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024-08-11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共12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掌握2、3、4的乘法口诀。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亲自经历2、3、4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预设

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说口诀算得数。

2、填空。3.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2个)有几个2相加?(1个2)1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1×2=2 2×1=2)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一二得二)(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4个)几个2相加?(2个2)2个2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2×2=4)你会编口诀吗?(二二得四)

(3)为什么“二二得四”这句乘法口诀只有一道乘法算式?(4)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他们是怎样排列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教师相机板书)(5)读一读,背一背。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几个?有几个3相加?1个3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1×3=3 3×1=3)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一三得三)

(2)出示两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几个?有几个3相加?2个3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2×3=6 3×2=6)你会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二三得六)(3)出示三束气球:三束气球呢?(4)同桌合作列算式,编口诀。(5)学生汇报。(3×3=9 三三得九)(6)从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7)读记口诀。(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3.自主探究4的乘法口诀(1)交流:(课件出示汤圆图)说说盒子里的汤圆是怎样排列的?(2)填空:

(3)4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卡,编出4的乘法口诀。

(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5)从4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6)学生拍手读4的乘法口诀。

4.推演出1的乘法口诀。

思考1×1=?可以怎样编乘法口诀?(板书:1×1=1 一一得一)5.以读促背,深化理解。

学生熟读1-5的乘法口诀。(齐读、分组读、对读等。)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连出小动物过河路线。2.读口诀写算式。3.看图填空。4.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1.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课后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1-5的乘法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2

乘法口诀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 也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效工具, 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下同) 的主要内容, 下面就结合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 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思想, 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加以考察的思想。“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一般地, 人们把代数称为“数”, 而把几何称为“形”, 数与形表面看是相对独立, 其实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所谓“数无形, 少直观, 形无数, 难入微”, 利用“数形结合”可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一方面, 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 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 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乘法口诀教学中, 教材四次出现了一组排列整齐的图形 (如图1) , 我就把图形 (松果我就用圆片代替, 青蛙粘贴画用彩色卡纸剪的正方形代替, 红果就画上简笔画) 出示在黑板上, 学习5和3的乘法口诀时, 是我帮学生一起编口诀, 到了学习4和6的乘法口诀时, 先出示这些图形, 然后就告诉学生, 这些图形中就躲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口诀, 你能找到吗?让学生自己逐一编出口诀, 并说说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编出乘法口诀, 并理解口诀的意义, 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这些形象、具体的图形。学生在观察、分析、自编口诀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是可以通过图形来帮助理解的。例如, 学生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后, 我又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摆出正方形,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 摆这样的2个要几根小棒呢 3个呢 4个呢?通过动手操作, 巩固4的乘法口诀, 又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又如教材11页练一练第3题填一填 (如图2) , 通过小猫在数轴上的跳一跳, 使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 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指的是一个系统中的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上跟另一系统中的某一项相当。对应思想可理解为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 例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 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 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

在乘法口诀教学中, 最能体现对应思想的是:一个乘法算式就是对应一句口诀, 如算式2×5=10对应的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然后我们补充另一道:5×2=10。在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出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对应两道乘法算式 (学了除法后还得出一句口诀还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 而且这两道算式也是有联系的, 当然也有特殊的, 如类似“二二得四”的口诀就只有一道乘法算式 (还有一道除法算式) , 让学生感悟要想计算正确, 乘法口诀就不能记错, 因为口诀和算式是对应的。

教材中出现了6次 (P17第1题找朋友、P18连一连、P21第1题连一连, P23第3题找新家、P25第5题找座位和P73第3题找朋友) 连线题 (即匹配题) , 还有P75第1题看口诀写算式, 一句口诀让学生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通过这些练习, 再次渗透了口诀与算式对应或者是得数与算式对应的思想。

