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2024-05-27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通用15篇)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创新!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乐黛云说:“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说:“培养大师首先改革教育体制。”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模式。”

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环境。科研项目都强调团队作战,分工越来越细,很难涌现出主导型的人物。社会要为知识分子营造发挥才能、冷静思考的环境,同时社会要宽容,允许科研工作者有缺点有个性。也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环境,当知识分子都把当科学家作为第一位的梦想时,大师才会更多地涌现。”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2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经验, 经过独立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甚至有独到的见解, 学生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材, 不同于别人的解题和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有新颖性、独特性, 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

1. 心里励志法

谈到创新, 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渴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 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 自己没有资格, 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 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经常鼓励学生的创新信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大方法, 但只要我们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 进行深层次的思维, 就能促使学生领悟知识, 同时,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能这种见解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并不是第一次, 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的, 教师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鼓励, 强化创新自觉性, 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设问质疑法

创新素质中, 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 没有达尔文“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 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袁隆平对传统有种理论———水稻杂交优势的质疑, 就不可能培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这样才能进发许多新思想, 新观念, 新看法.

3. 开放想象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 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 引导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进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 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特定情境, 点拨他们在学习, 生活中迸发创新火花.

4. 定时打破法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照习惯了的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 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为冲破思维定式, 教师应提供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类型问题, 克服思维的呆板性, 培养思维灵活性.平时学生常会受思维定式的作用采取已用过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 以致发生错误.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分析法, 综合法的训练, 使学生突破原有思维的框架, 打破思维定式束缚.

5. 逆向思维法

即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 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如解因式分解时, 可以用多项式的运算方法去逆向思维, 从而得出互逆运算.如讲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时, 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反过来, 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了需求的信息和再生产的资金, 通过这样互逆思维, 还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6. 矛盾冲突法

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结构和思维层次, 有意识地创造矛盾, 设疑问题, 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问题解决在讲究顶端优势后, 我向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有意制造冲突, 引起学生注意, 积极思考.

二、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 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就是在向学生显示其思维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情感相互沟通, 给学生创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机会,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我, 尊重他们的个性, 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肯定其独立的思考方法, 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创新思维的潜力得以开发.

三、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源于厚实的专业知识.一个文化专业知识贫乏的人要创新是无从做起的, 更多的则是一些荒诞不经的幻想.夯实学生的基础, 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共鸣.

2. 教改和应试的关系

应试指导在当前仍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中考从内容到考试的改革, 这种应试指导应是结合当前实际给学生提供情景材料, 引导其参与分析, 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应该说这与改进课堂教学是一致的.

3. 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这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课要形成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自由的想象空间, 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 增强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4. 处理好教师创新思维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3

热点写作素材

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 李秦卫《人机大战收官,创新从哪里来?》

相关写作素材

我们的世界被我们的思维圈住了。

创新感悟

她得意地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高铭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什么是Undervalue?

Undervalue 就是被大家低估的价值,大家都说不好,没用。 但这不是没有价值,有人知道他的价值,他能够坚持,冒风险。有人看着农田时,相信这片地被“Undervalue”了 ,后来他们成了地产大亨。有些人在股市低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相信一些股票被“Undervalue”了,后来他们成了大富翁。有些人在一个学科完全无人问津的时候,相信其中价值被“Undervalue”了,后来他们成了院士……但世上绝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听别人的意见,听着听着,渐渐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没有价值。

——豆瓣网友resurrection 《学到一个单词叫“Undervalue”》

当你做出了一个选择,它挑战了人们的认知,但是你又不知道这条路是否会成功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这世界上带头改革的人大都如此,在他们未能改变历史之前,总是受尽人们的质疑,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比利比恩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很清楚当前的现实——不改变就等死,也很明白他将要面临的处境和问题—— 一旦失败,葬送的可能是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面对这个一直在失败中挣扎又从未放弃的男人,你很难不被他不甘平庸的勇气打动。

——《〈点球成金〉—— 一次成功的失败》影评

当你长大了,总有人对你说,这个世界有它的规则,你的人生也是在这个世界上过生活,别老是想着打破规则,这样的人生太狭隘了。人生可以更加宽广,只要你能领悟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你身边一切所谓生活的东西,都是一些不比你聪明的人造出来的。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影响它,你可以自己创造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一旦你跳出那个“生活不可改变,你只能适应”的荒谬观点,转而拥抱它、改变它、升华它,给它烙上你的印迹,一旦你明白这点,你的人生将从此不同。

——电影《乔布斯》经典台词

任何太关注别人想法的人自己一定不能成功,但是任何不关注别人想法的人可能人生注定孤独,在这两者之间你到底怎么样去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使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使自己变得更加能够创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集体的事情。

——俞敏洪《从零开始,规划未来》

创新故事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4

——参观海尔集团有感

生产管理部一车间 姜英姿 几年前,公司曾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当时海尔总裁下令将所有存在质量隐患的冰箱全部销毁的举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需要更换家用电器的时候,我相继选择了海尔的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当听说公司要组织参观海尔集团时,我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感,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能亲临海尔的生产现场,只是参观了海尔的几个展示厅,整个过程中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海尔人“创新领先,永续发展”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海尔用创新精神创造了世界品牌。本着“用户的心是最珍贵的资源 ”的原则,以“走进去,走出去,走上去”的发展方式,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国集团,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伴随着对自我的不断否定和超越。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道:“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是啊,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着,我们最了解自己操作的设备,最了解自己所在的生产线,有没有可以改进,可以创新的地方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海尔人的创新还体现在实现由制造商到服务商的转变,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海尔人真真正正落实到了实处:针对不同身高人的需求,他们设计了可升降的灶台;针对不同年龄的人,他们设计了智能卧室;针对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他们设计了防臭冰箱。还有

