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散文欣赏

2024-05-14

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散文欣赏(精选14篇)

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散文欣赏 篇1

多少人以朋友的名义喜欢一个人,多少人以朋友的名义拒绝一个人。多少人喜欢一个人,却从来不敢和她说,害怕说了之后连朋友都做不成;多少人在被拒绝之后,依然对她嘘寒问暖,一如既往;多少人只是为了让她知道,然后转身离去,再也不提;多少人把眼泪埋在睫毛的深处,轻轻的对你说:祝你幸福;多少人是因为得不到,才假装不想要。

多少人很喜欢和她逛街或者出去玩,就是喜欢和她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多少人喜欢记着她的嗜好,或者她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爱玩什么不爱玩什么;多少人喜欢她喜欢的颜色或者东西;多少人喜欢陪她出去买衣服,喜欢把她打扮的飘飘亮亮的;多少人喜欢讲她爱听的故事和人,总是希望她高高兴兴,无忧无虑。

多少人出去玩的时候总是想着给她买个纪念品,回来之后又不敢送给她,害怕她不接受;多少人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却把她的生日刻在了心头,给她准备着精致的生日礼物;多少人上一直隐身,只是为了等待她的出现;多少人喜欢浏览她的空间,看看她最近的心情与动态;多少人有空的时候喜欢翻开电话薄,看看她的号码,却最终还是没有给她打;多少人珍藏着一个小礼物,为将来送给某个人;多少人想陪你出去旅游,你也想有人陪你旅游,可对方却不是彼此;多少人喊你傻瓜、笨蛋,其实他喜欢上了这个傻瓜与笨蛋;多少人想你,无时无刻不,每时每刻都有,可是你却想念着别人。多少人每天都打扮好自己,只为能与你遇见时的第一印象。

多少人走着,却好似困在原地。多少人败给了一个“等”字。多少人约定,转身后谁也不再回头,可是谁也忍不住。多少人见证了很多爱情,却没有见证他们的婚礼。多少人来到你的生命,便匆匆离去,再也不见。多少人走进你的生活,知识为了你的人生上一节课。多少人在你的生命里一闪而过。多少人一直活在你的记忆里,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多少人的青春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在义无反顾中呼啸而过,多少人与你听着同一首曲子,触动着同样的心情。多少人挽留过你,可终究没有挽留住,你挽留过多少人,也是如此。

多少人曾在充满雾气的玻璃上,写下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匆匆擦去。多少人曾在梦中总是笑逐颜开,只因梦到了某个人。多少人喜欢晚上躺着抽烟,在烟雾缭绕中看她清晰的样子。多少人想知道那一天自己喝醉了,一个人走在街头,会歇斯底里地喊出谁的名字。多少人会在你生日的时候掕着生日蛋糕,专门过去给你过生日。多少人分手了,一个出去流浪,另一个却站在原地,一个早就忘了彼此过往,另一个还在傻傻的等你累了再回来。多少人因为你的丢失,而翻遍了全世界。

多少的精心的付出,最终换来美好的回报;多少人掏心掏肺却徒劳无获;多少人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去珍惜,过后想极力挽回却终无所获。

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散文欣赏 篇2

关键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景别,色彩,音效,配乐

公映于2013年4月日的国产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文简称《致青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线之后票房全线飘红,在首映之后的12天内取得了超过5.2亿元的票房,并最终将总票房定格在了7.12亿元人民币上,收获颇丰,在口碑方面,无论是大众认知,还是业界态度,也都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可谓是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双丰收。本文目的旨在从视听角度分析《致青春》票房大热背后的原因。

二十世纪初叶,意大利的诗人卡努杜曾经在电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时期就发表了其著名的电影艺术理论《第七艺术宣言》。在《第七艺术宣言》中卡努杜认为电影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进行注释)电影这一艺术门类囊括了“静”的和“动”的艺术,既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是一种“综合的”的艺术。从卡努杜对电影艺术运动的造型性,动静结合性以及兼具时空属性的特点的强调,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显著的特点正在于电影所独有的运动画面上。

好的电影作品不仅能通过最直白的人物对白、情节设置和故事内容来完成表现功能,更应该能够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来传情达意。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条缓慢的长镜头可能就是一颗疲惫思归的羁旅之心,一个高曝光的暖色镜头也许正象征着人物舒适惬意的愉悦之情,正如电影剪辑与叙事手法的探索先驱大卫格里菲斯所预见的那样:“电影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的语言,凡是看到的人都能理解。”

《致青春》正是很好的运用了包括电影画面在内的众多电影影视语言来传递意境与情感,从画面造型中抽象出了可干直观的艺术形象,升华了作品内在的精神思想感情与价值取向,进而使观众能够领会到相对高层次一些审美体验。在造就《致青春》票房大热的方方面面的原因中这一最触及电影艺术本质的一环是相当重要的,这个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本片的品质。

从这个层面出发,将《致青春》与在上映日期以及题材选择等都比较类似,同时也在华语电影市场内引起了观影与讨论热潮的另一部台湾产电影《那些年我们的一起追的女孩》(在下文中简称《那些年》)相对比,从电影画面最基本的单位——镜头上就能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就一般意义而言,镜头是一部电影叙事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相当于写作中最基础的短句,同时也是电影摄影中最小的单位。其定义通常公认的是指观众在影院中从银幕上看到的始于一幅画面直至转切至另一幅画面之前的部分被称作一个“镜头”。镜头所包含的影像要素可以分为:景别、光影、色彩和构图以及镜头的运动等等。

景别在电影观赏过程当中常常为观众所忽略,隐藏在后台,其实正确的景别运用对电影的叙事和表意都有重要的作用,还能引导观众进入影片所预先设置的情景当中,更加便于影片思想和情感价值取向的传达。景别可以大致地根据所记录的人或物或环境在影片画框内所占的比重,由小到大地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以及近景,加上表现所摄物体局部细微特征的特写景别一共五种。在《致青春》影片的一开场的一小段主角的奇幻梦境作为一个杂耍蒙太奇抓住观众注意力,以使观众更好地进入影片的预设情境之后,正式进入电影主要情节叙事的部分从影片的第三分零六秒左右女主角郑薇从火车站出发前往自己的大学处开始,此后一直到影片约七分十七秒处主角郑薇进入女生宿舍为止,期间虽然经剪辑多次,拍摄角度也由仰拍转换至平拍乃至俯拍,并有数度视角切换,人物和环境也发生了增减与变化,但明显可以看出景别始终是标准的中景拍摄。

使用中景拍摄的好处在于在保证了演员表现空间的基础上也能不遗漏必要细节,同时完成了影片在一开始在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上对观众进行交代的创作意图。更为重要的是,影片开始的这段长达数分钟的单一景别拍摄手法的使用正好拉开了《致青春》这样一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长剧情片的序章,形成了良好叙事节奏的开端。剧情长片的叙事节奏某种意义上可以与以情节铺陈为主的古典主义小说相类比,电影开头的中镜头距离适中,比起全景和剧中人物关联更密切,又没有近景和特写那样显得过分的亲密和私隐,总体效果不会非常疏远或太过靠近,逐步带领观众进入这个光影所编织的世界,正如小说开头普遍采用的铺陈叙述,娓娓道来,向读者一步步地介绍字句构成的世界中的人、事与物。如果按那句烂大街的形容电影的话:“电影是造梦的机器。”的说法,那开场这段中镜头就是进入梦境的过渡隧道,用最合适的距离暗示了观众:这场梦境即将开始。和《致青春》的注重叙事节奏与策略所不同,同样涉及校园题材,但是内容更加年轻化,时间跨度较小的台湾电影《那些年》则选择完全不同的景别拍摄来处理开场的镜头。《那些年》在一开场就使用了近景镜头甚至是特写镜头来拍摄男主角柯腾在家中生活的场景,然后才转换到中景解释整个电影的环境,而进行叙事和矛盾设置则要到电影进行到更后面才会用男主角柯腾和同学一行人上学情节的全景来对观众完成交代。

