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历史

2024-08-01

徐州历史(共6篇)

徐州历史 篇1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与徐州有关的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揭晓(附名单)

徐州日前评选出了十位历史名人。他们(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彭祖(尧舜)、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 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铜山县张集镇政府、徐州迅达车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电信天翼3G杯“徐州十

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自8月3日启动以来,经过媒体宣传、读者推选、专家学

者的反复论证,适当考虑到入选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历史成就与贡献等因素,最终确定了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

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 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 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 ”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 :“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

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 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 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 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 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

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

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 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 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 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称项羽是 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 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前202

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 ;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 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

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建元三年(前138年),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王死,从乌 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匈奴发兵讨乌孙。解忧请汉支援。汉发兵15万,五

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 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

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 ”,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 张良后裔。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 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 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顺帝时(125 —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 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张道陵“白日飞升”后,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 古碑记其事。

7【刘裕】

刘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 领。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官至相国,封宋王。元

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

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420年,禅晋建

宋,为宋武帝。

8【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李

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 州。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975年宋灭

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三年后的“七夕”之 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 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

峰性成就。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

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

有的一名状元。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内容

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 之美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受乡试中舞弊案影

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此后终生未仕。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

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顺。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美术教育家,中

国山水画一代宗师。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画,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

徐州历史 篇2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徐州是个“山包城,城包山”,山清水秀的山水古城,自然景观条件十分优越。4000多年的文明史还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的人文景观,其中尤以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最为夺目。在对徐州的自然景观特色与人文景观特色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城市特色。

1.1 山

徐州四周群山连绵,早在宋代,苏轼就称徐州“其地三面披山”“其城三面阻水”;苏辙在《黄楼赋》中也称徐州“缭青山以为城,引长河以为带”。这些描述都很贴切地反映了当时徐州之山与城的格局。山体既是城市天际线、观景点、标志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城市的发展形态;此外,沿山地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是徐州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彰显了徐州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1.2 水

徐州的城市水体亦丰沛而有自身特质,其地古有汴水、泗水交汇,后又为黄河故道与京杭运河穿流。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徐州新建的云龙湖与整治后的黄河故道,更如明珠玉带,为古城增色。目前,云龙湖、故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是徐州城市水系的主体。沿湖地区丰富的景观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得云龙湖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其对城市的影响将越来越强,并将成为带动城市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的主导动力;进入新世纪后,河的交通功能逐渐弱化,但旅游功能,景观廊道和生态廊道价值更加突显,挖掘沿岸景观、人文资源,打造城市特色旅游路线成为发展重点。

1.3 古城

徐州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其建城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古史传说中的大彭氏国。徐州在城市布局上,由于建城时西、北、东三面临水,当时水患频繁,故城墙呈弧形,从而城廓打破了北方城市通常的方形形制而略呈半圆形,兼具南北风格的规整与自由之长。由于历史上屡遭洪水泛滥,新城重建于先前的城池之上,因此徐州城表现为“城上城”的奇观。目前,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已经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

1.4 文化

徐州历史文化的定位与主题特征非常突出,楚汉文化和战争文化是其最具有突出优势的历史文化要素。但是,楚汉文化多体现在传说记载以及陵墓画石上,以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和汉墓为代表,战争文化也多见于历史记载,少实物遗存,所以在保护中存在很大难度,不宜凭空复原重建,而应建立有效的展示系统,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徐州历史文化的主题明显偏向于非物质文化类,物质遗存特色不鲜明,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或名人故居,其中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而城墙、城门、街巷格局的主体风貌也早已不在。

2 历史文化要素引导

2.1 历史文化体系梳理

通过对徐州的城市特色以及历史资源的梳理,可以归纳出徐州的历史文化体系为:山水文化体系、楚汉文化体系、战争文化体系。将徐州的历史文化体系投影到城市空间中,通过对历史文化遗存空间分布的解析,从宏观上构建以“山、水、古城、文化”为主线的历史文化时空体系——“一核、一廊、两带”。

故黄河环抱而成的老城是历史文化的核心,不仅延续了徐州的城市历史记忆,还强化了徐州城市总体形态控制的老城中心的城市历史意向。而沿故黄河的滨河文化景区跨越了徐州城市发展的时空,可以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走廊。云龙山水则是徐州重要的景观资源,其中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彰显了徐州城市总体形态控制中“山水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最后,徐州汉王墓群环绕徐州市区,这些几成序列的汉王墓与徐州群山相结合,是徐州楚汉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楚汉文化同时也是徐州历史文化的品牌。

