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2024-07-28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精选10篇)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1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专业】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站-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分数线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保证学院2014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深入实施“阳光工程”、规范招生管理,维护学院和考生合法权益,结合学院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第二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工作贯彻“公平、公正、透明”,兼顾“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三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工作接受纪检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二章 学院概况第四条 学院名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第五条 学院代码:14242第六条 办学性质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第七条 办学层次:高职(专科)第八条 学制:三年第九条 校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第十条 学院历史:学院前身是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始建于1950年,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2009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改建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第十一条 地理环境:学院地处闻名中外的孔孟之乡--济宁市太白湖新区。交通便利,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是济宁市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和生态宜居新城。第十二条 办学特色: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办学指导思想,贯彻“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就业”的办学方针,走就业拉动、科研带动、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路子,致力于建设“低碳、生态、新能源、新信息示范大学校园”和“省级特色示范高职院校”,打造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第十三条 办学实力:学院占地1003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已建成26万平方米。经过60年的办学积累,形成了较强的办学实力,现有教职工614人,教授18名、副教授169名、双师型教师占48%。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金融会计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化工新材工程学院、软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空学院等11个二级院系。开设36个专业,涵盖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旅游、航空等10个专业大类。设有光电工程技术研究所、新能源与新材料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产业集群研究所等11个科研机构。学院技能鉴定所能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技能证书的鉴定及发放。学院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山东省高等学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全国KAB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及山东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齐全,拥有3万平方米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实训实验室85处,专用教学仪器2000多台套,教学用计算机2563台,教学仪器总值1.35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馆藏量75万册,电子图书资料1万G。建有2.5MWp屋顶光伏电站、机械加工厂、汽车检测中心、汽车驾驶学校。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的数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专业和物流专业实训中心。与美国惠普公司、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沙钢集团、台湾联电集团、太阳纸业集团、山东亿维信息产业集团、海尔集团、国家电网光伏发电集团、山东移动通讯公司、山东省银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25处校外实习基地。第十四条 就业渠道:学院把提高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注重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就业”两个“零距离”对接。近年来学院与美国惠普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歌尔声学电子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台湾联电集团、山东润峰集团、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荣信煤化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新兴科技公司,太阳纸业集团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毕业生就业网络。学生在毕业前1--2个学期,即可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可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十五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以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招生录取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制定招生政策,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重大事宜。第十六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实施招生及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招生日常工作。第十七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纪委对招生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第四章 录取第十八条 建立学院分层负责、纪委全程监督、招生就业处具体实施的招生录取工作运行机制。第十九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计划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学院网站、学院招生简章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第二十条 对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学院按照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第二十一条 语种:语种不限(入校后统一开设英语课)。第二十二条 男女比例: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特殊要求者除外)。第二十三条 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第二十四条 实行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原则。先在上线报考我院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录满计划数为止;若一志愿生源不足,则录取第二志愿或征集志愿考生,依次类推。第二十五条 按报考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确定专业。若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在该专业计划中已满,则该专业不再录取第二、三专业志愿考生;若第一专业考生在我院该专业计划中不满,则该专业录取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依次类推。第二十六条 在确定录取资格时,考生的各种加分、降分情况均已记入总分,无单科成绩要求。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第二十七 录取结果公布:山东省教育招生考生院网站查询、学院网站查询和寄发录取通知书等形式。第五章 其它第二十八条 新生入校后,学院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体检,对体检不合格的考生,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投档原则、录取原则按照《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执行。第三十条 收费标准:执行山东省物价局统一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应用化工技术、光伏材料加工及应用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矿山机电、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学费每生每年5000元;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费每生每年6600元;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学费每生每年4800元;中德联合办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费每年每生12000元;校企合作办学(合作企业: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方向、空中乘务方向、豪华邮轮方向)、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管理方向、空中乘务方向、豪华邮轮方向)专业学费每年每生8000元。第三十一条 资助与奖励政策:1.学院根据国家规定设立“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2.学院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家庭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3.设立贫困生救济基金,对贫困生实行部分或全部学费减免政策;4.勤工俭学、为特困生提供资助;5.实行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实行奖励。第三十二条 学历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书。第六章 附则第三十三条 我院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不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对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个人或机构,学院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有关政策为准。第三十五条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网址:http://电话:0537-2343396、3617333、3617788、3617790传真:0537-3617788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6号邮编:272067第三十六条 此招生章程