三、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所谓“化归”可理解为“转化”与“归结”的意思。把新的知识或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转化归结为一类较易解决的问题, 以求得解决, 是“化归”。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 我们要教会学生面对新知就用化归思想方法, 利用已学的旧知去思考问题, 对独立获得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 要求学生熟背每句口诀, 做到脱口而出, 但是, 在学习口诀的初期肯定存在一些困难, 怎么办呢?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记住的口诀以及口诀中的联系, 慢慢想起自己一时还记不住的口诀。例如, 我在抽背3的乘法口诀时, 有位学生背了“三七二十一”, 可下一句“三八二十四”却想不起来, 我就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思考:我们已经记住三七二十一,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想起下一句口诀呢?有些爱动脑筋、思维活跃的学生, 马上就想到, 只要在21的基础上加上3得到24, 就是“三八二十四”;也有的学生说, 如果记住了“三九二十七”, 只要把27减去3得到24, 也能想出“三八二十四”的口诀。这样用口诀中的联系帮助记忆, 用加法 (减法) 帮助乘法, 实质上除了对应思想, 还包含了变量和函数的思想:7变成8, 对应的21就变成了24 (9变成8, 对应的27变成了24) , 这里不是把7和8 (9) 看成孤立的两个数, 而是看成一个变量先后取到的两个值。这种化归思想渗透, 教材中也有出现, P72的想一想:6×8=6×7+□=6×9―□, 还有P73的第4题想一想, 算一算和P77的想一想, 算一算, 每题都有6道类似的题目, 这就是化归思想的渗透。

又如, 教材P73“练一练”第5题数格子 (如图3) , 算一算每个图中各有多少个小方格。

这道练习题不仅可以体现化归思想, 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交流这道题时, 有的学生是通过数格子直接得出;有的学生是通过割补小正方形, 使不规则的图形变成每行格子数都相同的规则图形, 然后结合图形列出乘法算式, 再运用口诀计算。学生汇报完自己的想法, 我在小结时指出“我们小朋友很会动脑筋, 知道把不规则的图形运用割补法转化成每行格子数都相同的规则图形, 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口诀很快算出有多少个格子”。通过这样的小结, 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有时要进行转化, 得出一种简洁的方法。

另外, 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也是一种化归思想的体现。在教学乘法口诀过程中, 我们基本是采用先有图形, 再有算式, 最后根据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 这三种形式的转化也可以看成数学语言间的转化。图形语言形象直观, 符号 (即乘法算式) 语言简练准确, 普通 (口诀) 语言通俗易记,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在数学教学中, 寻找出它们间的联系, 加强各种数学语言的化归, 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命题的理解与记忆。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函数就是一个数值 (应变量) 随着另一个量 (自变量) 的变化, 把某一数学问题用函数表示出来, 并且利用函数探究这个问题的一般规律。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 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 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乘法口诀能非常清晰地揭示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每节课中, 当口诀全部编出后, 我都要让学生观察口诀间的联系。例如, 教学“5的乘法口诀”一课, 当5的口诀9句全部出来后, 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有什么联系。学生发现, 每句口诀中前两个数其中一个都是“五”, 另外一个是从“一”到“九”, 而积则是五个五个增加。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 得出这样的规律, 这种规律就是函数的思想。利用这样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口诀。

教材中出现5处类似的表格 (如表1) , 让学生填写这样的表格就更加清晰地揭示因数的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除了教材本身出现的形式, 我还出示类似 ( ) ×4= ( ) 的练习,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一次练习, 只有少数学生知道按顺序写。我就让写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说说想法, 有的学生说是根据口诀来写的, 有的学生说, 第一个括号里的数从1开始写, 一个一个地增加, 积就从4开始写, 4个4个加。经过几次练习, 很多学生都能写得又对又快, 有的写出的算式超出了口诀的范围, 其实这就是函数思想的有机渗透。

最后学完乘法口诀进行口诀整理时, 我充分挖掘“九九表”里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观察, 将口诀表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寻找口诀间的联系, 把枯燥的死记硬背变成有趣的思考, 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也是渗透了变量和函数的数学思想。

此外, 在乘法口诀教学中, 还可以有机地渗透极限的思想方法, 如上面列举的类似 ( ) ×4= ( ) 的练习, 经过讨论、总结, 学生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写不完的。

总之, 在数学的王国里, 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 重视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但是,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 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和反复训练, 才能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 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在乘法教学中, 用心挖掘, 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深入浅出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领悟某种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4

主讲:王海花

教材类型: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内容:教材第35—36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熟记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2.能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能口算一下小动物降落伞的算式吗?瞧,要降落的小房子下面有些什么?(出示小房子下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后,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接)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生:想。

欢欢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

妮妮出示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然后交流。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师: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

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

指两名学生板演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

学生说出得数和口诀,全班交流,教师显示答案。

3.“知识应用”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并引导学生弄清题意,5只猫一共钓多少鱼?