2.2 历史文化片区特色保护

历史文化片区作为城市历史结构中的重要节点,需要对其高度和开敞度进行控制,保护其传统街区肌理和历史风貌。徐州现存历史特征比较突出的共有13个历史文化片区。对这13个历史文化片区,应结合其历史发展的脉络、特点恢复和重塑其历史空间。户部山历史文化片区、云龙山历史文化片区、回龙窝历史文化片区分布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应保留其传统的街巷格局和尺度关系,通过空间重塑以恢复历史的原真性。九里山历史文化片区、淮塔历史文化片区应突出战争文化的主题。楚王山历史文化片区、狮子山历史文化片区、驮篮山历史文化片区、北洞山历史文化片区、龟山历史文化片区、东洞山历史文化片区、南洞山历史文化片区、卧牛山历史文化片区保留其楚汉文化的特色。

2.3 历史文化轨迹展示

徐州的城市历史文化丰富,但缺乏系统的展示,通过建立主要历史旅游线路将徐州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串联起来。

2.3.1 故黄河文化展示系统

故黄河自西北流向东南贯穿市区,全长7 km,它不仅是构成徐州古城环境风貌的一大特色,而且是徐州古城蹶而再起,衰而复振,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徐州故黄河文化的展示系统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对水体的设计,净化水质,使故黄河发挥其水体的生态效应,对于河道来说则要收放有致,并对部分河段水景进行针对性景观设计,丰富其河道景观;故黄河串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针对不同地段应对两侧历史空间进行主题设计。

2.3.2楚汉文化展示系统

徐州的楚汉文化多体现在传说记载以及陵墓画石上,由于目前学术界在徐州乃至全国的汉代城市建筑方面都缺乏足够的技术资料,所以对这些特色资源宜以博物馆与研究院为载体,不宜凭空复原汉代建筑与场景,否则容易造成历史信息的错误传达,并且产生互不协调的仿古造假建筑,使珍贵的楚汉历史文化资源庸俗化。现阶段,可将汉王墓、汉画像石馆和徐州博物馆与旅游线路结合起来,成为游览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展现徐州的历史记忆。

2.3.3战争文化展示系统

根据史料统计,4000多年来,发生在徐州及其周围较大的战争就有200余起,平均每20年就有一起较大的战争。这在我国城市当中极为罕见。徐州的战争文化也多见于历史记载,少实物遗存,所以应该严格保护九里山、子房山等传说中的古战场所在的自然山林地势,戏马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这类具有标志性的景观节点应该以其内容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以显现徐州的战争文化。

2.3.4民间传统文化展示系统

徐州市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这些不但是徐州市域现代丰富的文化、娱乐资源,也是具有相当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重要的文化特征,现阶段徐州的这些民间传统文化未能得到系统的展示。对徐州历史城市的地方性民俗风情,可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到城市设计中去,体现徐州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城市的文化魅力。通过修建博览馆,民俗文化一条街,以主题的形式在空间上落实,使民俗文化得以创造性的显现。

摘要:通过对徐州老城山、水、古城、文化等特色的归纳,构建了徐州的历史文化体系,从历史文化体系梳理、历史文化片区特色保护、历史文化轨迹展示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徐州历史文化要素,最后将所有的历史文化要素通过相应的展示系统表现出来。

关键词:城市特色,历史文化,要素,文化展示系统

参考文献

[1]李瑞林.徐州访古[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90.

徐州历史 篇3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并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三角区域范围由原来的15+1,即15个地级市和上海市,扩大为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有专家认为,泛长三角区域还应扩大到安徽、江西和福建三省。

长三角扩容和泛化,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官员们和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徐州,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连接带,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早就有着融入长三角的渴望,但此前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合作机构举办的活动中仅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会议。如今,在长三角扩容和泛长三角的构建中,徐州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将如何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和合作?如何在与周边省份的横向联合和协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长三角》记者专程赴徐州采访了该市市长曹新平。