经省教育厅审核,并在教育部备案,备案详情内容可参见教育部网站:

.cn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由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负责解释。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2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教育部“对口援建建筑设计布置会”会议精神并在教育部组织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在2008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包括茂县凤仪小学、茂县凤仪镇小学校、汶川县三江小学、理县薛城中学、松潘镇江九年义务学校和松潘安宏乡中心小学几所学校在内的援建设计工作。为出色完成此次设计任务,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以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担任负责人的设计团队,成员包括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院的多位名师,总人数超过近100人。援建设计团队在7月初派出多支小组前往灾区展开实地勘察,之后在一个月时间的紧张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克服了众多的困难,经过两轮方案讨论和研究,完善建筑、结构、设备等设计工作后,于8月初形成最终设计方案。

二.地震灾区援建学校设计特点

华南理工大学组织多个设计团队到现场考察,并对分布在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多个地方的援建学校基地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首先,从总体环境上看,汶川地震发生后,震区有38%的学生在维修加固校舍复学复课,有近28%的学生在板房复课,总数接近100万人。这决定了灾区大部分学生将在2-3年内,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援建设计工作具有数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而从用地特点上看,灾区具有地质灾害多发性的特点,余震滑坡不断,重建区长期不安全;而且从几个学校的选址上看,学校所在地多在山谷,密度大空地少,地形复杂,用地普遍不足。从使用的对象看,援建项目都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特色鲜明。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设计原则。

三.灾区援建学校设计的几个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援建学校设计中,安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规划选址与布局的方面,学校选址应有利于避灾,有利于城市利用校园场地作为公共避灾空间。校园布局疏密有致,开敞空间合理布局,注意利用操场广场等作为灾后疏散、避灾场所。在建筑布局上,建筑布局应简单清晰;设计利于疏散的流线。

校舍采用结构整体性能好的框架结构,设计平面简洁、方正,受力合理其中,抗震结构与构造措施包括:为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合理地配置构件钢筋,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合理地布置剪力墙,尽量使刚性与质心重合,并尽量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为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所有楼梯间均设剪力墙。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使地震作用能有效地传递到抗侧力结构(剪力墙),采用现浇楼盖并加强配筋及构造,保证楼板在大震作用下不发生受剪、受拉压破坏。加强墙体等非结构构件的连接,减少附加装饰物,少用面砖,防止其在地震中倒塌、坠落。

2.实用性原则:

建筑设计注重功能的合理布局,满足学校教学的功能要求,提供良好的采光通风等条件。考虑灾后造成大量残疾人学生、老师,注意考虑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包括无障碍坡道、首层无障碍居室与课室以及联系各区的风雨连廊,为震区造成的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关怀。关心灾区学生的心理恢复,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行为特征的多样性的活动场所。

3.经济性原则:

灾区山地多平地少,建设条件较差,学校重建设计应注重节地节材,特别在几个设计项目中都存在用地面积未能满足教育部学校设计指标的问题。因此对于体育场等占地较多的设施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对于运输不便、建材缺乏的特点,援建项目应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循环利用。建筑严格控制造价,不过分超前、追求概念,可采用被动式的节能技术、成熟的适宜技术,比如太阳能热水等。

4.地域性原则:

