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2024-09-1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通用10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1

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强调“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状态中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果。而学习兴趣的产生离不开教师的激发。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知识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做游戏,回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里可爱的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声音。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纷纷举手模仿。在表扬了学生的优异表现后,我说道:“学校将要举办一个‘梦想成真’的童话剧大赛,全校的小朋友都可以报名参加,同学们愿意参加表演吗?”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从而引入了新课。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学生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形成阅读的技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通常把阅读过程划分为粗读、熟读和精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粗读阶段,先读课题,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事,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熟读阶段,安排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阶段——精读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粗读、熟读和精读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是阅读过程中一个有机的整体。遵循这样的阅读流程,学生对课文就基本能理解和掌握了。同时,要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除此之外,还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及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文字蕴含的深层意思。为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这样的阅读才能更加透彻,才能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篇童话、寓言等课文,人物故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是它们的共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走近作者、走近文本,从而正确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了解古时服饰,动手制作表演道具。课上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他们想象人物的表情和语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当学生通过角色转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时,就会对课文产生亲切感,从而加深内心的深层体验。这一课中,表演这一形式不仅使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学生的阅读效果显著。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经说过:“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样的阅读才是高质量的阅读。高质量阅读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究、激活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2

现行的历史教材编得很精美。多种色彩, 大小字相间又图文并茂, 还有醒目的导入框、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活动卡和活动课等诸多内容。如何恰当地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极为重要。

一、粗读与精读相结合

粗读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地了解书本的大致内容, 这个大致翻翻, 以了解概况有初步印象为目的。例如拿到教材后, 读《历史》七年级下册目录, 翻翻后面的大致内容, 我们应该知道这册教材主要为我们讲述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通过目录中“辉煌”这个词语的引导, 在浏览书本时, 了解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透过“闭关锁国”这四个字, 了解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在粗读预习某一节内容时, 则应注意要点。如粗读《中英鸦片战争》, 必须明确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和结果。

精读建立在粗读的基础之上, 要求用心理出知识点、掌握重点、把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联系, 形成知识系统。如指导阅读《奴隶制发展的西周》时, 要求学生找出武王伐纣、国人暴动、平王动迁等知识点, 再梳理出西周的建立、发展、结束这条线, 通过连贯分封制、井田制、农业手工业发展等制度和历史现象, 最后形成西周疆域空前广大、奴隶制高度发展的“奴隶制国家”这一历史概念。

粗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概况使掌握的知识有广度并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而精读是为了增加深度做到比较透彻地理解, 两者的完美结合有利于系统掌握知识。千万不要只满足于教材的宋体字里的内容, 以为除此之外反正是“考试不作要求”的就不屑一顾, 这种狭隘的教学观是应试教育的反映, 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

二、在多样的阅读方式中提高能力

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可采用集体朗读、个人朗读、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复述有关内容、讨论等方式。阅读教材要注意重点内容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如“科举制的诞生”一段, 须掌握“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核对时政的看法、按成绩选拔人才”这些要点,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圈画这些内容, 不多不少一个字。要读历史地图, 以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如七年级上册第4页《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读后应该明确黄河、长江流域是我国人类先祖的发源地。读课后练习题, 以掌握课本知识。要读背年表, 形成时间概念, 有助于有条理有系统地掌握历史事实。要读插图, 让学生增强形象感, 发展智能, 提高学习兴趣。如诸葛亮与周瑜的插图, 还有指正《孔子圣迹图》, 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 实际上是在活用历史知识。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长期积累,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读与思、说、写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凡读书都要边读边思, 切忌有口无心, 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如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思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后“说”的过程, 是个整理思路, 将读书时吸收到的信息输出的过程, 这种现买现卖有利于记忆。还有眼手脑并用的过程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自身的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运用多种器官的综合训练, 这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应对考试的需要。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学会自编读书提纲, 利用教科书的空隙处写点批注, 或规定学生左手翻书右手拿笔, 做好点、圈、画、批, 注意使用不同的颜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和疑点。