《指导意见》对徐州意义重大

记者:曹市长,长三角扩容和泛长三角的构建如今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曹新平市长(以下简称曹市长):研究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有两大特点:一是从世界经济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二是从全国生产力布局看,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持续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指导意见》对徐州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长三角的扩容和泛长三角概念的提出,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有机统一起来了,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条。一个空间区域应该有三种性质,即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长期以来这三个常常是分离的。如徐州,它的行政区域属江苏,经济区域又属淮海经济区,文化区域又属于汉、鲁文化。原来狭义的长三角经济圈主要是上海和江苏、浙江的沿海城市。仅仅局限于这个区划,不利于增强上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现在把这一概念扩大到一市两省的所有城市,有利于推进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就徐州而言,我觉得好处有这样几点:第一,有利于徐州经济向心发展。这个心就是心脏的心,是上海,我们在构建整个产业体系、交通规划、人才引进和输送等方面就有了一个目标。第二,有利于徐州承接上海经济圈、特别是苏南地区产业和资本的转移。这对徐州加快新型工业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和区域辐射力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推进的作用。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在交互作用,特别是在宏观调控中,政府这只“手”宏观调控的力度很大,在规划制订、土地管理、优惠政策等方面,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不把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话,就会形成行政壁垒。《指导意见》对长三角产业转移有着现实意义。如果苏南产业转移到苏北,江苏省有一条规定,可在苏南贷款,可用苏南的资产作为抵押担保,然后把资金引进来,这就是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好处。如广东的资产转移到苏北,就不会享受到这一政策。第四,有利于全面加速徐州的对外开放。随着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之间经济社会交往的加深、人才智力的双向流动,会使徐州的本土文化更具包容兼蓄,使徐州更加现代化、国际化、前沿化。

实行“四个对接” 思想观念是第一

记者:多年来,徐州虽然只是长三角的“观察员”身份,但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方面仍然做出了积极的不懈的努力,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曹市长:徐州处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又处在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连接带,这一中间地带虽然可以集两大板块的优势,但也容易被边缘化,如果我们不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区域中心的集聚辐射力,就有可能由区域高地退化为经济洼地。所以,近年来我们围绕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一,思想观念的对接。经济发展的长久支撑力还是文化,文化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但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支撑力会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有强有弱。在战争年代,徐州的文化对军事、政治的支撑力较强。但到了和平时代,它对经济的支撑力就显得有些不足。如今的苏南毕竟已走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这一时期相适应的观念也必然是先进的和开放的。因此徐州要融入长三角,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融入,接轨上海关键要在发展理念上接轨。我们要学习苏南的先进经验,当然也要汲取苏南的教训。不然,徐州就没有后发优势。后发不叫优势,是落后,要由落后变成后发优势,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吸收先发地区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开发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市土地开发等方面,积极引入上海和苏南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强化城市经营管理,推进项目建设精细化,为徐州的发展注入活力。

第二,制度设计上的对接。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除了观念就是制度。我们现在的体制机制改革同苏南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苏南所有的改革方案倾向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导向作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依据。徐州在今后的制度设计上,要不断强化诚信、法治、竞争三大理念,抓好制度设计,结合本地情况,向苏南学习,这是融入长三角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第三,主动承接产业资本的转移。发展本地有特色的产业和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是不矛盾的。徐州这个城市与其他的苏北城市不同,城市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但就城区的发展水平而言,我们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工程机械、能源、食品等产业都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教育资源在江苏省仅次于南京,市区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较高,我们不亚于长三角的其它一些城市。徐州与苏南最大的差距是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太大,城、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上海和苏锡杭等长三角城市一直是我们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我们在上海专门设立了招商联络办,与苏南的开发区建立了南北共建合作关系;每年都在长三角城市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借助长三角这一产业资本汇聚平台,成功引进了中能多晶硅、沃尔玛、苏宁、上海绿地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我们重点对接四个方面的产业转移,叫“4+1”,“4”就是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产业、商贸物流旅游业,力争到2011年打造成四个千亿元产业;“加1”就是纺织服装业。融入长三角必须与长三角实现经济一体化,产业的研发中心可在上海、苏南,但加工制造基地在徐州。

第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融入。长三角的龙头在上海,长三角的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都呈现向上海发展的态势,否则就不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徐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紧紧抓住京沪高铁建设的重大契机,全力做好高铁徐州段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发挥徐州作为京沪高铁上重要交通节点和枢纽城市的作用;二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将规划建设徐淮铁路,进而打通徐州-淮安-上海的城际铁路;三是在公路交通建设上加大力度,特别是围绕构建与长三角间的快速通道,强化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四是发展航空。徐州观音机场经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在目前已开辟20条国内航线和香港临时包机的基础上将有大的发展。这样,徐州就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融入长三角,在不远的将来融入2小时经济圈。

