、盗窃人民币3万多元,在一次严打中被抓,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对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等知识进一步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所隐含的理论问题——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拓展延伸出张小鹏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等思考。

4、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运用中的作用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

四、对案例教学法的思考与建议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发展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6

践与研究

林贤塔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特别是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变学生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对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主动参与 方法

一、现阶段贵阳市九年级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科书要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现状,特别是贵阳地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为了尽可能的体现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贵阳地区在品德课程的设置中,将品德列为了中考科目,但是采取的是开卷作答而且没有体现分数,只是划分了等级。所以个别学校将这一科目弱化,甚至也出现了不开设这一科目,直接在中考前临阵突击等现象。许多的学生也对这个学科的不够重视,一些品德教师也心灰意冷,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了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大多停留在教师的空洞枯燥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即使有活动的设计也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的引入和结论的罗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的教材的事实和结论,课堂上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九年级品德内容往往偏重于时政性,与七、八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则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大可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辅助,增加趣味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通过多媒体来辅助设计一些活动和场景引导学生到思品课堂上来,这样就可以摆脱千篇一律的由复习导入,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例如:在讲九年级“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我利用多媒体分别设置了一个地球的大陆的地图,要求几个学生上来用鼠标点击在地球上粘贴人形图案,一开始人形图案相对较少,则比较宽松,随着人形图案的不断增加,地球的有限空间越来越少,提问这一过程有何感受?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将如何生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教师不断地设问、学生不断地思考、回答。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把学生对人口增加的危机感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像这种以直观的形式演示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避免学生空间思维的局限,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快乐,又掌握了课文的知识。

三、注重活动过程的民主性,提升学生课堂主导意识,让学生敢于参与。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逆反期,特别是又要面对中考这一重大的考试,因此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抗拒性,如果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只是有了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活动设计新颖且有趣,但是缺乏活动的民主性,则这一课堂显然也是不成功的。按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要打破教师是主宰、是权威、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1]。作为品德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意见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设计九年级第《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我设计以北京的雾霾天气为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得出要采取一些手段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但是在保护手段上个别同学容易陷入误区,强调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制止污染和环境的破坏,如关闭所有的煤电站,水泥厂等,甚至有些提议进入原始生活来维护环境等。而部分同学则认为可以借鉴西欧的发展模式,先发展经济,等有了钱再花大价钱来治理环境。这两种观点都存在着不恰当性,如果教师这是采取的是直接否决,给出标准答案,则部分学生表面上没有意见,在内心之中难免有不服气的情绪存在。因此我采取的是让学生来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驳,理越辨越明,在相互的辨论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到各自的问题,并得出最佳的策略,最后我让学生发扬民主性,就二者的策略进行投票认同那种观点。这样让学生及感受到了自己才是课堂的主导,同时也更明确了课堂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四、注重课堂的活动内容的时效性,扩大学生认知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要求理论要与时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落实思想品德课堂的开放性就要求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紧结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个人在课下或者课间所掌握的时讯和了解到得信息在课堂之中相互的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多向联系等[2]。思想品德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这一建立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活动中注重内容的时效性,所谓内容的时效性指的是在课本原有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根据现有的发展所做拓展和引申,体现对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的尊重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学生对于文化的联想及其的丰富和跳跃。而课文中对中华文化的内容有了分类,如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业等,但是对于此等的文化代表性,学生的思维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把中华文化和传统文化划上等号。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活动,我做了一番思索,在截取的文化内容上,我采用了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名录的贵州黎平的侗族大歌为导入,这样做到目的,其一是侗族大歌是我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其二,侗族大歌属于贵州黎平地区的一个文化标志,学生相对不陌生。其

三、侗族大歌更能体现时效性,现对于京剧,长城等学生已经烂熟于心的内容体系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在不断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当时的最新的时政新闻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介绍航母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来思索,中华文化有代表性,但中华文化更具魅力的在于包容性和发展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的意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四、落实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能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大胆地参与到班级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教《学会合理消费》的过程中,我通过给老师买手机为例引发学生思考: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消费与我们普通人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对待消费的态度,关注点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不固定的。作为学生也存在着消费的行为怎么样才是合理的消费,在这一过程中我采取的是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消费行为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反馈,并进行分享,让所有的学生进行建议。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高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而且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个别同学对他的消费观念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对指导自己将来的消费行为,不断调整消费心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实践意义,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能力,改进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品德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将时政与思想品德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使课堂教学更加自主化、多样化、趣味化,减少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大教育的范围和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理论、实践与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问题,措施

一、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塑造学生人格的同时, 还要对学生的体魄、学习能力、情绪和伦理观进行培养, 让学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社会观, 让学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思维尚不成熟, 必须要教授积极引导和培养, 而且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侵袭, 所以在初中课程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情境教学法在在初中思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知识性, 过于趣味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有些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缺乏思考, 情境内容与课堂内容不相关联, 根本没有注重对知识的讲授。