由于两部电影虽然在题材上有类似的地方,但风格和主旨都有明显的较大不同,采用何种景别进行拍摄其实难分孰高孰低,但是比起主题轻松,内容跨度较小,时长较短的《那些年》在景别选择上的略微随意,《致青春》在景别处理上的工整严密从甫一开始已经可见一斑。在电影发展到后半段,从电影一百一十二分钟开始,女主角的朋友阮莞在慌忙中赴其男友约会打算共同观看演唱会而不停奔忙以致到最后遭遇了车祸,这一段戏份仅有一分钟多一些的长度,却使用了高频率的蒙太奇切换,在阮莞和其男朋友赶路的不同近、中景间来回快速剪辑,在烘托人物焦急心情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所处环境中交通状况车流如织的危险局面,在感情色彩和情节伏笔铺垫上都为即将到来的车祸情节进行了最好的准备。而当车祸发生之后,镜头又拉远到表现其尚不知情的男友在演唱会门口独自等待阮莞的全景镜头,从侧面暗示了阮莞遭遇不幸的事实,也从前面紧迫的中近景中抽离出来,给观众以空间感受人物哀伤的感情色彩。这一段戏份,景别配合剧情情绪,紧张急迫的心情使用逼仄的近景,凄凉哀伤的心情则选择意味深长全景二者相得益彰,不禁令人喝彩。《致青春》景别随情转,不论远近都联系着人物的命运与感情色彩,镜头景别的选择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记录情节,而是围绕表现主题和传递精神价值进行运用,成为了导演与摄影指导表意的有效手段,这种电影化的艺术手法成就了《致青春》取得票房大热的艺术基石,导演赵薇与摄影师李然的匠心与巧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导演往往又被称之为“光影魔术师”,电影艺术本身也有“光与影的艺术”的雅称,在电影镜头中的摄影用光可说是电影最为重要的基石。撇开极少数先锋派的实验电影之外,自1895年电影诞生伊始,电影艺术就始终与摄影的用光紧密相连,用光就是电影画面存在的物理基础,正如我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理论家葛德所言“(电影)有了光,画幅之中方能呈现出空间与物质的视觉上的形象,方能展现出它们的形态、质感以及颜色。”

而自从上世界三十年代以来,彩色电影正式进入电影艺术的殿堂,就受到了所有人,不论是创作者还是普通观众的一致青睐,连德国诗人歌德也曾留下过“一切生物都向往彩色。”这样的句子,自此摄影中的色彩元素就成为了和用光相辅相成的摄影要素,共同成为了后来的电影人探索电影记录与表现特性,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时手中最重要的“武器”。

在《致青春》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导演与摄影师在用光与色彩的把控上明显地表意化、艺术化倾向,当然,出于商业化的考量,影片不可能像先锋表现主义电影那样使用过分夸张,明显有悖于真实世界的光影和色彩的布置,不过其自觉的人为加工还是非常清晰的。

这种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加工达到传递主观情感倾向,感染观众的技法在从影片第四十九分钟五十秒处开始的女主角郑薇所在大学的文艺汇演情节中有最为集中的体现。在这一段情节中,最先上台表演的是由女主角的情敌领舞的健美操团队。当健美操团队表演时,表面上看,影片使用了色调温暖的橙色打光,同时光线的强度也比较高,曝光很充足,摄影师希望传达和烘托的感情是积极正面和阳光的。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用光的方向奇怪地只采用了强烈的脚光,一般情况下必备常用的正面光和顶光却不见踪影,再加之使用的是强度极大,层次尖锐分明直射光,单一光源集中在女主角情敌的脸上形成了对比明显的阴影和高光区,看似暖色的色调反而使之更加的妖魔化,从这个镜头还可以看到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影子。反观女主角郑薇上台表演歌唱时,同一舞台,前后不过几分钟的灯光效果却似换了人间,正面光、顶光、前侧光、侧光……全都开齐了,将郑薇衬得好似天女下凡。这种对光影和色彩娴熟运用,大大加强了这一情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看《那些年》的用光却普遍使用常规打光,不仅在同一情节或者场景内部缺乏变化,即使是将电影的感情基调发生强烈变化的前后部分进行对比也不难发现二者的用光其实变化不大,多数只是根据再现场景真实的需要进行的一般打光,还原了真实,光影和色彩却极少参与到传情达意中来。

还是不得不说,《那些年》因为偏喜剧的电影风格和营造浪漫氛围的需要,保持一致的用光风格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也从一个侧面衬托了《致青春》在镜头语言上的成熟,以及导演和摄影师驾驭复杂题材的不俗能力。这样成熟的镜头运用保证了影片的品质,随之也保证了影片的口碑和票房。

就电影艺术的物理基础而言,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即诉诸于视觉器官的图像和诉诸于听觉器官的声音。二者一道构成了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而电影的声音元素传统上可以分为“人声、音效和配乐”三种。因此配乐和音效的运用对《致青春》能够票房大热也是功不可没的。由于人声在影片中只是常规还原现实,在此就不加以赘述了。

音效通常又被称作“环境音响”,根据声源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音响”和“环境音响”;根据收音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同期录音”和“拟声”。在早期电影的创作中同期录音的占音效的比例相当高,由于技术原因,后期拟声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但录音设备的更新,电脑后期混音。声音特效软件的成熟,加之对音效参与叙事和烘托情感基调的需求增加,拟声的比例在不断的地上升。

《致青春》灵活运用了现场录音的真实感和拟声的表现性,达到了音画的融洽配合在完整地还原电影真实的同时,也很好地参与到了以声传情,声画交融中来。

影片进行到第八十七分三十秒左右时,女主角郑薇得知男友陈孝正即将弃自己而去,伤心欲绝几近崩溃。这时,郑薇来到学校附带唱歌机的餐厅,正值晚餐,满堂热闹欢呼的场景,但此时电影所配的音效不是同期的录音而是郑薇内心悲愤的独白和哀伤的配乐,餐厅里的人声只在混音中以极低的音量出现。这个桥段很好地传达出来了人物内心的伤心愤懑,声画在此处的不同步反而显得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此外,在影片的第七十八分钟处,女主角的室友朱小北遭遇在超市不白之冤后由警卫室返回超市,将超市一通打砸泄愤的情节中,朱小北最后用椅子将超市玻璃窗打破达到了这一段落的情感爆发点。和情感上的爆发相对应的,在这一段落中的音效几乎全程采用拟声,特别是最后椅子砸破大玻璃窗时,观众能够感受到椅子呼啸而来,自远至近逐渐变大的音效,到最后椅子打破窗户时音量到达峰值,情感的累积也在这一刻得以完全爆发。这一段如果使用同期录音是很难达到这一身临其境的效果的,拟声反而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这样例子在近两个小时的影片中不胜枚举,这些音效上活用同期声和拟声,兼采音画同步和音画错位两者所长的小细节就像巨轮上繁密的螺丝钉,可能不太引人注目,但实在是《致青春》这艘巨轮在波诡云谲的电影市场上远航的重要保证。

不同于最初对电影音乐只是“电影附庸”的认识,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上电影配乐的地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长足进步,不仅在电影的内容上可以帮助主题的传达,起到渲染情绪,升华价值观的作用,还可以为电影的营销宣传增添一份助力,吸引公众的注意,电影的配乐在目前的电影工业中已经成为了十分突出的重要一环。《致青春》选用王菲演唱的歌曲《致青春》(全称)作为其主题歌也乘上了电影配乐迅猛发展的东风。拥有了天后王菲的火爆人气和超高关注度,《致青春》自然获得了更多的眼球,自然也吸引了更多观众买票进入电影院。而王菲也借此保持了自己的人气和受关注度,可谓是双赢的一步棋。类似的著名歌星献唱受关注影片主题曲的行为,其实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中早已司空见惯,这次《致青春》选用天后的歌曲作为主题曲也是国产电影向好莱坞电影学习靠拢的可喜转变。从最终的效果来看,这场音乐与电影的联姻,对《致青春》的票房大热还是帮助甚多的。

