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五的展望

2024-08-01

对十二五的展望(通用7篇)

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1

【内容摘要】2010年十一五的圆满拉下帷幕,使中国的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也圆满的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再接再厉开创科学发展新局。展望“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人民生活将更幸福。

【关键词】十二五经济 发展

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是极为不易的。

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 1

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

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促进“十一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人民日报出版社。

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2

20世纪末期, 以创新为核心、以专利发明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兴起, 并迅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要素和贸易条件。一方面, 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并正在逐步取代资本和劳力成为比较优势的主要本源;另一方面, 加工制造作为产业价值链的中游, 其地位和创收效益日益下降削弱, 而作为产品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以及下游的品牌管理、市场销售等, 由于蕴含着高度的知识与技能, 其获取的经济收益却日益增加, 从而形成微笑曲线状的发展趋势。由此, 廉价劳动力所提供的产品价格日益下滑, 而以知识和服务贸易为主的出口品价格却日益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 天津在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 就必须把握住当前知识经济所引发的新趋势和贸易条件的新变化, 努力转型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体, 在发展壮大制造业的同时及时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 而不能徘徊停滞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阶段, 否则将在对外贸易中日益陷入不利的地位。而且, 在天津土地、劳动力价格日益上升的情况下, 如果不及时开发培育简单劳动力以外的比较优势, 那么, 随着加工制造业转移向中西部或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地区, 天津有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和断层。

与天津相比, 台湾较早地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在岛内大量传统产业受岛外更低成本诱惑而出走外移的情况下, 台湾产业就开始积极往微笑曲线的两边 (尤其是研发设计) 发展, 即逐渐放弃原先的代工路线, 而着力于附加价值高的设计研发, 以及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正是由于及时地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大势所趋, 台湾通过自主研发出附加价值极高的关键零组件技术, 初步形成了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 并新兴了半导体、电脑、光电等高科技主导产业。随着这些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 台湾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壮大, 并促使台湾逐渐转型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无疑, 经过多年的转型升级, 台湾已经形成了以知识技能为主体的新的比较优势, 并逐渐步入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 台商企业的全球布局也呈现出把制造业转移到大陆, 自身加强微笑曲线左边的设计研发 (以弹性、快速来取胜) , 以及微笑曲线右边的全球运筹服务的趋势。在对外投资方面, 台商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投资也日益增加。

二、台湾创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台商全球布局的新趋势

(一) 台湾近年来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由于高科技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 所以对台湾创新经济的发展也主要以考察以上相关产业为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岛内土地、劳力成本的上升和台币的升值, 台湾制造业也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在当时台湾以“科技导向”为宗旨的产业政策支持下, 台湾制造业逐渐脱离原先支持台湾经济起飞的那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制造业, 而转化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 其中, 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成为了台湾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台湾目前和未来的高科技产业着重在以发明及创新为主的产业上, 而生技及信息产业正是台湾决定要发展之两大新兴产业, 在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上, 透过科学园区、工业区等之策略性建置, 台湾已成为全球科技产业重镇。2007年, 台湾ICT的产值在全球排名前三。目前, IT产业已成为台湾最主力的产业,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 (EIU) 最新公布的全球IT产业竞争力评比结果, 台湾2010年的IT产业竞争力评比, 已从2007年的全球第6名晋升到第2名, 在亚太地区更是名列第一, 超越日本和韩国。而最近4年, 台湾每年在美国得到的专利总数已高居世界第四, 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高于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以台湾工研院2006~2010年为例, 台湾工研院累积新的研发设计专利高达8000多件, 现平均每年更以1000多件的速度在增加。台湾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升级和转型, 关键即在于及时地把握住了知识经济的大势所趋, 初步形成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台湾大量传统产业受岛外更低成本诱惑而出走外移的情况下, 台湾产业就开始积极往微笑曲线的两边 (尤其是研发设计) 发展, 即逐渐放弃原先的代工路线, 而着力于附加价值高的设计研发, 以及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如宏碁Acer、明基Ben Q等IT企业的发展模式均体现出此一发展特征) , 从而获得更高的价值创造以摆脱成本劣势的影响。[1]

(二) 台商现今全球布局的特点与趋势

就高科技产业而言, 台商当前扮演的角色是运筹, 即全球接单、各地制造, 其关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接到订单、如何进行研发设计、如何保证准时交货、品质合乎规格。过去十年来, 台湾ODM厂商不断发展本身的竞争力, 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把制造移到大陆;二是加强微笑曲线左边的研发, 开始从事研发设计, 并且靠弹性、快速来取胜;三是发展属于微笑曲线右边的全球运筹服务。

具体说来, 由于大陆的土地、劳工相对于台湾和其他发达国家仍然较低, 所以自1990年代以后, 台湾以信息、电子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就开始大规模地西进至大陆地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台湾高科技产业的这一西进趋势已经由最初的代工生产, 开始发展到包括产业链上游的部分研发和下游封装测试的外移, 但总体而言, 以代工模式为主的中游制造厂商仍然是外移主体。

与此同时, 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台商企业都将研发设计总部和全球运筹中心设于台湾, 集中岛内资源从事研发、设计和行销、服务。此外, 在美日欧等地也设有研发中心, 以便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研发设计, 并开展国际合作。目前, ADM、IBM等国际大厂商和宏碁、台机电等大型台商企业也时有合作, 共同开发新的前沿技术。

三、经济合作框架时代对天津涉台经贸政策的建议

在上述新形势下, 本文认为天津涉台经贸政策应立足于为天津实现创新驱动而服务, 以促进天津在打造现代制造基地的过程中朝着微笑曲线两端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为着眼点。

同时, 本文认为在经济合作框架时代天津涉台经贸政策应首先注意到的一个转变是:涉台经贸政策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招商引资思路, 而应以整合津台资源为战略高点。一方面, 天津近年来经过发展, 已经不再属于当初那种缺乏资金等物质资本的饥渴状态, 相反, 经过历年来财政税收的增长和现在人民币的升值, 天津甚至还出现了流动性资金过剩的情况。另一方面,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已由制造力转向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 而贸易条件也产生了相应改变, 所以天津目前最缺乏的是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提升所需的知识技术、经验积累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所以, 应该意识到, 天津涉台经贸政策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天津现有的工业基础、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人才储备, 去积极整合台湾相关产业的技术知识、经验、人力资本等资源。[2]

