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法教案

2024-09-11

美术教学法教案(精选13篇)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1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2

问题一:对课堂生成的预见性不够, 教案的撰写“写、用”脱节。

所谓计划, 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计划, 也包括预料之外的计划。只有预先做好计划, 才能在那些意外发生的时候有额外的选择, 来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那些用于教学的工具也需要事先准备好, 才可以在使用的时候随手拈来。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随时做好教学过程偏离原定计划的准备, 对学科问题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问题二:没有备学生, 忽略学生主体。

教学中应具有课程意识, 学生意识, 开放意识, 问题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要改变教学目标中只重视认知目标, 而忽视能力与情意目标的现状, 重视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 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使学生自主地从情境和互动中去形成知识, 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分析问题

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 是为了“生成”。给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才能真正地放飞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

编写美术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 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由于美术教案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总体设计方案, 因此它对课堂教学起着全面统整的作用。

第二, 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写美术教案时, 教师必须设想多种教学活动, 并明确体现在教案的图文中, 因此能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与程序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思考。

第三, 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 设计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

第四, 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通过美术教案, 人们可以了解与讨论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教学过程是集知识传授、师生合作、多样方式、时间安排、需求评定、课堂评估以及责任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过程。该过程本身的特点已经显示出了教学本身的复杂性, 缺乏规划的教学过程必定是一个反复摸索、极为忙乱、盲目乐观的过程。大量的、细致的计划是良好教学的关键。另外,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 将有助于教师做好计划。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一:教师的备课不是为了“预设”, 是为了“生成”。

就教师而言, 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备课者, 设计有创意的教案。如果只是为写教案而写, 写、用脱节, 就失去了写教案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备课兼收博取, 培养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问题的能力;在备课信息的储备上, 不仅是量的增加, 还要有质的提高, 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而且要备好自身的情绪、情感、风度和仪表等。这样, 才能生成独具个性的、有创意的教案, 才能消除“脸谱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师的备课能力也能不断生成和提高。

解决问题二:在备课时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 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1. 教师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鼓励探究与创新,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在备课时就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 琢磨活生生的课堂, 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与“不教”、“讲”与“不讲”、“帮”与“不帮”的“度”的掌握, 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 将“学与玩”、“制作与创造”相结合,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 培养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重视思考的过程和综合信息的交流, 关键要有新奇的创意, 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教学过程对学生造成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应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 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

2. 在美术教学中把其他学科知识带到到美术课中,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巧妙融合。

新教材、新课标使美术课必须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或其他范畴, 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 更要关注教育功能。因此美术课程要努力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并以次增加美术课程的魅力。

四、思考与拓展

1. 加强集体备课, 优化教案。

教师可以通过经常性的集体备课, 进行全员的交流研讨, 提倡实事求是的找问题, 杜绝回避问题的现象。集思广益, 科学扬弃、优化教案, 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课前多说课, 课后多写教后感。

教师通过课前的说课锤炼教学语言、把握时间的分配、发现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过写教后感, 反观教学实践。在反思失败和教训中, 获得“吃一堑, 长一智”的启迪;在反思成功和经验中, 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 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 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 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 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如: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 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如: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 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 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

摘要:美术教案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 即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设计方案。美术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教师上好每堂课的基本保证。它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美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沟通;有利于美术教师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二年级美术《吊饰》教案 篇3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吊饰,能利用不同的媒材通过点、线、面、色彩、装饰等艺术形式,折、剪、貼等手法,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吊饰。

教学难点:能创造性地设计并制作一个平面或立体的吊饰,造型新颖美观。

教学资源:⑴教师:电脑设备、课件、彩色纸、剪刀、胶水、绳子、中国结、民间吊饰实物。⑵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小吊饰、彩色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橡皮泥、绳子、水彩笔、树叶等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在黑板上挂出各种吊饰,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并提出问题: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我们为什么要挂它们?这样使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吊饰与生活的关系。然后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来问大家:“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来猜猜它们叫什么?”最后我揭示谜底,出示课题。这样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我问:“它们为什么叫做吊饰,而不叫坐饰、摆饰呢?”这样一问,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吊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什么叫做吊饰。

