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2024-05-13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通用11篇)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1

从这次期中调研考试的结果来看,9班、13班两班学生的英语的成绩一般。从试卷分析的情况表明,主要是由于学生灵活运用综合英语知识的能力较差,这说明在教学方面存在着思想意识上的偏差,同时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探讨和改进。

二、应对措施

1、关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向45分钟要效益。

A、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使之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B、改变传统的问答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让学生多读读,力争通过自己的探索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适时的点拨,给学生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

C、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及学习具有挑战性,并有征服难题的信心。

D、教师在常规课中要多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改变公开课热热闹闹,常规课冷冷清清的局面,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E、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研究方法,更要不断的充实自我的学识,学高为师。

2、关于积累

A、引导学生多读读多记记,促进有效积累。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加入词汇的练习。

B、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引导自主积累。

3、关于练习册的使用

本学期九年级订了多种类型的练习册,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应用练习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让学得好的学生不能空等候,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让学得慢的学生不感觉吃力,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阶梯性的布置作业,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勤于做练习。让学生把学英语作为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2

一、诱发学习动机

动机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疑问, 只有明确了这两点, 学生才会进一步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学, 怎样主动克服重难点。 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 畏惧数学, 就是因为思想上和认识上对数学知识还处在懵懂状态, 不知道每一节课自己要学什么, 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实用价值, 因此对未知提不起兴趣, 只将数学看成一堆毫无用处的数字与符号。 带着这种心理学习, 即使教师的讲解再精彩, 设计的环节再有趣, 学生也始终抱有“隔岸观火”的心理, 无法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 诱发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信心的关键。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首先将与其相关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案, 如对称的建筑、中国传统的窗花、蝴蝶标本等以多媒体进行展示。 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图案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样的图案? 你会将这些图案用在什么地方? ”在图案展示中, 通过思考, 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产生及作用已经有了大概了解, 进而他们会对“如果我是设计师, 怎样设计这些图案”这个话题产生兴趣, 由此兴趣引导着他们想尽快弄明白:“轴对称图形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无需教师刻意引导, 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二、引导学生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属于重难点知识, 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对于重难点知识, 则需要教师参与,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 最后合作解决。

以“中位数和众数”一课为例。

首先, 提出数学题:小明所在的班级共有30人, 在一次考试中他考了78分, 其他人成绩分别是100分1名, 90分4名, 80分22名, 10分1名和2分1名。 小明说自己的成绩在全班水平的“中上游”。

其次, 引导学生提问: 从这道题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问题? 其中一名同学思考后说出自己的认识“他说得很合理, 因为全班平均成绩是77分, 而他的78分可以说在中上游”;这时另一名学反对“不对, 30名学生中只有两个少于78分, 他们所占的比例太少, 这样算平均成绩不合理”。 此时, 几乎所有学生都在想,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讨论过后, 大家都将关注点放在“平均分”上, 纷纷感到数据代表用平均数存在着一定缺点, 因为它会受极端数据值影响。 这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那么应该用什么数代替平均数呢? ”

对于此疑问教师并没有急于作答, 而是板书列出了表格:

再次, 提问:从表中的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位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是多少位? 位于中间位置的分数是多少? 考试分数可以用什么命名? 如何定义? 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是哪个? 如果给这个数命名的话你应该叫它什么数? 如何定义? 如此, 则引入了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和定义, 这不仅与学生的疑问不谋而合, 而且使学生做好了突破重难点的准备。

三、消除学习障碍

解惑是帮助学生化解难题, 消除障碍的关键。 然而, 解惑并不是完全由教师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注重变换不同形式与方法, 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自我解惑”的机会。

如讲到勾股定理应用时, 初中数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几何解答题, 这是很多中学生最为头疼和畏惧的。 那么, 应如何消除他们的这种畏难心理, 让解题变得更轻松,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此, 教师只需要对题目进行稍加编排和设计就能够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 可以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假设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0cm, 一条直角边为6cm, 那么另一条直角边是多少? 三角形面积是多少?