这些创作环节上的良苦用心就是《致青春》以六千万元的成本博得超过七亿元票房,口碑一致叫好背后的原因。

我们逝去的青春 篇3

文艺女青年段小艾今年50岁,30年前毕业于山东大学。

刚到夏天,她就收到了男生发来的“英雄帖”。“30年前我们唱过‘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20年太短了,我们没聚;40年太长了,已经等不及;30年刚好,我们来相聚。”

段小艾把这张请柬插到写字台的笔架上。静坐了一会儿,又拿下来,抽出一支绿色的笔在上面涂涂画画,到下班时,那上面已经飞满了大大小小的燕子。

毕业照

30年前的毕业照,段小艾侧着身子,眼睛冷冷地盯着照相机,这样才够文艺范儿。她才不会笑成一朵向阳花儿呢。

拍照的那天是雨后,晴空万里。好多同学的脸上都写着“万里无云”,那是得偿所愿地留在了省城或去了北京。阴郁的几张脸是让人给顶了名额,或者,要与相爱的人劳燕分飞。系里故意用分配拆散违规谈恋爱又无背景的学生,一直干的得心应手,所以在毕业晚会上有人念那首诗:“不是所有的尊严都可以被踩在脚下,扔到泥里”时,获得满堂的掌声。

段小艾给自己泡了凤凰单丛,一只青瓷的小斗,淡黄琉璃把手,茶汤青绿中泛着一点点胭脂红。兰花的香味,淡,而悠长。

她慢慢地呷一口,闭上眼睛,让温热的茶汁尽可能慢尽可能慢地润到身体里。

然后,再仔细看看泛着黄色的毕业合影。她突然看到了过去自己从未看到的蛛丝马迹。某个老师愠怒的克制,几个男生眉眼要飞起来的心花怒放,志得意满,另一张大而方的、不年轻的脸上僵硬的表情。

段小艾把脸凑近了,要看一看他的表情,天色在这一刻仿佛突然就暗了下来,那张脸的五官像水彩画上滴上了水,马上变得模糊起来。

她起身,打开抽屉拿出一只小花镜,她从来不在外面使用花镜,并且决心不在80岁前使用花镜。别人拿给她文件,她既不用镜子也不像花了眼的人一样把那张纸举得老远,她从来都是不动声色地盯一盯文件,然后说看过了。反正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戴好了花镜,她开始仔细端详那张脸,那张方而正、没有棱角的、敦厚的脸。心里想着,真是人不可貌相呢!但是,那双眼睛,那双眼睛里果真不曾藏着什么心机么?

岁月模糊了泛着黄色的照片。她不甘心,又到另一只抽屉里找到一只放大镜,放到那双眼睛上,认真、仔细地揣摩。

但是,那张脸真的没有给她任何信息。

在这张神态各异的合影中,痴傻和愚钝的神情,30年不曾变化,倒是那些青涩的家伙,眼神中看不到锐气的男生,有了大的造化,已经身居高位,深藏不露了。

所有参与了那次事件的人,几十年过去之后,已经是噤若寒蝉了。

他们只用了短短几天,就扳倒了另一派男生,从此改写了自己和他人的命运。胜利者的荣耀都写在脸上,失败者不动声色。30年前如果能读懂这张合影,就会明白,有的失败者是可以蛰伏着,等待时机,重新上位的。不管是否能笑到最后。

能在学校里掀起风云的,入世之后都不会寂寞。毕竟,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

自恋

文科生历来都把学校当成入仕的预科。他们特别会做动员,特别懂得如何收服人心。

七七、七八、七九这三届文革之后的大学生,他们经历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春。一场政治运动刚刚过去,他们身上带着或多或少运动的烙印,和那个时代的伤痕。

段小艾的同学们捧着《当代》和《十月》,津津于伤痕文学。《外国文艺》给他们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子。

她用饭票贿赂图书管理员,因此得以借更多的图书来看。梧桐浓荫之下不大的图书馆,是她经常造访的地方。

他们无一例外地做读书笔记,记下闪耀着光彩的文字。每个学生的帆布书包里,都会有一本手抄的诗集。

谁都能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一半的女生为娜塔莎哭泣,另一半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名叫简·爱的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师,希望有一天可以面对一个自己深爱着的老而富有的绅士说出:“我不能夜夜跨过你妻子的身体。”然后毅然离去。

七月,段小艾在文史楼201教室晚自习收到了女同学写给她的诗,“致茉莉——小茉莉在静静开放,我亲爱的爱人啊……”写诗的女生正在和七八级的帅哥颠鸾倒凤,频繁出入教师楼女裁缝家里,要求做出《大众电影》里好莱坞明星的裙子。

他们的爱分分合合。一只海鸥120单反相机拍下的是欢乐的时刻。结局却和所有庸俗的爱情故事没有差别。

段小艾在洒满落日余晖的文史楼平台上,看到她暗恋着的男生以令她心碎的姿态匆匆而过。这爱,这一辈子,她都不会开口说。布谷鸟发出悠扬的“布谷—布谷——”她用来给自己的爱情占卜,“他知道—他不知道—他知道—他不知道。”叫声戛然而止,她滚烫的泪水滴到了脚背上。她低着头,让人看见仿佛是耻辱。

夜渐渐地来临。夜风以段小艾喜欢的强度和角度,吹干了她脸上的泪水。她把扎着长发的皮筋解下来,挽在手腕上,一头乌发让风吹得飘呀飘的,四处的暗围拢着她,楼下草地的清凉慢慢地漫上来,她感到了身体的凉,脸却愈发地烫。心里有种子要胀开了的感觉,满满的忧伤。她希望就这样天荒地老,地老天荒。

30年之后,她才懂得她爱着的,是恋爱中的自己。

她才懂得,青春之爱总是恋着自己内心的投射。那一刻,她们都是迷恋着自己水中倒影的水仙。

那个男生,消了他的颜色,消了他的芬芳。

段小艾不知道平台下的教室里,正进行着激烈的竞选。

竞选

后来因为在媒体上向文革时自己骂过的人公开道歉而蜚声海内外的七八级考古专业的男生L,正投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人大代表的竞选中。

他的父亲是文革前这座城的市长。文革开始时他红卫兵在中学里也骂过人。大串联回来之后发现父亲已经被打倒。之后,他成为受害者。七八年考上大学之后,父亲才获平反。

段小艾的同学到尽可能多的晚自习教室作动员。他们是活跃的、充满正义和激情四射的男生。

nlc202309030845

推开晚自习的门,快步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刷刷地写下L的名字。然后很有学生领袖范儿地转过身,用黑板刷敲敲桌子说:“各位同学注意了”。

从书本上抬起来的年轻的脸不知所措,眼睛里全是茫然,好半天缓不过神来。因此一个个看上去都挺呆滞,有午夜睡梦中突然让人叫醒不知身居何处的迟缓。

讲台上的人满脸通红,大声说投L一票吧!让他当选学生人大代表吧!他把胳膊在空中挥来挥去,每说一句就振臂挥一下,满心里都是“五四”那一天北大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激昂。