(一) 天津在引进台商企业时, 有必要进行一些转变和调整

第一, 应该看到, 近年来台资北上已成必然趋势, 而台商在天津投资也已经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日益增加的特点。为此, 天津涉台经贸政策除了继续鼓励台商高科技制造业入驻以外, 还应该根据天津产业提升的需要, 特别鼓励台商企业在津设立研发中心, 促成台湾和天津技术人才共同研发, 从而通过技术外溢、技术转移等途径增进天津自主创新能力。同时, 政府还可专门设立创新基金, 鼓励来津的台商企业进行创新。

第二, 随着天津制造业规模的扩大, 生产性服务业的连动发展也日益提上日程。十二五时期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应是台商投资的下一波重点。对此, 天津涉台经贸政策应该积极地未雨绸缪, 不能仅仅着眼于让利、减税、土地供给等个别的优惠措施, 而应从市场开放和自由化的战略高度入手, 亦即借助滨海新区可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主动打破金融、保险、管理咨询、广告、行销、物流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垄断, 开放市场, 鼓励台商在这些行业领域先行先试, 与市内其他相关行业形成竞争, 从而推动制度创新, 壮大天津服务业规模, 为天津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升级提供基础。[3]

(二) 经贸政策应该转移到如何引进台湾的人力资本上

知识经济的到来促使知识技能成为最为关键、附加值最高的生产要素, 而这一生产要素的载体正是人力资本。也就是说,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人力资本提升到了比资金、土地、劳动任何一种传统生产要素更高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跟资金一样, 应该要能自由流通。对于研发设计人才不足、创新经验不足, 一个最快捷的解决方案就是将人力资源全球化, 创造—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的加入。这是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育知识技能这一关键的新的比较优势的共同经验。实际上, 台湾企业在当初实现升级和转型时, 就大量借用了外国的人力资本。为此, 本文认为, 天津涉台经贸政策下一步应着重考虑的是如何促进津台人力资本的整合, 以带动天津创新经济的快速形成。本文提出以下的三条建议。

第一, 借鉴台湾创建工业技术研究院 (简称“工研院”) 带动台湾产业成功升级的经验, 在天津滨海新区设立类似的研究机构, 大规模招徕台湾科技人才前来与在津大陆人才共同研发, 使之成为天津的“创新引擎”。

工研院是台湾于1970年代建立的, 其目的是帮助台湾产业实现向高科技产业的升级转型。工研院对大陆人可能比较陌生, 但它却是台湾经济的“创新引擎”。台湾几乎所有的大规模高科技企业董事长与总裁 (如张忠谋、曹兴诚等) 都来自于工研院, 工研院已被誉为台机电、联电的孕育者, 台湾半导体、个人电脑、光电产业的摇篮, 纳米科技的急先锋, 以及企业总经理的制造机。工研院虽然由政府出面投资组建, 但为了避免官僚体制的低效率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工研院从一开始就以财团法人的形式独立运作。政府每年拨一定经费给工研院, 用于研究前瞻性、基础性的技术, 而工研院更大部分的经费来自于与厂商共同研发应用性技术, 并将技术移转给厂商。工研院的这一特点使得它的研发能够贴近企业、切合市场, 因而能够成功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提升和公司的业绩。事实上,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 工研院运用其所培养的技术与人才, 以成立衍生公司、移转技术及协助企业培训人才等做法, 对台湾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仅为台湾工业界注入了半导体、电脑、光电等新兴产业, 而且也大大帮助了传统产业技术与附加值的提升。工研院现已成为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纷纷前往考察和效仿的一个重要机构。[4]

笔者认为, 如果天津要建立研发转化基地, 那么工研院是最好的一个借鉴。

首先,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发模式一般表现为政府主导———政府企业双主导———企业主导的发展路径。台湾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发展到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模式, 但现今台湾大型高科技企业, 如台机电、联电、宏碁等, 他们或是从工研院衍生独立出来的公司, 或是在起步阶段与工研院进行过共同研发, 因而都是受益于工研院当初的扶持与协助的。自主研发高科技产业的技术, 需要十分巨大高额的投入, 而以天津目前的产业基础来看, 还并不存在能够承担起这么高成本投入的本地企业, 这也正是天津为什么技术研发不足、形成以单核为特征的外资主导型的投资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和不利局面, 天津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自主研发, 还必须从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开始。对此, 工研院的发展模式可资借鉴, 它既借助了政府的主导力量, 能够迅速集中资源和研发力量, 同时又避免了官僚主义的弊端, 并且, 它还通过成立衍生公司的方式孵化出一群高科技企业, 最终促使台湾发展到今天以大型企业主导研发的趋势。

其次, 天津也具备成立类似工研院机构的条件。一方面, 北京虽然在科研力量上位于全国榜首, 但北京的研发基本属于基础性的研发而非应用性的研发, 与产业界的应用难以挂钩, 更谈不上帮助产业升级。而天津若设立类似于工研院的研发转化机构, 完全可以就近取才, 通过吸引相关科研人才和台湾科技人才来津, 着重研发转化, 提升天津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 工研院最主要的一个特色便是必须与产业界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而天津是环渤海区域中拥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最多的一个地方, 所以其研发也更加具有市场需求、贴近市场。

最后, 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 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持自身的比较优势, 都会盛行技术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 期望外资企业自动移转技术是不现实的, 而绕过技术保护主义壁垒的最佳途径便是直接促成人才的流动, 通过吸收人才来掌握技术。因此, 设立类似于工研院的机构, 用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台湾科技人才来津与大陆人才共同研发, 是引进关键技术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更好办法。

总之, 可以考虑对台湾工研院做进一步的考察和借鉴, 以落实天津企图发展研发转化基地、促成天津制造业向微笑曲线左端升级的规划。

第二, 在还无法尽快打破垄断、使台商企业直接参与竞争的某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也可以考虑先大量吸引和鼓励台湾相关人才在这些领域就业, 并尽早以立法方式来解决台湾人在大陆就业的医保与社会福利保障等问题, 以促进该行业的尽快发展。[5]

第三, 可以积极展开天津高校与台商企业的合作, 借助台商企业力量提升天津本地的人力资本。随着台商在津投资的日益增加, 台商企业对有经验员工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事实上, 为了保证制造质量和生产速度, 像顺达等台商企业都把培训人才的前沿伸进校园, 他们锁定一些高校, 与之建立企教合作。天津在涉台经贸政策中也可考虑这一做法。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双赢的, 既有利于台商企业迅速得到熟练员工, 也有利于天津解决就业、提升本地人力资本, 为未来的创新驱动打下基础。[6]

参考文献

[1]刘孟俊.国际金融危机下两岸因应策略与经济合作[C].台北:中华经济研究院, 2010, 229-246.

