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现状分析

2024-07-15

基金现状分析(共8篇)

基金现状分析 篇1

作者:Summer

11月14日,国务院证券委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我国投资基金业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3月23日,中国头两个完全按照新的基金办法成立的基金金泰、基金开元分别在沪深两地上网发行。在随后的4个月中,又有3个新基金―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分别成立。由此,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基金管理公司:

据统计,19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5家,发展到10家, 有易方达等四家基金管理公司获证监会批准设立,基金规模快速扩容。截止到9月30日,我国已经设立和获准筹建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达到24家。而去年下半年起证监会开始推行“好人举手”政策,该项政策要求基金公司的主发起人必须主动“举手”,将相关账户、资料交有关部门监管一年,才能获得基金公司的发起资格;因此进入月后,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备申请数量可能激增。另外自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以来,市场各方热情高涨,掀起了一股合资基金热。有近20家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拟与外资合作,其中已经有4家合资基金的筹建申请已经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因此将今年称之为“基金年”毫不为过。

二、封闭式基金:

年起管理层开始对老基金进行清理整顿,经过四年的清理规范,大部分老基金被规范改制成29只证券投资基金,并陆续在二级市场挂牌交易。老基金的改制上市对于我国基金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改制后的基金与新基金将一起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年9月2日是基金融鑫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的首日,作为我国最后一只由老基金清理规范而成的封闭式基金,基金融鑫的成功上市标志着老基金已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投资基金的良好回报使得基金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功能更加强化,有力地促进了基金业的发展。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为止,我国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总规模已经达到814亿元。

三、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正在日益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主流。自从20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募集满50亿份基金单位,正式宣告成立以来,我国国内的基金业持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同时,基金品种不断丰富,不久前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的`发行更突破了原有基金全为股票基金的局面。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包括已经获准发行的“大成价值”、“宝盈鸿利”、“华夏债券”、“嘉实成长”,以及获准设立的“博时价值”在内,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已经发展到15家,已经募集资金规模达375亿多元。2002年9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对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给予四个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更好地支持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充分利用开放式基金手段,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基金扩容与创新: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基金大扩容,是国内基金业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基金业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还有限,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基金业短期内还要直面海外成熟市场的挑战与竞争。因此,基金业加速扩容,既可以做大基金市场,又能够使各基金管理公司通过激烈竞争在管理技术、经验、人才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从而提升竞争力。同时,监管部门表示,基金产品的创新不仅是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基金业未来发展的推动力量,监管部门一贯鼓励和引导基金产品创新。其中交易所交易基金、指数基金以及其他中外合作基金的设立,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实行QFII制度的需要,还能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在股指期货、指数期权等方面的产品创新。

另外近期开放式基金的热销及大规模扩容,似乎在预示着中国基金业正在实现由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向契约型开放式基金的转变。从最新公布的基金半年报看,华夏成长、南方稳健、华安创新3只开放式基金的单位净值增长率全部跑赢了大盘。显示出了开放式基金相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制度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这也无疑为下一阶段契约型基金向公司型基金的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新浪财经

基金现状分析 篇2

一、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

并购基金属于私募基金的一种, 起源于美国, 由KKR公司创立并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在欧美成熟市场, 新募集的私募基金超过50%的都是并购基金。

2002年起一批具有国资背景的并购基金陆续登上中国资本市场舞台, 代表性的有中信资本、鼎晖投资、弘毅投资等, 这些并购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国企改革、整体上市及帮助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融资活动。

随着并购市场机会逐渐活跃, 更多的机构参与设立了并购基金, 促进了我国产业水平提升。

二、政策层面的推动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并购基金的发展, 解决我国并购重组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问题, 2014年3月24日,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 意见中鼓励证券公司开展兼并重组融资业务, 各类财务主体可以通过设立并购基金等形式参与兼并重组。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在办法里对上市公司并购增加了相应的鼓励性条款, 鼓励并购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一系列文件的出台, 从行政审批、交易机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产业引导等方面, 旨在实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成效, 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投资方向的多元化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从并购标的来看, 中国并购基金主要偏好投资连锁及零售、食品及饮料、能源及矿产、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但就投资趋势分析, 新兴行业如医疗、TMT、清洁能源、金融行业将成为并购基金投资行业方向的主力军。

这种趋势的变化有其历史背景, 一方面由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具有提高行业集中度的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新产业成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的方向。这既反映了国内经济转型节奏加快, 也折射出了并购基金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从长期来看, 新兴行业仍将是并购基金投资的首选方向, 行业选择也将更加多元化。

四、上市公司成为重要的参与主体

受并购大潮的影响及对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的需求, 我国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参与设立并购基金。2013年新设立的19家并购基金中有上市公司参与的有7家。而2014年全年已有86家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 设立总规模超过700亿元。

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基金, 比较常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 上市公司认缴基金份额, 成为基金的LP (有限合伙人) ;第二, 上市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第三, 上市公司独立发起设立并管理产业基金。

目前以第二种与专业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模式居多, 这些专业机构与上市公司合作后, 对其提供战略梳理、管理咨询及顾问服务, 围绕上市公司业务相关行业展开, 帮助上市公司在上下游产业链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

以上市公司直接进行收购需要经历复杂的决策和审批程序。在激烈的竞争中, 时间往往是关键。因此通过并购基金的介入, 并购过程由并购基金来操作, 效率更高。上市公司既能够享受到并购带来的潜在收益, 又能规避潜在的并购风险。如果上市公司直接进行并购, 如投资的项目产生失败, 很容易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而在并购基金的辅助下, 等待项目达到一定的盈利能力后, 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则消除了这种风险。另外, 上市公司还可以利用外部募资, 以自有资金撬动整个并购基金运作, 实现杠杆式的并购投资。

五、基金直接控股上市公司

除了有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基金外, 现在也出现了直接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基金。典型的案例是深圳市长城国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旗下四家有限合伙企业的三次举牌、一次司法划转, 成功控股天目药业, 此举开创了国内首家并购基金入主上市公司的先例。