学生想想后指名回答。

3.“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师:今天的小猫咪钓鱼回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用我们学的知识帮帮小猫咪们算一算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时作业

1、教材36页第7题。

2、课堂点睛第20—21页。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

2、编制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5

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多余处:为了使学生对口诀的结果记忆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摆出9个2,记得当时说出了4点要求。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2)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3)边摆边把14页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老师指出要求过多,不知学生是否听懂或记住。自认为四点要求条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在做数学时有的放矢,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问题,而且在第三点提出后又恐担心学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黑板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义。

欠虑处:在以往的口诀教学中还是比较注意口诀的记忆,比如独立背,男女生比赛,师生对口令各种形式加强记忆的密度,而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尤其是这节课一直在考虑口诀的准确性,认为刚学习第一节课,没有必要要求过高,一直在考虑犹豫的是是否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安排在本节课,至于口诀的强化与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到课堂中去的宗旨都给忽略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6

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算出七星瓢虫的黑点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

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6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教学难点

突出“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口诀卡片及写有6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算式:5×2=

3×1=

3×3=

4×2=

4×3= 口诀:

2.说出下面每句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下一句口诀分别是什么?(出示口诀卡片,指名回答。)

三五十五

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3.教学准备题。

①写数。第一排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写6,第二排同学加6,把得数写在自己的卡片上,第三排同学继续加6......一直加到36。

②填数。翻开教科书33页,将每次加6 的结果填在准备题的空格里。(学生独立完成。)

③说数。指名回答:1个6是多少?2个6相加是多少?3个6呢?4个6、5个6、6个6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依次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口答:18是几个6连加?30是几个6连加?12、24、36呢?

④读数。按顺序齐读这6个数,然后指出: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多6,前面一个数总比后面一个数少6。

4.揭示课题,几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乘法要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1)看图写算式。(出示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观察:树上有几只蝉?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6?列出乘法算式。(6×1=6)

(贴图:又飞来一只蝉)观察:现在有几只蝉?两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课件显示:6×2=12)

如果树上现在有3只,4只,5只,6只蝉,你能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2)看式说意义。

你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6×1=6表示1个6是6,6×2=12表示2个6是12,6×3=18表示3个6是18......)(3)看式试编口诀。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4人一组互相讨论,口头编口诀。)

(4)汇报。

你编了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说看。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口诀卡片。(5)排序。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排列起来吗?你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生读自己所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6)交流。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7)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半独立完成):①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②摆2个六边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想的?(想口诀“二六十二”。)③运用所学的口诀口答摆4个、6个、3个、5个六边形所需要向小棒数。

“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①将第2题改为填空题,在圆圈内填写正确的积;②口答得数,并说一说所用口诀。

5 1 4 6 2

○ ○ ○ ○ ○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说明根据第一个算式可以推出第二个算式的得数,根据前句口诀可以推出后一句口诀。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2题。

直接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实践题。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积?(学生思考,互相提问。)

如:小朋友一天上6节课,二天上几节课?三天呢?四天……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共有()句。(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1.教学例10。(1)看图写算式。(出示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观察:树上有几只蝉?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6?列出乘法算式。(6×1=6)

(贴图:又飞来一只蝉)观察:现在有几只蝉?两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课件显示:6×2=12)

如果树上现在有3只,4只,5只,6只蝉,你能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2)看式说意义。

你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6×1=6表示1个6是6,6×2=12表示2个6是12,6×3=18表示3个6是18......)(3)看式试编口诀。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4人一组互相讨论,口头编口诀。)

