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2024-08-17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共10篇)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1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其目的在于: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申报与立项

1.申报立项的范围

申报的课程应是建设基础较好,已连续开设三年以上的、学生受益面较广的高职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申报立项的条件

(1)课程负责人应具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并承担和组织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申报的课程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3)教学条件较好,教学建设和改革有特色和成效显著的课程,包括:优秀教材使用,参考图书,教学管理,实验室与教学设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技巧,考试制度与图库建设,实践性技能考核标准,并尽可能与职业资格考证相联系。

(4)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或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上网条件。

3.申报立项的程序

(1)课程负责人填写《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并提供可供上网的相关教学电子媒体。

(2)申报课程所在系进行初审并提出推荐意见报教务处。

(3)申报时间:每年申报截止时间为 6月1日。

(4)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申报课程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材料经7天挂网公示,如无异议,有院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

二、运行与管理

1.各系部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做好精品课程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尤其要选好课程建设负责人,并为课程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行“项目管理”的模式,即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建设工作,责权利三者结合。

(1)学院相关部门与课程负责人签订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书,课程负责人对课程建设工作要有明确的构想,要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责任书中指定的建设目标、内容、日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如期完成。

(2)课程负责人要把握好课程的总体水平和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建设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组织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3)精品课程验收后,课程负责人应将相关的教师队伍情况、教学大纲、教材(统编教材、自编教材,实训教材)、教案、习题库、教学参考书、实践性技能考核标准等课程资源上交,并通过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开放共享不低于3年。

3.教务处要做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协调监督及中期检查和验收评审等工作。

4.学院信息中心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工作,一方面指定专人来负责精品课程相关

内容的上传和网络维护等工作,另一方面要指定人员协助课程负责人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5.院级精品课程通过验收即为结题,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期结题,对于届时无故不参加结题或仍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学院将取消课程负责人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资格,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追回建设经费。

6.课程负责人应做好通过验收后的后续建设工作,要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充实、更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每年充实、更新内容应不低于20%。

7.学院组织对课程进行检查,年检不合格的课程,将被取消院级精品课程称号。

三、中期检查与验收

1.教务处各系部应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检查通过后,学院拨付建设专项经费。对建设效果较差的,要求其限期改进,直至取消建设项目。建设期满后,教务处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鉴定验收。

2.检查程序

(1)每年9月底,各课程负责人认真上报“课程建设工作自查报告书”并提供先关材料上报教务处。

(2)教务处于每年10月份委托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中的2至3位成员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报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审核同意后,决定建设项目是否继续进行。

3.鉴定验收程序

(1)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期一般为一年,建设期满后,由教务处组织鉴定验收。通过鉴定验收的课程,享有“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并颁发证书。

(2)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实施计划、经费使用等方面情况进行总结,整理好全部资料、书籍及实物等第一手材料。

(3)课程负责人在自查基础上,根据《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撰写课程建设自评报告上交教务处,截止日期为每年的3月初。

(4)教务处于每年3月份委托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的4至5位成员,按照《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鉴定验收,并提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经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决定是否验收通过。

四、资助与奖励

1.学院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对获准立项建设的院级精品课程项目按院级科研项目标准给予资助,每门课程资助不低于5000元。

2.学院在教材建设、CAI课件建设、教学实验室项目等方面优先考虑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3.精品课程的核心成员在晋升或聘任高一级教师技术职务时,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可作为重要的教学成果。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2

根据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即更加重视学习者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单一的评估体系进行改革等等) , 立足当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英语学习目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评估方式等, 在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宏观指导下, 制定出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符合本校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实际情况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大纲, 以便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实施“分层次、自主式、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1 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作用。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 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英语词汇量, 重点培养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后续课程:行业英语。

2 课程概况

(1) 授课对象。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和信息技术与控制学院各专业的学生。

(2) 使用教材。

《走出牛津》大学应用英语综合教程。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1) 掌握英语语音知识 (读音规则和读音技巧) 。

(2) 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 (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 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 对其中25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

(3)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 并能在职场交际中基本正确地加以运用。

(4) 了解各国文化习俗, 掌握文化知识。

3.2 能力目标

(1) 听: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及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

(2) 说:能就日常话题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

(3) 读: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 理解基本正确。

(4) 写: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 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英语应用文, 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语句基本正确, 表达清楚, 格式正确。

(5) 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及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 译文达意, 格式恰当。

3.3 素质目标

(1)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情感。

(3) 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配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独有的考核方式——“驾证式考核”, 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 (以一学年为例) :理论教学14个模块, 实践教学6个模块, 每个模块6个学时, 表1。