并购基金控股上市公司的案例, 在国外比较常见。并购基金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后, 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并重组董事会, 进而对上市公司进行改造, 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 既可以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产业整合, 也可以引入大型公司, 注入优质资产。

作为并购基金不可避免要面临退出的问题, 通过管理上市公司一段时间后, 并购基金可以选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退出:利润分红、转让退出或出售上市公司壳资源。但对并购基金而言, 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 只要公司有价值退出就不是难事。

六、中国并购基金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 中国并购基金尽管发展迅速, 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许多差距:

(一) 资金来源匮乏

并购基金通常需求资金较大, 因此并购基金在进行并购投资时, 通常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 由并购基金设立壳公司, 以壳公司为主体向银行举债, 同时辅助以垃圾债券、银行贷款等手段以提高整个交易的杠杆率。收购完成后, 壳公司与目标公司合并, 并以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担保发行高收益债券, 来替换收购过程中的负债。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相应的杠杆工具并不丰富, 并购基金的规模也较小, 资金来源匮乏。尤其是杠杆收购中, 债权义务人是并购基金本身, 而非收购标的企业, 这加大了并购基金收购的风险性。

(二) 控制权难以获取

并购基金在并购投资中一般要求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从而达到改造企业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而在我国, 很多时候由于监管审批、产权制度、控制权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 并购基金很难获得企业的控制权, 这也是早些年国企改制只能由一些具有国资背景的并购基金承担的原因之一。

(三) 缺乏合适的职业经理人

我国职业经理人文化环境尚未形成, 缺乏既了解企业经营、又懂资本市场运作的职业经理人。并购基金在收购企业后, 不得不依靠原来的管理层来对公司进行管理, 达不到重组企业的目的。另外, 被收购企业如果是民营企业往往有很浓重的家族文化, 创始人不愿意放弃企业的管理权, 职业经理人很难依照自己的战略设想改造企业。

(四) 并购基金退出渠道相对单一

IPO、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是并购基金常见的退出渠道。管理层收购通常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虽然IPO退出的收益率明显高于转让退出,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IPO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有时退出需要的周期很长, 这不符合并购基金募资的期限要求, 因此目前转让退出成为了最为常见的退出方式。

七、发展前景及建议

在过去的三年间, 并购基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双双创出新高。展望未来, 我国的并购基金仍将在促进产业转型、提升行业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优化行业过剩产能, 还是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对优质资产进行整合, 并购基金势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为进一步推动并购基金的发展, 还需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一) 融资工具创新

建议大力发展并购贷款和并购债券。特别是, 在并购贷款方面, 建议允许并购基金利用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实现还本付息, 以解决杠杆交易中的现金流匹配问题, 这也是国际并购中最常见的方式。在并购债券方面, 应充分利用好离岸债券市场, 离岸债券市场利率较低, 可作为并购基金的优先级资金或夹层基金, 有利于控制并购基金整体的资金成本。

(二) 支付手段多元化

在业务实操中, 收购方往往将企业的控制权与支付方式进行捆绑。我国的投资机构吸收借鉴了国外常见的估值调整条款, 以“对赌”和股权激励等方式, 对管理层进行约束或激励, 为鼓励公司管理层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 退出渠道增多

基金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现状及对策

养老保险涉及民生问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使得政府在养老金的发放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制度上的诸多不合理更增大了这一压力。目前,很多职工选择提前退休享受保险金,法定退休年龄不高也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缴纳和获取模式成为主流。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部分公职人员的提前退休等影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巨大的缺口,其主要表现和出现的原因如下:

1.养老保险隐性债务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主要来自于保险制度改革。制度改革带来进步的同时也无法避免的带来一些隐性债务问题。如传统的保险制度向个人账户转变的同时,就会导致一些制度转变以前退休的员工无法获得个人账户,影响其养老保险转入,同时存在重复领取的问题。这就造成大量的资金缺口。所谓的隐性债务就是在制度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具有争议的养老资金,这部分资金不但造成大量地经济损失,还将引起老人对社会的不满。事实上,如当期的社会统筹资金能够支付当期退休人口的养老金,就不存在隐形债务问题。但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点无法实现,这就导致了资金的流失,也就是所谓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存在。这一资金缺口对政府、以及社会体系造成影响,应由政府财政来履行兜底责任,并不断明确国家法律,政府津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2.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养老保险很大部分存在账户上有钱,但实际却不能兑现的问题,即所谓的个人账户“空账”。其主要原因在于统一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不能实现分账管理,导致账户资金挪用频繁。这一隐形债务显性化使得养老保险支付上存在缺口,政府不能履行其职能,反而成为资金挪用者。个人“空账”在我国改革初期表现明显,随着制度的完善,这一问题逐渐得到改善,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我国城镇地区,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压力,常常将养老金挪为己用,我国存在大量的保险“空账”问题。

3.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众多,不得不面临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据统计,全国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为老人,享受或应享受养老保险。人口结构偏向于老龄化。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严重的缺口。退休人群增多,给我国养老保险机构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地方政府将该资金挪为他用导致养老保险不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的解决对策

养老保险基金的巨大缺口急需解决,而要解决这一问题,要通过国家、政府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承担责任。其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可有效解决隐形债务问题,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处于主动位置,仅仅通过津贴的方式即使解决问题也会造成政府的巨大压力。因此其主动负责隐性债务的偿还。正确预算每年的显化规模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采取逐步解决的方式减少隐形债务。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政府实际上具有了更大的能力为我国老年人提供保险,因此政府应在这个环节增加投入。同时,还应将个人账户做实,实行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分账管理,严格控制个人账户“空账”。确保养老保险金的投资和保值增值,减少政府的压力。另外,持续增长的“空账”将导致民众对保障制度的质疑。政府作为养老金的直接管理者,应做好长期的养老金投资规划与论证,实施政府统一管理模式。在金融市场改革这一大前提下,政府应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养老基金投资过分依赖银行存款等渠道的问题、完成养老金投资途径的多元化的变革。