二、分步讲授新课

1.吊饰的结构。欣赏课题(教师所做的吊饰)。分析吊饰的结构。

老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启发学生吊饰的主要部分称之为主体部分。然后又根据吊饰的概念引出悬挂部分和装饰部分。

2.吊饰的制作步骤。⑴看吊饰问:如果让你做,你先做哪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应先做主体部分。⑵和学生共同探究主体部分的制作。①学生思考并回答吊饰的主体部分可以是什么形状。平面形:三角形、正方形、心形、动物外形等;立体形:圆柱、圆锥等(师板书);②主体部分可以采用什么方式制作?师引导并板书,学生思考并回答;③探究装饰部分和悬挂部分的制作。师生共同探讨在什么部位装饰及怎样装饰。悬挂部分可以有几种悬挂方式。

3.欣赏联想。欣赏课件学生的作品,启发联想。

三、小组合作,愉快表现

两人或四人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你们喜欢的吊饰。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悬挂、主体、装饰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合作)。教师提出要求:①安全方面;②卫生方面。教师提出建议:师生合作开店——吊饰坊,学生的作品送到店里。师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播放音乐:喜洋洋)。

四、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学生作为顾客选出自己最想买的吊饰,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提出改进意见。作者说明创作意图。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

欣赏课件。感受其他材料制作的吊饰。要求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的材料,试着用其他材料做吊饰,做好后可以送到店里来。

六、板书设计(略)

美术教案-壁画-教学教案 篇4

中国古代文献曾记录过壁画的内容与规模。屈原的《天问》就是对壁画有感而发的。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是距今2300年前的手绘真迹。魏晋以前,壁画多表现神话与世俗生活。佛教传入以后,宗教壁画迅速发展,唐代形成壁画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陕西许多唐墓,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壁画的风貌与艺术高度。宋以后,壁画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于1979年。嗣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制作方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②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预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难度较大。

③蛋彩画,是在干壁上作画,盛行于文艺复兴时代,果汁与胶融合而成的水溶颜料,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但易脱落,要涂上亚麻仁油或树脂做为保护层。15世纪以后,逐渐为油画所取代。

④蜡画,是用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等不同材料的基底上,然后经过加热处理,使其表面发生变化,出现一种有光泽的表层。蜡画最早产生于希腊,在罗马庞培壁画中,曾发现这种画法,后来多用于圣像画。

⑤油画,是欧洲15世纪以后发明的,以亚麻仁油为调和剂,一般是在亚麻布或木板上做画,很少在泥地壁面上绘制,为减少画面的光泽,也可以用干酪麦加白垩、锌白粉制做吸油底子。

⑥丙烯画,是使用人工合成的丙烯酸为调和剂,快干,无光泽,可以免除油画材料慢干、画面反光的弱点,为现代壁画所采用。

以上几种主要方法,有时也混合使用,或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有的还与浮雕结合。现代壁画中这种混合使用方法更为发展。

绘画工艺型 是壁画的最后效果必须通过工艺制作手段体现。由于发挥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从而出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有些材料的坚固性能,可以保持壁画的耐久性,防止自然损害;还便于制作室外超大 型壁画。因此,现代日益发展这种类型的壁画,其中包括壁雕、雕刻、镶嵌画、彩色玻璃画、陶瓷等类型。

①壁雕,介于雕刻与壁画之间,由于倾向平面化构图,主要不是以体积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所以仍接近壁画,它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不同手法。现代除石质材料之外,也有用水泥、陶瓷、木雕、人造树脂、青铜、铝合金、不锈钢等各种材料,或混合使用制作的壁雕。

②壁刻,是在水泥基底上,用工具刻制完成。它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沙,再调进颜料,做出多层不同颜色的壁面,趁漆面未干时,用雕刀等工具剥刻出不同色层,构成画面。