(2) 已知 ΔABC, AC为10cm, AB为26cm, BC为24cm, ΔABC面积是多少? 该三角形是哪一类三角形?

其次, 引出例题:图中ΔABC, AD=8m, CD=6m, ∠ADC=90°且AB=26m, BC=24m,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 在历经了题 (1) 和 (2) 之后, 显然此例题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都能够独立完成。

总之, 无论是教与学, 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 都要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而实践证明,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才能真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地更新思想、创新方法, 从“教法”与“学法”上下工夫, 为学生打造“勤于思, 利于行”的数学新课堂, 让多彩的教学之风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清新与愉悦。

参考文献

[1]张信波.初中数学体验引导和问题启发微谈[J].新课程·中学, 2013 (05) .

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谓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把教学的内容作为载体,用最恰当最易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出兴趣,呈现出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发现以及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数学探究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到位,不能把最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同学。因此,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的探究学生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中应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1.教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正像伯乐发现千里马那样,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引导,每个人都隐藏着自身的创造力,只是缺少培养,缺乏挖掘。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都会迸发出一种创造力,这就可以说明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并且发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主动性,并且会不断地去探究问题,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师生之间有更深的交流、沟通、互动。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要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探究问题的态度与热情,才是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积极鼓励学生的语言。比如: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能学习”。而应该用激励的语言说:“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想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

二、落实学生的有效练习

1.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

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

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

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有效练习的具体实施

1)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

在练习设计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明确教学目的。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扩展并且深化教学内容。

2)选材富有生活性

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会有学生游玩活动或者乘车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的适中性

在设计练习时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又得确保大多数学生可以成功完成。太难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挫折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太简单的题又会使同学们感到很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欲望,感受不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因此难度适中的练习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研究,最终成功的完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还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自己可以创新的应用,一步一步加深,这是学生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解题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总结: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不断探究数学可以从中学习到数学的有效价值。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面的一些认识,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2):19.

[2]袁彩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1):47.

[3]罗世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问策略之我见[J].治学之法.2013(10):54.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4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2.优美丰富的语言。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繁 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十三岁际遇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语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思想感情的线索。

3、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二、重点、难点

1、感情和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

2、诵读体味文章诗意盎然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

伟人细胞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要求读懂课文,了解贾里的三次挫败和成功;

2、文章生活气息浓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懂得,只有深入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才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来;

3、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成就一番伟大事业,都是小事开始做起的;

4、通过理解课文,结合自己平时观察,仿写一个片段《男(女)XXX》,注意写出人的个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个性化,以及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2、理解文章的主旨,弄清挫败和成功的原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语文能力。重点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给以指导,以引导他们达到更高的阅读层面。

社戏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2.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3.虚词的表达作用。教学重点: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2.景物描写。3.虚词的表达作用。

端午日

教学重点:

一、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教学目标一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二 欣赏优美语言

三峡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重点、难点、疏通文意。

二、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熟读成诵

学习目标:体味作者对夏的独特感受。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难点: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的道理。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及重点]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2、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3、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教学重难点1、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2、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叫三声夸克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2、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蔚蓝的王国

教学目标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3.体味想像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4.散文诗优美的语言。5.散文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3.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在景物描写中,强化“观察”的意识

二、在描写景物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景物

《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初中语文教学难点整理 篇5

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杨甫文

总结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现将语文教学中主要难点归纳如下:

1、书写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书写习惯及能力较差,写字不规范、潦草、不工整、速度慢、不能熟练的书写楷字和行楷字。

2、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感知能力差,阅读面狭窄。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失分较多。特别对散文阅读,学生很难整体把握和领会设题要旨。

3、古诗文教学

对古诗词、文言文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只会死读硬背,不会融会贯通、理解感悟,且朗读背诵能力较差。