5 实践教学项目与学时分配, 表2

6 教学评价

6.1 考核方式

高职英语考核采用“驾证式”考核方式, 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 指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目标。

6.2 成绩评定

(1) 理论考核。

理论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 (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 (40%) +期末综合考评 (60%) 。

(2) 技能考核:短文朗读 (40%) +英文视听说 (60%) (技能考核任务书见表) 。

(3) 学期总评成绩。

学期总评成绩=理论总评成绩×40%+技能总评成绩×60%

(4) 补考说明。

(1) 理论补考:采用书面形式, 具体标准参看理论补考卷。

(2) 技能补考:采取单项补考的形式。

7 建议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7.1 建议使用教材

(1)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1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9.

(2)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1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9.

(3)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练习册1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2009.

(4)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2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9.

(5)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2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9.

(6) 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练习册2 (第二版) .陈明娟主编.学林出版社2009.

7.2 主要参考书目

(1)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专项辅导丛书 (B级) .谈芳, 施志渝等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7.

(2) 高职高专英语词汇.邢怡主编.

(3) 高职高专英语语法.丁卫国, 陈明娟等主编.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以校为本的高职英语课程大纲设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高职英语教学人纲, 指导本校的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以校为本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Tradition and change inthe ELT curriculum[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

[2]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课程建设;现状分析;效果综述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对高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会产生直接的影响。《201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我校成立已有十几年了,课程建设也进行了十几年。从最初的一个专业、几十门课程,发展到现在的25个专业、数百门课程。十几年来,随着学校对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向着更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调整课程结构,分层次分步骤推进课程建设,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性质,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它有其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既有“学中做”,又有“做中学”,达到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多年来,我校课程建设一直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依托,以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为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展课程建设。

二、课程建设目标

我校课程建设分三个层次:校级重点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市级精品课程建设。

我校现有市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重点课程20门。到“十三五”末,我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市级精品课程达到10门,校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校级重点课程达到30门。

三、课程建设措施

1、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是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设置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克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有利于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思路,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我们坚持“能力为本、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的宗旨。当然,社会在迅速发展,课程标准也要随之进行动态调整。

2、强化师资队伍,推动课程建设

2011年之前,我校的师资队伍非常薄弱。具体表现在:1)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只有50%左右,也就是说,一般左右的教师是无证上岗。2)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在全体专职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凤毛麟角,并且是从校外引进的;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0%左右;多数教师都是年轻的助教。3)教师的年龄结构很差。当时的专职教师要么是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要么是从校外招聘的其他高校退休的老教师。4)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小。

2012年以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目前,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比例达到了90%以上。并且,学校明确要求,新进的年轻教师必须在两年内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职称比例趋向合理。几年来,学校自主培养了6名副教授,20余名讲师,现在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7%,中级职称教师占比48%,初级职称占比14%。教师年龄结构明显好转,基本形成老、中、青梯队式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有明显提高。

最近几年来,学校配合上海市教委的强师工程,出台了一些有关提升教师学历和职称的文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并且在相关专业引进了大师级专业人才,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到目前为止,我校近一半的专业逐步组建了学历、职称、年龄分布合理,团队成员稳定、爱岗敬业的课程建设队伍。这些教学团队的共同特点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他们的工作特色是:“高级职称教师现场指导、率先示范;中级职称教师献身一线、争当骨干;初级职称教师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我校现有的5门市级精品课程都出自这些教学团队。其中,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和艺术设计教学团队分别获得2015年和2016年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

3、调整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部分专业能够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将课程体系调整6个板块: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集中实践课。从2016级开始,我们又做了如下改革:1)全校实行统一学分;2)为学生提供真正的选修课。我们为一、二年级的学生提供12门公共选修课,学生在两年内可从中自选两门课程,取得2个学分即可。3)去掉任意选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以前我们没有真正的公共选修课,也没有专业选修课,所以有些专业就在任意选修课模块中为学生开设一些与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课程,学生又不得不学,在课程设置上显得不伦不类。如:汽车专业开设了影视欣赏;物流、金融、会计等专业开设了中点制作、西点制作、名菜欣赏等课程。现在,我们不但设置了专业选修课,而且限定了专业选修课的学分。4)规范了全校各专业的学时。第五学期上八周课的专业,各专业总学时控制在2450学时左右;实行2+1模式的专业,总学时控制在2550学时左右。5)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这次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优化教学内容,满足职业需求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我校对教材的征订提出三条要求:1)必须是高职高专专用教材;2)最好是国家高职规划教材;3)最好是近三年的新教材。