记者:今年以来,徐州在苏南等地频频招商引资也是硕果累累。

曹市长:是的。今年六、七月份,我们分别在无锡、苏州、绍兴等地举办以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投资招商推介会,共签约了55个项目,吸纳了长三角近150亿的产业资本。在上海的招商活动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中生有”,创造新的产业。比如,新能源多晶硅这一先进技术原在苏南发展,但它必须依赖大量电力。徐州是能源基地,我们靠优势把它吸引过来,现在徐州可达到年产1万吨多晶硅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将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多晶硅生产基地;还有一个是“从有到大”,延伸产业链。我们非常强调按照产业链来招商,强化招商选资,这样成效快、质量高。徐州沛县的铝和煤电生产基础很好,我们就重点发展煤化工和铝的深加工;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有很好的基础,我们就引进相关的企业与之配套。如徐工集团现在正和韩国的一家大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又如食品产业,我们的高效农业在江苏名列第一,但深加工水平还不高,我们就引进一些内外资高效农业的深加工项目,把产业做大。

准确功能定位 加快融入长三角

记者:曹市长,在新的长三角概念上,徐州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有哪些优势?

曹市长:徐州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有三个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在长三角范围的江苏城市中,徐州不同于南方一些城市,他们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但不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1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理中心、经济中心,而且距南京、济南、郑州、合肥均在300公里左右,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和中西部开发地区的连接带、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南北对接、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特征。二是交通优势。前面已讲到了。特别是京沪高铁建成后徐州到北京和上海都只需要2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与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时空距离;徐州又是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点,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交通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三是市场辐射优势。徐州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很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也很强,在淮海经济区内有无可替代的市场占有优势。目前,我市的彭城广场中心商圈,外地的消费者约占到1/3,节假日几乎占了一半,不少周边城市的居民都跑到徐州来买房子。

徐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既要融入长三角,还要融入环渤海,放大徐州的区位优势,这也是《指导意见》所要求的。否则我们融入长三角与其它长三角城市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记者:您觉得徐州融入长三角应是怎样的功能定位?

曹市长:我们要突出两大特点:一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刚才我已谈了几个方面。对徐州的政府来说,重点要做好载体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政府要为投资者创造一个优越的政务环境、产业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企业在徐投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二是徐州要成为泛长三角城市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物流旅游中心。

记者:对照《指导意见》,长三角要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徐州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曹市长:目前徐州还处在新型工业化的中前期、城市化的加速期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期,这几方面必须协调推进。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长三角的产业定位,也是徐州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导向。从徐州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一方面,要继续以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方略,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集聚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围绕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一轮规划编制和政策意见的出台。总体考虑是紧紧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融入长三角的目标,抓住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努力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经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淮海经济区的商贸物流旅游中心,基本形成区域性的商务服务、科技创新高地,成为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先进地区之一,成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记者:徐州在全方位融入长三角的实现路径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州历史 篇4

(三)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愤世嫉俗的情怀表现为‘超世’的孤傲独行,……这种超世主义后来为不事权贵,不媚时俗的刚正不阿之士们无数次地效仿。”材料评析的是先秦()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2.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4.《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载:“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该现象缘于()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 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 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 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

6.谭嗣同称“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谭嗣同在此赞扬两人都()A.批判君主专制 B.赞成民主自由 C.主张工商皆本 D.提倡经世致用

7.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顽固派在攻击近代某思想家时说:“其谈治术则专主西学,欲将中国数千年相承大经大法一扫刮绝,事事时时以师法日本为长策。”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魏源 B.张之洞 C.康有为 D.胡适 9.1904年,广东女子梁氏,在为她死去的未婚夫守寡八年后,与一青年结识,双双赴香港登记结婚。这一事件使全村震怒,欲按先例究其罪却被香港地方政府依法拒绝。这一事件说明社会风气的进步需要()A.西方文明引导 B.政府政策保护 C.先进人士倡导 D.经济发展推动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该规定集中体现了()A.君主立宪原则 B.民主共和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直接民主原则

11.据统计,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人数19.66万人,1915年商会增至1 211所,入会人数达23.85万人;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D.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12.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A.动摇了旧思想统治地位 B.弘扬了科学民主精神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13.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A.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挺进中原,战略反攻 D.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1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价值,从根本上体现在她使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逐渐失落、荒芜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养料滋养之中,得到新的开垦,从而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新的整合。”材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A.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B.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 C.西方宪政的本土改造 D.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15.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一届政协 C.一届人大 D.中共八大

16.《联合国宪章》第2131号决议表示:“任何国家,无论为任何理由,均无权直接或间接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外交,故武装干涉及其他任何方式之干预或对于一国人格或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事宜之威胁企图,均在谴责之列。”与该决议吻合的外交方略是()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17.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皆不得超过两届。这些规定的目的是()A.完善民主,发展经济 B.有法可依,依法治国 C.轮流执政,实现公平D.主权在民,民主集中