四、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书本里寻求解答, 有的还需要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其次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基本结构, 提高阅读效果。如历史人物可以从所处时代、称谓、主要成就、评价等方面来阅读掌握, 重大事件可以从原因、时间、地点、涉及人物、主要内容或经过、意义或影响等方面来归纳。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现由基本的历史阅读能力向历史思维能力的飞跃。另外, 学生在阅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及时讨论总结, 注意有效制止随意谈论或不认真阅读课本等不良现象发生。

论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关系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深入地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深层的审美熏陶,丰富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明确阅读的目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阅读目标的确立,应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式地将教师对课文的阅读分析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要精心营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之间也要形成自主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学习方式。由学生来共同阅读,集体讨论,效果更胜于教师灌输式的讲解。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好表现,喜欢关于神秘、冒险、机智勇敢人物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多选这种类型的文章。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趣味阅读训练,增强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如在班上开展小组间的朗读比赛,小学生好胜心强,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一定会积极准备,用心参与。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为他们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如在阅读时间上,学生每周可以拿出3小时左右的时间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启发性名言,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设“小小图书角”,创设一种书香氛围,营造读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阅读空间。

三、调动生活和情感积累,深入感悟文本

语文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大自然和社会是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广阔舞台,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视线引向自然,引向社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接触社会和生活,开阔视野,丰富体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赏自然风光,领略各处的风俗人情;让学生到城市、农村、工厂、商场去参观、采访,在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学习合作相处,全面提高素质。

在阅读作品时,学生会通过想象引发对生活情景的联想。而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含义的理解,及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四、勤做笔记,培养良好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阅读时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提高阅读效率。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学生读后产生共识:林冲谦虚且武艺高强。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这一点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相关的词语,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对圈画的内容自行品味。圈画留下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痕迹,学生在交流时,这些内容会跃然纸上,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自主阅读、个性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一般分为摘要式笔记、评注式笔记、提纲式笔记和心得式笔记。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读文本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或三言两语的点评,或针对感受最深的人、事的评论,点点滴滴都是学生自身的收获。久而久之,有助于其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从而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写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总之,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除了要在阅读目标、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外,还要鼓励学生选择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积极探究合作化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周仁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题[J].小学教学研究,2011(3).

[2]徐继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4

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而在学习方面,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的是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弊端。本文主要论述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策略。从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反思形式以及反思的方法等等,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如何才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反思性教学内容,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英语反思性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建议,填补当前反思性教学方面的漏洞,使得未来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策略

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坚持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作为进行反思性学习直接受益者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学会自己自主地去学习英语,包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知道自己英语方面的不足,加强练习,并能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进而使得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清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样的反思性能力不仅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自己性格品质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督促作用,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进行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一)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情况十分不佳

目前学生们对于反思性教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也没有反思性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虽然现在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们备上错题集,要求学生们把错题都写到错题集上,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随大流的写着错题集,甚至连错误的原因都不分析,比如说是状语错误,主谓语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统统都不按照错误类型划分,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只有少数而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整理错题集,记住所犯过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些人已经符合了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然而还是有一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状况十分的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1)许多学生并不重视学习的策略,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课之后也只是将书本一合,就不再复习了,对于学习的反思认识不够,缺乏对于反思性学习的认识,甚至根本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

(2)反思性内容不清楚,对于自己所要反思什么无从下手,也不知道从那方面开始进行反思。

(3)没有具体确定的反思性方法,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走,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反思性的方法,缺乏反思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地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优化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反思方法和技能是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有很多种原因,但是也是同出一宗的,万变不离其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以便学生们可以以此为戒,勤勉之。

(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很差,对于关于学习的事情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提进行反思性学习了。具有自觉性,端正自己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2)还有一类学生是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也知道自己在英语学习上面的短板是什么,也具备反思的意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没有行动,这就是在学习行为上的懒惰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犯的错误,但是也只是当时在脑子里记一下,而不会整理在一起,不愿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往后的英语学习中这种错误会重复的出现,导致自己白白丢失不该丢掉的得分。除此之外在学习行为上也表现的不积极,不会运用成熟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遇到的英语问题,被动的接受着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以及课后任务,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不知道迎难而上,开口询问周边同学或者老师,而是知难而退,将问题扔在一旁,不再理会,自认为考试不会考到。再比如不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单词短语一直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锻炼,不然这样的性子将会带到未来的事业工作方面,会导致一事无成。