援建学校所在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包括羌族、藏族等民族,这些地方都保留着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与民族风俗;在与环境的关系上,山区建筑提现出依山傍水与环境相融的地域建筑特点。民族建筑无论在与山水环境相融合的群体布局特点上,还是在建筑营造材料构造上,都具有值得借鉴、保留的特点。在灾区援建学校设计中,我们在采用现代建筑手法材料来设计的同时,应注重提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建筑特色,包括在群体空间组合上再现民族地域建筑的群体的空间尺度和空间效果,还有在单体建筑设计上如何使现代的材料做法与地域化的传统建筑材料构造相融合。

5.文化性原则

灾区重建校园,应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超越,是更高水平的发展。建筑设计应结合新教育理念,如社区化、人性化、环境育人等思想。创造多样性的、趣味性的校园活动空间,讲求空间的多层次性、连续性和人性化设计,追求校园空间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和素质的培养,体现对师生的关怀。校园空间为教学之余的活动提供最舒适的场所,起到环境熏陶育人的作用。

四、灾区援建学校设计方案

详见各项目简介(表一)。

五、结语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3

服务地方经济: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成立了由教育专家、地方行政领导和企业行业专业人员参加的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每年利用地处广州地区的地理优势以及与珠三角地区近千家企业建立的网络信息等便利条件,深入企业、就业市场调研,了解、分析行业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就业前景,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制订出详细的新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及教学计划。

近年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业调整,形成了以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及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及运用、电子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营销等专业为龙头,带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工艺美术、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等文、经、管均衡发展的特色专业。学院的汽车专业在广东省民办高校中开设最早,面对广东汽车市场,学院加强教师、教材、实训设备的配套建设,力求把汽车专业办成学院的品牌专业。

目前,汽车专业已有1000多名在校生,成为学院的龙头专业之一。2005至2007年,汽车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早早地就被广骏集团、广州本田、东风雪铁龙、广东新协力汽车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全聘上岗,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业务能力非常满意。

突出高职特色:构建完善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瞄准一流水平几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努力探索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现建成了专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车钳工、服装设计、电子电工、可编程序控制技术、网络软件设计等50多个实验室、实训室,以及为教学服务的计算机中心和电教中心。今年,学院又投入数百万元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新建了CAD服装设计室、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控制室和电力电子实验室等一批先进的实验室,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实践课时占40%以上。同时,学院还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汽车类专业为例,这个体系把学生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操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4个层次10多个环节。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分别采取讲授、讨论、演示、示范操作、指导练习等教学方法。同时在学生中成立与专业相关的协会,如汽车协会、电子协会、计算机协会等,由任课教师指导,根据课程设置特点和培养目标开辟课题和开发项目,由会员进行具体操作。

建立“五大板块”新课程体系根据“厚基础,宽专业,突出实践环节”的指导原则,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五大板块”的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职业基础、职业技术、选修课、职业认证及实训。在职业基础课模块上,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总结出“学、疑、议、讲、练”的教学模式,把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在职业技术模块上,采用“大界面,小窗口,工具箱”的教学方式;在职业认证及实训模块上,严格按专业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公共课和选修课模块的教学上,摒弃注入式教学,采用“小专题”探究合作的方法或“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订单式”教学效果显著近年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还不断尝试“校企联合办学”及“订单式”教学。一方面学院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实现了一个专业配套一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如今,学院已在广州本田发动机、深圳神舟电脑、广州花园酒店等一百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许多学生毕业时就直接被这些企业聘用。

以能力为本位:培养更多高素质产业才人

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教学考评突出技术技能性南洋学院一直坚持实施技术技能相结合的教学考评办法,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为此,学院多年来坚持引进和培养有机结合,组建了一支数量多、质量高,既懂教学又懂生产技术的专兼职、老中青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为各专业开设了3至4个适用技能模块,并以此作为学生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考评的依据。在整体教学过程注重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力求让学生在毕业离校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把学生取得“双证”率作为考评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学院实现了一个专业配套一个以上的考证项目,已设有计算机高新技术、服装设计等80多个职业技术证书考试站点,实行计算机、服装设计、电工、会计、施工员、报关员、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技术考证考试制度。每年学院组织学生考证,通过率高达80%以上。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第一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建设优质专业、优质课程,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历经24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中、高级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为广东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输送了一批批重要的生力军。