听的人十分冷静,有些人胳膊已经交叉地抱在了胸前,台上的还没看过那出美剧《别骗我》,还读不懂这样的微表情意味着阻抗、拒绝、自我保护和排斥。台上与台下产生了隔离。

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减弱拉票蛊惑仔的热情。青春是无敌的。他开始控诉这所学校声名狼藉的伙食,看看人家山师的饺子是如何的皮薄馅多,咱们这儿是厚皮包着葱和油;看看人家山工的花样儿,咱们只有馒头窝头;看看人家饭菜的价格……咱们吃的就是猪食。

很多很多年以前,伙食一直是山大校长挺不起腰杆子来的软肋,他可以拿他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傲视群雄,但是说到吃,那可真是一无所长。几乎每个女学生都用小煤油炉子开小灶,中午,女生宿舍楼长长的楼道挤满了撅着腚做饭的人,无非是煮点挂面,蒸一锅米饭,那时候的伙食粗细粮有严格的配制。大米,一人一月只有四两,因为少,吃不够,所以格外地喜欢吃,何况有大量南方的学生,不吃米饭吃馒头还行,吃窝头那真是难以下咽。那个年月还不允许小商小贩进学校卖东西,经济系的学生搞了个大保温桶,到锅炉房接上大半桶开水,再兑上几袋奶粉,捡个树枝用水冲干净,到桶里搅一搅把奶粉化开,就在一食堂门前开卖,不到半小时售完。没卖几天便让学校取缔了。

说到吃,这时距晚饭已经过去快3个小时了,同学们饮食寡淡的胃很听不得皮薄馅大的饺子,台下的眼神儿开始活泛起来,喉咙里咕噜咕噜地咽唾液,抱在胸前的胳膊也放了下来,有点儿要摩拳擦掌的架势。

台上的人看到发动群众必须和他们切身利益发生关联,你说非洲人民吃不上大饺子试试!

总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学生完全不受蛊惑仔的影响,他们嘟囔着收拾了书包准备闪人,走到门口,停下脚步愤愤地说一句:“校园之大,竟然放不下一个安静的课桌。”也是一句“五四”时代的台词,把头发一甩,活脱是《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

大时代

那是一个大时代,后来人们说,如果你愿意,每一个时代都是大时代,其实不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伟大的转型,思想不再禁锢,自由奔放,年轻人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深信国家的兴亡与未来扛在自己的肩上。

L的父亲官复原职,这小子没有一点儿官宦子弟的纨绔气。段小艾的同学家境悬殊,有军长的儿子,穿肥大的军裤,顶喜欢下午去操场打球,脾气温和,也是整天窝头。一个月百分之八十的粗粮,不吃窝头还能让他爹给他空投麦子不成。一块儿玩的有山西省委书记的千金,剪朴实的短发,穿碎花衬衣,很少穿裙子,特爱干净。

一个南方来的同学路费是全村人凑的,连棉被都没有,同学们一起凑钱为他置办了被子,那时都是区区小事。难得的是穷孩子并不自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大学也的确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那时教育还没有产业化,段小艾班上家里平均收入达不到30元的,都是学校包下来每月的伙食费,似乎还有点儿零花钱。这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儿,多少贫寒人家的子弟就指望着这些钱读完了他们的大学。

在那一代人的眼里,一切,只要奋斗皆有可能。

段小艾喜欢打排球。文艺女青年也需要消耗掉多余的荷尔蒙。男女搭配的运动,隔着一个球网发球之前的凝视,是最适宜于营造暧昧关系的场合。

男生的主攻,女生的二传,连眼神的交流都可以忽略的默契,若非有心灵与心灵的感应,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儿。从那里起球,从哪儿扣杀,配合好的球员之间只要有一个起势,下一步的那个人就分毫不差地跟进,他们已经把彼此的球路、习性,烂熟于心中。

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故事。

虽然,那么相知。

只有青春时代会有那么干净的——感情。

他们彼此都不曾表白。因为不急,离毕业还早。一切都还有机会,花未开全月未圆,一切,都有圆满的可能。

30年过后,说起球场,他们都一往情深。

心理学说,没有完成的初恋,是指那些永远、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初恋。具有永远的可能。

不急。他们到今天也才50岁。

还可以有,第二春。

诗歌

电视里在放各种各样的连续剧,最受欢迎的是《加里森敢死队》,学生惊奇于他们的对话,美式的幽默,更惊奇于一群囚犯个个身怀绝技。一楼经常是笑声不断。

段小艾被笑声吸引,也从教室搬了个凳子凑过去,远远地看,后排的学生已经站到了凳子上,但是,眼前看到的让她笑喷了。

她同宿舍的俩姐们儿站在凳子上笑得花枝乱颤,她们中间空着一个凳子,一个男生站在地上高举着双手,喜滋滋地抓着两边女生的手。女生们站在凳子上时间长了太累,不容易保持平衡,所以手拉着手,一定是她们中间的女生出去了,男同学趁虚而入。

这件事让她们笑了好长好长时间,那个男生喜欢说: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是他一露本色就让人打。后来疑似还发生了一些非常怪诞的事情,再往后人们知道他原来有病,青春期特别容易反复发作。再往后,这个可怜的、郁郁寡欢的男生永远地消失了。如若不是发生过这样那样的笑话,他的生命在这世上似乎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吧!

毕业30年已经走掉了三个男生,除了“大海横流”,还有一位长相清俊的从楼上一跃而下,肝脑涂地。多大的事儿啊!据说也就是职称呀啥啥的成了过不去的坎。还有一位最早发达的最早患了癌症,许多同学去北京的医院与他道别,如果有缘,再见就是来世了。

nlc202309030845

所以大家等不及40年的聚会。有多少生命来不及等待,谁也说不清。

多少年是一个沧海桑田,要看你拿什么单位来计算。过去说天上的一天,地下的一年。而对于青春,爱与背叛,梦想到破灭,哪怕只是几天,于一个人就是沧海桑田了。

青春有无限的可能,有爱与恨,也有毁灭,这也是可能的无限。

段小艾特别多愁善感,有时宿舍里熄灯之前,她会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诵一首诗,一个名著的节选。她们用小收音机听中央台的小说,《陪衬人》、《胜利花环》,还有泰戈尔的诗,听了一遍又一遍。人家主持人说出上句,她们可以接下句,如醉如痴,眼含热泪,胸膛起伏,那是文艺的全盛时代。大学里人人是文艺青年。

写诗的人以及后来的民谣歌手,可以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一座城一座城地游走,赋诗吟唱,他们的才华就是车票,也是饭票,朦胧诗为女生喜爱。是诗歌,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朦胧的未来。

智斗

青瓷小斗里的茶已经淡得看不出一点儿颜色。段小艾开了灯,清凉的夜色一下子退到了屋外,要下雨了,开满了院子的女贞树的花,那么接近麦子的芬芳,让这个夏夜充满了田野的意味。

段小艾开始观察合影里最神气的一张小白脸儿。他爱唱京剧,喜欢扮演小生,高而细的嗓子,很亮。

他们班级每次晚会的压轴戏,都是沙家浜的“智斗”。几位大姐轮番唱沙奶奶,漂亮的女生唱阿庆嫂,阿庆呢?对了,跑单帮去了,要么谁会让自己的老婆开那么个茶馆儿,“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这得是啥境界呀!不容易啊!

这位男生雷打不动地唱刁德一。扮相、唱腔、神态,那叫一个传神。

一台晚会到了压轴的时候已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分钟,同学们的心已经融化开了,欢声笑语打成一片,也正是台上的人最放松、最出彩的时候。

锣鼓声中登场,锣鼓声中下台。他的脸总是放着光。

毕业之后他仕途一帆风顺,段小艾们有时能从电视上看到他惊鸿一瞥。之后……

之后种种议论。段小艾心里明白,无非是年少轻狂,不知深浅。大凡少年得志者,难逃此劫。毕竟是,人生处处都有智斗。

然而不出几年,东山再起。

段小艾见过最得意的他,最不如意的他。然心里最感叹的还是重出江湖的他。如若不是内心有巨大的能量,断然不会东山再起。

人生处处离不开智斗,腾转挪移,翻云覆雨,盛衰成败,能一路唱下去,唱到底的,无非是一颗坚韧的心。无非是能拿起来更能够放得下宠辱不惊的心。

放不下,便只能在一个圈子里兜兜转转,在狭窄的空间里折腾、纠结、自伤以及伤人。

从小学起就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

只是能够退那一步,那几步,需要旁人看不到的切割与勇气。

段小艾不禁想起刁德一的那个唱词:“这个女人不寻常。”

这个男人,不寻常。

阿庆嫂是怎么说的:垒砌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不能思量啊!