聘请行业专家,指导课程建设,参与课程开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课程内容要满足职业需求,教学内容要密切结合职场需求。2)在理实结合的课程中,增加实践课的比重。3)各专业都把考证内容列入课程中。

5、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课程建设

1)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方针,简化理论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精讲多练,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2)倡导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有趣的案例,引出抽象的概念或理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3)提倡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大作业、调查报告、学期论文、课题分析等形式来代替传统的试卷。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运用电视、电脑、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目的。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学生可以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来接受知识,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出台了实践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环节的质量要求。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规范了课程实训、实习教学大纲。指导教师要明确课程实习、实训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实习、实训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了解课程实习、实训的重点;清楚课程实习、实训的考核方式。

2)强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下企业进行现场指导,下企业的次数不少于3次。在实习中期,教务科研处将组织中期检查。

3)建立督导信息反馈系统。学校的督导专家定期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信息,提出改进意见。

4)对实习过程中某些指标实行量化。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不少于5次,实习学生要一周提交一篇实习周记。

5)改毕业论文为实习报告。起初,学校盲目地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在结束毕业顶岗实习后要提交一篇理论性较强的毕业论文。但几年下来,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能称得上论文的没有几篇,多数论文都是学生从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实际上,这个要求已经超出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范围,背离了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致使学生不得不以网上下载、东拼西凑的方式来应付完成毕业论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重申:“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大胆改革实践教学环节,让毕业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来代替毕业论文。结果,效果很好。学生写的实习报告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写起来容易,因为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思想,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指导教师也轻松。以前学生的论文都是东拼西凑的,指导教师看的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现在,学生写的是实习经历和个人思考,指导老师只要为学生把握方向,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即可。

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师资队伍中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的比例相对较低,需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以改变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多媒体教室的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全校各专业的教学需求。

3、网络资源不完善,更新频率较低。

4、课程建设中行业专业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参与度更低。

5、课程建设意识不强,精品课程数量不多。

参考文献:

[1]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3)

[2]刘东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3]孙睿,郭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

[4]张玉欣,姚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管理学家,2011(10)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4

建院以来,该院党委很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与提高工作。本期培训班,由该院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刘晓敏教授为入党积极分子授课,组织人事处副处长任杰在开课前介绍了举办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并向学员们提出要求。

此次培训班改变以往的培训管理模式,坚持以学员为本,分别在该院新校区和财经校区举办,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新时期党的建设、党员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培训。授课结束后,学院还举行了结业考试。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教学获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和扎实良好的培训效果。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5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队伍和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增添新鲜血液,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2011-2015年,通过5年的努力,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为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

专任教师(含校外兼课、兼职教师)总人数50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20以内。辅导员队伍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以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为培养目标,总体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力求到2015年,培养出省内知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熟悉政策、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队伍。

40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2015年专任教师硕士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中具有或攻读博士学位的达到7人。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

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超过20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超过120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及以上国内访问学者及以上专家、学者达到15人。

三、实施方案

(一)岗位资格准入制度

学院逐步推行教师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力争到2015年,专任教师岗位人员(包括外聘教师)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和高校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新进教师队伍必须专业对口,且必须经过教学院(部)、学科审查委员会听课审查通过方可上岗。

政治辅导员岗位人员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岗位人员除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外,还需具有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相关的本科学历。

从2011年开始,原则上除急需岗位外,新进专任教师、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现有教师实行转岗、分流。

(二)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的建设

制订或修订学院有关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建设的规定,按学院专业、学科发展规划,严格把握标准、条件,培养并认定一支特色突出、素质优良的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特别是重点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确保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师德师风建设

制订或修订有关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按师德量化考核计分办法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开展推优推先及评优表彰活动,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念。

(四)教师的教育培养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专题讲座和讨论,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有效引导教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依据职业教育的理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快速推进和深化我院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切实提升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教改水平。加大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工作的力度,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对70后教师作出5年规划,分配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硕士学历学位课程学习,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学院将加强与有关本科院校的联系,为教师读研读博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严格按照学院专业(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确定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支持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学科)的带头人,重点专业负责人到省内、国内知名高校访学。支持其他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专业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开展转向培训和精品课程培训。转向培训主要面向转向担任新办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精品课程培训指安排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对应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训。