自1985年起,学院获得了“广东省十佳民办高等院校”、“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广东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十所就业型重点大学”、“广东省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十强”、“全国就业实训精品课件(课程)工程示范单位”等荣誉,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信赖。

广西理工学校 篇4

广西理工学校

广西理工学校的前身是广西建材工业学校,是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广西第一批立项建设的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由广西理工学校、广西建材技工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函授教育学院南宁分院、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南宁分院及校办工厂组成,在校生达12000人。

全区最大的国办中专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是国家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是广西第一批立项建设的自治区示范性职业学校,是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是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体育卫生优秀单位、广西依法治校示范校,南宁市社会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学校创建于1978年,由广西理工学校、广西建材技工学校、武汉理工大学函授教育学院南宁分院、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南宁分院及校办工厂组成,在校生达12000人。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是公办学校吗 篇5

经过多方论证,该院开设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健康与公共卫生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居环境学院、智能制造与技术学院、新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学院图书馆新馆建馆,9月正式投入使用。图书馆建筑设计吸收了现代建筑学的先进理念,在满足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同时,为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提供了灵活性,同时注重人文、建筑、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和谐,努力为读者营造一个理想、舒适的读书环境。图书馆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500席。设有4个大开放的期刊阅览室和专业书库,电子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是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

图书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进行文献资源建设,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纸质文献总量达40余万册,电子图书1.4万册,期刊报纸上千种,电子资源数据库:由中文数据库、电子图书、试用资源等三部分组成,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内容涵盖了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医药卫生等学科文献形成了馆藏特色。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6

一、促进教学管理者转变观念, 适当施以行政手段, 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是实现两融合的前提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背景下, 由于就业压力和市场短期需求的变化, 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创新、发展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主要的功能, 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首先应是“社会人”, 其次才是“职业人”。职业教育如果遵循此要求, 也就意味着既要重视受教育者职业素质的提高, 也不放松学生人文素质的增强。高职院校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为先导, 树立现代人文主义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系统立体的教学观, 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高职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要求。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大学以通识课的方式, 加大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本质是人文过程。人文素质教育对各个科类的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一般的理工院校少有学养深厚、高瞻远瞩的大师级学者和教育家, 据调查, 有不少一般理工院校对理工学生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课程, 甚至没有人文学科的师资。有的院校迫于某种压力开设了一些“应用写作”之类的课程, 还是着眼于实用, 压根没考虑过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 要想迅速有效地推进“两融合”教育, 必须自上而下做两件切实的工作。一是促进理工院校主要领导转变观念;二是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 像推进“两课”那样, 规定各大学 (尤其对理工科学生) 必须开设若干学分的人文基础课程。才能保证理工科大学生得到起码的人文教育, 对促进人文/科学教育两融合起到有力作用。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是实现两融合的根本

高职院校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与人文学科课程, 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从而积极营造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大学入学第一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渠道, 主战场。如果在第一课堂没有人文课程的一席之地, 就谈不上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教育也就无从推进人文/科技相融合。这方面世界名牌大学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无论是走通识教育之路, 还是走综合发展之路, 均在第一课堂设计至少6个学分的人文课程。清华大学近年出台新培养方案, “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原则, 调整了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以工科为例:自然科学基础占总学分的1/4,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占1/4, 专业相关课程占1/2。”另外, 对理工科院校在人文素质方面有较大加强, 选课学分由2门3~5学分增加到10个课组中13学分。包括文学、历史与文化、哲学与社会思潮、写作、艺术欣赏与实践等。并要求建设一批精品通识课程, 列入课程改革资助项目予以支持。