拿什么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诗歌 篇4

而后,一个人,想念一个人

回家的时候,每次路过一个路口,你会不会

心又微微泛疼

因为送一个人回家的时候,路过这里

对人说晚安的时候,你会不会

有一秒钟的难过,因为以前,对另一个人说过

朋友聚会的时候,你会不会

想念一个人,而后感觉一种盛大的寂寞袭击而来

哪怕人再多,再热闹,也会感觉,缺了什么

曾经傻傻的为一个人去努力改变自己

以为那就是一切

喜欢着一个人的喜欢

曾经以为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曾经对自己说,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如何也不要放弃

曾经因为一个人的笑容开心几日

也因为一句无心之语难过很久

曾经因为一个人感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也因为一个人发现世界原来是灰色的时间的齿轮总是不停转动

碾过期待、快乐、难过、痛苦、绝望、茫然

剩下的,也许是无奈

曾经你说的每句话,都会用心去听

你说喜欢薰衣草之语,于是紧紧牢记

总想要尽力去实现你的愿望

只是流年似水,刹那弹指,已是物是人非

如今,满窗台的薰衣草

却没有了,一起看的那个人

人总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

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

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

最后,哪怕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一个人

也许,人是习惯性折磨自己

总要结局残忍,才能证明爱的深沉

兰花开了,又谢了

等兰花在开的时候

你,又在哪呢?

而想念一个人又不能说的滋味,大抵就是这样吧

散文致我们青春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5

岁月如白驹过隙,生命如日出日落,在陷落的惊悸中,人需得却破解着亘古的谜题。所谓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态。

“容颜易失,青春不常在”,青春就像一束鲜花,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是短暂的,青春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人生经不起等待,爱情经不起等待,人的一生,如果将时间浪费在等待中,便丧失了生命原本的真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放下所谓的等待,做今天的主人。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只有我们一如既往的向前冲,那么生命中才能盛开最辉煌的色彩来!青春是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只有我们懂得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那么她才能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也将会遭到她的驱逐。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我们一旦心海枯竭,那么锐气便会被冰雪覆盖……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舞动青春的岁月,用鲜血来点燃心中的那盏心灯,做季节里的主人。四月是百花的盛会,四月是百鸟争鸣的季节,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陶醉在春天美丽的童话里。

“忆昔少年时豪气壮胸怀”,纵使她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是否也应该细细品味;纵使她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我们是否也应该让她永不老去。只有把握好了青春,纵使岁月增添了皮肤上的皱纹;只要热情还没有冷却,那么精神也不会枯萎、松散。人并不随着岁月的累积而衰老,而是随着没有理想的`心态而老。所谓青春,并不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一种心态。卓越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艳阳般的热情、毫不退缩的进取心以及舍弃安逸的冒险心,都是青春心态的表征。

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纵使我们有惊人的天赋,我们也经不起岁月的磨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爱的文字写下一篇篇爱的文章;爱我所爱,做今天的主人,与青春共缠绵。我们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惊人的仰慕心”使我们不断追求如夜空中闪亮星辰的事物和思想,而且能够勇敢去面对挑战;对人生,也一如孩子般,以无止境的好奇心去探讨、去感兴趣、去爱。

漫步在这个花季,品味着人生。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只要我们把握好了青春,我们就能活出生命的滋味。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情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生命还在,希望还在,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青春有酸甜,也有苦辣,纵使失败多于成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怕后一刻的失去,而怯于此——刻的攫取了;我们就不当因为长久成功之后的失败,而黯然神伤了;我们就不必因为自己不再年轻,而感慨叹息了,因为我们毕竟年轻过、胜利过,我们毕竟曾经占有历史当中的一刻啊!(刘墉《萤窗小语》)

年轻就是和信念与共,年迈则是与疑惑与共。

年轻就是和自信与共,年迈则是与恐怖与共。

有希望,就有无限青春,而失望,只会带来衰老。

不要失去唯有年轻才有的灵感——大地、神、人所给予的美、喜悦、勇气和力量。

60也罢,16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美国散文《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散文 篇6

你给同学讲,我不喜欢你。整个四年,就只与你约会过,就算关系特别好的男生,也从来没有单约过,如此坚定的心,回想过来,我都佩服自己。不喜欢的感觉,只是因为两人相处,患得患失而已,总要在无数个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来确定彼此的心思,如此而已。我就比你聪明,学校几个女生喜欢你,感觉你从没放在眼里,所以,我从来不会这些事来烦我自己。

我的世界里,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亲情.异地恋,我也曾犹豫过,可是爱情往往冲动地,让人不会计较的勇往直前。可没想到,关键时刻你比我犹豫,我的自尊,受不了这样的感觉,受不了这种伤害。狠下心来,像比赛一样,咱谁也不理谁两年,看谁狠些。终于,你回来了,带着现实中婚姻中所要的条件,满心欢喜。可我们却达不到婚姻的点上,因为我,对感情要求如洁癖般。

既便如此,我还是会在无数个夜晚,因为想念痛哭几场。还是会选择打雷下雨天,乘着飞机一个人去旅行。还是会坐着火车,一个人跑到另一个城市,找小贺无目的发呆。

我爱我自己甚过爱任何人,所以才会如此不得善终。我的死穴就是,坚持很重要,我想,异地恋,恋的不是爱,是坚持。就算是同城恋,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坚持。我也知道这样会很辛苦,但我就是一个在苦中作乐的人。

两年,当时对于我来说,漫长的没有边际。如果放在现在,两年转瞬既过。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忘不了一个人,代表你现在过的不好,时间不够长。时间真的可以让人忘记过去,所以在影院里,我没心没肺地笑半场。女殉情的那一刻,有种想哭的感觉。她,有点我的影子,对爱情过于执着,像烟火一般,短暂。我为自己没有那么伤感而伤感,同时代表着我轻蔑地嘴角屈服于现实的生活。

有同学开玩笑说,我们俩不能够见面。玩笑可以开,气氛可以闹,事实好像有偏差。几年前做梦都想见,几年后,不知咋地,觉的见面的必要性于零。当年你扬长而走之时,可否会想到回过头来找我,可否会想到我不会回头。抓住我的时候,一定要紧紧抓住,一放手,转身就是几十个春秋也无法回首。

昨晚,影院剧终,我没有想像中的感动,因为没有过多的感动,我还伤感了。我伤感,青春被我埋葬在长长久久的岁月里,如此好看的电影,我没有太多的感悟,甚至怀疑,我有没有爱过。若不是小贺那厮,今天上午我忙的不得了,她还有兴趣和我聊感受,她说,整场她又哭又笑,又说,当年我是怎样去找她的,我是如何的爱的深。我不相信那是我,真真切切忘了那一种痛,从头至尾,我只是和我自己在恋爱。

原来我也曾想过理想中的爱情,也想过独身主义,类似于这样另类的生活。可终究有一颗凡夫俗子的心,考虑到很多人的感受,把个人的情绪放低在尘埃里。

爱情不是全部,但却是最让人牵肠挂肚,最让着迷。但时间不会倒退,爱情若没有责任,若两人没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那也是在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没有任何意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篇7

什么契机走向歌手这条道路?又是怎样的一个机会成为演员的?