③镶嵌壁画,是一种古老技法,最早出现在西亚,现代也有新发展。它主要以水泥调入其他粘合剂,将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料器、贝壳、珐琅、宝石等不同颜色的颗粒粘合起来拼成画面。此外还有使用大块石料(如色大理石)、木材板块、色玻璃镶成。镶玻璃,古代西方用于教堂的玻璃窗上,现代已应用到一般建筑的壁面上,分高温玻璃与普通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等不同品种。

④陶瓷壁画,在现代很流行。由于陶瓷便于制作,坚固耐久,并且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品种多样,因此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形式。

壁画家们还可以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珐琅、织毯、编织、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印刷、搪瓷、金属等各种材料,都可用来制做壁画。

美术教案-游太空-教学教案 篇5

课时:两课时 课型:绘画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创作游太空后的想象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鼓励 学生立下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宏愿,为人类多作贡献。教学重点:

1、热爱科学的教育

2、初步认识太空。

3、启发学生对太空的想象。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对太空的想象和幻想。教具准备:cai课件、图片、范画 学具准备:画纸、蜡笔(彩色水笔)、铅笔。

作 业要求:创作游太空的想象画一幅,用色彩表现太空瑰丽和交通的繁 忙。教学设想: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很重要,“游太空”是在上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基础上而讲授的。教学设计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初步认识太空,启发学生对太空的想象和幻想,然后构思、起草图。第二课时主要是对前一节所作的草图进行勾线、涂色,教师巡视、辅导,最后讲评表彰好学生和好作业。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遨游了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那么,你们知道太空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太空中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有九大行星,金、木、水、火、土、海王、天王、冥王、地球、慧星、卫星、月亮......)你们想去游览吗?好!这节课张老师就带你们去游览一下。(出示课题)

(在游览太空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认定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太空。

2、设想怎样“游太空”。

三、导学达标(播放图片,师讲解)

(一)认识太空

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比如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祖冲之、张衡„„。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取得了很多成果。那么,人类是怎样从地面上到太空,在太空又是怎样探测太空世界的呢?

(首先,要有航天发射中心,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1、了解航天发射中心。(出示西昌航天中心图片)

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主要发射人造卫星。现在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卫星,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外国的新闻,这些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2、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火箭是用来发射卫星、飞船的。“长征”系列火箭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它为我国发射了许多卫星、飞船。99年11月2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州”号航天仓,里面装载了一些种子、纪念品、还有五星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第二天凌晨3时30分回到地面,后来,“神州”号上的五星红旗作为最特别的礼物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次航行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它是我们国家强大的象征。我们也很快就有自己的航天飞船了。

3、了解各种卫星、探测器。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对地球及大气层进行观测的一种卫星 能及时、完整地把云图等气象信息发回到地面。

实践一号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火星探测器:这是1992年9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主要是探测火星上的有关情况但是一年后,它在太空中失踪,与地面失去联系。是不是去了外星人那里呢?不得而知。先驱者号探测器:主要是探测星球之间的距离。

通信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 另一个用户的手里。

侦察卫星:它是一颗窃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站得高,看得远,既能监视,又能偷听,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间谍。

资源卫星:是研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卫星,能“看透”地层,发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情况。

监测卫星:监测空气质量。

海盗号控测卫星:用来探测火星有无生物。月球号探测卫星: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它在月球上行走了八千平方米,拍摄了一万多张月球相片。

太阳探测器:可以全方位观测太阳的有关情况。

彗星探测器:探测彗星,曾发现星里有冰雪和尘埃。

和平号空间站:是一座太空列车,飞行地球11年,可以在空中进行多项试验。星球:金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4、播放配乐游太空录像(老师简单介绍)我们一起游览一下太空。坐上飞船,穿过云层,离开了地球,无数的星星像珍珠撒满了天空,看,正在工作的卫星、探测器、多么美丽的太空!这是木星。正在爆炸着的是恒星,好象盛开的鲜花,恒星在闪烁,金星在转动,太阳在燃烧,在银河系里,太阳系是极小的,让我们到金星上去看一看,无边的原野、美丽的色彩,我们又到了月球,科学家正在进行科学考查。

(二)学生讨论怎样游太空。

问:太空景色很美,你准备怎样游太空?请突出“游”的方法。

1、坐上各种飞行器。如:

2、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飘来飘去)。

(三)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在太空见到什么?