(一) 构建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

不少人认为, 高职院校教育份额极其有限, 加强了职业教育, 就必然会忽视人文教育, 而加强人文教育又会挖了职业教育的墙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的0.5+0.5=1的关系, 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容纳、相互支持的关系。必要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是升华为人文精神的前提, 所以人文课程的设置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还有一些教学管理者认为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理念就可以, 没必要开设专门的人文素质类课程。这种观念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本身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 可是由于多年来工科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淡漠, 让在自身学科发展中没受到任何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师对现有的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性培养, 是不可能的。因此, 目前状况只能通过开设一定比例人文类课程的方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融合教育。高职院校在构建人文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对人文课程实行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大学语文”作为必修核心课程。以养成学生全面、综合的人文素质为目的。同时, 为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职业院校可根据师资状况, 尽可能多地开设多个人文学科的课程及交叉学科课程, 以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一到几门自己感兴趣的人文课程知识, 促进良好人文精神的养成。

(二) 创设良好的静态环境, 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校园的合理布局、富有特色的建筑、优美高雅的静态环境, 都可以为人文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充满了美。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应强化现代意识, 并融入典雅的格调, 给学生以活泼、清新、积极的感受, 陶冶学生性情, 愉悦学生心理。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 突出大学精神, 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校园景观的合理设计可以同时承载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追求与人文熏陶的双重意义。校园文化氛围就像一种文化的“颜料”和文化的“味道”溶于水中, 使水有色有味, 人“浸染”在这样的“水”中, 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文化陶冶。不过, 这一文化陶冶的过程不是自动产生的。就像校园路旁的绿荫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半身塑像, 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人文景观对自己的教育。

(三)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沟通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隔膜。

建设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内容, 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通过组织学生社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学生施展才华、增强文化素质提供了广阔舞台, 同时在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格修养, 让学生体验到人文精神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 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如各种学生党团活动周、科技节、技艺技能竞赛、演讲比赛、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三是建立人文社团, 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协会等, 来陶冶情操, 塑造自我。技能比赛, 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技能、深化专业学习, 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建立新的学术和教学评价体系, 予以人文学科和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 是落实两融合的又一重要内容

一切事物之中, 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在教育领域尤其突出。教师是落实人文与科技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但教师如何教, 是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当程度取决于管理评价所激发的教学心态和师资自身的文化水平。学习人文知识不等于得到人文教育, 知识必须通过情感体验和审美领悟转化成内在修养, 才能形成素质。如果讲授人文知识的教师本人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工作, 带着某种不正常心态去教学, 这种人文教育一定不会有好效果, 甚至有反作用。

在科技强势的时代, 人文作为弱势学科在许多工科院校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职人文师资, 有的学校即使有专职人文社科师资, 在重工轻文的环境里也常常倍受冷遇。人文学科立项难, 师资晋升难, 人文课程推进难, 这是普遍现象。在一般理工院校的人文教师往往因不堪忍受挤压而改行, 或者被迫流向有中文专业的综合院校。在这种背景下, 也有少数理工科教师激流勇进, 积极改革专业教学, 注重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而且收到较好效果, 受到学生的欢迎, 但却常常在一些同行或正式的教学评价中得不到积极的评价, 甚至有人责其为“不务正业”。在这种状况下要想真正落实人文教育, 显然是极困难的。因此, 建设公平的人文和科技的评价机制是落实两融合的又一重要内容。

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保障

教师直接面对学生, 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 也应该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优良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传播者。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其专业知识的传授, 还应对学生产生三种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形象给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语言、洒脱的举止及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态度, 潜移默化中会影响着学生对人格导向的选择。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思维方法上的训练, 教师所拥有的推陈出新的知识底蕴和理念, 将知识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的能力, 是教师激化学生对学问追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充分达到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三是每一门学科都与社会、人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 可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的重任, 其人格的培养不仅是自己的修养问题, 且关乎受教育者的品德养成。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终身的, 能真正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因此, 加强教师人格修养的提高是实施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也是将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机整合的一个重要保障。