2.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体系

目前,我国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存在过分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风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和三部分,并且各部分比例中,政府保险所占比例最小。但我国却没能合理的应用这一体系,将大部分压力留给了政府。导致养老保险存在严重的缺口,无论是体系的完善上,管理效率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也无法提供对基本养老保障的支持。基于此,应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三方面责任体系,推出刺激商业养老保险险种,增加除了政府补贴之外的其他保险补贴,降低政府压力,使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

3.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人类工作能力的提高使得政府完全可以将其退休年龄上调,并且完全可以实现男女平等。同时延长工作年龄也符合老年人自己的需求,我国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也促进了这一制度的执行。通过提高退休年龄,同时提高其参保待遇,不但给国家降低压力,也延缓了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我国目前计划将养老金的发放年龄延长至65周岁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总结

关于职工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政府部门会议上已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在执行过程中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我国政府不断的改善这一问题,减小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促进民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的宏观控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梁君林,蔡慧,宋言奇.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显性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5)

新农合基金监管现状 篇4

从收入的角度看,新农合基金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二是参合农民缴费,三是集体经济资助,四是社会捐助等资金,目前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前两项。其中的财政补助资金使新农合基金具有了公共财政资金性质,因此,新农合基金的运作需遵循社会公共基金的一般规律:第一,新农合基金必须依法构成和使用,基金的分配和支付比例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更改。第二,新农合基金运作管理形式可以多样化。第三,新农合基金运作和使用必须公开、公正和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新农合基金监管的现状

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法规明确规范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并提出加强和完善新农的基金监管。

新农合基金的安全运行是新农合工作的重中之重,基金支付的管理是新农合基金管理中最为繁杂的一个环节,其出现风险的因素也显得较为复杂。2009年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是在2008年项目基础上的延续,包含人员培训、县级信息化建设和监测点实施的补助资金;近年来新农合管理部门在监管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新农合定点医院业务收入的上涨,都有“变相套取新农合资金”的因素在内。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农民个人筹集,用于保障农民看病住院报销的新农合基金,被一些不法医疗机构视为个人创收和医院谋求发展的“捷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新农合基金监管的方法

我国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方式主要是基金的封闭运行。所谓的基金封闭运行是指在基金运行中做到管用分开、钱账分离、收支两条线。

①管用分开,管用分开是指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与使用要由不同的部门操作。新农合基金的管理部门是财政和卫生部门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在基金拨付过程中,县财政局对基金拨付履行监督管理职权。县合管办则是对定点医疗机构给

农民垫付的医疗费用报销单据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传递给同级财政部门,行使具体的管理责任;而基金的使用部门主要是各定点医疗机构,由其在农民就医发生医疗费用后,根据当地的新农合补偿方案为农民办理补偿。

②钱账分离,钱账分离是指在基金运行中管钱的部门不管账,管账的部门不管钱。县财政局通过对专户的控制,管理基金的收支,全部收支都通过银行结算;而县合管办则承担对基金收支进行会计核算的职能,实现了钱账分离,有利于避免不规范的财务行为。

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篇5

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及问题

一、对基金市场的一些特征的概括

投资基金可谓是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新兴产品。目前市场上总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7只。虽然产品数量上不是很多,但是,这些基金占有的市值却不容忽视。“基金目前持有净值达到1400多亿元,占到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的10%强,已具有了一定引领市场潮流的力量”(1)。所以,基金的状况能够对股市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的基金市场,轰轰烈烈地大扩容,惊天动地的行业亏损,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反差。同时,基金市场的走势之弱,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基金持有人陷入巨额亏损境地。“20的基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基金发展年。截至12月25日,共发行封闭式基金4只,总募集规模为110亿份;发行开放式基金14只,首发募集的规模为447.9亿元,两者合计557.9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底基金市场规模的七成。因而,年,是基金市场历史上的第三次扩容期,也是历史上扩容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大扩容,预示着大发展。20的基金市场确实是一个发展年。但同时,2002年又是基金市场令人伤心的一年,是名副其实的亏损年。截至2002年12月20日,54只封闭式基金中5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82亿元;17只开放式基金,13只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18亿元。整个行业的亏损,预示着市场预期的年末分红已成为水中花。由此,基金业已经面临着有史以来的寒冬。”(2)

二、发行方式及风险分配分析

(一)基金发行概况

去年开放式基金的密集发行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众多的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投资基金产品,其数目之多,次数之频繁,可以得上是空前的。而广大的投资者也给予了相当高的热情,例如,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的第一天就暴出了2.6亿的销售业绩,这一数字在基金惨淡经营的今天,足以为基金管理公司羡慕得不得了。可以说,在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初期,市场给予的是极其热烈的反应,而在那些神话般的销售业绩中,多少搀杂着广大投资者的非理性因数在内。时至今日,基金的发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一只基金如果募集到20亿的规模,已经算得上是相当成功的了。

(二)包销方式及其风险分配

在这种形势下,众多的基金纷纷采取了包销的手段,将基金的发行尽数委托给承销商包销和银行代销,正是这两个渠道都存在着问题。券商包销,等于是说基金管理公司将发行的风险全部转移给承销商,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高枕无忧地旱涝保收。另一方面,承销商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面对有限的市场容量,承销商为了确保发行成功,往往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想办法拓宽销售渠道,动用一切的客户资源,而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承销商只能吞下苦果,将未能发行的.基金分额照单全收,于是,很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一些新发行的基金的大额持有者往往正是这些基金的主承销商,众多的券商一不小心就成了基金的“大股东”,大笔的流动资金被套牢,叫苦不迭。这种条件下基金的发行得不到市场的检验,基金市场的供需状况被严重的扭曲,很容易产生泡沫。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发行的基金,一上市就面临着下跌的压力,基金的业绩也相当的难看。可见,通过包销的方式发行,基金管理公司倒是省事了,无形之中巨大的市场风险被转移到承销商的身上,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严重的不对称。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市场扩容,助长了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盲目性,中间无疑蕴涵着极大的风险,最后损失的还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

