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2024-09-09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通用8篇)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篇1

近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启示录》。从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产生,总书记亲自领导推动改革,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等四个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总书记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的辩证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精神。强调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以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作为改革的根本遵循,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乘势而上,用坚定的意志、无畏的勇气、非凡的智慧、科学的方法接力探索、接续奋进,沿着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也鲜明体现了青年的意志。青年的新发展需求、新行为方式、新社会效果等,都直接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硬碰硬的实战,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阻力,当然也是锤炼青年品德和能力的最好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继续加速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高速变迁的社会,有时就像正在高速运行的滚筒,如果跟不上改革的速度,有时会难以融入社会甚至脱离社会。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篇2

回顾:海阔天空凭鱼跃 统计改革发展谱新篇

2012年, 广东省统计局紧紧围绕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目标, 继续解放思想, 忠实履行职责, 全面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 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 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统计保障。

全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革新数据生产方式

全省统计系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 从深化统计改革、推进统计事业走向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和公开透明的战略高度, 全面推进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通过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平台、以联网直报为手段进行统计数据采集、整理、审核、汇总的“四大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和总结南海区和惠州市试点工作中开展统计法律事务告知的经验和做法, 全省试点期间共发送《告知书》67000多份, 基本完成了“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法律事务告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进行多方位宣传, 逐级开展业务培训,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督查。从2011年年报和2012年月报开始, 全省6万余家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接报送数据, 彻底结束了“三上”企业报送纸质统计报表的历史, 数据质量普遍提高, 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高度评价。“四大工程”的实施, 建立了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建立了统一规范、方便填报的企业一套表制度, 建立了功能完善、统一兼容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 建立了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联网直报系统, 不仅实现了统计调查流程的系统再造和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统计“三个提高”的基础也更加坚固, 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统计事业科学发展。

坚持以统计量化发展成果为导向, 建立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 收集整理各部门统计资料, 客观测算考核评价分数, 为省委省政府考核领导干部提供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和办法。为做好珠三角《规划纲要》落实情况的监测、考核工作, 配合省规划纲要办等部门建立了“四年大发展”目标监测指标体系, 积极做好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审核和汇总工作。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确定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 在吸收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研制出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 并于2012年2月首度发布了2010年建设幸福广东综合评价结果, 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10月,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第四届金砖国家统计局局长会议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四届世界论坛期间, 介绍了广东开展幸福指数评价工作情况, 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同时, 省统计局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 牵头或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现代产业、扩大内需、“双转移”、文化产业、社会建设、外经贸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目标监测、扶贫开发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3项统计指标体系, 填补了原有统计报表制度覆盖面不足的缺陷, 为省委、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12年初, 汪洋书记在省统计局上报的《关于创新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服务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情况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统计指标体系是党和政府了解判断形势的重要依据, 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支撑。统计局为广东的科学发展所建立的多项指标体系, 支持了党和政府的工作, 功不可没。”朱小丹省长、肖志恒常务副省长也作出重要批示, 高度评价统计部门创新和完善各项指标体系。

坚持以推进GDP核算改革为龙头, 深化各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近年来, 社会各界对热点、重点统计数据高度敏感, GDP、CPI、职工工资收入等统计指标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公众对部分指标数据的质量提出了质疑, 严重削弱了统计数据权威和政府诚信, 也对统计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面对质疑和困惑, 全省统计系统不消极逃避, 不被动等待, 化压力为动力, 着眼于统计调查的薄弱环节, 抓住GDP核算这个龙头, 积极主动深化各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统计调查体系, 使统计数据真实、全面反映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情况。改进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实施GDP数据半年联审制度, 完善各市季度GDP核算制度和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 提高GDP数据与相关指标的匹配性。推进全省统一核算进程, 在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实行下算一级。实施服务业部门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 协调解决推进部门统计中的重大问题。多年来, 各市GDP合计与全省核算数差距均保持在3%以内。积极推进工业、建设领域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执行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新标准, 开展建筑业“在地”统计试点。加强能源统计工作, 完善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 发布年度和“十一五”GDP能耗公报。实施工资统计改革, 拓展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积极推进贸易、社会、科技、环境和文化统计改革措施。

坚持依法统计, 源头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党政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提高统计能力和政府统计公信力的前提。几年来, 我们始终恪守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这一原则, 狠抓源头数据质量, 不断夯实统计大厦基石。尤其是统计“四大工程”的实施, 带来了统计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 统计工作重点、工作流程也相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统计部门及时转变观念, 顺应统计改革发展趋势, 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好统计执法上, 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不断强化统计法制工作能力建设, 营造良好的网上直报环境, 确保企业独立报送真实的统计数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学习宣传活动。增设广州、惠州为统计法制工作市级示范点, 高州、英德和潮安为县级示范点。通过执法检查、统计巡查、统计调查环节专项整治等方式, 规范基层统计行为, 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查处并通报了一批统计违法案件, 震慑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 严格实施《广东省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对GDP及主要专业统计数据加强审核和评估。不断完善与“四大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方法, 统一规范统计调查业务工作流程,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全程监控, 提高了科学生产统计数据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稳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 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 全省统计系统以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为契机, 深入广泛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的融合不断深化, 多年不变的传统统计工作方式得以根本扭转, 统计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 全省各级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总支出达8200余万元。组织协调各市投入大量资金, 配备专门场地, 按照高清网络视频会议的标准设计和建设全省统计业务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实现了国家与省、省与市以及部分县 (区) 的视频互通, 极大地提高了统计部门工作效率, 节约了会议经费。以国家统计局的宏观数据库为基础, 充分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 紧密结合广东实际, 克服重重困难, 整合各处室力量, 历时近三年时间建成了广东宏观统计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 完成了2006-2010年报、2006-2011年季报和月报共3000余张报表数据加载工作, 为及时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的数据查询服务打下了基础。广东省统计数据中心新机房投入使用, 机房建设面积和技术水平在全国统计系统处于领先地位, 为“四大工程”建设和统计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东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 加载了各专业基层、综合数据, 统计工作对外展示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全省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统计业务专网VPN接入工程, 拓展了广东省统计业务专网的覆盖范围。加强各级信息化管理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强化统计信息化装备, 提高统计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