摘要:理工类高等教育中如何实现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这是目前摆在各理工类高等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研究了从教学管理者观念的转变, 到规定必要的人文学分课程、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内环境、予以人文学科和人文师资应有的地位、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专业教育,人文教育,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2].潘懋元, 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3].周远清.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推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4].刘刚.论高职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6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物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30-02

一、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来自物理学的广泛影响力,其从知识价值和方法意义两个层面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知识层面,物理学是职业教育理工科多种专业多门专业课及其对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学生需要具有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才能正常学习。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常常必须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才能正确表述,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物理学知识才能有效解读,从而能够在知其原理的状态下按指令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与此不同的是由于缺乏基础知识而只能在“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按指令行动。在方法层面,物理学方法的基石和精髓是:敬畏实验,诚实对待实验;尊重事实,物理规律从实验事实抽取又还要回到实验事实中去检验,绝不容许有意歪曲事实。因此,物理学的科学训练不但启发学生求知的智慧,且同时给予学生诚实敬业和社会责任感的品质熏陶,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以诚实敬业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职业道德。如上所述说明,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对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职业素养的积极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现状堪忧,有两个偏向,实质都是对其定位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个偏向是物理课程被认为可有可无,学生冷漠对待,教师也觉得没什么可教,课时一再被压缩,甚至整个课程被取消。另一个偏向是仍然固守“学科本位”,过去怎么“教”现在照样“教”,普通教育学校怎么“教”,职业教育学校搬来照样“教”,即把职业教育的物理课教成普通教育物理课的“降级版”,这一种偏向的特点是对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不作为,实质也是将其定位为可有可无,结果教学与专业脱节、与职业技能训练脱节,有的甚至不做实验,整个过程学生学来索然无味。

二、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模式选择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引导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是职业教育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改革最根本的策略,一就是要把准这个大方向,理解它的依据,明确它的要求,清楚整个教学设计要突出什么、教学过程要体现什么;二是要明确本门课程的角色定位,结合其所能发挥的功能,优选合理的实施方案。需要注意:

其一,这里所指实践和实践能力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指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的生产实践和完成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所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同样有特定的内涵,主要指培养学生发展的能力,即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能力,包括为适应市场对技能需求的变化而实现自身技能迁移的能力。职业性主要指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工作的一致性,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标志性要求。与之对照,一种教学设计如果深受脱离实际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则可能对这些概念作出片面的错误解读,例如把学生用笔在纸上解答纯粹从公式到公式、从概念到概念的应试练习题就叫作“动手动脑”的“实践”,等等。

其二,职业教育理工科物理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一个专业可能有不止一门专业基础课,职业教育理工科有多个专业,因此专业基础课总的门数不少;语文、数学、外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的工具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工具性基础课都不会单独达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要求,这是它们同为基础课的共同点。例如,物理课就是这样,一个物理课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如没有受过专业课的实训而被指令去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某处厂房的电路安装,其所安装的电路连接原理可能完全正确,但不符合安装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可能留下隐患,酿成大祸。“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等,这些都不是物理课的内容,而是特定专业课的内容。由此一例,就可以说明基础课与专业课必须融合,才能促成整个课程体系达到教学的职业性要求,使“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工作的一致性”得到体现。显然,融合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由此决定基础课教学改革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把专业课的元素融合到基础课,即从专业课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选择适当的素材,作为基础课重点知识的应用实例融合到基础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调整基础课的内容,突出与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删减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落实基础课的职业性特征;二是把基础课融合到专业课,即把基础课各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对口融合到专业课相应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落实基础课职业性特征的同时加强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基础课和专业课融合的教学改革两个可供选择的模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按图1的模式,该门基础课保留单独开设;按图2的模式意味该门基础课合并到专业课,不再单独开设。对工具性基础课,宜选择按图1的模式把专业课的元素融合到基础课,依此选择,首先应该调整各专业的工具性基础课教材,例如可以设想按一定比例把专业文献编为语文课文,把该专业的英文工程图纸编为英语课文等举措。对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则宜选择图2的模式,把基础课各个单元重点知识对口融合到专业课相应的各个项目、各个典型工作任务。