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2、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想的?

(1)太空植物研究所,想美化太空世界。(2)小朋友坐飞行器登上太空。(最主要的是哪个?)

(3)穿上太空服上太空,有各种星球、探测器、太空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世界。

四、达标测评

1、学生作画,老师辅导。

美术教案-远古呼唤-教学教案 篇6

1、教材特点: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光辉的灿烂的原始艺术,它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稚拙朴素的表现形式及神秘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些原始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2、教学目标: ① 技能方面:懂得欣赏原始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原始的艺术风格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设计面具,设计服装等。

②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珍视各民族的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3、教师的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收集资料。

4、学生的任务:对原始的艺术进行探究,试用原始的艺术手法画一些面具。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原始艺术的一些材料。

学具准备:卡纸、颜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知识竞赛导入新课:

(1)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

(2)有关世界的原始艺术的知识

(3)现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闻。

2、基础知识:

(1)原始艺术和面具。

(2)原始艺术与图腾,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关系。

(3)面具设计的特点:夸张 象征 神秘

3、学生分组活动:

(1)、把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

(2)、每组对原始部落中的酋长、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长老、巫师、太阳神(从上面人物选 2-3 人)分别设计一幅面具。

4、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运用和人物的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2)面具制作要体现原始艺术的特点。

(3)面具制作要符合人的脸部结构。

5、课堂小结: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创作的理念。

(2)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

6、教法: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

7、课堂组织:分组讨论学习。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7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再创造活动,美术素质

在今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 余秋雨先生对艺术素质考核的点评成为一大看点, 每每看到他无奈的表情和听到他说“你这样回答我就有点着急了, 这个中学课上都讲过。”难倒选手的多是美术和文学方面的考题, 虽然选手都是音乐专业的, 和这些知识接触不多, 但是考题都是基础知识题, 我们这些做基础教育老师的也该着急了。

美术鉴赏教学在我国各类美术院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 新课程体系下中小学美术材料中鉴赏部分的比例也在加大, 并且内容丰富, 更有系统性。鉴赏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识美术这门学科的钥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解释和用有趣故事的讲授或是理顺历史脉络, 而是更深层地把握作品特征和价值, 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知。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学习可以了解有关美术的各方面知识, 并在对作品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中获得审美教育, 提高了学习兴趣, 为以后的个人成长和职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所以,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新课程教学新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质。这里, 我想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不是对作品涵义简单陈述、复制, 而是一种自发的再创造过程;是引导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开展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活动;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活动。更具体地说是认识作品, 掌握作品的创作意图, 理解作者表达的信息, 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 受到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传统美术鉴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式地讲解, 像构图, 色彩, 作者生活、背景和小故事等介绍, 最终多是教师自己在鉴赏给学生谈感受。而学生在条件不足 (无图片资料) 的情况下无法感受作品。就是有图片, 但美术种类很多, 像笔触、笔墨、线条、色彩, 刀法等众多的艺术语言, 学生在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的情况下, 是很难理解其中味儿的。他们只能在以后看书时见到类似老师所讲的一种“权威性”解释。这样就会抹煞作品提供的多种微妙信息, 也会压抑每个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主观因素的发挥。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鉴赏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让学生上课时以作品本身为主, 提出自己感兴趣, 记忆深刻的画面, 或把有问题作品指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逐个说明, 或与学生共同讨论, 教师往正确的认识思路上去引导。这样, 虽然教师讲话不是很多, 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也不会把美术鉴赏的“美术性”变成“文学性”。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襄相授, 也不是滴水不漏, 而是凭着一个园丁的智慧, 观察判断, 既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大胆提问、讨论, 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解答。