(三)代销方式及其风险分配

另一种渠道是银行代销。银行拥有最丰富的资金和客户资源,因此,携手银行往往对一只基金的成功发行有着重大的意义。银行的营业厅里,堆放着许许多多基金销售的广告和产品说明书。不仅如此,有的银行还强迫自己的员工认购指定数量的基金分额,以达到完成银行的销售任务的目的。这种带有行政命令式的认购,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众多银行的职员怨声载道,叫苦不迭。通过这种代销的发行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又将风险转移到银行,银行再将风险转嫁至广大储户及自己的员工身上。由此,一些银行完满的完成销售任务的背后,却是牺牲了广大的员工的利益。如果说投资者面对基金下跌的行情而被套牢是出于市场的风险,那么这些员工的损失就不是单单的市场风险所能解释得了的。这种销售方法已在业内成为公开的秘密和惯用的手法,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之予以监管,监管层的注意力似乎还无暇顾及这方面的问题。

三、基金组织内部控制

(一)基金操作策略的变化几原因

“基金们在成立之初大多采取的是集中持股的操作策略,从而使得基金在5・19行情以及行情中收益颇丰。数据显示,12月基金整体持股集中度为61%,12月为55.37%,月为60.75%,2012月为59.12%,而到了2002年6月下降为42.03%。基金出现持股集中度下降的趋势,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监管力度的加大;二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使然,即因为近年来庄股的跳水使得集中投资的做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三是随着大盘股的上市,如中国联通,使得基金找到了可供分散投资的对象。”(3)

(二)基金的市值表现

在这种策略下基金的市场表现如何呢?“基金指数由去年收盘1183点,跌落至12月25日的966点,跌幅达到18.35%。而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仅仅为13.62%。基金市场的跌幅是股票市场同期跌幅的135%。基金市场在2002年度的弱势确实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目前基金指数连续创出历史新低,较股票市场的走势要弱得多。具体表现就是,封闭式基金与年末市值相比,持有人的市值损失接近155亿元左右。而且,这种损失,主要体现在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基金市场的这种弱势,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严重打击了基金市场投资者的信心”。(4)由此可见,在整个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基金的重仓持股蕴涵了极大的风险,屡屡有基金上演高台跳水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最为明显的就是银广夏案发后大成系基金由于重仓持有银广夏而损失惨重,跌得是一塌糊涂。

(三)决策机制

(1)外部风险控制

在投资决策上,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卖出,买卖哪只股票,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谁掌握有决定权,谁对投资的决策进行监督,归根到底就是外部风险控制问题。目前我国基金投资决策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基金经理拥有一定额度的投资自主权,比如5000万元以下可以自行决定投资。而一定额度以上如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就需要经过投资管理委员会和风险控制委员会,可以说,基金的决策机制就是在灵活和风险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目前的决策机制以有效控制风险为重点,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的缺点,如何平衡有待进一步探索。

(2)内部风险控制

“降低风险和抵御风险将是基金作为服务性的专业理财机构区别于其他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重要特征。这个风险,一是来自基金所投资的外部市场及基金的投资过程,二是来自基金内部。尤其是内部风险控制是基础,是基金立足之本。对于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力度,应该说,主管机关要求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检查稽核部门,督察员拥有充分的检查稽核权力,专司检查、监督公司及员工遵守各项法规和公司制度的情况之职是一个有力的制度,但需要进一步发挥。而目前各基金管理公司普遍设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与社会独立董事制度也还有细化与深入之处。另外,针对投资风险的量化技术与控制技术需要大力加强研究或引进,使得基金的投资更具科学性与可预测性”。(5)

(四)代理人成本――基金经理人的控制

(1)代理人成本的产生

投资基金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理层经营权的膨胀,与投资者存在根本利益冲突。一方面基金的巨型化使受益权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基金有效的经营在客观上又要求基金的经营决策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复杂多变的市场迅速灵活的作出反应,因此有效的经营决策只能委托具有专业知识的的经理机构来决定。此外,投资者的搭便车现象以及放任专家经营的态度强化了基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道德风险。从经济学上分析,投资基金结构中存在着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的委托关系;基金管理公司与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几不可避免。这种层层委托的代理关系使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倾向变得更为严重。

(2)基金经理人的信赖义务

参考英美法基金经理人权义事项的规范以信赖义务最为重要。信赖义务按内容的性质又可分为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就是基金经理公司有义务对基金投资履行其作为经理人的职责,履行义务必须是诚信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经理公司合理地相信为了基金的最佳利益并尽普通谨慎之人在类似的地位和情况下应有的合理注意。忠实义务就是受托人必须以受益人的利益作为处理受托业务的唯一目的,而不得在处理事务时考虑自己的利益或为第三人谋利益,也就说必须避免与受益人产生利益冲突,如禁止内部交易、自我交易。我国现行的基金法制中没有任何条文规范经理人所应负的注意义务,也没有对忠实义务的原则性规范。这些制度层面的真空,不利于基金行业的规范。