18.1954年1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沈阳市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经过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和扶植,生产获得显著发展,年生产总值达数亿元。这一成绩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市场经济的刺激 C.责权明确的促进 D.公私合营的激励

19.“它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教训和计划经济的弊端,明确了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思路,因而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该评价主要是基于邓小平南方谈话()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阐明了发展经济的手段 C.强调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20.1957年年初一些人对《解放日报》转载的《我的丈夫,我的蜜月》进行批评,认为党报不适宜登这样生活化的文章,还有人上纲上线认为这是黄色文章。毛泽东听说后表示:“党委要给报纸一个方向,让他们按方向自己去办。搞方向就是领导,但不要干涉过多。”毛泽东在此强调科技、文艺的发展要()A.坚持双百方针 B.强调阶级斗争 C.贴近群众生活 D.提倡兼容并包

21.学者罗伯特·勒纳说:“梭伦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勒纳认为这一措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有利于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B.恢复了雅典债务奴隶的自由 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22.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敕令曰:化内之民,齐心为国。荣辱与共,方为正法。是以今后,万民平等,一切行省民,尽为公民。该敕令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 B.规范罗马官员的行为 C.扩大罗马公民的范围 D.提高罗马帝国的声誉

23.布克哈特评论但丁时说:“他对于这些问题的发言——往往只是很少几句话——也没有一句不是他那个时代的最有分量的语言。”“那个时代最有分量的语言”应该是()A.理性主义 B.宗教主义 C.禁欲主义 D.人文主义 24.马丁·路德指出,“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上述论述旨在()A.否定宗教信仰 B.宣扬信仰得救 C.主张民族国家 D.批判专制王权

25.美国联邦党人弗希尔曾说:“州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其它州态度冷漠,往往还带着仇视、恐惧和厌恶。”1787年宪法中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是()A.三权分立制 B.民主共和制 C.责任内阁制 D.联邦制 26.1921年,列宁在会见美国富翁阿曼德·哈默时表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列宁使苏俄“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27.漫画是记录历史的一种方式。右图是一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帽上英文是“DOLLAR”,机器前方英文是“MARSHALL-PLAN”),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意在()A.控制欧洲各国 B.促进欧洲联合 C.稳定欧洲秩序 D.推动欧洲复兴

28.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戴高乐则表示,“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他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法德的和解()A.消除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 B.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C.促进了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 D.表达了消除民族主义的设想 29.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亦即在光的照射下,由金属逸出的电子的能量和光的强度无关,但和波长有关。这一解释主要是基于()A.经典力学 B.量子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30.“(作品)大都在杂乱无章的表层结构下面隐伏着一种完美和谐却又耐人寻味的深层结构。”下列作品符合上述评论的是()

A.B.C.D.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31.将圆匀的笔画改为方折,提高书写的速度,书法中的这一变化始于隶书。()32.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批判继承儒学,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到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4.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在此卢梭强调的是人民主权说。()35.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暴力的方式取得政权。()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36.(10分)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37.(10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材料二 可以说,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民族国家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推动者。但是,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挑战了原有国家的稳固地位。这种新变化主要体现为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以及个人和国内团体力量的增强。前者超越了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和边界;后者削弱了对国家的信任和依赖。因此,如麦克格鲁所说,全球化经常与“领土性民族国家的危机”密切相关。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0世纪末,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民族国家和经济全球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载体有哪些?请列举两例(2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10分)。

38.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从思想和实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和先进方案分别是什么?(2分)

(2)地主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救亡实践?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3)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经验,为改造中国进行了哪些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4分)

(4)无产阶级最终完成救国救民任务,其革命道路是什么?形成了怎样的指导思想?(2分)

2018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三)(徐州市)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B 6.A 7.C 8.C 9.B 10.C 11.D 12.A 13.B 14.A 15.B 16.B 17.A 18.A 19.C 20.A 21.C 22.A 23.D 24.B 25.D 26.B 27.A 28.C 29.B 30.D

二、判断题:

31.A 32.A 33.B 34.A 35.B

三、材料解析题:

36.(1)职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或据材料具体展开。(1分)官制:三公九卿制。(1分)(2)弊端:行政效率低下。(1分)成因:程序繁琐;相互牵制。(2分)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1分)(3)变化:宰相权力大大削弱。(1分)制度因素:二府三司制。(1分)(4)趋势:相权逐渐削弱。(1分)原因:加强皇权的需要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分)37.(1)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任答4点)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成立。(1分)(2)变化:20世纪60年代前:民族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20世纪60年代后:民族国家的职能被经济全球化弱化。(2分)载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任答两点2分)(3)认识:趋利避害,在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积极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问答题:

徐州太极春潮起 篇5

太极拳公开赛开幕式现场

5月16日至18日,淮海控股集团杯“2015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在徐州市体育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02支代表队的近千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比赛。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江苏省体育局、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省武术协会、徐州市体育局、市武术协会承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及江苏省体育局、徐州市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赛事开幕式。

5月25日至29日, 2015年全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骨干培训班和全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资格班在徐州市举行。受国家武管中心的统一指派,武世俊、黄光辉、王晓娜、洪日镜、李斌、朱永光等武术名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学员进行了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长拳、自卫防身术等规定段位拳的系统教授。通过5天的共同努力,有140多名学员完成培训,顺利通过考评,取得了中国武术协会签发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分项合格证书,同时申报指导员、考评员资格的学员均获得资格证书。

培训班学习现场

武世俊(左)教授学员

徐州美术社团沿革 篇6

关键词:变革;中西结合;多元化

一、20世纪20年代初变革脉系

(一)社团主旨的转变

辛亥革命后,社会思想的变革引发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有的画家通过自己所学召集各方人士保存国粹,同时做出改变使社团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再是提倡风雅的文人集会。有的画家与志同道合之士接纳西方文化教育,研究中西艺术不同,在徐州大兴艺术教育,拯救文化的衰败。

(二)社团主体的变革

科举制度在1906年被彻底废除,儒家经典出现继承问题,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消失,文人的身份出现了新的变化,也促使徐州传统美术社团的主体成员由原先的绘画名士为主,转为专业的画家居多。新文化运动的到来带动了徐州美术的发展及教育的兴起,晚清时期徐州美术社团的文人逐渐转变为教师的身份,连同接受新式教育的徐州学子,通过社会的发展他们逐渐成为新的文化主体。

(三)西化社团的出现——欧亚艺术研究会(1920年)

1919年夏天,王继述和其长兄王寿仁、邻居兼画友王琴舫,省立徐州第七师范的校友王之云,画友张金石、阎咏伯等青年画家经常聚集在快哉亭,研讨西洋美术与中国绘画之异同,交流艺术创作心得、互相观摩作品。于民国九年(1920年)成立“欧亚艺术研究会”,旨在徐州开展艺术活动,发展地方的艺术事业。其会员有王继述、阎咏伯、王琴舫、萧龙士、王子云、王寿仁、张金石、何晓村、刘峰青、司香谷、李兰阶、章亚古、周鸿业、秦席之、汪东迁、陈兰圃、何振东诸等,有一部分成员是传统书画会集益书画社的成员。这些画家,看到许多爱好艺术的青年学画心切,而又苦于求师无门,遂有创办徐州艺专之宏志,发展美术教育事业为社团主旨的新方向。

二、20世纪20年代后的发展脉系

(一)美术社团对推动徐州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4-1938年)成立的积极作用

20年代是徐州教育发展的年代,教育思想、办学理念都受到国外教育的影响①及新学的影响。在“欧亚艺术研究会”的一些热心美术教育之士的继续努力和积极筹备之下,办学工作有了进展,徐州私立艺术专科学校于1925年8月27日正式开学,上课时已有学生9人,不久又增至14人。初办规模虽很小,之后有所发展,逐渐成为一所有规模的艺专学校②。

艺专的教师也主要来自“欧亚艺术研究会”的成员,山水画教师阎咏佰、司香谷、周鸿业,花鸟画教师王琴舫、王继述、陈云程、萧龙士,水彩画教师张金石、梁倜生,铅笔画教师王祥甫、袁文明,木炭画教师李可染,美术史教师王子云。另有音乐教师、公民课教师、篆刻教师。在教学上采取课堂教学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方法③,学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办学理念。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师生联展,向社会传播新文化、新思潮,邀请美术界同道来校教授。徐州艺专是当时中国建立最早的四所艺专之一,颇具影响④。

敢于直面社会的教育观下推动了新的艺术团体在徐州艺专的产生,1932年王肇民、汪占非在徐州艺术专科学校传授了木刻技法,促使李可染创建“黑白画会”以社团为组织,抗日救国。

(二)社团种类增多

1.金石阁印社(1925年)