(3)教师方面的责任。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不要太过注重考试结果,但是高考依然是通往美好未来的一座独木桥,所以现在老师为了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通常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耗时短暂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老师的精力也大多的放在考察学生的只是记忆程度以及应试考试的培养方面,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更多的知识点和窍门,但是却不给与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学习,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还有一点就是老师们可能也不知道如何督促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不能给与学生良好的建议,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抱着一种无聊烦躁的心态,这样也会使得学生的反思性学习难以进行下去。

二、反思性学习能力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

目前国内有关反思性学习内容的研究正在逐渐的增多但仍然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都很不完善和成熟,而且关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也很少,现在大多都是关注教师们如何进行反思行为,改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加的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本身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反思性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使学生本身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可以使得学生具备反思自己的能力,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改正以及完善,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学生学习最高的一种境界,而不是一枚的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反思自身的学习机器,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目前我国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有很大的不足,比如说理论过多,实践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再比如说总是把反思性学习的重点放在老师的身上而不是学生的身上,诸如此类。

三、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基本模型以及主要环节

由于在我国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真正成功的反思性的实践,所以也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其中最全面,最便于实施的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则是由元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理论其实就是反思性学习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认知主体本身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之中,将自己作为认知的对象,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学生应该根据现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来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英语方面的学习目标以及为了实现此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方法和策略,并预估最终的成果,给自己构思一个宏伟的蓝图。比如说这一阶段的计划主要是积累词汇量,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那么学生们也应该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一天记住若干个单词,并用该单词造句,熟练的了解掌握并应用。这是英语反思性学习的第一步,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目标才有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实际控制。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之后,在反思性学习之中最难的一部分也就开始了,在实际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要克服自身的各种毛病,比如说懒惰,拖延症,明日复明日的坏习惯等等,还需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一个人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学习也是如此,把反思性学习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

第三:检查结果。这是反思性学习成果的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学生则需要对这些日子所指定的计划以及所践行的内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检查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重构,在最后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提升等等。接下来若是没有什么问题则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接着重新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开始新的学习过程,如此反复循环下去。

第四:一旦在检查结果中发现了自己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则需要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立即确定对策,进行补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等到感觉一切顺利的时候则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了。

在这个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共包括三个主要内容,那就是反思心向,反思习惯以及反思策略,其中反思心向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这需要将反思付诸于具体的学习工程中,提前认知到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提问欲望,善于自我评价,自我怀疑,对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讨。而反思习惯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改进,这样的反思习惯是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反思策略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过程中根据自己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知识上存在的缺陷,来进行的针对性策略,比如说写错题集,写反思性日志等方法进行自我反思,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调整学习方法的技能。这三个方面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将这三个条件要运用到以上四个步骤之中,只有这样反思性学习才能够成功地完成。

四、反思性学习的应对策略

现在的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教材为牛津英语,具有很强的语言实践性,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恩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到很多的单词、短语以及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里面的对话,所以老师们也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更详细、简单明了地为学生们进行讲述,帮助学生们进行反思性英语的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同学,找出他们在英语上的强项和弱项,找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却很懒,懒得反思,懒得整理错题集。再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或者是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等等。将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记下来,然后对症下药。老师们可以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点以及弱点,毕竟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老师们也只能在一旁加以督促。然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为每个学生按照英语成绩,个人能力进行目标制定,督促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们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自主的去寻找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制定出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并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开始实施,循序渐进,渐渐地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找老师请教,不再得过且过。而老师们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们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