从认识上来说, 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 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受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但为了更好地实现鉴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 让学生在视觉作用下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更深层地体味作品某种深刻的内在意蕴和感染力, 仅仅针对作品讲作品, 就画论画, 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例如, 在鉴赏西班牙画家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大屠杀》, 单看这幅画也可以体会人民的愤怒和侵略者的疯狂, 画面色彩对比强烈, 矛盾冲突激烈。但是如果把类似的一幅莫奈画的《枪毙马克希莫连皇帝》, 内容和构图都相似的画面, 比较着去鉴赏这两幅作品, 那么, 戈雅的画面表现的暴力与反暴力的强烈矛盾冲突印象深刻, 画面的色彩和整体气氛是不言而喻的, 鉴赏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人们不能无视视觉的首要作用, 但是如果鉴赏者对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历史有所了解, 那么同样的形象就会有更无限丰富的内涵, 对美术中的现象也就会感到是合理的、自然的。比如, 讲印象派绘画的画面色彩和视觉感觉这个问题, 学生从古典绘画过渡到印象派艺术上很难理解, 而老师如果说明印象产生的时间及当时工业技术的发展, 照相技术的产生, 光谱分辨色的技术发现和快节奏的生产方式是形成印象派绘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就很容易认识到类似照相的古典主义绘画被照相技术取代, 新的视觉感受必然产生, 科学又为绘画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产力发展人们对艺术品需求量增加, 人们对古典艺术的长时间观察而感到视觉疲劳, 对新的视觉感受的画面有所追求, 而印象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并形成气候, 并逐步推动色彩绘画的发展。学生对印象派绘画艺术也就理解了, 同时画面内容, 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是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在现代日本初中美术教育的内容中, 有关鉴赏活动教学, 是课上提出有争议的临摹鉴赏, 其中有一重要环节就是先分析后临摹, 对画面的构成, 色彩、形象造型、表现方法、主题表达进行分析, 掌握各种构图的方法, 黄金律在形式上产生的效果等这些“神秘”的东西, 然后自由临摹, 在临摹中发现很多重要东西, 特别是各种绘画语言, 可谓是“百看不如一临”。这种感性和理性的交替进行鉴赏教学促进了学生与作品更高层次上的交流。这种鉴赏学习虽然在我国现阶段教学中难以实施, 但是, 我想绘画教学的很强示范性, 鉴赏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把理论、技法学习融入鉴赏教学, 不把鉴赏独立化, 老师常把名画挂在学生面前讲解技法, 让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鉴赏成为一体。中小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 很少甚至根本没接触美术, 在鉴赏时对每幅作品更不可能去临摹, 在上鉴赏课中讲到某种美术类型, 学生往往如堕雾中。老师要做到能意会, 善言传, 可身教, 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既对作品的“神秘“不会感到不可理解, 也对老师感到由衷佩服, 可谓“亲其师, 信其道”,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对美术作品的领悟力, 为鉴赏其它艺术门类提供一种感觉,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观念的更新, 方式方法新颖, 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 但这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新颖的方法能取得实效, 较好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电化教学手法多样, 知识容量大, 有很强吸引力, 它容易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多媒体电脑教学, 利用Authorware或Powerpoint等简单的电化教育手段就可以实现简单的文字音像编辑, 再结合photo shop进行图像处理, 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实现, 图象大小处理及整体与局部的互换, 或进行模糊处理, 实现离开形象而作画面色彩构成分析等处理, 再配适当的音乐, 学生思维很容易进入老师所设计的鉴赏氛围中。再作简单的动画切换, 增强现场感, 丰富画面表达形式, 还有和教材配套的课件使用效果会更好, 学生在这种很轻松、愉快有趣的环境中就可以自由地想象, 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 美术鉴赏的学习就会通过这些现代手段取代原来的幻灯、投影, 这些疲惫单一的鉴赏模式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但是手段毕竟是手段, 而且是辅助性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要靠教师来统一协调, 教师随机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 要特别留意, 学生对画面的转换的反映, 要适时启发, 并用先知者的智慧, 提出讨论的知识点, 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决不能作机械放映师, 形成冷漠的人机对话式教学。