(4)汇报。

你编了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说看。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口诀卡片。(5)排序。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排列起来吗?你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生读自己所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6)交流。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7)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半独立完成):①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②摆2个六边形要用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想的?(想口诀“二六十二”。)③运用所学的口诀口答摆4个、6个、3个、5个六边形所需要向小棒数。

“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①将第2题改为填空题,在圆圈内填写正确的积;②口答得数,并说一说所用口诀。

5 1 4 6 2

○ ○ ○ ○ ○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说明根据第一个算式可以推出第二个算式的得数,根据前句口诀可以推出后一句口诀。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2题。

直接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实践题。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积?(学生思考,互相提问。)

如:小朋友一天上6节课,二天上几节课?三天呢?四天……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共有()句。(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反思: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案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课时安排)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内容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内容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大家齐背1~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十五

三()十二

()四得八

()四十六

四()二十

()五一十

()三得九

五()二十五

()三得六

[设计意图]巩固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

3.写出乘法算式。

(l)个3是多少?

(2)4乘以是多少?

二、新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题“6的乘法口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略)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连加法,得出有关6的口诀的结果,为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

“1×6=6

6×1=6

一六得六

2×6=126×2=12

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

6×3=18

三六十八

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6=30

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熟记口诀。

三、巩固练习

l摆小棒。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

(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关于6的乘法口诀。学习记忆乘法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9

(一)(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主备人:郑瑶珍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第3、7-11题。

导学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

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会用6的乘法口诀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通过学生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导学重点:

熟记并背诵1-6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导学难点:

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导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一、复习旧知

1.对口诀。

现有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以示范。在让同桌同学互相问答,看谁答得全对。对答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2.开火车。(出示卡片)

分小组,由“一二”开始,按序伸手说口诀。让全班同学在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向学生说明:左数第一列上的1-6和从上面数数第一行的1-6都看做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叉的位置上。学生明白后,让其独立完成。

2.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以“看谁算得都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评改。

3. 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分组问答,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

4. 练习十三第11题

指名读题意;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相互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5.数学游戏:保护青蛙

①让学生边看边说,在书上填数。

②组织学生游戏。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三、积累运用

1.把口诀写完整

一六()二()一十()()十八

三三()一()得四()()二十

2.计算

出示口算卡。

3.每个小朋友分4个苹果,五个小朋友一共分了多少个?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6的乘法口诀。同学们邀熟记1-6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希望同学么们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背诵1-6的乘法口诀

游戏:保护青蛙

第十二课时表内乘法

(一)(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主备人:郑瑶珍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第3、7-11题。

导学目标:

1.加强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导学重点:

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能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导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3.对口诀(1-6的乘法口诀)。

4.开火车,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1.小明和同学们去公园玩,每辆车坐4个人,有6辆车,有22位人坐得下吗? 请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求什么。重点指出要比较再答。

2.公园广场上有13红气球,6束蓝气球,每束6个,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多少个? 学生自己列算式,然后一人口答并引导说出先算出蓝气球有多少个,再比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多少个。集体订正。

3.小明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口好渴,决定去买4瓶娃哈哈矿泉水,他们去了2家商店: 第一家:每瓶2元第二家: 每瓶2元,买4瓶赠1瓶

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哪家的比较合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想法,同时教育学生买东西时要懂得节约,要划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步步深入地巩固、升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练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较为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具体

情境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课堂检测

1.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2.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有45人去东湖游玩。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十三课时表内乘法

(一)(整理与复习)

主备人:郑瑶珍参备:二年级组数学老师时间:2012-9-10

导学内容:教材第65页第1、2题和练习十四。

导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点。

2.能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

3.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导学重点、难点:

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6的乘法口诀表、口诀卡片。

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出课堂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知识。你打算怎么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

2.回顾

这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你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习了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我知道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我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乘法比加法简便;我记住了1-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整理和复习

1.复习乘法口诀表。

拿出你们的口诀卡片,按你们的想法,给它们排排序。汇报小组交流结果。你们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么摆?