推进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鼓励相关人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相关业务培训、骨干研修和外出观摩学习等,提升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高素质人才引进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制订学院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人才,实现“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的目标。5年内计划引进相关学科博士2人,硕士70人,同时为教师紧缺的专业招聘硕士10人。

(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鼓励校内专业教师通过在生产一线实践、申报行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开展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成为“双师型”教师。

通过聘用校外兼职教师,扩充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比例。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行业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七)校外兼职教师和专家的聘任

为确保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未来5年学校将从企业、行业聘用一批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和专家,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聘任兼职教师指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承担实践技能课程,强化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较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聘任专家是指为学院聘请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以借智的方式诚聘有关专家、学者来我校兼职,担任学科领军人物或学科带头人,领导学科建设,帮助并指导申报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

(八)教师的职称晋升

支持和鼓励教师认真参与组织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制定教师职称申报的推荐和管理办法,按教师的成果和业绩量化排队,推荐教师参与副高以上职称的申报评审。积极争取高校教师系列中级职称评审权,认真组建评审委员会,并做好中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

(九)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制定师资建设工作的相关办法和制度,规范教师工作各项程序,严格按照学院教师业绩量化考核办法做好教师的考核工作,最终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合理化。

(十)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

首先是保障引进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经费投入。学校将制订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校工作。

其次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其它各项经费投入,包括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专业实践锻炼经费;中青年教师研究生教育培养经费;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经费;教师科研奖励经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费;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就业与指导工作者培养经费;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国内外访问学者培养经费;专业负责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培养经费;聘用校外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经费等。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6

粤科职院教字〔2008〕9号

为加强我校专业建设,积极培育示范性专业和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办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在原《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关于加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以服务地方建设为宗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形成我校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二、建设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和岗位技能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专业特色。经过3-5年的努力,使学校大多数的专业都达到合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一定数量的校级、省级、国家级示范性专业。

三、建设原则

1.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专业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专业建设的规律,主动改造旧专业,积极培育新专业,形成若干个专业群;要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动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度控制专业数量,优先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设置陈旧,社会需求不大,就业率低的专业减招或停办。

2.合格专业建设与示范性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要依据学校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和定位,把建设合格专业与建设示范性专业相结合,有步骤分阶段逐项落实。对传统老专业要加强整合与改造,对新办专业要进行规范与提升;对基础条件较好、社会适应面广、办学特色鲜明、招生及就业

形势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

3.专业建设与教学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专业办学目标,改善专业办学条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4.坚持“四项结合”与“四个有机统一”的原则

要坚持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有机统一、社会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有机统一、整体稳定性与适度灵活性有机统一、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有机统一的原则。

四、建设标准及分类

1.建设标准

以《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和示范性建设专业遴选方案》(以下简称“遴选方案”)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作为建设标准。

2.建设目标的类别

根据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质量的不同,分为合格专业、校级示范性专业、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

合格专业:根据“遴选方案”,经评估达到校内规定要求的专业。

校级示范性专业:被评定为合格专业,且专业建设状况处于学校领先水平,根据“遴选方案”,经学校评估达到校内规定的校级示范性专业要求的专业。

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对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要求,在校级示范性专业中,对达到“遴选方案”规定的良好及以上标准的,择优推荐参加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审并通过遴选的专业。

省级示范性专业:被遴选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经过建设后,通过省教育厅验收的专业。

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在学校处于先进水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专业的,学校推荐参加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审并通过遴选的专业。

五、建设的内容与任务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内容包括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等。专业建设的任务以“遴选方案”中不同遴选等级标准内容为依据,与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遴选方案”内容的调整同步变化。

六、立项、检查与评估验收

1.立项

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实行项目管理制,由学校统一组织立项,每三年进行一次,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3年。鼓励各学院与企业共建,以学院为单位提出申请,经学校专家组评审论证后,由学校审批。

2.检查和终结验收

每年各专业在各学院自查的基础上,向学校报送进展报告,由学校对立项的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进行阶段检查,并视检查结果下拨下建设经费。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的评估与验收参照省级示范性专业评选方式进行,每年一次。凡到期验收的专业,在自评的基础上,以书面方式向教科处提出申请,教科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未通过验收的,可在下一再次申请验收,如仍未通过验收的专业三年内不得申报校级及以上示范性建设专业的立项。

3.立项与验收指标体系

学校依照“遴选方案”的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对申报校级示范性建设专业进行立项与验收,学校不再制定相关标准。

4.评估与验收程序

(1)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教师进行自我评估,整理好相关材料,并按要求撰写自评报告。