[2]曾汉寿.“Taiwan Brand”[J].交流杂志, 2010 (12) :6-9.

[3]李英明.中国大陆“十二五规划”评估分析[J].交流杂志, 2010 (12) :47-50.

[4]洪懿妍.创新引擎——工研院:台湾产业成功的推手[J].天下, 2003 (18) .

[5]张向前, 等.人才战略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

“十二五”展望 篇3

中国中铁“十二五”期间,即2011年至2015年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努力把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主业突出、多元并举、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现代国有企业,进入国家重点培育的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二次创业”是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基本战略;“主业突出、多元并举”是“十二五”期间企业产业布局的调整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特大型现代国有企业集团”是企业的发展定位。

“两大转变”:从做大到做强、做优的转变,从中国的大企业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转变。

“二次创业”: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促进企业生产力实现新的突破,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取得新的提升,不断续写中国中铁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二次创业”计划从现在开始到“十二五”末基本结束,努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三方面的目标要求。

做大:推动企业的营业规模和资产规模持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成为全国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力争世界建筑企业第一、进入并稳居世界企业百强。

做强:不断确立和提升中国中铁核心竞争能力、持久赢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行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相当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进入国家重点培育的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做优:认真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新兴业务板块,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扎实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努力把中国中铁建设成为现代型、国际型、创新型、效益型、和谐型企业。

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以发展战略为统领全面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

制定发展战略。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目标。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行业和企业发展规律,着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二是坚持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发展、核心能力培育和整体优势发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三是坚持战略统领,充分发挥总揽全局、把握方向的统领作用,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管理企业总体活动,追求企业总体效果。四是坚持系统管理,统筹兼顾,注重协同,紧密衔接,形成有机整体,不断提高战略管理能力。

加强战略管理。建立健全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保障机制,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及其他规定,股份公司董事会设战略委员会,研究审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战略管理机构为战略规划部,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协助配合部门。根据总体发展战略,重点抓好子战略、职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股份公司将根据《内部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对各子公司、事业部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实施奖惩,全面提高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

加强战略实施。根据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投资计划是战略实施的重点,在年度计划中要根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收购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年度投资计划,并对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管理。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收集分析相关信息,确保各项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加快组织结构调整。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和权力分配,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和协调关系。推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理顺管理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程序科学合理,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对三级以下公司逐步实施分公司化管理,坚决注销四级以下公司,严格新设审批制度。对困难三级子分公司强化整改措施,限期扭亏解困,对缺乏发展潜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要进行重组或解散销号。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随着铁路建设高潮的回落,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房地产业、资源业务、上游业务、海外业务经营开发力度,加快培育港口码头、机场建设、水利水电等新兴板块业务,努力形成传统建筑业与其他业务板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子企业清理整合力度,按照市场原则,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大型化,逐步由国内大企业向全球大企业转型,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快队伍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力度,优化人才环境,消除影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性障碍,释放体制潜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充足、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加快队伍结构调整,压缩队伍总规模,严格控制员工总量,严把用人入口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组建专业化劳务公司,实行管理层和劳务层分立,逐步由劳务密集型向技术、经营、管理型转变。

加快改革重组步伐。加快企业内外部重组,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继续整合房地产、矿产资源、勘测设计、铁路电气化、环境工程、物资物贸等板块业务,培育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化核心公司,积极探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整合组建新的综合型区域性建筑企业集团,增加市场竞争主体数量。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激发活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调整和机制转换,完善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治理行为,理顺母子公司职能架构,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加强外部董监事制度建设,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坚持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管理。全面推行项目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和规范化运作,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完善项目经理选聘、激励和约束、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潜能。大力推行责任成本承包制,抓好责任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重点抓好验工计价、劳务分包、物资管理等关键环节,切实把项目责任成本同项目部负责人承包奖惩、职工收入挂钩,奖惩兑现,减少和杜绝项目亏损,努力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安全工作要坚持“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标准工地建设为载体,落实逐级负责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质量工作要以争创部优、国优和鲁班奖为目标,以强化“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狠抓质量检测、材料试验、内业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控制监督,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按照国家和股份公司有关规定,建立劳务队伍的市场准入和信誉评价制度,加强资格注册、资格年审、业绩考核工作,坚持公开择优选用具备资质条件的劳务队伍,切实把好“入口关”。推进“架子队”管理,强化“三工建设”。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

加强“四个集中”管理。大力推行资金、物资、设备和分包的“四个集中”管理,在加强资金、物资和设备集中管理、采购和调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工程分包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方法,规范分包行为,建立健全分包准入、合同、考核管理体系,加强单价定额和验工计价管理,降低企业成本。

坚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资金保障

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加快资产周转,扩大资产创收能力,实现对负债及权益扩张需求的有效节制。对目前公司存量资产中周转率慢、收益水平低的产业或项目要坚决停止新增投资,对现有资产要采取“腾笼换鸟”之策,通过资产出售、资产证券化等途径从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剔除掉,从而为公司其他重要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加大“双清”力度,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优化资产结构。

提高赢利能力。传统产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毛利率。新兴板块特别是房地产和资源板块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按照“少投入、快产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快投入产出,提高投资回报,不断扩大净资产额。

构建多渠道金融平台。大力加强金融平台建设,为公司发展奠定资本基础,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负债水平。构建以项目开发贷款为主体,信托、基金、股权合作等多种融资工具为补充的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股权融资和相关行业分拆上市;大力推进结算中心和财务公司等金融平台建设,积极拓展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来源,突破企业发展的资本瓶颈,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资金保障。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强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二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专业研发中心和区域研发中心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业制造、科学研究“四位一体”的综合优势,以实现科技创新的联动效应。重点完善以两个国家实验室、六个专业研发中心、19个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强总部的统筹规划及指导协调力度。健全完善研发投入保障机制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重视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强化引进吸收,提升集成能力,加快成果转化,真正把企业建成科技创新主体。