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共创和谐统计社会氛围

全省各地不断健全基层统计机构, 完善基层统计工作机制, 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 为规范全省基层统计工作、落实“三个提高”提供保障, 统计基层基础“五有”、“六化”建设步入“快车道”。严格落实《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及其考核评价办法, 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检查, 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因地制宜, 探索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新路子。理顺统计管理体制, 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协调和管理, 强化统计调查项目管理, 依法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减轻基层和企业工作负担。进一步协调与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业务分工关系, 互相配合, 做到不重不漏, 共同完成国家局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调查任务, 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高校统计研究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统计学会这一平台, 帮助提升统计理论研究层次, 提高统计数据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展望:聚力统计“三个提高”为广东实现“两个率先”保驾护航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推进全省统计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统计部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 肩负着搞准数据的特殊历史责任。全省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 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为目标, 为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优质统计保障。

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统计系统将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和部署, 全面启动全省经济普查的各项工作。编制经济普查预算, 确保普查经费纳入相应年度的政府财政预算内并按时拨付。完成普查机构组建、人员配置和技术准备等工作。认真制定普查方案, 全面建立和使用普查区电子地图, 全面使用手持电子终端采集数据, 实现普查数据采集的电子化、网络化。强化普查宣传, 选聘好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做好普查培训工作, 积极搜集行政登记资料, 积极组织开展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和清查工作, 为普查正式铺开积累经验。依法组织实施经济普查, 建立普查工作责任制, 制订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确保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巩固拓展“四大工程”建设成果

通过巩固“四大工程”建设, 提高统计调查过程的可控性, 统计业务流程的规范性, 统计调查制度的统一性, 切实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机构负担。严格遵守“四条红线”, 减少数据报送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干扰, 进一步提高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严肃处理联网直报中的统计违法案件。进一步完善源头数据核查机制, 完善经常性的实地核查工作制度。拓展“四大工程”应用领域, 拓展企业 (单位) 实施范围, 拓展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统计需求, 拓展联网直报平台的服务功能, 既要将其建设成为功能强大的数据报送平台, 又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面向广大调查对象、功能不断完善的综合业务平台。

继续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夯实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基础, 实现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做好“十二五”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工作, 推广数据库系统应用, 完善统计业务网络建设, 推进移动办公系统、省市县三级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等信息化建设项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历史统计数据完整储存、有效管理起来, 并且能够便于查询和分析。

推动统计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牢固树立统计服务意识, 把全面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服务理念, 充分了解和把握统计需求, 适应各级党政领导对统计服务的需求和质量较以往大大提高的新形势, 为党委政府提供准确的信息、科学的判断和可行的政策建议。强化统计新闻宣传, 普及统计知识, 传播统计理念, 充分展现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真实统计的职业精神。创新公布方式, 拓宽公布渠道, 丰富公布载体,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统计出版物、统计咨询服务电话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和提供统计资料, 积极、热情接待社会各界的信息咨询、资料查阅。

切实提高常规统计调查水平

组织实施好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重点服务业等行业, 以及能源、投资、人口、劳动、文化、社会、科技、资源、环境、信息化等领域各项常规统计调查。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投入产出调查。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进一步规范GDP数据审核流程, 加强与专业数据的衔接。统一规范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 积极利用服务业重点调查和部门服务业财务年报数据核算服务业增加值。全面实施批零住餐业行业抽样调查制度。扩充月度劳动力调查范围和样本。建立企业岗位工资统计制度。完善文化产业统计。探索建立以工业产品产量统计为基础的工业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妇女儿童发展新规划监测工作。

不断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加强与编制部门的沟通, 确保县级以上统计机构依法设置。以提高部门统计工作水平为突破口, 推动统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协调和管理, 共享统计数据信息资源。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管理, 依法审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根据统计任务需要, 依法健全各部门统计机构, 充实统计人员, 为部门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人力、财力和组织保障。鼓励探索统计代理等新的工作模式, 在有条件的地区稳步发展民间统计机构, 同时加强对其引导和管理。进一步协调与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业务分工关系, 互相配合, 做到不重不漏, 共同完成国家局和地方政府的各项调查任务, 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高校统计研究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统计学会这一平台, 帮助提升统计理论研究层次, 提高统计数据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知识英雄谱写时代新篇章 篇3

中关村是最早经历新旧体制交锋的阵地,也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最好例证,这里记载了中國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在这里成长起了像联想、四通、方正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淀了许多环境与企业成长之间协调的经验和教训,诞生了大量最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并且最早应对了来自国际行业巨头的挑战,可以说中关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这些企业家,既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又有敏锐的感觉和灵活的反应,是中关村乃至中国的知识英雄,因为他们代表了拼搏,代表了效率,代表了创新。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是因为他们身上凝聚着一股强者精神。他们不依靠恩赐和幸运,而是在相信自己的同时能够带领一个团队前进,在找到方向的同时能够具体而微地实现目标。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股强者精神,是中关村优秀企业家精神的精髓,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象征!正是这种强者的精神在改变中关村、改变中国,塑造了一个站立在世界上新的中国的形象!也正是由于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新世纪英雄,中国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才有了如此灿烂的希望和前途。

未来的中关村和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更多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为鼓励创业与竞争,提升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园区各学会、协会、中科院、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界,在2001年和2003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的基础上,于2005年举办了第三届“双优”评选活动,评选出了像王小兰、王东升、冯军、刘军、刘迎建、何鲁敏、张辉、张振清、李志强、陈信祥、

王双、刘天文、华祉年、余非、张建立、陈俭、其鲁、林科、赵晓亮、郝杰等20位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中关村科技园区积极推动“双优”评选,目的就是希望这个活动能成为宣传中关村的一个突破口,成为中关村品牌的突破口。

拥有1.7万家企业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地和中国智力密集程度最高的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我国最早产生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地方,也是诞生中国最大IT企业的地方。中关村的战略意义就在于给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不光是中关村,整个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也都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来改造政府,改革社会,改善环境,改变观念!需要更多的知识英雄来共同谱写时代的新篇章!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篇4

十九大以来,XX市民宗委坚持以创新党建工作为引领,运用“党建+”的理念,打造党建工作升级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齐头并进,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建+民族团结”。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采取与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认亲戚”、“结对子”、“串门子”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全市呈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建+宗教和顺”。不断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水平,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一是开展十九大精神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宗教场所、宗教团体活动,委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宣传宣讲。召开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传达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组织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继续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二是抓好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贯彻落实,依法治理宗教事务。三是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分层分批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为推进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党建+精准脱贫”。一是驻点帮扶抓基层。选派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长驻凌云县泗城镇品村村,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贫困村建强基层组织、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二是政策倾斜夯基础。整合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抓好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和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照脱贫攻坚小康建设标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篇5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按时保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我党对我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不仅意味着我国从此消除了历史上未曾消除过的绝对贫困,而且为国际社会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担当!