(2)所在学院组织专业评估小组对本部门专业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结论性意见后报教科处申请学校评估与验收。

(3)教科处组织学校评估与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评估,并作出最终评估结论。

七、运行管理

1.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以各学院为主,实行专业负责人与院长负责制 各学院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具体组织和实施专业建设工作。为保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顺利实施,并能达到预期效果,专业建设实行专业负责人与学院院长负责制。专业负责人必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具备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专业负责人在学院领导下,组建专业建设项目组,组织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安排专业建设资金,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主持完成专业建设任务;学院院长全面负

责本部门合格专业和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检查、协调、评估与验收等工作。学校负责专业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和协调等工作。

2.学院应制订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

各学院应在研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校及本部门的实际教学资源情况,科学制订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每五年内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内容、具体措施、预期效果等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规划报教科处备案。

3.各个专业应制定专业建设方案

在各学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专业建设的负责人负责制定本专业具体建设方案,按照专业建设的内容与任务要求,确定本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在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与措施。

4.专业建设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专业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由各学院负责。各学院应以学期为单位,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教科处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有关学院及专业负责人进行整改,并视情况有权终止项目建设。

八、倾斜政策

1.学校对列入校级及以上级别示范性专业建设项目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投入上的倾斜,保证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凡列入校级及以上的示范性专业项目,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建设的成果,可以直接参加学院教学成果奖及其他教学奖项的评选,同时优先推荐参加上一级教学奖项的评选。

3.合格专业项目的负责人和校级及以上级别示范性专业项目的专业组成员,在参加教学名师和其他教学奖项评选时享有优先条件。

4.对在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中有重大贡献的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按学校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

九、专业建设的经费及管理

1.专项经费

凡被确定为学校示范性建设专业的项目,学校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分拨给相关立项专业,实行专款专用。

2.经费使用

示范性建设专业的建设经费使用范围及经费管理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专业建设项目以外的开支。

3.经费管理

教科处和资财处共同负责专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凡获得资金支持的专业,其专业负责人必须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报教科处审核备案后方可使用。专业建设经费的开支,由教科处、资财处进行审核后报帐。

十、本实施意见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教科处负责解释。原有关规定与本文件不一致的相关内容以本意见为准。

附件:

1.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验收和示范性建设专业遴选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7

园林专业教学现状

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1) 园林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全面素质,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知识基础, 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园林工作; (3) 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服务面向应以园林为中心, 向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园林花卉、草坪建植与经营、植物栽植与造景技艺等方向拓展; (4) 具有较强的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主要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

原有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 园林专业基本上沿用以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如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教学和生产实习分段排列, 各课程自成体系, 缺乏应有的沟通, 教学内容重复,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明显与培养高素质园林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不能突出园林职业教育的特色。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文化基础不扎实。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原课程体系中文化基础课课时相对偏少, 这就制约了学生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深度掌握。面对一个职业群, 既要让学生具有与这一职业群相关的共同学识、技术和能力, 还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2.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现行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内容不足, 比例偏低, 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需求;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因设备的数量不足或陈旧落后, 未能按要求开出规定的实验和实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及设备的限制, 往往把实践教学放在从属的位置, 教学时间得不到足够的保证。此外,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多属于起步阶段, 场地数量偏少, 产教结合没能找到有效的切入点。

3.各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 使得专业基础课, 如《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和《园林生态学》的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中的《花卉学》与《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则设计》的分工也不明确, 内容相互交叉重复, 浪费了有限的课时, 影响了教学效果。

4.所开课程比较单一。在传统的课程安排中, 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林植物生态学》、《测量学》、《园林建筑》、《园林制图》、《园林绘画》等;专业课主要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由此可以看出, 园林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基础栽植和简单的园林规划设计, 这种课程教学体系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及市场要求。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

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 (高) 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 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着眼点, 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原则,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制定适应高职教育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园林专业的职业教育特色。

改革目标园林专业整体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形势, 适应21世纪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开发“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方案, 贯彻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 建立适应现代化园林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方案。

园林专业课程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的经验, 高职园林专业课程的改革应继承和发扬“学科本位”课程的优点, 克服其弊端。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 我院制定了建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强化实践课程”三位一体课程结构的对策。具体方案是: (1) 学科课程主要为文化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这类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 (2) 综合课程主要用于整合知识、技能和能力, 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克服学科间的交叉重复等不足, 这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生物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 (3) 强化实践课程的任务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这类课程包括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课程和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通过教学实习、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具备职业 (岗位群) 所要求的能力。