4、作文教学

农村学生普遍阅读积累较少、视野狭窄,作文存在“假、大、空、雷同、凡俗”等毛病,文章没有真情实感、语言不顺畅、无新意、缺少文彩、错别字多、标点不正确、偏离主题等问题。

5、口语交际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6

韩珍玉 定山中学 332708 摘要: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集于一体),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信息,化解生物教学难点,达到生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也体现了初中新课程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教学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试验进入使用阶段的背景下,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开始注重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化解生物教学难点,以便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意义与现状

1、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意义

教学难点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是课堂教学中的绊脚石,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知识抽象,不直观、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认识,难于理解新知识。如细胞分裂、DNA分子结构、血液循环规律;2)内容复杂,知识面广、名词术语多、思维深度较大。如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生物进化的原因;3)生疏难懂,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纳入新的知识结构。如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4)基础薄弱,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差距较大。如花的受精过程;5)容易混淆,知识内容相近或相似,往往形成差错。如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从上述分析可知:生物学科虽然简单,但初中生缺乏感性认识、知识面广,有时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正确把握分解教学难点显得多么重要,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功。

2、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的现状

传统初中生物教师一般是按照教科书、个人经验把握、化解难点。常见的方法有:①使用模型、挂图; ②实物接触; ③黑板画对比 ;④板书小结。这样的效果固然不错,但费时间、组织难、过程长,效果低、不生动,达不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同时也说明生物课堂教学难点分解再不能“涛声依旧”,否则会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二、运用信息技术化解初中生物教学难点,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变抽象为具体

生物课堂上很多生命现象、代谢途径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轻而易举的突破难点。如:七年级生物下册讲“血液循环”时,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难点,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制作三维动画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腔连接的血管,各腔的壁的厚薄及瓣膜就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分别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课件演示,再将整个循环动画演示,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了,印象加深,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乐意探究,能很快的体会到人体血液循环的真 谛。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教学(不真实、缺乏动感)是根本无法达到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化复杂为简明

在生物教学中,有的生物学说发生在很久以前,内容多、课时紧,学生难理解。单靠讲述显得事倍功半。例如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点是自然选择学说。通过课件设计:调查、探究、视频、图片、表格填空等教学环节拉近学生和抽象知识之间的距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设计图表分步填空使知识归类,加强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复杂的知识简明化。《生物进化的原因》①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②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③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3、运用信息技术联系新旧知识,化生疏为熟悉

教师要注意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熟悉的知识的联系,收集生活图片或视频、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例如七年级生物下册《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变——教学难点的化解就可组合多媒体画龙点睛演示:①学生骑自行车满头大汗图片、神舟飞船发射升空视频②提出问题:自行车、飞船运动时能量最终来源何处?③破解难点纳入新知识:光合作用将人和动物不能利用的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可供生物利用的化学能。

4、运用信息技术化解知识难点,变静态为动态

新的生物学知识,常常是旧知识的继续,教师应创造以旧知识为桥梁,顺利进入新知识的大门,但教材有时内容安排上有些例外,3 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师要采取分散难点的办法。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花的受精过程”难点分解①播放大家熟悉的动物生殖视频,探索高等植物如何生殖?②动植物生殖有何共性?展开讨论。③总结:产生生殖细胞,完成受精作用。④设计一个动画:一个黄色的花粉粒飘落到柱头上,开始萌发花粉管,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使其可视化,步步分解难点。

5、运用信息技术辨别知识差异,分清易混淆点

初中生物教材往往有很多易混淆的知识内容,形成难点。教师制作课件要加以破解。①展示图片加强直观②分步讲练③列表总结、联系、区别④有时可亲自动手做实验。例如七年级下册生物神经系统可制作课件展示神经元视频微细结构,再进一步展示彩色图片用不同颜色显示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一条神经。然后填表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再鼓励学生用纸做一个神经元,用不同颜色表明神经元、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一条神经。