突出自主创新,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电气化、盾构、道岔等优势领域中,要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技术发展方向,继续加大原始创新力度,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加快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改造攻关,加强工法和专利成果建设,加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盾构及掘进技术两大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加快工业企业的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换代,完善中国中铁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最新行业技术标准和规则研究制定,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确立科技新优势,抢占科技制高点。

加强技术交流,加快知识更新。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加快技术和知识更新。要注意技术的集成,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学会在技术交流活动中的作用,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全公司科技创新水平,把股份公司建设成创新型、科技型、知识型、低碳型、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坚持以内部控制为保障

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董事会真正担当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责任,监事会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经理层领导内部控制工作,主管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监督部门组织好监督检查和自我评鉴工作,各职能部门确保有效运行,建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运行机制,落实管理职责权限,全面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学习贯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和培训,加强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健全体系,有效运行。全面落实五部委《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和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理顺管理关系,改进工作流程,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严格执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内控风险业务流程,实现内控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活动紧密结合、内控风险管理与各项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严格监督,评价改进。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制定《内部控制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健全监督评价的保障机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加强内部审计,严格监督检查,客观自我评价,持续改进提高。全面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内控风险管理目标,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股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二次创业”的迫切需要。要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为目的,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挖掘,逐步建立各种智能化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依据。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全公司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坚持应用统一化、信息集中化、服务网络化模式,发挥整体优势,坚持信息化与创新流程、业务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的三个结合,统筹规划建设,有序组织实施。加强信息化领导力,优化信息化工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初步实现管理网络化、信息集成化、决策科学化,使公司的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信息化建设实施计划。完善优化资金、财务、工程、人力资源、物资和科研六大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物资设备集中采购交易、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市场开发、工业制造企业、数据采集与分析决策和业务风险预警六个业务管理平台,构筑广域网、数据中心、IT安全体系和企业灾难恢复体系四项IT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工作体系、信息化标准管理和IT软硬件集中采购三项要素建设,建设完善档案与知识管理系统和公共基础应用平台两个公共基础应用,启动电子商务、健全信息化标准规范。

信息化建设保证措施。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提高认识,确保投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建立信息化水平评价制度;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员工培训;发挥技术专家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建立成果共享机制;推广典型经验,加强信息交流,鼓励下属单位合作帮扶。

坚持以“六支队伍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加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国内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善于经营管理、在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做好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和专家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技术水平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构建以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竞争力的阶梯型联动专家群体。

加强高水平项目经理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股份公司职业化项目经理管理办法,建立项目经理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经理职业通道晋升机制,加大职业项目经理人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实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真正按照其能力和业绩落实应有的待遇,尽快解决项目经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职业项目经理人队伍建设。

加强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党务工作、团结开拓、甘于奉献、作风能力强、熟悉生产经营、具有丰富的党务和群众工作经验的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加强高质量海外人队伍建设。健全和强化关于“国际化人才”的新理念,把选拔、考察、评估、任用、配置人力资源管理从“国内”转变为“国际”。加强对项目经理、商务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重视和抓好金融、国际商务、法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作业层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构建一支以高级工为主、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品德高尚、专业扎实、技艺精湛的各类高技能人才队伍。

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党管干部和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严格执行领导人员任期制,完善领导人员的退出机制。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深入开展述廉议廉,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建设,打造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团队,引领企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二次创业”。

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保证监督和服务的职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公司党委“五重”“五有”的要求,紧密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把握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重点环节,不断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一线,融入管理、贴近职工。选树各类先进典型,继续开展学习窦铁成、巨晓林先进事迹活动。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发展,把政治优势转变为科学发展优势,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做好工会、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柱作用、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者的作用,推进厂务公开,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的管理理念,落实“三工建设”、“五同管理”和“三不让承诺”,保障广大职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努力使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全体职工。支持共青团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开展各项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在企业改革发展和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助手和生力军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铸魂”、“育人”、“塑形”三大工程,用全新的文化建设理念塑造全新的现代企业,使先进的文化管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积极践行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全面打造“中国中铁”品牌,进一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中国中铁”品牌影响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努力创建一批项目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使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

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4

敬爱的党组织:

入党近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思想、学习和工作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并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我认为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内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时刻跟党走的重要表现,更是我们自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我平时就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我非常关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出来后也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学习,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 “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对十二五的展望 篇5

根据县两办通知要求,现将镇“十二五”及20xx年工作总结、“十三五”及20xx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1、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由20xx年900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4亿元,年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20xx年的5500万元上升到20xx年的8300万元,年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由20xx年的139万元上升到20xx年310万元,年增长2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4668元上升到20xx年的8860元,年增长17%。

2、特色产业迈出新步伐。以茭白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稳定发展,全镇98%的水田都种植了茭白,成为全县首个水田不种水稻的乡镇,20xx年被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大歇村完成栽植500亩的大叶枸基地,做为养猪佐料;金塘村金松生态养殖年出栏有机黑猪1000头,南田村爱大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山羊400头;进一步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原生态果菜合作社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合作社、国家级规范化合作社,富源专业合作社为市级龙头企业、规范化合作社。

3、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文明创建向村、组、户延伸,向全镇农户印发倡议书,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垃圾分装和分类处理,做到“两不一保”、杂物整齐堆放;全面开展“三线三边”整治工作,共拆除破旧房屋36间,清理广告牌23个,清理河道2500米;集镇垃圾实行市场化管理,聘请专业保洁队员,保证街道整洁卫生。

4、生态保护取得新跨越。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林业建设和护林防火工作,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和农村清洁工程,生态保护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6个村有1个村获得省级示范村,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村,其他的均为市级示范村。

5、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编制了《镇美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了《镇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重点实施了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余畈村、大歇村。我们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加大投入,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6、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增强。一是加强了交通建设,5年共修通往中心村庄的组级水泥路52条65公里,修通了金塘至巍岭两条连接线水泥路,改造了5座危桥,新建了万泪河大桥;二是加快了水利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修大小型堰40余处,渠道全长8000余米,共实施饮水工程5处,解决了1500多人饮水问题,实施了集镇无塔供水项目;三是加快了集镇建设,改变了镇容村貌,新建了镇计生服务所、水利站、文化站、规范化派出所,对老粮站和车站房屋进行了改造,实施了公租房项目。