专为农村地区设计的安全节能家电;能洗12件阿拉伯大袍的洗衣机;适合存放榴莲的防臭冰箱;可遥控的温馨家装等等。耳目一新的同时,我更被海尔人追求卓越,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精神感染着。被他们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震撼着;被他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激励着。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为迅速。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工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我们每一个新时代人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工作中追求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学课本里说创新即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现在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是奥地利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21年提出的创新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虽然创新的几种不同涵义各有其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但他们的共性都是创造性。作为生产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这些创新大计可能离我们很遥远,我们多数人都在从事着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工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许多人有了倦怠之心,百无聊赖之感。但是“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还有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篇5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公司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认识创新,思考怎样去利用资源去创新。

创新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就拿我们综合车间供料工段来说吧,本着创新安全生产的原则,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变革与改动。员工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亮化”这一实践在工作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供料工段以确保氧化铝粉的产量供应为己任,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优化工艺,不断改变思路,从科技以及思想上实现创新发展。

起初设备的故障报警,只是在显示器上面显示,如果不留意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设备出了故障,即使是知道了,也得去一项一项地排查,增加了设备的损耗,浪费了劳动力。现在就方便多了,从刚开始的显示器显示到现在的语音智能报警提示,可以准确地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大大缩短了设备故障维修时间,减少了设备损耗和劳动力。

供料,顾名思义是输送物料,一二期四号线带式输送机,总长618米,在确保安全生产以及减少粉尘的情况下,将氧化铝输送到料仓里面,但是由于设备起初的设定和皮带平面的磨损,过程中少不了粉尘飞扬,人员每次巡检点检都要重复地打扫皮带转动带落的铝粉,也造成了氧化铝粉的浪费。去年年底,车间引进了聚氨酯清扫器,保护输送带,减少了维修量,减少了氧化铝粉的浪费,达到了自我清洁的效果,既减少了粉尘又节约了成本。

以前对设备的维护是哪里出问题哪里去保养。供料工段紧跟创新思维,提出设备要“日点检,周维护,月保养”,检查操纵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持续正常运行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推进,我们以前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人也一样,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取,才能适应当前进经济形势的高速发。,而创新不止是空洞的说教,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再进行后续的培训。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动力 篇6

习近平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在今年3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 “创新”仍是一个高频词,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话题, 更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代表委员们认为, 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重要关口, 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 才能更多发挥先发优势, 从追赶型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从企业实践可以看出, 把发展动力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 才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我国皮革行业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快速发展, 面临产能过剩、创新能力薄弱等多种矛盾和问题。那种长期依靠高投入、高耗能、低成本的增长模式, 显然已不可持续。要保持皮革行业竞争优势, 就必须从资源消耗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转变。简而言之, 从成本竞争转化为创新竞争。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 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是提高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降低综合成本的重要措施, 对所使用的各类要素实现最优组合, 才能使皮革产业摆脱困扰, 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发展新引擎。在“十三五”发展时期, 我国皮革行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遵循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主动借力政策, 补齐短板,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新一轮增长, 逐步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篇7

培育效益型文化,把发展作为工作中心

实现企业经营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前几年,农机市场持续疲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常柴在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针对实际情况,公司党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认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效益为中心的新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提出了“立足农机,做强动力,进军汽车行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效益销售、有序收缩”的经营管理思想。

为了实现干部员工思想观念的创新和转变,我们以打造全新的管理链、资金链、供应链为手段,努力营造以效益为中心,严格管理、注重效率的文化氛围,深化制度改革,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管理,开展质量攻关活动,严格考核制度,并加强舆论引导,在公司干部大会上反复强调“效益第一”的管理理念和工作要求,干部员工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围绕“二次创业”的战略,我们提出了全员强化效益意识的经营方针,把有效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确保实现盈利作为企业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要求干部和员工时刻绷紧效益弦,开源节流,想方设法生产销售盈利产品,全力以赴打好经济翻身仗。观念和文化的创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经过几年的改革和调整,常柴重新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公司资产质量在有序收缩后得到提高,产品结构性调整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产品盈利能力得到了增强,效益销售得到了充分体现。

2005年,面对常柴经济稳步提升的大好局面,我们牵头组织,成功运作了“中国名牌产品”的争创活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推进委员会首次将柴油机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申报目录,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单缸机申报“中国名牌产品”,通过申报工作,全方位宣传体现公司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全面提升常柴形象。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紧张奋战,终于获得了首批单缸柴油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在去年9月1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回了证书和奖牌。