(3)绩效评价和管理费的计提模式

这两方面本来是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即管理费的计提,经理人的收入应当与基金的业绩挂钩,使基金的业绩成为考核基金经理的过硬指标。经理人的收入也应当与市场风险联系在一起。然而,目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刚刚过去的2002年基金持有人损失惨重,一方面,基金市值折损大。截至1月3日,54只封闭式基金经过大幅下挫后全部跌到了0.90元以下。持有人的市值损失近155亿元。另一方面,2002年基金持有人基本上无红利可分。因为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基金分红的首要条件是单位净值维持在面值以上。但截至去年12月27日,挂牌交易的5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全部跌破1元面值大关,分红就变成一句空话。与基金持有人大面积亏损截然相反的是基金经理人不仅毫发未伤,旱涝保收,甚至日子还要好过以前。”(8)“由于目前管理费的提取是按基金净值固定比例提成,因此尽管基金2002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不佳,但基金公司仍然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上半年,15家基金管理公司仅从51只封闭式基金提取的管理费合计高达约5.2亿元。而同期51只基金的本期净收益约为-15亿元。”(9)在2002年公布的上半年基金年报中可以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20亿份额的封闭式基金中,基金兴华上半年表现最佳,净值增长率达到7.57%;相对应的是基金汉盛表现最差,净值增长率为-1.2%。但就管理费而言,汉盛基金管理人上半年提取了约1420万元,兴华基金管理人却只提取了约1384万元。”(10)可见,现行的管理费计提模式,没有将基金经理人的收入和基金的业绩挂钩,体现不出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机制,是很不合理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经济学家吴晓求曾呼吁,改革基金收费制度,首先从降低基金管理费着手。有关业内人士也呼吁应该尽快改革基金业的管理费集体模式,如果基金出现亏损,应当大幅调低管理费计收标准。

四、基金投资人及公众利益的保护

(一)基金信息披露的概况

这里的问题最为集中的就是基金的信息披露问题。“基金业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投资人所诟病。在基金业规模迅速扩大走向全社会的今天,广泛保护投资人的知情权日益重要,得到投资人的认同更事关整个行业的发展。改良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告别“雾里看花”的岁月,似乎已经摆到了桌面上”。(6)

(二)前十大持有人的披露

“开放式基金没有披露前十大持有人,一直为投资人所耿耿于怀,因为通过前十大持有人的情况可以了解某只开放式基金得到了什么人的认同,从而有助于做出投资决策。()中国证监会193月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准则第五号――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中关于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已明确规定,应分别列示各发起人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份额及占总份额的比例,同时还需列示基金前十名持有人的名称、持有份额、占总份额的比例等。但是至今没有一家开放式基金公布其前十大持有人的名单,即使是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了豁免,也应公开说明情况”。(7)即使是有些基金予以披露,也表现得遮遮掩掩的,例如仅仅列出“信托公司”字样,让投资者很是看不明白。对此,基金管理层自有说法,往往是出于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避免竞争对手获悉基金的仓位情况。但是,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投资者的知情利益都应当是放在第一位予以保护的,以商业秘密为由拒不公布相关的信息,是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遗憾的是,这种类似的违法行为一直位能得到纠正,证监会的法规得不到执行。

(三)开放式基金规模变动状况信息的披露

基金现状分析 篇6

[摘要]按照私募股权基金(PE)退出方式的主次,分别从首次公开募投(IPO)退出、并购退出、其他退出三个层面对我国PE退出现状进行了实证考察。分析结果显示,IPO退出方式收益可观,因而是PE的首选退出方式。近年来,IPO在政策影响下受阻,导致PE机构变现压力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我国PE市场亟待开辟新的退出渠道。但是,我国PE市场的退出机制存在场外市场不发达、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PE二级市场功能缺位等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从加快发展新三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PE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PE二级市场,这三个方面提出开辟新退出渠道的措施。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IPO;并购;PE二级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179―04

一、引言

私募股权基金(以下简称PE),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资金,由专业的管理团队对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再以转让股权的方式退出被投资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阶段,其重点就是要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新兴产业培养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把社会资金引入到新兴产业,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除了银行信贷和首次公开募投(以下简称IPO)以外,PE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融资方式。区别于传统的银行信贷,PE具有更高的风险偏好,拥有寻求高回报的驱动力,为处于创业初期的新兴产业提供了一个更合适的融资平台,更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入新兴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要实现上述目的,促进PE的发展壮大显得尤为重要。PE的运作过程包含集资、投资、退出三个过程。退出环节在保障PE的“投资一退出一再投资”循环运转的过程中更是举足轻重。那么,我国PE退出的主要方式有哪些?退出地点集中在哪里?有哪些退出渠道,是否畅通?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我国PE退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寻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和推进资本市场体制创新提供经验证据。

二、我国PE退出现状分析

(一)私募股权基金IPO退出概况

1.PE背景IPO退出总体情况

如图l所示,正值金融危机的2008年,具有PE背景企业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下滑至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有PE背景企业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逐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经历过2008年的下滑和2009年的恢复过后,具有PE背景企业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在2010年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2011年和2012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状况下,资本市场也保持下滑态势,PE背景企业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又接连下降。2012年的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41%和55%,融资金额创下近4年来的新低。

2.PE背景IPO退出地点以国内创业板为主

如图2所示,2012年,我国共有86家PE背景企业登录A股市场,在IPO总数中占比达88.7%,融资金额合计为565.2亿元,占比达70.6%;这些在A股上市的企业中,有48家企业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占比达55.8%。由此可见,创业板俨然成为PE机构在A股退出的第一选择。

PE机构以境外IPO方式退出仅占很小一部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根据CV Source统计数据显示,以境外IPO方式退出,获得的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98倍,而以境内IPO方式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高达4.57倍,如此悬殊的回报差异,导致PE机构更愿意以境内IPO方式退出;另一方面,国内熟悉境外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比较少,由此造成国内企业和境外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因而境外IPO方式退出非常困难。

3.PE机构IPO退出回报情况

如图3所示,2006年和2007年的IPO退出账面回报为近几年最高峰,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退出账面回报为近年来的最低,仅4.1l倍;从2008年到2012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走势,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在2009年达到11.4倍的峰值后,出现连年下滑的走势。根据CV Source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共有149家PE机构通过97家企业IPO实现235笔退出,退出回报金额和账面回报率都是仅次于2008年的最低,平均4.38倍的账面回报率同比上年看下降39.3%,相比2009年的顶峰状况,更是大幅下滑了61.6%。

(二)并购退出分析

根据CV Source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PE机构并购退出回报率为1.1倍,近几年的最高回报率仅为4.5倍,远远低于IPO退出方式的回报水平。从回报率角度看,并购退出方式是PE机构在IPO退出受阻情况下的次优选择。