实习、技能实训分两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在第1~5学期进行, 根据教学进程和季节进行组织, 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第二阶段则为毕业前的专业综合实习, 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具体如表1、表2、表3所示。

注:表中的 (1) 是指园林专业方向; (2) 是指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专门化; (3) 是指园林花卉专门化; (4) 是指植物栽培与造景专门化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规律, 确立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 (2) 建立与人才定位相适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突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特点, 强化动手能力。 (3) 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4) 完善教材建设, 逐步形成适合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教材。 (5)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6)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实现产学结合。 (7)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改革。 (1) 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把传统的按学科划分的各门课程按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合理地综合成若干主干课程, 做到削枝强干、删繁就简、重点突出、强化应用。如将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形态识别的内容两门课程整合成为园林植物,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园林植物广义上的认识, 为园林植物的繁殖、栽植、养护技术及配置技术都可提供极为有益的基础。将花卉学 (栽培养护内容) 、树木栽培学整合成为园林植物栽培养护, 将广义上的园林植物的栽培及养护技术连续、全面地呈现给学生。将气象学、土壤学及生态学整合为园林植物环境学, 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外界条件如气候、土壤、植物之间对其生长的影响。这样可以避免课程分门别类开设所带来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孤立感觉, 帮助学生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 使相互割裂的能力培养过程连接顺畅。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减少分门别类所带来的内容重复交叉, 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岗位能力实训, 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2) 设立研究课程。组织研究型学习, 一些课程可通过导师制和协会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 加强研究, 积极参与, 并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如组织培养课程, 让学生全程参与天水高新园区万龙公司花牛苹果脱毒苗组织培养的全部过程, 可通过试验确定培养基的配方, 继代增殖、移栽的时间、方法, 通过研究实践得出结论。

2.课程内容改革。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紧紧围绕社会需求, 及时将先进的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引进课堂。如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的无土栽培技术、园林工程的大树移植技术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行业特点, 突出实效, 整合教学内容。如园林植物课程打破按科属种分类的教学方式, 突出重点, 着力介绍西北和甘肃的绿化树种, 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 成效显著。将园林美术改制为园林绘画, 着重园林景观绘画技法的培养和训练, 打破常规教学从写生开始的惯例, 按美术的教学规律从临摹入手, 打牢基础, 再开始写生,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教学形式改革。对实践教学色彩较强的课程改变以往先理论授课、再教学实习的单一教学方式, 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 结合生产周期性, 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改革, 根据生产任务、生产季节安排集中授课, 边讲边做, 深入现场, 结合任务, 反复训练。在全真的环境中, 学生可通过各实训项目的练习、考核及具体科研和生产任务掌握各项技能, 锻炼吃苦精神, 培养合作能力, 提高管理能力。如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采取分阶段集中教学方式, 操作内容与季节、生产紧密结合。一些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 根据最终的成活率确定任务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与生产、科研相结合, 使学生学到了真实技能,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学通过专项训练的课程实训、结合生产项目的综合实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毕业实训, 加强实践训练, 形成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努力营造全真、仿真的教学环境, 努力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训项目, 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如《组织培养》、《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工程》等课程的实训在工作中进行, 与生产、科研密切结合。

5.建立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途径。按照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 实施校企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建立紧密型校企结合基地, 紧密型校企联合基地, 真正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学生可在基地完成部分生产任务、科研任务。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可在基地通过生产实践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

6.考试方法改革。为真正突出高职教育的特征, 突出能力的培养, 考试采取技能操作、口试及笔试等多种形式, 逐步加大技能考试比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又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 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同时实践技能的考核应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充分结合, 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素质与就业

关注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要始终把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在招生就业工作中以“出口”拉动“入口”。我院十分重视毕业生质量, 一贯关注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 适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反馈信息, 以调整培养目标, 优化培养模式, 改进教学工作水平。2008年以来, 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 详细了解本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理论水平、知识面、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协作精神、身心素质、工作成绩等, 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优良率均在90%以上。

规范实习 (设计) , 注重教学效果对实习 (设计) 教学的管理应严格、规范、注重成果, 做到计划安排合理周密, 实施过程有检查监督, 实施结束有总结考核。

我院近三年园林专业多数毕业生能够按专业培养方向实现就业, 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总之, 对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根据园林专业的办学现状和特点, 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模式, 以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 坚持以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主线,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确定了专业发展方向以后, 就要以市场为标尺指导教学,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工夫, 做到“三个选定”: (1) 选定课程设置, 使教学内容紧跟前沿, 瞄准市场, 贴近企业, 服务经济; (2) 选定实习实训内容, 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3) 选定师资结构, 内培与外聘相结合, 培养“双能型” (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 以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J].中国园林, 2001 (4) .