美术鉴赏历来就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结构下的美术教材中鉴赏内容分配很全面。现代美术教育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 而且在于培养有审美鉴赏力的民众, 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 正确的鉴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它可以使美术作品在社会中获得价值和生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美术修养、审美能力, 社会知识和观察力、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卡通画的历史,分析卡通画的特点。通过学习和观赏,自己设计一个卡通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认识和了解卡通画,要求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出一个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设计、环境画面的构成,以及学生对进一步创作卡通画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以提问法进入课堂教学

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卡通?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引入课堂教学。)

请同学们分析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与真实生活当中的动物形象有没有区别?(引入课题:卡通画的特点)

2、讲解卡通画的历史以及卡通画的特点 讲解卡通画的历史、来源。

分析卡通画的特点:夸张、变形、抓特点、拟人化。(重点)

3、播放各国动画片,激励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从各学科都能受到教育)

4、教师演示如何画卡通画

5、布置学生作业:对自己喜爱的形象来进行创作。(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

6、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来点评同学的作业,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7、播放2段具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片,来结束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动画片不仅只是起到娱乐的作用,同时也能受到教育。

四、课堂小节

美术教案-好吃的饼干-教学教案 篇9

“小熊最喜欢吃饼干了,老师给它准备了一盒,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做些饼干送给小熊?

二、说饼干1.问:你想做什么形状的饼干?幼儿说(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师出示各种形状的饼干和汉字(如: 椭圆形)2.师:这些饼干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老师这里有一块饼干也有花纹,你吃过的饼干有花纹吗?问:你吃的饼干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说。

三、师示范师:老师先来做一块饼干给小朋友看,好吗?a. 先把橡皮泥用力捏一捏,搓一搓,搓成圆形。b. 把团好的橡皮泥放在桌上压扁。c. 在橡皮泥上用几何图形印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再用几何图形将多余的橡皮泥切割下来。d. 用印花工具在几何图形上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点心盆里面。四.幼儿操作1.师放背景音乐2.幼儿操作,师做巡回指导。3.请各组将饼干放到前面的桌上。4.师:“现在,小熊要来选饼干了„„”师以小熊的口吻选饼干,评价饼干。五.结束师:谢谢小朋友们的饼干,你们真能干,这些饼干我一个人吃不掉的,你们一起来吃,好吗?请幼儿先去洗手,再来吃饼干。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10

?教案名称:美术教案,鞋子的联想,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美术教案 课 题:《鞋的联想》 课 时:一课时 执 教 者: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黄 芳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不断的观察和想像,能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联想创新能力。

2、以鞋为对象,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学重点:以鞋为对象,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想像,进行鞋的联想创意,提高创新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业展示图、鞋(实物)、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多媒体,齐做手指操,活动手指。

2、播放多媒体,讲明比赛规则,欣赏各种各样的鞋,激发学生兴趣。

3、学生出示鞋(实物),说说鞋的作用。(护脚、装饰、美化等)

4、想知道师穿的鞋是什么样的,(师画)

5、请生也来画一只自己喜欢的鞋。(生画,师板书——鞋)

6、生展示并请其他同学猜是什么鞋。(师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小结)

7、多媒体欣赏联想后的鞋(鞋形花瓶、鞋形公鸡等)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读课题。(板书——鞋的联想)看屏幕,它们是怎么被想出来的,(生小组讨论)有从鞋子的外形上想 有从不同的摆放位置去想 还有从被破坏的鞋子去想

2、出示师画的鞋请生联想(生发言,可以从以上三点去想,师速画其中一种想法)

3、现在以你画的鞋进行联想,小组交流,选出好的想法集体交流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一只鞋可以想到不同事物,不同的鞋也可以想到相同的事物 ,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设想。,出示范画,进一步启发学生发挥创造力,大胆去设计。