结束语: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5

【关键词】学习能力 新课改 英语教学 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育”为“自主性教育”.多年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将语言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练。他们不是语言学习的主体,而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样的语言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往往不高。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的教学目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从前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调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重视学法指导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应具有更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确保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和发挥是教师创造性和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成,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的实际条件,个人特长和教学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让游戏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让游戏与英语教学紧密的结合,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或者教师用学生能够基本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的笑话或者由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英语对话或教学生唱英语歌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培养了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幻灯,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利用可用的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强化其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由自己来调节。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得失,取长补短,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学习最大的快乐在于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而获得成功,学习好则受到教师的表扬,那么他的内心价值就得到了外境的承认,学习成就也得到了满足,自尊心、自信心增强,会感到自我价值的快感,随之而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加强了。能推动学生进一步刻苦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对学生评价时,切不可敷衍了事,一笔带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6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中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取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那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呢?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三、在表达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五、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六、“扩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七、泛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本身就应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途径、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创造条件;提供空间;扩读途径;泛读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是中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取得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阅读本身就应当作一种能力来培养。让学生通过正确的阅读途径、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一个文学修养好的语文老师其散发的气质是动人的,让人着迷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散发文学的气息,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师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有多少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当然这些内容要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如在教学曹禺的作品《日出》,我激发他们去阅读曹禺的作品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害》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 或上网查阅 ) 。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加强检查工作,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阅读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学生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三、在表达和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只是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一行行文字。要想真正解读文本,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运用想像进行再思考、再加工、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能只是文字、词汇所代表的一大堆抽象概念,而不会生成由具体表象所组成的生动鲜活的、跃然纸上的、呼之欲出的形象画面。这样,就不可能真正进入作者所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不能涵咏意象,体味意境,享受艺术氛围。久之,既无欣赏作品可言,也无理解作品之实。最终丧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大师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放飞思绪,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将个人置身于作品情景之中,融汇作品境界之中,从而获得真善美的感悟和假恶丑的鉴别。以致带着美的熏陶、真的感触,善的冶炼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学生对课文内容地阅读,往往不仔细,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他认为很难的问题,读题过后心中的印象不深刻,不能够把问题复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的方式方法,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语,如何把问题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加以理解。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中考题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体会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发现很多问题,只要自己认真思考后同别人进行交流问题就会迎韧而解。

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最好途径。具体做法是:

1、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学生选择书刊的能力。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动员学生订阅有关报刊,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阅读的联系。现在的许多少年读物,要么一味迎合学生,要么板着面孔教训学生,真正对他们有指导性的书太少了。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教师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五、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因此,应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保证学生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及数量,养成阅读习惯。

提倡自主阅读,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在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阅读空间更广、阅读时间更充分、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收获更显著。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阅读范围。学生一般喜欢看小说、言情故事、科幻类的书籍,而对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却感情疏远。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读现代文学作品,还对学生的古诗诵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的精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励和促进学生个性最优化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激励每一位学生阅读方面的进步,为他们提供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读求突破。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语文课文的和谐美、结构的严谨美、语言的简洁美、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力的好教材。通过归纳来提升,将抽象、概括、表述的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问题,领会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出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教材本身。

六、“扩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九年累计,应达400万字以上。”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扩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扩读”是指扩大阅读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形式等,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鼓励大家有空就去图书馆看书或借书回家看。在我的极力鼓励下,大家一有空就相约去图书馆。图书馆已成了同学们节假日最好的去处,扩读成了他们重要的有趣的生活内容。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学生能用课外知识回答或当学生口中蹦出一些精妙的词语、精彩的句段时给予及时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蕴酿了扩读的氛围。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质疑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是寻求“扩读”的有效途径。

质疑引起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课内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扩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知识的执着精神。

七、泛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泛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人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有用、最重要的信息。而大部分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须通过阅读才能实现。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摄取各种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而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了这个方面。它明确规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语文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写作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语文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不难看出,掌握必需的、实用的阅读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不能阻塞他们的创造,使学生充分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有意无意的阻止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泛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泛读固然重要,因为要读好一篇文章,就靠教师的引导、说教,是不够的,有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免不了要泛读。泛读能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还可节省下大量时间去看更多的书,在无限的书海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精神粮食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 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各方面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艺术原理》科林伍德。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7

评判性思维是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护理领域的, 且日益受到护理教育界的关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中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改革目标。进入21世纪后, 评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护士的基本核心能力, 它是护士进行独立和有效临床决策的基石。关于如何在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途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也是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实际阅读过程中, 评判性地思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理解。当学生认为所阅读文章中的某些观点荒谬或不负责任时, 他必须更加仔细地阅读才能够证明自己的理解。换言之, 评判性思维也依赖于评判性阅读。毕竟, 读者只能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通过评判性阅读, 对文章进行评判性思考, 决定接受或拒绝别人的观点。