(我么把开头一样的摆一起;我们把口诀中有2的摆一起„„)

2.口诀表

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练习教材第65页第2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综合练习

1. 对口诀

2.口算比赛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时间2分半,昨晚同桌检查,对全班同学给予表扬。

3.练习十四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利用画面资源,让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解决。

4.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四、总结

回忆这节课我们怎么真理这个单元知识的?你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表

三四十二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3×4=125×6=306×6=36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0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小黑板、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 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 小组交流。

(3) 汇报:3个5 5×3=15 , 3×5=15 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 ,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 (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 口诀( )

5×3=( ) 5×4=( )

口诀( )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 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本课以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为本,着眼于数学观察、发现、探究、思维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用手指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学生已有推导口诀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把推导口诀的活动,尽量让学生根据已有编制口诀的经验独立完成,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培养、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设计时把重点放在口诀的记忆上,教学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基本能达到熟记口诀的目的。

任教班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堂行为,在学习中学生们能主动探索、乐于实践、敢于表达。

教学目标

1.结合“划龙舟”的生活情境,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交流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发现体会记忆策略,特殊规律。

3.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识过划龙舟吗?瞧,划龙舟现场锣鼓声声,你拼我赶,真是激动人心啊。身临其境,你会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感受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教学例6: ⑴估一估,说一说。

若学生提问:3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咱们先估计这3条龙舟上大约有多少人?(学生说估算过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解决呢?(生答。)

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若学生提问:5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估计5条龙舟上大约有多少人?(学生说估算过程。)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解决呢?(生答。)

师:照这样1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2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9条龙舟上一共有多少人?你们都会解决吗?打开课本84页,想一想,填一填。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估一估,算一算,整理出9的乘法算式和9的乘法口诀。】

3.交流讨论,议一议。

教师取一学生课本,针对学生填写情况,组织点评。如有不恰当的,其他同学帮助订正。点评结束,教师把每句口诀用多媒体打出,并请学生看一看今天共编出几句乘法口诀。然后指出: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4.发现规律,记忆口诀。

怎样记忆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

⑴利用相邻的两句口诀里,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9,前一句的积比后一句的积少9,如果忘了某句乘法口诀,可以通过其他口诀来帮助推想。

⑵观察发现规律记忆:这些口诀积的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10。

1×9的积比10少1,2×9的积比20少2,3×9的积比30少3„„。

⑶引导学生探索利用手指活动记忆口诀。

师: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智慧的。当时他们既不用纸和笔计算,也不用辛苦地记忆口诀,同学们,你们猜他们借什么记忆口诀呢?学生猜后教师公布:古人借手记忆口诀。活动你们的小手,想想怎样用手指记忆口诀。教师组织学生探索利用手指活动记忆口诀。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寻找9的乘法口诀记忆的方法,提倡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规律来帮助记忆,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加强练习,熟练口诀。1.同桌对口令。2.个别检测口答。

3.说出卡片上的数是9和几相乘的积。63、36、45、54、81 【设计意图:设计丰富多彩的练习,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12

一、算一算。

9×8=

7×9=

5×7=

8×8=

21-3=

48+9=

53-12=

4×8=

9×9=

4×7=

9×5=

6×8=

6×9-7=

7×7-9=

3×9+3=

二、填一填。

1.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 )

( )七四十二

三( )二十七

六九( )

( )九十八

四( )三十二

2.一只有6条腿,9只有( )条腿。

3.( )里最大能填几?

( )×4<29

3×( )<25

7×( )<30

( )×8<55

60>( )×9

( )×6<48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8+8+8+8+2=3×8+10 ( )

2.9×5=54 ( )

3.7+7=7×7 ( )

4.计算4×9和9×4时,所用的乘法口诀不一样。 ( )

四、在○里面填上“>”“<”或“=”。

3×8○64

18+6○6+6+6+6

7×7○50-2

7×8○7×3+35

五、思考题。

买一本《英汉词典》的.钱可以买9本《儿童故事》,买一本《儿童故事》的钱可以买2本笔记本,买一本《英汉字典》的钱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上一篇:将爱国精神永远传递下一篇:想念一个人的悲伤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