7、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扎实实施了民生工程,共投入民生类工程资金2000多万元,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新建了镇文化站和6个村的“农家书屋”,余畈村新建了农民文化乐园和幸福院;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认真落实“村为主”,扎实开展优质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扎实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了镇、村信访综治维稳平台建设。

8、党的建设实现新提升。一是抓班子,顺利完成了镇、村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了镇、村班子建设;二是强队伍,每个支部每年都发展新党员1-2名;三是建机制,健全完善村干部选择竞争机制,建立“村两委”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监督机制,建立了村干部的激励机制;四是抓规范,镇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村建立了为民服务大厅,实现村干集体办公,重点抓好余畈、古井园社区建设;五是抓载体。突出抓好“六个活动载体”建设,夯实了基础;六是抓活动。扎实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2014年被评为全省选派工作先进单位。

二、20xx年主要工作总结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1—11月份完成税收127万元,已基本完成全年任务;1—11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3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6%;1—11月份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5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90%。

2、特色产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传统产业稳定发展,以茭白为主的高山蔬菜产业稳定发展,新增猕猴桃、茶叶种植面积120亩,提高茶叶制作水平,实现茶叶增收25万元;二是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新种植大叶枸面积500亩,新建绿化苗木基地200亩,新发展茭白田套养套养甲鱼、泥鳅、板鸭1600亩。金塘村金松生态养黑猪、南田村爱大山公司生态养羊、大歇村秦华蒙公司生态养鸡养鱼发展势头好;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电子商务平稳发展,农村淘宝白果村淘宝站已于6月18日正式开业,累计网络销售额达到78.5万元,生态旅游和服务业发展等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3、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新修大歇张盛沟村至龙王村公路1.5公里,完成了金塘凤形水库至魏岭连接线水泥路、黄金、桃园胜利、新塘水泥路计6.1公里;新挖山塘14口,集镇无塔供水、迎水堰渠、万泪河大桥、日援南田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面完工,已投入投用。

4、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金塘村“万亩杜鹃花、百里映山红长廊”盛花季节有千余人来此处观光旅游,展现了的良好生态环境;黄金山庄等融休闲、养老、避暑、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取得良好效益,游人络绎不绝;文明创建深入开展,继续开展“三线三边”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文明创建向村、组、户延伸,形成常态化。

5、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作为省级美好乡村示范点的大歇村,我们正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所有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已完工。亮化工程、文化广场、村级服务大厅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河道整理及水利景观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民公园、农耕文化长廊建设、村庄整治、道路绿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6、民生社会事业深入开展。民生工程项目进展顺利,五个“一事一议”项目已全部竣工;敬老院主体工程已完工,现已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利用“5.29”计生协会日组织开展了“党的建设、安全生产、民生工程、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生态建设”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完成扶贫工作任务;加大农村文化挖掘力度,新建文化长廊;全面完成了农村社保任务,启动2016年五保低保调整工作;加大了镇、村综治维稳平台建设,建成综治维稳中心和应急救援大队,镇警民联调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了综治维稳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7、党的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充分发挥镇业余党校的作用,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组织“全覆盖”,新成立了老干部各支部1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联合体党支部2个;三是扎实推进党建项目化建设,从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深化密切联系群众机制、推行党员志愿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推动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突出抓好六大载体建设,夯实党的基础;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打造“从严治党”示范镇;五是推行岗位联系村民组制度。按照每相邻的三个村民组为一片的原则,将所有村民组划分为39片。从镇机关和部门单位中明确39个岗位,每个岗位联系一个片,做到岗片对应,人换片不换,确保服务群众到位。六是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干部考勤考绩、财务审批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依法行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为人民群众服务工作。

三、“十三五”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为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富镇、生态立镇、依法治镇、科技兴镇、民生和镇、文化活镇”六大战略,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美好乡村、文明创建、民生工程、扶贫开发、文化建设、社会管理、党的建设”八大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富裕、实力、生态、文明、和谐、平安、文化”,为建设“秀美乡村、风情小镇、和谐幸福”的而努力奋斗!

(二)、“十三五”主要工作预期目标是:1、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3、积极培植财源,实行增收节支,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5、实施精准扶贫,07年实现脱贫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6、进一步完善教育、人口和卫生、文化、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7、确保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取得新进步;8、努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的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坚定不移地抓好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富裕

(1)、做好传统产业的升级。稳定茭白和猕猴桃产业,重点抓好品种更新、提肥复壮、病虫害防治和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推行标准化生产,力争在品牌建设、产品进超市和出口创汇上取得重大突破;巩固茶产业,加强对老茶园改造、新建茶园的管理,强化对茶农的培训,提高采摘、加工、销售的能力和水平,新建标准化的茶厂2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入。

(2)、进一步扩大种养殖业规模。新建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基地1000亩,改造低产猕猴桃园3000亩;鼓励支持金松生态养殖黑猪、秦华蒙公司养鸡、爱大山公司养羊,加快养殖方式转变,逐步使养殖水平从低水平、分散性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发展,到2020年实现养猪羊超2万头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大力推广茭田养甲鱼、罗非鱼、泥鳅、黄鳝,到2020年放养2000亩,保护3000亩的目标。

(3)、培育新型经济联合体。加强对现有合作社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章程、管理办法、内部质量控制规则,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现代农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4)、做好基础保障工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做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工作,重点做好示范区的河道治理、道路拓宽、田坝加固、渠道整修,提升示范区的整体水平。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十二五期间年度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第2页: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建设实力第3页: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镇战略,突出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建设平安

2、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建设实力

(1)、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招商引资做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做好“筑巢引凤”和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商到我镇投资,年年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2)、加大对外争取支持的力度。充分利用镇是省林业厅帮扶联系点、特色产业的发展、良好的政治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跑省、市、县的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每年争取各级各类支持不少于500万元。

(3)、做好资源开发和项目库建设工作。念好“山、水、石”三字经,做好境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制作相关项目,制作项目库,对外发布。重点做好交通、水利、乡村旅游、环境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力争五年内实现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2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4)、做活旅游经济。“十三五”期间,积极培育、营销、展示“山水乡愁、慢游”乡村旅游主题,力争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支持配合古井园自然保护区的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加快二祖禅寺、迎水寺、五o一山洞的开发,打造金塘万亩“映山红长廊”和避暑度假村、农家乐的建设,大歇生态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使旅游业成为“十三五”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坚定不移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突出美好乡村,建设美丽