培育学习型文化,建设高素质团队

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及其团队,高素质的团队是企业的重要经营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我们从培育学习型文化入手,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提高团队与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常柴脱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1986年开始至今,常柴坚持20年办干校,并把干校学习作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把团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确定了以提高干部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将每月第一周的星期六定为常柴的“学习日”。今后几年还要在组织干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办系统规范的专业培训。从营造常柴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优势角度出发,我们把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作为中层干部考核任用、后备干部考察选拔的重要指标,把建设学习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良好内部运行机制的有效载体,作为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强化干事创业责任感的提高过程,使学习型干部队伍成为企业重要的经营管理资源。

为了重塑企业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技管人员骨干队伍、技术工人队伍,我们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倡导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文化氛围,把学习自觉导入管理之中,全方位地开展了班组长岗位和业务培训、“导师带徒”、“150工程”、“金色蓝领工程”,以及先进技术和技能培训,推行了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5S”管理、看板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通过搭建新的学习架构,倡导新的学习理念,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经得起困难考验、善打硬仗的人才,这些高素质的干部员工成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经营的有效保障,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中得以充分体现:近几年常柴在原材料和配套件价格全面上扬的情况下,期间费用逐年下降,由2001年的5.68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2.18亿元,平均每年下降21.49%;公司下属的四大制造厂在实行内部市场化运行后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公司工业增加值逐年上升,资产负债率和应收帐款逐年下降,应收帐款的净额已从2001年初的13亿多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2.6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6.5%下降到50.90%,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常柴干部员工坚定信心,表现出了坚强的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保持了中国小柴第一品牌的地位和优势,共销售各类柴油机57 .6万台,其中销售多缸机3.8万台,同比增长30.05%;实现销售收入10.46亿元,实现利润343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97%、94.04%,企业经济保持了较高的运行质量。

培育人本型文化,凝聚员工人心

企业的生命在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近几年,我们注重用企业文化融合员工的凝聚力、创造性和责任感,坚持多管齐下,引入机制,运用载体,形成了良好的人本型文化氛围。

为了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借助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行了全新的分配考核制度,并在定岗定编中组织了全公司岗位描述,将员工的岗位前景和个人愿景与企业发展愿景紧密结合起来,给舞台、严考核、重效益,全员竞聘上岗位 ,优化内部环境,激活人力资源。而且,实行了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对具有助理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员工,实行了保底年薪,鼓励人人参与技术质量攻关,坚持每年从优秀人才中评选星级员工,使广大员工的创新成果和工作业绩在为企业奉献中体现出来,让创新成为全公司共同的风尚。

为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全员素质的提升,为“二次创业”、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人才创业的发展平台,公司党政联合提出并实施了人才工程的三年规划。在实施人才工程、提倡全方位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注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把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新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工程、促进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创造知识、开发技术信息、不断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新时期企业文化,并通过一系列舆论宣传,推行新的政策制度,让每个员工知道公司主张什么,实施什么标准、规范,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公司在人才工程上舍得投入,让人才切实得到尊重,收入得到提高,使广大员工自觉把企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和奋斗的舞台。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8

2004级经管专业史鹏

【摘要】文章结合上级精神和企业发展实际,阐述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所起的重要意义和决定性作用。并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实现管理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求强克弱,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发展管理创新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不断创新,一个企业的振兴和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而在管理上的创新,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对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内部管理,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核心工作。只有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和队伍建设才会年年有新的起色。

一、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

任何创新都源于新观念、新思想的萌发和诞生。分析当前企业改革的难点,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滞后仍是最大的障碍,也是造成诸多困难的重要原因。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首先要看有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物质论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先进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竞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管理上的

1创新,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实力、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管理上因陈袭旧、不能敢为人先,企业就不能实现发展,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当前国内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已经转轨建制,有的正在开展这项工作,但新机制的建立并不等于新的观念也树立起来了,而是应该在新机制建立之前,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实施之前,就首先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保证新机制、新管理制度的顺利建立并大见成效。

企业管理创新在总体思路上,要有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要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尽量使企业每个成员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让员工都有成就感,彻底改变那种见物不见人、只顾具体指标而忽视其中隐含的人的因素的粗线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要由单纯的以速度、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效益、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营质量。经营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创利率、投入产出等指标。而要提高经营质量,就必须在效益为中心经营原则下,对企业的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配套实行一系列管理措施。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以效益为中心的项目设置、管理、考核、奖罚等管理措施,确保项目低投入高产出。要彻底改变不计成本、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模式,尤其要加大对项目的考核、监控力度,要在明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改变管理松散的现状。我们企业去年以来先后进行的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新近完成的改制工作,都在开始之初就着重抓了专题教育,使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先后破除了“等、靠、要”、“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平均主义大锅饭”等思想观念,树立了 “选贤任能”、“敢为人先”、“竞争上岗”、“感冒风险争创一流”的市场经济观念和以人为本、科技兴业、依法治企、崇尚创新的观念,为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扫除了思想障碍。所以,尽管在机构改革和编制调整以及企业改制中有人被机关精简,有人被降职或免职,有的被作为富余人员处理,但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仍旧进行的比较顺利。