例如,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了一组新闻电视节目, 节目中主要介绍了美女主播的一些趣闻, 学生们是开心了, 教师主要是为了突出新闻媒体的监督性, 这与课堂要点没有任何关系, 学生一节课下来也没有明白教师所讲的课堂要点, 极度缺乏知识型。

2. 情境创设不真实, 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选取教学情境时, 不仅要注重场景, 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要用情感带动学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情境创设不真实, 不仅不会达到教学效果, 学生们还会觉得思德课堂比较乏味。

例如, 在教师讲到“民族精神”这一话题时, 播放了一段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现场视频, 通过观看这段视频教师充分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但是课堂情境创设不真实, 缺少情感式的独白, 这就使得学生思维瞬间回到现实, 只有“境”没有“情”的融入, 这样根本起不到教学的效果。

三、如何将情境教学法正确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

1. 创设启示情境, 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如果在创设情境时, 只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这容易使学生在情境探索中四处碰壁, 久而久之, 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启示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探究情境时, 能够获得相关提示, 按照提示一步步进行探索, 这样学生就可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终得到答案, 对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启发,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创设感染情境, 依托情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了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何为教学情境, 既要有“情”也要有“境”, 两者要相互统一结合。如果思想品德课堂只有其一, 那学生就会感觉教师教学内容的枯燥, 教师难以接近, 这样教学效果就会不明显。当前教师必须要成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 要通过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故事, 穿插图片、音频、歌曲、电视画面等, 要让学生能够触景生情, 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 教师在讲到“一国两制”和“台湾问题”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组台湾同胞回乡省亲时的画面, 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画面中亲人相聚、痛哭流涕, 然后插入一首《乡愁》, 随着画面播放一边朗诵, 相聚画面和思乡诗句有效交融到一起, 这样就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两岸人民的相思之苦, 迫切希望祖国尽早统一之情, 然后再为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 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品德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以及树立学生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思想观念。

3. 创设展示情境,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欲望制定情境计划,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积极创设展示情境, 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望, 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增强学生学习的勇气, 采用优异生帮助差生, 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 快速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例如,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大家表演自己的才艺, 以委婉的话语正确引导学生, 为学生创设展示性平台, 让学生各显神通, 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才艺的创新, 表演没有局限性, 然后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 学会鼓励学生, 让学生对情境教学法极力支持, 同时还要为学生分析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蕴含的道路, 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改要求中课堂情境教学法是一大重点, 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教学气氛, 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常识, 同时也要辩证的使用这一方法, 如果教学中一味的追求情境, 可能就偏离了教学的正常轨道, 结果适得其反。因此, 情境教学不可滥用, 要根据具体实际妙用、精用。

参考文献

[1]黄颖.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8

关键词:情境教学;应用;意义

学生在图画和音乐的渲染下全神贯注,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场面。但这并不是一味地给孩子们放松娱乐,而是通过这种新颖的情景教学模式,是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投入学习当中,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情景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运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上,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和众多老师的青睐,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1.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等先进设备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旧格局。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乐趣,可以给学生展现形式各样的图片,也可以播放好听的音乐,还可以让学生看电影等等。通过种种模式的设立,全方位地调动孩子们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意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课程的热情和期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总之,多媒体等设备给学生展现的是最新的、全面的、富有说服力的内容和资源,而且与教师板书教学来比较,效率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有很大的改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2.分配各种角色,创设各种情景教学

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并给每一个角色布置相应的任务和台词,在上课之前进行几次排练,各自牢记自己的台词和动作,争取把最好的表演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整个表演小组,他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任务,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将功亏一篑,因此,他们要肩负起对小学生来讲比较重大的责任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肩负重任的感觉。课堂上通过大家积极地表演参加,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心理和神态以及动作特征,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表演的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现其情的感觉。这种教学模式适于叙述类文章,让学生能简单直观明了地了解课本的内容,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思想来陶冶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情操。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就像在看电视一样,甚至比看电视和电影更加刻骨铭心,对于记忆课本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式。

3.通过音乐情景模式教学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经常通过音乐来使自己放松,音乐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快的节奏,而且可以使人们与歌曲联系起来,将自己的真实生活与歌曲相比较,形成音乐和真实情景的共鸣。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得学生情景交融,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获取知识。比如,在学习孝顺这一话题时,可以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通过音乐的渲染和歌词的有效说服力,展现父母的含辛茹苦。学生通过音乐的情景模式教学,充分体会父母的不易,父母经过精心养育和照顾,把我们养大成人,实在是不容易,我们应该在未来的日子里善待父母,懂得孝顺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浓厚的爱需要儿女们一辈子去回报也不能超越他们那种无私的爱,更多的是对后辈的爱抚和养育。