随着我国PE市场的蓬勃发展,创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大量投资资本等待退出。在A股市场,巨大的IPO“堰塞湖”压力给PE机构的退出造成很大困难。在此背景下,并购退出方式越来越多地被PE机构采用。参考国外成熟市场,从退出规模来看,并购将成为创投市场最主流的退出方式。以美国为例,近年来,PE投资项目中大多数是通过并购方式退出,见图4。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获得稳步发展,并购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管理层大力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为PE机构选择并购退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CV Source统计显示,从2007至2012年期间,我国PE市场并购退出在总退出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2的退出数量和退出规模占比分别为39.7%和32.8%,达到了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

(三)其他退出方式

1.同业转售。根据CV Source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同业转售退出案例不足20起,该方式尚未成为我国PE机构的常规退出渠道。按照目前的投资退出现状,众多PE机构都存在退出压力,加上我国PE二级市场正在起步,这一退出方式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2.PE二级市场初步建立。鉴于有限的PE退出渠道,通过转让PE基金份额也可以实现退出,在此形势下,我国PE二级市场加速发展。2012年6月28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北京股权登记管理中心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近年来,A股IPO退出回报下降,海外上市难度日渐增大,PE必然需要其他多元化退出渠道来实现账面盈利,一个统一、规范的PE二级交易市场恰逢其时,联盟的成立为推动我国PE二级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联盟成立4个月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完成了我国首个PE基金份额的转让交易。

三、我国PE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退出回报上看,虽然PE以IPO方式退出的回报从2009年11.23倍的历史高点逐年下滑,但相比较其他退出方式来看,其收益仍然可观,IPO依旧是PE市场的首选退出方式。由于境内IPO在政策影响下受阻,等待上市的积压项目还需要较长时间释放,从而导致选择该退出渠道的投资机构变现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中资概念股在境外继续遭受打压,受到机构做空风险较大,赴美IPO窗口重启艰难。在此形势下,我国PE市场亟待开辟新的退出渠道。基于前述对我国PE市场退出现状的分析,退出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场外市场不发达

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尚未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场外市场比较落后。纵观全球资本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是构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的场外市场不仅可以满足挂牌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是主板及创业板市场的蓄水池。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成熟的地区,场外市场交易的股票数量占比在30%-40%左右。以美国为例,场外市场、创业板、主板是公司质量递增、数目递减的三角形结构,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而我国恰好相反,是一个“头重脚轻”的倒三角结构,新三板市场作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股票数量少、规模小。然而,新三板市场却不能有效发挥融资功能和退出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有:(1)市场范围小。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只有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和北京中关村四家园区拥有新三板的通行证。(2)做市商制度缺位。新三板市场允许协议交易和竞价交易,但却没有引入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做市商制度。(3)转板制度缺位。以美国为例,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了绿色转板机制,OTCBB场外市场的公司只要满足纳斯达克的上市条件即可自由转板。但我国没有转板制度,新三板市场上挂牌企业和普通企业都需要通过IPO程序才能登陆A股市场。

(二)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PE市场的中介服务业伴随该市场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与国际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一,中介机构体系不完善,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私募股权基金代理顾问机构、保险机构,也没有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第二,缺乏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的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缓慢。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国现有教育制度和人才流动机制难以培养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中介机构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大多结构不健全、功能单

一、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专业性。第三,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风险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形成一套科学的信用评估办法,所以无法准确评价风险企业的价值,也无法准确评价私募股权基金的能力,这些都会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造成影响。

(三)PE二级市场功能缺位

在PE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在整个私募股权体系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时,PE资产流动性差的制度缺陷就会催生出私募股权二级市场。PE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及交易规则体系的建立,对市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一是提高流动性,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者可以转让其持有PE的份额,以增加资产流动性;二是实现价值发现,根据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当市场上出现多个出让方或者多个受让方时,市场组织交易者竞价交易,这促进了交易平台的公开化,实现了资产以市场价值作为衡量标准,从而使交易价格更加透明;三是可以对投资组合调整、优化,投资者可以通过PE份额的交易,实现减少非核心战略资产配置、平衡自身资产组合的资产管理目的。

美国等金融发达国家PE基金通过IPO退出比例在10%-15%,其他80%以上退出是通过二级市场、并购市场实现。而我国目前PE二级市场缺位,PE投资的退出形式以IPO为主,降低了PE市场的流动性,PE投资者的变现能力较差,既不能缓解PE投资人资金来源短期化和PE投资长期性的矛盾,也不能实现价值发现功能,这将不利于PE投资人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优化。

四、对策建议

根据我国PE退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PE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给出如下建议,以试图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

(一)加快发展新三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新三板作为我国的场外市场,加快其发展对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新三板作为交易平台,在给中小企业实施定向增发、引入新投资者、进行股权转让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为PE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和一个新的退出渠道。

缩短新三板扩容进程,拓宽投资和退出渠道。相比目前我国有10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2年11月底),拥有新三板通行证的仅有4家高新区,这个占比很低。在新三板扩容问题上,管理层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速度可以更快一些。争取尽早把全国绝大多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到新三板市场的范围来,为PE机构拓宽投资和退出渠道。

改变交易规则,提高新三板流动性。新三板的交易活跃程度远远弱于其他板块,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将失去融资吸引力,因为这个市场缺乏价值发现功能。要想提高新三板交易的活跃程度,就必须要改变交易规则。目前,新三板的基本交易单位是3万股,大大高于其他市场100股的交易单位,另外,参与交易的自然人资产须达到300万元,机构投资者注册资本须达到500万元,这些要求都限制了新三板交易的活跃度。同时,要引入做市商制度,且要求至少3家以上公司来充当做市商,形成博弈机制,避免价格操纵。

建立转板制度。允许达到创业板或是主板要求的新三板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地转到交易所市场,让新三板发挥交易所市场蓄水池的功能。