[2]张黎, 陆丽娟, 张旭革, 黄臣臣, 韦媛.高职院校园林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职业学院学报, 2008 (6) .

[3]张涛, 段大娟, 聂庆娟, 刘冬云, 史宝胜.园林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7 (2) .

[4]梁奇峰, 柳悦, 苏珊.高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研究[J].内江科技, 2007 (2) .

[5]李颖, 李彦涛, 付家鑫, 樊雪琴, 宋城.开放式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8

一、独立学院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

(一)构建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围绕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条主线,立足独立学院系统实际,从独立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要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形成学校领导统筹、招就处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多管齐下、密切合作、同步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招生就业处要联合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共同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招生就业处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统筹部门。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统归招生就业处管理协调,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招生就业处负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开展教学、促进就业、课程管理等环节。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研开展不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新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学生工作处为辅导员提供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安排。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帮助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到学生学业、职业发展过程中去。

(三)在分院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由院系领导负责,编制适合本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手册或方案,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院专业特色的实际情况,配备1至3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开展专项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果转化落实的骨干力量。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了解本院学生实际情况,对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独立学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体系建设

为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要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规划、大学生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如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进行职业愿景探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指导学生撰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学业规划书。二年级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职业素质拓展与行业认知。三、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与用人市场对接使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另外,针对少部分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要进行专项教育培养,指导创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整个教育体系的架构发展方向不明,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能够运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职业素养的学校寥寥无几,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进行测试内容落实的。因此,有必要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购买专业系统测试软件,全面检测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客观的定位。

(三)加强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建设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它会因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首先,针对职业发展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团体咨询和宣讲,解决共性问题。其次,要为个性化咨询提供专门的场所,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个性咨询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科学而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系统的应对措施。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9

院政„2007‟60号

签发人:苏万益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提高广大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全院教师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师德师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广大教师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

— 1 — 利于弘扬先进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教书育人能力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优化制度环境,建立长效机制,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的原则,严格教育教学纪律。

— 2 — 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院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全院教师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1、开展学习活动。编订学习材料,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学习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的事迹。通过学习,使广大教职工深刻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2、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主要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培养

— 3 — 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及“如何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主题开展讨论,使广大教职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真正认识到依法施教和以德施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开展主题活动

1、开展创建学习型教研室活动。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专业教学和课程研究上倡导团结合作的良好风气,鼓励以同一教研室教师为主体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建设学习型教研室。年末根据教研室完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的质量评选年度优秀教研室。

2、继续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中老年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要以各教学单位为主,开展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活动,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征文活动。围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征文活动,将优秀作品刊登在济职文汇和学院网页上。

4、开展一次调研活动。针对当前我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设计两套调研问卷,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为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和措施依据。

(三)树立师德典型

— 4 — 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学院师德建设的典型,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我院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活动,营造有利于培养教师高尚职业素养和品格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考核机制

1、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发挥教学督导室的作用,畅通学生反映问题的民主通道,通过领导听课、教师互评、学生评议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学院定期对各部门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检查监督,受理教师违背职业道德事实的核实查处工作。

2、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规范教师的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教师,做到及时劝诫、警示或给予处分。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四、加强领导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要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使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注重落实。全院师德建设工作由我院党委统一部署,各级领导分工合作,负责对全院师德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检查。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按照学院的总体安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组织好各项活动,并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全院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楷模,为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做出贡献。

二○○七年九月三日

主题词:师德建设

意见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10

(征求有意见稿)

“师德师风”是教师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学风、校风建设的灵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院加速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长期任务。为提高我院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转变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确保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完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宗旨,以“忠诚、奉献、师表”为核心内容,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根本目标,全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履行师德要求,以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以良好的教风营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形成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职教师队伍。

二、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以“三结合、四活动、五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单位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营造教师“忠诚履职、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氛围,形成人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局面。提升我院教师思想政

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忠诚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为把我院建成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优、业务能力强和社会形象好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内容

(一)坚持“三个结合”,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学院发展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12年4号文件等相关文件,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学院专业发展的关系,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组织教师学习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与规定,增强教师法律意识,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带头依法治教。坚持文明执教,以学生为本,做学习先进文化、引领先进文化、宣传先进文化的典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岗位争先创优相结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神圣职责,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为目标,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四大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1、每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评选活动。由学生评选出10名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让学生说自己身边的故事,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热爱专业、热爱学校,努力学习。