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 有阅读习惯的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及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的各项目分均高于无阅读习惯的学生。阅读书籍种类的数量与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和求知欲各项目分均有正向相关关系。因此,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 扩展知识范围, 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同时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也能成为对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 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也是进行评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 学校应通过丰富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并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环境;学生自身在广泛阅读各种书籍的同时还要注重阅读方法和质量, 选择性阅读有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可阅读诸如哲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医学发展等方面的书籍。

2 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一个经常关注外界信息的人, 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定潜在的信息源, 从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2]。

经常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学生在评判性思维总分及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的分项得分显著高于不经常关注和参与的学生, 说明对外界的关注度及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3]。收集、分析、管理、解释、评估、找出需要的信息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对现代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其不仅要掌握医疗、护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尤其对于面向护理一线的学生来说, 更应关注外界的发展动态, 从中获取有用的和有效的信息。同时,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习得的复杂技能, 能够在不断参与课堂内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获得。

因此, 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护理英语角、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 给学生提供更多良好的发展与展示自我的机会, 并鼓励其多参与有益的社会实践, 这是从各个层面探索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在实习中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护理工作需要以知识作为指导, 而临床实践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态度、行为技能、知识水平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4], 通过实践, 知识方可转化为才能。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学生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临床情景, 其评判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中, 这就需要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分析、综合, 并做出判断和决定, 这个过程表现为独立思考, 进行严密和求实的质疑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学生将透过现象 (如症状、体征和各种辅助检查等) 把握问题的本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并对问题 (病情) 的发展进行预见, 在解决问题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中做出最佳选择。也就是说, 临床护理实践是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运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工作方法的过程中,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系统化能力, 即评判性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在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会学会根据临床情况的变化和新收集的资料, 对以往自己所下的结论进行检验, 重建个人的观点和信念, 进而不断地调整护理诊断和计划。

因此, 临床实习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带教教师要在技术操作、教学查房、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等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实践而不是以任务为导向去实习, 使学生通过临床实习, 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为其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4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 它综合了心理和哲学两方面的因素, 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对评判性思维的了解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 使护士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及知识, 对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 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 能正确进行取舍, 做出最佳的决策, 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6]。

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 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学业和生活压力, 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同, 对未来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持有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 性格较外向、乐观、豁达, 渴望刺激与冒险, 好交际的学生更容易接纳不同的观点, 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较成熟老练, 有目标, 具有良好的人生规划, 善于自我控制的学生, 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在解决问题时更重视理由和证据的作用, 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 权衡利弊, 综合全局做出明智和谨慎的决定。这些都有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 作为教师, 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 了解其面临的压力和心理状态, 及时给予关心和正确合理的引导, 鼓励其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有利于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和做出决策的机会;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进行个性化教育,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责任心、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5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价值观

一直以来, 因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一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 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地位不能正确认识。虽然多数选择读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护理专业表示喜爱, 但其喜爱程度是有差异的。有研究表明, 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态度, 即专业思想的牢固性以及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 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对护理实践的反思和推理能力, 是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知识、经验、技能和情感倾向性在内的专业能力。对护理专业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 会积极地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面对特定的健康或疾病问题能主动质疑并进行综合分析、推理, 根据所建立的个人、专业和伦理原则等标准做判断;在解决患者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时, 能努力通过相关资源收集主观的或客观的、历史的或当前的资料来获取证据、事实或知识, 从各种解决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 并评价其是否有效;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能对自己和别人做出的结论进行反复思考, 希望通过进一步观察和严谨的质询, 深入探索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 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配合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端正其专业态度, 是护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明确护理工作在维护人类健康、防病治病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护理职业的兴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使其热爱护理专业, 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 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总之,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使护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专业知识, 还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学的能力。而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考、反思的过程, 是成功获取其他能力的关键。只有将评判性思维能力融入其他能力之中,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Donna RS, Julie FR.Issues in measuring eritieal thinking:meeting the challenge[J].Journal of nursing edueation, 1996, 35 (1) :5~11.