6、运用信息技术体验科学家学习方式,拓宽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

初中生物教材中展示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往往通过图片简单反映,学生难理解,信息技术通过影音和图片资料、虚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批判与思考,让学生在特殊情境中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如初一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 4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逼真、拟人化的“光合作用”动画过程,模拟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探究过程,学生就很快能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实质及发现过程。引导他们参与教学,如何发现与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化解教学难点,为了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根据实践经验: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仍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不能为化解而化解,因此,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为达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7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 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不高

各地的初中生普遍反映看到作文就头疼, 不知从何下手, 很不情愿写作。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 学生的活动空间大为缩水。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 学生参与课外娱乐活动和社会体验活动的机会很少, 学习本源自生活, 离开了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的注入, 语文学习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使得学生的写作如一潭死水般波澜不兴。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这就导致了初中生缺乏文学素养的积累, 对作文不感兴趣。

2. 学生作文盲目生搬硬套, 缺乏新意

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我国的初中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也难逃应试教育的阴影。为了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师经常对作文的首尾句式及结构做出了模板化的要求, 导致学生盲目跟风, 文章内容人云亦云、千篇一律, 甚至胡编乱造, 让人啼笑皆非。如“我的父亲”写作当中, 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写“我的爸爸送我去学校”“因公受伤”“牺牲”等, 再如“生病了老师就要背着我去医院”等。不仅题材相对单一, 千篇一律, 甚至结构雷同, 在阅卷的时候对这样乏味、缺乏新意的文章深感无奈。这样的语文写作严重悖离了语文作文要求的人文性和真实性, 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 教师教学手段缺乏新意, 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教师片面追求标准写法、追求立意和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作文规范化的条条框框。部分教师在授课之前, 思想上不够重视, 备课时准备不充分, 上课就成了走马观花, 毫无目的性而言。甚至有的教师认为, 学生只有在固定的题材和规范的条条框框里面才能写出好文章, 这样往往事与愿违, 学生的个性发挥不出来, 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二、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1. 培养兴趣, 让学生走入生活寻找素材

叶老指出“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这就表明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能流畅地表达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观的想法, 文章应饱含深情, 蕴藏真情实感。这就是要让教师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乐趣的热情, 提高写作的兴趣。“生活就是个好老师”, 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热爱生活, 才能发现生活当中的美, 这样才有素材灌注到写作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生活,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素材, 从现象看本质, 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采用多种途径如电脑、电视、报刊等来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对时事也能有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文思泉涌。

2. 解放思想,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写作中对范文和模板产生了过多的依赖, 这些这些条条框框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当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独立个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意识到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才能写出优秀作文出来。作文要求的是真情实感, 要的是真实的东西, 要的是个人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避免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 如小组合作学习、导研式教学法、逆向思维培养等, 让学生在相互参考、相互借鉴当中得到提升。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 通过交互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素养, 这样才能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多阅读、多体验, 让学生多写随笔、自由发挥, 学生写出作品之后多交流、多借鉴, 使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定期组织一些写作征文比赛, 文体不限、字符不限、体裁不限, 让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上表现自己, 解放学生想象的翅膀, 尽情发挥学生的天性, 放飞他们的心灵, 这样才能更乐于写作, 内外结合全面发展。

3. 把握目标, 注重教学的序列关系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要讲究一定的序列性, 明确阶段性的练习目标。教师应纵观全局, 做好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如纵向序列上可以分为七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八年级以规范写作为主、九年级以自主写作为主等;横向上可以使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 第一个月写作基本达到切题, 第二个月文章达到有中心思想、有具体内容等, 第三个月文章基本成型、达到写作标准等。总之, 在这样有梯度写作目标的教学模式下, 让学生能循序渐进, 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 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 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效果自然明显提高。

三、结语

完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途径还有很多, 关键就是要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教师还应当积极探索, 不断突破当前应试教育的瓶颈, 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 释放学生的天性,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积极引导学生写出美文。

参考文献

[1]王春华.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中学生优秀作文, 2011, (4) .