当上演员是一个挺奇妙的际遇。如果不是《立春》,我可能不会走上演戏这条路。起初,公司刚接到《立春》的时候,我本不愿意演。因为我没学过表演,根本不知道演戏是什么,我能把这份工作完成到什么样,并且当时我唱歌状态挺好,没觉得必须去演戏。可是公司很多人觉得艺人未来唱歌演戏全方位发展是一种趋势,非常鼓励我去尝试一下。而《立春》顾长卫导演非常的稳,很人性化,电影开拍前没让我试戏。他怕试戏会把没有演戏经验的我给试坏了。我们俩天天在剧组聊天,聊了大概一个月,他觉得我很合适,就让我进组了。《立春》时编剧李樯老师也给我很多指导,我就这样很奇妙地就成演员了。

对于“个性熟女”这个标签怎么看?

我觉得挺好的,“熟女”的定义在我想来就是对生活有一定感悟和理解了,“个性”也称不上吧,我最多也就算“不随大流”的那种。所以要是给我一个“个性熟女”的名号,我也挺开心的。

近两年,影视方面小有成就,从顾长卫导演的《立春》,到热播剧《时尚女编辑》,再到4月将上映的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成功地从歌手转行做演员,其间会有低谷期吗?

没有诶,完全没有。因为我并没有演戏不唱歌了,也不因为我是个歌手,接戏没有那么多而感到难受。我现在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转变和过渡,这两个工作我现在都在做,所以没有什么失落和落差。工作不可能天天都有,没有那么忙的时候休息一下也挺好的。

在情绪起伏较大时,怎样调节自己?有什么特别方式推荐给大家?

答:我是一个不太会纠结在很多细节上的人。如果碰到一件不开心的事,让自己情绪起伏比较大,我会用一个很快速的方式让自己开心起来。比如看电影,吃甜点。如别人一样碰到比较沮丧,或是丢东西之类的事,我也会很快给自己找个安慰点,自己安慰自己。

与作为导演的赵薇合作时,有怎样的感受?

答:赵薇导演是一个非常会讲戏和调动演员情绪的人。针对每个人的性格,她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对方演的更好,应该说她是一个很会做导演的导演,气场和震慑力很足。

记得我有一场和初恋男友告别的哭戏,我准备了很久,信心满满地到现场,卯足了劲哭,哭个七八条,就真哭不动了。后来,赵薇导演就让我和她单独呆演员休息篷,开始开导我,让我和她进行最难忘的故事交换。她先给我讲了一个她人生当中挺难忘的儿时故事,特别感人。然后,就对我说你给我讲一个人生当中你最不愿想起的一个事,我说我真的没有。她说这不可能,你一定有,一定有一个你不愿想起的,你现在就把它讲出来,你讲给我听。我想了半天,最终讲了一个。我爷爷在我特别小的时候出车祸去世了,那个时候我不太懂事,没觉得特别难过,也没有经常回家,但是长大后却觉得挺内疚的。听导演的故事时,我就觉得挺感人的,快哭了,在讲我的故事时眼泪就直接流下来了。她一看我情绪来了,就说“快跑”,我一边哭着一边往现场跑。一到现场,她说开始,就拍了,那一整条拍的特歇斯底里。

在《时尚女编辑》中,演一位在办公室里有点特别跋扈的白领;在赵薇导演的这部《致青春》里演的是一个奇葩人物,你是怎样把握这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个怎样的人?

在拿到剧本后,我都会先做功课仔细的琢磨角色。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她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根据剧本的角色特点,进行创作。就像《时尚女编辑》中的沈蓉萱集合了北京女孩的所有缺点,跋扈,有优越感,小聪明特多,独立又好强,人又长得好看,能力又高。戏里的人物是和我有一点点相似处,但又不是百分之百的,所以不同的部分,我就需要通过对比去了解。而《致青春》里的黎维娟是学校里的奇葩,她浓缩了校园生活中某类人的奇特特质。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个假正经的同学,或是每天跟蚊子似的围绕着你特八卦的人。虽然她有点务实,有点八卦,但内心特别善良。我就会从这人物的性格行为里,去找出角色演绎的突破口。但是,毕竟我没学过表演,有些东西是我不太敢去尝试的。另外,《致青春》开拍前,编剧李樯老师对于每个角色连说带演,给我们一个个指导,我们脑子中就会有角色的一个大致状态。现在的黎维娟,我也是参考了一些他当时的指导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可能有时像男孩,线条特别粗,大大咧咧,性格很豪爽,脾气比较急,不是那种磨磨唧唧,特费劲,半天说不清的那类。但有的时候也是挺亲和,很温柔的,不过看到我温柔一面,通常是我比较熟悉的朋友或是家里人吧。

如果自己可以选择角色来扮演,会选择一个怎样的角色呢?为什么?

答:我还真没想过专门挑选哪一类型的角色去演。我现在特别希望我有很多的机会,不同的角色来尝试。我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在拍戏过程中迅速的学习很多。所以现在我觉得没什么是我要挑的,遇到合适的我都可以接受。

接下来的工作重心?

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散文欣赏 篇8

我现在不曾去想,因为离我太过遥远,我却像航海却找不到行驶的方向,我却像一只翱翔的雄鹰,却不知道该飞去何方,这一切虽然来的不容易,但我不曾忘记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但现在我已然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我然而感到无比的悲伤,你们自己想一下身边的人,再想想自己,你心中会有那么一丝的心凉,却感到无比的悲伤,无比的无助,不知道接下去是什么样,却好迷茫,犹如梨花掉落没有人替它埋葬,只等待凄凉的黛玉为它埋葬,有时间你去看看黛玉葬花词,却感到无比的凄凉与悲伤。

这是上辈子造孽这辈子还一样,渊源深厚,每天何不像她一样的忧愁,过着不知道光明的生活,心里犹如针刺一般,无不心痛,这世上又有几个像我一样的惆怅,你们依然过的开心,不知道这社会的黑暗,不会体会我心里的凄凉,你们看着不会有丝毫的忧伤,却犹如我幻想似的,我只能戴着耳机,放着凄凉的音乐,已然不知外面世界,只沉醉在忧伤中,又能有谁来拯救我,让我不是那么的悲伤凄凉寂寞与彷徨。

我看着外面的阳光却感觉马上到了黑暗,虽然天空依然蔚蓝,可时间足渐的流逝,这光明也随着时间流逝,已然到了黑夜,这已临近黑夜,这属于拐点,却很快到了驻点,<这里的拐点与驻点是大学高等数学里微积分的原理:一旦到了驻点就会快速的往下跌>天空的蔚蓝变成了没有丝毫颜色的地狱,看不到那心中是否还有些希望也已然消失,冬天的夜是漫长的,冬天的心是凉的,然而没有了知觉,不知道人是否还有那么一丝希望。

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 篇9

我没有钱,只有一本漂亮的崭新的笔记本。

选了一张最好看的撕下来,画了向日葵,带着烟囱的房子,蜿蜒的小道,河里是长得很抽象的鱼,还有若隐若现的树木和远山。背面写着很多从摘抄本里筛选的句子,看起来很有诚意,我觉得。

把礼物给她的时候,她看起来就快要流眼泪了,一边看一边说着好感动,真是傻呀。

看不透自己,听起来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

那个夏天我第一次在电话里哭得梨花带雨,实在拿不出手的高考成绩让我手足无措。说什么坚强理智,到底是十七八岁的孩子,生活虽然算不上无忧无虑但也还没有经历过什么打击。

我说着自己的分数,描述着爸爸妈妈失望的表情,眼泪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她说,你不要哭啊,你都哭了我怎么办……