4、请生小结绘画步骤:a.画鞋b.联想c.添画d.上色(师板书)

三、练习: 媒体播放音乐,鼓励生奇想 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师参与生创作活动,并给予肯定

四、讲评: 生自评、互评、师评 谈想法和感受,发奖。

五、小结

我们人类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今天的一只鞋有了如此多的奇想,明天的任何事物都是我们联想的对象,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去不断的创造美吧~

六、下课

小学美术教学教案 篇11

春天的颜色

这是我呀

第二课时

外国民间玩具

好大一幅画

学习目标: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学习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学生绘画用具等。

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

一、引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动的情景;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二、议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a、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B、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C、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

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 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

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一、引

1.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二、议

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1.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2.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3.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4.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5.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三、练

分头活动。

1.在墙壁绘画。

2.在大纸上绘画。

3.在地面绘画。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四、学习小结

1.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留念

美术教案-绳子粘贴画-教学教案 篇12

1、教学目标

2、(一)利用不同色彩、材料、粗细的线或绳子粘贴线画作品,制成具有装饰美的工艺品。(了解)

(二)通过“绳子粘贴画”的制作,培养学生创作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练习)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前准备

5、硬纸板、各种各样线绳。示范作品

四、教学步骤

(一)展示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制作兴趣、揭题。

(二)介绍强子粘贴画制作方法。i.在硬纸板上先画出草图; ii.按设计在底版上涂底色;

iii.按设计要求选择出相应色彩的线和绳; iv.按所描的线涂上胶水; v.粘贴线或绳;

vi.调整,vii.使粘上去的线与所描的线吻合;

viii.压上一本书或几本书在画面上,ix.使粘上的线粘得牢固、平正。

x.待胶水干后,xi.将盖上的书揭去,xii.一幅“绳子粘贴画”便完成了。

(三)一幅作品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两条:

一、作品的题材;

二、工艺质量。如何指导学生选创作的主题,是辅导的重点;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思维的跃进,大胆地表现童心、童趣,创造出反映现实,充满精神美和形式美的好作品。

粘贴是工艺中的难点。不走样、粘得牢并保持绳与底版的洁净,这是件不容易做到和事。要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作风,又培养体味创造甘苦,锻炼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出色的表现能力,提高鉴别和审美能力。

(四)对制成的工艺品处理,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放松的一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1、组织一次展览,2、互相学习;

3、将自己制作的作敬赠亲友,4、增进友谊;

美术教学法教案 篇13

1、和成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2、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后的快感。

3、逐步积累幼儿洗澡的经验,产生喜欢洗澡的愿望。重点:熟悉身体部位,乐于用身体的各部位随音乐舞蹈。

难点:尝试创编出有节奏的搓身体各部位的舞蹈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

2、宝宝玩偶一个、洗澡用品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思想里储备的对洗澡日常习惯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宝宝洗澡,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电话响了,接宝宝玩偶的电话,说明他的用意。

3、出示宝宝玩偶,让幼儿帮宝宝玩偶解决问题。

4、好脏呀?它怎样才会舒服?

5、洗个澡凉快凉快吧!教师扮妈妈,给宝宝洗澡: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交流洗澡的方法,积累洗澡的经验。

1、宝宝是怎样洗澡呀?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

2、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3、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幼儿肢体动作,及时给予肯定。

4、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并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5、引导幼儿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三、结束部分

1、和幼儿一起交流洗澡时用到了什么?我们洗澡的时候会用到哪些东西?

2、问问幼儿的感受,刚刚洗好澡感觉怎么样?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并闻一闻幼儿,欣喜告诉幼儿“香极了”。

3、选几个动作协调好的,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的幼儿到前面做示范,跟着音乐“再洗一次澡”。

4、洗完澡以后咱们要出去一起晒晒太阳吧。

上一篇:与好人同行小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标化工地创建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