二、体制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础

企业过去的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它在一定时期适应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方式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规范,企业需要进行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它就越来越暴露出其不适应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企业管理体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当它不适应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就必须进行改革。长期以来,企业由于受条块分割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体制创新,首先应在组织机构、制度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第一,改革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流程,精简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控制管理幅度,建立企业新的管理体制。第二,对管理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彻底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建立起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对管理人员的考评和淘汰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评结果对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实行末尾淘汰。第三,定岗定员,竞争上岗,建立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既使是对竞争上岗的职工也要严格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对在岗人员实行按比例淘汰。通过体制创新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理性化,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这样,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才会出现群体优势,质量创新才有基础,管理创新才有保证,企业才会拥有无限的动力机制和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小机关大服务”、“反映灵敏、精干高效”的要求,强化生产经营部门,合并职能相近部门,分离后勤服务部门,大力压缩非生产性人员,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对基层单位的编制调整,则根据“扩大规模、集约经营、减少层次、垂直管理、突出主业、多元发展的思路”,按专业性质和施工地域,合编成具有独立施工能力的公司。经过近两年来的运作和实践检验,证明了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初步适应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并已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使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创新的管理体制成为了整个企业管理创新的良好基础。

三、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

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真正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一要改革投资制度,实现企业产权由单一形式的国家所有转变为多元化的出资者所有,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过渡。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由对企业的直接经营管理变为对单位和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从实物形态管理转向价值形态管理。二要改革人事制度,实现企业经营者由政府或上级任命转变为由出资者聘任。企业经营者由董事会聘任,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平等竞争,经考核评审,择优聘用,按双方签订的聘任合同履行职责。三要改革分配制度,实现国家对单位和企业的统负盈亏、对职工的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企业内部自负盈亏,向经营者承担风险出资者承担经营损益方向过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定期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增值指标。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根据效益和管理基础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企业管理主要是靠制度来实现的,用制度管理企业,使无序管理变为有序管理。因此,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坚持在制度上创新,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但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证明已经不适应或已经过时的制度,就应该作以修订、完善、创新和废弃。近年来,我们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单一投资的形式,建立了国家、职工共同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在人事制度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推出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制,“能进能出”的劳动合同制。各级签订了工作职责包保责任状,建立了严格的考评考绩、监督约束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强调个人收入与工作实绩及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质量挂钩。使上下人人感到有压力,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如在经营工作中,就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工程中标情况对经营人员实施奖罚,调动了经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加班加点、熬更受夜编标书;餐风饮露、四处奔波找任务,承揽到的任务成倍增长,使我处在全局率先进入西部建筑市场,实现了滚动发展。

四、方法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捷径

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它是一条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走的捷径。譬如我们施工企业在工程成本管理方面,材料费的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大头,沿用过去的一些老办法控制了多年也难以降下来,而在管理方面作以创新,则只需按设计数量在提取了管理费之后,直接承包给材料供应商,由质检工程师在现场把住材料质量关就行了,而根本用不着再派统计人员去验货量方就可以把成本控制住。在工程任务承包上,过去多年实行的都是工程任务数量承包,干完了才算帐,往往造成亏损。采取工序单价承包办法后,便有效地控制住了工程成本,使在建工程项目实现了赢利。

在国外,企业管理的创新多是采用了新科学、新技术方法的结果。如亨利·伏特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方式”,通用汽车公司的“分权管理”,丰田汽车公司的“适时管理”就是如此。有的企业还在人事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指导职工的选拔培训;在质量管理中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还把人类学、社会学、运筹学、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应用于企业管理。例如,运用概率论、线形规划、排队论、网络技术、预测技术、价值工程,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编制成数学模式,通过计算机求解,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作为制定最佳方案的依据。运用电子计算机搞企业内部网络,就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存贮控制、综合管理,既准确可靠,又可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推行网络化管理,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企业,减少各类检查,以方法创新的捷径,去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最佳效益。国内外先进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方式、模式层出不穷,虽说不能照搬,但作为企业管理手段,肯定是有其共性和借鉴意义的。这可以缩短我们探索试验的周期,少走弯路,不仅为企业全方位地节约了人、财、物,而且为我们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另一方面,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毕竟有其特定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把吸收、引进同企业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逐步缩小与先进企业管理上的差距。

五、以人为本是管理创新的保证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是我们党的基本方针。管理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靠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实施。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创新都免谈。职工素质是落实管理创新措施的重要保证,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难以创新,难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依靠人、激励人、培育人、关心人”,不是把人作为组织目标的工具手段,而是把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把职工的个人价值同企业价值融为一体,为每一位职工才智、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使职工主动地、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工作,创造产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环境。就目前企业而言,必须重点抓好两个建设:一是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企业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细胞,为社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任务。企业的目的是赢利,赢利要靠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要靠好的人才。总结近年来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直接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发挥了关键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首先要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制度,对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拔,精心管理培育,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担负起自身的使命。同时,要建立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企业内部竞争制度,优化竞争机制,选贤任能,完善经营管理者行为监督、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创造适宜的管理创新环境。二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调动职工积极性。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努力建设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培植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和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含量和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励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