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社会各界勇于担当、主动向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驻村干部们结合驻村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白天协调政策落实,夜晚奔走农家田间,寻找致富产业,帮助群众发展。

2020 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年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为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统筹防疫和脱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消除绝对贫困、开启相对贫困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全球人类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根本保证

从历史维度来看,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际价值。

(一)关于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论述为我国贫困治理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政治价值突出表现在精准扶贫论述所具有的政治指导作用,并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充分实现,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第一,精准扶贫取得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也是脱贫攻坚胜利的根本指针。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中国贫困治理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覆盖面最广、扶贫内涵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的减贫奇迹充分证明了精准扶贫的科学性、真理性,同时无可辩驳地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第二,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推进了最扎实的人权进步,赢得了广大人民广泛支持和普遍拥护。任何思想理论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价值追求。“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坚持精准

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历经风雨、初心如昨,“人民”是不变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将“人民”贯穿于贫困治理的全过程,强调从个体诉求的角度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采取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发展的权利,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全社会的平等和公平正义得以维护,赢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可,有力巩固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筑牢了党长期执政基础。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精准扶贫把党的领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缩短政策安排与政策需求之间的决策执行链条,大大提高了党的政策执行能力。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谋实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经过洗礼和磨砺,我们党焕发出更加刚健旺盛的生命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二)关于科学扶贫的论述为我国贫困治理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脱贫攻坚不断推进的基础条件。关于科学扶贫的论述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从提高扶贫工作科学性的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注重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系统阐述了扶贫脱贫的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全面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经过脱贫攻坚实践,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迅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三)关于内源扶贫的论述为我国贫困治理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

来”。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智力脱贫和思想意识脱贫。在内源扶贫论述的指导下,脱贫攻坚实践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文化素质水平不断提升,汇聚起可持续脱贫的强大力量。

(四)关于社会扶贫的论述为我国贫困治理打下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社会力量是贫困治理的重要生力军。“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鲜明特征。脱贫攻坚以消灭绝对贫困为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了扶贫的要素和资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中国减贫提供了磅礴的力量支撑。

(五)关于绿色减贫的论述为我国贫困治理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绿色减贫是可持续脱贫的必然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应该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一系列具有绿色减贫意蕴的主张和观点。这些论述将社会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相结合,并指导脱贫攻坚实践探索出一系列绿色减贫的制度、模式和方法,包括生态补偿制度、生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充分发挥了贫困地区自然禀赋优势,并转换为贫困地区发展的现实动力源泉,使脱贫攻坚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为全球贫困治理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 从世界维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体现了解决中国贫困问题与促进全球贫困治理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同时提出了“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和“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和倡议。以减贫合作为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世界多个国家的贫困治理提供了多领域、多视角的可行性参考,有力地推进了世界贫困治理的进程。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成为国际社会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读懂

中国思想之窗,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推进全球治理向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夺取防疫与脱贫双重胜利的根本遵循 当前,脱贫攻坚自身面临着最难啃的硬骨头,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打赢防疫脱贫双战役坚定了决心信心 特殊时期,决心和信心比黄金更宝贵。疫情使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脱贫攻坚不能等,全面小康目标不能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使我们充分认识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同时坚定了必胜决心。疫情面前,我们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决不能降低标准、影响成色,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疫情不能动摇我们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不能阻挡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铿锵脚步。坚定信心,以昂扬奋进的战

斗姿态投入最后总攻,我们必定会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打赢防疫脱贫双战役部署了科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为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实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统筹防疫与脱贫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精准施策力度,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提高脱贫攻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统筹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防灾减灾与防贫减贫相结合和灾害治理与贫困治理相结合新机制的理论和实践,而且也为世界防控疫情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典型示范。

谱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 篇6

现在,我代表县农电局向大会做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二00四年工作回顾

二00四年我们**县农电局以“改革、发展、创新、突破”为主线,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细化管理,全面推进,整体升位”的二十字方针为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安全是基础,效益是中心,服务是宗旨的方针,以改革促发展,加强营销、安全、行风建设的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双文明建设站排头,行风建设同步发展,“创一流”工作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建设一流农电企业,加速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责任事故,没有发生送、变、配电设备考核事故,截止2004年12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运行6205天。

2、送电设备完好率达94%;变电设备完好率达87%;配电设备完好率达到79%,完成计划指标。

3、两票合格率和执行率均达100%。

4、电压合格率99.67%,配电可靠率99.89%,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5、购电量完成10847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指标的120.67%,比去年同期多购电2374万千瓦时,上升28.03%。

6、售电量完成10543万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23.4%,比去年同期多售电2406万千瓦时,上升29.57%。

7、综合损失率完成2.8%,比上年同期下降1.16%,其中:60KV损失率完成2.81%,比去年同期上升0。94%;10KV损失率完成-0。11%,比去年同期下降2。23%。

8、购电平均单价完成306.78元/千千瓦时,比上年同期上升13.79元/千千瓦时。

9、售电平均单价完成434.61元/千千瓦时,比上年同期降低0.1元/千千瓦时。

10、提成电费完成1254.6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5.53%,比去年同期多提199.74万元,提高18.93%。

11、购KKWH税前提成115.67元/KKWH,比去年同期降低8.84元/KKWH。

12、电费收缴率完成100%,上缴率完成100%。

二、严细管理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靠机制实现增产增收

2004年,我局的售电量达到1.05亿KWH,提成电费超过1200万元,经济效益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主要是强化机制建设,重点抓好收费制度改革和线损管理工作。