(1)、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文明创建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向村、组、户延伸,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垃圾分装和分类处理;深入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整洁卫生,无乱推乱停乱塔现象;加大文明创建的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督查考核长效机制,落实好门前三包,使其常态化。

(2)、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农村卫生环境管理力度,逐步建立镇村一体的垃圾清理管理制度,实行村收集、镇运输、镇中转、镇填埋的处理模式;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中心村庄污水处理;加大推进农村“一池三改”工作力度,实施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做好农户的改水、改厕、改圈工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条件。

(3)、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我们按照“一个集镇就是一个景点,一个村庄就是一道风景线”的大景区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美好乡村建设。镇党委政府确定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三年建中心,五年建全面”;总体布局是围绕“一核”、“两轴”、“四特”、“六中心、六带动”,“一核”即以镇区为核心,“两轴”即105国道和头陀--巍岭沿线,“四特”即四个方面的.特色文化:历史文化、禅宗文化、古文化、产业文化,“六中心、六带动”即六个村每个村确定中心村庄,通过中心村庄美好乡村建设带动周边村庄美好乡村建设。

(4)、发展生态林业。围绕实施生态保护工程、营造林工程、绿色致富工程、生态林副产品工程、生态保护配套工程,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对原有森林资源的开发管理,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划定禁垦区、禁伐区,严格保护;二是广泛开展村镇绿化,进一步提高集镇、村中心村庄绿化面积,继续抓好沿路、沿街、住宅区、社区等公共绿地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实现“村庄森林化,路渠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农田林网化,岗坡林果化”目标;三是加大名木古树、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对境内名木古树和奇花异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破坏、砍挖、贩运古树花草行为,严禁捕杀和贩卖野生动物。

(5)、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我镇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二祖禅寺、501遗址、枯井园保护区升级、映山红长廊等旅游景点,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进一步把山场推向市场,以大歇村与淮北客商成立秦华蒙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山场,发展生态旅游合作的成功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观光园,兴建农家乐,形成以旅游、观光、休闲、避暑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4、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实施精准扶贫,建设幸福

(1)、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按照“四年实现脱贫、五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我们积极部署,认真谋划,以产业扶贫和光伏扶贫为抓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启动实时监测反馈机制,让扶贫措施不但能够精准实施到个人,也让扶贫措施因地制宜,长效,可持续。到2017年,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高于、一确保”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财政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5%,全面摆脱贫困。

(2)、实施好民生工程。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要求,扎实实施好省、市、县安排的民生工程,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的推进 “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整村推进项目等工程类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进一步完善管护机制。

(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五年随着国家对水利资金投入的加大,水利将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我们将抢抓机遇,编制项目,争取支持,努力实施好“八小水利”:重点是实施好大小河流的防洪坝建设、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和开挖清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山塘水库的开挖清淤、堰渠的整修新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农田开发项目,加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

(4)、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一是力争修通大歇张盛沟至姚河龙王杨湾连接线,南田至头陀水泥路,并列入县级道管理;二是对境内所有桥梁进行普查,加快对病危桥的改造,力争改造危桥3座,新建桥梁2座;三是争取支持,加快中心村庄水泥路建设,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力争铺设组级水泥路20公里;四是加强对现有村组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建立管养机制,加快路肩和错车道的培植,保证通而畅,加快路旁的绿化工作;五是积极争取105国道改造升级。

(5)、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争取新建教师周转房和中心幼儿园,加快中学标准化校园建设;继续做好人口和卫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加强新型农民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民政、供电、广播电视、土地、武装、商贸、工商、关工委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坚定不移地统筹镇村发展,突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

(1)、进一步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政府和 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管理,规范合作社的运行,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示范带头、品牌创建、帮扶带动、科技培训的作用。

(2)、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理事会。我们以村或受益区域为单位,分别成立不同的理事会,加强对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的管理,理事会由受益村民选举产生。涉及全村人共同利益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成立村级理事会,如通村道路管理理事会、村文体设施管理理事会、村电力设施管理理事会等;涉及到部分群众受益的按受益区域成立理事会,如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事理会、通组道路管理理事会、水利设施管理理事会、村庄卫生环境管理理事会等。

(3)、进一步强化各项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的要求,坚持“一社一章、一会一章”的原则,每个合作社、理事会都要有自己的章程和相关制度。对理事会成员、受益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明确管理的范围、内容、方法和目标,所建的章程和制度都经受益村民大会通过,大家共同遵守执行。

(4)、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三个一”的方式解决经费来源问题,即:政府出一部分,群众拿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除了政策性政府出资外,镇政府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对村进行补助,群众出资由理事会按需要公开受益群众大会确定,同时组织和动员社会捐赠,并成立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基金,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十二五期间年度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第2页: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建设实力第3页: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镇战略,突出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建设平安

6、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镇战略,突出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建设平安

(1)、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镇、村信访维稳中心和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活动,做好稳控工作,畅通信访渠道;继续推行矛盾纠纷调处“四步工作法”,发挥警民联调的作用,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以创建“平安”为目标,制定平安创建计划,健全平安创建机制,落实平安创建责任。继续开展平安创建进社区、进单位、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

(3)、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好新《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重点做好建筑施工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森林安全等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强化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干群的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坚定不移的打造特色文化,倡导“四种”精神,建设文化

(1)、弘扬“四种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诚实守信的尚德精神”,通过十几年的摸索、总结、提炼出来的精神,将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弘扬和倡导,人民的“四种精神”将引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动力。

(2)、崇尚社会道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形成知荣誉、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积极参入“最美”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人倡导社会新风尚;积极培育“中国好人”1名、“安徽好人”2-3名、安庆好人4-5名。

(3)、挖掘文化资源。继续发挥文化资源挖掘队的作用,加大对挖掘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具有考古和收藏价值的文化古资源,搜集民歌民谣、诗词楹联,编制大歇村志、民歌、诗词等书籍。

(4)、广泛开展活动。依托文化站,建立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利用新建的余畈、大歇文化乐园、健身广场,结合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竞技比赛,尤其是农民运动会,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5)、培育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以龙鑫工艺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8、坚定不移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1)、抓班子,强化党委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党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扎实开展好各类活动;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度,重大事项会议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四是坚持各项规章制度,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2)、抓队伍,提高基层组织政权。一是加强村组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扎实开展“党务公开”和“阳光村务工程”,促进村级工作更加规范;三是继续执行村干部“双述双评”活动,有力提高村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村级工作督查考核,提升村级工作整体水平。