三、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

为适应如上所述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职业教育基础课不仅要发挥对专业课的基础作用,更要在整个过程对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基础课各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都应该在这“两个作用”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门课程特点具体设计。物理课教学改革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电类专业结合物理课程特点,发挥“两个作用”的思路,将物理课融合到专业课的改革,取得较好效果,这一项改革的具体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对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二是使基础课的实验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的职业技能训练统一起来。

例如,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将物理学中电磁学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融合到“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先导专业课实践性的内容;将电磁学电重点实验融合到“电工、电子实训”、“电气控制项目实训”和“电工上岗证考证培训”等突出培养能力的专业课,结果深受欢迎。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能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的重点知识,也掌握了专业课所要求实践性的系统知识,初步形成对实用交直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相关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能从原理上认识,对电路设计、电机与拖动基、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等后续专业课产生浓厚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学生还表现出电工电子技术职业技能的基本功扎实,熟悉常用仪表仪器如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交直流稳压器、电阻箱、电桥、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的使用。我院土建类和机械类专业把物理学中力学的重点内容融合到专业课;家电类专业把物理学中热学的重点内容融合到空调与电冰箱的原理和维修等专业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把物理学融合到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时,融合的物理学重点内容不同,具体设计不同,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相同,落实教学过程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目标指向相同。

基础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因此也必须把基础课教学改革提高到这样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把物理学融合到专业课不是轻视这一门基础课,更不是取消这一门基础课,而是要以它和专业课的融合为载体,革除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学科本位的积弊,在彼此融合的良性发展中创造“1加1大于2”的效益。

四、物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对教师的挑战

物理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确方向、规划设计、试验评估到实施,需要物理教师、专业教师、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良好合作,这首先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挑战。物理教师应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消除完全不必要的失落感,积极参加合作,为物理教学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开拓创新。专业课教师同样要端正态度,既要明确把物理课融合到专业课对加强本门专业课的积极意义,更要看到整体而言推进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合理融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局的战略意义,从而把这一项改革视为使命、责任,消除认为这一项工作对自己是“多余负担”的错误认识。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这一项合作不可缺少的加盟力量,他们参加这一项合作,是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们所发挥的作用,应该如何给予积极表彰和鼓励,这也是一个应该积极探讨以便创造良好合作机制的问题。

基础课与专业课合理融合同时是新形势下对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业务知识结构的挑战。对专业课教师,融合要求他们兼而具有深厚的基础学科知识,并能随着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而更新其基础学科知识,将更新的基础学科知识融合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对基础课教师而言,显然,融合要求他们兼而熟悉专业课,有的基础课如物理,由于其与理工科多种专业课关系密切,教师可以经过培训而跨越基础课和专业课界线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柳燕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一峰(1967- ),男,广西贵港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8

要求:

1、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3月1日前

2、论文提交学生:10 C1班在外实习学生(没有经过岗位实训学生,在校生提交手工账)

3、论文提交数字: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

4、论文提交方式:骆文景老师邮箱

5、论文设置方式:(1)论文题目:小一号华文宋体字居中。(2)目录:宋体四号字。(3)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需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它任何样式;不需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要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4)参考文献、尾注:宋体五号字。

6、毕业设计成绩:一.优秀(90分以上)。(1)观点正确,证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深入,理论紧密结合实际;(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

顺,无错别字;(3)在某些方面确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有一定的学术

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良好(80-89分)。(1)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好;(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

字通顺,无错别字;

三.合格(60-79分)。(1)基本观点正确,论据较有力,论证较充分,资料较充实,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差;(2)结构尚合理,层次尚清楚,文字尚通顺,无错别字;