浅谈创新是年鉴发展的动力论文 篇9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可谓繁多, 年鉴作为其中之一, 既有优势, 也有劣势。优势是信息量比较大, 又具有官办这一特点, 所以年鉴信息具有权威性。劣势是出版周期比较长, 上年的内容, 最快也得到次年的九、十月份( 笔者所在单位的年鉴) 才能与读者见面; 其次是雷同现象比较普遍。此企业与彼企业年鉴( 笔者所在的石油企业) 无论在内容、篇目设置等方面均存在雷同现象, 本企业年鉴更是在篇目、内容、装帧设计等方面年复一年的沿袭, 像似重复往年的故事。这些都制约着企业年鉴的发展与提高, 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放宽收集信息量的视野。一部企业年鉴,经过多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包括书的编排模式、篇目设置模式、收集的信息渠道及容量模式等, 这些固有的模式, 会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年鉴的创新与发展, 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概念, 即像填空一样, 按照以往的.惯例收集入鉴内容, 然后再对号入座进行编排, 按着往年的框子“填物”, 仅是事件、数据变更了, 其他基本依旧。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扩大信息量方面下功夫, 依据企业的发展, 与时俱进。除记载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等固有的内容外, 也要收集与职工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信息, 以及国家和企业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大政方针及规定等, 有了这些与企业发展相得益彰的内容互补, 才能增强可谈性,年鉴的自身价值和利用率才会提高。

2. 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模式。笔者以为,年鉴的创新,不能仅局限在编鉴这一狭小领域,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受众面是更重要的创新。现在我们办鉴的目的, 主要是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也是办鉴的宗旨, 这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广大职工这个群体。从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的发展兴衰离不开职工群众这一观念出发, 我们就应该改变一个服务对象为两个服务对象的局面, 即: 除了为领导和决策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外, 还应为广大职工群众读鉴、用鉴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考虑到成本等诸多因素, 职工人手一册年鉴不现实, 可否在基层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职工之家活动室、团组织的学习室等公众场合摆放年鉴, 以供职工开展读鉴用鉴活动。一方面使职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大好局面, 享受企业生产发展改革成果的喜悦, 同时也能使职工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以彻底改变年鉴只摆在管理者的案头和存档的局面, 使年鉴也像其他读物一样被职工所接受, 在发挥资治、存史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教化作用, 形成一个宗旨( 编为用)、两个服务(管理者与职工)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办鉴环境。

3.加强交流、形成信息共享的局面。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没有哪个信息会被长久封闭,对此,我们应顺势而为,经常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加强信息的交流, 这种交流包括书本的交流和年鉴编者、作者的交流, 还可以通过论文发布会、信息交流会等形式, 为年鉴工作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交流, 形成一个知识快速更新、信息快速传递, 以达共享的局面。

4.加强业务学习, 培育固定的撰稿人员队伍。撰稿人的水平高低, 决定着年鉴总体水平的优劣, 入鉴的内容均来自各个单位、各部门, 如果各单位、各部门提供的资料丰富、翔实, 无疑会使整部年鉴水平得到提高。反之, 年鉴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据笔者所知, 这方面政府办年鉴的条件要优于企业, 政府部门设有专职机构和人员, 素质较高, 渠道也顺畅。而企业年鉴撰稿人都是兼职, 而且也不固定。上年张三, 头脑中刚形成一点概念, 今年又换成李四, 这对提高年鉴质量不利。笔者意为, 在培养一个固定的撰稿人队伍的同时, 不断加强其业务学习, 包括外出培训学习和内部交流学习, 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 只有这样, 年鉴的创新与发展才有希望。

创新是国家级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篇10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我们坚持“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坚持产城景文融合互动,坚持低密度、高品质,注重山地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不“摊大饼”,只“蒸小笼”,划定城市“三区四线”,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推进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按照“先进、长远、超前、留白”的要求,联合中规院等单位率先建立“漏斗型”的规划云平台管控机制,实现总规、土规、环保规划与已编制完成60余项各类规划“多规融合”,到2020年构建以总体规划为总纲、以专项规划为支撑、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管控、城市设计为引导的规划编制体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全面实施建筑风貌、城市设计、城市色彩、海绵城市、绿地系统、交通设计六大导则,率先建立城市风貌、建筑风貌、道路风貌、生态风貌、文化风貌“五位一体”的风貌体系,突出塑造“绿水青山、红瓦白墙、披檐收颈、竖窗通廊”的城市建筑风貌,打造“山水风光之城、文化多元之城、生态智慧之城”。

第二,坚持产业立城,打造首选大数据试验田。产业是立城之本,既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城市的鲜明特色。我们坚持“先产业、后城建”,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达到85%以上。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把大数据作为寻找新区发展“蓝海”的战略选择,作为主导产业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绿色数据中心,积极探索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三链融合”发展,引进了高通、富士康、微软、IBM等一批大数据引领项目,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领先优势,到2020年建成200万台服务器的绿色数据中心,实现第一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服务器芯片制造。

在中央领导和国家发改委的关心、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成功引进美国高通公司在贵安新区设立中国总部并转让核心技术,双方合资成立华芯通公司合作开发先进服务器芯片,并依托该项目规划建设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努力实现中国“强芯梦”。

第三,坚持一流配套,全面建设智慧城市。建一流新区离不开一流配套。我们按照“现代、低碳、智慧、高效”的要求,已投资900多亿元建设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速商气、人气聚集。已建成内畅外联的600公里城市路网,均高标准建设了绿化景观带和绿道慢行系统。启动轨道交通项目6个,高铁枢纽站明年建成投运。下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优质资源。率先建设全覆盖的直饮水城市,已建成可供90万人的直饮水厂1个。超过70公里的三舱综合管廊试验段建成,在国内率先将燃气管道、雨污水管道、220Kv以下电力线等纳入管廊系统。