[2]彭仁英.系统训练, 有序培养——高中作文教学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10) .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时代的到来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进入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微课是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的利器,不仅可有效地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深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拓展,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重难点突破;初中物理;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5-01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发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网络渠道强大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学习工具和学习场地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变得更加自主和自由。那么我们教师自身需要提高对微课的认知,即:什么是微课?微课指的是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需求,借助视频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做到讲解活动全面与彻底,又要做好对知识体系中重难点的分析与讲解。微课视频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其内容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其所能取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微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资源。

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情景的想象等都有一定的困难,构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诸多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微课逐渐走入了初中物理课堂,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轻松有趣、易于开发等教学特点,它给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利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物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效率。

通过对微课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重视微课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能够取得平常课程开展所难以达到的诸多成效。因为微课着重于对细微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其内容虽看似简单,但是其稳定性与成效却是别的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当微课做到积少成多的时候,教学也就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中的作用的表现如下:

一、利用微课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愉的情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压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微课增强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微课中的开展内容,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并借助于视频播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的想象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强化信息传递,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我录制了一节视频《大气压》,用‘阿拉神灯动画的形式演示了大气压的存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而且通过视频的多次播放,学生很快就能了解认识抽象的大气压。利用这个微课软件作为本节课的情景设计明显的实际效果为: 1 学生的注意力被全部吸引过来,注意力比平时提高了很多,对其的关注与兴趣也就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货; 2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将学习的问题贴近生活,自然而然,学生的关注也就相应地提高。利用微课的动画生动性打造趣味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借助微课加强课前课后学习,及时巩固教学重难点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对于积极性較差的学生,你让他们对着枯燥的课本主动预习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如果教师把精心设计的只有5 分钟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利用微课在课前快速浏览一下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起到了预习的作用。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下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习的重、难点有了一些了解,而教师可以及时地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在下一节课中会碰到的疑点、难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将节约出的时间用于新知识的学习。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物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 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借助微视频,反复进行某一知识点的复习,大大提高了新知的巩固率。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中下层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很多疑问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课后就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反复看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些量变后,哪些量又跟着发生变化,从而对成像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微课主要用来加强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以突破重难点。

三、运用微课提高对知识的学习自由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微课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能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想象等参与学习。时间上,随时随地可播放,使用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点播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控制视频的快慢,还可以反复播放视频,使那些平时反应较慢、接受能力较弱而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反复的播放活动,就像有老师随时在他们身边进行一对一辅导,不会收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完全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问题,又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借助微课,我们能够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理论上微课已经在物理的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相信随着实践的探索,微课在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詹春青.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5-69.

[2] 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9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其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影响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阅读兴趣,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有想要放弃的想法,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从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出发找出阅读课堂教师正确引导、创造英语阅读机会、拓宽英语阅读内容等相应的对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为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阅读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学难点,影响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提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为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以及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难点分析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难度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基础非常薄弱,在词汇、语法方面积累严重不足,加大了阅读的难度,影响到学生阅读的质量,对学生的?L远学习及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二)教学缺乏阅读引导

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足,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只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对文中的生词进行讲解,之后教师逐句进行领读,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领读完再使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忙着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完全没有注意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阻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阅读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选择阅读资料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选择,导致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无精打采,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此外,很多教师单纯的使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没有选择丰富多彩的课外资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夯实基础,降低难度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以降低阅读教学的难度。首先,应帮助学生做好词汇积累的工作。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够读懂、读透,也才能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学生应每日抽出1小时左右的时间记忆词汇,同时还应广泛的涉猎各种阅读资料,在阅读中学习词汇、积累词汇。其次,教师还应做好语法教学工作,学生只有学好语法,才能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也才能降低初中英语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实现最佳的英语阅读效果。