(1)改革收费制度,推行电费坐收

为了彻底扭转电费收缴难的被动局面,我局对收费制度进行了改革,推行电费坐收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局共投资20余万元,为各供电所配备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并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坐收程序培训教程》,多次举办坐收工作培训班,对坐收人员进行技能和服务上的培训。同时在用户中加大宣传力度,并不断完善坐收管理制度。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广大用户认识到了坐收制度的众多益处,对电费坐收从不理解到广泛拥护。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电费坐收制度已在全县22个供电所全面铺开,步入正轨。

(2)加强线损管理,搞好台区承包,努力做到增供扩销

2004年3月,我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用电大普查。重点检查用电变更手续和各个供电所的设备投运状况,按规范化的要求,对各所站的经营工作进行规范。对各个台区的100KVA以上的配电变压器进行重点普查,重新建立大用户的设备档案。

根据市公司的要求,成立线损理论计算小组,对近12万低压用户开展线损理论计算工作,目前已完成了486个台区。根据长春城郊兴隆山供电所线损管理经验,我局在上半年线损实测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新一轮的线损实测工作。

我局通过加强对用户峰谷表和无功表管理,加强力率电费、峰谷电费、基本电费管理,大力推广峰谷表和无功表的使用,使基本电费实现增收43万元。在此基础上,对10KV用电大户继续推广预付费磁卡表,全年共安装磁卡表25块,有效地缓解了电费大户的收费难题。

2、靠政策和服务实现增供扩销

我局为了吸引和回收负荷,出台了《增供扩销优惠办法》。通过我们的多方努力,用电负荷增长较快,截止12月末,新增配电变压器295台,用电容量25180KVA。新增负荷带动售电量增长近1000万千瓦时。

另外,在2004年4月全省同网同价后,为了能在这种不利条件下挖掘潜力,提高效益,我们根据各所的改造和线路情况,重新核定各所站的线损指标,制定了台区承包管理办法。承包内容包括线损率、实抄率、发行率、电费收缴、优质服务等内容,严格控制零电量用户。保证了到户实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损失,减少了同价对我局经济效益的不利影响。

3、靠严管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以全方位、大安全思想为指导,严抓严管,实现第十六个“安全年”

(1)以大力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

2004年我局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制度化管理、大力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实行重奖重罚。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全局的安全生产系数。

一年来,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召开了前郭局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安全生产会议;在全县供电辖区内开展了一次“地毯式”的安全大普查,并在认真检查评比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表彰;大力开展了安全大普查暨农网改造“回头看”活动。并于11月19日召开了专题总结表彰大会,对表现突出的17个供电所给予奖励;在基层职工和农民合同工中开展了两次安规大汇考,使他们对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达到了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提高了基层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理论水平;在全体生产人员中认真开展“农电安全一日大思辩”活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局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于往年。

(2)建立安全风险抵押制度

2004年我局建立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从党政一把手到基层台区电工,层层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使安全生产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局里与各基层所站长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合同》,一年来,执行情况较好。

(3)认真抓好春秋检、百日安全等季节性工作

2004年春秋检送电专业共登杆检查66千伏送电线路2条共455基杆塔,登杆检查率100%,共发现并处理一般缺陷37件;变电专业共检修二次变电所12座,检修率100%;完成二次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绝保试验以及66千伏及以下开关机构传动试验,共发现严重缺陷19件,处理缺陷19件,发现一般缺陷61件,处理55件;配电专业各供电所共发现设备缺陷2215件,处理2132件,综合处理率96%,其中发现并处理严重缺陷43件。春检期间共查出安全管理问题460余条,下发《存在问题整改通知单》38份。

在春秋检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我们从严管理,认真开展,并在检查评比的基础上,举行总结表彰大会,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变电所、供电所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奖金总额达41500元。

在做好电网的检修维护工作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由局工会、团支部和生产部共同组织我局的15名青年志愿者,到新庙、长山等乡镇集市搞宣传活动,通过发传单、设咨询台、展览安全用电板报、播放安全录音等方式,在用户中宣传安全知识。使安全观念深入到广大用户心中。

4、靠依法制电实现稳定的用电秩序

2004年,经过局保卫科的努力,县公安机关的大力配合,我们在电力市场整顿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年来,共查处各类危害电力生产、设施安全和窃电等违法犯罪活动和案件32起,其中窃电案件16起,违章用电8起,损坏电力设施案件3起。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借助公安机关的协助,有4人受到治安拘留等法律制裁,大大提高了我局在电力执法方面的威慑力。

另外,我们对一些用户之间、用户与供电部门之间的纠纷加大了协调和处理力度,全年共调节供用电纠纷7起;调查处理举报3起,及时化解上访事件1起。在此基础上,全力配合公、检、法部门,对一些涉电案件进行妥善处理,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

5、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1)加强劳动纪律,实现机关管理规范化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是一个企业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为了提高我局的整体素质,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004年下半年我们重新修订出台了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职工奖罚办法》和《职工考勤管理制度》,对劳动纪律加大了管理力度。在落实奖罚机制方面,我们以制度为依据,抓典型,着重处理有旷工、酗酒、打架斗殴等劣迹行为的职工,处罚迟到早退和在岗期间不注重个人仪表等现象,一年来共有6名职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数名职工在机关早会通报批评,使我局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规范,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2)完善制度,实现供电所管理规范化

为了确保我局的供电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能够保持成绩,不出现滑坡,我们加强了制度化管理,大力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回头看”活动。在软件上,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考核力度;在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部分所站的办公条件。去年我们对乌兰架海供电所、变电所的房屋进行了改造,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其他所站更新和配置必备的办公设施。在去年年末前我们对各所站的行风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双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并以此为依据对各所站进行了打分排名。

三、精诚服务赢得用户的充分信任

1、自我约束,实现优质服务常态管理

在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上,我们在坚持抓好常态管理,为农民排忧解难做好事,合理制定电力检修时间,根据农时做好支农保电工作,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超前服务,召开大规模用户座谈会、与广大用户进行对话交流,倾听用户的心声、聘请30位客户代表作为农电义务监督员,并颁发了义务监督员聘书和监督员联系卡。