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互联网出口宽带能力达3000G,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等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建设政务云、交通云、社区云、教育云、城管云等云工程,以及30个产业升级、政务应用、公共服务应用示范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智慧城市。

第四,坚持生态优先,构建万水千山城市生态系统。绿色是城市的底色。贵安新区“贵”在生态环境。我们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率先编制强制性“低冲击开发模式”规划建设标准,制定实施最严格的“1+9”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山、水、林、田、湖“五景融合”,探索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全域公园化建设,大力实施“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等重大环境工程,按照“一山一品”“一山一景”“一山一特”标准全面开展山头绿化美化,5年内建成各类公园100个以上,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以上,绿地率达到60%以上。

获批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是唯一的非建成区试点。围绕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我们重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大系统工程”,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目标,在19.1平方公里的试点范围内,三年投资46.7亿元实施8大类67项工程,并将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作为全域建设项目的刚性要求,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成立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研究院。首创“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系统”。按国内最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与英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共建的生态文明创新园开园运行。

第五,坚持城乡统筹,做到建设先安民发展先富民。全面小康是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我们坚持建设先安民、发展先富民,高起点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直管区12万农业人口明年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将直管区366个自然村寨按整体搬迁、保留提升、分散整合三类规划建设,对整体搬迁型探索“三变三化”(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市民,均等化、社区化、资产化)征收安置新模式,年内建成13个生态智慧社区,可入住6万人;对78个保留提升型和109个分散整合型村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并探索乡村资源资本化运作、村庄品牌化经营新路。

注重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快建设17所基础教育学校、10所优质学校和3所国际学校,率先普及15年免费教育和学前教育奖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并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网格管理+片区整合+组团服务+云端服务”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新区三年来共征地10余万亩,拆迁近300万平方米,未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和赴京越级上访事件。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获批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率先探索“一章审批、一网审管、一单规范”的改革新路。率先实施取消办证、改为备案、自主办证、承诺办证、证照合发、严格准入等“六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新模式。探索开展“投资项目审批40天全流程试点”,7月底前制度化实施。最大限度简政放权,率先通过取消、备案、合并等方式将行政许可精简为92项(含省级下放和市、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创新投融资模式,坚持以投定融、投融平衡,累计融资到位超过800亿元。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初具规模,已分别入驻师生15万人和10万人,并出台支持创业创新系列政策措施,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 地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对外开放是贵安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贵安综保区在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建设、当年验收,已入驻企业17家,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获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将围绕“八项试点任务”打造5个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和20个服务贸易特色基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组建专门招商公司进行市场化招商,已落地知名企业100余家(世界500强9家)。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1

所以,着力转变农业生产、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并推动由数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走高效、安全、绿色发展之路,便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首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三农”工作事关国家全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基础位置,坚持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

其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目前,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经济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再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从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也应如此。

当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短期内能够一蹴而就, 因此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2

事业的需要,他选择一生做工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发展之路,有人读书厉害……有人动手能力强,只要肯吃苦,技术工人倒很合适。”这是当代大国工匠顾秋亮的肺腑之言。顾秋亮的人生选择了做技艺高超的工人。43年钳工生涯,练就了能把误差降到小于1毫米的1/100的绝活。装配“蛟龙号”,实现0.2丝以下精密度;将要退休的他,又迎来了组装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制造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挑战。他放弃高新聘请,选择在热爱的钳工岗位上坚守。他认为,自己就是祖国需要的一颗螺丝钉。

祖国的需要,是我人生最大选择。在报考大学时,钱学森人生第一次选择,力排众议报考交大,决心建铁路报国。在交大校园里目睹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他随即作出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造出能打下日本飞机的飞机。学习中,他感到航空工程缺少理论指导。于是钱学森作出第三次选择:从事航空理论的研究。征得父亲的支持,他只身一人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的门。新中国刚成立,钱学森做出第四次选择:回国搞建设,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祖国航天事业。1982年钱学森又作出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间,他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前途命运跟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选择就凸显出英明和睿智,就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将自我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民族的需要,鲁迅选择弃医从文。改变行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鲁迅毅然抛弃医学救国的梦想。艰难地选择文学救国的道路。他在孤寂中呐喊,在冷遇中反思,他痛苦中探索,用匕首和投枪一样的笔英勇作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坚强旗手,唤醒民族觉醒,反抗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人民爱戴,敌人害怕的`坚强战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矢志不渝践行了人生不悔的选择。

反观那些背信弃义的民族的败类,他们为自私可伶的一己之利,充当敌特走狗,选择出卖人民的利益,获取私利,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选择自信,收获勇气;选择磨砺,收获坚强;选择奉献,收获幸福。青年朋友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将自己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人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践行马克思的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

【点评解析】

一.作者能够抓住材料中最关键的句子审题立意。孙家栋五次选择都是围绕祖国的需要和召唤,以及配合他说的话:“人生没有选择,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最佳审题立意的切入点。运用比喻拟题,将看似矛盾的题目呈现,凸显论点的画龙点睛和悬念作用。

二.开篇引名人的话简论,再引出材料,提出论点,最后暗引汪国真诗句照应题目,自然流畅,观点鲜明。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3

文章很重要,外链很重要,你懂我也懂。大家都懂的道理,也许离真理就不远了。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做好了,那才是有用的,要不然也就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当然,在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上再下工夫,有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SEO优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一直在变,所以做SEO优化要紧跟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步伐,积极创新。如何创新呢?