常常说冷笑话用各种方法整别人,遇到什么情况都大笑着带过。这样的形象是会让人放心交往的,我总结出来这样的结果。

着实被冷落了一段时间之后,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开始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我不是懂事的孩子,但对于自己的过错给家人带来的困扰还是会觉得内疚。以前妈妈常说,谁考差了都会哭,你呢,总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也会难过,会悄悄流眼泪,但绝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我也不知道那是出于怎样的心情。总是怪别人不了解自己,说穿了其实自己也从来没有看透过自己,听起来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

那些堆放在她家里的书,已经落满灰尘了吧。

补习班要比原来的班级大一倍,一百多个学生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我们选了最右边靠窗的座位,但忽视了那幅残破的窗帘。

她的一半身体沐浴在阳光里,很快被晒成和左边不一样的颜色。我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让窗帘遮挡住所有的阳光。

两个臭味相投的人坐在一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晚自习开始前,班主任把我们叫出去,细数了我们的罪状,其实就是上课聊天传纸条,被各科老师齐告状的惨烈局面。低眉顺眼地听完班主任的教诲,听话地换了位置,告别了同桌时代。

小小的城市里没有游乐园,快餐店也是在高中结束的时候才入住了学校外面的街道。学校对面有一家避风塘,光顾那里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旁边是破旧的书店,常年堆满了复习资料,被满怀希望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以平均每天一次的频率出现在书店前的我们,绕过摇摇欲坠的习题集,在老板意味不明的眼光里快速地翻着杂志,大部分时间都是空手而归。

高一的时候在借来的书里发现了喜欢的杂志,注定了我要委屈自己的胃,掏出五分之四的早餐钱来追随它的步调。

小小的文艺少女走着自己的寻常路,在报刊亭看到新一期的杂志,跑回教室借十块钱再跑着去把它买下来。在校门口遇到老师的话要小心翼翼地藏到身后,可能会被没收,结果大概取决于老师心情的好坏程度。

为了十块钱分期还款的日子也许不会再有了,省下早餐钱买书的日子也越来越远。

那些堆放在她家里的书,已经落满灰尘了吧。

总之我彻底把她的想法扭转了,是我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她吧。

我喜欢上这个组合,要追溯到初中。

身边的人对我的花痴习以为常,在那之前喜欢过很多明星,做过一些看起来很疯狂的事情。其实不过是从妈妈的铺子里偷了一个本子,把对方所有的歌词都抄在上面;买一些磁带,用应该放英语的复读机反复地听着流行歌曲。

最初的时候,她对我喜欢的组合嗤之以鼻。每次用她的电脑看视频,都要被她嘲弄一番。我实在记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和我一起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综艺节目,对着他们的海报做出脑残的表情。

总之我彻底把她的想法扭转了,是我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她吧。

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有一家两元店,我们在那里发现了我想买的杂志,用三分之一的价钱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是一件能让人兴奋的事情。

在另一边,有一家卖砂锅土豆粉的小店。在某个中午,我们一起去吃过之后,后来的大部分午休时间我都要瞒着妈妈,营造出在家里睡午觉的假象,和她一起去吃土豆粉。离上课还有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回到她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电脑,直到高考都没有被发现过。

她是我很好的朋友,当我被盛怒之下的爸爸剪去了长发,第二天在学校走廊里遇到吵完架还没有和好的她时。她站在她对面,拿下帽子,是和我一样的短发。两个人摸着自己蓬乱的头发一起笑了出来,那真是温暖的时刻呀。

在她之后我再也没有遇到过能对我的感情包容到那种地步的人,每当我说起喜欢了很久的组合,换来的只有不理解的表情、惊愕或者嘲弄,对我来说是一种残忍。陪我一起买海报的人没有了,和我一起看杂志的人没有了,能让我感到窝心的人没有了。

于是偶尔的别扭没有了,毫无芥蒂的骂声也没有了,青春不疾不徐地离开了我们。

二十部电影,我们一致认为整个高中看过的电影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那里没有重工业的污染,看不到浑浊的废气。

天空永远是湛蓝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立体。我知道再过几个月,我不可能在另一座城市看到这样的天空,于是每一次我抬头,都努力地想把它印在自己的脑海里。所有人都把头埋在高耸的书堆里,偶尔交谈,给对方描绘着向往的城市,眼睛里闪着光。

我们每天把同桌的MP4带回家,下好电影,在光影里耗费一个下午,有时候还要搭上一节晚自习。那是很刺激很过瘾的时光,在桌子上垒高高的书墙,企图挡住老师的视线。狡猾的数学老师总是走到我们的座位旁,又折回去,从不戳穿我们的小谎言。二十部电影,我们一致认为整个高中看过的电影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有一段时间我们痴迷于老歌,她让我听《红日》,她说最喜欢《用心良苦》里的那句,“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写给青春的祭奠散文 篇10

于是,一切也就那么顺其自然了。科学家和老师们要做什么,我是真不知道的,唯独知道的,便是要好好学习,按时作业,勤于思考……

站在如今的角度上去想整个童年,我甚至无法确定我所要思考的是什么东西,那是环绕在耳边的,多是祖母的叮咛:忍着吧,忍着罢,大了,就好了!

这么一忍,我大了,成年了,十几年就过去了。不敢打架,不愿冲突,我默默地躲在拐角,像一个做错事了的孩子一般,甚至渐渐地连游戏也走出了我的世界。因为和孩子们玩闹也是可能惹祸的,我是调皮而孤僻的孩子,惹了祸,我是承担不起的。祖母,也只有默默地和我对面哭泣!她老了啊,养大了父亲那一辈后,又支撑着养大了我们这一代。

每致此处,眼泪却总是克制不住,想起了南国里我亲爱的南国,我的父亲,母亲,二叔,三叔……很多事情,心如止水,又是多简单的麽?

我听着叔叔给我讲他的陈年往事,就好像自己也曾经经历过一样,父辈这一代也老了啊,我呢,我们这一代也不会一直年轻下去的。

而这一刻,不知道远方的父亲和母亲,繁华世界,又是何如?

我对童年大多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了,不愿去想,也不大能记得起了!现在,我到了当初父亲那个年纪,只是我,幸运地继续了我的求学之路,但不幸的是,从此便离开了我的南国。

秦岭之南的故土山城,这时才真正让我怀想,于是我渐渐懂了,未来并不可靠,永远要相信现在所拥有的和所做的,在将来的某天,总会知道,人这一生,很多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但却永远并非是徒劳!

我别了秦岭之南的长安,来到了如今的北地长安,在城市的喧嚣的万家灯火中,错过了长安的繁华,又是不是值得?我不知道,且随着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值不值得有什么关系!

看人间繁华几度,道红尘凄颜几许。计算着日子等待生命的终结,或许也是做人的悲哀。见过了几番生别死寂,也哭过了几场酣畅淋漓,渐渐开始懂得了许多我无法命名的含义。

现在的我,很希望自己能永远都保持着自己的思想,即便是外在的浮躁也不能改变最本真的东西。朋友们都说我像个小孩,其实他们也许不知道,我已经不配于这么美好而纯洁的称呼了!你们呢,是不是偶尔也会想起那时候的纯真,偶尔也会小小的幼稚一下,其实这样,不是挺好的麽,不要过多的去埋怨生活,生活是自己去描绘的,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不知道为何,写一写就觉得乱了,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原来读书也是件好事,至少让我知道了很多空的东西,至于懂得,便不得不求诸于人生经历了。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篇11

花 开花落,是一个轮回,花败是为了下一个花开做的准备,曾经花开的日子,煊染了我们的美好的青春岁月。

站在街头,看着过往的人擦肩而过,让我思绪慢慢飘远,那些记忆的碎片涌进脑海,怀想着我们逝去的青春,怀想着那些人生的插曲。

每一段逝去的青春里都带有着刻骨铭心的痛,成长是一种带着伤的蜕变,伤痛却蹉跎了我们行进的路径,狰狞了一路我们想铭记的风景。还记得那时我们傻气的笑容,没心没肺的话语,忧伤时的眼神,失落时受伤的背影。遗忘,却最难忘。