另外我局坚持履行八项服务承诺,设立了举报电话,并把用电局长及经营部主任的联系电话直接打印到二次发行电费票据上,便于及时与用户沟通解决问题,避免了很多供用电矛盾的激化和行风事件的发生。

2、上门服务,增强服务的主动性

2004年,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我局增强了服务的主动性,在优质服务的方面实行规范化和亲情化管理。我局在各基层供电所建立了特殊用户档案,将辖区内的用电大户及五保户、特困户等全部登记在册,并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为这些特殊用户排忧解难,提供用电服务。

对一些用电大户,我们定期上门服务,长期保持沟通,以服务保证负荷的稳定。

3、重点扶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一些地方大中小企业,我们一贯积极扶持,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我们重点对德大公司、联通、红河石油、华都石油等地方企业加强沟通往来,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了电力先行军的重要作用。

龙海油田是我局在2004年新增的大用户。在该用户上项目之初,我们积极扶持,主动为其提供一切用电方便,最终确保了该企业的施工期和正常运营,即为我局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以人为本,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飞跃

1、有计划地搞好职工培训,提高人的素质

2004年我局加大发培训力度,逐步提高职工素质

(1)大力加强基层职工培训

局里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一年来共举办职工培训班348学时,培训人数235人次。各供电所每月就地组织农民合同工培训一次,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使我局职工,特别是农民合同工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在去年8月份市局举办的第三届农村电工岗位知识竞赛中,我局的电工代表队荣获集体第二名。

为了广泛吸纳人才,去年我局面向社会招收大中专毕业生22人,在经过两个月岗前培训后,全部充实到基层供电所,承担一些农民合同工认为难度较大的脑力工作。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锻炼,现在已承担起各供电所软件管理工作。

(2)积极组织机关职工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2004年,在职工的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组织职工学习了党员王敬国的先进事迹,学习了市公司提出的“新五观”教育和推荐的系列教育图书,使职工的思想觉悟和精神风貌都有所提高。

2、创造条件,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焕发职工精神,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我局在元旦、春节、三八节等重大节日,分别开展了有益的文体活动或大型文艺汇演,并在下半年集中精力在全局范围内成功举办了“生命·安全杯”演讲赛、安全知识竞赛和篮球赛等活动,收效很好,既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焕发职工的精神面貌,以利于更好地投入工作。

我们还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市公司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一年来我们在上级部门组织的一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多项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3、优化环境,提高文明办公水平

为了改善机关办公条件,我们投资对机关办公楼进行接建和全面装修,更新改建后我局的办公环境极大改善,已达到县局“创一流”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抓好卫生管理,及时在机关院内植树种花,创造了一个清洁优美的办公环境。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局干部职工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抓细管的原则不能变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严字当头、以严治企、细化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安全生产管理,还是经营管理,严密的处罚制度,严格的管理举措,对企业的管理升位及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抓基层打基础的思想不能变

一年来我们坚持了抓基层、打基础的思想,使基层的各项工作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层的基础工作更加坚固了,更加完善了,从而企业的基础地位就更加牢固了,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我们抓基层、打基础的重大转折。我们要坚持这一思想不动摇。

三、全面抓、整体升位的思路不能变

企业要发展,必须全面推进。2004年我们只所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今天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企业改革的变化中,在政策多变的困境中,我们坚定了信心,坚持了全面抓、整体升位的思路,使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四、三个带头的作法不能变

去年下半年,我们提出了“三个带头不够”的问题,即机关的龙头作用发挥的不够;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换个角度说,就是要加强三个带头的作用。通过半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三个作用发挥好了,工作就有进步,局面就会焕然一新。领导带职工,机关带基层,党员带群众,班子带队伍,全局就会出现无后进的局面。

五、坚持团结就是力量的自然法则不能变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过去的一年,我们之所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就是靠大家的智慧,靠大家的力量。团结出效益,团结出人材,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前郭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团结,党政班子团结,基层单位团结,职工队伍团结,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六、职工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不能变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代表,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企业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职工生活水平,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我们局领导班子始终把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职工利益身上。04年我们的人均收入增长12%,福利待遇有明显改善。明年增长6%。今后我们要把这项指标持续稳定的保持下去。

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应该看到即有成绩,又有不足。有需要继续发扬的,还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加强的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职工的整体主人翁意识还不够。绝大多数的职工能够树立以局为家,以企业事业工作为第一需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还有小部分或者个别的同志,利己主义十分严重,凡事先打小算盘,凡事先算个人帐,无利不起早,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思想淡薄。表现出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劳动纪律涣散等。

二是依法经营的思想坚持的不够。企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管理,要做到知法懂法,会运用法律维护企业的利益和保护企业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从机关到基层,从局领导班子到基层单位的领导,都要在此方面下功夫,做到依法治企,依法经营。

三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凡事都要有个规范,凡事都要有个标准。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做到工作有序,行为规范,办公文明。

四是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某种程度完成的不够理想。比如农网改造工作,存在某些问题,集资款收取混乱,农网物资管理无序,资金使用有问题等等。还有安全生产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合同工管理使用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五、三个作用发挥的不够。即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好,机关的龙头作用发挥不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等,这是我们04年上半年总结出的问题,虽然我们下半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所改进,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00五年工作安排

二00五年,伴随着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的成立运营,我们将迎来一个深化改革、充满挑战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和实施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为动力,以坚决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重点,力争把我局的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

一、二00五年总的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二00五年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紧紧围绕“三增一树”“三化一高”来开展工作。即:增强企业实力,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新形象,推动企业向规范化、一流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使双文明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工作思路是:采取四个三的工作方式完成二00五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即:抓好“三大块”,突出“三个重点”,把住“三道关”,实现“三保证”。

一、抓好“三大块”。即:

(一)抓好经营管理。

(二)抓好安全管理。

(三)抓好行风建设工作。

(一)全身心抓好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因此营销管理是农电企业的核心。要突出抓好“三大项”,一是确保增产增收,主要是增收,简言之就是要电费回收月清月结。营销部05年要重点考核各供电所电费回收工作,按月考核,按月兑现。二是增供扩销。我们要不断研究增供扩销好办法,在千方百计保证原有负荷的基础上,要把着眼点落在增容上,通过法规能回收的负荷要加大力度收回来,给足政策增加负荷。从而增加售电量。同时抓好节能降损工作。我们要认识到节一度电比增一度更为重要,效益更大。三是规范管理。说到底就是依法经营,完善台区承包办法,完善供用电合同,用足用好电价政策,简化报装接电程序等,实现用电营销管理的程序化、法制化、自动化和现代化。