一、搜索引擎原理,了然于心

搜索引擎是SEO优化的目的地。了解搜索引擎原理,是做SEO优化的指南,是SEO优化创新的出发点。一句搜索引擎原理,进行SEO优化是不会错的。比如,百度和谷歌都有自己的搜索优化指南,这也表明百度、谷歌对搜索引擎优化是支持的。当然,百度谷歌支持的是合理的、规范的白帽SEO技术。SEOer们可以从这些优化的指南中,获得信息,仔细研究,然后创新,最后实践。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篇》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竞争对手,是让自己进步的好方法。分析竞争对手,研究他们的方式方法,可以学习很多,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的SEO精髓。通过分析竞争对手发现新东西,才能让自己“百战不殆”。分析竞争对手,是SEO优化创新的不错方法。

三、知行合一

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原理,包括“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双重意思。道理很实用。做SEO优化,也需要知行合一。“知”是前提,在“知”的基础上“行”,才能行的更好。

SEO创新也是在“知”的基础上,然后知“不足”,进而创新。同时,要知道SEO技术是需要实践的,需要很多数据去说明去支持的。只有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才能有更多的SEO新思路、新方法。比如,SEO优化要外链,外链也不一定局限于论坛、博客,像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百度经验、微信等都是做SEO的好地方。

总之,创新对SEO优化非常重要,所以要懂得SEO创新的方法。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多角度

思考。创新的SEO方法,对做好SEO优化具有引领作用。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SEO也一样。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4

一、通化市图书馆的发展

通化市图书馆成立至今, 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目前藏书总量已达26万册, 每年接待读者数万人次。多年来通化市图书馆注重职工文化素质的培养, 职工文化素质整体有所提高, 职工队伍全部达到大专或大学本科学历, 具有馆员或副研究馆员职称的职工人数比例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为我们通化市图书馆提出的为读者创优质服务, 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具体管理方面, 通化市图书馆积极推行“借藏一体化、信息服务主动化、咨询参考经常化”等项服务措施, 对除地方文献、工具书库、保存书库以外的书籍全部采用借、藏、阅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类似超市化大开架服务, 为读者营造宁静、宽松的阅读氛围。

通化市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为百姓筑起终身学习的教育平台, 树立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理念。为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 在调整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的同时, 针对现代图书电子文献资料、网络信息资源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使用手段不断更新等特点, 设立了咨询台, 在窗口服务台摆放了图书馆服务公约, 使读者可以通过电脑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文献图书检索。

随着图书馆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 我馆还办起了图书馆网站, 及时宣传图书馆服务动向, 同时做好新书推介宣传, 使读者通过这一平台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

二、服务创新

改革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通化市图书馆大胆打破常规, 改革创新工作流程,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几年来, 通化市图书馆多次开展“资源共享工程——送文化下乡活动”到学校、社区、部队、乡镇为百姓播放科教片, 并把一些农业种植技术等一系列科学种养方法刻成光碟, 送到农民手中, 深受农民欢迎。几年来先后在周边地区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站点24个, 丰富了这些地区的文化娱乐生活, 同时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三、创新服务和社会责任

通化市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为理念, 以社会责任为目标, 自觉把自己放在社会主人翁的地位, 认识公共图书馆在社

责任编辑:沈晓晨

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自觉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同时, 把服务工作与社会责任相统一,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社会服务, 以社会满意为最高标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 通化市图书馆举办了大型图片展览。展览集中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无畏无惧的民族精神。全市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 各中小学参观了图片展, 并到各基层单位、部队乡镇等巡回展出, 参观人数上万人次, 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更懂得要学好知识, 建设祖国, 祖国强大了, 才能不挨打。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 电台、电视台、通化日报等做了专题报导, 受到社会各届人士广泛赞誉。

另外还根据通化地处长白山区的特点, 做了一次大型而精美的长白山区特有植物图片展览, 集中展示了长白山区特有的丰富的植物资源, 使人们更加热爱这片厚重的土地, 同时也填补了长白山区没有完整的植物图片空白。这为长白山区植物利用提供了直观的科学依据。

通化市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和文献资源, 积极开展为读者找好书, 为好书找读者活动。先后在96115部队和炮团、通信连建立了军营图书流通站, 为官兵构建学习知识的平台。这两支部队位置较偏远, 官兵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图书馆从支持部队科技练兵和文化拥军角度出发, 积极帮助部队建立军营图书流通站。精选了适合部队使用的军事文学、电子业务类的数千册优质书籍, 并定期送书上门, 让官兵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到自己需要的各种书籍。通过建立军营图书流通站, 丰富了部队官兵业余文化生活, 加深了军地双方的感情, 同时也促进了军营文化建设。

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15

“中天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我国天线专业惟一的设计大师及40余名技术专家,作为国内最大的广播电视通信天线生产厂家,“中天公司”占有国内广播电视天线市场50%以上的份额。15年来,北京中天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不断实践着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交替发展的思路,使企业真正走上完全自主的持续创新道路。