(二)完善PE市场的中介体系

建立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全国性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协会,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人员培训服务,并且加强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业自律;其次,建立高新技术认证机构,对风险投资企业的技术成果进行鉴别,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初期就能确定退出策略;再次,建立知识产权的估值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等提供估值服务,方便私募股权基金规划投资该类企业的资金规模,同时也可以为知识产权的转让提供价值评判标准,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投资。

(三)完善PE二级市场

我国PE二级市场虽已建立,但尚未发挥提高流动性和优化投资结构的功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解决二级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给交易者提供对于项目估值的参考信息,帮助其积累PE二级市场交易经验,提供信息储备和查询系统,让其对市场上资产价格及PE基金管理团队可以深入了解。二是培养PE二级市场专业人才,PE市场需要大量精通私募股权一、二级市场资本运作方式、拥有多元化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财务、法律等综合知识、能够设计并操作复杂交易模式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丰富可用投资工具,对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多样的结构化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因此,要尽快明确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中常用的优先股等工具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参考文献:

基金现状分析 篇7

1 我国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包括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经历了大约二十多年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困难重重。概括起来, 主要存在以下几大突出矛盾。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 各地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统筹层次、医保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等不同, 因此, 改革步伐不一致。在有些医保管理经验较丰富的省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金管理方式典型。

1. 1 基金筹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当前, 医疗保险基金收缴方式有多种, 包括上门收缴、滚动收缴、协议委托等, 在医疗保险刚开始运行的时候, 由于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 因此多样的收缴方式基本可行; 然而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多样的收缴方式必然会带来基金管理上的困难。同时, 在收缴资金的时候, 还会面对基金筹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在每年的资金收缴时期, 相关部门比如财政部门、卫生系统、银行等都需要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筹资成本较高。

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财政资助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问题, 在发放财政资金补助时, 需要对具体参合人数进行统计, 再根据统计的人数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层层拨付资金, 所需时间较长, 影响了资金到位的及时性。有些地方财力有限, 也妨碍了资金足额、准时地到达基金账户。还有部分地区存在截留、挤占基金的问题, 违规将医疗保险运行中产生的业务费用、工作经费等项目列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账户, 基金用途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得不到保证。

1. 2 基金结余问题突出

在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与分配过程中, 由于一些原因, 导致基金的大量结余。虽然从当前看, 基金结余是因为基金数额较大的缘故, 但从长期来看, 医疗保险基金也有可能出现基金超支。一些医疗机构为了追求利益违规操作, 采取小病大治、延长住院时间等方法, 诱使医疗消费,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 造成基金的大量超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收支平衡, 对于报销条件要求较为苛刻, 报销流程复杂, 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出现“惜付”现象, 不利于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使用。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 一些农民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理解存在误解, 担心自己所缴纳的费用供他人使用, 采用向无法参合农民出租或出借医疗保险医疗证、帮他人购药等办法套出医疗基金, 增加了基金支付的可能, 对基金的正常支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3 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到位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扩大、参合率的提高、筹资标准的上调以及筹资渠道的拓宽, 医疗保险基金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规模较大, 涉及环节较多, 随着医疗保险基金金额的增加, 基金会计核算业务量必然会增加, 不可能再单纯地依靠人工来完成烦琐复杂的会计核算, 必须引入信息管理系统。然而, 部分地区虽然配置了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但并不重视管理软件的开发, 没有形成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 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操作, 审核程序复杂, 效率低下, 难以实现基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 导致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2 我国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建议

新医改意见明确“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 完善支付制度, 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 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十二五”医改规划要求“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由此可见, 未来支付方式改革的趋势是由后付制向预付制, 单一式向混合式转变, 从而控制医疗支出、提高服务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2. 1 运用谈判机制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结合我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现状, 借鉴国内外支付制度改革的经验, 对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思考。只有将支付制度改革与医院内涵建设及医院内部分配机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经济报酬, 才能确保各方利益共赢, 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 保证服务质量。

2. 2 要狠抓内部审核力度

逐渐形成科室和医务工作者自我审核检查、自我约束机制, 由此来间接协助建立与医保规定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定点医院要设立独立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 本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制订医疗保险管理规范和内部审计制度, 用制度规范来指引内审工作, 统一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方法。内部管理制度应涵盖财务管理、基金监督和统计报表等范畴, 全面监督和评价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动使用情况, 特别应关注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情况并给予客观准确评价。在医疗服务中, 要重点考核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 自觉加强医疗费用的监控。

2. 3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首先要完善基金管理机构内部的治理结构, 应成立医疗保险基金理事会, 这个理事会独立于基金高层管理部门之外, 主要负责重大计划和决策的制定或审批以及对管理部门监督评价。医疗保险基金理事会应由客观公正、了解医疗保险业务及其风险的人或专家构成。其次要完善基金的外部监管体系, 医疗保险基金的外部监管主要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和专门监督等, 监管主体包括财政部、审计部、基金监督委员会、卫生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在对机构进行设置时, 要清楚不同机构的监管责任, 将分管具体事务的人员责任落实到位, 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监控到位。此外, 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还要加强审计工作, 并建立完善的报告机制。医疗保险基金的内外监督都需要审计做基础, 对基金的审计有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 不同类型的审计侧重点不同, 可以协同发挥作用, 确保了医疗保险基金健康高效运行。

2. 4 建立高覆盖性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网络

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 才能满足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开展和管理的需要。很多地方实施了“一卡通”工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报销难的问题, 同时, 商业保险参与医疗保险, 起到了“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这对参保患者的健康保障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

此外, 加强基金的分配与使用管理, 应从制度上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手续, 加强对医疗保险报销操作规程、医疗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合理用药及诊疗等的监督与检查。严肃处理违纪违规等行为, 防止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 实现基金基本收支平衡。另外, 地方财政部门可与银行进行沟通, 在遵守相关原则的基础上, 要求银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做好医疗保险基金的理财服务, 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

3 结 论

工作在医疗保障战线上的同仁们任重道远, 我们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 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事业的实施添砖加瓦。相信, 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不懈努力下, 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 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要: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 关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从管理体制、筹资机制、支付方式等方面对我国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孙祁祥, 朱俊生, 郑伟, 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民医保的三支柱框架[J].经济科学, 2007 (5) .