此社是书法家褚敬熙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创办的。他精蓄汉魏工力,善各种字体,书法篆刻十分有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江苏省在南京举办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褚敬熙以大型方砖镌“风花雪月”阳文印一方和“寒山积雪”阴文印一方参展。因两方印文疏密得度,气势豪雄,而获得特等奖。褚敬熙将“金石阁印社”作为会友的沙龙场所,常来印社交流技艺的朋友主要有书法家高铁岭、沙石生、潘奇逸、孙鸿啸,画家阎咏佰、王琴舫、萧龙士、张南冥,金石家黄龙、谈小五、陈琢之等。这是一个探讨艺术作品的美术社团,没有固定成员,均为艺友,就是这些艺友成为解放后徐州雕刻、印学事业的中坚⑤。

2.东方画会(1930年)

东方画会是萧县欧阳南荪和画友于民国19年(1930年)组建的专业沙龙。会员有毛羽毛、吴迪、冯雨村、段庆成、刘新华、艺荣祖、白菊如、刘先知、郑衍俊、王世荣等十余人,定期进行作品观摩,交流画艺活动。他们曾多次举办画展和书画讲习班,交流艺术,传授画技,造就新人,促进了油画、国画、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发展。1931年,曾在实验小学展出欧阳南荪在杭州艺院学习期间的作品油画40余幅,普及油画教育;1932年,民众教育馆欧阳南荪、侯子安、冯雨村、白菊如等人举办山水、花鸟、书法、篆印展60余幅,观者甚众。东方画会用展览、讲学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艺术。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求存脉系

(一)抗战救国的爱国主义表现

从1931年九·一八东北三省沦陷,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野蛮践踏,激起了全国人民共御外辱的爱国豪情,“唤起民众,共赴国难”成为文化艺术界的共识。徐州的美术家们把创作转向了抗战中的激情,压迫下的愤怒,以及对民族义士的歌颂。李可染、刘开渠、王子云、王寄舟等当年都有用画笔、刻刀作武器的抗战经历。李可染在民教馆(现第三医院)里创办了抗战宣传室;同时创办了黑、绿两色石印的抗战画报,把抗战宣传室的活动内容演化为更活泼、更通俗的形式,向广大观者群散播开去,在人们的心田里撒下拯救民族危亡的意识。直到1942年前后,他才重新开始中国画的创作、研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进步学生王肇民(徐州人)带汪占非来徐避难留宿徐州艺专,他们在住宿艺专期间,向艺专的学生传授木刻技法,发起组织了徐州的“一八艺社⑥”,促进了徐州版画艺术的发展⑦。 作为早年“一八”成员的李可染得林风眠先生暗中保护,也从杭州回到故乡徐州艺专任教。1932年联合王肇民、汪占非在徐州艺专成立徐州第一个木刻组织“黑白画会”,徐州的许多爱好者纷纷报名参加学习,颇具影响。王寄舟16岁时就参加了此会,踏上了木刻版画的创作之路。他的版画作品《上工》《雪地行军》,曾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发表。抗战期间,他画的《女战士》《看准了敌人》《卖报童》《八百壮士》等作品,均受到好评。

(二)美术社团在战争中艰难前行,组织形式逐渐完善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历经八年战乱的徐州城,经济败落,民生凋敝,在文化上,更是死寂一片。为了团结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开辟徐州文化阵地,迎接徐州解放。1946年夏,孙岳军、丁志刚(地下党,解放后为徐州市文联筹委会副主任)在佟苏丹(地下党,解放后为徐州市文联筹委会副主任)家商议组织文艺社团一事,命名为“中原艺社”,他们分头联络人员。一时间,在外地参加抗日工作的文化界、教育界的人士纷纷返回徐州。是年秋,终于促成中原艺社的建立,并在丁志刚、佟苏丹任教的铜山师范学校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⑧:

理事:丁志刚、佟苏丹、郑培心、李可染、刘乐夫、曾亚夫、王寄舟、姚展、孙岳军

理事长:郑培心

成员中还有郭缉光、张之仁、张芳树、李畹、萧龙士、潘玉嶙、胡季英、范景文,卓启俊、王学仲、范乐天等120余人。

下设四个组,文艺组由佟苏丹、孙岳军负责;美术组由刘乐夫负责;音乐组由曾亚夫负责;戏剧组由姚展、潘玉嶙负责。分头开展工作后,一时间,徐州的文化艺术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中原艺社是个综合类的艺术组织,各种艺术的活动层出不穷,但其组织内艺术门类较多,与以往美术社团艺术的单一纯粹有所区别,更像是现代艺术协会的形式。