4.通过小组讨论来发掘和巩固课本知识

有些教师上课一味地讲课,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乃至其他学科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比如,学到保护环境这一话题时,老师指定四人一组讨论,每人都要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每组派出代表陈述小组的综合观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合作默契,可谓是一举两得。小组讨论是情景模式中的最小的模式之一,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在互动的模式下,争先恐后地对保护环境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保护环境的好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不乱丢一张纸屑,从自我做起,然后督促其他人去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做一名有崇高道德素质的公民。

二、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中运用的意义

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在学习上常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最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然而开展情景教学模式,是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不仅能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建立情景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能力和潜质,比如,在情景模式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一股竞争的态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开拓眼界、丰富知识,同时也能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消极的态度,原来教师一味灌输课本知识,使得学生感到枯燥无比,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设置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逐渐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不再让老师再三督促。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学习,也有利于老师的自我巩固,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学)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9

摘 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情感教学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样式,给学生尽情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觉参加活动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课程,其核心在于有机整合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一、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有利于领悟思想品德课精神实质,激活学习的内在动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我们就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入课堂,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认真学习知识。

3.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通过教学不断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爱憎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利用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心灵之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二、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我们应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人做起,向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这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的。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应注意从点滴做起,在细小之处关爱孩子们,这才是为孩子情感的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只有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2.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积极互动,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初一上学期布置了一个实践活动,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看了孩子们写的洗脚感想:“母亲的脚长得很难看,也很粗糙,像鱼鳞一样。一开始我有点不好意思,洗着洗着我的眼泪就不争气地落下来。母亲一直没说话,我一直低着头慢慢地给母亲洗脚。心里挺难受的。”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初二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3.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和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初步学会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搜集学校周围环境污染的资料,应用教材中知识去分析其危害,寻找解决办法。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其次,要引导学生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幻。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后,既体会到了思想品德课的乐趣,也改变了以前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

4.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我与祖国共命运”时,例举了学生看过的影片《亮剑》、《铁道游击队》等片中一些人物、情节,以及现实生活中“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活动中涌现出先进人物、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好工人徐虎等等。告诉学生这样一个道理 :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习“描绘自强人生”那一框,学生们举了匡衡、桑兰的事例,我从“愚公移山”讲到“虎门硝烟”。今天的中国走向富强更需要青年一代的“顽强拼搏”。我能感觉到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0

河南省商城县双椿铺镇第二中学陈礼东

关键词: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法律常识道德水平思想活动青少年 道德品质德育阵地

内容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努力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个人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

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谈情境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11

一、情境教学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所学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远离枯燥乏味的说教,从社会生活中撷取丰富生动的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教学中,学生对于销售的“潜规则”缺乏了解,教师引用了2014年3·15晚会曝光内容:“到沃尔玛买蟹,绑蟹绳比蟹还重”,提出了要为螃蟹“减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变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交流表达、积极思考,从感性到理性产生清晰的认识,提高分析能力和审美意识。

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健康人格、道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想品德课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帮助学生明确道德法规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运用策略

1.创设疑问开拓情境。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问题是学生求索的引路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索,不断探索,直至探寻问题的答案。如在“依法进行自我保护”教学中,教师呈现“机智报警”的材料,找出小偷行窃的三个不同时刻,小峰采取了哪些正确的做法?

师:小偷入室行窃可能会使小峰的哪些权益受到不法侵害?

生:财产所有权、生命健康权。

师:小峰首先维护了什么权益?他为什么这样做?

生:首先维护生命健康权,它是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没有它,其它权利就无从谈起。

师:可见小峰的行为非常正确,我们能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生:一方面,小峰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师通过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具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语言描述创设情境。(1)故事情境。由于初中生稚气未脱,他们对形象生动的故事充满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故事情境,往往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做情绪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知名企业老总为控制情绪,去酒店献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内涵,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2)名言情境。名言警句是经验的提炼、文化的精髓,对人生具有启发与指导意义,创设名言情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个人与集体”教学中,教师引用《易经》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以及孙权的“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等名言警句,说明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只有同心协力才能转危为安。(3)新闻情境。思想品德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关心国内外最新时事,创设发布点评新闻的情境,如“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西安‘被服药事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演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

3.媒体呈现创设情境。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插入文字、图片、音乐、影视素材,给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为思想品德课堂引入了“源头活水”,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如在“交往有度 纯化友谊”教学中,教师播放一段视频,“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同学春游,第一天班主任王老师让男女生分席而食,结果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第二天王老师让男女生合席而餐,结果男生变得彬彬有礼,女生变得温文而雅。”提出问题:“在这两次会餐中,男女生表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师带领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接着教师播放音乐“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与学生一起探讨异性交往中的问题。

4.活动体会创设情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辨析行为的正误,感受情感的共鸣,促进道德行为的内化;创设模拟法庭情境,让学生能够学法、知法、护法、守法,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分组辩论,去伪存真,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道德境界。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情感,从而能主动愉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上一篇:中班语言香蕉船教案下一篇:高贵的词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