(二)重中之重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农电企业安全是第一要务,安全生工作不仅各级要高度重视,而且要真抓实干,思想没缺陷,工作没死角。突出抓好四件事。一要加强各类设备和检修及维护,提高两检的效果,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设备维护上。二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做到五不干、三不伤害,确保两票三制的落实。三要主动出击消灭隐患。05年我们要把处理设备缺陷、消灭隐患作为重点工作抓,这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四要提高安全培训的效果,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安全规程落到实处。

(三)全方位抓好行风建设工作。

行风建设工作是企业的形象工程,需要练内功。各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是行风建设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反映出行风的好坏。行风建设工作我们要把握三点:第一要采取加大公开办公力度,增加透明度,把我们的工作置于用户的监督之下。第二要主动上门为用户解决用电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大中用户,做到精心耐心尽心。第三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搞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支持和扶持。05年我们要在基层树立几个服务好的典型单位和个人,弘扬正气,从而推动行风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突出“三个重点”:

(一)创一流工作;

(二)农网工作自查整改、迎检迎审;

(三)加强依法治电工作,保护电力设施和设备安全,保证供电。

三大块是常规工作,三个重点是本突出工作,需要集中精力抓好。

(一)全面行动,集中力量,实现一流。

创一流工作即是上级部门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企业整体升位,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有吃大苦的准备。要做到三再:即再一次学习。创一流工作我们已经几度学习,今年我们还要做最后一次的学习,到洮北农电局学习,他们已经通过了验收,他们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再一次理顺。学习之后,我们要把我们的工作对照洮北,做再一次理顺,明确责任。再一次落实。项目、内容、任务、责任明确后,做再一次落实。这些工作都要在上半年完成。同时加大任务落实的检查考核力度。按照考核办法执行。

(二)百分百投入精力,重点抓好农网一二期的自查整改工作,保证顺利通过国家审计。

农网改造工作几经回头看,应该说成果比较显著。但是更艰巨的任务还等着我们去完成。一是涉农的200元集资款问题,我们还没有搞清楚,目前近600万的集资款还没有上缴。更为严重的是有一部分资金去向不明,搞不清楚的我们要追究责任的。二是超范围改造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核实,该退的退该报的报。三是资金的使用及流向问题,还要进一步清理。台区建帐工作必须做,要抓紧落实。取消安装公司与各供电所施工队的承包关系,成为隶属关系的工作要抓紧落实。四是库存物资积压问题要研究办法,妥善处理。目前总数达260万元。五是两改三工程搞好预算和规划。今年两改三工程资金有限,也就是成本工程,因此资金要精打细算。工程不外包,以安装公司和修试所为主。

(三)要侧重抓好依法治电,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设备案件。此项工作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防护,一手抓打击,也就是做好事前,抓好事后。今年事前我们要抓好两件事:一件是加强设备巡视,建立完善防盗信息网。一件是安装线路设备防盗报警器。这种报警器线路及设备没有电报警,触摸报警器报警,这样有利于提早发现盗窃行为。事后,我们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和公安部门搞好配合,提供重大线索,提高破案率,减少损失。二是对用电纠纷案件要与法律部门搞好配合,减少败诉率。

三、把住“三道关”:

(一)把住依法经营关;

(二)把住财务收支关;

(三)把住农民工使用管理关。

(一)把住依法经营关。

要把住这道关,必须做到知法、懂法、会用法。知法就是要知道有法律约束,了解相关法律的信息。懂法就是要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我们各级领导都要有相关法律知识。今年我们要聘请法律专家给我们各级领导上法律课,要增订相关的法律书籍,加强培训,同时要会运用法律搞经营,运用法律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二)要严把财务收支关。一方面是供电所财务收支关,另一方面是局财务收支关。要继续坚持财务的预决算制度,把住财务指标不超支关口,严格财经纪律,把住违纪支出关口,坚持局长一支笔牢抓的原则,坚持重大项目集体决策的原则,坚持财务公开的原则,坚持财务支出报告的原则,使有限的资金合理使用,有序流动,发挥效益。

(三)要把好农民合同工的使用管理关。农民合同工的使用管理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第一录用关。录用农民合同工要注重素质,要严格履行录用前的考核报批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录用的现象,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规定,但问题还时有发生,而且种种借口,这是不允许的。第二,要加强对农民合同工的日常管理,跟踪考核,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要及时调整。第三,对预辞退的农民合同工要把握好政策界线,以大局为主,稳定电工队伍。第四,要充分考虑农民合同工的福利待遇。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民合同工医疗、养老等保险,增强电工队伍的凝聚力。

四、实现“三保证”:

(一)保证各项指标工作不滑坡;

(二)保证不出现违法违纪干部职工;

(三)保证职工收入增长6%。

(一)千方百计确保05年各项指标及工作不滑坡。

保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所增长,工作不滑坡,靠什么?我想要靠扎扎实实的工作,靠不懈的努力,至少要做到眼睛盯在指标上,围绕指标开展工作。月总结,月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完成各项指标。心思用在企业上,精力放在工作上,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做好本职,需要全员行动,全员努力,万众一心,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思想教育,确保不出现违法违纪干部职工。在此我们要做好三顶工作。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搞好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第二弘扬正气,开展典型示范教育,以正压邪,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第三开展法制教育,使全体员工知法懂法,不犯法。第四,积极有效的开展文体活动,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学习制度,提高对政治、经济、法律的敏感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犯罪率和违纪率,使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三)保证职工年收入增长不低于6%