[2]符丽燕.衡阳市三级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6.

[3]夏素华, 孙宏玉, 郑修霞.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5) :34~36.

[4]杨敏, 马爱群, 王文如, 等.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学生环境认知与其实习表现的相关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5) :339~341.

[5]何佩仪, 冯秀兰, 郭小云, 等.研究性学习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1) :39.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专题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有效途径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在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个人能否有效的获取信息,直接影响到能否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语文是一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不管是传统教学中还是现代教学中,阅读都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阅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希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想要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还需要建立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需要建立在整体语文素养提升的基础之上,鉴于此本人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学科,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知识、吸收知识。

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目前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应该积极的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有效进行语文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不强,同时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十分关键。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进行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使自身的眼界变得更加广阔,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阅读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适应语文阅读,教师应该留出一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活动。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耐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并要鼓励学生坚持将资料读完,使学生有更多进行有效阅读的体验,进而体会到阅读的妙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阅读,同时还要使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将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建立在扎实的语文基础之上,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自主归纳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能力不足,而且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应用于阅读过程中的能力也不强,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呢?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时,如果仅仅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诉说,那么学生势必难以真正理解相关阅读方法的妙处,更难以应用到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去。如果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阅读例子,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该方法的妙处,教师最好能够及时给出与相关方法应用有关的阅读资料,使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练习,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基础与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学生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却难以灵敏、快捷的将知识点与阅读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对文章内容与思想的理解;还有的学生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阅读题目力不从心的情况,文章中涉及的知识点及题目学生都会做,然而在考场上却难以及时、有效的完成任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次数不够,学生的阅读量较小,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灵活应用知识点,不能将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与实际的阅读活动结合起来。这就提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不管教师在进行哪一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重视。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就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那么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人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同时眼界也得以开阔。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在小学阶段打好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本人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几种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

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9

——从“问题式教学法”谈起

柴维斯

自学能力是获取新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就是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并能不断地扩自学能力又是独立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等其他方面的重要基础。所以说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法宝。自学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毕业后面对未来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学会正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同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种因的结果: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强烈的兴趣、坚强的毅力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无论尾式,还是烘托、衍发式等,均是由教师讲细、讲透,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轻自养,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改革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即:1.由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提炼出问题。所提问题按难易程度可分为难、较难、一般易等五种,按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重点、难点、研究等类型。2.把此次授课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同学们。3.学生则明确了本次教学单元的目标,从而有了学习目的,经教师稍加揭示或不用揭示带着问题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自学自己解决问题。4.由学生提出问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主动思考,所以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到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均大有好处。5.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在学期中段进行现场测试,即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后,不经过教师的讲授,直接做作业,结果60%以上的学做出来,并且比较准确、快速。而且,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基本概念。例如,互等定理在材料力学中是杂的理论部分,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不太重视公式推导,只是满足于应用解题。而本次教学时有同学对互导提出疑问,从而认为互等定理不成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错误,解决了问题,澄清了概念,印象非时,解题的方法也比较活跃、多样化。

阅读教学方法与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篇10

(一)广水市外国语学校 易华君 432700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阅读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一些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成效不佳,直接影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认真究其原因,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字词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分析

1、阅读目的。Marilyn Lewis 在其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一书中提出“Reading in a new language has two main purposes,Students read becaus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and books,and they read as a means of learning more language.”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①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②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③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④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⑤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⑥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篇章课文教学方法

篇章课文具有最悠久的历史、最丰富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篇章课文教学方法,供老师们参考。

1、讲析方式

讲析方式强调学生对篇章课文的语言知识的理解,采用从课文开头按照篇章顺序讲到课文结尾的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辅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讲析,学生造句等。

2、能力控制式导读方式

导读方式的课文教学就是老师事先编制导读材料,让学生在导读材料的引导下自己阅读学习课文,然后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能力控制的导读就是导读材料的设计是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的,比如按照听力理解、口头报告、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设计导读材料。导读材料通常是篇章背景材料和练习题。