(3)、抓机制,提升工作合力。一是坚持党建督导机制,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实行按月指导、按季督查、按年考核制度; 二是科学建立了村干部激励机制,在全面开展双述双评基础上,将村干绩效与双述双评结果和考核结果挂钩,突出工作实绩;三是完善镇党委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借鉴学习文建明工作法,总结完善以属地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4)、抓宣传,内鼓干劲外树形象。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做好社会宣传和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二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弘扬主旋律;三是加强网络宣传工作,注重网络舆情;四是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服务文化建设。

(5)、抓廉政,提高抗腐防变能力。一是扎实开展“从严治党”十大工程,全面落实“十大工程”各项任务,努力建设具有“三力”型基层党组织和打造“三正”型干部队伍,打造“作风建设根据地、从严治党示范镇”;二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反腐改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本人和全体干部;三是全面学习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定期开展述职述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高尚情操和良好的心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脱贫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尤其重要。20xx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产业富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进一步巩固扩大茭白、猕猴桃、茶叶等传统产业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和品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养殖、生态养老休闲等新兴产业,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培育新型经济联合体,争取支持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

2、围绕“生态立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大造林营林力度,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巩固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建立健全促进森林和野生资源保护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争取支持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3、围绕“依法治镇”,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服务网络建设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综治维稳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大力弘扬人民的“四种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平安、教育卫生和计生工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围绕“民生和镇”,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进一步落实民生工程任务,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在生产生活水平;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完成2016年脱贫任务;实施好大歇村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白果黄湾生态流域治理项目,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5、围绕“文化活镇”,提升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发挥文化挖掘队的作用,挖掘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加快镇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乐园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上台阶;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6、围绕“从严治党”,促进党建工作常态化

收获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篇6

——在全县广播电视工作暨效能行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修言

(2011年6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一五‛时期工作,规划‚十二五‛期间目标任务。下面,我就‚十一五‛做简要回顾,对‚十二五‛规划进行简要安排,供同志们讨论。

一、‚十一五‛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广播电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主要体现在:

(一)新闻宣传成绩喜人。积极改进宣传方式,强化中心工作宣传,新闻宣传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十五‛对比,‚十一五‛期间,广播用稿7600篇,比增10%,对上用稿1180篇,比增110%;电视用稿6400篇,比增10%,对上用稿1150篇,比增216%;制作各类专题片、汇报片122部,比增508%;组织创作49件作品,获61个奖项,其中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11项、市创新奖1项、市一等奖15项、市二等奖8项、市三等奖22项,比增323%。《政和之子在军营》、《政和之子在上海》、《政风行风面对面》等系列电视专题片给观众留下深 刻的印象。

(二)事业建设业绩突出。投资1000万元,大力实施乡镇村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完成外屯、镇前、澄源、杨源四个乡镇81公里长的‚光纤主干网‛联网工程,结束了乡镇主干网租用‚电信网‛的历史。五年新增光纤行政村69个、场5个、自然村254个,行政村联网率从2005年的41%增至96.8%,从全市倒一跃升到全市第一。投入500万元,大力实施有线数字网络改造工程,于2010年全面完成城区、各乡镇以及120个行政村、15个场(矿)、421个自然村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其中30个行政村达到‚双向、交互、多功能‛的要求,网改的标准、质量、速度属全市第一(2010年全市其它市县区的城区数字电视网络未改造结束);建成了18.5公里长的城区主干网管道,形成全市唯

一、全省极少的全城环网。在全市各县市率先启动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整转用户6800户,占全市整转用户的53.6%,整转标准、质量、速度位居全市第一。与移动公司合作发展宽带业务,全县发展用户近1900户,发展速度位居全市第一,用户位居第二。完成省局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高山台改造项目---熊山顶电视转播台改造工程。完成省局部署的县至乡镇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建设。购置了镇前、石屯、岭腰三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办公楼及澄源、外屯二个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地基。高质量完成了岭腰西坑后源和铁山湖里新村两个灾后重建点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5%,是全市各灾后重建小区中唯一使用有线数字电视的县。提前完成高速和省道指挥部指定的红 线内杆路迁移工作,受到奖励和表彰。丰富电视荧屏,模拟电视节目由2005年的28套增至目前41套,数字电视传输124套节目。积极实施‚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放映5585场次,其中公益片4482场次、商业片809场次、科教片294场次。

(三)行政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开展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查办案件41起,强行拆除134套、动员上缴206套、动员自行拆除1308套、没收接收天线120套,接收机20只、高频头20只;取经地下销售窝点6家,涉案金额近7万元。开展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活动,查办案件8件,处罚款10000元。开展有线数字电视‚私拉乱接‛专项整治活动,清查用户2.6万户,整治发展用户2406户,追缴有线电视安装费和收视费近80万元,年增加收视费30余万元。查处非法从事IPTV(互联网电视)案件1件,责令限期整改。协同公安机关查处破坏、盗窃有线电视设备设施案件12件,破获犯罪团伙2个,抓获犯罪分子8人。查处交通肇事和工程施工损坏有线电视设施案件18起,追回经济损失62800元,有效地维护广播电视权益,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在2010全省广播电视行政执法工作会议上我局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市)级局做典型发言。

(四)安全播出体系健全规范。成立了安全播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政和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要时段,实行值机员、技术员、行政领导的‚三级值班制‛。建立了一支以新闻采编播人员为主的节目监看监测队伍,制定 了《监看监测排班表》、《监看监测情况登记表》、《广播电视机房管理办法》、《广播电视机房值机员无差错奖励制度》、《错播漏播误播处罚制度》;与相关部室签定《安全传输目标责任书》。与电力部门、通讯部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隐患。在广播电视播控机房装配安全播出预警系统,对广播电视播控机房的供电和防雷系统进行全面改造,购置了UPS不间断电源,确保了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