收入增长率这个指标是个硬指标,也是我们农电局首次提出的一项职工收入指标,它不仅在于指标的高低,重要的是在于它的含意,在于领导班子的动机。因此说意义重于指标。此项指标的实现是企业效益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实力的反映。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保证增收,这是前提。增收就要靠大家的努力,增加负荷,增加电量。这项工作不能只看成是营销部门的工作,大家都有义务,大家都有可能做到。去年我们基层个别供电所和多经企业在此方面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所以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多渠道增收。二是要保证节支。压缩成本,降低费用,才能够出现货币资金的结余,才能够有条件增加职工的收入。我为什么要搞费用指标的核定和承包?就是要实现更多货币资金结余。所以要求大家要紧紧手,压缩各项费用支出,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可以缓花的钱就缓花,你的指标超支了,职工就少收入,企业的实际资本减少了,这是个连锁反应。三是要不出现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包括触电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盗窃事故等等,这些事故会给我们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不言而寓,职工就要减少收入,更谈不上增长了。

谱写汾酒品牌新篇章 篇7

中国酒魂

历史的变化往往起源一个小小的契机。

中国白酒不是自古有之, 在元代以前, 中国几乎没有经过蒸馏的白酒, 只有酿造压榨的黄酒。山西杏花村的“汾清”酒, 也就是汾酒的前身, 在1 500年前的北齐时期, 就成为国家名酒、宫廷御酒, 是杏花村黄酒时期的精品。经过蒸馏的酒从宋代开始出现, 但是一开始并不是用于饮用, 而是用于治病。白酒进入饮料酒的消费领域, 真正从元代开始。

一直到1915年, 山西汾酒成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的唯一获奖品牌时, 中国各大名白酒的品牌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事实上, 山西汾酒是当时白酒业唯一具有现代品牌概念的品牌。整个民国期间, 山西汾酒都是无可否认的中国第一白酒。建国后一直到90年代初, 山西汾酒五次蝉联国家名酒称号, 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实力, 都是行业第一位。所以, 探讨汾酒品牌的价值, 思考汾酒品牌的发展, 就要探究汾酒的历史。

山西杏花村是中国白酒的主要发源地, 是中国白酒之源, 更是清香型白酒的鼻祖。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曾热情推荐“杏花村”, 当问及为何, 教授答“因为汾酒干净。”言简意赅地道出汾酒特质。源远流长的汾酒文化塑造了“中国酒魂”, “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这些构成了汾酒品牌的核心价值, 是品牌经营偏离20年仍然名列行业前茅的原因, 是800年王者品牌的支柱, 是杏花村酿酒业存续至少5000年的优秀基因。只有这个定位, 能够体现汾酒的品牌价值, 能够盘活汾酒的全部品牌资产, 而且这个定位也是基于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基础之上的。汾酒品牌的价值回归, 就是要回到“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这个价值上来。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认为, 汾酒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深厚的白酒品牌, 不仅传承了千年的清香酿酒工艺, 更是以最为纯净的口感, 成为白酒行业价值的典范, 但是由于汾酒过去的战略定位是让老百姓喝得起的米酒, 一再错过了消费升级带来的价值回归机会,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幅增长, 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也普遍提升, 汾酒现在要走的是一条价值回归之路, 可以支持企业发展的, 就以匹配汾酒应有品牌价格的价值战略, 夺回清香汾酒的市场定位。汾酒的信仰营销中, 营销就如同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桥梁, 是个载体, 把“汾酒文化”从企业铺到顾客的心里面去。也就是说, 顾客认知汾酒、记住汾酒、消费汾酒、重复消费汾酒, 感知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更是中国酒业的“核心力量、核心精神与核心价值”, 是“中国酒魂”。

王者回归

据李秋喜讲, 中国酒魂既是中国的汾酒文化定位, 也是品牌信仰。只有确定这样的品牌信仰汾酒才能走出国门。正由此汾酒集团提出了200亿、5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并提出把汾酒打造成为世界第一酒业品牌, 最终把汾酒集团打造成创新、诚信、开放的跨国文化式的酒业集团。

2009年底汾酒集团进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 每年都在这个平台上书写汾酒的激情与梦想。在整个白酒行业, 2009年前的十年被称为“黄金的十年”, 目前行业排名前几位的企业, 在这十年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汾酒集团那个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 一直在二三十亿元的水平上徘徊, 汾酒也从原来“汾老大”的地位沦为了一个普通的二线品牌, 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弱。正是在这个时候, 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追赶、超越、领先”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制定了2015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事实上, 汾酒集团实现百亿元目标比计划提前了整整三年!

2010年, 品牌中国给李秋喜颁发了一个奖项——2010年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当时李秋喜曾讲:“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 而是颁给杏花村汾酒集团;这个奖也不是颁给现在的汾酒集团, 而是颁给未来的汾酒集团。这个奖是奖给了一种趋势, 一个希望。”

李秋喜谈到, 品牌让中国赢得尊重, 汾酒的酒魂信仰, 要让中国汾酒赢得世界的尊重。只要找到了路, 就不怕路远, 汾酒新思维已经带领汾酒集团找到了这条正确的路。过去三年汾酒集团销售收入从30亿元左右提高到100亿元。创造了发展史上发展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发展质量最优、经济效益最好的业绩, 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酒魂信仰体系, 是汾酒新思维的起点和归宿。确立了中国酒魂信仰体系, 确立了汾酒的品牌信仰, 那么如何从现实走向未来,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怎么做汾酒”?李秋喜认为, 那就要实施信仰管理, 信仰管理的核心就是要突出:承担社会责任, 推广诚信文化, 这也就是汾酒新思维的境界。

谱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篇8

在这5年里,富宁县紧紧抓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兴学重教蔚然成风。

富宁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大计,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四套班子共同抓,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教育的良好局面。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县上下群策群力,进行了一场“巩固‘两基’成果,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的攻坚战,为富宁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5年间,富宁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成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措施,认真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校舍安全工程,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着力解决教育民生问题,努力推进教育公平,使全县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至2010年末,全县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7.22年,比“十五“末提高1.36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79 631人,比“十五”末增加14 6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1%,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102.5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47.46%,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2.02、5.10、23.26个百分点。