每一段逝去的青春里,落幕了一场场无声的戏剧。小学时的那些慈祥的面容消逝了,初中时那些曾经一起欢笑,痛哭的伙伴如今已各自走天涯;高中时的与你同行,回想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共同理想,与你分手,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这些都恍如昨日。然而,戏剧终要落幕,落幕总带着唏嘘,忧伤却是如此的明亮伤人,这在每个人的青春里不断上演。

有人说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谁的青春不是一本太残酷的书,谁的过去不是一片早已距离遥远的废墟,谁的往事不是一场属于青春的庞大的记忆?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离去,然后相识,分别,像一场预设的宿命,又像一张无法撕裂无法逃开的网。我们都只能不停地走着,继续生活着,毕竟人是活的,回忆是死的。

青春里说的最多的莫过于谁喜欢谁了,谁与谁在一起了,谁与谁又分了。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年少的我们的青春里爱情是一件让人向往,让人觉得很美好的事。现在的我们也许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们再见面,时间会不会倒退一点点,回到我们相识的时候,也许就不会错过了。淡忘了的是那个街角,想念的是那时的微笑。。

如今二十岁了,那年华的灰烬飘散在夜风里,繁华演尽,我所有的朋友,感谢上帝,让我们相聚在这即将沦陷的青春末世,让我们一起走过那些岁月,让我们拥有那些回忆。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场逃不掉的宿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 篇12

02、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03、纵使她的计策比他高明上无数倍又能如何?乞求爱的人费尽心机,不爱的人不需要任何手段,所以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她击溃。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只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

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有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是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着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20、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21、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23、“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24、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25、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26、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27、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28、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29、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30、我们的一颗心,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有一天也会冷却,冷到我们只得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暖意也守不住。

31、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32、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33、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34、出轨的男人死前把房子和遗产留给了妻儿,却把最爱的一片树叶赠给了他爱的女人。爱情的分量,也不过是一枚落叶和死后的尘灰。

35、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36、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37、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毕夏普《一门艺术》

38、很多东西就像气球一样,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39、《海的女儿》里,上岸的人鱼公主为爱蜕变出人类的双足,然而落地的每一步,痛如刀割,她的痛不仅因为她丧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是因为太多的委屈因由,无处言说。

40、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41、“没办法,女人就是容易为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挺可笑的。”

42、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43、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44、原本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一些东西其实是那么微不足道。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爱的不是他,而是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45、我长大了,他还没有。

46、一见杨过误终身。

47、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好的或坏的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

48、她其实也感到由衷的挫败和无力,不知道是不是太害怕失去,她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揣测他心中所想,可很多时候,他明明就在她的面前,但她就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正因为她爱他,所以爱情更让她看不清。

49、正因为曾经有过跌宕起伏的爱,才能在后来平凡的幸福里甘之如贻。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青春征文 篇13

岁月荏苒,时光飞梭,转眼间,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青春年华开始渐渐逝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就算再怎么紧握双手,我们也抓不住那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的似水流年。青春终将逝去,我们该拿什么来祭奠那一去不复返的参杂酸甜苦辣的过往。也许,文字,会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辛夷坞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女孩郑微那伴随着甜蜜、苦涩、伤痛和忧伤的青春过往和复杂、纠结的爱情故事,引起许许多多读者的强烈共鸣。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作者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80后女作家辛夷坞,原名蒋春玲,广西南宁人,现是北京儒意欣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金牌作家。辛夷坞是青春文学的新领军人物,她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其文学作品均长期占据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并陆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她的畅销代表作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我在回忆里等你》、《浮世浮城》等,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改编成由赵薇担任导演的同名电影,将于4月26日上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女主角是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她青春活泼,情窦初开的她爱着邻家哥哥林静。可是,当她来到大学时,却联系不到已出国的林静。在郑微享受着大学的快乐生活时,意外地爱上同学校板正、自闭、敏感又自尊的陈孝正。但是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而放弃了与郑微的爱情。几年过去了,林静和陈孝正又同时出现在郑微面前,而此时已参加工作的郑微也纠葛在工作、感情甚至阴谋之中,让她好不烦恼。郑微感情上的天平,最终又会倾向于哪一个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所以,无谓把血痂撕开让人参观。” 也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年轻的`女孩或许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那个阵孝正,而每个陈孝正都要在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每个郑微都要在长大后才知道林静才是自己最终、最好的选择……

致我们正在逝去的青春 篇14

“有快乐的时光,不快乐的时光,为何热泪盈眶,是你填满我的行囊„„”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在承载那么多人款款深情的主题曲响起时落下了泪。黑暗中尽管尝到了咸涩泪水,我的眼角眉梢依旧上扬。如同剧中那些青春靓丽的同学们,唱着歌面对他们敬爱的范老师、回看他们奋斗三载的高中岁月一样,眼里盈满了激动、留念、不舍、感恩„„时光流转,我们相遇相识、不离亦不弃;道阻且远,我们相亲相爱、不惧风和雨。再聚也许会哭,也许会笑,可不论我们在漫长人生旅程中又会书写怎样的句段,至少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岁月,会永远镌刻在记忆里。

我们脑海中那些难眠的考前岁月,或许不会如剧中情节那样带着戏剧性。我们也许只能埋首在高高的书堆后从晨曦念到月华,也许会为了每次排名的升降或喜悦或恼火,也许会怪责午饭时候为什么陪读的父母送来的不是自己爱喝的鸡汤,也许会为了少男少女的懵懂情愫而辗转反侧,也许还会在稍稍轻松时拾起我们遗忘已久的琴棋书画。可相同的,是我们热情洋溢的青春,是我们执着追寻的理想!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说,我们应该每天都像高三那样过。因为时间匆匆,只有那些有准备的人才能在光阴荏苒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如保尔在时光的流逝中寻找到了理想与光明;正如勾践在时间的脚步里日日卧薪尝胆,时时参省“汝忘会稽之耻邪?”;正如金曲歌后邓丽君在时间的积淀后流芳百世„„我在时间中,现在的时间中,我早已做好准备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梦想。高考是块跳板,如果我用力,再用力一些,我就能够到云彩,如果我不用力,终究会什么都得不到,重重的摔在地上。

信念如铿锵玫瑰。有人说,在这么个小地方,还想考北大清华?痴人说梦。但我们也要向那个方向奋斗,我想告诉这些人,更要告诉我自己:你知道尽力、尽全力和竭尽全力什么区别吗?我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就是超越自己,就是要创造奇迹。我不想输掉现在,因为我输不起,我不能让未来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买单.珍惜如盛夏繁花。尽管我的身体会累一点,有时会抱怨一点,但我始终想着曾经校园带给我的一切。老师,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浓烈的情感去感谢老师,是老师们让我有这样的信念去拼搏,是老师在为我们的学习或喜或忧,是老师在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梦想。还有我的同学们,我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共同分担班级的喜与乐,我们就是一家人,有的时候我就想,有我的同学们,我真的什么都不怕。珍惜吧,这是顶着骄阳,面向蓝天,值得珍惜的似锦繁花。

青春,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化茧,浴火涅槃,蜕变成一个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的人。而高考是青春无言的楔子,正如寂寞是成功无声的前奏。

所有的爱与怨、痛与甜、心酸与欢欣、彷徨与坚定、激动与感慨,那些已根植进脑海深处的情感,怎么会忘又怎么能忘?落幕的是电影,重燃的是记忆里笑靥依旧的篇篇故事,永不变的是那一段青葱岁月里最美的风景。

上一篇: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下一篇:个人简历的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