(五)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进行内部机构调整,成立了岭腰乡广播电视站、县广播电视稽查大队、县兴业广播电视发展有限公司、督查室,恢复了熊山街道办广播电视站,将工程部调整为事业部,各乡镇收费中心升格为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政务管理要求,又符合广播电视行业目标的以责定编,以岗定人,责任明确、指标合理的量化考核目标管理模式的《政和县广播电视系统规章制度》。该制度由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请假制度四个部分组成,内含用人制度、目标管理、财务制度、设备采购、综合治理、依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8个项目,约70余项内容,200多条条款,涵盖县局所有部门。对乡镇广播电视站实行了‚一支笔审批、一个帐户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实行了‚定人、定标准‛的招待制度,杜绝‚乱吃乱喝‛行为。在局机关实行电脑考勤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开展了‚用户、安装费、收视费、材料费‛的四核查和‚乱照顾、乱减免、乱收费‛的三乱清理工作,清理用户215户,清理收费项目2项,追缴收视费26402元,规范了有线电视收费项目和权限。建立健全了《机关效能八项制度》、《机关效能监督台帐》、《服务承诺 制》、《投诉工作暂行办法》、《政务公开五项制度》、《广播电视设备采购暂行办法》等20多项配套制度,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办公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六)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力度加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已教‛等办法,大力实施‚内增素质、外塑形象‛的人员培训战略。主要是成立广播电视技术学习小组,学习调研数字电视技术、有线电视宽带技术。邀请我县法律专业人士对部室主任、站长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邀请厂家资深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广播电视新技术培训。按照‚择优选送、注重实效‛的原则,选送50人次人参加新闻采编播、广播电视技术、行政管理等培训教育。利用内部人力资源,举办解扰器、放大器技术、村级广播电视维护员等培训班。‚十一五‛期间,累计培训人员近600人次,培训范围基本涵盖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各类工种。

(七)单位运转渐入良性循环。主要表现在债务减轻,偿还历史债务500万元,债务从1300万元减到800万元;经费创收提升,从2005年的400万元提升到目前600万元。妥善解决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和联通公司拖欠光纤租凭费的历史问题。对正式干部职工政策性增资部分及时兑现。解决了系统内临时人员的身份问题,纳入企业用工管理形式,实行以岗定酬的工资方案,工资平均增幅超过100%,办理了‚五险一金‛(意外伤害、医保、社保、失业、工伤、住户公积金),稳定了基层队伍。局机关每间办公室配置了空调、电话、饮水机、电脑,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对工程和设备做到‚验收合格、及时付款、绝不拖欠‛,五年来共支付工程、设备款1650多万元,各类利息近400万元,偿还旧欠500多万元。提高了单位的信誉度。

(八)党建、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廉政文化建设的七个一‛、‚办公楼道文化‛、‚防腐倡廉‛、‚广电发展我先知、寻找差距迎头赶‛、‚企业文化建设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转变工作作风‛、‚金点子工程‛、‚格言、警句、座右铭征集‛等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工会委员会,在全县首家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并相应组织开展了‚帮扶帮困‛、‚捐资助学‛、‚送温暖、献爱心‛、‚迎奥运、庆五四‛、‚庆三八‛、‚庆五一‛‚迎新春联欢晚会‛等主题活动;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感党恩‛主题活动,分批组织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到海南、杭州、厦门、平潭、将乐、千岛湖、乌镇、周庄、无锡影视城、江西山清山、上铙集中营、安徽黄山、上海等10多个发达、旅游和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陶冶情操;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组织职代会进行社保、计划等重大事项决策,促进了广播电视工作的健康发展。以‚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既‚争创第十一届文明单位‛为总体目标,围绕‚团结勤俭、热情好学‛的企业文化精神,相应开展了‚树广电新风、创优质服务‛为主题,以业务培训、技术服务、咨询指导为内容的‚送技术下乡‛服务月活动,开展了‚懂礼数、讲文明、促和谐‛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开展了‚流程我最简、办事我最快、政策我最优‛的机关效能‚建设年‛、‚巩固年‛、‚提升年‛活动,并与县效能办联合开展‚第一届广电企业文化 示范(部室)站‛评选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创建活动,提升了社会形象,达到了‚有活力、有效率、有形象‛的预期目标。

(九)集体和个人获得荣誉多。‚十一五‛期间,集体和个人获得的综合和单项奖近50项,其中有省六个厅局联合授予‚全省打击盗窃破坏‚三电‛工作先进集体‛;省局授予‚全省技术维护工作先进二等奖‛; ‚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荣誉;市局授予‚南平市广播电视工作一等奖‛、‚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工作‛、‚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广播电视社管工作‛,县委政府授予‚创业竞赛‛、‚计生工作‛、‚综治工作‛等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获得政风行风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获得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局办公室信息工作连续四年荣膺省市第一名;县电视台新闻部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十佳青年文明号‛、经济信息部荣获‚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巾帼示范岗‛、运维部荣获‚市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黄昌才获得‚2007—2010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状‛,市局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广电系统开展向黄昌才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局推荐黄昌才同志参加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激情、奉献----2011年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人‛候选人,叶映同志、余晓明同志荣获‚政和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叶映同志还荣获‚福建省十佳县域青年电视工作者‛称号、叶维荣同志荣获‚南平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二、‚十二五‛工作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县广播电视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基本建成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列为国家‚十二五‛时期‚十项主要任务‛之一。省市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出台一系列重要意见和政策措施,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县广播电视发展确定了总体方向。我们要务必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实现广播电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根据省市局和我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我局在‚十二五‛时期要重点推进以下四项工程:

(一)媒体建设工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和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发挥广播电视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改进和加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加针对必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大力推进宣传创新。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二)公共服务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二是完成333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三是完成223个已通电自然村有线电视小片网改造;四是推进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五是完成熊山顶转播台上山公路建设。

(三)数字化工程。一是继续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 网改造,全面实现数字化,80%实现双向网。二是完善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和播出数字化网络化。三是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四)产业推进工程。一是广播电视台办公楼及多厅电影院建设。二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业务发展。三是运用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车载电视业务。四是农村广播电视服务站建设。五是乡镇广播电视光纤入地管道工程。

展望“十二五” 再写新篇章 篇7

刚刚走过的“十一五”,是新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5年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面对成绩,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等诸多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仍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应该明确发展的主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新中国的发展战略由“国强民富”到“民富国强”的巨大转变。在“十二五”时期,树立一种新的发展思维和发展理念,建立一种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富民强国”。“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切实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研究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那么,“十二五”期间,具体应该如何谋篇布局,才能实现未来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各行各业应该如何举措,才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应该如何作为,才能实现由“国富”到“民富”巨大转变。

上一篇:水利水电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情况报告下一篇:美国拉文大学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