3、测试控制式导读方式

这种导读是按照测试要求设计导读材料,比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做一系列的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测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特别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测试能力。

4、自学讨论方式

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文,包括使用课文的词汇表、材料中的课文注释、英语词典、教学辅导书、练习册等,然后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就课文内容、语言点的理解运用、练习题的解答进行讨论。

5、篇章课文整体教学

这是将课文看做一个整体,要求学生首先通读课文,通过事先给学生的问题或老师的提问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结构,然后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师讲解语言点。

6、课型转换方式

即将篇章课文转换成对话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理解课文,然后老师再讲解语言点。

7、重点背诵方式

有的老师在课文教学之后,从篇章中选取若干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并能直接将背诵部分翻译成汉语,或者根据汉语将背诵部分翻译成英语。

8、板块式

这是课文整体教学法的一种变化形式。这种方式先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板块,然后以听、说、读多种形式对各板块进行教学。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英语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认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学生上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方法适合初中生呢?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呢? 笔者在英语学习和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作业(homework)”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sted? 为例,具体讲解本模式的操作。

1、读前(pre-reading)。很多老师不太看重pre-reading环节,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读前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节阅读课的效果。Pre-reading 环节一般包括两项主要内容:warming-up(热身)和leading-in(导入)。

①、Warming-up(热身——激发兴趣)本课建议1:观看NBA视频精彩片段。本课建议2:师生问答。

②、Leading-in(导入——架设桥梁)步骤1:读图(课文插图的介绍和猜测。)步骤2:介绍(Basketball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we can see many people playing basketball everywhere.Yao Ming and Yi Jianlian are both famouse Chinese players in America’s NBA…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

步骤3:引导(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例如: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预测文章内容。

步骤4:概括(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领悟阅读的奥妙。)例如: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2、读中(while-reading)。方法就更多了,阅读中可分为计时阅读,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通过几个层次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读取信息的意识,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也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讨论、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合作学习的意识。

步骤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步骤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 例如:

⑴Who invented basketball?

⑵How many rules do we have when playing basketball? ⑶Why has basketball become a popular sport?

步骤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基本事实以及总体过程脉络;例如:

(1)How many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world?(2)Who invented basketball?(3)What is the aim of basketball?(4)When did basketball first became an Olympic event? 步骤

4、细读: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有针对性的解决语言点,(语法一定要讲,但必须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讲),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步骤5、学习小组活动:分小组完成教材P75的3a,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3、读后(post-reading)。读后是由一系列的任务组成的,包括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小组(集体)讨论、加深对细节理解的复习巩固以及锻炼英语表达的复述课文。

1、小组(集体)讨论:学生们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一些与本文有一定联系又高出本文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

(1)Name som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teams and some top players in America’s NBA.(2)Yao Ming is an NBA top player from China.Talk as much as you know about him .

2、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往往是一篇根据原文改写的文章,要求学生不看书填空,以检测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及记忆。

3、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习了口头作文,是阅读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复述课文的过程是输入向输出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一般用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原文顺序可以打乱,重新设计。例如:

P1.History of basketball:Over 100 years old—100 million people—over 200 countries—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an Olympic event.

P2.the person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the reason for inventing it:James Naismith—at college—invent a new game—a game to be played on a hard wooden floor.

P3.rules of playing basketball: divide⋯ ⋯ into⋯ ⋯ —get ⋯ ⋯ into⋯ ⋯ —a net hanging from⋯ ⋯ —shoot⋯ ⋯ — use backboard⋯ ⋯ —move⋯ ⋯—throw⋯ ⋯

P4.Popularity of basketball:a popular sport—young people⋯ ⋯ —dream of⋯ —America’s NBA

4、作业(homework)。阅读课后的作业布置,既要求学生复习当堂所学内容,又要求学生扩大相关内容的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理解力。例如:

(1)Read the tex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

(2)Make a list of good and 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basketball player.以上所述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应有所变化,切忌生搬硬套,同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有效地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去寻求理解的线索,是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口语训练,克服母语干扰。初级阶段很多学生读英语文章时都要把读的英文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并记住。这就是语言专家们所说的“刀枪不入”的“假读”。读完一篇文章后,面对老师的问题“What’s the passage about ?”用汉语学生都会回答,但继续要求“Please tell me in English.”,好多学生都张口结舌,基本说不出来。这就说明他们在读文章时,在脑海中把英语转化成了汉语。“母语干扰”造成了读英语,记汉语。因此在七年级入学后不久就要开始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口语在听说读写中是在大脑里产生语言刺激最强的办法。我在每节课前都安排有3分钟的Free-talking,全班轮流一天一人,说什么内容自定,随意发挥。The speaker说完后,教师针对其演讲向全班发问。这样就利用口语和大脑里的汉语做斗争,让汉语给英语让路,让英语进入大脑,训练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

(二)、注重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的高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放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1、教学生学会如何用眼。正确用眼的第一步是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眼球静止,靠转动头部来达到移动目光的目的。要做到正确用眼,还要注意在阅读时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而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按意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理解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还需要保持眼睛与书本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既保证提高阅读速度又不致使眼睛太疲劳而导致理解力下降。

2、教学生避免指读。所谓指读就是指阅读时用手指、笔或尺子之类的东西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这种做法对于初学阅读的儿童可能会有帮助,但对于想尽快提高阅读能力的人是十分有害的。首先,这种做法会降低阅读速度。其次,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不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上。为了避免“指读”,教师可提醒甚至强迫学生将习惯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品远离读物。

3、教学生不要声读(vocalization)。有的人喜欢在阅读时把所读的内容读出声来,也有的人虽然不发出声音,但他的喉部肌肉仍然是活动的。这两种习惯都会限制阅读速度。普通人的讲话速度,在正常情况下,是每分钟150个词左右,而阅读是250-300个单词。经过训练,阅读速度可达到400-500个单词,而最快的讲话速度不可能超过280个单词。这就是说,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

要克服声读的毛病,一开始可采取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点东西等办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从思想上认识声读的坏处,不断自觉地去克服这一毛病。

4、教学生克服复视(regression)。很多人在阅读时都有复视的习惯,尤其是读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读完一个长句或是一段,都会回过头去再读一遍,以此来期望加强理解。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来以求理解,因此养成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克服复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改掉复视毛病。

5、教学生谨防心读(sub-vocalization)。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不良阅读习惯。心读时身体的外部看不出动作,但是学生的内心始终自言自语。这是一种矫正起来比前几种都难的坏习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是克服心读的唯一有效的好方法。因此,限时阅读法对克服心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而不仅是“教学生英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阅读技巧包括:

(1)、掠读(skimming)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2)、跳读(scanning)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辩认的过程,让学生很快能抓住主旨句,并能对生词作出推测。

(3)、精读(close-reading)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时间和速度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形成独到的个人观点。

2、阅读技能包括:

(1)、学会推测词义。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挑战性的阅读。告诉学生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出现几个生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词根、语境等推测词义。

(2)、学会整体阅读。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掌握句子的含义。如:It’s clear that 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我们可以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理解:It’s clear that/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停顿阅读。

(3)、学会用英语思维。整体阅读的要义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文本与大脑之间建立的直接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我们教师要在阅读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课程标准》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呢?

1、讲解文化。

当教材中有涉及到具有文化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应加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这些讲解的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比较好。

2、比较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培养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比如:中国人用红色来形容青春少年甚至是太阳,英国人就没有这种文化传统,《红楼梦》中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译成英语就不是“red boy”而是“green boy”。另外,在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非常容易”的习语“a piece of cake”,在汉语里,表示同样意思的“小菜一碟”,而不是“一块蛋糕”。

3、推荐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

4、组织讨论

讨论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氛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其获取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学习Christmas Day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的知识,这样一来,课文中与此相关的文化知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体验文化

教师可以在初级阶段经常给学生播放英语卡通,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到了高年级还可开设调频广播英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和获得信息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懂得如何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达到有效的阅读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能力便能逐步提高,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

参考书目:

1、Diane Lapp & James Flood 《成功英语阅读策略》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虹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交通高教研究

5、张文府《英语学习论》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6、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上一篇:高三级部三操一课要求下一篇:夏季安全驾驶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