[2]单大圣.中国医疗保障管理体制研究综述[J].卫生经济研究, 2013 (1) .

[3]罗俊.社会保障“费改税”具有可行性[N].中国税务报, 2013-01-23.

[4]谢春艳, 胡善联, 孙国桢, 等.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5) :27-29.

[5]翟洪源, 王翔.完善医保付费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6) :86-88.

[6]梁金刚.付费方式、医生行为与激励偏差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 2012 (5) :49-53.

浅析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篇8

摘要:“私募股权基金的”这个词在20年前还不存在,如今已经成为时下最热的词语之一。本文首先从资金来源、项目筛选、融资方式、进入和退出渠道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现状,后针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IPO OTC

0 引言

“私募股权基金的”这个词在20年前还不存在,如今已经成为时下最热的词语之一。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各个不同的机构和个人依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多种定义。一般来说都突出了以下几点:第一私募股权基金是以私募形式进行权益性投资;第二,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作实现自身资产的增值;第三,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并最终获利。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20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投资市场投资已经出现调整和回落。西方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西方的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影响深远的衰退期,而金融危机恰恰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机会。

1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来源

目前在我国经济区域内活动的各种私募股权基金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即外资背景型(如凯雷、KKR、新桥、英联、黑石等)、政府主导型(如个地方政府纷纷推出的政府引导基金)、券商背景型(如由中金直接投资部分离出来的鼎辉国际等)、民营型(如上海创联等)。在资金来源方面,国外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养老基金和捐助基金等。还有少部分投资者为企业年金、高资本净值的个人或家族公司等。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对象主要为政府单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境外投资者。投资者中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企业年金投入较少。目前我国已逐步放松对养老金和保险金的管制,这将大大丰富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

2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领域及策略

从投资领域的角度来看,2008年私募股权基金共对中国大陆的74家传统行业企业投资了60.60亿美元,分别占今年同期投资总量的47.7%和63.1%,与2007年全年相比,传统行业的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占比均略微下降,但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排名中仍以明显的优势处于第一位,表明传统行业仍旧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最为青睐的行业。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2008年成长资本的投资数量占据最大比重。受经济不景气、估值下调、股市低迷以及管理层延缓新股发行等因素影响,上市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上市前企业采用过桥贷款或股权投资形式的过桥资本投资案例下降。另外,随着信贷紧缩政策及一系列房市调控政策的颁布实施,2008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市场低估,私募股权基金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热情大减。仅有4起房地产项目的投资。

3 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方式

3.1 增资扩股。企业向要引入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增发新股,融资所得的资本全部进入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比较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如2008年,华平和中信资本参与哈药集团的改制,以20.35亿元作价增资哈药取得其45%的股权。

3.2 股权转让。由老股东向引入的投资者转让所持有的股份(通常是高溢价),满足部分老股东变现退出的需要,融资所得归老股东所有。如2006年,PAG接收了“中国童车之王”好孩子集团的67.4%的股份,出让方AIG、SB和第一上海各自获得2-5倍的回报。通常情况下,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这两种方法被混合使用。

4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国内外股市持续低迷,全年私募股权基金退出交易大幅减少,退出案例总数为24笔。退出方式主要有三种:

4.1 IPO。包括境内IPO和境外IPO。境内IPO是指所资企业的股份在沪、深交易所或中小企业版上市交易,度过承诺的锁定期后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公开出售股份,从而实现退出。境外IPO有两种形式即海外直线IPO和海外曲线IPO(红筹股形式)。近几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境外IPO的措施,再加上国外股市的持续走低,使得采取境内IPO退出的案例逐渐增多。

4.2 上市后减持。

4.3 并购。并购是私募股权基金常见的退出途径之一。简单地说,并购就是出售股份,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商业并购、二期收购和股份回购。并购是将在中国的投资组合出售给该行业中的相关企业,通常情况下该类企业是希望借助并购打入中国市场或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和世界各主要市场不断交融,中国国内和海外并购活动不断增多,将权益资本出售给产业投资者仍将是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一个主要渠道。

5 关于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几点建议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健全完善软件硬件设施,希望能引入更多的私募股权基金到本地落户。如能抓住大好机遇,结合本地区优势、特色,扬长避短,完善本地区金融资本市场,则将对各区域及全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1 大力发展和规范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 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机构、融资代理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数据以及调查机构、人力资源顾问、财产或房地产等方面的代理商和顾问、基金托管方、信息技术服务商、专业培训机构、养老金和保险精算顾问、风险顾问、税务以及审计事务所等都属于私募股权投融资市场中涉及的中介机构,他们的工作从各方面为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提供服务,保证这个产业高效、专业的运转。

5.2 完善退出机制,尽快建立OTC市场 私募股权基金运作的基本特征是“以退为进、为卖而买”。融资、筛选项目和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运作的三大步骤,三者环环相扣,任何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入和盈利。其中是否有有效的退出通道是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就是缺乏层次。公开发行、公开上市几乎成为众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唯一选择。这一现状既不符合普遍的国际经验,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大力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由于退出渠道不畅、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管理机制落后、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原因,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长期得不到有效地发展。

5.3 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周边环境 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希望吸引私募股权基金的总部落户该地区。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是吸引私募股权基金目光的第一步,但这些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易于模仿。政府可以用优惠政策,甚至采用行政手段把跨国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吸引过来,但却带不来足够的各户和业务。只有完善相关的人文、地理、金融环境,才能使得政策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清科研究中心.2008年中国私募股权年度报告[P].清科研究中心.2009年1月.

[2]宋晓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模式分析——一个治理结构的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月第5期.41-48.

[3]程凤朝.美国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及启示[J].天津经济.2007年6月第157期.15-18.

上一篇: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试题下一篇:xx社区“六五”普法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