创业——第一次制度创新

广电部天线研究所作为广电系统惟一的天线研发设计单位,从1953年成立到1988年一直承担广电系统无线发射与接收天线的研发与设计工作。35年中,培养了一大批天线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并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研发手段,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开始起步,当时中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中央、省、地市、县级)的要求,各地兴办广播电视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了一股大办广播电视之风。新办的广播电视台如雨后春笋,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需求猛增。面对着大好形势,“天线所”除了承接一些工程设计外,只能将产品图纸低价卖给用户,由用户找工厂生产,产品的利润全归工厂所有。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所限而无法获得回报,“天线所”的技术人员开始寻找出路。

80年代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第二阶段,当时对科研院所办公司的政策有所松动,“天线所”抓住这个契机,由一批技术骨干带头,借款注册成立了北京市广天广播电视通讯技术公司。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尽管“天线所”未投资一分钱,但不得不将“广天公司”注册为“天线所”全资的国有企业。

腾飞——

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完美结合

“广天公司”的成立为“天线所”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尽管形式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但与“天线所”的事业单位体制相比,公司在管理制度与运作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基本形成了一种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广天公司”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将原有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形成一定的批量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一大批技术骨干的加盟,公司在研究工作上投入充分,又能在物质方面给研发人员一定的激励,从而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短短一年中,开发出数十种新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及配套设备。这些新产品在当时处于国内最高技术水平,一经推出,立即受到用户的欢迎。

刚刚完成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广天公司”,一进入市场就立即显示出强大的竞争能力,用了几年时间,迅速占据国内广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从中央台到各省台几乎都成为公司的用户,当时可谓是门庭若市,产品供不应求。到1994年,“广天公司”已从最初40万元借款起家的小公司,一跃成为资产超千万元的高技术公司,远远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低潮——

创新启动二次腾飞

从1994年起,国内的有线电视业务逐渐兴起,无线电视的发展势头趋缓。由于前些年该行业高额利润的诱惑,一些生产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厂家也开始仿制“广天公司”的天线,在当时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广天公司”只能坐视自己的市场被蚕食。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中国进入了改革的第三阶段。这次改革开始触及了企业的所有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广天公司”当初的产权不清,遗留了很多后遗症。在公司稍具规模后,马上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唐僧肉。在公司内部,当初创业的技术骨干除了领到一部分工资奖金外,与公司的利益并无太大关系,对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更是缺乏积极性。“广天公司”在初创时的体制优势在新形式下已逐步转化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劣势。

在市场竞争与体制弊端的双重夹击下,“广天公司”开始走下坡路。收入年年递减,利润急剧下降,市场份额越来越低,技术人员流失严重。此时,公司领导层终于达成共识,“广天公司” 严重的体制问题已经阻碍了公司发展的步伐,如再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背水一战——

体制的根本创新

“广天公司”的管理层开始探索怎样突破原有的体制束缚,建立一种产权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底,“广天公司”吸收了一些社会上的管理人员,全体员工以现金注资的形式,重新注册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天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种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的全员持股模式,全体员工(股东)的切身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严格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设立了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聘任了新的经理层。通过重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完成了“中天公司”历史上最彻底的制度创新。

新战略——

持续的制度创新

“中天公司”成立后,公司董事会在认真分析了市场形势及公司的竞争优势后,制定了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在保住原有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移动通信市场以及IT市场,将公司从单纯的生产经营型企业拓展为集技、工、贸、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

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中新增了贸易部、数字研发中心和通信系统部。当时国内移动通信事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但开发新产品需要一定的周期,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公司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做国外知名厂家的销售代理,待建立起初具规模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后,再推出自己的产品。对于IT行业,是我们不熟悉的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单凭“中天公司”自身的实力,很难有大作为。为此,公司与北京市政府、邮电部、广电部等七家单位联合投资成立了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间接参与了IT行业。

再创辉煌——

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

“中天公司”的成功改制以及新战略的实施,使公司内部涌动着二次创业的冲动。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天公司”与多家国际知名天馈线厂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和销售代理关系,借助国外名牌的优势及中天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力,很快就进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市场。除提供产品的代理销售外,还承接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业务。第一年在移动通信方面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司改制前全年收入的两倍。

由于IT领域的行业竞争加剧,“中天公司”对数字技术的投资风险过大,经过两年的试验,公司果断决定中止在此领域的投入。但由“中天公司”参股的“首信公司”在香港的成功上市,却为“中天公司”带来了一笔丰厚的回报。

“中天公司”善于捕捉新的市场信息。中央决定加大对西部省份的广播电视覆盖,开始了“西新工程”的建设。而“西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中短波广播覆盖工程,需要大批的中短波发射天线。由于“西新工程”是政治任务,时间紧迫,而国内其他厂家由于应对不足,基本失去了研发时间。“中天公司”又一次抓住了难得的机遇,以惟一的供货商身份承包了全部的发射天线工程。

“中天公司”成立5年来,由于新体制的优势以及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使公司的利润成倍增长,使股东的投入有了丰厚的回报。目前股东每股净资产比初创时增加了30倍。

持续不断的制度和技术创新给企业的资本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长机会,一个缺乏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利益为导向,建立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新机制,从而推动并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上一篇:农村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下一篇:关于习惯的作文600字