2、以“忠诚、奉献、师表”为主题,在教师中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主题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演讲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凝聚力,展示我院教师的精神面貌。

3、组织教师开展“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设计一堂教学改革课、上好一堂教改示范课、开发一个教学资源”的活动。把教学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组织说课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优秀教案评选和编辑优秀论文集等方式,增强教师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意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组织教师和学生评选一批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通过学生测评、同行推荐、系部审核、学院审批,每学年评选出3名师德标兵,并在教师节前后召开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大会进行表彰,同时,举行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现身说法。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对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外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崇尚高尚师德的浓郁氛围。

(三)坚持“五个倡导”,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

狠抓制度落实,实施“日巡视、周跟踪、月讲评、期考核”制度,加强督导与检查。倡导爱心与责任,自觉抵制敷衍塞责、歧视侮辱学生的行为;倡导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在招生、考试、职称评定、成果评审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倡导科学务实,自觉抵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违背学术规范,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倡导无私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倡导为人师表,严禁私自办班收取培训费败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逐步建立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津贴等相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使我校师德师风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组织与领导

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高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黄涛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宣传组、督查组。办公室设在学院组织人事处,由组织人事处牵头,教务处、学生处参加,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整体调度,负责巡查、督导和来信来访工作,并对违规违纪教师进行处理。宣传组设在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师德师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师德标兵事迹的宣传和典型的推广。各系(部)相应成立领导机构,系(部)主任与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和落实本部门师德建设的实施计划,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和教研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确保我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1、完善相关制度

各部门按照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和《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和实施计划。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制度,安排专人进行检查,认真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学生、家长和社会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实,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进行教育,责令限期整改;各系(部)每周收集一次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向教务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系(部)和学生解释;各系(部)和相关部门每月进行一次工作讲评,对师德师风规范、学生家长和社会反映好的教师提出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对问题严重者要提出公开批评;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各单位和部门应按照《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和《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案》严格考核,对于屡教不改者,经核实,将情况向学院师德师风领导小组汇报,学院将视情节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对于违法者,按程序交纪委和司法部门处理。

2、实施一对一谈心

各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常与教师开展一对一谈心,每个党支部与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谈心一次,每个学期利用民主生活会、教研室工作会、部门工作讲评会、系务会与处务会等形式,召开一次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与讲评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剖析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思想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主动接受学生与社会的监督;关心爱护教师,解决教师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困惑与实际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由师德师风建设办公室组织对各单位和部门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五、建设步骤

(一)完善制度统一认识(2013年11月—2014年2月)学院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师德师风建设动员大会,宣讲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宣布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同时,通过校园网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宣传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相关制度、建设步骤与要求,使广大教师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各单位和部门根据《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和实施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讲座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和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计划,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结合工作实际谈如何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如何忠诚履职、无私奉献、为人师表。通过学习、讨论,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师德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严格实施狠抓落实(2014年3月)

1、整顿教风规范行为(2014年3月)

各单位和部门要根据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提升计划与本单位和部门师德师风建设实施计划,认真

组织实施,把常规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实行“日巡视、周跟踪、月讲评、期总结”制度。重点查是否坚持依法执教,看有没有传播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查是否坚持德育为先,看有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查是否坚持认真施教,看在备课、讲课和批改作业等过程中有无应付、马虎了事的行为;查是否坚持严谨治学,看在科研工作中有无弄虚作假和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查是否坚持廉洁从教,看有没有借职业之便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以及在招生和考试等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查是否尊重学生人格,看有没有讥讽、歧视、侮辱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查是否做到为人师表,看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严格执行制度,对违规人员实施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整顿教纪和教容,规范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处罚反面典型,推进教风与工作作风的好转,以此促进学风建设,带动校风建设。

2.提升素质为人师表(2014年7月)

各单位和部门在整顿教风规范行为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岗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札记”、专家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和一对一谈心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思想与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专题研讨与演讲竞赛、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在教师中形成以“忠诚履职、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为荣的良好风气;通过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评估、考核、评价与奖励等制度,7

把师德建设与教师岗位工作有机结合,并认真落实,转变教风与工作作风,带动学风与校风建设。

(三)检查整改巩固提升(2014年8月)

各单位和部门要根据《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对本部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仔细检查,利用多种形式向各方面征求意见,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认真整改,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对那些需要解决而又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整改时限,逐步加以解决。

上一篇:放风筝真快乐下一篇:中国好人于滨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