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保证。富宁县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教育投入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学校排危工作列为每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的事项,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并在全县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逐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认真实施寄宿制工程、危改工程、排除D级危房工程和校安工程,积极申报希望工程。累计投入校舍建设资金1.9亿元,排除危房8.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同时,投入500多万元实施普及实验教学,投入800多万元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317所学校均配备了实验教学仪器,实验教学普及率达100%;初中、小学计算机开课率分别达100%和40.25%,中小学生机比达39∶1。尤其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富宁县抓住“两基”迎国检的机遇,加大投入,全县共投入1 312万元,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其中投入618万元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设施,投入160万元,采购计算机桌椅,投入64万元购置学生床架,投入470万元,采购计算机835台、图书22.2万册。

教育发展渐趋均衡

富宁县96%是山区,校点分散,办学条件较差,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教育质量不高。根据山区教育实际,富宁县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以来,全县收缩了218个校点,使办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逐步解决集中规模办学校舍不足问题。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统筹抓好城乡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首先是克服山区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缓解幼儿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全县3至6岁幼儿入园(班)率达45.82%,比2005年提高21.75%。其次是着力破解高中教育“瓶颈”。多方筹资,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县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完中,县民中晋升为省二级一等完中;同时,统筹抓好职业教育,县职中晋升为省级示范性职业高中。与上海、广东等地企业联合办学,先后输送1 000多名學生到企业进行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目前,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47.46%,比2001年提高25.28%。再次是加强成职教育工作。几年来,组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4 200人次。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职工岗位培训5.2万余人次。目前,全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改善教育民生力度空前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以赴改善和保障教育民生。2006年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64 202名学生全部免费使用教科书和免交杂费,农村学生100%享受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州、县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20 978.88万元,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9.4万人次。从2007年秋季开始,全县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至2010年,全县共有5 518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共计413.79万元资金。2010年秋季开始,全县普通高中学生开始享受国家助学金,共有1 601人受到补助,共计104.4万元。在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富宁县出台了《富宁县贫困学生救助办法》等政策措施。积极拓宽渠道,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辍学。2006年以来,整合资金600多万元,累计救助贫困生1.7万人次。同时,积极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523位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共计280万元。

山瑶是富宁县的特少民族,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山瑶子女的教育扶贫力度,分期分批将山瑶子女集中到县城学校就读。山瑶学生在享受“两免一补”的基础上,由县级财政给予补助生活和学习费用,实行全免费教育。目前已经投入资金70多万元补助山瑶在校学生1698人,充分调动了山瑶群众送女入学的积极性。到2010年秋季学期,山瑶小学生由2009学年的1 061人增加到现在1 246人,初中生由2009学年的298人增加到现在的401人。

教育热难点问题:有效解决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供需矛盾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县城的办学压力成为新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仅富宁县第一小学,每年至少有300人要求到该校就读,最大的班额达81人。解决城区学校办学压力迫在眉睫,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召开教育工作现场会,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2008年以来,富宁县投入资金3 000多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县一中学生宿舍楼、县一小教学综合楼、县二小教学楼、县民中体育运动场,进一步扩大容量,解决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大班额问题。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化解教育债务,至2010年底已偿还18 680.68万元,2005年底以前的“两基”债务已经全部化解清楚。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加大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力度,成立了学校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进一步保障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富宁县认真落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政策,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全县教育内部的安全稳定,树立和维护了富宁教育良好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富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的第一要务加以落实。出台了《富宁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建构了以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的考核奖励机制和以校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级的优秀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县政府从2008年起,每年划拨50万元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经费;每年筹集100万元资金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每年教师节,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通过经常性的师德教风整顿,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思想政治素质。“十一五”期间,全县新补充教师1 003人,教师人数由2006年的3 165人增加到现在的5 254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从2001年的80.54%、75.90%、33.33%提高到现在的98.8%、98.2%、85.6%。

教育教學质量稳步提高

县委、县政府对毕业班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出台《富宁县教育教学奖励办法》,奖励毕业班教师和学生。教育部门紧紧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抓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现代管理工作。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为中心,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三生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各学校牢固树立“质量是第一生命”的办学理念,强化内部管理,突出办学特色,狠抓教学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综合评价手段,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2008年,全县高考上线率为72.4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名列全州8县之首。文科类总平均分406.81分,理科类总平均分394.15分,均名列全州第一。2009年高考上线率为81.94%,上线率再次名列全州8县之首。尤其是2010年高考上线率为96.50%,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居全州8县之首,理科考生杨志超以672分的成绩摘取了全州理科第一名桂冠,被清华大学录取,理科考生赵佳被北京大学录取,两位优秀学子得到了县委、县政府每人5万元的重奖。虽然,这些成绩与兄弟县市相比微不足道,但对于富宁这样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成绩

富宁县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学校安全责任书,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将“平安校园”创建纳入“平安县”创建内容,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全县所有学校、幼儿园都列入县级“平安校园”建设,有8所学校被评为文山州首批“平安校园”。投入167万元,配置学校幼儿园安保设备,不断提高学校、幼儿园的安全防范能力。教育、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严密排查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乱点和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几年来,协调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网吧5个,对学校周边进行检查巡逻防控警力4 380人次,出动车辆1 028辆次;建立学校值勤点3个、治安岗亭3个。全县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党在教育系统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富宁县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教育部门狠抓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创新学校党建工作机制,积极发展学生党员。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开展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在教育系统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尤其是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以来,教育部门以“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活动主题,全县教育系统18个党总支、119个党支部、1 249名党员均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签订党组织承诺书102份,党员和班子成员承诺书1 190份,党组织公开承诺事项121项,党员及班子成员公开承诺事项521项,打造和树立党组织典型31个,党员典型51个。党员干部教师积极参加“万名党员走村访民”活动,走访337户1 117人次,收集问题191件,现场解决125件,共解决178件,回访48人次,受益师生群众2 742人。各学校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在抓教学质量上创先争优、在抓教育重点工作上创先争优、在抓解决教育发展问题上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成效。

“十一五”是富宁教育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富宁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思路更加成熟,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逐步走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道路。其间相继实现了“普实”、“农远”工作目标,全部排除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完成“两基”迎国检任务。实践证明,过去的5年,是富宁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5年,是富宁教育形象大幅提升的5年。教育的发展,为全县的经济繁荣、边疆安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十二五”,富宁教育将迎来一次腾飞。我们坚信,富宁教育一定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载着边疆各族儿女的梦想,张开翅膀,扶摇直上,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富宁县教育局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就业自荐信格式下一篇:探伤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