美术组先后在中原艺社办公楼、中山堂会议室多次举办了李可染的水墨画展,王寄舟的木刻画展,刘乐夫的工笔画展,卓启俊的山水画展,深受美术爱好者的欢迎,吸引众多人前来参观和购买。除了知名画家的画展外艺社还积极筹钱赈灾,教师张南冥参加中原艺社国画组后与同仁朝夕切磋琢磨,绘事日进。在徐州三年共举办美展三次,其中一次是赈济家乡难民和同学合办的赈灾画展。

文艺组1946年冬天创办了文学月刊《文艺》,月刊仅出一期,因经费问题而停刊。《文艺》停刊后,孙岳军借主编《中报》副刊“中原文化”版面之便,刊发了不少艺社成员针砭时弊的文章。后因政府当局的干预,改而介绍中外进步作家、文艺动态,发表进步青年文艺作品,团结一大批文艺青年,很受读者欢迎。1947年春夏之交,刊行20余期后停刊。

音乐组,经常排练演出节目,并在快哉亭公园、中山堂举行多次中乐、西乐、声乐、器乐等大型音乐会,轰动一时。郭缉光还在中原艺社办公楼内组织古筝培训,举办古筝演凑会,并由郭缉光发起成立了熏风筝社。

中原艺社是区别于徐州以往任何美术社团的艺术团体,成员多样化,章程更具体化,涉及的社团活动内容更综合,恢复合并了徐州已有的文艺社团的艺术形式,而且还衍生出其他文艺社团,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大艺术社团组织。1947年底,中原艺社因中共徐州地下党负责人丁志刚被捕而被迫停止活动。艺社的发起人佟苏丹与孙岳军转而接办“前路文艺社”⑨ 。中原艺社团结了各界艺术家,很多艺术家在1949年后参与文联的筹备工作,为徐州解放和新中国文艺建设做出了贡献。

注释:

①民国十年(1921年)在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时任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校长刘平江的邀请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博士亲临徐州宣传实用主义思想。他的实用主义教育论宣扬的是民主主义教育,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立性,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种教育思想符合当时徐州传统教育变革的需要,对徐州的近代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在其思想的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徐州由此掀起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徐州向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学习由日本转向欧美。与清末赴日留学人士不同的是,民国时期赴美留学的人士在变革徐州传统教育中体现更多的是对徐州教育制度的深层次思考,而非简单地克隆外国教育制度。

②校址设在当时徐州城东南角的浙江会馆,原市政府南楼机关事务管理局。

③艺术要面对社会现象,是徐州美术的传统,在艺专办学理念上就可以体现出来,在研究当代徐州前卫社团时发现,虽然传统的彭城画派不强调标新立异,但直面现实的精神一直坚持、未曾改变。这也是新彭城画派对徐州美术传统的继承。

④1932年徐州艺专七周年纪念展览及校庆时,还邀请了杭州的林风眠、王子云,上海的汪亚尘、王远勃、王济速、徐悲鸿,南京的张书旗、陈之佛、唐陀,当时在北京的张伯英以及天津的华世奎前来共庆。这些中国当时美术界的名流来徐,可见徐州艺专的影响。

⑤如,谈小五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谈小五印社”,后该社并入徐州市工艺雕刻厂。

⑥黄龙,20世纪50年代以后,寓居徐州,先后供职于乐器厂、博物院,对徐地印学事业颇多贡献。

⑦一八艺社即春地美术研究所,是我国进步的美术团体。

“一八艺社”1930年5月21日成立于杭州。它是杭州艺专一批进步学生组成的。1931年夏,又发展组建了上海的“一八艺社”,使杭州和上海的活动连成一起。“一八艺社”是在左冀革命文艺思想影响下成立的,继而又在党团直接领导下成为“美联”的一个公开活动团体。他们一边学习革命的文艺理论,一边进行革命美术的创作,举办展览会扩大革命美术的宣传作用。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就是最早从这个团体中发展起来的。

⑧徐州艺专好客兼容,在当时有“美术之家”的称誉,许多路过徐州的知名艺术名流都会在艺专停留指导,为徐州美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⑨理事会名单及人员情况来自:哲人的博客:哲人.徐州解放前夕的《中原艺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5493a010005sh.html,2006-11-03 23:53:13 此文根据孙岳军的讲述和回忆录整理而成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李可染画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刘开渠.刘开渠美术论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4.

[5]王肇民.画语拾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

上一篇:乡镇2011年党建工作要点下一篇:奶牛场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