(二)课堂教师正确引导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加强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认识,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例如在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My name is Gina》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展开之前使学生用汉语进行自我介绍,通过随机提问几个学生之后,学生对汉语中的自我介绍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有一名外国人想让你用英语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能像刚才一样顺利的进行自我介绍吗?”,“英语自我介绍和汉语自我介绍相同吗?”。教师的引导充分的激发了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对生词进行讲解,教师和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英语教学内容,学生带着对英语自我介绍方法的好奇心理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掌握了英语自我介绍的一些方法,并在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摆脱教材,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料

初中英语阅读资料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资料有效的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能够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阅读资料,像,足球、篮球、明星、歌曲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料融入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英语是初中阶段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而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工作出发,在分析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哪些教学难点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快速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最佳的阅读效果,为学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重难点 篇10

一、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学生容易出错之处:山上有等高线等

三、如何纠正:

在地形图上分辨山谷山脊的最简单方法:用一直的物件(熟练后可不用)放在凸出的等高线上的一个点上。向两侧延伸,发现两侧低的,点在高处,是山脊。两侧高的,点在低处,是山谷。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难点解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 概念教学 难点 初中人教版的物理教材中的物理概念通常都出现在本章的开头和结尾,并且用黑体字标记出来。可以看出,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浅,因此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要重视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难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生动的向学生进行概念讲解。

一、物理概念本身的抽象性

初中的物理概念基本上分为四大模块,即光、电、热、力。这四大板块中,又有很多细微划分,这些物理概念由于自身的抽象性,很难被学生理解。学生大多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将物理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这是我们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遇见的难题之一。因此我们要将物理概念具象化,通过比喻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容易理解的、直观的概念。

例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中,我们学到了“电荷”这一概念,教材中电荷的概念是: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电荷的概念,因此,我会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对电荷进行讲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荷的图片,这样学生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随后,我又将事先准备好的四块圆形吸铁石拿出来,其中两块吸铁石正极一端上标注着“+”,其他两个负极一端标注则是“-”,分别代表正负电荷。两个“+”或“-”放在一起的时候,会相互排斥,而一“+”一“-”放在一起时会相互吸引,这就生动的解释了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这堂课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关于电荷的概念,对以后关于电荷的深入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忽视实验和概念结合

在我们的物理概念教学中,缺乏实验和概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物理实验是物理概念的实际应用,因此对物理概念教学,我们应该加强对物理实验课程的运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到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物理书上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x108 m/s。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证明了光是直线传播的。我的实验工具是一张纸和一根针,在纸上用针扎两个相距不超过3mm的针孔,然后把针放在纸的背后约2.5cm处,让学生单眼透过双孔观察。

教师:“你们看见了什么?”

学生:“我见了两根针。”

随后,我在两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依旧让学生透过孔进行观察。

教师:“你能看见什么?”

学生:“能看见三根针。”

以此类推,再扎第四个孔,让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生会得出一个结论,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针越多。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使学生对光直线传播的物理概念更清晰。

三、初中生认知水平浅

由于初中生还处于心理和身体发育阶段,因此他们对一些知识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他们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最好将物理概念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到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比热容》的时候,就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概念讲解。教材中的概念是这样的: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对这一概念,学生们很难理解,我会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如提问引导:“同学们,夏天去海边的时候,你踩在沙滩上和海水中,是什么感觉?”

学生:“踩在沙滩上感觉很热,踩在水里感觉很凉。”

教师:“这就是比热容不同造成的。同样的时间在阳光下照射并接受热量,为什么温度却不同呢?这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更大,也就是吸收热量更快更多。”

通过我结合生活实际对物理概念的表述,学生对比热容这种抽象的物理概念理解更加的深刻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由于物理概念过于抽象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中的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亚敏.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实效性[J].时代教育,2010,(03).

[2]朱喜香.情境策略转变学生物理前概念[J].物理通报,2010(03).

上一篇:母爱如水700字作文下一篇:《雨巷》诗意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