四.不合格(60分以下)。(1)基本观点有误,论据无力,缺乏论证,资料贫乏,分析肤浅,理论脱离实际;(2)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文字

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没有提交论文的同学视为放弃论文毕业写作,不能获得成绩。

六.论文必须独立完成,不能抄袭。如有抄袭(论文有三分之一雷同)则

取消此次论文写作成绩。

7、论文题目:浅析会计的监督职能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9

近日,2014年合肥市技能大赛成绩揭晓:合肥理工学校一举夺得48枚奖牌,其中11金、17银、20铜,在参赛的学校中独占鳌头,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切实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本次比赛,合肥理工学校派出了60名选手,参加7大类20个项目的角逐。参赛人数创学校历史之最。比赛中,理工师生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技能水平,尤其是汽修专业我校师生更是囊括了几乎所有金奖,凸显出该专业在全市的垄断地位。此次比赛不管是获奖总数还是获奖等次,我校均以绝对优势再获全市第一,继续领跑全市中职学校,充分彰显出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

合肥理工学校办学以来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拥有在校生4000人,教育教学成果显著,业已成为合肥市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龙头学校。学校注重技能教学与养成教育并举,致力于培养德高技精的人才。技能大赛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专业部在赛前开展了各项目的校内技能竞赛,层层遴选、优中选优,为参加市赛做准备。许多在校内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同学走上了市赛、省赛赛场,成为学校的“精英”学生。学校充分发挥大赛的辐射和促进作用,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学技术、重技能、爱职业的良好职业教育氛围,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岳阳市理工职业学校 篇10

一、水上运动课程涉及项目及分类

水上项目主要是指在天然、人工或半人工修筑的水上运动场地,具有安全性、操作性、竞技性等。

1、水上运动项群类:

船艇类的。例如:赛艇(双人艇、四人艇、8人艇等)、龙舟(标准龙、10人小龙舟等)、皮划艇(双人艇、4人艇等)、或其它类型的多人性质类的船艇等;竹木筏制作、操控、渡水等。

2、水中类的。例如:自然水域游泳、水上救生双人以上的水中救助(赴救、拖带、紧急救护等)。

二、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在水上运动的教学中,遵循现代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以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反映冬季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使学生学会挑战自我、发掘自身潜能,在磨难中完善人格,提升团队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意志品质。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组织户外水上运动的能力,课程设置要符合普通学生教学、设施、管理的实际情况。

2、课程设置目标:

(1)通过水上运动的教学实践,拓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的课程目标实现途径,使学生掌握参与水上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水上运动的能力。

(2)通过把课堂设到开放的环境中,体验具有挑战性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加强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突出非智力因素,提高他们的意志心理品质和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4)通过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运动医学,自我锻炼评价及运动与健康等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根据季节的特点和中学生每学期近22周的教学课程具体情况,水上运动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程,安排在初中二年级和高中的一、二年级进行,教学时数考虑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16~18学时。利用周末进行水上综合训练1次,每次2学时,考核2学时。在教学进度上,可根据前面项目分类和学校开设的户外运动项目,制定出教学大纲来体现。一般情况,水上运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教学安排的重要内容,建议初中阶段将游泳和龙舟列入侧重科目,高中阶段将赛艇、救生等列入侧重科目。

四、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班。根据学生网上自然班的形式进行集体学习。

2、教学方法。理论课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通过标准图像静态的展示,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课体验,从而达到了直观、快速、标准、深刻的教学效果。其目的在于强化水上运动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对水上运动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的积极性。水上运动实践课注重学生专项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尽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实行艇(舟)长负责制,以组(艇、舟)为单位进行练习。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艇(舟)的技术训练。

3、教学形式。水上运动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教学形式:理论课——实践课。

4、课程考核。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践课后进行。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适用技术考核,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水上运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上一篇:高中英语经典句型归纳下一篇:怎么写研究生毕业鉴定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